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志

2024-08-17

乡镇卫生院志(精选8篇)

篇1:乡镇卫生院志

**乡卫生院志

一、总 序

***卫生院位于**,世界钓鱼城之南,距南部县城**公里。院内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环境舒适整洁。恬静幽雅,具有良好的就医环境。是一所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自****年诞生以来,即担负起全乡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的重任,至今已有**年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卫生院从最初的以简陋的租用房为诊断室,发展到现在的规范化的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的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走过的是一条曲折坎坷的发展壮大之路。

现***卫生院近六十年发展变迁的历史作一一梳理,借鉴历史、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搜索线索,整理资料,向**建乡六十周年献礼。

编纂小组在***院长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经过近半个月的拨沙捡金、集腋成裘,***卫生院志终于如浮萍、现庐山真面目。兴奋之情,无以名状,院志虽名不见经传,然若徐徐读来,可豁心扉、可冶心灵。院志与国史相融,院事与天下事息息相关,以志补史,可知兴替;以史明理,可昭心智;以理立志,可启后人。在院志编撰过程中务实求真,在内容上求科学、系统、完整。编写形式以记叙为主,直陈史实。编写内容以时间为经,院务性质为纬,分门别类,整理成册,使读者一目了然。本院志是编纂小组领导和新老职工汗水与

智慧的结晶,为编院志,职工们沐雨栉风、披星戴月,在编写过程中又数易其稿,精诚所致、金石为开,院志终于尘埃落定。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祖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沧桑巨变。***正在全面实施新医改的征程上跃马扬鞭。我们期待**在新的起跑线上藉近六十年厚积之力,承载半个世纪求索之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特色办学理念,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志存高远、弘毅笃行,走向更加璀璨的未来。

二、建制沿革

***卫生院,创办于***年,院址在***,院名为“***巡回医疗组”。1955年至1956年,全乡共有5名医务人员。****人担当全乡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

1952年建乡之后,乡上领导多次请示县委政府,要求设立乡巡回医疗组,于1956年6月5日由县委批准成立乡保健站,将“**巡回医疗组”正式挂牌命名为“**保健站”。当时有医务人员8人,辖区内有15个村,服务人口8565人。

****年至今,**卫生院由于政府的历史变革,先后在****年命名为“**人民公社医院”,**年改名为“**人民公社联合诊所”,****年改为“**人民公社卫生院”****年改

名为“***卫生院”至今。

当时乡卫生院,业务用房十分简陋,于1955年在**场租用房维持日常工作,****迁到乡政府分配的工房两间营业,于****年在私人处购买两间房屋,政府分配地基一件。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于****年医院自筹资金,自出劳动力并由政府在全乡内组织劳动力修建了**人民公社医院综合门诊楼。****年卫生院在***院长的领导下,增收节资修建了住院部.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设施的陈旧落后,前辈领导有方,管理有序,广泛自筹资金于****年动工修建综合楼***多平米(现职工宿舍),耗资**多万元。****年国家卫生项目投资**万元修建了现在的门诊楼,因****年5.12地震的影响,导致原住院部不能使用,于****年新征地***平米,并新建住院部***多平米。****年-****年期间国家对卫生没有投入,历任领导艰苦奋斗,增收节资在改造医疗业务用房的同时,还不忘卫生院的发展,并先后自筹资金,购买了X光机、B超机以及检验等医疗设备,建起了辅助检查科室,使柳树乡卫生院医疗质量稳步向前推进。并多次受到县卫生局的表彰。

***卫生院现在占地总面积***平米,****年自筹资金修建综合楼****平米,*****年卫生项目建设门诊楼***平米,***年灾后重规范化住院部***平方米。****年通过全院职工

艰苦努力积极完善各项指令性任务,顺利通过等级评审,规范了医疗技术及公共卫生科室。目前开设临床科室:中西医内外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康复理疗科;发热门诊、腹泻门诊、犬伤门诊;辅助检查科室:X光、B超、检验、心电图;公共卫生科室:防疫门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办公室、妇幼保健办公室、居民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孕产妇学校;目前各科室按照评审标准已全面达标并投入使用。

***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硬件从严,软件从实,院内环境整洁、优美、舒适,具有良好的就医环境。目前我院年门诊人次约*******人次,年住院人次***余人,开设病床**张,病床使用率达**%以上。

****卫生院现有编制人员**人,退休返聘**人,执业医师*人,专科学历*人,公共卫生医生*人,口腔医生*人。

篇2:乡镇卫生院志

乡镇志的编写

乡镇志是记述一乡一镇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书,也属于地方志诸多种类中的一种。

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乡一镇的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

1、篇目结构

状,一般来说,首次编写的乡镇志不宜规定志书的上限,凡是有资料、有内容可写的,都应该上溯至事物的发端。至于乡镇志的下限,考虑志书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下限最好断在搁笔的上一年,也是为了便于统计和使用各类数字。乡镇是属于县的基层行政单位。尽管乡镇的地域不大,范围不广,各行各业的规模也比较小,但各种机构设置基本与县相对应,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志的篇目制定大致也可以参照县志分为五大类属,即概述、大事记、各类专业、人物和附录。设建置区划、自然环境、居民、农业、乡村工业、基础设施、商业、党派社团政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财税金融、民政司法、军事及人物十四篇。

2、编写内容

乡镇志记述本级行政区划范围内各种事物的历史和现状,反映其发展与变化。

(1)概述

采用综述的办法,高屋建瓴,取其精华,用最简明的文字,以叙为主,兼用议论,从本乡镇的自然、社会诸方面,勾画出本地古今的基本面貌,精辟地概括出全志的内容,起到提挈全志的作用。(2)大事记

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办法,用最精炼、最简洁的文字、逐条记述本乡镇自然、社会诸方面的大事、要事。条目按时间顺序排列,不分类。从大事记可以了解一个乡镇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以及基本事实。

(3)专业篇

乡镇志的各种专业内容,是志书的主体工程,主要有自然环境、建置政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大类,每篇又可以设若干专业章。

①自然环境。记述本乡镇在全县的位置、经纬度、四至、面积以及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灾害等。

②建置政区。记述乡镇名称的由来、历代隶属的变化、行政区划的变动以及境内各村的位置、户数、人口、耕地、主要经济指标等。

③经济。农业:记述农村经济所有制、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村经济结构、农作物种类与产量、农业技术、水利与农田建设、农机具、多种经营等。工业:记述个体手工业、村队工业、联营工业、乡镇工业以及在境内的其他工业企业。交通:记述道路、桥梁、公路养护、交通工具、交通管理、运输以及经营管理等。邮电:记述邮政设备、投递、汇兑、报刊发行以及电信设备、电话、电报、移动通信等。商贸:记述个体、私营、联营、国营、供销合作社等商贸经营体制、商品购销以及集市贸易、饮食服务、地方名吃等。粮油:记述粮油征购、销售、调拨以及储存等。财税金融:记述农业税、工商税等税的征收与管理,财政的收支与管理,以及记述当铺、银行、保险、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与管理等。乡村建设与环境保护:记述集镇的规划、街道与建筑,农村的规划、住房与新村建设,以及环保监测、污染与治理等。经济部类不但要注意对生产、经营、管理的记述,还要注意对行业、企业的投入、产值、利税、固定资产、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指标的记述。另外,可以考虑设经济综(总)述章,从整个乡镇的自然资源、生产资源、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指标、重点工程、企业和名优新特产品等方面,去反映整个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增强志书经济部类的整体性。

④政治。党派群团:中共党组织记述本乡镇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党员代表大会、乡镇党委主要工作、村队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人数与素质等;民主党派记述各党派的名称、组织以及活动;记述国民党、三青团的组织及活动;群众团体记述乡镇农会、贫下中农协会、妇救会、妇女联合会、工会、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等组织和主要活动。权力和行政机关:记述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以及乡镇政权机构沿革、部门设置、主要领导人更迭和干部状况等。公安司法:记述本乡镇机构设置、刑事、民事和经济案件的检查和审理,社会治安及法治教育等。重要政事纪略:记述解放前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斗争,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在本乡镇开展的基本情况。军事:记述本乡镇历代地方武装、驻军、兵员征集民、兵和重要战事等。

⑤教科文卫体。教育:记述本乡镇历史上的书院、私塾等教育,以及解放后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和人才输送等。科技:记述科技队伍、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等。文化艺术:记述文化艺术事业机构、设施、群众文化活动、民间艺术、文艺创作、图书、电影、新闻、广播、电视等。医疗卫生:记述医疗卫生事业机构、队伍、预防保健、爱国卫生运动、医疗和医药等。体育:记述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竞赛等。文物胜迹:记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出土文物、革命文物和名胜等。

⑥社会。人口:根据人口普查资料记述年龄、性别、文化、职业、民族、姓氏、婚姻以及计划生育等。居民生活:反映解放前居民的贫困和解放后生活的逐步提高,记述职工和农民的收入、消费水平(包括消费构成、生活消费品的消费量和耐用物品拥有量等)、居住条件、储蓄和手存现金、文化娱乐和卫生健康等。社会福利:优抚记述乡镇政府对军属的优待和国家的补助、对牺牲和残废的抚恤、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等;社会救济记述灾害救济、困难救济和扶贫以及对职工福利和农村“五保”照顾等。宗教:记述境内各种宗教的组织和主要活动情况。方言民俗:记述本地方言的特点、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本地居民的生活、礼仪习俗和道德风尚、陈规陋习等。(4)人物

