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青山不老

2024-08-18

第16课青山不老(精选10篇)

篇1:第16课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文章语言生动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但是这篇课文语言虽然生动,但距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不易理解。尤其是我们南方农村的学生对防风护林带、林网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重难点: 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你看到了什么?(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土地沙漠化,不适合生活)

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8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来看——

3、出示第一自然段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

(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

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b.你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

(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

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近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板书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用——画下来

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

出示: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a.生谈感受(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

b.自由读

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c.课件点击数字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

(我们樊川小学约占地几亩?(约7。4亩)(3700亩林网就相当于我们500个樊川小学差不多大。)

d.交流: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e.小结: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老人付出了多少汗水,多少毅力。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

种奇迹吧!

——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2生)

评:

1、你读的时候强调了数字,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了这种奇迹。

2、你读得声情并茂,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

师:(结)老人用他不屈不挠的毅力在风沙面前竖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们的心中竖立了高大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境吧。男生读,女生读。

预设(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a.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也是奇迹呢?(引: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

b.师:是的,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c.朗读指导:指名——范读——齐读

师: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劲挺山腰,这一切都是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奇迹背后

1、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画下来。

2、自由找

3、交流(预设)

(一)大环境

1、师:你找到的是老人生活的大环境(板书:大环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生:恶劣(板书:恶劣)

2、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一段话,(课件出示)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环境的恶劣?把它圈出来。

预设:干旱、霜冻、沙尘暴 肆虐、盘踞之地、风吹沙起

3、师:(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4、师:在座的同学有谁去过晋西北?那么你们知道晋西北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恶劣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师读

(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

5、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6、师:是啊,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死亡之地。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难怪,县志载:(课件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

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二)小环境

1、师:谁再来说说,老人还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师:这是老人所生活的小环境(板书:小环境)

师: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生:早出晚归 生: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生: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可见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板书:艰苦 师引:

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课件出示)种树!;

面对老伴的过世,他也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

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选择的还是——种树!!。

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老人没有离开,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师:他不走,还会因为什么?

生: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

了这片土(评:是啊,在老人心中,树与土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啊)

师: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句子)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自由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理解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另一种东西”)师: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与山川共存: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茫。)

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在一起吗?能像日月一样永远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

(坚持不懈的毅力、板书:无私奉献

造福人类)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无私奉献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师: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生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是啊,就是这一股力量支撑着老人,让他执着的坚守着这一片土地,15年啊,生接读——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造奇迹

1、A“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顽强、不善言表。他就是马永顺。(课件+)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儿,说出老人心中的话。

B、(课件+)黑龙江省铁力市市政府在铁力林区前修建了马永顺纪念馆、马永顺林纪念碑,将铁力林业局第二中学改名为马永顺中学。此时,如果你来到纪念碑前,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对马爷爷说吧。

现在,请左边两组同学来写老人想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来写我想对老人说的话。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

六、布置作业

想想你身边人是如何保护环境的?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

奇迹

小环境──艰苦

篇2:第16课青山不老

16、《青山不老》同步练习同步练习温故知新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记载(zǎi zài)险恶(wù è)

归宿(sùxiù)不禁(jīnjìn)

2、读句子,回答问题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①“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②为什么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⑴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⑵它写得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

含英咀华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从文中画出来。

2、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记叙采用了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

深刻含义:

篇3:教师必学的16堂修养课

开本••19) 开

定价••30.00元

出臛社:江苏面姐教育出版社

作者:武宏伟

ISO0N••97O07W為<0 (0-^|2<0丨

《教师必学的1 6堂修养课》由教师修养概论、教师的品德修养、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师的专业素质修养等四编组成。每一编都是一个具体的“教师修养”问题的阐释主题;每一课都从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每一编的主题;每一个方面的内容大多是一篇相对完整、字数相差无几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阐释每一课的主题—由此形成了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师修养内容”的面面观—从做人到做事, 从师德到师才;从教育到教学, 从方法到内容等, 这是作者三十多年教育生涯的经验和教训、心得和体会的总结和升华

精彩《摘JINGCAISHUZHAI

篇4:第16课 一波三折与设置悬念

“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素材是文章的血肉,那么,作为文章外观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只有设计好恰当完美的结构,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②(略)

