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2024-08-12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精选9篇)

篇1: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我校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精神与要求,根据上级对体卫艺工作的具体部署,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不断强化管理,努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依托体卫艺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包括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和卫生习惯,取得了一定成绩。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体卫艺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做到了分工明确,落实职责,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体卫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作为一名学校体卫艺教育工作小组一名成员,也是学校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为学校体卫艺教育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在工作中,做到了一下几点:

一、认真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切实实施素质教育,热爱教育工作,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认真学习了《学校体卫艺工作条例》《艺术教育发展规则》《学校艺术教育管理规程》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使自己不断提高认识,明确体卫艺工作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位置,从而保证了学校深入细致的做好各项工作。在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中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全校专职体卫艺教学人员,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工作作出了更大努力。

二、发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法规和文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层次,我校一直把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来抓。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感,寓思想教育与艺术教育之中,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通过艺术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术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美术技能,给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天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

1、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基训、唱歌、欣赏、器乐训练中,能让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中,抓住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找出教学难点,根据课型特点,采用生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溶入故事、比赛、游戏等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看看、想想、唱唱、玩玩”轻松愉快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并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艺术创作。

2、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采取多样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了舞蹈、合唱、鼓号、民乐、管乐、等校级课外兴趣小组,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参加各级艺术节打下了结实的基础。此外,我组织艺术专业老师和学生在学校教学楼、办公室的过道都布置了名人名言及学生的艺术作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校园社团广播站每天播放校园新风及校园歌曲等,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在每年两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校园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作品展受到了领导、家长的一致好评。

3、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供学生展示特长的舞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全面展示素质教育成果,让全校同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学校本着“隆重、热闹、活泼、节俭”的原则,每年组织“元旦” “

六、一”两大校园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书法、绘画、语文、数学、故事大王、英语朗诵、计算机、科技活动、体育活动、展示活动等,“元旦”还开展班级联欢、教师联欢活动,“

六、一”、“

十、一” 还开展文艺会演、庆祝大会等活动。

三、艺术教育花开璀璨,成绩斐然。我校是全市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省、市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实验基地。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办学的亮点:在市艺术节比赛中,我校成绩名列前茅,学校合唱队多次代表全区赴市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舞蹈队和民乐队在全县比赛中独占熬头,由我辅导的合唱队获济宁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校舞蹈队的舞蹈《印度天使》荣获二等奖,市艺术小人才竞赛硕果累累……艺术考级每年也都是捷报频传,本人也因此荣获了更多荣誉: 2009年12月被评为济宁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同年12月获济宁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2008年荣获汶上县初中音乐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虽然取得一点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继续认真贯彻体卫两个条列的精神,努力提高体育课、健康课、音乐课、美术课质量,积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成长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我们还需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开创学校体卫艺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王俊广

2010-12-10

篇2: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教育创新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创新应该是比较时髦的词语,但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却又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教育创新工作的开展.

作 者:王金刚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刊 名:河北教育(综合版)英文刊名:HEBEI EDUC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G63关键词:

篇3: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一、关注“文本细节”, 彰显教学智慧

教师只有对文本进行了透彻的解读, 才能够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做好准备, 然而, 对文本的解读, 就要通过析读评语文中的很多细节才能够做到把握全文。 或者是简洁的一句信息, 也许是生动的一贴画面, 可能是简单的一个装置图。 也只有把握住了这些细节, 才能够将文本的精髓展现给学生, 让他们有所收获。 如同在讲“电阻”时, 如果照搬教材, 先引入调节灯设计的课题, 然后问题引导:电路中电流的改变是否能够影响电灯的明暗程度, 如果是该如何改变电流大小? 这样突兀的问题得到的结果就是学生茫然, 气氛紧张, 教师无奈之下, 一个人自问自答, 唱“独角戏”。 如果同样的, 在问题之后, 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 并给学生一个细节上的提示:同学们看到这个电路图上面的哪几个元件, 能够通过改动使电流发生改变? 这样,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立刻“明朗化”了, 他们能够准确找到切入点, 意识到一旦电源电压发生改变就会影响电流, 接下来的认知就会水到渠成。

