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协议校企

2024-08-10

战略合作协议校企(精选6篇)

篇1:战略合作协议校企

甲方: 甲方: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乙方: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是中国玉米深加工和发酵行业规模最大的生产制造企业,专注于生物科 技领域的研发与生产。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和未来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乙 方计划和高校实施校企战略合作,为乙方新项目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甲方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培训基地,按照乙方的专业需求进行高技能 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根据乙方的需求开展多层次专业技能培训,乙方为甲方提供 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和老师实习考察。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谋取双赢”的原则,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达成以下协议:

一、订单办学

1、按照乙方需求专业,甲方在 XX 年学校招生中,为乙方招录订单培养学 生,并按双方商定的教学计划实施订单培养。

2、订单培养学生学制为 3 年,学历层次为大专。

二、订单办学专业及人数

1、乙方为甲方提供订单招生需求计划,甲乙双方协商,确定订单办学专业 及人数,具体确定人数见附表。

2、订单生源男女比例为 8:2,甲方招生人数不能满足订单需求人数时,可 在 XX 年新生中面试招录,招生男女总数比例不超过 8: 2(个别专业只招男生)。

三、订单培养的具体模式

1、乙方委托甲方按订单计划进行招生,学员入学后,经乙方面试合格,由 甲方、乙方和学员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成为乙方的订单学员。

2、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制定订单教学计划,乙方按商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 学。

3、订单办学模式采取 2+1 办学模式,即在甲方学习两年,在乙方顶岗实习一年。也可根据双方具体情况另行确定办学模式。

4、乙方委托甲方对订单学员进行教学管理和综合考核,订单学员完成正常 学习计划,成绩合格并取得毕业证书后,由乙方负责安排在乙方单位就业。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乙方的专业要求、学历层次、人数设置和生源地要求组织招生,保 证生源质量。并在完成招生计划的 30 日内向乙方通报招生结果。

2、负责报批订单办学招生指标,办理学员学籍,并按国家规定,收取学员 在校期间相关学习费用。

3、负责订单学员的日常教学管理,按双方商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确保 教学质量。

4、负责做好订单学员的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工作,根据乙方需求向乙方提 供订单学员在学校期间的详细情况。

5、负责订单学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化 意识,为就业创造条件。

6、负责将订单学员送至乙方进行顶岗实习,也可安排老师驻厂协同乙方进 行管理,乙方负责驻厂老师的食宿。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除国家教育部、省、学校规定的有关必须课程外,乙方有权参与甲方订 单课程的设置。

2、根据教学计划,选派乙方人员到甲方授课,参与培养过程的教学。

3、负责安排订单学员的阶段性专业实习,协助甲方进行学员实习管理。

4、负责接收订单培养学生到乙方进行顶岗实习,并按乙方规定支付实习期 间工资待遇。

5、对完成学习计划,取得毕业证书的订单学员的接收和岗位安排,并按国 家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6、乙方负责办理顶岗实习学员工伤保险。

7、违反乙方管理制度的顶岗实习学员,乙方有权退回甲方,并提前 3 天向 甲方通报情况。

六、特别约定

1、甲方根据订单招生计划录用的订单学员,要求身体健康,无残疾,否则乙 方可不预接收。

2、订单学员在乙方就业后,甲方应跟踪服务一年,和乙方共同评估学员质量,并就乙方提出的建议进行改进,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该订单学员就业去向主要面向通辽和新疆基地,考虑到今后工作实际,该 订单主要面向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等 周围省份生源,也欢迎有志到以上基地工作的其他省份的学员。

七、近期合作事宜

经甲乙双方协商,乙方可从甲方 XX 年毕业生中选择需求专业学生,经面试 后,确定为乙方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乙方就业,具体合作内容经双方协 商可另行签订合作协议。

八、其他事宜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 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签约代表: 王国贞 签约代表:李志梁

签约时间:XX-3-16 签约时间:XX-3-16

篇2:战略合作协议校企

略合作协议书录音课程版)

校战

战略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基于良好的信任,处于双方长远发展战略上的考虑,本着平等互利原则,经友好协商,决定强强联合,共同携手,就 有限公司旗下maga音乐工作室的录音教学课程合作关系达成共识。双方均以优秀的企业理念与专业性,本着“互惠、互利、稳定、恒久、高效、优质”的合作精神,结成深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现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共识:

1、合作纲领

1.1合作宗旨

甲方与乙方的合作宗旨是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打造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2合作目标

双方相信,通过本次战略合作,能够帮助双方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彼此运营成本,实现双方未来的市场扩张策略并获得市场份额,并且为双方合作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2、合作内容

甲方将旗下maga音乐工作室至乙方所属的艺知培训学校,其开展的录音教学课程项目,将于 年5月份开展。具体为:

