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训练集锦

2024-08-07

高考古诗鉴赏训练集锦(通用6篇)

篇1:高考古诗鉴赏训练集锦

古诗鉴赏练习题集锦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①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②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二)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②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阙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子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结二者。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四)①“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②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

(五)①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②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

参考答案

(六)①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②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③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7、阅读词〈菩萨蛮〉。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参考答案

(七)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B(不超过40字)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参考答案

(八):(1)A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2分)B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分)

(2)“比”的手法。(1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两诗各取一例即可。一分)9、2002年杭州第三次统考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

(九):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10、2002年高考广州市一模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1)你读出了什么?(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一○)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

(1)读出了什么?2分(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2分;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1分;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0分)。(2)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2分(反衬或以虚写实)。(3)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2分。11、2002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古诗鉴赏题及答案(2002-04-0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读后回答。(6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参考答案(一一):(1)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意思对即给,每处1分,共3分)

(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对两诗鉴赏内容正确的得2分,语言通顺得1分,共三分)

2005年高考古诗试题解析

1.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三四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答: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自诗。

答:

【高考答案】(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中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答案修订】(1)遵从高考答案。(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中显出了山中的宁静,“自”、“空”二字,更透出一丝冷落之感、寂寞之情。

3.全国卷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答: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

【高考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案评析】本诗动静结合,前两句是“静”,后两句是“动”,这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个题,问的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实际上需要回答诗人表现这种平静的方法,因此高考答案简单复述前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够的。应该答出,“水面平”是说此时没有风;水面如同“明镜”,能够“照檐楹”,是进一步描写水的平静。而池塘能够如同“明镜”,更表明水流静止,无有涌动。这样,从侧面暗示水面无风,水无涌动,就表现了水面的平静。本题应该答到“侧面”或“暗示”等关键词,才算到位。

第二个题,“幽美迷人”看不出来,把过分的“幽美迷人的静态”改成适度的“平静”或“静美”皆可。“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应改为“先写静态,再写动态”,或“由静态写到动态”,比较贴切。

【答案修订】(1)诗的一二句,描写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水面平”是说此时没有风;水面如同“明镜”,能够“照檐楹”,是进一步描写水的平静。而池塘能够如同“明镜”,更表明水流静止,无有涌动。这样,从侧面暗示水面无风,水无涌动,就表现了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的平静。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表现了雨后池上的动态之美。诗由静态写到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6.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各题。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答: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高考答案】(1)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2)(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3)①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②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答案评析】第一题,首先须明白什么是“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是这个题给我们唯一的提示。据此,“响”在这里不是一个字音的问题,而是一个致力炼字的问题。《童蒙训》:“潘邠老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是响字。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浮‟字、„落‟字是响字。所谓响者,致力处也。予窃以为字字当活,活则字字自响。”总的看来,“响”与音韵的关系似乎不大。“所谓响者,致力处也”,意思大概就是说在诗句吃紧处精心锤炼字眼。这个字眼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响”有醒目的意思。

这样,我们就意识到第一题的答案,不能仅止于“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李白遥看瀑布,由瀑布生发出“布”的潜在意念,“挂”字则有把瀑布喻为布的隐喻。第二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答案明确、合理。

第三题,苏轼的看法不见得非要同意。这两首诗实际上各有千秋。

【答案修订】(1)①“挂”字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时瀑布似乎静止的景象。②“挂”字有把瀑布隐喻为布的意思,写出了瀑布的质感。(2)遵从高考答案。(3)遵从高考答案。

