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2024-08-1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共14篇)

篇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检验考生词汇、阅读理解和欣赏、英汉互译和写作等方面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考试要求:

1.能看懂英语书刊报纸上的英语文章,既能理解其字面意义,又能理解其隐含意义;

既能辨别出文中的事实与细节,又能概括出全文主旨;

2.能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结构、写作目的、语言技巧及修辞手段,并就此作出

自己的评价;

3.能够根据上下文用适当的词语解释较难的词语,且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章中的长句

和难句;

4.能将不同文体风格的原文忠实地翻译成译文;

5.能根据要求写出语言准确、表达得体,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的文章。

三.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涵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级英语》(上、下册)和国

内高校通用的翻译和写作教材内容,兼及时事、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英文报刊或网站。

四.考试形式: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办法。

五.考试题型:

1.词语替换:共有25题,要求考生能将一正式文体中的词语用日常用语表达出来;

(25%)

2.完形填空:在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中,有15个空,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上下文用适

当的词语填空。该部分既可提供选项,亦可不提供选项;(15%)

3.句子复述:在1篇短文中,有5句划线的长句和难句,要求考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

释文章中的长句和难句;(10%)

4.阅读理解:有3-4篇的阅读文章共20道左右的多项选题,要求考生根据阅读内容选

择适当的答案;(40%)

5.英译汉:对一篇500字左右的英语文章中的划线部分进行翻译(划线部分的长度大

约为150字),或者翻译大约200字的英语段落;(15%)

6.汉译英:翻译长度约为300汉字的段落。(15%)

7.文章分析和写作:在1至2篇短文中要求考生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通篇布局、写

作目的和语言技巧,并根据要求用英语写出300字左右的评论文章。(30%)

六.答题要求:全部答案要求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七.样题:参见近年的基础英语入学试卷。

篇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林业生产、科研与实践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的具体内容由《森林生态学》、和《植物学》两个科目组成,每个科目为75分。

三、各科目考试要求

《森林生态学》

1.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考察考生应用森林生态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森林生物与环境关系原理;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内与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森林群落的组成与结构,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及分布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养分循环。

《植物学》

1.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植物学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2.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细胞与组织、种子与幼苗、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进化规律;被子植物分类的方法;与林业密切相关的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参考书目-初试科目

植物学

《植物学》强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森林生态学

篇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等教育不断扩招,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但是,相对于需求来讲,研究生教育资源仍然是稀缺的。

从招生学校的数字来看,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机构2263所,而包括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内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只有796所;从招生人数来看,2009年高等教育毕业531.1万人,研究生招生51.1万人。

同时,由于很多在研究生备考生选择研究生教育机构时,会在专业、地域上有相同的偏好,造成结构性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名校、教育质量较高、就业前景加好以及所处区域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研究生教育的机会被很大一部分考生看好。因此,从个体来看,部分地区、部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几点假设及其基础上的效率

为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效率进行分析,对其做如下假设:

1.

考生掌握充分的信息,即每位考生都掌握相同的、全部的研究生考试信息;

2.

考生可以在其掌握的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理性选择,即考生可以给予已掌握的信息作出使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决策;

3.

交易成本为零,即制度运行成本、监督成本、信息搜寻成本都不存在;

4.

考生对教育资源的评价用其为考试而做出的努力衡量,即可用复习时间(小时)表示,考生复习的时间越长,就表示其对研究生教育资源的评价越高;

5.

考生的学习效率及接受能力处于同一水平,即付出相同时间的努力,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识与分数,亦即可以获得相同的得到教育资源的机会。

由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霍布斯规范定理,教育资源将分配给对其评价最高的考生,即付出最大努力的考生。根据假设条件,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是有效率的,并且是公平的。越努力的考生,越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其分数越高,就有更大的机会获得稀缺的研究生教育资源。

以上假设下的考试制度似乎更加贴近中国古代的情况,而且历史也确实证明了其是有效率的,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为政府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现实中的情况远比模型中的更为复杂,因此考试制度也就受到了质疑。

三、现实中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

现实中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晚上。研究生考试的过程和制度的作用远比以上假设中的更为复杂,而交易费用也随之增加。为了分析现实中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有必要对以上提出的假设作出修正:

1. 考试制度本身运行费用存在

在现实中,考试制度的运行的成本是存在的。该成本包括考试试题的撰写、印刷成本,维护考试公平、防止相关人员舞弊的监督成本等。这些成本体现在考生参加考试必须缴纳的报名费上。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上来看,其报名费在150元左右。随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每个考生的平均成本在下降,但考试制度的总成本在不断增加。

2. 考生必须为所需信息支付费用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考生尽量搜集更加全面的相关信息以获得在竞争中的优势。由此,考研辅导资料、考研辅导班等在市场上大量出现,有甚者还以内部资料、试题预测来贩售书籍或招揽学生。面对大量而庞杂的信息面前,考生陷入“囚徒困境”之中。

下面将把用于支付考研辅导班、考研资料等费用称为购买信息的费用,即信息搜寻成本。对于特定的研究生教育资源,考生之间构成竞争,一部分考生成功的概率增加,意味着另一部分考生成功的概率降低

假设购买信息的考生为博弈方1,不购买信息的考生为博弈2;考研成功的一方有20个单位的得益,在同时购买或同时不购买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均为50%;若只有一方购买信息,则其将增加15%的成功概率,则另一方成功的概率为35%,但够买信息的一方须支付2个单位的成本。则可得到以下博弈矩阵:

从博弈矩阵中可以看出,无论博弈方2是否购买信息,博弈方1为实现自己得益最大化,都会选择购买信息;基于此,博弈方2为实现自己的得意最大化,也会选择购买信息。故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购买,购买)。

3. 金钱成为衡量考生对教育资源评价的标准之一

考生对教育资源的评价的衡量不能仅要包括考生为之做出的努力,还需包括考生为考试而支付的费用,即金钱。在经济实力可以支付信息成本的考生中,考试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使资源分配给对其评价最高的人手中,即愿意支付较高费用、付出更多努力的考生会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源;在不能支付信息搜寻成本的群体中,也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即直接将资源分配给更加努力的考试;但是,考试制度却无法实现在这两个资源之间的有效分配。由于考生的经济状况不同,一些较为贫困的考生无法支付信息成本,而被迫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降低成功概率。一些经济条件较差但优秀的人无法享受稀缺的研究生教育资源,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

