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工业园区建设

2024-08-07

河池市工业园区建设(精选8篇)

篇1:河池市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建设

一、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现状

河池市工业园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11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其中市级工业园区5个,县级工业园区(集中区)7个。目前,我市11个工业园区中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1个(河池市工业园区),产城互动试点园区2个(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审核的自治区级开发区1个(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自治区确认的A类工业园区3个(河池市工业园区、河池·环江工业园区、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自治区确认的B类工业园区5个(都安县工业园区、罗城县工业区、大化县工业集中区、东兰县工业集中区、天峨县工业集中区)。

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49.8平方公里,入驻各工业园区企业300多家。主要涉及的产业有:有色金属产业、化工产业、建材产业、机械制造业、茧丝绸产业、农林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制药业等产业。

(一)主要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工业增加值57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税收6.5亿元,同比增长7%。

(二)招商引资

2014年,全市工业园区引进项目25项,合同协议总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23.5%。

(三)项目建设

2014年,全市工业园区共实施项目80项,完成投资27.1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7项,完成投资4.78亿元.续建项目48项,完成投资18.55亿元。竣工项目11项,完成投资3.87亿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各种办法,多渠道、多方位争取资金,积极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推动生态环保型园区建设。2014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亿元,同比增长20%。

二、重点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一)河池市工业园区

河池市工业园区成立于2013年2月,自治区低丘缓坡园区建设示范区,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纳入自治区重点园区建设范畴)。由河池城区工业园区、大任产业园和金城江工业集中区组成,现有企业19家,规划总面积56.31平方公里。其中:东江工业园10.54平方公里;大任产业园25平方公里;金城江工业集中区15.5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4.79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4.2平方公里。2014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工业增加值3.5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

园区产业定位:园区主要以大任产业园为河池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带动区,建成全市面积最大、产业特色最鲜明、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生态环保型综合园区。重点发展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制药、食品加工等产业,培育以工业仓储、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物流产业为主的服务业。

发展目标: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工业增加值5亿元;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工业增加值8亿元;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

(二)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

宜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2月,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自治区产城互动试点园区。现有企业61家,规划总面积19.1平方公里,开发区代管洛东工业集中区和德胜工业集中区组成。其中:宜州经济开发区13平方公里,洛东工业集中区4.8平方公里,德胜工业集中区1.3平方公里。开发区现已开发面积151.51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12.2公顷.2014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4亿元,工业增加值6.7亿元,实现税收0.8亿元。

开发区产业定位:开发区以广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构建生物质—酒精—乙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PVA)等生物化工产业链,打造生物质化工产业园。以地方桑蚕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宜州为中心,构建桑蚕-茧丝-丝绸-印染-服装一体化丝绸工业新体系。加快茧丝绸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中国丝绸城”。重点发展以桑蚕加工、制丝、纺织、机械制造、建筑材料、食品加工、林产加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

发展目标: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工业增加值7亿元;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亿元,工业增加值10亿元;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

(三)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

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区成立于2004年,国家火炬河池有色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自治区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区,自治区产城互动试点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已开发土地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企业8家,全部是有色金属产业企业。

2014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工业增加值27亿元,实现税收0.7亿元。

园区产业定位:主要以现有的有色金属产业为依托,构建采矿—冶炼—新材料产业链,建设国家西部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和有色金属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重点发展以锡、锑、锌、铅、铟、锗等有色金属为主的产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精细、光电、复合粉末等高新材料加工,接纳终端产品生产以及硫酸制造产业。

发展目标: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工业增加值22亿元;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工业增加值28亿元;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工业增加值31亿元。

(四)河池〃环江工业园区

河池•环江工业园区成立于2005年10月,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现有企业34家,规划总面积10.54平方公里,由环江县城西工业园和洛阳工业园组成。其中: 环江县城西工业园6.71平方公里,洛阳工业园3.84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02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面积2.32平方公里。

2014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工业增加值3亿元,实现税收0.6亿元。

园区产业定位:园区主要以发展火力发电电矿结合的产业及农林产品深加工。硫化工、桑蚕加工、机械等产业。

发展目标: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工业增加值3亿元;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工业增加值5亿元;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工业增加值8亿元。