人物是乡镇志重点记述内容之一,分设人物传、人物表和名人录。要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对本乡镇有较大贡献或影响的去世人物立传,以正面人物为主,适当收入反面人物,以近代人物为主,适当收取古代人物,要注意为某一方面有较大贡献的“小人物”立传。对于在世且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可以采取以事系人的办法,将其主要事迹记入有关章节中。革命烈士、县以上授予荣誉称号的先进人物、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取得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长寿老人等可以列表入志。(5)附录

①重要文献辑存。包括乡镇党委、政府制定的重要文件、布告以及典型的村规民约等。

②民间文学。包括民歌、民谚、谚语、歇后语、谜语和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

③奇闻轶事。

④有保存价值的其他内容。

3、处理好图、表、照片与文字记述的关系

篇3:乡镇卫生院志

今年2月和3月, 吴江市档案局旧志征集保护工程的最后两项成果———点校本《盛湖志》和《同里志》相继面世。至此, 历时五年共推出了8项成果、点校了20种老志的旧志征集保护工程圆满告一段落, 其中乡镇旧志占比超过85%。《盛湖志》这部乡镇旧志, 是研究盛泽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从顺治年间开始编纂到民国初期最终付梓, 260多年间, 里人望族仲氏九代人为之呕心沥血。该志记载了盛泽的历史沿革、地理形胜、物产风俗、街里桥梁、园宅古迹、祠庙寺观, 并用较多篇幅介绍当地的能臣良吏、孝义之士、节烈之妇, 选录了当地文人的许多诗文。全志记载的地情和蕴含的文化信息, 显示盛泽既是丝绸之乡、商贸重镇, 也是人文底蕴深厚的文化古镇。原志为没有标点的文言文, 点校本加了标点, 解决了句读的问题, 降低了阅读难度, 便于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读者阅读。《盛湖志》点校本的出版发行, 是吴江市档案局、盛泽镇人民政府为传承吴江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发挥古代地方文献作用所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此前, 《分湖三志》、《震泽镇志续稿》、《儒林六都志》、《道光吴江县志汇编》、《平望志》和《黎里志》分别经点校后由广陵书社出版, 为挖掘、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篇4: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方法初探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加强,医疗与护理整体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但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日益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进入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对安全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了重要的部分[2],笔者现就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如下综述。

1 目前护理管理现状

1.1 乡镇护理人员工作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加,乡镇大部分常住人口为老人和小孩,因此,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对象以老人、小孩居多。而且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置详细的专科,护士工作较繁杂,角色换位快,由于人力不足,工作时间长,如果有人有休假,上班人员常常要连续工作。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如遇疾病高发季节,劳动量大的现现更突出。因此,由于护理人员少,每天应付日常护理工作已感应接不暇,至于深层次的计划护理,如人文关怀护理、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等的运用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无法落实。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护士待遇差,护士的劳动报酬与劳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很难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是护理管理的难题,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与工作量大,护士每天上班,忙于日常护理,下了班忙做家务,管孩子、身心憔悴,以至于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展了解少,从而知识老化、技术停滞。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轻的,学历稍高的护士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1.2 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管理问题: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护士长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素质缺乏,护理管理工作没有得到院领导的足够重视,由于人力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岗位分配不合理,护士长没有足够的管理时间,大多数从事着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同其他护士一样倒班,并且还要承担一些琐碎的后勤事务及协调各方面关系,因此,护士长的主要主要精力没有放在管理上。日常护理工作及琐碎的后勤事务占据了工作时间,现加之缺少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无法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理念,对新医学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导使护理管理制度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护理管理质量。

1.2.2 技術及人员素质问题:由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训及继续教育,使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导致护理人员知识缺乏,专业性不强的特点,对患者病情变化不能主动发现,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护理安全。乡镇卫生院由于就诊人员多为老年人与小孩,而且疾病繁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应变能力均要求较高,因此,易对护士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面目前护理人员的现状是大多数护士仅能停留在一般性的打针、发药等普通护理工作上,缺乏观察病情变化及与患者的有效性沟通、指导。

1.2.3 住院患者管理差:由于护士少,护理管理不到位,使用住院患者管理差,一些护理措施和监测无法做到;部分病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无家属照顾的,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患者擅自离院理象较普遍,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基本操作不严谨。

2 改进措施

2.1 领导重视及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护理管理是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尊重护理人员,以点带面,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优点和长处,加以放大,在卫生院宣传栏中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加以宣传,以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改变患者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3]。让患者对护士及护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让患者更加尊重护士的工作。

2.2 加强护士长管理:护士长的知识与业务水平直接关系着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因此,护士长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并借鉴其它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进行目标管理[4],首先要制定护理管理目标,根据目标设定详细、严格的护理质控考核标准,采取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并与护士的薪酬挂钩,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实施初期,护士长必须深入下去,使各种管理措施贯穿、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工作中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2.3 落实基础护理:优化工作流程,从细节出发,打造整齐、干净、舒适的就诊环境。

2.4 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关心、尊重和激励护理人员,护士长定期倾听护士心声,减轻护士压力,使护理人员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要求,乡镇卫生院也应根据自身条件,提高护理管理。护理管理的要求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更要保障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理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理指挥系统的作用,以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核心,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护理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贾云,傅乐华.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培训护士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3:46-47.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J].2004,39(3):191-192.

[3] 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4] 优琴.章亚娟.黄琼荚.等.“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的潜在

篇5:校志与乡镇教育志撰写提纲

校志的撰写提纲

一、图片资料:说明学校新旧变化、变革、改革创新,以及最能表现学校特色的资料。

二、文字叙述:尽可能翔实地叙述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办学规模、办学情况重大事件、学校的发展变化、领导班子变化、改革创新的举措。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供参考。

1、学校的历史沿革:(1)学校概况(2)历史沿革;

2、行政组织(1)管理系统(2)职能部门(3)管理体制;

3、教学工作(1)教学管理(2)教学质量(3)课程设置(4)学籍管理(5)教研活动(6)教研成果、课题;

4、教师队伍建设;

5、党群组织;

6、德育工作;

7、办学特色;

8、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9、师表风范;

10、桃李芬芳(历届高考录取榜、省级以上奖励或荣誉称号;

11、后勤服务;

12、名教风采(特级教师、省级劳模或先进工作者、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在本市有较大影响的教师)

以上条目仅供参考,在撰写过程中可以灵活掌握,但基本框架要符合志书的基本规范。

《乡镇教育》续志撰写提纲

第一节

概述

乡镇面积、人口,行政村数,学校处数,教学班数;中小学教师数,学历达标率;幼儿园处数,入园率,专任幼儿教师数,整体教育发展概况等。

一、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

分阶段概述本乡镇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如1987年起,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时,本乡镇的经济基础和办学条件的实际状况;1994年底,本乡镇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工作,通过市县政府验收后又转入“两基”工作,当时本乡镇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本乡镇教育实施“两基”后至今,教育投入、发展的状况又有哪些变化?(要用具体数字,进行概括对比分析,用事实说明教育发展变化的轨迹)

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具体到各乡镇教委,应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如何配合县进修学校、职业中专以及后来的职教中心,做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教育和学历补偿教育及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如何加强对乡镇中小学生的分流管理,让学生合理进入到适合自己学习的高一级学校学习;另外,小学、幼儿教师离职进修、函授、各种短训班培训人次等基本的情况。

成人教育的重点之一是扫盲和利用乡镇成人中心学校对农民进行文化实用技术培训。扫盲阶段,如何建立乡、村二级网络,实行扫盲目标责任制,对这项工作的目标、责任和验收结果要概括求实地反映出来。1995年后,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重点已全面转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和村农民文化技校如何为农民致富服务等项工作,是乡镇续志的重要内容。

三、教师队伍(包括学前教育)

1986~2001年期间,本乡镇如何配合全县对教师,尤其是民办教师培训工作实现序列化?如对本乡镇民办教师进行注册登记、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稳定民师队伍等等;本乡镇通过哪些形式?如在教师中开展大练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

2000年后至今,对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又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有什么明显变化?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要结合乡镇实际做法,进行综合概述)

四、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

1、本乡镇教委对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认识水平。以什么为切入点加强对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的领导。

2、本乡镇从1986~2006年,可分几个不同的阶段,概括叙述开展的工作和做法。如建立教研网络、加强对乡镇教研室建设,重视培养科研骨干、对教学的考核评价,对教研人员的培养提高;推广课题成果、课堂改革实验、表彰教学成绩优秀教师等等。

3、乡镇中小学(幼教)教研成果展示。如对乡镇、学校集体荣誉称号的表彰和教师个人改革实验的奖励。(要做认真统计,进行综合展示)第二节

组织机构

一、乡镇教育机构改革

可据全县教育机构改革的变化,结合乡镇教委机构的变化实际进行。如:1984年县第一次机构改革时,乡镇机构是如何变化的;1993年县第二次机构改革时,乡镇教育机构又是如何变化的;2001年3月,全县乡镇撤并为7个乡镇后,乡镇教育机构又是如何变化的。(每次变化后,乡镇教委历届负责人及任职期限)

二、乡镇学校沿革

把本乡镇从1986年至2006年期间,中小学处数的撤并变化情况(包括原有的联中)写清楚。第三节

主要改革项目

一、领导管理体制改革

1、可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及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后,乡镇地方政府是如何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体制的?