四、结论

总体上来说,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以较小的交易成本实现了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即将资源分配给那些对其评价最高的人手中,这也是考试制度能够长期而广泛的存在的原因。但是,由于随着对研究生教育资源竞争的愈加激烈,考生对信息需求和重视加大,进而产生了信息搜寻成本。对教育资源的评价不再可以仅仅用为之所付出的努力就可以衡量,还需要包括金钱成本。从而使一些无法支付成本的考生处于竞争劣势地位,而其中的人才无法享受稀缺、珍贵的教育资源,也对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科斯:《社会成本问题》.《法律与经济学杂志》第3卷1960年10月

[4]卢现祥:《交易费用测量的两个层次及其相关变化趋势》.《中南经济论坛》第1卷2004年

篇4: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1.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

出版活动都要接受出版行政管理。这里讲的出版活动,不 包括( )。

A.出版物的出版

B.出版物的印制或者复制

C.出版物的进口

D.出版物的交换赠阅

2.我国对出版单位的设立实行( )。

A.登记制

B.审批制

C.保证金制

D.登记备案制

3.对出版物的管理不包括以下内容:( )。

A.出版物只能由出版单位出版

B.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

C.出版单位实行财务审计制

D.出版物不得载有禁止内容

4.对出版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包括( )。

A.出版单位法人制

B.年度出版计划与重大选题备案制

C.出版单位年检报告制

D.出版单位利润上缴制

5.图书版本记录不包括以下项目:( )。

A.书名(或者图片名)

B.著作者(或绘制者)、编辑者、翻译者的姓名(或笔名、 单位名称)

C.著作者通讯地址及电子邮箱

D.出版者、印刷者和发行者的名称

E.出版年月、版次、印次、印数

6.与图书相比,期刊最基本的特点是:( )。

A.系统性较强

B.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强

C.有固定名称,按顺序编号连续出版

D.开本较大

7.书刊版心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包括( )。

A.文字

B.图表

C.天头和地脚

D.间空和线条

8.下列关于出版物总发行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总发行的销售形式主要是批发和零售

B.一种出版物的总发行权只能由一个单位拥有

C.总发行是指总发行单位统一包销出版物

D.大型出版物零售单位也是总发行的销售对象

9.出版物从出版单位到达消费者手中通常需要经过的环节 不包括( )。

A.回款

B.批发

C.零售

D.总发行

10.下列表述中,没有错误的是( )。

A.编辑在处理上级领导机关提供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汇编

书稿时,由于不需要也不能对法律条文做任何改动,所 以不需要通读全稿。

B.书稿复审应当审读全部稿件。

C.因时间仓促,书稿三审无法达到规定要求,可以在审读 校样时再进一步修改。

D.在出版社终校时,作者同时审阅另打印的一份校样并进 行了修改,编辑或校对人员应将作者修改的内容全部 誊抄到终校样上,并仔细核对,防止遗漏。

11.编辑工作者不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 )。

A.文化产品的设计师

B.文化成果的发掘者

C.知识产权的所有者

D.文化传播的把关人

12.开展现代出版活动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形成出版产品的物质资源

B.出版人力资源

C.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

D.形成出版产品的精神资源

13.下列关于出版物属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出版物兼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双重属性

B.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由出版物的精神内容构成

C.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的物质产品属性表现为商品 属性

14.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用来查找汉字古义及古文字形体的 是( )。

A.《辞海》

B.《辞源》

C.《说文解字》

D.《康熙字典》

15.某种图书定价40元,共印10000册,若以65%的发 行折扣率全部售完,则该书的造货码洋和销售实洋分 别为( )。

A.40万元、26万元

B.40万元、14万元

C.26万元、40万元

D.14万元、26万元

16.下列关于编辑和读者之间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B.编辑要满足读者的一切需求

C.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检验者和促进者

D.编辑负有引导读者的责任

17.某书第1版第1次印5000册,后又重印了两次,各4000册。 现在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全面修订后再印4000册,则此次印 刷的版本记录应为( )。

A.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B.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C.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4000册

D.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数为1~4000册

18.“三校一读”制度中的“三校”是指( )。

A.作者、编辑、校对人员共同参与校对

B.由不同校对人员进行三次校对

C.编辑人员校对,校对人员校对,计算机校对

D.由一名责任校对校读三次

19.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保护期一般 为( )。

nlc202309022017

A.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

B.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40年

C.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30年

D.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20年

20.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

A.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B.未公开发表的作品

C.作者死亡已超过50年的作品

D.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二、简述题(第1、2题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

1.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整理,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侵犯著作权必须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3.结合所读过的书刊,简要陈述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总体 要求。

三、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后,请以此为启发,写一篇文章(60分)

写作要求:

1.自拟标题,参考词:书香,特色,责任,格调,文化;

2.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3.字数控制在1200字左右;

4.如有错别字和病句要酌情扣分;

材料:

不官不商,有书香

杨 绛

解放前钱钟书和我寓居上海。我们必读的刊物是《生活周刊》。寓所附近有一家生活书店。我们下午四点后经常去看书看报;在那儿会碰见许多熟人,和店里工作人员也熟。有一次,我把围巾落在店里了。回家不多久就接到书店的电话:“你落了一条围巾。恰好傅雷先生来,他给带走了,让我通知你一声。”傅雷带走我的围巾是招我们到他家去夜谈;嘱店员打电话是免我寻找失物。这件小事唤起了我当年的感受:生活书店是我们这类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生活书店后来变成了三联书店。四五十年后,我们决定把《钱钟书集》交三联出版,我也有几本书是三联出版的。因为三联是我们熟悉的老书店,品牌好,有它的特色。特色是:不官不商,有书香。我们喜爱这点特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D 5.C

6.C 7.C 8.A 9.A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B 17.A 18.B 19.A 20.D

