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2024-08-11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通用16篇)

篇1: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燕岭学校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技巧:前滚翻2.游戏:挑战应战

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前滚翻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协调等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2.通过练习,使学生达到平衡感觉以及身体的柔韧性、协调灵敏等素质。

3.通过游戏练习,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和诚实的品质。

教学重点:蹬地、低点、团身 教学难点:动作连贯、协调 教学用具:9个垫子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5’)

教法: 学法: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 1.教师语言要清晰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2.学生认真听讲,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3.讲解队列练习要求 注意观察 准备部分:(10’)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1.广播操 4.师生一同练习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2.专项准备活动.组织形式: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 要求: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基本部分:(20’)

一、学习前滚翻

前滚翻动作要领:蹲撑,两腿蹬直,同时曲臂、低头、提臀、团身向前滚翻。前滚时,头的后部、肩、背、臀部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迅速屈小腿。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小腿,向前滚动成蹲立。

教法: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

2、教师做分解和完整动作示范

3、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集体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组织形式:

二、游戏:(挑战应战)

长江、黄河 1.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立

2.听到口令及时进追拍,但不得用力推人 3.被追到就算失败

教法:1.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2.学生练习比赛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学法:1.学生认真听讲游戏规则2.学生练习比赛3.分组比赛

结束部分:(5’)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 4.下课

篇2: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一、教学内容分析

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起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础上的一个组合技巧,连接的动作是交叉转体180度。这内容是新授内容,学会交叉转体180度是关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90%以上学生掌握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接后滚翻起立动作,30%左右学生能独立、较 连贯地完成动作;

2、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平衡素质,提高滚翻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技巧与技巧之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动作组合起来,组合后的动作更具有观赏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学生都学习过前、后滚翻,而且动作掌握教好。只要学好交叉转体180度就没问题。所以在学习这一动作过程中我们将着重对学生进行交叉转体180度新授再进行动作的组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起立这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是要连续完成两次翻滚,采用多次练习后学生会身体不舒服,会产生厌学现象,对以后的教学不利。因此,本课我要从学生学的快乐、学生学的有效(即练习次数少些的,但同样掌握的很快)为基准。

本课是学习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起立第一课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情景教学(整堂课围绕雏鹰行动这一主题开展活动)来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

在课的准备部分,利用到北京奥运赛场观看奥运比赛,模仿运动动作作为准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奋情绪。

在课的主要部分,一方面通过录象观看教师示范的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接后滚翻起立动作,通过慢镜头播放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接后滚翻起立动作过程,学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交叉的时间、团身的样子、蹲转的方向和高度,这一表象形成对学生帮助是很的,解决了现场示范多次,讲了多次也没看准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学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由于前滚翻和后滚翻都是已经学过的内容,而前滚翻后的两腿交叉转体180度是新的内容,因此对于这里我采用了分解练习,先自主练习两腿交叉转体180度,再进行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度起立练习,最后练习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起立动作。

在提高动作技术、巩固动作上,我采用男女PK赛和观看自己和同学的练习录像,让学生在快乐笑声中了解自己的、同学的动作情况。紧接着反复练习,教师指导,达到提高动作技术、巩固动作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交叉、转体

篇3: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一、“任务递进”教学的主要理念

所谓任务递进教学, 就是教师在课时教学总学习目标的统领下, 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的学习目标, 并把每一个小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细化为一项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任务”, 通过完成这些小的“任务”来最终达成总的学习目标。其依据的基本理念、与学习目标和教材难度的关系表述如下:

(一) 任务是起点和目标的连接

所谓目标, 是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所谓学习目标, 则是学生通过学习想要达到的境界或者目的。在体育课中, 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心中想要 (或者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而期望学生) 通过各种辅助练习、专项练习等一系列的身体练习后达成的技能掌握、知识理解和综合应用等方面的目的。学习目标是清晰的, 是一个点;如果目标是多层次的, 那么就是多个点。

任务是对学习目标的具体化, 是为了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设置各种辅助练习、专项练习的有机组合, 这样的组合是以“任务”的形式出现, 是每一位教师都根据学情的不同和学习目标的不同, 选择的能够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最适合的教学内容, 其设置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手中。其基本的设置要点有两个, 其一, 任务应该是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其二, 任务应该是学生喜欢参与的内容。与学习目标的点状特性不同, 任务, 特别是递进的任务是线状的, 多个递进的任务串接起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目标。

(二) 递进是循序渐进原则的体现

循序渐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这和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是逐渐发展有关, 也和体育锻炼中运动量、运动密度需要渐次增加有关, 正是基于这个基本的原则, 才有了“任务递进”这一组织形式的思考和尝试。

1. 任务递进体现目标的循序渐进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 我们通常会将一个大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习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在每一节体育中, 也会将课时目标分解成不同环节的不同小小目标, 通过不断地达成小目标来完成大的学习目标。所以, 任务递进和学习目标的递进是相对应的, 不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而是有机的结合体, 任务递进体现的就是目标的递进。

2. 任务递进体现难度的循序渐进

通常一个课时中,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分不同层次的, 这种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设置是因为学习难度的增加而确定的。因而, 作为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任务”在教师的设置中也是必须体现出学习难度的循序渐进的。就三年级学习前滚翻这个技能来说, 高质量完成前滚翻动作难度最大, 团身动作明显基本能够完成前滚翻动作次之, 有团身动作基本能够滚翻再次之, 借助斜坡基本能够完成前滚翻动作再次之, 不考虑着垫部位基本做出滚翻动作最易。相对应的, 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特点, 由易到难, 形成5~6个学习目标, 然后根据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基本能力, 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 设置出从易到难的不同“学习任务”。

(三) 任务递进是分层教学的基础

“任务递进”是组织所有的学生从同一起点出发, 通过渐进的学习任务, 在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后, 达成不同层次的目标。这样的教学组织, 适合中低段 (水平一和水平二) 的学生, 因为这些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清晰认识, 如果让学生“过于自主”地进行目标学习, 则不能够在分层学习中较为合适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极易造成“眼高手低”的情形, 导致教师教学的反复。就这个意义来说, 可以说任务递进是分层教学 (或目标教学) 的基础, 任务设置合理、组织过程顺利的“任务递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学习判断力, 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迅速地根据学习材料和个人能力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 从而让“分层教学” (或目标教学) 在小学高段 (水平三) 以上的水平段的尝试和落实成为一种可能。

