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2024-08-10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共10篇)

篇1: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成长的滋味》使我深受感动。这本书是有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而成。这个故事十分感人,有的幽默,却又的寓意,有的动人,也有的令人深思,而有的细致,仿佛身临其境。

人生的礼物是不寻常的。别人的一个普通的礼物给自己带来了温暖。这种温暖变成了一种力量。人世间的事情也往往如此一份不经意见送出的善良,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在随后的日子里开花结果,从而完美了整个人间。

成长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这条道路中有许多的诱惑在考验着你,等待你的选择,也许多困难再迎接着你,在这条道路上会有许多的喜怒哀乐,而这些确实成长的道路变得丰富多彩。

梦想是人生的翅膀。有了梦想就有了方向,使你充满了信心,困难和挫折就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为人生目标的执着追求是所有心中持有梦想者的共同特点。

成长的道路是十分美丽的。成长的滋味是如此美妙。不管是酸是甜是苦是辣,让处于花季的我们去面对她体验它感受它,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懂事。

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有什么不好?困难了又能把他怎么办?不如笑着去面对它,不如冷静地去迎接他,用良好的状态去克服它。让最完美的状态陪你们度过生命中最重要的春天。

《成长的滋味》这本书当你细致的去品味它时,它会让你无比感动,也会长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你乐观的去面对他,轻松地去迎接他,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它。相信吧,这就是《成长的滋味》。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2

现在,我们的父母都想让我们成为有出息的人,因此,充斥我们 生活的是 A、B、C、D 与 X、Y、Z,以及各类特长。单调而压力重 重的生活使我们失去了太多的快乐。有时使人感到窒息,有时使人感 到渺茫。唉!父母们是否了解我们成长的滋味.这天,爸爸给我买回 了《成长的滋味》一书,我一见就爱不释手,似乎找到了知音。于是,我细细地品尝起来。在这本书里收录了中外史上 36 个关于童年、人 生、人性、命运等故事。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曾经所谓的烦 恼,所谓的压力,根本算不了什么,特别是史铁生的故事让我明白了 如何面对人生。史铁生因双腿瘫痪,性格变得十分狂躁,对生活彻底失去希望,而他有位母亲身子也有着病,甚至比他还严重,可他母亲却很坚强,常常鼓励他要“好好儿活”,直到快死去时,母亲还挂念着他。读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后,我在史铁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 个来回,感受到了其挣扎的痕迹。我想,突如其来的疾病从肉体上毁 了他,在心理上摧残、折磨他,在此后余年或卧病不起、或置身轮椅,命运剪段了他飞翔的翅膀,还要让他时时刻刻面对 “生与死” 的问题。可是他母亲更是艰难,一个患肝病的人只有自已知道有多痛,而且还 知道即将离去。苦难像一块无比巨大的石头躺在面前,而她只是像西 方神话中的西佛斯一样,咬着牙关,将它推上山顶,看着它又一下无 情地滑落,又开始新一次的拼搏。“咱俩好好儿活”——朴素得不能 再朴素,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句话,所体现的母爱竟是那么的意味深长。在这里母亲以自己的残缺而悲伤的余生教给孩子如何面对缺憾 的生命。大爱无疆啊,母亲的“好好儿活”就像家常话一样真实,可信、可感、可叹!那声音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 苍凉,时而缠绵而深沉,最后历尽千难万苦之后的今天,“满足和感 恩”成了史铁生对“好好儿活”最终的阐释。正是母亲的这份爱给予 他,让他对生活的另外发现——把命运当作别开生面的游历,把人生 当作另外一种享受,用笔写出自己的“好好儿活”。于是他借着灵魂 的苦磨,用文字记住母亲有关的每一细节,每一细节都是对母亲永远 的爱和怀念。读着他的文章,我的心灵似乎经历了一种剧烈的洗礼。菊花“淡雅”,人可以活得平凡;菊花的“热烈和深沉”,人可以 活得奔放。史铁生的母亲没有非要他活得“淡雅”,她只是要推着儿 子去看菊花,她只是给儿子提供一些建议,重要的是让儿子活出属于 自己的个性。对于我们,人生的路还很长,但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的 时光,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虚度自己美好的人生。不管面对怎么样的 困难,都要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儿,都要能铺开自己的人生道路,活 着就要“泼泼洒洒”地笑对人生。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3

人的成长史不断变化的,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就搭上了成长的这列火车,开始了终身的旅程。你的身体在成长;你的性格在成长;你的思想也在成长……成长的旅途中,童年应该是最美好快乐的。

《成长的滋味》是我国现代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这本书讲述了成长过程中的坎坷与挫折,父母亲对孩子的爱和一些作家的童年趣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仿佛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书中的一篇《船长的勇气》,最让我感动。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去买书,男孩由于钱不够多次碰壁,但他的勇气使他交上了好运。多年以后,普莱斯顿在乘船去欧洲时候遇上了大风暴,船长威廉·哈特雷用勇气拯救了全船人,而这位船长就是当年用勇气买到书的小男孩。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勇气与自信是生活中的“日用品”,也是“必需品”。成长旅程中,如果我们没有勇气那将会怎么样呢?胆怯与畏惧将占领你的思想,到那时恐怕什么事都干不成。