7.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高考答案】(1)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2)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答案评析】第一题,柳宗元的诗中是否有“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我以为,单纯根据这首诗,是看不出来的。是不是一遭贬谪,回望故乡,思念亲友,就意味着期待他们给自己伸出援手?显然不是。柳宗元的诗,表现的是贬离故乡的痛楚。也许我们可以说他有意唤起亲友的同情,但不好说他期待着亲友采取行动,“一为援手”。第二题,“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要注意在这首诗里柳宗元是借用佛教“化身”的说法,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的。根据本题题面可知,题干已经分析了李诗的“青山留人”中的拟人和象征手法,以及它含蓄的抒情方式;这里要求考生分析的,显然是柳诗“尖山似剑”的艺术手法与抒情方式。“尖山似剑”,比喻是有的,想象则不好说(当然,比喻本质上就是联想或想象,但高考答案并非在此意义上理解比喻与想象的)。此诗的想象在后面“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如此,答案“展开想象”的说法便错位了。就算我们忽略这一点,答案仍然有问题:此题题干,首先说“两诗都写到了山”,而“化身千亿,散向峰头”的想象重心根本就不在“山”上,所以答案还是不得不修改。

【答案修订】(1)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热切的思念,更由此折射出身处贬地的痛苦。(2)表达的是在秋天里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运用比喻手法,直接抒发了贬谪之痛和思乡之愁的双重痛苦。

8.湖北卷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寒螀: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答: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

【高考答案】(1)第一问: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第二问: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2)①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②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答案评析】湖北卷的这个题,考查元曲,与考唐诗宋词的通行考法是不同的。本题第一个小题的答案很合理;第二个小题也基本合理,只是说“对仗”“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是稍有不妥的。对仗显然具有韵律美;而对仗是不是意味着“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那倒难说,因为对仗本身是说不上有“意境美”的。对仗中其实只有语言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本曲中也不例外。在这首曲中,其对仗的特色在于它与排比和顶真结合了起来。对仗结合排比,有利于扩大描写面;结合顶真,则更多了一层回环之美。

【答案修订】(1)遵从高考答案。(2)①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本曲中对仗与排比和顶真结合了起来。对仗结合排比,有利于扩大描写面;结合顶真,则更多了一层回环之美。②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13.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高考答案】(1)春夏之交乍暖忽寒。(2)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答案评析】本题很考水平,高考答案也是准确的。春衫已试单,桃花已飞尽,野梅结出酸果,夜有蛙声,可见天气变暖,已是春深夏浅的时节了。而东风十日寒,春衫只是“试”单,可见时有回寒,天气尚未完全暖和起来。

钱钟书说:“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宋诗选注》)第二个小题,要明确所谓“情味”,并非什么明确的情感。如果以为本诗是以“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就是过度延伸的误解。关于本诗“情味”,应看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诗人的感觉是饱满的,立体的,丰富的,有桃花飞尽的视觉感受,有野梅酸的味觉感受,有蛙声歇的听觉感受,有东风寒的触觉感受。其次,进一步说,这种特别丰富多样的感受,恰好表现了“游子”敏感丰富的心理,他对乍暖还寒的气候变化,体察得特别细腻入微。第三,整个感受的变化方向,不是从“寒”到“暖”,而是从“暖”到“寒”,以“寒”为感觉的终点。气候变化带来的温暖的感受,最终又回复到寒冷的感觉上。这样,“游子”孤单冷落的心态,就曲折地暗示出来了。

【答案修订】本题的高考答案比较合理,但失之于简。读者若要求得详尽的答案,请参见上述评析。

15.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

【高考答案】(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2)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答案评析】这是考的比较阅读。比较阅读较能考查出鉴赏能力。第一小题相对简单,第二小题则需要辨析精微。

苏东坡曾半开玩笑赞叹王安石,说他是一个老狐狸精。王安石七绝之精妙,在宋代诗人中是很突出的。王安石又有一个不良习惯,时常改动别人的作品,来凑作自己的创作。本题中的两首诗很相似,仔细体会,王安石的诗还是要老到一些的。“应有”“犹有”,哪个更好,我看还是“应有”为好。除了高考答案的说法外,我认为“犹有”在事实上根本不可能。高考答案说“犹有”“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简直是一个笑话。恰好相反,树上“犹有”痕迹,只能证明树上所系的船很多,从而说明停留于此的旅客很多。“犹有”要有味道,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一种幻觉,似乎去年系船的痕迹还在,从而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不无怅惘的留恋与追怀。