二、“任务递进”教学的基本构想

“任务递进”教学能否取得成功, 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在设计“任务”时, 要仔细分析教材的难度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和认知特点等差异, 综合这两点之后, 设置出针对不同学习难度的, 有不同学习目标达成要求的“任务”, 以便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身的努力下完成任务。“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的基本构思:

(一) 任务要吸引学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被激发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 所以, 在“任务递进”教学中任务的确定和选择一定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只有任务吸引了学生, 学生才能够投入足够多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到学习和练习中。

(二) 任务要有递进性

一个具有递进性的任务应该是系统的, 不是单个的, 递进性的任务在总的任务和小任务之间必须要有有机的联系, 关注各个任务之间知识点和技术要领的承接;递进性的任务还应该是有层次的, 学生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任务设计的时候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次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在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成就感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三) 任务要可操作

“任务递进”教学中的每一个任务都必须是明确, 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这样学生的学习、练习、探究才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感。反之, 如果任务是含糊不清或者是模棱两可的, 学生就无法清晰地读懂教师的要求, 弄清自己学习的目标, “任务递进”就成为了一句虚言。

三、“任务递进”教学的操作过程

在“任务递进”教学中, 任务的设计、任务的布置、任务的落实和完成情况的评价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以水平二 (三年级) 前滚翻教材的教学为例, 谈谈“任务递进”教学在实践中的操作。

(一) 预设任务:依据学情递进设计

学生的差异是千差万别, 从体育教学实践来看, 学生的差异主要由自身体质、技术技能、知识水平、认知风格以及兴趣特长等因素决定。由于这些因素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是综合性地表现出来的, 并且存在着一些共性,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成绩等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 然后设计出学生在前滚翻学习中 (新授课) 具有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

1. 学习目标一:

了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知道后脑、肩、背、臀依次过垫的顺序, 明白团身的重要性, 能够大胆地进行前滚翻的尝试。对应的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在同伴的帮助指导下, 敢于完成3~5个前滚翻动作 (可以有时向侧方滚翻) , 得到同伴的表扬2~3次。

2. 学习目标二:

着垫部位正确, 借助斜坡, 能够完成滚翻, 允许斜着身体侧翻。对应的一般难度的学习任务:借助斜坡完成3~5个前滚翻, 每次都能够用后脑着垫, 至少得到小组长的表扬1次。

3. 学习目标三:

借助斜坡, 能够顺利完成滚翻, 在滚翻的过程中, 能够做出团身动作。对应的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在下巴下和腹部夹上纸片完成3~5个前滚翻, 在滚翻中不掉落, 至少得到小组长的表扬2次。

4. 学习目标四:

能够在平地上顺利完成前滚翻动作, 能够有明显的团身动作。对应的较难程度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面前展示, 得到教师“大拇指”的评价。

这样的学习任务设计, 虽然不能够做到“一个学生一个目标”, 但是也应该做到“一个层次的学生一个合适的目标”。给予了学生合适的目标和合适的学习任务, 学生就能够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 教师也能够依照这个目标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和检测。

(二)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任务

任务不是一次性地全部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应该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而逐一出示的,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需要有一种情境来作为烘托, 因为合适的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也能够让任务的出现变得自然与顺畅。

在教学中, 笔者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采用“小刺猬学本领” (有时采用“小猴子学滚翻”) 这种具有童趣的话题, 让学生扮演此类小动物, 以“争做星级小刺猬”作为口号与奋斗目标, 引导“小刺猬” (学生) 在教师讲解并示范前滚翻后, 初步体验并学习前滚翻。经过几次练习后, 就引导全体“小刺猬”进入第一个环节“争做一星小刺猬”——要求完成的任务就是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了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知道后脑、肩、背、臀依次过垫的顺序;明白团身的重要性, 能够大胆地进行前滚翻的尝试。只要学生完成了任务, 就授予一星级的荣誉称号, 之后依次去完成“二星级任务” (一般难度) 、“三星任务” (中等难度) 、“四星任务” (较难程度) , 体现出学习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三) 展开探索, 落实任务突出主体

展开探索的过程, 是逐一落实任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首先应该布置好一个场地, 就前滚翻的学习来说, 可以将场地设置在一个地势平缓又具有一些小斜坡的地方。其次需要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 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去选择任务, 允许学生不从“一星任务”开始, 但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尝试, 这不仅仅是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 更重要地是三年级的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去体验和尝试, 更能够完整地建立起前滚翻动作的概念。这样的操作,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 又不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展开探索, 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度”:不让学生好高骛远, 一开始就选择过于难的学习任务。同时要突出一个“导”:当学生不能够完成任务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给予引导, 让学生明白自己不能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 是着垫部位不正确, 还是不懂怎么去团身, 或者是心中存在着胆怯的心理, 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再次努力, 争取完成任务。在做到上述两点之后, 教师还要努力要做到“广”:视野要广, 看到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前滚翻任务完成中的情况;辅导的面也要广,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

(四) 完成任务, 培养技能提高体能

在学生充分地尝试后, 学生必定能够完成至少是“一星”的任务, 因为这个任务在设计的时候就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有了几乎全部学生完成“一星任务”的基础, 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中感受过多的失败和失落了, 对于完成一星任务的学生来说, 他们明白了前滚翻动作的基本要领, 尝试了前滚翻的动作, 为这个动作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对于完成二星三星任务的学生, 他们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 建立起了前滚翻动作的整体印象, 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完成四星任务的学生, 他们体会到的是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在四个星级任务的探索中, 学生没有失败者;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五) 评价任务, 激发学生继续努力

体育新课程提出“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任务递进”的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而不能只简单地关注他 (她) 们的完成任务情况, 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更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真正发挥评价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比如评价学生的大胆尝试、评价学生的不怕失败、评价学生的着垫部位很正确、评价学生的团身动作很漂亮等等。在“任务递进”的教学中, 特别要发挥组员和小组长的评价功能, 在同伴的肯定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得到愉悦的感受。

这样的评价在完成任务之后需要,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需要, 只有这样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即时的、及时的评价, 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在不停地关注他, 关心他, 才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地去学习和探究, 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技能学习的有效性, 提高每一次“任务递进”教学的有效性。

(六) 汇总归纳, 沉淀经验积累财富

所谓的汇总归纳, 指的是教师在每一次“任务递进”教学组织后, 都应该对教学的成与败进行一个自我的评价与反思。回头再看看自己在“任务递进”教学组织的过程中, 任务分层和设计是否合理、科学;任务的布置, 情境的营造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接受能力;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是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和需要调整之处。这些思考与自我评定, 沉淀下来就是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和宝贵经验, 能够成为自己今后教学的生动案例, 还能够为自己每一学年的论文撰写积累丰富的素材。

