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2024-08-10

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通用9篇)

篇1: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技 术 总 结

松溪县植保植检站

新翠苦瓜新品种经过2007~2010年推广和栽培技术示范,在我省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目前已成为主栽品种之一。新翠苦瓜是“翠玉”苦瓜的改良品种,从育种和种子生产上解决了苦瓜发芽率低的问题,根据福建农科农业良种开发有限公司种子检验,四年来多次的室内种子发芽测定,新翠苦瓜种子的发芽比翠玉快1~2天,新种(种子采收之后半年内)的发芽率98%以上,种子放置1年左右,发芽率几乎不下降,可保持95%左右。而翠玉苦瓜种子的新籽(种子采收之后6个月内)发芽率为85~90%,种子放置1年左右的发芽率为80~85%。该品种是杂交一代新品种,长势相对较旺,要求适度稀植。现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播种育苗:

苦瓜喜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是28~32℃,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30℃,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受到冻害,因此苦瓜播种不宜过早。由于苦瓜种皮坚硬,发芽较慢,播种前一般需要浸种催芽,可将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保持50℃以上10~15分钟,之后加冷水至30℃左右,继续浸种8~10小时,之后将种子搓洗干净,放入28~32℃的恒温环境下催芽,当种子露白芽长3毫米左右时播种较好,用营养袋(钵)育苗,(秋季)也可直接在苗地上育苗。营养土可以是专用的育苗土,也可以用干净的菜园土,加1.0~1.5%的钙镁磷和适量的草木灰混合均匀后作为育苗土,播种后淋透营养袋(钵),待水下渗后覆盖1厘米干湿适中的营养土,盖上地膜保温保湿,苗出土后应及时翻开或改用小拱棚,定植前一周左右要进行炼苗,使幼苗逐渐适应早春较低的环境,增强幼苗的抗寒抗逆能力。

2.栽培方式

可根据各地架材的丰缺和栽培习惯有篱笆式,大人字架,平架式,拱架式。篱笆式:春种提早上市为了提高前期产量可采用篱笆式密植栽培方式,深沟龟背式整畦,畦宽(含沟)1.3~1.5m,苦瓜苗应定植在畦正中,整齐划一,定植株距为0.9~1.0m,苗种植450株左右,采摘期一般在2个月左右。

大人字架:适合于采收期长的越夏高产栽培,沟宽0.8~1.0m,畦宽2.2~2.0m,1

植2列,即株行距1.5×3.0(2列),每亩300余株,架材以竹竿为主,长3.5m左右,藤蔓生长空间大,东西走向定植搭架,采光好,通风透气,深沟40㎝以上,夏季高温时沟里保持一定的水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以利苦瓜的生长,初采收后复合肥可直接撤在水沟的两旁,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和肥料的充分利用。

平架式:春末至夏播的冷凉地为了追求总产量,其采收期长,栽培上可采用平架式栽培。而我省南部早春栽培和海拔较高的冷凉地的苦瓜栽培多以平架式为主,株行距多以1.5×1.5m,每亩300株左右,优点是架材用量较少,架高1.6~

1.8m,棚架平顶上可用网眼为0.25×0.25m的尼龙网,规格为30×2.0m,或根据需要订制,引蔓也可用尼龙绳,春植时采收期能与我省的气候特点相吻合。

拱架式:方法同平架式,做法为用两片5.4m长的竹片对接成拱宽3.0~3.5m,拱高1.6m左右,根据苦瓜定植密度1.0~1.5m拱一架,架上可用网眼为0.25×0.25m的尼龙网,规格为宽度4.0m,长度不限,可根据拱架长短剪取。近年在闽侯县的桃田等地被普遍采用,优点是拱架牢固,抗台风,不拆架,重复利用两年,省工。

3.定植管理

苦瓜喜湿怕涝,所以种植苦瓜要选择地势较高,土层疏松,保水保肥,排灌方便的土壤,前茬忌瓜类,深耕晒白后整地起垅。根据不同的地块、架材和种植习惯,选择适宜的栽培方式。春季苦瓜幼苗长到3~4片真叶,夏秋长到2~3片真叶时就可定植。一般选择晴天的下午进行,每穴1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4.摘心与整枝

苦瓜为蔓性植物,摘心整蔓对提高产量、延长采收期、减少病虫害等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较高密度的栽培时,在苦瓜生长的中后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新翠苦瓜一般主蔓雌花分化比侧蔓快且多,所以苦瓜主蔓1.0~1.2m以内,一般不留侧蔓或稀植时留2~3条粗壮的侧枝,以集中营养确保主蔓生长粗壮,叶片肥大,并为主蔓上部萌发新枝和开花结果积累更多的养分,上棚架后一般以放任为主,藤蔓均匀分布,叶片间的重叠率应控制低于50%。为提高座果率,根据植株的载果量在部分侧枝雌花后2~3节摘心,并适当摘除一些弱小侧枝,以利通风采光,提高光合效率,生长后期应适时摘除病、老叶片。

5.肥水管理

苦瓜耐肥不耐瘠,喜湿不耐渍。整个生长期要保持畦面湿润,结果期水肥不足时果实易畸形。施足基肥,勤施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深施腐熟的鸡、鸭粪1000~1500㎏、50㎏钙镁磷、35㎏复合肥。在第一批商品瓜采摘后

结合中耕除草施一次肥(每亩25~35㎏进口三元复合肥),以后根据采收及生长情况及时追施肥(一般每7~10天追施一次,每亩15~20㎏进口三元复合肥,并根据植株长势决定氮肥追施的数量)。

6.采收

苦瓜连续采收期长,适时采收商品果有利于苦瓜延续结果,提高产量。新翠苦瓜开花后14~16天,单瓜重400~500g即可采收。

7.病虫防治

苦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瓜绢螟和瓜实蝇等。

7.1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可选用20%抗枯宁、50%多菌灵或甲基硫多灵500倍液、恶霉灵、敌克松、适乐时等。按各农药的说明书要求配制浓渡,进行灌根。整个生产季灌3~5次,第一次在伸蔓期进行,各农药要交替使用(药剂使用方法下同)

7.2炭疽病:病菌借雨水、地面流水、某些昆虫及人畜活动而传播。病菌生长适温为24℃,8℃以下或30℃以上即停止生长。10℃~30℃均可发病,其中24℃左右发病严重,湿度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湿度低于54%时则不能发病。气温30℃、相对湿度低于60%时,病势发展缓慢。

药剂防治:可选用百菌清、50%甲基硫菌灵、80%炭疽福美、2%农抗120等。

7.3霜霉病:其发病规律是温度在15~25℃,湿度大于80%时,苦瓜叶片均可受到侵染,且湿度越高发病越重。田间气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发病受抑制。该病主要侵害功能叶片,幼嫩叶片和老叶受害少。

药剂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72.2%普力克、安泰生、甲霜灵锰锌、乙磷铝锰锌、安克、安克锰锌,丙森锌等。