本题话题对象是英雄人物,其中有古代人物岳飞、林则徐和邓世昌,还有现代英雄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和邓稼先,可供选择的人物足够多,考生写作时当然可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人物。考生可能苦于对这些英雄人物的生平了解不够详细,感觉下笔无话可说。但如果仔细审题的话,就会发现此题并不难写,因为标题里面包含“假如”二字,就是说文章内容不是对英雄事迹的陈述或评述,写作者只要对英雄人物所处的大背景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有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下手了,内容主要是基于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展开想象,而且要融进一些作者个人的言语和行为。

审题的重点是“写一篇记叙文”,已经有了明显的文体限制,适合对历史人物生平、精神比较了解的考生。据了解,很多考生在长时期学习议论文之后,写作风格出现了定式,对记叙文相当陌生,所以就弃之不顾。

今年北京试卷采用二选一形式,如果选择此题,遇到的问题有两个:第一,因为标题中含有“假如”,写作内容大多为想象成分,写起来可能会空洞无物;第二,因为标题中有“一天”字样,要求在这“一天”中,通过再现历史事件或虚构“我”与英雄的交流,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不可缺少。但缺少想象力的考生写出来文章可能是从早到晚的生活,没有波瀾,像流水账。

此外,文中还要体现“我”与英雄的关系,例如思想境界的相同与不同、英雄人物对“我”的感召,“我”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

【高分捷径】

1. 一波三折。

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改变常规思考,激化矛盾,本该“是”的地方偏偏“非”,总是在人的意料之外,造成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著名的“三笑一哭”,我们不能不对情节的一波三折拍案叫绝,赤壁之战魏兵大败,曹操率领着残部在火海中仓皇逃窜,败走华容道。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第一次大笑刚停止,就走出来个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第二次大笑之后,笑出个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第三次笑非同小可,笑声未落,走出了个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疲惫不堪,无奈,吓得魂飞魄散的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最后到了自己的地盘,本来可以大笑了,而这时又是“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操惊呼:“吾命休矣!”却原来是曹洪。在南郡,曹洪为他摆酒压惊,他本应大笑,庆幸自己死里逃生,但他却捶胸大哭,悔恨谋臣郭嘉不在。真是高潮迭起。

再如前文样题,就是写和英雄相处的一天,应该回避英雄从早到晚日常行为的叙述,可以设置两三个误会,如言语上的误会、行为上的误会以及心理上的误会,形成连环套,最后真相大白,写作就走出了流水账的窠臼。

2. 倒叙。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序的方法。倒叙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必须注意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如鲁迅在《祝福》中的一个情节:先写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这种倒叙的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到此,读者就会有诸多疑问:祥林嫂在年终祝福时死去,必然有悲惨的经历。同时,读者又会急于了解,祥林嫂是怎样死的?怎样沦为乞丐的?为什么要向“我”提出一连串关于有无灵魂、地狱,一家人死后能否见面的问题?她的死与鲁四老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鲁四老爷要骂她“谬种”?这段写作,既为后文张本,给读者造成悬念,又制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堪称典范。

再如前文样题,考生写作时也可以使用倒序的方法展开文章,如开头设计一个英雄面对着“我”微笑的情景,这时的“我”非常惭愧,无地自容,再引出之前“我”和英雄之间的误会;或者设计一个英雄就义的壮烈场面,引出英雄就义前相处一天的生活;或者写“我”在林则徐被贬往伊犁的途中与之相见的场面,林则徐仰天长叹,引出之前林则徐看到的官场腐败时的痛心疾首和我的规劝,等等。

附:2015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一例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旧历的年底确实最像年底。临安城漆黑的天幕上,不时炸裂一团烟花,照亮了牢房的角落,今天就是除夕了,岳帅说大概我们今天都可以回家过年。我手抓住冰凉的铁窗揪心地向外看看,北风呜呜,夹着雪花扫过我的手指,寒冷入骨。而一墙之隔的风波亭上,一班人在和岳帅说着什么,听不清。据说朝廷派了一个什么大官来和岳帅交涉。

等待,焦急地等待。烟花渐稀。

忽然传来洪钟般声音,“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岳帅的声音!一种带着血腥的预感使我浑身发抖。

“咣当”,牢門打开,一个模糊了嘴脸的狱卒大声说:“王二,无罪事实查清,你可以回家了。”

“什么?我可以回家了?那岳帅呢?”

“哪个岳帅?你说是岳飞吧,畏罪自杀了。”

啊,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的!刚才出去之前他还说要回家呢。

就在被传唤之前,岳帅说:“年底了,他们实在找不到什么问题来,我们都可以回家了。”

“岳帅,我跟您这么多年,您这怎么就忽然变成了一个戴罪之身啊?”