(五)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

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成立于2012年5月,是河池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产业增量提质、民生保障提升、开发扶贫攻坚、城乡新貌新风、执行力提升”等“五大工程”,立足市情,依托红水河河池港和我市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主动融入西江经济带建设而成立的。工业区由巴谭工业园、八仙工业园与临港扶贫产业园组成,发展以临港型产业和扶贫产业为重点,以创建自治区A类工业区为目标,总规划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万人,预计总投资200亿元以上。

发展定位:建成水泥建材、碳酸钙、现代物流、机械制造、能源、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及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主导的广西重要建材和碳酸钙产业基地、西南重要区域商贸物流和货物集散中转基地、广西扶贫产业基地和广西扶贫搬迁安置示范基地。近期目标是依托本地资源和港口,建成西江经济带上游的重要临港工业区、广西重要的建材基地、碳酸钙基地、物流基地和河池扶贫异地搬迁安置示范基地。

发展目标:2015年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5亿元,工业增加值3亿元;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工业增加值4亿元;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工业增加值5亿元。

篇2:河池市工业园区建设

一、工业运行情况

(一)六成以上行业产值下降,主导产业支撑乏力

一季度,全市2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产值下降,占行业总数的63.64%。全市五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0.70万元,同比下降8.02%,占全市工业比重为84.69%,增加值同比下降2.90%。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全部负增长,拉动全市工业下降6.79个百分点,增加值拉动全市工业下降2.90个百分点。

1、有色金属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08亿元,同比下降4.71%,拉动全市工业下降1.42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产值5.53亿元,同比增长13.90%;十种有色金属完成111715吨,同比增长8.70%,但由于产品价格下滑,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仅完成产值20.55亿元,同比下降8.72%,减少产值1.96亿元。

2、电力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8亿元,同比下降13.13%。其中水力发电业完成产值7.18亿元,同比下降27.60%,拉动全市工业下降3个百分点。去年汛期以来红水河流域来水不足,水力发电量大幅下滑是电力行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3、制糖业:一季度,成品糖产量39.13万吨,同比增长9.00%;制糖业产值19.28亿元,同比下降5.20%,拉动全市工业下降1.2个百分点。成品糖产量

有所提高,但目前糖价仅为4600元/吨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近1000元/吨,导致行业产值大幅度下滑,制糖企业全面亏损。

4、化工行业:完成产值2.46亿元,同比下降11.76%,拉动全市工业下降1个百分点。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广维化工PVA生产线停产。

5、桑蚕茧丝绸产业:一季度完成产值3.73亿元,同比下降9.30%,拉动全市工业下降0.4个百分点。

(二)重点工业企业减产严重影响全市工业增长

全市2013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有53家。一季度这些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2.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99%,这些亿元企业与去年同期比,产值净减6.11亿元,拉动全市工业下降6.72个百分点,是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去年规下升规上企业共有15家,共完成产值0.75亿元,净增产值0.28亿元,仅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31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产值规模最大的10家企业共完成产值43.80亿元,占全市产值比重为52.47%,同比下降7.94%,拉下全市工业增速下降4.15个百分点。十大企业产值呈三升七降,除了南丹县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电网河池供电局同比增长外,其他七家企业全部负增长。

(三)县域工业呈“三升八降”。

一季度,全市11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呈“三升八降”。仅南丹县、罗城县和都安县实现工业增长,增加值分别增长9.20%、11.80%和12.50%;以水电为主导的天峨县、大化县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3.10%、13.50%;金城江区、凤山县、东兰县、环江县、巴马县、宜州市分别下降0.70%、35.60%、1.70%、8.90%、14.2%、3%。

(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主要工业产品有增有减。其中,铁矿原矿下降31.18%、铅金属含量下降36.4%、锌金属含量增长21.3%、锡金属含量增长0.9%、锑金属含量增长36.20%、水力发电量下降32.97%、十种有色金属增长8.7%、铅下降4.30%、锌增长14.70%、硫酸(折100%)增长5.1%、饮料酒下降18.6%、水泥下降4.9%、成品糖增长9.00%、蚕丝下降2.2%、小型拖拉机下降27.8%。

(五)产销衔接不理想,企业库存产品增多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4.08亿元,同比下降6.36%,工业产销率为76.76%,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3.19个百分点,产销率在全区14个市中,居第12位。存货资产91.39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12.90亿元,同比增长16.44%。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低于90% 的有57家,其中制糖业产销率偏低。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企业经济效益运行质量不佳