7.4白粉病:其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气温16~24℃,湿度40~90%之间,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防治药剂:可选用10%世高水、仙生、20%三唑酮、15%粉锈宁、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可杀得、腈菌唑、翠贝、戊唑醇(立克秀)、十三吗啉等。

7.5瓜绢螟:可用5%锐劲特乳油、除尽、Bt乳剂、20%氰戊菊酯、50%马拉硫磷等。在瓜绢螟的危害期7~10天喷一次。

7.6瓜实蝇:双翅目实蝇科。别名针蜂、瓜咀等。成虫体形似蜂,黄褐色在杂草、蕉树越冬,翌年4月份开始活动,福建以6~11月为害严重。成虫白天活动,夏日中午高温烈日时,静伏于瓜棚或叶背,对糖、酒、醋及芳香物质有趋性,雌虫产卵于瓜内,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取食,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

毒饵诱杀成虫:通过对比试验,我们选出以下3种配方,可就地取材,配制简单, 诱杀实蝇效果好。

毒饵-1:用熟透的香蕉去皮40份,90%的敌百虫晶体0.5份,加少量的水调成浓糊状。

毒饵-2:用去皮香蕉(占总毒饵配制量的5%)、糖(占总毒饵配制量的2%)、陈醋(占总毒饵配制量的3%)、90%敌百虫晶体(占总毒饵配制量的1.0%)和适量的面粉、水调成稀糊状,搅拌均匀。

项基本原则

毒饵-4:用糖(占总毒饵配制量的2%)、陈醋(占总毒饵配制量的3%)、90%敌百虫晶体(占总毒饵配制量的1.0%)和水配成糖醋诱杀液。

使用方法: 就地取料,配制三种毒饵的一种,装入上半部带有4~6个1.0~

1.5㎝小洞的矿泉瓶中,每瓶30~50ml,盖好瓶盖,挂于瓜架下或离地1.0~1.5米高的阴凉处,可引诱蝇类进入吸食,而毒死在瓶中。如果果蝇密度大时应尽量增加挂瓶密度,当瓶中的糊状物被蝇类盖满时及时换下清洗,重新装入毒饵,一般7~10天换一次,防治效果非常理想,有效率可达90~95%。建议在整个瓜果开花至采收期间持续使用方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物理诱粘成虫:

用台湾嘉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色稳粘直接喷在矿泉水瓶的外侧或内侧,可迅速把瓜实蝇引诱过来并粘住,达到诱杀的目的,方法简单有效,可以诱杀绝大多数的实蝇。

化学防治:在虫口密度较高时,由于物理防治见效较慢,建议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加以辅助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有甲微盐,阿维菌毒,豆赢,功夫,黑光灯(丙溴灵+灭多威),辛硫磷,等,浓度要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安全采收间隔期至少5~7天。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六日

篇2: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获奖等级: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

主要完成人:张健,李敏,苏家乐,宰学明,李玉娟,陈惠,陈尚平,谈峰,王莹,丛小丽

项目简介:本项目紧紧围绕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系统地开展了盐碱地改良、耐盐植物资源挖掘引进与评价、耐盐植物盐碱地直插、耐盐植物无性快繁、耐盐植物新品种选育和困难立地条件种植等技术研究。最终筛选出以竹柳、滨梅为首的耐盐碱苗木共计25科,56种,6142株(丛),建立了主要耐盐植物的快繁技术体系,解析了盐碱地主栽品种柳树耐盐的生理生化机理,确立了耐盐植物早期鉴定技术体系。本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6篇,其中3篇为SCI论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了5000亩耐盐植物核心基地,并将这些耐盐植物推广到江苏省各个沿海县(市),新增直接经济效益4580万元,社会效益15亿元。该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沿海盐碱地景观,增加了盐碱地树种多样性,遏制了盐碱地土壤盐渍化,改善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而且在沿海省、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耐盐植物产业,带动了沿海地区农民致富增收,解决了沿海景观建设与土壤改良相结合的难题。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开辟了沿海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促进了花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

主要技术创新点:

(1)筛选出一大批可在盐碱地种植的耐盐植物品种

项目组从国内外引进多个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品种,最终筛选出以竹柳、滨梅为首的耐盐碱苗木品种共25科,56种,6142株(丛)。

(2)建立了主要耐盐植物的快繁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

项目组系统地开展了以滨梅、竹柳为主的耐盐植物无性系快繁技术研究,并以此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SCI论文3篇,该技术在沿海县市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解析了盐碱地主栽品种柳树耐盐的生理机理,确立了耐盐植物早期鉴定技术体系

系统地进行了耐盐柳树形态指标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研究,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可在一周内快速鉴定出植物的耐盐能力。

(4)快速改良了沿海地区盐碱地

根据江苏沿海滩涂的实际情况划区分块,通过工程措施—深沟高垄、降渍排盐;

水利措施—三沟配套、纳淡洗盐;生物措施—植被覆盖、扣青培肥等手段进行盐碱地综合改良,在江苏如东东凌地区3万亩新围垦滩涂进行实地试验,两年内使土壤含盐量从平均值12.1‰降到平均值3.4‰。

(5)运用困难立地栽培技术在江苏沿海地区建立了大片耐盐观赏植物生产基地

从土壤改良、盐碱地整理、壮苗选用、种植时间、水分管理、肥料管理、返盐处理、涂环栽植和绑扎扶正培土九个方面着手研究沿海滩涂耐盐观赏植物困难立地配套栽培技术,并建立核心基地5000亩,推广10万亩。

主要完成人:

张健,男,硕导。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江苏耐盐植物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南通农院设施农业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农科院盐土学科执行专家,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创业导师。一直从事耐盐树种引种筛选、遗传育种及高效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李敏,女,硕士。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助理研究员,从事耐盐植物分子育种。苏家乐,男,硕士。江苏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花木育种。

宰学明,男,博士。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副教授,从事耐盐植物栽培。李玉娟,女,学士。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副研究员,从事园林植物栽培。陈惠,男,学士。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副研究员,从事植保技术研究。陈尚平,男,学士。江苏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花木栽培。谈峰,男,大专。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助理研究员,从事园林植物栽培。王莹,女,硕士。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研究实习员,从事耐盐植物育种。丛小丽,女,大专。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技师,从事耐盐植物栽培。

对本项目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贡献

张健:耐盐植物品种引选;耐盐柳盐碱地直插技术研究与实生选种;耐盐柳杂交技术研究;耐盐柳耐盐快速鉴定技术研究;耐盐柳盐碱地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李敏:耐盐柳品种选育研究;耐盐柳品种示范地区种植试验研究;耐盐柳品种栽培技术研究。

苏家乐:耐盐植物品种引进;耐盐植物品种生长观察;耐盐植物生产对比试验;耐盐植物品种示范与推广。

宰学明:耐盐植物滨梅品种引进;耐盐植物根接技术研究;耐盐植物嫩枝扦插技术研究;耐盐植物根插技术研究;滨梅无性快繁技术体系建成与应用推广。

李玉娟:耐盐植物品种引进与快繁技术研究;耐盐植物生长性状观察;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耐盐植物繁育与示范。

