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队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2024-08-11

消防部队如何写好新闻稿件(精选6篇)

篇1:消防部队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一、从整体上把握。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要写出好的宣传报道必须有把握全局的眼光,站在整体的高度才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点”。相反,则很容易被眼前发生的某一事件挡住视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将所收集的素材全部堆砌到信息里,无法找到整体事件中矛盾的焦点,这样的信息报道便很容易流于简单的平铺直叙,读起来味同嚼蜡。对此,从整体上把握素材、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重视素材的选择,在信息写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从大量的素材中筛选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信息点”作为新闻题材,要尽量使选择的“信息点”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此外,有的信息作者对收集的素材不会舍弃,这也是造成信息中素材堆砌的一方面原因。宣传报道中,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收集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在整体中抓住主要矛盾,去粗取精才是宣传报道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新闻敏感。这是当前宣传报道中普遍缺失的一点。在信息写作中,我们习惯于以固定的模式嵌套信息,这是阻碍新闻敏感培养的最大绊脚石。作为信息写作者,要敢于摒弃流俗的“圈套”,创新写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从整体中发现“信息点”的新闻敏感性。怎样培养新闻敏感?首先要有从繁杂信息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写作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多看、多写、多对比、多总结,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形成对信息的特殊敏感能力;其次要开阔思路,敢于逆向思维,我们经常限于固定的报道模式,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例如,我们总觉得会议报道全是空话、套话,不敢于逆向思考,没有动脑筋从“无新闻”中寻找新闻。

三、找到合适的切入角度。合适的切入点是突出新闻亮点的根本所在,以巧妙的角度突出亮点会升华其价值,相反,只是一味的平铺直叙,用旧的模式套上新的内容,再华美的外衣一直穿也会让人厌恶。那么,在信息写作中要怎样找准切入点呢?一是写信息时,要突出一个主题。首先必须从采集到的诸多材料和现象中,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消化理解,提炼出一个核心的新闻事实,然后展开来写,并写清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产生的原因、背景、结果及发展趋势等。这样就突出了新闻的核心事实,新闻价值就高,当然采用率也会提高。此外,新闻讲究一事一报、突出主要矛盾,切忌现象和材料的堆砌。不论形成这一新闻事件的原因有多少,其中必有一个主要原因,只要抓往了这个主因,稿子就成功了一半。比如会议信息,我们可以从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形成的主要观点、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提取出某次会议的最有价值“信息点”,从最有价值“信息点”进行切入,沿着这条线索展开报道,这样就不会使这则新闻显得很杂乱。二是准确新颖的导语突出主题。在公安部门的信息报道中,大多信息不够重视导语的写作,然而“立片言以居要”,导语是一篇信息的“文眼”,好的导语能发挥千钧之力。我们在导语写作应注意以下七点:①、要抓住和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不要主次不分,把一堆信息都塞进导语;②、遣词用语要直接准确,不要抽象含混,拖沓罗嗦;③、可强调内容、结果、现状、意义和特点,不要纠缠于过程或次要枝节;④、要把事情和问题讲清楚说明白;⑤、要注意客观平衡,不要直接进行主观评论;⑥、要注意审核语言的表达,不要出现常识、逻辑或用语上的错误;⑦、导语要短些,短些,再短些。

四、学会“举一反三”。

所谓“举一反三”,是指找到“信息点”后,不但要沿其线索进行报道,更要将其升华到面,回归整体高度,才能使整篇报道丰满。我们在对掌握的素材进行分析时,切忌浅尝辄止,要在上下结合、正反结合、点面结合上进行深层次思考,这样才能挖出新思想,使自己的思维上升一个层次。公安信息写作更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要学会联系背景、举一反三,在求真求深上下功夫。最后,要写出有亮点的好信息还要“多看”、“多改”,多看优秀文章,看作者是如何表达主题的,是怎样谋篇布局的,又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此外,对稿件不厌其烦地进行认真修改,才能形成一篇问题准、思想强、文风实、观点新、语言美、详略当、逻辑严的好信息。

篇2:消防部队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山东省审计厅内审指导中心 任庆明

(2014年6月)

宣传报道是内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指引导向、推广典型、凝心聚力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宣传报道员,就是要多撰写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大力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动态、新经验、新做法,展示内部审计人员的良好精神风貌,不断扩大资源共享面和社会影响力,积极推动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怎样写好新闻稿件,如何进行有效宣传。

一、新闻的有关概念

(一)什么是新闻

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一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泛指报纸、广播、电视中常用的各种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评论等。一种是狭义的,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除了评论等少数议论文,绝大多数新闻都是记叙性文体。

这里的定义强调三点:

一是在‚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二是‚新近发生‛,这是说新闻不是隔年的老黄历,不是旧闻,强调的是变化中的‚新‛;

三是‚报道‛,即指新闻反映的是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值得 报道的事实,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加工裁剪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地说,新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实性。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根本原则。这是由新闻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新闻所表现的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客观存在的事物。

2、新鲜性。作为一种信息,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闻必须是新鲜的所见所闻。新闻的‚新‛包含内容的‚新‛和时间的‚新‛两方面。内容的‚新‛即要有新意;时间的‚新‛就是要及时。

3、倾向性。一切新闻机构都是某一阶级、某一集团的喉舌,都是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进行新闻宣传的,这就给新闻带上了无以争辩的政治倾向。

4、选择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无疑的,但由于新闻同时又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和影响舆论的作用,各种政治力量和社会集团往往利用新闻作为宣传手段。因此,对新闻事实总会有所选择。我们的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国家局的中心工作和指导思想来报道。

(三)新闻的五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有的还要加结果。

(四)新闻的体裁

新闻包括多种体裁,大致有以下几种:消息(简讯)、通讯、报告文学等。

消息即是狭义的新闻,它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 的一种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消息必须具备上面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一则消息只有具备这五个要素,才能让读者对所报道的事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因为消息是新闻写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家动笔写稿件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家接触最多的形式,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重点只讲一下怎样写好消息稿件的问题。其他文体就不在赘述了。

二、怎样写好消息稿

(一)关于消息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消息?

消息,就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报道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的报道。也就是说新闻消息就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它是新闻体裁的重要形式,是报纸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角,其它新闻报道如通讯、广播稿、新闻评论等是它的发展和补充。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作新闻或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新闻体裁的总称)它是我们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2、消息的要素:一条完整的消息,一般要具备六个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3、消息的组成:可分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4、消息的特点:

(1)让事实说话。通常一事一报,主要用事实说话。必须完全真实,可靠,有一说一。要真实可信,分寸得当。要强调反映本质的真实,不搞片面性和表面性。要选择和运用典型事例对事实进行概括,处理好议 论与叙述的关系(消息中的议论必须是从事实本身得出来的结论,不能抽象推理)。

(2)强调时效。在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迅速、最及时的。采写发稿都要及时、迅速。新闻要新,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结构新。

(3)简明扼要。语言文字要简洁明快,叙事直截了当,篇幅要短小精悍,主要用概述方式将最主要、精彩的内容反映出来

5、消息写作的要求。一是迅速及时; 二要短小精悍; 三要生动活泼、有风趣; 四要有文采。

6、消息的种类

(1)简讯:即用三言两语简要报道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这类报道的内容要求单一写作。一般不分段,既没导语又不必交代背景,只求简单明了的告诉读者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件事就可以。(100字以下)

(2)短消息:即用简洁文字把最新、最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实报道出来。一般的短消息,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有的短消息,也没导语,一气写下去,但是它比简讯、快讯要写的具体。(100字左右)(3)长消息:即用较多的笔墨深细的报道新闻价值较高的重大事实。此类消息的写作有导语,还要交代必要的背景,主要是报道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或成就及介绍先进经验等。(500字以上)

(4)动态消息。动态消息就是准确、迅速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新鲜事实的一种消息形式。它是最能鲜明、直 接体现新闻定义,及时传递信息、沟通情况的一种报道形式。其特点是:短、快、新。

(5)经验消息。所谓经验消息,即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况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它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或者说,由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不是突发性的,事情的发生、发展有比较长的过程。它所选择的事实有典型意义,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某一个时期、某一项工作的全貌。它不是简单的现象罗列,而是通过纵和横的对比、分析、阐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对读者有启发性、指导性。

(6)述评消息。述评消息往往以‚记者述评‛的方式发表,因此也称记者述评。它是一种以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式及时分析形势,阐述重大事件,揭示问题本质,用以指导现实生活、工作的新闻体裁。

(二)消息的结构类型

1、倒金字塔式结构。所谓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后推,形成‚虎头蛇尾‛形状。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的新闻结构方式。常应用于动态新闻。

2、金字塔式结构。所谓金字塔式结构,即上小下大的形式,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把最重要的结局放到后面去写。常用于目击式新闻。

3、自由式结构。所谓自由式结构,即以不拘一格、自由灵活的表

现方式打破成规写作新闻的方式。常见的方式有目击式、散文式和对话式等等。

(三)消息的标题

1、标题的种类

(1)正题。正题也称主标题、主标、主题,它是标题中最主要、最 受人注意的部分。在复合型标题中,一般字号最大,位臵最显要,内容也最重要,用来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思想。一则新闻的主题可以是实题也可以是虚题,如果只有一行题,一般不能制成纯粹的虚题。主题一定要精炼,不能太长或太罗索。

(2)辅题:用来配合主题来完成标题任务。辅题不能独立存在,也不是每题必有辅题,而是根据内容需要来决定是否加配辅题。辅题分引题(又称肩题、眉题、上辅题)和副题(子题、下辅题)两类。引题与正题搭配,烘托、引导、说明和渲染正题。引题文字少于副题,字号小于正题。副题与正题搭配,是臵于正题后的次要标题,用于补充、注释、深化、完善正题。