今年以来,河池市主要工业产品价格维持低位运行,如铅、锌价格比去年下降10%左右;每吨食糖价格较去年下降1000元左右。由于工业产品价格低迷,全市139家规模以上企业亏损,亏损面62.61%。

(二)红水河流域持续干旱致使水电行业产值下降

去年汛期以来红水河流域来水不足,沿岸几大电厂依然缺水发电。一季度,全市水力发电量29.35亿千瓦小时,比去年同期减少15.50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32.97%。目前,龙滩上游水位344.56米、同比下降6米,来水量470立方米/秒,为去年同期60%左右,电力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三)没有新的增长点,拉动力明显不足

一是新投产企业规模较小,对全市工业贡献率不高。从 2013年新入库的企业看,企业规模偏小,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贡献有限。二是工业投资项目不多,大项目尤其少。从近年来投资项目看,多是一般性加工项目,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企业生产的粗放,初级产品、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名优特新产品少,经济效益不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紧紧围绕河池本地资源优势,引进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工业项目。河池市是有色金属富集区,资源优势明显,同时河池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要重点引进工业大项目,千方百计促成一批重大工业项目落户,力争较短时期内投入生产,形成工业经济增长新的支撑点。因此,招商引资工作仍为今后发展全市经济的重中之重。

(二)创新发展机制推动“抓大壮小扶微”

一是改善投资环境,创新工业投融资平台,进一步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和发展障碍。二是创新工业企业发展激励机制,设立发展专项基金和企业升级计划,确定储备一批、扶持一批、孵化一批、申报一批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微进小、小进大,扩充规模企业库总量。

(三)推动“银企合作”,搭建融资平台

篇3:河池市工业园区建设

政策保障推动助保贷业务。为加强信贷引导资金管理, 河池市先后出台了《河池市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实施方案》及《河池市重点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暂行办法》、《河池市重点中小企业助保金管理暂行办法》、《河池市重点中小企业认定暂行办法》等三个配套文件, 为全面推动“助保贷”业务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地政策保障。

搭建平台拓展融资渠道。河池市联社 (河池市企业服务中心) 与中国建设银行河池分行签订了《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合作协议》, 成功搭建了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增信平台, 为解决河池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为引进竞争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河池市联社 (河池市企业服务中心) 正在积极推动, 与金融部门研究开发新的融资服务。

主动作为创新服务机制。河池市联社 (河池市企业服务中心)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创新机制, 服务前移, 建立中小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 成立4个工作组实行片区服务责任制, 发放服务企业“直通车”联系卡, 开展“走进园区、走进企业”活动。对已列入“河池市重点中小企业池”的企业实行“一对一”面对面帮扶服务,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服务效率。上半年, 河池市联社 (河池市企业服务中心) 已深入5个市级工业园区和全市11个县 (市、区) 共109家中小工业企业开展考察调研活动, 及时了解掌握各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并先后组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3次, 共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篇4:浅析五大连池市农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五大连池市;信息化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34-1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部署,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五大连池市加强了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五大连池市农业稳定、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五大连池市网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是由多种技术构成,其中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这些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使农业信息化发展技术不断完善。从另外意义理解,农业信息化是指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

2 五大连池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吉林省的信息化建设却较为落后,这也致使一些中小城市农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五大连池市就是其中之一。五大连池市由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导致信息机构不健全、不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薄弱,会出现信息失真、失效、不畅等现象;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和农业资源共享机制,农业有效资源缺乏,不能给农民提供全面的、有效的资源;农业信息管理人员匮乏且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对现有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研究力量分散,对于农业技术信息应用程度低,不能满足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3 五大连池市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 抓紧落实明确责任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五大连池市各级政府把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来抓,真正的纳入工作日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实行责任落实制,让专人专管,把农业信息化作为一个部分进行管理。

3.2 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由于五大连池市农业信息网络起步晚,因此信息管理人员储备不足,而且专业技能相对较低。所以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加强与其他省市合作与交流,获取最先进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另外,要纠正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正是由于这是个新兴的事物,工作人员对其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散漫。

3.3 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更大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员等等。如果要发挥其实质性作用,投入是必不可少。在加大投入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制定与之相应的配套政策。并且五大连池市要争取利用国家项目建设资金,扎实落实配到资金。而且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计划要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坚持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发挥其最大价值,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起到推进、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丛嫒嫒,毕业莉,牛铭晨,等.基于网站建设的農业信息资源整合[J].农业网络信息,2005,(5):141-142,127.

