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整体教学反思

2024-08-17

高中英语整体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高中英语整体教学反思

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教学反思

9月9日上午旗教研员王春梅老师听了我的第一节语文课。课后王老师当即做了点评。听了王老师的点评,我在授课中的困惑全部消失。回到办公室,我及时把教学反思写下来。

“yi、wu、yu”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书写应先整体出示,让孩子们观察,观察完以后说出各自有什么特点。接着说老师看谁能写得规范漂亮,要求把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每个写一个。

留时间让学生自己写,写完以后四人小组合作看谁写得最好看,向他学习,有写的不规范的地方互相指出来,纠正。同时,师巡视,之后把写得好的在展台上展示,让学生把不规范的改过来,或者再重新写几遍。

教学完以后,可以听儿歌,看动画片„„让学生感受学习拼音的快乐。让拼音课不乏味、不困倦,从而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致。

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容量,不要拖延,每个环节都要做得干净利索,余下的时间让孩子看看动画片或者听听音乐或者做做课中操。以此让孩子充分体会课堂的快乐,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篇2:高中英语整体教学反思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动力,它能促使幼儿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对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第一环节:猜谜语时有的同学反应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别的学生还没有理解谜面。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熟悉这一种动物的特征,我又故意问了猜中的同学是怎么知道谜底的,学生便列举了这种动物的特征。老师出的谜语猜完了,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猜谜语。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熟悉了各种动物的形象特征。我力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个性,创设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情境,以游戏寓于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主动性便得到培养。二、以游戏贯穿始终。

二、以游戏贯穿始终。

幼儿为十二生肖排序;再选十二名学生来做“生肖火车”的游戏。总之,这次活动,学生的兴趣很高,气氛很活跃,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让小朋友自己选择演唱的情绪和速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创编动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综观整堂课,能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并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始终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情感体验”这一理念。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听赏领先,在审美过程中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从而感悟音乐的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音乐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

当然整堂课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决难点节奏时应该给学生一个准节奏,并接着提醒一下强弱规律,把每句字头的力度突出来,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欢快活泼,诙谐有趣;又如课堂缺少一个评价,当学生表演后应该明确地给学生一个评价,这样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怎样表现是好的等。

小学音乐整体教学反思

《外婆的澎湖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参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在80年代的校园民谣中,成为深受大家喜欢的歌曲之一,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是我充分感受到了课前深挖教材,巧妙构思,课前互动,灵活多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一是将节奏贯穿整个教学,用节奏为课前准备,从易到难,并学习新节奏,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做铺垫;二是抓住歌曲的学习,让学生理清歌曲节奏,分段学习,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演唱要求来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地方,仔细,逐个解决。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欣赏澎湖湾的美景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情境欣赏提高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通过初听,再听熟悉歌曲的旋律,学习第一段歌曲的时候,采用了按照节奏念歌词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读节奏,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准确的,有感情的演唱完整首歌曲,整节课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课堂教学气氛也较活跃,充满激情的演唱也感动着我,学生们在本课的学习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虽然本堂课教学环节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还是有颇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精炼丰富,语言过多难免有些累赘,与学生的互动还是欠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男生,G大调的歌曲音似乎高了一点,教学前没有及时意识到,应该可以再降一个调演唱。在演唱过程过,只注意到了节奏要把握,情感要把握,却没有把握住学生的歌唱气息,学生后来气息不够也没有及时给与纠正。

篇3:高中英语整体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课标》) 的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每位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确保每位学生受益。

以笔者学校为例, 笔者学校的多数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他们在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和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思维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生理、心理、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也不相同。因此, 笔者在设计《跨越障碍》一课中, 隐性地将学生分为A层次 (优等生) 、B层次 (中等生) 和C层次 (学困生) 。笔者在跨越障碍中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做跨越2个障碍物的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动作, 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发现樊晶晶、周诗敏两名学生畏畏缩缩, 不敢跨越) , 在刚才的练习中, 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动作, 但樊晶晶、周诗敏两名同学需要大家的鼓励, 现在请这两位同学到队伍前面来 (樊晶晶、周诗敏两名学生站在队伍的前面, 面对障碍, 还是不敢跨越。因此, 教师适当降低了障碍物的高度) 。勇敢一点, 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为这两位同学加加油吧! (在教师的指导与同学们的呐喊加油声中, 樊晶晶、周诗敏两名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 顺利地完成了跨越2个障碍物的练习, 并且进行了2次练习) , 跨越2个障碍物的练习并不难吧?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问答:不难!

