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的论文

2024-08-19

追求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的论文(共12篇)

篇1:追求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的论文

追求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的论文

摘 要: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培养兴趣、明确目标、变换方法、实施情感教育是追求高效课堂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 课堂

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不成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而在要点,组织讨论不图形式而在实用。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实际上是教学优化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和“减负”的核心问题。

一、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学,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1、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如果“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节课就会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名人、古建筑等等。

2、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

二、明确目标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性较强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

要想在一节课里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就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要讲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考察是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

每一堂数学课都要有重点、难点。整堂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教学内容来逐步展开的。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掣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找出难点,并巧妙地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电脑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变换方法

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一支粉笔走天下”。多媒体、电脑的介入,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适时点拨。运用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更要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实施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经常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在辛苦的付出之后,学生反倒学不会,那么教师就要调整思路。如果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也就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踏实努力,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式,创造宽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篇2:追求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的论文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最终反映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做到:每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一、钻研教材

教材内容的呈现一般都比较直观。教师在钻研教材时,不能就事论事,要适当提炼。教材中的每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同样,每道习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与目标。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要理解编者的用意,不能简单地就题讲题,要梳理出教材的序,使学生的知识更具合理性。教师要注意数学知识的阶段性,善于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中安排的“做一做”是点对点、单一的练习,而课后练习的安排,既有单一练习又有综合练习,把练习当成习题集,习题的作用将被大打折扣。要注意研究教材中每道习题的功能和思维训练上的特点,研究习题与教材内容的相互搭配,从而合理并有效地使用教材中的.每道习题。

二、精心备课

1.备教材。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钻研教材。

2.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顾及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激发兴趣点设计适合可行的方案。

3.备方法。普通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薄弱,备课时应根据班级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组织学生计算家庭用电是“峰谷电表”划算,还是“普通电表”划算;同样数量的钱存到银行,是“一年转存”利息多,还是“直接存三年”利息多。这样既能使学生意识到学有所用,又把数学课堂带入到了充满乐趣的天地。

4.备习题。数学教师一般都十分重视练习,数学不像有的学科那样具体,主要是通过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力、空间想象力及逻辑思维力。因此,备课时要自始至终地讲讲练练、练练讲讲,以训练为主线。

三、设计活跃的气氛

1.启发激趣,让课堂生动活泼。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有理有趣。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提倡“合作”,让课堂精诚团结。在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引导者,及时点拨。合作学习的好处:第一,培养和训练了口头表达力;第二,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电教手段,让课堂丰富形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数学味的魅力课堂,也是让学生学有所得的效率课堂,还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课堂。

四、科学的学法指导

1.教师要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五、注重课后反思

反思是为了提高、为了发展、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为给课改积累经验教训。本人在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学课中教学反思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既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又能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保障。

在上《探索勾股定理》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设计等腰直角三角形,以每条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的方格图,探索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很快计算斜边所在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了三个正方形面积关系。然后将等腰直角三角形改成任意直角三角形作同样的计算,最后得到勾股定理的表达式“”。

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计算斜边上的正方形,学生所给出的计算面积方法不但有割补法、直接计算法,还有把正方形向外覆盖作大长方形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另外还发现运用“勾股定理”求斜边学生掌握较好,但求直角边不知道如何书写。那么“如何把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转化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呢?”。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后作了深刻的反思了。另外课堂设计上缺少练习时间,学生不能及时反馈所学内容,以致作业中问题不少,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篇3:追求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一、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兴趣中学习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一)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动力.如果“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节课就会主动地学,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设计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实验,利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可以利用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名人、古建筑,等等.

(二)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地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可收到显著效果.

二、明确目标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逻辑思维性较强且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

要想在一节课里完成数学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就要明确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以及要讲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是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每一堂数学课都要有重点、难点.整堂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教学内容来逐步展开的.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找出难点,并巧妙地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了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黑板的醒目位置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电脑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变换方法

数学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一支粉笔走天下”.多媒体、电脑的介入,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适时点拨.运用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更要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四、实施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尤其在社会变革的新时期,经常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在辛苦的付出之后,学生反倒学不会,那么教师就要调整思路.如果学生喜欢一位教师,也就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踏实努力,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式,创造宽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完成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提高.培养兴趣、明确目标、变换方法、实施情感教育是追求高效课堂的主要方法.