2.1 甲方负责提供场地、技术员以满足录音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

2.1.1课程以一人4课时为一个工作期,一个工作期不能超过一个月内。一课时为300圆/60分钟。

第 1 页 共 4 页 2.1.2一个工作期完成后,甲方负责把内容(一首歌或者一首乐曲)后期制作出来并收集学员照片资料设计制作cd以及封套一共10张。如要增加算成本20圆一张。

2.1.3甲方配合乙方把工作期完成内容放相应平台,以宣传用。

2.2 乙方负责输送学员,由老师带学员来到甲方场地进行教学。

2.2.1乙方须提前与甲方安排好课程时间,课程表,以免撞期。安排好课程不得随便调课(旷课)

2.3在乙方有需求的情况下,甲方可拟视频方面制作协议以及收费标准。

3、其余合作内容

除上述录音教学课程项目战略合作外,甲方在原创音乐、造星计划、开发平台、推荐选秀、电台电视通告、线上线下宣传、电视剧电影选角、各大官方音乐类比赛等项目同等条件下乙方享有以上单项项目的合作优先权。

4、协议附件

本协议项下的合作业务以及相关的商业条款如有不完善的部分,双方将协商另立书面说明,并作为本协议的附件,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协议各项条款同样适用于协议附件。如果附件中的条款与本协议相抵触,以附件中的说明为准。

双方针对某一具体合作内容的具体事宜,包括项目组织架构、工作流程、服务范围、收费模式及其他需要共同商讨之议题等双方一致关心的问题,将经由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一致后在附件中签署。

5、不可抗力

第 2 页 共 4 页 如果出现严重阻挠任何一方履行协议义务的不可抗力事件,或者此等不可抗力事件使得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则该方应当无任何迟延地通知另一方关于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部分合同义务受影响的程度,并出具有权机关的证明。受到影响的义务履行部分应当推迟到不可抗力事件程序期间完成。

6、保密条款

本保密条款不因双方合作的终止而无效。在双方合作终止后两年内,本保密条款对双方仍具有约束力。

在任何时候,不论是在本合作意向书有效期还是合作框架协议终止以后,任何一方对在合作过程中了解的有关另一方的保密信息,均应承担保密义务。除非另一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透漏任何保密信息。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本合作意向书内容,以任何方式透漏给第三方。

7、期限

双方合作期限为 叁 年,从 2016 年 4 月 19 日到 2019 年 04 月 31 日。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合作期限届满时,双方协调沟通一致后续约。

本协议未尽事宜及纠纷,双方本着友好协商原则解决。对本协议条款的任何修改、变更或增减,须经双方一致同意并以书面形式作出。

本协议附件及任何补充文件、修改文件作为本协议的一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当文件条款有冲突时,以修改后的文件条款有限适用;前后修改文件有冲突时,以后修改的文件优先适用;后订立的协议优先适用。

本协议的附件自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及加盖公章之日开始生效,有效期将根据附件中的规定进行计算。

8、争议解决

第 3 页 共 4 页 因执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双方通过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时,向合同签订地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甲方: 乙方:

公司签章:___________ 公司签章:___________

法人或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_ 法人或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篇3:校企研发合作中合作者的搜寻战略

关键词:双边市场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合作平台,校企研发合作

1 问题提出

高校和企业作为创新系统中两个不同的子系统,发挥各自的优势,双方相互作用具有极大的互补性。高校是新知识的创造者,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带来巨大的经济机会。企业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新知识的吸收者和应用场所,是科研成果市场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了,校企合作对于长期的经济增长和人类福利具有促进作用。

大致看来,校企研发合作的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从宏观上来说,基础科学知识的研究成果因为其独特的公共商品性质可以为企业的应用研究提供外部性,企业研究人员可以在与高校的合作中充分地吸收和利用高校科研成果,以掌握产业技术发展的“机会窗口”[1]。二是高校对企业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有效培训与企业研发项目的盈利性之间关系密切。开放的研究活动以及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培训已经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本的质量。三是高校提供了关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的新信息的开放渠道,这极大地有利于研究密集型的企业监控科学的进展,并很有可能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先进技术,进一步占领产品市场[2]。这3个方面集中反映了高校对企业研发活动的互补作用。另一方面,产业界对高校也有极大的互补作用,例如提出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提供实验数据、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支持新的学科领域的发展等[3]。校企双方的互补性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了研发的收益率,降低了应用型研发投资的风险。