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都是源于教师对环境、对学生及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有效利用, 教师要关注文本中那些具有教育价值的每一个细节, 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 挖掘并运用, 让细致的预设演绎出无数精彩生成。

二、关注“互动细节”, 提高教学质量

有时, 教学行为仅是教师的自身行为, 无需学生的呼应, 但更多的行为细节则是师生之间共同完成的一系列的反应和互动[2]。 教学行为的过程, 就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不同反应, 如对待问题时也许会皱眉, 感觉遇到困难;也许会沉思, 需要多想想;也许会仰起头, 有期待的眼神, 这些都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 并反思自己的问题是否指向明确? 是否难度适中? 是否与学生实际契合? 在反思中关注互动细节, 从而对教学行为进行及时调控, 就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上“滑动变阻器”一课时, 在此课之前学生通过用铅笔芯使电流发生改变的实验中, 都明白了滑动变阻器电流的改变, 是通过导线长度的改变使电路电阻发生改变而完成的, 然而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将电路接入后, 却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移动滑片对电流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所以在课上引导学生做好既定的实验之后, 在此处增加一个 “互动细节”: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分析后, 分成小组画出在不同的接法下, 滑动变阻器电流流过路径图, 然后各小组之间对不同方法进行交换练习和验证, 电流路径图的方法让学生非常清晰地看到了电阻线长度的变化情况, 并通过练习对移动滑片电阻变化情况进行快速掌握。 一个小小的互动细节, 既降低了学生的分析难度, 又让他们在互动中既感受到了集体力量又领略了个人魅力。

三、关注“语言细节”, 提升教学水准

精炼且高效的教学过程, 与教师精简的教学语言息息相关, 虽然我们不要求教师字字珠玑, 但务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句句到位, 对关键的、重要的知识内容应注重“语言细节”, 进行仔细推敲, 必务求语言做到规范、准确, 避免发生“学科性”错误。 同时, 要结合中学生的认知心理, 赋予教学语言以情感性、直观性、针对性及启发性特点。 如在教学生认识光的反射定律时, 由于反射和入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的逻辑关系, 因此教师在表述时, 反射必须在入射之前, 不能够将二者的前后顺序颠倒, 给学生造成思维理解上的偏差。 而在教学生如何正常使用刻度尺时, 可以将冗长的知识归纳总结成十个字“一选、二看、三放、四读、五记”, 牢记好这五个步骤后, 再教给学生“选”, 即选择适合量程;“看”则看清单位、分度值、量程及零刻度线;“放”应 “紧靠”被测物, 并与所测长度 “平行”;“读”要注意与尺面“垂直”, “估读”分度值下一位;“记”必须有 “数字”和 “单位”, 这样学生在使用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选是怎样选、看是如何看……尤其是在实验时, 更应注重语言的细节, 一是要准确介绍每个器材名称, 如滑动变阻器, 不要简单地用“电阻器”作为代表;而托盘天平同样不要用“天平”概括;二是应格外注意不同概念的区分, 切忌用重量代替重力, 给学生造成认知混乱。

细节能够决定成败, 也能够成就过程, 只要教师抓住行为过程中的“关键细节”, 就能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 为中学生打造别开生面的物理课堂。

摘要:相对于结论来说, 过程更重要。教学过程, 即教师从课前准备到课中组织及课后评价的整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直接影响这个过程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所以关注物理教学行为的过程“细节”, 是新时期教育者应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过程教学,细节,行为

参考文献

[1]贺智元.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 (11) :25.

