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2024-08-16

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通用9篇)

篇1: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 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8月,现有中共党员22名,预备党员2名。公司党支部成立以来,在市直机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和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扎实工作,敬业奉献,全面推进公司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按照机关工委的要求,公司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重点抓住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有侧重地开展自查,对需要重

点落实的工作逐一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做到了自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矛盾,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及主要经验做法

(一)公司党支部党组织的设置情况。按照《条例》的规定,公司党支部自成立之初就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选举产生了党支部书记和其他委员,并上报了上级党组织批准。根据公司工作需要,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工作的原则,配备了专职党支部副书记,党支部的活动经费列入了公司行政经费预算,保障了党支部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公司党员队伍建设情况。一是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公司建立健全了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做到经常性教育和集中培训相结合。通过购买学习资料、订阅党报党刊等方式,保证党员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学时,公司班子成员不少于40学时。同时拓宽党员受教育的渠道,公司每年进行一次集体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革命烈士陵园,学习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撒热血的丰功伟绩,净化思想灵魂。实行公司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对党员参加学习教育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提高了拒腐防变能力,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抵制和克服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侵蚀和影响,做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二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烟台先锋活动的实施意见”,并根据实施意见的要求,扎实地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地发挥了公司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三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实效性,健全党内生活制度。按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公司党员干部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检查,在民主生活会上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改进的方向。通过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明确了指导思想,统一思想认识。四是加强日常党务工作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单位重要工作和干部任免通过公司经理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严格执行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制度,调入调出党员接转手续齐全完备。安排专人负责党费的收缴工作,党员按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上交党费至机关工委,不拖欠、不截留。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按照程序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接纳新党员工作。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有6名职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三)公司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和组织实施监督情况。一是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公司党务政

务联系点,全面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落实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入权和监督权。严格贯彻执行市纪委市监察局“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的规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及涉及公司全局性的工作,都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公司经理办公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对各类先进的评比、荣誉的授予,提交公司经理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做到议事有规则,会议有议程。公司班子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集体领导。重大问题,广泛听取意见,按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作出决定,并形成会议记录。二是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防止和纠正“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问题的发生。三是建立和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落实领导干部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按上级规定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四是健全公司内部情况通报制度,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完善重要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询问质询制度,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党员批评提供基础条件。建立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健全党务公开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形成党务公开长效管理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的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带动了业务工

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们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习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公司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部署和安排,积极有效的安排了多项学习活动,并针对各项学习活动做出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为了应付业务工作,冲淡了学习计划,影响了学习活动。

二是党建创先争优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公司非常重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并陆续做出了不少相应的安排和措施,但在具体的细节上做得还有些不足,相应的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

三是编写制作党员教育辅导教材工作开展不够。公司自成立以来,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部署和安排,积极做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并印发了多份学习和培训资料发到每位党员干部手中,但因为公司承担的政府贷款任务和市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加重,人力、精力有限,编写制作党员教育辅导教材工作完成得不够好。

三、下一步打算和工作安排

下阶段,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会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继续实施党建工作责任制,发挥党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公司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联系。正确引导党员干部提高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做开创性的工作。

二是加强与市直机关工委的联系,主动请示汇报工作。定期与主管部门市发改委和机关工委联系,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关注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等上级部门所发布的文件精神,充分做好上级部门所安排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并按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

三是购买党员教育辅导教材。组织力量,多调研,购买符合本公司实际的党员教育的辅导教材,使党员教育更贴近实际,易于党员接受,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篇2: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健全制度

年初,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调剂充实了乡信访联席办成员,由乡党委书记陈志崇为主任,乡长张向党为副主任,乡直各部分负责人为成员。并对全年信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为调动村委会干部参与解决信访案件的积极性、主动性,党委、政府把信访工作列进对村干部的考评,实行年终考核,并在次年的全乡干部会上进行表彰和通报,各村委会为此聘请了一位信访信息员。

同时坚持领导干部天天接待日制度,每个月15日定为信访大接待日,班子成员轮番接待群众来访,办公室能调和解决的要求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由负责人限时解决或移交党政联席会研究解决,重要信访同一由主要领导亲身督办。今年上半年我乡共接待群众信访、咨询5批12人次,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初信初访题目。

二、加强学习,同一思想,进步熟悉

党委、政府确定每周一夜为集中学习时间,一方面组织全乡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群众线路等政治理论,以进步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另外一方面,加强信访业务知识学习,我乡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信访条例,做到人手一册。同时将信访条例翻印发到各村居委会、乡属各单位,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条例内容,进一步同一思想,进步干部依法处理信访题目的工作能力和群众有序上访的法律意识。

三、热忱接待群众来访,改变信访工作方式

半年来,我乡共接待群众来访咨询5批12人次,对群众反映的题目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覆信,对热门、重点、疑问信访件办结率达100%。对县领导批示和县信访局转办、交办、督办的信访事项做到按时按质书面上报,办结率达100%。

党委、政府要求接访领导对待来访群众要做到笑脸相迎,热忱相送,果断杜尽简单粗鲁的接访行为,有效地控制了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同时改变信访工作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要求乡村干部常常深进农村、走进农村、走进农户、询冷问热、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时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将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消除群众上访隐患。

四、力争从源头上控制群众上访

篇3: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是做好企业内保工作的重要保证

1.实行公司领导负责制, 认真搞好治安保卫工作。单位党政工领导在做年度计划时, 要把保卫工作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与生产经营同时进行, 年终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制。保卫工作接受公司党委、行政双重领导, 对公司党委、行政直接汇报工作。保卫部长是公司落实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具体负责人, 建立落实治安保卫工作条例责任制, 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治安保卫工作条例, 年中实行严格考核。

