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

2024-08-19

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共9篇)

篇1: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第一条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范围: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由各党总支、党支部具体组织落实。按照“六个一”“四个一”的要求,每个党员根据具体情况至少联系1-2名群众。

第三条 联系、服务方式:面对面交流、走访慰问、电话沟通、工作指导、短信互动、网络共享。

第四条 联系、服务的主要任务:

1、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要任务是:

(1)与联系对象谈心交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积极向党组织及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或问题。党员积极帮助联系对象出主意、找对策,帮助解决联系对象的问题。

(3)帮助联系对象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提高对党的认识,促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4)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坚决同侵犯群众权益的错误倾向和行为做斗争

(5)每个党员都要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2、学院领导干部联系党总支、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1)检查督促党总支、党支部贯彻执行院党委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落实情况。

(2)指导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和提高“三会一课”质量。(3)指导工作方法,帮助党总支、党支部改善工作和活动条件,解决总支、支部自身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条 联系、服务要求:每两个月至少到联系部门检查指导工作一次;每学期至少参加研究工作会议一次;每两个月至少与联系群众联系一次。

第七条 党支部每半年召开一次群众座谈会,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

第八条 检查与考核:

1、各党总支、党党支部要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列入党员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每半年对联系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2、把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并且作为评先、评优的基本条件之一。

篇2: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

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为了发扬光大这一优良传统作风,进一步促进党员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上级要求,特制订本店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一、任务与内容

1、自觉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与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党的任务。

2、严格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遇事同人民群众商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中寻求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坚决同侵犯群众权益的错误倾向和行为做斗争。

5、每个党员都要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形式与方法

1、谈心家访。普通党员每年至少要主动找1-2名职工群众谈心、交流思想。店领导每年每人找职工谈心不少于10人次,并利用重大节日走访离休老干部和年老体弱有困难的退休职工以及慰问住院员工等人员,了解民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联系1-2个销售经营部门,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督查指导,推动工作。

2、召开座谈会。党总支每年定期召开职工和八一建军节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及军嫂座谈会,主动听取职工群众对党员和店领导联系服务职工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开展“结对”活动。每个党员与职工群众结对,可以一帮一,也可以多帮一或一帮多,关心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解决困难。并根据支部分工要求担负起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的责任,负责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至少每季度要同培养对象谈话一次,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和进步,同时将培养考察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报告。

4、切实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店领导每年至少为职工办1—2件实事好事。全店党员都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帮困扶贫、支教活动,每人每年至少向社会捐款1次,捐书不少于5册,同时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反映民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检查与考核

篇3:论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素质

关键词: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素质

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规定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具备的标准, 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每一条每一款都是一名党员必须做到的, 而闪现其中的最为根本的精神就是必须牢牢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于中国共产党员如何具体地做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阐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说明我们共产党员不仅来源于人民群众, 更要将自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 无论在何时何处何种境况下都要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因而, 在党建工作中, 在每名共产党员在自觉弘扬党性的实践中, 都必须在如何做到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宗旨上提高自律能力, 提高践行成效。

一、从自律做起, 努力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观念

选定共产主义的信仰, 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被党组织接纳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必须在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密切联系群众, 这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成长进步、保持中国民众中的先进分子身份的必然本色, 也是终生不渝努力践行的必需作为。因而, 每名共产党员都必须从自律做起, 时时刻刻努力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观念, 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要加强学习, 不断强化思想观念。“刀不磨要生锈, 人不学要落后”, 在这句俗语中说明了学习应贯穿人的一生的道理,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断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观念说来, 也需要通过一生中不断加强党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对先进典型事迹的学习来增强自律能力, 唯有在思想观念上筑牢密切联系群众的根基, 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 在行为上自觉地做密切联系群众的践行者。二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纪律, 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 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清正廉洁、真诚奉献, 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代言人。三要树立敢于担当的勇气。四要做到“三严三实”。必须清除“四风一顽症”的影响流毒, 诚实守信、扎实工作, 不滥用职权, 不阳奉阴违, 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完成工作任务的标尺。