[2] 朱丽亚.农业信息化如何走完“最后一公里”[N].中国青年报,2008-12-28(4).

[3] 杜青林.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EB/OL].

[4] 张鸿,张权.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12):100-102.

[5] 钟卫华,谢志忠.我国农业信息化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篇5:关于河池学院生态校园建设思考

[摘要]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而高等院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其优美的生态校园环境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校园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相关。本文就此提出了生态校园的概念、内涵、特点,生态校园建设的原则,以河池学院为分析对象,从生态学角度对其生态校园建设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校园;河池学院;生态校园建设;校园景观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s beautifu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campus school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 civilization.University campus is a complex system of natural ecosystems and human ecosystems constituted to function normally and local natur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related.The paper presents the principles on this concept,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campus construction in Hechi College is analyzed, from the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campus construction mode

[Key words] Eco-campus;Hechi University;Eco-campus construction;Campus landscape1、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校园,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建立的,将资源节约贯穿于美好的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技术、健康的生态文化、完善的生态管理的新型校园[1]。生态校园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2]。它既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价值取向,又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和校园管理水平,具有强大的育人引导功能。高校重视对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育人环境、生活环境。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大背景下,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生态校园的概念、内涵及其特点

2.1生态校园的概念、内涵

生态校园是一种理想的大学校园建设模式。以现代生态技术为手段进行规划、建设、管理的,生态良性循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类聚居地[1]。生态校园不同于普通校园之处主要在于其低耗能、低排放型的运行模式:环境优美,绿化程度高,在硬件上实现生态校园的运行模式。实现形式包括校园路灯、洗浴系统采取太阳能生态系统;空调系统余热回收;教室、宿舍楼及办公楼的建筑耗能指标符合国家节能建筑标准。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与城市一样,由人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共同组成。但学校的社会性职责与功能决定了要以人为主体。要建成理想的生态校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不断完善校园景观与设施,推行生态教育和系统管理,最终实现并保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3]。[2]

2.2生态校园的特点[2][4]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有完善、便捷的校园道路系统;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5)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6)保护校园生物多样性和校园景观多样性;

(7)进行生态校园规划,使校园生态建设工作规范化和常规化;

(8)校园内是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3、生态校园建设的原则[1~8]

(1)以人为本。生态校园的建设需要将坚持以人为本与提高校园设施智能化、满足人的舒适结合起来 ;

(2)以生态学原理为出发点。推行低碳理念,倡导节能减排;生态校园需要规划好能量、物质、信息传输的方式与途径,控制好人与 自然、生物之间的关系,使整个校园达到统一、协调的状态,以保证建成的生态校园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

(3)景观与科技共存。既要高度智能化的生态技术,也要校园中的景观具有调节气候、保持与恢复地方自然特征的生态功能;

(4)以教育为动力。将生态理念融于教育,用教育推广生态校园建设 ;

(5)以管理为保障。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是强制校园使用者、参观者进行生态行为的关键,更是生态校园正常持续运行的保障;

(6)功能高效原则。校园建设是一个功能高效的生态系统;

(7)生态平衡原则。合理规划校区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建立合理的校园生态功能分区,努力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系统;

(8)保护多样性原则。因为校园的物种、群落、生境、人类文明等的多样性影响着校园的结构、功能以及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4、对于河池学院生态校园建设的分析

4.1 河池学院的基本概况

河池学院位于桂西北宜州市,地理坐标为N24°29.660′,E108°39.369′,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36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光 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h,年平均气温19.6~20.2℃,年均降雨量1300~1325mm。校园呈狭长型,依山伴水,占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分东、西两个校区,保留有较多的自然、半自然植被,森林覆盖率高达30%,绿地面积约占校园面积的60%,为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境[9]。

校舍建筑总面积为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00多万元,图书馆藏文献总量148万多册(含电子图书)。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和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设有本科专业41个,有教职工650多人[10]。

