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2024-08-12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精选6篇)

篇1: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检察机关加强刑事审判监督的思考

张掖市人民检察院杜 刚

刑事审判监督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完善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当前在司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观、客观原因,影响和制约了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笔者结合近年来我市开展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要加强刑事审判监督就要透彻的分析制约监督的原因,抓住根源,从立法和体制改进上来加强监督。

一、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的内容及法律依据

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的内容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专门的法律监督,包括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一审、二审、再审和死刑复核程序的监督,监督的内容包括刑事审判程序是否合法以及判决、裁定是否正确,以出席法庭、庭外调查、列席审判委员会、审查判决和裁定等途径,以提出抗诉、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和检察意见、追究违法者责任等方法进行监督纠正。其法律依据是基于我国宪法第129—133条、第135条为检察机关的定位和刑事诉讼法第8条、第169条和第五章(第203—207条)对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权的法律规定为直

—1—

接依据。

二、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现实困境分析及原因

我认为,在现实办案当中,检察机关履行刑事审判监督职能,目前监督的途径主要是出席法庭、庭外调查、审查判决和裁定;监督最有效也最有力的手段主要是提出抗诉、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和检察意见。近三年来我市开展审判监督活动的情况如下:对法院量刑不当提出抗诉15件19人,改判5件5人,维持原判10件14人;提请省院抗诉或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18件20人,改判4件4人,维持原判3件4人,未结案11件12人;发检察建议58份,回复58份;发纠正违法通知书38份,采纳38份①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发现法院对检察机关的抗诉采纳率不到30%,而对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则采纳较高,但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发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通知书之前,一般相互都知情或需要相互沟通。由此可以说明:就判决不正确的案件本身而言,依法抗诉效果不佳;即使是省院的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效果也不是很好,而且结案时间很长;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通知书,虽然效果较好,但对案件的实质性问题,如:实体认定或判决不当等,则很少能够以建议或通知书来进行监督。

针对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在具体案件中的现实操作,我们分析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困境:一是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使审判监督缺乏刚性规定。刑事诉讼法虽然对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权进行了规定,但并没有规定具体开展监督法定条件和必要保障手段。如:—2—

抗诉条件“重罪轻判、轻罪重判,适用刑罚明显不当的”的规定,究竟什么算轻判或重判,在什么情况下属于明显不当可达到抗诉标准,这些并没有具体尺度规定。又如:对抗诉案件实行同级抗诉后交由原审下级法院审理,而使改判艰难;而对审判中不合法的行为提出的纠正意见或检察建议则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其采纳与否在乎检法两院办案人的沟通和理解,使法律变成了人为的互动性操作,没有硬性的监督条款。二是现有管理制度对审判监督的现实遏制。就同一案件而言,在发回重审程序中是在同一法院改判,这就使得改变认知和改判,相对困难。如果在上级法院审理,则会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目前我国法院管理制度上下级属监督关系,但实质上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判决享有的绝对否决权和对下级法院院长任命的提名权,在现实上是一种有力的领导权力,鉴于此下级法院对一些疑难案件的判决几乎是100%的征求了上级院的意见而作出,就此在上下级之间已达成一致,要改判也是难以实现。三是不同的环境对办案人员改判案件形成现实制约。对大部分抗诉案件来说,其主要症结在于对法律和证据的认识问题,基于法、检两家的部门利益不同或法官、检察官的观念和素质的不同,造成对法律和证据的采信及认定很难实现认识一致。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在一个案件中法检双方因认识不同,造成公诉和判决结果不同,而现实的审判监督制度又规定案件的改判最终还是由原审法院或上级法院来改变,除非是案件证据发生新的—3—

变化,否则就原有证据改变认识实现改判几近于零。四是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委会会议少或列席时意见不被审委会采纳,造成审判监督的事前监督无力。虽然2010年两高就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委会会议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定,如列席程序的启动、列席的任务和基本职责、检察长可否委托副检察长列席等,实践中检、法两院的配合机制也不健全,在具体操作当中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并未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五是目前法律规定的监督有滞后性,使庭审监督形式化。如规定在庭审活动中,发现审判程序有违法时,由公诉人在休庭后建议纠正或及时向检察长汇报。而对当庭出现的问题无法直接监督,这样在实践中使庭审监督流于形式。