教师:有信心挑战跨越3个障碍物吗?

学生:有信心! (学生自信满满地在教师的口令下进行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一个紧接着一个, 很顺利地完成了练习) 。

学生:再增添一道障碍吧? (这个有挑战性的练习, 激起了学生的挑战欲望, 多数学生要求再增加1个障碍物) 。

教师:真的没有问题吗?

学生:没有问题! (在小组长的帮助下, 每个小组各摆设了4个障碍物) 。

教师:大家准备好了吗?开始 (在激烈而又兴奋的气氛中, 学生们在教师的口令指挥下依次进行练习, A层次的学生很轻松地完成动作, B层次的学生也较好地完成动作, C层次的学生动作有些不协调, 但却有着积极的心态) 。

学生:老师, 我想挑战更多障碍物, 可以吗? (黄娟婷同学高高举起了手, 轻声地问道)

教师:你想跨越几个障碍物?

学生:我想跨越5个障碍物, 并且障碍物的高度要调到最高 (教师给其中一组增加了一个障碍物, 并将该组所有的障碍物高度调整到最高) 。

教师:你准备好了吗? (黄娟婷同学点了点头, 在学生们既吃惊又佩服的眼神中, 她完美地结束了挑战, 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谁还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

三、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 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根据这一理念, 笔者在这节课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设计不同层次的跨越练习, 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

1.了解差异, 学生分层。了解学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能力等差异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分为A (优等生) 、B (中等生) 、C (学困生) 3个层次。这不仅便于开展心理辅导, 也可以激发各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2.面对差异, 练习分层。在练习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跨越2个障碍物到跨越3个、4个障碍物, 逐次递增, 加大练习的挑战性,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跨越2个障碍物, C层次学生容易接受, 并乐意去做,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他们积极向上的信心;让B层次学生跨越3个障碍物, 跨越障碍难度适中, 不会让他们因为目标太轻松或是太难而缺乏信心;跨越4个障碍物,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能够让A层次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进步, 实现自我超越, 大大促进了A层次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分层练习主要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

篇4:新时期高中英语整体教学

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学一定要从培养人才的战略高度思考,以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探索来实践,切实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问题的提出

旧式的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往往重视“块块教学”。比如说,先是教学单词,然后再作进一步的分析课文的每一句话,最后再作语法的讲解。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词、每一个词组、每一个句子作分析,作记忆。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减退。虽然平时的教学抓得很紧,但是英语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要求把英语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因此,我们开展课文整体教学就十分重要。

二、英语整体教学的概念及优势

可以说整体教育的优点十分明显。每一堂课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在每一课堂上,不论是对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结构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都有其侧重点。体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服从于一个整体的思维之中。实践证明,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展整体识记,有利于学生阅读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学质量之提高。

三、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整体教学符合认知心理。学生之阅读能力往往与感知、理解、联想互为联系。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必须有其完整的形式、完整的结构。单个的词语不是语言,阅读感知文字的符号有整体性特点,它以表达完整思想的语义为单位。整体教学符合心理学理论,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理解整体的学生往往比理解细节的学生读得更多。往往从整体阅读,其阅读的思维更为活跃,更容易识记。整体阅读符合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课文整体教学强调先从整体理解课文,然后局部分析文章的字、词、句及篇章结构,最后进一步强调文章的整体,通过对细节的分析,加深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更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涵,这就符合“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系统论。

课文整体教学分以下步骤:课前预习——温习提问——讲解操练——巩固运用。

1.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所带班级学生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所以课前预习时,我给学生发一张表格,让学生按要求去填。在课前预习中,即在填表过程中,让学生给自己限时,并且声阅读时当学生遇到不懂的词、短语及句子时,不借助工具书,只能根据上下文分析判断,然后对每次理解了的知识点进行如实统计,对最终不理解的知识点也要进行记载。

2.温习提问。课前预习是整体进行的第一个阶段,即信息接收阶段。温习提问则为第二阶段,即对所知信息的发展阶段。通过温习提问,学生获得的信息得到了检查核对,帮助了学生对课文意思的把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具体步骤如下:(1)检查课前预习表格,反馈信息;(2)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看课文,加强对预习内容的回顾;(3)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预习的内容,特别是对文章大意、段落大意的讨论;(4)让学生细读课文一遍,准备回答问题;(5)提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A:what'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text?

