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024-08-06

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通用11篇)

篇1: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起来,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寓教于乐教学法

寓教于乐教学法就是在我们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的同时,根据小学生特点,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小学生爱学、好学。如讲解复制粘贴命令时加入一个“复制文字口诀”(操作之前要注意,先选文字别着急,选定文字点复制,然后别忘定位置,定完位置选粘贴,立刻印出所选字,还有两个快捷键,Ctrl+C,Ctrl+V帮助你)。这个口诀琅琅上口,小学生一学就会,然后再根据口诀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学。再比如给学生讲解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里输入一段儿歌,然后把字体颜色设置成与背景色一样“白色”,上课时说给大家变个魔术,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字体颜色后,儿歌出来了,小学生看了认为很神奇,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的认认真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景,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或者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窗口大小的调整时我们可以创设一种情景,我们课前先准备好一幅图画(可以是一个公园的图画,有山、有水、有人„„或者是其它的山水图片),然后调整好窗口的大小,让它仅仅显出公园中的一小角。上课时打开这张图片,然后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美丽的公园里都有什么,学生们踊跃回答,在学生们回答的过程中,我边说边调整窗口的大小(对,公园里有美丽的花草树木、假山、休闲的人们,最后告诉学生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让公园里的内容逐渐的显现出来。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郭善渡老师提出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带着一个明确的和规模适当的任务去学习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十分烦琐的教学材料的困扰,能使学生较快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讲解画图软件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好的、美丽的作品,告诉学生学完画图软件后,我们也能创作出这样美丽的作品,这样在给了学生一个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变学生“被动的学”为学生“主动的学”。

四、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生任务。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比如在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时,课前(讲解计算器的几天前)我给学生留了个家庭作业(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里至少有一个学生家里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计算器,学生自己或者请教别人学会使用计算器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再和计算机里的计算器相比较进行学习,学会其简单的使用方法),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原来的学习小组,先简单介绍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课下探索出的使用方法完成一些计算题,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辅导,最后根据各小组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总结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五、激发式教学法

激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提取出来,在知识点间合理设置一些有特色的、精彩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把这些内容与其它的内容或者生活实际相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解字体格式设置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前输入两首古诗,一首设置一些字体格式的变化,使其看起来更漂亮,另一首格式无变化,这样一对比,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六、开展第二课堂

开展第二课堂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将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并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创造能力。比如:绘图创作、文字设计、电脑文档管理等。开展第二课堂既锻炼了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又得到了强化,而且加强了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把握,从而促使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总之,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篇2: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贵州省安龙县戈塘中学罗大章

某天听了某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该教师是某学校的语文教学骨干,是被公认的优秀语文教师。该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师对教材可谓是倒背如流,烂熟于心,普通话也是那样的标准流利,他按照“问题导入DD作者作品简介DD学习生字词DD学习新课(点学生朗读DD点学生翻译DD师生共同讨论)”的步骤,课堂上可谓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学生配合默契,师生互动热烈,教师也是应用自如,神采飞扬。课后获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然而,我却注意到了一点:整堂课都是教师与那几个学生在表演,其他学生坐在教室里像是与课堂无关,眼睛呆呆的盯着自己的老师与自己的同学转,更有甚者,早已伏在桌上睡了起来。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会如此呢?我想不外乎是教师没做到下列几点:

关注课堂动态,面向全体学生

乡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一个班,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也就是少数的那么几个,多数学生是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中潜移默化学到知识的。课堂上,教师应有一颗平等的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要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关注课堂动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激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而不至于照顾少数几个所谓的尖子生而忽略多数学困生。让一部分进步了,另一部分却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这是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呢?