篇4: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7-0042-01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数学教学达到高效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精心备课,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数学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但它不是供教师宣读的演讲稿。教师在备课时,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再创造”。对每一节课的重点,要详细讲解,运用插图、有趣的数学故事等作为补充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勾股定律这一内容时,告诉学生日前有科学家提出,把弦图发射到其他星球,如果其他星球存在人类则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提起来了。

2.语言艺术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生动的讲解,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学生越听越有味道,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数学情境中,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的交融性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指导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数学的广泛兼容性,它包含了美学、绘画以及自然科学等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

学生的参与往往不是自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在研究教材的时候,应当寻求数学知识在客观世界中的实际背景材料,由材料延伸出问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主动的学习愿望。在学习概率之前,可以列举出一些概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统计,农业估产,气象预报等,如果没有概率的常识,那么连日常生活的天气预报都不明白。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可以极大地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发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

三、重视数学课堂的导入设计

课堂的导入好比是戏曲的开场白、歌曲的前奏、舞蹈的揭幕词等。—个好的引入,不仅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导入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数学教学的a入常见有以下几种。

1.用实际问题导入

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不仅能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和实际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的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疑问导入

学习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质疑,有疑才能促进思维活动,教师上课时提出适当的问题,往往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如讲正、负数时,教师可以问:“最小的数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回答:“零”。教师再问:“有没有比零更小的数?”粗心的学生会回答没有,而善于动脑的学生会积极的投入思考。

四、将一部分图形题改为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它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思考。基于此,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参Lj意识,让他们的手、眼、脑等同时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加强修养,关爱学生,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教学有效还是无效,是高效还是低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要让学生喜欢学数学,首先就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有期望。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神经细胞处于最活跃、最亢奋的状态下,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高效。

总之,教学要高效,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的着眼点,都应放在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轴心,并想法设法为他们创造参与的条件,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篇5: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的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会用语文的习惯是学习语文的归宿与落脚点,即叶老所说的: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而能力的培养也好,习惯的形成也好,唯一的途径和方法是强化训练,这个训练的主体当然是学生自己。所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学习自身的必然需要。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高境界。现代教育论也告诉我们,基础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终身学习,学会学习是教育的发展性目标。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严把预习关;教师要有所不为,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课外阅读三个方面阐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心然趋势。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预习 主体 阅读

【正文】

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们都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其具体表现可以归结为“三少三多”:教师讲得比以前少了,学生的自学比以前多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多了;教师满堂问的情况少了,学生提问的机会多了。这种局面的产生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也使人对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在教学中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思想的大问题,只有做好了给教师和学生“定位”的工作,才能谈得上如何去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如何去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少教师在心目中有这样的模糊认识,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说得越多,做得越多,教师的作用体现得就越充分。其实不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满嘴冒白沫,但学生的脸上仍是一片茫然。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把这种教学概括为“高耗低效”的教学。我认为,要想使教学改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严把预习关。 二、教师要有所不为,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为所应该为”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教师在教学中有所不为,也是摆正教师位置的一个方面。只有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保障,其结果是利于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同时,这样做也把教师从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利于改变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大体说来,教师的“有所不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再去教。

课前应该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在阅读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测评,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教学。对那些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达成的目标(如生字的读音、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等),教师就不要再花费精力去讲,去教。当然,在除了预习以外的其他环节,对那些学生能够自达的初级的.、浅层次的目标,也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2、学生已经知道的不再让学生去学。

有些知识学生在预习中已经掌握,有的知识是他们具有相关的生活体验,有的是通过课外阅读和影视等媒体知道的。所以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些知识,我们的教师就没有必要再按部就班地去演早已编排好的“教案剧”,否则,就是无视学生的存在和实际水平,拿学生当“傻子”去教了。