检查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关于这个问题可叫3-5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学生必须用英语讲解,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B:问l What'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

问2 What's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检查学生对每一段内容的掌握程度,在回答中要求学生用简明扼要的几句话来概括,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给学生不同的总结概括方法。例如,一般情况下,议论文、说明文往往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为本段大意,而记叙文则往往要把握六要素,根据内容进行概括。

C:问What's the main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What's the main meaning of this phrase or this word?

加强对课文细节的掌握,根据一些知识点所在句子的情况设置不同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课文的整体。

3.答疑训练。通过提问,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及每一段的大意,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同时也修正了自己的错误分析和判断。当然,个别学生还存在老师没有讲到的问题,这时就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让学生提问题,解决学生的疑难,对于学生没有问到的问题老师则进行补充说明。

篇5:刍议音乐的整体感受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以整体的方式体验音乐,强调音乐的整体感受和整体把握。因为音乐是直接作用于心灵的艺术,音乐教育就是心灵的教育,把音乐肢解成七零八落的碎片,是不可能打动心灵的,更不用说让学生领悟音乐之美了。所以,感受和把握音乐的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整体性的,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也只有通过整体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获得。

然而,为了体现整体性,落实整体的方式,教师们不再一句一句教唱歌曲了,也不再反复聆听音乐主题乐句了,很多教师让学生把音乐作品从头到尾一遍遍完整地听或唱奏,结果不仅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学生甚至比原先单纯分析讲解时还无动于衷,教师因此对“整体的方式”困惑不已。显然,这其中有教师个人操作方法是否得当的问题,然而,不容回避的也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和实施“整体的方式”?

一、“整体的方式”与“非整体的方式”

“整体的方式”是指为获得综合的音乐审美体验而采取的一种感性为主、注重体验的音乐学习方式。以整体的方式感受和把握音乐,就是以音乐(或歌曲)的情感体验为纽带,通过身心投入地唱、奏、听,体会词曲表达的意境,从内心感受音乐(或歌曲)的情绪,从而完成对音乐的综合的审美体验(融合了旋律、音色、歌词、结构等要素)。反之,非整体的方式则是零碎地、肢解性地分析讲解单纯的技法、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理性结论和音乐技能缺乏自始至终的内心情感的参与,所以即使最终获得了音乐知识和技能,也是生硬的没有灵性的。其学习过程自然不具备艺术特有的解放的、自由的性质。

以歌曲《送别》为例,整体的方式与非整体的方式反映在《送别》的歌曲教学中至少有以下不同:

1.性质不同:前者是情感式的、直觉式的。重在体验歌曲优美以及送别友人忧伤无奈的情绪和情感。学习中要求自始至终情感充分参与,是感性为主的;它融合了音乐的各种因素——旋律、和声、结构、音色、节奏、力度以及文学(歌词)的整合作用,因而也是综合的。后者往往撇开音乐的情感而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因而是理性的、冷漠的。

2.指向不同:前者指向音乐的意蕴趣味,关注歌曲中“长亭外,古道边”好友依依惜别的意境。以及飘忽不定的思维的意象;后者指向物质的文本、谱面,关注乐谱中某一个音符或几个音符的音程关系(如4·7减五度)、某一处节奏(如附点)特点等解剖性特征。而同样是4·7减五度音程的学习,后者往往仅停留在音程关系的附点表面做文章,而前者则会把附点和减五度与其表达的紧张的、揪心的、无奈的情感融合起来进行体验和学习。

3.运用的语言不同:歌曲的教学中师生探讨的是音乐表达情感和心灵的话题,多使用对情境和情感的描述性语言,力求打动人的心灵;后者则多用分析性语言,如单纯地分析旋律走向、歌曲结构的起承转合、强弱变化,包括游离于音乐之外的思想感情的分析等等。

4.与自我的关系不同:前者是作品与“我”交融。我仿佛亲临其境,甚至亲身感受——我即歌曲中送别友人的主人公;后者则我永远处于他者的地位,说的是别人的事,与我不甚相关。

5.着眼点不同:前者重感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乐感,激发学生走进音乐、热爱音乐;后者重理解、认知,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术水平。