回想往事,何尝不是这样呢?拥有勇气的人成功的机会多。记得前年的“五一”长假,我跟外婆以及其他两家的几对祖孙去太湖的岛屿上玩。我们去的是太湖三山岛,小岛上山岭遍布。我们又说又笑地沿着石阶一级一级地走上了半山腰的,来到了一座小山庙,继续往上赶就可以到达山顶了。可是这一段的路,异常难走,一条天然的羊肠小道,呈七十五角度展现在我们面前,爷爷奶奶们可能年事已高,都不敢往上走了,有的甚至喊着我们一起往回走,我们抑制不住自己的兴致,不达山顶誓不罢休。凭着勇气,我们这群小孩拉着铁环一步一步走上了山顶。渺茫的水面上,若隐若现的渔船正忙着打渔,偶尔有美丽的鸟儿飞过,一副和谐的农家风光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好美德风景啊!”我们不禁感慨道。“可惜爷爷奶奶们没有上来看到这样的风景。”“是呀,我们爬上来累点也值得的哦。”

我们靠着我们无畏的勇气,爬到了山顶,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这不是《成长的滋味》里面故事的小缩影吗?这本书中的小故事使我懂得了更多,让我更珍惜眼前的童年时光。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4

成长是一个永不止息的过程,但我们总会在某个日子、某个时刻,忽然清楚地听见它的声音,闻到它的味道,感觉到它像风拂过脸颊一样拂过我们的身体。于是,我们就把这些日子、这些时刻,用文字小心地剪裁下来,做成一枚记忆的书签。

少年的情感如云烟,朦胧,飘渺,看不清楚,也不需要看清楚。在伍美珍着写的《云烟》,我们看到了从十岁到十二岁“我”的生日,也记录了“我”成长过程中不能忘却的细节,包括那段如云烟般看不见真切的忧伤感情。小说的字里行间浮动着一种属于成长的淡淡的忧伤,也像云烟般飘渺和难以捉摸。故事在情节设计上国语工巧了些,但作者对女生细腻的成长感觉的把握和表现十分到位。从十岁到十八岁的情感故事,对“我”来说,正像一片“虚幻而又美丽的风景”。它无论多美,终究虚幻;它虽然虚幻,但终究带来过美丽。也许这正是青春的一道风景。

成长,既有明亮的微笑,也有澄澈的眼泪。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5

从书柜这边找,从书柜那边找,还是找不到我最喜欢的书。原来,是我太粗心,没有一本本去看。终于,这本书出现在我眼前。美丽的画面,里面还有一张精美的书签……

这本书是《成长的滋味》,方卫平选评,它让最美好的文字陪伴着我度过生命中一个个岁月,它也被评为是“最佳少年哲学读本”。我很小的时候就有这本书了,当我那时翻的每一页,我都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在书籍里的世界。它里面每一个故事都让我非常感动。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第一篇故事《那也是礼物的一部分》,虽然很短,但却包含着最丰富的道理和感动。但写这篇故事的人却没有留下他(她)的姓名。

故事发生在夏威夷一个偏远的小岛上。男孩杰克正在听老师解释,为什么人们在圣诞节时要互赠礼物。礼物表达了我们对耶稣降临的欢迎和我们彼此间的爱,老师说的这句话使杰克记在了心里。当圣诞节那天来临时,杰克为老师带来了礼物:一个闪闪发亮的贝壳。在所有被海水冲上岸的贝壳中,它大概是最美丽的了。老师很高兴,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杰克告诉老师,是从二十英里外一个隐秘海滩捡来的。老师却认为,杰克不应该为此走那么远的路。杰克的最后一句话感动了我:走路其实也是礼物的一部分。老师说的每一段话,杰克都仍记在心里。这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可爱,多么懂事的孩子!竟然把礼物看为那么重要的一件事!

《成长的滋味》其实很多故事都比这个故事长,比这个故事有道理。看来推荐给大家是没错的,看了它写作文也会有经验了哦!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6

成长的路,每个人都在走着,但经历又各不相同。路上的脚印,或深陷,或浅浅,或艰辛,或平坦,但都是象征着我们的改变。如今温室中的我们,有着老师家长的悉心庇护,我们大都只是在“啃书”。成长的如何、社会的问题,我们未来的路,又深知多少呢?

我的成长,在“阳光雨露”下变得平坦,而我想明白更多,学会更多。我在《成长的滋味》中找到了它。我明白了,许多乐趣,许多生活哲理,都会在你成长的时候黯然产生。我们学会了独立,明白了珍惜,体会了真诚,懂得了理解,知道了许多许多让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

对于爱的概念,我们大家或许都很模糊,他像是一层薄膜,看的到装的情感,却又不那么清晰的呈现。确是如此。爱,说不清,道不明,但的确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中留下了印记。

最有感触的,是在一次圣诞节。大雪纷飞,天很冷,似乎不给人一丝喘息的机会。一个夏威夷男孩走了二十多英里的路,费尽周折找寻着长辈言语中的一片沙滩,沙滩很美,就如同孩子的心一般纯净。他精心的挑选了一个有美丽花纹的贝壳,小心翼翼的放起来带回了学校,作为圣诞节的礼物送给了老师……