三、强化刑事审判监督的思考

针对以上困境的分析,笔者就如何强化刑事审判监督作了一些思考:

(一)两高应当对有关司法解释的完善。一是对检察机关如何行使监督权,监督什么,如何监督,进行具体、详实的法律规定。二是对刑法中所有的情节较轻,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等情形,由人大常委会或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做出司法解释,以防止理解和适用上的错误。三是对刑法中的量刑幅度尽可能的规范化,尽量缩小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从目前法律规定来看,量刑成为法院的专项权力,但同时法院在2011年将—4—

开展量刑规范化建设,这说明在法定量刑幅度内法官有自由裁量权,但不等于任意裁量,需要有适当制约。相对应的应当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使量刑由“暗”转“明”,使刑事审判过程透明化,但同时检察机关内部也要注重对量刑建议的规范化建设,从而体现“公平正义”主题。

(三)进一步规范检察机关抗诉行为。一是按照《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348条列举的几种提出抗诉情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制定比较具体刑事抗诉规则,使检察机关在具体的案件审查中能够有理、有力的进行监督。二是将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分离行使。避免法官因检察官的“运动员”兼“裁判员”身份而产生回避或不愿接受监督的心理。同时把公诉人和法律监督人员分离,也有利用公诉人既要出庭公诉又要进行法律监督职能,兼顾不暇,造成对庭审法律监督的弱化,使刑事审判监督人员,真正发挥监督职能。

(四)应当进一步加强检察权,并赋予检察机关一定的处分权。监督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权力相互制约。因此,检察机关首先,应当加大司法改革力度,构建垂直化领导体系,对检察权进行加强,才能用检察权来制约审判权。其次,针对法院不接受检察建议,不纠正违法行为时,没有处分权是审判监督不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当增设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监督的处分权,也就是检察机关应当享有检查权、建议处罚权、处罚权等其他处理的—5—

权利,使检察机关有一定地硬性措施,保障监督落到实处,从而确保审判监督的实际效果。

(五)引入中间人进行重审或建立听证制度,保障法律的准确实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关于上诉法院的设置,在普通法院之外设立专门的上诉法院这种方式,规定抗诉或上诉案件有第三方法院进行重审。也可以在人大和政协建立专门的上诉或抗诉案件听证委员会,专门在法院审理上诉和抗诉案件时进行听证,在上诉或抗诉案件作出判决前必须由听证委员会进行表决,从而对上诉或抗诉案件中间监督,这样即加强了对上述案件的监督,也更

加公平的保障了检察机关履行刑事审判监督职能的公正、公平。

总之,刑事审判监督的改进和完善,还需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调查研究,需要多方的合作,才能真正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刑事审判监督机制,从而推进刑事审判监督工作不断和谐化、完善化,最终确保审判监督的公正、公平、有效、合理。

联系人:张掖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杜刚

联系电话:0936-8419610***

—6—

篇2: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发布日期】2002-05-29 【生效日期】2002-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办理案件实施监督的规

(二○○二年五月二十九日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办理案件实施监督的规定》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02年5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2002年5月29日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对本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办理案件的监督,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正司法,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自治区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办理案件实施监督。

第三条第三条 人大常委会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办理案件实施监督,应当依法监督,集体行使职权,不代行审判权、检察权,不直接处理案件。

第四条第四条 人大常委会对下列案件实施监督:

(一)涉及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决定,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有错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未依法及时纠正的;

(二)涉及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严重超期限办案、超期限羁押、越权办案,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后,未依法及时纠正的;

(三)涉及反映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违反法定程序办案的;

(四)涉及反映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中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

(五)人大常委会认为应当监督的其他案件。

第五条第五条 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负责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案件的重要日常工作。人大常委会的内务司法工作机构是实施监督案件的承办机构。