补充说明:《中吴纪闻》说,方惟深“凡有所作,王荆公读之,必称善,谓深得唐人句法”。郑岳《莆阳文献》又说,本诗“荆公爱之,尝书坐右,后人误入荆公集中”。我以为王安石抄袭然后更改,作为自己作品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答案修订】(1)遵从高考答案。(2)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A.“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B.“应有”表示想必有,究其实则未必有;“犹有”二字则过于坐实。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并不是说系船的痕迹还在,而是诗人的一种幻觉,似乎去年系船的痕迹还在,从而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不无怅惘的留恋与追怀。“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16.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高考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答案评析】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高考答案确实有值得推敲的地方。第一小题,所谓“任何欢乐的新曲”,根本是错误的。王昌龄的诗中,“新声”中“总是关山旧别情”,并不欢乐,所以接下来他说“撩乱边愁听不尽”。由此可见,诗中的“新声”是哀愁的,根本就不是欢乐的。“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当然不矛盾。为何不矛盾?因为“新声”中包含的正是“边愁”,根本是一回事。

第二小题的答案,基本合理;但最后来一个“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太玄,也不够确切。须知意境不是一个诗句所能创造的;创造意境不是诗句的任务而是整首诗的事情。如果一句诗就能创造一个意境,那么一首诗又能创造出多少个意境?所以我们最多能说,最后这句诗构成了表现意境的重要环节,或者说它强化了意境。本诗以一个具有包孕性的景象收束,而不是直抒胸臆,说“含蓄无限”是可以的。

【答案修订】(1)当然不矛盾。因为“新声”中包含的正是“关山旧别情”,也就是“边愁”,根本是一回事。(2)前三句是叙述,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诱发读者由此情景展开联想,含蓄无限。

篇2:高考古诗鉴赏训练集锦

【试题一】2002年春季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2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试题二】2002年夏季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3题。(6分)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试题三】2003年夏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4题。(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试题四】2004年春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6分)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5、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C.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6、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山中寡妇》)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皮日休《橡媪叹》)【试题五】2004年夏季

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试题六】2005年春季

读下面的词,完成9题。(7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9、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试题七】2005年夏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0、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试题八】2006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1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试题九】2008年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试题十】2009年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试题十一]2010年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题。(7分)

风(其三十九)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 徂晖:落日余晖。

②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 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试题十二]2011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题。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6、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试题十三]2012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18、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宋〃刘子翚《海棠花》)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元〃杨维桢《燕子词》)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濬《都城春日》)

[试题十四]2013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试题十五]【2014北京卷】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0—21题。(12分)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21、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唐〃罗隐 《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C.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按:明,出题人有误)〃王象春《游曲江》

[试题十六]【2015北京卷】(18分)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2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23、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试题十六]2016年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4-25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2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2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5、‚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1~2题。(11分)

渔 翁①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26、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E.柳宗元谪居永州时著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其写作主旨与本诗大致相同。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3~4题。(11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è):一种树

27、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篇3:高考古诗鉴赏解题思路

一、立足课本

要想在“古代诗歌鉴赏”考查中取得不俗成绩, 平时的积累, 多读, 多理解是必须的, 这是准确解读诗歌、解答试题的基础。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 教师可对诗歌从题材角度进行整合, 如重组为:“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等。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比对整合, 对于诗歌中 意象和典 故进行总结, 在总结中探索规律, 加上教给解读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会在学习积累中逐渐掌握鉴赏规律。

二、多读鉴赏文章

作为学生, 平时在阅读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尤其要理解领会对诗歌阅读起辅助作用的文字, 有关唐诗宋词的鉴赏词典应成为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同时可按诗歌的不同题材进行分类阅读。比较鉴赏的方法, 掌握鉴赏的术语, 对不同类型的鉴赏语言进行归纳。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 梅》是一首咏物 词 , 作者借物寓情。在答题的时候, 就可用咏物词的鉴赏语言进行解析鉴赏, 以后再碰到这一题材的作品就不会无从下手。因此, 多阅读、多归纳总结, 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加强整体阅读

