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示范校申报材料

2024-08-07

校本教研示范校申报材料(精选4篇)

篇1:校本教研示范校申报材料

韩张镇初级中学

“校本教研示范校”申报材料

随着市“教研赛考评工程”的实施,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响应市县会议精神,逐步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我校紧紧围绕“以抓好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关键,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重点,以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工作思路,遵循“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宗旨,提高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具体情况如下:

一、热切关注课改动向,积极推行课改实验,努力提升教学理念,以课改为契机,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大力宣传,认真学习,明确认识。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改革内容。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把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学期初,我们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重点学习了杜郎口中学的课改理念,并对县教育局教研室主持编写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提纲》进行了理论考试。让先进的教育理念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服务了教育教学。

2、认真落实课改制度与方案,使新课程改革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进行。我校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县局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课堂改革的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极大的推动了课堂改革的进行。

3、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促进教师创造性的使用好新教材。

全面开展了“杜郎口模式”教学改革,并初见成效。我校100余名一线教师分批赴杜郎口中学跟班学习,于2010年10月11日校长赵敬习带领全体副校长、主任共计10人到杜郎口中学做了考察学习,返校后成立“杜郎口模式”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学习方案:每批10人(校长1人、主任1人、教师8人),每批学习时间为一周(周一上午8点到杜郎口中学,周五下午返回),学习用新课程理念进行听课、评课,学习杜郎口中学班级乃至学校管理方法、育人的方法、措施,学习杜郎口中学的全部教育、教研活动,如年级组会议、教研组会议、备课组活动等;每位学习的老师都将自己当天写的日志、心得当天网上发回学校,并建立我校与杜郎口中学的网上交流、学习的平台,年底组织开展了全校

教师全员参与的“创新杯”优质课课堂大赛。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于2011年4月1日二次赴杜郎口学习,现在我们的课堂活了,有创新的实施了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就餐纪律、餐厅文化、校园环境卫生、寝室管理、学生的课间操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暑假期间学校又安排教师分赴省、市、县参加新课改培训学习,其他时间还多次安排教师走出校门取经学习。目前,注重理论研讨,创新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质量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

4、多渠道、多形式的组织教师进行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为使教师能汲取新鲜营养,与时俱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成功经验及时总结交流。我校开展了“转课”课堂管理活动。转课”活动,包括“两转”和“两听”两个环节。“两转”即“转两节课”。全校教师分成五组,每组由一名校长带队,成员有一名主任和十名教师,在当班这天,随机选取两节,进入各班中,观看课堂教学开展情况。转课教师根据转课标准作好记录,填入记录表。转课结束后,值班主任对转课记录及时进行汇总,找出共性问题,填入转课反馈表,并把信息通过公示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两听”即“听两节课”。带着转课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由转课小组统一组织本组成员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听课班级和科目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教师如本节有课,听课时间可顺延至下一节。转课活动,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打造了高效课堂,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进一步加强教学环节的研究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和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力求做到办学有特色,教研有方向。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2、形式多样,全面展开校本教研活动。课堂模式改革带给我们许多崭新的体会与收获。今年冬学段,我校探索并进行了421教学模式的实践。421教学模

式 包括“四个环节、二次调查、一个总结”。四个环节:课堂学生活动四个环节: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展示提升、测评反馈。二次调查:自主学习时学情调查、测评反馈时达标调查。一个总结:教师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体现知识、方法的系统性与规律性。421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全面实施,运用教师达百分之七十。效果较为明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为更上一层楼,我校开展了三项活动:

(1)成立了421教学模式工作室。

目的是为在我校全面推广使用421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辐长,促进我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要在所在学校承担3节示范课、2节县级示范课,参与一次校级以上范围内的交流发言,或发表至少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或反思。工作室成员要经常听课、评课,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有记录存档。

(2)按照421教学模式要求进行日常转课。

转课是我校教改的又一特色。就是在老师上课的同时,由值班校长带领其他教师对各班上课情况进行检查。我校采用421教学模式后,我校改变了转课评价表中的不合理之处,突出了421教学模式。

(3)按照421教学模式进行了优质课大赛。

在今年冬学段学校推选优质课教师活动中,严格按照421教学模式要求进行选拔。韩张镇中学优质课大赛评价表中第四条特别规定课堂教学过程合理有序,能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要求每位选手课前交421教学模式教案,课后交讲课反思,针对自己对该模式运用的反思。

