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专题调研报告

2024-08-11

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专题调研报告(通用7篇)

篇1: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专题调研报告

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专题调研报告

首先,非常感谢潍坊、安丘两级总工会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机会,汇报工作,交流思想。下面,根据这次调研提纲,结合我公司实际,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请批评指正。

一、公司基本情况

我公司是中

(一)型供电企业,主要担负着安丘市直企事业单位和23个镇、街办及1388个

村、106万人口的供电任务。下设10个管理部室、3个生产运行单位、23处供电所、43个电工组、3个股份制企业(开元实业、工程公司、青凯电缆)、1家公用热电厂,总资产4.46亿元。境内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21座,全部实现了无人值班,主变总容量45万千伏安,10kv及以上输配电线路2553公里。供电能力38万千瓦,日最高负荷13万千瓦,年供电量达到8亿千瓦时。

近年来,我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突出管理、发展与民主三大主题,每年办成十件大事,公司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公司已建成了覆盖所有变电站、供电所的光纤通信网络,在全省县级供电企业中第一个实现了与省电力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联网,内部行政电话实现了全省系统内直拨,调度自动化管理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占地700余亩电力多产项目区已初具规模,投资3.5亿元建设了大豆蛋白纤维、绿色板材、电线电缆、电器生产与安装等4大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8亿元,实现利税1.5-2亿元。公司连续9年保持了“省级文明企业”称号;连续3年被潍坊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连续4年被潍坊电业局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委”称号,连续5年在安丘市行风测评中荣获第一,连续2年进入潍坊市工业企业50强。2004年被安丘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行风免评单位。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国家一级企业”、“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称号;被市公司授予2004年度“农电系统先进企业”、“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被安丘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行风建设免评单位和“先进企业”等称号。公司工会被授予“山东电力一流县供电企业工会”和“山东电力先进县供电企业工会”等称号。

今年1-5月份完成供电量3.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82亿元,上缴税金755万元,实现利润370万元。公司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被省集团公司授予“无违章县供电企业”先进单位;被市公司授予“潍坊农电系统先进企业”、“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

二、企业用工情况

现有职工75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87人,占38,工程技术人员478人,占63,中共党员287人。企业与职工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职工收入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每月一考核兑现;同时为职工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限种,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企业民主管理情况

一是切实发挥职代会作用,为职工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代会,讨论研究关系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对于临时性的重大事项,也通过及时召开代表小组长联席会或职代会来讨论解决。同时,先后制定了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实施细则》、《代表提案工作细则》、《大会决议产生与落实工作细则》、《联席会议制度》、《专门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多项基本制度,强化对职代会决议与提案的督办落实,从制度上保障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促进了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去年围绕“集资并购市热电厂”的问题,我们专门召开了一次职代会,专题研究集资并购市热电厂的事宜,通过分组讨论和充分酝酿,通过了大会决议,统一了代表们的思想,为电厂改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会后,职工们集资踊跃,超额36万元完成了任务。

二是严格公开程序与事项,不断深化厂务公开。继续深入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倡导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把厂务公开作为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大事来抓,建立了完善的组织运行机制,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厂务公开工作实现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运作。坚持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评价权放给职工代表,每年2次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考核、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在职工住房建设与分配上,坚持让职工来拍板,体现大多数职工的意愿。通过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加强了企业决策的民主化,落实了职工的参政权、议政权和知情权,树立了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广大职工非常满意。

三是推行民主监督制度创新,拓宽厂务公开工作渠道。在民主监督方面,我们以厂务公开为重点,不断深化创新。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电子邮件、公共信息和在“公告板”内设立“厂务公开”专栏,对所有应公开的内容及时分类公开。同时把厂务公开作为各单位重大决定前的必经程序,规定各单位在向公司提报设备购置或投资计划之前、向上级推荐评先树优指标之前、向公司提高重要典型和材料之前,必须在本单位进行公开和民主讨论,使监督的关口前移,有效避免了问题的发生。

四、签订集体合同情况

我公司的集体合同开始签订于1996年8月9日,随后,每三年修订续签一次,每年职代会都对集体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审议。为使集体合同切实履行好,公司先后成立了由公司代表和工会代表联合参加的平等协商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公司集体协商制度;成立了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委员会,对集体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提交平等协商委员会进行集体协商,妥善解决。

我们认为,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企业劳动关系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农民工的使用情况

我公司的农民工使用主要是以农电工形式。根据国家关于“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部署要求,自2000年开始,我们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形式,从过去的村电工中录用了部分人员从事农村的用电管理工作,由我公司直接发放工资。截止目前,我们共使用农电工842人。对这部分人,我们都依法签订了用工合同,工资实行基本工资 浮动考核工资的方式,每月考核发放一次。同时,我们早在2002年时,就为农电工投入了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但是,针对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管理成本上升售电利润下降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裁减冗员来保证农电工的收入,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

六、职业培训与富余人员的安置情况好范文版权所有

坚持岗位培训与技术比武相结合,重视并加强了职工的职业培训。为此,公司及时制订了《人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成立了专门的教培中心,及时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并选派有关人员参加国网公司、省集团公司和市公司及其它业务部门的培训。坚持每年举行一次技术比武,选树业务骨干与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努力建设学习创新型组织;公司被授予“潍坊市a级学习创新型企业”称号。