二、整体感受与感受音乐作品整体

人们往往容易把整体感受与感受音乐作品整体划等号,其实不然。作品整体指的是完整的音乐作品及其所具有的全部意味和内涵,它包括感性的、理性的内容,而整体感受和把握则是以一种整体直觉的感性的方式去体验音乐,其方式是整体的综合的,但是它并不以理解把握整个作品为目标,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情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为首要任务。整体的方式可以通过呈现完整音乐作品的形式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呈现音乐作品的一部分去实现。很多音乐或歌曲的教学,呈现完整作品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整体大于元素之和”,作品整体有更强的感染力。然而,也有一些作品由于篇幅等原因并不适宜多次呈现完整作品,不少作品不适当的整体呈现更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我们以非完整作品的方式来落实音乐的整体性把握。

整体的方式与音乐的乐段、乐句、乐汇这些细节其实都不矛盾、不排斥,很多时候细节(一个乐句、甚至一个乐汇)的学习也可以很好地落实整体的方式。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当学生对作品还未产生兴趣和认同时,一遍又一遍呈现完整作品,而没有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结果往

往是学生在迷茫中对音乐愈加麻木,离音乐越来越远。这样的“整体”是片面的,绝对的“整体”是对“整体的方式”的`一种误读,甚至是一种伤害。

三、整体感受的实践策略

整体与细节相结合,即完整作品与作品重点相结合,是音乐教学中落实整体的方式的基本选择。整体的方式其目标是获得深入的审美体验,完整地听、唱、奏不一定就是整体的方式,而且长期的囫囵吞枣式的模糊体验并不利于学生深入地体验音乐、感悟音乐。因此,更切合实际的是整体与细节相结合,即完整地听、唱、奏与乐句(或乐段、乐汇等)的重点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以整体的方式体验和把握音乐。需要注意的是:

1.选择适当的细节非常重要。细节必须是整体关照下的细节,即蕴涵和浓缩了作品精髓的细节。

这里的附点(附点四分音符处)和双倚音两处细节蕴涵着歌曲动人的意境,通过它能够体会这首著名的摇篮曲的动人与美妙。

弱起节奏和3/8拍子正是歌曲欢快活泼个性的集中体现。

这些都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细节,它们值得在教学中施以浓墨重彩。

2.必须从细节回到整体。细节的渲染是为了更好地感悟整体,也只有当这个细节指向整体的时候它才是最有价值的。如《摇篮曲》通过高潮处画龙点睛式的体会,对整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会有难忘的印象;《我和提琴》第一乐句深入学习之后,散布全曲的弱起节奏以及3/8拍子带来的欢快、活泼、自然回荡于心。

3.整体的方式并不完全排斥分析。有一种分析是一种体验的描述,如文学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分析。就是建立在深切的感悟之上的。音乐中更多这样的例子,如谱例②《摇篮曲》离开了学生内心体验的参与,仅仅是解剖分析,就不可能产生感悟,也就领略不到歌曲的美妙动人。

篇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评价先于教学设计的原则,设计了具体的评价目标,评价方法有师评、生评,教学环节有合作探究、视频展示、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本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在通过案例的讲述,学生明白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了降低难度,舍弃了课本中厄尔尼诺的案例,通过黄土高原一个案例深入探究了三个问题,依次呈现整体性的三个表现,最后通过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整体把握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本节课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讲授某个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不同区域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还不够,小组合作讨论的氛围不够浓厚,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教态不够自然大方,略显拘谨,缺乏激情,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激励形式可再进行研究,以更加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篇7:高中英语整体教学反思

《金钱的魔力》所在单元的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并且,在交流平台上也强调了本组课文的特点和目标。因此,在本篇教学中,我的想法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体会描写方法和学习运用上。而本篇课文主要以人物的神态的变化和语言的繁琐,描写老板和托德的以貌取人、势利的人物形象。因而,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品味描写人物表情和人物语言的句子,来感受刻画人物的方法。并通过课尾的练笔训练,来强化这种语言的表达。结合课堂实践和糜老师的点评及其他几位老师的评课,我觉得在以下几个地方还需改进与强化:

一、渗透背景资料。这篇课文是《百万英镑》的节选,学生可能有许多的疑问,如:他怎么又一百万?他到底是穷人和富人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认知。因此,我觉得在课前可以做适当的背景资料的补充与引入。同时,也为了课后的激发阅读兴趣做了铺垫。