篇4: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的比例逐年上升,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本文从目前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旨在对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一些探索。

关键词:高职 高等 数学 教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型向大众普及型转化,高等职业教育也因此得到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职院校入学新生的数学总体水平有明显的降低。这些学生不仅仅是基础差,甚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都是不好的,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来说也比较差。

尽管一直以来,高职数学教学围绕“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许多院校和老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许多学生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考试成绩往往偏低,大面积不及格,达不到教学要求;甚至学完《高等数学》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连函数的导数都不会求。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基于多年的高职数学教学经历,我的心得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抱着人人皆可以成才的信念,对学生因材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提倡学生课前预习

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就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通常都强调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前预习的环节。其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

我在每次下课前会将下一次课讲授的内容作一个简介,给出其中的要点和注意点,通常是以一个提纲的形式给出,并且在下次授课时进行课堂提问,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重点进行讲解,而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从头至尾来讲所有的内容。这种方式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成绩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高等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而又乏味的学科,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知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的景象。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却所得甚少,有的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有的学生连教师所授知识的基本要求也不太清楚。

作为高数老师为了能使自己的学生更好地掌握那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地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探究。对一些内容比较多、概念比较含糊以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章节,比如在左、右极限,函数的连续性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的讨论出现较大错误时,我也会加入其中适当地进行提醒,确保讨论的正常进行,通过这种设疑与讨论更能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使枯燥的数学问题不再神秘与可怕,增长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当学生学完一些章节的内容时,我还会组织一些好学生自己挑选其中的某些内容或者是一个典型的题目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自己充当一次教师,而我在旁边进行适当的记录与提示,当学生讲解完毕,我可以就其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复习方式更好更熟练地掌握住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学校及学生都很注重教学质量,但课堂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数学教学没有真正体现“应用性”。也就是说往往是以学生考试是否及格作为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致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比如在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的讲授,且考试考什么,课上就讲什么,不考的内容就不讲。教师只是围绕各种计算题型讲透讲细,课堂信息量小,忽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及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得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却不能很好地运用于专业课中,或专业课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也没有涉及到,这就失去了高等数学的“工具性”,结果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高等数学是“考试有用,考完试无用”,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不足为奇了。我在对学生的《高等数学》课程进行考核的时候是变终结式考试为过程评价,学生考试卷上的成绩只占总学期总评分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取决于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评价,这样一来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注重了平时的学习过程,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5: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规划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缓解和抵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不例外, 也是对未来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缓解和抵消,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 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做的总体的、战略的安排和布局, 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相对于城市规划来说, 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体系产生较晚, 一共经历了三轮规划编制, 逐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规划编制体系。第一轮规划始于1987年, 是在1986年土地管理法出台后编制的, 规划目标年是2000年。当时由于客观原因, 该轮规划编制完成后, 基本上没有得到实施。第二轮规划的规划期为1997~2010年, 形成了一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和规划指标控制体系, 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的规划体系。第三轮规划即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期为2006~2020年, 该轮规划充分吸收了前面两轮规划的经验和教训,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编制规程、制图规范、数据库标准, 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

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始于2005年, 规划基期为2005年, 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期为2006~2020年。经历了重大问题前期专题研究、规划大纲、规划条文及说明等阶段, 其中前期专题研究主要分为上轮规划实施评价、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研究、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研究、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七个专题。江苏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步比较早, 以苏州市为例, 2005年启动规划专题研究工作, 2008年完成前期专题研究并获得批复, 2010年完成县级规划大纲并获得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批复, 2011年完成县乡两级规划条文及说明, 并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编制规程不够细化, 各地的做法不一致

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6月27日发布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在过去的六年里, 编制规程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及调整修改的规范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各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对于规程的理解不完全一致, 导致各地都有自己的做法, 从而使一些统计数据不便于全省、全国层面上的对接。例如在江苏省, 有些地方将现状交通水利用地建设用地纳入允许建设区、新增交通水利用地纳入限制建设区;而有些地方则将现状和新增交通水利用地均纳入限制建设区;在江西省, 则普遍将现状交通水利用地 (主要是公路用地) 放入允许建设区。又例如规程中要求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规划基数转换, 但由于规程对于规划基数转换的要求比较简略, 各地在实际操作当中都有各自的标准, 特别是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确定的方法比较多, 也没有统一的检查标准。