四、“任务递进”教学的注意点

(一) 注意任务完成过程中难度的调整

任务的难度是教师根据现在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以往教学中的经验积累设计的, 是预设性的, 而教学实际是在不断变化的, 有时教师自认为科学合理的任务设计, 在学习中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预设和实践甚至可能会脱节。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必要的调整, 如果任务难度偏大, 就适当降低一个星级, 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如果任务偏易, 那么还可以再增加一个最高难度的等级, 让学生有再次学习、再次拼搏的目标。

(二) 注意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中, 收集来自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一些表现, 或积极的、或消极的, 都应该加以观察, 及时处理。对于那些具有积极因素的表现, 教师还应该在所有任务完成之后, 重点提出表扬。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 体育学习中完成任务很重要,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也是被教师所关注和重视的。

篇4: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关键词:五年级;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48-03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课设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水平三儿童观察模仿能力较强和辨别空间位置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的身心特点,在课堂中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法,通过讲解模仿、重难点分解、尝试体验、纠错练习、完整展示、评价激励等,在尝试-引导-践-展示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层次、反复地练习,抓住重点、分解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逐步渗透突破,从而扎实有效地完成前滚翻交叉转体180°的技巧教学任务。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达到掌握技能、发展能力、锻炼身体的教学目的。

2.设计特色

(1)通过“四面转法、江南style、交叉转体180°传垫接力”等队列、舞蹈和游戏,让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发现交叉180°时身体的不同感知。

(2)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推广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自我体验感悟的平台。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协商等多种合作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3.主辅教材关系

本课安排了两个教材内容,分别是“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和“双人蹲跳”,旨在考虑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与体能齐头并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省编教材五年级技巧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接后滚翻单元第三课时,主要学习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为主的动作组合技巧。滚翻动作是发展学生肩部肌肉和躯干肌群力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更能培养空间感知、调控及平衡能力,提高自我保护和应变能力。此项教材的技术性比较强,是在前、后滚翻的基础上加入交叉转体180°组合而成。结构复杂了,难度大了,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阶段,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积极性较高,可塑性极强,能很快形成条件反射,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学习前滚翻动作的基础上,初步学习交叉转体180°动作。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中,学生在听、看、说、练等多种感官下共同进行,产生“我要学”的需求意识。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敢于同比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练习,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安全措施

1.课前渗透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掌握安全运动的方法;

3.课中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及违规行为,让学生懂得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

篇5: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三年级前滚翻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结合具体情景,学生探索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强化运用动作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模仿能力强。喜欢展示自己,学习兴趣很高,但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要抓住他们的特性,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快速掌握动作并加以练习,感受到运动与成功的乐趣。

学习目标

1.运动技能:通过情景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前滚翻的正确方法,使80%的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成滚翻动作,其他学生能较准确完成动作。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动作模仿,能说出自己的身体感受,增强身体的调控能力。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和勇于面对困难、相互协作,互敬互助的优良品质。

评价设计

1.正确掌握基本动作,能说出自己练习时的身体感受。测试目标1

2.初步具有控制身体各部位依次滚动的能力,积极参与创想练习。测试目标2

3.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体现出良好的同伴关系。测试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创设情景:教师以“小刺猬锻炼”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诱导,练习《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在滚翻教学中,展开“小刺猬锻炼”故事情景,启发学生利用小垫子进行创造各种玩法(滚翻、滚动、跨越、爬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2.教师做完整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讲解保护与帮助方法(见备注)【学生学习基本动作】

3.学生学习“前滚翻”。练习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如:头顶触垫子、团身不紧、双脚蹬地无力等),两人一组练习,相互保护与帮助。【在两人练习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相互评价的能力,能说出自己的身体感受。】 4.学生练习时,教师及时选出正确动作的学生,进行展示并评价.5.集体展示动作,教师观察学生掌握情况。【是否达到预设目标。】

三、拓展部分

1.教师讲解游戏《挑战极限障碍跑》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2.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体现团结协作,勇于面对困难,尊重同伴的优良品质】

四、放松小结

最后在优美的旋律(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伴奏下进行放松练习。学生收放器械.场地器材

两块篮球场地,四列横队八字排列。小垫子41块、录音机一台

备注:动作要领“一蹲二撑三低头,抬臀蹬地快推手,抱膝滚动成蹲立,完成起立高举手”。保护与帮助“保护者单膝跪立于练习者体侧,一手托肩,一手压小腿,帮助滚翻。必要时再扶腰,帮助恢复成蹲撑。

篇6: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三年级体育《前滚翻障碍跑》教案

学习

目标、知道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并乐于反复练习。

2、通过学练,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等素质。

3、通过学练,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体操垫若干张,海绵球若干个,移动音箱一台

学习

内容

、前滚翻

2、障碍跑游戏

重点

难点

重点:低头团身

难点:滚动圆滑

教学流程

课堂导入--热身操--辅助练习--前滚翻教学--教师示范讲解--引出保护与帮助--学生在保护与帮助下夹球练习--读口诀练习---三线评价,控制团身练习---平垫练习----身体素质练习--放松总结--布置家庭作业---收拾器材

时间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准备

部分

通过课堂常规培养学生纪律意识。

通过不同形式的热身操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活动学生的关节,为课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课堂常规

集合整队

师生问好

安排见习生

4、宣布上课内容

二、准备部分

、热身操

、集合整队

、向学生问好

3、安排见习生,安全教育

4、宣布课的内容

、讲解原地练习

2、组织学生有序的开展热身

3、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集合整队

2、向老师问好

3、仔细听老师讲解

1、认真听老师讲解

2、积极参与热身

3、互相加油鼓励

时间

达成目标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

部分

激发学生上课热情,通过蹲撑石头剪刀布游戏,任学生体会两手撑垫,双脚蹬地用力

前后抱膝滚动,快速反应抢球,为前滚翻团身教学打下基础,并活跃课堂

利用斜坡目的在于加快滚动速度,更好完成前滚翻

夹球练习目的让学生在滚动中低头,更好的完成前滚翻

目的在于让学生牢记动作要领,更好的完成前滚翻

三线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控制团身,并自评与互评

发展学生下肢力量

一、前滚翻辅助练习游戏:

、石头剪刀布

方法:前滚翻蹬撑准备姿势,两同伴对面蹬撑,脚下做石头剪刀布,输的同学做低头抱膝团身的动作。

2、前后抱膝滚动,快速反应抢球

方法:坐在垫子,抱膝前后抱膝滚动,后肩倒垫,听信号迅速蹬地起来抢球。

二、前滚翻教学、前滚翻动作要领:蹲撑,两手与肩同宽体前撑垫,两腿蹬地,重心前移,头、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屈膝收腿,两手抱住小腿,团身向前滚动成蹲立,亮相

