6、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2024-08-12

6、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共5篇)

篇1:6、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四个率先” 努力开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

设的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习近平

(2007年5月24日)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上海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主旋律;当今中国,谋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时代最强音。处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这是中央的要求、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意愿,是本次大会庄严的政治使命。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探索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的五年,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

显著改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胜利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把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保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6年突破1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五年累计下降约17%。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投资和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区县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1年的1.7%提高到2006年的2.5%。

城市建设与管理取得新进展。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洋山深水港区一、二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跻身世界第三。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设全面推进,运营线路总长从2001年的62.9公里增加到2006年的140.2公里。上海航空枢纽加快发展,一批高速公路和黄浦江越江通道等重要交通设施相继建成。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各领

域得到广泛应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大、成效显著,完成前两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市区绿化覆盖率从2001年的23.8%提高到2006年的37.3%。城市管理水平在改革探索中全面提升,环卫、交通、水务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在中心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政府、企业、市场、社会整体改革稳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序展开,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领域的改革试点。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快,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市与区县财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国有控股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取得新进展,本地上市公司股权分臵改革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1年的31.8%上升到2006年的44.1%。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功能不断拓展,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积极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利用外资结构继续优化,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口岸功能显著增强,2006年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比2001年增长2.6倍。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兄弟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全球扶贫大会等重大国际性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和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成效明显。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能力明显提高。爱

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得到加强。依法治市进程加快,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执法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不断完善,一大批社会矛盾得到化解。平安建设广泛开展,预防犯罪工作不断加强,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保持稳定有序。

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学习、宣传和应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思想建设和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市民践行公共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精神产品创作生产,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建成一批文化体育项目和社区文化体育设施,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职业教育得到加强。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公共卫生应急处臵和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3年成功抗击了非典疫情,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区为抓手,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在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2006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1年的1.6倍和1.57倍。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006年末全市从业人数比2001年增加133万,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4%,一批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城保、推进镇保、完善农保、扩大综保,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近1300万人。出台一批面向困难群众的保障和救助政策,困难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推进旧区改造,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廉租住房受益家庭累计2.2万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从2001年的17.3平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22平方米,市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文选》,深入学习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理论武装有新加强。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建立长效机制,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有新成果。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干部队伍作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新进展。建立健全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人才强市战略有新开拓。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加强国有企业、社区、“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的建设,探索新型社区党建体制和党员服务中心、楼宇党建等有效做法,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新提高。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

团体的领导,党的群众工作取得新发展。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化反腐败治本抓源头工作,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和政风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新推进。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复杂局面的考验、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归功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驾驭全局、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150万党员和1800万人民的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历届市委和老领导奠定的坚实基础,同时也离不开中央各部委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解放军驻沪部队和武警部队指战员的关心协助。在此,我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八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沪部队和武警部队指战员,向来自全国各地参与上海建设的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上海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瓶颈和难题,工作上还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现代服务业“短腿”问题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够强,能源、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日益凸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国有经济竞争力尚需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突破;文

化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就业、人口管理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仍然较大,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收入分配、征地拆迁、规范执法行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对此,我们已经采取相应措施,但有的方面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效果还不够明显,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中央严肃查处社保资金案和陈良宇同志严重违纪问题,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案件发生后,我们坚决按照中央要求,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推进发展,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了大局的稳定,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良好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起案件危害巨大、教训深刻,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损害,对市委的威信和形象造成了伤害,对上海的改革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对上海干部队伍的思想造成了严重冲击。市委常委会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摆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深刻进行反思。我们深切地感到,社保资金案和陈良宇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的发生,暴露出我们在党的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思想上,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现实紧迫性认识不足,一段时间内放松了应有的警觉,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深入研究不够,缺乏有效应对;在制度建设上,既有制度不健全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的制度没有覆盖到位的问题,更有制度执行不严、落

实不够、监管不力的问题,特别是极少数领导干部违背民主集中制,搞“一言堂”,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在干部队伍建设上,选拔任用机制不完善,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有些措施还不到位;在作风建设上,重视不够,一些部门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问题,少数干部脱离群众、不思进取,极少数领导干部甚至信念动摇、以权谋私、骄奢淫逸,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严肃对待,深刻吸取教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同志们,五年的奋斗,五年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更留下了极其重要的有益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科学发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臵,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突破瓶颈、破解难题,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始终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切实维护好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局;始终坚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服务全国大局,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积极主动地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各项工作符合中央精神、符合上海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对实现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