实践中,校企研发合作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现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但在中国,校企研发合作的潜力仍未被开发出来,合作仍然障碍重重,合作的成效还不明显。事实上,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有与对方合作的意图,但与谁合作、怎么合作怎样才能同时满足合作双方的利益,这些都成了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中解决的问题。校企研发合作表面上看来是寻找具有潜在学术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合作项目,但实际上是与谁合作的问题,如何才能找到战略目标兼容和文化匹配的合作者成为关键的难题,成为影响校企合作成效的主要挑战。本文以某著名研究型高校教师及其相临近的创业园区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和调查,运用双边市场理论深入分析校企合作中合作者搜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双边市场视角下的校企合作

2.1 双边市场的概念

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这样的市场称作双边市场[4]。Rochet等对双边市场的定义为:当平台向需求双方索取的价格总水平P=PB+PS不变时(P为平台向需求双方索取的价格总水平,PB为用户B的价格,PS为用户S的价格),任何用户方价格的变化都会对平台的总需求和交易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这个平台市场就是双边市场。双边市场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户类型,每一类用户通过共有平台与另一类用户相互作用而获得价值。

2.2 双边市场的特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双边市场主要有如下3个特征:

第一,交叉网络外部性。交叉网络外部性指的是在2个市场中,在某一特定市场上生产的产品效用随着对另一市场所生产产品的需求数量而变化;反之亦然。交叉网络外部性是双边市场形成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判断市场是否为双边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Office的开发商对Windows的需求取决于有多少用户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而消费者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需求取决于与该系统相配合的软件数量。

第二,价格的非对称性。一笔交易的达成涉及平台企业、买者和卖者三方,对平台企业收取的价格总水平P=PB+PS,并且总价格水平需在双边市场的用户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而不是按照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因此在价格水平上会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从而保障企业的利润水平及社会福利水平。

第三,相互依赖和互补性。双边市场的买方对平台卖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存在需求,同样,卖方对平台中买方的产品和服务也存在需求。只有双边用户同时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需求时,平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才具有价值[5,6]。

2.3 高校和企业的双边合作

我们认为,高校和企业的研发合作关系同样也是一个双边市场关系,符合双边市场的特征,有效地解决高校和企业之间研发合作难题需要充分利用双边市场机制。

合作研究市场指所有交易的集合,在这个市场上,高校的科研人员与企业一致同意在不改变组织边界或者资产所有权的情况下联合开展研究活动以创造新的知识和技术。在双边市场中,高校和企业是2个独立的市场,且彼此都对对方的产品和服务有需求,企业对高校科研成果的需求取决于有多少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有多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高校对合作企业合作项目的需求取决于有多少项目需要合作。异质的和不可分割的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是双边市场的核心,在校企合作中,每一方投入到合作关系中的资源具有高度异质性,高校科研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是一个有形的商品,企业的能力也不是商品,在这样的合作关系中,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具体商品具有不可分割性。

合作关系的形成是一个双边过程。从双方来看,决策规则很简单:当双方预期合作可以比不合作时创造更大的价值时,则合作关系就形成了。在校企合作市场上,市场的每一方都在评价另一方的潜在合作者,同时也被对方评价;市场每一方的主体都为了与另一方最好的合作者合作而竞争。企业为了要与最好的科学家合作而竞争;反之,科学家也在寻找最好的企业。重要的是在双边市场中交易的主体是否是适合的主体,关键的问题是谁在与谁交易。自愿合作、双边决策、为了与更好的合作者合作而竞争,这些特征决定了校企合作关系是一种双边市场关系。

高校和企业利用双边市场合作,有以下优点:

第一,减少时间成本。高校科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企业合作研发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帮助;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新产品,可以快速抢占市场获取利润。利用双边市场这一平台,大大减少高校和企业寻求合作伙伴的时间成本,使得获益达到最大化。

第二,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双边市场可以加快、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转化效率,使科学成果更快地应用于生产。

高校和企业的双边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由双边市场简化模型图1可知,作为技术提供方的高校将技术输出到中介平台,作为技术需求方的企业将所需的技术提供给中介平台,平台进行整合匹配,将高校和企业进行对接,促进双方技术交易并从中获得部分利润。然而,高校和企业所获得的价格水平并不是按照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而是合理分配的,企业往往比高校需要付出更多的价格,这既保障了高校的技术利益,也保障了企业的市场利润。

3 校企合作双边市场中合作者搜寻的困难

我们对某著名研究型高校进行调查,选择了该高校5个工科院系的20位教授、副教授作为样本进行访谈。其中,有5位表示找不到合作企业,有6位表示找到合作企业但合作成功率低,有7位表示已有合作,仅有3位表示与企业合作处于一个良好的水平,有1位表示自己开发自己使用。同时,我们还对该高校临近的创业园区中的5家创业企业进行了访谈,5位企业家都表示还没有与高校合作过,希望与高校合作但是有很多顾虑。在此选取其中2位教授的访谈记录作为案例。