2.认真搞好保卫机构建设, 为全面履行保卫职责打基础。

3.认真搞好门卫管理工作。设护厂队, 负责公司的治安巡逻、门卫管理值班检查、首位看护重点部位等工作。制定有明确的门卫管理考核奖惩制度, 严格规范做好门卫工作。门卫实行三班倒, 认真填写《交接班登记表》, 全天24小时有专人看守, 严格认真做好人员和车辆的出入登记工作。公司厂区全天24小时有专人巡逻, 重点部位实行重点看守。公司保卫部每天都对治安隐患部位进行排查, 以确保公司安全。

4.高度重视治安防范设施建设, 确保视频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保卫部在公司的各个车场、加油站、财务室等重点部位共安装视频监控头, 并配合安装了相应的照明设施, 保证了视频监控所要求具备的条件, 保证视频设施能够全天24小时正常工作, 为公司治安保卫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5.认真履职, 充分调动保卫人员的积极性, 全面履行保卫部门的基本职能。当前, 以《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为指导, 精诚团结, 紧密协作, 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各项工作。保卫部建立有完善的工作制度, 分工明确, 责任到位, 领导以身作则, 对成员严格要求, 形成了强力高效的工作团队, 部成员和护厂队各队员必须手机24小时开机, 部办公室每晚必须有人值班, 遇到报警和报案电话必须第一时间办理并向上级报告。护厂队实行轮休制度, 切实保证每时每刻各关键岗位必须有人值班, 恪尽职守, 廉洁奉公, 切实做到尽职尽责。

6.认真做好户籍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反邪教和防恐反恐等工作, 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要认真开展610防范、维稳、处突等各项工作。成立610信息员队伍, 每月一次向领导汇报反邪教动态。成立维稳、处突应急小分队, 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长年工作在维稳、处突第一线。办公室实行全天候值班, 值班电话每时每刻都有人值守, 不留空档, 无缝隙开展工作。

7.全面普及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各项制度, 确保单位范围内无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8.利用各种机会对治安保卫人员进行治安法律业务培训。高度重视对治安保卫人员的业务培训。 (1) 要抽调人员参加公安局组织的省公安厅《内保条例》培训; (2) 积极组织护厂队人员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 全面提高治安保卫人员素质; (3) 定期进行综治、维稳业务培训, 全面提高从业人员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并进行严格的考核。

9.全面接受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 主动报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武装保卫部要设外勤, 专门负责与油田公安局的联系, 主动接受油田公安局和派出所的业务指导, 保卫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及时向公安局备案, 接受公安局的全面指导和监督。

10.积极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治安、刑事案件, 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参与大型活动的执勤工作, 高度重视公安机关部署的安保任务材料上报工作。

二、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做以下工作

1.从创建长效机制出发, 按照《内保条例》进一步完善武装保卫工作制度, 构建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 为企业提供高标准、高效率的治安管理服务。

2.在公安局的业务指导下, 进一步规范管理, 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司财产的安全, 做企业财产的保护神, 为公司创造效益。

3.在公司党政工的领导下, 进一步做好维稳、治安管理、反恐处突等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企业形象, 为创建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方面, 才能保证《内保条例》的全面落实, 全方位做好单位内部保卫工作。

综上所述, 保卫工作在公安局的正确领导下, 在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 立足企业实际, 全面贯彻落实《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 扎实开展工作, 才能推动单位内保工作不断上台阶, 才能不断取得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篇4: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文件学习传达汇报情况

自农业部7号文件和省农业厅21号文件下发后,南阳农广校高度重视,给市农业局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征得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农业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农广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的文件。去年10月份,各县区农业局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

二、逐条贯彻落实的情况

1.对农广校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全面提高。市局将农广校招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的目标管理,并将分值从去年的3分提高到了6分,各县区农业局也都在工作计划上把更多的培训任务分配给农广校来做。中职教育招生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去年,全市招生数量突破800人。

2.全市各级农广校都保持了“三个不变”,没有撤并整合现象。

3.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南召县农业向县政府申请,计划将隶属于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场地和资源整合给农广校;社旗、新野等县通过随县农业局一起迁入新址办学场地和办公条件得到加强;内乡新增科技直通车一辆已投入教学培训一线;目前各县正在推动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

4.办学队伍得到加强和提升。西峡、新野、唐河等县相继选拔调整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员进入到农广校的办学队伍,配齐配强农广校领导班子;部分县农业局对借用农广校的编制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各地农业局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展开,全市第一期师资培训班已举办。

三、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具体做法上,我市各级农广校一是广泛联姻,积极争取各项培训项目,不断积累培训经验,提升服务能力;二是扎实切入当地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有为促有位,不断强化公益性职能;三是以校长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县校校长谋事创业、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激发县校发展内动力;四是自我加压,积极主动要任务、争担子,将办学招生任务纳入农业局目标管理,逐步提高农广校办学工作在农业局整个业务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

四、没能落实的方面及原因

1.个别县校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拟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上报。这主要是个别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向当地政府编制部门汇报沟通不够、个别领导对农广校认识有偏差造成的。

2.部分县校办学场地和条件较差,急待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市县农广校得不到来自各级政府的专项的基础建设投入,基础条件很差、教学设施匮乏,设备陈旧老化,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改善。