陈惠: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耐盐植物育苗技术研究。陈尚平:耐盐植物快繁与育苗技术推广。谈峰:盐碱地困难立地栽培技术研究。王莹:耐盐植物快繁与育苗技术推广。丛小丽:基地建设与管理。

主要完成单位

单位名称: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苏如皋薛窑 邮编:226541

篇3: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1 极早熟洋葱栽培技术

1.1 种子处理

选用极早熟洋葱品种紫云、春宝, 先用15℃的凉水浸湿种子, 然后放到50~55℃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 冷却到20℃再浸泡8~12小时。浸种后将种子捞出洗净, 用湿布包好, 置于25~28℃的恒温催芽2~3天。在催芽过程中, 每天翻动几次, 并用清水淘洗2~3次。一般667m2用种量2.0~2.25kg。

1.2 洋葱育苗床建造

在育苗大棚内, 开挖1.2m宽, 长50m穴槽, 底部及四周铺设6丝厚农膜, 然后穴槽内填充酒糟型生物活性基质, 浇透水后撒播覆盖基质。

1.3 苗期管理

淮北地区8月上、中旬播种育苗。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 以保证幼苗顺利出土, 当苗高10cm时进行间苗, 结合灌水追腐熟人粪尿。壮苗标准:一般株高18~20cm, 茎粗0.5mm左右, 具有3~4片叶片, 苗龄50~60d, 植株健壮, 无病虫害。苗径小于0.5cm时易受冻害, 苗径大于0.9cm时易通过春化而引发先期抽苔。

1.4 定植

定植前做4m宽定植畦, 畦内铺设15cm厚酒糟型生物活性基质, 覆地膜, 膜边封严实。淮北地区10月下旬定植为宜。667m2栽苗2.4~2.8万株, 一般采用打穴机打穴定植。洋葱定植后, 立即在栽植畦中间铺设2.5寸9孔微喷带喷灌1次定根水, 促进根系恢复生长, 迅速缓苗, 以利于安全越冬。春宝4月20日成熟, 紫云5月10日成熟, 667m2春宝产量5000kg, 紫云产量7000kg。

1.5 主要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主要有苗期立枯病、紫斑病、霜霉病、疫病。虫害有蚜虫、葱蓟马。防治病害选用无病种子, 并用0.1%高锰酸钾浸种25~30分钟, 浸后及时洗净。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使洋葱生长健壮, 增强抗病力。发病后要控制灌水, 使用微喷及膜下滴灌技术以降低土壤湿度, 防止积水, 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早防治蓟马, 以免造成伤口。化学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 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加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蚜虫、葱蓟马可用10%啶虫脒加2.5%三氟氯氰菊酯1000倍液防治。

2 西瓜间套种技术

2.1 第1季西瓜

4月1日穴盘嫁接育苗, 5月1日定植于洋葱栽培畦畦梗两侧, 平均行株距2m×0.45m;三蔓整枝对爬, 1株留1果。6月中下旬收获, 667m2产量2500kg。

2.2 第2季西瓜

于6月1日穴盘嫁接育苗, 前茬西瓜拉秧后于7月1日定植在畦内, 8月中下旬收获, 667m2产量2000kg。第2季西瓜采用基质栽培, 在洋葱栽培畦中间挖0.4m深、1m宽的西瓜定植槽定植2行, 平均行株距2m×0.45m, 整枝留果方式同第一茬。槽底覆盖农膜, 隔离原土层, 槽内填充基质, 西瓜苗定植于基质中, 表层覆盖地膜, 膜下铺设滴灌带。

2.3 主要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有猝倒病、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病毒病和叶螨、瓜蚜、蓟马等。用生物农药2%宁南霉素200~25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64%杀毒矾500倍液、50%施保功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 防治猝倒病、蔓枯病、炭疽病、蔓枯病。蚜虫、葱蓟马可用10%啶虫脒加2.5%s三氟氯氰菊酯1000倍液防治。螨虫可用1%阿维菌素1500倍液防治。施药间隔期7天。杀菌剂、杀虫剂和作叶面喷施的磷酸二氢钾除了不能和杀毒矾混合使用外, 其它的杀菌、杀虫剂均可混合施用, 这样同时可达到预防病虫害和促进洋葱、西瓜植株健壮生长的双重效果。

摘要:以系统筛选培育极早熟洋葱品种为基础, 以科学的“洋葱——西瓜——西瓜”间套种技术为突破口, 以产品优质安全为保障, 总结已有的科研成果, 择优集成, 组装配套基质栽培、洋葱精准育苗和西瓜嫁接育苗、洋葱机械化智能移栽、间作套种、微喷及膜下滴灌等技术, 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潜力, 实现“一葱两瓜”一年三熟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生产高品质的瓜菜产品, 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篇4: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1苗木繁育嫁接技术

1.1抓住嫁接的关键时期

技术员在费县马庄镇经过多次嫁接试验证明,春季嫁接的关键时期从3月27日至4月25日,此时嫁接成活率达到88%,过早或过晚成活率均不超过60%;夏季嫁接的黄金时期在5月10日至6月20日,此阶段嫁接成活率达到95%以上,时间过早,接穗不充实,木质化程度低,时间过晚,雨季来临,湿度大,树体伤流大,也影响嫁接成活率。

1.2配套嫁接技术

对实生苗建园的核桃园,春天从3月27日至4月25日,采用春季硬枝接,对枝接不成活的植株,保留1~2个萌孽萌发生长成枝条,等到5月10日至6月20日期间,进行芽接或绿枝嫁接,嫁接成活率达到97%以上。具体嫁接方法如下。

1.2.1春季双层套袋保湿嫁接法选取木质充实的接穗,剪成12~15cm长的枝段,上端留有2~3个饱满芽,下端削成5~8cm长的马耳形切面,削面要平滑,然后将削面两侧的皮层稍削去部分露出新皮即可,前端削成薄舌状待用。选砧木平直光滑处,将上端剪去,然后利用刀将断面削平,在接口两侧横削2~3cm的月牙状切口,将接穗插入皮层与木质部之间,插入深度以接穗稍露白为宜,用塑料绳绑紧固定。随即用一长20~25cm、直径10~15cm的塑料袋,从接穗的上端套至接口以下,然后将袋内空气排出,用绳将塑料袋的下端绑紧。塑料袋的上端要高出接穗4~5cm。套此袋的目的是要保证嫁接部位温度和湿度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然后用16开的纸卷成纸筒套在塑料袋的外面以遮阴,上下绑紧,防止外界高温灼伤筒内嫩芽。采用这种嫁接方法成活率达到90%。

1.2.2长方块形放水芽接其操作方法:先在砧木上切一长方形树皮块,将树皮挑起,再按回原处,以防切口干燥。然后在接穗上取下与砧木皮方块大小相同的方形芽片,并迅速镶入砧木切口,使芽片切口与砧木切口密接,然后绑紧即可,并在包扎口下部划一放水口。要求芽片长度不小于1.5cm,宽度为0.6~1.2cm(芽的两侧保留2~3mm),芽内维管束(护芽肉)保持完好,将此法应用于快繁核桃苗木上,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和出苗率。

