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2024-08-07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通用12篇)

篇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学习记录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签名:

内容: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应注意什么?

1、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HIV职业暴露,但事实表明,工作有时也会有意外的情况出现。如果不幸发生HIV职业暴露,首先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并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及时向有关专家咨询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服用抗病毒药物

进行预防性治疗。另外,需要替被暴露者保密。

2、暴露发生后如何进行局部处理?

如是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如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然后用清水、自来水

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3、风险评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感染HIV的概率,可以进行一定的估计。一般而言,一次针头刺伤感染HIV的概率为0.33%(1/400~1/300),仅粘膜或皮肤暴露于感染的血液而无局部损伤的情况下,被HIV感染的危险性大约为1/1000或更低,而当深度损伤、损伤器械上见血、器械接触感染者的血管被传染的可能性增大。若做为HIV传染源的病人在2个月内因艾滋病死亡时,接触者感染HIV的可能性会增加。此外,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也和接触的血量及含HIV血中病毒载量有关,和接触者本身的免疫功能也有关。当然,如果暴露后急救处理措施得当,那么危险性则会更低。

4、合理用药

HIV职业暴露发生后,如果风险较大,建议进行阻断治疗。用药方案为双汰芝1粒Bid,连续使用30天。双汰芝为专门用于HIV治疗的抗病毒药,在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传染病专科医院可以获得。如果花钱买,一月的疗程需要1800元人民币,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都可以免费获得。需要注意的是,阻断治疗在暴露之后越快越好,最好在24小时以内。超过3天完全没有用。如果没有双汰芝,可以有其它药物代替,建议咨询当地或高一级疾控中心。

5、定期监测

HIV职业暴露发生后,应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

底检测,以排除是否有既往HIV感染;如检测结果阴性,不论经过危险性评估后是否选择暴露后预防用药,均应在事故发生后第6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以明确是否发生HIV感染。有条件情况下,可以采用核酸分析和病毒培养等进行早期诊断。

篇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上报 科室: 上报时间: 上报人员: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 职 业: 暴露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暴露 方式: 1.锐器伤□ 2.破损皮肤接触□ 3.粘膜接触□

暴露源情况:1.艾滋病□ 2.乙肝□ 3.丙肝□ 4.无传染性□ 5.不清楚□

局部处理: 1.冲洗□ 2.挤血□ 3.消毒□ 4.未处理□ 5.作何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1、处理程序: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并进行局部处理,填写报告卡,报告感染办到传染科就诊,随访和咨询。

2、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者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在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周围进行局部挤压。

篇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各个科室涉及到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共60名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医生、护士等, 所涉及到的科室包括外科、内科、妇科、儿科、医技科室。其中男21例, 女39例, 最小年龄24岁, 最大年龄56岁, 平均年龄36.7岁。职称:护士23人, 护师10人, 主管护师8人, 医师5人, 主治医师9人, 副主任医师5人;学历:本科9人, 大专32人, 中专19人。参与研究的医务人员在性别、年龄、职称、从业时间、职位、科室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参与研究的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自行设计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暴露情况、对职业暴露的认知、职业暴露以后的心理状态。将参与研究的60名医务人员集中发放问卷后, 详细地讲解问卷各个题目的具体意思, 当场填写问卷。发放问卷60份, 回收60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年中职业暴露情况

对60名医务人员在一年中职业暴露的次数进行统计后得出, 有39人暴露次数在2~4次, 占比65%, 其次为4~7次的11人, 占比18.3%, 仅暴露1次的10人, 占比16.7%。

2.2 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

60名医务人员对于职业暴露范围、防范和处理的认知情况分别为96.7% (58/60) 、91.7% (55/60) 和95.0% (57/60) , 均超过了90%。