案例1:该教授隶属于材料学院,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领域。教授表示,目前他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获得国家专利,但仍未寻求到企业合作,也没有投入生产使用。由于缺少相应条件,使得产品的放大测试困难。现在该技术已经达到可以转化成实物的阶段,所以希望可以得到需要该技术的相关企业支持,先制造出一批成品再进行试验,例如从市场的经济效益、用户的使用体验等方面收集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

案例2:该教授隶属于计算机学院,研究方向为图像图形信息处理。教授自1994年开始与企业合作,有成功的经历也有失败的经历,目前已经可以与企业很好地进行合作。对于如何高效率且零失败率地与企业合作,教授给出2点建议:(1)项目由企业提出确定而不是象牙塔里的高校;(2)项目的组织实施由企业完成,即企业完成相关的资源投入整合、组织沟通等工作。

通过以上2位教授一成功、一失败的案例来看,校企合作难的原因主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合作者。这里的合作者有2个方面,高校和企业。对于高校来说,合作者是企业,高校的知名度、教师的知名度、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包括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影响着高校能否找到合适的企业合作。对于企业来说,合作者是高校。同样,企业的规模实力、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等也制约着企业能否找到合适的教授、项目合作。

3.1 高校方面的原因

3.1.1 科研成果应用性差,与企业产品要求矛盾

高校里很多的科学研究比较抽象,只是一个理论模型或者一个样品,这些样品或许可以满足工业上的应用,但离产品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着可靠性和实用性不足的问题。在国外,应用问题通常由企业解决,但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言,企业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能力普遍不足,所以企业往往不能很好地消化高校的科研项目;而对于高校来说,高校本身的功能限制了其没有足够多的经费和精力去完成后续的大规模测试、市场调研用户体验等工序,最终导致校企合作的不成功。

3.1.2 科研项目研发周期长,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校的研究更注重学术性,除了应用研究外还从事了大量的基础研究项目,这些研究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科研项目并不受企业的欢迎,因为时间的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另外,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当时研究的项目现在已经不再先进或者出现更优良的产品替代,往往导致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以失败告终,先前的投入都将没有回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企业不愿意与高校合作一些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

3.1.3 研究性高校对校企合作支持力度不足

在我们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的教授都反映需要资金和设备方面的扶持。高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其本身的科研条件并不优越,在经费、设备、场地等方面都需要国家和企业的支持,而目前在中国这些资源并不能有效、保量、持续地配置到高校,这导致高校教师有心研究却无力研究,更谈不上校企合作;同时,资源的缺乏也导致激励机制的缺失,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最终高校拿不出企业所需要的应用研究成果,企业也无法与其合作。

3.2 企业方面的原因

3.2.1 企业产品技术综合性要求高

在实际采访企业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的业务方向与高校的学科方向并不重合,企业需要的是多领域结合产物,而高校的研究一般只专注于某一学科,并不能做到将各学科知识交叉和融会贯通。对于企业来说,产品技术综合性要求更高,所以这些企业更倾向于自己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的人才自主研发产品。

3.2.2 合作企业实力与高校研究实力不匹配

在企业和高校合作的大环境中,能与高校合作的都是比较知名、规模较大的企业,因为高校不愿意承担与小企业合作带来的风险性,同时对小企业的能力也有一定质疑,这种固有思维的影响使得校企合作只是一部分的企业和高校合作,而不能实现全覆盖的合作。然而,迫切需要和高校合作的恰恰是中小企业,他们的科研水平不高,需要高校的先进技术来扩大规模、获得利润。

3.2.3 企业与高校目标不一致

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目的是通过高校的先进技术生产出可以获得更多利润的商品,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高校的技术是否可以带来收益,而高校与企业合作更希望的是利用企业已有的资源作出学术上的贡献,因此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目标并不十分相同,所以双方合作也会产生困难。

3.3 社会文化因素

3.3.1 双方沟通不畅,信息不同步

许多企业和高校合作一开始洽谈顺利,但是随后高校专注研究、企业不闻不问,而高校和企业的研究目的并不一样,高校更注重学术上的进步,企业关注的是一个项目能否给公司带来切实的利益,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导致最后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期望不相符合。曾经采访的一位教授在谈到企业合作时强调,一定要与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不断接触和深入探讨现有需求,只有紧贴需求才能研发出企业实际需要的产品。

3.3.2 缺乏有效交流平台

高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在当今社会,高校和企业相对脱节,高校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企业也不知道高校在研究些什么,这中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即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可以把高校和企业的相关信息都陈列出来,企业有需求可以到平台咨询,高校有项目可以在平台上展示,达到一个双向的互动。