在全力抓好供电主业的同时,我们还通过牢抓招商引资机遇,大力发展多经产业,安置富余人员,实行减人增效。2004年,公司实现多经销售收入1.09亿元,多经利润首次过千万,从业人员达276人,初步形成了以开元实业、电力工程、青凯电缆三个股份制公司为赢利主体的多经发展格局。

七、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状况

由于我们一直大力推行厂务公开,一直充分发扬民主,一直积极为职工民主管理与监督搭建平台,再加上企业工会积极发挥沟通作用,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未发生劳动纠纷。

八、协调和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措施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让职工无话可说。只要行的正,坐的端,工作透明度高,严格按制度办事,职工满意度就高,矛盾与纷争就少,内部关系就好协调处理。

二是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让职工有问题就说。一方面,公司提出“职工不能越级汇报工作,但是可以越级反映问题”,这就使矛盾与问题能及时反映到领导那里,以便及时研究解决。另一方面,坚持每月组织一次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分析,及时发现职工自身问题和影响稳定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和反馈。反映问题的形式也多样,可以面谈,可以发手机短信,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可以书面或信函。

三是多方引导,发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关系职工切实利益的事情,都通过职代会来审议表决;重大制度的制定,都尽可能多的提前让职工参与讨论,通过这些审议与讨论,赢得彼此理解,统一职工思想,提高决议与制度的执行力。

九、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现代企业的竞争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和变革的动力在于人。因此,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员工工作的潜力,是摆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面前越来越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使劳动者真正当家作主,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根本所在。

二是要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情绪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的积极性,企业多给职工一分关心,职工就会增加十分的热情。要重视企业的感情开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为他们价值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三是要关心尊重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不定期地抽出时间深入车间、班组,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把组织的关心、爱护之情送到职工的心坎上。要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对好的建议和意见不但要及时采纳,而且要给予奖励。

四是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综合激励机制。要改革传统的激励机制,特别是传统的物质激励模式,建立能够激活员工活力的新机制,真正地实现物有所值,劳有所获。要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新观念,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并为其成材积极创造条件,还要及时进行精神激励,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十、工会组织情况

我公司工会下设8个专门委员会,建立了4个基层分会,下设54个工会小组,职工入会率达99.5。近年来,公司工会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工会各项职能,坚持每年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运动会,还不定期举办专项文体比赛(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职工运动会和两届职工趣味运动会),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活跃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情操,团结凝聚了职工,促进了企业发展。

对上级工会的评价:近年来,我们安丘市总工会紧紧围绕于、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协调企业与工会、职工与企业等各方面的工作,创造性地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工作,为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企业都感觉到我们的总工会不仅是全市广大工人的家,也是我们企业的家。

总之,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不仅交流了经验,提高了思想,而且对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处理企业与工会、与职工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凝聚职工加快企业发展必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2: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专题调研报告

供电企业要协调发展

作为公共服务性企业的供电企业,每时每刻都在为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电能,对社会承担着重大的政治责任.供电企业做好电力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作 者:魏世华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供电公司党委刊 名:华北电业英文刊名:NORTH CHINA GRID年,卷(期):“”(1)分类号:F407.61关键词:

篇3: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专题调研报告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来说是基础。国有企业作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脊梁与支柱, 必须要承担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这一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工会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坚持将切入点和着力点放在自己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上, 以确保能够在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时候发挥出重要的积极作用。

1.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 国有企业主要面临的挑战

1.1 不断深化的国有企业改革给工会工作带来了新课题

国有企业的重组以及内部结构的调整, 导致职工队伍出现急剧分化的现象, 他们的收入差距明显增大, 劳资关系也变得日益复杂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导致多元化倾向的形成, 多种用工制度以及用工形式在这一背景下出现, 如正式工、合同聘用工以及临时工等。并且还出现了多种经营模式, 如多种产业、主业、股份制等。这些因素导致企业内部出现差异, 职工之间出现利益差别, 这种差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不稳定劳动关系的形成。

1.2 颁布和实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对国有企业工会提出了新要求

实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 对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以及依法用工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断增加的用工成本、不断降低的用工弹性、难度不断加大的人力资源管理难度以及不断减弱的员工积极性都要求国有企业工会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并充分地将自身具备的相关职能发挥出来, 借助创新的工作方式促使职工队伍实现稳定, 最终促进企业发展。

1.3 不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现阶段, 任何企业都应该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 因为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稳定将直接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在劳动关系中, 企业和员工是两个独立的主体, 所以他们会关注不同的利益, 企业一般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员工一般追求的都是劳动报酬及福利的最大化。劳动者的素质能力培训体系、绩效评价制度以及薪酬激励模式等都和员工的切身利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不同畅的员工晋升机制以及不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都会对员工的合法权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是损害, 那么当然也会对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产生影响甚至是损害。