2、保护与帮助:单膝跪于练习者一侧,一手压练习者头,一手压小腿,必要时扶腰、背,帮助练习者完成前滚翻

3、利用斜坡,在保护与帮助下夹球练习,要求后脑勺碰垫,夹的球不能落地

4、读口诀练习前滚翻

一蹲二撑三低头,前移蹬地球滚动

5、三线评价,控制团身

6、平垫练习前滚翻

7、小组展示

三、课课练:

、障碍跑

2、找朋友游戏

1、教师讲解两个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游戏

、教师示范前滚翻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同时提问学生:老师是脑门还是后脑勺碰垫

3、找学生尝试性练习,同时引出保护与帮助

组织学生在斜坡上练习

要求:脖子夹球练习,后脑勺碰垫,同伴护与帮助

5、组织学生读口诀练习前滚翻:一蹲二撑三低头,前移蹬地球滚动

6、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拍摄视频纠错

7、利用三线练习,帮助学生控制团身,并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

8、组织学生平垫练习前滚翻

9、组织展示,并及时给予评价

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以及安全教育

2、组织练习、学生认真听讲游戏规则

2、积极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学生认真听讲观看老师示范

2、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老师示范

3、积极主动尝试体验前滚翻动作

4、学会保护与帮助方法

5、小组探讨,在斜坡上,同伴保护与帮助下夹球前滚翻练习

6、读口诀要领进行练习

7、三线练习:学会自评与互评,积极给予同伴评

8、平垫上练习前滚翻

9、小组展示

、认真听讲

2、积极参与练习

结束

部分

让学生放松身心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回顾动作要领,学会综合评价自己与别人、情景放松

2、师生共同总结本课

3、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和总评

4、布置家庭作业

5、宣布下课,收拾器材、组织学生学生放松身心,消除疲劳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跟着老师的语言提示,随着音乐跟老师一起放松,充分放松身心

2、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3、积极完成家庭作业

4、帮老师一起归还体育器材

预计

负荷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预计练习密度50%-55%

课后

反思

篇7: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二年级这个单元的课程内容是“前滚翻”,这个技术动作是小学体育的重点教材,每个水平阶段都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及相应的教学内容。今天二一班的前滚翻的.课,由于时间比较紧,导致密度大,在讲授部分,时间关系,教师讲的不够具体,重难点只是一带而过。前滚翻的着垫动作及方法没有交代清楚,导致学生练习时出现以下几点错误:

1、一部分学生在滚动时整个胸露出来,造成翻滚不过的技术性错误。这是由于翻滚时没有含胸,没有低头而产生的。于是我结合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方式进行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质的变化。我举例说:假如同样向前推一个篮球和一块方砖,哪个会滚动?学生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归纳学生的见解为:篮球会向前滚动,由于篮球是圆形的,接触地面比较小,所以很快向前滚动,而方砖是接触地面较多,所以很难向前滚动。接着我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跟篮球滚动一样,把身体贴紧大腿和低头。身体成篮球形姿势。接着我又进行示范、学生练习。通过结合示范练习与改进,学生对这项技术的掌握率达85%以上。

2、我发现在“后脑触垫”这个教学难点解决上不够到位,体育学习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只有老师有效的引导,学生不断尝试,才会让学生所发现。几次练习都发现学生的脚蹬地力度不够,致使很多学生头顶触垫而不能向前翻滚,也容易造成安全问题;于是我及时发现后进行纠正,但也是老师急急忙忙归纳出来,并不是学生经过尝试、比较发现的。致使游戏部分学生还是有些没有改正过来。

篇8: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技巧模块远撑前滚翻的第一次课,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心理上渴望求新、求异、求趣, 但又怕危险, 既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肯定, 又缺少一定的自信心。而且该阶段的学生学习兴奋点分散, 不喜欢单调的课,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 要力求场地新颖、器材颜色亮丽、练习方式变化多样, 技能学习循序渐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以远撑前滚翻为主教材, 该教材在整个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小学教学内容前滚翻的延伸和中学教学内容鱼跃前滚翻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 为鱼跃前滚翻的教学打下基础,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的惧怕心理。另外, 针对初中生喜欢竞争的特点, 结合主材进行素质练习比赛, 营造有序、活跃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并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游戏 (喊数抱团) →自编垫上操 (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蹲撑运动→蹬撑运动→低头望月 (直腿前滚翻) →远撑前滚翻动作练习 (高向低练习及规定手远撑距离的一组练习) →检测 (学生展示) →拓展练习 (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练习) →“课课练” (尝试蹲撑跳、蹲撑跳接力) →放松→讲评、回收器材。

点评:

本课的教材内容是七年级的远撑前滚翻,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教材内容, 如果掌握得好, 就为后面的鱼跃前滚翻的学习打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课从教学设计来看, 严格按照《课标》以“目标统领内容”的指导要求,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也符合技能形成的规律。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紧紧抓住了“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整个课堂教学较好体现了江干区域教学的指导思想, 即“体质与心理和谐发展, 体能与技能和谐提高”的要求。

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课堂主线条明确清晰。本节课的难点是“屈臂缓冲与低头团身的衔接”。教师从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了蹲撑、蹬撑运动、直腿前滚翻, 到基本部分安排了从高向低滚翻的一组单个动作的练习策略, 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发展了学生“蹬摆结合”能力和滚翻能力。同时, 增强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现自我的自信心;结束部分还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练习和比赛等, 都在围绕难点这个主线条展开, 教学思路清晰。

二是课的流程安排比较合理, 有复习教材的练习, 复习有重点、有具体要求, 有新授教材的学习和练习, 还有检测环节和拓展练习, 最后还为学生讲解、示范了生活应用, 不仅体现了教材的应用价值, 同时较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统一”的要求。

三是利用小组合作形式上课, 改变与丰富学练形式, 在提高课堂练习密度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以及学习的主体性, 这也是体育课程教育人、发展人的价值所在, 也是体育课教学呈现生命的活力。

