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知识重要性

2024-08-06

礼仪知识重要性(共8篇)

篇1:礼仪知识重要性

(一)学习社交礼仪有利于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学习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满足你走向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养你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你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二)学习社交礼仪可以提高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你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你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你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你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你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学习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你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你的礼仪修养,培养你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

工作交往的基本礼仪

如果你换了一个部门,或者开始了全新的工作,可不要不切实际地以为别人都能记着你是谁,在什么地方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确保你们赖以联系的电子邮件或者便笺上能够明确说明你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

工作须知

如果你初到一个新公司,既没有什么正式的就职安排,也没有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告诉你一些“工作须知”,那你就应该亲自向部门上层询问,了解关于以下一些问题的章程安排:

有关使用私人电话与电子邮箱的限制;

上下班时间;安全措施;着装要求(例如,该公司是否有“随意着装日”;男士是否必须每天穿着西装;女士是否可以穿着长裤);

办公用具和文具的使用;

其他与你的工作职务有关的工作须知。

你应该做的: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将下级职员介绍给上级。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你好”或“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自我介绍中应包括:你是谁、做什么工作、从哪个公司来等信息。

无论男女,在办公场合都应该站着进行自我介绍。

握手直接有力,掌心相对。

握手时跨步向前,主动向对方伸出手。

在相互介绍的时候重复对方的姓名,在随后的交谈中再重复一到两次。

确保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和便笺当中写有你的全名、职务和联系电话,以便当你换了新工作或新部门的时候可保持联系。

新到一个公司后,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询问工作须知。

你不应该做的:总是以为会有人来把你介绍给大家。

忘了客户与供应商应该受与上级一样的待遇。

相互介绍的时候只是说一句“嗨!”

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使用礼貌称谓。

在社交场合相互介绍时,还以为年长的女士会站起身来。

握手的时候手掌向下或者向上。

抓着别人的手握个不停———最多三下握手就够了!

相互介绍以后不停地使用对方的名字,几乎每一句的结尾都要重复使用。

以为自己不说别人也会记着你是谁、你做什么工作。

等着别人来跟你说明工作须知———了解这些信息是你自己的责任!

篇2:礼仪知识重要性

1.仪表。事业单位的面试考核中一般衣着仪表都以简单、朴素、庄重为主。①男生的话比较简单,就以深色西装为主,深色皮鞋,浅色衬衫,短发,在这需要注意的是袜子也必须是深色的,不可穿白色袜子。另外切记身上不要带任何饰品以装酷,特别是脖子和手等显眼的部位。②女生的话较男生来说着装种类比较繁多,但总体上把握以纯朴大方、简洁青春为主。春夏可以穿裙子,比如衬衫配裙子,衬衫最好要有领子,裙子不能太短,最好略微盖过膝盖,颜色尽量以纯色为主,穿裙子时要穿肉色的丝袜。秋冬季节的话可以是正装一套,可以配点小饰品,比如胸针。另外女生的头发要扎起来,必要时化淡妆,穿高跟鞋(3~5㎝)。

2.礼节。整个面试的过程不是很长,但可以看出礼节的细节的地方不少,大家在面试时一些细小的不合乎礼节的地方考官还是可以看的,所以需要同学们尤为注意。一是进出考场,进出考场时开门、关门的动作及声音都要轻。二是与主考官对话,用很短的时间解决了关门后,走到桌子旁,对着主考官说句“各位考官好,我是-号考生”,然后鞠躬,其余的话不要多说,站直面带微笑目视主考官,这时主考官会对你说“请坐”,你说声谢谢即可坐下。

3.坐姿。坐姿的端正与否是考官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所以在这块就需要同学们格外注意,一不留神做歪了或者是驼背了都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在你坐的时候,要看一下椅子是否放在合适的位置,如不合适需要自己再调整一下,坐的时候,只做椅子的前三分之一,腿要垂直于地面放平。坐下之后不要急于看卷纸,这时主考官会用几十秒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下考试的题量和时间,所以坐下后,双手放在桌子上目视主考官,腰背挺直。另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同学在思考的时候会不自觉的驼背写字,这就需要同学们时刻注意自己的坐姿,不要放松自己。

