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2024-08-18

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通用11篇)

篇1: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第24课《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2个生字,能够书写9个生字,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互不相让 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领悟寓意。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图片介绍)

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是寓言。

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师:什么是寓言呢?

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这两则寓言会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呢?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贝——则、木——宋、皮——疲、力——勃、心——闷、古——

枯。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注意下边的笔画顺序。“焦”上下结构。上大下小。“弱”左右结构,左右字形一样。(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2.寓言两则的内容是什么?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jiāo

bàng

zhuó

mēn

sòng

ruò

焦急

疲惫

啄食

枯死

闷热

宋国

兴致勃勃

毫不示弱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理解词语: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

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得意洋洋: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毫不示弱:一点也不表现出软弱的样子来,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喜笑颜开:形容心里十分高兴,满面笑容。

三、精读领悟

1.品读:第一则《揠苗助长》

(1)农夫“焦急”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农夫心情很着急?

禾苗长得太慢。

巴望,天天到田边去看。

(2)农夫想到了什么办法?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

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3)结合插图,你能说一说此时农夫是怎么想的吗?

农夫虽然累得筋疲力尽,可心里却暗自高兴:“这下好了,我的禾苗一下子就长了这么 高,今年肯定能有一个好收成。

(4)农夫兴致勃勃地对家里人说了什么?

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5)他的儿子有什么表情?他的儿子纳闷什么?

纳闷。

禾苗怎么会在一天之内长了一大截呢?

(6)结果怎么样?

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8)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

农夫的儿子唉声叹气的说:禾苗生长有自己的规律,其实,禾苗每天都在生长,是你太

着急了。你拔苗以为能够让他长得更快,反而让他们都死了。

(9)假如你是这农夫,你会说些什么?

农夫长叹道: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聪明反被聪明误呀,怎么作出了这么愚蠢的事 情呢?

(10)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的更糟。

(11)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欲速则不达。

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2)你能列举身边这样揠苗助长的人或事吗?

小明说“我爸爸,天天要我做一大推课外习题,恨不得要我从现在的六十几分一下子考

到100分。

小芳每天回家都要弹钢琴,一弹就是几小时,而且都是很难的曲子,如果弹不好,妈妈

妈就发火,恨不得要她一下子就成为钢琴家。2.品读:第二则《鹬蚌相争》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图片介绍)

鹬,为水滨鸟类,体中小型,羽毛多灰、褐而不艳丽。食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鱼、蛙等,也吃种子、浆果、细根等。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 出珍珠。

(2)鹬蚌为什么相争呢?

鹬啄住了蚌的肉,蚌夹住了鹬的嘴。

(3)鹬蚌怎么相争呢? 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4)哪些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5)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并演一演。(6)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什么?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7)渔夫捉住了鹬和蚌,心里会想什么呢?

渔夫心里暗自高兴:今天真是好运气,鹬蚌他们两个真是愚蠢呀,互不退让,结果让我轻易获利。

(8)这时,鹬和蚌又会想些什么呢?

鹬垂头丧气地想:不应该轻易吃蚌,让自己身处困境,还威胁蚌。现在白白丢了性命呀!

蚌心里十分后悔,心里想: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现在让渔夫得利呀!

师: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9)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3.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其它的寓言故事吗?

亡羊补牢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两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我们祖国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 道理。今后我们应该多看一些寓言故事,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课堂练习1.补充词语。

筋疲(力尽)

喜笑(颜开)

兴致(勃勃)

得意(洋洋)2.我会组词。

勃(勃然)

枯(枯死)

闷(闷热)脖(脖子)

姑(姑父)

问(问题)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2.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原 因

做 法

结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道理:按事物规律办事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鹬蚌相争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鹬蚌相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假如你是寓言故事中人物,你会怎么想?从而加深学生对蕴含道理的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让学生表演鹬蚌相争,这个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在表演中,领悟了内容,体验了情感,提高了语文素养。

篇2: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①牧童

1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板书:牧童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4学生反馈并质疑。(教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弃:逗弃。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1)草铺横野六七里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2)笛弄晚风三四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3)归来饱饭黄昏后

