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学校建设标准

2024-08-08

湖南省学校建设标准(共8篇)

篇1:湖南省学校建设标准

《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验收标准》说明 ㈠校园规划建设(25分)

1、校园规划:校园规划大体分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功能区,此外还有绿化、文化长廊等功能区。要求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区布局合理、分明,其他区要起到美化、协调的作用。这一项评估时要实地考察。资料准备:学校三年或五年发展规划、校园规划图(要体现几个功能区)、学校布局规划等材料。

2、校园面积:对照《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受评学校力争生均校园面积合格(详见附件2),确保基本合格,学校应对占地面积、学生数了如指掌,要灵活运用(评估时不可能丈量),这一项评估时要实地考察。资料准备:总务处提供有关学校占地面积帐本,校园红线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校园校舍情况统计表,教导处提供学生名册、定案人数统计表等。

3、体育场地:要有简易的运动场、篮、排、乒乓球场等(详见表3)。主要资料:体育场地建设数据表、合同、设计图等。

4、绿化面积:小学和九年制学校不低于每生0.5平方米,初级中学不低于每生1.0平方米。实地考察,学校对绿化面积要了如指掌,灵活汇报,绿化维护要好,绝对不能因绿化维护不好造成扣分。主要资料:校园绿化、美化、文明化的情况检查记载和自查结论、绿化、美化的相关合同资料。

5、校舍面积:指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详见附件3)。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不包括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宿舍和食堂。这一项评估时要实地考察。要求学校校舍安全,无D级危房。资料准备:总务处要有学校各用房的面积统计帐本(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建筑面积统计),相关建筑楼的设计图或建设合同等;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食堂建筑面积配置标准为:生均宿舍建筑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生均食堂建筑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见附件3,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用地标准见附件4,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标准见附件5。

6、平均班额:平均班额标准控制:小学45人,初中50人,每超过标准1人扣1分,超过10人以上(即小学55人,初中60人),一票否决。学校资料准备:各班学生花名册、班额过大的建议扩班(只限2012年下期),校务日志、课表、授课表、班上座次表。

7、办公用房:要配齐,室内要有相关的制度、计划、总结及相关领导班子成员名单、班子成员工作职责(贴在办公室)等相关资料。

8、生活用房:资料准备。①总务处要有宿舍、食堂面积统计账本,建设合同或设计图;②教导处要有各年级各班学生花名册,男女生统计表(定案人数表);③其他办公室的相关资料。㈡学校装备条件(25分)

9、功能教室:初中22种功能室(详见附件6),小学18种功能室(详见附件7),评估标准每缺一种功能室扣1分。要求各学校配齐各种功能室,并且各功能室内要有固定设施、设备,达到装备要求和相关制度。中小学体育场地设置标准见附件8,生均藏书量,小学20册/生,初中25册/生,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主要资料:学校要有相关装备账本(帐卡物相对应)、各功能室的管理制度、管理员名单、管理员职责(张贴到相关室内)、各室学生分组名单、各室使用情况记载表(如实验记载、电脑室上机记载、多媒体使用记载、师生图书借阅安排及记载、体育器材借阅记载、卫生室治疗情况登记等)。

10、实验装备:应达到配备目录的基本要求,管理要科学规范,提供各类账本(帐卡物相对应),室内要有相关制度。

11、体卫艺器材:应达到配备目录的必配类要求,管理要科学规范,提供各类账本(帐卡物相对应),室内要有相关制度。

12、信息技术装备:应达到配备的基本要求,管理要科学规范,提供各类账本(帐卡物相对应),室内要有相关制度。

13、图书装备:应达到配备目录的基本要求,管理要科学规范,提供各类账本(帐卡物相对应),室内要有相关制度。

14、学生课桌椅:要单人单桌,损坏的要及时修理好。㈢学校办学经费(10分)

15、公用经费标准:学校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保证。公用经费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资料准备:学校财会账。

16、公用经费使用和管理:资料准备。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人员经费、基建投资和偿还教育负债(利息)等方面的开支严禁在公用经费中列支。

㈣师资队伍建设(10分)

17、校长素质:资料准备。教师花名册、技术职称资格证及复印件,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资格证书”及“提高培训合格证书”和复印件。