如本乡镇农村小学,学区联办小学的管理体制;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包括幼儿园)、中心农民文化技校的管理体制。

2、在人事管理方面,乡镇教育组长的管理考察;乡镇中学校长、教育工会主席的管理考察;乡镇初中中层干部、中心小学校长、学区小学校长,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校长的管理考察;乡镇公民办教师的管理考察。

3、在财务管理方面,乡镇教育经费不同时期的管理变化。

4、在教学管理方面,教研网络的管理变化情况。(以上四点,可分四个层次进行概述)

二、可把原题目“职、成教改革”换成“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本乡镇中、小学幼儿教育)

1、校长负责制;

2、教职工定编限额聘任制、教职工聘任制;

3、岗位目标责任制;

4、学校内部其他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略)

四、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介绍

1、学校简介

2、反映学校面貌的照片、学校负责人工作照、领导班子办公照

3、学校特色活动介绍(含照片)

校志目录 序

第一章

学校现貌;第一节

校址;第二节

历史沿革;第三节

现貌 第二章

学校体制与组织机构 第一节

领导体制;第二节

组织机构

附1:学校组织机构示意图

附2:2003——2004学学校领导分工职责 第三节

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第四节

发展规划与工作总结 附1:新洲县城关中心小学(1996——2000学学校工作规划)

附2: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2001——2005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附3:邾城街中心小学学校工作计划(2004——2005学)

附4:科学的理论指导

务实的工作作风(2004年工作总结)第五节

校务公开工作

附1:邾城街中心小学关于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 附2:邾城街中心小学关于成立校务公开监督检查组的通知 附3: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校务公开工作自评报告 第三章

教职工与学生 第一节

教职工

附1:教职工结构表;附2:各级各类会员情况统计表 附3:邾城街中心小学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附4:邾城街中心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规定 附5:关于考勤、请假纪律的规定

附6:邾城街中心小学第四届教代会岗位责任制 附7:城关中心小学教师综合考评试行意见

附8:新洲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教职工岗位津贴浮动制 附8: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附9: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教师师德档案制度的通知 附10:武汉市新洲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 附11:城关中心小学教师学习制度

附12:邾城街中心小学2004年秋季教职工基本情况 第二节

学生 第四章

教育工作 第一节

德育工作

附1:邾城街中心小学学生活动一周常规 附2:邾城街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

附3:邾城街中心小学2002——2003学德育工作计划 第二节

体育、艺术、卫生工作

附1:邾城街中心小学《快乐对对碰》节目方案 第三节

学生安全教育

附1: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通知 第四节

寒暑假期教育工作 附1:告家长书

附2:绚丽多彩的寒假“创新素质实践行”寒假活动反馈表 第五章

教学工作

附1: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

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安排表

附2:按市执行课程计划意见调整后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 附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年级课程安排表

附4:邾城街中心小学2004——2005学作息时间表 附5:素质教育经验交流材料之七 附6:新洲县城关中心小学学科教学常规 附7:新洲县城关中心小学教研工作评价方案 附8:新洲县城关中心小学领导听课评课制度 第六章

教科研工作

附1:邾城街中心小学2004年秋教科研工作计划 附:《小学生学习指导》子课题《小学生心理指导策略》研究成果

第七章

教育教学成果 第一节

教育成果

附1:1985年后学校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第二节

教学业绩

附1:教育教学论文存目(1996——2001年)附2:2003——2004学学生获奖名册 第八章

校园文化 第九章

教育交流 附1:优秀教案选登 数学教案

附2:优秀论文选登

减负——必须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思考 第十章

校办产业

第十一章

经费、设施与存在问题 第十二章

人物选介

第十三章

历任校长书记简表 附1:邾城街中心小学校园平面图 附2:学校大事记 学校校志 序

邾城街中心小学始创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属新洲境内三所官立两等小学堂之一。初时有教职员工7人,学生91人,至2004年止,有教职员工249人,学生3470余人。教职员工是创办初期的35.6倍,学生是创办初期的385.6倍,在近百年的历史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与飞跃。学校的发展史,是新洲教育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缩影,折射出新洲教育人的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努力与不懈探索。《邾城街中心小学校志》是学校历史中的第一本校志,她的问世,既是学校向广大师生进行热爱学校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又为家长、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辉煌历史提供资料;她既可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又可为后人办学留作借鉴,对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校志主要记载了1907年至2005年98间学校发展的历程,在建国前的42年中,在国势衰弱、国民经济落后的大背景下,学校虽几经迁移,但发展十分缓慢,到1949年,学校只有150名学生,13名教职员工。1951年,新洲建县后,学校规模扩大,有教职员工18人,学生400人,到1954年定为实验小学时,有教职员工38人,学生920人。此后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996年——2005年,是学校飞跃发展的十年,曾出现过“超级大班”、“超级大校”的现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关心下,校园、校舍面积不断扩大,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栋两层教学楼、两栋平房教室扩展为三栋四层教学楼和一栋四层综合科技实验楼,彻底解决了“超级大班”的现象。十年中,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地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学校始终致力于教书育人、科研兴校,以“创名校、出名师、育名生”为办学终极目标。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中心,以科研为动力,教科研工作如火如荼,方兴来艾,涌现出了一批科研型的教师,近年来还提出“学校是你创造的乐园,老师是你共同发展的伙伴,同学们是美好未来的主人”的办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办学理念。

回顾总结过去是为了发展开创未来,学校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距甚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亟待提高,教育观念也须转变,这些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在本校志编写过程中,多次得到区教育志办的领导与专家的关心,这里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校志与学校志

目前,至少存在两种语意下的“学校志”,分别体现着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立场。【地方志语意下的学校志】

地方志中的“志”是记载某行政区划范围内、某个领域内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资料著述。“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限内的历史,体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属篇章结构,是一种介于资料汇编和学术专著二者之间的资料性著述。从此语意出发,“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种延伸,简称“校志”。一部优秀的学校志,不仅可以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后人办学的借鉴,而且是向广大师生进行爱校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帮助家长和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在现代社会,不失为学校打造自身形象的一种举措。

显然,这种语意下的“学校志”,不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育研究,尽管从广义上讲,各种校志当中对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学校各方面状况的描摹,可以帮助后世的人们对当年的教育获得一种相对真切的体悟,但,编志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探究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很少对学校各种教育现象与措施进行合理、合法性的追问。编写这样的学校志一般不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加入,属于纯粹的实践立场,更需要的是史学的而非教育学的理论观照。【人种志语意下的学校志】

人种志研究是一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交互作用”的实地调查研究,是研究者在现场进行长期的观察、访问、记录,针对所选择的场所、针对自然发生的对象而作的研究。其基本特点是需要研究者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并收集数据,通过叙事的方式描述资料,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篇6:乡镇村志审稿座谈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编委:

《***村志》(送审稿)在各位编委的精心编纂下,在各位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支持下已经于*月完成,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村志》审稿座谈会,会议的任务是请在座各位对《***村志》(送审稿)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建议。下面请允许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市、县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村在外工作的老领导对《***村志》编写的大力支持、对各级各部门帮助指导以及对***村干部籍群众为《***村志》编写支持配合表示衷心感谢。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老领导、**主任、县直相关部门领导、乡党委政府部分领导、***村三职领导、《***村志》编委等共*余人

今天的会议共有五项议程:一是请编委介绍《***村志》编写情况;二是请**宣传部、***保密局、***史志委、***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作审查发言、并提修改意见;三是请编委及其他同志发言;四是**两位老领导作指示要求;五是请乡党委书记总结发言。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编委介绍《***村志》编写情 1

况,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宣传部、***保密局、***史志委、***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作审查发言、并提修改意见………………………………

下面,会议进行第三项议程:请编委及其他同志发言。…………………………………………………………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议程:请编委及其他同志发言。………………………………………………………… 下面,会议进行第五项议程:请乡党委书记总结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刚才各位编委的介绍非常详细,各位领导的点评也十分精确,乡党委**书记也做了总结发言,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请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一并抓好落实。《***村志》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乡人文底蕴,是***文化事业中的一件大事。我相信《***村志》的编纂出版必将推动我乡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再次对各位编委的辛勤付出,各位领导的帮助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篇7:乡镇卫生院志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灾区医疗防疫志》资料长编

第一章 决策部署与应急指挥 第一节、卫生系统组织部署

一、应急措施与现场指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波及天水市,地震导致人员伤亡,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交通受阻、通讯中断、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天水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急动员、全力以赴、团结一致、忠于职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的感人赞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强震刚结束,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刘新成和其他领导,立即赶到住院部、门诊部安抚受到惊吓的病人,查看病房受损情况。随后刘新成院长要求,全院职工立即进入工作状态,住院部医护人员动员病人回到病房,加强危重病人的抢救和监护;门诊部工作人员停止平诊病人诊疗,全部投入急诊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14:40分,120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平南中学围墙在地震中倒塌,有数十名学生被压伤,需要紧急救援„„”接到求救电话后,医院立即派出3辆救护车和6名