二、从组织生活做起, 加强党员教育和党内监督

任何一名党员都是党的肌体中的细胞, 都必须参加组织生活, 为党组织履行义务和责任, 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约束, 维护党组织的利益。党组织有责任对组织成员实施监督, 将组织成员履职尽责的情况, 包括自身建设情况做出阶段性综合评价, 并把综合评价作为奖惩依据, 增强成员对党组织的敬畏感, 维护党组织的鲜活生命力, 这也正是一名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之处。同样, 健全和加强组织生活也是每名党员增强群众观念, 密切联系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保证。

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基础党组织作用。每名党员无论他的级别有多高, 他都必须生活在一个党小组里, 在一个党支部的组织下开展活动, 不允许任何党员可以脱离党组织生活。但是, 一段时间以来, 基层党组织生活变得不健全了, 甚至于在部分基层党组织中, 组织生活被弱化到形同虚设的状态了, 以至于能够提醒一名党员身份的组织约束只剩下交党费了,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将党的“三会一课”的组织生活正常化, 让每名党员, 即便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都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要将党组织围绕中心需要所安排的组织生活都抓细抓实, 让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明确党组织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所做出的战略部署, 提高自我约束的思想意识。譬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 党员所受到的教育就显现了这样的意义和效果。二要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有两种, 一种是正面的榜样, 如焦裕禄、雷锋的正面榜样作用, 他们的事迹都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彰显的, 也有一些反面典型, 如近年来不断受到党纪国法处理的一些反面典型, 反面典型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也是很能够防微杜渐的。三要坚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评议活动, 强化党员的服务意识。群众评议党员的形式有多种, 可以搞问卷调查, 可以建立群众监督平台, 借助科技发展的优势, 利用网络的发达空间, 采取微博、QQ等形式来开展, 也可以访谈、调查的形式来进行, 但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的制度机制, 扎牢制度的笼子, 以制度建设保证群众监督的长效和有效。

参考文献

[1]万戈.在新形势下, 共产党员如何密切同群众的联系, 对共产党员提出了哪些明确的要求[J].求实, 1993 (02) .

[2]尹德宏.共产党员要做代表人民利益的模范实践者[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00 (09) .

篇4: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

【关键词】高校 联系服务群众 学生党员 完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25-02

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社会的中坚,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大使命。责任在肩,义不容辞。群众工作能力是党员不可或缺的“第一能力”。因此,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探索构建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既是提升大学生党员自身能力的需要,也是肩负使命,完成重托使然,具有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

在党建中,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始终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受到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党员只有心怀人民,才能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需,真真正正为民做事,扎扎实实做好事,成为群众服务先锋,做群众的贴心人。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加大,但是,对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培养、教育和管理却跟不上步伐,再加上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功利型、虚荣型、盲从型、被动型、情感型等同学被发展成党员。这些动机不纯、意志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的党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认识不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容易漠视群众利益。他们不愿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疾苦,只身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

(二)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能力是成事之要。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成为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一大障碍。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部分学生党员由于缺乏锻炼,没有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由此造成了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足。一方面,缺乏群众工作思路。面对群众存在的问题,想不出解决的法子,起不到党员同志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处理群众事情时,主观臆断,片面地、一厢情愿式地去解决问题,缺乏客观分析和全局考虑,工作方法简单粗放。最后,勤勤恳恳的所作所为,不被群众接受,得不到群众的点赞,甚至反遭质疑。

(三)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过窄。平台是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42.6%的学生认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方面太狭窄”,36.4%的学生认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太过单一”。平台太窄不利于激发兴趣爱好,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正能量。目前,大部分学生党员同志联系服务群众还只是停留在“学雷锋”、“三下乡”、义务支教、义务维修等传统载体上。平台窄,时间短,模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特色,缺乏创新,专业性不强,吸引力不强成为弊病。要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党员正能量,关键在于拓宽途径、拓展深度,创新载体,并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日常化、常态化。