第六条第六条 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案件的承办机构,对收到的案件应当及时进行审查,认为符合第四条规定的,作以下处理:

(一)直接转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处理,必要时可以要求限期报告处理结果;

(二)了解案件有关情况,必要时查阅案件卷宗,或者经主任会议同意,调阅案件卷宗;

(三)听取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有关人员对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

(四)邀请有关专家对案件有关问题进行咨询;

(五)对认为有错误的案件,提出初步意见或者建议,提请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

第七条第七条 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提请监督的案件作以下处理:

(一)听取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监督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二)听取人大常委会承办机构对监督案件情况的汇报,提出处理意见;

(三)向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提出对案件的监督意见或者建议,责成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限期办理并报告结果;

(四)决定是否提交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八条第八条 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审议的监督案件可以作出以下决定:

(一)责成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报告案件办理情况;

(二)发出案件监督书。案件监督书应当载明案件事实、法律依据、监督意见以及要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办理的期限等事项;

(三)依法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听取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并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

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对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也可以依法提出质询案。

第九条第九条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应当执行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和案件监督书的意见。

第十条第十条 人大常委会交由本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处理的案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应当在三个月内报告处理结果或者办理情况。限期内确实不能办理完毕的,应当及时向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应当配合人大常委会承办机构的工作,对监督的案件提供必要的材料并说明情况。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对人大常委会实施监督的案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依法查处过程中受到严重干扰和阻力的,人大常委会应当在职权范围内,督促、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正司法。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对人大常委会监督的案件,本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对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决议不执行;

(二)对案件监督书的意见不执行,在规定期限内不办理、不报告;

(三)作虚假报告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以及隐匿、销毁、篡改有关材料;

(四)阻碍、干扰人大常委会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或者人大常委会承办机构调查。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人大常委会对有本规定第十三条所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责成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负责人向人大常委会作出书面检查,限期改正;

(二)责成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对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有关人员依法免去或者撤销职务;

(四)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案。

有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三)项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3: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一、我院开展审判监督工作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检察院反映审判监督工作的现状, 笔者搜集了2009—2011年审判监督适用情况的统计数据, 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进一步反映审判监督工作在基层检察院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表可见, 三年中, 我院因审判活动监督而抗诉的案件次, 分别占起诉案件的, 提出书面纠正违法的占起诉案件的, 提出书面检察建议的占起诉案件的。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基层人民检察院在对一审裁决进行审判监督的过程中, 抗诉案件比例相对较低, 监督效果不显著等问题较为突出。虽然对审判监督的效果不能以单纯追求高抗诉率为目标, 但从整体调查结果来看仍然暴露出审判监督效能较为低下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 审判监督的启动标准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受影响

我国刑事审判监督制度中, 对刑事审判实体问题的监督是通过二审和再审的抗诉实现的, 但现行刑事立法关于刑事抗诉程序启动事由的规定比较抽象。《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 检察机关认为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 应当抗诉, 但相关的司法解释并未对“确有错误”提供可具操作性的解释。以量刑建议未被采纳情况为例, 2010年10月至2010年4月, 我院提出的量刑建议中共有7件未被采纳, 但这7件案子均未能提起抗诉。这些未被采纳的案件中, 法院判决的宣告刑超出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 但未超出法院的自由裁量范围, 基本上都在法定刑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 很难以判决“畸轻畸重”为理由进行抗诉。检察机关对审判人员无理由不采纳量刑建议且相差幅度较大却无实质上的约束力, 这正是检察机关审判监督职能虚置的客观反映。

(二) 人民法院内部的请示制度, 增加了基层检察机关抗诉的外来阻力

我国实行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 基层人民法院与中级人民法院各自独立, 均享有独立的审判权。但实践中由于业务考核指标的影响, 基层法院向中级法院请示案件的做法普遍存在。为避免改判风险, 基层法院对拟判无罪案件或敏感的、影响较大的可能引起检察机关抗诉的案件, 下级法院往往事先通过内部请示, 在与上级院达成默契后再行判决。在此情况下, 基层法院的判决、裁定往往是中级法院的指导意见, 刑事判决即便存在错误, 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后, 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或发回重审, 或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 导致有抗无果, 增加了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权的外来阻力, 久而久之将使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权被架空。