18、班子配备:资料准备。要有干部选拔任用的行政会议纪录和支部会议纪录、班子成员名单及主要工作职责。

19、学历结构:资料准备。专任教师花名册、学历证书及复印件。

20、学科结构:资料准备。教师课程安排表、教师教案、学生作业、心理保健教师讲座及教育记载和教案、卫生技术人员证件及记载等。

21、教师资格证。所有教师必须有合格的教师资格证。查资格证复印件。

22、职称结构:资料准备。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证件复印件。教师花名册、校本教研课题及资料。

23、师德师风:资料准备。学校有加强师德师风活动方案、总结,教师要有政治、业务学习纪录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校组织教师各类竞赛资料如普通话比赛、学校民主测评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调查表、班主任手册、班级日志等。找学生座谈了解。

㈤学校管理工作(10分)

24、机构设置:资料准备。查学校班子人员分工安排表、班子人员岗位职责。有分管教学、学生、后勤等管理机构名单、学校内部管理资料。规模较大的学校要有学科组、年级组机构名单。

25、民主管理:资料准备。有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要有校务公开栏(内容要更新),至少每学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有教代会材料,如教代会纪录,形成的决议),要有部门岗位责任制。

26、教师聘任:教师竞争上岗制度,如校长聘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资料准备:学校应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要有教师聘任制方案,聘任结果等资料。

27、发挥有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有工会、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记录,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查相关活动的原始记录。

28、考核评价:资料准备。有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教职工奖励制度,每期或学年有各类奖励教师的名单。

29、财务管理:资料准备。学校要有财务管理制度,有加强财务管理的办法。

30、资源管理:资料准备。有仪器、图书、文体器材、生活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要求配置合理,使用率高。

31、安全制度:资料准备。学校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应急机制、责任制(学校与班主任、教师,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制)学校门卫制度健全,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登记台帐、危险品的购买、保管、登记制度健全,学校每期举行2-4次大型性安全知识讲座,班上每周有一节应急知识宣传课等。

32、隐患排查:资料准备。每期有安全隐患排查的工作安排表和排查结果的原始材料,消除隐患的办法。有值班制度、值班安排表。有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并落实效果好。

㈥学校教育教学(10分)

33、办学思想:资料准备。①建立健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机制;②学校制订的教育质量评价办法比较全面、科学、切实可行,并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激励性;③学生课业负担合理,无滥发市定书籍以外学习资料或成建制补课现象;④不拒收义务教育招生范围内的学生;⑤按要求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并按规定进行考查考核;⑥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等材料。

34、办学行为:资料准备。课表、作息时间表、学生考试成绩册。找学生座谈。

35、德育制度:资料准备。要有德育工作制度,德育活动方案,德育工作机构及德育课程资料、家访、国旗下讲话资料、经典诵读活动、义工活动、班主任手册记载详细等。找学生座谈。

36、学生评价:资料准备。要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方案,各班要有每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材料等。找学生座谈。

37、教学常规:资料准备。要有健全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度,教师要有教学计划,上期或阶段性教学工作总结、听课及评课笔记,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方案、检查情况通报、后段工作安排等材料。抽查教师备课本、听课本、工作计划、总结。

38、音体美卫教学:资料准备。学校课程安排表,文艺比赛,体操比赛资料及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教材和活动资料、体卫工作有方案、阳光锻炼1小时活动方案及相关记载等。找学生座谈了解。

39、实验教学:资料准备。实验通知单,实验报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料、实验室学生分组安排、危险药品管理与使用制度。找学生座谈了解。

40、课外活动:资料准备。学校要有课外活动的具体安排、方案、活动小结或实践活动图片等资料,找学生座谈了解。

41、校本教研:资料准备。学校校本教研制度、计划、教研课题,教师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科研课题及相关活动材料、教研工作总结及手册等。找教师座谈了解。

42、校本培训:资料准备。学校校本培训制度、计划、培训课题、校本培训活动材料、自编的校本教材等。找教师座谈了解。

㈦学校办学水平(10分)

43、组织入学:资料准备。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划定区域适龄儿童、少年名册(小