3.体系不稳、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市还有一个县没有农广校,部分县校没有独立的财权和人事权,财务不独立,人员编制与农业局混岗使用,大部分分校编制太少,市校和部分县校超编严重,大部分分校开展工作人手严重不足,现行体制下新生力量难以补充到基层分校去。

4.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强制性措施和专项经费支持,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足,认为7号和21号文件,是农业部门的行业文件,强制力度有限,工作推广有难度。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的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强化业务建设,以有为促有位,加强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力争使存在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篇5: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土地复垦条例》在1988年1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土地复垦规定》的基础上修订于二〇一一年三月五日颁布,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复垦活动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对损毁土地“旧账未还清,新账又增加”的情况在法律上明确了责任主体,是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深化和体现。现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土地复垦条例》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和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土地复垦条例》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及市局领导的指示要求,对《土地复垦条例》的实施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组织学习,加强宣传。

在5月8号在全县国土资源大会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省厅5月9号主办的《土地复垦条例》实施的培训,我局派员参加学习回来后形成了书面材料向党组进行了汇报,6月7日我局专门召开了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工作会议,6.25“土地日”印发了传单1000多份。

二、明确监管职责

对照省政府《关于规范和推进土地复垦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明确耕地保护股为土地复垦业务监管机构,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具体负责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严格执行《土地复垦条例》规定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复垦监管职责,对各类土地复垦实行全面、全程监管,督促土地复垦义务人严格依照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技术要求编报《土地复垦方案》,做好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的初审、论证和审批备案工作,明确各乡镇国土资源所督促土地复垦责任人自觉履行复垦义务、落实复垦责任。

三、加强领导,迅速开展外业调查

为推动土地复垦工作,我局成立了以XXX副局长为组长的桃江县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印发培训资料,举办业务培训班对乡镇国土资源所的人员进行培训,于今年6月启动损毁土地现状调查评价及复垦潜力调查工作,摸清家底,建立损毁土地现状调查评价数据库。目前外业调查正在进行中。

四、督办土地复垦方案,加强土地复垦任务和义务的落实

去年办理了两起土地复垦手续。今年对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临时用地,组织召开了用地单位联系会,按照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理念进行政策宣讲,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目前正在催办之中。明确要求没有复垦方案审批的一律不得办理临时用地和采矿权手续,保证土地复垦任务和义务落到实处。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贯彻落实《土地复垦条例》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议有权的用地和采矿权审批机关对于无土地复垦方案的临时用地和采矿权,按照条例的规定不得审批。

2、催办土地复垦手续的难度较大。由于一些造成土地损毁的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落实土地复垦资金,导致大量新损毁的土地得不到及时复垦或者复垦达不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监管措施,建立有效的监管制约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3、加大资金投入。相当数量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尚未能及时得到复垦,需要明确其复垦主体、资金渠道,规范其复垦管理等。在现有未复垦损毁土地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没有复垦义务人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这部分土地复垦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解决。

篇6: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按照市区计生委要求,10月19日计生委在全区启动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落实自查活动。为了切实完成好此次自查活动,我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回顾、总结过去几年来的流动人口工作情况,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便民措施落实情况、合法权益维护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评价

截止到2013年10月份,我镇共有流动人口3200人,流出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为1500人。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发放婚育证明1488本。发证率达99.2%。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实施避孕节育1430人,占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95.33%。

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镇计生办及各相关部门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服务力度,以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宗旨,初步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政策推动、群众参与、居民自治”的工作格局。

1.领导重视,服务管理机制日趋健全。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内容纳入本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在各村配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人员。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广泛宣传,舆论导向逐步转变。在深入开展《条例》宣传月、培训班等活动的基础上,我镇计生办抓住春节、农忙等返乡高峰期,采取发放慰问信、广场咨询、知识竞猜、等形式,开展面对面的法律、生殖健康知识咨询和《条例》的宣传活动,对《条例》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自《条例》颁布以来,全镇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6场,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使流动人口对《条例》规定的计划生育权利和义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我镇严格禁止要求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邮寄避孕节育报告单。据统计,落实率为100%。截止到9月底,我镇充分利用pADIS全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已婚育龄妇女档案1500条,协查反馈1200条流动人口婚育信息,基本健全了全镇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库。从2013年1-8月份pADIS报表来看,通过信息平台提交、反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90%,重点信息通报率、接收率均达80%。pADIS平台的有效应用极大的方便和简化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生育证明办理等事宜的办理手续,实现了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切实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

4.以人为本,简化办事程序。免费为流出人口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逐项落实流出人口及其家庭应该享有的奖励优惠政策。对于涉及流动人口隐私的相关信息做到了严格保密

二、《条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随着我旗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将越发突出,主要表现在:

1.流动人口流动频繁,服务和管理有难度。我镇是农业重镇,外出务工人口流动相对频繁,镇村两级计生管理员服务和管理的难度较大,行政成本较高。

2.流动人口主观配合不力,增加了管理和服务的难度。虽然我镇不断加大宣传投入和力度,但是由于流出人口多,返乡时节少,造成宣传覆盖面窄,部分流动人口还是缺乏对《条例》和其他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了解,流出时不能主动到计生办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入到当地计生部门时也不主动提交自己的婚育证明情况,无形中脱离了计生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从而导致其不能及时办理服务证,既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又增加了计生部门的工作难度。

3.共管部门协作力度较差,信息共享程度低。《条例》规定公安、工商、民政、卫生等部门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共管部门。实际工作中,由于具体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口沟通较少,双方缺乏信任,导致各部门掌握的婚育信息少,不能充分发挥共管部门的“共管”作用。从信息化协作来看,婚姻登记、分娩、学生入学、户籍管理登记等都没有实现全旗联网,各部门信息不能真正实现互通互享。