2、优化课堂,3、灵活应变

优化课堂,其实就是优化课堂设计。学习每个单元,都应有一个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明白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明白哪些内容是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哪些内容则是师生、生生共同完成的。每单元如此,每篇课文亦如此,每节课也应该如此。每节课应该如何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完成什么怎样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有一个充分的教学准备,这个准备,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应根据教师实际、学生实际,不能过高过大,应量力而行。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课堂设计,教师应做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做到方法多样,巧妙应用;做到应对自如,处理灵活;做到课堂散而不乱,活而轻松有度;做到调控课堂,万无一失。这样的课堂,教师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目标明确、简单明了,且教师上得自然,学生学得轻松,整堂课充满一种师生情趣和谐,互动问答有趣,学生激情洋溢的欢快学习气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影响,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

三、注重范读,潜移默化

“教师的范读,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者调动丰富的.语言艺术,将作者记录在字里行间的深邃内涵以及丰富的感情,再现在学生面前,让绘声绘色的范读,给纸上的文字注入生命力,让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的感情,为作品添姿增彩”(龙莲明《谈谈语文课中教师的范读》-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06)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好的范读,会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感。学生是善于模仿的,当他发现老师的范读激起了他的某种情感,他会有一种试一试的心理。甚至于他发现老师读时某一处的重音、停顿、语气还是所表达的情感等等没处理得好,他也想示范一下。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了,后面也许就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全班学生都想去试试,想去表演表演,那结果可想而知,课堂上该会出现什么样的学习气氛呢?课堂上又将会出现多少意想不到的精彩呢?这,难道不是我们教师所想要的结果吗?

尊重文本,深入解读

一堂课,教师如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激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浓厚兴趣,教师又能在适当的时候加以适时引导,巧妙的把学生引入文本,围绕文本,再给学生充分的解读文本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在熟练把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师生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果一个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提出问题,就说明这个学生对课文已经做了深入细致的独立思考了,当他的问题一出来,教师又会及时恰当的给以鼓励引导,调动其他学生去思考评析解答他所提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肯定,得到了同学的支持赞同,学生就会有一种愉悦欢快的成就感,下一步他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他的这一积极主动的行为,不仅使他养成了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他同学。如能这样,我想课堂上不用画龙点睛的方式去点名叫几个学生来配合教师的问答,也会有学生主动的举手抢答问题。

总之,语文课堂上,要把学生的思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中转变来,就要让语文课堂变成一种健康、积极、平等、宽松、和谐、友爱的学习园地,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能说。这样,不就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了吗?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也得到培养了吗?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应有宽广的胸怀,有包容的爱心,有自成一体的成熟的教学艺术。

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篇3: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情境设计

这里的情境, 指的是学生提供学习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理科课堂设计中, 创设情境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是传授者, 学生是接受者, 设计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地传授,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围绕着单一学科的需要, 力求提供简化和纯化后的情境。例如, 关于比热容的教学, 一般的设计过程大体是: (1) 提出问题:在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用热量来量度, 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 物体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 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 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 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烧杯, 分别装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或酒精) , 用相同的热源加热, 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 看哪一种物质所需要加热的时间最长。 (3) 教材直接给出实验结果, 并推广到一般结论:不同种类的物质, 在质量和温度变化相同时, 所吸收 (或放出) 热量一般不同。 (4) 定义比热容的概念, 阐明概念的物理意义。

针对原有模式存在的问题, 考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合理内核, 我们提出如下创设探究式学习活动情境的策略: (1) 力求使探究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 (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 。应当从学生所处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环境出发, 从自然到科学, 从生活到科学, 从科学到社会, 为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科学的人文背景。 (2) 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 努力创设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探究始于问题, 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探究能力的首要目标, 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 (3) 情境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真实的情境往往是综合和复杂的情境。人们认识事物多半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从综合到分解到综合。培养创造力也需要学会把综合的、复杂的事物化解为较为单纯和简单的事物, 进行研究, 再进行综合研究。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势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性, 如果将这种情境的挑战性设置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