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国际产业结构正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给上海全面参与全球竞争、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从国内来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情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进一步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从区域来看,国家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特别是规划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为上海积极实施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上海自身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连续15年的经济两位数增长,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已跃上一个新台阶。面向未来,上海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还有举办世博会等重大机遇。同时,在先行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环境瓶颈、体制机制障碍、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上海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发展途径,更加注重丰富发展内涵,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动力。归根结底,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上。“四个率先”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针对上海实际,对上海未来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寄予的更大期望。这就要求上海必须积极实施国家战略,主动承担起率先探索的责任,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多作贡献。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就能够抓住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更加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能够抓住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内在要求,更加有效地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就能够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根本要求,更加充分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抓住推进“四个率先”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以国际视野、科学思维、战略眼光,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个率先”贯穿于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全过程。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求真务实,乘势而上、迎难而进,以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努力把“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推向新阶段,为我国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实现“四个中心”建设第三步良好开局,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努力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创新更加活跃、生态环境更加友好、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城市文明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根据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今后五年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0年,以新型产业体系为有力支撑的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站在新的更高起点,放眼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要保持和扩大“四个中心”建设的良好势头,全力推进“四个中心”内涵发展,使“四个中心”的辐射功能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全面扩大,为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在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率提高40%以上,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全社会研究

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3%,知识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率先推进改革开放方面,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全市整体改革协调推进,国资、外资、民资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竞争力和控制力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在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各类基本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享受廉租住房制度的家庭数新增10万户左右,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500公里左右,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有力,社会秩序稳定良好,城乡人民共建共享美好和谐生活。

三、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服务经济比较发达、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资源消耗持续降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的新路。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性产业支撑,也是上海必须长期坚持的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增强辐射能力中扩大规模,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增强城市综合

服务功能的重要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金融业,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核心作用,完善金融市场,集聚金融机构,优化金融环境,加快形成金融市场中心、金融产品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人才集聚中心。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专业服务业,着力提升旅游会展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积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坚持培育、引进、改造重组并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集团,积极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服务业跨国公司,鼓励和支持一批工业、建筑业企业集团再造成为总集成商、总承包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服务业布局,中心城区要进一步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和集聚辐射效应,重点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郊区要依托重大产业基地和城镇建设,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生活的各类服务业。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继续发挥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建设重大产业基地,着力推进电子信息、汽车、精细化工及石油化工、精品钢铁等产业发展,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造船、航空航天、海洋产业等战略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展就业容量大的都市型产业,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占地多、效益低的劣势企业。

(二)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于全市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加快实施《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

术发展规划纲要》,突出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以自主创新驱动城市持续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同行业技术前沿为目标、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强重点领域的聚焦突破。聚焦国家战略,以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切入点,加强“部市合作”、“院地合作”,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聚焦重大产业项目,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聚焦创新基地,以建设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营造创新环境。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完善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全社会培养创新意识,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三)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强化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推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节能责任制,加强节能管理,确保完成各项节能降耗目标和任务。优化能源结构,健全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切实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着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

强水源地规划、建设和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加强绿化建设。大力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发展。加强海洋、湿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的旗臶,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好地为全国改革开放服务。全力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坚持先行先试,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在政府管理创新、资源整合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在与国际规范相衔接上迈出实质性步伐;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在社会事业、社会管理、就业和社会保障上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进一步聚焦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监管体系,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引导产业、调整结构、创新服务的思路,切实消除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围绕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健全现代

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产权、人才等各类市场功能,促进行业协会、中介组织规范发展,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保持先行一步、领先一步。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资源。进一步增强上海口岸功能,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以服务贸易扩大开放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为契机,切实把利用外资的重点转到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上来。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事工作,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大局,服务于“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五)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郊区农村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有序推进“三个集中”,加快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在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上走在前列。做精、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依托特大型城市综合优势,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坚持科技兴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更好地为全国农业发展服务。继续推进农业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进特色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加大对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倾斜力度。完善郊区城镇规划体系,以新城和新市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郊区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城镇对周边农村 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重,建成一批连接城镇的轨道交通线和公交快速线,实现公交村村通,逐步推进数字电视户户通,完成农村危桥改造、河道整治和村镇公路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清洁家园工程和自然村落改造。坚持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大幅度增加市与区县两级政府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从根本上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促进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村发展动力。

(六)基本建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显著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继续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切实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充分发挥重大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显著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基本建成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南北两翼,华东地区和沿长江地区为主要腹地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完成洋山深水港区后续工程,充分发挥洋山保税港区功能,不断提高集装箱运输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比例,强化软件建设和功能开发,集聚更多的国际航线航班,显著增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完成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和虹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基本确立上海航空枢纽地位。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确保网络的安

全运营。建成长江隧桥工程和一批铁路、高速公路、黄浦江越江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基本完成黄浦江两岸重点地区开发任务。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强化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引导作用。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常态长效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城市管理顽症,改善市容市貌。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公交优先”交通发展战略,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占出行总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确立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主导地位,保持城市交通有序畅通。