面试时的礼仪

礼仪一:形象问题

到了面试地点之后,要注重面试礼仪,不要四处张望;在进去面试之前最好把手机设为静音或者关机。进入面试单位,根据前台文员的指引在等候区耐心等待。到达办公室后,要先轻敲门,征得面试官的同意后,方可进入。

礼仪二:注意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很重要。面试时最好提前十分钟左右到达面试地点。面试人员是可以迟到的,求职者对面试的人迟到不要介意,否则招聘人员对你的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甚至导致满盘皆输。

礼仪三:细节决定成败

在面试时,当喊到你的名字,应该先敲门,再进入。敲门时不可敲得太用劲,当听到里面说:“请进”后,再进入房间。开门关门要有礼仪,进入房间以后用手轻轻将门合上。坐要有坐姿,椅子的话,坐三分之二左右,上身要挺直,保持轻松的姿势,两臂不要交叉在胸前,更不能把手放在邻座椅背上,或者做一些小动作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质,简短而富有内涵的几分钟描述,会给面试官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讲话时不要紧张,否则后导致前言不搭后语。

求职者在面试时一定要多注意面试的礼仪,它关乎着你面试的成败。建设求职者在面试之前多看些面试礼仪与技巧、面试礼仪常识、面试礼仪视频等。

篇3:礼仪知识重要性

1 教师礼仪和护士礼仪双重建设的必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果教师本身重技能轻素质, 学校忽视对教师礼仪素质的培养和引导, 就会导致教师与应有的职业形象相距甚远。高职教育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最后在校教育阶段, 这种重技能轻素质的思想必定影响学生, 最终使学生在校的护士礼仪教育流于形式, 无法内化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护士礼仪素质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现代医院选拔护士、衡量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 教师礼仪和护士礼仪双重建设是护理院校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2 教师礼仪和护士礼仪双重建设的重要性

契柯夫认为:“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容、衣裳、心灵、思想。”“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精神文明的职业传承者, 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礼仪素养应是其品行、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具备或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必须注重礼仪修养”[1]。教师的礼仪修养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名具备人格魅力和亲和力的合格教师, 同时拥有为人师表的内在素质和受人尊敬的外在职业形象, 无疑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 学生的礼仪教育就会内化为自觉行动, 渗透到自身一言一行中。教师礼仪和护士礼仪的双重建设对于提升教师形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建设和谐校园起到促进作用。而人文素养又是现代护士普遍缺失的一种职业素质。在校人文素养教育必定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创建和谐医院打下良好基础。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 良好的教师礼仪和护士礼仪双重建设必能打造护理院校崭新的社会形象, 成为同行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 高校礼仪教育存在问题

3.1 礼仪师资和教学问题

首先, 高校开展礼仪教育课程, 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难以胜任。其次, 由于人数多而场地有限, 一些需要现场训练的动作难以进行, 教学仅限于理论知识, 难以转化为行为规范, 影响教学效果。再次, 一些教师仅满足于理论知识传授, 即使在实训场所也只注重动手能力培养, 忽视课堂礼仪教育。

3.2 学生礼仪素养缺失问题

高校扩招后, 学生数量激增, 教师相对短缺, 导致师生比例不合理,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礼仪教育。与中学时期相对封闭的校园生活相比, 大学时期学生更有条件、时间、精力去感受社会, 但是一些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学生缺乏是非分辨能力, 导致荣辱混淆、善恶不分, 小学及中学时期礼仪教育缺乏的隐患开始暴露。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片面, 甚至误解、叛逆和排斥;相反对西方文化中个人自由和个性张扬盲目崇拜, 从根本上排斥礼仪核心思想, 缺失伦理道德和礼仪行为的基础。受社会中各种实用主义观念和个人功利主义思想影响, 一些学生价值观功利化, 与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背道而驰。这些因素都造成学生礼仪素养的缺失。