3、学生能合作达标的教师不再去帮。

随着各种“主体性”实验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而且,不难理解,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也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常见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学生能够学会自己不能学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及恰当地与人交际等多种能力。既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成一部分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师就不用也没必要再去帮助学生,否则,我们就会出于好心而做出不利于学生更好发展的事情。

4、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的不再去做。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教师,学生某个字写错了,本来再练习几遍就可以改正过来,教师却罚学生把这个字写100遍;有的教师让学生整篇整篇地抄写课文,而课文中有大量的二类字,学生根本就不会写;有的教师这样来教育爱写错字的学生:“×××,你如果再写错字,就用教鞭打你的手!”吓得孩子一边写字,一边手不停地发抖……这些做法,有的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没有好处,有的是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不利,这些事情,我们的教师都不要再去做。

5、学生不愿去做的不强迫学生去做。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广大学生所不愿接受,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只注重了教材的要求,却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有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早已厌烦,教师却还在乐此不疲地用。教学不但要考虑教学内容,更要考虑接受教育的对象——学生,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不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做的事,这样的教育和教学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教学,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因为学生毕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我们的教师注意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6、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良好效果的不要去做。

在教学中,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我们都是为了收到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而在教学实际中却有不少违背这样的初衷的做法,如在一些评优课活动中,教师反复让学生进行演练,把答案背得滚瓜烂熟,其结果不但无助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还给学生以弄虚作假的印象。

三、注重课外阅读。

教材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学生学语文首先要学好这些范文。但仅仅学好这些范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但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作迁移,形成语言的技能 ……而且要有点及面,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纵向延伸,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既可以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学法,巩固学法,以便更好的阅读。

总之,只要我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相信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它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第9期《教育理论与实践》

《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现代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研究选讲》

《小学语文教学》

篇6: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其次,有效利用教学时间,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效地吸收和应用知识。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地方,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讲解之后,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填鸭”,学生被动地“吞食”。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了,探索的兴趣浓厚了,教学效率就会不断提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尝试创新教学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中职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课堂模式僵化,千篇 一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地设计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快乐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加强课堂互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例如,在讲《雷雨》一课时,教师一味地讲解不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甚至上台表演来得轻松,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学生对情节特点的掌握也会更加清楚,如此便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篇7:追求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的论文

摘要:生物课堂教学中好的导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浅谈了六种导言设计:置疑导入法、典故导入法、实验探究引入法、复习引导法、联系实际法、俚语俗语导入法。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导言设计

好的导言,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典故导入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关键之所在。

如在教《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一节,教师先给学生讲战国时期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接下来问学生:“为什么田忌听从孙膑的献计,按照等级排列马匹和齐威王比赛,就能赢了呢?这中间有个科学问题,孙膑懂科学,会运用科学,那是个什么科学问题呢?这时已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个熟悉的典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

二、置疑导入法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

如我在讲到蝙蝠捕食飞虫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言:据调查发现,1只蝙蝠在1分钟内可以捕到15只昆虫,有时1只蝙蝠在短短的半秒钟内可以捕到2只蚊子,可见蝙蝠的捕食动作是多么迅速而准确啊!蝙蝠是否有一双敏锐的大眼睛呢?调查发现蝙蝠眼小且视力差,那么它到底是靠什么来发现和捕食昆虫的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吗?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蝙蝠是如何发现和捕食飞虫的。这种带有激励性的导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教学能顺利进行。

三、联系实际法

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如我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呢?”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四、复习引导法

任何新的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旧知识的积累就没有新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再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对一些前后知识联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采取复习引导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巩固,新知识过渡自然,更重要的是从一上课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比如讲到《血液循环》一节时,导言是这样设计的,从复习植物茎的结构导入,先提问学生:导管有什么作用?筛管有什么作用?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来运输的,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来运输的,那么人需要的有机物是通过什么来运输的呢?这就涉及血液循环了,教师就此板书课题,接着交待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这样的导言,不仅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巩固了旧的知识,而对于理解新知识的实质是有很大启发的。

五、实验探究引入法

探究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是极易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如我在讲述《植物体通过叶片散失水分》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展示两支枝条,一支带叶,一支摘掉叶片,都用白色的塑料袋罩住(课前准备好,放在太阳下照射几小时),让学生对比观察塑料袋的内壁各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教师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急切探究叶片结构的欲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我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开展实验。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了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探究、思考能力、合作精神。