二、简述题答案略

三、综合题答案略

篇5: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对考生的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设计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通过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设计能力的测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服装与纺织品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对艺术时尚和流行有较强的敏感和掌控能力,具备一定的设计表达能力和形式美感;同时,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能力与方向,能独立分析服装、纺织品设计与文化的相关理论,并能结合实践深入探讨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服装与纺织品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的考核,30%

服装的起源和服装起源的动机、东西方服饰比较、服装的基本概念、服装的分类、服饰文化内涵以及发展趋势;服装与纺织品设计预测体系的建立;服装与纺织品设计的灵感与构思;服装与纺织品设计创意的解构元素;服装与纺织品设计原则;服装与纺织品设计要素等。

2、服装与纺织品设计表现以及综合设计能力的考核,40%

参照流行趋势,确立某一主题的时尚设计(含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纺织品图案设计等)。

3、服装与纺织品设计理论的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能力考核,30% 理论联系实践深入分析服装与纺织品设计、文化、历史等领域中的某一论题。

三、试题类型及比例

1、简答题:30%

2、设计题:40%

3、论述题: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服装设计基础·徐亚平等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

2、新编服装设计学.陈东生主编.中国轻工出版社

篇6: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本大纲参照《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制定,为参加我校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提供参考。

基础日语考试要求考生日语综合水平达到八级。试题分为四个部分,卷面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无听力题,考试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参考书。

第一部分:文字与词汇(25分)

测试考生对词汇及日语汉字的掌握程度

参考题型:

1、写出下列单词的读音(5分)

2、将划线部分的平假名写成汉字(5分)

3、将下列中文单词写成外来语(5分)

4、选择填空(5分)

5、用日语解释下列惯用语的含义(5分)

第二部分:语法(25分)

测试高级语法及惯用搭配、有少量日语文言语法。

参考题型:

1、选择填空(20分)

2、阅读古文,回答问题(5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50 分)

测试日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题型:给出三篇短文,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第四部分:小论文(50分)

篇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初试

(科目:841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考查目标

本复试题目包括C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两门课程,主要考查:

1、考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能够基于C语言实现计算机的常用算法,用以求解实际问题。

3、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组成、分类、网络拓朴结构。

4、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数据交换技术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差错控制方法。掌握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各层功能及主要协议、TCP/IP协议及其结构。

5、掌握网络管理的概念,网络管理的功能、网络管理协议、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防火墙的作用和相关技术。

6、具备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具备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C程序设计占80分,计算机网络基础占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和填空题:共50分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共40分 计算题(论述题):共60分

三、考查范围

《C程序设计》部分

1、C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C程序的基本组成,数据类型与表达式等概念,算法的概念和表示。

2、C程序设计的上机过程,运行调试中常见错误的鉴别。

3、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语句的语法规定,能运用三种结构编写程序。

4、了解常用的程序风格和规范。

5、掌握C函数组装程序的意义,对库函数、自定义函数、局部变量和全程变量有正确的知识,并能用函数进行程序设计,了解递归函数。

6、对批量数据的处理,能正确运用数组或结构体进行程序设计,能熟练处理字符数据。

7、了解指针、文件和异常处理的概念,掌握文件的定义及处理方法。

《计算机网络》部分

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常见的网络拓朴结构。

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数据交换技术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3、传输介质的种类,网络通信设备的种类。

4、IP地址书写的规范,及其IP地址规则。

5、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各层功能及主要协议、TCP/IP协议及其结构。

6、了解网络技术中检错码的使用原理及应用。

7、熟悉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如,web、ftp等。

8、熟悉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基本配置方法。

9、了解大数据、云计算新技术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10、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防火墙的功能。

主要参考书目

篇8: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关键词: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语言测试学,应用语言学,信度,效度

在语言学中, 语言测试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分支, 而且它已经渐渐成为了一门相对比较独立的学科。而语言测试的功能总的来说可以分三块:一、用于语言教学成果的评估, 二、用于辅助语言及教学的研究, 三、用于为选拔合格的人才。笔者想要以语言测试学的理论为指导, 从信度和效度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英语科目 (以下简称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 的质量。并尝试来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方法来平衡该考试中信度和效度这两个重要的要素。

1 信度与效度和语言测试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 一项语言测试的信度就是该测试所能得到结果的质量。如果用同一份测试卷来对同一群学生进行两次或多次测试, 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就说明该测试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是可以接受的, 也就说信度较高。而谈到语言测试的效度, 则是关于一套测试所检测的内容是否就是对参试者所学知识的检测。效度的高与低同样是衡量语言测试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项低效度的语言测试是没有实践意义的。因为一般来说, 一个测试本身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学生有能力完成这个考试。

作为衡量测试质量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 信度与效度之间是互相依存的, 同时又是互相排斥的。一般来说, 信度高的测试方式会比较多的使用客观题像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选择填空等, 但相应的效度一般就不会太高, 也许通过一些精心安排,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度, 但通常很难得到理想状态。而效度较高的测试法有翻译、作文、口试等主观题形式, 不过遗憾的是信度就不会太高, 当然, 通过一定努力, 可以提高其信度, 但同样很难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在当代语言测试, 尤其是大规模考试一般都会尝试在信度和效度之间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2 信度和效度在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中的体现

2.1 信度在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中的体现

首先, 从理论上说, 题量越大, 抽样越多, 信度也就会越高。根据2010年版最新的MBA考试大纲, 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要求参加考试者在180分钟内完成包括一篇20题的完型、四篇5题的阅读、一篇新题型阅读、一篇150字左右的英译汉、以及一大一小两篇作文。所考的语言能力主要覆盖了读和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从题目的分布就可以看出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的重点是阅读理解 (占总题量的50%) , 这样就使对于其它能力的测量在某种程度上就会被削弱, 这也就会对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的信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 我们还可以看到, 客观题 (占总量的60%) , 体现在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中为大量的单项选择题和搭配题) , 这些都可以用机器阅卷, 这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为的不确定因素, 保证了客观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 其信度应该算是相当高的。然而, 这种形式的测试方法只能衡量考试者的语言识别能力, 如果只凭作文、翻译等少数的主观测试题型, 是难以很好的考察考试者应用语言的能力, 所以, 总的来说, 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的信度又不甚理想。综上, 该考试的信度只能算是比较高。