(三) 检察机关内部量化考核标准限制了基层检察机关的抗诉积极性

实践中对基层检察院业务考核指标与法院的判决结果紧密相关, 如有罪判决率、撤回起诉率等等。这些指标在某些程度上的确可以衡量起诉工作质量的高低, 也是在操作上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为了追求考核的高分化, 减少判决改变起诉的情况发生, 基层检察机关每当遇到疑难、复杂的刑事案件, 在罪与非罪、诉与不诉把握不准时, 为了减少了承担败诉的风险, 往往会与法院先行沟通、交流看法、统一分歧意见。在这种情况下, 必然导致检察人员在审判监督中畏难保守, 从而使审判监督权进一步弱化。

三、努力探索突破审判监督困境的出路

刚刚通过的新刑诉法中, 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改革完善审判程序是本次修改的重大亮点。作为基层检察机关来说, 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 特别是在新刑诉法实行的法律环境下, 通过严格落实新刑诉法, 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探索创新监督手段来提高监督实效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结合本院的审判监督工作实际, 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作为完善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机制的参考。

(一) 以出庭支持公诉为手段, 强化简易程序案件的审判监督

新刑诉法在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同时, 为保持合理的诉讼结构, 要求检察官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中应当一律到庭支持公诉。这一变化, 对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 强化权力制约, 多方保障权益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在最高检2008年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显示, 简易程序检察机关派员出庭率不到3%, 而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在整个刑事案件中占到40%左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 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将有效弥补实践中大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 检察院均未派员出庭, 导致主审法官身兼控诉、审判两任, 既不符合“控审分离”的诉讼原理, 也影响审判的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缺憾。

(二) 推动量刑建议等监督手段的进一步完善

量刑建议制度作为刑事审判监督的重要手段, 在此次新刑诉法的修改中也得到了确认和规范。新刑诉法在一审程序中增加规定了“与量刑有关的程序”, 即“法庭审理过程中, 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笔者认为围绕这一制度应从明确的量刑规则、确认量刑建议的影响力和约束力等方面入手, 以更好发挥量刑建议的实效性, 强化审判监督手段。

(三) 加强两级检察院之间的联动, 提高对上诉案件的监督

新刑诉法中, 二审程序明确了“应当开庭”的范围, 特别是对于被告人一方对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 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也应开庭审理。此外, 新刑事诉讼法还强化了检察机关对再审案件的参与, 规定对于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 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此举的出发点是进一步增加上诉案件审理的公开透明度, 有利于检察机关及案件当事人对法院司法过程、裁决结果的监督, 为解决检察机关对刑事上诉案件监督缺位的问题找到了切入点。

这一规定同时也对上下级检察机关的联动、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基层检察院在收到被告人上诉申请后, 及时将相关材料上报, 便于上级检察机关开展对一审案件的监督工作。其次, 上诉案件进入二审期间后, 上级检察院应密切关注案件的审理过程, 必要时主动介入, 提出公诉意见。最后, 基层检察院收到二审判决或裁定时, 应当及时将相关材料及审查意见向上级检察院报备, 上级检察院指派专人对二审判决、裁定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四) 建议上级检察机关就抗诉工作对基层检察机关进行常规指导, 以利于审判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律师对刑事诉讼案件的参与程度的越来越高, 被告人的辩护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法院对案件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也相应提高。当代表控方的检察机关“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导致无罪判决的出现时, 如何才能抗准、抗稳, 需要上级检察机关加强对基层院的抗诉指导工作。建议上级检察机关对于不支持抗诉的案件, 制作《不支持抗诉理由说明书》作为指导下级检察院开展抗诉工作的内部文书, 通过对个案不宜抗诉理由的说明, 强化基层检察院抗诉标准的把握能力, 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 推进抗诉工作的有效、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年底前最高检将出简易程序新要求.http://www.legaldaily.com.cn/zfb/content/2012-03/28/content_3464230.htm?node=33981, 访问时间2012年4月2日。