建议:浙江省从2015年开始, 对常态体育课提出“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3个1 (1个动作学习、1个组合练习、1个围绕该动作的游戏或比赛) 、精讲且多练、复习成环型、放松系列化和安全组织佳”的“7个1”要求。按这个常态课的标准来看,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如, 开始部分的队列练习, 可以在喊数抱团游戏前加入四列队形变两列, 再到一列的练习会更好;再如, 在基本部分中, “教材3个1”中单个动作的学习策略比较丰富, 但“围绕单个动作的组合练习”稍缺乏, 如可以“远撑前滚翻+前滚翻, 远撑前滚翻+远撑前滚翻;远撑前滚翻+燕式平衡、远撑前滚翻+蹲跳起”等选择1~2个组合练习, 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自觉学习, 不断挑战自己, 并提高课的运动负荷, 在不同条件下复习远撑前滚翻的同时, 发展体能与滚翻能力, 提升课的教学效益。

在“围绕该动作的1个游戏或比赛”环节, 可以结合素质练习, 如, 学生做完远撑前滚翻后, 可以在返回时采用双脚跳、单脚跳、快速跑等进行接力游戏或比赛。当然无论在“组合练习”, 还是“游戏或比赛”环节, 教师的评价与指导都应该指向本课的教学重点与主教材内容的学习。

点评人:莫豪庆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310020)

执教感受:

巧用技能迁移, 促进技巧教学

技巧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技巧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 是广大中学生喜欢和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

笔者通过执教王汉军老师的水平四 (七年级) 《技巧:远撑前滚翻》教案, 深深地体会到王老师在深入解读技巧教材的同时, 巧妙地运用技能迁移理论, 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练习技巧的兴趣, 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巧用类比

本课紧紧围绕滚翻这一主题, 通过准备部分的“坐垫不倒翁”, 到基本部分的“复习前滚翻”、“学习远撑前滚翻”, 到“课课练”环节的“蹬撑跳接力”, 四个环节环环相扣, 技术动作的类比性强, 学生在掌握前一种技能后会对后一种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明显的影响, 为快速掌握或熟悉下一个技能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如, “不倒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滚翻时低头团身紧的动作要求;“前滚翻”则要求学生“一蹲、二撑、三低头, 团身滚动像圆球”, 要求学生团身后要像“圆球”一样;“远撑前滚翻”是“蹲地远撑缓屈臂, 低头、滚动、团身快”, 在要求学生团身“像圆球”的基础上, 结合屈臂缓冲实现“滚动快”的练习要求;“课课练”则对学生的蹬地远撑动作做了进一步的强化。虽然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 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各环节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主地进行着正迁移, 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吃力, 并且由于易于掌握, 学生自信心得到提升, 学习的热情高涨。

二、逐层递进

技能迁移理论认为, 在运动技能学习中, 只有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清晰时, 才可能实现技能的迁移。这个特点在主教材部分的学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复习掌握前滚翻的基础上, 在学习“远撑前滚翻”环节, 王老师采用了“高向低—高向低0.5m—高向低0.6m—高向低0.7m—过障碍远撑前滚翻”的教学设计, 这四种练习, 技能要求在结构上高度相似, 每次都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难度, 学生在达成第一个目标的同时很自然地会向下一个目标迈进, 技能的迁移发生是顺向地、自然地。同时这也符合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泛化─分化─巩固”规律。

三、情境转移

在“课课练”环节, 安排了“蹲撑跳接力”的小游戏, 要求学生通过蹬地与远撑动作, 实现在垫子间的蹬撑爬行。在主教材“远撑前滚翻”的教学中, 教学的重点就是“蹬地与撑垫技术”, 教师创设蹬撑跳接力的教学情境, 变换练习方法, 目的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策略与概念应用于其他情境中, 提高练习者的概括水平, 从而做到对未来情境的顺向迁移。

四、两点建议

1. 保护与帮助缺乏

众所周知, 技巧类的教学与训练离不开保护与帮助, 保护与帮助也是技巧类项目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安全措施, 也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迅速掌握动作的重要手段。纵观王老师这节课, 除了在“课课练”环节提到了“注意保护与帮助”的字眼, 对于如何开展保护与帮助则是语焉不详。在“复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学习中, 对于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开展有效地保护与帮助更是只字未提。不得不说, 这是该教案的遗憾之处, 一旦在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 会给学生在今后的技巧学习中留下深刻的负面影响。

2. 未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标》中提出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 进行分层教学, 更好地从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特点出发来实施体育教学,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本节课中, 教师虽然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递进, 如, “从高到低”的距离的不断加大, 到最后实现成功的“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但是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 也没有为之采取明确的教学措施。为此笔者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全体学生能够实现从高向低0.7m做远撑前滚翻, 85%的学生能够实现过障碍做远撑前滚翻。”通过这样的调整, 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 针对部分体育学困生, 实行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五、题后话

本次教案试讲, 囿于时间关系, 没有进行更多的试讲体验, 对于教案设计的精彩之处感悟不足, 尤其是几点建议, 更是班门弄斧, 一家之言, 权且抛砖引玉, 更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篇9:前滚翻和后滚翻体育教案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知道体操动作术语

学习内容:贴大饼

前滚翻和后滚翻 学习步骤: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游戏<贴大饼>.邀请学生对以前游戏进行总结.2.教师进行点评并组织游戏的队形.3.教师巡回指导.随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学生活动:1.积极的总结以前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2.认真听教师的点评,知道游戏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以便更好的完成游戏.3.进行游戏.组

织:以圆形进行游戏.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点:改进滚翻的动作

点: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熟练性

教师活动:1.邀请学生为同学们做示范动作。并进行点评

2.讲解动作的要领并进行示范。

3.组织学生进行滚翻练习。

4.组织学生进行前后滚翻的练习。及时的进行小结指出存在的问题。继续练习。

学生活动:1.大胆、踊跃为同学们展示动作。

2.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并进一步的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3.进行滚翻练习时要注意两腿的夹紧和团身要紧。

4.认真的进行前后滚翻的练习。在教师小结后继续练习。

织:

场地器材:

篇10:初中体育课《前滚翻》的教案

情景展开:

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小刺猬盖房子》。提高学生的游戏兴趣,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同伴的优良品质,渗透安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协作,勇于显示个体的价值。

情景结束:

最后在优美的旋律《森林狂想曲》的伴奏下进行放松练习。

1、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应抓住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明确学习前滚翻或其它运动项目不只是为了掌握它的技术动作,而是通过学习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如果只是为掌握技术动作而学习,就失去了学习锻炼的价值。

2、在滚翻中,有的学生会出现“头手倒立”的现象,(其它运动技能的教学中,都存在不安全因素。)教师应及时制止进行讲解提示,给其他学生敲响警钟。不能为了把课堂放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安全,造成伤害事故。并且在整堂课的教育教学当中,对学生学练安全因素考虑不周到,致使很多学生在学练过程中不知道保护自己和他人,存在安全隐患。

3、前滚翻动作由于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倦,教师在练习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对学生的动作、练习态度、情绪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你做得真棒。”“同学们,看某某同学虽然没有掌握动作,但是他不气馁,仍然练习得非常认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等等。让学生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4、在最后的游戏盖房子组织上还有待商讨,由于教师设计和讲解不够仔细,活动时学生秩序有点混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5、对整节课的课堂秩序控制还不够,没有能把学生深深的吸引住,可能与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还待提高有关系。

篇11: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一,学情阐发:

三班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乐于参加体育运动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思维反映敏捷,模仿能力和接管能力强。

二,为何教──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教学目标是按体育运动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五个进修领域目标来确定的,即运动介入、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形态顺应。经由过程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前滚翻正确的动作方法.