“你不懂,你不懂。你这么小,都是受了我的连累。今天回家好好和亲人们团圆一下。”

“岳帅,这兵荒马乱的,我到哪去和亲人团聚呢?”我的家在千里之外的开封府陈留镇上,不知他们是来临安了,还是逃难到别处。想到此我不禁潸然泪下。

只听岳帅“唉”了一声,缓缓地唱起了一曲《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唉。我空有文韬武略,眼见故土遭人践踏,愧见中原父老啊!”随即转身向我,“你今天出去就到我家过年,以后慢慢寻找你的父母不迟。”

“岳帅,我们能出去吗?”

“应该能出去,我早上不是给万俟大人写信了吗?他相信我是清白的,抗金有什么错误吗?”

是的,这年底的最后一天,平平静静的,应该把我们放出去了。谁都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我们收复失地有错吗?

“岳帅,我只劝您一句话,以后别再唱这个《满江红》了,人家的面子挂不住啊!”

“哈哈哈,什么面子不面子的,文臣不贪财,武将不惜命,国家才有希望!”……

“怎么,你还准备在这过年啊,磨磨蹭蹭的,老子也急着回家呢。”狱卒大声呵斥。

我慌忙走到街上,看到家家红灯高挂,一股酒肉和烟花混合的香味飘过来,顿感饥肠辘辘,我到哪里去啊?

本文使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岳飞在风波亭被害的历史事实,制造悬念。中间又有矛盾激化,如写岳飞给万俟大人写信,申明自己的无罪,还有高唱《满江红》,都展示了英雄光明磊落的性格,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写作误区】

高考试卷上,往往是议论文一统天下,如果能写好记叙文,则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格外引人注目,毕竟是读故事比读哲理要轻松愉悦得多。但记叙文有诸多忌讳。

1. 最忌讳平铺直叙。

多数高考生在写作时都回避记叙文,就是因为感觉自己写不好叙述性的文章,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安排上。有时候手中有一个成熟的故事材料,却没有真正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老老实实的按时间顺序叙述,不会拐弯抹角,把一个好端端故事叙述得平常稀松。如果叙事时打破常规、因果倒置就会造成悬念,使文章显示出奇崛之势。

2. 最忌叙事干燥枯涩。

大部分考生作文缺少想象力,只有故事梗概,不善于虚构,现实生活到了他们笔下总是平淡无奇。在该突出重点的地方,细细打磨,添油加醋,平铺直叙就会变成一波三折。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一次意外的相逢,一次偶然的相遇……都有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不期而遇,可能是带给我们美好感受的一次经历;不期而遇,也可能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一次机遇……

请以“美在不期而遇”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篇5:第16课《奇思妙想》教案

《奇思妙想》教案

教材分析: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步入今天的文明,发明创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到飞机,轮船,小到电灯、电话,每一样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本课就是要让学生的想法具体化,并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严谨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及表现能力。使学生在认知、情感上获得挑战的机会,促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展。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学生的许多奇妙想法构筑了一个平台,该年龄段的孩子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生活,对身边的事物会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只是灵光一现,但这一奇思妙想说不定在将来就会成为现实。在日常工生活中,学生会对各种各样的事物产生好奇,凡是他们有兴趣的事物,就会投入巨大的热情去探索、去发现,但人们对知识的关心往往超出对学生主动性探索的关注,不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种表现奇思妙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过程与方法:指导学会用喜欢的美术语言表现自己一些奇妙的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创造实现的快乐,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想象,依据其特点,拓展其功能、用适合的美术语言表现新颖有趣,匠心独具的奇思妙想。教学难点:

开启想象的大门,鼓励奇妙的构思,用多种方法创造出奇妙的作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范画作品等。

教学活动环节:

1、导入:

故事《老鹰与大白鹅》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只小动物:老鹰和大白鹅(图片展示)课件图片一:一天,有一只饥饿的老鹰在天空中盘旋。

课件图片二:老鹰忽然发现河面上有一只大白鹅,心想今天可以大饱口福了。课件图片三:老鹰迫不及待地俯冲了下来,想捉住这只大白鹅。

课件图片四:没想到这只大白鹅原来是河中的一艘的游船,老鹰撞上了这艘游船,一命呜呼!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其实这就是一种奇思妙想,引出课题《奇思妙想》

2、讲授新课

刚才我们看的老鹰和大白鹅是一幅连环画,其实连环画和漫画中有很多的奇思妙想,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连环画和漫画中的奇思妙想,看看它们奇在哪里?妙在何处?

(1)、钓鱼的故事(课件展示)师:他钓到了什么?