(二) 普遍存在对社会经济情况预测偏差较大的情况

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专题研究的时候, 对规划期末的经济社会情况进行了预测, 主要是GDP水平、人口规模等重要指标。这些重要指标支撑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里的约束性指标, 比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是直接相关的, 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在预测时候也采取了与GDP相挂钩的方法, 因此在对经济社会情况预测偏差较大的情况下, 则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的论证也缺乏支撑。例如江西省安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专题研究中, 由于在十一五期间安远县GDP年均增幅保持在10%左右, 根据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国内外各地区在工业化发展阶段过程中的经验数据, 预测规划期内GDP年均增幅为10.9%。但实际当中安远县2014年GDP为48.8亿元, 2015年52.34亿元, 从数据上看, 增长速度仅为6.76%。又例如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专题研究中, 规划期间GDP增长速度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20%, 而实际情况是苏州工业园区2014年GDP增长速度为5.05%, 2015年为2.86%, 与原来的预测有较大差距。

(三) 图数不一致的编制方法给规划的实施管理带来不便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之初, 江苏省采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底图为“一调”的变更图, 文本数据采用的也是“一调”变更数据, 后来按照要求跟“二调”进行衔接, 因此底图采用“二调”数据, 但是文本仍采用原“一调”变更数据, 造成了文本和图件图数不一致。在规划文本之外, 有一套实际图上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统计数据, 文本里除了基本农田数据, 其他数据基本上没有作用, 这种做法给规划实施管理带来不便, 在平常的工作中容易造成混淆, 给后续的实施评估也带来不便。

(四) 在增加规划弹性的同时, 也增加规划管理的难度

针对上一轮规划执行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 新一轮规划注重规划的弹性, 采取了有条件建设区调整使用、“列清单、留通道”等弹性做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 “列清单”项目的用地预审和报批通过之后, 在规划图上没有相应的修改, 造成了新增建设用地或新增交通水利指标在图上和实际上有差别, 不利于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 缺乏科学的规划理念, 单纯地落实指标

新一轮规划在安排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的时候, 往往还是以跟随领导意志为主, 用地布局一般都跟着项目走, 要求修改规划以满足项目用地需求, 不能体现科学的土地规划理念, 运用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原理, 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统筹的作用。土地利用规划还是脱离不了单纯落实上级下达的指标这一局面。例如在苏州高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 规划修编时为了达到上级下达的林地指标的要求, 布置了很多林业用地区, 但实地上并不是林地或者规划林地, 导致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规划修改触及林业用地区的时候产生矛盾。按照江苏省要求, 规划修改涉及林业用地要去林业部门出具证明, 但是在林业部门的图上, 该块修改地块并不是林地, 因此拒绝出具证明, 因此影响该地块的报批和使用。

四、对策及建议

(一) 针对规划编制过程出现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编制规程

建议在编制规程中, 进一步细化明确相关定义, 例如允许建设区内涵, 是否包括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 其他建设用地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若不纳入允许建设区, 则后续又会出现矛盾:明明是建设用地, 但是却不在允许建设区里。另外要细化规划基数转换的要求, 减少人工判读部分, 减少可以给地方操作的空间。

建议在编制规程中, 精简指标体系。对一些预期性指标如林地、园地、牧草地等, 如果规划基数不准确, 会导致指标也不准确, 为了落实上级下达指标, 使规划图的编制不合理, 因此需精简这些预期性指标, 或者在规程里说明, 哪些指标需要图数一致, 哪些相应的数据可以统计在指标里, 统一检查标准。