2、标题的作用

(1)标题在版面编排上具有独特的优势。(2)标题是对新闻内容最好的标示。(3)标题具有引导和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4)展示新闻立场、观点。(5)组织、美化版面。

3、标题的制作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就是说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好的标题相当于文章的广告能招揽读者,好的标题能一下吸引读者的目光,是文章的门面。使读者看了标题后产生要读内文的欲望。

1、标题要准确生动。准确和生动是不可分的,生动而不准确会失之于浮夸,准确而不生动又会失之于枯燥。一事实要准确,标题要忠于新闻,不能文不对题,事实不能歪曲,不能任意拔高,更不能虚构。二 观点要准确。三用词要生动,遣词造句要善于用最恰当最贴切的表现或评价。文章的内容做到不浮夸、不粉饰。常用的方法有:标题句式工整,注意对仗,不仅生动活泼而且琅琅上口,如:有钱买小车,无钱办教育。还有恰到好处的运用成语,长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用修辞学的比喻、比拟、借代等手法可以增强标题的形象性如: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用于标题的词句必须经得起推敲。

2、标题要点出文章精华。这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的关键,标题要把文章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写在标题之中,总之要引人入文。

3、标题要简短易读。不要一写就是几十字,做好标题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1)巧用比喻 美国华纳 时代在线 终于拜了天地(2)巧用比拟

遭遇冰雹48小时后 让座:小事之中见风气(3)巧用排比:

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单位 建设文明城市(4)巧用摹拟: 飞天伏群芳 碧水映明霞(5)巧用反复:

喜喜喜 鲁能三连胜

新田改行教师纷纷归队

(6)巧用对比:

1、狗咬人——没事 人咬狗——罚款

2、昔日:农民掏钱 干部去旅游 如今:政府出资 农民去考察

(7)巧用谐音:

1、羊倌的儿子留了‚洋‛

2、有‚礼‛走遍天下(8)巧用感叹:

1、跑!跑!跑!东北敌军官兵纷纷跑到解放区来

2、不许乱收费!国家计委出台八项价格、收费检查项目(9)巧用回环:

猪多肥多 肥多粮多 粮多猪多

人才开创事业 事业造就人才(10)巧用双关:

有欺诈怎‚安然‛ 无诚信‚安达信‛ ‚两安‛悬念越滚越大(11)巧用衬托:

国民遇难海里挣扎 首相挥汗球场尽兴

(12)巧用设问:

潜艇没长眼? 美称将全面调查核潜艇撞船原因

(13)巧用引用:

诗词名句:会翁之意不在会,在乎山水之间也 熟语: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成语:允许‚生财有道‛ 不可‚为富不仁‛(14)巧用顶针:

权力金钱美色关 关前落马一批官

(五)如何写好导语

1、什么是导语。导语就是导读的语言,它是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话。从消息的结构顺序讲,指的是概括消息中心内容的开端部分。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2、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3、导语的作用。

(1)最简洁地反映出新闻要素。新闻的要点与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传递何种信息;

(2)最简洁地确定新闻基调。导语写出新闻的基本格调与舒展程度;

(3)最精彩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导语要抓住读者,激起读者阅读欲望。

4、导语的类型。

(1)叙述式。直接用叙述的方法,把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和思想,经过提炼、概括扼要地写出来。(2)评论式。在消息的开头就对事物发表评论,使消息事实的意义更加明确,或者把事物的结论写在开头,揭示事物的意义和目的。

(3)提问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读者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

(4)描写式。也称见闻式、目击式或细节式。在消息中对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细节,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点的描写,以造成气氛,增添声色,引人入胜。

(5)谈话式。也称‚你‛导语。在导语中直接把读者称呼为‚你‛。这类导语缩短了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是最使人感到亲切的导语。

(6)引语式。即引用一两句新闻人物重要的讲话或精当的俗语、诗歌,借以概括地表达出新闻事实或揭示主题。

(7)对话式。采取对话问答形式采写的导语。

(8)对比式。利用同一事物或具有可比性的事物进行两相对比。(9)感叹式。以感叹的口气直抒胸臆,引起读者的关注

5、如何写好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打头阵的,而且要简明扼要,故称它是一条消息中的‚寸金之地‛。那么,作为我们怎么耕耘好这块‚寸金之地‛呢?总结一些记者和通讯员的写作经验有三个方面:

其一,一般地说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第一点,揭示主题,点明内容。最好是经过提炼的简洁精彩的文字表达,做到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同时善于运用生动形象而又朴实的语言来润色导语。表现形式上要努力创新,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讲究文采。如在首届短新闻一等奖的文章《难忘的时刻》文中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此导语这样写后,不仅揭示出报道的主题,还写出了新意。由此可 见,消息的导语写作既不可无病呻吟,也不宜泛泛而谈,一定要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者是说明什么事,如此报道的观点才鲜明。

第二点,突出精华,抓住重点。导语写作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写作时需要审慎衡量报道的事实,准确判断报道中的精华是什么,重点之处在哪里?初学消息写作的人,比较极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写导语的诀窍在于懂得取舍,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要作出这样正确的判断,需从报道的诸多内容中寻找出信息量最重、新鲜度最强、重要性最大等具有很大新闻价值的事实来写。

第三点,简洁扼要,不应罗嗦。由于消息写作一般只有几百字,顶多是‚千字文‛,导语力求简洁凝炼,反对拖泥带水。如《现场短新闻》,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关于导语写作的基本功。上述三点只是择其要者而言.并未模括全部的要求。

其二,练好导语的基本功。

实践表明,写好消息的导语,既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更不可随心所欲去写。需要掌握好写作的基本功.写好导语要有4个功夫,这4个功夫是:

一要有提炼概括之功。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有些新闻事实又头绪繁多,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导语写得简洁明晰,就要求记者和通讯员对报道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对客观事物及其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深刻又有新意的见解、论点或道理。然后对报道的素材送行归纳分析,做到既抓准新闻事实中富有新意的核心,又凝炼和升华出报道的主题。如此写出的导语,方能概括报道内容的精髓及其主题思想。

二要有捕捉特点之功。导语写作要避免雷同和一般化,只有把事物的特点抓住才能出新意。三要有添情加彩之功。导语要写得感人肺腑,有时需记者和通讯员倾注一定的感情,笔端显露出悲、喜、哀、怒之情,从而增强报道的诱惑力和感染力。请看新华社记者报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骨灰安葬仪式时写的导语:

安息吧,华罗庚教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500多名人士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您举行骨灰安葬仪式。

低回的哀乐寄托着人们对您无限哀思.礼堂正中悬挂的您那大幅遗像显得是那样安详……

这个导语用‚安息吧‛三个字开头,便把记者和参加安葬仪式人们的感情一起注入了进去,突破了一般追悼会消息的老套套,增添了报道的感情色彩。

四要有挤压‚水分‛之功。导语写作要千净利落,简洁明了,必须花力气砍去空话、套话、废词、废字以及泛泛之言。把这些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方可做到‚言简意赅‛。此外,写导语既不要罗里罗嗦,也不宜拐弯抹角。要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套用政治性术语和口号。如有些导语开头总喜欢用,为了响应什么,为了贯彻什么,为了进一步开展什么,这种加到导语中,缺少独特的个性,缺乏鲜明性的词语、空泛的套话,应尽量不用。

其三,提倡巧妙构思,努力提高导语的精粹度和诱惑力。为了克服导语写作一般化、老一套等毛病,可以总结出下面一些构思技巧:

一选择角度。对一个新闻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作,可以产生不同的导语。一般地说,报道一件事或一个成就,从工作角度去写导语,容易枯燥、沉闷。要从群众角度或生活角度写导语就不同了。二寻找反差。把客观事物对立的两方面,用简洁得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以强烈的反差吸引读者的关注。比如,报道××省山区一些荒山没有绿化的消息,导语就是如此写的: ‚当鸟语花香的春天到来时,记者在××省山区看到大约半数荒山却见不到新绿,‛这个导语用‚鸟语花香的春天,和‚半数荒山不见新绿‛来对比,造成鲜明的形象反差,使人产生了一种荒山不治而春天难到的紧迫感,强化了这条批评性消息的气氛一般说来,采取这种反差、对比的技巧写导语,对需要强化气氛的批评性报道写作,可以说是一个诀窍。

三设臵悬念。这样的导语不是将主要新闻事实不折不扣和盘托出,而是造成一个悬念,吊读者的胃口,引人去看下文。

四运用诗词、俗语、谚语、比喻等写作,也可增强导语的形象感和生动性。比如,新华社记者写的《北京今晨大雨前出现天似黑夜的罕见现象》一条消息的导语:‚今天早晨8时30分左右,北京上空鸟云密布,天黑似锅底,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马路上的汽车开着车灯缓缓行驶,市民们惊奇中有些不安.‛这里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来渲染当时北京上空乌云浓重的气氛,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概括力。有的导语中巧设比喻,同样会增添报道的吸引力。

最后再说一句,消息要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往往先在导语设计上‚争奇斗妍‛,这也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发展趋势。

(六)怎样写好消息的主体部分

消息主体是消息的骨干部分,也是消息的展开部分。它承接导语,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对新闻内容作具体全面的陈述,以体现全篇的主题思想。概括地讲,主体就是表述和说明新闻主题的主要部分。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新闻主体部分通常是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的。基本上每个自然段一层意思。一般情况下,新闻主体的前几个自然段解释和深化导语中所涉及的内容,随后的几个自然段则提供同一主题的新的事实、补充新的新闻要素和提供新闻背景。也有将这两种功能交叉表现的,主要视结构安排的需要而定。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有:

1)、倒金字塔式。把高潮或结局放在开头,然后再介绍其余内容。这样的好处便于阅读,使读者一下子抓住要点,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其次是便于编辑处理版面。

2)、金字塔式。特点一段比一段具体,事件的高潮和结尾要到最后一段才显示出,能吸引读者看完全篇。有人说:“读新闻像剥洋葱,从一个微笑的细节开始,一直到最核心、最隐秘的部分,这中间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这里体现了一个层次分明的问题。

3)、时间顺序结构。也称编年体结构,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时间排列,其优点可以使读者对某一事件的全过程有一个鲜明的印象一目了然。

4)、逻辑顺序结构。这种结构适于比较系统介绍某一事件的综合消息,要求根据内容和要表达的主题而定。此外还有特写镜头式,电影蒙太奇式,散文式等等。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合理结构的标准在于用最短的篇幅把新闻事实写的能吸引读者读完全篇。

2、内容充实,回答问题有力。

消息的主体部分要写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内容充实的标志,就是看这一部分中是否有力的解决回答了导语中提出的问题。

3、用词准确,语言精炼。要用确切恰当的词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情况,充分得体的表达主题。语言的运用上要防止套话、废话、大话或滥加形容。当然语法错误更不能出现。

(七)用好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指消息发生的背景条件和环境。新闻背景在通讯员写作时也不可忽视,要紧扣主题言简意明,要灵活多变,围绕主题服务。

1、背景材料的种类。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

对比性材料。今日与昔日对比、正与反对比等。例如,存货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影响重大。针对1-5月存货余额均突破300.00万元以上,已超过省公司下达最高存货限额249万元的现状......截止9月30日,存货积压--库存商品的报账滞后得到一定解决。财务报表数据显示8月存货余额235万元,9月存货余额246万元,已控制在省公司存货限额内。

说明性材料。历史、地理、文化及新闻产生的背景等。例如,迎溪村,一个曾经每周发生6至7次治安案件的“问题村”,在近一个月来,竟然没有发生一次案件。有细心的护村队员发现,曾经被他们重点“监控”的几个劣迹斑斑的租房者已经退房离开了,是什么让迎溪村蜕变成功的?走进金汁河畔城乡结合部的迎溪村,记者一眼就看到了村口一根高耸的电杆上的圆形电子监控设备,这就是“全球眼”。

注释性材料。对概念、术语及有关专业知识进行解释。

2、背景材料的作用

(1)有助于突出、烘托、阐述、深化主题,增强说服力。(2)可以提高新闻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使消息大为生色。(3)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3、背景材料的使用时机:(1)报道较复杂的新闻事实。

(2)报道一项新事物,如一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3)报道读者不熟悉的或时间间隔较长的事物。

(4)靠交代背景才有价值的消息。总之丰富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消息本身的意义,以揭示其内在的含义。

(八)怎样写好消息的结尾

1、消息结尾的常见形式:(10种)

评论式。文章提出了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最后以评论式的语气作为新闻的结尾。

总结式。对于内容广、头绪多的新闻,为了给读者一个整体印象,对新闻事件进行归纳总结。

启发式。引发读者对新闻事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展望式。提示读者通过新闻事件对未来进行展望。

引语式。这种结尾常引用消息报道的主人公或某人的语言,选择具有概括性、典型性的话作为结尾。

背景式。用新闻事件背景叙述来结尾。数字式。用数字展示新闻事件的结果。

补充式。用相近的新闻事例加深对新闻主体的说明。点题式。在结尾处点题。

反问式。这种结尾往往可以加深人们对新闻所述事物的思索进一步悟出其中奥妙。

根据消息报道的内容报道的角度不同,结尾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 的。值得注意的是结尾不要陷入一般化,如: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表示;形势在发展,人们在前进;他们决定;等等均属此类。

(九)好稿件是磨出来的

在自己写完一篇文章后,切忌不经过认真修改,就急忙给编辑部发出。把本应是作者完成的东西留给了编辑。俗话说好事多磨,对通讯员来说,要写出好稿件,就要有一股磨劲。这种磨劲表现在写稿上,主要是精心修改稿件,会改稿才能写好稿,好稿件是经过反复修改磨出来的。

写作首先要思考语言,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不常见的。一篇稿件从采访、从思考语言到表述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是边用思维,边用语言组织。这时文章难免有些片面,出现语法逻辑等毛病(这些问题下面还要讲)。这就需要修改,所谓修改,包括对原有内容的补充和修改,也包括文字表达上的调整与完善。

文章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稿件的修改,实际上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选择最适当的词句,要适应情境、题旨,创造意境。我们应该学习名家,对自己作品那种认真修改,仔细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文章要想做到深(思想深)、强(指导性强)、活(文字生动活泼),就不能孤立、片面的在文字上打转转。好稿件需要不断的改,不断的磨,但并不等于说只要舍得泡时间就行了。

修改的具体方法:

1、自改:即自己修改。1)事实是否真实; 2)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 3)阐述是否有片面性; 4)主体是否突出,有无本末倒臵的错位现象; 5)语言是否流畅; 6)数字、时间是否有错。

2、互改:文章写好后尽可能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这就需要放下架子,并虚心听取意见,对稿子反复推敲,进行修改。

三、怎样写好通讯稿

通讯是宣传报道的常用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常用文体之一。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报道具有新闻特性的典型人物、事件和经验的文体。通讯题材广泛,形式活泼,写法多样。它可以写重大的社会问题、重大事件,也可以写平常人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可以侧重写人,也可以侧重写事;可以报道、歌颂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也可以揭露、抨击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通讯稿件质量是宣传的生命,稿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

(一)通讯的定义

‚通讯‛一词的概念,字典上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利用电讯设备传送消息或音讯,有时指来回地传送。一种解释是:一种新闻载体,比较详细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消息等。当然,作为宣传工作来说,通讯,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通讯稿,应该是第二种解释,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主要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消息和通讯的区别:从内容上说,消息通常只作概括、简要的报道,简洁明快,篇幅较短;通讯写得要具体细腻,篇幅较长,不但要告诉读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且还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在时效上,消息更快,争分夺秒,耽误了时间就丧失了新闻的价值。通讯则不像消息那样严格,同一题材的内容,往往是先发消息,后发通讯。两者相比较,消息更快更及时,能满足读者想早知道的心理。在手法上,消息一般是客观的叙述,尽量避免作者出面议论;通讯则自由灵活得多,它可以调动多种手段,还可以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在题材上,消息侧重于写事,通讯既写事又写人。

(二)通讯的历史演变

通讯的发展、演变,从古到今,从原始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口语时代。古代击鼓。

2、文字书写时代。

最初是西周,邮驿,寄信用马匹,中途有驿站。

尔后是公元前100年,用信鸽传送信息,也就是很多人说的鸿雁传书、飞鸽传书,一般短距离使用。

公元前7世纪,传送信息用烽火台,烧狼粪。1777年,用旗语,用规定的一套旗子动作表达信号。

3、近代电子通讯(印刷时代)

1792年法国人雪普兄弟发明了光信号传送器。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试拍有线电报获得成功。1857年,横跨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完成。1875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1877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留声机。1887年德国人赫兹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

1889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英法两国间试拍无线电成功;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同时成功研制了无线电接收机。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在巴黎首映第一部电影。1901年跨大西洋电缆铺设成功;

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无线电救了700多条人命。1915年巴黎与华盛顿长距离无线电通信成功; 1920年代,收音机问世。

1920年代,英国人贝尔德成功进行了电视画面的传送,被誉为电视发明人。

1926年英国人贝阿特在英国皇家研究所完成电视图像研制;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电子工程学院问世;

1947年美国人休克莱发明晶体管;

1953年IBM公司开发出“IBM 650”系列计算机;

1955年,美国为了大战的需要,发行了第一部军用电子计算机。1956年美国安佩克斯公司发明录像机;

1957年IBM公司开发出第一代高级语言“Fortran”;

1958年是激动人心的一年,这一年里美国人达沃斯发现了激光原理。

1960年美国制成第一代小型机PDP I;196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电视卫星传送的时代。1962年美国通信卫星与欧洲通信获得成功;

4、网络传播时代。

1969年,美军建立阿帕网(ARPANET),目的是预防遭受攻击时,通信中断。

1969年美国提出全球通信网蓝图; 1970年Intel公司制成超小型集成芯片; 1975年美国人比尔〃盖茨开发出“Basic”语言; 1977年Apple公司制成PC机“Apple II”; 1978年美国提出建设高速通信网络规划;

1979年传奇的美国Xero公司研究小组在鲍勃〃泰勒的领导下研究出Internet的前身。

1981年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出“MS-DOS”。同年IBM发布IBM-PC; 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渐渐扩大为今天的互联网。

1984年出现CD-ROM,通讯进入海量时代。苹果公司推出购物电脑; 1988年随着通讯事业发展,virtus剧增;

1991年美国Motorola公司和IBM、Apple公司合作推出Power-PC芯片。

1993年,美国宣布兴建信息高速通路计划,整合电脑、电话、电视媒体。同年,美国Intel公司开发出非Risc高性能CPU;

1994年美国Florida州建成信息高速公路;

1995年微软开发“Windows95”,把网络功能集成在PC机上。可以说,通讯发展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进入网络全球化时代。