对在地震时坚守岗位表现突出、积极抢救病人的部分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5月13日凌晨4:20分,院长蒲朝晖接到省卫生厅紧急通知,预留病床50张,组织医疗队。13日凌晨8时,医院再次召开中层干部紧急会议,传达省厅通知精神,成立了由院长蒲朝晖任组长,副院长曹明祥、杨国栋、雷鹏举任副组长的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抗灾领导小组;并在原预备役旅炮团卫生队人员的基础上,增加胸外、神经外科、骨科、普外、心内科、120急救站相关人员,由医务科科长王亚平兼任预备役卫生队队长,组建了23人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天水预备役旅高豫蜀政委大力支持该院抗震救灾的请战,指示预备役旅炮团团长王新生亲自安排此项任务,政委夏立军亲临医院和基地,为队员做了战前思想动员和军事训练。并为队员提供了军用床单、被套、雨衣、行军背囊、服装、帐篷,还提供了中断电信信号1000公里内通话的电台通讯车一辆。自5月13日起,抗震救灾医疗队人员到位、技术到位、设备到位、装备到位,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同时,为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和随时应对余震期间的突发事件,医院实行由院、科两级领导组成的24小时抗震救灾值班制,由院长任总值班,副院长带领相关科室人员三人一组进行轮流值班,各临床科室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坚持24小时值班。

灾情发生后,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领导迅速行动,分头到住院部各病区,组织医护人员将大部分住院患者转移到住院部中心花园,将少数无法转移的重病患者移至住院部框架结构的病室,同时把门诊病人疏散到门诊楼前空旷地带。随后,院领导对各科室房屋认真查看,发现放射科墙壁和地面裂缝进一步加大,康复病区后墙面裂缝,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和招待所等房屋墻体均有不同程度裂缝,所幸无人员伤亡。

在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医院将受灾情况报告给天水市卫生局。2008年5月13日医院成立了院长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安全保卫、信息宣传四个小组。随后,医院启动了《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应急预案》,组建了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伍,储备了急救药品、设备和消毒灭菌物资,对全院职工和在院患者家属进行防震和急救知识宣传

灾与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实施方案》。由医院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由全院中层管理人员和骨干医师组成了抢救小组、救灾防疫预备队、总务安全巡查队,形成了上下贯通,反映灵敏的抗震救治体系。医疗队整装待发,随时准备赴灾区开展灾后治病防疫工作。

地震发生后,天水市妇幼保健召开院行政会议,就抗震救灾工作做了专题安排,成立医院救治、疏导安抚、物资筹备、监督管理等工作小组,决定实行院领导、科主任24小时值班制、全院干部职工取消休假和节假(含周日)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天水市卫生学校校长邢辉生、党委副书记严翼、副校长陈天泉、副校长杨国宏、副校长王奎、纪委书记甄福定及时赶到学校,学校迅速进入应急状态,立即启动了安全应急预案,校领导亲临现场指挥,迅速、及时、有序地疏散学生,把学生全部集中到操场和排球场等较空旷处,12日晚担心余震造成宿舍楼垮塌,以免给数千名学生生命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他们亲自带领班主任和千余学生露宿学生操场,巡视在学生们中间,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5月12日晚上和13日清晨分别召开了科以上干部会议和校全体教职工大会,对进一步做好震后安全稳定工作再次部署和安排,校长邢辉生通报了灾情,传达了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保证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已任,服从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服从党组织的命令和安排,坚守工作岗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周末一律不休假,积极做好防灾、救援工作。根据学校情况,学生放假一周。成立了由邢辉生同志任指挥长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办公室,负责全校的抗震救灾工作。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市疾控中心的领导敏锐意识到了自身的职责,当天全市疾控工作会议正在甘谷召开,大会主席团果断决定暂停会议,号召全市疾控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全面投身到这场人与自然抗争的战斗中去,并连夜赶回单位,根据职工工作性质的不同,立即成立了灾后应急、消毒、宣教、物资保障转运等四个工作队,同一时间,中心领导密切关注灾情发展,迅速启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通知相关科室做好震后防疫救援的人员、物资、技术和车辆准备,加强了夜间值班、双休日值班,设立

面开展,群众灾后卫生防病意识明显提高,有力地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5.12抗震救灾医疗救治队:5月12日市一院为加强伤员的全力抢救治疗,确保医院医疗安全,从医院业务科室主任和医护人员中抽调51名骨干。组建了医疗救护队,医疗救护队分为住院部抢救和门急诊抢救两个小组。副院长问肃生、马致祥分别任组长。保证了地震期间伤员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5月13日按照省卫生厅要求,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原预备役旅炮团卫生队人员的基础上,增加普外、骨科及120急救站人员共同组建的医疗救援力量,天水预备大力支持,为队员提供军用床单、被套、雨衣、行军背囊及帐篷,还提供了电信信号1000公里内保证通话车一辆,自5月13日起,他们就奔赴麦积区受灾乡镇,抢救伤员,救治病人,并随时准备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治队:2008年5月13日上午,医院组建了由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姝为队长,白云峰、崇复生、李淑梅、武丽、曹欲静、薛育翠为队员的抗震救灾医疗队,李姝又主动向市卫生局请战,积极申请分配任务参加紧急医疗救治。与此同时,紧急筹措急救药品、器械、材料,安排急救车辆等,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积极排查院内安全隐患。

天水市赴陇南抗震救灾医疗队:天水市卫生局于5月13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迅速抽调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及四0七医院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等专业技术过硬的医疗专家和护理人员9人组成第一批赴陇南灾区救灾医疗队。5月14日医疗队携带近60个不同规格品种,价值40000余元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材,乘直升飞机赴陇南市武都区和文县实施救援,医疗队一下飞机就到武都区中医院搭建的简易帐篷内救治骨折、外伤及头部损伤等危害伤员,5月16日又被紧急调往文县灾区,临时组建救护队,往返于文县人民医院与碧口镇运送救治重伤员。5月17日到周边乡村进行搜救,晚上对运送到文县人民医院的病人进行紧急救治。5月19日返回武都区对武都区周边乡村送医送药,与5月20日圆满完成第一阶段救护任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卫生应急、卫生消毒、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病媒生物控制等进行了全面指导,向群众宣传了卫生防病及灾后自救知识,特别强调村民饮用水一定要严消毒,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及肠道传染病,严防灾后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为进一步做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天水市抗震救灾医疗防疫工作队:5月15日天水市卫生局组建的由市属7家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医疗防疫队伍,分为7个分队深入五县两区指导县区灾后传染病防控、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环境消毒等工作,通过业务指导使各县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顺利开展。

天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赴陇南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队:天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5月13日组建的由6人组成的支援陇南灾区卫生防疫队伍。这支队伍自5月下旬至6月5日深入陇南市康县铜钱乡、豆坪乡及巩集乡等6个重灾乡镇,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累计调拔2批次4500人份甲型肝炎疫苗和冷链器材,总价值405000元,及时开展疫苗接种和计划免疫情况调查,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天水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赴陇南灾区卫生防疫工作队:天水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5月14日在省卫生厅组织下,抽调3名业务骨干和1台快速监测车组建的卫生防疫队伍,前往陇南市成县参加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3名卫生监督员在余震不断的灾区,克服重重困难,深入成县宋平、金旗、小川及红川等11个乡镇,101个行政村,进行现场监督与监测,为灾区进一步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保障。

天水市抗震救灾卫生消毒防疫队:5月22日天水市卫生局抽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人员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人员共120人组成的卫生防疫力量,他们在当日市卫生局启动“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环境消毒”活动后,立即分赴搭建帐篷多、人口密集的秦州区东至十里铺,西至红山厂,北至泰山路,南到南郭寺和麦积区滨河路、桥南体育场等进行全面消毒,消灭蚊蝇,维护环境卫生。卫生监督员加大了对周边环境、食品卫生和饮用水的监督管理力度,并深入到户对群众的卫生生活进行帮助指导,此项活动直至全市帐篷全部拆除为此,由于消毒、维护环境措施有力食品安全卫生

8、《天水市卫生局关于解决精神病人安置账篷的请示》天市卫发[2008]58号 2008年5月27日

9、《天水市卫生局关于上报天水市地震灾后防疫工作方案》天市卫发[2008]59号 2008年5月28日

10、《天水市卫生局关于上报全市卫生系统地震受损情况统计报表的紧急通知》天市卫发[2008]60号 2008年5月28日

11、《天水市卫生局关于新建第三人民医院地震损坏医疗建筑物的请示》天市卫发[2008]61号 2008年5月28日

12、《天水市卫生局关于成立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天市卫发[2008]65号 2008年5月29日

13、《天水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天市卫发[2008]66号 2008年5月30日

14、《天水市卫生局关于成立天水市卫生系统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天市卫发[2008]78号 2008年6月7日

15、《天水市卫生局关于压缩一般公用经费支出的通知》天市卫发[2008]79号 2008年6月19日

16、《天水市卫生局关于做好救灾药品分配使用工作的通知》天市卫发[2008]85号 2008年5月30日

17、《天水市卫生局关于天水市抗震救灾药品医疗器械贮运情况的报告》天市卫党发[2008]86号 2008年6月27日

18、《天水市卫生局党委关于抗震救灾工作中发展党员情况的报告》天市卫党发[2008]8号 2008年6月4日

19、《天水市卫生局党委关于推荐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通知》天市卫党发[2008]12号 2008年6月25日