三,用什么教──对于教材的熟悉、理解和安排

技法是小学三至四班级体育运动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比一二班级滚动与滚翻教材提高了动作的难度。教学内容从学生喜爱的仿生动物开始,过渡到简便易行的单个动作,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的难度组合动作。

四,教什么──对于重点、不容易处理完成的地方的考虑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况,将本课重、不容易处理完成的地方定为:前滚翻,团身动作要接气、协调为重点。两臂撑推使劲平均,用头的后部着垫,滚动团身紧,顺势起立为不容易处理完成的地方。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并示范”一蹲二低三团身“,全过程示范分化动作,突出前滚翻中滚翻团身的动作技法与顺势起立突出重点

五,怎么教──谈教学过程

整堂课运用境地教学法,其焦点在于激发学生的进修乐趣,使主动介入到体育运动活动中。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第一阶段:创设境地,激发乐趣。第二阶段:进入教学境地,分层次冲破重、不容易处理完成的地方。第三阶段:情致延续,娱乐身体和精神。第四阶段:调节情绪,放松活动。

六,教给谁──谈谈学生

《课标》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以学生受益的角度来考虑,增设学生喜欢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教学中不仅强调运动技术的掌握,而且确保每位学生受益,重视学生的感情体验,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进修能力。

-9-9

历史上的今天:

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考试(九)-01-0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案一边在奔跑一边在思虑2011-01-03

历史上的今天:

篇12: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一、榜样激励, 振奋学心

每四年一次的国际性体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球体育爱好者的盛会, 期间, 全球几十亿的体育爱好者都会将目光聚集于此。而当学生看到自己熟识, 特别是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时, 内心深处那份澎湃的体育热情不由得被激发。而此时, 如果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体育教学, 效果会事半功倍。

远撑前滚翻属于体操类项目,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 教师运用提问法, 将体操界的明星引入课堂教学中, 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问:“有没有学生知道李宁这个人呢?”学生回答后, 教师就让学生观看李宁的部分获得冠军的视频 (视频尽量选取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性较大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问学生, 除了李宁是否还有喜欢的体操明星。这样, 通过榜样的激励, 让学生带着一颗激动的心, 走进魅力十足的体操世界。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需要注意榜样的选择不仅只局限于体育明星, 教师也可以将生活中、学习中或是其他一切具有积极性的榜样人物引进课堂,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任务的达成,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

二、动物模仿, 撬开心灵

很多教师认为, 动物模仿只适合抽象思维未建立的小学生, 其实不然, 动物模仿的科学运用, 同样适合于抽象逻辑思维已建立的中学生, 因为它会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撬开学生较为密闭的心灵, 并缓解来自文化课学习的紧张感, 让学生带着笑声走进课堂, 并尽情地将汗水挥洒在阳光下。

远撑前滚翻的技术动作与兔子跳技术动作中含有的共同要素较多, 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导入部分, 可以从兔子跳这一环节进行导入。如,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兔子跑呢?”这样,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 进行讨论, 回想兔子跳, 并模仿兔子跳, 接着教师找学生示范兔子跳的动作。当学生首次看到自己的同学模仿兔子跳的一瞬间, 会受到深深触动, 同时, 大脑会发出“跳”的冲动, 这样, 在教学开始部分, 设计兔子跳的目的就达到了。但要注意, 在学生“跳”的期间, 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兔子跳的关键, 即“后脚蹬, 前脚伸”。

三、生活实际, 引入课堂

新课改的实施使得多数教师逐渐意识到教学设计、评价与实施过程的重要性, 开始追求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进而将课堂引入时尚行列, 过多强调“高大上”的教学模式, 将一系列“高大上”的教材内容引入课堂, 从而忽略学生生活的实际, 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圈, 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知识, 与自己实际生活的轨道偏离, 学生接受的学习内容与自己生活中的信息相差甚远, 学习内容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久而久之,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淡化了, 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就会处于较低水平, 而不能达到学校教育的初衷。

在远撑前滚翻教学导入中, 将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兔子跳”、“青蛙跳”或是“低头看天”等引入课堂, 而非一开始就强调“远撑、低头含胸收髋”等动作要领, 这样会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清楚“教材是跳板而非圣经”,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将教材教法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使之能够指导学生生活实际,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 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建立奠定基础。

四、游戏竞赛, 欢声笑语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 安排适当的游戏与竞赛, 会很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游戏竞赛设计安排尽量与本节教学内容, 即主教材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度, 提高教学效果, 也有助于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 游戏竞赛的导入, 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 如果教师能够加入游戏竞赛中, 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 会很大程度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条件。

在远撑前滚翻教学导入的过程中, 教师将学生按人数分成四组, 分别站在云梯中的四角处, 听哨声, 以兔子跳的形式进行接力赛或是追逐赛 (比赛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 教师设计的“兔子跳”的长度不宜过长, 可按学生每次4—5次跳完全程来安排。这样的教学设计, 既提高了教学效果, 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拉近了师生关系,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五、科技创新, 拓宽视野

在科技发达的当代社会, 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库,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能够将时代赋予的产物有机地运用到现实教学中, 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任务的达成,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授远撑前滚翻时, 教师可以在导入的部分,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如ipad、电脑等播放远撑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

远撑前滚翻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 因此课堂的导入、教学的设计更为重要, 否则, 因为教学任务过于简单, 使得内容挑战性较小, 会很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因此, 教师要注重远撑前滚翻的导入环节。

总之,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教学的基础部分, 还要注重教学的导入技巧, 时机、方法、内容要适当, 与主教材相关,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使之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导入过程, 探究体育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主要从榜样激励, 振奋学心;动物模仿, 撬开心灵;生活实际, 引入课堂;游戏竞赛, 欢声笑语;科技创新, 拓宽视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入,教学,远撑前滚翻

参考文献

[1]谢雪平.常规式、游戏式、情景式三类准备活动案例分析:以七年级《远撑前滚翻》为例[J].体育教学, 2012 (9) .