也许,我们会不解,为何男孩到如此远的地方只为捡一个贝壳做礼物?很简单,路程也是礼物的一部分。礼物虽薄,却装满了学生的真诚与对老师的爱。

是的,我们的成长是多彩的,我们的生活是充满爱的,头顶上的蓝天,需要我们自己去绘色。我们的改变,在成长中得以见证,我们会因为自己的探索、自己的乐观而活得精彩。成长,也将是值得深思的话题,我们回味着自己的过去,也憧憬着未来……

痛苦会过去,美丽会留在心里。微笑着面对生活,是我们成长的“金钥匙”。我们,在生活中的点滴中,感受到成长的乐趣。我们单纯的等待成长,不如积极的创造成长,促使自己不断进取。

成长,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坚持的寻觅,走到泥泞处,挽起裤子,毅然的走过,摔倒了,爬起来,整理衣衫,让微笑掠过……

自己的梦,是自己描绘的颜色,既然选择,就要不懈地走下去,必然艰辛,但终究是自己心中的希望,我心中蔚蓝的梦,也在成长中破土,发芽……

我的微笑,因为成长中的梦的实现而久久的挂在脸上。

篇2: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人生的礼物是不平常的。别人的一个普通的礼物给自己带来了热和。这种热和变成了一种气力。人世间的事情也去去如斯一份不经意见送出的善良,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在随后的日子里开花结果,从而完美了整个人间。

成长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这条道路中有很多的诱惑在考验着您,等待您的选择,也很多灾题再迎接着您,在这条道路上会有很多的喜怒哀乐,而这些确实成长的道路变得丰硕多彩。

梦想是人生的翅膀。有了梦想就有了方向,使您布满了决心信念,难题和挫折就无法阻挡他前入的脚步,为人生目标的执着追求是所有心中持有梦想者的共同特点。

成长的道路是十分锦绣的。成长的滋味是如斯美妙。不管是酸是甜是苦是辣,让处于花季的我们往面对她体验它感慨感染它,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懂事。

开开心心的渡过每一天有什么不好?难题了又能把他怎么办?不如笑着往面对它,不如寒静地往迎接他,用良好的状态往克服它。让最完美的状态陪您们渡过生命中最重要的春天。

篇3: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双眼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癌,这是妞妞的病。在婴儿中,其发病率为一万二千分之一。在这本书中,我们暂且不去评价这个父亲是伟大还是平凡,单从人性讲,周国平眼中散发的父爱的光芒,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是不是真的会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学生,把他们当成了我们最得意的作品。

“你的摇篮放在爸爸的书房里,你成了这间大屋子的主人,从此爸爸不读书,只读你。你是爸爸妈妈合写的一本奇妙的书。我整天坐在摇篮旁,怔怔地看你,百看不厌。你总是那样恬静,小脸蛋闪烁着洁净的光辉……”孩子应该是父母最得意的作品,因为这个作品是因爱而生的。爱的前提是什么?是尊重。尊重的前提是什么?是倾听。倾听的前提是什么?是不打断孩子正在说的话。非但不打断,还要饶有兴趣地听,中间加一些语气词,如“真的啊”“哦”“爸爸都没有想到”“谢谢你给我们分享这个故事”……当你会倾听了,还有比倾听更重要的是眼神!试想,你和老板讲话,但是他的眼睛都没有看你,在想自己的事,你会觉得老板是很重视你吗?所以,优秀的父母,眼神一定要专注,要满含爱意!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你的孩子,仿佛眼前是世界名作家的画作,如果没有看出画作的特别,问问自己是不是浅薄了。欣赏的目光是不会评判眼前的作品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是欣赏!

“我退学了,这是德国人办的一所权威性的语言学校,拿到这所学校的文凭,差不多等于拿到了去德国的通行证。可是,此时此刻,即使请我到某个国家去当国王或议员,我也会轻松拒绝的。当我的孩子如此奇妙地存在着和生长着的时候,我别无选择。你比一切文凭、身份、头衔、幸福更加属于我的生命的本质。”周国平舍弃的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出国梦,这不单单是出国,而是一个学者再深造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也许一辈子只有一次,但是为了女儿,轻松舍弃。在社会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很多,是父母的儿女,是儿女的父母,是下属的上司,是上司的下属。但是回到家中,我们只能扮演两种角色,那就是妻子或丈夫,父亲或母亲。只有会舍弃的父母,进房门前都会和自己说:现在,我不需要给谁发号施令,我已经不是某些人的上司了,我是父母;现在,我不需要埋头工作了,我已经不是公司的员工,我是父母。回到家中,单纯于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角色,全身心投入地做,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世界——让自己卸掉一切沉重的担子,再做一回孩子,再年轻一次!