1.2.3避雨绿枝接法此方法关键技术要点:在苗圃地建起小拱棚,防止雨水进入,控制苗木伤流;同时温度高时可以适当遮阴,控制温度;利用嫁接膜缠紧接口和接穗。此方法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可延长嫁接时期,操作简单,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7%以上。

1.3春夏嫁接生长情况

根据试验调查:春天枝接生长量大,夏季芽接生长量比春季枝接减少一半以上。夏季芽接以5月上中旬生长量最大,7月中下旬嫁接成活率虽也较高,但由于嫁接苗生长时间短,生长量小,难以越冬,因此夏季嫁接以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好。

2核桃园标准化管理技术

2.1建园方式

较为理想的核桃建园地应是坡度较缓的背风向阳的阳坡和平阳坡,坡度以15°~25°为宜,不要超过30°,栽植时要修好梯田或搞好预整地。2010-2011年我们进行了平原地、山岭梯田、山岭坡地建园的比较试验,结果为:平原地、山岭梯田、山岭坡地667m2产量2010年分别为85、100、75kg,2011年分别为96、116、88kg,两年的产量均以在山岭梯田建园的为高。

2.2栽植密度

2.2.1不同栽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表1),定植后第2~3年,供试核桃不同栽植密度处理的早期单株产量大体相同,但由于单位面积栽植株数不同,每667m2产量有较大差异,4m×3m栽植密度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6m×4m处理。

2.2.2不同栽植密度对生长的影响鲁果4号核桃定植后第1~3年,不同密度处理的树高、干径、冠径和单株枝量差别不大。由于4m×3m栽植密度处理采用控冠修剪措施较早,故其在定植3年以后,树高、冠径和单株枝量均明显低于6m×4m处理,但干径差别不大。6m×4m处理的单位面积栽植株数较少,每667m2枝量在试验的不同时期均明显低于4m×3m处理。截至试验结束,4m×3m栽植密度处理株间树冠已交接,无空间继续发展,而6m×4m栽植密度处理尚有一定的空间扩展树冠和增加枝量,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2.3土壤管理

2.3.1核桃园生草制栽培效果生草栽培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调节果园小气候。在费城街道办田胜庄村幼龄鲁果4号核桃园内行间种植三叶草、苜蓿,对果园形成地面覆盖,增加了土壤养分,降低了夏季土壤温度,改善了果实品质。根据费县水土保持局测算,生草果园较清耕果园每年每1hm2可增加保水33.5m3,保土16.5t。

2.3.2核桃园覆盖效果秸秆覆盖的园片20cm土层内含水量较薄膜覆盖的相对高出13%,较不覆盖的相对高出70.5%(5月份调查)。10月份秸秆覆盖果园20cm土层含水量较不覆盖的高出1倍以上。

2.4整形修剪

在田胜庄村试验区对鲁果4号、5号3年生核桃树采取主干疏层形、纺锤形、开心形试验研究。从试验结果(表2)可以看出,鲁果4号核桃树树势强健,适宜于小冠主干疏层形;鲁果5号核桃树树姿开张,以开心形树形更为适合。

在整形修剪上采用倒拉枝控制技术,对骨干枝下侧的背后枝通过前期转枝造伤、中期回缩、后期疏除等技术,为主枝正常生长创造有利条件。鲁果4号、鲁果5号在树形培养过程中,枝条背后枝往往长势过旺,严重削弱骨干枝的生长,影响树体成形和紊乱树体结构。主要采取前期对背后枝扭转措施,使其受伤转弱和改变方向,生长过旺、过大时回缩疏枝,最后疏除,使其不影响骨干枝的正常生长,促进树体快速成形和提早结果。

2.5病虫防治

2.5.1物理防治2009年5月课题组在芍药山大湾核桃生产区安装了30盏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经开灯试验表明,该灯具有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及可以大幅度压低虫口密度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2.5.2生物防治在果树行间种植三叶草和苜蓿,除可以调节地温外,还可保护天敌,增加天敌数量(见表3),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

2.5.3化学防治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基础上,对一些难以防除的病虫害可结合化学防治,但用药应注意选用无公害农药,并抓住关键防治期,适量适法防治。

篇5: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1 无公害优质土杂鸡养殖技术的研究现状

(1) 肉食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随着世界畜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畜禽产品的安全事件却时有发生, 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畜禽产品的公共安全问题。因此, 切实解决畜禽产品的安全问题是当前畜牧工作的重点。

从国内外的发展中发现, 解决畜禽产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入手。此外, 从概念上分析, 所谓的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在经过专门机构的认定之后, 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产品, 并且其安全质量指标也需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食品) 标准》。

(2) 市场需求多元化影响着养鸡的生产方向。目前, 我国整体的人均肉类占有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 而禽蛋的占有量也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同时, 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对禽产品的要求。而鸡肉作为人类生活的必备美食之一, 消费量不断增加, 市场空间广阔。

2 无公害优质土杂鸡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

(1) 土杂鸡示范建设。为了更好地拉动綦江 (道真) 地区土杂鸡养殖的发展, 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通过将龙头企业建成示范场, 并且对其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场地规划, 提高其养殖经济效益, 以此来带动周边地区养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2]。

(2) 举办与土杂鸡养殖相关的技术培训, 培养一批管理型和实用型人才。随着近年来土杂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为养殖出更多健康的土杂鸡, 该地区通过举办土杂鸡养殖技术讲座, 推广土杂鸡的饲养管理方法和疾病防治技术, 以此来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3) 制定土杂鸡养殖无公害饲养技术规定。首先, 对于饲养管理人员的要求, 应当保证养殖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建立健康档案。其次, 对工作服和鞋进行严格的消毒, 以此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通常情况下, 养殖人员进出鸡舍时, 都应当对其工作服和工作鞋进行消毒, 并且定期进行清洗[3]。此外, 还需要安排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 做到专职管理, 严格规范对兽药的使用, 既要做好预防保健措施, 还要做好病鸡的治疗和处理。同时, 严格执行土杂鸡在上市前停止用药的制度, 以此来确保市场上的土杂鸡健康。

3 总结与展望

由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畜产品的总数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人们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生产实用性, 有利于生产优良的家禽产品, 对于该地区的禽业生产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此外,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和研究, 总结了有关优质土杂鸡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 有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养殖。

参考文献

[1]李想, 薛翠云.綦江区无公害优质土杂鸡养殖模式探讨[J].畜禽业, 2015, 06:48-49.

[2]樊银珍.农牧企业推广畜牧养殖技术的方法和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7.