3.3.3 知识产权制度失范,容易产生纠纷

这里的知识产权主要是高校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高校科研人员对技术市场的行情及谈判技巧不甚了解,而社会和市场对科研成果如何定价也没有一种统一的认识,这就导致技术往往被企业定价过低;即便定价合理,许多企业和高校之间仍存在产权归属问题,这一现象在高校与校办企业的合作中尤其突出。因此,一些不良企业在产权问题上钻空子,损害了高校的利益,使得高校不敢合作。当然,高校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高校的科研和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较为薄弱。

4 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助力校企合作

校企研发合作中客观上存在上述障碍,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有针对性的战略来改善校企研发合作的环境,铺设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高校变革固有的思维方式,政府部门出台更为切合实际的政策法规,帮助双边市场中的校企双方快速地低成本搜寻到适合的合作者,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

4.1 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系统

在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中,企业应该占主导地位,企业是起决定作用的核心主体。需求源自企业,企业进行投入并利用最后的创新成果。高校科研成果不是展品,企业看中哪个买哪个,高校的研究应该来自企业的需求。企业首先需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它的效果是什么,只有企业才最了解市场。其次,企业需要把握整个合作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包括资源整合、资金投入等。作为最后的利益获取者,只有企业主导才会积极用心,整个研发项目的节奏不应该由高校掌控。

校企合作中,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人才和技术方面的支持,通过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定期的交流、项目合作等,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政府机构起辅助作用,首先应该在资金、技术、场地等方面直接资助一些重要的研究项目,另外发挥在区域内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方面的相应功能,为校企合作制定各种有效的优惠政策和相关的规则,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类中介组织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校企双方相互了解。最后要充分发挥区域创新系统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联与运行机制,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机制。这些功能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通力合作解决好信息和资源的高效流动、创新合作、技术外溢等问题,推动整个区域创新系统高效运转,为校企合作搭建良好的运行环境。

4.2 建立有效的校企研发合作平台

目前我国校企之间已经建立的创新驿站就是双边市场的实际应用。创新驿站提供的服务包括对企业的走访、收集技术的需求和输出、为平台中的一方寻找合作者、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和意见、帮助签订合同等。在创新驿站中,高校和企业相辅相成。借鉴创新驿站[7]和边界组织[8]的做法,在高校和企业的双边市场关系中,双边平台应该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例如科技部门)主导,以行政区域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为出发点,在原有生产力促进中心或技术交易所等的资源基础上依托各科研院校所创立。

建立双边平台,首先要确定双边对象:高校和企业。高校和企业不可能同时进入平台,所以作为被选择方的技术方面———高校需要先进入平台,各级地方政府搜集汇总高校的科研信息,以技术来吸引企业的加入,达到初期平台的建立。之后是一个互补的过程,越多的高校提供越多的技术科研成果,就会吸引越多的企业加入平台;同样,越多的企业处于平台中,高校及科研机构会更愿意输出所能提供的技术。

平台分为线上和线下。高校和企业通过注册登录网站可以自行寻找合作伙伴,也可联系网上客服提供帮助,如进一步的洽谈等。线上主要为不同地域之间的合作提供便利;线下主要负责本区域的校企合作。平台工作人员为企业筛选出适合的高校技术并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如约见洽谈、签订合同等。

双边平台在价格的收取方面实行不对称政策。高校作为技术的提供者即卖方,对其收取的价格相对较少,在运营初期因为缺少平台双方的加入,将无偿吸纳技术供给方的加入;平台稳定发展之后,将对卖方收取一定价格的准入费用,即获得进入平台资格的费用。企业作为技术的需求者,在平台运营初期收取较低的准入费用;平台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除收取与高校等额的准入费用之外,每当企业与高校合作成功获得利润,平台将收取少量的利润作为报酬,以用于平台日常的维护和运行。

4.3 高校应改变择企观念

许多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更倾向与大企业合作,他们认为大企业更有实力、更讲诚信、更能凸显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但是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正确。

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区别在于规模大小不同,其研究实力和所拥有的技术未必有本质差别,在新兴产业中的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具有创新活力。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更具有发展前景、更有可塑性,与小企业合作,高校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高校的研究更能得到小企业的重视,这未尝不是一种优势。所以高校在与企业合作中需要改变只与著名企业、大企业合作的固有思维,更应注重企业的能力和潜力,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寻找和自己研究方向最契合的企业,方能凸显自己研究的价值;同时与小企业合作也能帮助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壮大,这也是为国家整个工业的发展作一份贡献。