生:鱼、虾、鱼骨头,鞋子,酒瓶„„(教师表扬)师:蚯蚓自己爬上了岸边 生:笑声„„

师:岸边出现了一只老母鸡,这只老母鸡对着蚯蚓说:“欢迎你成功登陆” 生:哈哈大笑„„

师:结果这个钓鱼者成功地钓到了一只老母鸡!(2)、漫画家发明的雨伞(课件展示)师:漫画家发明的雨伞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生:雨伞可以伸缩,很多人可以共同使用一把雨伞,而且不会被雨淋到。(教师表扬)

(3)、西瓜的价格(课件展示)师:这幅漫画的巧妙之处在哪?

生:西瓜价格用温度计来代替,气温越高价格越高。(教师表扬)师:更多奇思妙想敬请翻阅《父与子》 师:看了漫画家的作品,你有什么感想? 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表扬)师:老师把想象力编成了一首小诗

兔子在海边浮潜,大象被蚂蚁绊倒,乌龟学会了撑杆跳,小猪举起了长颈鹿。这些荒谬的画面,听说这个也叫想象力。(课件展示)

师:刚才我们看了连环画和漫画中的奇思妙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奇思妙想,让我们一起进入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3、欣赏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课件展示)奇特的凳子(水母的造型)

(课件展示)奇特手提袋(包上的小朋友好像被妈妈领着、跳绳的手提袋)(课件展示)一个鸡蛋的奇思妙想(房子、婴儿车、牙签盒、收音机、沙发)(课件展示)广告中的奇思妙想(可口可乐罐:变成了一串鞭炮和一列火车)师:看了生活中的奇思妙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奇思妙想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教师表扬)

4、奇思妙想训练营

(1)、关于手的奇思妙想

师:伸出我们的手,我们的手是有手心手背和五个的手指组成,你想到了什么? 生:五指山、大树、扇子„„(教师表扬)

师:(课件展示)图片中手的联想:大阳的光芒,鸟展开的翅膀,孔雀的羽毛,母鸡的尾巴、荷花的花瓣„„(想法真奇妙)

师:看一看我们的设计师想到了什么?(笔杆,沙发,足球运动,猎豹,斑马,老鹰)生:惊讶

师生:一起用手来做手的影子:孔雀,小狗,袋鼠、飞翔的大雁„„(2)一个水杯的奇思妙想(课件展示)师:看出上面这些作品是怎么变化的吗?

1.先画个普通的物体出来 比如:帽子、苹果、大树、汽车(课件展示)2.再发挥你的奇思妙想在上面进行添加,比如你想让它变成什么?或者说有什么奇特的作用?总之越奇特越有趣!

5、教师示范:帽子变成了一艘飞船

6、布置作业及巡回指导

可选作业方式:

1.简单图形添加法(范画展示:水彩笔变成了卫星)

2.漫画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范画展示:小鱼吃大鱼)

3.小小发明,科幻画(范画展示:能量转换机器人,把污染气体装换成了洁净的能源;科幻画:未来的星星家园)

作业要求:1.想法奇妙,有趣 2.表现手法恰当

7、作业点评、展示、评出奇思妙想奖

8、课后扩展

1、手工作业的特别之处(课件展示)能够利用废旧物品,变废为宝!

2、科学源于奇思妙想(课件展示)

让我们用画笔,描绘未来,体验创造的快乐!

9、揭示课题

老鹰和大白鹅的图片,老鹰的形状是由奇思妙想四个字组成的!

结束语:

篇6: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我们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科技史的学习,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我们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问题并记忆。)

一、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1、发明造纸术

时间_________ 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造纸术

时间_______ 人物 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优点_________

3、传播的意义:

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

成书时间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

2、地动仪

时间_________ 发明者________ 功能________ 地位_________

三、华佗和张仲景

1、华佗:生活朝代___________ 贡献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张仲景:生活年代__________ 贡献__________ 尊称“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①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新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内布铜柱倒向哪个方位?