篇6: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一、超级稻推广应用的意义

(一)超级稻的概念

超级稻品种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有效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也即是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1989年,IRRI(国际水稻研究所)最先提出培育“新株型水稻”后,又称“超级稻”育种计划。我国是从1996年启动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

(二)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之所以能够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育成和大面积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不仅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着眼于更长远的粮食安全的考虑,迫切需要技术上有更大突破,超高产的水稻育种和推广应用被提上议事日程。超级稻具有很好的增产潜力,我国从“九五”开始启动超级稻育种项目,育成了两优培九、协优9308、Ⅱ优162等第一代超级稻组合,百亩示范亩产超700kg(单季稻)。“十五”期间又育成了汕优明86、Ⅱ优明86等第二代超级稻组合,百亩示范亩产超800kg(单季稻),特优175和Ⅱ优明86两个组合2001年在云南省永胜县前后两次以1185.5kg/亩和1196.5kg/亩的产量(单季稻),打破了印度于l974年创造的1184.4kg/亩的世界纪录。

(三)梅州市超级稻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梅州市是广东的“农业大市”,全市总面积1.59万km2,耕地面积25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00万亩,占80%,户籍人口50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0万人。全市粮食生产连续十九年获得丰收,200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其中梅县、兴宁、五华被列为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平远县、丰顺县、大埔县被列为省粮食生产大县。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7.60万亩,粮食总产119.86万t,2010年全市推广优质稻面积达214.22万亩,推广超级稻面积达130.05万亩,是全省超级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点140个,面积2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但是,我市粮食自供能力尚较弱,粮食只能基本做到口粮的自供自给,作为畜禽食品和工业加工原料的粮食只能靠外调。在耕地面积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超级稻生产,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增加粮食总产,才能满足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和保障粮食安全。

二、我市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一)超级稻示范推广基本情况

我国于2005年设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经过严格的认定程序,认定和推广第一批超级稻品种,至2009年,经国家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有69个,广东省农业厅至2009年也确认了7个超级稻品种,目前,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共认定76个超级稻品种。我市从2005年开始,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省内外种子育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引进超级稻品种到梅州进行试验、示范种植,2005年至现在,我市引进的适宜梅州市种植的超级稻品种有天优998、培杂泰丰、天优122、国稻1号、淦鑫688、Q优6号、博优998、万金优133、华优665、五优308等10多个。我们在引进、试验、示范的同时,积极摸索和总结出一套与超级稻配套的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以实现良种配套良法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兴宁、五华、梅县建立超级稻示范基地,通过创办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带的方式加快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至2010年,全市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达597.07万亩,其中 2005年种植46.94万亩,2006年种植88.67 万亩,2007年种植93.65万亩,2008年种植110.09万亩,2009年种植127.67万亩,2010年种植130.05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组合)9个,创办各级示范点140个。推广面积较大的有兴宁、五华和梅县,据统计,2010年兴宁市推广超级稻面积达50.44万亩,五华县推广面积达39.01万亩,梅县推广面积达15.21万亩,三个县(市)推广超级稻面积共104.66万亩,占全市2010年超级稻总面积的80.47%。国家和省认定的适宜我市种植的10个超级稻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的是天优998、天优122、博优998 和五优308。2005—2010年,天优998推广应用面积达289.66万亩,五优308面积达190.25万亩,天优122面积达100.16万亩,博优998面积达63.48万亩,培杂泰丰面积达35.34万亩,华优665面积达12.7万亩,万金优133面积达12.32万亩,Q优6号达10.4万亩。

(二)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实绩

2005、2006年经省专家验收小组对兴宁、五华县早、晚造超级稻种植示范片进行实割验收,“百亩核心区”天优998和培杂泰丰平均单产600.0~630kg,“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 550.0~610.0kg,高产田块单产达 732.9kg。2007年兴宁市福兴梅子村培杂泰丰“百亩核心区”,早造经省、市专家组现场实割验收平均单产达 751.6kg,“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 665.8kg,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586.5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 99.0kg;晚造经农业部超级稻验收小组实割验收,平均单产663.2kg,比同区内的主栽品种增产 144.6kg,增长 22.9%,高产田块单产达 715.3kg;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全年平均单产超过 1400kg,创当地超级稻高产纪录。2008年兴宁市早造超级稻天优998、晚造培杂泰丰“百亩核心区”,经省市专家组现场实割验收亩产分别达641.3kg和707.4kg。2009年早造兴办的超级稻天优998“百亩核心区”亩产为705.6kg。2010年经省、市专家测产验收,全市水稻各级超级稻创高产示范点平均亩产均在550kg以上,其中,兴宁市创高产示范点早造亩产达675.22kg,晚造达696.1kg;五华县创高产示范点早造亩产达643.98kg,晚造达670.57kg;梅县创高产示范点早造亩产 631.1kg,晚造669.65kg。梅江区、平远、蕉岭、大埔、丰顺等县(区)超级稻推广也取得显著成绩。

2005至2010年每年推广超级稻面积逐年增加,6年来共推广超级稻面积达597.07万亩,据省、市农业专家多年来测产验收结果,超级稻比当地主栽普通杂交水稻品种亩产增加50kg以上,2005—2010年期间,市场收购稻谷价格约每kg1.60~2.60元,按平均价2.1元/kg计算,对比当地主栽品种亩增效益100元以上,对比当地主栽品种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9707万元以上。此外,超级稻品种表现为抗虫、抗病性强,推广应用其配套技术后,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生态效益明显,深受群众欢迎。在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还涌现出一大批种粮大户,在农技人员亲临指导和跟踪服务下,均取得了预期的产量目标。超级稻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不仅当年稻农实现了增产增收,而且普及了水稻集成种植技术,提高了稻农整体科学种田水平,这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超级稻品种与普通水稻种植相比,超级稻栽培在施肥时间、施肥量、苗峰、苗数控制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我们在引进、试验、示范的同时,结合我市的生产积极摸索和总结出一套与超级稻配套的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一是合理安排播种期。超级稻多为感温型中迟熟三系或两系杂交稻组合,应根据生态条件,合理安排好播种期,适时早播。早造应安排在3月3~5日播种,播种后应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冷害。晚造安排7月5~8日播种为宜。

二是塑盘培育壮秧。秧田要施足有机肥,每亩大田用种量一般为1.5 kg,采用塑盘育秧,早造秧期20 天左右,晚造秧期12~13d。

三是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每亩要抛足2万科,基本苗达6~8万苗以上。抛栽后要注意调控大田的最高分蘖数,提高成穗率和培育大穗。每亩最高苗数控制在30万苗左右,有效穗数达21~22万穗。

四是科学施肥。一般每亩施氮量在12~15kg为宜,配施适量磷钾肥,N:P:K肥的比例为1∶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为5∶3∶2。幼穗分化前的前期肥应占全期总施肥量的70%左右。

五是合理用水,以水调肥。泥皮水抛秧,抛秧后田间保持薄水;浅水促分蘖;当苗数达到计划苗数的80%时开始排水露晒田,晒田以多露轻晒为主,以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壮胎,浅水扬花,灌浆至黄熟期保持田间湿润,维持后期根系活力,后期切忌断水过早。

六是综合防治病虫害。根据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做到发现有病虫为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就及时防治,使用农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少残留的对口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三、抓好超级稻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确保超级稻丰产示范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由梅州市农业局牵头成立“梅州市超级稻示范推广协调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同时由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牵头组织,联合局科教科、市种子站、市农科所共同实施示范推广。并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等有关单位的专家组成“梅州市超级稻示范推广专家小组”,健全超级稻栽培技术指导体系。实行超级稻示范推广行政领导和技术责任人负责制,落实各项措施,确保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