(二) 加强对社会经济情况的研究, 消减规划的不确定性

在对社会经济情况进行研究时, 一是要尽最大可能的去收集相关资料, 充分的挖掘信息, 加强对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判;二是要充分利用相关规划例如城市规划的成果, 加强对未来人口数量、GDP水平的研究。在对社会经济水平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对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 从而更加准确的确定控制指标。建议采取规划滚动调整方法, 将较长的规划期限分解为若干短的规划期限, 针对较近期的未来进行预测, 将远期高度不确定性的规划目标“拉近”到中期较不确定性的框架性规划目标中, 再根据近期实际执行情况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较长期规划目标。

(三) 加强对弹性措施的研究, 增强规划的科学性

加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弹性措施的研究, 对“列清单、留通道”的项目, 在完成用地报批后, 也要将这些重点项目范围线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 每年年终集中进行更新处理。同时, 针对一些未达到列入重点项目清单要求的项目, 例如风景旅游区里的一些项目的选址, 具有不确定性, 可以安排用地指标、但不落实用地布局, 在管理方法上实施台账管理的模式, 可以后期再落实用地布局。

(四) 推动多规融合, 赋予土地利用规划更多的话语权

一直以来, 公众对于城市规划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土地利用规划, 很多人还是不甚了解。现实当中盲目扩大城市范围、浪费土地的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土地利用规划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调控作用, 只有节约集约用地,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土地利用的突出矛盾。应该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 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个基本规划, 除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外, 其他规划都应该与土地规划相衔接。在当前开展的多规融合工作当中, 应该赋予土地利用规划更多的话语权, 以土地利用规划为抓手, 整合各类规划的目标, 衔接统一规划期限, 统一多规编制技术标准, 搭建“多规合一”基础平台,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建设节约型社会。

摘要: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期限已经过半, 本轮规划编制的思路、方法、技术手段都到了发展与创新, 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显现出不少问题。笔者结合近15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对新一轮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规划实施管理

参考文献

[1]田志强, 沈春竹, 卜心国.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 2015 (14) .

[2]丁兰.新常态下“多规合一”的难点及出路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07) .

[3]王群, 王万茂.不确定性与土地利用规划[J].中国土地科学, 2012 (05) .

篇6: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关键词】电子工艺 实训内容 具体做法

我校在对电子工艺实训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经过社会调研,对电子行业产品生产厂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和分解,提炼出六个电子技术基本技能项目,针对训练项目购买了多功能组合式电子技能实训台设备,模拟生产岗位实况使电子工艺实训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真正实现了职业岗位技能在学校就得到训练和培养的目标。

一、电子工艺实训项目的确定

电子工艺实训是一门专业技能性质的课程,既要有技能的基础性,又要有技能的先进性,所以在实训项目的安排上,除了要包含有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如常用电子元器件、模拟电路、脉冲与数字电路、电子实用技能与应用电路,更要把仪器装置的介绍和使用同先进的生产工具相结合,如恒温电烙铁、热风枪的使用,SMT技术和计算机制作印刷电路板等工艺作为训练内容,使电子工艺实训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按照工厂进行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我们确定了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元器件装配、电子元器件焊接、电子产品检测与调试、电子产品维修五个训练项目,基本涵盖了电子产品的基本生产工艺。

二、实训项目训练内容的确定

在训练内容的选取上,我们的原则是:重点保证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能够熟练的操作有关方面的各种仪器仪表。例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对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讲解、示范和大量的操作来进行;例如在电子元器件焊接项目的训练内容中,我们除了安排手工焊接的训练内容,还对学生进行先进的表面贴装工艺的训练。在训练时特别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比如在手工焊接训练的内容中,我们设立了印刷线路板的焊接和绕组端头的焊接的技巧训练、对铸塑元件和弹簧片类元件的锡焊技巧训练、对集成电路的拆焊技巧训练等项目。强调五步焊接法:①准备;②加热被焊件;③熔化焊料移;④开焊丝;⑤移开电烙铁。要求所焊接的元器件的焊点适中,无漏、假、虚、连焊,焊点光滑、圆润、干净,无毛刺,焊点基本一致,引脚加工尺寸及成形符合工艺要求;导线长度、剥头长度符合工艺要求,芯线完好,捻头镀锡。在片状元器件训练的内容中,掌握片状元器件种类和特性、片状元器件的拆卸。实践证明,只有掌握了技能技巧的人,才是真正有技术的人才。