三、改进工作的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要在之前的宣传基础上,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使大部分流动人口转变观念,主动与计生部门联系,主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使其切实从主观上意识到怎样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7: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市林业局:

根据市林业局印发〈甘肃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调研《森林防火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通知〉精神,我场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组成检查组对全场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检查。检查组深入基层各林场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林场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条例》情况的工作汇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实地查看了各单位防火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扑火机具装备及半专业化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贯彻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现就我场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条例》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情况

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森林防火条例》以来,我场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坚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我场成立了总场、林场两级护林防火组织机构,从总场到林场都有专职领导负责抓森林防火工作,全场建立 护林防火办公室5个,基层4个林场调整充实专职管护人员78名,明确职责分工,每年春、秋季节和重要时段及时召开全场护林防火工作会议,自上而下层层签订《护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严格考核,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办法,总场先后制定出《XX林业总场森林资源管护制度》、《XX林业总场管护人员考核办法》、《XX林业总场森林防火扑火预案》、《XX林业总场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办法》、《野外生产用火管理制度》、《火灾报告制度》、《森林防火检查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12项,严格按制度管理森林防火工作。各级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落实各项防火措施,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严格按照《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办法》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领导及责任人责任。同时,各林场对管护人员工作情况实行定期考核,年终评比,经考核不合格的管护人员一律清除出管护岗位,并实行考核与工资挂钩,增强了管护人员的责任心。

二、森林防火组织建设情况

(一)森林防火管理人员

我场现有5名森林防火管理人员,属事业编制性质。

(二)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情况

我场于1996年8月,组建成立了以青壮年男性林业职工为主的4支88人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四个国营林场各1支)。其中:XX林场28人,XX林场、XX林场、XX林场各 20人。2000年10月,组建成立了以总场机关男性职工为主的1支15人的应急扑火队。各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长由分管护林防火的副场长担任,副队长由护林队长担任,每个队分两个组,设组长一人。消防队有专门办公室(林场防火办)和物资储备库。在组织管理上直接受XX林业总场领导,是子午岭XX林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基础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加上缺乏必须的各种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经费没有保障,队伍的装备等硬件建设跟不上,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队伍的发展壮大难以实现。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在抓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与上级组织及新形势下防火工作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突出的表现是,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上没有专项投入,加之林场经济困难,防火基础设施滞后,标准适用的物资库、运兵车等硬件无着落,现代化建设步伐缓慢,扑火手段十分落后,扑火能力相当有限,给森林火灾的扑救造成极大的威胁,需要上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建设速度加快,子午岭XX林区森林资源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林下可燃物载量剧增,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发生火灾的潜在危险越来越大,扑火救灾难度越来越大,扑火技 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区社情、民情、林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组织当地群众扑救森林火灾的难度大,不安全因素多,对扑救指挥极为不利。因此,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必须走专业化道路。

目前要加快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伍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步伐,使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伍逐步转化为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以适应新形势下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落实建队责任。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应建立完善并坚持政府负总责的责任制,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地方政府首长任期目标考核之中,取得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加强领导,确保领导到位。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林业单位的重要职责。应将其列入 “三位一体”考核之中,层层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各项工作落实。

2、落实建队经费。适应新形势下加快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必须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必须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森林防火投入机制和有偿扑火机制。各林业单位要严格地将其列入林业基础建设规划,放在重要位臵,突出抓好落实。

3、落实精良装备。队伍快速反应取决于交通、通讯及扑火机具的先进程度。因此,必须解决好运兵、扑火通讯等 重要设施设备,切实提高扑火效能。

4、确保专业化。在加大硬件建设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逐步实现由半军事化向军事化管理的突破,建设一支强大的专业森林消防队,培养一批森林资源的钢铁卫士,保护好子午岭这座绿色长城。

(三)专业化森林消防队建设情况

由于无经费保障,目前林场没有配备专业扑火队伍。

三、经费保障情况

(一)我场属于县级事业编制单位,直接归属市林业局管辖,森林防火经费由上级主管部门核发。

(二)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场现有森林消防指挥车5辆,瞭望台4座,购臵小型挖掘机1台,风力灭火机81台,扑火服141套,三号扑火工具570把,二号扑火工具790把,灭火弹20枚,灭火水枪85套,防火帐篷5顶,防火工具包4套,小型发电机1台,油锯16台、20升防火油桶25个,手锯40把,弯镰20把,砍斧40把。2010年以前,我场无专项森林防火经费投资。2011年上级投资我场重点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专项投资322.1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37.9万元,市级配套投资32.33万元,市级补助资金151.93万元。

(三)目前,我场森林防火经费无保障标准,除国家、省、市确立的森林防火项目建设有专项投资外,其余无森林防火经费投资。林区各林场森林防火宣传、扑火机具的购臵和维修、森林防火道路的维护、扑火演练等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基本要靠自筹,而林场经济困难,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势必影响森林防火工作顺利的开展,因此,建议上级部门每年投资林场一定的森林防火专项经费,并且逐年增加,确保森林防火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四、火源管理情况

多年来,我场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对火源的管理,把火源管理作为防火工作的重点,在野外火源管理上下硬功,用实招,狠抓各项措施落实。