(二)加快品种配套与技术集成

超级稻品种目前仍然比较单一,必须进一步加强广适型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加强适宜我市种植超级稻品种类型配套,才能满足超级稻发展的需求。我们积极开展高产高效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品种技术相统一,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从技术上深挖超级稻产量潜力,促进超级稻大面积平衡增产。根据超级稻品种的需肥要求和适应性要求,确定适宜种植区域,指导农户科学用种,确保高产高效。超级稻长势强,对肥水和气候都有相应的要求,在播种、施肥、灌水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大力做好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水稻规范化示范栽培技术、水稻控释肥施用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配套技术推广,充分发挥超级稻显著的增产效益。措施上做到“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播、插(抛)期,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获(超级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见附件)。

(三)搞好培训,加强技术指导

在超级稻示范推广和科技入户过程中,我们采用“专家组→ 技术人员→ 示范户→农户”的培训模式,实行科技人员到户、技术到田、要领到人,抓好关键农户、关键环节、关键技术,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田到田的办法,突出超级稻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强化以核心农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充分发挥核心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做好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采取举办专题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搞好技术员、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平。据初步统计,2005—2010年全市共举办超级稻栽培技术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130多期,培训技术员和农民共2.6万人次,印发资料5万多份。

(四)狠抓示范,以点带面

我市积极配合实施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重点做好国家级超级稻示范县(市)兴宁市、五华县和梅县的超级稻推广工作,抓好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和“千亩示范片”,并将示范区逐年扩大其他县(区),通过各地广泛参与、层层示范、级级带动、以点带面,促进超级稻生产快速发展,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上释放超级稻品种的增产潜力和效果。在示范推广中还实行“3个结合”:一是超级稻示范推广与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优质稻产业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建设相结合,搞好超级稻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利用好这些项目建设和实施的有利平台,为加快超级稻的示范推广打好基础。二是超级稻示范推广与水稻新品种和配套技术推广项目相结合。我市每年均实施省发展粮食生产专项项目,重点推广超级稻和配套技术。三是超级稻示范推广与良种补贴相结合。从2007 年起,每年将省级良种补贴110万元用于推广超级稻品种。此外,兴宁、五华、梅县等超级稻种植大县(市)还围绕超级稻示范推广实行物化补贴、高产达标奖励等多种形式扶持措施,包括给示范户免费提供示范种子或给予农资补贴等,有力地调动了示范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四是超级稻示范推广与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相结合。2008年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来,我们积极创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办好6个国家级示范区和6个省级示范区,示范面积20万亩。在办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过程中,我们结合超级稻推广,示范推广超级稻品种和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单产在600kg以上,远远高于省下达的亩产550kg的创建目标。梅州市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农业厅的肯定和表扬,其中,兴宁点被省农业厅评为“2008年度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单位”,五华和梅县为“2008年度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表扬单位”。

四、结论

梅州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大市,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只能保证基本自供自足,水稻作为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和最主要的口粮作物,承担着粮食安全的第一重任。随着耕地资源紧缺、气候因素不稳定性、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等影响,粮食生产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引进、示范和推广种植超级稻,对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增加农民种粮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超级稻是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种植超级稻可以较好有利于解决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压力问题。

篇7: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一、示范田基本情况

示范田为后旗努古斯台镇召根嘎查。种植面积100亩,品种为“中黄35”,对照“开育12”。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灌溉条件,前茬作物玉米。

二、技术指导,树立典型,带动全村

在实施100亩优质大豆试种的同时,技术人员在本嘎查选定科技素质较高的农民作为科技示范户,种田带头人,精种高产田,直接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于5月10日亩施2000千克优质农家肥的基础上,旋耕耙压。于5月17日亩施配方肥25千克 (15:23:7) , 大小垄方式播种,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大垄双行),株距7厘米,设计亩保苗数1.59万株,实际收获1.13万株,播种深度4~5厘米,播种苗前土壤封闭,防止杂草。6月22日亩喷施天达2116叶面肥30克,对水30千克,在今年科左后旗遭受严重秋吊的特殊年份,仍获得了平均亩产190.5千克收成,比对照亩增产37千克,亩增值222.00元,其中出现2户20亩平均亩产261.73千克的好收成,亩增值649.20元。同时大豆茬轮作,为后茬作物创造了优质茬口。并豆秸秆养畜,提供了精质的粗饲料。

篇8:无公害苦瓜生产技术

2. 栽培方式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10月中下旬定植,翌年元月下旬开始收获。

3.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储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淡绿色或白绿色品种。我地主要选用美国绿冠苦瓜。

4. 播种育苗

①种子处理。苦瓜种皮较硬,为促使提早出芽,播种前应在阳光下晒种1~2天。先将种子浸入55~60℃的温水中,边浸边搅拌,待冷却后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后晾干种子表面的水分,用湿布包好,置于30~35℃下催芽,经2~3天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②播种期与播种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500~700克。

③营养土配制与育苗床准备。用未种植过葫芦科作物的田土60%~70%与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30%~40%混合配制成营养土,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1.5千克过磷酸钙或三元复合肥,充分拌匀并过筛。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10厘米×10厘米的育苗钵中,把营养钵排列在日光温室内的育苗床上,钵缝用土填实,浇透水。

④播种。在营养钵中央挖深1.5~2厘米的播种穴,每穴播1粒种子,覆1~1.5厘米厚营养土,浇透水后覆盖地膜并扣小拱棚。

⑤苗期管理。播种后密闭温室,温度控制在30~35℃。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覆0.2厘米厚营养土,温度控制在20~30℃。苗期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一般不追肥,有缺肥症状时,可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肥。小苗期间日光温室通风宜少,小拱棚昼揭夜盖。当秧苗有5~7片真叶,苗龄50~60天时,撤去小拱棚,日光温室可适当通风,降低室温进行低温炼苗。

5. 定植

①施肥整地。定植前15~20天,每亩均匀撒施经充分发酵的鸡粪3000千克、饼肥100千克、三元复合肥30~50千克,深翻30~35厘米,然后密闭温室。定植前5~7天,将肥、土混匀,耙碎整平,做成宽70~80厘米、高15~20厘米、沟宽30厘米的栽培畦,覆盖地膜。

②定植方法。播种后约25天,当幼苗3叶1心时定植。在栽培畦上按每畦1行、株距35~40厘米挖定植穴,栽苗后浇水,苗坨土面与畦面平齐,并用土封严定植孔。每亩栽苗1500~1900株。

6. 定植后管理

①环境调控。缓苗期一般不通风,保持温室内白天气温25~30℃、夜间14~18℃。缓苗后开始通风,控制气温白天在20~30℃,夜间在15℃以上。进入结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32℃之间,夜间在15℃以上。

②肥水管理。植株结瓜前不需要追肥、浇水,仅中耕保墒。结瓜前期,每10~15天结合浇水追肥,每亩追施尿素4~5千克或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结瓜中、后期,每隔7~10天浇水追肥1次,后期还可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等。