三、技能训练速度的确定

技能训练方法要根据不同的训练项目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电子元器件检测项目,主要是通过反复使用万用表对大量元件进行测量,以达到掌握测量方法和判断元件好坏的目的;对电子元器件装配项目,则是通过对基本电路的搭建、不同的电子产品进行装配,以达到识别元件和按照图纸进行正确安装的目的。这里对学生操作的速度问题需要引起特别重视,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实训只要把任务完成就行,并不考虑完成任务的快慢,岂不知工厂需要的是高效率的生产而不仅仅是操作正确。曾经有个毕业生告诉我们,他在进行电子元件装配时,别人工作8小时完成的任务他却需要工作12个小时,并因此而深深的苦恼;2012年3月我校有两名学生参加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省级技能大赛时,我们认为非常优秀的学生在产品装配时竟没完成任务,非常遗憾与大奖擦肩而过。因此操作速度也是训练内容,这是我们在确定训练内容时达成的共识。我们在自己的多功能电子技能实训台上,就安装了流水线传动设备,传送物料的皮带可根据装配产品的需要调整传动速度,使学生的操作节奏必须符合流水作业的要求。在教学设备上安装工厂生产需要的流水线设施,在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方法上是一个创新,这种设备可以完全模拟工厂的生产环境,对训练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是有效的方法。学生对采用流水线进行电子技能训练的速度是认可的,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四、实训教学应注意的方法

教师在实训培训的时候,也应该更加注意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起来更加的事半功倍,学生记得也深刻,学起来轻松。有些教师没把握好方法,学生学起来吃力,事倍功半,学起来非常乏味,枯燥。所以教师在课题讲解和示范的基础上,实操训练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其教学指导方法可参考以下方法:

1.集体指导法:教师对全班或全组的学生,通过针对实训,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研究进行指导。解决实训中发现的问题,因为一般出现的问题都是学生薄弱的地方,只有通过这种针对性的解决,学生才会更加的有印象。集体指导过程中,要采用鼓励和引导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和表扬他们的工作态度。例如练习焊接方法:用铜丝焊接正方体、圆锥、蜡烛,如果不处理铜丝焊点就焊不上。这时就要讲解焊接方法:一刮、二镀、三测、四焊。

2.个体指导法:是指在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平常的实践和学习当中,能够敏锐的发现各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指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督促学生学习和改进。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在薄弱的方面突破,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和表扬为主,让他们学习起来更加充满自信。

五、按照工位实行工艺卡操作训练

电子工艺卡是指导操作人员进行产品加工、装配和检验的技术依据,也是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在工厂中有句行话:“工艺就是法律”,可见工艺卡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在工厂中,只有每一步生产都严格按照工艺卡上的内容去做,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学校期间就让学生按照工艺卡进行操作和训练,无疑能为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工艺实训卡要明确规定该道工序的训练内容,从电子元件的装配数量和种类、电子元件焊接的数量和质量、检测仪器的名称和连接方法、调试内容和检测点等都在卡上有详细而明确的记载。这些记载既是学生在该道工序应该完成的操作任务,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实训操作的具体内容,更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的量化标准。学生在多功能实训台上按照实训工艺卡进行操作,并且实行各道工序定时循环,完全模拟了工厂的实际生产,是对学生进行正规的生产训练,是学生掌握岗位生产技能的有效方法。

六、按照产品检验标准和生产定额进行实训成绩考核

按照产品检验标准和生产定额进行实训成绩评定,是改革实训成绩考核方法的出发点。根据实训项目的不同,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法,并且量化到每个工序,根据每道工序的操作内容定出操作时间,规定操作步骤,核定生产定额,给出评分标准。改革后的考核方法不仅要看学生在这道工序的操作水平——即是否达到产品的检验标准,还要看学生在这个工序操作的熟练程度——即是否达到该工序的生产定额。这样的考核方法,对促进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操作速度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确定电子工艺实训项目,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工序确定项目内容,按照实训工艺卡进行操作训练,按照产品检验标准和生产定额进行实训成绩考核,使学生在完全模拟工厂的生产环境下进行技能训练,有效的提高了电子工艺实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战略选择[J]. 辽宁高职学报,2005,(1).