4.2 河池学院的校园景观情况

河池学院校园景观植物有117科331属430种,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桂西北珍稀保护植物的数量少,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数量更少。校园的大叶榕、阴香、桂花树等受寄生植物侵害较严重,外来入侵植物数量不多。校园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分布的科属为主,属种系数较大,物种多样性较高,但生境比较单一,草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居多,乡土植物比例偏少,优势科、属及区域特色不明显,不同物种的生态配置不够合理,景观设计的人文内涵挖掘及园林管理水平尚需加

强和提升[9]。

4.3提升河池学院生态校园建设的对策建议[7~8][11~15]

(1)一切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技术的采用,管理制度的设立要以给周围环境带来最低环境冲击、最少废弃物、最少资源消耗的角度来考量。

(2)建筑材料应选用节能、环保、可再生材料。

(3)设计处理废水系统,在一定范围内作为绿化用水。

(4)把绿色生命赋予建筑,使建筑富有生机、活力,使建筑和生态系统紧密结合。

(5)要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生态设施的效益。有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明确责任,保证设施用时有专人管,日常有人维护。

(6)因地制宜优化校园景观环境。连木、任豆、台湾相思、伊桐和国槐等为桂西北岩溶地区石山绿化首选的优良先锋树种。作为桂西北地区的高等院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应与该地区自然环境相结合。

(7)生态校园离不开健康的校园文化。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如同无形的力量,能够促使教风、学风、校风的健康形成,起到对在校大学生思想引导、情感熏陶和意志磨练的功能,起到对教职员的精神上鼓舞、工作上推进的效果。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对师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8)节能环保生态型图书馆建设,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图书馆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应协调融入设计之中。充分利用自然风和光,即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更应采用太阳光设备,节能又环保。

(9)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尊重自然,合理规划,增加物种,多引乡土物种,生态配置。

5、结束

河池学院还没达到理想的生态校园建设,还需不断完善。但河池学院物种丰富,包括野生的非景观植物进行统计,校园植物的数量达600种以上,其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程度与同区域的国内高校相比属较高水平。这是对它不可忽视的一个优势,针对其优势,合理规划,可塑造一个优美的生态型的景观校园。校园的布局和景致能第一时间获得人们的评价和反馈意见,以自然化景观的生态校园,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篇6:河池市工业园区建设

浅谈边坡生态防护在河池至南宁公路建设中的运用

文中介绍了河池至南宁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理念、边坡绿化品种的`选择以及采用的主要生态防护形式.为合理选择生态防护模式提供更多的思路.

作 者:冯芳 作者单位:广西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25)分类号:关键词:边坡 生态防护 公路

篇7:河池市简报第一期(改)

注意保存

河池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2011年暑假行动

简报

第1期

河池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行动项目管理办公室2011年7月25日

【本期要目】

◆“河池远教”微博为远教志愿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 东兰开展远教小屋“六个一”活动关爱农民工子女

“河池远教”微博为远教志愿服务

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时下“围脖热”的兴起,微型博客成为大众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河池市远程办充分利用这一热点资源,率先激活了“河池远教”腾讯微博,为河池远教工作和远教志愿者服务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微博作为近年来网络上兴起的一股新兴力量,虽小但力不微。“河池远教”微博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凭借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通过微博向本市远教工作者和大学生志愿者、手机用户传播远教的信息,广泛宣传、推广现代远程教育,宣传河池远教工作动态,增加远教内部交流,同时还结合暑期志愿者服务远程教育活动,与河池团市委开展一系列惠民、助民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河池远程教育在系统内以及社会上的知晓度,不仅得到了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志愿者的广泛关注,还得到了其他省市远教微博的关注。

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行动,是推广和发展广西远程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河池远教”微博的诞生,将为广大河池籍在校大学生提供新的平台。在他们返回原籍乡镇、村屯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活动时,“河池远教”微博会第一时间跟进播报,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提升我市远程教育活动的影响力。河池市各县市区的远程教育志愿者,也将结合青少年之家建设,力争实现一村一微博的计划,并把各村微博加入“河池远教”微博群,形成一个上能传达精神、下能反馈信息的良性循环网络。(河池市项目办:覃琦)

东兰开展远教小屋“六个一”活动关爱农民工子女

7月20日上午, 东兰县举行巴拉村“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成立授牌仪式,并开展相关活动,拉开了该县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远程教育暑期行动的序幕。