(七)积极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多作贡献。立足国家战略,站在全局高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健全合作机制,拓展合作范围,以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为重点,深化交通、科技、环保、能源、信息化、社会诚信体系等方面的合作,促进市场流通和产业协作,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共同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积极促进与长江流域、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互动发展。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以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共同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

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的交流合作和相互借鉴,鼓励上海企业进行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为推动东中西互动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把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作为光荣的政治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注重帮扶实效,以推进扶贫开发、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加大人才智力支持力度和加强经济合作为重点,完善帮扶协作的长效机制,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巩固和发展上海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规范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支持人大健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的长效机制,发挥各级人大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主要民主渠道作用,使地方立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监督“一府两院”、人事任免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健全重要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的制度,经常听取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批评和建议,支持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联系各界人士、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凝聚人心的主要民主渠道作用。坚持把扩大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健全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依法推进信息公开,继续推行社区事务议事会、社区公共事务决策听证会、社区矛盾协调会等制度,在探索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中,更好地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提高城市法治化水平。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按照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的要求,加快推进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创造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加强市委对地方人大立法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在继续完善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重点推动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保护资源环境等重要领域的地方立法。支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人人自觉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三)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臶,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监督,巩固同党外人士的联盟。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切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工作,为上海发展争取更广泛的力量支持,为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更大贡献。

(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促进和保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发挥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全面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大口党委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和重大事项,要进行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使各项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

(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

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优化权力结构,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从源头上防止滥用权力。健全监督体系,加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相互衔接,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监督的实效。完善监督制度,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投资体制、金融体制、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形成严格依法行使权力的程序体系,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对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部门和资金、资产、资源等关键领域,要认真查找在监督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完善有效监督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公开透明度,强化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

五、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立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臵,努力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人心、激发

活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规范行为,大力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坚决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要着眼和谐文化建设,坚持正确导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思想共识的形成。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抓住迎特奥、迎奥运、迎世博等重大活动契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大都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相协调、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相促进,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文化大都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城市软实力。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郊

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让人们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享受美好生活。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创意、文化信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提升文化产业能级,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使上海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加快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坚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降低门槛、放宽准入,依法为各种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机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作传播有害文化产品和盗版侵权等非法行为。加快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对外文化合作和交流,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努力使上海成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窗口之

一、国外文化经典荟萃的舞台和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加强文化创新能力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体制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文化创新活动,着力促进学术创新、艺术创新、产业创新,努力打造创意之都。

(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全面提升市民素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积极发展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努力

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人才。着眼于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鼓励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辐射转移。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视老年教育,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加快发展科技事业,优化科技结构,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面向世界科学发展前沿,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重点学科、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高校建设,发挥中央在沪科研院所的重要作用。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四)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推进人才国际化,努力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才需求。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以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领军人物为重点,加快培养一大批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党政人才,集聚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造就一大批重创新、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形成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宏大人才队伍。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打破人才体制机制壁垒,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六、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

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认真解决民生问题。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实现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良性互动。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让有志于创业的劳动者方便创业、成功创业。加强面向市场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完善就业援助机制,重点做好青年、产业结构调整中转移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尽力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保基本、广覆盖,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保、镇保等各类基本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扩大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积极稳妥地解决无保障人群基本保障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事业。以举办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为契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政策和舆论引导,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鼓励和帮助中低收入家庭更多地依靠租赁解决住房问题。着力创新机制,积极有序推进二级以下成片旧里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改造,分层次、多渠道地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医

疗卫生改革发展步伐。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重点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高度重视和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着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着力形成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二)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坚持重在夯实基层基础、重在整合管理资源、重在完善工作机制的方针,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基层有活力为衡量标准,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积极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切实把“三个中心”建设成为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要完善“一门式”服务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降低费用、提高水平、规范功能、加强管理的要求,着力转换运行机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突出综合性,着力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善于运用社会资源改进社会管理。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制定实施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财政支持、人员待遇等扶持政策,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

展。加强对社会人、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的管理。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倡导志愿者服务,鼓励市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坚持把人口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核心任务,重视统筹研究解决人口问题,健全人口综合管理体制,落实、完善居住证制度和房屋租赁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实有人口属地化管理,提高来沪人员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居住房屋产权和物业管理。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

(三)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新形势,切实把加强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放在事关大局的重要位臵,努力使上海成为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调动全社会维护稳定的积极性,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不断增强维稳工作合力。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强化社会联动调处,重点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推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深化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注重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完善反恐怖应急处臵和城市应急管理运作机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自然