“我现在才知道,男人不做一回父亲,女人不做一回母亲,实在算不上完整的人。养儿育女是人生的一桩义务——我藐视义务;传宗接代是个体死亡的一种补偿——我至今不相信任何补偿。如果一个人不曾亲自迎接过来自永恒的使者,对永恒又有多少亲切的感知呢?孩子的确是‘人与永恒’中不可缺少的一幕,并且是最奇妙的一幕。”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妈妈每天给你买菜做饭洗衣服,你还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吗?”孩子没有选择来到这个世界,是我们做父母的让孩子降生的,所以孩子没有任何义务要对得起我们的付出。孩子懂感恩,是父母教育的好;孩子不懂感恩,也不是他的责任。永远不要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那么优秀,都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如果总是这样比较,孩子也会把你和其他小朋友的父母进行比较,为什么人家的爸妈那么和气,你总是对我凶巴巴的?经常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较,会让孩子对你的付出漠视。因为这样的比较透露出父母的私心,这样的爱是变质的,不是纯粹的亲子之爱。

篇4: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我常常想,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今年暑假,我在网上购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成长的滋味》,里面讲述了许多成长故事,让我对成长有了更深地了解。而让我无法忘怀的就是——《出门》。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在青春期的女孩,名叫凌子。她刚刚踏入青春期,有点自信,有点迷茫,有点兴奋,还有一点点自恋。她决定出去游泳,却在更衣室里看见正在长大的自己。整部小说写的虽然是凌子的一天,却仿佛为我们展开了每个女孩都即将经历的那段迷茫的岁月。

成长是一个永不止息的过程,但我们总会在某个日子、某个时刻,忽然清楚地听见它的声音,闻到它的味道,感觉它像风拂过脸颊一样,拂过我们的身体。于是,我们就把这些日子、这些时刻,用文字小心地裁剪下来,做成一枚记忆的书签。它无论多美,终究虚幻;它虽然虚幻,但终究带来过美丽。也许,这正是青春的一道风景吧。小说的结尾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惆怅,我想,这就是成长的一种滋味吧。

成长的滋味到底是什么?这本书给予了我坚定的回答。成长的滋味是美妙的,但是却需要勇气、独立和爱。在我们的成长之路上要学会这三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成长之路。成长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可能一路上有悲也有喜,但这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第四小学五(2)班

指导老师:林小丹

篇5: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成长的滋味》是我国现代作家曹文轩的作品,这本书讲述了成长过程中的坎坷与挫折,父母亲对孩子的爱和一些作家的童年趣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仿佛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书中的一篇《船长的勇气》,最让我感动。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去买书,男孩由于钱不够多次碰壁,但他的勇气使他交上了好运。多年以后,普莱斯顿在乘船去欧洲时候遇上了大风暴,船长威廉・哈特雷用勇气拯救了全船人,而这位船长就是当年用勇气买到书的小男孩。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勇气与自信是生活中的“日用品”,也是“必需品”。成长旅程中,如果我们没有勇气那将会怎么样呢?胆怯与畏惧将占领你的思想,到那时恐怕什么事都干不成。

回想往事,何尝不是这样呢?拥有勇气的人成功的机会多。记得前年的“五一”长假,我跟外婆以及其他两家的几对祖孙去太湖的岛屿上玩。我们去的是太湖三山岛,小岛上山岭遍布。我们又说又笑地沿着石阶一级一级地走上了半山腰的,来到了一座小山庙,继续往上赶就可以到达山顶了。可是这一段的路,异常难走,一条天然的羊肠小道,呈七十五角度展现在我们面前,爷爷奶奶们可能年事已高,都不敢往上走了,有的甚至喊着我们一起往回走,我们抑制不住自己的兴致,不达山顶誓不罢休。凭着勇气,我们这群小孩拉着铁环一步一步走上了山顶。渺茫的水面上,若隐若现的渔船正忙着打渔,偶尔有美丽的鸟儿飞过,一副和谐的农家风光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好美德风景啊!”我们不禁感慨道。“可惜爷爷奶奶们没有上来看到这样的风景。”“是呀,我们爬上来累点也值得的哦。”

篇6: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文中讲述的是:一只公狐先是用装死的办法骗走了作者的一只大阉鸡,上了一次当,后悔的作者在狐狸又故伎重演想骗他离开藏着妻儿的洞时,聪明地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所以守在洞口等母狐和小狐狸,却惊奇的发现公狐为了救自己的妻儿,竟残忍地咬断了自己的一条小腿,用自己来吸引作者的注意力,让母狐和小狐狸悄悄转移,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死去。作者也不想追随着公狐,但是有股无名的力量迫使他远离母狐和小狐狸。

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再狡猾的动物也有父爱、母爱,它们的爱也与我们人类一样的神圣,是纯洁的,让人崇敬的!父母为了孩子,它们是可以不惜一切的。我们的父母不也是这样吗?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察觉罢了。我们应对自己说:“你不能忘了父母对你的恩情,否则,你连动物都不如呀!”

篇7: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学校:华昌小学班级:五(2)班姓名:陈子怡指导教师:辛秋燕 董继兰通讯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华昌路222号(华昌小学四二班)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 65003

4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为《成长的滋味》的书,这本书里讲述的都是一些让人感动的故事。比如,年轻的狐狸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被猎人伤害肯搭上自己的性命;在没有任何粮食的条件下,一位父亲为了让自己的三个孩子不挨饿而把仅有的一点粥留给了孩子,而自己却饿着肚子;儿子生了重病,他的爸爸知道后心里非常着急,但由于离儿子所在的医院太远,这位爸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抢了别人的车,飞奔到很远很远的医院看望他的儿子。