(四)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是工作的导向。目前,在对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考核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党组织在发展和考核党员时,往往将学习成绩压倒一切。这种简单、不负责的考核方法容易将学生党员引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误区,使得学生党员奉献精神缺失,社会实践不足,服务群众能力低下。其实,党员同志不只是学习成绩要好,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心存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外,有些基层党组织简单地将参加活动的次数、促成项目的个数作为指标,忽视工作的效果。最后,在考核时,偏重领导评价和党员的自评,作为服务对象的群众评价所占权重偏低。

(五)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效果不明显。行动的成败最终反映在效果上。虽然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但是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党员同志将“走过场”当作联系服务群众。有些党员将“慰问”当作联系服务群众,将乡村游当作联系服务群众。“任务式”、“走过场”、“玩乐风”等形式主义很难产生好的效果。

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策略

高校学生党员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他们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积极探索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对增强学生党员素质,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增强联系服务群众意识。思想引领行动。大学生党员要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

1.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要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2.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在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党员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强化群众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联系服务群众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享受、一种能力,形成联系服务群众新常态。

(二)拓宽实践锻炼渠道,提升联系服务群众能力。能力的提升源于实践的积累。针对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能力欠缺的现实,应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党员实践锻炼的渠道,让他们有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的锻炼,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

1.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党员同志提供实践的平台。同时通过较为稳定的平台,避免应付了事、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通过有平台、有内容、常态化的联系服务提升工作能力和实效性。

2.做好挂职锻炼活动。挂职锻炼是大学生党员接触社会的重要窗口。大学生党员能到相应的岗位去挂职,有利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知行合一,将所学的知识奉献到岗位上,在为人民服务中牢固群众观念,提升服务人民的能力。

3.探索新媒体服务平台。目前,互联网、手机、QQ、微信等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社会的新宠。高校学生党员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党员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将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中,及时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所求,并输送相应的服务。同时,大学生党员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打造学习教育专栏、信息发布之窗和娱乐交流的服务平台,及时向群众传播党的声音,占领舆论新高地,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拓展服务平台,丰富实践内容,激发党员兴趣爱好,凝聚党员力量,提升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引领联系服务群众开展。制度是行动的保障。管理制度犹如指挥棒,引导着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制度。

1.完善党员发展制度。党员的发展,“入口”是关键。在学生党员的发展中,要严格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进行,进一步完善发展制度,不能为完成任务而降低要求。在党员的考察中,既要参考学习成绩,更要对政治觉悟、思想道德、行为作风等做全面的考察,不能用成绩代表一切。另外,在评价发展对象时,也应积极听取多方意见。通过“入口”把控,提升党员整体素质,提升学生党员群众工作质量。

2.完善监督制度。监督犹如高压线,让广大学生党员时刻保持警觉,牢记宗旨,不忘初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将大学生党员的所作所为处于群众的视野下,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防止出现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的行为和行为缺位、错位等现象。促使大学生党员深入群众,敢于担当、甘于担当、乐于担当、勤于担当、严于担当、善于担当和精于担当,扎实做事,为民服务。

3.完善争先创优制度。争先创优是提高党员同志联系服务群众积极性的“助推器”。要定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评选“最受群众欢迎党员”、“党员先锋模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党支部等活动,树立典型,宣传榜样,奖励先进。形成大家其参与,人人争先进的良好局面,助推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4.完善考核制度。考核犹如指挥棒,引导着党员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对党员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不留空白。二是突出重点,科学设置权重。三是科学运用考核结果。考核的结果要作为评先评优、保送、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完善的考核制度可以保障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不偏离方向,保证各项制度有效执行,强化党员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章对每个党员的要求。构建和完善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效性与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志新,王统斌.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调查分析——以江南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4(18)

[2]周清云,优化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的思考——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