[2]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关键词:审判;诉讼制度;检察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央提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任务以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改革规划中均做出了相应安排,这些改革的规划,很快就会转变为具体的工作规则。公诉工作需要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采取得力措施及早应对,尽快适应改革新要求,更好的履行职责。

一、严格把握证据标准,强化证据的全面审查工作

庭审的实质化要求据以定案的每一份证据必须经过举证、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的严格检验,对证据的质量和数量要求将是空前的。为此要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证明标准,坚决排除非法证据,做到有罪则诉、疑罪则无,真正发挥庭前程序的过滤把关、筛选分流作用,把严防冤假错案作为坚决守住、不能突破的底线,防止案件“带病”起诉。

具体来说需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严格把握证据标准,从证据来源、证据形式、取证程序等方面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全方位复核。二是重视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鉴定意见等技术性证据的作用,努力实现审查工作重心从以口供等言辞证据为中心转变到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上来。三是逐步弱化被告人口供在庭审中的作用,正确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翻供。在现有诉讼规则下,被告人口供不可忽视,但对主要依靠言词证据定罪的案件,引导侦查部门尽可能多地去挖掘、补强客观证据、间接证据,同时细化、固定好言词证据,强化证据锁链。四是改善证据审查方式,逐步克服过分依赖卷宗的书面审查方式,更加注重办案的亲历性。尤其是在办理故意杀人等命案过程中,公诉人员均要实地亲临案发现场,增强对侦查过程的感受,克服封闭式办案、书面审查的弊端。五是加大非法证据的审查和排除力度。及时补正瑕疵证据,发现和排除非法证据,确保提交法庭的每一个证据都经得起检验。对于在审查中发现存在非法证据、瑕疵证据无法补正,或者有合理理由翻供翻证而导致证据不足的案件,由公诉人提出非法证据调查、排除,对公诉人来讲,会带来较大阻力和压力,可以灵活使用“隐性排除”的方法,退回补充侦查、存疑不诉或者建议侦查机关撤回移送起诉做撤案处理。

二、强化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工作。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中的作用

刑事诉讼程序始于立案侦查,侦查工作是公诉和审判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如果侦查环节发现、收集、固定证据出了重大问题,公诉、审判工作往往无力回天。近年来,检察、侦查机关为应对刑事诉讼法修改,不断完善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机制,力图实现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打牢案件证据体系,对此很多地方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是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也存在不少问题。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须的证据材料,证据不足的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三、完善繁简分流机制。提高速裁及简易程序案件的效率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改革,实现庭审的实质化,贯彻直接言词证据规则,无疑加大了公诉部门的工作量,公诉工作的压力增大。审判工作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完善繁简分流办案机制,提高速裁案件、简易程序案件的办案效率,成为公诉部门的有效选择。近年来检察机关与公安、审判机关配合,建立了“相对集中移送、相对集中起诉、相对集中开庭”、专人出庭、代为出庭等简易程序案件办理机制,适用简易审案件占提起公诉案件的60%以上,促进了轻微刑事案件的办理。但是,简易程序案件的办理也存在不少制约瓶颈,影响了办案效率。

在实践操作中,侦查主体多,发案随机,侦查机关无法集中移送,检察机关也就无法集中受理。在审判环节虽然也能够做到集中开庭,但很少能够当庭做出判决,且庭审后的宣判也常常超出审限。法院内部的办案规则采用行政管理审批模式,合议庭和独任制审判员没有一定的裁判权,一份判决先后需要合议庭合议、刑事审判庭审议、主管院长审核,部分还需提交审委会研究,层层审批把关,降低了简易审案件的效率。因此,建立繁简分流的案件管理机制,需要公安、检察、审判三家改革内部业务管理模式,协同推进。