要想准确 理解诗歌 的内涵, 要学会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政治抱负。比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写于永贞革新失败, 被贬为永州司马之时, 了解了写作背景, 诗中那幅情景交融的画图, 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了。说到女词人李清照, 就该了解其词作是以南渡为界, 前期词主要表达闲情和闲愁, 后期词多抒发国破家亡带来的浓重感伤情怀。学会知人论世, 要对诗歌进行整体阅读之后, 再把握细节, 才能很好地完成诗歌的解题。

整体阅读时候, 从诗歌所属的时代特点进行把握也是很重要的。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发展历程, 时代特点。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着诗歌的风格和写作方向, 唐朝繁荣兴旺, 诗洒脱自由;宋朝中后期的动荡, 决定着诗歌的恢弘悲壮。因此, 在做题时, 了解时代背景是相当重要的, 它能为接下来的鉴赏提供解题入口。一般来说, 面对一首古诗, 解题时要做到“四抓”和“三问”。“四抓”分别是抓题目、抓作者、抓诗句、抓注释。三问, 即问写了什么意象, 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通过“四抓”和“三问”, 就很容易品味出作品触景伤怀, 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四、规范答题, 用专业术语

根据题干要求, 要有针对性的回答, 看清楚题干的指向, 是问思想感情还是分析结构思路。如2012年江苏卷考查的是温庭筠的《梦江南》, 第二题的题干是:“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部分考生审题不清, 只概括了人物形象的特点是落寞的、忧愁的, 却忽略了“简要分析”。 考生整合 答案时应该结合诗句从人物的外在容貌、衣着行为和内在精神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再考虑身份特点, 这样规范答题就无懈可击了。2014年南通市考试, 考查卢纶的《长安春望》, 第一题问的是:“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关键字眼显然是“哪些”和“修辞”, 部分考生作答时只回答了一种修辞手法, 只要稍加推敲“哪些”这一字眼, 就该明白答案应是两种以上;再者就是混淆概念, 回答为:“衬托”、“想象”, 须知它们不属于修辞的范畴, 答题时术语用错, 自是不能得分的。

篇4: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浣 溪 沙

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1)“垂垂山果挂青黄”句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这首词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有情”二字的作用。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1)第四联直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1)有人说诗题中的“倦”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简要赏析。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是诗人被贬,由京官外任知滁州时所作。

(1)赏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的喜悦之情,也有人说这首诗是诗人的自嘲,表达了一种无奈的苦闷抑郁之情。你赞同哪种说法,请结合诗意说明理由。

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读yǒo,形容深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有人说这首诗隐含了李白内心的许多伤和恨,你同意吗?请作简要赏析。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②,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④去!

[注]①这首词写于南渡之后,辞乡别土,国破家亡,诗人饱经丧乱,颠沛流离,困顿坎坷。②帝所:天帝住的宫殿。③蓬舟:像蓬草一样的轻舟。④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传说中的仙山。

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见《艺蘅馆词选》乙卷)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8. 阅读下面宋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词的“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

(2)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的“醉”是“酒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脉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对这首诗的颔联,前人评论“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中三昧”。你认为前人的评价是否中肯?为什么?

(2)简析颈联“浮”“动”两个字运用的妙处。

10. 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2)简要分析第三句中“旧时月”的含义。

1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皱:即绉纱,喻水的波纹。②棹:船桨,代指船。③浮生:指飘浮不定的短暂人生。④肯爱:怎肯吝啬。

(1)历代词人和词论家对“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多有评说,争论不休,你认为“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这首词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曾躬耕于田垄之上。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被封侯。

(1)词人写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是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有人说读王安石的词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政治家的气魄和感情,结合这首词,谈谈你的看法。

13.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中,词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春愁”?