二、强化语言训练。教学中,我有两处训练语言的练习。我觉得也似乎不够强化,我想可以做得更加深入些。1.在品味“表情”时,我利用了课前学生和老师描写“笑”的句子来作为原认知,来和课文中描写的表情进行比较,试图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用意和感情色彩。课后,我觉得这种课前谈话的认知不够深入,不够强化。我在思考我可不可以在课中,让学生去写写自己平常在描写“笑”的句子。这样,每个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思考,去投入,这样就能和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比较。我想这种比较可能更加有力度,冲突性更强,进而感受描写表情的方法。2.在品味“人物语言”时,我有意识地关注到了文本特色。结合糜老师的想法,我觉得我这种处理,学生似乎就停留在繁琐与简略的区别,从而得出繁琐的语言写出了老板的势利。至于如何写出这繁琐则没有去体会。因此,我想是否可以像糜老师所说的:去挖掘课文中“破折号”这一训练素材,利用课文中的句子和去掉破折号的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关注“破折号”前后的语句是一种重复的句子,这说话的反复也正是体现了这繁琐,更体现了老板的见钱眼开。这样的处理可能效果更佳。

三、练笔的指向不够明确。在练笔中,我让学生用人物的语言和表情的变化写写他们的表现。学生的表述似乎脱离了文中的描写方法。正像评课老师说的,我可以设计:用比喻来写写人物的表情。这样会更加明确了此课的教学指向,和延续本课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课一得”。

我想:这样的处理可能更好地达成目标,让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能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篇8: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说到单元整体教学, 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课文整体教学”这种在外语教学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教学理论。但单元整体教学理论既有与课文整体教学理论一脉相承的一面, 其不同之处在于:课文整体教学要求教师把握的是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把握的是教材的每一个单元。这样要求是为了适应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编写方式。职高英语新教材是按单元安排教学内容, 每一单元设置一个交际项目 (即话题) , 单元内的四课都围绕此话题展开又相对独立成篇,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统筹安排整个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正确把握单元内各课之间的联系, 合理安排一单元内容, 科学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突出单元内各课时的特点, 形成以听、说、读、写为各自侧重点的课型教学模式。

单元整体教学的信息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听、读是信息的输入 (接受能力) , 说、写是信息的输出 (复用能力) , 同时, 也起反馈作用。接收能力与复用能力的结合才成为交际能力。外语教学不仅要有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传授, 更应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使四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形成“接收—复用—交际”的有序过程, 这样才可以做到外语教学的有序性。

二、在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1. 要保证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能够整体性地达到

在对一单元的内容设计安排中, 要全面把握全班学生认识、情感、操作三个领域的特征, 要注意每个领域都是一个连贯有序的整体, 三个领域之间的目标又相互交织、互为手段。

2. 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

在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交替发挥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的愉快的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在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 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习惯,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3. 要坚持课堂教学的交际性原则

许多人在学习说话、表达思想时, 常常有意无意地受规则支配。由于过分依赖于语法规则, 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地表达思想。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内化语言规则, 摆脱母语到外语的“心译”过程, 直接流利地用外语表达思想。单元整体教学必须保证课堂教学的交际性, 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各顾各”。

三、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

篇9:高中英语课文的整体教学探索

下面本人以高一下册第14单元的“Reading”中的课文“The Birth of a Festival”为例,谈一下本人在教学中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尝试。

一、导入课文

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整体内容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语言环境,吸引学生进入交际角色,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教材、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直观教学创设情境,并设计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导语,巧妙自然地把课文的主题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整体输入课文信息

1、限时速读:速读时,要求学生不能用手点着读或逐字逐句读,以免影响阅读速度,要一眼一个词组或意群,甚至一眼一行。阅读完毕,让学生做投影片打出的连线题,来检测阅读效果(让学生限时五分钟读完全文,对问题进行回答。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形成逐渐清晰的感知)。

2、细读归纳:这是第二次阅读整篇课文,是对信息的深入和巩固,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全文的段落结构,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找出逻辑联系。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验证学生对材料掌握的情况,并为随后的复述课文做一个铺垫,要让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在提问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要不断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乐趣、提高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帮助理清文章脉络,化繁为易,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教师还应该边提问边环视全班,以观察学生能否读懂所学的内容,以便调整问题,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在细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理解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义。如:The author’s intention is______.“…in that way we keep our culture alive” (in the last paragraph).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refer to?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载体,以联想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升一个高度。要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更多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复习强化