20、《天水市卫生局党委关于表彰先时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天市卫党发

至最低。

5月12日15时天水市卫生局紧急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对可能发生地情况和震后医疗救治工作作出了详细安排,及时成立了由局长史俊清任组长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和传染病防治组,在通信设备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局领导全体成员临危不乱,稳坐办公室统一指挥。并同时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区卫生局及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24小时座机值班,认真做好医疗救治、传染病控制、消毒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5月12日15时30分市卫生局主要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分别赶赴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看望因地震受伤的病人,了解医疗救治情况,并先后在接治病人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天坛医院两次召开现场会,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抢救受伤人员,并对因灾死亡人员的亲属进行安抚。

5月13日市卫生局按照省卫生厅甘卫明电(2008)18号文件关于组建5.12地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紧急通知要求,组建了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史俊清任队长,市卫生局副局长张春英、李西林,市一院院长刘新成,市疾控中心主任刘宝录,市卫生监督所所长陈克孝任副队长,由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院、四0七医院专家及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为成员的天水市5.12地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队和救援医疗队各1支整装待命,随时准备进行医疗卫生救援。

为了保证全市抗震救灾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和血液制品,保质保量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于5月14日成立了由市卫生局局长史俊清任组长,市财政局副局长胡敬东、市卫生局副局长马浩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和平及市物价局副局长马建斌任副组长的市抗震救灾政府采购药品领导小组。其工作职责是:负责全市抗震救灾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消毒用品及血液制品的采购、保管、供应、调拨、发放工作,保障抗震救灾中医疗和防疫工作的需求。

5月14日市卫生局再次召开局务会研究抗震救灾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以局党委书记、局长史俊清任组长的天水市卫生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

工作;指导各县区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各县区开展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主的夏季爱国卫生运动。

为做好陇南市大批伤病员分流我市救治的应急工作,5月15日,市卫生局积极动员市属19家医疗机构做好救治陇南伤员的病床储备工作,共储备一、二批病床220张,确保陇南市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继5月14日我市向陇南武都区派出第一支医疗队后,5月15日,市卫生局又从市属各医院抽调骨科、普外科医护人员18人,组成2支预备医疗队,随时待命,准备赶赴陇南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针对我省陇南受灾严重,灾区食品、饮用水易受污染,易发生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灾区卫生安全监督保障需求紧急增加等状况,天水市卫生局组建了三支卫生防疫队共17人,队伍由天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天水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人员组成,所有人员已全部准备完毕,随时准备赴陇南开展工作。

5月20日,肩负着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神圣使命,肩负着全市7727名医务工作者的光荣嘱托,肩负着全 市352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经历了七天七夜的生死搏斗,天水赴陇南医疗救援队终载誉归来。

5月20日下午,在天水市卫生局举行了天水市赴陇南医疗救援队载誉归来欢迎仪式。出席仪式的市上领导有:市人大副主任申积来、市政府副市长郭奇若、市政协副主席陶元德,市政府副秘书长雷天录。参加仪式的有:市卫生局及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赴陇南医疗救援队的全体队员,市卫生局全体干部职工共100余人。市政府副市长郭奇若代表市委、市政府热情扬溢地致了欢迎词,医疗队队长魏宏学代表全体医疗队员发言,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史俊清主持仪式。

郭市长充分赞扬和肯定了医疗队取得的成绩,郭市长指出,面对灾情,医疗队全体成员无所畏惧,义无返顾,舍弃小家顾大家,坚决冲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坚决冲在危险重重的最前沿,充分发扬革命人道主义,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分成三个小组深入陇南市武都区和文县的12个乡村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救治,5

史局长要求,各县区、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分工协作,严防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全市抗震减灾工作贡献力量。各级疾控机构要认真做好群众临时居住场所的消毒、消灭蚊蝇等卫生防疫工作;卫生监督机构要大力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爱卫办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健康教育、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迅速组建队伍,筹备相关物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不留死角,定期巡回开展活动,迅速改善群众临时居住场所的环境卫生、饮食卫生,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流行。同时,要主动开展疾病的监测工作,务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要制作简单、实用的防病宣传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讲究卫生,增强防病意识,维护环境卫生,主动预防疾病。

启动仪式结束后,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80人组成的消毒防疫队立即出发,分赴市区开展消毒、消灭蚊蝇等工作。

5月30日市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我市5.12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成立的由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史俊清任组长及副局长、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任副组长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负责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卫生厅各项安排部署,研究制定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方案和措施,组织、指挥、协调、落实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由各副组长牵头下设8个工作组,即综合组,负责医疗卫生救援综合协调工作,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各项决策、部署,提供相关后勤保障。医疗组,负责协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组建医疗救治队伍,调配急救车辆和设备,协调临床用血的采集供应,指导做好伤员救治、转运等任务。防疫组,负责协调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组建防疫队伍,调度防疫、卫生监督车辆和设备,指导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开展卫生消毒、食品和饮用水监督检测。保障组,负责医疗救援资金和物资保障,制定医疗救援所需经费和物资供给计划,统计因灾受损情况,编制卫生系统灾后重建规划。捐赠组,负责发动、7

(一)5月17日省财政厅社保处赴天水抗震救灾督导小组一行在罗卫东处长的带领下,对我市卫生系统抗震救灾物资储备工作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市财政局、市卫生局领导陪同进行了督导。

罗处长在大灾过后迅速深入基层对卫生系统抗震救灾物资储备和传染病的防治实地进行了督察,巡问走访和查看了抗震救灾物资储备、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救援设备的筹集等工作。重点察看了市疾控中心的防疫物品、车辆、救灾队伍和消杀灭药品的筹集工作。罗处长说“在当前我国发生重大地震灾情的情况下,我们要坚决响应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迅速贯彻落实抗震救灾部署,并立即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

(二)5月24日,副省长郝远在省卫生厅副厅长李存文、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杰、市政府副市长郭奇若的陪同下,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详细察看了天水市卫生学校灾情。在察看灾情后,郝省长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学校将学生尽快全部搬出,并拨付2万元作为搬迁费用。郭市长对抗震救灾工作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要求学校将学生行李必须在5月26日之前全部搬出,楼房周围设立醒目标志,不得随意进入。按照省市有关领导的指示,学校教职工冒雨将宿舍楼内所有学生行李搬出宿舍楼,并设立了警戒线及警戒标志。经过学校多方争取,省卫生厅协调从民政厅调剂15顶帐篷,市红十字会调拨10顶旧简易帐篷。另外,学校又在东校区和西校区(精表校区)自己购置26顶帐篷,自搭建900m2帐篷。

(三)5月27日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晓明来市三院视察灾情,并与市委、市政府协调,为医院紧急提供13顶救灾帐篷。医院随即成立野外康复病区,将该病区住院患者转移到救灾帐篷中。

(四)5月30日省政府咸辉副省长、副秘书长张正锋、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一行,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市委常委、秘书长张怀仁,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史俊清等的陪同下,赶赴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查看医院灾情,慰问受灾病人。并对医院抗震救灾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她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全院职工在抗震救灾中的辛

注着你们的康复,你们在陇东南地区最好的医院里接受最好的治疗,希望你们鼓起勇气,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坚强的毅力勇敢战胜地震灾害,同时祝你们早日康复出院,恢复正常生活”。刘伟平书记详细了解了每一位病人的治疗恢复情况后语重心长的地说: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役中,院领导高度重视,反映迅速;医护人员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取的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成果。充分体现了该院医护人员素质优良,技术过硬,也体现了全院上下团结协作,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进一步证明了该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基础扎实,成效显著。在谈到天水市紧急救援中心急救大楼建设项目时刘伟平书记说:一定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尽快实施这一项目的建设,高标准建成服务于陇东南地区的、省内一流的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使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真正成为陇东南地区医疗急救中心。

(八)6月13日,省建设厅副厅长阮文易在市建设局局长赵建强等的陪同下,来到市三院查看灾情及灾后重建工作。

(九)7月11日,省慈善总会视察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震灾情况。

第二章信息发布与新闻宣传

第一节、信息发布 第二节、新闻宣传

地震灾情发生后,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市卫生局及市直卫生单位特别注重信息工作收集整理和新闻宣传,有关新闻媒体积极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对鼓舞人们抗击灾害起到了积极作用。现整理市一院和市三院的部分新闻宣传工作。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重视抗震救灾的新闻宣传工作。

5月17日,天水日报四版图/文《高度重视 快速反应 紧急行动-市一医院全力

6月10日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报《高度重视 快速反应 紧急行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作者:张景文 张亮

6月14日天水日报3版《副省长刘永富到市一医院调研指导》

作者:张景文

6月21日天水日报三版图片新闻《省委副书记刘伟平到市一医院调研工作,对该院抗震救灾及伤员救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作者:张景文

6月25日《市一医院院报》第一版刊登了《省上领导刘伟平、刘永富、咸辉对我院抗震救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作者:张景文

6月25日《市一医院院报》第一版摄影报道《哈萨克斯坦官员到我院看望地震伤员》

作者:何兴

6月25日《市一医院院报》第一版刊登了《来自灾区伤员的感谢信》2份 地震灾情发生后,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认真落实抗震救灾信息一周一报制度,及时发布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信息,引起了《天水日报》、天水电视台及《精神卫生通讯》等新闻媒体的关注。2008年6月1日《精神卫生通讯》报道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晓明、天水市副市长郭其若来医院查看灾情。6月5日《天水日报》以“危房重建要快、要好、要抗震”为题,报道了建设部党组成员姚兵来医院察看灾情。6月7日《天水日报》以“关注医院灾情、情系受灾患者”为题,对甘肃省政府咸辉副省长、副秘书长张正锋,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市委常委、秘书长张怀仁来医院视察情况进行了报道。6月14日《天水日报》以“中国红十字会视察市三院抗震救灾工作”为题,对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和北京、澳门红十字会来医院察看灾情进行了报道。7月1日《精神卫生通讯》报道了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和建设部党组成员姚兵来医院查看灾情。9月27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与天水电视台联合,以“市精神病医院博爱业务综合楼奠基”为题,报道了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卿,市政协主席冯