二、实例分析

下面以《物质的比热容》这一节为例, 对情境设计的上述策略作一说明。教材首先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情景:暑假时, 小明和小华去海边游玩。中午, 他们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 觉得沙子很热;当他们跳进海里时, 觉得海水很凉。傍晚, 他们又去海边, 却发现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很温和。在这种情景下, 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这是一种真实生活的情境。像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不同时间赤脚漫步河滨和涉水时的感觉、稻田放水灌秧等都与物质的比热容这个主题相关, 从真实的情境切入学习的主题, 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对于这一情境, 我们用什么手段来提供呢?可以让学生看了教材后, 回忆他们类似的生活经验, 也可以运用录像视频等将这一情景展示出来。由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很自然地就会激发学生对可能的答案进行猜测和思考。但这些看法很可能是五花八门、各色各样的。这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 它需要从复杂、错综的情境中分解为两种较为简单的情境:中午和傍晚, 又要对每一种情况进行条件和结果的比较分析, 才能提出合乎逻辑的猜测。教材用卡通画的形式给学生以启发。在这里, 教师很难预定一个不变的程序, 必须根据学生在会话中的表现进行动态调节。以上案例说明, 情境设计中的一些策略思考, 对于不同的探究课题, 其教学设计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过程的模式也是非常灵活的, 它体现着教学创造的本质特征。

三、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误区

由于处于实践的初级阶段, 一线的老师们存在一些对探究式学习的误解, 或是把探究视为高不可攀, 或是忽略其基本特征。

(1) 对科学探究的“神话”倾向。一部分人认为探究式学习高不可攀, 因为科学探究是少数科学家的创造活动, 而这种活动又是非常复杂的, 在中学里不具备科学探究的条件, 教学时间也不允许。对少数“尖子”学生可以开展科学探究的活动, 而对大多数学生是不现实的。

(2) 对科学探究的“泛化”倾向。一部分人认为探究式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发式教学, 教师只要从问题开始, 讲清方法和思路, 理解知识结论并会做习题, 不管学生处于何种地位, 都是探究式教学。一部分人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联系实际的教学, 只要从实际引入课题, 不管学生经历何种学习过程, 都是探究式教学。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学生活动, 不管经历何种活动, 也就是探究式教学。

(3) 对科学探究的“僵化”倾向。持这种倾向的人认为:科学探究就是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每一探究活动都要按这个模式进行。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必须是全开放的, 探究活动必须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获取直接经验, 探究活动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

探究式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是无比的财富, 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式学习活动中, 创设了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主动学习, 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有利于形成现代人的终身需要及全面发展所应具有的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改革中, 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研究探究式学习活动, 把握教学规律, 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乐清市虹桥镇二中)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探究式学习逐渐为大家所推崇。作为一线的科学课教师, 在教学的实践中, 也出现了各种困惑与误区。本文是作者在教学和学习中, 对探究性学习活动情境设计的一点看法。

篇4: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自主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42-02

自从开展《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课题研究以来,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是我一直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从开题之初到历经一年多的今天,围绕这一主题,我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情境引探

创设情境中,教师要下降权威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情感。课堂上的教学气氛、学生的态度情感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直接的影响。创设情境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利用比喻教学法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2.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情境学习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学《图文并茂的小作文》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两张关于双塔山的幻灯片,其中有一张是有图的,另一张不带图,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后说说喜欢哪一张,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

3.利用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美化文字》一课时,让学生戴头饰当小助手介绍修饰文字所用的工具,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

助手1说:“大家快来看,我是字体,我可以使你的文字富于变化,比如可以让你的文字变得庄重大方、秀美流畅,看我的作用多大呀,快在你的格式栏中找找我吧!”

助手2说:“想让你的文字变得更加醒目、让别人一看就有兴趣吗,快来找我加粗吧,看谁第一个在格式栏中找到,找到的我这可有奖品哟!”其余学生在他们介绍时在工具栏上找到这些工具,学生兴趣高昂,其中有个学生带着惊奇的目光说:“老师这个课件做得真美”、“老师,我也要做”,由此可见,从他们的语言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从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迸发出创新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通常,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的授予完成的。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授—受”,因此,学生获得知识是“标准化”的、理解方式是“统一”的。

1.巧设自学任务和自学提示,提供自主学习的前提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前,必须明确自主学习任务。自学任务的设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自学任务下开展有序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2.教师给予充足的自学时间和必要的自学指导,构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课堂教学中,要多安排“自学”环节,注意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适时变换课堂角色,顺应他们的志趣、爱好,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多让他们发表各自的意见,多给学生“跳摘果实”的尝试,多照顾学生的特长。