2.2 效度在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中的体现

就该考试的内容效度而言, 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确实很好的测试了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 从而保证了测试内容的高效度。但就结构效度而言, 该考试没有能够很好的检测考试者的主观语言应用能力。其结构效度就在很大程度上被影响了。同样对于实证效度而言, 很多人认为MBA入学考试的英语科目不能很好地测试其听说能力, 及综合能力。那些高分的参试者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不一定有很好的运用能力。因此, 这个考试并没有很好的实证效度和结构效度, 有待改进。

3 如何平衡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的信度与效度

3.1 信度置前、效度兼顾

必须要承认的是在任何一项测试或考试中, 都不太可能达到信度与效度的绝对平衡。但是作为用人单位在提拔干部, 聘用人才时提供参照性指标, 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必须通过更加科学、严谨的测试方法, 进行公正、公平的测试。

把信度放在优先的位置, 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忽略效度的重要性。从历年考试卷中我们很容易看出, 2010年之前的试题, 客观题一直达到了总分的60%, 包括词汇、完型、阅读、而主观题只有翻译、和一篇大作文。如此高比例的单项选择题对于测试的效度则有很大损害。今年, 该考试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增设了一篇小作文 (书信或提纲) , 新题型阅读。同时去除了词汇题。但客观题的总量仍然停留在60%。这样的改革仍然不够理想。

3.2 博采众长、引经据典

笔者认为, 想要解决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中中信度与效度的矛盾, 关键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测试模式。 (下转第125页) (上接第116页)

首先, 我们可以适当加大这个考试中主观题的比例,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 现在的MBA入学考试英语科目的信度还是确保的相当好的, 而客观题比较多只是一个因素, 只要我们想办法在评分、施测等方面去做的更加完善的话, 增加主观题所带来的信度波动时可以最小化的, 且同时考试的效度可以得到一个提升。

其次, 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较成功的语言考试体系, 中国的如大学英语四六级, 其信度和效度的平衡在国内可以说做的可圈可点, 至于外国的语言考试, 我们以他们的MBA入学考试如GMAT为蓝本, 规划出适合中国国情的MBA入学考试。

最后, 我们身处一个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 可以利用开发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来辅助测试。我们也要更加注意利用机考的特点, 把效度融入其中, 那么才可能真正达到平衡。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M].Washington, DC:American Pyscho logical Association, 1985.

[2]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3]Kramsch C.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M].Britai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戴炜栋, 蔡伟良.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改革教学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6]桂诗春.标准化考试——理论、原则与方法[M].广东:广东高等放育出版社, 1986.

[7]胡春洞.英语测试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篇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1.专有出版权

2.重版率

3.直接成本

4.出版物标识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近代颁布了哪些著作权法?各有什么特点?

2.简述选题策划的主要内容。

3.图书质量检查的范围包括哪些?

4.简述大数据对出版业的影响。

三、写作(711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请以此为启发,写一篇文章。

GoPro CEO Nick Woodman:

我们是一家内容生产公司

11月12日,201 5年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Re/code执行主编Kara Swisher和GoPro CEO Nick Woodman就中国市场、内容战略、媒体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GoPro是全球知名运动拍摄设备品牌,也是一个分享平台和内容生产平台。以下是对话的部分内容:

Nick Woodman:GoPro是一个全球化公司,做内容是我们的第一大战略。我们之所以能在全球有这么快的扩张速度,是因为我们的受众非常欣赏我们的内容。我们在中国市场增长飞快,也是得益于我们的内容。我们是一家内容生产公司。

Kara Swisher:跟大家说一下你的内容战略,因为这是你的核心,你并不只是卖设备。

Nick Woodman:对,我们就是一个内容公司,内容是我们的核心,硬件只是辅助。我们要确保我们的大量投入是在软件开发当中,这些软件不仅仅是去捕捉内容,还要把内容放到云端,让用户的手机能够去接入、分享,所以GoProS~是以硬件为中心去开展业务的。

Kara Swisher:你如何看待你们所创建的内容呢?

Nick Woodman:我们要推动人们去追寻自己的激情。比如我们去推动大家旅行,让他们通过GoPro编纂他们的游记,跟大家分享。我们会一直给他们一些奖励,比如500美元一张照片,1000美元一个视频。这样的话,他们一直获得GoPro的一些报酬,他们会成为专业的旅行者,他们一直是在路上创造内容。

有人认为,“现在、未来引领媒体发展的,不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考生,你怎么看?请自拟标题,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专有出版权:专有出版权是出版者通过与著作权人签订合同而取得的出版该作品的专有权利,依法受到保护。侵犯专有出版权的行为人在必须承担民事责任之外,常常还必须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2.重版率:重印书及再版书在出版社出书品种中的比率,是出版社选题水平的重要标志。

3.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可以分清为哪种产品消耗、直接反映某一出版物品种生产过程的各项支出。直接成本包括稿酬、校对费、租型费、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费用、制版费用、印装费用、出版损失和其他直接费用等。

4.出版物标识:主要包括中国标准书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中国标准书号由不同长度的5段共1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段之间以短线隔开,前面冠以ISBN作为标识符。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报纸、期刊、年鉴和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等连续出版物的标准化识别代码,又称“刊号”。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国近代颁布了哪些著作权法?各有什么特点?

《大清著作权律》《中华民国著作权法》。中国近代的著作权保护,在没有立法建制前,主要沿用宋代以来的老办法——由地方政府颁布著作权保护告示。19世纪起,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的著作权法律观念渐渐传入中国。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保护法律。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著作权法》,共5章45条,很多内容和条文是对《大清著作权律》的沿用和变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其进行了修订,在著作权内容、登记注册生效制度、外国人作品保护等方面做了一些补充。

评分标准:回答出《大清著作权律》《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给5分,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占10分。

2.简述选题策划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三方面:一、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二、出版物的营销方案设计;三、选题的实施方案设计。选题的内容和形式包括读者对象、主体与名称、体裁和篇幅、开本、装订形式等;营销方案包括市场分析、市场预测、营销策略等;实施方案包括作者选择、进度控制等。

评分标准:共有3部分主要内容,各占5分,

3.图书质量检查的范围包括哪些?