[2] 俞仲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研究[M].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3] 曾祥富.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教材电工技能与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7: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现将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如何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几点体会和做法予以总结汇报: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双“自主”能力的重要保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是促进学生主动学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物理教师, 才能创设合理的问题,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 使物理教学适应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

教师自身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教学能力影响着素质教育。物理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物理科学素质、物理文化素质、物理技能素质、物理应用素质、物理思维素质。只有扎实的基础, 才能适应物理知识的急剧增长, 掌握物理学科的规律, 更好的了解物理发展方向。还要有较为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 如数学、物理、地理等理科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文科知识和科技知识, 这样的教师才会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才能知道如何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量, 才能注意到学生独特性, 才能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二、提高学生素质, 使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营造师生互助的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 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 使学生主动、自觉、积极地培养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 再及时给学生以具体方法指导, 如自学方法、记忆方法, 思维方法等, 使学生掌握类比、对比、推理、归纳、总结、联想、迁移、应用、观察的思维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 紧接着是一系列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 及时督促、评价学生, 这样学生就能成为学习主人, 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三、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培养学生“双自主”能力的重要环节

物理是一门实验的自然科学,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探究能力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 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 对于容易观察的实验, 教师只操作, 不讲解,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 并说明原因或导出结论。对于容易操作又安全的演示实验可由学生登台演示, 对于分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认真做好记录, 填写实验报告,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选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 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 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通过实验, 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物理知识, 而且可以学到使用仪器进行实验的技能和物理研究方法,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 切实改变观念, 才能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计算机多媒体是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电脑为核心, 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图象、图形、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 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多媒体CAI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且同时作用于学生各个感官的教学信息, 是一种较理想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应用比较普遍的是用大屏幕投影系统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边讲边操作;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展示事实、创设情景、呈现过程、提供示范, 必要时再辅以课堂实验等。

篇8: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做法及成就

一、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的难点在于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材、教法和学法上均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原有的范畴。其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教材的开发为主要形式,追求开放、民主和宽松的教育环境,倡导课堂由教室、校园拓展到自然和社会。这就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和师资力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校长对课程的充分理解和高度重视;没有一支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开发课程资源能力的教师去落实,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就会失去最基本的保障。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在“无本”。“尽信书,不如无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是“三级课程”管理: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本校实际,组织人员开发出具体的活动内容,并针对活动内容制定出活动目标、活动方式、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

为了使该课程的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课程的岗位培训和督导评估。学校也可以成立综合实践课程教导组,负责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主题活动的开展予以系统安排和指导。教导组还可以与政教处和少队部紧密协作,将课程实施与第二课堂和团队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学校要对任课教师在工作量量化和活动经费上予以支持,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切实有效地开展。