2. 国企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具体方法

2.1 实现社会化工会

在拥有较多国有企业的街道、社区、乡镇村中, 依据行业和区域, 建立起区域性和行业性的企业工会联合会就是工会社会化的过程, 企业联合工会也是工会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 工会系统中仍然还存在着企业工会和单位工会的思维定势, 这种思维定势是导致工会工作和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的企业劳动者已经逐渐由单位个人转化成了社会人, 工会也能够增加各种社会化因素。《工会法》当中的第十条指出“拥有25名会员以上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要建立基层工会;少于25人的, 可以单独建立工会或者也可以由两个单位以上联合建立。”这一内容明确的指出了工会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2.2 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

工会具备的基本职能就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国企工会主要是针对职工的精神文化权利、政治文化权利、工资、工时、工作条件以及社会保障等执行维权活动。经济维护主要是维护物质, 具体形式主要表现为实物慰问、困难补助、制定职工互助保险制度、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签订集体合同以及开展平等协商的活动。国企变革和改制势必会对职工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 所以当前工会的维权活动主要表现为经济的维护。要让工会的维权工作体现管理理论中的权变思想。因为处在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的职工, 其权利维护的侧重点也会不一样, 甚至只要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侧重点也会有差异。

2.3 提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

伴随着国企改革的展开会出现减工增效的现象, 换言之就是会增加下岗职工的数量, 针对这种现象, 国企工会应尽最大努力授员工以渔。积极贯彻《就业促进法》[2],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工会组织作为下岗职工的“第一责任人”, 需要承担起教育和培训下岗职工的责任, 应该做到广开思路, 拓宽培训各教育的渠道, 开办一些符合下岗职工意愿和特点的培训班。增加投入, 促使下岗职工能够有效掌握实用技术及本领, 为实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推广“培训教育——介绍工作——维护权益”这种相互衔接的工作模式, 以创业带动就业, 为带头创业者提供教育培训机会, 促使下岗失业者可以在他们的带领下实现再就业。利用工会再就业基地安置这种方式, 能够安置下岗人员。

结语

作为社会关系中最为基本的一种关系即劳动关系, 其和谐稳定对于社会和谐来说是基础内容, 它能够对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较为深远和重大的影响, 国有企业工会在进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总之,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既需要建立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 还需要从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角度对其做出进一步的完善。为此, 国企工会还应该继续进行相关探索工作。

参考文献

[1]全总研究室课题组.关于工会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问题的研究[J].工运研究, 2012, (3、4) :76-88.

篇4: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专题调研报告

关键词:供电企业;公共关系;外部公众;内部公众;利益协调;企业发展

公共关系强调的是通过人性化管理,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化解矛盾、协调对立和冲突,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加以全面有效的调整协调,使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整个外部社会环境形成和谐安定、协调有序的良好关系。

一、关于公共关系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关于公共关系的概念叙述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以下两种说法:一种是美国公关关系协会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为获取大众之信任与好感,借以迎合公众之兴趣而调整政策与服务方针的一种经常不断的工作;同时,公共关系是将此种已调整的政策与服务方针加以说明,以获得大众了解与欢迎的工作”。另一种是美国R.哈罗博士的结论,“公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建立和保持相互沟通、了解,接受与合作的渠道;参与问题和纠纷的处理,将公众的意见传达给管理部门并做出反应;明确与加强为公众利益服务的管理责任”。

综合他们对公共关系的表述,一个共同点就是借助某种渠道来沟通,并实现一种良好的愿望。总之,公共关系就是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沟通内外部关系,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经营管理艺术。它一般体现以下特征:

(一)它是一种长期活动,公共关系着手于平时努力,着眼于长远打算。不能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

(二)它的目标是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良好的形象和声誉是企业富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公关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三)它的对象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一般是与其相关的组织和社会公众。企业与公关对象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它总是以一定的利益为基础,这种利益要协调、兼顾企业利益和公众利益,不能损人利己。

公关关系的主要特征表明,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在把握公共关系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公共关系处理的好坏可影响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如在2005年的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失败案中,对于中海油而言,失败的原因不在于资金、技术或资源整合能力,而在于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及众多利益团体未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公关。目前,大到一个品牌的树立,小到一件商品的销售,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形形色色的竞争对手,在他们中间如何脱颖而出。沟通好、营造好与其相关组织的关系、兼顾好各方的利益是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公共关系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品牌、一件商品能否成功。

二、供电企业加强公共关系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供电企业是典型的公用事业型企业。服务对象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党政机关、广大城乡工矿企业、广大乡村农户等,决定了它需承担众多的社会责任,如保障安全可靠供电、提供优质服务、保护生态环境、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促进企业和员工发展等。由于担负着众多的社会责任,使它与众多的社会组织、经济实体甚至社会中人有很强的关联。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对构筑良好的公共关系给予了进一步重视,在许多重要会议和文件上都提到加强公共关系管理,加强公共关系是服务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许多国家著名企业都把加强对外沟通交流,改善公共关系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电力企业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许多工作还需要攻坚克难,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同时,我国已处于矛盾多发的转型期,在网络和信息化高度发达、市场日益开放的背景下,也要求供电企业增加开放和透明度,增进社会公众对电力行业和电网企业的了解、认同。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员工关系,不能只靠经济和物质奖励,还要保证员工对本组织的知情权,如:企业的收入与费用、人事变动、安全管理等状况,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内部交易以及违规事件或是其他对企业的声誉、安全、赢利能力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给予员工更多的精神刺激,为员工创造参与决策的条件,使“主人翁”的承诺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四、结束语

公共关系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工作的延伸,供电企业属公共事业型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主要商品就是电能和服务。但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即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服务,那么供电企业不仅仅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应包括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客户的需求,还包括把优质服务加以广泛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优质服务,还包括通过自身的传播工作引导更多的公众,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支持者。供电企业应树立公众意识,它体现在供电企业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要做到了解客户、服务客户、尊重客户、影响客户,引导市场需求,进一步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公共关系新途径的全新机制,实现企业、客户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郑芳方.A供电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李彦,袁安兵,朱茂.地市电力企业媒体公共关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以国家电网舟山供电公司为例[A]. .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2014:2.