精讲点拨:

1、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蔡伦上奏造纸,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

2、我国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布帛→纸。

3、张衡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不信鬼神;善于探索。不为官位和俸禄而奉承权贵,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通过实际检测,告诉了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起到了积极作用。地动仪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它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

4、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至今仍然是中医学领域的经典,他对中医学的贡献,就相当于孔子对于儒家,牛顿、爱恩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虽然张仲景早已故去,但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于他的恩泽 达标检测:

一、选一选:

1.纸发明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已知最早的纸出现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宋朝

2.“蔡侯纸”的出现使造纸的技术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这种纸出现在()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3.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李冰 B.张衡 C.毕昇 D.蔡伦 4.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是()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缀术》 D.《水经》

5.某校七年级(1)班计划举办“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小红同学的任务是介绍张衡的成就。在她的介绍中,张衡对人类社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

A.地动仪 B.造纸术 C. 麻沸散 D.计时仪 6.右图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仪器,其功能是()A.测量航行方向 B.演示天象 C.观测地震 D.测定地震方位 7.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的是()A.《缀术》 B.《皇帝内经》 C.《脉经》 D.《伤寒杂病论》

8.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A.丝织技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造纸术

10.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1.河南省南阳市有一著名景点——“医圣祠”,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这位医学家是()

A.张仲景 B.华佗 C.蔡伦 D.孙思邈 12.读右图,请回答:

(1)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2)图中人物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3)这一贡献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A 6.D 7.D 8.B 9.D

10.B 11.A 12.(1)人物:蔡伦。时期:东汉。(2)贡献:改进造纸术。(3)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拓展提升: 9.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们提倡有“再生纸,谈谈你的看法

课外作业:

必做题: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

①请列出秦汉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至少四项)。②你认为当今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请为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几条这方面的建议。

选做题:

1、本课的内容,归纳概括出本课所涉及的秦汉时期重要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可以设计成不同形式的表格,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出一期历史小报,在班级交流、展示。

2、熟背歌谣:

蔡伦“蔡侯纸”,张衡发明地动仪,《九章算术》了不起,均在世界创奇迹。华佗外科是名医,“麻沸散”是好药剂,世界医学有创举,“五禽戏”来健身体。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医德高尚医术精,后人尊称为“医圣”。

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

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造纸术的传播: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套运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疾病的防治,而且对人体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篇7:第16课(社戏)-答案卷 2

思想家 和革命家 本文重点刻画的人物是 双喜 和 六一用正楷书写下列句子。(3分)

公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2)本文的体裁是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我”怎样的心情?“罩”字表现了怎样的情形?(2分)

答:(1)“回望”表现了“我”依依不舍的心情。(2)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写出孩子们怎2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是(C)(3分)A 惮dàn归省guī xǐng凫水fú shuǐB踱duó行辈háng bâi弥散mí sànC磕kē撺掇cuàn duo潺潺chán chán

D絮叨xùdao怠慢dài man屹立yì lì3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的的一组是(C)(3分)A偏僻一反即往杂乱无章B船揖一拍既合寻欢作

乐C桕树忘乎所以义愤填膺D缥缈踱来踱去死而后己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C)(4分)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 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很大的改变。C 普宁的春天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地方。

D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5 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4分)①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

②无可更换③ 自然是伟大的④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⑤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⑥人类是伟大的⑦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A.①②⑤⑥⑦③④B.①③④⑥⑤⑦②C.①④③②⑥⑤⑦D.①④②③⑥⑤⑦6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4分)(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 跑去了。(比喻、拟人)(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的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 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3)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我们喝彩。(比喻、拟人)7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2分)(1)(双喜)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 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语言描写)(2)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子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语言描写、动作描写)6文学常识填空。(4分)

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7 用下列两个以上的词语,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句。(5分)归省屹立撺掇凫水弥散潺潺

宽慰絮叨怠慢缥缈 二 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月夜行船回答下列问题 1 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2分)

答:月夜行船。2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4分)

答:“轻松”“舒展”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3 第1部分文字主要从哪些角度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5分)

答:(1)从视觉、听觉、嗅觉三个角度描写。(2)衬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且多角度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之

感。4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一句中“似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1)不能。(2)“似乎”表示好像,并不是真的,而是人的主观感受,若去掉,语气就发生了变化。5“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他”

指什么?(3分)答:指的是笛声。6 从选文第1段中找出描写小伙伴开船动作的词,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答:(1)写开船动作的词:“点”、“磕”、“退”、“上”、“出”、“架”。(2)几个动作干脆利落,表现他们驾船技术娴熟(或高超),体现他们聪明能干。7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中,为什么说山是“踊跃”的?分析本句的表达效果(作用)。(5分)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活了,并写出行船之快和孩子们欢快的心情。8 第③段中“自失”一词是什么意思?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答:(1)“自失”指(听得出神)忘了自己。(2)表现了“我”陶醉的心情。

(二)阅读月夜归航回答下列问题9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一句中“回望”表现了样的心情?写老渔父喝彩有什么作用?(3分)答:(1)写出孩子们欢快愉悦的心情。

