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专项测试【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24-08-13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专项测试【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共4篇)

篇1: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专项测试【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专项测试【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傅雷家书》中傅雷希望儿子不惧怕孤独,能更坚强。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杜小康也是忍受孤独逐渐成长的。

B.《水浒》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它讲述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燕青义救卢俊义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C.《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也选自《呐喊》。D.《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各项正误即可,C错,《藤野先生》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呐喊》是小说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幽草怎样的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2分)(2)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好在哪里。(3分)

【答案】

【小题1】喜爱,怜。

【小题2】这两句诗以水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出小舟闲适宁静之景,表达了诗人寻求宁静、自甘寂寞的恬淡心境。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怜”,怜惜,喜爱。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本句话,然后分析水急飞转流动衬托出小舟的闲适宁静之景,表达了诗人寻求宁静、自甘寂寞的恬淡心境。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对本诗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酬”字,点出了刘禹锡对白居易在扬州热情招待的感谢之意。

B.首联点出诗人被贬谪之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音讯隔绝时间之长的怅惘之情。C.颔联“闻笛赋”“烂柯人”巧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悲悼旧友、物是人非的感慨。D.尾联写出了诗人借酒销愁、伤感消沉的情绪和对被贬二十三年的愤懑之情。【小题2】请从写法或内容角度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进行赏析。

【答案】 【小题1】C

【小题2】从内容或写法上作出分析均可。

示例:①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通过描绘“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达观。②“沉舟”“病树”二词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并被赋予新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因为这首诗是课内的,因此学生们学的应该比较扎实,错误很快就能选出来。A项“酬”是对赠诗以诗酬答之意;B项“弃置身”是“被弃用”之意;D项明显不对,全诗表达了一种乐观旷达、振奋坚忍的精神。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这道题给了赏析角度,所以考生就节省了不少的时间来组织语言答题。并且这个句子作为课内重点掌握的名句,学生应该是掌握的很娴熟。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下面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属于动态描写,前者奔腾壮烈,后者舒展柔美,以化动为静的浪漫想象,突出了山势和丘陵的绵延起伏,奔放活泼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情感的跃动。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借前朝历史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C.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D.余光中《乡愁》一诗中“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试题分析:A.应该是“以化动为静的浪漫想象”,所以A项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点评:鉴赏诗歌,主要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情感等方面。其中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修辞有比喻,拟人,借代,隐语,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等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要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等。

5.名著阅读。(6分)

【小题1】 国作家 的《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奇遇,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2分)【小题2】在“飞岛国”有两种侦察案件的方法是(2分)

【小题3】《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清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2分)

【答案】

【小题1】英国 江奈生·斯威夫特 【小题1】粪便侦察法、字母破译法

【小题1】在格列佛的手掌上跳舞;在格列佛的头发里捉迷藏。【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阅读名著时,除了要识记作品的作者、国籍等基础知识,还要对作品中精彩的情节予以精读,比如《格列佛游记》中就要对“小人国、飞岛国、智马国”进行精读。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8分)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小题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2分)

【答案】

【小题1】官逼民反 【小题1】单刀直人 【小题1】绝处逢生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情节的解读能力。根据“林冲上梁山、林冲误闯白虎堂、林冲到了野猪林”来分析蕴含其中的歇后语。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题目。(5分)山 馆 北宋 余 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渊明谁送酒③?残菊绕墙飞。

【注解】①岫:山。②畲田: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③渊明谁送酒:陶渊明隐居田园,贫无酒钱,有亲友送酒上门,这里的意思是,诗人的境遇不如陶渊明。【小题1】“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分)【小题2】联系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和情怀?(3分)

【答案】

【小题1】“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1分)“得雨肥”意味着丰足。(1分)

【小题1】作者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情怀,“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2分)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炼字”也是诗歌赏析的内容,学会分析词语运用的妙处。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4分)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小题1】诗歌前两句叙事,“ ”字交代了时间,“ ”词语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2分)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小题1】“夜”(“秋”); “频剪”(2分)