在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有一个男孩,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带他去糖果店买糖,那时他不懂交易,只知道妈妈给别人一些什么东西,别人就给妈妈一些好吃的糖果。有一次,年幼的他自己穿过马路去糖果店,选了很多很多糖果,付账时,店主——魏登先生问他:“买这么多,钱够吗?”他说:“够,我有很多钱!”可当他把手摊开时,只有几颗樱桃核在他的手心里。魏登先生看看果核,又凝视了他片刻。“钱不够吗?”他担心问。魏登先生说:“我想还多了一些,还有钱要找给你呢!”魏登先生转过身到

收银台拿了两美分给他说:“给,这是补给你的钱,拿好了。”他蹦蹦跳跳的回了家。后来当他回忆起这件事时,眼睛渐渐湿润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其实当时这孩子想用樱桃核换糖果对魏登先生来说应该是个很棘手的难题,但是魏登先生用他的善良保护了小男孩那颗天真的童心,也许这就是理解的力量吧!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想吃鸡蛋饭,爸爸妈妈又不在家,我就决定自己炒了吃。看妈妈平时炒都是让油热起来再放饭进去,我也学着做了。第一步是放油,我把油放了又觉得好像还少了点,又放了一些。等油热了,我怕油溅到我身上,便在大热天穿着好多衣服来挡油。接着,我学着妈妈平时炒鸡蛋饭的样子,把鸡蛋放进去,放了一个,我觉得不够,我又放了两个鸡蛋。等鸡蛋煎好了,我把一大碗饭倒进去炒,等饭要炒好时,我突发奇想:放点“猫多哩”,味道一定不错吧?我又拿了至少二十个“猫多哩”放在里面。后来我炒好时,爸爸妈妈也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地请他们尝尝我做的鸡蛋饭,爸爸妈妈尝了后,笑着说很好吃,我看了后深信不疑。便大口的吃了一嘴。可我这么一尝,问题还真不少啊:油放多了,腻!糖放多了,甜!饭放多了,吃不下!好难吃啊!看着爸爸妈妈的笑脸,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使我明白:其实,在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对别人多一些理解、多一点爱,这个世界会变的更加温暖、明亮!

《成长的滋味》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是因为它精彩,更因为它让我对母爱、父爱、友情,宽容和理解有了更多的感悟,更多的认识。我想,只有懂得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这本

篇8: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成长·路径》一书系统介绍了江苏徐州本土地区12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 细细品读, 受教匪浅。

在序言中, 成尚荣先生谈到这本书的编辑模式——“编辑者言, 自己笔下的自己, 他人眼中的他, 成长历程”四个板块, 这提示了教师成长的路径和一般模式。“自己”, 成长的主体, 自己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与把握;成长过程中, 少不了“他人”的指点、提携与帮助;也少不了编者的发现与提升;教师的成长就在自己的“历程”中。而经历这种“历程”需要成长的自觉, 文化的自觉。在历程中每年都要有一次自我成长登上高山峻岭之巅的高峰体验。这高峰体验是什么?在陈伟国看来是一种阅读, 阅读, 让他站在高地上, 站在高峰上;在魏星的理念中是语文教学持续深度的钻研与实践, 是一次次语文教学思想的“探航”;在曹玉辉眼里是“以文化人, 以美丽人”的诗意化学校的追求;在学者王玉敏身上是他坚定执著、本色质朴、深入“土地”的草根精神……他们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 都有不同的高峰体验, 他们都在文化的大地上, 发现了自己的位置, 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自觉、自由意识, 善于读书、思考、研究、实践;有着“在现实中追逐教育理想”的信念, 且均秉承“吾道一以贯之”的精神, 向着远方, 坚忍不拔, 始终以一个新手的姿态去超越、去突破, 探求无止境, 奋进无止境。他们的生活是浸润在阅读中的, 他们在用生命阅读, 在读书中悄悄改变自己, 在阅读的文化土壤中自由呼吸, 自主成长, 自然拔节, 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万千的“教育气象”。他们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首先就要做一名优秀的读者, 更要成为一个思想者。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追逐梦想、在追日, 永远保持感恩前行的姿态, 身体前倾、微笑行进在教育的百花园中……这是12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姿态, 也应是每一个有上进心、有追求教师的共同姿态。

一路读来, 你会发现, 每位教师的成功虽然各有际遇, 各富个性, 各具特色, 但又有共同的成长圆心和轨迹——细细咀嚼, 一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渐渐明晰。

一、要为自己安装“目标驱动程序”