道。仅半天时间腾出60张床位,采购600万元的药品和器材,随时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

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救治了陇南伤员0人。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救治了陇南伤员0人。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救治了陇南伤员0人。5月14日中午12时,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李淑梅、武丽、曹欲静和其它队员搭乘装满救灾物资的直升机飞赴陇南。经过1小时20分的飞行,13时30分飞机降落在武都区东江镇

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救治了陇南伤员0人。天水市第六人民医院“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救治了陇南伤员0人。其它医院救治陇南伤员

天水新天坛医院“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救治了陇南伤员7人。麦积区:“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救治了陇南伤员5人。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5月12日当天收住12名地震伤员被分送到相关科室,面对血肉模糊的伤员,早已守候在病房的护士们立即为患者擦洗面部血迹,及时开通静脉通道补液、吸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为急诊手术的患者积极作准备,手术室的无影灯在余震中微微晃动,但医生们仍然镇静自如,为每一位地震伤员完成了急诊手术。

5月15日中午,记者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重病监护室见到了正在接受治疗的陇南文县城关镇元茨头村的74岁老人尤兴田。“医院已经采取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胸心外科王主任告诉记者,“我们24小时监护,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将尽最大的努力,力保患者。

神经外科收住了7名地震受伤患者,12岁的杨冰玉来自陇南成县红川,在这次地震灾害中造成重度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左足毁损伤、呼吸衰竭,行左足截肢手术,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护士长和另外抽调的两名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护士进行24小时特护。患者全身多处骨折,尤其是骨盆骨折,须静卧治疗,为了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褥

本市伤员转运

麦积区:从麦积区用“120”救护车转运到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99人。

秦州区:从平南镇用“120”救护车转运天水新天坛医院7人。陇南伤员转运 公路转运

天水市赴陇南抗震救灾医疗队在陇南市救治转运伤员:5月13日,按照天水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天水市卫生局迅速抽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0七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等专业技术过硬、政治素质高的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9任组成第一批赴陇南抗震救治医疗队。携带市卫生系统自筹近60种不同规格品种价格40000余元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材,于5月14日12时乘直升飞机赴陇南市武都区和文县实施医疗救援。经过1小时20分钟的飞行,13时30分降落武都东江镇。一赶到武都中医院,他们饭也顾不上吃就投入抢救工作:设计手术、实施救治。第二天下午,救援队一行9人又被分成两组,派往受灾情况特别严重的文县碧口镇。

5月15日15时20分,她们一行紧急调往文县灾区。在去文县的途中,由于道路崎岖且余震不断,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走,于21时才到达文县县医院,一下车,她们又投入到紧张的救治伤员工作中去„„

5月16日8时,省卫生厅的张巡视员给她们分配新任务,要临时组建一支救护队,往返于文县与碧口镇之间运送伤病员。经过迅速分组,她们与外院救灾医疗队分成6组,每组1辆救护车,车上配备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材,9时30分奔赴重灾区碧口镇接重伤员,12时30分到达碧口镇,在碧口镇卫生院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伤病员和家属,医院的楼已经倾斜,门业扭曲变形了,无法进出,救护车也开不出来。她们只好与同车医生将需要转运的伤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抬到了救护车上,安置妥当后,医疗队又出发了。17时10分医疗队到达文县县医院,协助病人做检查后,将病人安置好,才返回住地。

截至5月20日,由天水向陇南灾区抢运各类抗震救灾物资近6843吨;组织和引导、押运车队16批共560多台;出动直升机65架次,运送物资,接转伤员;从天水火车站卸装物资126车皮。

转运到市一院治疗的的陇南伤员 1、5月12日,成县转来患者杨冰玉,女,12岁,转诊诊断为多发脑挫裂伤,左足毁损伤;接诊诊断为多发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左足毁损伤,呼吸衰竭,于5月23日转往兰大二院治疗。2、5月13日,西和县转来患者李多育,男,33岁,转诊诊断为多发脑挫裂伤,右颞叶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3、5月14日,徽县转来患者黄月芹,女,35岁,诊断为颈椎骨折,四肢骨折。8月24日好转出院。4、5月14日,从文县转来患者刘卫平,男,42岁,右小腿外伤。5、5月14日,从文县转来患者何园园,男,24岁,右肱骨骨折,右侧气胸。6、5月14日,从武都转来患者胡勇,男,44岁,左肱骨骨折,左足第三 骨骨折,头皮裂伤。5月21日出院。7、5月14日,从武都转来患者成汉云,男,15岁,左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8、5月14日,从文县转来患者肖代生,男,58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双额硬模下腔积液。9、5月14日,从徽县转来患者何义存,男,58岁,双侧血胸,肺挫伤,呼吸衰竭,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创伤性窒息,脊椎压缩性骨折,胫腓骨开放骨折。10、5月14日,从文县转来患者尤兴田,男,74岁,左血气胸,胸挫伤,左肱骨骨折,左侧胫腓骨骨折。11、5月15日,从礼县转来患者杨二世,男,54岁,胸12椎体压缩骨折,半截瘫。12、5月15日,从礼县转来患者单菊梅,女,47岁,多发脑挫裂伤,脑脊液耳漏。

的心理干预医疗预备队。为了更好地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重大灾害导致的心理危机,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水平,全部队员参加了由省卫生厅组织的重大灾害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正确掌握了重大灾害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及灾后心理重建等方面业务知识,为奔赴灾区做好充分准备。

5月22日天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派15名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志组建队伍,分5个心理干预咨询组重点对灾区儿童,女性,学生,老年人,及救援人员开展专题心理干预,在整个抗震救灾期间,累计干预各类人群2000余人次。通过干预咨询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灾区群众的防病意识,消除了灾后恐惧心理。

抗震期间天水市中医院派出由15名医务骨干组建的两个小区医疗队到龙城广场、天河广场、伏羲广场、藉河风景线等十几处临时防震棚开展了抗震防病等知识的宣传、心理干预和义诊活动。共接诊患者110人,发放抗震防病、预防夏季传染病等宣传资料11000多份。

“5.12”地震不仅对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对人们的心灵造成了严重创伤,心理干预成了自医疗救援、卫生防疫之后最重要的救援工作。为了培训大批心理干预队伍,去支援灾区和在本地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工作,2008年5月26日至28日,市卫生局举办了两期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共有全市230名医务人员和40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培训。

北京大学医学部性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医学博士潘晓明,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鄢卫东,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心理学主任医师杨国周等6名专家学者从心理学概述,危机、应激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座,取得了极大的培训效果,为我市下一步全面开展灾后心理干预工作打下了基础。

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精神病患者,这类患者在病态支配下,一旦受到重大灾害等因素的刺激,容易发生自杀、伤人、毁物、外逃等危害社会和公共安全的行为。5·12地震破坏性巨大,在院的350多名精神病患者对地震产生极度恐惧心理,导致部分患者病情加重,自杀、伤人、毁物、外逃行为时有发生,给医院开展医疗业务造

王晓琴等在市、区卫生局领导的陪同下,看望慰问了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病人和医护人员,仔细观看了地震对医院基础设施造成的损害情况。本着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就近就地疏散的原则,指示将内科系住院病人搬迁至新住院大楼,办公室科室工作人员搬迁至救灾帐篷办公。为贯彻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医院积极组织力量,井然有序地开展搬迁疏散工作。

国际及国内知名人士的抚慰活动 1、2008年5月30日下午,哈萨克斯坦紧急状态部灾害预防司司长加巴索夫﹒西里姆﹒加巴索维奇、哈萨克斯坦国家储备委员会官员阿斯卡洛夫及哈主要媒体“哈巴尔”电视台记者、哈驻华使馆领事萨尔谢巴耶夫﹒卡伊尔江一行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慰问看望了在该院住院治疗的“5.12”地震受伤人员,市一医院得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捐赠的部分药品,及时的用于地震受伤人员的救治。

2、2008年6月1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酋长基金会主任阿布杜•热赫尔曼一行,由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马湘贤和副市长郭其若陪同,到市三院查看灾情,看望了帐篷中的受灾患者。3、2008年6月26日,巴基斯坦救灾物资运抵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4、2008年7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金会来视察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震灾情况。5、2008年12月18日,巴基斯坦驻华使拉加先生,参加中巴友好医院揭牌,并慰问抗震救灾医务人员。6、2008年7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官员联合组成的考察团,考察了市三院地震受灾情况及灾后重建。

第四章 卫生防疫

第一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业监测、报告与防控

环境、水源和生态保护,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市卫生局于5月22日启动了“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环境消毒”活动。立即,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积极行动,科学、规范合理使用消杀药剂,开展了一场大规模对所有搭建帐篷和临时居住场所全面进行了消毒、消灭蚊蝇,维护环境卫生的灾后防疫活动。