牧童放牧归来吃饱晚饭,已是黄昏之后了。(4)不脱蓑衣卧月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1)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含义。(2)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3)必须读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课堂伊始,我以“八仙过海”的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初读古诗,互读古诗,提示容易出现错误的字的读音,并且落实重点生字“牧”“蓑”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由于以往一直都在渗透古诗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很自然就回忆起了“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这几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上下行文中的关联感悟到了古诗的对仗关系,有的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随心所欲的牧童生活,有的从“月明”体会到了古时候生活的静谧,儿童与自然的亲近,还有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小脑瓜里就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地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更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他们往往从古诗的一个字入手就能体会到其中深蕴的意味,很轻松就将古代那种自由自在的儿童生活体会得淋漓尽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朗读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读得入情入境。并且在当堂就完成了古诗默写,教学效果非常好。

②舟过安仁

1会认“棹”字,会写“遮”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课件、录音机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背诵《牧童》。

2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两首诗词,去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另类画面。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提示课题,了解作者。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2听录音。

3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易错字:篙(gāo)棹(zhào)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结合插图或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回答得好。)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

教师:刚才大家自学得都很认真,相信这首诗也难不住大家。1学生说,其他人补充不足。

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2展示读诗。指名读诗,教师评价,然后齐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教师:大家读得真好。这么好的诗句,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子里去吧。

指名背——带感情指名背。

六、默写

大家背得可真好,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们一起来写吧!比比谁默写得正确,字体端正,卷面干净。(学生默写古诗,交给组长检查,交给老师抽查)

我先板书了全诗内容,然后边说边介绍了学习目标:音、读、意、背、说、画。当然学生明白每一个字用意之前先解决读音:篙、棹、遮,加强读书,组词练习;然后分组分句理解各句含义,选派一代表上台写含义,老师再引导理解各句真正含义;背一背,指导朗读三、四遍,我说原句,大家说含义,最后学生评一评诗中小孩有什么特点,给诗画一幅简笔画。

③清平乐•村居

1.会认“媪、剥”两个生字,会写“醉、媚、锄、剥”四个生字,理解新词“相媚好、无赖、卧剥”。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录音机、乐曲,《清平乐•村居》的情景画。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悟比较,发现韵律美

1背诵学过的古诗。

2今天我们要接触一类与古诗相似的体裁:词。3投影出示全词,教师配乐朗读。

4学生试读,教师再指名读。(正音,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5你发现题目上,诗与词有什么不同?(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

6学生自由读,再配乐读。

二、结合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组图)哪一幅跟你想象中的情景最像?

2同学们,这幅画是根据辛弃疾这首《清平乐•村居》画的,联系画面,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 3学生交流:

▲ 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要点点拨:

(1)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平时的语言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草。

(2)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练习朗读。▲感悟小儿调皮可爱。要点点拨:(1)无赖

①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②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③从“无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2)卧

①“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

②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可爱,调皮可爱)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感悟景美 要点点拨: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指名读。)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要点点拨:(1)理解“翁媪”。

“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

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学生:一对年老的夫妻。(2)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假如你是老爷爷、老奶奶,你会说什么?)

(3)理解“醉里吴音”。

教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4你觉得《村居》这首词中哪些字词值得细细地品一品?(“醉”)

三、描绘画面,体会意境

1描述画面。

2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亲亲热热的村居生活;快乐的村居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

四、简介作者,深悟诗情

1你们都说出了辛弃疾当时的感受啊!请浏览一段资料。幻灯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年。这首词就是在他被贬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再读这首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五、吟唱背诵

1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这个村居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能背的同学就尽量背,实在记不住的也可以看一下书。教师引背。

2清平乐本就是一种曲调,那我们就配上我们熟悉的音乐唱一唱这首词。

六、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来读一读。

篇3: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信不过”“直”“大吃一惊”“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能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成语大世界,学习成语故事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个表演,猜一下这个表演演示的是什么成语? 猜成语。

师:与其猜成语倒不如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10惊弓之鸟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成语故事,自然过渡到学习新的成语。】

二、初读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和魏王一起打猎,结果只拉弓就让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检查生字词。重点指导认识更羸的羸。指导“魏”“雁”的写法。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观。从整体入手,粗知大意。】

三、精读感悟

1、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对更羸作了具体的介绍。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能手是什么意思

生: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班级中有写字能手、跑步能手、、、、、、【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领悟词语的意思,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做到真正的理解。】

2、师:更羸这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到底有多厉害呢?读读他跟魏王说的话你就知道了。

生: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生:运用自信的语气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孩子朗读能力地培养。】 师:天底下果真有这样奇怪的事?

3、理解“信不过”

生体会读:“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4、师:更羸是如何做得呢?