(一)各项防火措施落实情况

一是防火期全面封山戒严,实行封闭式管理。进入防火期和高火险期,XX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和县政府办公室发布通告或通知,林区乡级森林防火指挥部与辖区林场联合制定《森林防火灭火预案》,确定森林重点防火区和高火险区,并组织人员开展防火宣传和清山活动,及时消除火险隐患。林区各资源管护站,了望台坚持24小时昼夜值班,严把关口,严格盘查过往车辆和行人,严禁牛羊入山,严防闲杂盲流人员及痴、呆、傻、精神病人带火入山造成隐患。二是实行入山验证制度,强化防火责任管理。防火期,进入林区从事农林业生产的工队人员,要求必须持当地政府或村介绍信 并在林业部门办理入山证、接受防火教育后,方可进入林区在限定的作业范围内活动。三是严格林区用火审批,强化野外用火管理。防火戒严期,严格落实野外用火“七不烧”的规定,切实做到按审批规定用火,严禁在野外吸烟、烧荒积肥、烤车取暖等一切非生产性用火。四是强化重点区域重要路段的隐患治理。对农林交错、人口密集、人为活动频繁的火灾易发区,关口要道,各林场派重兵驻守,严密监控。五是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实行人员控制。对林区的痴、呆、傻人员,黑户及外来探亲人员造册登记,明确监护人的监护责任,严格管理。六是重点时段,重点防范。“冬至、元旦、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来临之前,各林场组织护林人员深入林区,上门入户开展防火宣传活动。七是强化火源清查力度,确保消除火险隐患。防火期各林场坚持长期开展拉网式“清山、清林、查火源”活动,清除林区闲杂人员,消除人为隐患。

(二)火源管理办法制订及贯彻落实情况

我场制定有《野外火源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确需用火的,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三)火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除重大项目建设包含野外用火管理行政许可之外,其他野外随意用火行为主要靠林业行政处罚加以控制。但是,林区群众焚烧秸秆的问题依然存在,上坟烧纸的习俗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火源管理仍存在极大难度。

五、森林防火主体防火责任制落实情况

林场作为森林经营主体,把森林防火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总场到林场,林场到各资源管护站,资源管护站到护林员,层级签订《护林防火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了山头地块。始终坚持行政领导负责制,真正做到事有人干、责有人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地块偏远,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管护人员生活工作条件艰苦,责任心不强,存在漏岗、缺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火责任的落实。建议进一步加大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护林员安心驻站,尽职尽责,消除管护盲区,提高管护效能。

六、森林防火执法情况

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是实施党的以法治国方略的根本途径。大力开展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是林业行政执法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我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以法治国方略,坚持把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层层强化督查,狠抓落实。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取得了职工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林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各级领导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各 项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及护林防火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的良好成效。

近年来我场未发生森林火灾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及治安案件。

我场现有行政处罚主体资格单位5个(XX林业总场、XX林场、XX林场、XX林场、XX林场)现有行政执法人员86名。我场行政执法人员均经过林政执法培训,取得执法资格,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我场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和《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坚持培训学习,熟练掌握运用《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进行森林防火执法活动。

七、其它情况

(一)结合新的《森林防火条例》的颁布实施,我场制定了《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考核办法》和《XX林业总场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加快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步伐提供了可靠依据和保证。

(二)我场制定的《火灾报告制度》实施以来,各林场基本都能够执行,但缺乏约束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火灾报告工作纳入考核办法一并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并实行责任追究。

(三)我场已经连续32年未发生森林火灾,火灾保险 还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但是森林火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火灾保险无疑使保证国家财产和森林防火工作人员利益不受损失的最有效办法,应将森林火灾保险纳入有关法律条文执行。

篇8: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条例》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看, 《条例》实施三年多来贯彻落实的情况是好的, 在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面, 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 重视程度有高有低, 贯彻落实存在失衡状况。

有些地方、单位领导比较重视, 贯彻执行力度大, 一个动作紧接着一个动作, 既制定了《条例》的实施细则, 又每年组织公文处理工作培训;既举办公文知识竞赛, 又开展优秀公文评选活动。但大部分地方、单位对《条例》的贯彻落实不够重视, 一阵风,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热度不在。三年来, 既没有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 也未召开有关会议或举办相关的培训, 致使《条例》的贯彻落实明显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

(二) 宣传力度不够, 《条例》内容普及出现死角。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条例》的内容普及尚未在党政机关全履盖, 甚至还有死角。一是对“红头文件”概念的曲解。尤其是一些报刊, 如《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纪检监察报》《法治中国》等报刊, 自2004年始在相关栏目的文章中, 几乎异口同声:所谓“红头文件”并非法律术语, 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行政机关发布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的俗称。直到2013年、2014年, 这些报刊的相关栏目文章中仍然出现与上述完全相同的表述, 令人啼笑皆非。说明这些新闻媒体单位的记者、总编、办公厅 (室) 没有学习《条例》, 连公文标题用黑色2号小标宋体字排印都不知道。二是有些部门如银行系统有关公文处理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还是老面孔, 都是《条例》发布实施前制定的, 尚未进行修订完善。三是新瓶装老酒, 观念没转变。如一省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公文格式细则第十三条中仍引用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旧《办法》) 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表述, 即“标题中除了法规、规章名称要加书名号外, 一般不用其他标点符号”。实际上, 5种标点符号 (书名号、顿号、双引号、圆括号、连接号) 在党政机关公文标题中经常使用。又如一些国有企业印发的文件, 发文机关标志仍然按1996年5月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版头按“发文机关名称后加圆括号内标注文种”的式样排印。四是经常在我国的文秘刊物上见到一些文秘工作者、学者的学术文章中, 仍引用旧《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作为阐述某一问题的依据。