[3]赵薇,马晓君. 创新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实证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6)

[4]杨杰.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4(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14ZZZ031)

【作者简介】卢文忠(1984— ),男,广西桂平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篇5: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一、村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关心群众的思想、学习、生活,热心为群众服务。

二、倾听群众的心声,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村干部要定期联系县、乡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经常性地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参加群众家庭的婚丧嫁娶,并要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四、有计划地进行各顶技术培训。使农牧民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

五、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及时掌权最新动态。

篇6: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方针,充分发挥党员的思想、政治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密切联系和服务师生,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普遍教育、谈心谈话、走访探望、关心照顾等多种形式及时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保证和促进我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建工作有关条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党委每年召开4次以上、党支部每年要召开2次以上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党组织、党员干部及学院各项工作的意见以及建议。

第三条领导干部每月不少于二次深入一线教学岗位、学生班级、学生公寓,掌握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条继续坚持校领导接待日制度,通过校长信箱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一般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范围重点是结对子的教职工和学生。领导班子成员、党支部书记要求联系五人以上教职工和学生;一般党员要求联系二人以上教职工和学生。

第六条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与2个以上民主党派人士建立联系关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

第七条党员应经常找教职工和师生谈心,了解师生的反映,关心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半年向党组织汇报一次联系群众的情况。

第八条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内容包括:

1、积极宣传并带领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

2、带领群众完成学校各项教育工作和其他任务,帮助群众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好国家、学校、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3、经常听取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向党支部汇报。

4.妥善处理群众中的矛盾,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搞好同志间的团结;党员应主动与党外群众沟通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对有关制度和工作决议做好宣传和解释,消除误解。

5.关心和改善教职工、学生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6、在决定部门重要工作事项之前,党员干部应注意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

第九条每个党员必须自觉主动联系师生群众,与他们

保持密切联系,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的思想状况等。

篇7: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为了发扬光大这一传统优良作风,进一步促进党员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特制订如下制度:

一、任务与内容

1、自觉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与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党的任务。

2、严格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3、遇事同人民群众商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群众中寻求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自觉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坚决同侵犯群众权益的错误倾向和行为做斗争。

5、每个党员都要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虚心听取并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形式与方法

1、谈心家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经常主动找群众谈心、交流思想,利用休息时间到群众家中进行访问,随时掌握群众思想状况、家庭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2、召开座谈会。党支部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对支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群众的评议。

3、开展“双结对”活动。每个党员与群众结对,根据支部要求提负起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的责任。关心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负责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至少每半年要同培养对象谈话一次,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和进步,并将培养考察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报告。

4、切实为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群众最盼的事、最怨的事,从群众最怨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盼的事情抓起,努力提高群众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满意度。

三、检查与考核

1、每个党员每半年向党支部汇报一次联系群众工作情况。

2、支部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每半年对联系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3、支部及时掌握党员联系群众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报道。

篇8: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

关键词: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小康社会,目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牢固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谱写了辉煌篇章。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经济总量虽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据统计,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在75%左右,全国还有3 000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乡还有将近2000万人生活在国家最低社会保障线以下,这些都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的基本国情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惠及全体人民的事业。没有解决落后地区困难农民、企业困难职工、下岗失业工人、城乡低保线以下群众的小康生活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在工作中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1 以唯物史观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事实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之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揭示了人民群众真正伟大所在。回顾党的发展史,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艰险而不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信任和支持。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证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和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按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由于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深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促使人民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实践,积极投身于改革建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

1998年汛期,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在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的危难时刻,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严防死守,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2003年初春,在广东等地相继出现了SARS病疫,人民生命健康遭受极大威胁,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党与人民一道投入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最后取得抗击SARS斗争的胜利。此后,我国还取得了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2009年的玉树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在历次与灾难的斗争中,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就很难取得斗争的胜利。这些抗灾救灾取得的决定性胜利,归根结底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这再一次说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毛泽东语),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今天,我国各族人民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进。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党的十七大和“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完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只能不断加强,不能削弱。所有党员、干部都必须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巩固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那里获取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样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终将取得最后胜利。