生: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生理解两个直的意思。“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师: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师:像这两个直意思不同,就叫一字多义,我们可以把它放到句子或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这样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运用读、说、演等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意思,降低难度。】

5、生体会魏王两种语气的变化:“是吗?” “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怀疑和吃惊的语气。(强调“是吗?”“啊!”等词语。)

6、小组解密:更羸是如何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的?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 边鸣。”

(2)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板书:观察、仔细分析、果断判断

7、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原来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只拉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而在于他善于观察、仔细分析、果断判断。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慢慢引导孩子梳理本课的重点片段,从而领悟其中的道理。】

四、总结升华

1、讨论:如果你是那只受伤的大雁,当时你会怎么做? 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2、师:究竟是谁害死了那只大雁? 生:大雁自己

3、师:学了这篇课文,现在你知道 “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生归纳惊弓之鸟的寓意: “惊弓之鸟”用来比喻人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十分害怕。

4、生活中哪些事可以用 “惊弓之鸟”来表示? 被蛇咬过的人,(),心里很害怕。被警察抓过的小偷,(),心里很害怕。

还有哪些事可以用惊弓之鸟来表示?

5、思考“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大雁的死”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思路,让孩子真正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寓意。】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8、惊弓之鸟

仔细观察

善于分析

篇4: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利用等多种阅读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多种方法品味语言,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4.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反复朗读,品词析句,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过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有感人至深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16课《桥》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出示: 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板书: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可就是这座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在怎样的情境下却成了人们逃生的唯一通道?(洪水来的时候)

4.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然后交流。◆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雨大而猛)

b再读这句话,你还有什么发现?(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两句话)

c为什么独立成句呢?两个短句,只有四个字,却字字千钧,短促、有力,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地大,来势凶猛。指名读,评价,小组读。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a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洪水非常凶猛)b理解“咆哮”(形容洪水奔腾轰鸣)“狂奔”(迅猛地奔跑)

“势不可当”(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c从这句中你发现了什么?(是一个比喻句)把山洪比作野马,突出了洪水的迅猛。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读后评价。)◆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此时,洪水还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b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死神在跳舞)c当时的情形怎样?(无比紧张,令人恐惧))◆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a理解狞笑就是凶恶的笑,b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2.师:多么可怕的洪水啊!简直就是魔鬼,从这几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3.出示

a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人们惊慌失措,求生)

b同学们,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c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d是的,现在的情形是这样的危机!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e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看到了什么? 出示

4: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a拥戴是什么意思?

b老汉为什么受到村民们的拥戴呢、想象一下老支书

为村、为人民着想的事迹),这位老汉在村民们生死攸关之际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出示

5:请同学们认真读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3

(五)品读句子,感悟老汉的形象 小组汇报: 出示

6: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 b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

c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段话。d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段话。2.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 7: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a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b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c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小结:

a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老汉临危不乱、沉着镇定)b“党员排在后边”那谁排在前面?(群众)从这里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看出他先人后己,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文中是怎样写的?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理解“竟”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汉在人们的心中就是一座靠山。(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出乎意料)这时情况怎样?洪水已经到哪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出示

8: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一只豹子。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了什么?

b从哪几个字看出老汉很凶?(冲、揪、吼)

c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小伙子是党员,是老汉的儿子)d此时情况是那样危急,站在队伍前面就有可能逃生,站在后面就有死的危险,老汉却从队伍里揪出了他的儿子,从这里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不徇私情、关心群众)师:是啊,洪水越涨越高,情况是越来越危险,此时老汉想到的是村民的安危,他还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多么令人敬佩的老汉!拿起书,我们再好好读这句话。分角色读、小组读。在危在旦夕的时刻,老汉把他的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那是他的亲身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你从哪看出老汉爱他的儿子? 出示

8:老汉吼道:

“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a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有父爱的人,爱自己的儿子)

b你从哪几个字看出老汉爱自己的儿子?(吼、推)

c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儿子推上木桥的?“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在洪水爬上胸膛,木桥就要断裂的时候,他把儿子推上木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因为他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当儿子和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把儿子揪出来,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他真是一个怎样的老汉?(舍己为人、不徇私情)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猜想老汉想喊什么?)是啊,眼见自己的骨肉被洪水吞噬,世间哪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师配乐激情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同学们,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假如你是获救的村民,你最想对老支书说点什么吗?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 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老支书,是你挽救了全村人们的生命,人们感激你。老支书,你虽然远离了我们,但是你的精神却永远记在我们心中。)

(六)再读课题,理解含义。

1、同学们,让我们再齐读课题。此时,你认为课题“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桥吗?你认为是一座怎样的桥?