3.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高潮     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观点的碰撞,是产生智慧火花的极好契机。教学中可采用随机分组,小组责任制。在小组合作中,小组的灵魂(或说领袖人物)容易产生,以此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而形成学习探究的高潮。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此来向老师“求救”。比如,“老师,这个怎么办”、“老师,他们不听我的”、“老师,给我们拿个主意吧”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采取“启发型管理”,可以提出建议,但无须发布指令;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可以先听取学生的意见,而后作补充;也可因势利导让小组就自身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民主的方式解决。更为有效的,老师制作探索表,以引导和加强小组合作,给学生以明确的方向,使学生从学习的一开始就注重协同与合作。通过探索、合作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大胆创新

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具有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更要具有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1.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    如指导学生运用WINDOWS中的画笔软件绘制简单的彩图,并发挥想象力制作书签、友情卡等。学习了打字以后,有个学生自豪地对我说:“老师,我爸表扬我了”!我说:“为什么”?他说:“我爸特忙,我帮他打了一篇稿子。”我对这个学生也进行了表扬。学了Word以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办各种各样的电子小报,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密切相关,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浓了。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学习    这一阶段,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多给学生一点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多给学生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点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在操作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3.组织学生积极进行“效果评价”    让他们先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以产生“共生效应”,不断补充、完善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学法指导,使他们受到了很强的思想教育。

总之,在这种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模式课堂中,学生既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价值,又充分发扬了学生的个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让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的精神,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郑芳.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J] .《教育信息化及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2006,(15):12-13.

篇5: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新的课程标准对物理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而更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要确立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就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地位,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中始终站在最前列,教师仅起幕后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的激励下,积极地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从而把课堂当作自己学习的乐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现将我这些年来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乐学?D?D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共性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则会有无尽的精神力量去做它,轻松自如地把它做好。因此,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我在导入新课上花费精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设下悬念,激发兴趣。

第二,乐做?D?D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因此每个实验都必须做。对有些教材里的演示实验我要求学生分组做,有些还需要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尝试性实验或者进行发明创造。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做中乐,在乐中学。比如在学习“电路”时,我就让学生带来家里常用的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等,来“观察手电筒”并尝试探究“如何使小灯泡发光”以及“通路”、“断路”(千万不能接成短路),尝试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这样他们的记忆就比较深刻,更容易掌握。在课堂探究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回家自己找废旧的小电动机、音乐卡等,鼓励他们制作简易的小风扇、音乐门铃……并带到学校进行交流,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再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重力、生活中的透镜等知识后,可布置学生自制口哨、制作不倒翁、模型照相机等小制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并要鼓励学生们合作性地创造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第三,乐用?D?D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最终要回归生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物理科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每学完一些知识时,我都要引导他们研究生活中的一些与此有关的现象,并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做到活学活用,乐学乐用。

篇6: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浅见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 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 、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 。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 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 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 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 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 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 弃。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 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 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 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 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 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 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 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 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 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 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 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 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 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 《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 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 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 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 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 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 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初中课本 中选入了7篇,都是重点讲读课文,主题深刻、语言精炼、篇幅较长,如果按照教学常 规的串讲模式,面面俱到地罗列知识,学生会不胜其烦,影响教学效果。这堂课的设计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基础 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 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 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 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 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 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我在上《笑的武器――浅 谈华君武“动物”漫画》一文时,让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中自己喜爱的漫画,并在黑板上 描绘出来。其中《今天我请客》画的是一位中学生把同学带到公厕前说:“我爷爷在这 守门。”道出受困于请客之风的学生的无奈。并由此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生活现象 。《请求》画的是一群身背与自己身体同等体积书包的`中小学生在一所减肥中心前排队 请求给书包减肥,道出学生对学习负担过重的强烈抗议。学生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领 会到幽默浪漫的情趣。通过赏析漫画,培养关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上《从甲骨文到 缩微图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书籍形式的演变发展中领会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我引 进了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有关知识。在上《语言的实际应用》时,我设计了一组 模拟招聘,并穿插原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杨澜(现主持凤凰卫视中文台《杨澜工作室 》节目)在应聘《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时的出色答辩。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 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溶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 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早在本世纪初,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 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 …”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1][2]下一页