篇5: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专题调研报告

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灿烂文明,然而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贯穿其中的主线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区域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发挥其优势;另一方面是对其劣势方面进行改造,使其劣势不明显,甚至转化为优势,最终实现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该专题的高频考点较多,复习时应结合具体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切实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高频考点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与防治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可见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转移。有些环境问题的分布则具有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影响全球。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防治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参与国际协作,保护全球环境。

2.主要环境问题

3.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我国的环境问题表现为: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严重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也在加剧)。

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的发展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之一;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河流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过程,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污染控制工程;树立公众环保意识。

例1.(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文综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解析】第(1)题考查环境污染中的水体污染问题,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故选B。第(2)题考查水体和天气条件对赤潮的影响。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C。第(3)题,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故选C。

【答案】(1)B(2)C(3)C

高频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人地关系协调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演变过程中,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都不同。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必须寻找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例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图1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

【解析】读图1可知,横轴表示四个发展阶段,纵轴表示各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在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只需凭劳力到自然界狩猎、采集野果即可。到了农业文明时代,则主要通过劳力在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来获得物质产品。在工业文明时代,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显示该时代内资本的影响力在下降,而科技进步的影响力在上升。在这一时代中,因人口增长过快、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地矛盾也最为尖锐。因此人类必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endprint

【答案】

(1)土地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主要原因: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它的内涵及相关内容概括如下: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如下三个基本原则:

例3.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在反思所面临的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后提出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 ( )

A.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

B.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需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

C.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权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可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2)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早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三原则的差异。经过分析可知,A和B选项属于公平性原则,C选项属于持续性原则,D选项属于共同性原则。故选C。第(2)题考查解决华北平原春旱期农业用水紧张问题的可持续性措施。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引起地面下沉;缩减农田面积,虽可起到降低农业用水量的作用,但粮食总产量可能会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是不能直接灌溉农田的。故选D。

【答案】(1)C(2)D

3.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2)转变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①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所有的资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清洁生产是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止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使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人类与环境的危害。

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强调农业在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符合绿色环境标志规定的要求。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安排农业生产各部门,使农业区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系统,如通过稻田养鱼既可消除稻田的虫害,减少对农药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又解决了肥料问题,促进了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值的提高。

③适度消费: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适度消费必然成为人类必须自觉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人类消费观念的重大转变。传统经济以刺激和鼓励消费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不顾及资源与环境后果。适度消费提倡满足基本需求条件下的适度、适量消费,以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例4.(2013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2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图2中的农业模式可知: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以南,甘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台湾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区。由此可得出该地位于闽浙丘陵。故选D。第(2)题考查循环农业的意义和乡土地理知识。“加快城镇发展”不符合题干要求;该模式有渔业养殖、种植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农民收入多元化,能提高经济效益;该模式利用沼气池提供沼气这一清洁能源;发展循环农业与人口迁移关系不大。故选B。

【答案】(1)D(2)B

例5.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图3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1)~(3)题。

(1)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

A.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

D.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2)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endprint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3)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 )

A.北方的退耕还草

B.湖区的混合放养

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解析】第(1)题,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严重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故选C。第(2)题,该构想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缓解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故选B。第(3)题,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模式。而A、B、C三选项尽管也符合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生产原则,但不能做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故选D。

【答案】(1)C(2)B(3)D

高频考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国土整治

1.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例6.江西素有“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可谁又曾想到,这颗红土地上的绿色明珠还潜伏着令人触目惊心且危害匪浅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1)~(3)题。

(1)南方丘陵山区的红色荒漠是指 ( )

A.红壤的危害

B.荒漠土是红色的

C.表层土壤被侵蚀,红色石质裸露

D.雅丹地貌带来的危害

(2)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 ( )

A.风化作用和过度放牧

B.风蚀作用和开山取石

C.沉积作用和环境污染

D.水蚀作用和滥伐森林

(3)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恢复植被,合理开发土地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解析】第(1)题,在南方丘陵山区因人为因素导致植被破坏后,又由于雨水冲刷和流水冲蚀作用,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导致土层变薄甚至缺失,红色石质裸露,形成红色荒漠。故选C。第(2)题,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流水的侵蚀作用,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植被破坏、水土保持机制减弱。故选D。第(3)题,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首先要恢复植被,合理开发土地。故选B。