灾害监测和预警,增强全社会防范风险、抗御危机、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关心、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和驻沪部队、武警部队建设,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深入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和开展军地共建共育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肩负起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的重大责任,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更加突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一核心,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建设新成效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的要求,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文选》,深入学习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的大政方针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按照中央部署,认真落实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战略任务,着力帮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

际、学以致用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转化为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能力。

(二)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加强和完善。要适应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新要求,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健全科学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保证决策科学民主、执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有效。坚持维护班子团结与坚持党性原则的统一,在班子内部要充分发扬民主,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良好氛围;要敢于坚持真理,讲真话、讲实话,开展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成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作风民主,多谋善断,知人善任,做好团结协调工作。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做到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绝不允许任何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独断专行。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进一步发挥全委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全委会讨论决定。逐步扩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积极发挥党代表在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的作用。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选举要求,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直接选举范围。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进一步增强党内活力。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全面贯彻“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反对徇私偏袒,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按照发扬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的方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落实广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信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建立健全经常性提醒和帮助机制,切实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立足上海发展全局,高度重视、大力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认真做好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

(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拓宽领域、完善格局、创新载体、健全机制,努力探索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规律、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适应经

济社会发展变化,重点加强国有企业、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机关、学校等领域党的建设,努力把党的工作覆盖到各个领域。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探索和完善社区党组织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继续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加强党员服务中心、楼宇党建等平台建设,探索党的上级组织服务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服务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更好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更好地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基层干部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要按照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党建资源支撑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坚定不移地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任务。社保资金案和陈良宇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的沉痛教训深刻警示我们,党的威信和形象最容易因腐败而受到损害,改革和发展最容易因腐败而受到阻碍。我们必须痛定思痛、吸取教训,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现实紧迫性,旗臶鲜明、毫不动摇地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必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深入开展党纪国法、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社会主义荣辱观、廉洁自律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改进教育方法,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来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认真贯彻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巡视、民主生活会、谈话和诫勉等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绝不允许成为制度的破坏者、逾越者和规避者。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监督机制,努力使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坚决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形成团结奋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战斗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模范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并转化为自重的准则、自省的镜子、自警的标尺、自励的目标。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清醒地看到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居安思危、反骄破满,励精图治、锐

意进取。切实增强公仆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关注民生,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切实增强节俭意识,牢记“两个务必”的要求,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虚荣作秀的“形象工程”和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上。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在攻坚克难上狠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上狠下功夫,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上海发展的新局面。

同志们,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是今后五年全市的一项重大任务。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国家举办、上海承办的全球盛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更好地为全国服务,更好地发挥世博会的带动作用。自2002年12月3日成功申办以来,在世博会组委会的统一部署下,世博会各项筹办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世博会园区居民动迁安臵工作顺利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主题演绎不断深化细化,参展事务、宣传推介、市场开发、运营准备等工作成效明显,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好评。

今后五年,我们既要筹备好世博会,又要在2010年举办好世博会,还要做好世博会后续利用工作,持续发挥好世

博效应。办好世博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国家有关部门、兄弟省区市的支持和帮助,凝聚各方智慧,动员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全市各方面都要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到世博会各项筹办工作中来,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带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升。要精心筹备好世博会,坚持科学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按照世博会园区总体规划和《世博会筹办工作总体计划》,充分利用或改造现有建筑及设施,加快世博会园区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深入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加大市场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认真开展参展事务和运营保障等工作,确保各项筹备工作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要成功举办好世博会,把举办世博会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与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相结合、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相结合,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全球经济和科技最新成果充分展示的盛会、世界不同文明深入交流的盛会、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盛会,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篇章。要充分发挥世博效应,创造更好条件,搭建更大平台,在更广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放大世博效应,与兄弟省区市一道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要通过举办世博会,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延续到上海城市的未来发展中,转化为全市人民共同的追求,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加美丽,让上海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同志们!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

传统,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上海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风雨同舟,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成就。面向未来,中央对我们寄予厚望,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共同谱写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篇2:6、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服务经济比较发达、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资源消耗持续降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的新路。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三二一产业共同发展,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性产业支撑,也是上海必须长期坚持的产业发展方针。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于全市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加快实施《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突出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以自主创新驱动城市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强化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加强绿化建设。大力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发展。

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力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一步聚焦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郊区农村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有序推进“三个集中”,加快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在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上走在前列。做精、做优、做强现代农业。