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做驱动力, 教师是很容易满足现状, 故步自封, 止步不前的。教师要为自己和职业生活做规划, 要给自己定好目标,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特长, 追求最佳职业生涯, 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书中秦晓华老师之所以在工作的第3年获得省中语评优课一等奖, 第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科教师, 第5年获全国中语评优课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第6年被评为市级青年名师;沈宁老师之所以在工作的第6年获得了徐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不久后又取得了江苏省自然教学能手大赛全能一等奖和全国首届科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佳绩……我想, 这就是目标驱动力的效果吧, 这些成绩的取得只是他们一个个职业规划的实践结果罢了。有了规划和既定的方针路线, 有了明晰的近远期目标, 有了方向, 我们才可能有坚定的、为了目标而脚踏实地、大刀阔斧奋进的动作, 才可能心无旁骛, 不受任何魅惑, 不迷茫、不彷徨, 才可能制定最佳的成长方案, 才可能尽快进入发展轨道, 少走弯路, “有效”成长, 实现自我的突破和突围。记得一位世界马拉松长跑冠军在比赛中屡屡夺冠, 令人惊讶。后来他自己道出成功的秘诀:这位常胜将军在每次比赛中都把行程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来跑, 即把大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 小目标一个个实现了, 大目标就突破了。我想, 秦老师、沈老师等正是深谙此道, 积小成大, 集腋成裘, 最终水到渠成地成长为特级教师和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的吧。现在秦老师已经在思考自己的第五个三年规划了, 他说:“因为我心中明白, 永远不要给自己一个停滞不前的借口, 要勇往直前, 要胸怀一个伟大的梦想, 那就是——前方”。沈老师更是信奉: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她在时刻准备着!他们先让心灵到达那个地方, 接下来, 就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不仅是秦晓华、沈宁, 刘杰老师的成功也得益于此, 强烈的目标规划意识, 迸发出成长的动力, 催生出永不放弃的信念, 从而获得成功。她说:“长期目标也好, 近期目标也好, 都按照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 我渐渐成长起来了”。真是一语道出了成长秘诀。

二、要敢立潮头唱大风

“千学不如一练”, 青年要敢于“露脸”, 勇于拼杀, 乐于在实践中锻炼, 在“摔打”中成长。对此, 书中名师们总结出两点:一是人要经受压力才能成长;二是关键时刻要敢于“豁出去”。而“豁出去”须建立在这样一种心理基础上:不怕失败。敢为人先, 恐怕多少要有这种心态。高青老师在青年教师公开课上大胆尝试用多学科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来教授宗白华先生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这一“难啃”的骨头。最后, 在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的精彩配合和诠释下, 课堂取得了成功, 其形式上的亦说亦演、学科合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完成了她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的一次创新。2005和2006年, 她和钱梦龙、魏书生先生一起在全国文章学年会上和河南省语文教学年会上同台执教, 教学篇目是仅56字的小词——李煜的《虞美人》, 但她却因此做了近5万字的教学笔记。她把自己的教学变成了一种诵读和对话的结合, 大量的相关阅读和感悟让她在这场对话中游刃有余, 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河南教育报》的报道中, 他们把这样的诗歌教学称作“不可解之解”, 认为这才是诗歌教学真正的方向。正是敢为人先, 敢于创新, 成就了高青老师。秦晓华老师在见习期就勇于参加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并一举取得市区一等奖第一名。还在以后短短几年里先后夺得国家、省级评优课一等奖, 荣获徐州市优秀学科教师、青年名教师称号, 摘获省特级教师殊荣, 更在去年被确定为最年轻的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至今秦老师仍不断地向着新的高度迈进。他们这种上下求索, 勇于挑战, 永不满足现状, 敢为天下先的钻研精神值得我辈学习。纵观全书, 成功的例子多不胜数。沈宁老师是这样, 魏星老师亦如此, 他们都是敢立潮头唱大风的弄潮儿, 正因为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 挑战新领域、新高度, 才获得大发展, 取得大成就, 并在三十多岁成就特级梦……

敢为人先, 不怕失败, 这是我辈青年教师迫切需要从榜样们身上汲取的养料之一。纵观身边的青年教师, 每逢学校有什么教学业务竞赛, 他们大多因惰性和害怕失败而退避三舍, 总是推辞让别人上, 喜欢给他人当观众评委, 为他人做嫁衣……这样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会因为长期的不敢尝试和跨越而变得平庸和碌碌无为。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往往缺少的并不是机会, 而是往前迈出一步的勇气。要向秦老师那样永远不要停止脚步, 向着前方, 勇敢前进, 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榜样们的成长还昭示出:“煮课”、磨课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青年教师要多上公开课, 多参加教学业务竞赛, 以提高水平。正如魏星老师所说, 每次公开课都要经历一次炼狱般的煎熬, 一次阵痛, 一次蜕变, 但都咬着牙挺了过来。青年教师要经受住课堂磨炼, 在磨炼中成长、蜕变, 在打磨中慢慢绽放光彩。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 敢于“豁出去”, 勇于挑战自我, 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用此激发自身的潜能, 来成就自己。凡事多试一试, 就可能会创造奇迹。此书告诉我们:钢铁就是这么炼成的。

三、行“读书和教学相伴, 写作与科研同行之路”

成长路上读书和教学相伴, 写作与科研同行。书中揭示读书的方法, 一是要学会理性质疑;二是要坚持读、思、写、行四位一体。基于现实需要有目的带着问题的高效读书法和钻探读书法成就了优秀教师阅读视界之广博、精深, 成就了他们的满腹才情、辉煌业绩和旷达的幸福人生。和读书同样重要的是反思, 光读书不思考人就成了“两脚书橱”, 人的头脑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写作也是重要的, 它是读书的深化与升华, 是连接读书与实践的桥梁。热衷“煮书”的魏星老师在新课改中持续深度地钻研和实践, 使得他连续五次获得江苏省最高规格的“教海探航”比赛一等奖, 系列论文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 (实践探索类) 优秀成果二等奖, 完成省“十五”重点课题“农村小学探究模式研究”, 并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 他在科研写作中获得了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本色质朴”、年近六十的王玉敏老师每晚读书至11点, 已成习惯, 雷打不动。30多本幼教理论书籍, 40多本小教理论书籍就是这样一点一滴, 坚持不懈读完的, 阅读的报纸杂志更是不计其数。他主持了国家“七五”社科重点课题子课题一项, 主持了市“九五”“十五”规划课题两项, 还主持省“八五”“九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三项, 其中省“八五”课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作过介绍, 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研究成果《有效课堂策略与实施》一书已公开出版, 他在读书研究中成长为名教师、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们的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及对教育科研的情有独钟, 使得他们的成长之路顺风顺水、一路花香。读、思、写、行、研, 再读、再思、再行、再研, 不断交替, 螺旋上升, 构成了他们的专业发展模式。