(三) 文山现象仍然突出, 违规违纪违法的任性公文时有出现。

《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五条阐述了公文处理工作的十六字指导原则中提出了“精简高效”的要求, 2012年中央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和简报的意见。但三年来, 贯彻落实的成效不明显, 文山依然高耸, 以文件贯彻文件, 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惯性思维仍然没有改观, “文来文去、发来发去、抄来抄去、转来转去、传来传去、搬来搬去、搞来搞去”的不良文风如故。各级各单位发文数量居高不下, 一年发2000—3000件公文的单位不少, 更有甚者, 有的单位一年的发文数量近达万件, 削文山任重道远。同时, 这三年来, 违规违纪违法的任性公文时有出现, 有的出台“红头文件”摊派各类捐款, 把捐款异化为行政摊派, 索捐对象从公职人员延伸到非公有制职工;有的“红头文件”规定, 办寿酒的年龄要在70周岁以上, 且每隔十年可操办一次;有的单位制发了为收受贿赂的犯罪嫌疑人求情、知法犯法的“红头文件”, 等等。我行我素, 任性行为的“红头文件”在公文领域屡见不鲜。

(四) 公文文种选用不准确, 错用误用混用比比皆是。

《条例》第二章公文种类中规定了15个法定公文文种及其适用范围, 但各级各类机关在行文选用文种上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文种叠用。有的单位的公文使用“请示报告”行文, 有的单位的公文使用“意见函”行文。二是错用文种。至今管编制的职能部门给省直同级同类机关或同级不同类机关的行文一律使用“批复”文种, 平行机关、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选用“请示”或“报告”文种行文的也相当普遍。三是误用文种, 《条例》实施三年了, 往昔在新闻媒体尤其在报刊上频繁使用“公告”的现象, 不但没有收敛, 且更严重、更广泛。日常一些事务性、业务性的事项本该选用“通告”“广告”“告示”“启事”的, 却一律选用“公告”, 如“公示公告”“招聘公告”“清算公告”“道歉公告”“消销公告”“资产处置公告”“中标公告”“服务质量公告”等。有的报刊整版登此类“公告”, 大到省级机关、小到科级单位, 甚至以个人的名义刊发“公告”。四是滥用非法定文种, 如组织系统、国有企业大量使用“签报”“任免决定”“会议通知”;还有的单位把“情况汇报”“情况通报”“若干意见”“复函”“答复”等当文种使用。

(五) 公文格式标注各行其是, 不统一不规范不标准“涛声依旧”。

《条例》中统一规范的指导原则在目前各级各类机关制发的公文格式标注上尚未得到体现。一是内容涉密的公文, 不标注公文份号, 有的虽有标注, 但用3位阿拉伯数字标注;保密期限标注不规范, 常见标注“有效期内”“发布前”“永久”“长期”等。二是发文机关标志标注不规范, 常出现行文机关名称后标注任免通知、情况通报、值班通报等。三是公文标题成份不全, 不少公文的标题没有书写行文机关名称, 电信部分制定的有关规章中认为:“发文机关标志中已有发文单位名称, 为避免累赘, 公文标题中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有的机关把公文文种”作为公文标题的现象相当普遍。四是公文主送机关不统一, 党的机关使用“决定”“意见”文种行文时不标注主送机关, 国家行文机关选用这两个文种行文时, 一律标注主送机关。五是字体字号不统一。党的机关印发转文性公文时, 主送机关及按语用3号楷体字, 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而行政机关统一使用3号仿宋体字。六是公文的落款标注不统一。目前国家行政机关下行文中落款仍只标注成文日期和印章, 党的机关印发的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只标注行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 不用印;不少公文的成文日期中的数字至今仍用汉字小写数字书写。七是擅自增加公文格式要素。几乎所有国有企业的公文格式的版记部分除了标注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外, 还随意增加标注公司内部领导, 校对、打印人姓名, 份数, 存档等。八是常见有的公文标注“此页无正文”。九是有的转文性公文出现转发机关与被转发的机关的两个发文机关标志及两个版记的情况。十是有些公文仍然在标引公文主题词。目前公文的格式标注五花八门状况没有得到改观。

(六) 行文关系错乱, 违反行文规则的现象时有发生。

《条例》第四章对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行文规则作出规定, 但三年来有些机关单位在行文时经常出现不遵守行文规则的情况。一是不少单位制发的公文主送或抄送给机关领导人。二是非常设机构、议事协调机构, 诸如各类领导小组经常向没有隶属关系的地方党委、政府行文, 发号施令, 交任务、提要求。如有一个职能部门, 承担着五个非常设机构、议事协调机构的日常事务, 经常向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单位发文, 有时还下发政策性文件。三是《条例》规定: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 (室) 外, 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但有些党的机关、纪检部门的内设机构仍然向地方党委、政府行文, 提出指令性要求。

(七) 公文撰写中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 致使“红头文件”的严肃性、权威性被打折扣。

一是在撰写“请示”或“报告”上行文时, 公文标题中请求性、上报性词语重复使用, 有的一个公文标题中请求性词语多达4个, 造成阅读拗口、语义重复。二是普遍存在公文中标点符号使用随意性大。如有的公文层次结构序数语后的标点符号, 全篇公文从上到下都使用顿号, 乃一顿顿到底。三是有的公文内容中涉及的时间概念表述, 常用一些时间代名词。四是引文表述不规范, 存在引文时公文标题与发文字号书写顺序颠倒, 公文标题中缺少行文机关名称, 只有公文标题、缺少发文字号, 书写发文字号时成份不全, 时常使用泛称或口头语, 如中央1号、中发1号等。五是不少单位行文时党政不分, 主送给上级机关党委的公文, 发文机关标志及发文机关署名、用印都是行政机关的名义, 但公文的内容却是涉及党的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六是公文撰写时滥用缩略语、网络语言、模糊语言, 如有的机关制定下发的法规性文件中, 使用了几十个“一般”, 甚至还使用“尽可能”, 这些模糊语言的使用, 使“红头文件”失去了严肃性和权威性, 使基层在贯彻执行中无所适从。