【小题1】表达了女诗人月夜独处时的寂寞愁苦。(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9.以下文学常识选项不正确的是()(3分)

A.《老王》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

B.《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以及小说《社戏》。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雨果,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等。

D.《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等。

10.名著积累。(2分)

【小题1】《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的是。

【小题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答案】 【小题1】孙悟空

【小题2】保尔 柯察金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古诗词赏析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小题1】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小题2】

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小题1】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小题2】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围绕诗句中“二月初见”。“惊”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围绕“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对春的期盼之情来鉴赏诗句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小题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1】举目远望,我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意对即可)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人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只要求解释意思,所以只要解释字词的含义,把句子所说的内容表达出来即可。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结合所学所知本诗的背景,抓住最后一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理解诗人杀敌报国的思想。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作品《范文正公全集》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唐朝伟大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其作品有《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三别”等。

C.孟浩然,字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合称“王孟”,其作品有《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D.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河东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著作有《永州八记》和《柳河东集》。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A范仲淹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古诗文阅读 田 家

(宋)郑獬(xiè)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①【注】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小题1】诗歌一、二句通过描绘田家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抒发了作者_______的心情。

【小题2】诗歌三、四句写得很有情趣,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的赏析感受

【答案】

【小题1】示例:流水、高花(树、远村);欣喜(愉悦)

【小题2】示例一:

三、四句运用拟人,诗人将“云”拟人化,以责备口吻抱怨云彩带来微雨、送走夕照,含蓄表达了自己对乡村夕阳晚景的喜爱、留恋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示例二:

三、四句借景抒情,借云彩带来微雨、送走夕照,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夕阳晚景的喜爱、留恋之情。

【小题1】试题分析:阅读诗歌,把握诗歌主要内容,阅读诗歌一、二句可知其描绘了流水、高花、树、远村等景物;第二问,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从诗人所写景物中来体会诗人的情感。本诗写景明快生动,毫无阴晦之感,从中即可理解诗人愉悦的心情。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得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古诗中的写作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比喻、拟人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然后阅读诗歌三、四句,理解其内容,根据其内容分析作答。本句中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任选一个,进行赏析即可。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小题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

【小题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融情入景,写出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恨。)

【小题2】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解此题首先要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抓住诗句中“杨花落尽子规啼”来具体分析即可。子规:(杜鹃鸟)的叫声是不如归去。这一声声凄厉的鸣叫更渲染出离别的悲情。

【小题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则可以从修辞方面解答,作用可以这样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因此,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飘泊远方、旅途艰辛的担忧和慰藉之情。

【点睛】赏析诗句要从句式、表达技巧、结构、内容、主旨等方面着手。所以面对这种题型,我们一定要从句式、表达技巧、结构、内容、主旨等方面,联系诗歌背景进行分析。

篇2: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专项测试【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小题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小题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悖人之常情,你如何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小题1】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人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品析诗歌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点评:古人作诗作词讲究炼字,著名的如“推敲”的故事、“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等。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这种试题的答题思路:(1)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2)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题1】试题分析: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思念和担心也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含的能力。

点评:理解诗句的内含,在理解整首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内心的情感来理解即可。比如:本首诗歌主要写的诗人因贬官常年在外,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情感,自己被贬的特殊身份,让诗人的内心特别的矛盾----想回家乡,可是要到家乡时又不敢问路人等。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6分)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小题1】点名节日时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流水淡,碧天长”一句中的“淡”“长”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小题1】“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小题1】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的能力。根据上阕中“金菊、重阳、秋色”等词语来分析能够点明时令的句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3.文学常识和课外名著阅读。(10分)

【小题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填序号):()(3分)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雪》则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C.“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D.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云南的歌会》描写了云南少数民族淳朴古老的歌会,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小题2】请简要概述《名人传》中贝多芬苦难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写出你的阅读感受。(7分)

【答案】 【小题1】D(3分)

【小题1】简要概述示例: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他“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了《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等传世之作。(4分)