大家行动起来吧。此书向我们揭示:我们都应该, 都可以这么去做, 去达到——只要你坚持, 只要你不断读、思、写、行、研!

四、要海纳百川, 感恩前行

个人的发展除了要有“成长的自觉”, 更离不开生命中他人的指点、提携与帮助, 离不开肥沃的成长土壤, 离不开向他人的学习。12位优秀教师一路感恩前行, 他们感恩徐州教育的良好成长环境;感恩组织的培养、推荐;感恩优质的专业发展平台, 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感恩学校良好的工作环境;感恩前辈、师友们的奖掖、提携;感恩学生们和他们一起走过了生命的春夏秋冬……常怀感恩情怀, 在感恩中生活, 在感恩中成长, 一路风光旖旎, 温暖如春。很多时候, 境界决定高度。虚心向学、转益多师、博采众长, 才能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自己。

“草根教师”冷学宝在读书写作中得到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华日报》《江苏教育研究》等众多编辑的不断提携、指点和帮助, 他从编辑身上汲取了丰腴的成长营养, 专业突飞猛进, 这些提携也让他常思回报。“后进教师”张忠诚, 一个基础差, 差一点被判改教体育的村小学语文教师, 能够在短短的七八年中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转益多师, 他不仅拜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为师, 还不断向苏教版教材培训部主任高林生先生请教, 向他的学友同事们学习, 向书本学习。“草根学者”王玉敏就教学问题慕名写信写文请教《幼儿教育》编辑, 编辑不但发了他的文章, 还在当时王老师生活艰难的情况下赞助她大量的信封邮票, 供其投稿用。课题研究中, 她还得到过南师大赵寄石教授的诸多提携、指点和帮助, 使得他快步迈上了教育科研的康庄大道。秦晓华老师还像学校多位不同学科教师学习课堂真经。作为副校长的秦晓华每学期平均听课100节左右, 仅听特级教师黄金海的课就达一年之久, 受教良多。他将这些所学所积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加以处理和改造, 化为自己的“灵感”, 在此基础上自然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套路和风格。他们这种集腋成裘, 采百花方成蜜、纳百川乃为海的学习精神将照亮我们的前路。牛顿说过, “我之所以能够看得比别人远一些,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道出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作为青年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泛学习, 吸纳众智, 博采众长, 要利用一切机会汲取成长养料, 要充分把握好每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虚心向学, 转益多师, 向周围的师长、前辈、同行学习, 向优秀教师学习, 向比自己年轻比自己资历低的教师学习, 向学生学习, 向一切可以为吾师的人学习……兼容并蓄, 为我所用, 才能积小能为大能, 积小流成大河, 做出成就。

篇9:读成长的滋味有感

【关键词】常规课;四有;感悟

听了常熟历史教研员周云华老师的讲座“在感悟和悦读中成长”,感受颇深,收获很大。特别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和历史课型”。列述了五大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探究活动课和练习课。下面就常规课(五大课型都有常规课)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说一说。

常规课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绝大部分的课型。所以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主要是看常规课,学生成绩的取得也是靠常规课,因而上好每一堂常规课是老师的基本职业道德。那到底怎样上好常规课呢?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常规课要四有:有趣、有法、有道和有劲。

一、有趣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先在模式要激趣、环节要引趣、细节要诱趣。

1.模式要激趣:材料导读式历史,通过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关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第一代立宪君主威廉三世性情刚愎,富于政治和军事才能,起初总想在没有内阁顾问的情况下亲自决断大事。可是当他于1690年夏季率军征伐爱尔兰,又因玛丽女王性格荏弱而难以独掌王权时,便建立了一个9人内阁,襄助女王处理国务。……

从材料中我们可知内阁最初为何设立。

(2)威廉三世在即位后的头几年尽力维持一个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企图用扶弱抑强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势力。……

从材料中可知威廉设立内阁的目的。

(3)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这就不难看出,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而是结果。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内阁制的发展。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环节要引趣:由当今的一些时事新闻引入我们要学习的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如2013年9月30日美国政府非核心部门关门事件,为何会关门?从而导出美国1787宪法。

3.细节诱趣。历史发展的过程是由细节构成的,对细节的捕捉,并恰当的运用,就可以重建现场、活跃课堂,使课堂别样的精彩。历史的细节,有助于丰满和深化认识,使已有的结论更加深刻。例如讲授“甲午战争”可以补充细节,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是战败的根源。

君臣三人对话:甲午海战前,日本无必胜的把握,明治天皇召见首相伊藤博文和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

天皇:能打败北洋舰队吗?