4 教师礼仪和护士礼仪双重建设的建议

4.1 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创建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应建设专业标志性建筑。校园醒目位置应配有医疗护理前辈简介;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应有文明提示语;在各教学楼门厅内应设穿衣镜;在教室、走廊挂上名人画像、名言警句, 建立文化长廊;在办公楼和学生宿舍区建造名人塑像, 简述其修身立业事迹。这些标识能够随时随地提醒师生注意自身一举一动, 培养礼仪意识。同时还可以利用宣传橱窗做礼仪专题报道。

4.2 培养教师和学生礼仪队

包括以教师为主的礼仪师资队和以大一新生为主的礼仪服务队, 两手一起抓, 以点带面, 以局部带动整体, 定期培训考核, 并在学院各种活动和会议中展示队伍风采, 逐渐形成护理院校特色品牌, 使礼仪成为师生共同的自觉行动。

4.2.1 礼仪队的作用

我院悠久历史, 师生形象代表了学院的形象。礼仪师资队和服务队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最生动、形象、具体的展现, 是礼仪形象的代言人, 不仅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礼仪队是我院的一面镜子, 反映了我院师生形象, 不仅体现了队员个人素质, 而且反映了学院气质。如果每一名礼仪队队员都能做到知书达礼, 举止文明, 谈吐高雅, 学校就会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反之, 如果大家举止失度, 待人接物冷若冰霜或傲慢无礼, 就会有损学院形象。

4.2.2 礼仪师资队的培养

学院可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观摩学习, 或参加一些礼仪机构的专业培训;邀请业内礼仪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礼仪培训。同时, 校园活动和礼仪教育相结合。如组织教师开展形体训练, 让教师更具个人魅力;请美学教师开设美学讲座, 让教师学会审美、塑造美;遇到学院重大演出活动,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 充分展现其礼仪形象与风采;评比“魅力教师”, 在教师节进行表彰;发放教师礼仪书籍或编写教师礼仪手册, 为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提高提供参考借鉴等。

4.2.3 礼仪服务队的培养

在大一新生中选拔、培养院级礼仪服务队、班级礼仪服务队, 层层培训和考核;制定相关会议礼仪、课堂礼仪、实训礼仪等礼仪规范。

4.2.4 寓礼仪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中

礼仪教育要注重长期性。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践行礼仪不可能一蹴而就。大部分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 随着课程结束和时间推移, 学生缺乏特定的环境和督促, 言行举止很有可能会逐渐回到学习之前的状态。要想让学生做到时时习礼、处处用礼, 就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礼仪教育, 并创造机会让礼仪服务队积极参与学校的典礼、会议等活动, 同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鼓励。

4.2.5 礼仪教学考核

礼仪教学考核应改变原有单一模式, 礼仪考核目的是考查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修养和品质, 而不仅仅为了检验理论知识, 因此, 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反映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个人修养, 从而使礼仪教育既能达到高校教学综合目标, 又能获得美育内涵, 使礼仪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特有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在谈及大学教育时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和人数, 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2]没有一流的教师, 就没有一流的学生。提升高校教师礼仪素养是塑造教师人格魅力的必然要求, 教师礼仪和护士礼仪双重建设对于护理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护理院校,教师礼仪,护士礼仪

参考文献

[1]冯海龙.教师的礼仪素养与人格魅力[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147-149.