(三)通讯的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网站、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描写的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 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内容的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语言的议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三)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四)通讯的写作

第一,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典型是通讯的筋骨,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对通讯来说十分重要。选择什么样的典型呢?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宣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人和事,选择那些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确立什么样的主题呢?要确立体现时代精神,表现时代风尚的主题,确立反映人物和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主题。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选好材料,重点突出。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好人物是通讯写作的重要任务。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把人物写好。写人离不开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因此,写人必写事,写人物自己所做的事实的事,写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事。写人物还要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活动来表现人物;人物要写得有血有肉,有音容笑貌,有内心活动;写事要具体形象,有原委,有情节。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第五,立场态度要鲜明。对于立场态度来说,大部分的新闻都会有体现,所以要注意。而且,不要过多的去议论抒情,不要左右群众的思想

上述五条是通讯写作总的要求,总的构思,总的体现。具体来讲,还要同写消息一样,写好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部分,要素要全,要让以前不知道此事的人看完这篇通讯就明白、就清楚是怎么回事。

例如:一篇小通讯稿

倾听学习携手同行(标题)

(主体)5月25号,乘用车公司在综合楼三楼召开学习实验室的汇报工作会议。来自公司各实验室的负责人到会参加。汇报会上,各自负责人分别就实验室创建运行情况、取得的成果、工作打算做了发言。通过汇报工作,大家对乘用车内学习型实验室运行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汇报会由党总支副书记苏卫亚主持,培训中心相关人员应邀出席,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

(所在单位)乘用车制造公司冲焊一厂(作者)吴欣

(日期)2014年4月25日

最后说说文字编辑,或者说是页面设臵。在审核来稿中,我发现很多来稿仅是写出了文字,没有形成一篇好的文章。段落不分,字体、字号、页面行距、字距没设臵,标点符合乱用,像一盘散沙,给人感觉很不规范、很不认真、很不负责。也许他们认为反正你得审核、你得编辑,我只要将内容写出来,其他事情由你去处理吧。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或不在乎写通讯还要像写公文一样调整好格式、段落,搞成一篇像样的文章。这也是投稿者一大忌,今后要注意。

四、宣传稿件几个常见的问题

(一)标题不清、稿件类型没有注明。

(二)所在单位、姓名、日期不详。

(三)内容缺乏提炼,含糊不清,没有具体的事件,不能表达中心思想,或片面夸大事实,内容失真。

(四)名称、称谓不准确。

五、宣传报道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在工作中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新闻敏感度,了解内审工作发展形势。

(二)认真,执着,勤奋敬业,持之以恒的动力。

(三)多观察,多积累,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一蹴而就和好高骛远是不可能写出一篇好的新闻稿件,一篇好的文章是不断揣摩、反复练习、日积月累的过程。

六、怎样获得新闻

实际上留心处处皆新闻。新闻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他无时不刻地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着。新闻的存在是客观的,发现不发现则是我们主观努力的结果。

结合自己的一点体会,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做一探讨: 一是从会议、检查中发现新闻。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善于发现亮点。

二是从深入基层调研、采访中发现新闻。

三是从工作中发现新闻。注意挖掘、总结和提炼工作特点、成效和经验。

四是从社会活动中发现新闻。节假日,礼拜天,走亲访友,同学相聚,相会乃人之常情。在一般人看来,但对我们这些从事新闻宣传的同志来讲,咱就得多长个心眼儿,从亲朋好友的笑说中去捕捉新闻线索。

五是从报纸电视上获取。

七、常见通讯简介与实例

(一)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主要报道先进人物,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给大家传递正能量,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像;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尤需注意:

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的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

二忌‚有魂无人‛。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

三忌‚千人一面‛。有的作者在写人物时,难以克服雷同之病,或与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或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 特色。

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特别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而应用‚水涨船高‛的方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

五是要写‚全人‛。主要是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即指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不能忽略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对报道对象作既有‚正像‛又有‚反像‛的‚全息摄影‛。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写作。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全人‛。如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他父母病危也不回家、妻子难产亦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了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还说‚对不起‛;做菜时,也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

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实例:

严师·慈父·名医

——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 喻登智

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

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 年。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

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这里缺医少药。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

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 检修。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

(二)事件通讯。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的特点是以记事为主,围绕中心事件选材,交代清楚事件的原委,从而表达某种思想,时效性较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事件通讯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在写作前,作者就应分析手头占有的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便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2、写好事件的高潮。没有高潮,事件就是‚死‛的,就是平淡无味的。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故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3、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而事件 又终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又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4、在记事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也要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实例1:

八十三天的“打工梦” ——向明春外出沈阳遇难获救备忘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会相信,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外出打工归来时,却成了一个失去四肢、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眼前的他,年过40岁,是四川省广安县石笋镇文昌街居民向明春。提起他的不幸遭遇时,人们议论纷纷:‚是沈阳人民救了他的命,外出打工真难啊!‛

向明春带着挣钱的梦想,告别爱妻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去大连市打工。当他来到广安火车站时,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去沈阳。3月6日,当他抵达沈阳下车时,才发现自己那个装有衣服、身份证和100多元现金的行李包被扒手洗劫一空。

3月7日,向明春拖着疲惫的身体,穿梭于沈阳北站附近,盲目找工无着落。当晚,他蹲在候车室里过夜,晚上没有衣服增添,没有被子盖,又无钱购买所需物品,冷得发抖,只好蜷缩在长条椅上。由于他没有身份证,无处住宿,一连几个晚上都被拒之于候车室和旅馆的大门外。不明真相的值班人员错把他当成流浪汉,他有口难言,欲哭无泪。就这样,他白天走街串巷,寻找四川老乡,晚上露宿沈阳街头。当时,春寒料峭,沈阳的气温零下10多度。日复一日,他忍饥受冻,双手双脚便不知不觉地冻伤了。3月13日,当他路过沈阳钢厂基建处时,这个身高1.65米的汉子终于倒下了,他的四肢已经冻僵了。此刻,幸好被队长王宏宽

发现,询问情况后,王队长立即给他找住宿,并安排在这里打工的四川射洪县刘博给他端水、喂饭,扶他大小便。他在钢厂住了7天,伤情稍好,又回到车站等候家里人来接他。这期间,他靠乞讨度日,每晚躺在售票厅外面的石阶上,导致冻坏的手脚流出血水,周身麻木。一些好心人目睹此情此景,一方面洒下同情之泪,一方面请求新闻界为他呼吁。

4月7日,在沈阳电视台记者张吉顺等人的帮助下,要来救护车,把向明春送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观察治疗,医院还专门雇请一位民工照顾他。赓即,沈阳电视台播放了向明春冻伤住院的新闻,引起当地群众的关注,沈阳市政府很快与广安县政府联系,通知其亲属火速赴沈。向明春之妻柏长余接到电报后,心急如焚,她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齐500元钱,去邮局电汇到向明春所住的医院。接着,柏长余又想方设法筹措路费,她怀揣着镇粮站、供销社、医院、学校等单位职工和乡亲们捐助的1100多元现金,在广安县石笋司法所律师李正法的陪同下,搭乘了驶向北国的列车,于4月18日抵达沈阳。当柏长余见到自己丈夫面黄肌瘦、双手双脚用布包裹着的模样,禁不住泪如泉涌。向明春见到亲人突然出现在病床前,顿时悲喜交加。不一会儿,李正法和柏长余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因冻伤严重,导致四肢腐烂,如不及时做四肢截除手术,将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医生说:‚现在,患者的臭味熏人,污染了整个病房,住院的病人对此提出抗议。要救向明春的命,必须做截肢手术!‛

为了救人,李正法和柏长余请求医院立即给病人作截肢手术。然而,当柏长余得知手术、输血等费用大约要用1万多元时,急得六神无主。天啦,她哪里交得出这么多钱呢?为难之际,李正法陪他去找市长张荣茂求援,张市长当即表示:‚先做手术。救人要紧!‛沈阳电视台率先

捐赠1000元,交给医院为向明春作手术,并拍摄电视新闻播出,再次呼吁各界人士为四川患者奉献爱心。4月21日,沈阳市政府、卫生局、医政处、民政局、红十字会的领导和同志们聚集医院现场办公,分别听取了患者病情、家庭经济状况的汇报,拍板解决了医疗费用。李正法和柏长余才如释重负。4月23日,医生们给向明春冻坏的四肢作了截除手术,当地广播、电视及报社作了报道。手术后,许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医院,有的送来现金,有的送来糖果、馒头和面包……用爱点燃了他的希望之火!

冻伤无情党有情,惨遭不幸遇恩人。经过43天的精心治疗和特殊护理,向明春终于痊愈了,1.5万多元医疗费,只交了1500元,其余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5月20日,向明春在亲人的护理下出院启程回四川。临走时,辽宁森工地板实业公司余经理给他捐款1500元,沈阳市民政收容遣送站赠给他500元……

沈阳电视台记者摄下了人们为他送行时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面。从沈阳到北京直到广安,他沿途受到特殊照顾,一律免费乘车、吃饭。北京到重庆的9次特快列车全体乘务员给向明春捐款445元,并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一路上,不少乘客都给他送钱送物送水果……这一切的一切,向明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不知有多少感激的话儿要说啊!