伊藤、东乡:能打败。

天皇:理由?

伊藤:战斗力胜过清朝海军。

天皇:如何得知?

伊藤:北洋舰队纪律松弛,应战准备缺乏。

天皇:何以见得?

伊藤:士兵将衣服随意晾在船舷和大炮身上。

东乡:我曾上“镇远”、“定远”号参观过,管理混乱、纪律松弛、缺乏战斗力。随处摸几下,白手套变黑手套了。而我军斗志高昂,纪律严明,官兵齐心。

最终,天皇认可了伊藤、东乡的判断,决心与清朝开战。

二、有法就是有方法。要整体感知、材料导读、问题探究。

1.整体感知,从宏观上掌握线索。如:必修一第三单元的整合:“笼子的编织”

英国: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

美国:国家设计了美妙的制度笼子,从而将权力彻底驯服

法国:国家制度笼子的设计藏着阴谋,有种力量随时想跳出来

德国:国家的权力却利用制度笼子驯服了人民

通过这样整体感知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本单元一目了然,便于更好的理解运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材料导读,就是解读材料的信息,让学生有阅读、有理解的时间,尽可能多角度选材。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多途径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但要避免几个误区:在材料上标好重点;在多媒体放映时一闪而过,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一点概面,孤证论证。

3.问题探究:通过材料或通过问题的设计来一步一步的理解某一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如美国:设计了一个怎样的制度笼子?如何实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1)1984年,一名来自得克萨斯州的示威者约翰逊焚烧了一面国旗。随后,约翰逊因焚烧国旗而违反了得州的有关法律,被得州法院判处监禁。198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约翰逊应受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从而宣布约翰逊无罪,而且它使美国各州有关国旗保护的地方法律失效。

为何它会使美国各州有关国旗保护的地方法律失效?

(2)这个结果一宣布,乔治布什总统立即针锋相对地表态,“烧国旗是错的,大错特错”。

乔治布什总统能不能改变最高法院的判决?

(3)美国国会1989年立即通过了《国旗保护法》,随后,最高法院否定了《国旗保护法》,重申其焚旗合法的立场。

最高法院会以怎的理由否定国会通过的《国旗保护法》?

(4)2005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旨在禁止焚烧美国国旗的宪法修正案。2006年此修正案在参议院被否决。

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三、有道,就是要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体验历史,就是让学生经历过程。从而感悟历史、创造历史。

新华网伦敦2010年5月11日电(记者黄堃)英国首相布朗11日晚在伦敦首相官邸发表讲话,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当地时间19时许,布朗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外对媒体说,由于大选产生了“无多数议会”,现在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单独组阁,而三大主要政党之间的谈判迟迟没有进展,为了能尽快产生新一届政府,他愿意辞去首相职务,以便让在大选中得票领先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组阁。

英国首相卡梅伦上任之后,随即公布了新内阁名单。同日,英国新内阁成员在首相府参加了首次内阁会议。

由上述新闻请学生感知布朗首相辞职,内阁去留?卡梅伦当选的条件?内阁成员的来源?通过材料让学生体验历史,感知历史。

四、有劲。要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常规课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点亮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能力。

养成学生的习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课前做什么,课中学教同步,课后整理归纳。通过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感悟习惯,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如:在讲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课前让学生搜索美国历届历任总统及重大贡献。课堂通过共同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课后让学生对本课进行宏观概括,并总结出西方代议制的一般的共性:

通过这样的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方法的掌握,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阎照祥的《英国政治制度史》

[2]2005年舜网-济南日报

篇10:读《生活的滋味》有感

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读《生活的滋味》有感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能了解水的甜美;只有那些最饿的人才知道饭菜的香味,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呢?

我细细地想着这篇文章给我的启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

那一次暑假,妈妈给我报名参加了游泳班。看见了这么深的水,我不禁有些畏畏缩缩了,迟迟不敢下水。教练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没关系的,下水吧,这么多小朋友都下水了,有什么好怕呀!”可我还是摇摇头。软的不行,来硬的了。教练逼我:“下去,一定得下去!”没办法,我只好下了水。他又教我憋气,我低下头去,不禁呛出了几口水,我坚决不愿再低下头去。

“必须这样,要不然,你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教练严肃地对我说。我只好吸了一口气,把头伸进水里。终于,经过两次失败的练习后,我学会了憋气。我的恐惧感也慢慢减少了。

就这样,一眨眼十多天过去了。我也学会了游泳。可在这之中,我尝尽了多少“苦”啊!我也不知道我喝了几口水。但现在的我,已学会了好几种游泳姿势和方法:蛙泳、蝶泳、自由泳„„我想,要学好一样东西,必须要付出许多努力呀!只有辛苦了、渴了,才会了解水的甜美,只有饥饿了,才会知道饭菜的香味。要是没有尝到过“苦”这个字,也永远感受不到“甜”。

只有历经风雨,才会见彩虹;只有疲累了,才会觉得舒服。同样的水,让一个整天不用劳动的人来喝,味道是很平淡的,但如果让一个一直在劳动的人来品尝这杯水,那是多么甜美啊!

上一篇:教师培训材料——远程教育培训下一篇:社区工作者个人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