当天,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胜涛,市远教办副主任黄海滨一行及东兰县有关单位负责人、大学生志愿者、留守农民工子女等60多人参加了授牌仪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胜涛为2011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授“东兰县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牌匾。

授牌仪式结束后,大学生志愿者们组织40多名留守农民工子女在“远教小屋”开展了教唱一首红歌、拨打一个亲情电话、分享一个故事、使用一套远教设备、组织一次谈心、赠送一份礼物等“六个一”暑假关爱活动。

活动现场,参加授牌仪式的各位领导跟小朋友们一起高唱《闪闪红心》红色歌曲、一起观看远教平台里的红色经典电影、一起听大学生给小朋友讲安全知识、一起开展谈心活动、一起为小朋友们发放铅笔、文具盒、作业本等礼品,场面热烈而温馨,孩子们的脸上笑开了花。留守农民工子女韦姿宇在现场用手机直接打电话给远在广东打工、常年在外的父母,告诉父母她今天很开心、很快乐,并通报了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醒爸爸妈妈要注意保重身体。

开展“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活动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农村远程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东兰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劳动力近2万人,许多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在暑假期间缺少教育和关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为此,该县远程办、团县委联合组织寒暑假回家的大学生组成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教育活动,建立远教小屋,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六个一”活动,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快乐和健康成长,让外出务工的家长们放心。(东兰县委组织部覃忠志)

报: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万村远程教育行动项目办

送:各县(市、区)团委、远程办、项目办

篇8:河池市工业园区建设

2006年4月14日, 河池市金城江区召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议并举办了培训班, 拉开了河池市金城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序幕, 这也是河池市11个县市 (区) 首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开班。河池市金城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今4年余, 其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那些问题?笔者为此进行了调研。

1 示范点基本情况与主要建设内容

2006年, 金城江区计划办好1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 其中与市联办位于金城江区的东江镇东江社区街一组、河池镇大卢村长好屯、河池镇枫木村纳贡屯、朝觉村外銮屯、平桥村白崖屯5个点。自办拔贡镇坡降社区小坡屯、侧岭乡侧岭社区洞情屯、山脚屯、长老乡板庆村板庆屯、六甲镇旦洞村旦内屯5个点。建设之前各点基本情况见表1、表2。

注:此表数据为2005年末统计数据。

示范点建设主要内容①市、区合建。示范点整体搬迁、建新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农业开发等。计划总投资2773.94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1960.04万元, 农民自筹813.9万元。②金城江区自建。建新房、旧房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农业开发等。计划总投资5168.8万元。

2 示范点工作进展

2.1 编制完成建设规划

一是编制完成各试点总体规划。按程序审定确立10个试点《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规划》。总体规划明确制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等多项工作指标, 确立了2007~2010年需要达到的目标。区直有关部门、乡镇、示范村 (屯) 相应制定了具体规划。二是编制完成了村庄整体建设规划。

2.2 试点村屯基础设施状况得到改善

通过“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部门帮扶为辅助”的多渠道筹资, 共筹集资金243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其中市级试点投入1967.79万元。各试点村 (屯) 道路新建、民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目前, 10个试点村现已完成重建215户和改造41户, 硬化进屯道路7000 m, 屯内路4000 m, 总投资10万元的码头一座, 建成8处饮水工程, 已受益群众551户2526人 (含非示范点) , 建成沼气池41座、篮球场5个、文化室8个, 完成259户电网改造, 试点村屯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观。

2.3 农业初具规模, 产业支撑凸显

2009年, 共投入产业扶助资金达161万元, 发展甘蔗49.33 hm2、桑蚕69.73 hm2、蔬菜28.67 hm2和水果131.33 hm2, ;同时生猪出栏2300头, 水产养鱼4.40 hm2。甘蔗已成为各试点农民增收最亮点, 2008/2009年榨季进厂原蔗达4000 t, 甘蔗产值110万元, 仅此一项, 试点村屯群众人均纯收入440元。各试点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24.7万元, 比上年增10%, 农民人均收入3528元, 比上年增12%。小坡新村的无公害蔬菜产业、侧岭新村和山脚新村的水果产业已打响品牌。特别是洞情新村, 过去, 是个行路难、饮水难的偏僻、贫困的小山村, 人均年收入仅仅600多元。 经过几年大力发展水果种植, 2009年, 水果面积达75 hm2, 人均水果面积6067 m2, 水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2006年以来, 金城江区先后在洞情新村举办4届“桃花节”, 每年“桃花节”到洞情游玩的游客达到六七万人。2008年, 洞情新村获自治区有关部门授予“农业旅游基地”称号。