的协 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核舟记》中“ 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 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 ,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 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演 员(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 “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 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钱梦龙语 )。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 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 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说明文在教学中通常被认为内容单调,形 式呆板,缺乏情趣。我在上《死海不死》一文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查字 典比赛、集体复述传说故事、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等课堂活动,教学形式轻松活泼。学生 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培养。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例子”,提炼语文 知识,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知识是教不尽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便可以 自学知识,再生知识,自觉提高语文素质。这样,就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 标。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 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 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 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 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 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 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 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 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例如,在上《周总 理,你在哪里》的课文朗读指导中,我怀着对革命前辈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引导学 生边读边想象同诗人一起去高山旁、大海边、森林中寻觅亲人,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的情 景。教师入情入境,拨动着学生感情上的心弦,起到了使学生见诗人之所见,思诗人之 所思和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作用。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 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 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 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 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篇7:让英语课堂成为小学生的小学乐园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交际语言。英语是联合国用语中重要的一种语言,外交人员不可缺少的交际语言。在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式下,培养出这方面的人才迫在眉睫。因此,怎样实施英语教学改革?怎样培育英语拔尖人才?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各位英语教师讨论的中心问题。而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对象是刚刚接触到英语的小学生,他们存在着稳定性差、意志力薄弱、加之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能持久等缺点。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呢?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趋近的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其感兴趣的东西就学得好,记得牢,上课听讲时注意力也更为集中。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所以教师对孩子应该倾注爱心,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而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师生的直接接触频繁,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里总是带有褒贬奖罚的因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那

么全部学生就都会得到鼓励,敢于大胆开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跃跃欲说,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多对学生说:“GOOD”。对差生和淘气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的给予说服和教育,并给他们以鼓励和信任,发挥他们的特长,经常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英语教师而喜欢学习英语,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一)、学习一种语言要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

首先,教师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进行情景会话,上课时教师要用

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并适当地运用一些体态语,必要时要用汉语翻译使学生明白。然后再让学生模仿老师作自我介绍,教师及时给予订正,说得好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good、wonderful、excellent)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相互问好、问路、寻问天气„„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自己就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营造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生好模仿、好奇、好活动、好游戏,围绕教学重点、难点

开展丰富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我在教学pep教材三年级上Uit 3 Ilikefootball一课时,我根据教学重点,组织了一个运动队(蓝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选出一个队长来进行句型操练,Ilikefootball(basketball,table tennis…)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句子.这比枯燥的读写效果要好得多。游戏和操练有效地结合,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又达到小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的目的。

(三)、创设语言环境,发展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易对具体、直观、动态的事物产生注意;而且还受其身心发展的影响,对听故事、猜谜语、做游戏、表演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故事、谜语给学生听,或指导学生做游戏、表演课本剧,并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造情景和语景,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在教句子“MAY I HAVE„„?”时,我在教室里“设”了一个小商店,摆设了许多学生的文具,让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的学生到“柜台”前“买”回自己的文具。这样不但优化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

(四)、利用多媒体或制作直观教具实行情景教学,培养学生

学习英语的兴趣。

1、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字母教学。我根据字母的外形特点,自制一些用图形或运用简笔画来教学,会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优势,在短时间内获取知识。

2、运用录音机、大屏幕进行英语教学。

如我在教学 《 Birthday》一课时,伴随着《Happy Birthday》的乐曲,大屏幕上出现一个大蛋糕上面插着几个红焟烛(画外音,Today is Amy’s birthday,)画面上出现了Amy的朋友。Tom、Chenjie….他们拿着礼物在为Amy祝贺.(画外音,What are presents?)屏幕出现单词present,birthday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和探索的兴趣去学习新知识,加之深深印在学生脑海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形象,能更好地理解并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抓住学生心理,巩固学习兴趣

喜欢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尤其是这种表现受到教师的夸奖时,学生会受到巨大的鼓舞,兴趣油然而生。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征,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进行表现,这样既能发展智能,培养能力;又能促成学生孜孜以求,不断进取。