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均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合格。内容、编校、设计、印制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不合格。

评分标准:四项中有一项回答不出来或不知道其主要内容,扣3-4分。

4.简述大数据对出版业的影响。

大数据对于出版业生产经营而言将有前所未有的帮助:①帮助出版社优化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过程。对图书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把研发和生产过程进行放大观察,从中提炼规律并加以利用。②帮助出版社做好精准策划和精准营销。电商平台和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可以使得对个人和群体的实时观察成为可能,为预测群体行为和了解个体偏好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从而实现精确策划和精准营销。③帮助出版社做好用户体验和产品效果的评估。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出版社不仅能统计图书的销售,还能绘制出“读者图谱”,包括用户的年龄、收入和地理位置等,以增强对用户体验与产品效果的了解。

出版业也将面临严峻挑战:①大数据收集渠道不畅。高度信息化的环境是收集海量数据的基础,但目前出版大环境中数据的收集渠道仍存在一些问题。②大数据高效分析能力与人才均欠缺。实现大数据的高效分析,不仅需要由大量新兴技术组成的高性能的专业的分析技术架构解决方案,还需要高效分析能力和数据分析人才,而这些资源在出版领域仍然比较匮乏。③决策习惯的改变仍需时日。出版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通常是建立在经验或者传统数据粗糙的分析基础上的,要改变各层次决策者旧有的决策习惯,使其学会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决策,仍需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评分标准:本题答案相对开放,考生若有独特见解,可给高分。

三、写作(70分)

评分标准:开放式答案,可从多种角度进行回答。要求言之成理,逻辑清晰,表述准确,有独到见解。基本要点表述清楚得分60%;逻辑清楚、论据充分得分80%-90%;语言流畅可以加分;就某—方面有突出论述,或观点新颖,可以加分,或得高分。

篇10: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考 试 大 纲

科目名称:

综合英语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阅读理解

2.翻译:英译汉、汉译英 3.写作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综合英语》主要考察考生对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准确、得体、地道地对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翻译的能力,特别是对有关语言和语言教学的问题进行翻译,同时包括文学和散文翻译。在写作中,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篇意识和能力以及对专业的理解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难度相当于英语专业八级水平或GRE的试题,涵盖英语教育、语言学、文学、科学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主题。

第二部分:翻译:主要涉及到英美文学名著、散文、时事以及跟教育学、英语语言学等相关的主题。

第三部分:写作:给定一个话题,进行英语写作。参照英语专业八级要求准备。

四、主要参考书目:

1.邹为诚:《综合英语教程》(第三版),3-6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孙敬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篇1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心理学

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约70分 实验心理学

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

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III考查范围

普通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各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注意的生理机制 2.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广度 2.注意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五)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四、感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种类 3.感觉测量 4.感觉现象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的生理基础 4.视觉理论

(三)听觉 1.听觉的含义 2.听觉现象

3.听觉的生理基础 4.听觉理论

(四)其他感觉 1.嗅觉 2.味觉 3.触觉 4.动觉 5.内脏感觉

五、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组织原则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理解性 2.知觉整体性 3.知觉选择性 4.知觉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2.运动知觉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模式识别理论

(六)错觉 1.错觉的含义 2.错觉的种类 3.错觉产生的原因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过程 3.记忆的种类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短时记忆的特征 5.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遗忘 1.遗忘的含义 2.遗忘曲线 3.遗忘理论

4.影响遗忘的因素

七、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4.思维的过程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的掌握

(三)推理 1.推理的含义 2.推理的种类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问题解决的策略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六)表象 1.表象的含义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种类 4.表象理论

(七)想象 1.想象的含义 2.想象的种类 3.想象的功能

八、言语

(一)言语概述 1.言语的含义 2.言语的功能 3.言语的种类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言语运动中枢 2.言语听觉中枢 3.言语视觉中枢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 1.言语感知 2.言语理解 3.句子理解 4.语篇理解

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九、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种类 2.情感的种类

(三)表情 1.表情的含义 2.表情的种类

(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五)情绪理论 1.早期的情绪理论 2.情绪的认知理论

十、动机、需要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功能

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5.动机的理论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的层次理论

(三)意志 1.意志的含义 2.意志的特征 3.意志行动过程

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5.意志的品质

十一、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义

2.能力、才能和天才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能力的种类 2.能力的结构

(三)智力理论 1.智力因素说 2.智力结构理论

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四)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2.人格的特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2.人格类型理论 3.人格大五理论 4.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三)气质 1.气质的含义 2.气质的类型 3.气质的理论

(四)性格 1.性格的含义 2.性格的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5.认知风格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 2.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3.社会化的理论(二)社会认识 1.自我 2.归因

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 4.社会态度 5.内隐社会认知(三)社会关系

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2.亲密关系 3.偏见与歧视 4.利他行为 5.侵犯行为(四)社会影响 1.说服

2.从众与服从 3.去个体化

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 6.合作、竞争与冲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3.能够运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

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横断研究 2.纵向研究 3.聚合交叉研究 4.双生子研究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5.生态系统理论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1.染色体、DNA和基因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3.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 4.显性和隐性基因 5.遗传疾病

(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1.胎儿的发育过程 2.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四、婴儿心理发展

(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1.动作发展的规律 2.动作发展的阶段 3.动作发展的训练

(三)婴儿言语的发展

(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2.婴儿知觉的发展

(五)婴儿气质的发展 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 2.气质稳定性与可变性

(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1.婴儿的情绪发展 2.婴儿的依恋 3.早期同伴交往

五、幼儿心理发展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

(二)幼儿的游戏 1.游戏理论

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句子的发展

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幼儿认知的发展 1.记忆的发展 2.思维的发展

(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心理理论

2.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3.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 4.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5.同伴关系

六、童年期心理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

(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1.书面言语的发展 2.内部言语的发展

(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 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元认知及其发展

(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

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 3.品德发展

七、青少年心理发展

(一)生理发育

1.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 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