一、初一新生注册名册)、学生入学花名册及定案人数统计表、残儿(少)花名册,相关名册要有三个学的。找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入学情况。

44、控制流失:资料准备。每学控流保学责任书(双线的),年辍学儿童、少年名册(异动学生名册),上学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情况统计,初中毕业成绩及录取在高中阶段学生名册,学籍管理原始材料,异动手续及证书,年内辍学人数统计,帮困救助制度及帮困学生名册。

45、学生思想素质:资料准备。学校相关活动方案、措施,近三年学生违纪情况记载及处分结论、辅优转差工作方案及名册(班主任、教师)等材料。

46、学生学业成绩:资料准备。三个学的学生成绩册及学业成绩统计表(含其他音、体、美、劳等科目,合格率小学100%,中学达98%)。

47、学生身体素质:资料准备。三个学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册。

48、校容校貌:校园清洁工程、创文、创卫、创森、创两型社会工作实施情况。实地考察。①校园环境整洁、无卫生死角、卫生保持好,重点查厨房、厕所、寝室、澡堂卫生;②学生卫生、文明习惯好,尊敬师长,文明礼貌。无乱扔、乱吐、乱倒、乱拉、乱画现象;③校园绿化、美化规划通过审批,科学合理、分步实施、效果好;④教室、办公室布置规范、美观;⑤有警句名言、文化长廊或宣传栏,内容经常更新、质量高;⑥师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气氛活跃;⑦“创建文明校园”活动方案、总结、记载等。相信能就一定能

49、校风学风:实地考察,走访调查、校训班训语资料、优秀班集体评比制度及记载等。

篇2:湖南省学校建设标准

各市州卫生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及《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我厅制订了《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为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规范化管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特制定湖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标准。

一、配置标准

(一)应独立设置中医诊室、中医治疗室、中药房、中药仓库;有中医特色专科的卫生院应设立中药加工房、煎药房等;并可设中医病房。

中医诊室不得少于10平方米,中医治疗室(针灸、推拿、磁疗等)不得少于12平方米。

中药房不得少于12平方米,中药仓库不少于40平方米,有防潮、防虫、防鼠、防霉变等设施;中药加工房不少于30平方米,有洗药、切药、炒药、干燥等炮制加工的基本条件;煎药房不少于10平方米,周围20米以内无环境污染源。

(二)应配备电针仪、磁疗仪等5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

(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取得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中医药服务活动。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不少于执业医师总数的25%。

二、工作指标

(一)医疗服务

1、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在门诊、病房、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运用中医药理论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3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应占全院医疗服务总量的25%以上。

2、在医疗临床及康复保健服务实践中广泛运用中药及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药传统技术5种以上。

3、能提供100种中成药和35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满足临床用药需要,中药销售额占药品销售总额的30%以上。

4、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医疗技术和技术操作规范。

(二)预防保健

充分运用中医药知识预防各种传染病。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中医药防病保健科普知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参与辖区内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

篇3: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研究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农田基本建设。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环境问题凸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将会长期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但是, 目前涉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和途径众多, 难以形成合力, 且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紧密联系的基础建设条件、主要建设内容、建后管护、评价规范等内容由不同部门分别确定, 缺乏统一的指导性和技术标准, 建设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所以, 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框架, 制定一套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用标准, 对指导和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现状

2.1 全国标准化建设情况

在全国18亿亩耕地中, 比当地平均单产高20%以上的高产田仅为5.5亿亩, 其余12亿亩为中低产田, 占70%, 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 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规划、规范及技术标准。这其中包括,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TD/T 1033-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农业部发布的NY/T 2148-201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 (试行) 》 (国农办[2009]163号) , 以及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GB/T 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

2.2 湖南标准化建设情况

湖南是农业大省, 全省现有耕地总面积6, 000多万亩, 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 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湖南更创造了以占全国3.2%的耕地产出占全国6%的粮食的奇迹。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 2001年到2011年, 湖南共安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近2, 000个, 投入资金160余亿元,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00余万亩, 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设施和耕作条件, 其中稻谷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近年来, 湖南省十分重视高标准农田标准化建设工作, 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2011年, 率先在全国发布了地方标准DB43/T 650-2011《高标准农田稻田建设技术规范》, 较早地提出了高标准稻田的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农艺管理措施等要求, 在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排灌沟渠、防护林、电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技术要求, 对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 湖南到2015年要建成高标准农田1, 495万亩, 到2020年要建成高标准农田3, 316万亩, 时间紧、任务重, 省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相关的规划文件, 以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规划文件将明确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地方标准为重要的技术基础, 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分批验收、及时评价。