(2)结合上、下片的意思,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前人评价这首词说:“承平气象,形容尽致。”你读这首词,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2)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具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5.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有人说下片最传神的词是“掀舞”,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2)“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两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作者词中所写的“风雨”“晴”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词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1)那些不用人栽培的野生植物,果实累累,有的青有的黄,色泽鲜艳,一派欣欣向荣的画面。(2)十里田畴,稻谷已熟,稻香阵阵,槿花点缀农家篱笆,野果累累,秋天的早晨浓雾润泽,淡淡的云遮住了太阳,天气清爽宜人。词人将热爱质朴田园生活的感情融入到了这田园美景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2.(1)诗人以风喻人,借风咏怀,通过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抒发了勤奋上进的“青云之志”。(2)“有情”二字是全诗的着眼点。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1)诗人说,从今以后,如果容许我闲时趁着月光来访,我将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家的门,直接表达了诗人向往农村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一层层的山,一道道水,似乎阻挡了去路,可是转过去却又是一个绿柳成荫,山花烂漫的村庄,风光明媚。这个景色的变化中包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令人深思。(意思对即可)

4.(1)同意。主人公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听到窗外竹叶萧萧,一会儿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对着旷野心事浩茫,从月升到月落,诗人彻夜不眠,该有多么疲倦啊。一个“倦”字写出了诗人心身疲惫的形象。(2)这首诗诗人将自己的羁孤老倦之情,忧国伤时的无限愤慨融入在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意象组成的凄凉秋夜图景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5.(1)诗歌塑造了画眉鸟自由自在的在万紫千红山花婉转啼叫,无拘无束的欢乐形象,来抒发一种浓郁的感情,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表现手法。(2)同意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的喜悦之情的说法。诗人被贬官后来到滁州,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深感轻松、自由、舒畅,就像画眉鸟从笼中飞出,在林中自由飞翔,婉转啼叫一样快乐。

6.(1)全诗四句,有问有答,叙述描写结合,虚实结合。(2)同意。诗人描写山中“碧山”“桃花”“流水”这些优美宁静景色,意在说明山中无须汲汲于荣,无须寂寂于逝,“非人间”那样尔虞我诈,由此可知,这首诗隐含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受不幸的伤和恨。说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

7. 梁启超的评论是正确的。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象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它与诗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不很相同。

8.(1)花态度:指一般的花的鲜艳娇嫩的姿容;雪精神:特指梅花微雪耐寒的精神品格。(2)不同意。此“醉”并非酒醉,而是观梅时的心醉。在梅花前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天已向晚,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浓。

9.(1)这一评论是十分中肯的。“三昧”本是佛家用语,古人用来指文学创作中的奥妙、诀窍或最高境界,这里是说王维用诗的语言创造出了形象鲜明的艺术画面。浩渺无际的汉水仿佛流到天地之外去了,浅淡迷蒙的山若隐若现,一幅疏阔淡远水墨画便如在目前了。(2)“浮”“动”两个字用得极好,写出了临江泛舟所特有的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随波动,于是水滨的城邑,远处的天空,一切都随着浮动起来。原来是江水波浪起伏,舟中人却产生了城邑、天空在动荡的错觉,诗人正是用这种错觉,写出了汉水阔大而又磅礴的气势。

10. (1)高低起伏的群山依旧绵亘着,姿态未改变;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仿佛在叹惜着昔日的繁华不再,淮水东边升起的“旧时月”。全诗句句写景,情景交融,句句融合了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慨。同时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那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旧时月”,它照见过六朝腐朽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今夜的月亮,又移到女墙这一边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11.(1)用得好。它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渲染出来了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2)这首词赞颂明媚的春光,抒发了词人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人生如梦,时光稍纵即逝,应及时寻乐的感情。

12.(1)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是为了借伊吕之事,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2)词人敬仰伊吕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充满了建立功业的激情,并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流露出欲与伊吕并肩的豪情,体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气魄和感情。