阅读感受示例: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并非总是充满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能从一个方面作答,意对即可满分)(3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解读能力。《云南的歌会》的作者是沈从文。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4.文学常识,下面连线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次北固山下》—王湾——汉代乐府诗 C.《山市》——蒲松龄——明代文学家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A、《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 C《山市》——蒲松龄——清代文学家 D《绿色蝈蝈》——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

B.《风筝》——鲁迅——散文

D.《绿色蝈蝈》——法布尔——德国昆虫学家

5.【古诗赏析】

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小题1】 甲乙两段古诗所抒发的共同感情是。(1分)【小题2】对两段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段写“雎鸠”在河中的沙洲上嬉戏、和鸣的情景,此情此景不禁拨动了“君子”的心弦。

B.乙段写“蒹葭”“白露”的清秋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的 喜悦之情。

C.甲段中的“窈窕、淑”直接表现了女子的外表文静美丽和内心的善良,流露出对淑女

由衷的赞美。

D.乙段中的“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写出了“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给人朦胧缥缈 之感。

【答案】

【小题1】(1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小题1】(2分)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这两首都是《诗经》的爱情诗,都表达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小题1】B中应是表达出主人公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

6.填空(3分)

【小题1】《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 》第二乐章的歌词,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小题2】《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它通过(谁)的视觉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小题3】《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文章,抒发了作者。

【答案】

【小题1】《黄河大合唱》 【小题1】小弗朗士

【小题1】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3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了解教材中常见的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及作品内容及主题。

7.下列表述、诗文书写全对的项是:(3分)

A.“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贻,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是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

C.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表明陈胜远大抱负的句子是:雁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雄姿和壮观场面。E.唐雎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F.《破阵子·为陈同辅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身”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案】B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识记能力。A.“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表明陈胜远大抱负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E.唐雎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F.《破阵子·为陈同辅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8.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4分)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小题1】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2分)【小题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答案】 【小题1】逐 移

【小题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儿孙吹火荻花中”一句中可以得出欣喜欢快的情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初唐四杰”是指王昌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

【答案】×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做好此题要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题 唐·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注】

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③户钩:开门的工具。

【小题1】请简析第二句中“倚”字的表达效果。【小题2】请简要赏析三、四两句所运用的细节描写。

【答案】

【小题1】运用拟人手法,写了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流露出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

【小题2】诗人访友不遇,并不返回,而是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看似唐突无理,实则无理而妙,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诗人对这里环境的熟悉以及和主人相知之深。(3分,指出细节1分,分析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解释字义“倚”是依偎之意,再结合诗句分析拟人手法,再回答情感“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处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是“觅户钩”,写出了诗人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再回答情感——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主人相知之深。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③②①1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达为金老父女凑盘缠时把自己身上带的五两来银子都给了金老,而史进却只 “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达嫌他“不爽利”,干脆不要他的银子,丢还与他。

B.“智取生辰纲”一章中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分别是刘唐当众在酒桶中打酒喝、吴用在酒中下药。

C.《水浒传》塑造了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D.“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A错,情节中的人物不是“史进”,是“李忠”。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读所记,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下列对联对应的作家、作品,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笫一家。(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4)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A.(1)杜甫(2)《岳阳楼记》(3)《西游记》(4)鲁迅

B.(1)李白(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聊斋志异》(4)老舍 C.(1)李白(2)《岳阳楼记》(3)《聊斋志异》(4)鲁迅 D.(1)杜甫(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西游记》(4)老舍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各项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正误即可。(1)从“青莲”两个字就可以判断是“青莲居士”李白;(2)从“万家忧乐”可以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品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称赞蒲松龄的对联,蒲松龄的作品是《聊斋志异》;(4)从对联中的作品就可判断作者是鲁迅,故选C。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表,是古代向帝王上述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就是写给后主刘禅的。

B.《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130篇,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

D.“肠断白蘋洲”出自晚唐花间派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望江南是词牌名。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B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古诗词鉴赏。虞美人 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小题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柔美的杨柳 和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词中找到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思想感情: 句子:

【答案】

【小题1】细细的雨丝,临栏的海棠

【小题2】羁旅它乡,凭栏伤怀,思归念远之情;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考查诗歌中的意象。“丝丝杨柳丝丝雨”、“海棠红近绿栏杆”两诗句,刻画了柔美的杨柳、细细的雨丝和临栏的海棠三种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答此题关键是要读懂和诗句大意。

点睛: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

【小题2】试题分析: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梳楼”无不体现思归念远之情。另外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柔美的杨柳”、“细细的雨丝”、“临栏的海棠”无不表达羁旅它乡之愁。

15.按要求默写

①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②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观刈麦》中写出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北斗阑干南斗斜 凫雁满回塘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篇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专项测试【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8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小题1】本词的作者是(朝代)代著名的文学家(人名)。(1分)【小题2】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所展现的画面。(2分)

【小题3】谈谈本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宋(北宋)

范仲淹

【小题1】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小题1】这首词抒写了作者漂泊他乡痛苦深沉的羁旅之愁和浓重的思乡之情。【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来填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1)理解诗歌的内容。(2)抓住诗句中的“景物”。(3)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1)诗歌的内容,(2)诗歌的写作背景,(3)作者的生平经历。

2.阅读刘桢的《赠从弟》,完成题目。(7分)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小题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这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松柏的本性是什么?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何在?(4分)

【答案】

【小题1】(直接/正面)描写。(1分)(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挺立风中的松柏的赞美之情。(2分)

【小题1】松柏本性是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2分)诗人以松柏为喻劝勉堂弟。(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3.诗词鉴赏(4分)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小题1】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 ”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2分)【小题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传神,写活了诗歌的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答案】

【小题1】“ 镜中看 ”

【小题1】示例: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摆动鳍尾啪啪蹦跳。【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分析哪个词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描写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时要抓住具体的”意象“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6分)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小题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2分)

【小题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小题1】(2分)“燃”字写出了山花红艳、灿烂(旺盛)的特点。

【小题1】(4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作者着力描写异乡春景的美好,但自己无心欣赏;(2分)表达了诗人思乡又不能归乡的伤感(无奈)情绪。(2分,只答”思乡之情”得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

5.名著阅读。(3分)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成功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典型形象,请从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并对他进行简要评析。人物:(1分)

人物评析:(2分)

【答案】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6.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题目。(6分)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小题1】放飞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小题2】此诗的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矛盾吗?请说明理由。(2分)

【小题3】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作者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2分)

【答案】

【小题1】略(2分)

【小题1】不矛盾,这里运用了以静写动的手法,更能突出禅院的寂静。(2分)【小题1】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紧扣诗句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来描绘画面,语句力求优美生动。【小题1】了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理解以动写静手法的意义与作用。

【小题1】诗词赏析主要有三个角度:内容意象鉴赏、思想主题鉴赏、表现手法鉴赏。抓住意象特征,理解诗歌情感尤为关键。

7.填空、简答。

【小题1】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渝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情节较,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 和 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

【小题2】《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王子》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

【小题3】白兔姑娘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小题4】《落难王子》为什么把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要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

【答案】

【小题1】生物,短小,简单,比喻,拟人,《伊索寓言》

【小题1】拥有是一件好事,但拥有也可能将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厄运是件坏事,却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小题1】因为未得到月亮之前,白兔夜夜到林中赏月,心情舒畅。月亮归她之后,她反而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了,所以白兔姑娘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小题1】因为王子向来是养尊处优享尽荣华的。作者让王子落难,使他前后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表现主题。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略

8.阅读下面的名著(节选),完成后面题目。(3分)

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叫你们全给我要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子清静,分吧!”“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真怪,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震天动地。

节选文字出自名著 写的《 》,两个舅舅因为 和外祖父 发生激烈的争吵。

【答案】高尔基 《童年》,争夺家产。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略

9.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 _▲_ __的特点。(2分)②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2分)地白(白)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2)(2分)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理解。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属侧面描写。抓住关键词“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从“冷露无声”等可看出景物特点是“清冷、寂静、凄凉”。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注意尾联关键词“月明、秋思”,把握诗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10.下列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B.《雨说》中的“雨”的形象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C.《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D.《蝈蝈与蛐蛐》描绘的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雨说》中 “雨”的形象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1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来源:学&科&网]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在与朋友约定后,朋友没有到就离开了。