2.3 主要问题

2.3.1 建设标准不统一

目前, 农田建设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建设标准, 各自规定的侧重点不一样, 相同的技术内容规定也不完全统一, 造成实际建设时项目安排衔接困难, 难以统一考核评价。例如:国土资源部标准侧重于土地整治与规划, 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装备区开展土地整治活动, 详细规定了项目建设程序、土地权属调整、土地平整等工程的技术要求;农业部标准侧重于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对农田基础设施、土壤肥力以及优良品种、灌溉、施肥、植保、田间监测和机械作业等农业技术提出了相应要求, 同时根据全国不同的区域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值。

2.3.2 标准体系不完善

随着GB/T 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正式发布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统筹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但从整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程度来说, 笔者认为还存在3个突出问题: (1) 标准体系未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统筹考虑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电力、气象、环保等各方面因素, 为避免重复建设, 使编制的标准符合各方的利益要求, 应建立标准体系, 以科学指导标准的编制工作; (2) 配套标准缺失。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部门的建设重点不一样, 国土部门侧重土地平整工程, 水利部门侧重灌溉与排水工程, 林业部门侧重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等; (3) 技术内容笼统。目前出台的不管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 标准内容都是大而全, 技术内容过于笼统, 对于地形复杂地区和平原地区虽有区别, 但精细化还不够, 操作性不强, 技术内容有待细化。

2.3.3 协调机制未建立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众多部门, 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但目前却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没有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和工作责任主体, 无法协调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如统一的评价考核、统一的标准建设、统一的标准管护等, 未按照“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要求, 建立“建管结合、用养并重”的长效机制, 未能统筹规划、完善标准、规模推进、分区指导, 导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良莠不齐, 后期维护和考核难以科学、有效开展。

3 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构建

3.1 构建基础

标准体系是一幅现有的和预计将发展的标准的全面蓝图, 是指导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基础和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是把农田建设作为一个大系统, 规划并制定系统内部的田、土、水、路等各要素的基础、管理、服务、专项等标准, 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表, 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基础有3个方面, 一是《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规定的标准分类、标准编制、标准实施等方面的要求;二是已发布的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 如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28407《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三是结合湖南省的文件要求。如:省农业厅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指导意见》 (湘农业发[2012]285号) 、湖南省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稻田建设技术规范》对高标准农田的工程建设、耕地质量评定、土壤培肥、水利建设提出的标准化要求。

3.2 构建思路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要从农田建设的实际和特点出发, 借鉴和吸收行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自身的特点, 强调标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完整性、协调一致性和创新性。首先, 要遵循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的规定, 使体系表全面成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其次, 结合行业特色, 围绕农田土地生产能力、田间道路运输通行能力、灌溉排水能力、农田防护和环境保护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水平、建后管护等内容, 突出其综合性、协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最后, 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为建设目标, 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 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 优先编制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方面的标准。

3.3 标准体系基本框架

根据上文描述的构建基础对已发布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将要编制的标准进行规划, 在体系表 (如图1所示) 的总体结构上采用树形结构, 共分两层, 层与层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层次结构是表达标准化对象内部上级与下级、共性与个性等关系的良好的表达形式。父节点层次所在的标准相较子节点层次的标准, 更能够反映标准化对象的抽象性和共性, 反之, 子节点层次的标准能更多地反映事物的具体性和个性。

第一层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标准子体系, 包括《总则》、《评价规范》以及符号术语等基础通用标准, 是专项工程标准和管理保障标准子体系的基础。

第二层是对第一层的进一步细化, 分为专项工程标准子体系及管理和保障标准子体系。专项工程标准体系主要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程建设内容, 分为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灌溉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标准;管理和保障标准体系主要是高标准农田管理、农业科技服务应用的规定与要求, 分为科技服务、建后管护等标准。