六、俚语俗语导入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丈高楼靠什么平地起呢?一块一块砖通过白灰、水、沙、水泥、钢筋等固定在一块形成的。那么,生物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细胞》。再如,我讲到植物生长发芽中所需要的无机盐时,不妨这样开始,“一颗马铃薯,一碗草木灰,马铃薯结成一大堆”,我们知道草木灰里面主要是钾盐,为什么马铃薯那么偏爱钾盐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氮、磷、钾。”这种导言设计方法使教师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导演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教堂变成了学堂。

设计导言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并结合身边的实物或实例精心设计且具有可行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篇8: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 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运用数学的问题情境, 情境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和教学实际, 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探究过程中, 更多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动手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探讨, 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学习的乐趣。达标检测应注重基础练习, 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师主生从”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教师有必要将自己以往的角色进行转换,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操作、归纳、猜想、概括等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 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 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 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过程中, 可通过火柴棒搭正方形的游戏来创设学习的情境, 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搭正方形, 然后讨论回答: (1) 按图搭正方形; (2) 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 (3) 写出n个正方形需用的牙签根数 (用含n的式子表示) ; (4) 展示成果, 组间交流总结时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评议。这种开放的课堂, 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并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但所载的信息也有限。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深刻地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程标准,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并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优化和整合, 对教材进行深加工, 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题,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为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位置的确定”中呈现的内容是: (1) 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 (2) 电影票上的“6排3号”和“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有些农村中学生未见过电影票, 无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6”的不同。于是我在领会教材的同时设计了在教室里找朋友的游戏, 规定进门第1组为第1排, 依此类推, 老师不直接点学生的名字, 而是点第几排第几号学生, 如3排6号、4排2号、6排3号、2排4号等, 然后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学生经历自觉的组合后, 交流讨论“6”的不同,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类比、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既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因此, 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 使教学效果能够事半功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 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 多途径引入, 做到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 直观新颖, 多色并用, 以其优势吸引学生, 同时也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角平分线的性质”时, 利用几何画板画出∠AOB的平分线OP, 在OP上任取一点C作CD⊥OA、CE⊥OB, 通过:“度量工具”, 得知CD=CE。在OP上拖动点C, 始终发现有CD=CE。于是学生很容易地发现了数学结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篇9: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高效课堂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其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正是构成高效课堂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怎么好,如果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徒劳;学生再怎么努力学习,没有教师的讲解也达不到高效课堂的标准。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共同进步,两者缺一不可。对此,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就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做出以下探究。

一、教师素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1.提升专业教学技能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更愿意从兴趣出发,喜欢一个科目往往从喜欢一名教师开始。只有喜欢数学老师,学生才能真正爱上数学。学识渊博的数学教师上课,学生更愿意倾听,即使数学课没有语文课那样生动形象,但是一名学识渊博又幽默的教师却能够很好地将数学画上色彩,这就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知识修养和数学经验。教师的教学素质不仅是让自身的基础知识更扎实,还应当知道怎样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让学生更生活化地学习,在民主的氛围中完成数学学习。

2.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仅有专业教学技能还不够,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尤为重要,这正是衡量一个教师的重要标准,对于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知识修养同样重要,一名道德高尚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找到学习数学的方向。

二、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最少不了的就是合理的提问,科学的提问技巧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对强化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提问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提问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所以课堂提问对于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十分重要。提问应当运用一定的技巧,要注意问题的适量性、及时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在提问过后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能够适时地加以指导。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知识,教师可以设置层次性的提问:对象有着怎样的特征和意义?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着怎样的特征?这三个简单的问题层次递进,让学生在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的同时能够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表述出来。再比如,在学习“切割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相交弦定理的旧知识,也就是“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及其证明。教师在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之后,就可以进行问题设置:如果将两条弦的交点移动到圆外,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带领下,能够更容易地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表达式。这样的提问方式,会显示出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三、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初中数学学习相比其他科目来讲是相对枯燥的,也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情节,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讲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就能够为学生创造更适合的学习环境。所以,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可以与旧知识相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就是告诉学生除了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或式子时,需要注意不等号的开口方向之外,其他各个方面都和一元一次方程有着相同的解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享受到更自由的学习空间。再比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时候,针对这种新的几何解题方法而言,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教师讲起来也比较难,但是在以后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让学生学习。