4.4 高校要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通过与企业的交流我们了解到,除了直接与高校进行项目上的合作之外,企业也很希望高校能培育出一批贴近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建议校企双方建立长效的人员流动机制,建立高校人才库和企业人才需求清单,并实现两者的相互融通与对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同时也可以在创业园区建立在校生课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更早了解企业、熟悉运作流程和环境,提早做好进入企业准备。

高校在平时应多开发相应的课程,定期与企业进行交流讲座、实地走访参观等活动。在本科生、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可以到相关的企业实地考察和实习,与企业共同完成毕业论文,在实践中掌握具体知识而不单单是纸上谈兵。

4.5 政府部门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除了完善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之外,政府需要加强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高校和企业的各级领导也应该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利用讲座、培训、宣传栏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的普及。

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政府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健全制度和措施,对每个高校的知识产权分门别类的整理,并聘请专业人员解决日常有关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的咨询,在高校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配以专人处理相关争议和纷争,为知识产权树立一个保护伞。

另外,作为高校来说,要重视与企业在有关知识产权内容的协议签订。事先了解市场,在签订时要明确权责、金额等问题,不拖泥带水,避免给未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知识产权的安全性,除了与企业签订合同之外,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保密制度,对于因为各种原因离校的人员要签订知识产权认定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避免知识产权外泄。此外,在举办交流性会议时,应尽量避免公开已申请专利的技术,并恰当地把握专利申请、成果鉴定及公开发表的时间和期限[9]。

5 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法律,制定人才激励政策

在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科研成果转化中,政府应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作用。

首先,政府需要了解企业和高校的不同需求。企业需要资金、技术、场地、信息、人才,而高校需要资金、信息、场地,政府要因地制宜,给于市场和高校相关方面的支持,如开展特定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等。

其次,校企合作牵涉到多个方面,政府需要制定在科研成果转化中涉及到的各种规则,处理类似产权纠纷、经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部门管理校企合作,对每年度合作得好而精的高校和企业予以奖励,以增强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合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要有创新精神。外部环境会明显影响到企业的创新状况,政府要制定有效的优惠政策(如免税、减税等)来激励企业的创新。

最后,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考核评价机制,改变对教师、科研人员“一刀切”的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主的不同人员分类评价体系,增加教师和其他科研人员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权重,鼓励他们与企业合作研发。

参考文献

[1]DAVID P A,MOWERY D C,STEINMUELLER W E.Analyzing the economic payoffs from basic research[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1992(2):73-90

[2]DAVID P A,METCALFE S.Universities and publ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 the ERA:fulfilling universities’critical societal roles in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and the support of sustained innovationdriven economic growth in Europe[C]/Brussels Meeting of the EC(DG-Research)Expert Group on“Knowledge and Growth”.Brussels:Knowledge for Growth Expert Group,Director General for Research,Directorate C,European Commission,2007:21-22

[3]ROSENBERG N.Science and technology:which way does the causation run?[EB/OL].(2004-11-01)[2015-08-23].http://www.crei.cat/activities/sc_conferences/23/papers/rosenberg.pdf

[4]ARMSTRONG M.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6,37(3):668-691

[5]熊艳.产业组织的双边市场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高校学报,2010,(4):49-54

[6]戴如章.HNSJ公司基于特定需求的客户增值服务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2:14-15

[7]曹辉,卞艺杰,孙武军.创新驿站运行机制的经济学解释——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31-1736

[8]PERKMANN M,SCHILDT H.Open data partnerships between firms and universities:the role of boundary organizations[J].Research Policy,2015(44):1133-1143

篇4:战略合作协议校企

摘 要:为实现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必不可少。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双师型教师,结合具体的实践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实践锻炼,实现理论到实践,以解决实践的问题再来学习理论,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共建实习基地,产学研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多途径、全方位、改进性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应用新本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践行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结合现有部分本科院校的转型方针,我校确定为应用性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物联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传感和射频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领域相关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工程应用系统的维护、管理、服务等岗位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实践环节在总学分中高达30%以上。为了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落实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势在必行[1]。在合作理念上,按照“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的基本思路,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实质性对接;在合作原则上,坚持互惠共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合校内外两种资源,提升合作实效;在合作机制上,建立导向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作为首要任务。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对培养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利于更好发挥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中的目标牵引作用[1]。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和科研研发基地,共建专职老师与兼职老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让企业行业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的调整、优化,参与专业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产教融合,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把产教结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此带动培养方案的建设与调整,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了“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一体化培养“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是培养既有高校教师资格的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在开辟渠道和实现人员双向交流的基础上,为教师到企业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提供平台,也为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来学院兼课任课、当好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监控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和量化评价教学质量创造条件,建立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和素质提升机制。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实施订单培养。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并接受师生见习和实习,服务专业面向产业,也为学校面向社会推行“订单式”教育提供了基础。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实现订单培养,在企业、学生互选的前提下,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在确保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的前提下,根据企业需求,安排企业急需专业理论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在确保毕业生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将毕业实践与企业试用期打通,使学生尽快地融入企业生产。通过校企合作,增强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行业发展的契合度和依存度,提高专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与贡献率。