通过介绍课文、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归纳总结,使学生基本理解并初步掌握了课文。为了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我设计了一道讨论题: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is class?让学生自己归纳这节课的重点,采用复述课文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把关键的词或词组根据五个“w”列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复述课文,先采用集体复述的形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复述课文不是背诵课文,鼓励学生自行组织语言,表达课文内容,这也是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体现。在复述过程中,实行分层复述原则,要求优生当堂熟练复述,尽量不犯或少犯语言错误。

四、德育渗透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者一般不为写文章而写文章,行文总有一定的意图,或关注环保,或倡导和平共处,或呼唤真善美,或鼓励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组织一些深层次的能体现作者意图的讨论,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五、课后巩固

课后复习巩固以笔头形式进行,笔头形式是指精选一些针对性强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巩固,比如本节课把课文重点放在单选题中。另外,利用阅读课中出现的话题,设计一些同步写作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在语言训练中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如学了“Kwanzaa”让学生以“My Favorite Festival”为题写一篇80字左右的作文。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在写作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高了,也会相应地提高阅读兴趣。同时,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材料信息,单靠课堂上的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还应精选与所学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做到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相结合,增加其信息量,扩大其知识面。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并能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10:高中英语整体教学反思

1、导入新课时通过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告诉学生学习中应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方可融会贯通。

2、通过读教材图3―3和3―4,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学生掌握了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4、通过分析案例,得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的变化”的结论,使学生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方法。

篇11:高中英语整体教学反思

为此,我采取了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教学片断如下。

……

师:同学们,小i小u小ü想给生字注拼音,可它们的力量太小,需要声母帮忙。你们猜猜,谁给小i帮忙了?

生:……

师:我们今天还学习了两个声母……

生:大Y大W!

师:谁的读音和小i相近啊?

生:大Y!

师:所以小i和大一站在了一起,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他们两个在一起时力量可大了!他们不但可以给汉字注拼音,而且可以直接拼读。

……

师:小i有小i帮忙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大家猜猜谁给小u帮忙了?

生:大W。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W和小u的读音一样。

师:你真会学习。大W和小u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WU。

……

师:小ü看到小i和小u都在朋友的帮忙下成为了整体认读音节,它却还只是一个单韵母,着急的哭了起来,小ü头上的两点就是它流出的眼泪。这时,善良的大Y走了过来,他对小ü说:“小小ü小ü你别哭,擦干眼泪我也愿意和你做朋友。”“小ü说:“真的吗?”大y说“当然是真的了!”小ü一听高兴地赶紧擦干了它的两滴眼泪。这就叫小ü见到y,擦掉眼泪笑嘻嘻。”于是大y和小ü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

篇12:高中英语整体教学反思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年、月、日这部分内容里,有关星期几的推算是学习中的难点,我运用整体建构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活跃学生的潜在智能,使其顺利地获得“通用工具”,掌握了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和指定日子星期相同,它们的差有什么规律?

2.和指定日子星期不同,有什么规律可以确定它们的星期数?

整体感知: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全班41个同学分别担任某一天。

规则:

1.按座位排号,1号为2月1日,2号为2月2日……

2.当我报出某个同学的号数是星期几时,与他星期数相同的同学要举手报出自己代表的日期。

3.检验。

师:今天是2月18星期六,谁也是星期六?(学生沉默思索片刻,待有人举手后纷纷议论检验。)

指名学生模仿老师继续游戏。老师旁观。

探寻规律:

师:和指定日子星期相同,它们的差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生:如果两个日期之间的相差天数是7的倍数,那么他们就是相同的星期数。

师:为什么是7的倍数而不是8、9等其它数的倍数呢?

生:因为一星期有7天。(看,学生多会动脑筋哪!)

师:如果它们的日期差不是7的倍数,它的星期数怎样推算?

部分学生干脆站起来,从1号是星期几开始数到自己是星期几;有学生用算出的天数差除以7…一番实践、推算、讨论、交流、验证,终于有了眉目。

生:如果天数差不是7的倍数,要看它们除以7后的余数。

师:是7的倍数也就是余数是多少?

生:余数是0。

师:怎样判断某一天是星期几?