13.(1)风细细、草色、烟光、残照。(2)这是一首表现刻骨相思相恋的情歌。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表现了伫立望远之苦;下片以明畅淋漓的笔调抒发了对爱情的矢志执著、坚贞不渝之情。

14.(1)①西湖的秀美景色和杭州的繁华景象。②物阜民康,男女老少安闲自在,各乐其乐的升平景象。③钱塘长官出游时的浩大排场和儒雅风度。(2)①使用铺叙。作者选取烟柳、画桥、云树、怒涛、桂子和荷花等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了钱塘潮和西湖的秀美景色。②运用点染。如作者先点出“重湖叠■清嘉”,接着用“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进行详细描绘(染)。

15.(1)同意。“掀舞”一词写出了渔翁搏击狂风恶浪的倔强形象,同时,隐含着对友人的赞美,也是作者面对政治灾难时泰然自若的真实写照。(2)这两句直抒胸臆,作者认为,只有具备浩然之气,才能领略“千里快哉风”,表现了其不以贬为患,不以物伤情的豪迈旷达襟怀。

16.(1)词中所写的“风雨”“晴”,是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心理体验,是作者政治生活的艺术投影。 (2)表达了词人任凭政治风云变幻,屡遭挫折也无所畏惧,履险如夷,泰然自若的情怀,也表现了苏轼政治上失意后追求精神上自我解脱的安宁的思想。

篇5:高考古诗鉴赏训练集锦

(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鞚(kong),马笼头。

(1)词的上片中“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句写得饶有情趣,请简要分析。(4

(2)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点 绛 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 ①林逋,北宋有“梅妻鹤子”之称的隐逸诗人。②金谷,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后荒芜。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4分)

(2)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上阙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④。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②翻:通“反”。③风枝:风吹动树枝。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故人相逢的环境的。(4分)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情?如何表现的?(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注释: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⑴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

⑵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80字)(6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⑴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4分)

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氛垢:尘埃。

(1)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17.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2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独坐(节选)

夜 深 唐 王维

宋 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4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4分)

2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2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4分)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4分)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答:

(2)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① 李商隐

竹坞②无尘水槛③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注】①崔雍、崔袞(gǔn):是诗人的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李商隐和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也是情深义重。②竹坞:是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③水槛: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此指题中的“骆氏亭”。

(1)首句写出骆氏亭环境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

(2)这首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这样的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

3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

(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参考答案

1、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很有情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眯着眼向沙面窥视;投在沙上的影子也轻轻摇晃,大概是在梦中看见了鱼虾(2分)。词人由宿鹭眯眼假寐的生动画面想像到它梦见了鱼虾,想像合理,极富情趣。(2分)

答案: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2分)。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2分)。

[词的鉴赏] 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记游词。这首描写沿途夜景的《清平乐》即是其中的一首。本词的篇幅虽然很短,但是意境清新,语言淡朴,别有一番幽情奇趣,因此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也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妙处。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2、⑴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4分)⑵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②上片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4分,(能指出“笑”中隐含的含义,2分;并能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分)

5.(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点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多少年轻女子被掠进皇宫,终身禁锢于宫墙之内,青春活活葬送。这时古代女子的悲剧。古典诗歌中描写宫廷生活的“宫词”,常取此为题材,为不幸的宫女倾诉苦衷。武衍这首宫词,以深惋之笔,借景托情,描写宫女被禁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

6.(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2分,设问、比喻各1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

(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1点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1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1分)

【翻译】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7.【答案示例】

(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

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

8.(1)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凄清绝尘(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2分,环境特点、作用各1分)

(2)本诗“隔”字是写诗人与友人(崔雍崔衮)在地域上的距离(1分);诗人虽与友人(崔雍崔衮)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对友人的思念却没有被阻隔,所以,一个“隔”字更显出双方在情意上的相通。(2分)

(3)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1分)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2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2分)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1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