D.散文诗两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试题分析:C中应是“友人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在与朋友约定后,不按期赴约”。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注释】①田舍:农家。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小题1】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

【小题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2分)

【答案】

【小题1】“乐”或“乐哉” “忙”

【小题2】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懂诗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解答此题。此题的难度不大,因为题干要求用诗中的词语。“乐哉今岁事”中的“乐”体现了本诗所洋溢的气息。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描写诗歌所表达的画面是常考查的题型,描写诗歌所展现的画面不是翻译诗歌,可以用上描写性的词语,让语句优美流畅。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村 晚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小题1】诗中的动词很有表现力,试结合诗句选择其中一处作简要赏析。【小题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1】示例1:“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示例2:“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2分,意对即可。

【小题2】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言之成理,意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抓住“衔”和“横”这两词的特点来分析即可。“衔”是写人的词语,用在这里是拟人手法,“横”写出了牧童坐牛背上的情态。

【小题2】试题分析:题干中说这首诗融情于景,学生在解答时要注意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物,根据景物特点来判断诗人的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美好景色,从对牧童悠然牛背上的情态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乡村晚景的喜欢与赞美之情。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下列关于《水浒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B.《水浒》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小说塑造了众多草莽英雄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C.《水浒传》中林冲是一百零八将中的著名英雄,他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奠定了梁山英雄事业的基础。

D﹒在粱山农民起义奠基人晁盖去世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标志着农民起义的路线开始偏离。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C.《水浒传》中林冲是一百零八将中的著名英雄,智取生辰纲不是林冲组织的,是吴用。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诗歌鉴赏 春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小题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小题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小题1】“惊”字,写出诗人因看到刚刚长出的草芽而吃惊,写出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

【小题2】拟人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充满活力,富有情趣。【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这里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篇4: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同步专项测试【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5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名著阅读(4分)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小题1】上面这一文段选自鲁迅先生作品《朝花夕拾》中的。文段中的“他”指的是(2分)

【小题2】《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多是写鲁迅先生的童年往事,其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性格也是各具特点,请指出下面a、b两句话各描写的是哪个人物。(2分)

a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b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答案】

【小题1】 《五猖会》 父亲 【小题2】a 藤野先生 b 阿长(长妈妈)【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五猖会,是鲁迅少年的时候绍兴一个民间节日,鲁迅很高兴地要去看会的时候,他的父亲突然要他背书。鲁迅的父亲和其他的父亲一样 是封建家长专制者,此篇反映了旧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文中故事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考点:名篇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学生熟悉。阅读名篇,要基本了解内容,要对其人物形象对其思想意义作点分析,才算读懂作品。【小题2】 试题分析:“藤野先生”是鲁迅在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所认识的一位日本教师,“阿长”是鲁迅儿时家里的保姆,两人都给过鲁迅关怀,鲁迅专门著文纪念他们。考点:作品人物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此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有所了解。阅读作品,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本上,要对人物的形象以及作品的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读进名著,获得教益。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5分)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小题1】全诗以“___________”为线索,从“____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___”终,以“早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___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

【小题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案】

【小题1】行 孤山寺北 白沙堤 最爱

【小题2】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诗的题目,明确提到诗人是怎么在观察景物的,是一边走一边看,诗的最后也提到“行不足”,说明诗人是在徒步观景。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说明了诗人步行的起止点,最后一个“爱”字表达了诗人的心情。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诗歌内容浅显易读,诗人的写作线索明确。诗歌写法,可以通过诗歌本身的文字去了解,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来分析理解。【小题2】

试题分析:其一,作者是从“形”上来写,可以再从“声”上补写,其二,把莺与燕飞翔的姿态作具体的描绘,其三,从一个“暧”字想像春天的风景,阳光普照,清风徐徐,在自然环境上作一生动地描写。