在课堂上,我给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踊跃表现自我,发挥特长。语音好的学生让他们朗读、领读;文娱好的让他们扮演角色、表演对话;绘画好的让他们到黑板前画简笔画;普通话好的让他们当小翻译„„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强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8:让和谐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1.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一对矛盾, 没有老师的主导, 就不成为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尽量留给学生, 这里指的是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在满足学生独立、自主、有效学习需要的前提下, 教师可以少教, 甚至不教。当然, 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一定要接受教师的指导, 只有教师有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的和谐, 才是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

2. 学法指导与学习方法的和谐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建立其实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 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不同的、必要的指导, 使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智慧学习的能力。此外, 教师还可在听课、思维、解题、笔记、观察、想像、总结、考试、课外阅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让学生在多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和谐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讲,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似乎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 但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实质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课堂教学价值的追求, 就是要实现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与结果的转变, 实现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的统一及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 强调课堂教学探究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一些问题或困惑, 但这是学生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也是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需求。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对“过程”的理解不到位与不全面的现象。如省略、忽视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过程, 只讲推理和结论, 不讲道理和原因, 这样就降低了教与学的思维层次;而有的虽然重视过程, 但不能准确地把握过程的本质与要点。如此种种, 必须加以改变, 只有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的课堂教学, 才是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

4. 激励评价与约束行为的和谐

所谓的激励性评价, 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多倾听学生对学习的体会,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 寻找闪光点, 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激励学生不断地大胆尝试, 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进行激励, 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不可能一味地激励, 激励过多会导致激励泛滥, 也不能一味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约束行为”是规范学生行为与控制学生活动范围的措施, 教育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和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规范, 也是不可缺少和不可分割的。

篇9: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

周彬教授在《叩问课堂》一书中说:“与教师们的交谈中,当论及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时,教师们的抱怨,往往集中于‘学生身体的在位,无法替代学生们思想与智慧的缺位’……教师的批评与强制无法拴住学生的心思,正如堤岸总想阻挡洪水,可堤岸前的洪水却更急于冲破堤岸的束缚……学生为什么无心于课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喜欢上课堂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学生能够真切地参与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深,学生对课堂的喜欢程度就越大。二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是属于自己的课堂。学生对课堂的主人翁意识越浓,对课堂的热爱程度就越大……不管多么精彩的演剧,旁观者是注定要离场的。”因此,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求知者和探索者,应该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

一、自由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身心自由。他们能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约束;有的是自由,有的是坦诚,有的是和谐和幽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单向的、封闭的,师生之间很少有情感交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之间要互动交往,主张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实践与对话来展开教学,强调师生共同体验、探索进而获得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需要平等交流,互相之间保持信息畅通。

曾经听过扬州市教研室主任龚海平老师的一节英语课,教学内容是谈论加拿大的天气。他一反传统的单词句型教学模式,整节课没有单调地指导学生朗读和操练,而是采用教师与学生亲切交流的教学方式。结果,在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毫无紧张之感,畅所欲言。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把自己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课堂也就随之“活”起来,教师的角色也就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课堂纪律的维护者了。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样的学习轻松自在,当然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快乐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精神快乐。他们时时为自己学习的点滴进步而高兴,他们处处能得到老师、同学的欣赏和赞美。

从事英语教学十几年来,我从事过各年级的教学。在给低年级上课时,我经常会让朗读好的学生做小老师,上台指导其他学生朗读;在给中年级学生上课时,我每节课都会组织学生评比“英语之星”,用评奖替代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在给高年级学生上课时,我给每一个积极发言的学生加分,每回答正确一次加0.1分,累计得分满5分的可获得一项该生渴望的奖励(免做一次抄写作业、获得一样小礼物等)。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之感。微笑是教室内灿烂的阳光。笑脸是课堂上永不凋谢的花朵。快乐是学生们在英语课上的共同体验。

三、充实

就是让每堂课都能使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要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实质性的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体展示的舞台。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研究者。

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Asking the way(Period 3,Part D)”时,就很好地发挥了课堂主阵地作用,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这部分是在学习了该单元前三个板块关于问路的两个句型“Can you tell me the wayt0……‘Where’s…”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关于问路的第三种句型“Howcan I get to…”我重点让学生用同义句替换操练问路句型,并向学生介绍更多的问路句型,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敏者”学得快,“讷者”学得深,课堂上没有无所事事之人,没有迷茫的眼神,没有忧愁的目光。每一张脸都是那么自信,那么满足,他们就像拔节的麦苗贪婪地吮吸知识的甘霖。学生在那样自由、快乐的课堂中能不充实吗?能会没有收获吗?