四、多媒体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点睛之笔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初中数学教学也逐渐从传统教学转化成现代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正体现了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比如,在“圆形的认识初步”这一章节内容中,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圆形,在初步认识时就能够保证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展示。这一章节涉及四种重要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圆形变换思想和化归思想。这些思想若仅通过教师口头转述就会显得十分抽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等更立体地展现出来。

结语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要根据学生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制订出不同的教学计划,随着知识点的变化,教师也应当适当做出调整,但无论怎样变化,教师都应当以学生为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这正是高效课堂的最根本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福德.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4,35:142.

[2]张旗生.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03:237.

[3]骆彩玲.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3,14:160.

篇10:数学+蔡林华+高效课堂之我见

新沂市小湖中学 蔡林华

摘要: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该从备课、组织教学、精讲巧练、布置课外作业四个方面下功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坚信高效课堂的明天会更好。

关键词:高效课堂 精心设计 主动性

作为一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如今学生在校的时间明显缩短,可考试的内容却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怎样才能在这种严峻的情形下,让我们的学生还能游刃有余,从容面对呢?这个问题曾一直困扰着我们。“高效课堂”的提出,让我们从高山重水复疑无路立刻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教法处理重难点,而且还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潜心研究课本和教法,充分备学生。只有准确充分,我们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让学习目标准确无误,才能让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才能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还应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巧妙灵活地预设问题,匠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第二,成功组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教学规律,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仅有20分钟。因此,教师在时间安排上要尽量把重难点安排在前15分钟。因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理解和记忆效果最好。另外,教师要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教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都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提供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另外,对于一些表现出色是学生,我们应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课堂上,我们不再是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第三,精讲巧练,做到亡羊补牢。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应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精讲巧练,就是画龙点睛,可以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讲透。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再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进行多样化练习。练习并不完全在于多,而在于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目标应是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时,我们可采用抢答式、对比式、竞赛式等方法,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对于较简单的问题我们让中、差生来回答,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综合题,我们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完成,最后派代表讲述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此外,我们还在课堂上广泛 使用激励原则,在学生自学、议论、练习的过程中,鼓励优生做小老师,辅导帮助中、差生,使他们更快地提高。以上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我在练习讲评时,事先会了解一下答对的人数。然后我会针对错得多,有共性的问题,在班里精讲,而其它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巧练就要求教师紧紧围绕课堂的重点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所选的题目一定能够要具有基础性、代表性,做到不重不漏,注意筛掉那些怪题、偏题、多编一些创新题,力求让学生做一题,通一类,不重复。我们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训练并提高自身技能,不搞题海战术。精讲和巧练必须密切配合,缺一不可。精讲是巧练的基础,而巧练是巩固加深精讲效果的有效措施,两者互相促进。只有精讲巧练,才能落实双基,为发展学生智力奠定基础。

第四、布置课外作业,做到温故知新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一方面,它能使学生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另一方面,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为今后教学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供依据。因此,每节课我们都应布置作业。量不需太多,但每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才出来的。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传统的作业布置是“大锅饭”。它令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下”,学习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我会分层次布置学生作业,把课外作业分为必答题和选做题两大类,选做题不做特殊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

总之,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把追求课堂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坚信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坚信高效课堂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篇11: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之我见论文