基本建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显著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完成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和虹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基本确立上海航空枢纽地位。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建成长江隧桥工程和一批铁路、高速公路、黄浦江越江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全面实施“公交优先”交通发展战略,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占出行总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积极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多作贡献。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的交流合作和相互借鉴,为推动东中西互动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巩固和发展上海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发挥联系各界人士、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凝聚人心的主要民主渠道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提高城市法治化水平。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人人自觉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促进和保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从源头上防止滥用权力。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对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部门和资金、资产、资源等关键领域,积极完善有效监督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公开透明度。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立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抓住迎特奥、迎奥运、迎世博等重大活动契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大都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文化大都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城市软实力。加强文化创新能力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打造创意之都。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全面提升市民素质。着眼于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鼓励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辐射转移。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推进人才国际化,努力满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才需求。打破人才体制机制壁垒,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认真解决民生问题。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良性互动。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加强面向市场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完善就业援助机制。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保基本、广覆盖,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事业。以举办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为契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积极有序推进二级以下

成片旧里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改造。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步伐。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着力形成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积极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切实把“三个中心”建设成为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倡导志愿者服务。坚持把人口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核心任务。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新形势,切实把加强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放在事关大局的重要位置,努力使上海成为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强化社会联动调处,重点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增强全社会防范风险、抗御危机、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肩负起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的重大责任,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更加突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一核心,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建设新成效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的大政方针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健全科学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反对徇私偏袒,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重点加强国有企业、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机关、学校等领域党的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社保资金案和陈良宇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的沉痛教训深刻警示我们,党的威信和形象最容易因腐败而受到损害,改革和发展最容易因腐败而受到阻碍。我们必须痛定思痛、吸取教训,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形成团结奋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按照胡

锦涛同志的要求,模范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并转化为自重的准则、自省的镜子、自警的标尺、自励的目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居安思危、反骄破满,励精图治、锐意进取。

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是今后五年全市的一项重大任务。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国家有关部门、兄弟省区市的支持和帮助,凝聚各方智慧,动员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篇3:6、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11月22日至24日,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召开厅机关处室及厅属各单位负责人会议,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厅党组提出着力提升国土资源保障服务能力,把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大家用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密结合自治区土地、矿产、测绘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现状,认真总结成绩,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就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等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高国土资源保障服务水平展开热烈讨论,同时提出了2012年重点工作基本思路和部署。

一是尽快制定具体措施把《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落实好,用足用好相关政策。二是强化土地、矿产规划管理,统筹协调各业用地,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科学保障建设用地,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三是统筹部署地质勘查工作,争取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加大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保护力度,推进“绿色矿山”和“和谐矿山”建设。深化地勘单位改革,增强地勘经济发展后劲。四是加强测绘工作,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城市”建设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和谐内蒙古提供及时、可靠和安全的测绘服务保障。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统筹执行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反腐倡廉,筑牢国土资源廉政工作基础。

篇4: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解读要点

在11月2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深入实施“两强一堡”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书记秦光荣在会上作了题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的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

报告共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结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第二部分是总结成功经验、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及指导思想;第三部分是如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第四部分是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在第一部分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圆满完成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中,报告从8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1.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过5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用更加突出,服务业发展迅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2.城乡居民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省三分之二财政资金投向民生,各族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受益面日益扩大。3.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云南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对外贸易大幅增长,“滇企出境”步伐加快,“央企入滇”初见成效,国内外区域合作继续深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法治、责任、阳光、效能政府建设深入推进。4.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通过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民族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宗教和顺有序局面得到巩固,保持了藏区和谐稳定。5.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着力推动民族文化大省向强省迈进,文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文化惠民工程深得人心,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活跃。6.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森林云南”建设取得新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范围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及固碳能力保持较高水平,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7.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社会法制化水平、依法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8.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武装工作得到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稳步提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涌现出杨善洲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先 进典型,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二部分坚定信心、不辱使命,奋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指出: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意见,把云南对外开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云南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桥头堡战略历史性地把云南推向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一重大战略,是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打造国际陆路交通枢纽,培育西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加强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开放合作,完善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意义十分重大。这一重大战略,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为构建第三欧亚大陆桥、开辟新的西向贸易通道提供了条件,为云南与西南乃至全国各省区市开辟了新的合作方向,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重大战略,为云南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有利于云南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汇集到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加快民族贫困地区发展,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和边疆和谐稳定。这一重大战略,增强了云南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极大地提振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综合分析判断面临的形势,未来5年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黄金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才能提升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只有坚持和谐发展这个保障,才能营造安定团结的生动局面;只有坚持跨越发展这个关键,才能尽快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早日实现云南人民富民强滇的美好夙愿。

今后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奋力跨越为关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夯实基础、强化保障,拓展空间、壮大实力,加力提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