二、挖掘地方资源,形成校本特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翰无垠,采珠撷精传承弘扬应成为我们的常规动作,然而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课程领域,更符合校情、学情和师情,更适宜培育个性校园文化、形成校本特色,也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江西铅山县境内自然矿藏、人文历史资源极其丰富,有三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二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座全国第二大铜矿永平铜矿,还有众多名山胜水名胜古迹,为此我们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走遍铅山”系列课程;铅山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北宋状元刘辉、南宋名相陈康伯、明代首辅费宏、清代著名文学家蒋仕铨、我国两弹元勋黄祖洽、我国动物遗传学和动物行为学奠基人陈桢等均出自铅山,为此我们开发了“铅山人”系列课程;铅山自古八省通衢,贤人圣士留连忘返,唐宋诗人王驾、朱熹、王安石、陆游、杨万里等人都曾客居铅山并留下过千古华章,这些华章历经千百年的渲染与沉淀,至今仍荡涤灵魂、撼人心魄,为此学校组织教师查阅大量史料,精选其中的诗词,配之以精美图片,赋之以时代内涵。对部分无从查证的诗词,组织专家进行考证和商榷,有些诗词的背景和注释甚至是初次整理、首次公开,终将校本教材《诗画铅山》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南宋词人辛弃疾终老铅山,其现存620多首辛词中,在铅山写成的就有300多首,学校结合县政府重点建设工程“辛弃疾主题公园”开发了“寻踪辛弃疾”课程,并在校内设立了“辛词墙”。学校在整理铅山籍的被誉为继汤显祖之后的又一位“东方莎士比亚”的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蒋仕铨的资料时发现,我国现存的蒋公雕像几乎没有,于是查证了关于蒋仕铨的大量史实,设计并请人制作了蒋公雕像矗放在校园里,让师生尊崇敬仰见贤思齐,令菁菁校园儒风浩荡,成为学校的独特的文化景观。

目前,学校已开发了“百草园”、“魅力电影课”、“娃娃学铅山党史”、“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活动课程和校本教材十六本,并制订了课程计划,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定教材、定课时、定教师、定评价”的管理和考核,取得明其德、启其智、铸其魂、卓其能之效果。

三、提高实践能力,健全人格魅力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灵魂,要培养健全大气的人,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让社会成为我们的课堂,让大自然成为我们的校园。

学校课程教导组指导开展了“学做铅山小吃”、“古镇惠济河的治理”、“寻访名人踪迹”、“走进畲乡,学唱畲歌学踢蹴球”、“探究江南四大书院-鹅湖书院”等系列乡土文化课程,还和政教处、少队部、社区联合开展了“城乡小伙伴变形计”、“走进历史文化名镇”、“走进工业园”、“走进新农村”、“认养绿化带”、“今天我是小交警”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课例《动物的家》在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节目中播出。通过这些学习活动,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把能力和快乐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了有孩子气的人,自然天成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思想阳光、人格健全的人。

篇9:试析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学

体育教学过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生首先通过模仿教师的讲解示范,来掌握基本技能和锻炼方法。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对教材的讲解示范是否明确、合理而又具有艺术性,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我们体育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一、将手中的权力放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我们都知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实践、去体验。教师为他们创造一切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主动参与,参与管理、参与评价、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探索知识海洋的无穷奥秘。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从而培养成为一个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比如,将障碍跑的教学过程设计成送“鸡毛信”的游戏。铺设垫子做“草地”,把栏架当做“钢丝网”,用两条绳子摆设成一条“小河”,用实心球做“地雷”,让学生进行爬、钻、跨、越等动作的练习,最后将信送到“目的地”。这既让学生兴趣大增,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更让人高兴的是学生乐此不疲,练得满头大汗,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

面对新的教育改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独立个性和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又推动着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二、把机会留给学生,使他们勤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取的知识才是第一位的,也是最直接的。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经验,以促进身心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情感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得到的。

例如,让学生在学习“投掷沙包”时,我把教材内容通过一些动物的故事来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所喜爱的小动物,通过激励性的练习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它既能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不仅提高了练习,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弹跳,培养自信心,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

三、把困难让给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

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即使是体育专业毕业,但所学的专项不同,他的特长就不相同,很可能—个教师的投篮技术还不如自己的学生,更有可能较少的跳远成绩、投掷水平也不如自己的学生。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应该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看待。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也会在体育课上遇到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题等。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困难、解决困难。教师应该树立现代体育健康教育观,构建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创设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一套提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途径和新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老师请您记住我阅读及答案下一篇:生态文明 环保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