市疾控中心及时抽调80名专业人员组成10个灾后预防疾病消毒组。队员们身穿防护服,不顾疲劳,不怕酷热,对市区东至十里铺,西到红山厂,北至泰山路,南到南郭寺等主要干道,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片临时帐篷集中区和人口聚居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彻底消毒工作。从5月15日至6月20日,共出动卫生防疫人员125人6000余次,消毒家畜500头(只),废墟400余间,帐篷9500顶,活动板房400间,厕所210个30次,垃圾890堆20次,临时居住点环境145686平方米,共用各种消毒药品2560公斤,发放饮用水消毒药片500公斤,防病宣传资料10万张。6月20日后中心专门成立由10人组成的消毒小组,坚持每日有重点,针对性地进行消毒,灭蚊灭蝇,直至全市帐篷拆除为止。据末梢水抽检显示,消毒总体合格率超过90%。同时,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完善了应急预案,在坚持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力度,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卫生重点开展临时集中安置点的集中供水供餐的卫生安全检测,有效预防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5.12地震后,全市各级卫生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报告疫情,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疫情检测报告系统,加强了防控措施。针对手足口病疫情,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市卫生局成立了全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流行病学调查组和医疗救治组,负责全市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二是,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天市卫发[2008]46号),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5月10日起,全市实行手足口病日报告制度。三是,启动了应急预案,做好了应急有关物资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传染病疫情。四是,全市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制,实行责任追究制。五是,卫生和教育部门互相配合,开展托幼机构教师手

喉病例;调查处理了秦州区天水镇咀头附中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病134例)。常规疾病监测工作:每月向省疾控中心报送学校传染病监测表,全年共监测学校传染病18起,发病587例,其中乙类一起(麻疹),发病8例,丙类13起(风疹2起,流感4起,流行性腮腺炎7起),发病299例。其它4起(水痘3起,疥疮1起),发病280例,均无死亡病例。9月20—10月31日每日报告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奶粉致泌尿系统疾病病例,共计1418例。对秦州区内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奶粉致泌尿系统疾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共调查病例38例。流感监测对我市两所国家级流感监测点共监测病例50484例,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719份,向省疾控中心送样16次,经检验阳性19例,其中H3 11例,B(Yamagata)8例。

灾情发生后市卫生监督所加大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医疗市场的检查,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01户,持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85户,持证率84%,抽查从业人员592人,持有效资质证件475人,持证率80%。在对101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中,重点加强了霍乱,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清水县也对其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疾病监测及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查医疗机构24家,在现场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督促整改。秦安县对县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站和疾控中心的所有应急医药的贮存、预案的启动、人员的组织部署以及县医院设置传染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不足提出了整改意见。甘谷县对辖区各医疗机构院内感染,医疗废弃物处置,传染病防治管理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共监督检查了17个乡镇卫生院、23个村卫生站的疫情报告、门诊日志、医疗废物处理情况等。

5月15日,市疾控中心主任刘宝录带领专业人员组成的卫生防疫队来到受灾严重的武山县东顺乡邓堡行政村西坪、黎坪两个自然村,对灾区传染病监测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卫生应急、卫生消毒、传染病防控、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病媒生物控制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指导,特别强调村民饮用水一定要严格消毒,重点做好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严防灾后出现相关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与鸡肉自制过程中在无降温设施、存放条件不当,存放时间过长有关。责令封存鸡肉,停止食用,并对盛鸡肉的用具进行清洗、消毒,积极救治病人。至8月26日,所有病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

第二节 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

为严防地震灾害后发生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和水源污染导致饮用水的事件,保障灾区群众身体健康,全市各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了对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管理,在开展食品与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检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饮用水卫生安全,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对所在区域的中小餐饮单位、超市、食品小摊点、居民生活饮用水等进行了监督检查。全市共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013户,饮用水单位71户,学校262户,临时居民安置点38589个,开展快速检测101份,实施行政处罚1189户次,没收产品1026公斤,罚款145600元,取缔15户,出动监督员2479人次。

一、食品卫生监督与监测

灾情发生后,针对广大市民在防震篷等临时住所生活,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实际情况,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主动开展了饮食卫生的宣传教育活动,先后派出86名卫生监督人员,主要在环城西路、环城东路、人民公园、新华路、滨河东西路、羲皇大道、体育场等临时居住场所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教育群众不食用病死、毒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以及来历不明的食品,做到生熟分开、现吃现做、尽快食用。同时集中监督力量,对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指导。

从5月13日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通过具体分析,将小餐饮店、小食品店、食品摊贩、生活饮用水经营单位作为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主要对餐饮经营单位的卫生设施、人员持证情况、食品采购台账登记情况、餐具消毒、食品经营单位销售过期伪劣食品、生活饮用水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指导,共监督检查了

6月3日至6月9日,为保证高考期间广大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市监督所抽调28名卫生监督人员对考场及考生住所及其周边开展了拉网式的监督检查,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68户,实施行政处罚6户,其中警告2户,停业整顿2户,罚款2户,罚金1800元,为全市高考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卫生监督队员在陇南灾区开展卫生监督与监测

5月14日,在省卫生厅的组织下,抽派了三名业务骨干前往陇南市成县参加抗震救灾防疫工作。三名卫生监督员克服重重困难,在不断发生余震的灾区认真开展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快速检测工作,在成县宋平乡、金旗乡、小川乡、红川乡等11个乡镇,101个行政村,473个单位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共检测生活饮用水68份,餐饮业食用油和调味品143份,对三所学校、一个大型超市和四家医院及11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卫生、防疫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饮用水的供应与卫生监督、监测

地震发生后,根据《卫生部监督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市卫生监督所精心安排部署,全面开展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在原来开展城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将震后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工作扩大到农村乡镇及村民的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为确保受灾地区广大群众喝上安全的生活饮用水,克服困难,给农村各乡镇和自备井水、泉水、窖水配发生活饮用水消毒药剂,散发消毒饮用水宣传资料,为保障我市灾区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做了大量的监督监测工作,确保大灾后无大疫。

1、按照《天水市卫生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紧急通知》,我所组织监督人员和疾控中心人员深入震情较严重的16个乡镇进行村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这16个乡镇人口数为646872人,主要是地下水(井水和泉水),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数332342人,分散式供水人口覆盖312410人。共采集村民集中式供水、井水17份,农户家末梢水17份,每份水监测感官、理化、微生物20个指标,城区自备水源井水5份、城市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水质9份,每份水检测7个指

场所的室内外进行消毒,卫生监督、环境治理、疾病预防控制和群众健康教育工作。

市卫生局抽调近150名卫生防疫人员(以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为主,市疾控中心80人,市监督所40人,其他卫生单位20人)对搭建帐篷多、人群密度高的秦州区人民公园、伏羲广场、藉河两岸和麦积区滨河北路、天乐苑小区、桥南体育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全方位、多频次、宽领域的彻底消毒。

消毒活动出发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举办了三批抗震救灾防疫小分队培训会,就灾后应急消毒处理、消毒杀菌方法、要领及自身防护、注意事项、肠道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及灾后的心理干预进行了重点讲解。

消毒工作中根据工作情况,将帐篷密集、蚊蝇密度大的场所,作为重点消杀对象,包括外部环境、帐篷内部、野外垃圾站、厕所等地。同时,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向市民分发夏季传染病防治、食物中毒预防等卫生宣传材料,向群众讲解消毒、自我卫生保健等防病常识,指导群众消毒杀虫。

队员们不顾炎热疲劳,克服重重困难,无论是受灾群众的集中安置点,还是居住分散的帐篷、活动板房,无论是厕所、垃圾点,还是牛棚、猪圈、鸡舍,均进行了深入、科学、细致的消毒和杀虫,同时还反复观察以确保消杀效果。

市、县区都投入一定力量开展了这场消、杀、灭为主的灾后防疫工作。5月20-22日,秦州区组织了7支防震减灾医务防疫工作组,对全区户外搭建帐篷和临时住所进行了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发放“临时住所卫生注意事项”宣传单3万余份。并在5月23日、27日,出动医疗防疫技术人员150人次,对全区野外搭建帐篷和临时居住场所内外及周边环境、空气进行了全面、细致彻底消毒。

秦安、张家川和甘谷县有针对性地对存在传染源的区域进行消毒灭菌,主要对公共场所、学校、交通工具、社区等人群聚集场所进行消毒,环境卫生处理。

清水、武山两县分别深入到地震灾害较重的乡镇村庄村民安置点开展了环境消毒防疫工作。

麦积区购置过氧乙酸、卫害净、高氯毒死蜱、爱尔牌消毒片、广威消毒片、漂白粉、3

乡镇,帮助指导当地卫生人员开展了疫苗接种和计划免疫情况调查,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第五节、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教育

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卫生会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组装宣传车7台,印发宣传材料十万余份,就抗震救灾、卫生防病、食品卫生、环境消毒等知识进行了为期20天的宣传。2、5月9日、6月18日在两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声势浩大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对城乡结合部、垃圾积存部位及卫生死角进行大清扫; 3、5月23日到6月18日组织开展了“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环境消毒”活动,抽调115名专业人员组成16支小分队,对搭建帐篷多、人群密度高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全方位、多频次、宽领域的彻底消毒,并出动卫生监督员700余人次对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进行了监督;4、7月18日—25日组织开展了 “清理垃圾,消除四害”创卫主题活动,在两区范围内以餐饮,娱乐、公共场所为重点集中清除四害孳生地和消除四害; 5、8月5日—9月30日市政府组织了“三城联创”六项集中整治活动,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市场脏乱差和建筑拆迁现场开展集中整治。