今后5年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再创新辉煌、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八个坚持:1.必须坚持立足云南、着眼全局,以宏大的气魄谋划云南改革发展;2.必须坚持以跨越发展为关键,推动云南驶入发展快车道;3.必须坚持统筹城乡、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4.必须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胆创造沿边开放新奇迹;5.必须坚持产业强省,发展壮大综合经济实力;6.必须坚持富民优先,千方百计增进广大人民的幸福感;7.必须坚持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保发展,巩固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8.必须坚持科教兴滇、人才强省,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三部分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中,报告指出要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1.兴产业、调结构,壮大发展实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调快调优一产,加速新型工业化调快调强二产,促进服务业发展调快调特三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烟草产业要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优化卷烟结构,做大骨干产品规模,推进减害降焦和综合利用,开创烟草绿色生态安全健康发展新境界。推进产业聚集,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园区升级工程及产业集群打造工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强化产业保障,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和质量兴省战略。2.谋长远、增后劲,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能源保障能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3.抢机 遇、扩开放,拓宽发展空间。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个龙头,加快沿边开放步伐,拓展区域合作空间,提升对外经贸水平,营造良好开放环境。4.强统筹、促协调,构建发展新格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走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大踏步发展。5.抓改革、推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胆推进政策创新。6.顺民意、惠民生,共享发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各族群众福祉,增收是民生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安,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福,必须把准民生脉搏,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7.重文化、强引领,增强发展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8.建生态、重保护,改善发展基本条件。实施绿水青山计划,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实施防灾减灾计划。9.聚人心、汇民智,凝聚发展强大合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法治云南建设,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重视边防和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10.保稳定、建和谐,营造发展良好环境。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深化平安创建活动。

第四部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中,报告强调了办好云南的事 情,关键在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篇5:贵州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

——钱运录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贵州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是我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省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和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我省出席党的十六大代表,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

一、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努力完成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九五计划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1999年提前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1998年至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6%。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优势产业和企业发 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区域经济日趋活跃。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步良好。各项战略重点全面展开。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批高等级公路、铁路和机场,实施了近万公里公路改造,兴建了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了基本覆盖全省的通信网络。开工建设了一批西电东送电源点和输电线路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取得重要进展。退耕还林还草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趋向好转。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两基攻坚全面铺开,科技工作得到加强。

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48个贫困县越过温饱线,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了教师和干部基本工资发放。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

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流通体制和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化,科技教育体制和医疗制度改革稳步进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经济技术协作有新进展,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初 步扭转了人口增长居高不下的局面。依法治省和民主政治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了地方立法和依法监督工作。各级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有效发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积极开展。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工作日趋活跃。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力度加大。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各类犯罪活动受到有力打击,同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了坚决斗争,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三讲教育成效显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扎实进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作风进一步改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活动广泛开展,企业、机关、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不断改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全省党员发展到120.2万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力度加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正逐步得到遏制。

全省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抢抓机遇、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贵州省第八届委员会,向 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全体官兵,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贵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位臵;农业基础脆弱,农村贫困面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对外开放程度低;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城镇待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大;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作风建设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党内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固然有历史、地理等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看,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和体制、机制的差距。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观察和把握时代发展大趋势,认清当代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在更宽领域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这种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必将日益加深。如何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谋求更大发展,是一个富有时代性的重大课题。

当代中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生产力水平、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的执政条件、担负的任务和党员队伍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从新的实际出发,用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需要我们认真探索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今日贵州,我们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我省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面向新世纪,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战略决策,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通过实施大开发,实现贵州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性课题。

今后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打好基础、力争在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实现富民兴黔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积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 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势头,努力在优势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力争在经济、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全省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进一步开创富民兴黔事业新局面。

今后五年,全省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为到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新突破。基本改变交通落后面貌。初步建成西电东送重要基地。初步形成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框架。解决工程性缺水迈出重要步伐。基本实现两基攻坚目标。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实质性步伐。

二、三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上升。信息化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与世贸组织规则基本适应。招商引资、经济协作和对外贸易水平明显 提高。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人民受教育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二分之一以上农户实现小康,其余农户稳定解决温饱。城镇居民总体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城乡环境有较大改观。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

为了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和工作实践中必须做到: 第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各项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必须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第二,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是贯穿全部工作的主题,是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进一步清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大力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第三,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十分珍惜,要始终维护党的团结、各级领导班 子的团结和各民族的大团结,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强大合力。

第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犯罪和惩治腐败;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五,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推进富民兴黔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各级党组织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各族群众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抓住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抢抓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力争在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公路建设放在首位,按照两横两纵四联线的规划,抓紧建设崇溪河至遵义、鲇鱼铺至凯里、镇宁至胜境关高等级公 路,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十字形高等级公路主骨架,建成贵阳与各市州地中心城市的高等级公路联结线;继续实施公路路网改造,基本完成县际干线油路改造。建成渝怀铁路贵州段,争取建设新的南下铁路。扩大贵阳机场通航能力,抓紧开通和建设新的机场。继续整治内河航道,提高航运通行能力。