5月23日,向明春终于从遥远的北国回到了生养他的家乡。从出走到归来,整整83天,他历尽艰辛,饱受了人间的冷暖。连日来,乡亲们纷纷前去看望他,为他奉献一片爱心;县、镇、村的干部们也去安慰他,为他排忧解难。

夜幕降临,向明春躺在他那睡了多年的床上,万感交集。

正欲外出打工的人们,你能从向明春的遭遇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实例2:

200台瑞风接受军方验收

3月28日,总装备部的军车验收负责人在乘用车制造公司生产部、品管部、采购部等相关部门单位主管的陪同下,对即将‚入伍‛的200台瑞风商务车进行全面验收。验收过程中,军代表仔细检查了瑞风车的内部和外部结构,验收内容大到查看发动机小到检查一根胶条安装,验收项目全面,验收过程中认真负责,经过三个小时左右的验收,军方代表对瑞风商务车的验收结果表示满意。在与相关人员交谈中军代表透露:自瑞风商务车2003年‚参军‛以来,瑞风车整体质量逐年上升,此次200台军车质量又在2005年军车基础之上又有了进一步提升,说明江淮公司在落实军车标准体系上严格要求,将该体系渗透到生产中的每个环节,并且在执行军方所提出的改进意见上,措施得力,保障完善,最终造就了高品质的产品。

自接受到200台军车生产任务以来,乘用车制造公司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准备。3月份,公司召开数次军车体系标准学习和军车制造工作会议,各专业厂还将军标体系和相关信息传达到班组,让每位员工人明确军车制造要求。在采购、制造、检验、调试、入库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为确保200台军车按时按质完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自3月23日军车开始进入调试阶段以来,为能将调试最好的车送进军营,总装一厂调试工段实现两班制,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双休日不休息、全力以赴调试军车。

据了解,200台军车将在3月31之前全部入库,在4月初陆续发车

进入军队系统,投身国防。

(3)工作通讯。工作通讯又称经验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工作通讯侧重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写工作通讯要抓住当前带有普遍性的,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要反映新闻事实,往往带有现场活动。这使它区别于一般总结性文章并和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同的方面。它与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异处在于:要将事实作经验性的概括,对问题发表议论,对矛盾提出解决的办法,有一定的评论色彩。经验要写得具体,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

工作通讯写作的要求有三点:一是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如社会前进过程中新冒出来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起来而未引起注意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注意的问题等,都是有现实性的问题。二是具体、透彻地阐述问题和经验。三是夹叙夹议,有理有据。或用议论作点晴之笔,点出问题之所在,或是运用背景材料同事实对比,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或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其议论应求深入浅出、有理有据。

实例:

“卧龙”何以腾飞

——化工部第二胶片厂 成功之路探秘

70年代建在河南省伏牛山深处的化工部第二胶片厂,今天神奇般屹立在南阳市的卧龙岗下,成为我国印刷感光器材生产的基地、河南省利 35 税百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越战越强的秘诀是什么?

企业要有一种精神。记者在这个厂采访时,干部职工介绍了他们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如何狠抓产品质量促销售;如何狠抓科技进步……但更令人振奋的是,职工们高昂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经常提到的企业精神:艰苦奋斗,团结进取。

70年代初期,二胶厂的建设者们开进了伏牛山。他们住的是简易房,吃的是红薯面窝头,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万名建设者忍着冬天的奇冷,冒着夏天的酷热,硬是在4年中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二胶厂的许多职工经历了那段日月,创业的艰难磨炼了他们,艰苦奋斗、努力进取的企业精神也像刀刻石雕般印在了这一代建设者的心中。

进入80年代,电影胶片市场趋于饱和。二胶厂的领导们审时度势,决定转产工业用印刷胶片。新的生产线怎样建起来,是完全靠国家贷款引进国外设备,还是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改造?二胶厂选择了后一条路。几年来,他们对关键设备拉幅机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改造,使其能生产0.175毫米厚的涤纶薄膜,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涂面机进行了多项改造,实现了微机控制、双机计量等,使生产的车速由18米/分提高到28米/分,控制精度由百分之一提高到千分之零点五。

对国外的先进设备二胶厂并不排斥,适于厂情的或技术改造中的关键设备也要买。他们分别从美英日引进了三条生产线和关键设备,这样技术改造的结果,产品质量上去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同时还锻炼出一批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队伍。

1991年,该厂被列为《三线企事业单位‚八五‛调整规划方案》之中,开始了由山沟到南阳的搬迁工作,除山区暂设分厂外,主要生产机

构全部搬出。在搬迁中,该厂只用了6000万元,还比原计划的40天提前了5天。拉幅机搬迁后一次试车成功,工人们精细地拆装,忘我地工作,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被国务院三线办评为搬迁的典型。转入市场经济后,许多工厂的供销人员成了先富起来的人。然而二胶厂的供销公司仍然有一支不计名利、朴实能干的队伍。公司经理是个血气方刚的中年汉子,在二胶厂已工作20多年。他很为他的同事自豪。他说:‚我们这80多人长年奔波在祖国各地,只要一说有任务,买张车票就走,出门在外吃住全不讲究,小旅店、小饭馆即可。当然,看到有的单位供销人员拿高奖金,花钱大手大脚,我们也有想法,但我们这支队伍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一直没有丢。‛

在二胶厂,一线工人勤恳耐劳,他们很为自己的工厂自豪。迁入南阳后电源不足,对生产有影响,春节,工厂决定避开用电高峰照常上班,大家没有怨言,高高兴兴完成了任务。企业精神从何而来二胶厂的成功,与职工们的精神面貌有重要关系,他们的企业精神从何而来?二胶厂的多数职工都有一段在艰苦环境下创业的历史,他们对工厂有很深的感情,这是很重要的一条。但从干部职工的谈话中,他们十分信赖自己的企业领导,对他们充满信心,也是一条重要原因。

以‚全国优秀化工企业领导人‛李相权为带头人的领导班子,在工厂中深孚众望。李相权专业知识功底扎实,从企业基层干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二胶厂一起成长,又决定了他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干大事业的气魄。

在二胶厂参观,厂房是新的,高水平的设备让行家们眼热,但厂领导的办公室则很普通,他们只是借用了厂科研楼的两层。为工人和科研 37 人员创造最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自己则决不讲排场。春节,工人们加班,李相权和其他领导大年初一的早晨也来到车间,和大家一起工作。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中,企业领导人正确的决策是十分重要的。李相权对行业状况、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都了解甚深,因而有很强的市场驾驭能力。二胶厂的产品转向、技术改造、狠抓质量、开拓市场都渗透着他和领导班子的心血。一个能带领职工沿着正确的航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搏的厂长,自然会得到群众的信赖。当职工看到企业美好前景,个人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时谁还会不努力工作呢?

(4)概貌通讯。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尤其是改革、开放、搞活所带来的变化,又为这类通讯增加了新的内容。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在表达方式上,往往运用点上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变化,展现时代的步伐和人的思想境界的变化。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向读者介绍。这类通讯取材广泛,气势大,笔墨重,给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

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四点:一是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

风貌通讯重写作者见闻,而这‚见闻‛又须是新的见闻,能提供新的信息、反映新的变化。因此,着眼于‚新‛和‚变‛,写出事物的新情况,揭示事物的新变化,是此类通讯的重要特征。二是善用对比衬托。要写新,要突出‚变‛,通常运用背景材料,选择事实和数字,作今昔对比,38 这是较常用的一种手法。有时还可用民谚、故事来衬托事物的变化。三是丰富知识,增添趣味。风貌通讯常运用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但也应注意以扣主题、关联现实、恰到好处、避免冗杂。四是叙论结合、情景交融。风貌通讯可灵活调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边叙边议,叙论结合;也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实例:

“太旧精神”耀三晋

山西,曾被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称作‚表里山河‛,它内凹外凸,四周被群山环抱,自古多以栈隘与域外相通。

‚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全封闭、全立交的太旧高速公路的兴趣,不但揭开了山西公路建设乃至山西经济建设史上的崭新一页,同时,工程建设者们在实践中,也为世人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太旧精神‛。

新春佳节前夕,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在全省干部、群众当中,开展学习‚太旧精神‛活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中共山西省委总结的‚太旧精神‛,体现出改革开放的90年代山西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辉煌业绩。

知难而上太旧高速公路西起太原,东止晋冀交界处的旧关,全程144公里。路虽不算长,但沿线地貌变化大,地质情况复杂,80%的路段都蜿蜒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为施工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工期短,要求高,投资少,速度快,质量上必须创全国一流水平。

面对这样的条件,这样的要求,络绎不绝的外国投资者们虽屡经辗转、考察、概算,但最终都一个个地退缩了。他们啃不下这硬骨头,也

不敢冒这天大的风险!怎么办?靠我们自己干!