(二)认知发展

1.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四)社会性发展

1.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 2.反社会行为

(五)情绪

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2.常见情绪困扰

八、成年期心理发展

(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

(二)认知发展

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

(三)人格发展 1.自我发展理论 2.稳定性与可变性

(四)临终心理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 1.学习的含义 2.学习的作用

(二)学习的分类 1.学习主体分类

2.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 3.奥苏伯尔的学习性质分类 4.学习结果分类

(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 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

(四)学习风格与教育 1.学习风格的含义及其特点 2.学习风格的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的主要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社会学习理论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学习的建构理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的人本理论 1.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四、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 2.学习动机的类型 3.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表征与类型 1.知识的表征 2.知识的类型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 2.错误概念的转变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心智技能的形成 2.认知策略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四)学习的迁移

实验心理学 [考查目标] 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1. 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 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 实验设计与实施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研究报告的撰写(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

二、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二)心理学实验与理论 1.实验范式 2.实验逻辑

3.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三)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四)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 2.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 3.准实验设计 4.真实验设计

(五)实验研究的效度 1.内部效度 2.外部效度 3.构思效度 4.统计结论效度

三、反应时法

(一)反应时概述 1.反应时的含义 2.反应时的种类

(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2.机体因素

(三)反应时技术 1.减法反应时技术 2.加法反应时技术 3.开窗技术 4.内隐联想测验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阈限的测量 1.极限法 2.平均差误法

3.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

(二)心理量表法 1.量表的类型

2.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 3.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 4.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三)信号检测论 1.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3.辨别力指数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 4.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一)听觉实验 1.听觉现象的测定

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2.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

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3.语音知觉实验

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二)视觉实验

1.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2.颜色视觉

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三)知觉实验

1.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2.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

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3.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空间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4.知觉与觉察实验

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

(四)学习实验 1.条件性学习实验 2.认知性学习实验

(五)记忆实验 1.感觉记忆的实验 2.短时记忆的实验 3.长时记忆的实验 4.工作记忆的实验 5.内隐记忆的实验 6.前瞻记忆的实验 7.错误记忆的实验 8.定向遗忘实验 9.提取诱发遗忘实验

(六)情绪实验

1.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 2.面部表情的测量 3.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

(七)注意实验

1.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 2.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 3.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

4.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5.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6.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八)常用心理实验技术

1.眼动技术

2.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

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心理统计与测量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构进行解释。

一、描述统计

(一)统计图表 1.统计图 2.统计表

(二)集中量数 1.算术平均数 2.中数 3.众数

(三)差异量数 1.离差与平均差 2.方差与标准差 3.变异系数

(四)相对量数 1.百分位数 2.百分等级 3.标准分数

(五)相关量数 1.积差相关 2.等级相关

3.肯德尔等级相关

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5.Φ相关

二、推断统计

(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1.概率 2.正态分布 3.二项分布

4.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5.抽样分布

(二)参数估计

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三)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的原理

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4.方差齐性的检验

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四)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4.两因素方差分析 5.事后检验

(五)统计功效与效果量

(六)回归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

(七)卡方检验 1.拟合度检验 2.独立性检验

(八)非参数检验 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主成分分析 3.因素分析

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测量的信度

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2.测量的效度

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的误差 1.测量误差的定义

2.测量的随机误差来源及控制 3.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 4.测量误差的估计

(四)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 1.题目的难度 2.题目的区分度

3.题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五)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 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 3.题目编制技术

(六)心理测验的施测 1.测验的设计

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

(七)测验常模 1.常模与常模团体 2.分数转换与合成 3.常模的编制 4.几种常用的常模

(八)标准参照测验

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 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 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

(九)心理测量理论的新发展 1.经典测量理论的局限 2.项目反应理论 3.概化理论 4.测验等值

四、心理测验及其应用

(一)成就测验 1.成就测验的定义 2.成就测验的编制 3.成就测验的标准化

(二)智力测验 1.智力测验的定义 2.个体智力测验 3.团体智力测验

(三)能力测验 1.能力倾向测验 2.特殊能力测验 3.创造力测验

(四)人格测验 1.人格测验的定义 2.自陈测验 3.投射测验 4.情景测验

(五)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 1.心理健康测验 2.态度测验 3.兴趣测验

篇1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1.考试对象:单考入学者(文科类)

2.考试科目:数学(文科)

3.评价目标:考查学生运用和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基础知识的状况

4.答试方式:闭卷、笔试

5.题型比例:概念题30%,计算证明70%

6.答题时间:180分钟

7.考试内容分布:

满分150分,其中高等数学占50%,线性代数占50%。

8.考试内容要求:

(1)极限、导数、微分的计算,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学中值定理,微分学的应用。

(2)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及其应用,积分中值定理。

(3)函数项级数,幂级数的收敛区间、收敛半径。

(4)一阶及可降阶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5)行列式的性质及相关计算问题。

(6)矩阵的运算及矩阵的秩的有关知识。

(7)线性方程组有关内容及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

篇1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随着外语学习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完善,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即研究学习者外语学习过程的普遍规律,以及学习者个别特征对外语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影响。这种研究很快发展为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是有目的的,为了达到目的就要采取一定的学习策略,而策略相对于特定的学习任务而言又有正确与错误(或适当与不适当)之分。有研究表明,学习的效果=50%的学习策略+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可见,学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J.Rubin是早期语言学习策略最有影响的研究者之一。她主要是对成功外语学习者(good language learners)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以及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手段调查成功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Krashen (1981, 1982)的监控理论、Anderson的认知学习理论学说以及其他对学习者本体研究的成果都为诸多学习策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此外,学习策略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从研究宏观笼统的学习策略转为研究某一方面研究的策略,如阅读策略、听力策略等。与此同时,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策略研究的方法。只有研究方法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一时期,学习策略研究更注重实践。被证明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用于培训学习者使用这些策略,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英语是考研的重头戏,也是通常情况下导师最看重的能力。当你踏上科研道路的时候,首先就要面对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英语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另外,学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也非常有助于与国外的合作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然而以我院的两届毕业生为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因为考研英语成绩未能上线,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因此,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成为目前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对象