三、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方式探讨

(一)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合作的作用。现代学徒制在有些职业院校开始推广,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以培养学生为核心,以专业的课程为纽带,以学校的老师和企业工程师深人合作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理论与企业具体的实践相脱节,理论知识与企业对人才要求能力相割裂、学校教学场所与项目实际开发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改革。在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中实施实施现代学徒制,让学生采用学校与企业的交替式学习和项目开发,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培训,实现理论到实践,以解决实践的问题再来学习理论,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的意义。重要的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不同行业的熟悉程度,实现因材施教,学徒制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就像师傅和徒弟一样,针对具体的实践问题面对面的教育指导的方式,从而加强了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了解,实现了对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有利于摸清学生的理论知识或实践薄弱环节,实现因材施教的针对性的培养。二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做项目,从而实现了

CDIO的教学方式,学生更有兴趣达到更好的效果。情景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被动者变成主动者,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意愿达到最强。三是学生有较好的就业前景,通过学徒制培养,很多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项目实践中自己的优势得到发挥,通过真实具体的项目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在毕业时可以被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录用。

(四)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分析。依托湖北省或武汉市物联网重点产业和相关行业,通过准确定位实现校企合作,其校企共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流程图如图1所示。

(一)湖北物联网企业分析。湖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创建了“智慧光谷”——“武汉·中国光谷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武汉物联网联盟的宗旨,就是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合作,以获得物联网关键技术突破,扩大物联网在湖北的推广应用,打造湖北省新的千亿元产业。结合武汉特大城市以及“两江多湖”的特点,启动智能交通、智能湖泊、智能城管、智能小区、智能电网、智能商贸、智能物流等物联网示范工程,通过建立物联网子系统,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减低碳排放,同时促进本地物联网企业发展壮大。通过示范工程探索完善的运作模式,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将武汉打造成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重点城市。分析企业的特点和用人需求,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二)实行“双导师制”。在学生入学后,尽量能为每个学生配备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两个导师根据学生个性,对学生进行精雕细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导师制使教师、师傅和学生间交流频繁,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成绩评价由校企双方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课学习成绩,由任课教师评价;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成绩按照企业导师占60%,学校导师占40%的比例,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实习结束后的效果都可以作为评价指标。

(三)教学时间安排。学生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以四年学制计算,学生2/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1/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采用大一到大三每学期20周,其中16周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4周在企业实习,大四一整年都在企业实习,学生在前三年的时间内在学校、企业进行“项目实训”或“轮岗实训”,最后一年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过程同时完成毕业设计。

(四)实习基地的建设。在校企合作的另一方面,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提供足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际训练所需的原材料,以供学生实践学习用,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学生实践,包括技术力量、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等;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技术力量,人力和专业技术知识,共同推进产学研的结合,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如增强校企联合,加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下,学校为基地企业解决生产问题,优先提供毕业生,企业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实习教学基地。每个实习基地都聘请了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理论、实际工作经验的校外指导教师,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训练,了解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

四、总结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双师” 结构教学团队,实施订单培养;在实践环节实施过程中引用现代学徒制,让学生采用学校与企业的交替式学习和项目开发,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培训,实现理论到实践,以解决实践的问题再来学习理论,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共建实习基地,产学研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现了应用新本科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鲁彦彬,葛雷;应用型物联网人才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21)

[2] 胡成松,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新教育时代,2014.3

[3] 刘芳,Brief Analysis of the Strategy for Transformation in and Development of Newly Upgrad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教育研究会议期刊,2015.6

[4] 胡成松,民办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探索,湖北省十二五规划项目

[5] 薛莲,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探索,中国教育改革论丛,2013.7

[6] 李长友; 谭正航;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的优化,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2期

[7] 刘鹏;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2(21)

[8] 胡颖;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 2011(12)

篇5: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书

乙方(学校):——学校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为社会、行业、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甲乙双方就人才培养、营销策划、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总则

1、通过甲乙双方合作,形成以社会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协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办学机制,并使之成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项目开发、信息服务与技术援助的载体。

2、由甲乙双方领导、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组成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企合作计划、组织具体项目实施、定期交流互访等工作。

3、在甲方挂牌建立“四川旅游学校校企合作基地”,在乙方挂牌建立“乐园班”。

4、通过甲乙双方参与的、不定期的校企合作工作会议、技术经验交流、科技项目研发、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就业指导与人才招聘等方式,建立交流互访合作机制。