(这座桥是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

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七)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是啊,老汉是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是一座桥,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用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桥。同学们,让我们用这首句话来祭奠老汉的英灵吧!请大家怀着对老汉的那份崇敬大声地读。

篇5: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内容,体会人物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行进行文意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三月、四月是我们的读书月,为了让同学们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学校将这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的经典词句,我们一起来练一练吧。

有志不在年高,()。少年易老学难成,()。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书犹药也,()。

2、同学们真是好样的,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

3、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4、你姓什么?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5、介绍《世说新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

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 “为设果” “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

齐读。(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2、下面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然后总结一下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开始吧。

3、汇报交流读书方法(1、看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查找工具书或资料书。

4、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5、猜测、补充。同学们个个都是读书小能手)

4、你们用这些方法学会了什么?这些字的意思你们弄懂了吗?又是用什么方法弄懂的呢?

5、交流反馈单个字词的意思。

(一)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单个字的意思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谁读懂了?(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2、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

3、理解“聪惠”。

4、指名读。师评: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评: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

(二)研读: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师插入孔君平的资料齐读,丰富课堂内容)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

3、出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齐读。

4、哪个字的意思是“就”? “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

5、师: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 师评:你不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还读出了句子的内涵。

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联系上下文。

2、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来?

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 评:说得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读一读。

评: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齐读。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师评:说得真好。能具体说说哪些字的意思吗? 理解:“曰” “此”。“应声”“未闻” “夫子” 谁还会说。

(五)体会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

(板书:杨梅

杨家果)

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板书:孔雀——孔家禽)

3、解释“夫子”。夫子在古代是指对有文化有涵养的男子的尊称,例如孔子可以成为孔夫子,孟子可以称之为——孟夫子,咱们的李校长可以称之为——李夫子。

小孩称孔君平为夫子说明了什么?“应声答曰”又说明了什么?

4、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

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理解:未闻,夫子)

3、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再读再感受。

4、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它的姓,你会说一句吗? 预设评:同学们也是“甚聪惠”!

四、美读感悟

1、孩子们,古文有其独特的韵味,读懂以后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读出你的情感,读出你的赞美。(指名读)

2、想一想,要是加上动作,该怎么读,先自己试一下,然后指名展示。(看来同学们很有学习文言文的天赋)

五、赞“聪惠”(机动:口头或书面练笔)

你会用下面的成语夸一夸杨氏子吗?表示善于言辞的成语还有那些?

六、熟读成诵

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同桌互背

七、好书推荐、作业

篇6: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年来,我努力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不懈努力,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备好课” 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前提。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本班的同学比较安静,上课气氛不够积极,经过一年的共同学习与努力情况有所好转。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二、“上好课” 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

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课堂,过去我们有一种提法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其实到如今仍然适用。要达到这个要求,老师就要具备如下三个要素。

一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老师的课堂应变和驾驭的能力相当重要。上课的内容丰富、充实,老师的教态自然,课型多样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体,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要有健康充沛的精力。课堂教学的气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师生互动的课堂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场所,老师健康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使学生更轻易地进入到角色中去,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这一方面,我感受很深。有时因为心情不好或者学生发生意外等情况时,我情绪低落,整个课堂就十分沉闷,教学效果明显不理想;而当我情绪好时,教学语言生动、语气抑扬顿挫,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极好。

三要有足够坚强的爱心。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之间还会发生一些矛盾纠纷或者违纪的现象,会造成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冲击。如果对这些学生给予冷眼或者严厉的批评,都会造成他们的反叛情绪,后果可能是他们更加不爱学习。因此,给学生以爱心就尤其重要。针对学习上的差生,我制定了具体的辅优补差计划;对上课违纪的现象,我采取引导和关心的方法,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对待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效果。

三、“及时反馈”是搞好语文教学的有力补充。

课本上的知识要真正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巩固,那么作业、复习等环节就必不可少,老师就要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获取及时的反馈信息的途径是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适时的家访工作和适当的课外训练。

一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从作业中老师能够发现很多的问题。我认真地批改作业,有时一套作业要批改一两个小时,以其从中总结一些课堂教学中的纰漏。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坚持采用详批,并总是给予肯定的评语,鼓励学生经常练笔。

二要适时做好家访工作。语文教学的又一个特点是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协助,比如学生在家里的预习和复习、一些应背诵名篇名段等。家访的力度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搞好语文的教学。我经常采用电话家访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适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情况,和请求家长给予帮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7: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教材分析:

《给予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本文主要写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本文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易读懂。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而要通过对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的细心揣摩来体会,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等12个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第 1 页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2.联系全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好!再过段时间就是圣诞节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小的礼物。想看看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画面,(圣诞节的精美图片;自动循环出示,点击停止)。

2.再过段时间,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了。谁能说说圣诞节?(圣诞节介绍)

3.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在这份喜悦中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第 2 页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理解“给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写法。齐读课题。

2.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出示“拼音”)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生读。

3.我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你们呢?特别在什么地方?(指名学生回答:读音,意思)看到这么一个特别的题目,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给予树会结果吗?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给予是什么意思?……)

4.这些问题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们归纳一下,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怎样的树?)

5.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

6.看,集体的力量真是大无穷哪,我们小朋友太能干了,一下子就明白了给予的意思。在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第 3 页

7.其实啊,刚才老师走进教室,你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给予我最大的欢迎和热情,让我感到多么的温馨和幸福。这就叫(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齐读。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

1.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好好地读读课文。你觉得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看,同学们读得多起劲哪,津津有味的。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才是一种享受。其实啊,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你们也能这样边读边划吗?

4.学生继续读找。

5.找到了没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给予”?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指导朗读。

生:妈妈把100美元平均分给五个孩子。

师: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6.你们真会读书,第一次读就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么多的给予。你能说说

第 4 页 课文中谁的给予给你印象最深刻吗?(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给予给我印象最深刻。)

三、直奔中心,感悟金吉娅对女孩的“给予”

1.出示句子:“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他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1)学生自由读。

(2)这么重要的句子,读一两遍显然是不够的,要反复的读,细细的读,不放过一个字,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有一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你觉得它很难理解或者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写什么?你要抓住它,想想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

(3)看看哪一个词会跳出来,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A、援助(点击变红)

“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想一想,最需要我们援助的人有哪一些?(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流浪儿、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想一想,课文中需要帮助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想象,教师评价)

小女孩是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啊!

还有其他的词语跳出来吗?

B、一直盼望(点击变红)

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她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

第 5 页 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呢?拓展。(晚上,她盼望——;梦中,他盼望——;早晨,他盼望——。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

指导朗读(指名读3人,她可是一直在盼望啊。评价:多么急切的心情。)

你还看到了哪个词语?

C、卡片(点击变红)

1.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这么一张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写的字吗?看到了吗?写着什么?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卡片。配上音乐。把你写的念给大家听,看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的心。

我是个孤儿,是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是个没有爸爸妈妈关怀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洋娃娃!(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

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红裙子、长着黄头发、头上带着红花的洋娃娃。(很直接)

我是一个孤儿,我没有伙伴,爸爸妈妈因病去世了。我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在我最孤单的时候和我玩耍。(非常恳切!)

2.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她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

3.于是,金吉娅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她会在卡片上写句什么话?(学生想象说话)

4.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读着卡片上的留言,她又会怎么想呢?(出示名

第 6 页 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四、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朗读。音乐声起《让世界充满爱》。

2.在这个圣诞节里,金吉娅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3.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妈妈会怎么赞扬金吉娅?(引读句子,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语)

4.其他孩子们刚才都兴高采烈,现在看到妈妈拥抱的是金吉娅,又赞扬她,想一想,其他孩子心里会想些什么?

5.这说明大家对“给予树”有了自己的理解。你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愿望树;感情树;快乐树;爱心树;友谊树)

6.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五、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宽、裕,学生数空,分析字形。

3.学生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给予树

第 7 页

金吉娅:善良、仁爱、体贴

妈:担心、生气、高兴

心愿树

爱心树

友谊树

友情树

篇8: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可爱的曹俊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篇9: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1.认知目标: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动物的可爱之处;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2.情感目标: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多角度地了解认识动物的可爱之处;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学习材料:

课件、动物图片、动物录像、彩泥……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自然界中可爱的动物:

1.游戏导入:你演我猜。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或是动作,让其他同学猜一猜。2.课件展示:自然界中动物的录像和图片。3.调查:你还了解那些动物的可爱之处?