4 重要标准研制

4.1 标准编制过程

经过多方论证和调研,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地方标准共7项列入2014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为保证该标准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在省质监局的统一组织下, 在广泛收集整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国内外标准信息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项目组赴不同地区调研, 实地考察不同的类型区的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土壤改良等工程建设情况, 仔细调查各项工程建设的关键指标以及建后管护、土地权属等重点内容。随后, 根据调研情况多次召开座谈会, 确保各专项标准进度一致、内容协调, 最后通过专家咨询、征求意见后, 于2014年4月通过专家审查。目前, 该系列标准已经正式发布 (具体见表1) 。

4.2《总则》与国家标准的关系

《高标准农田建设第1部分:总则》 (以下简称《总则》) 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要求, 其编制基础是基于国家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以下简称《通则》) 。《通则》作为国家标准, 更多的是考虑全国范围的适用情况, 而湖南作为地方省份, 有着自己特有的地貌、气候及人文环境, 《通则》的内容无法全面指导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所以, 地方标准《总则》在国家标准的框架范围内, 增加了体现湖南的特色。如:根据地形特点将建设区域划分为平原河网区、丘岗冲垅区、丘陵山地区, 平原河网区应以66.67 hm2 (1, 000亩) 以上为一个规划单元, 丘岗冲垅区应以13.33 hm2 (200亩) 以上为一个规划单元, 丘陵山地区应以6.67 hm2 (100亩) 以上为一个规划单元;提出并细化了监测工程, 规定耕地质量监测、墒情监测、病虫监测等农田监测场 (站) 、灌溉试验站等建设及运维要求;规定了标志标识管理要求, 如项目完成后应在项目区域内设置统一规格的公示牌或公示栏等。

4.3 各标准之间的关系

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地方标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各标准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总则和评价标准是基础, 分项工程标准是技术支撑, 科技服务与建后管护标准是高标准农田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总则》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技术要求、管理服务作了基本规定, 对工程建设的关键指标类型 (规划单元、平整度、p H值、灌溉设计保证率等) 、适应的类型区域及相应描述值作了规范性要求, 在整个系列标准中起到基础性、通用性的技术指导作用;分项工程标准是对总则技术内容的细化与完善, 其体律格式保持一致, 都分为建设目标、规划设计、工程体系建设、检验与评定等部分, 且各分项标准内容重点突出、专业性强, 交叉的内容采用互相引用的方式, 如:《土地平整》中的耕作层客土土壤技术指标即引用了《土壤改良》中的有关要求, 《灌溉排水》中的生物通道要求即引用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中的相关规定等等。

5 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行业广、工作流程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关的标准化研究还属于较新的课题。本文在结合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开展的基础上, 借鉴了国家、行业及各地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标准, 初步构建了标准体系, 简要介绍分析了几个重要标准。随着形势的发展, 标准体系还有待继续完善, 《科技服务》、《建后管护》、《评价规范》等标准还需加紧编制发布, 以更为科学、全面地指导全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化现状和问题。在研究了相关政策文件及已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 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简要介绍了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地方标准的编制过程, 并解析了相关内容及关键技术指标。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Z], 2013.

[2]国农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 (试行) [Z], 2009.

[3]赵祖明.论标准综合体与标准体系的结合[J], 标准科学, 2012, (10) :39-42.

[4]张丽茜等.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解读与建议[J], 农学学报, 2013, (3) :62-65.

[5]江培福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对比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11) :175-178.

[6]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几点思考[J], 国土资源导刊, 2012, (6) :86-87.

[7]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S], GB/T 30600-2014.

[8]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TD/T 1033-2012.

[9]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S], NY/T 2148-2012.