【答案】(1)C(2)D(3)B

2.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时,要根据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从光热、降水、水源、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及人口密度、农产品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等社会条件方面评价农业区位条件。区域农业布局体现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条件的适应和改造。农业生产必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否则会陷入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恶性循环。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历史、现状、特点不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就不同。考试答题时应结合区域实际,从以下内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进行作答: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牧民生活条件;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护林;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灾减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变种植业为主为多业并举,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商品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商品率,提高农民收入;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例7.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图4),回答(1)~(2)题。

(1)下列因素中,与美国乳畜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气候冷湿

B.城市集中

C.土壤贫瘠

D.天然牧场广阔

(2)下列不属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

A.生态农业

B.精确农业

C.有机农业

D.石油农业

【解析】第(1)题,美国东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牧草生长,但多是人工草场;人口和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故选D。第(2)题,石油农业是高耗能农业,不是美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故选D。

【答案】(1)D(2)D

(2)工业化、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即工业化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又会带动工业化。发达国家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如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各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也存在差异,如下表。

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一般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理位置、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各区域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人手,促使该区域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例8.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endprint

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出现负增长

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D.产业布局不合理

(2)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会 ( )

①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②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组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1)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故选B。第(2)题,沿海地区许多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必然会带来人力、财力的浪费,也可能会对沿海生态带来影响。故选D。

【答案】(1)B(2)D

(3)区域资源和能源的开发、调配与可持续发展

对区域资源和能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资源和能源储量(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埋藏浅和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二是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可优先开采);三是交通运输条件(可优先开采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

以开采资源和能源作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资源、能源枯竭或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该区域的经济就可能会崩溃。因此这类地区必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做法如下: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对资源、能源的深加工,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延缓其衰竭的周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摆脱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加强对“三废”的治理;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对资源、能源缺乏的地区,可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来获得发展的条件,如日本是个资源缺乏的国家、我国东部地区的资源也较贫乏,但它们都通过资源调配发展成为了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资源调配对调入区而言,能够缓解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调出区而言,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例9.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图5),回答(1)~(2)题。

(1)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

A.电力、天然气、水

B.水、天然气、电力

C.电力、水、天然气

D.天然气、水、电力

(2)下列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减弱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解析】第(1)题,阅读图5中的经纬度,判断线路的起止点,再结合线路图的走向可知:线路①从新疆到上海,为西气东输工程,调配的为天然气;线路②从长江中上游到华北,为南水北调工程,调配的为水资源;线路③为西电东送工程,调配的为电力资源。故选D。第(2)题,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调出区和调入区而言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从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分析其带来的影响。资源调配能改善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增强调入区和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选C。

【答案l(1)D(2)C

(4)流域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应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评价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围绕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水资源开发——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生物资源开发——旅游、教育等;土地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农业等;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矿产开发基地等;旅游资源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发展交通,发展旅游业等。

流域综合治理,要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流域的治理措施:①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护坡、“打坝淤泥”;进行小流域治理。②对河流污染的治理——关闭污染较重的工业;对工农业、生活污水进行治理。③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适当迁出保护区内的居民;调整农业结构,控制人类活动(如交通建设);宣传教育。

例10.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

A:______河,B:______河,C:______湖,D:______山脉,E:______(城市)。

(2)试从地形、降水两方面分析B河易洪水泛滥的原因。

(3)试分析B河水能丰富的原因。

(4)图示国家对B河的治理与开发经验,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抓住以下几点:①由海陆轮廓及河流流向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美国南部地区。②可从径流量与落差分析B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③对比B河与我国河流,可总结出对我国有价值、可行的措施。

【答案】(1)密西西比

田纳西

密歇根

阿巴拉契亚

新奥尔良

(2)B河是田纳西河,上中游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区,下游流经平原。流域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下游汇水量大,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

(3)田纳西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多,径流量大;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上中游主要流经山区,下游流经平原,河流落差大。endprint

(4)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5)产业转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①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出地而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转入地而言,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⑦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促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③产业转移可以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可以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转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④产业转移可以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出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对于产业转入地而言,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例11.图7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一(2)题。(1)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2)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D.可能给转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技术和资金占优势的产业为主。故选A。第(2)题,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故选C。

【答案】(1)A(2)C

篇6: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专题调研报告

关键词:电力企业 工会组织 劳动关系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41-01

工会作为群众组织,起到了发挥党密切联系员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电力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建立[1],保障电力企业各项正常工作的有序开展,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和谐化、可持续化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了进一步增强电力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必须始终关注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对于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的改革与调整,从根本上提升现代电力企业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该文立足于当前电力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旨在凸显电力企业工作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使现代电力企业实现质的发展与飞跃。

1 现阶段影响我国电力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发展的现实因素

随着加快和谐企业、建立企业与员工的良好关系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工作,目前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缓和劳资矛盾、调动员工生产热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不断辅助实践强化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方面的现实价值与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诸如市场化观念不强、人力资源制度机械僵化等等,我国电力企业劳动关系中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与探讨。

1.1 市场化观念占主导地位

我国电力企业从本质上属于国有企业,在大部分电力企业内部依然避免存在着某些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极大阻碍了劳动关系协调化发展的进程,比如集体合同制、劳务派遣职工等等,尽管这种管理方式确实能够为电力企业提供充实的劳动力资源,保障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运营,但是在现阶段确实影响电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1.2 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差异化