经过为期3个月的考研英语策略训练课程辅导,本研究以参加2010年考研英语初试的两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董阮健,2006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前测成绩24.5分,考研英语成绩43分。丁艺妍,2006级通信工程系学生,前测成绩22分,考研英语成绩40分。两人都参加课程辅导。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两个活动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被调查者对调查的目的,要求比较清楚,每项活动都很配合。

1. 回忆叙述

回忆叙述环节时间为一周,要求被调查者回忆叙述考研动机、计划,并描述参加课程之前对英语学习的体会及上课情况,被调查者按时将信息用E-mail方式记录,以下为整理的相关信息。

董阮健,2006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前测成绩24.5分,考研英语成绩43分。A.考研计划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制定。B.在参加课程培训之前已经背诵考研词汇,已做过一些考研英语阅读题,作文没有写过,计划去背些范文。C.词汇量小,没有很多语法知识,做题基本靠感觉。D.辅导课坚持去上,老师的课后作业尽量花时间做,有时候觉得老师讲的不是很懂。

丁艺妍,2006级通信工程系学生,前测成绩22分,考研英语成绩40分。A.想考研,觉得可以提高自己,大三的暑假开始计划。B.参加课程培训之前买了历年考研真题准备做,单词看了一些。作文基本没有练习。C.词汇水平大概四级水平,语法知识不多,做题基本靠猜。D.有时间会去上辅导课,老师的作业有的会做。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两位被调查者都有主观考研意愿,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较弱,对备考没有制定较详细学习计划,但都能主动坚持参加辅导课,能起到一定督促和学习引导作用。

2. 面谈

本调查采用半结构性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英语学习观念、词汇、阅读及写作学习策略使用及其变化等内容。

(1)英语学习观念,两位受访者都认同考研目标坚定和明确能不断激励自己的备考学习,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学习,学英语要花功夫的说法。

(2)词汇学习策略及变化。两位受访者最初认为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全部,一般只采用背单词书的方法学习单词,但考研单词难度大,单一的学习策略使得学习效果不好,未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受试者认为构词法、上下文及同类词猜测等方式是很有效的单词学习策略,可以较快地猜测词义进而理解句义。另外,注意词汇使用的语境,考研英语的词汇考查着重词汇的深度。

(3)阅读学习策略。考研阅读文章一般直接转自外刊,文章有一定专业性和深度,根据不同文章类型采用对比原则、段落原则、主题原则等阅读方法和策略,并将常见略读和查读技巧融合,可以比较有效地提高阅读准确性。考研阅读文章里面的长难句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阅读时容易产生障碍,语法知识的补充学习有助于理清逻辑关系,帮助理解。

(4)写作学习策略。两位受访者最初都认为写作只需要背诵一些经典范文就能解决问题,所以一直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准备。通过写作课程的策略培训及练习,坚持每天进行写作练习,以仿写、改写、借鉴等,由仿写到创造的序列为训练体系,并且按照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不同文体训练,感觉写作不再如以前无从下笔,在考试中的写作部分的得分有显著提高。

四、思考

从以上的记录分析发现,英语学习效果改善,考研英语成绩的提高有以下因素:

1. 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英语学习。

任何行为都源于一定的目的,学习者学习目标越明确,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坚持的动力就越强。

2. 学习观念的转变调整学习行为。

学习观念代表学生学习语言时所持的基本态度,只有学习者的学习观念发生变化,其语言学习的行为才会有调整。两位受访者对写作的观念是“只要背一些范文”就行,其直接影响的学习行为就是准备在备考后期机械地背范文备考。随着其观念的改变,包括写作策略的相关训练,学习者自觉地在备考过程中提高写作的技能。

3. 分项的学习策略增强了学习效果。

在为期3个月的辅导培训课程中,各项学习策略的训练和使用给学习者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为学习节约了宝贵的备考时间,增强了应考信心。

4. 大学英语课程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应渗透策略学习的内容,以增强英语学习效果。

大学英语课堂中应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积极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

摘要:本文以定性描述性分析展开, 采用回忆叙述和面谈的形式对我院两位参加基于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学习策略训练课程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学习策略的训练和使用给学习者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果, 为学习节约了宝贵的备考时间, 增强了应考信心, 同时也表明大学英语课程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应渗透策略学习的内容, 以增强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策略,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个案研究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178.

[2]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J].国外外语教学, 1996, (4) .

[3]Andrew D.Cohen Strategies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13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0:7-8.

[4]教育部考试中心2002年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 (非英语专业)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篇14: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英语》考试大纲

1. 简述期刊的媒体特点。

2. 引进版教材可以配置哪些辅文?其中哪些是必备项目?哪些是可选择的项目?

3. 联系实际,简要分析选题工作的优化原则、预后原则。

4. 简要分析新形势下编辑工作的专业特性。

5. 简要分析出版物成本的构成。

6. 为什么书籍除了文字,往往还会配上精美的插图?

二、审读题(请审读下列短文,指出存在的问题。本题15分)

出版是一种多主体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参与这个过程的劳动主体有作者、编辑者、复制者和发行者。作者从事的是精神劳动,其最终成果是作品;没有作品,出版活动就不可能进行。编辑者进行的劳动也是精神性劳动,其劳动的结果是提供可以据之进行印刷的原稿。为此,编辑者要做好选题策划、稿件组织、稿件审读、设计排版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直至出版物成品形成。复制者利用物理、化学方式生产出与原稿具有相同形态的成品,从事的是一种物质性兼精神性劳动,复制劳动的最终产品就是出版物。即出版物是已经制作完成的产品,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等。发行者从事的是商业劳动,使出版物增值并将之传送给消费者。

总之,构成出版的要素是编辑和发行,而作者是出版活动能够开展的前提条件。已经发行的出版物一旦为读者所购买,它就实现了使用价值,也就意味着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用。因此,出版企业只要做好产品的广告宣传,就能完成其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校对题(通读下面的文稿校样,校改其中的错误。不用或错用校对符号扣分。本题15分)