篇4:浅谈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职校生;礼仪教育 重要性

目前,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情况大致是成绩优秀的上重点高中,成绩较好的上普通高中,剩下的才上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所以,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为表示尊重、敬意、友好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思想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同时《纲要》中还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的需要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礼仪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子则把礼义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些精辟的论述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出礼义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和规范。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它一方面要把优秀的中华民族美德转化为青少年一代的素质结构,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美德。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形成时代美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代社会对人才礼仪素养的要求社会的快速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到不注重礼仪的危机性。只有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要成为真正的社会人,接受礼仪教育是必要的。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选择异常残酷,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其他如能力、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据媒体报道,在人才求职招聘会上,常常是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任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更有助于他们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

三、职校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需要

礼仪教育能提高职校生的道德水平。礼仪作为人类的精神文明现象,属于道德的范畴。我国古人早就提出“德诚于中,礼形于外”,德与礼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礼仪要求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尊重、诚恳和善、待人和气、仪表端庄,而这些都源于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让职校生通过礼仪教育深刻体会到礼仪的内涵,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交往中自觉地、轻松地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这比传统的道德灌输教育要有效得多。

礼仪教育能增强职校生的交往能力。在现代生活中,交往越来越频繁,而礼仪是人们交往规范的集中体现,任何社会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日常生活越社会化,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不懂礼仪就难以进行人际交往。由此,礼仪是人们交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职校生毕业后即走向社会,如果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则很难有所作为。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礼仪教育能塑造职校生良好的仪表形象。仪表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生态度。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详尽的规范。职校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的成长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期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礼仪修养,在社会上展现出个人的风采。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拘小节,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有些职校生甚至认为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是潇洒的表现。礼仪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从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仪容仪态入手,通过学习讨论、观察思考和训练模拟,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和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当代职校生美好的精神面貌和個性形象,什么是有悖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个性形象,从而达到矫正不良习性、展示良好仪表形象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职专)

篇5:社交礼仪―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摘要:五千年以来中国是以“礼仪之邦”著称的文明古国。在现代中国,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越来越频繁。现代社交礼仪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品,而且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知识。

关键词:社交、礼仪、文化、把握时间 引言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一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1、良好的社交礼仪有益于信息交流。交流信息也叫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获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计参考,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直接获取一手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这众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所获取来的。良好的社交礼仪有助于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

2、良好的社交礼仪有益于增进感情。良好的社交礼仪可以使我们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带来感情上的收获。

3、良好的社交礼仪有益于建立关系。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日近日密,日疏日遥。

(二社交礼仪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1、学习社交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相互沟通,寻找成功。

2、良好的社交礼仪能创造机会。任何社交都不是盲目的,人们总会在社交的过程中捕捉到成功的条件和因素。因此,成功人士总是在社交与机遇之间寻找必然的联系。

(三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

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

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

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4、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5、社交礼仪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社交礼仪的基本方法 1把握时间

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

2修饰与衣着

一般的访问,穿的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首饰不宜过多,特别是金光闪闪的那种,给人一种俗气。在正当场合,女士一定要化装,但是不要太浓,否则就是对主人不尊重。男士要西装革领。去庆贺喜事,也必须须讲究些。

3进门之礼

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

4电话之礼

手机越来越普及,电话的拨打接听过程的礼仪也不可忽略,接听电话时要等铃响三声后,给对方足够的时间作好思想准备,要是在第一声就接,则会给对方造成尴尬。谈话内容尽量做到长话短说,废话少说,没话别说,否则对方会感到厌烦。

5谈话技巧

有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当谈话者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谈上几句话。不要搞“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冷落了某个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女士们谈话要礼貌而谨慎,不要在许多人交谈时,同其中的某位女士一见如故,谈个不休。谈话最重要的一点话题要适宜,当选择的话题过于专,或不被众人感兴趣,或对自己的宠物阿猫、阿狗介绍得过多了的时候,听者如面露厌倦之意,应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发现对方有意寻衅滋事时,则可对之不予理睬。

在自己讲话的同时也要善于聆听,谈话中不可能总处在“说”的位置上,只有善于聆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双向交流。听别人谈话就要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在别人讲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去打断。假如打算对别人的谈话加以补充或发表意见,也要

等到最后。在聆听中积极反馈是必要的,适时地点头、微笑或简单重复一下对方谈话的要点,是令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情,适当地赞美也是需要的。