[2]刘季武, 卢兴永.远撑前滚翻教学设计[J].体育教学, 2015 (8) :59-60.

[3]陈亚琴.远撑前滚翻教学设计基本部分[J].体育教学, 2014 (8) :58-59.

篇13: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法突破

质,又是学生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

在听课中发现,张老师运用了许多辅助的手段,如低头看天、下巴夹纸片等方法

来帮助学生形成动作、突破充分低头的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次试教片段: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小纸片,用下巴夹住来做一个前滚翻,不能让纸片掉下来。”

教师边示范边介绍动作。

学生开始尝试练习。

“耶!我成功了”“我也行了”

多数的学生在老师指导的方法中获得了成功。

感悟:一张小小的纸片,在前滚翻的教学中被张老师用活了,将老师讲得清但控制不了的问题——学生滚翻时低头不充分有效地解决了,可以说小小的一张纸胜

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第二次试教片段:

“ 我们能不能低头看到天?”

学生一团蒙。

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恍然大悟,纷纷效仿。

“我们在做前滚翻时,先做低头看天,再顺势完成前滚翻。” 教师边示范边引

导。

学生尝试,大多数的学生获得了成功。

感悟: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顺利的解决了学生低头的问题,可见生活中的一些

动作、游戏一旦被发掘,它能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可以说,以上的两种方法都是前滚翻教学中的经典案例,它把低头这个学生难以控制的动作游戏化,可以说每一次低头学生都会感到惊喜,有趣、简单、有效。张老师选择的两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前滚翻动作化繁为简,让课堂更常态、更富

有生活气息。

几点建议:

1.选择了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课堂中要注意使用的时机。比如上述两个方法,我认为第二中放在前面更有利,第一种只注重低头,第二中却在低头的基础上能

让学生并腿蹲撑,使前滚翻的准备姿势更完整。

2.一堂课在框架形成的基础上要关注细节,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比如在上述方法下,还是有学生用前额着垫,导致翻不过去,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类似于头手倒立的动作,使教学出现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关键是脚离垫太远和滚动时手向前移,教师可以在垫上画上手按垫子的位置,后脑勺接触垫子的位置,通过让学生互助检查,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达成老师的目标。

3.演示有很多种,有为了展示学习效果的演示,一般放在动作技术形成以后;有对比的演示,它的目的是让大家正确区分正确与错误动作,一般放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有引子式的展示,一般放在学习动作前,引出要学习的动作。所以,请学生展示时,教师心中要明确这次展示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放在什么时段。

4.教学时间要合理安排。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减少队伍的调动次数,保证学

篇14:小学体育《前滚翻》说课稿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课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是技巧和游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教学模型、标准示范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拓展学生四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被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素质练习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

二、 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2、 运动技能:使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本课的动作技能,懂得安全活动的.意义。

3、 身心健康:使学生明确游戏的目的,自觉克服运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4、 社会适应:与同伴和谐相处,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探究行为。

三、 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选用的教材是初一年级的前滚翻。学生们都喜欢一些激烈的球类运动,在高强度的对抗中比免不了要摔倒。在学会了前滚翻之后就不容易受伤,而且懂得了自我保护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技巧运动提不起兴趣,从而喜欢上它。因为有了兴趣,所以学生们爱学习、想创造。

四、 教学过程

1、 准备部分:在课的开始部分,带领学生作热身操进行热身,充分活动身体个关节,为 学习和锻炼做好准备。

2、 基本部分:首先运用游戏“抢座位”来进行前滚翻辅助练习,在技巧学习过程中应用教学模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里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的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方案,让学生把这节课所学内容运用到游戏当中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反应性和灵敏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束部分:放松整理,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走成圆形进行放松练习。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回收体育器材。

五、 课的评价

篇15: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前滚翻,因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基本动作,强调练习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本课教学时,我通过不同方式方法的引导激发,收到了不错的效果.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的准备活动通过创设游动物园的情景,以游戏的形式代替了传统的徒手操,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动物走与跳过程中不仅很好的活动了身体各关节,还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在障碍接力比赛中,我创设了小猴子跨过小河,绕过大山,钻山洞的进行摘果子比赛的游戏,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使本课达到了高潮.2,给学生一个自主创造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在练习前滚翻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主体验,尝试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再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示范,让全体学生评价,最后才由老师讲解示范动作.我让学生联想球体和正方体的滚动过程,并加以比较,使学生明白团身紧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但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而且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技术要领.3,在练习活动中懂得了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社会能力,所以,体育课上除了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在前滚翻练习中,我要求每队的小队长担任本队的保护人员,保障滚翻同学的安全和帮助不能顺利滚翻的同学完成动作;在障碍接力比赛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摆放小山,小河,山洞.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出谋献策摆放,看怎样摆放才能最快通过摘到果子.每个小组设计摆放的都不相同,在这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了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基本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能合理运用正确的发力顺序,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积极探究的意识进一步激活,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及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完整流畅,运动强度和密度基本合理.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准备活动中脖子的活动不够,导致个别学生翻完后脖子疼,这是我失误的地方,今后的准备活动我一定会充分设计。

通过这节课,我自己也感受很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的努力,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做到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使所有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每上一节公开课都应比上一次的有进步,这次的公开课,我觉得我的教态有了很大进步,能够更自然更放松的带领学生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的锻炼和提高自己,争取下次的公开课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反思篇二

第一节前滚翻教学觉得学生技术掌握不好,我意识到这是由于翻滚时没有含胸,没有低头而产生的。于是就结合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物理演示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质的变化。我找来一个篮球和一块长方形木块,分别用力推蓝球和木块,组织学生观察结果,反复几次,我问:“为什么篮球会向前滚动而木块不会呢?”学生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

归纳学生的见解为:篮球会向前滚动,由于篮球是圆形的,接触地面比较小,所以很快向前滚动,而长方形木块是接触地面较多,有楞有角。所以很难向前滚动。接着我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跟篮球滚动一样,把身体贴紧大腿和低头。身体成篮球形姿势。紧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让其作实地示范。通过结合示范练习与改进,学生对这项技术的掌握率达85%以上。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远不及成年人,但他们的具体性思维高于抽象性思维,而且容易受到激发,所以,在启发的艺术处理中,应尽量避免抽象性和单纯的概念形式,要强调具体的演示,依靠直观的手段启发学生。当时我就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前滚翻基本都能独立完成,但大部分学生的肢体的动作(细节部分)做的普遍不怎么到位:如蹲撑时没有并立,滚翻过程中两腿未能并拢,滚翻过程中呈现分腿、屈腿,团身不紧导致无法成蹲立等。