2.4 搭建科技入户平台, 农民科技素质得到提高

金城江区发挥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技术、智力优势, 形成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构建多元化、结构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农民培训体系, 同时建立“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方式, 全力展开提升农民科技素质行动。采取集中培训、分片培训、送学上门等多种形式, 进行菜单式培训, 真正做到了农村党员和群众“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几年来, 共举办甘蔗种植、种桑养蚕、无公害蔬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培训, 受训达5000多人次, 其中市区联建点开展培训31期, 赠送书籍10000多册, 发放科技明白纸10000多份、光碟2000多张。 旦内新村、纳贡新村、小坡新村、洞情新村等试点建立了农民读书屋, 配置了彩电、DVD等电教设备, 共投入6万多元购买科技书籍、光盘, 每个读书屋藏书5000~8000册。

2.5 试点村屯生活环境改善, 村容面貌一新

一是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 农村环境变整洁。在旦内新村建成了绿化休闲带, 并添置了价值5万多元的健身娱乐设施。在各村组建了清洁卫生队伍, 制定了《村规民约》、《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逐步规范农民日常生活习惯, 倡导清洁文明生产生活行为。实施厕所改造和卫生室建设, 计划改造卫生厕所313个、卫生室1个, 已竣工176个。

二是实施了生态能源工程。规划建设108座沼气池, 已投入6.15万元, 建成41座, 其中5个市区联建点完成26座。加上以电代柴及使用液化气的农户326户, 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已占70%。

三是实施新居建设, 建造统一规划、样式美观的新居。规划民房重建9个点489户, 民房改造2个点54户, 已完成重建215户和改造41户。旦内新村过去建房无章、村道泥泞、住家无厕、禽畜无圈, 村民一直居住在松动欲坠的山体岩石下。2006~2007年, 利用广东帮扶和群众集资, 25户居民已全部搬入别墅式的新居, 户均居住面积达240 m2。每家每户都能收看闭路电视和收听广播, 饮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此外, 村里还建有篮球场、戏台、文化长廊, 绿化面积达2800 m2, 成了小有名气的民族生态文化村。

2.6 塑造文明生活, 全面推开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了文化队伍建设,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几年来, 共组织龙狮、篮球、拔河、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20多场, 参加群众上千人。

二是加快文娱设施建设, 改善农民业余生活。重点加快文化室、体育场、图书室等文娱设施建设, 在几个试点屯建成文化墙、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

三是实施了“文明意识提升”工程, 树立文明新风。充分利用横幅、标语、村务公开栏、宣传画等进行宣传, 提高村民文明意识、生态意识。

3 示范点主要做法和经验

3.1 领导重视, 认识到位

市、区主要领导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多次深入新农村建设试点现场视察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 分析研究存在问题, 重点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明确了区四家班子领导具体联系各试点村屯, 承担新农村建设领导责任。通过强化措施, 加强领导, 金城江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些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3.2 发动深入、宣传到位, 分类建设, 措施到位

通过加大群众思想工作力度, 树立群众主体意识, 深入广泛地发动广大群众投入建设, 积极调动群众自主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

金诚江区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自开展以来, 一直受困于资金短缺问题。为此,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思路,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问题。如东江新村、纳贡新村两个试点通过招商引资, 引来工程队垫资承包新居建设项目, 使新居工程得以开工。五圩镇党委、政府为解决外銮、白崖两个试点资金不足问题, 与材料供应商和运输方协议赊销物资、运输费用, 力保基建项目进展不受资金问题影响。

3.3 对口帮扶, 联系到位

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分别有市、区各相关单位联系、对口帮扶, 他们无论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均给予了新农村建设点极大的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东莞市作为河池市对口帮扶单位, 在资金方面, 对金城江区新农村建设更是帮助极大, 功不可没。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示范点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金城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缺乏支柱产业支撑、发展后续无力等问题。