2 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对待人民群众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他多次告诫全党、党员干部必须讲政治,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的关系问题。所以,能否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

2.1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尊重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一个人不管学历有多高,才华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他始终来自人民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党员干部一定要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防止用自己的意志去代替人民群众的意志,用自己的观点去取代人民群众的观点。要相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有效渠道,让职工群众对发展问题积极献计献策,让群众提出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并虚心听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把自己喻为人民群众的“小学生”,邓小平同志把自己当作“中国人民的儿子”,为我们树立了尊重人民群众的好榜样。

2.2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深入人民群众

党中央确定“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等举措,就是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彻底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倾听人民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之声,弄清人民群众的利益、矛盾和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制定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和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同时,党员干部要深入人民群众,在接触人民群众中得到实践锻炼,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生活,体验人民群众劳动状态,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得到增强,防止各类不良现象的发生。2010年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煤矿领导干部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跟班制度。对此,煤矿领导干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制度,这是深入群众的最好方式,也是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具体体现。

2.3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业。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在一切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各级党组织正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正继续想方设法为民办实事,使群众得到实惠。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激励群众,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启发群众的觉悟,让群众不等不依赖,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和发展自己。二是给群众提供智力支持,引导群众依靠科学技术改变落后面貌。三是通过培训各级党员干部,培育党员中心户和技术能手,造就致富的骨干和领路人,带动群众走上共同致富路。四是在“抓基础,谋长远”工作上多下工夫,在为群众“送医送药”“冷天捐衣捐物”“节日送柴米油盐”等简单做法的基础上向深层次扩展,努力变“输血型”为“造血型”,把实事办在根本上。比如:广西百色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发展战略,实施惠民工程,为群众造福,实施“公路大会战”,使全市村村通公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实施“人蓄引水工程”,解决山区地方人民群众的饮水难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创建“右江百里文明河谷”,建设百色老区人民幸福富裕生活;实施“农村茅草房、危旧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制定保护民工利益的“农民下山进城入谷”相关政策等。这些都是为民办实事的最好事实。目前,我们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关系群众利益的困难问题有待解决,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宗旨,既关心群众的眼前利益和切身利益,又关心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2.4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就要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依靠力量,但是在前进道路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人民群众不同群体所处环境不同、认识不同、精神状态不同,需要做好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启发和引导工作。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都有一个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改革之初,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时,一些地方、一些农民在观望等待,一些人在评头论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些人不能从计划经济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因而畏缩不前;有些地方进行移民扶贫、异地安置之初,也有少部分人不愿接受、想不通、不配合工作。凡此种种情况,各级党组织都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使各项改革措施得以贯彻落实。事实证明,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引导其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奋斗,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

3 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目前,我们党内和国家政府机关中仍然存在腐败现象,这是人民群众最痛心和最不满意的事情,是党和人民之间一个最不和谐音,也是有可能动摇党的群众基础的最大隐患。所谓腐败,原意是指物质腐烂、变质。后来引申到政治领域,是指思想上、行为上堕落,组织、机构、制度措施等方面的黑暗和混乱等。腐败现象的存在及蔓延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国家的国际形象,也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保持和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中央把腐败现象当作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看待,把反腐败斗争当作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来看待。党中央多次向全党重申:党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这说明党中央非常重视反腐败问题,态度很坚决。

党员干部应正确认识腐败问题滋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腐败。发生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漠,忘记人民,脱离群众。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二是监督和防范措施尚不完善,还有漏洞可钻。三是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上的顾此失彼,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让极端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滋长。四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治党不严,打击腐败现象力度尚未达到惩戒程度。