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从来就不是统一的,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会想方设法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以节省经济成本;而员工则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工资收入以满足家庭的生存与生活,二者利益追求的差异化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这种差异扩大化,严重超出企业或是员工的承受范围,就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劳动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电力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形式多样的市场竞争与发展压力,降低内部消耗与经济支出(减少员工福利、提高工人工作效率)是必然选择,加大了企业与员工的内在矛盾,使企业步入员工积极性不高、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恶性循环。

1.3 劳动者思想观念相对滞后

相对于社会主义市场上的其他企业来说,电力企业的劳动合同更加稳定,变动可能性较小,不少劳动者认为自己的岗位是“终身铁饭碗”,对社会市场经济的本质与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对企业改革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内部管理模式等等做法不理解或是不认同,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意识与工作情绪,再加上近年来电力企业为应对市场发展在劳动力资源调配方面做了一些改变,就更加加剧了电力企业职工的危机感,严重威胁了电力企业原本和谐的劳动关系。

1.4 制定与推行劳动合同问题

自1995年颁布的《劳动法》以来,《劳动法》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随后根据劳动关系的变化电力企业不断尝试改革劳动合同,确实能够解决不少劳动关系领域的复杂问题,但是就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常用的劳动合同类型以及主要内容来看,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可能会引发劳动关系的不和谐、不稳定。

2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

2.1 以开放姿态鼓励企业劳动者参与企业工会组织,确保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

扩大电力企业职工在企业各级工会组织中的比重,既是企业推行民主化管理与开放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尝试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电力企业工会组织积极吸收企业职工能够一改之前工作人员无法加入工作组织的现实困难,使企业员工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工作组织的工作进展、工作内容、工作项目等等,既促使电力企业工会组织的一切工作真正体现职工的意志与愿望,消除企业职工对工会组织的不满情绪,同时为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

2.2 创新工会组织的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密切工会组织与电气企业职工的联系

密切电力企业工会组织与企业职工的联系能够使诸多影响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因素被及时消除,使电力企业劳动关系始终保持在协调、稳定的状态。首先,电力企业工会各级组织要放下姿态、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向群众宣传企业的管理理念与营销理念,使员工明白只有促使企业实现全面化的进步与发展才能够保障员工各项合法权益的实现,从而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电力企业的整体实力与经济效益。其次,要推行项目公开化,定期公示企业职工关注的热点项目,既体现企业管理的公开化、公平化、透明化,同时拉近企业与员工的距离,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与温暖,有效稳定员工队伍与保障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2.3 注重员工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降低企业内部改革的阻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始终关注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是增加员工对电力企业改革支持率、协调电力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在电力企业工作组织的实践工作中,要定期举办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与思想政治学习大会,使员工树立危机意识与养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增强自身再就业、自主创业的能力,这也是企业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一种尝试。另一方面,加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职工的责任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工作情绪,认识到企业变革与调整的必然性,为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扫除障碍。

3 结语

显然,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对电力工会组织制约平衡劳动关系、开展集体协商的责任要求,使工会组织能通过博弈行为达到劳资平衡,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劳动关系[2]。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工作方式的发展与完善,既维护电力职工与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促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一席发展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朝香.浅谈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如何发挥工会的作用[J].企业家天地,2013(3):21.

篇7:供电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专题调研报告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劳动关系问题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何为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复杂,企业出现了不同劳动关系和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實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的高度重视。随着国有企业内部不断重组改制,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化发展,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和难度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日趋紧张,矛盾不断深化。围堵政府、阻碍交通、集体上访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因此,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关于工会协调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对策相关内容,并且以笔者所在单位工会为案例进行相关理论分析。

【关键词】工会 国有企业 劳动关系

一、绪论

企业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劳动关系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企业的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工会组织建立企业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最大限度的减少争议的产生,使企业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的状态。除此之外,工会组织还承担着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责任,避免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深入研究我国工会协调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对策问题,对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理论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等方法相结合,详细阐述企业工会组织对劳动关系的作用,从而论证本文的观点。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围绕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对工会工作提出新的挑战,论文提出了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的应对策略。例如,加强工会组织建设、转变工会职能,提高工会干部素质等内容。

二、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及工会所面临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及确立手段的现状

1、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发生了变化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主体正在由国家主体变为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双方主体,国有企业及其管理者作为法人的身份已经逐步得到确立并逐步独立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1]。但是这一变化对于劳动者一方来说,切身利益时常会遭到冲击,这就迫使劳动者及其工会组织不断采取各种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劳动者在就业选择上也获得了一份自主支配的权利[2]。基于这些变化,国家主体身份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确立手段发生了变化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确立正由行政手段变为契约手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劳动关系的主体由国家主体变为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双方主体,逐步需要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通过签订企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来实现而不需要也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来完成[3]。以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为例,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实现了劳动合同制。

(二)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运作机制市场化的现状及协调手段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劳动关系的运作机制具有市场化的特点。劳动力的转让和使用实行市场化,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互惠互利关系,劳动报酬、劳保、社保、劳动福利等各种劳动问题便可以通过市场公平的原则加以合理的解决,同时,必然引发劳动者及社会各方面对劳动权益的重视和关注,这样,劳动者及其工会,组织会采取各种市场手段来维护劳动者的权益[4]。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手段规范化和法制化是企业劳动关系运作机制市场化的基本手段。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要以规范的手段调整企业劳动关系,这其中包括实行企业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开展企业劳动关系的合作和处理企业劳动关系的冲突或争议等[5]。

(三)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必然趋势

以契约及法律手段处理企业劳动关系的冲突或企业劳动争议等问题也是企业劳动关系步入法制化轨道的一种重要的表现[6]。目前,劳动争议问题的处理已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相关法律有《劳动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以及《劳动合同法》等。这些将是协调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必然趋势.