四、推进建立新型控、辩、审工作机制

建立新型控辩审关系,需要厘清对控辩审三方关系存在的不合理认识。控诉、辩护和审判是现代刑事诉讼三造结构的基石。控辩双方实际上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的关系表现为双方的立场主张大多数情形下存在差异甚至截然相反。统一的关系表现在双方均有共同发现事实真相、准确适用法律、公正处理案件、维护法律威信的价值追求。认清控辩双方关系,在设计控辩对抗程序和实际办案时,就会做到不偏不倚,实现控辩双方程序权利的实质对等。因此,要尊重和保障辩护人的执业权利,着力构建新型律检关系。在审查案件中注意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充分保障辩护律师的权利,为保障辩护人的阅卷权、会见权等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或条件。

要充分发挥庭前会议的作用。庭前会议是修订后刑诉法增加的庭前程序,对于把握控辩争议焦点、避免控辩双方在庭审时搞证据“突袭”、保障庭审效率和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办案人员注意会前做好“功课”,有备而来,对需要提请会议解决的问题准备好意见,对辩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准备好应对之策;会中充分阐明检方对相关问题的意见,争取得到合议庭采纳;会后注意查漏补缺,充分利用会议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做好证据完善、程序安排、庭审预案等工作。

五、坚持“指控有据、辩论有力”标准。强化公诉人员出庭履职的各项能力和水平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出庭检察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但当务之急,是要调整工作重心,纠正重庭前审查、轻出庭履职的倾向,全面强化检察人员在法庭上的举证责任、证明责任和说服责任。

篇5: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以规范促公正廉洁 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高检院政治部有关负责人就《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答记者问

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下称《执法规范》)。为帮助各级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人员进一步把握《执法规范》主要精神,高检院政治部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问:请您谈谈制定出台《执法规范》的意义。

答:制定《执法规范》是高检院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要求、加强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步骤。《执法规范》充分吸纳了近些年检察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各地加强规范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全面整合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中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业务规范,系统梳理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工作流程,对每一个执法行为、执法环节、执法措施都作出明确、严密、标准、可操作的规定,形成涵盖检察机关各个业务部门和各个工作环节的统一、完备、权威的业务工作规范体系,实现了执法标准统一化、执法环节具体化、执法要求明确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有效解决执法办案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高办案质量,促进执法规范化。《执法规范》既是各级检察机关所有业务部门、业务岗位的基本操作规程,又是各级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强制性规范,对于检察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增强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执法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请您介绍一下制定《执法规范》的基本情况。

答:按照中央政法委统一部署,高检院于2010年初启动《执法规范》编纂工作。高检院党组非常重视,多次研究部署,要求作为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经过近一年的周密论证、深入调研和反复修改,征求各省级检察院意见,高检院业务部门审核把关,曹建明检察长主持高检院检察委员会两次审议。可以说,《执法规范》的编纂过程,是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发扬民主、凝聚全国检察机关智慧的过程。

问:请介绍一下制定《执法规范》把握的主要原则。

答:《执法规范》在制定过程中,把握了以下四点:一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到各个执法环节和执法岗位,引导办案人员牢固树立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意识,树

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等思想。二是认真贯彻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基本要求。比如,《执法规范》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对检察机关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提出对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的轻微刑事案件,在遵守法定程序和期限、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案期限,同时明确了适用条件、办理程序。三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也最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环节入手,对执法办案的重点环节、关键岗位作了明确规定。四是严格遵循检察工作基本规律。比如,《执法规范》着眼于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体制的优势,建立刑事抗诉一体化机制,合理调配公诉资源,统筹使用公诉人才,着力提高办理刑事抗诉案件的质量和效率。着眼于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和纠错,从制度上明确了公诉工作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内部职责分工和协作配合关系,确保依法公正行使职权。

问:《执法规范》的定位是怎样的?