2.3 职业暴露源和方式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源调查结果显示, 乙肝感染40人, 梅毒10人, 艾滋病2人, 丙肝8人, 其中乙肝的感染人数最多, 占比66.7%。暴露方式主要以锐器、喷溅、皮肤损伤为主, 其中因锐器导致职业暴露的45人, 占比75%。见表1。

2.4 职业暴露的科室分布

从60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科室分布中可以看出, 外科为44人, 占比73.3%, 内科10人, 占比16.7%, 妇科4人, 占比6.7%, 儿科1人, 占比1.7%, 医技科室1人, 占比1.7%, 由此可见外科是职业暴露高发科室。

2.5 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态

60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心理状态情况显示, 表示对职业暴露可怕、回避的共16人, 占比26.7, 可怕又无可奈何的21人, 占比35.0%, 可怕且悲伤的8人, 占比13.3%, 无所谓的1人, 占比1.7%, 担心的共14人, 占比23.3%。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3 讨论

3.1 职业暴露情况普遍存在

由于临床医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 其职业暴露情况普遍存在。尤其护士针刺损伤所导致的职业暴露是最为常见的一种[4]。护士作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因为针刺导致患者的病原体进入体内, 对个人身体造成伤害。本文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务人员都能正确地认识职业暴露的范围和处理措施。

3.2 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态堪忧

大部分的临床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以后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担心、害怕、无可奈何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其心理健康和工作的顺利进行[5]。针对此种情况医院对于涉及到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十分必要[6]。有助于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 通过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讲解来帮助医务人员减少职业暴露的次数, 降低其心理恐惧感[7]。

综上所述, 职业暴露是目前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关注的首要问题, 并且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已经能够明确地意识到职业暴露所带来的危害, 对于防护和处理措施的认知水平尚可。临床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提高职业暴露的认知水平来提高其防护意识, 通过适当的心理疏导来帮助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逐步克服恐惧和焦虑的心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预防职业暴露的重要手段, 临床医务人员在此基础上应运用积极的态度来调整受伤后的心理, 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以及在职业暴露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60名参与研究的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自行设计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暴露情况、对职业暴露的认知、职业暴露以后的心理状态。结果:90%以上的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良好;职业暴露源主要是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为主, 其中乙肝频率最高;职业暴露方式主要以锐器、皮肤黏膜损伤、喷溅为主, 其中锐器损伤频率最高;大部分的临床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以后心理状态不佳。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以后常表现出可怕、恐惧、无可奈何、回避等心理状态, 主要由于意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较大且不可避免, 少数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不足且有待于提高。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认知,心理状态,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文玉, 郑雪梅, 甄亚琴, 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8 (1) :106.

[2]李妍.柳州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认知现状调查〔D〕.广西医科大学, 2014.

[3]李桃, 龚光明.临床医师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8) :4056-4057.

[4]彭凌, 郑舟军, 周月华.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心理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 :106.

[5]刘红艳, 茆尤尤, 饶艳, 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 31 (5) :92-94.

[6]Hsairi M, Kauffmann F, Chavance M, et al.Person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ercep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an application of a job exposure matri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2, 21 (5) :972-980.

篇4: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分析

【关键词】 锐器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感染严重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对受害人及其家属造成身心伤害。近年来,职业安全防护研究,成为业内人士的热门课题之一。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9月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适当的改进措施,先将结果与分析报道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 资料:自2005年1月~2011年9月我院173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

1.2 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9月医务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锐器的类型、发生伤害的环节、原因伤害后的处理行为。

2 结果

2.1 发生的锐器伤医务人员情况,符合锐器伤且填报资料完整的有173名,其中52%发生在护理人员中,工龄以<5年为主占35.3%,其中实习生30名,见表1

2.2 锐器的类型 发生锐器伤的类型涵盖临床使用医疗锐器的绝大多数类型,其中72名医务人员被静脉输液针头包括头皮针和留置针封管针头;62名被注射针头损伤,包括过敏试验、胰岛素注射和局部麻醉注射器针头;17名被采血针损伤,包括静脉采血针、血糖监测采血针等;见表2