(四)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协调劳动关系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和难度增大。随着国有企业内部不断重组改制,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化发展,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职工队伍中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有明显的差距。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社会特点决定了我国劳动关系正处于矛盾的多发期,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但我国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与资本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属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的矛盾。国有企业必须带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以实现企业和职工共赢为协调根本目的。因此加大了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和难度。

另一方面,工会干部工作的能力与当前形势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改制的力度很大,与之相比企业工会无论在理论政策研究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显得落后,工作习惯于上级布置,如果上级不布置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二是工作方式与基层实际和职工需求贴得不紧。当前职工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工会组织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保护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权利。三是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工会干部必须强化自身素质,加速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nlc202309022145

三、工会协调现代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对策

工会协调和谐的劳动关系就须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民主化,进行职能创新和转变,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

(一)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工会法》第十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建立基层工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单位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这为工会的组织建设指出了更多的方式。

工会主席由职工直接选举产生,要改变由企业任命或领导人兼任工会领导人的做法,按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规定和要求,由工会会员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工会主席,真正实现工会的民主化和群众化。

(二)加强维护职能

一方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国有企业工会的维权活动是围绕职工的工资、工时、工作条件、社会保障和政治、精神文化权利而展开的。按照《工会法》规定,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工会要要按照《劳动合同法》,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有了劳动权才谈得上有经济利益,所以说工会维护职工的劳动权是最根本的经济维护,这也是新时期工会职能的创新。另外,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一个职工的需要也在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工会维权工作不断的创新[7]。例如垄断经营的企业,经济效益较好,职工想要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相应增多。

另一方面, 加强维护职能必须增强劳动争议调解的手段。当前,随着我国企业改制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争议案件也大量上升,善于利用工会组织进行调解。我国《劳动法》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开展活动。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10条:“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这些规定为工会参与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8]。

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的手段意义,一是可以使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体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工会作为其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二是为新形势下工会组织提供一个新的工作平台,增强工会维权能力和提升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教育职能转变

开展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党的领导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新时期的工会教育职能要充分利用工会报刊、网络等宣传阵地,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凝聚职工群众的力量。其次,增强企业职工与企业的凝聚力,教育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的改革和建设。

把职工技能培训作为企业开展工会活动的重要内容。提高职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也可以说是对职工就业权利、经济利益的维护。

在职工中广泛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法》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教育、帮助、指导职工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表达自己的诉求。

(四)加强参与职能

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公司研究决定有关职工工资、福利、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应当事先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并邀请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列席有关会议。工会代表职工参与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董事、监事制度,职工持股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民主选举一定数量的职工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代表职工参与决策和监督。

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眼打造成劳动竞赛的新品牌,突出组织好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以车间、班组、工段为阵地,使其成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建功立业新载体。要切实加大对劳模典型的宣传力度,使劳模精神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发广大职工通过勤奋劳动,创优业绩,争当劳模、争当先进的积极性。

(五)进一步加强服务职能

要针对当前物价上涨问题,加强对特困职工的日常生活监测并及时救助,积极配合党政完善和落实对因病和意外事故导致困难的职工群众救助办法,保障特困职工的基本生活。

(六)工会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

倡导自学、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

强化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引导和激励广大工会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多直接面对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难题的思路、办法和对策。

多深入一线、深入职工,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疾苦。厉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基层和职工办实事。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提高工会干部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落实力,就是效率。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保证工作的落实。特别是要建立追究问责机制,追究不落实的人、追究不落实的事。

四、四川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会案例分析

(一)公司工会基本情况

四川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6月組建,设立公司本部、成都分厂、什邡分厂、西昌分厂、绵阳分厂。公司工会经四川省总工会和川渝中烟工会筹备组批准,于2006年12月正式成立,在川渝中烟工会筹备组和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下辖公司本部工会、成都分厂工会、什邡分厂工会、西昌分厂工会和绵阳分厂工会,下设40个分工会,共有会员7千余名。其中,成都、什邡、西昌、绵阳四个分厂工会具备社团法人资格,接受公司工会和所在地总工会双重领导。

nlc202309022145

公司工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各级工会组织的执行能力建设,在服务发展大局,维护职工权利,促进公司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2010年四川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2011年四川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为公司和谐发展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近年来公司劳动关系发生的变化