山西省委、省政府下了这决心,全省人民下了这决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修建太旧高速公路,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工程1993年5月动工。高速公路建设初期,遇到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还是优柔寡断、知难而退?在这重大抉择关头,胡富国同志带领省‚五大班子‛的领导赴太旧路现场办公,调查研究,统一了思想,坚定了自力更生、咬紧牙关、勒紧裤带、知难而进的决心。全省人民心系‚太旧‛,以不同的方式大力支持太旧路的建设,踊跃捐资捐物,在很短的时间里捐资达2.3亿元,缓解了资金困难。公路沿线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像革命战争年代支前一样支援太旧高速公路建设,他们拆新房、迁祖坟、砍果园、献良田,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顾全大局征地拆迁,常常是施工前的一大难题。但太旧路工程却是一个例外。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隶属于3地(市)10个乡(镇)的18个村庄的成千上万个拆迁户,便拆迁完毕。他们就像战争年代支援前线那样全力以赴地支援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只要筑路需要,他们拆新房不犹豫,迁祖坟不忌讳,献良田不心痛,砍果树不留恋。他们说:‚太旧高速公路是咱省的经济大命脉,小道理服从大道理,小复兴服从大复兴,舍小家为大家嘛!‛太旧路工程共征地1.39万亩,拆迁房屋1058户,总面积10.8万平方米,砍掉果树12万株,迁坟4240座。拆迁户们谁也不现难色,谁也没有怨言,谁也不计得失,表现出了识大体、顾大局的崇高精神!无私奉献

太旧路工地,就像一座大熔炉,任何人,只要一投入这太旧路工地,40 其灵魂就会得到铸冶,其精神就会得到升华,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得到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与飞跃。讲政治、讲志气、讲拚搏、讲奉献,已经成为太旧人民心中的火炬和追求的目标。工地上,时时都有捷报频传,时时都有动人的事迹出现。施工项目负责人庞成,为了抢时间浇筑桥桩,竟冒着大雪在工地上坚守了三天两夜。高级工程师高德生除完成监理任务外,还分外为一项设计修改图纸,节约工程费用100余万元。

为了给太旧高速公路作奉献,长期病体的司机开起了砼灌车,新婚燕尔的夫妇把家安在工地的窝棚里,患病的操作手一边输液一边坚持施工,已经退休的老工程师重新走上了施工第一线。即使在病榻上即将告别人世之际,他还要给工程指挥部写信表述自己的心迹:建设好太旧高速公路是我的最大心愿,但是不能自始至终地参加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又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在太旧路建设中,副总指挥刘俊谦被省委树为全省领导干部的楷模,8位党员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表彰,8支突击队被评为‚三项建设‛优秀青年突击队,100名优秀干部、工人被火速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多奋战在第一线的干部被提拔。

‚太旧精神‛正在三晋大地发扬光大。

(5)小故事(小通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或一个场景,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单一而有故事情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族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不能写得人物繁多,场面太大,枝节横生,否则就失去‚小‛的特点。

实例:

温馨留蓝天 爱心在人间 ——陈太菊家人向西南航 空公司致谢

3月22日下午,因丢失一年血汗钱受到西航乘务员帮助的打工妹陈太菊的两位姐姐陈太凤和陈太翠,从广汉市专程赶到成都双流机场,亲手将书有‚温馨留蓝天,爱心在人间‛的一面锦旗赠送给西航总经理王如岑,以表达全家人的诚挚谢意。

去年12月30日,在广东中山一童装厂打工一年的陈太菊从珠海机场乘机到成都,过安检时忙乱中不填将12900元血汗钱丢失了。当她痛不欲生之际,西航乘务员带头为其捐款,从而感动了全机123位旅客纷纷为其解囊相助。当晚23点过,同机旅客古和强、张其君夫妇在回家整理行李时意外发现了陈太菊的钱盒,于是连夜驱车冒着浓雾赶到双流机场,将钱盒交给西航乘务部值班领导。元月一日,西航派人到广汉寻找到陈太菊后及时归还了钱盒。陈太菊得到失款后,感动不已,当场将在飞机上所得的6000元捐款委托给西航的同志,请转捐给‚希望工程‛。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接到这笔捐款后,打破常规,速将该款划拨给朱德同志的故乡仪陇县,从而使15名失学儿童得助重返校园。

‚这一串串动人的真实故事,就像是导演编的,简直令人不敢相信,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自家人的身上‛。陈太凤噙着泪水,满怀感慨地握着王如岑的手说:‚你们培养了这么好的乘务员,我们全家人永远都会感激‛。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3天前才从北京开完人大会议归来的王如岑托着锦旗说:‚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共同的大事,刚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把它放在了很重要的位臵。陈太菊把款转捐给‘希望工程’的举动,做得很好,它对我们继续抓好安全服务工作,也是一种激励。‛

据悉,陈太菊已于3月13日重返广东求职打工去了。

失败案例:

南皮交通运输局 掀起学习白宝海英雄事迹热潮

连日来,该局干部职工利用周五集中学习、日常分组学习等机会,深入学习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好榜样――冰河救人的出租车司机白宝海同志的感人事迹,并提出“七学英雄白宝海,推动交通事业科学协调发展”的口号:

一学白宝海同志危难面前挺身而出、事成之后悄然离去的高尚行为,加强职工理想信念教育。他们用白宝海的事迹教育干部职工,坚决抵制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和行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救人的英雄群体,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学习过程中,他们大力倡导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鼓舞的团队意识,营造勇于担当、敬业奉献、勇创一流的深厚氛围……

三学白宝海同志诚实善良、不求名利的动人事迹……

四学白宝海同志当即立断、敢于担当、不畏牺牲的作风和精神…… 五学白宝海同志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自己生命之上高尚情操…… 六学白宝海同志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作风…… 七学白宝海同志危难之时显身手的豪情……

篇3:消防部队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1 建立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消防装备技术服务保障能力

随着装备数量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装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装备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也愈加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队装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消防装备市场管理不规范, 导致装备质量问题较多。二是装备日常维护不到位, 无法进行有针对性是维护保养, 使一些执勤装备故障率增加, 缩短了装备使用寿命。三是装备维修保障不到位, 一些消防装备厂家售后服务跟不上, 特别是进口装备售后服务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构建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 利用消防装备维修中心, 主动与装备生产厂家、科研单位以及消防部队装备质量管理站联系, 通过网络、声讯等渠道搭建装备技术保障服务平台, 实现远程诊断、远程维修, 能有效解决装备维修周期长, 维修力量薄弱等问题, 使消防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2 有利于培养装备管理专业人才

装备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是制约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颈”。由于公安消防部队的消防装备技术人员不足, 消防装备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技术论证, 一些基层单位无法根据车辆装备的功能特点和技术要求, 及时进行维护保养, 出现技术故障或损坏, 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构建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 利用消防装备维修中心, 通过让装备管理技术人员到维修中心跟班实习, 以便学习先进装备的维护方法, 解决基层单位技术人员不足、不敢维护等问题。

2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的构建

为进一步推动消防装备发展, 全国消防部队要继续紧紧围绕《公安消防部队2009-2011年装备建设规划》, 坚持实体建设与机制创新相结合, 大力推进装备分级维护、维修工作, 大幅度提高装备完好率。

2.1 构建全国区域性维护维修体系

要进一步推动生产厂家售后服务维护维修责任主体的落实, 本着“整合资源、节约经费、合理布局、区域共享”的原则, 在全国6个区域建设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全国区域性维修中心, 通过挖掘自身潜力, 搞好军地衔接, 整合装备维修力量形成部队自修、厂家巡修、社会化维修相结合的装备维修保养体系。对科技含量较高以及特种车辆底盘大修、后勤装备的大 (中) 修等自身无法解决的, 及时送全国区域性维修中心或厂家进行修理, 同时开拓地方市场, 通过社会化保障网络拓展维修渠道, 充分借助社会维修力量实施突击修理, 能有效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大大提高后勤装备维修保养水平。

2.2 构建总队、支队两级装备维护维修体系

针对目前没有专业维修分队、维修力量不足等问题, 总队和支队要依托现有修理所和战勤保障大队, 建立总队、支队两级装备维修体系。通过整合现有维修力量, 构建以装备技术维修分队为主、装备技师和兼职检验员为辅、使用操作人员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装备维修模式, 组成装备维护修理班, 实现“小修”不出门的目标。对一些达不到送修标准, 装备维护修理班自身又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结合部队换季保养和自行实施中 (小) 修等时机, 邀请装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来部队巡回修理。

2.3 构建大 (中) 队级维护维修体系

大 (中) 队以装备技师为主要人员, 组成技术保障小组, 形成以基层装备技师为基础的中队级维修保养体系, 定期开展巡检工作, 通过理论授课、实物讲解、现场拆装等方式, 组织基层官兵进行跟班培训, 具体就车辆装备操作使用和保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技术指导, 对损坏的车辆装备进行现场维修, 引导基层技术骨干在学中练, 在练中学, 以确保基层装备时刻保持完好的状态。

3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体系的实施

3.1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大对装备技师的培养、任用, 在执勤中队编配装备技师。同时, 依托南京消防士官学校等专业院校培养装备专业士官, 进一步壮大基层装备技术骨干力量。二是以生产 (供应) 商为主的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区域性维修中心和总队维修中心, 要根据所辖区域内消防装备和器材的实际情况, 确定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维修技术人员作为维修中心定点联系人。三是以专家、学者为主的技术顾问队伍建设。邀请车辆、水泵、液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专家、学者, 或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在职或退役的人才队伍中进行聘用, 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的技术顾问队伍, 作为维修中心强大的技术后盾。

3.2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技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目前装备种类、型号太多, 必须要建立功能完善的各种装备保障方面的信息系统, 与生产 (销售) 商实现资料共享, 提供实时、快速精确、可视化的装备保障。同时, 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种先进技术, 构建以网络为中心的保障供应链系统, 使所有保障实体 (区域维修中心、总队维修中心、战勤保障大队、执勤中队装备技师、生产销售商、社会维修单位) 全部网络化, 实现保障系统实时感知网络各节点的需求, 实现远程诊断、远程维修。

3.3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场地和器材建设

区域性维修中心和总队维修中心要充分考虑到所辖区域内消防装备和器材的数量与分布。要根据不同的维护维修体系, 加大对装备维护维修场地和器材的建设, 确保本级维护维修任务。

3.4 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维护维修经费保障机制建设

篇4:消防部队如何写好新闻稿件

【关键词】消防 新闻 宣传效果

“消防工作,宣传系于一半”。现如今,消防宣传在普及消防知识、弘扬公安消防精神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宣传,能够密切警民关系,让更多的人了解消防,参与消防工作与建设,是地方与消防部队的纽带。在目前全民关注消防的大氛围中,参与消防宣传工作的不仅仅有消防官兵,也有许多新闻记者及文字爱好者投身于消防宣传之中,为普及消防知识、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