2.3 锐器伤的环节 102人的锐器伤发生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占59%;34人发生在治疗操作后锐器弃置前,占19.7%;34人发生在锐器弃置后,占19.7%。

2.4 锐器伤的原因 本组锐器伤影响因素有光线不足、他人碰撞、锐器放置错位、回套针帽、清理锐器不当等。见表3

3 讨论

3.1 工龄低的医务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本组锐器伤发生在<5年的人群(含实习生)中占41.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这与他们对职业防护的认识不足,对设施方法使用不熟悉以及技术操作不熟练等因素有关。

3.2 静脉输液针头容易误伤医务人员,输液管道长且富有弹性,易造成远端针头甩动或扭转容易误伤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紧急,无序状态常发生他人碰撞,从而增加锐器针头控制难度。合理配置人员,减少因护士工作忙乱而引起的损伤。提供安全型输液工具,如安全型留置针、无针密闭输液针头,将有利于减少针刺伤。

3.3 针头处置空间位移,用过的锐器针头处置也是重要一环。病区护士拔输液针后往往手持针头和输液管步行至处置室后丢弃在损伤性废弃物收集盒中,这样造成针头处置时间长,空间位移大,大大增加潜在针刺伤风险。

3.4 锐器的放置错位 锐器错位越大,越隐蔽,潜在损伤的概率越大,潜在受伤的人群越广。本组调查中,锐器错位到了产妇用后 的卫生纸中,病区地板上,使科室中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概率非常大。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不使用安全锐器盒等。这主要涉及到医护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通过分析,我认为把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列入医学实习生和新上岗人员岗前必备培训项目很有必要,在职业安全防护中增加案例警示,改进在职人员的培训,加强锐器及时处理、就近处理,使用符合规范质量的锐器盒是防范锐器伤的重要措施。

见表3 173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与原因构成比(%)

参考文献

[1] 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6.1137

[2] 秀兰,王云琼,王刚.新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5,4(3):240-241.248

篇5: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等病毒的危险,保障 我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 则(试行)》和《云南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 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我院职业暴露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学习,增强预防职业 暴露的意识。

二、职业暴露的概念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 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皮肤,生理盐水 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伤口予以75%酒精或0.5%碘消毒并包扎。

四、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与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控感办,以备对照评估。

五、检验科对临床送检标本HIV(+)时,要及时报告医院控感办和送检科室并及时 送标本到上级单位进行确诊实验,以便做好预防控制和网络直报工作。

六、贯彻标准预防原则,加强自我保护。严格遵守医疗操作消毒规程。采取预防措 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防止针刺、刀片割伤和其它锐器的损伤。针头在使用后切 勿重新上盖,若必需重新上盖时,应使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技巧。必须做好个人防 护,在进行有血液和体液溢溅的操作时,应穿工作袍、戴手套、口罩和眼罩。一切有可能 损伤的皮肤,应用防水敷料包扎好。使用后的针头及锐器应放入刺不破的容器内。

七、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医院控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

表,以便追踪观察治疗。

八、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果污染源的HIV阳性,则补救处理措施按艾滋病职业暴露 处理流程执行,并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登记表。

九、发生职业暴露后,医院控感办对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到相关科室 及时进行处理、检查、治疗。并记录病历本,开具病情证明。保管好发票。并及时到人 事科报工伤,按工伤相关规定报销。

篇6: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预防控制措施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保洁员等,在从事疾病防治工作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感染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疾病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我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进修学习的学员和保洁员等。

二、预防控制原则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三、安全操作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篇7: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1.手术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医务人员清洗器械的过程中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和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不能参加手术中的器械配合工作,在进行其他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专用利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禁止回套上针头套,以防锐器伤。

5.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1%活力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6.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到预防保健科进行评估和用药,各科室进行登记并上报医院感染科。