篇4:湖南省学校建设标准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2.3

作者简介:陈国华(1964— ),女,汉,山东济南人,郑州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论。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资助(立项编号:2016-JSJYYB-137)

本文研究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旨在应对教师教育正在发生的深入的、整体性的变革。

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历史回顾

(一)清末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初建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旨在提供优越的师范学校教育,造就和培养中小学教师。清末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中国式的西方化办学宗旨,它特别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认为师范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循礼奉法,养心养德。虽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许多都是效仿外国,尤其是日本,但第一次建立起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有其历史意义。

(二)民国时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

民国初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有了进一步进展,教师专业化的特点更为明显。学科专业课程不仅有要求学生必学的必修课,而且还有少数选修课。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学校健康、教育法等。民国时期虽然国民政府教育部做了一些工作,但许多措施没有真正实现。

(三)建国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

建国后我国开始模仿苏联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由四部分组成,即政治理论课、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学实践。加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灵活性,政治课、教育课程比例较高,教学实习时间较少。

(四)新时期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

改革开放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趋向现代化,倾向多样性和选择性。许多高等师范院校加大选修课,实行学分制,试行双学位制。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调整了教学计划,减少学科专业课程,精简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时数,增加教学实践时间,改革陈腐的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从百年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变化来看,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从模仿外国到独立自主,其中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教师教育课程只注重学术课程是不够的,必须努力把本土特色和课程开发结合起来。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重要保障

一是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和师德。具体而言,教师应树立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树立服务意识,为社会和个人发展提供精神和知识服务,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追求教师价值的最高实现,促进教师自身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对全体学生负责、尊重每位学生的个别性和差异性。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

二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应熟悉所授学科课程的知识及其结构,了解学科教学方法及其适用条件,了解学科教育发展史和当前发展动向;教师还应具有整合知识,即除了系统的某一学科知识之外,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具备跨学科知识,并能够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整合的知识;教师还应熟悉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基本方法,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中小学课程知识,即学科知识是如何体现在中小学课程中的知识。

三是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業能力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对学生施加有目的的影响并顺利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教师能够根据学科课程标准选择教育内容、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理解所教学科的特点;能够依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具备运用教育技术并将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的基本能力;具有教与学评价的基本技能与能力,能够评价学生,评价其他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对自己的教育决策、行为、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 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世纪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撇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去设置教师教育的课程,就会失去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可能培养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后。新课程改革关注的是积极调整培养目标,选择必要的知识结构,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中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注重人文知识的发展和多元的教师知识结构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更广泛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适应能力,而且要有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因此,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中原特色与优势

很多河南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未能注意中原文化、社会、经济特征带来的教育特征,很少考虑当地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地方特色不突出,更未能结合河南地方资源的特点来开发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对地方教育意识的兴趣。课程设置也没有从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放弃自身优势,失去了应有的特色。

(二)局限于传统的培养模式

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过分强调“双基”,追求课程体系的严谨性,课程结构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学术教育、轻个性发展。这种传统课程体优点是能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但它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新世纪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

(三)各类课程比例不尽科学

一是专业课程比重大。河南有的师范学院课程设置一味地模仿著名师范大学,照搬综合大学学科结构和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专业课程,学术倾向较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成为河南有的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主体,强调学科的系统性,缺乏对知识的延伸,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选修课甚至当成了点缀。

二是教育课程功能弱。长期以来大部分河南师范学院教育课程只有心理学、教育学、教材教法,门类少,比较单一,理论性浓厚,且内容陈旧过时,不能反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未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教育课程尚未进入课堂。

三是实践课程比例小。河南许多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只有6-8周,而且是一次性集中安排,学生的教育实习机会太少。且对学生的实习虽在宏观上有一定指导,但在具体操作上实用价值不大。教育实习和教学实践的比例也太小,不能达到教师教育发展的要求。

四是通识课程缺失。河南师范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政治等所占比例过大,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所占比例小,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且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少,缺乏跨学科综合的课程类。

(四) 脱节于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

目前在河南师范院校中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能很好地衔接,课程设置很少关注基础教育的发展,没有形成很好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由于对基础教育改革认识不足,导致师范院校课程改革滞后,不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指导思想

1、课程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课程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2、课程要服务中原教育与社会

河南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要渗透为中原基础教育服务的新理念,课程安排要与当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状况相适应,重视本地社会发展水平,为未来在具体教学中自觉联系实际打基础。

3、课程要适应未来教师素质要求

河南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适应新时期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力求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丰富教师教育课程内涵,面向未来,以保证教师教育课程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二) 培养原则

1、前瞻性原则

在课程设置上应使课程设置体现当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贴近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前沿,适应现代教育科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使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本土性原则