伴随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深化,公司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出现了不同劳动关系和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要实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公司工会再运用以前通过行政命令或做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法已不能完全奏效,按照市场经济的规范要求公司工会不断转变职能、规范自身行为。比如,工会创新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集体合同的条款也不再能泛泛而谈而必须切合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实际,及更多的对职工群众给予人本关怀等等,只有这样工会才能引导职工群众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三)公司工会应对劳动关系变化对策

1、加强自身组织建设、搭建工作平台

一方面认真完善组织体系建设,一方面积极搭建工作平台,确保工会各项工作有效展开。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和《企业工会工作条例》,面临新形势、新体制和新任务,统一一司四厂工会组织名称,统一更名为四川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XX分厂工会,统一一司四厂“两会”届次,营造一司四厂一家人氛围;明确了公司工会与分厂工会的管理原则,即,以公司工会领导为主,同时接受分厂党委和地方总工会的领导;公司工会统一工作安排,分厂工会结合地方总工会要求和工厂实际细化安排,形成了既有统一,又有各自相对独立开展工作,又能有效参与地方总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生动活拨的工作环境;健全了会员代表大会制度,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和按时换届选举两级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按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规定和要求,由工会会员选举产生工会主席,实现了工会的民主化和群众化;同时,选举产生了职工代表董事和职工代表监事;建立了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劳动保护检查监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各分厂专门设立了工会办公室,负责工会日常事务;配齐了各级工会干部和工会工作人员,为工会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坚持每年召开公司和分厂两级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每年邀请工会工作专家授课,不断提升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为工会组织的全面履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效落实职工“四权”

公司工会及基层工会不断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及时反映职工心声,切实维护职工权利,进一步推进了公司民主管理工作向前发展。公司工会制定了《两会代表选举办法》、《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职代会职工代表提案征集和处理办法》等制度,每年定期召开公司、分厂两级职工代表大会,做到会前广泛征求职工提案;会中认真审议年度工作报告等重大事项;审议公司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种规章制度;会后积极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具体工作任务,有效保证了职工对企業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位,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五年中,公司工会共征集到职工提案138份,对职工提案及时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如实回复提案人;先后审议通过了《公司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公司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公司职工休假管理规定》《公司用工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20余个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指导各分厂工会代表职工与行政签订了《集体合同》,能做到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条款写实写细,不与公司方产生对抗性冲突,实现了制度维权。积极组织参与安全及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及时督促整改隐患,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公司各级工会有效落实职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公司及分厂在重大经济事项招标比选中邀请职工代表进行过程监督,组织职工代表参与领导人员年度述职和民主评议,对新选拔任用的干部组织职工代表民主测评,并通过公示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公司各级工会认真落实办事公开要求,积极扩展办事公开内容,切实固化办事公开程序,推动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3、组织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服务公司“做精制造”

大力开展各种主题劳动竞赛、职工技能竞赛。公司工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公司“做精制造”第一要务和打造“一流卷烟生产基地”目标,以提高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落脚点,结合公司各阶段工作重点,公司工会先后组织开展了“争创工人先锋号”、 “职工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活动”等十余项劳动竞赛活动,持续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安全月”“十个一”职工安全自我教育活动、“巾帼建功”等一系列、多形式、不同内容的竞赛活动,职工参赛率达95%以上,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时组织检查指导,每年年末总结表彰。

4、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公司工会认真履行教育职能,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泛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了模范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期工会基层干部和女职工干部培训班。每年公司各级工会共出宣传板报130余期,在各级OA网发表新闻稿件450余篇。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技术技能培训,催生了公司先进人物不断涌现,有多名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劳动模范”及四川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5、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

工会始终把职工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为职工排忧解难作为重要职责。坚持每年开展对离退休老干部和特困职工慰问活动,公司专门设立困难职工补助基金,对特困职工和因病、突发意外至困职工给予及时帮扶。完善了职工健康检查制度,每年一次定期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和女职工妇科检查,认真做好女职工“四期”保护工作,有效保护了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及时看望生病住院职工;组织为身患重大疾病的职工和职工子女组织捐款献爱心。为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成立了各种职工文化协会和兴趣小组;举办了“迎春文艺演出”和“重阳节文艺活动”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五年来,公司各级工会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疾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凝聚力,保持了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了公司和谐发展。

五、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工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国情和工会组织的会情,通过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这一重要理论,进一步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发生的现状和特征进行阐述。指出因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工会所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为:切实在维护、教育、参与和服务职能有所创新和转变,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同时以笔者所在单位工会为案例,针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通过转变职能来促进劳动有关系的和谐,这一案例支持和增强了本文的论点。

参考文献

[1] 常凯.劳动·劳动者·劳权[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85.

[2] 陈延园,劳动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7—52.

[3] 张彦宁,雇主组织在中国[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211.

[4] 曾代富,正确认识新型劳动关系的内涵与特征[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7.(4):9-16.

[5] John.TDunlop.Industrial Relations,ProcessAnd Outcomes[M].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1987:238-245.

[6] 郭庆松,企业劳动关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42.144.

[7]MooksRobert,NellMinow.Watching the watchers—Corpora theGovernancein the 21Century[M].N-Y:BlanckwellPublishes,1996:256-280.

[8] 翟中鞠.王全兴,关于劳动关系协调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法商研究,1997,(5):40-41.

上一篇:模式识别小论文下一篇:续写《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