7.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当进行预防性用药。

a)如疑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暴露,应在24H内查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

b)如疑为HIV暴露,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反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D。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药,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D。

篇8: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缺陷,法律保护,立法建议

目前,医务工作者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的问题。在1984 年,全球报导了第一例在医务工作中因为感染的血液而暴露于HIV的感染,从此以后,便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对于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的关注,医务工作者通过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接触从而引起被感染的危险,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在医疗卫生领域内被广泛关注的职业问题

医务人员在日常的医务工作中存在着职业暴露以及医院内部感染的风险。不安全的输血、不安全的注射、针刺伤、外伤、手术、口腔矫治器、透析、器官移植和许多其他的原因,使得医院内部的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源性感染日益增加。医务工作者应当对医院内部感染、职业暴露和职业安全等问题进行高度的重视及广泛的关注。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述

1.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是指在进行医疗卫生活动中,包括医务人员的临床治疗活动、护士的护理活动以及检验人员相应的实验操作等医务活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对其自身健康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

1.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特点

1. 2. 1 工作年限较短的人员是高发人群

工作年限短的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的风险率较高,医务工作者工作年限在3年以及3 年以下的风险最大与他们的操作方式不熟练、不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再加之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差有较大关系。其危害的常见工具主要有针头、手术刀及其他医疗器械。实习护士、深造学习的医生、保洁职员等也有波及,这些人是预防控制容易忽视的群体,应加以关注。

1. 2. 2 暴露场所多元化

危害常常发生的地点中,病房、手术室还有门急诊排在医院中职业暴露危险场所的前3 位,内科、妇科检查、检验科分别位列其后同样也具有一定的职业暴露频率。这些地点有更多的侵入性手术或者是工作环境有着较重的污染,而且工作强度较大。

1. 2. 3 针刺伤与锐器伤发生率高

在临床发生职业暴露事件频率极高的当属锐器伤还有针刺伤,这两种损伤是致使医务工作者出现职业暴露风险的最重要的危害要素,而这两种损伤都是以血传播病原体为主要路径。通过调查,平均每年美国的医务人员针刺伤或皮肤受伤的有50 万至70 万人,1075 名医务工作者中有800 多人曾受到过针刺伤,刺伤率达到80%[1]。

1. 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及危害

据估计,有5% ~50%的医务工作者暴露于HBV,2% ~ 9% 暴露于HCV,暴露于HIV的有0. 3% ~ 0. 6%[2]。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在近20 年来获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许多问题。过去被控制住的传染病再次复发,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内部感染的状况变得越来越复杂,预防和控制工作变得更为艰难。SARS盛行时期,许多医务人员的感染就充分证明了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与职业预防控制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除此之外,非电离、电离物理性职业暴露风险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亦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经常暴露在低剂量放射情况下,放射会产生蓄积作用,从而会导致癌症、畸形的发生。接触者的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小板数等指标与标准值相比明显偏低[3]。在化学性职业危害中,外科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常接触各种消毒剂或清洁剂( 如: 化学消毒剂甲醛、过氯乙酸、84 消毒液、含氟消毒剂等) 。这类消毒剂亦或是清洁剂在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对空气造成污染,除此之外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人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等。轻者可能会导致过敏性的皮炎,鼻炎以及气管炎、哮喘等,重者可致中毒、肝损害或致癌[4]。

1. 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法律保护的立法现状

2009 年4 月,我国出台了新的医改方案。其中第13 条中明确要求: 在当下全社会应当构建健康而又和谐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执业环境,使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获得充分的保障,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一要求表明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的要求,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5]。然而,目前,除了辐射损伤的医务工作者已列入法定职业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因为其他原因仍没有被包括在职业病内。