二、责任与义务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甲方利用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对乙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2、甲方选择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担任乙方学校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参与乙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成果产权归甲乙双方共同所有。

3、甲方将“互联网+旅游”、旅游安全管理、活动营销策划等预研项目委托乙方进行调查、研究、实施等,成果产权归甲方所有。

4、甲方为乙方“乐园班”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将学生纳入企业人力管理。实践期间,甲方为乙方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及部分员工福利。

5、乙方学生毕业后,通过双向选择方式,甲方为乙方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根据实践期间的考核结果优先录用“乐园班”学生。

6、甲方在乙方设立奖学金,对乙方“乐园班”里表现优秀的、贫困的学生,以及在甲方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实习生,予以奖励。奖学金金额原则上不低于每学年5000元(大写:人民币伍仟元整),奖学金具体分配情况,由甲乙双方沟通进行确定。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

1、乙方利用技术优势与师生资源,选派专业教师负责、或参与甲方相关项目,深入一线,在项目调查、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与甲方进行项目协作。为乙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锻炼提供平台和机会。

2、乙方挂牌建立“乐园班”,为甲方量身订做,“订单式”培养人才。甲方根据自身用人的实际需要,与乙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乙方以产学合作、顶岗实习、教学实训等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甲方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经过甲、乙双方联合培养后成为甲方所需的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

3、乙方根据甲方要求,按照双方制定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至甲方进行不间断教学实践,实践期为一年。实践期间的表现情况作为学生教学实践考核合格的重要依据。乙方“乐园班”学生在甲方实践期间,其车旅费由乙方自行承担,甲方有义务协助乙方衔接交通事宜。

4、乙方应对参加甲方实践的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乙方实习学生必须严格听从甲方工作人员的指导,严格遵守甲方的实践期间劳动作息制度、劳动纪律以及安全操作规定等企业规章,否则由此造成的责任及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与甲方无关。

5、甲方选择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担任乙方学校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过程中乙方为甲方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

6、乙方支持甲方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职业技术培训。

三、合作期限

甲乙双方的校企合作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期限为年,合作期限届满前,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延长合作期限。

四、其它

1、本协议一式陆份,甲方肆份,乙方两份,合作协议经双方盖章后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宣,可由双方协商确定,作为本协议的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如有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一方有权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

年月日

篇6: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甲方(校方):

乙方(企业):

一、合作宗旨

秉承“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宗旨,校企建立并发展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凝聚职业学校与社会的力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探讨中职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的新方式,努力拓宽学生教学实践(实习)和就业创业的渠道,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同时聚集我校的优质资源,为企业招募人才、提升管理、开拓业务提供新机遇,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成立战略合作领导小组

为使双方合作能有序地开展,成立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战略合作各方面工作。战略领导小组负责人:

甲方(校方):

乙方(企业):

战略合作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并在其中选定联络人负责双方对口联络及日常事务处理。

甲方(校方):

乙方(企业):

三、合作双方挂牌

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做到校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甲方(校方)设立“企业人力资源培养基地”,在乙方(企业)设立“学校教育实习基地”。

四、合作模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

(三)“委培式”人才培养模式;

(四)“2+1”实习(实训)模式;

(五)产学研合作模式;

(六)就业推荐,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七)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学生加盟连锁创业;

(八)建立学生就业实训基地;

(九)创建校企合作基金;

(具体合作模式详见补充说明)

五、合作内容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定期向乙方通报在校生、毕业生资源情况,并为乙方的人才需求、营运项目外包等提供服务。

2.甲方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优先优惠为企业员工学历提升、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招收定向学生(班),并按企业要求进行培养(联合培养)。

3.甲方根据企业设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开展“订单式”等人才培养,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通过招生宣传、新闻媒体等渠道将与乙方联合办学作为学校的优势与特色进行宣传,吸引学生报考双方联办的专业(培训)。

4.甲方聘请乙方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5.甲方利用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积极与乙方合作,为乙方提供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定期在基地开展讲座、论坛、培训等有利于提升甲方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2.乙方及时为甲方通报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不定期进行人才供需信息对接活动。

3.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活动情况下,乙方为甲方的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4.乙方优先录用符合乙方人才需求的甲方实习生。

5.乙方积极与甲方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

6.乙方与甲方进行合作挂牌的基础上,设立冠名奖学金、助学金等。

六、其它

1.合作涉及到甲乙双方所有人员均有保守商业秘密和秘密信息的义务。在签订协议、合同和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秘密信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泄露、披露、或者不正当使用该商业秘密和秘密信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及其他相关法律责任。

2.本协议有效时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决定。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协商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3.本协议双方共同遵守,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4.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上一篇:酒店培训部工作职责下一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