如何有效防止腐败现象,营造清正廉洁的氛围,打好基础、抓好基础工作很重要,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可以取得有效效果:一是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即专门安排时间、专门组织力量集中开展教育活动,进行封闭式集中教育,深入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二是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生动感人、有说服力的模范人物事迹,比如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建设改革中的感动中国人物、抗震救灾先进人物以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等事迹;三是组织签订廉政承诺活动;四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比如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反腐倡廉演讲比赛、廉政绘画书法比赛展览、重大节假日廉政短信提示活动,以及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企业、社区、校园等活动。

党中央强调,防止和反对腐败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按这样的基本思路开展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实际成果。据统计,2009年1-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 318 362件(次),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40 828件,立案115 420件,结案101 893件,处分106 626人;严肃查处了王益、米凤君、陈少勇、朱志刚、皮黔生、黄松有、陈绍基、王华元、郑少东等大案要案,体现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震慑了腐败分子。这是党和人民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成果,顺乎民心,反映民意,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斗志,增强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实现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生活扫除了障碍,大大加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 妥善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同志曾有针对性地说:“什么是群众路线,就是实事求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有不同的反映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的格局逐渐形成,人民群众中间出现了利益多元化的特征: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一部分人还比较贫困,而且贫富差距较大;一部分地区发展起来了,一部分地区还不发达;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一部分人拥有的利益也面临着冲击。贫富不均问题、先富与后富问题、利益得失问题,以及企业破产纠纷、拆迁补偿纠纷、城市管理纠纷、干群关系纠纷、社会经济纠纷等问题,都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反映。新形势下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客观存在而且呈现错综复杂趋势,理顺各种关系,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内部出现的新矛盾,是关心群众的实际表现,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各阶层、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反之,不注重处理这些新矛盾或处理不妥当,就很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更谈不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如何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关键点或者焦点在于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因为所有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是利益问题,群众首先关注的也是利益问题。因此,一是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人民群众在发展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唯有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群众的收入,才能做大经济这块“蛋糕”,为解决群众矛盾问题提供经济基础。二是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起点不平等、机会不均等、资源占有不平衡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因而对收入、分配方面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凡是合法的收入要予以保护,对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对某些过高的收入,要通过完善税收制度进行调节。三是采取“统筹兼顾”“先富带动后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引导鼓励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支援和扶持帮助尚未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广西百色市得到广东省广州市的对口帮扶,就是这一措施得以落实的有效范例。此外,党员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到群众意见多、矛盾困难多的地方,倾听群众心声,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切实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以此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从而让人民群众的矛盾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全国人民向小康生活挺进。

篇9: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高校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3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中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1]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我党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大学生党员的自身优势,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在现实高校党建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必要性

我党历来重视党员联系群众,毛泽东曾说:“我們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2]邓小平也说:“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3]在新时期,江泽民也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4]胡锦涛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5]习近平在《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指出“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全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首次提出“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念。十八大闭幕不久,党中央又制定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当代大学生党员必须坚持党的政治纲领,遵守党的政治决定,自觉联系服务群众,为建设“服务型政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意识淡薄。高校大学生党员虽然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份子,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政治信念,但却也存在着自我观念过于强烈、党性修养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大学生受西方思想影响较重,且在党员教育过程中未能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理解党的思想,不能把群众的放在第一位,不能自觉的联系服务群众。

(二)缺少服务平台。高校中大学生党员开展活动主要依托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工作站,而这两个组织所开展的各类活动主要围绕理论学习,缺少社会服务类活动,这与缺少统一的党组织平台有关。