笔者作为一名消防杂志编辑,每期杂志收到许多投稿。审稿中发现,许多主题新颖、素材充分的新闻稿件,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稿件质量不高而无法采用。现结合日常审稿中的常见问题,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消防新闻稿件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拙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积极推动消防宣传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空洞夸赞,难以凸显文章特色

写文章最忌空洞无物,欲使读者接受或认可自己的态度,不能单凭声势和感叹,而是需要支持自己态度的事实和充满情感的分析,才能避免人云亦云。

而我们常常在灭火救援通讯稿中看到:“在这次××行动中,参战官兵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消防官兵的风采,全面展示了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顽强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消防官兵舍己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崇高理念,进一步树立了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这类总结性文字似乎大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功效”,于是乎大行其道,甚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灭火或者救援行动,都能用上类似的语句。不否认在有些文章中有结合前后内容运用到位的实例,但是随着出现频率的增大,多数这类的表扬文字给人以空洞的感觉,有的甚至没有对具体事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叙述,有自夸的嫌疑,并且还会形成“千文一面”的行文模式,大大降低了宣传的效果。

从这个例子我们看出,宣传需要详实的事例做基础,还要有求实、求新、求变的思想,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即使全篇上下没有专门的段落用来总结褒奖,也能使读者从字里行间读懂作者思想,这样的文章才是有分量的文章。

二、片面夸大,违反新闻真实性

有时为了宣传事迹所取得的成绩,有些作者不惜夸大其辞,甚至脱离实际情况,有明显的漏洞。这样严重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在一些稿件中,往往能发现一些数据经不起推敲,如某篇文章中描述,消防官兵从一幢燃气管道泄漏的多层单元楼中疏散出千余人。按照常识,一幢多层的单元楼房不过十几户人家,也难以达到千余人这个数字。还有的文章描述救一场家庭火灾,却挽回经济损失几百万元等数据,这些不经考证的夸大事实以达到宣传消防官兵发挥重要作用的目的,却很难让人信服,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文章动笔之前,要对掌握的素材进行梳理和分析,如果发现有与事实出入的地方必须进行详细核对。有条件的可将拟好的文稿送至宣传对象处确认、审核,确保新闻真实性。

三、猜想虚构,缺乏可信度

与片面夸大型类似,这类问题也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作者采访不够充分,缺少了必要的素材和发展环节,但由于稿件的需要,不得不进行自以为合理的想象填补采访空缺;有的是因为作者驾驭文字的水平不高,一些转述部分的表述难以与人物身份相符,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如描述官兵从危险地带救出一名儿童时,被救儿童向官兵们表示衷心感谢,夸赞消防叔叔救民于水火,是人民的保护神。还有的如叙述火灾中有一人从二楼跳下脚部受伤,作者想当然地认为是摔伤所致,事实上伤者是由于跳到与房屋毗邻的铁皮房顶,被灼热的铁皮所烫伤的。类似虚构的内容就不符合人物特点或不符合事实,难以达到所求的宣传效果。

这就说明前期采访必须充分,否则下笔时发现一些要素没有掌握,就容易出现上述局面。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须在采访前做好准备,要针对采访的事件特点、人物等做出计划,收集相关素材,做到有的放矢。

四、寡淡直叙,缺乏生动性

与前面几类正好相反,由于时间仓促或文字水平不高等原因,有些作者写出的通讯稿件不够细致,对事件缺乏深入的了解,常常让读者读完文章也弄不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文章整体平铺直叙,缺乏真情实感,捕捉不到闪光点。或者整个文章无详略之分,甚至像流水账。比如一场扑救非常成功的大火,某通讯员接到任务后,仅仅按时间顺序将某一时刻发生的事情叙述下来,既没有环境描写,也没有对人物表现进行刻画,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草草了事。从这样的文章中,读者看不出与以往灭火救援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事实上,完成每一场急难险重任务的背后,消防官兵都遇到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一次看似相近的事件,许多细节却会相差很远。这类文章难以让读者共鸣,更别说达到消防宣传的目的了。

真实生动的细节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作用。①所以就要求广大消防宣传人员从思想上重视,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让读者如临其境,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可读性。

五、词语使用错误或不当

消防稿件中还有一些容易用错的词语或用法,希望大家在文章中稍加注意。

“截止”和“截至”:在消防类稿件中,甚至是一些文字功底较好的作者都容易出现将这2个词混淆的情况。“截至”=“截止到”。“截至”后直接加时间。而“截止”一般放在句子结尾,到某一时段截止。很多人写“截止*月*日*时,……”的用法是错误的。

“初起火灾”和“火灾初期”:“初起火灾”消防固定术语,表示火灾刚刚发生的初期阶段。然而在不少文字稿件中,经常将“初起火灾”写成“初期火灾”,严格来说是不准确的,只能表述为“火灾初期”。

群体称谓的错用。如官兵、莘莘学子、群众、师生等群体称谓,往往被错用当做个体称谓来使用,“官兵张小明说到”,或“官兵们纷纷鼓掌喝彩”等。这类群体称谓本身就是代表多人,故不可特指某一人,其后也不能加“们”。

在出版物中消防类稿件常见的数字使用错误也屡见不鲜,如阿拉伯数字和汉字通用来表达数字的情况等。用于内容涉及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望广大消防宣传人员在写作过程中多加学习积累,提高自身文字水平,笔耕不辍,为消防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①杨善林,《浅析细节在电视专题片中的运用》,《新闻世界》,2012(6)

(作者单位:《新安全安徽消防》编辑部)

篇5:如何写好新闻报道稿件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各位通讯员: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非常感谢社区领导,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通讯员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又一次欢聚一堂,共享丰收的喜悦,同谱美好的未来。

如何写好新闻报道稿件?也许是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从事新闻撰稿人的几年工作经验浅谈个人看法:

第一是,要“重积累”。有一个成语叫做“厚积薄发”,老舍先生也曾说过“创作要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这说明了积累素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厚积才能薄发。作为一名新闻报道撰稿人,应该重视新闻素材的积累,采摘社区生活的点滴,提炼加工原始材料,形成一篇篇有意义的稿件。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在梅苑小区当收费员,也写过不少稿件,但大多是为了完成当时下达的个人任务,我带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写,而且我写的稿件多半为服务收费的内容,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没有收集素材。一致写出来的稿件比较空洞,就像一个光有皮没有瓤的陈核桃。

第二是要“选角度”。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可以反映出撰稿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思维判断能力。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社区工作也是多样的,居民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只要仔细观察“选好角度”可供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层出不穷。社区各类文化活动从

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例如:每年都有春节、五一、七一、十一、环卫工节、老年节、安全生产月、雨季三防等等,周期性的活动与工作。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局限于活动本身,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读者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新闻,就需要我们在“新”字上下功夫,找到“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最佳的角度,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因此,我们在完成通讯稿件过程中,推敲写作技巧的同时,也要掂量掂量写作的角度。同样是一个节日、一次活动、一项工作,如果我们在座的各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肯定就会有不同的效应。在我工作几年来我对写通讯稿件总结出的重要的一点就是 “选好角度”。

第三是要“多问”。多问就是要我们在写作前当一会“野”记者,对自己要写的内容进行核实、采访,其实在我们社区有不少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内容框架搭的很好,就是填充物不太饱和导致稿件失败。我觉的“多问”这是我们通讯员写稿子一定要必备的。在以前总觉的问别人很麻烦,写稿子嘛!有不会的就网上“百度”一下。朋友们其实在网上“百度”的东西是可以用的但针对社区的内容就很单一了,而且有的不对口这样就起不到宣传社区工作的作用了。而且上稿率也不高。我们在平时一定要虚心请教他人,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四是要“多写”。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

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如果在那个网站或者报纸上刊登上一篇就越激动越想写。“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我体会也很深,因为我在基层当通讯员时就生有感触,我们社区的通讯员都是兼职,白天忙里忙外的要工作,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乘凉时而我们要想写稿子经常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默默的工作”。如果写的稿件还没有上稿,就会受到很大打击好长时间不想写东西,直到领导说“你的稿件任务还没有完呢”,就会在拾起笔来写东西。这种写作方法其实是最不适用的。

在我负责社区新闻报道工作的64天里我学会了很多,我今天站在这里我可以自豪的自己表扬一下我自己“我真的进步了”。以前写稿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更别说是多写了。我清楚的记的在5月12日那天杨主任和雷书记对我说冬梅你现在把新闻报道工作给咱们负责上,我们让你干就是对你的信任同时也相信你能干好这项工作。我当时听了真的很为难我怕我不行担不起这个重担更怕反映不出咱社区的工作风貌和全体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与其同时我又想到了“信任”这两个字,既然领导信任自己,就要把这项工作完成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我狠下决心,多学、多看、多写、多听、多闻,作为切入点,每天我写完稿子后总要多读几遍不停的修改,最后定稿。就这两个多月我觉的我的写作能力真的提高了不少,现在我

写稿子搭框架,添砖瓦的时间越来越缩短了,上稿率也提高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写作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电视稿件和报纸稿件的区别、网络稿件和报纸稿件的区别还有哪些报纸这段时间需要什么样的稿件等。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在今后的写作时间里扩大写作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小说都要尝试着去写。我坚信只要做到“多写、多练”,写作水平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一点的,这样的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在座的朋友们只要“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社区对我们的重视,比如我们近年来社区不断的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我们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社区的发展做了宣传,同时看到我们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变成了铅字,我想大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