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

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

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

(四社交礼仪的重要作用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在中国更加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文明礼仪呢?即:人与人社会交往时,把待人接物的内心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从社会交往来说,文明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每个人只要置身于社会,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合,居家还是外出,均离不开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无处不在,他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

学习礼仪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因为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大家都来学习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使人际交往获取成功,进而有助于人们所从事得各种事业顺利发展并

取得成功。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注意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准则,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所以我们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必要的

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五、结论

想要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人,不单单只要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乱扔废弃物,尊老爱幼,这些都是最根本的。关于现代社交礼仪,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生活中礼仪无处不在,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才不会陷于尴尬的局面。

社交礼仪在学生素质教育中也有着必然联系。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建立与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的社交

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习惯,让文明之花在校园绽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

参考文献

1、侯宪举.周俊安.实用中外礼仪[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2、杜方智.唐朝阔.礼仪教程[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郝铭鉴.孙为.中国应用礼仪大全[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版

4、[法国]让·塞尔著.高凌瀚译.西方礼节与习俗[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987年版

篇6:生活礼仪:舞会礼仪知识

如何邀请女方

舞曲奏响以后,男方要大方地走到女方面前邀请,如果女方的家人同在,则应先向女方的亲属点头致意,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后,走到女方面前立正,微欠身致意说:小姐,可以请您跳舞吗?有时还要向陪伴女方的男士征求说“先生,我可以请这位小姐共舞吗?”得到允许后,再与女方走进舞池共舞。

同性不宜共舞

根据国际惯例,两位男士共舞等于宣告他们不愿意邀请在场的任何一位女性,无形中表明他们是同性恋关系。两位女士也应尽量不共舞,尤其是在有外宾的情况下以及在国外的舞会上,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当女方主动时

一般情况下,女士是不用主动邀请男士的,但特殊情况下,需要请长者或者贵宾时,则可以不失身份地表达:先生,请您赏光。或:我能有幸请您吗?

两位男士同时发出邀请时

从国际礼仪的角度考虑不难解决,女士面对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邀请者,最能顾全他们面子的做法,是全部委婉的谢绝。要是两位男士一前一后走过来邀请,则可以“先来后到”为顺序,接受先到者的邀请,同时诚恳地对后面的人:很抱歉,下一次吧。并要尽量兑现自己的承诺。

总和一个人跳吗?

依照正规的讲究,结伴而来的一对男女,只要一同跳第一支舞曲就可以了。从第二支曲子开始,大家应该有意识地交换舞伴,认识更多的朋友。

不要轻易拒绝邀请

舞会是通过跳舞交友、会友的场合,所以在舞会上女士不能轻易拒绝他人的邀请。女士可以拒绝个别“感觉不佳”的男士的邀请,但要注意分寸和礼貌用语,要委婉地表达。

男士的绅士风度

在舞会上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绅士风度。例如:跳舞中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左手轻扶舞伴的后腰(略高于腰部),右手轻托舞伴的右掌,尤其在旋转的时候,男士一定要舞步稳健,动作协调,同舞伴一起享受华尔兹的优美。万一,发现女士晕眩,男士一定要做好“护花使者”,护送回原位。在一支曲子结束后,要礼貌地将女士送回原座位,道谢后,再去邀请另一位女士。

何时离开舞会

篇7:礼仪知识重要性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题目

论文内容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礼仪的含义

二、礼仪对人生的重要性

发出任务书日期

完成论文日期

注:此表装订在课程论文之前。

礼仪对人生的重要性

摘要: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礼仪含义礼仪教育重要性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作为一种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行为要求,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对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社会而言,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从礼仪的历史沿革看,现代社会的礼仪主要是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中,为表示尊重和友好的一系列行为、道德、社会规范和惯用形式。狭义的礼仪通常是指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即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在较大或较隆重的场合,为表示重视、尊重、敬意等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二、礼仪对人生的重要性

一、社交礼仪有利于人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人生的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 “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 “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