①学生用的导学案的编写(教师备课的重点)。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落实课本的教学目标,然后从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知识梳理和达标检测五个方面编写导学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去体现,这些由教师制定;知识准备的内容主要是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准备的知识要点,这部分由教师设计好后要求学生上新课前完成;学习内容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按课本内容而定;知识梳理就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自己梳理,这样既能回顾和巩固已学的初中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精确的初中物理语言描述初中物理问题的能力;达标检测包括达标检测一和达标检测二两部分,达标检测一由学生当堂完成,时间为五分钟,达标检测二为课后作业,时间不超过15分钟,教师在设计题量时要注意时间,题目要切实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教师在新课前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然后学生根据导学案,结合手中的`学习资料自学,进行提前预习,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教师在呈现学习“支架”――导学案的基础上,对必要的问题,必要的学习内容提供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初中物理高效预习、初中物理高效学习。那学生到底预习效果如何呢。就需要进行预习测试。在进行预习测试时,以“你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为题进行测试,测试以书写的好坏、语言表达等作为评价尺度,而对学生学到的知识程度不作评价。

②教师用的备课的撰写。教师主要还是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仪器、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后感七个方面进行备课。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增加了课前二次备课和课后二次备课。课前二次备课是指临上课前对自己的教案用红笔进行修改,课后二次备课是指教师上完课后发现备课存在问题,然后再次用红笔进行修改。

(2)上课

①教师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完成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同时鼓励那些完成不太好的同学。②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③进行新课。在学习每个教学内容时,可分为学生先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点拔提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本课小结、当堂训练、布置作业等六个部分。

篇12: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之我见

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之我见

江苏省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王建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中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需求和热情的催化剂。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与智慧的发源地,也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什么是和谐的课堂教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和谐就是配合的适当和匀称。从我的教学实践中让我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标准是学生是否乐意上这堂课,是否乐意参与探索、交流等。二是学生得到了什么?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只有做到学生乐学,能够有所获得,那么一个美好、和谐的课堂才会得以构建。数学课堂将是学生享受快乐的场所,教师也才能在其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一、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认为,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教师应树立“真心诚意对待学生,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的观念。我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例如:当学生提了一个老师答不出的问题,我便把了解的东西告诉学生,对于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就和学生讨论,一起查找资料。教师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的未知领域,这不但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有利于老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这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受到老师与自己的平等。因此,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的活跃、和谐了。在教学中常常看到部分尖子生独领风骚,中等生偶尔露头角,而后进生则是无声无息。教师经常忽略了中等生的存在,而对于后进生只会看到他们落后的一面。这样严重打击了中等生和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针对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

获得成功的体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注视着自己,没有被忽视冷落的感觉额,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重视的阳光,因此,课堂气氛热烈了、宽松了、和谐了。

二、创设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出发点,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数学还原到生活中去。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要向先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使数学的学习尽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他们从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

例如:在数学应用题中涉及到“相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当演员,分别表演:相反、相向、同向而行,同时、不同时等问题的情境,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掌握,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情趣和知识的交融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过去的“注入式”教学,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和谐。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关键

和谐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平台,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创新的机会。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应该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的基本方式不应该是“授予”而是“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运用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而不是被动学习,避免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矛盾”。这和谐数学课堂的关键

例如:现在数学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科学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社会实践法,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灵活自动选择学习方式,不可赶时髦搞形式主义,这是要数学教师潜心研究的。

四、改变教学手段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有益条件

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思维发展深度不深、广度不广。从某种意义上

讲这种教育肯定是不和谐的。要构建和谐数学课堂,必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手段。现在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函数、几何等内容时,能做到动静结合,给学生以质感、美感。將抽象的转化为形象的、直观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同时也避免教师左一遍、右一遍的讲解,学生还是听不懂的情况。

五、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

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侯大喊特喊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口号一点也没错。但我们不要忘记教师是课堂改革的主导,什么样的课堂取决于教师而不是学生。因为学生是听从老师的,是受老师引导的。所以要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教师就得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否则构建和谐数学课堂就成为空话,好比驾驶汽车的司机没有方向,他的车开起来有什么意义,会达到目的地吗?在这里也反映教师的敬业精神,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与时俱进的学习,没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构建和谐数学课堂就得不到保证。所以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必要条件。总之,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有许多的方法还靠我们的数学教师通过实践去检验、思考、领悟、探索、总结,以便以后我们在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方面,做得更好、更完美。

上一篇:煤矿矿长廉政述职报告下一篇:中班语言教案:不怕冷的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