1. 4. 1 无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

我国在2010 年12 月20 日进行了对《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中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进行了修订,其中表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社会团体或民办单位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都有依照本项条例的规定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针对工伤认定方面,尽管划定了详尽的治疗目录以及某些药品的目录,但是医务工作者在职业过程中遭受的职业暴露问题却仍没能被考虑在内。除了辐射损伤以外,其他情形下的医疗工作者职业暴露是否属于职业病类别或工伤类别,目前仍然是不确定的。虽然在2009 年卫生部印发了针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文件,即《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这一规范性文件,提出了应当将医疗人员针刺暴露损伤的疾病作为职业病的一种来预防和治疗,但这个《导则》仅仅是推荐性标准和部门规章,并不是法律性文件和强制性要求。

1. 4. 2 无明确的救济方式和途径

除了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受到的辐射损伤外,医务人员其他职业暴露的损伤尚未添加到法定职业病领域。目前,特别是针对医务人员的健康、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规范的综合保护的法律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损害难以得到救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医生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护士在护理病患的行为中亦或是检验人员在实验等医务工作过程当中所受到的职业暴露损害得不到权利的保障,法律上的缺失同样让医务人员人身权利受到职业暴露危害后找不到救济的方式和途径。医务人员被传染乙肝、丙肝、艾滋病后,常见的做法是,科室将其化验的费用进行承担,而使用疫苗、干扰素等费用则由院方供给。如果医务人员一旦检测出是艾滋病暴露,那么药物的供给则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偿提供。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部分药物和检测费用是自行承担的[6]。如此的补偿确实存在着不人道、不合理的情况。法律应该真正关心的是让遭受损害的人获得救济和保障,使全部受到损害的情形得到充分的弥补和救济。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2. 1 有利于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逐年上升,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近百亿元,可以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问题是威胁我国医疗卫生劳动力资本可持续发展、制约医疗卫生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法律,通过法律在保障医务人员的权利、义务的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救济,并对医务人员医务工作中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制,使医疗人员尽可能避免职业暴露,从而确保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不受侵害,减少风险。

2. 2 有利于改善医务人员的职业环境

及时制定出台保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既能够体现国家对医务人员的负责,也能减轻医务人员参加医务工作的后顾之忧[7]。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不仅仅损害了医务工作者的健康,更甚者是丧失劳动能力,并且诊疗、痊愈的费用十分昂贵,这为医务工作者、工作单位以及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医务工作者既是流行症易感者同时也可能成为感染源,其特殊的双重身份要求我们应当做好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防护,这不仅保护了医务工作者,同样也保护了众多患者[7]。因此,只有赋予被感染的医务工作者种种相应的法律法规上的保障,才能够除却医务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保证医务工作者能够更好的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2. 3 有利于医务人员的权益得到保障

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在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防治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法律保护的建立对维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法律保护的立法建议

3. 1 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纳入工伤保护范围

在工伤认定标准中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伤害的,或者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均应属于《工伤保险条例》保护的范围。这一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因公负伤或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得到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权利。作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应属于“由于工作原因而受到意外伤害”的情节,故应认定为工伤。如在SARS盛行期间,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在抢救病人过程中感染SARS的风险特别高,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当时下发了一个通知,对在临床一线抢救病患的医疗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感染非典的允许享受工伤保险待遇[8]。这一通知的出现,表明职业暴露中意外伤害的危害性是极大的,为保护医务人员这一特殊的劳动者的健康利益,应扩大职业暴露的种类以列入到工伤保护中来。

同时在我国现有的《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了针对患有法定职业病属于工伤保险范畴,将职业病分为9 大类,包括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造成的伤害、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以及其他职业病。针对职业性传染病,《职业病防治法》中并没有完善其传染病种类,也没有提及由于血源性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接触型职业病,而是仅仅触及了接触粉尘亦或放射性物质这类因环境接触而导致的职业病,对于其他情形造成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保护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安全,应将《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进行扩充性规定,将具有职业性传染病、接触型职业病加入到职业病分类目录里,以确保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尤其是严重的职业暴露伤害的人员获得权益保障。