四、美好

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心灵时时感受着美好。课堂上,知识的真,语言的美,色彩的绚烂,情感的挚诚……一切美的享受,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

教学6A Unit 7时,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圣诞节氛围,再通过送圣诞礼物来学习新单词,然后谈论这些礼物是谁的,来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新知识的学习形象、直观、趣味性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篇10:让课堂成为洒满阳光的乐园

高一11班 康建丽

内容摘要:

一、砸碎束缚发展的“紧箍咒”

二、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

三、组织有机的合作

四、注重心与心的交流

五、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

关键字:课堂 合作 交流 学习方式

教育者不是统治者,学生不是容器、木偶,课堂教学不应再是知识传递、注重结果的死板说教,而是展现生命力、完善个性、充满阳光的乐园。

披着世纪霞光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大潮,强烈地冲刷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回望反思和前瞻追求。想想当前的课堂教学,提问应答、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这些都与倡导的课改新理念格格不入。教育者不是统治者,学生不是容器、木偶,课堂教学不应再是知识传递、注重结果的死板说教,而是展现生命力、完善个性、充满阳光的乐园。充满阳光的课堂教学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砸碎束缚发展的“紧箍咒”

“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传统教育中的“注入式”、“添鸭式”的教学无形中统治了学生的思想、行为、情感,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和好恶都灌输到孩子的灵魂和血液里。学生不感兴趣的东西硬着头皮学,不愿听的课硬着头皮听,不愿说的话必须说,不准提“出格”的问题,不准说“出格”的话,不准有“出格”的想法,不准给班级扣分„„教条式的条文、机械化的管理,把我们这些不太懂教育的教育者沦为鲁迅笔下冷漠无情的“看客”,最终也将成为扼杀孩子天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帮凶”。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需要游戏、需要伙伴、需 1 要大自然、需要阳光„„

二、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

从古至今,师者,严也、尊也。学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新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新课改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样,学生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儿童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就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对他们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是他们的迫切需要。教师与学生间要构建亲密无间、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赞可夫说:“没有老师对儿童的爱,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只有让学生感觉到你爱他,学生才会信任你,你的话对他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会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理,使你的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组织有机的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面对的是需要大范围地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这就要求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学生“单打独斗”、“死啃”的局面,展开分工合作的切磋讨论。而在这样的讨论合作之中,又可以促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人与人的交往的重要,互助合作的快乐和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组织合作的方式很多,关键在于因时而异、因人制宜,讲究实际效率,不搞形式主义,让学生自主选择,成立合作小组,做到有分有合,使学生真正在愉悦中学会合作。

四、注重心与心的交流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便成为提高教学效益的基本途径和手段。若拿“应答”与“交流”相比较,虽有一定联系,但我们能明显地体会到两者的本质区别,前者常常是被动地指名回答,后者则是主动的展示自我,应当说,“交流”是学生对认识的尽情阐述、精神的自由飞翔,这对于我们那些已经习惯于提问应答的学生来说,必然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所以,我们 2 要注重“交流”,就是要坚持个体发言,群体补充之后,再由个体全面述说,以达到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学会沟通,获取知识。

五、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内容的体验往往是多元的,在学习中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思想、观念及所具备的基础不同的独特个体,所以,他们学习实践、思考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也应是“一百个读者,就应该出现一百个哈姆雷特”而不应是同一个。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既得到与众不同的真正体验,又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学习知识的途径再也不是单

一、呆板的了。

篇11: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单位:襄阳区古驿镇黄渠河中心小学

姓名:周改娥

地址:襄阳区古驿镇黄渠河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441122

电话***

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襄阳区古驿镇黄渠河中心小学:周改娥

摘要:语文教学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语 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乐事,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学习兴趣和 自主思维能力,这是现今教育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 系,让学生乐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中展示“情、趣、疑”,让学生盼望学,巧设课堂教学,给学生提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学.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乐园