二、《条例》实施以来存在问题成因剖析

《条例》实施三年来存在着上述这些主要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法规意识淡薄, 重视不够, 执行乏力。

一是有的领导对这一管“红头文件”的法规重视不够, 未能带头学习宣传法规、模范贯彻执行法规。认识上有偏差, 认为学习贯彻《条例》是各单位办公厅 (室) 的事, 未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及时过问研究解决法规贯彻落实中的问题。二是有的领导未能充分认识“红头文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重视各种会议上讲话稿的起草胜过“红头文件”。三是有的领导对《条例》的内容不甚了解, 认为行文只要能达到要经费、资金、上项目等部门的利益这一目的即可, 公文格式是否规范、公文文种使用是否正确、行文关系是否恰当等无所谓, 发号施令, 违反行文规则, 按领导的意见办, 导致了《条例》许多规定要求被打折扣, 贯彻不到位, 执行不力。

(二) 《条例》《格式》内容的缺憾、瑕疵所致。

一是《条例》的内容讲求简洁, 许多规定、要求都是原则性的, 如第一章总则第五条规定的公文处理工作的十六字指导原则, 第二章公文种类中15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中表述的“重大事项”“重要事项”“法定事项”, 第八章第四十条中“其他机关和单位”, 等等。有些表述不够明确, 有些表述比较含糊等。二是与《条例》第三章公文格式配套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9704—2012, 以下简称《格式》, 它是在原《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身就有局限, 比如:《格式》规定: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 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这种表述, 把版记排除在公文格式三大部分之外, 破坏公文格式的完整性。加上《格式》出台后, 中国质检出版社、国家标准化出版社又印发了《国家标准应用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一书, 在对《格式》条款释义时, 除了使用几十个“一般”这种模糊表述外, 还随意拓宽了《条例》第三章公文格式及《格式》条款中有关规定要求, 如公文份号可以用3—6位阿拉伯数字标注, 可以标注“此页无正文”, 转文性公文可以保留被转发的公文的版记部分, 等等。《格式》与《指南》中存在着有的表述有歧义、有的用语不得当、有的概念不准确, 有的前后矛盾等问题, 致使公文格式不统一、不规范在所难免, 加剧了公文格式乱象丛生。

(三) 文秘人员流动性大、新手多, 对《条例》《格式》内容知之甚少, 难以指导公文处理工作实践。

《条例》实施已三年, 这期间, 各级党政机关的文秘队伍不稳定, 人员流动性大, 有的提拔使用、有的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有的已退休。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单位从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考遴选的渠道、有的从基层借调人员充实文秘队伍, 新手多。这些新上岗的文秘人员尚未组织系统学习《条例》《格式》, 对其内容不甚了解, 从事公文处理工作只能采取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 势必造成依葫芦画瓢的局面。

(四) 培训工作滞后, 主渠道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条例》《格式》出台后, 中央和省 (市、区) 两层级组织了较大范围的培训班, 系统学习了法规和国标的内容, 之后的三年间, 各级各类机关、单位几乎再也没有举办以《条例》《格式》为主要内容的公文处理工作培训班。二是前两年, 根据上级机关的要求,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各类培训机构清理整治工作, 大部分培训机构被撤销, 文秘工作人员培训的阵地消失。三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没有发挥培训主渠道的作用, 没有将《条例》内容列入培训教学计划, 连主体班都没有安排。四是各级公务员管理部门在招考遴选行政、事业编制人员时及组织部门在干部竞聘竞争上岗出的试卷中, 都没能将《条例》内容作为应考应试的范围。

三、贯彻执行新《条例》的对策建议

《条例》既然是管“红头文件”的法规, 就应该深入学习、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不能搞选择执行、变通执行、拖沓执行。为此,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强化法规意识, 切实加强领导。

一是强化法规意识, 增强贯彻执行法规的自觉性。“法者, 治之端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法治国家的建设关键是党政领导干部守法。常言道:“火车靠车头带”, “羊群靠头羊领”。为此, 各级党政机关领导要强化《条例》法规意识, 平时要有法规思维, 不但自己要带头学习模范执行法规, 还要督促本机关干部职工尊重法规, 遵守法规, 自觉地执行法规。二是充分认识“红头文件”的地位和作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曰:“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配之盛事。”“红头文件”代表机关立言, 是各级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手段 (或曰重要工作方式) 。它是各级党政机关部署工作、开展工作、指导工作、检查工作、反馈工作、落实工作的重要文字载体。它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只有真正明确“红头文件”在治国理政中的特殊地位, 方能倾心而为, 方能实现“红头文件”的强大社会价值。