③植株调整。主蔓长40~50厘米时,用尼龙绳等垂直引蔓。主蔓高0.6~1.0米时,选留2~3条健壮的侧蔓,其余侧蔓和卷须全部去除;以后发生的侧蔓,尽量选择第二雌花坐瓜,并于瓜前留1片叶摘心,摘除无雌花侧蔓、未坐住瓜侧蔓、卷须、多余雌花花蕾和下部的老叶、黄叶。主蔓高1.0~1.5米时摘心,使温室内植株主蔓的顶端呈南低北高的坡面。

④人工授粉。每天10时前,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掉花冠,将花粉涂抹在雌花的柱头上。

7. 病虫害防治苦瓜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角斑病,蚜虫、白粉虱和夜蛾等。①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②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培育适龄壮苗;测土平衡施肥,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清洁田园。物理防治:常用的方法有晒种、温汤浸种,用黄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推广使用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化学防治:严禁使用国家禁用或限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及安全间隔期。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防治,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具体方法: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白粉病;用57.6%氢氧化铜干粒剂1000~1200倍液防治角斑病;用10%吡虫啉1000~1800倍液,或3%啶虫脒微乳剂3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蚜虫;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夜蛾、菜青虫等。

8. 采收

花后12~15天,当瓜的条状或瘤状突起比较饱满,瓜长35厘米以上,瓜皮有光泽、顶端颜色开始变淡时,及时采摘。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武陟县农业局 邮编:454950)

篇9: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十五”以来, 广西蚕业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契机, 科学规划区域布局, 坚持科技创新为主线,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积极打造优质原料茧基地, 发展茧丝绸深加工, 蚕桑茧丝绸生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十年迈出了扎实的两大步, “十五”末成为全国蚕茧产量第一大省, “十一五”末成为生丝产量第一大省。

广西蚕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桑树品种老化和桑园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广西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 选育成超高产杂交桑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并研究出配套技术, 该品种具有投产快、稳产高产、叶质优良等优点。

1 桂桑优62、桂桑优12的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

1.1 桂桑优62、桂桑优12的品种选育情况

上世纪90年代, 在开展桑树种质资源收集和研究的基础上, 广西加大杂交桑品种 (组合) 选育研究, 先后配制了370多个杂交组合, 并于2000年育成了高效杂交桑桂桑优12 (沙2×桂7722) 和超高产杂交桑桂桑优62 (7862×桂7722) 。这两个广西杂交桑新品种叶片较大而厚, 比“沙2×伦109”杂交桑亩桑产叶量提高约20%, 主要表现为产量高、叶质优、易采摘、耐剪伐、易繁育 (为种子繁育) 、适应广, 可在广西各地规模种植, 因而受到广大蚕农的欢迎。其中桂桑优12生长旺、适应性强、抗逆性特别是抗旱强, 亩桑产叶量达到3 900kg, 适应广西各种土壤地块种植;桂桑优62表现为高产、生长期长, 对花叶病的抗性较强, 适合在水田、平原等土肥条件较好的条件下种植, 一般亩桑产叶量可达4 000kg。

1.2 桂桑优62、桂桑优12的配套技术

配套技术为密植速成丰产桑园管理技术, 这是一套创新集成技术, 它包括超高产杂交桑品种繁育技术、杂交桑直播套种成园技术、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多批次收获片叶与适时合理剪伐等创新性技术。

1.2.1 超高产杂交桑品种繁育技术。该技术适宜亚热带高温多湿地区繁育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等超高产杂交桑品种, 该技术较传统播苗技术具有成苗率高、省工、成苗时间短的特点。主要技术内容如下:播种时间在3月中旬~8月中旬;选择沙壤土, 能排能灌, 不板结;按畦面1.3m、垅沟0.5m标准起畦, 畦面土粒细、平整;种子播前清水浸泡8~10h, 播前用木炭粉及百虫灵拌种;平播, 播种深度2~3cm, 播后镇压畦面;播后灌水至大半垅沟, 土壤充分吸透水分后, 将垅沟中多余水分排干;播种后、发芽前畦面喷洒施田补除草剂, 每亩300m L, 加水45kg, 5~8片真叶;喷施“灭草松”、“盖草灵”防除杂草, 每亩用量“灭草松”240~300m L、“盖草灵”120m L, 加水60kg。

1.2.2 杂交桑直播套种成园技术就是将杂交桑种子直接播于桑地 (行宽70~80cm) , 免去苗圃地育苗和挖苗移栽环节直接成园;行间套种短期作物增加收益 (选择矮杆的作物, 如早黄豆桂春一号、早花生桂花30及蔬菜类作物等在行间套种, 可在播桑种的同时播种种植, 也可适当提前, 争取在5月能够收获, 以免影响桑树产叶) ;桑树于当年6月底~7月初成园开始产叶养蚕, 达到当年播种当年就有可观的收入, 次年桑园就可进入丰产期, 可解决桑园扩种、优良桑品种推广的苗木短缺问题, 提高经济效益。

1.2.3 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了广西桑园易发常见的几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如桑花叶病、桑细菌性青枯病、桑赤锈病、桑芽瘿蚊、桑粉虱、桑蓟马、桑叶螨 (朱砂叶螨) 等。

1.2.3. 1 桑花叶病的防治方法: (1) 冬留长枝, 合理剪伐。发病严重的桑园可采用冬伐留枝干40~60cm的方式, 避过病害发生的高峰期。 (2) 严格检疫。进行无性繁殖时, 应严格选取无病苗木作砧木和接穗。 (3) 栽抗病品种。重病区选栽伦教40号等抗病的桑品种。 (4) 注重施肥。冬肥应多施土杂肥、厩肥等有机肥, 切勿偏施、滥施氮肥。 (5) 防虫治病。每采摘一批大蚕叶后, 及时施药消灭媒介昆虫以达到防治效果。可用桑园专用杀虫剂50%桑虫净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洒, 喷药后3d即可采叶;也可用33%桑保清乳油1 000~1 500倍稀释液喷雾, 药后7~15d才能采叶。

1.2.3. 2 桑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1) 严禁从病区引进桑苗。病区的桑苗、插条严禁外调。无病区栽桑应自繁自栽。 (2) 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无病种苗。初出现病株时, 及时挖出病株集中烧毁, 病穴及周围土壤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进行土壤消毒;也可撒施石灰粉消毒, 7~10d消毒1次, 连续用药2~3次。 (3) 发病严重的桑田实行轮作, 与水稻轮作2年、甘蔗轮作5年。 (4) 选栽抗病良种。

1.2.3. 3 桑赤锈病的防治方法: (1) 人工摘除病芽叶。早春巡视桑园, 在桑芽脱苞到开叶期, 锈孢子成熟飞散前即剥除, 集中烧毁, 每7~8d实施1次, 直到不再出现病芽为止。发病期间, 及时摘除病叶剪除病梢。 (2) 加强桑园管理。及时排水降湿, 修剪弱枝、横伏枝, 促进通透性, 对控制该病有积极作用。 (3)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 (“泡泡纱”状病斑未转黄色前) 用25%粉锈宁1 000倍液或0.4%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桑芽, 7~10d喷洒1次, 连续2~3次。春季防治效果优于夏季。