教学意图:做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非常愿意模仿动物的声音、动作。通过你演我猜,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丰富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自然界中各种不同动物的可爱之处,如动物的动作、外形、颜色或是玩耍的时候、吃奶的时候等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去发现动物的可爱。

二、探讨研究小朋友制作的可爱动物: 1.赏析小朋友制作的可爱的动物作品。如:纸做的、橡皮泥、折纸……

2.探讨制作动物材料的运用以及制作方法。如:想好动物选择材料或根据材料决定制作动物。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进行欣赏,探索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以及制作动物的各种方法。

三、合作设计“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制作“小小动物园”。2.讨论分工合作的方法。3.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学会合作,学会分工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竞争能力,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欣赏评述

1.“小小动物园”作品展示。2.评述作品。

教学意图:抓住动物的形、色、媒材、技法表现、创新构思等对自己或他人的“小小动物园”进行合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六、拓展升华了解保护自然界中可爱的动物 1.拓展:

(1)了解动物的种类。(2)了解关于动物的有关知识。(3)了解我国的珍奇动物。…… 2.升华:

(1)动物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我们如何保护动物。

教学意图:通过对动物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篇10: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感悟能力,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必须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必须能够对教材进行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对文章或是作品的鉴赏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高效课堂追求的最高目标。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的语文教师,必须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本质内涵,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自主判断和欣赏的能力,把高效课堂建设落实实处。

比如,在进行“小露珠,春日晨景”的教学时,我利用计算机制作了Flash课件,并在上课时利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小学生喜欢动画作品,更喜欢动漫素材。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素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像“小露珠,春天的晨景”这类文章,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很少有学生能够说出具体的特点。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更没有深刻的感悟和反思,所以不能准确领悟作品的内涵。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作品,给学生一种形象逼真的感觉。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走进生活,从中感悟生活中的美,深刻理解露珠给人类带来的生命力和希望,理解春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活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确实实现了务实高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数字教辅资源挖掘教材内涵,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当今教学改革应体现大阅读理念。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应考虑到学科知识的大融合,对交叉的知识点要给学生提示清楚,甚至可以讲彻底,使学生的学习做到“知其表更知其理”。为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教师端”进行教学,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授课,展示本节课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播放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相关知识。这样教学,相当于把多学科教师引进教室,实现面对面的辅导,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进行“称象”的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体现多学科的融合。这也是大阅读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上课时,教师打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数字资源包,调出称象的微课资源。微课视频详细讲解了有关称象的步骤、原理和方法。通过视频的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科学、全面地理解了语文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这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目标之一。另外,在进行“有趣的汉字”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电子书包资源,动态呈现汉字的发展简史、来历、用法等信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想象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性,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

三、小结

篇11: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寓言两则_ 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生字所在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2.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寓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目光短浅,固执己见是不可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懂得“目光短浅,固执己见是不可取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角色扮演、课件展示。【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视频:坐井观天

猜一猜:同学们猜一猜视频中的故事讲的是哪个成语?(坐井观天)师板书课题。2.解题

学生齐读课题,问“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天)

这节课我们就走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3)边读课文边完成填空:

课文讲的是()和()争论()的故事。2.自学汇报

(1)识字游戏

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xìn

相信 小鸟 青蛙 朋友 坐井观天 yán

看井 井沿 抬头 无边无际

(2)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会写的生字,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说一说“信 沿 抬 际 蛙 错 ” 这几个字在书写时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左窄右宽)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师巡视指导。

(3)感知内容

指名完成填空,集体交流。

课文讲的是(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故事。

三、精读领悟

1.学习课文第1段

课件出示: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指名读一读,提问:

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分别在哪?(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

理解“井沿”是指“井口的边”,拓展“碗沿”指碗口的边,“桌沿”指桌面的边。2.小组合作学习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1)小组分角色朗读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再指派一组在全班分角色朗读。(2)什么是“大话”?(吹牛)

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读一读小鸟的第一句话: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3)小鸟和青蛙因为“天有多大”争论起来,他们的观点各是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你认为“小鸟”和“青蛙”谁说的对?(小鸟说得对,因为天是无边无际的)那为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一直待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

3.感悟明理

青蛙一直待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就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看待事情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固执己见。)

4.拓展延伸

小鸟为了说明“天是无边无际的”,给青蛙的建议是什么?(“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有一天青蛙终于跳出了井口,青蛙会说些什么?(小鸟说的对,天是无边无际的;哇,天这么大呀;以后我再也不能目光短浅,固执己见了。)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我们明白了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五、课堂练习

填空。

1.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2.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小),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

六、作业布置

1.收集阅读成语故事,和同学讲一讲。

2.小组内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天有多大?

目光短浅,固执己见不可取

青蛙

只有井口大

【教学反思】

上一篇:高中假如我有一匹马800字作文下一篇:饲料检验化验员理论知识总结(2011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