资金匮乏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金城江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80%是贫困山区村, 没有产业支撑, 农民收入普遍低下, 单靠农民本身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金城江区自从撤市设区后, 财力骤减, 没有过多的财力支持。“大河无水小河干”, 区对口帮扶 、联系单位当然也就“捉襟见肘”, 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自身存在“先天不足”。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中, 有的是属于地质灾害或被征地需要整体搬迁, 这类存在选址、征地困难,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大等客观因素, 如外銮、长好、纳贡、东江、旦内等。有的是因为国家政策原因, 周边不许开石场或石场停产整顿, 所需石料要到很远地方拉, 增加了成本, 影响了建设, 如外銮、白崖、长好和纳贡4个试点。

新政策与旧观念的“碰撞”。因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号召、政府发动的, 不排除有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 自主性不高;同时, 按照“整齐化一”的建房方式, 难免与讲究“风水”的习俗相“碰撞”, 得不到群众认可。从某一方面说, “生活的舒适程度影响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对于刚解决温饱或基本解决温饱的人来说, 要他们十分热情关心公益事业是不切实际的。因此, 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也是一块比较难啃的“骨头”。

前期准备工作“滞后”。规划及方案、预算不够细致, 个别方面存在脱离实际的情况, 导致在实际建设中无法实施, 一改再改, 影响了建设进度。如东江试点开挖宅基地费用原估算每户5000~7000元, 实际测量出现部分地块地基有超深现象, 平均每户地基开挖费用增至15000元, 群众难以接受。

4.2 我国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 也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当前, 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仍然在扩大, 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 资源要素、传统体制、思维惯性等多种深层次因素制约城乡协调发展, 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

长期制约“三农”内外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或进一步加重, 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从“三农”内部看, 面临“三个难度加大”:一是现有基数高、基础设施弱, 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二是就业压力大、务农效益低,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三是投入需求大、国家、地方财力紧, 保持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的难度加大。从“三农”发展的环境看, 面临“三个不确定性”:一是宏观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二是农产品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三是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新生事物, 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何把稳机遇, 加快建设步伐, 任重而道远。

5 对金城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 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1 大力发展支柱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立足当地实际, 加大对产业扶持力度, 因地制宜培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夯实新农村经济基础, 加快生产发展。如长好新村以物流、特色蔬菜为主导产业;纳贡新村以种桑养蚕和林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旦内新村以民俗旅游、餐饮业和养鱼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外銮新村、白崖新村、板庆新村以发展种桑养蚕业、甘蔗为主;东江新村以发展城市近郊经济为主;小坡新村扩大发展无公害蔬菜;洞情新村、山脚新村扩大发展优质水果种植及观光农业等。力求每个新村的每户家庭都有1~2个能够稳定增收的产业。

如洞情新村的吉昌良农户。1997年, 吉昌良带头种植水果。现在家里2.33 hm2旱田、旱地全部种上水果, 其中桃0.4 hm2, 全部进入挂果期;梨1.93 hm2, 有0.93 hm2进入挂果期;为水果生产专业户。2008年家庭纯收入4万元, 其中与水果相关的收入占95%以上。2009年因气候原因, 水果挂果不佳, 收入1.9万元。对他家来说, 种果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 打小工只是补贴家用。2008~2009年村里举办“桃花节”, 他家接待游客纯收入2008年8千元、2009年9千元。

5.2 围绕农业优势产业, 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要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要指导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 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并尝试向农民开放, 逐步改善农民长期接受教育的条件。继续巩固农民培训工程, 加大青年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力度,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二是要拓宽宣传教育渠道。紧密结合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村村通广播电视等有利条件,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传播文化宣传产品,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尚。

5.3加强群众思想工作和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进一步提高群众思想觉悟, 讲清讲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统一思想,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克服“等、靠、要”思想, 把自已的家园建设好。

不断增强领导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教育村民遵纪守法, 安居乐业, 把经济建设好, 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

5.4加大资金投入, 找准政策与风俗的“切入点”

继续争取上级和帮扶单位的支持, 多渠道筹措资金, 以农民为主体, 继续保持“五助”的资金投入机制 (即向上求助、政府帮助、部门支助、社会捐助、农民自助)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广泛、内涵深刻, 并不单单是住房“整齐划一”, 在建房方面, 如何在传统的“风水”习惯与政策要求中找到最佳“切入点”, 将会极大地激发群众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的积极性。

5.5选好示范点, 使之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上一篇:女性秋季养生下一篇:安监员年终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