1.2.3. 4 桑芽瘿蚊的防治方法: (1) 土壤撒药。桑树夏伐后, 每667m2用3%米乐尔颗粒剂1.5kg拌土或细沙撒于桑园, 中耕翻于土中。 (2) 顶芽喷药。各代幼虫发生盛期, 用乐果、敌敌畏或辛硫磷800~1 000倍液喷顶梢。 (3) 春叶摘芯。在早春第一代幼虫发生为害时期, 全面摘除桑芯, 运出桑园烧毁。 (4) 地膜覆盖。桑园春肥施入后, 在桑地覆盖黑色地膜, 除揭膜施夏肥外, 一直覆盖到10月。

1.2.3. 5 桑蓟马的防治方法: (1) 冬季清理桑园。清除枯枝落叶及桑园杂草并集中处理, 消灭潜藏的越冬成虫。 (2) 化学防治。根据虫口密度与气象, 确定防治适期, 及时喷药。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50%桑虫净乳油1 000~2000倍液;33%桑宝清乳油1 000~1 500倍稀释液。

1.2.4 多批次收获片叶与适时合理剪伐技术。广西蚕区桑园绝大多数收获方式以采片叶桑为主, 一般情况下, 丰产桑园每20~25d可采收一批桑叶, 全年可采收8批以上, 亩桑年产叶量可达2 500~3 000kg。但如果过长时间不采收桑叶, 往往会导致枝条下部叶片变黄而受损失。因此, 肥水管理和剪伐形式显得更为重要。

在肥水管理方面。一方面强调培肥地力, 重视有机肥, 一般在每年冬伐后开沟施放1次, 每亩在1 000~2 000kg, 同时施用一定量的复合肥, 也可通过冬季种植绿肥、套种蔬菜等经济作物养地。在生产过程中, 注意做到造桑造肥, 除桑树发芽期施用一次化肥外, 还要在每采完一造叶后及时补充追施一次化肥, 一般亩施尿素15kg、复合肥25kg, 特别是夏伐后适当加量追施;另一方面注重桑园保水, 尽管桑树具有抗旱特性, 但仍注意及时灌溉, 以保持桑树旺盛的长势。因广西雨水较多, 因此, 还要注意在雨水季节及时排水, 防止桑园长时间积水。

在桑树剪伐方面。广西一般每年剪伐两次, 且采取交替轮换形式, 以促进桑树的生长旺势。其中冬伐在冬至前后进行, 桂南稍早、桂北则晚些, 剪伐形式以中低刈为宜, 即剪口距地面30~50cm。夏伐在7月上中旬进行, 以根刈为宜, 即剪口距地面约10cm或齐地面平剪。

2 桂桑优62、桂桑优12的推广应用情况

2000年后, 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广西掀起了新种和更新老桑园的高潮, 一些地方有组织的扶持农户种植优良品种, 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杂交桑新品种在广西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到2006年全广西种植规模已超过100万亩, 达到103.4万亩, 约占当年广西桑园总面积的57.25%、全国桑园总面积的8.21%。也就在这一年, 广西桑园种植面积跃居全国首位。以后随着广西桑园面积的不断扩展, 这两个品种在广西的种植面积也持续扩大, 所占比重持续增长。但2012年这两个品种在广西的比例有所下降, 主要是一些地方新种的桑园种植了桑特优2号三倍体桑, 或引进广东等外省品种, 如抗青枯病品种和一些嫁接桑品种等, 这些品种增幅大于桂桑优系列品种的增幅, 如表1。

单位:万亩、%

资料来源:根据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资料整理。

3 桂桑优62、桂桑优12的示范基地测产情况

2011年,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宜州市农业局、象州县农业局和横县农业局等部门, 在宜州市石别乡 (镇) 永定村纳单屯、象州县大乐镇那扶村委庙鸡村小组和横县云表镇旺庄村镇兴屯建立超高产杂交桑核心示范基地3个, 桑园面积达到900亩。示范基地连续打造三年, 成效显著。我们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三年都对三个示范基地进行测产验收, 每个示范基地每次抽取12户蚕户, 测产统计结果详见下表。平均亩桑产叶量能达到3 218.33kg, 亩桑平均养蚕4.35张, 比全区亩桑平均 (2010年全区亩桑平均养蚕量为2.69张) 养蚕量提高61.7%, 如表2。

单位:亩、kg、张

4 讨论与小结

(1) 超高产杂交桑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是两个极其优良和应该大力推广的桑树品种, 具有产量高、叶质优、易采摘、耐剪伐、易繁育 (为种子繁育) 、适应广等优点, 已经在广西各地得到大规模种植和推广。至2012年, 两个品种在广西已经种植184.8万亩, 占广西桑园面积的73.35%, 占全国桑园面积的14.64%。通过对示范基地的测产试验, 两个品种的平均亩桑产叶量能达到3 218.33kg, 亩桑平均养蚕4.35张, 极大地提高了广西农民的桑园管理水平, 对广西蚕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2) 在推广的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到, 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两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是有区别的, 应该根据桑园地形、采收形式、桑园用途等方面来选择是种植桂桑优12还是桂桑优62。桂桑优12适应性强、抗逆性特别是抗旱性强, 适应广西各种土壤地块种植, 特别是山区、丘陵和肥水条件不是很好的地方;桂桑优62适合在水田、平原等土肥较好的条件下种植。桂桑优12生长旺、耐剪伐、枝条数多、叶质柔软, 适合小蚕共育和条桑育;桂桑优62高产性能优、生长期长, 适合片叶育。

(3) 种植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是以条桑育为主的桑园, 建议最后一造采片叶 (或芽叶) , 保留枝条过冬, 冬伐也留长枝, 仅剪去枝条梢端小部分, 利用枝条积累的营养和冬芽, 增加春发条和叶片数, 提高单叶重, 同时对防治花叶病也十分有效。二是桂桑优62对花叶病的抗性较强, 但要注意对桑赤锈病的防治。三是在桑园管理上, 桑园的肥水条件必须跟得上, 冬施有机肥, 及时施足追肥;雨季用叶要适当偏老, 以利于提高叶质。

摘要:为了解决广西桑树品种老化和桑园产量低产等问题,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广西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 选育出超高产杂交桑品种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并研究出配套技术, 该品种具有投产快、稳产高产、叶质优良等优点。至2012年, 这两个品种在广西已经种植184.8万亩, 占广西桑园面积的73.35%, 占全国桑园面积的14.64%。通过对示范基地的测产试验, 两个品种的平均亩桑产叶量能达到3 218.33kg, 亩桑平均养蚕4.35张, 极大地提高了广西农民的桑园管理水平, 对广西蚕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杂交桑品种,桂桑优12,桂桑优62,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方容.桂桑优62和桂桑优12的特点及栽培[J].广西农业科学, 2001 (4) .

上一篇:下册小学的作文500字下一篇:乡镇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