答:《执法规范》坚持以执法流程和程序性规定为主线,适当兼顾实体性规定,依据检察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环节,明确检察人员执法活动中的基本要求,便于检察人员理解、掌握和执行。一是系统编纂。围绕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工作这条主线,遵循检察业务工作运行规律,整合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努力使《执法规范》成为全面、系统、具有内在逻辑性的业务规范体系,而不是条文的简单汇集。二是限定范围。为防止文件内容泛化,将《执法规范》范围限定为重点规范执法办案工作,对综合调研、法律政策研究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则暂未涉及。三是以法为据。条文原则上以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业务规范及纪律规定为依据,保证《执法规范》内容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四是突出重点。坚持以执法流程和程序性规定为主线,适当兼顾实体性规定,依据检察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环节,明确检察人员执法活动中的基本要求,既全面概括,又突出重点,便于检察人员理解、掌握和执行,便于规范执法工作。

问:请您介绍一下《执法规范》的体例结构。

答:根据检察机关执法特点,《执法规范》以检察执法流程为重点,适当兼顾检察业务部门设置,按照总则→控告申诉检察→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侦查监督工作→ 公诉工作→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特殊程序→其他规定等基本流程和逻辑顺序展开。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各项检察工作既在一定流程中,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些工作并不全部包括在一个工作流程中,有的工作在每个执法环节都有体现,单纯按照检察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会导致重复或遗漏。二是各部门业务有些并不完全独立,如果按照现行检察业务部门设置情况,分别提出每个部门的执法要求,容易导致内容重叠。

问:请您介绍一下《执法规范》的主要内容。

答:《执法规范》分为总则、控告申诉检察、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侦查监督工作、公诉工作、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特殊程序、其他规定等9编,共63章 127节1423条。

《执法规范》的总则归纳、概括了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共性要求。控告申诉检察分别从信访、举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分别从自侦案件的管辖、强制措施、立案等方面进行梳理规范。侦查监督工作围绕审查逮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等三大职责进行规范。公诉工作分别从案件受理、告知等执法环节进行规范。监所检察分别规范监所日常执法检察内容、方法,列举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的情形。民事行政检察分别从受理、立案等方面进行规范。特殊程序系统规范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全国人大代表转交案件的办理程序等。其他规定主要对附属于执法各环节的特殊要求作了系统规定等。

问:如何做好《执法规范》的贯彻落实?

篇6:浅谈检察机关如何服务和谐社会

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立足本身职能,找准自身位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一、积极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康、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刑事司法系统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也即是保障社会生活的和谐。有效打击犯罪,及时遏制犯罪,努力改造罪犯,尽量减少社会中不良人群的数量,是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整个刑事司法系统乃至全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检察机关要从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的高度出发,对于破坏社会秩序的一切犯罪要从严从快打击,坚持“严打”方针,保持对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爆炸、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盗窃、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毒品犯罪,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要严惩生产销售伪劣商品、金融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秩序。

二、预防职务犯罪 惩治腐败,促进和谐。官吏腐败历来是困扰社会的一大问题,也是影响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检察机关应当进一步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通过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取信于民。在加大查办案件力度的同时,注重预防,加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研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建立长效的教育、监督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实现在社会各阶层消除特权,平等共享社会利益。同时要认真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清除腐败发生的根源,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从而创造廉洁的政务环境,增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三、强化法律监督,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和谐。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标尺。检察机关肩负着法律监督的神圣使命,维护法律公正实施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腐败和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是典型的社会不公平,是正义和邪恶的颠倒。公职人员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行为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毒化社会风气,妨碍经济发展,诱发不稳定因素,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大危害。因此,检察机关一方面要强化诉讼监督工作力度,将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执法、司法不公作为打击重点,紧紧围绕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四项刑事诉讼监督,坚决纠正有案不立、漏捕漏诉、以罚代刑、量刑畸重畸轻、违法减刑假释等明显不公的案件,不断拓宽监督领域,更加注重监督效果,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在监督过程中,要追根求源,严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问题,对于涉嫌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司法人员要严厉查处。对于判决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案件要依法提起抗诉,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正确的判决,要耐心做好服判息诉工作,维护司法权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作用,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案件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犯罪案件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让侵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者得到惩处,让正义得到伸张。通过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要让人民看到客观公正的过程,得到体现公平正义的结果。检察机关要成为维护司法公正的坚强防线,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上一篇:招聘、试用、离职、辞退下一篇:外科门诊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