(2)从侧面烘托出孩子们驾船技术的娴熟。

11找出文中能体现双喜细心考虑周到和能干的两句话。联系课文,双喜还有哪些性格特点?(6分)答:(1)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2)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办事果断、有主见、、为他人着想、做事有始有终。找出对阿发人物描写的句子,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3分)答:(1)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2)说明阿发纯洁无私的性格特点。13 文中小伙伴“偷吃罗汉豆”,你觉得这样的做法好吗?为什么?(5分)答:略。

(三)阅读戏后余波回答下列问题14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六一公公想说的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答:(1)六一公公强调的不是“偷豆”,意在责备孩子们“不肯好好地摘,踏坏了不少”;

(2)表现了留意公公大方、不吝啬的性格。“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这体现他什么性格?(3分)答:(1)因为“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2)体现他老实憨厚的农民本色。从选文中找出体现六一公公热情好客的句子。(2分)答:“请客?——这是应该的。”

篇8:第16课青山不老

奇松,以石为母,以云为乳,如一枝枝神奇的画笔,给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奇松之奇有三:名、形、神。

奇松之奇在其名。名是指“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其名初听起来就形象生动,韵味深长,细品一番便能感受到黄山松的热情好客。 “迎”“陪”“送”三个动词,不禁让人联想到黄山松仿佛就是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数百年来无私地领着世人游览着黄山这一人间胜境,感受着世外桃源的生活。除了文中所说的三大名松,黄山松还有许多奇特的名字,如蒲团松、凤凰松、棋盘松、接引松、麒麟松、黑虎松、探海松、团结松等,每一个奇特名字的背后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奇松之奇在其形。迎客松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陪客松,犹如仙人,玉树临风,姿态秀美,常年累月在此陪伴游人观景,又陪游人小憩。有诗赞曰:“玉屏楼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张罗。不语奇松能职守,无间风雨笑颜多。”送客松,虬干苍翠,侧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有诗赞曰:“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

奇松之奇在其神。在黄山的万峰之巅,有一棵苍劲的老松,孤独地傲立在峭壁上,老松的脚上竟无寸土,它是从石缝中生长出来的。千年以来,没有人为它培土,没有人为它浇水、施肥,它缺乏营养,缺乏呵护,却一身浓绿,显出极强的生命力,铸造出独特的品格,形成了奇丽的风景,令人叹服叫绝。奇松的精神品格令人敬仰。陈毅元帅就曾写过一首赞颂松树品格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奇松之神在于其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

【快乐思维】

篇9:第16课纸条工艺制作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条卷折的图形。(练习)

2、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了解、练习)

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行为习惯。(接受)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能力,挖掘“设计者”潜在的创造力,设计出形式新、结构美的图案。

教学难点:粘合。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各种类型的`纸条卷折图形画若干。

2、学生:纸条,胶水,剪刀,白纸及彩色纸。

四、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问好

二、揭示课题――《纸条工艺制作》,作启发性谈话。5分钟

1、表演范作,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些画是什么组成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折纸的方法?你还能做出什么图形?等等。

2、教室讲解折纸的基本技法

(1)折。一张纸条正、反折;同一个方向折;每折的长度相等;每折的长度不等。

(2)卷。一张纸条卷成一个圆圈,可单层,也可多层;两头向里卷;两头相反卷。

(3)折卷结合。

在讲解过程中,可让学生边听边跟着教室做。同时,教室随时提出问题,如:这样折或这样卷适合那种图形?以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三、学生作业

(1)每人想好:要卷折什么图形。可先拿出草稿纸画一下你想象中的图形,并让学生来讲讲,以便相互启发。

(2)教室小结:表扬那些想法大胆、构思新异的学生,逼供内提出修改一件。应特别注意:根据背景纸的大小、形状,尽可能使画面饱满些,并注意构图布局中的对称,平衡关系。

(3)动手制作。有困难的同学可参照书上范作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设法解决。

四、作业讲评,选出几个优秀作品,

号召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造。

五、下课,清洁教室。

篇10: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案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根据必修1政治文明进程的主题,本课的落脚点应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族抗战得胜利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得深远影响。

教材的第一小节“全民族的抗战”主要讲述日军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全民族抗战爆发(略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活动及结果。教材第二小节“日军的滔天罪行”讲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抗战的胜利”主要讲述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中共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军最终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为了讲授方便,可将第一、第三小节进行整合,统一到一个模块之下。学情分析