但当时只顾着让学生完善低头含胸动作而未能对这些进行及时的纠正。如果当时我先组织学生进行蹲撑前滚成并腿坐这个动作的练习,我想效果会更好。在这堂课的教学中,特别是前滚翻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前滚翻技术,也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反思篇三

最近一周,根据教学安排进行了前滚翻单元教学,一个单元安排四个课次的教学内容。大致的分布是第一课次,安排纵向滚动和横向滚动。第二课次安排前滚翻成坐撑。第三课次安排前滚翻成蹲撑,最后,安排滚翻拓展练习和巩固练习。

通过一个星期的教学,学生85以上都能学会前滚翻成蹲撑的动作,细细回想自己的单元教学过程。在重点的突破上,把握的比较好,前滚翻单元关键在于能够滚翻过去,而翻过去的重点在于把握三点:1、蹲撑姿势。2、抬臀低头。3、双脚用力向前蹬。我按照1、2、3的教学步骤进行提示进行教学,并在滚翻中重点强调后脑部位接触垫子,85%以上的学生都能顺利滚翻过去,在滚翻过去的基础上,我强调双手抱住小腿,人滚翻象皮球,滚翻速度块,起立块,学生通过几次提示练习,学生都能很快掌握其动作,真正体验到前滚翻成功的乐趣。

本单元给我的反思:一年级完全能学会前滚翻,但在一年级教学中教师必须思路清晰,步骤简单,比如我采用的1、2、3教学法,学生学起来比较简单,过分复杂的动作讲解,反而容易让学生混淆。我想教学思路的简单并不是方法上的简单,恰恰是教师在对教材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提炼,符合任教学生年龄段的身心特点。

联想到上个星期一节公开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的前滚翻教学,前面的辅助教学非常精彩,教师形象的语言,富有童趣的小游戏,学生也非常感兴趣。但在前滚翻最重要的地方,却卡住了。学生都不能翻过去,后来教师尝试很多教学手段,解决分腿团身等,但滚不过去的重点不能解决,这些手段是起不到效果的。后来,我在观察这位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出在缺少学生的抬臀动作,造成学生缺少一个动力轴,重心太低,虽然教师一再强调,双脚用力蹬地,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滚翻过去。

篇16: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

“技术、体能、运用”视解下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要求以技术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技能与学生已有的运动技能相组合,通过“组合”练习来提高体能和巩固所学技能;引导学生用掌握的运动技术结合体能水平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本课教师设计的《鱼跃前滚翻》教学单元以技术教学为载体,重在发展学生的体能,最后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

整个单元安排为五个课时:第一课时:1.复习前滚翻、远撑前滚翻;2.学习鱼跃前滚翻;3.推小车、立卧撑;第二课时:1.复习鱼跃前滚翻;2.兔跳接鱼跃前滚翻等组合练习;3.俯卧撑、仰卧起坐;第三课时:1.复习连续鱼跃前滚翻;2.助跑摸高后接鱼跃前滚翻、鱼跃前滚翻后接挺身跳等组合练习;3.平板支撑、仰卧举腿;第四课时:1.立卧撑接鱼跃前滚翻;2.鱼跃前滚翻后接挺身跳、燕式平衡等组合练习;3.俯卧撑、蹲跳起、收腹跳、跨步跳;第五课时:1.创设情景,用鱼跃前滚翻越过障碍物;2.前滚翻—鱼跃前滚翻—挺身跳练习等组合练习;3.两头起、全蹲跳、蛙跳(注:执教教师每课时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主副教材搭配,即一个教学内容为鱼跃前滚翻或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另一教材为体能、素质练习,如推小车、立卧撑等,安排的五个课时以10个课次进行)。

从本内容的单元教学计划看,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从“教学生技术”的维度出发,让学生掌握完整的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第二至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从“发展学生的体能”的维度出发,巩固鱼跃前滚翻动作,发展鱼跃前滚翻所需的各种体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从“运用”的维度出发,对鱼跃前滚翻的技术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体育活动中如何运用鱼跃前滚翻技术。

二、对“三维”视角下通过“组合”发展体能、提高运用的认识

“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构建的单元教学计划与以往“技术教学”为主线构建的单元教学计划相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前者以“技术教学为载体,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能,发掘教材的运用作用”来构建教学单元,在此指导思想指导下构建的教学单元,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组合”设计来构建系统的教学单元,形成以“单元”为呈现主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对教材进行“组合”设计可以分为:1.对教材进行“叠加式”组合即一个动作做完后重复做前一个动作,如在课上设计的前滚翻后再做一个前滚翻动作等。2.对教材进行“结合式”组合即在学做一个动作的前或后做一个与提高本动作技术水平的练习,如在鱼跃前滚翻练习之前和后做一个兔跳和鸭子步走练习;在“鱼跃”练习前做一个收腹抱膝跳练习,来提高学生“鱼跃”时的蹬摆水平和下肢力量等等。3.对教材进行“拓展式”组合即把一个或几个动作与教材动作进行结合拓展。如在课中设计了原地收腹抱膝跳后接跳过小垫子再接着做鱼跃前滚翻的练习,把“跳”和“跃”的动作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材的“运用”性。4.对教材进行“融合式”组合即完成教材的教学与游戏相融合。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动作的最后,设计了一项“鱼跃”时远撑分值比多的游戏,通过游戏与技术教学的融合巩固技术动作,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5.对教材进行“并行式”组合即选择一项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体能提高和促进教材掌握的动作进行组合。如执教教师选择了俯卧撑练习作为本课的第二教材进行组合。通过发展学生的上肢等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鱼跃前滚翻动作”的掌握。

三、对“三维”视角下落实课堂基本要求的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堂基本要求,对“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下构建单元的课堂教学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研究的另一成果—“明确界定常态体育课的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队列操练能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在课的准备部分或基本部分的第二教材安排4~分钟的体能练习发展学生的体能;在主教材的教学中以“技术教学”为载体,用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环形复习方法促进学生技术的掌握,通过有效的“组合”技术传授或练习来有效落实“技术、体能、运用”单元构建,用精讲多练的方式提高课的练习密度,注意考虑课堂教学的安全性;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持续3分钟以上的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身体活动、游戏、放松操等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思想。

上一篇:高中暑期教师心得体会下一篇:五水共治的责任书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