(三)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不完善。(1)联系服务机制目标不完善。高校中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基本上依靠自身的自觉,各级党组织未建立完备的联系服务机制,未有设立明确的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因此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2)考核机制不完善。高校中大学生在成为党员之前表现的异常积极,但在成为党员后,却逐渐放松要求,不能积极地联系服务群众,了解群众之所需,想群众之所想,服务群众,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党员考核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由于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却缺少相应的考核,致使部分党员脱离群众,不认真履行联系服务群众的义务。(3)监督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党员虽然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份子,其思想和党性修养高于普通学生,但部分学生党员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不完善,从而无法对党员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进行评价。(4)激励机制不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虽是党章对每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但学生党员在实施过程中却因自身因素影响,不能自觉联系服务群众。高校党组织却缺少相应的激励,缺少相应的外部刺激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联系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加强理论教育,增强学生党员的自觉性。对学生党员的群众观的理论教育要提前抓、尽早抓,要在党员选择、党员培养的过程中提前进行,对积极份子、发展对象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教育,使学生党员牢记党的群众路线,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从内心愿意与群众联系,乐于奉献。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一是注重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影响,不但在党课中进行教育,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教育;二是要注意学生党员学生身份的特殊性,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党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群众观教育;三是要尊重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党员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人因年龄而异,如对大一大二自主意识较弱的低年级采用课堂教育、会议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对其他高年级可采取党支部自主学习,党总支系统指导的方式。

(二)搭建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经过长期的实践,高校逐渐形成了基层党支部、党员工作站两元组织,两个组织为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部分高校还通过建立新生班主任党员助理制度。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基层党支部、党员工作站缺乏实践活动,造成学生党员除与周围同学的生活联系外,缺乏与其他学生的系统的、有组织的、全面的联系。因此,高校应以宿舍、学生组织社团、学校行政班级、寒暑假社会实践为载体,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同时要注意新形势下网络平台的建设,如QQ、微信等平台,加强学生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为高校的和谐发展提供条件。

(三)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1)完善联系服务目标机制。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党员专业、年龄、性别等,制定出完备详细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任务,强化目标,详化内容,使学生党员积极联系服务群众。(2)完善考核机制。在完善联系服务目标机制的基础上,尽力完善考核机制,对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作为对学生党员评价和评优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内容要根据不同人员目标的不同,设立相应的考核条款,并设定自我考核、党内考核、群众考核的权重,由专门考核人员组织考核。(3)完善监督机制。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需要监督,包括自我监督、党内监督、群众监督,以保证学生党员认真联系群众、努力服务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4)完善激励机制。党员应该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主动积极地联系服务群众,但这并不是说不要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会推动大学生更加主动的践行群众路线。可建立精神激励、政治激励、物质激励三元激励机制。在精神可通过党内外口头表彰或颁发荣誉证书的形式,也可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络媒体等对先进党员进行宣传报道。在政治激励方面,选任能够认真完成党的各种任务且能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优秀党员担任党内职务。在物质激励方面,在学年度考核中,对工作突出,成绩优秀、政治理想信念坚定、主动联系服务群众的学生党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调动学生党员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和群众打成一片,做好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工作。

四、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中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尊重差异。高校在建立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中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要根据二级单位人员构成和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制度;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性别优势和地域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效率。

(二)发挥教师党员的帮带作用。教师党员作为高校党员的一部分,其理论、实践经验均高于学生党员,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师党员这一重要的资源,采用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支部活动等方式,发挥其自身影响力,带动、督促学生党员学习、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促进学生党员的成长。

(三)充分利用网络媒体。高校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学习、沟通,网络已经是高校学生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路径。

(四)重视行政班级、宿舍、组织社团的作用。行政班级、宿舍、组织社团是学生党员与群众联系的重要场所,高校应予以重视,督促学生党员通过班级、宿舍等联系服务群众,传达民声,服务于民。

高校学生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自主性、积极性不高,平台不够,制度不完善,这些都制约着高校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应集中力量解决此类问题,加强理论教育,增强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搭建平台,为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创造条件;完善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目标、考核、监督、激励制度,为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尊重差异,发挥教师党员的帮带作用,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重视重视行政班级、宿舍、组织社团的作用,为高校学生联系服务群众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EB/OL]. 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9/c64094-19615998.html,2012-11-17/2015-3-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6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68.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79.

〔5〕胡锦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35.

上一篇:中小班主任工作规定下一篇:《第十二课:江南》教案(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