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夸奖等。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产生了不良情绪则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二、社交礼仪有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交际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三、社交礼仪有利于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两大类别。礼仪是一种非法律规范,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明确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四、社交礼仪有利于对人们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修养,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

五、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人们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在我们校园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总结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 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 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个人来讲,礼仪就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现代人际交往中的实用礼仪 》 闫秀荣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9

2.《 现代社交礼仪 》 关彤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

3.《 社交礼仪教程》 金正昆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4.《现代礼仪基础》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3

篇8:论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更需要公德心,仅有鼓起来的钱袋,而没有文明的礼仪,仍然是个富而不仁的穷人。

可见,礼仪修养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礼仪体现一个人的修善、体现一个民族的素质、认识的拥有量,一个人的礼仪修养水平,能使其行为举止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有助于人们获得交往活动的成功。

礼仪在实施的过程中,包含施礼者与受礼者的双向情感交流、互动、充满着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最主要体现在施礼者与受礼者之间的互相尊重。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周礼”。但我国传统的尊重主要强调对上级、长辈的尊重,对身份、地位的尊重,“尊重他人”的内涵比较窄。正因为如此,礼仪在古代一直只是在上层社会中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礼仪方式失去了其社会基础。

现代我们对于礼仪的认识,接受了西方的平等尊重的观点,对人的普遍尊重,包括对人的个性、地们、历史、外貌、性别、选择等的尊重。这是一种尊重的呼唤,情感互支。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尊重礼仪的基本信条。

而要对人表示尊重,就必须约束自己,只有约束自己的个性,约束自己的要求,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考虑对方的需求和愿望,对能理解、体谅别人,最终达到尊重他的人目的。

孔老夫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是的,“尊重”是礼仪的核心和基础,没有尊重就没有礼仪。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不论什么国家、民族、地区,不论哪个时间、场所,各种各样的礼仪形式都体现着“尊重”的精神。尊重上级是天职,尊重下级是美德,尊重同事是本分,尊重客人是常识,尊重对手是风度,尊重所有的是教养。自尊和尊重他人,是礼仪的感情基础,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古人云:“礼者敬人也“敬人者人皆敬之,爱人者人皆爱之。”所以说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也是“上层”人士一套隐形华服。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者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趣,随地吐谈、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谈、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是行人的时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没有红灯,管他有没有人行道,讨厌那些没按规章开车的人;当我们开车的时候,总是抢车道、夹塞儿、占非机动车道,讨厌那些在马路上乱闯的行人。

当我们是消费者的时候,经常把个人的怨气往服务人员身上撒,还总说他们态度不好,当我们是服务人员的时候,又总是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上来,却总怨顾客太挑刺。

当我们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事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是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司,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当我们为作子女的时候,总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总是大方地花着父母的血汗钱,总是大声地把父母的问话送上天,对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晓得;当我们身为父母的时候,从没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做心灵上的交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还说已经给他们的关爱太多。

就是他们自己的不争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一口痰的事件”几乎人尽皆知:一制药厂濒临倒闭,政府牵手为他们引进德国投资,就在鉴约之前,德国总裁到该厂视覆,厂长同参观车间,就在其间,这位厂长由于实在憋不住一口痰而使总裁决定不在鉴约,他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制药厂,是关系人命的,怎能随地吐痰,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交往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价值的需要,其中,如果希望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就必须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而礼仪正是最直接的尊敬别人。爱戴他人的表现,礼仪是恰到好处的表达尊重的形式,礼仪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教养体现细节,细节显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

(一)礼仪修养是传承文明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二)礼仪修养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围已逐步人人际沟通扩展为公众沟通,从而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变化,对人类社会交往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礼仪修养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一个知书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相当一部分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礼仪是一种非法律社会规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等,是调整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

(四)礼仪个头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的人际关系和处理技巧。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我们每个人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如果我们懂得交往的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礼仪修养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养、文明素质教育。

上一篇:心怀感恩快乐成长下一篇:三维谈判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