9、(1)(4分)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4分)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10、(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11 页 共 14 页

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2)首句:居住环境布景。通过“银烛”“秋光”及因银烛、秋光而变得色调阴冷的画屏三个意象,勾勒出宫女凄凉的生活环境。次句:人物活动布景。通过“扑流萤”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宫女生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

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4分)

18、(1)“寂寂”既写出了落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4分)

26、(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

27.(1)运用想像(虚实结合)。(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处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2分)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 景抒发 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

28.(1)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2)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如关键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晰等,不得分。

29、(8分)(1)写出骆氏亭纯净、静谧、寂寥的环境特点(1分),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1分),又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情绪(1分),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伏笔(1分)。

(2)突出了思念之情(2分),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把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秋阴不散正是“思情脉脉不息”的形象写照,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和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1分)。

30.(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篇6:高考古诗鉴赏训练集锦

一、语言基础知识

1.(2010年张家界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重创/创痛

害臊/急躁

驯服/徇私枉法 ......B.铜臭/铁锈

诡谲/鹬蚌

悭吝/铿锵有力 ......C.承诺/偌大

下载/记载

糜烂/风靡一时 ......D.油漆/栖息

对峙/依恃

估量/量体裁衣 ......2.(2010年湘潭高考模拟)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嗑碰

渲泄

录像机

B.备至 缉拿 明信片 C.燥热 蛰伏 钓鱼竿 D.观瞻 秸秆 元宵节()A.在我看来,燃油税一天不实施,或者清洁柴油一天还没有得到具体的政策鼓励,我们对环保节能的呼吁是叶公好龙。...B.曾经在网上疯狂传播的“红色结束符”在历经半年的潜遁后,现在又东山再起。....C.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是,....我们仍应加强防盗意识。

D.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莫斯科的言论已经被媒体爆炒到一字不漏,其言论的前后矛盾不仅令本国媒体惊诧,还被国民贻笑大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剧情粗糙,台词可笑,并没有影响《赤壁》获得超高的票房收入,这多半要归功于三国故事的深入人心和古典文学名著在观众心中的分量。

B.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C.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来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D.“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二、名句名篇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2)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______。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3)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拾人牙慧

纷至踏来 招聘启示 自做自受 义气用事 沧海一粟 黔驴计穷 稗官野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李白《蜀道难》)

三、古诗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 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闻道”“司徒”两句: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1)诗歌用字精练且内涵丰富,请结合颔联中的“衰”“老”二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思想情感的变化来分析尾联“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两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残 翁 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1)本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联哪些字眼于点题中见委婉心绪?试结合全诗简析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代词论家谭献在《谭评·词辨》中说“‘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本是评价北宋晏几道《临江仙》词句的,不想名句却是从翁宏诗中“借”来的。试从意象、手法上谈谈翁诗此联的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①

用心

爱心

专心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0·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A 4.A

5.(1)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2)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3)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眉巅

6.(1)“衰”“老”二字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又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和飘零憔悴的遭遇。

(2)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出诗人胸怀的开阔。

7.(1)首句点题,写法不拘一格。“又是”开头,起笔突兀,强化了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笼盖全篇。“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照应,暗示女子与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有“不堪”之意。同一时令同一地点,去年正经离别之痛,记忆犹新,现在如何能再身临其境,重经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联系下联写景看,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苦闷之时,内心往往矛盾。这就活画出了这位女子魂牵梦萦、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2)春残自然落花无数,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芳龄女子,独立庭院,青春渐逝,欢娱难继。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增凄凉。暮春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更何况心事重重、愁思郁积!偏偏一双燕子,细雨中颉颃自得。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怎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通过映衬、对比,融情入景,衬托出主人公形单影只的形象,刻画出内心的愁

用心

爱心

专心 3 苦与哀怨。这两句细腻深刻,委婉含蓄,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堪称佳句。8.(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用心

爱心

上一篇:创新驱动能力下一篇:电信普遍服务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