加快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施好在建工程,加快建设构皮滩等大型水电站,新建一批大型坑口火电站,确保如期实现黔电送粤目标。抓紧建设一批大中型煤矿,保证电力生产和群众生活用煤需要。围绕西电东送建设,统筹解决电力市场开拓、输电线路建设、相关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做好移民安臵工作。

加快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按照建设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重点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旅游景区和交通沿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实施沼气工程,推进石漠化治理,形成有效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机制。重视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开发,保障群众长期的生活来源。

加快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广泛发动群众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和小山塘,实施好渴望工程。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和防洪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城镇缺水问题。

加快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科教事业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解决好适龄儿童辍学问题,到2005年基本实现普九,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开发一批共性技术,发展一批高新技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用好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建立良好的开发机制。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启动一批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实行市场化的投资受益机制,充分运用国家的财政、税收和价格政策,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投向我省,发展公益性项目和竞争性项目,合理开发基础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

(二)加快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贵州特色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在发展特色经济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把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重要战略位臵,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机制。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加大品种改良、草场建设和疫病防治力度,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畜牧业大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巩固发展传统优势经济作物,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进一步增加 农民劳务收入。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市场信息体系。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挥供销社在搞活农村市场流通中的作用。增强农村信用社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认真做好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努力扩大工业经济规模,通过工业的较快增长带动国民经济加快发展。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巩固提高两烟一酒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电力、煤炭为重点的能源工业,继续壮大原材料工业,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发展民族药业,培育特色食品工业,积极发展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优势企业,集中力量在烟草、电力、酿酒、煤炭、磷化工、铝工业等行业组建一批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集团,支持军工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发展优势产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巩固和发展名牌产品,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制定和实施符合省情的产业政策,加强宏观指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按照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坚持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高起点做好旅游产业规划,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扶持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产业,逐步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 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努力扩大和培育内需,拓宽消费领域,消除各种限制消费的障碍,鼓励居民扩大住房、旅游、电信、汽车、文化、体育和其他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努力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政务,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政府投资、企业筹资和社会融资相结合,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增强信息和知识传播能力。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推进信息技术运用,加快建设数字贵州,发挥信息化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到重要战略位臵,进一步在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从土地使用、信贷担保、创业资助等方面提供良好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切实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

加快城镇化步伐。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应,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坚持科学合理规划,注重增强城镇综合功能,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塑造鲜明的城镇特点。按照建设南贵昆经济带上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支持建强建好贵阳市,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各市州地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重点城镇。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高度重视城镇周边森林、河 流、湖泊的规划、保护和治理,改善城镇环境。

优化生产力布局。以黔中产业带为中心,以南下公路出海大通道和南昆、株六铁路为轴线,在南贵昆经济带上构筑富有活力的贵州特色经济体系。加快攀西-六盘水地区和乌江干流、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等地区的资源开发。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加强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发挥试验区的试验示范作用。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步伐。(三)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努力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认真贯彻三改一加强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以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为重点的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加强企业管理。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壮大优势企业,积极稳妥地对资源枯竭矿山和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建立企业经营者市场选聘机制,逐步形成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和职工队伍。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坚持财政工作从源头抓起,加强财源建设。深化财税 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改革投融资体制,采取多种方式筹措项目资本金,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地方金融体系。继续培育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和规范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继续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四)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对我省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做好应对工作,努力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认真清理、修订和完善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法规,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使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下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社会信用意识,营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熟悉国际经贸知识、规则和法律的人才队伍。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落实鼓励外商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拓宽对外开放领域。改革利用外资方式,推出一批投资收益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吸引外资,争取更多的国际知名企业到我省投资合作。探索建立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利用外资,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鼓励采取嫁接、联姻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以对口扶贫协作城市和六省区市七方区域经济协作为重点,进一步扩大与各省市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支持各地探索富有成效的招商引资方式。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大力扶持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实施出口多元化 战略,开拓出口市场,加快出口基地建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发展非贸易创汇。改善进口结构,重点组织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五)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位臵,强化人均意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和调控体系,切实把计划生育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加强以村为主和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和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实现人口控制目标。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老龄人口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完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评价和监测体系,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产、森林和水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国土资源的开发、管理和整治。搞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严格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突出抓好重点城市、重点流域、公路沿线和旅游景区的环境治理。

四、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善人民生活,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把解决温饱放在第一位,以极贫村和特困户为重点,认真落实扶贫到村到户的政策措施, 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高度重视返贫问题,巩固解决温饱的成果。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贫困地区找准发展路子,开发优势资源,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强贫困地区道路、水利、基本农田、电力、通信、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方的贫困群众,逐步实行自愿移民搬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继续抓好麻山、瑶山地区的扶贫开发,切实推进雷公山、月亮山等极贫地区的扶贫攻坚,高度重视乌蒙山、武陵山等地区的脱贫问题。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为根本,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在我省开展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我省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开放式扶贫,搞好与深圳、宁波、青岛、大连的对口扶贫协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广泛开展智力支边、光彩事业、送温暖、献爱心等扶贫济困活动。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充分调动干部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稳定解决温饱的群众向小康迈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小康建设步伐。