学生找出通用工具后,自编题验证。

深入探究:

推荐作业:你还想知道哪些日子的信息?自己推算检验。你有什么发现、体会?看谁有创意。

反思:

1.角色扮演,软化知识。刘校长在谈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和效果时,第一条就是“课堂教学首先要讲究有效性”。星期的推算,是时间教学中的硬骨头。怎样软化这块内容,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日期虽然与学生朝夕相伴,但学生注意的是其中的一天,没有整体观念。因此这类问题对小学生而言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如何让学生看见“森林”?我想到了用木组林,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以林创森。把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转变为具体的某月某天,即个人看为木,集体为林。学生在小圈子里体验周期的变化规律,然后扩展。事实证明,学生担任角色后,责任感强,学习体验深刻,学习状态投入,学习效果显著。

2.适时点拨,感悟知识。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认为:“一旦问题有了变化,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这是因为他们缺少隐性通用工具──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或方法。”当学生的感性认识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知识的层面过渡到方法的层面上来。如:当学生发现2月18日星期六,2月25日、2月11日、2月4日、3月4日、3月11日也是星期六时,相邻之间相差7已突现出来。“为什么是7的倍数而不是8、9等其它数的倍数呢?”在星期的推算中,7无疑是个头等重要的数据。抓住了7就等于成功的一半。此问的设计解释了学生心中的疑惑。加速了“用日期差除以7”这个方法的浮现。

3.精心设计,层层深入。在此难点突破的设计中,我采用从形象──抽象,从能被7整除的日期差──不能被7整除的日期差,从独立思索──小组讨论,从实践──概括,从概括──验证。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如引导学生掌握方法的几个问题设计:

1.和指定日子星期相同,它们的差有什么规律?

2.如果它们的.日期差不是7的倍数,它的星期数怎样推算?

3.怎样判断某一天是星期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教师用“暗线”控制引导“明线”。通过教师的引导“知识线”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方法线”让学生形成了能力,老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4.推荐作业,调动潜能。刘士秋校长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符合心理学观点一节中讲了高斯的故事。老师在无意识当中,把一道有两千年历史的数学难题交给了高斯,高斯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解答出来。在得知真相后,高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说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在没有任何限制时,可以有意想不到的发展。我在拓展教学时,尽可能给学生最大的弹性空间,使学生自由自在地发展。播种希望,收获惊喜。

篇13: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设计

1.以课标为依据, 呈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应该围绕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来设计和编制, 才能使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

2.以单元为长度, 呈现教学目标的延续性。教师应该以单元为长度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首先,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单元教学总目标和单个课时目标的关系。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必定是统一的, 课时目标应服从于单元目标, 两者之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课时目标之间必定是系统性、递进的和连续性的, 每一课时语言知识能力的推进, 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其次, 教师要注意系统设计小学英语教学目标, 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 一方面将总体目标到课时目标进行逐级分解, 使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都被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注意同一层次内部不同目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使它们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由低级层次到高层次的逐级实现。

3.以学生为本位, 体现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在描述教学目标时应该避免陈述教师行为的“使学生……”“培养学生……”等语句, 而使用能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直接指向学生的“行为动词+知识思想方法”的语句。

篇14:高中英语单元话题整体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 图式理论 任务型教学 单元话题 整体设计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推进和实施,给我国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如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新型的合作学习模式也进入了课堂等。然而,目前的基础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受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影响过深,无法突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带着新的片面的教学理念,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标准的穿新鞋走老路。

尤其在对交际法教学片面理解的影响下,课堂教学重形式而轻内容,将交际法片面地理解为课堂的听说训练,而忽视阅读写作教学,导致在课内大搞形式推素质教育,课外强化试题搞应试教育,加重学生的负担。听说读写能力是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看法,在明确界定第二语言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前提下,我国的“外语教学(而非第二语言教学)(小学、初中阶段除外)与其优先发展听说能力,倒不如优先发展读写能力,因为听说受语言环境的限制较大,判断听说能力的标准不一致,而读写更体现外语教育的内涵,受时空的限制较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读写能力,由于互联网交际需要的增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事实上,就非外语专业的学习者而言,读写能力远比听说能力重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是读写。这种理论界的混乱已经给一线教学实践带来障碍。

另外,广大一线教师对教材、课本片面认识,把英语教材当做“圣经”,课堂教学仅限于教材,仍然停留在“教教材”的观念上。一些教师抱怨教材内容太多,教不完,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不敢取舍,被动地使用教材。尤其在西部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问题更突出,英语学习还是停留在“学教材、做习题”的初级阶段,这直接制约新课程的推行。《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以充实教材,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提出依据图式理论,结合新课标关于课程模块设置和教材单元话题编排的模式,以单元整体设计为框架,以读写带动听说,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优化课堂结构,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单元整体设计。这将更有利于学生陈述性知识的形成,并且自然地向程序性知识转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图式是对过去的反映和对经验的积极组织。语言学家的共同理解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背景知识的结构,即过去所获得的背景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语言教学中的图式一般可以分三种类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已具备的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语言图式在英语阅读与写作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内容图式也称主题图式,是指对文章的内容范畴和文章主题的熟悉程度。具有较高内容图式的读者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就能猜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同时具有较高内容图式水平的作者,其文章的内容思想丰富,观点清晰。