语文课堂要有书卷气,也要有翰墨香,还要充满人文气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 然。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意学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乐园的前提。教师首先在观念上 破除“好为人师”,在课堂上变展示自己为展示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潜能。教师能够走近学生,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批评、争辨,让学生觉 得你就是他们的同伴。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 发现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和谐。使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相互包容,互相配合,这样学生才感到心 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 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教师“体态语言”艺术的合理运用是实现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乐园的关键。有人把教师的面部表 情、体态、手势、步态等非言词性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手段,称为教师的“第二语言”或“体态语言”。根据课 文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言语———面部表情、体态、手势、步态,这除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 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要和学生建立视线的接触,目光和眼光应该具有亲和力,亲 切自然,饱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要用好脸部表情,严肃中不失温柔,多对学生微笑,给他勇气,使其 建立自信,肯定地点点头,让他信心十足;要用好手势、走势和站势,手势舒展自如,注意摆动的

程度。正 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身上产生的那种高涨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而“教师要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他自 己,取决于他的活动和他对儿童的态度啊!”

二、语文教学导入语中充分展示“情、趣、疑”,让学生盼望学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儿童犹如含苞欲放 的花朵,需要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让教学导入不仅仅成 为一门技术,更要成为一门艺术。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活跃的 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 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 生”为立足点,做到充分展现“情、趣、疑”.1“.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一上课,教师就要用深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 关的意境中去。若要学生用心,教师必须先动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亲其 师”,才能“信其道”。有经验的教师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 座信任理解的桥梁,给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教师如果能根据课堂的需要精 心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就能以“情”促学,以“情”促教,教学也就不至于“乏而无味” 了.2“.趣”。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 产生兴趣,课堂教学就要抓好导入环节。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牢牢地吸引 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3“.疑”。就是设置疑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 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巧设疑问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 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三、巧设课堂教学,让学生“玩”中学 1.挖掘课文的童趣。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是童话故事和描写儿童生活的故事。这些课文内容 所描写的语言、行为、心理和情节都具有儿童化的特征,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例如:《美丽的公鸡》中公鸡 骄傲而又知错就改;《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机智勇敢。这些故事,低年级的小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因此,教

学时就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童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到充满童趣的课文内容中,使学生 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2.寓教于乐。根据小学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童趣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 天真活泼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兴趣,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第一,导演童真味的课文剧。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表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入 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浓。如教《狼和小羊》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学生对课文 内容初步理解后,教师就把编好的课文剧让学生表演。分别让两位学生戴上狼和羊的头饰进行表演,这 两位学生模拟狼和羊的语言、行为、神态,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看得非常真切。这样,学生很轻松地 从狼故意找碴儿和小羊据理申辩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中看到了狼的狡猾、凶恶和小羊的善良、老实,从而也领悟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像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理是不行的道理.第二,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能使学生学得更有趣。心理学研 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 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3.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有趣的顺口溜、儿歌、口诀,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如教汉语拼音时,考虑到硬 要学生记住字母的形状、发音方法和一些规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就可以利用有趣的顺口溜或儿 歌让学生诵读熟记。如“:脑袋圆,小辫翘,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等。为了让学生记住“ü”上面 两点的省写规则,教师利用口诀“jqx,真淘气,从不和ü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鱼眼就抹去”来 帮助学生记忆.4.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化。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要儿童化,描述事件时要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 喜欢听,才容易懂。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要恰当。一些描写景色的课文,语言比较含蓄,由于小学生想象 能力和文学的理解能力不强,难以进入情境,这样,就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学,轻松地理解课文。如教《桂林山水》时,笔者走上讲台就问学生:“你们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吗?游览过景 色秀丽的漓江吗?”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没有!”笔者便一本正经的说“:现在老师就同大家一起去桂林 游览一番。”正当学生似信非信的时候,老师下指令了“:现在,我们的班车就要出发,请大家闭上眼睛,前 往桂林„„”话音刚落,悠扬的乐曲声伴着隆隆的汽车声由远而近,学生真像坐在汽车

上一篇:学习励志短句座右铭下一篇: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