河南教师教育课程更应具有本土特色,考虑河南各地区教育、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水平,不能盲目套用其他课程设置模式。漠视本地传统历史积淀。事实上,办学特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活力,而离开地方特色,谈办学特色只能是徒劳的。

3、实践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教育的特点,我们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要努力按照教师教育的要求,在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育,注重教师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4、科学性原则

在选择和确立教师教育课程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各学科课程的相关性、互补性,使学生除了学好学科专业知识外,各方面全面发展。

5、灵活性原则

在注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的课程设置,拓宽课程的范围,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向

1、牢固的专业思想

教师教育课程肩负着提高教师职业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加专业教师的任务。教师应树立牢固的专业理想,正确的价值观,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2、扎实的专业知识

既要掌握相关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还要了解当前学科发展趋势,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此外,还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有良好专业素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多学科的渗透性要求。

3、先进的教育理论

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了解现代教育理论,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是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保障。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能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4、熟练的教学技能

在掌握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上,通过教育实践,掌握对教学工作灵活运用的基本技能。如包括良好的课堂组织,有效组织和维持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方面的技能。在当今信息时代,还要学会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选择、收集、加工各类信息的基本技能。

5、全面的知识素养

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师教育课程要努力体现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趋势,接近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前沿,适应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基础教育的改革。

6、合理的课程设置

一是调整学科专业课程。应找出学科专业课程中核心和必要的知识,重点强调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用得着的,压缩内容,精简实用,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精选那些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

二是扩充普通教育课程。教育教师课程前两年可以以普通教育课程为主,课程可以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艺术、哲学、艺术、历史、外语、文化、社会、信息管理、计算机、科环境、生命科学、体育、休闲等,给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选择空间,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渗透,实现对学生科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从第三年开始进行学科专业教育方向的课程学习。

三是重视专业教育课程。应加强专业教育课程建设,将教育学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使学生进入中小学教学岗位时有较高的起点,能较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且能在专业素质方面有自我反思能力。

四是增强实践课程教学。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高校和中小学应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农村中小学,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服务农村教育。还要扩大教育实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如到中小学调查、访问,在师范学院中开展实验教学、教学竞赛、教师技能大赛,补充、拓展教师教育课程内容。

总之,河南省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建设要合理定位,努力突出中原地方特色,强化中原传统和优势,不断增强其活力,使之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聂志成.教师教育与教师教育课程研究[M].成都: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篇5:湖南省学校建设标准

介绍了云南省农村清洁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做法,提出了农村清洁工程标准化建设8种模式,为农村清洁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思路.

作 者:严婷婷 王红华 孙治旭 李树萍 杨家全 作者单位:严婷婷,王红华,孙治旭(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昆明,650034)

李树萍(西双版纳州农业环保站,云南,景洪,666100)

杨家全(临沧市农业环保站,云南,临沧,677000)

篇6:湖南省学校建设标准

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标准文本

一、封面

1.主题: 县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2.项目名称: 县××××项目

3.项目实施地点: 市 县 乡 村 4.项目申报部门: 县财政局 5.项目申报文号: 6.项目申报日期:

二、目录

三级标题,附图、附件、有关说明等资料均列入目录

三、综合情况

1.项目背景(来源、意义等)

2.项目区基本现状(人口、生态环境、经济与产业结构、交通、文化与民俗、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垃圾及污水等)

需要数字说明的,以前一年统计数据为准。

四、项目可行性 1.项目必要性

2.项目优势 3.项目目标 4.村民意愿

五、项目实施内容 1.项目建设内容

2.工程数量、规模与标准 3.项目投资概算

4.项目组织实施机构设置安排

5.项目后期运行管护方案(将采取的管护方式、管护主体和经费保障)

六、项目资金来源 1.上级补助资金 2.地方配套资金 3.整合专项资金

4.集体投入或个人捐赠资金 5.农民筹资筹劳 6.社会其它资金

七、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 4.示范作用

5.创新性

6.可持续发展(清洁生态,如: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污水和垃圾、生态环境等)

八、项目规划与设计

1.项目总体规划及说明。总体规划要与各类规划相衔接。重点与综合产业规划、县域村镇布局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各专项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等)相衔接。