修辞图式是指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寓言、故事、诗歌和戏剧等都有各自独特的题材结构。读者对文章题材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同样,有着丰富的修辞图式的作者的作品一定中心突出,结构合理。

由此可以看出,图式实际是一种知识的组织方式,它重点揭示了人的陈述性知识的组织结构,也就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包括与某主题相关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一个图式作为一个知识块经常被反复激活和“调用”,因此,当一个图中的一些成分被激活时,这个图式中的其他知识要素也非常可能会被扩散激活,这使得人会从一些信息想到与之有关的整个主题的背景知识和基本框架。图式构成了理解新信息的基础和参照框架,可以帮助人形成对事件的预期,产生有关某个事物的疑问,从而引起对信息的探寻活动。

基于新课标倡导课程的模块设计,教材单元设计的模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单元话题激发学生的相关图式,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语言综合用运能力的整体构想,不失为明知之举。

因此,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既是对教育教学实践领域的空白填补,又是对理论的饯行。

笔者自从2008年以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已经形成别具一格、高效灵活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具体操作如下:

1.确立单元主题,合理分担任务,通过阅读广泛搜集材料,建立内容图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根据本单元的话题,搜集各类与相关话题的材料(文章介绍、图片荟萃等),归类整理,形成小组成果。特别要给学生提醒的是课本也是搜集材料的途径,这样起到预习的作用,也为教材的整合做好铺垫。同时,学习与话题相关的词汇。这是学生语言综合图式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习得相关语言,如相关主题的词汇、句型等。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体现,完成任务的过程主要通过阅读完成,符合外语学习环境,学生带着各自的成果走进课堂。

2.展示成果,梳理归纳,评比激励,引出主题,建立修辞图式。

教师通过自己的成果展示,引出单元话题,抛出本单元的总体任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展示成果,引发思考和辩论,还课堂给学生,教师仅仅是主持人的角色。学生在介绍讨论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教师通过点评,评比出优秀作品,通过归纳,将问题解决的途径锁定在本单元的课文阅读中,看看能否解决问题。

3.明确任务,浏览文章,提取信息,图式交互,建立新的图式。

让学生带上任务,快速浏览文章,提取信息,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阅读的本质,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在阅读的同时,建议学生将自己感觉生疏的词汇或句式圈画出来,但是不作为重点分析,任务的重心是解决信息问题。

4.精读文章,知识梳理,完成任务,建立语言图式。

基于提取信息的不足,让学生带上语言知识的问题(如找出文章所有的定语从句等)重读文章,通过语言知识的解决来解决信息问题,小组讨论,形成方案。

5.引发思考,讨论辩论,陈述观点,建立写作图式。

基于任务的方案,小组陈述方案,各组点评,形成竞争又协作的课堂氛围,最终形成最优方案。

6.归纳整理,成果评比,完成单元任务,记录档案。

将各自的成果归纳、点评评比,装入学生档案袋。

以建构主义教学论、学习论为指导的任务型教学打破了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和实际运用相割裂、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割裂的传统模式,体现了外语教学由关注教法转变为关注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语言运用,是体现现代英语教学趋势的一种教学模式。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单元任务型教学整体设计,不仅是对教材资源的科学整合,而且是语言学习者在社会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主动认知和建构各自的语法图块,真正形成“学习者的语言”,回归语言是交际、思维的本质。图式的激活,创造了陈述性知识输入的可能,任务的设计构建了程序性知识运用的平台。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符合人的认知发展,从教育哲学的角度讲,体现了“主体间的指导性学习”。然而,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由于教育所面对的主体的特殊性,需要我们理性对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除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和学业测试业是我们今后需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常红梅.阅读与写作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外语》第四卷第四期,2007,7.

[2]陈崎,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杨志贤.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OL].中国知网,2004.

[5]殷刚魁,赵登明.西部中学生英语课程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7,5,VOL27(5).

上一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总结下一篇:在第三批整改提高阶段转段会上的讲话 党建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