通过阅读初中教材以及了解部分学生得知本课的基础知识(例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等)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基本都记得。因而这部分内容在授课时做从略处理。本课重在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重要意义,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讨论课本的思考题“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

运用:结合时事分析:任何时期国家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不同的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方式不同。结合时事思考讨论“在记住这段罪行后我们该怎么办?”分析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等材料再现历史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问题探究,对照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史料推导历史结论;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了卓绝斗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成因;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教学方式

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用具

1.多媒体设备。

2.教师准备关于民族危机加深、日本投降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讨论教材中的思考题。

②将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搜集整理日军侵华暴行的资料以及当年侵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中国人民的事实,以备课堂交流讨论。

(二)导入设计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早在唐朝时,两国就交流频繁,中国僧人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法,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晁衡)在唐朝做官40多年,并与李白、王维、魏万等中国诗人学者交往,结下深厚友谊。ppt展示:

图1,鉴真东渡图 图2,阿倍仲麻吕

图3,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然而近年来中日两国关系一波三折,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问题成为笼罩着中日关系的阴影。我国政府为什么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提出强烈的抗议?日本的历史教科书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呢?

ppt展示: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和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日本政府在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对其曾经的侵略行为不能进行深刻的反思,深深伤害了那些曾遭其侵略和奴役的国家人民的感情,影响了日本与这些国家的正常交往。中国近代以来曾多次遭受日本的侵略。我们已经学过的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抗日战争。

(三)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ppt展示:

(板书)日本侵略危机加深 视频播放:

1.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2.1932年,一•二八事变。3.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

4.1935年,华北事变,平津危急。5.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内战爆发

日本的铁蹄踏碎了千万爱国同胞的心,蒋介石政府仍在顽固的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路线,对日军实行不抵抗政策,任凭日本侵略者掠夺我们的土地,蹂躏我们的同胞。而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在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率先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率领红军成功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板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视频播放: 1.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民族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

2.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3.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以逼蒋“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告和平解决,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4.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为题发表中共在1937年7月15日提交的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板书)敌后战场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这段视频,思考以下几个问题。ppt展示:

1.八路军、新四军名称的由来?他们是谁领导的队伍? 2.抗战初期敌后战场取得平型关等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哪几次大的会战?失败的原因有那些? 4.如何看待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 视频播放终止

师:八路军、新四军名称的由来?他们是谁领导的队伍? ppt展示:

1.八路军、新四军臂章 2.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生: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国共合作抗日后,经过双方谈判,1937年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宣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后改成十八集团军,但习惯上仍称“八路军”。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师:抗战初期敌后战场取得平型关等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ppt展示:

生: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板书)正面战场

师: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哪几次大的会战?失败的原因有那些?

生:四次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军队抗击日军,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师:除了短片中提到的原因,你认为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抗战失利的原因还有哪些?大家可以讨论讨论。小组讨论完毕

组甲:日军武器精良,行动迅速。国民党军队武器陈旧。

组乙:日军准备充分,在兵力上占优势,国民党军队在围剿红军中损失惨重,并且国民党军队中杂牌军多,战斗力参差不齐。组丙:国民党指挥不当。战术落后。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的很正确。请大家看大屏幕。ppt展示:

1937年,日本陆军拥有作战飞机1156架。其中:驱逐机432架,侦察机216架,轻轰炸机180架,重轰炸机128架,预备机200架。日本海军航空兵拥有舰载飞机278架,陆上飞机567架,各型预备机 200架,共计1045架飞机。抗战初期,中国仅有能作战的飞机305架。抗战初期中日师级编制对比 中国日本

人数10923人21945人 马匹数不详5849匹

步骑手枪3831支9476支

掷弹筒掷弹筒243具掷弹筒576具 轻机枪轻机枪274挺轻机枪541挺 重机枪重机枪54挺重机枪104挺 野山炮12门或9门64门

步兵炮步兵炮30门步兵炮44门

主要差距是师级单位的定员和枪械、重炮数量。中国两个师还不一定达到日本1个师团的实力。

师:如何看待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

生: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尽管几次大会战失败了,丢失了大片国土,但挫败了日军的锐气,消耗了日军的实力,日军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并且,正面战场的抗战吸引了日军的主力,为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创造了条件。敌后战场的创建,分散了日军的兵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的表现如何?请看下面一组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ppt展示:

图1 八路军回民支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令日军闻风丧胆。图2 八路军敌后武工队痛击日军 图3 民兵用自制地雷伏击鬼子。

图4 四通八达的地道,让小鬼子吃尽了苦头。图5 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

图6.国民党军队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问题展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那一个战场是主战场?为什么?