文科与理科—那个也不能偏

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已经三十多年,也形成了人们所说的文科与理科概念,出现了文理考生相互偏科的现象。譬如,文科生一看到那些计量单位,数字用法就头疼,什么打印用a4纸规格为297×210毫米,质量750g左右。硬盘的容量应该表示为,1Mb约1024K字节左右,而不是1000K字节。还有,脚下这2000M长的长城城墙,使用了二亿多块城砖,构成一条15-20公尺高的墙体,向天际锦延而去……。

同样,理科生碰上《古汉语》之类的考题,也是懵懵懂懂,不知如何作答。象连绵句、成语 典故的使用,遗词造句、翻译古文,理科生一愁莫展,文科生则嬉笑颜开。现在已经进入二○一二年,文理偏科问题已到了咳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应该尽快实施质素教育,以扭转这种文理偏科的不力局面。

四、计算题(计算并回答问题。本题15分)

某出版社出版了《健康从心开始》一书,定价30.00元,共印10000册。省新华发行集团订货7000册,发行折扣率均为60%;省教育书店订货2000册,发行折扣率为65%,均按实际销售量结算货款。出版社通过社里的直销人员向一些单位推销,以八折销售1000册。同时,该出版社在进行实地调研后,在省内几个贫困县捐建了农村学校书屋,并捐送了大量课外读物。这一举措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当地电视台报道了此事。这也推动了该书的销售,省新华发行集团和省教育书店的订货都全部售出。为此,该出版社又加印了5000册,由省新华发行集团负责销售,折扣率不变,再次全部售出,出版社收回全部货款。

问题一:谁是该书的总发行单位?

问题二:该书的出版总码洋是多少元?

问题三:省新华发行集团的进货总码洋是多少元?

问题四:省新华发行集团实得的发行折扣额是多少元?

问题五:出版社回款的实洋是多少元?

问题六:出版社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五、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阐述观点。本题15分)

兰登书屋的编辑柯明斯曾在给传记作者贝尔曼的(S.N.Behrman)的一封信中写道:

“现在,接到你的手稿还不到24小时,我必须说你对麦克斯的刻画无论在语气上或细节的选择上,都愈来愈接近我们两个心目中的图像。……

但是,我深刻感觉到这本书涵盖的内容需要再扩充一些……

假如我只是泛泛而论,对你实在没有什么好处。除非我很具体地说明,否则你根本猜想不到我的意思。所以,接下来,我会一页一页地列出我的问题和建议,你可以赞同,也可以否决,有些意见很合理,有些意见难免有点吹毛求疵,但至少提供了我们一些讨论的基础。”

问题1:阅读材料,分析并阐述编辑在作者的创作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问题2:你认为编辑应当如何保护作者作品的完整性?

六、写作题(请根据所给材料和答题要求撰写约稿信。出版社具体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信箱地址、网址等均一律省略。本题30分)

2012年5月8日晚,正当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猛力冲向正要过马路的学生。危险瞬间,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被卷入车轮下,双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张丽莉的事迹迅速传遍佳木斯市、黑龙江省、全国各地,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并掀起向她学习的高潮。A出版社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王梅策划了一个教育读物选题,拟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周彤研究员撰写,并计划采用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数十张彩色照片作为插图。这个选题获得批准后,被列入A出版社2013年重点图书出版计划。请你以王梅的身份,依据所给材料给周彤研究员写一封约稿信。发函时间为2013年1月。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形式特点:开本大小、构成部件;(2)内容特点:容量大小、栏目设置;(3)出版特点:周期长短、时效性

2. 引进版教材可以配置的辅文:主书名页;附书名页;序(原序、译者序、再版序);献词页;目录;书眉文字;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索引;后记

nlc202309030704

主书名页;序(原序、译者序、再版序);目录;书眉文字;注释;参考文献;后记是必备项目

附书名页;献词页;附录;索引是可选择的项目

3.(1)优化原则的内涵,包含个体优化与整体优化两个层面/预后原则的内涵,市场经济体制下要考虑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并事先制定应对措施;(2)联系我国出版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4.(1)选择性;(2)加工性;(3)中介性

5.(1)直接成本;(2)间接成本;(3)期间费用

6.(1)为了吸引读者购买与阅读;(2)有益于读者对内容的理解;(3)符合艺术性的原则

二、审读题

①“作者”不属于出版劳动主体

②“印刷”范围过窄,应改“复制”

③“设计排版”应为“整体设计”

④应是“相同内容”,形态不会相同

⑤复制劳动不兼有精神性

⑥出版物不是已经制作完成的产品,是已出版的作品

⑦出版物还包括音像制品和网络出版物

⑧发行劳动不能“使出版物增添价值”

⑨构成出版的要素还有复制

⑩作品是出版活动能够开展的前提条件

有使用价值不意味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用

只做好产品的广告宣传并不能完成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要通过品牌打造和营销。

三、校对题

(1)— → ——

(2)那 → 哪

(3)三十 → 30

(4)文理考生(仿宋体 )→ 文理考生(改为宋体)

(5), → 、

(6)A → A

(7)297×210毫米 → 297毫米×210毫米(或297mm×210mm)

(8)Mb → MB

(9)约…左右 → 删掉“约”(或 删掉“左右”)

(10)M → 米

(11)二亿 → 2亿

(12)- → ~(或 — )

(13)公尺 → 米

(14)锦 → 绵

(15)……。 → 去掉一个标点符号

(16)同样 → [缩进两格]

(17)《古汉语》 → “古汉语”

(18)懵懵懂懂 → 晕晕乎乎

(19)作 → 做

(20)象 → 像

(21)成语 典故 → 空格删掉

(22)遗 → 遣

(23)一愁莫展 → 一筹莫展

(24)嬉笑颜开 → 喜笑颜开

(25)二○一二 → 2012

(26)咳不容缓 → 刻不容缓

(27)质素 → 素质

(28)力 → 利

四、计算题

问题一:该书的总发行单位是出版社。

问题二:450000(元)

问题三:360000(元)

问题四:144000(元)

问题五:84600(元)

问题六:开展新闻报道,参与公益活动。

五、案例分析(答案略)

六、写作题(答案略)

上一篇:临江仙,临江仙洪皓,临江仙的意思,临江仙赏析下一篇:一学年学校行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