(二) 尽快出台《条例》的实施细则及《格式》与《指南》的解释说明。

一是破解《条例》贯彻执行中的难题和困惑, 出台实施细则很有必要, 这是基层的呼声和《条例》贯彻执行三年实践的要求。《条例》中太多内容需要细化。如什么情况下行文使用发文机关名称+“文件”二字的发文机关标志, 什么情况下只使用发文机关名称的发文机关标志;又如15个法定文种的行文方向, 哪些文种行文时需标注主送机关;再如, 紧急公文的办理时限, 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等等, 都需要明确。二是《条例》第三章公文格式中涉及电报, 应尽快制定电报格式国家标准。《条例》第八章第三十八条涉电子公文, 鉴于前几年上级机关已出台《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 建议尽快出台《电子公文处理工作办法》, 以解决滞后问题。三是因缺乏监管, 新闻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在报端上大量错用误用滥用“公告”,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出台有效的制约措施, 以维护“公告”这一法定文种的严肃性, 遏制新闻媒体乱用“公告”的势头。四是公文格式的统一规范需要国家标准的支撑。鉴于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一书中有许多瑕疵、错讹, 存在许多与《条例》《格式》中的规定、要求不一致矛盾的释义, 建议有关部门对该书的有关内容作出解释说明, 以便基层遵循。五是建议在《格式》的式样中增加纪要的格式式样, 以及增加4个机关联合行文时落款页的式样。六是《条例》实施后, 上级机关陆续在三个下行文中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广电子公文和“二维条码”。为此, 建议在《实施细则》中将“二维条码”增加为公文格式要素。七是省级机关的文印中心文件排版时公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使用的是方正排版系统的英文字体, 而市、县 (区) 、乡 (镇) 使用的是word或wps排版系统默认的罗马字体, 建议上级机关拟制公文字体字号规范表。

(三)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大督查, 强化法规的执行力。

《条例》实施三年了, 根据《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七条的规定, 以及中央关于重点抓好督查工作的要求, 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 推动法规的深入贯彻落实, 以达到强化法规执行力, 依规处理公文之目的。督查由上级机关统一部署, 提出要求。可采取灵活多样的督查方式:一是先由各省 (市、区) 及中央和国家各部委自查, 然后向上级机关作出书面报告。二是可采取各地、各部门互查的办法, 达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目的。三是由上级机关适时组织抽查, 并将抽查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通报, 起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之初衷。

(四) 采取有效措施, 使培训工作常态化。

首先, 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这一培训主渠道的作用, 硬性要求他们将《条例》内容列入培训教学计划, 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和主体班都应安排半天至一天的培训课时;县 (市、区) 委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对象要拓展到乡镇党政综合办主任及文秘人员, 以解决基层文秘人员参加培训难的问题。其次, 上级机关要牵头, 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公文处理工作专题理论研讨活动。再次, 鉴于各级培训机构大量裁减的实际情况, 倡议建立一支公文处理工作志愿者队伍, 在基层需要指导时为其服务, 帮助基层解决培训力量不足问题。最后, 倡导建立公文处理工作微信、微博平台, 可随时在这个平台上探讨、交流、切磋公文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为基层文秘工作者节省开支、提供方便。

(五) 建立完善落实法规机制, 确保《条例》贯彻执行。

篇9:关于《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为什么说生产经营单位是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主体?

在《条例》所明确的相关主体中,生产经营单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作为较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条例》共六章四十六条,其中与生产经营单位直接相关的内容就有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等17条的规定。因此,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职责。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条例》第三条规定。生产安全事故以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划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 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条例》还规定上述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三、《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报告方面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报告方面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四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等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事故报告及补报的时限与程序。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第十三条规定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事故报告的内容。第十二条规定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事故的简要经过;(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3、事故报告的要求。第四条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四、《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应急处置方面有哪些规定?

《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面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十四条、第十六条两条的内容。如第十四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事故的处置中要注意保护现场。如第十六条规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五、《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调查与处理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方面的规定主要集中在第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等条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配合、协助做好事故调查。如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第二十六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组织事故调查。如第十九条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并接受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建议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如第三十三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4)公布事故处理情况。第三十四条规定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六、《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人员不履行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有关规定要承担哪些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人员不履行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等规定中。具体可以从两个层面看:

(一)以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为主体承担的责任

有以下十五种情况之一的,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可能被处于以下处罚:

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三种情况之一。即(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

至80%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六种情况之一的,即(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三)转移、隐匿資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 00%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即《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法定职责。主要有六条: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安全生产投入;④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第四十条规定的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此外,有上述情况,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以事故发生单位为主体承担的责任

与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有关的六种情况之一的。即第三十六条六种情况之一的(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 OO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不落实导致事故发生的,第三十七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 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歉:(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

七、《条例》中有关规定所说的“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中的“负有责任”主要是指哪些情况?

“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中的“责任”,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操作规程的规定。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未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及相关证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2、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的。

3、没有建立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落实的。

4、未按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导致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的。

5、不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

6、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及矿山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安全的资格。

7、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或者未按规定审批、验收,擅自组织施工和生产的。

8、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证照、关闭的生产经营单位,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9、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0、违章指挥,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

1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允许从业人员上岗,致使违章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没有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证书而上岗的。

12、制造、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或者产品的。

13、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经营,拒不执行有关部门整改指令的。

1 4、拒绝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隐瞒事故隐患。不如实反映情况的。

1 5、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按规定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和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

1 6、生产经营单位没按规定对生产安全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定期检测并确保正常运行的。

1 7、不按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制定应急措施及监控的。

18、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出口通道情况。

1 9、生产经营单位对爆破、吊装与交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

20、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监督使用不到位的。

2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日常管理不到位的。

22、对承包租赁的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没有专门签订安全管理协议,对安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

23、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管理、演练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情况。

24、不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或规程规定的其他情况。

上一篇:对信访问题的分析研判下一篇:学习强国主题征文个人感悟论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