3. 2 确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保护的救济途径和方式

对于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受到职业暴露伤害可依据伤害的程度确定权益保护的方式和途径。

首先,对于能够治愈的职业暴露伤害可以依据职业病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保护。如果在职业病防治法中增加种类,将职业暴露纳入进来后,医务人员在能够证明其职业暴露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职业病诊断程序鉴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如果诊断为职业暴露的且可治愈的伤害可以向其所在的医疗卫生机构寻求补偿,包括检查费、治疗费、康复费,同时对于不适宜再继续工作的岗位,受到职业暴露伤害的医务人员还有权提出调离原岗位,并要求医疗机构进行妥善安置。

其次,对于难以治愈的不可逆的职业暴露伤害依据工伤保险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保护。在确定职业暴露中由于事故伤害、意外伤害已经长期受害而造成严重职业病,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可以认定为工伤,并通过工伤鉴定,确定等级,以对医务人员进行补偿,补偿不仅仅指检查费、医疗费、康复费,还要包括误工费、伙食补助费、伤残补偿金、死亡补偿金等等。这样对医务人员的救济途径和救济方式才更加全面和完善[10]。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有效开展进行,不仅可以保护医务工作者,也可最大限度的保护绝大多数的患者。保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才能确保医疗工作者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广大的公众健康而服务。目前,医疗部门在法律上给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救济渠道非常少,这就需要多管齐下,通过完善立法和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建设,一起来保护时刻处于职业暴露下的医疗工作者的健康安全和权利。无论是技术的法规、职业病或工伤保护、还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救济保护,都应该尽快地健全起来,让立法的航船能够早日启程。概括地说,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具有漫长性和复杂性,当下我们只有及早地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完善现有法律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存在的缺陷,从法律制度上给予医务人员切实的保障。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当对这项工作进行长时间的监测以及分析,不断地提高医务工作者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律意识,从而防止职业暴露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黄丽蓉,李阳,黄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2014,24(3):759-760

[2]邹雪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660-662.

[3]庞则娟.职业暴露状况及干预预防[J].山西医药,2012,41(1):76-77.

[4]高晓东,胡必杰,王文娟,等.上海市70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2010,20(12):1713-1714.173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03-17.

[6]Rampal L,Zakaria R,Sook LW,et al.Needle 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Malaysian hospital[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0,3(13):354-362.

[7]桂晓玲,李智博,朱培嘉,等.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与工作安全感、离职意愿的相关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8):628-630.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aking pregnancy safer:the critical role of the skilled attendant,2004.

[9]李嫦珍,刘淑萍.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2014,(15):3864-3866.

篇9: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1月~2011年8月医院在岗职工,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保洁员、行政后勤人员等。

1.2 调查方法 医院职工发生锐器伤或职业暴露后填写医院设计的《锐器伤与职业暴露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包括暴露者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工作类别、工作年限等,以及暴露情况,如暴露原因、方式、利器类别、损伤程度、处理方法等。

1.3 统计方法 计算构成比。

2 结果

我院是一个国家级三等综合医院,2010年出院病人约39611人,2011年1-8月份出院病人约 29396 人,医务人员共有1300名,经统计去年一年至今年八月份,共发生了职业暴露约20例。

2.1 一般资料:暴露源及其比例

2.2 暴露过程

2.3 人员分布

表3 医院常见暴露人员例数及比例

以上可以看出,护士位居职业暴露的首位,锐器损伤占首位。

3 讨伦和结论

为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我院依据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制定了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及上报流程,要求填写发生暴露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发生职业暴露时间、地点、损伤过程、暴露源污染情况、暴露后应急处理、暴露后用药情况及定期随访观察结果,同时要求发生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科室要做好医务人员的心理工作,不能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具体章程如下并要求各科严格遵守[1]:

3.1 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护目镜、防护面罩等。锐器损伤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暴露方式,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护理操作中不回套针帽,不徒手进行污针头等锐器的处理等。

3.2 术前必须查梅毒、乙肝、丙肝、HIV,如遇急诊手术,未能进行术前四项检测,发生职业暴露时要立即通知保健科和检验科,尽早查明病员是否有以上血源性传染病的存在。

3.3 发生职业暴露时要立即进行伤口的局部处理[2]。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不少于五分钟,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復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4 如果是被乙肝病员的血所污染,医务人员要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查,以查明是否本身就是一个HBSAG阳性的患者,三个月,六个月后再行复查。

3.5 如果是被梅毒患者的血所污染,医务人员也要当天做梅毒的相关血清学的检测,同时使用长效青霉素进行治疗,四周,三个月后复查。

3.6 如果是被HIV患者的血所污染,医务人员也要当天抽血查HIV检测,同时报告疾控中心,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内开始用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是越早用药越好,并采用联合用药法(两种或三种药物),最好在发生后的4小时内开始服药,最迟不超过24小时,坚持吃完一月的药量,吃药期间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以及头晕头痛等症状,然后4周、8周、12周、6个月再行复查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血液检测[3]。一般来说,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很低,它受暴露时间的长短,伤口的深浅,大小以及暴露源的病毒载量的影响。有研究资料表明,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0.33%,粘膜表面暴露感染HIV的机率为0.09%。

3.7 强化职业安全培训与教育。对医务人员、实习人员、医技工作者、保洁员等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宣传是减少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对新进人员、实习人员定期反复规范化培训,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员的体液、血液和分泌物、排泄物的操作时要做好标准防护。

我院职工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通过正确的局部应急处理,经过半年的随访,无一人发生血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陈小玲,于慧琴,浅谈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及预防[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3(8):93.

[2]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3.

篇10: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报告及处理制度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发生不明原因肺炎、HIV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再上报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应给予随访和咨询。2.局部处理措施:

(1)锐器伤: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2)黏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直至冲洗干净。3.对暴露者的处理:

(1)不明原因肺炎,HIV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2)对所有暴露者均应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下一步预防或治疗方案。

(3)HIV暴露者如需药物预防应于24小时内开始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周、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查。

(4)HBV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记物检查,阴性者按0月、1月、6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

梅毒暴露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左右臀深部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3~4次。若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500mg,4次/日,一天总量2g,连续15 骨科医院

篇1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为了有效地应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工作,特制定本流程。

1、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制度,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必须以最快的方式

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Z、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同时指导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进行暴露部位的处理;

3、暴露部位的处理原则: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日,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日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石%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酌。情预防性用药;

4、处理完毕,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应做好调查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暴露者的姓

名、姓名、年龄、发生时间、地点、暴露部位、暴露方式、经过,联

系电话,暴露类别,严

重程度和处理。消况等,并形成文字材料,同时向院领导或(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5、如有需要进行疫苗接种者,单位报销疫苗接种费用;

6、追踪

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安排追踪时间。

篇1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一)紧急局部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报告与保密

受伤者在受伤后尽快通知军人门诊部(TEL 65748或54464)或医教部值班室(TEL 54009),其根据暴露源的情况及暴露的程度决定下一步处理。如可疑HIV暴露,在受伤后1小时内报告市疾控中心。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应严守秘密。

(三)药物预防与登记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如果有HIV传播的可能性,但尚未对暴露源进行HIV检测,应该实施基本用药方案,等暴露源的HIV检测结果明确后,如果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阴性,终止预防服药;如暴露源被证实为HIV阳性,则重新评估调整或修改预防用药方案。注:重庆市暴露安全药物储备库位于重庆市传染病医院,联系电话:65349415(保健科)65312124(值班室)

质控科医院感染室

军人门诊部

上一篇:宝宝讲睡前故事应注意什么下一篇:竞聘教务处处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