6、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地震发生后,广泛深入地开展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宣传,在天水电视台、天水日报刊播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100余次。

地震发生后,广大市民对地震带来的灾害和地震中传播的流言极度恐惧,一方面从众心理驱使很多群众选择露宿或住进临时搭建的帐篷,由于临时人口密集,卫生条件极差,加上地震对人们精神上的打击以及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机体抵抗力下降,都极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另一方面群众会有囤积食品、生活饮用水行为,但他们对食品质量的鉴别、食品的保管储藏、疾病预防知识的相对匮乏,食品生活饮用水安全

进行大扫除,累计投入劳力350多人次,清理桥一沟的垃圾、淤泥800多立方米,多次得到上级和当地居民的赞扬。

医院高度重视灾后防病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入院宣教—住院行为训练—出院康复指导的健康教育流程,对住院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做好入院宣教,病区每月办一期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医院强化感染控制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突出对一次性无菌物品、无菌技术、消毒监测等项目的考核检查,病人床单位实行终末消毒,防止了院内感染。

第五章 救援保障

第一节、救援物资的调用、捐赠和采购

一、调用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省政府抗震救灾药品下拔:2008年5月22日至6月27日共接收省卫生厅调拨药品,医用耗材及医疗用品三大类120个品种规格,价值1977194.82元。截止2008年7月2日向县区卫生局及有关医疗单位调拔药品、医用耗材及医疗用品三大类120个品种规格,价值1977194.82元,结余为0。

二、捐赠和采购药品的种类和数量

截止2008年8月5日,共收到社会各界捐赠药品44个规格品种,注明价值的药品累计616887元,未注明价值的药品34个品种,计574件(箱),调拨有关县区28个品种规格,注明价值的计344887元,未注明价值的药品168件(箱)。目前结余散包装药品5件(箱),每件内有几十个品种混装,有针剂、有片剂、有胶囊、有外用药、有医疗器械,还有进口药品,个别包装破损或过期,经天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结果为不能使用。拟择期择地予以焚烧销毁。另外,哈萨克斯坦捐赠药品(针剂)2215支。因为无中文药品说明书及进口药品注册证书,不能使用,暂存在天水市秦州区医疗公司仓库。

甘谷县卫生局18个品种规格,价值472994元; 清水县卫生局41个品种规格,价值371017.80元; 麦积区卫生局5个品种规格,价值301320元;

天水市第一、二、四人民医院、新天坛医院各5个品种,价值均为10140元,合计价值50700元。

社会各界捐赠药品调拨:

甘谷县卫生局25个品种规格,注明价值合计344887元,未注明的药品89件(箱); 秦州区卫生局3个品种79件(箱);

市直各医院、四0七医院、新天坛医院各1个品种规格,价值272000元。调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冷藏包23个,价值6992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月1日至8月13日,作为全省运送救灾物资的后勤基地,向陇南、甘南、平凉、白银和本市各县区调剂配送漂白粉160吨。

市第二人民医院针对震后群众出现惊恐之情、外受暑湿、内伤食滞、头痛倦怠等症状,将具有透热解毒、清热化湿之功效的院内自主研制的中药制剂“银感合剂”560余袋免费分发给帐篷内居住的社区群众,受到了来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视察灾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刚副局长的高度好评。

合理配置救护车辆:为了统一调度全市急救车辆,完成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无缝隙连接,开辟从急诊、临检、住院到手术的绿色通道,确保完成转运救治伤员的任务,市卫生局对市属卫生系统19家医疗卫生机构的22辆救护车进行了编组,实行统一调度。

篇8:乡镇卫生院志

《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是一部省级地方志, 是记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医药卫生工作的综合性史书, 是反映广西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的历史轨迹、薪火相继、永不断章的延续性史料, 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独特功能, 也是了解广西医药卫生行业的信息窗口。笔者有幸在团队工作中编撰该志第一篇、第二篇共11节内容, 先后查阅医、药、卫、校、研等档案资料数十万字, 发现医疗行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些有待整改的问题, 谨探讨如下。

1 医疗行业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医疗行业是科技卫生事业单位, 与档案局档案馆没有直接隶属关系, 不少人士, 甚至是分管领导, 认为医院档案管理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普遍存在“重临床、轻档案”的意识, 只重视临床病历资料管理, 对其他的文书、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盘片、协议、合同、牌匾等综合性档案资料认为可有可无, 认识不到综合档案对医院自身历史发展的价值、贡献和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职能部门往往注重工作的业绩和总结, 而不注重收集、整理、移交与工作相关的各种原始资料。档案管理专、兼职人员, 往往并不了解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 在信息沟通、工作环节等方面都普遍存在脱节现象, 尤其是一些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和突发性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 许多原始资料未得到及时收集归档而散失, 造成档案管理中的断档现象, 档案资料体现不了历史性、系统性, 完整性、准确性。如《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 编撰资料上溯1990年, 下限至2004年, 分为医疗、医药卫生研究、妇幼卫生与保健、疾病预防与控制、农村医疗卫生、药政、卫生法制与监督、医学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后勤保障、群众团体、管理、人物篇幅等13个篇目, 档案资料搜集整理跨度15年, 涉及领域广泛, 但编目中的一些具体数据, 居然在相关医院的综合档案室查找不到, 反而在《广西统计年鉴》、《广西卫生年鉴》里被查获。

1.2 档案管理范围界定不清

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 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医疗行业档案管理、评估、考核量化标准模式可循, 使得各级医院在管理档案时, 大都凭自己的经验和实践进行操作、摸索, 更谈不上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范围的档案, 徘徊在管理之外。如编撰《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的管理篇时, 许多单位都忽略“卫生宣传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立卷工作, 存在薄弱环节。档案资料里查找不到该单位的包括宣传机构、人才培训、经费与器材、宣传教育、新闻媒体的报道等方面的资料。探及原因, 一些档管员居然回答“这些也属于档案资料呀?”。如此, 又怎能完整地反映出卫生行政管理的整体性、准确性呢?

1.3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专业化水平低

为适应医疗行业的稳健发展, 建立和完善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机制已迫在眉捷。但一些医院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 很少将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 纳入医院管理体系, 这种管理制度的漏洞, 容易滋生管理责任不到位, 监管不力的弊端。

由于多种原因,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知识更新不够快, 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 个别领导甚至将综合档案室作为随意安置富裕劳动力的工作场所, 造成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管理沿袭传统经验, 甚至仍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的操作程序上, 影响了档案的收集、利用、开发。

2 提高医疗行业档案管理的思路

2.1 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 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应停留在经验管理和丰富馆藏的传统管理模式上, 应以适应卫生改革的需求作为切入点, 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转变观念, 加强领导, 重视宣传, 把档案工作纳入医院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通过专题、板报、讨论等多种渠道, 组织医院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专兼职档案人员, 学习宣传有关档案法规, 树立全员档案意识,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如编撰《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的群众团体篇时, 一些单位的综合档案室查找不到各民主党派、侨联、工会、职代会、共青团等相关资料, 一些单位的档案室虽然在归档范围的党群工作类目名称里有统战工作序列, 但卷宗内容却空空如也, 缺失统战工作计划、统战工作会议纪要、各民主党派成员名录及有关材料、侨联大事记等重要资料。当询问档管员和民主党派、侨联负责人时, 几乎都认为这些材料不是“档案资料”。如不提高全员档案意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又怎能适应医院的中心工作?

2.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医疗行业档案管理, 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有序的档案管理, 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更离不开落实到位、监管力度。医院应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 制定一套适合本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考核量化标准, 明确职责, 逐级逐人落实, 确保医院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材料得到及时完整地收集、移交、归档立卷。档案管理人员, 应自觉围绕医院中心工作,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除管理好、丰富馆藏工作外, 应主动挖掘、拓展档案信息资源, 积极开展医院档案编研活动, 对信息资源深层次加工, 提供多方位、高价值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以提高档案利用率和社会效益, 使医院的档案价值, 既体现在为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服务, 又为医院发展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2.3 加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档案社会效益

医院应设法挤出专项资金, 提高档案保护档次, 如配置或更新库房的通风、去湿、温控、防蛀、灭虫、消防、录像监控设备等, 同时, 有计划分步骤地引进计算机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建立标准统一、结构合理、便于数据处理的管理数据库和相应的技术共享平台, 实现档案数字化动态管理、监控, 使档案管理工作跟上时代步伐。如编撰《广西通志·医疗卫生志》的民族医药章节时, 发现一些基层单位档案室的许多原始资料, 纸张已发黄变质, 图片资料模糊不清, 甚至中、草药资料制作的标本有虫蛀霉变现象, 部分收藏的药锤、竹罐、刮痧版等民族医诊疗工具被老鼠撕咬啃噬。档管员虽心急如焚, 但苦于资金匮乏, “难为无米之炊”, 一筹莫展。

摘要:目的:探讨当前医疗行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方法:分析当前医疗行业档案工作现状。结果:树立全员档案意识, 促进医疗行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上一篇:河北省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正式启动 张庆黎作重要讲话下一篇:春天公园百花盛开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