2.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说明。

3.项目初步设计及依据说明。主要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和初步设计、项目概算(总投资概算、单项投资概算以及规划设计、建管等其它费用)和资金来源(使用)方案。

九、项目执行保障 1.组织领导 2.部门协调 3.资金筹措与整合 4.招标采购 5.施工管理 6.资金管理 7.竣工验收

十、附件

(一)附表

1.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一览表 2.项目建设内容、规模、投资明细表 3.项目总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表

4.项目单项工程综合投资概算(涉及申请上级补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项目内容)

5.其它费用及资金来源表

(二)附图

1.项目地理(区域)位置图

2.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图(包括衔接的各类规划图等)或总平面图

3.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图(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4.项目初步设计图(包括单项工程平面、立面、剖面图,以及做法说明)

(三)有关证明材料

1.地方配套、整合资金承诺证明或财政资金拨付证明 2.项目组织实施保障等文件 3.其他依据性或证明文件

十一、方案印刷及装订

统一印刷装订为A4纸规格。超过A4规格的各类图(表)需折叠装订。具体要求如下:

1.内容要求(1)封面。

主题:小初宋体加粗; 项目名称:二号宋体加粗;

项目实施地点、项目申报部门、项目申报文号、项目申报日期:三号宋体加粗,两倍行距。

(2)正文。正文统一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数字和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表格内容统一使用五号字体。

(3)标题。

一级标题:二号黑体加粗,2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16磅;

二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2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12磅;

三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2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6磅。

2.装订顺序:(1)内封页

(2)目录

(3)正文(双面打印)

(4)附图(报告所有图件均统一编号附于正文之后,不分开插入文本)

(5)附件(所有附件及有关证明须按先后顺序编好页码,并附于目录中)

篇7:湖南省学校建设标准

(一)规范管理好

(1)达到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工商登记满2年,已列入规范化建设范围。

(二)规模经营好

(2)主营业务所涉及的产业是县或县级以上区域的优势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品)。经营规模高于本区域同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水平。从事种植业的,拥有标准化生产基地不低于100亩;从事养殖业的,拥有标准化养殖基地不低于20亩;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拥有标准化生产车间面积不少于6000平方米。

(3)社员主要生产资料(初入社自带固定资产除外)统一购买率、主要产品(服务)统一销售(提供)率超过80%,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

(4)生产食用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有成员能够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生产记录制度,完整记录生产全过程,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

(5)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拥有独立注册商标,或与其他合作社联合、依托龙头企业注册商标,在本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

(6)生产食用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至少获得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或有机食品认证之一。

(7)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或在城镇建立连锁店、直销点、专柜、代销点,实现销售渠道稳定畅通。(8)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进入超市、批发市场销售,或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对接。

(三)服务能力好

(9)入社农户100户以上,带动社外农户400户以上,年实现销售总额500万元以上,净资产50万元以上,工商注册资金达到30万元以上(供销合作社必须有一定的股份),并且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盈利。(10)社员中农民占总数的80%以上,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超过社员总数的5%。以为社员服务为主,与非社员交易的比例低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交易总量的40%。

(11)“二次返利”制度执行好,社员收入稳步增加,助农增收和解决农村就业成效明显。

(四)社会效益好

(12)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与供销合作社形成紧密产权关系。

(13)享有良好社会声誉,诚信度较高,合同履约率高,无生产(质量)安全事故、行业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不良记录。

(14)社员收入比当地同行业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收入高10%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第四讲

一、重视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扶持、支持和帮助。

二、在利用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护好资源。

三、我市供销系统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情况

篇8:湖南省学校建设标准

2012年8月, 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2012年第2次林业地方标准审查会议, 专项审查通过《核桃品种选育技术规程》、《核桃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普通油茶栽培技术规程》、《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等4项木本油料产业建设地方标准。4项林业地方标准分别规定了核桃、油茶品种选育、采穗圃营建、产业基地栽培抚育管理、果实采收等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 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我省核桃、油茶栽培技术, 推进核桃、油茶品种选育和扩繁工作, 培育优良品种服务林业生产, 促进我省木本油料产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高中语文必修一新课标下一篇:绿色化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