各位领导、同事们,我今天取得的成绩和收获,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支持帮助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勤奋学习,勤于写作和大家共同努力,用我手中的笔为展示社区的风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也许是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下面我就

结合自己从事新闻撰稿人的几年工作经验浅谈个人看法:

第一是,要“重积累”。有一个成语叫做“厚积薄发”,老舍先生也曾说过“创作要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这说明了积累素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厚积才能薄发。作为一名新闻报道撰稿人,应该重视新闻素材的积累,采摘社区生活的点滴,提炼加工原始材料,形成一篇篇有意义的稿件。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在梅苑小区当收费员,也写过不少稿件,但大多是为了完成当时下达的个人任务,我带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去写,而且我写的稿件多半为服务收费的内容,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没有收集素材。一致写出来的稿件比较空洞,就像一个光有皮没有瓤的陈核桃。

第二是要“选角度”。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可以反映出撰稿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思维判断能力。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社区工作也是多样的,居民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只要仔细观察“选好角度”可供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层出不穷。社区各类文化活动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例如:每年都有春节、五一、七一、十一、环卫工节、老年节、安全生产月、雨季三防等等,周期性的活动与工作。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局限于活动本身,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读者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新闻,就需要我们在“新”字上下功夫,找到“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最佳的角度,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因此,我们在完成

通讯稿件过程中,推敲写作技巧的同时,也要掂量掂量写作的角度。同样是一个节日、一次活动、一项工作,如果我们在座的各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肯定就会有不同的效应。在我工作几年来我对写通讯稿件总结出的重要的一点就是 “选好角度”。

第三是要“多问”。多问就是要我们在写作前当一会“野”记者,对自己要写的内容进行核实、采访,其实在我们社区有不少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内容框架搭的很好,就是填充物不太饱和导致稿件失败。我觉的“多问”这是我们通讯员写稿子一定要必备的。在以前总觉的问别人很麻烦,写稿子嘛!有不会的就网上“百度”一下。朋友们其实在网上“百度”的东西是可以用的但针对社区的内容就很单一了,而且有的不对口这样就起不到宣传社区工作的作用了。而且上稿率也不高。我们在平时一定要虚心请教他人,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四是要“多写”。多写就是要经常动笔、练笔。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东西,突然间叫你写个什么的,好像心里空荡荡的、笔下白晃晃。而如果经常写,好像越写越顺、越写越有感觉,如果在那个网站或者报纸上刊登上一篇就越激动越想写。“多写”其实是最难做到的事。在这方面,我体会也很深,因为我在基层当通讯员时就生有感触,我们社区的通讯员都是兼职,白天忙里忙外的要工作,写稿常常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完成,别人在打牌、喝酒、上网、乘凉时而我们要想写稿子经常是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默默的工作”。如果写 的稿件还没有上稿,就会受到很大打击好长时间不想写东西,直到领导说“你的稿件任务还没有完呢”,就会在拾起笔来写东西。这种写作方法其实是最不适用的。

在我负责社区新闻报道工作的64天里我学会了很多,我今天站在这里我可以自豪的自己表扬一下我自己“我真的进步了”。以前写稿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更别说是多写了。我清楚的记的在5月12日那天杨主任和雷书记对我说冬梅你现在把新闻报道工作给咱们负责上,我们让你干就是对你的信任同时也相信你能干好这项工作。我当时听了真的很为难我怕我不行担不起这个重担更怕反映不出咱社区的工作风貌和全体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与其同时我又想到了“信任”这两个字,既然领导信任自己,就要把这项工作完成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我狠下决心,多学、多看、多写、多听、多闻,作为切入点,每天我写完稿子后总要多读几遍不停的修改,最后定稿。就这两个多月我觉的我的写作能力真的提高了不少,现在我写稿子搭框架,添砖瓦的时间越来越缩短了,上稿率也提高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写作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电视稿件和报纸稿件的区别、网络稿件和报纸稿件的区别还有哪些报纸这段时间需要什么样的稿件等。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在今后的写作时间里扩大写作的范围,消息、通讯、言论、散文、诗歌、小说都要尝试着去写。我坚信只要做到“多写、多练”,写作水平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一点的,这样的

一点点,我想加起来就是一大点、一大步。在座的朋友们只要“多写、多投”必定带来更多的收获!

写稿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这种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社区对我们的重视,比如我们近年来社区不断的提高了稿费奖励的幅度、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内心的感受,我们自己的报道发表了,为社区的发展做了宣传,同时看到我们自己的名字在报纸上变成了铅字,我想大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

各位领导、同事们,我今天取得的成绩和收获,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支持帮助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勤奋学习,勤于写作和大家共同努力,用我手中的笔为展示社区的风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6:如何写好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稿件

【摘 要】写出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稿件,是时代也是受众对现代新闻的要求。本文结合基层工作经验从采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要写出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稿件,新闻工作者应该走基层、接地气,同时勤学习、多思考,在采写上下功夫。

【关键词】深入基层 新闻线索 新闻事实 新闻角度。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提高业务能力,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一、深入基层 写接地气的文章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坚持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三贴近”根本原则的重要举措,是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树立和维护新闻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性工程。

“走基层”是途径、是载体,“转作风”和“改文风”是目的、是重点。基层是锤炼品质的广阔天地,实践是学习提高的最好课堂。有品质、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是用脚板在基层走出来的,是在群众中间用心体验出来的,是用百姓最朴实的话说出来的。只有深入基层实践、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才能听到百姓的心里话,才能不断回应时代的新要求、满足群众的新期待。“走基层”并不是简单地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写几篇文章,而是要通过“走基层”来增强群众观念、实践观念,来加强品德锻炼、提高素质修养,来实现“转作风”、“改文风”,不断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新闻工作者要担当重任、胜任本职,就必须要自觉做到身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要有博学精湛的业务修养,更要弘扬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的好传统。要行万里路、访百家人,进村镇、入社区、下厂矿,蹲点调研、实地采访,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真实感受实践的脉动,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愿望,只有动了真情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二、增强学习在采编上下功夫

新闻工作者不仅是记录者、观察者,而且也是思考者、建设者;新闻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水平、作风建设不仅影响新闻业态、舆论生态,更关系着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动向。要贯彻落实总书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要求,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新闻工作者还要增强学习,在采编上下功夫。用最朴素、最真实的镜头和语言,通过讲故事、说道理、树典型,通过真挚的感情、生动的细节感染人、打动人,为改革发展立言、为时代进步存照、为先锋模范树传。

1.发现新闻线索

基层,作为火热的生产生活第一现场,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我们的新闻来源有很多方式,可以从会议、重要讲话中提取有用的新闻线索,可以由基层通讯员提供新闻线索,从地方报刊杂志中发现值得深度挖掘的新闻线索,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司空见惯中淘新闻等等。许多事,常人看来可能没有多大意义,不会在意。但新闻人却必须多个心眼,思考我们是否把这些事情当做新闻,或者是否想过它背后有没有值得挖掘的新闻。无论新闻源从哪里来,都需要新闻工作者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感知时代的跃动、企业的发展、生活的温度,需要新闻工作者培养对新闻的敏感性,练就一双新闻眼。

2.挖掘新闻事实

有了要写的新闻,或者发现了新闻线索,要通过采访来挖掘新鲜的新闻事实。不管是哪条战线发生的新闻,多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连一些自然现象也不例外。我们在挖掘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新闻事件当中的人打交道,通过层层深入地提问,了解更多的细节。基层采访中,我们打交道的是最普通的群众,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面对过镜头,胆怯被采访。采访中我们需要融入群众中,和群众做朋友,他们才更容易打开心扉,才能获取更多的新闻事实,在新闻采访中我们才能将最真实、有温度的新闻呈现给观众。

在采访公路摊铺工人时,由于连续作业,工人们满身油污和汗水,他们觉得自身形象不好,不敢于面对镜头,在记者采访询问他们工作状况时,往往躲着跑。为了真实反映摊铺工人的工作状态,记者在工人午休时,和工人们一同从饭盆里打饭,一起躲到路边树荫处坐在地上吃饭。在边吃边聊中,融入了摊铺工人的群体,工人们敞开心扉,同记者讲述工作的苦与乐、成就和自豪。记者将获取的新闻事实完整展现在新闻中,使新闻变得不只是干枯的数据和描述,显得有温度,有人情味。

3.巧选新闻角度

新闻报道角度的选取决定了最后的呈现形式。新闻事实一般都是现实生活中内涵丰富、形态各异的社会现象。反映一件事物,既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表现,也可以从那个角度去揭示。不同的角度阐释不同的新闻价值,收到不同的宣传效果。要想使新闻作品有思想、有温度,就需要我们仔细琢磨,找好作品的切入角度。

在报道优秀党员采访中,我曾经采访过一个50多岁的老村支书,他子女小有成就,家庭富足,本可以回家颐养天年,但他甘愿呆在最偏僻的乡村、最基层为村民服务。采访中我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选择了他帮助村民戒赌的一段真实故事,以及查看村里水源等镜头,表现村支书为民服务的主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管媒体融合之路怎么瞬息万变,记者所肩负的责任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永远奔跑在去往采访的路上。我们将牢记职责使命,像“秤砣一样沉入水底”,像“钉子一样钉进木头”,走到群众中去,讲百姓话,想群众事。在贴地皮中把准时代的脉动,在接地气中感受民生冷暖。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写。努力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真正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作者单位:西丰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上一篇:弟弟作文550字下一篇:小水电站施工用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