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抗击着大部分的日军,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不思抗战,却不断发动反共摩擦,意图削弱八路军的力量。皖南事变就是明证。

师:这位同学对图片内容的把握很到位。除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外,我们还有一个战场,国外战场,中国的抗战不是孤立的,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众多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大力支持。请看大屏幕。(板书)国外战场 ppt展示: 滇缅公里图

解说词: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在中国,在世界,没有哪条公路像滇缅公路这样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条公路能像它这样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是由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以及中印公路组成的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

滇缅公路,这条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日本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日本人更不会相信,严重缺乏施工机械的20万中国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是他们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了埋葬日本占领中国的梦想的交通大道。

师:为了保护滇缅公里这条重要的国际生命线,中国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ppt展示:

图1 中国远征军照片

图2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宣传海报。该剧背景就是中国远征军的故事。

师: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这头凶恶的野兽被征服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请看视频。视频: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师:历史将铭记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驯服的放下屠刀,这一天,坚持达八年之久的抗日军民高唱凯歌。这一天,普通的中国百姓沸腾了。因为他们扬眉吐气了。他们看到了曾经的侵略者那哀求的目光。

师:我们苦盼的胜利终于来了,胜利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请看大屏幕。ppt展示:

图1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情景,图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情景 图3 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

图4 开罗会议三巨头,自左至右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图5 东京审判电影海报。

师:从这组图片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甲: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

生乙: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丙: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束了中国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那么中国能否由此就一片光明了呢?中国人民的苦难真的就结束了吗?这将是下节课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

师:本节课的第二个小问题是日军的滔天罪行。(板书)日军的滔天罪行

课前我让大家搜集这方面的图片,资料,下面我就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成果。具体过程略

师:刚才大家都表现的不错,看得出各个小组的同学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课后我们把同学们的成果汇总起来办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展板,介绍给全校同学。

日本侵略者的兽行令我们发指,我们在痛恨敌人的同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ppt展示:课本学思之窗

大家可以结合这两副图片讨论一下。ppt展示: 图1 武士道

图2 鬼子掠夺的财物 讨论完毕

师:哪个小组陈述以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组甲:我们认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本武士很轻视自己的生命,想必也不会看重别人的生命。

组乙:我们认为鬼子是为了掠夺财物,日本是个小国,发动这样大的战争,物资补充足。组丙:我们认为是为了吓住抵抗的中国同胞,日本人从九一八之后基本没遇到什么抵抗,而淞沪会战中日激战三个月,尽管日军打赢了,但也损失惨重,他们恐惧中国人团结起来后的反抗力量,想用屠杀的方式警告中国人,谁在抵抗就是这个结果。

师:大家都说的不错。日本侵略者泯灭人性,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时至今日,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ppt展示: 材料一: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义士约翰•拉贝有句名言:“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材料二:“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生前如此说道,这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遗言,她所展示的人性光辉令人动容,她道出了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材料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有这样8句话——“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生:我们应当反思历史,以史为鉴,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四)小结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同胞一颗善良的心,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原谅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敌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时过境迁,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撒播仇恨的种子,不是为了宣泄狭隘的民族复仇情绪。有句古话说的好,“冤冤相报何时了”。“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汲取的历史营养。

当我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时,不要忘了那些为挺直民族脊梁而倒下的同胞。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让民族的脊梁更直更硬。

(五)课堂诊断

一、选择题

1.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3.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抗日战争期间制造的最大的惨案是()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敌人的大规模战役是()5.1942年,为确保滇缅公路畅通,入缅甸作战的军队是()6.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战斗是()

7.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 b.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 8.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突出表现在()a.中国战场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9.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是抗战的正面战场 b.是否争取国际援助 10.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主要是为了()a.粉碎日军的“扫荡” b.克服投降危险,争取形势好转

11.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指()①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⑤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二、非选择题

12.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了全中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美国总统罗斯福l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俄国等。”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1945年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请你谈谈对以上观点的认识。

附参考答案:

12.(1)变化: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感到中国抗战是对日本的有力牵制,因此对中国抗战进行援助。中国两个战场: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徐州、武汉四次会战;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太平洋战场:日军南进威胁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

(2)片面,只看表面,没有看到本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的战争,必败;国际援助,反法西斯战争力量配合;根本原因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六)学习延伸(见教材77页)

(七)教学反思

上一篇:小学重阳节活动记录下一篇:房地产报纸广告文案集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