考点:根据文意,补写内容 点评:本题不难,想像描写景物是学生的特长。补写,扩写,都是片断写作的训练,写作的内容要与材料内容相关,抓住几个可以拓展的写作点去想像,或补充内容,或把已有的细节具体化。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该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豪放词派代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杂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文章首先是用论据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然后是正面立论,间接批驳对方的谬论。

D.《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是法国文学家雨果,这篇演讲稿激情澎湃,闪烁着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豪放词派代表”是错误的,应改为“婉约词派代表”。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文章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4.对以下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和豪迈气魄。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句中的“阔”字用得生动传神。它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使人的视野随之开阔,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恢宏壮阔。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洁身自好,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

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说法不合理。

5.阅读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小题1】放飞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诗颔联所展现的画面。(3分)【小题2】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两句矛盾吗?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不矛盾,这两句以静写动,突出禅院清幽寂静,表达诗人内心旨趣。【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略

6.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按空间变换的顺序叙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得心理,真实生动再现私塾教育的若干层面。

B.《月迹》一文线索清晰。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全文重点部分是议月亮,立意深刻,富有童趣,想像丰富。

C.《三颗枸杞豆》一文写自然环境,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全文采用倒叙手法,以回忆的方式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与教育。D.《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标题的含义是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在设计中融入了华夏建筑的精华,向世界展示的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全文重点部分是寻月亮。

7.(湖北荆州市2011)古诗文阅读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小题1】.(2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小题2】.(2分)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答案】

【小题1】停、投、拔、顾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小题1】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小题1】前四句写朋友对李白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小题2】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

8.《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下列人物、主要性格、主要事件中选出不搭配的一项()(2分)A.武松——嫉恶如仇——怒杀阎婆惜 C.林冲——循规蹈矩——雪夜上梁山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解读能力。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推荐文学名著更要学会比较辨别。这里A.宋江——嫉恶如仇——怒杀阎婆惜。

B.李逵——直爽率真——元宵闹东京 D.鲁智深——粗中有细——大闹五台山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小题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小题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小题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答案】

【小题1】听、听见、听到(1分)

【小题2】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每点1分)

【小题3】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共2分,每点1分)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景象。根据“渔唱”一词即可理解“闻”为“见”的意思,诗可是即指隔着山岭也能听到“渔唱”,用“处处”突出“渔唱”之多。【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阅读诗歌,从中找到有关人物活动的内容,如“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醉弄扁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些内容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要从诗的内容和作者身份来综合分析。从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来看,诗人似乎很闲适,自得其乐,但陆游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其外表的“醉”其实也隐含着他内心的“忧”。诗中“处处闻渔唱”与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相同的含义。【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注释】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小题1】 “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

【小题1】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小题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古诗中常有“炼字”现象。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本题的“技”字即从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思妇的心情两个方面来分析。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每个字词所描写的景物,发挥想象,拓展其内容,多用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来描述景物的画面,突出其特点,形容这一画面给人的视觉感受。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关雎》开头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B.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写的游记散文《绿》,着力刻画梅雨潭绿色所呈现出来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情绪。叙事散文《背影》则通过回忆父亲爬月台给我买橘子的背影,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C.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词。其中“江城子”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密州出猎”和“秋思”都是题目。

D.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莫泊桑笔下的于勒、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C中《天净沙•秋思》是散曲。C错,固选C。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藤野先生》等作品。

D.《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的作者分别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和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C.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没有《故乡》这部作品。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藤野先生》《雪》都选自这部作品。C.《五柳先生传》《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三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陶渊明、柳宗元、宋濂,他们均是唐代作家。

D.《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是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用反选排除法,B错,《朝花夕拾》是散文集;C错,《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宋濂,《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D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答案为A。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 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B.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词,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B.“隔牖风惊竹”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风吹竹林的声音写大雪纷飞的声音。C.颈联中“洒空”、“积素”动静结合,描写了雪花的动态和静态,细腻而有层次。D.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寒、寂静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雪夜图。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依次排查各选项的内容。D项理解不正确,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跟袁安没有关系。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B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②③①15.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 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上一篇: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下一篇:2010年网络管理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