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扩大社区就业门路,认真落实鼓励自谋职业和促进就业的优惠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援助。引导广大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快形成国家政策指导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机制。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改革,尽快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强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和优抚安臵等各项保障事业,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安排好农村贫困人口、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的生产和生活。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教师和干部基本工资发放。企业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职工收入。

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治省和以德治省相结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创造有利于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目标,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 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富民兴黔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热爱贵州、建设贵州、振兴贵州,积极投身到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去,勤奋敬业、扎实工作,塑造新世纪贵州人的新形象。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风尚。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文明城镇、文明村寨、文明行业、文明机关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平。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反对迷信活动。

繁荣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卫生体育等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新闻宣传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讴歌富民兴黔的新成就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力度,改进对外宣传方式,提高贵州知名度,树立贵州新形象。文学艺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创作高扬时代精神、富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 乐见的优秀作品。大力发掘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我省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建好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对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利用和管理。推进卫生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办法,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控制和减少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重视发展民族体育项目,努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人民体质。

(二)大力实施科教兴黔战略,提高全省人民科学文化水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扩大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规模,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合作,培育一批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努力提高科研实力和教学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倡导终身教育观念,努力营造学习型社会。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优势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广泛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有选择地在重点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 风险投资体制,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创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区,积极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提倡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发明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富民兴黔事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创新理论成果,提供理论引导。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和党政干部队伍。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拓宽人才的发展空间。坚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到贵州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我省发展服务。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臵。(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省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地方立法和依法监督工作,广泛组织和支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继续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巩固同党外人士的联盟,发挥好工商联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进一步加强宗教、侨务、对台工作。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民主参与和监督作用,使之更好地成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健全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普遍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治省水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增强法治观念,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办事,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司法改革,健全法律监督机制,防止滥用职权,确保司法公正,惩治司法腐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干警素质。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人民防空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充分发挥驻黔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维护稳定、抢险救灾、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确保一方平安。加强对敌斗争工作,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影响稳定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说服教育、思想引导与解 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正确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以妥善处理,努力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六、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富民兴黔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加强思想建设,根本任务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群众。全省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全面准确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坚定性。

加强思想建设,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引向深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决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应对复杂国际局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 党中央关于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形成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思想建设,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坚持从贵州的基本省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探索加快贵州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进一步破除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励精图治,排难前进。

(二)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认真搞好领导班子配备,优化班子结构,特别是选准配强党政一把手,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富民兴黔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方法,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抓落实,防止和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现象。进一步完善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民主化、重要改革措施征求意见等制度,推进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团结是维护党的统一的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都要以坚强的党性自觉维护党内团结、领导班子团结和各民族大团结,坚决反对任何破坏党的统一、影响团结的错误行为。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迫切需 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品德关、能力关、作风关,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从党的事业长治久安、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坚持培训提高、实践锻炼、大胆任用相结合,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磨练,放在重要岗位上锻炼,让他们尽快成长,早担重任。切实做好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注重培养选拔熟悉意识形态工作和现代经济管理的领导干部。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用人导向,看干部要看主流、重本质,防止求全责备,反对论资排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党管干部方法,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党委任免干部票决制,探索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制度,加快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跑官要官的人,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对买官卖官的人,一经查实,必须从严处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巩固和扩大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积极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三级联创活动。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选配好村党支部特别是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改进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加强街道社区和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发展和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按照中央的部署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更新管理观念,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积极推进党员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求实务实落实的作风,把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坚决取消形式主义的达标升级活动,坚决反对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刹住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歪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文山会海和不 必要的应酬活动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动工作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困难和艰苦的地方去,开展调查研究,大力支持基层改革和创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制度创新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加强主动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的要求,加强党内监督,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以坚决的态度、切实的行动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对腐败分子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依纪依法严厉惩处,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要严格区分违法乱纪和工作失误的界限,旗臶鲜明地支持改革者,保护探索者,帮助失误者,褒奖有功者,惩治腐败者,追究诬告者,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放开手脚干工作。

(五)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不断提高领导富民兴黔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善于 把握政治方向,议大事、谋全局,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领导。抓住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运用民主法制办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能和作用,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各级党委要善于协调关系,凝聚力量,做到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代替,既发挥好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支持同级各种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地方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增强党的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的决定。

上一篇:耳鼻喉诊疗室管理制度下一篇:羽毛球课外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