3、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基于这种理性的思考,我们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并成为新形势下开展校本培训的指针。我校不断丰富教学资源,购置教学应用软件,利用暑假,对教师集中进行计算机培训,为实施校本培训铺设了一条宽广通畅的“平台”。

三、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开展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促使各教研组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开展了“师生同读共写”、“六格四栏”、“四小研究”活动。通过开展“师生同读共写”活动,教师学习了理论,学生扩大了知识面。教师在书写“六格四栏”教案时,所填内容需用到教育理论,因此我校掀起了学习教育理论的新

高潮。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小问题、小现象”进行了研究,写出了研究报告书,提升了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2、年级组组织各学科单元测试和考后的质量分析工作。质量分析是我校提高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尤其是在每一次阶段考试之后,教务处组织每个年级都召开质量分析会,有时是分年级单独召开,有时是以教学工作会议的形式进行。在会上,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本班的实际情况做了分析,实事求是的提出整改的办法,主管校长和主管主任对教师的质量分析进行了详细批阅,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这对教风学风的优化,尤其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成绩的提高都有积极而有效的意义。

3、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各类竞赛和展示活动。举行优质课大赛和“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说课比赛)初赛。所有参赛的课均有课时教案;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须有多媒体课件。经过评委“公开、公平、公正”评选,共选出优质课教师18名。开展“六格四栏”教案评选活动。采用了教师教案不记名编排密码的形式,让外校业务素质高的教师评选,共产生16名优秀教案。

学生组举办了硬笔书法展、英语口语演讲比赛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

4、完善考评机制。大力倡导团结协作意识,通过建立年级组、教研组利益共同体、实行捆绑式考评等手段,增强全体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开展课题研究,总结校本教研成果。

各教研组把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近两年来我校教师主持和参与的省市级课题近10多个。教师们还积极主动地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教育博客,把教育教学的得失展示出来。

五、建章立制,行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使我校的教研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使之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从以下方面落实:

制度到位。学校制定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评价与奖惩制度等,将每一位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成绩纳入

学校年终考核,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质量。

计划落实到位。各教研组按学期初制定的教研计划,每周教研活动的主题,主持人要落实到位。

领导参与到位。学校领导坚持深入教研组制度,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和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支持教师大胆实验,勇于创新。通过领导与教师一起搞教研,加大了领导与教师的交流,沟通情感的同时,对领导本人亦是一种提高。让领导及时了解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

总之,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已初见成效,在局党委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毕业班成绩,在县东六乡,一直名列前茅。在优质课大赛中,有4人获市级奖,17人获县级奖。有25人在市课件大赛中获奖。撰写的论文有6人获省级奖,23人获市级奖。有35人在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中获二等奖。校本教研的成功开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机遇。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工作中发现,在发现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研究中反复地进行课堂实践、分析讨论,从而提高认识,找到策略,积累经验,脚踏实地地把校本教研工作搞好!

韩张镇初级中学

2011.12 5

篇2:校本教研示范校申报材料

——芦花乡中心学校创建以校为本教研示范校申报材料

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创新能力、责任感、事业心。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操。然而,我们的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还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我们的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教师,也不再适应课改的要求。然而,任何一次课改,都不可能事先把教师培训好了再整装待发,教师只能与课改一起成长,只能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实现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本着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近两年来,我校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成长为中心,对落实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明确理论,进行培训,典型示范

1、加强学习,明确理论

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改进程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正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日显突出。但校本教研对于绝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而言,又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方面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究的问题。首先,各教研组长带头学习。我们从各种报刊、网站复印和下载了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文章,让教师学习。还派教师到重庆、兰州等地学习。通过学习,从理论上弄清了校本教研的定位、实施前提、问题的确定、方案的制定、共同体的产生、方法的综合运用等具体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就我校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培训,建立队伍

校长是校本教研工作第一负责人。校长要亲自参与组织和协调学校的教研工作,为研究提供队伍和物质保障,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校长还要为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教研服务的角色,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使学校教研工作上层次,上理论高度,特别是要在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建设上创设一个和谐、公正、合作和共享的人文环境,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学习反思和行为研究的工作环境。通过校长的率先垂范,我校相继确立了“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员”的办学新理念,教师们都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把学校办成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场所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提高校本教研水平的关键。在教师培训上,我们主要是落实“三化”:一是培训工作日常化。我校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并规定了每周培训和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二是培训内容广泛化。我校的校本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我们相继举行了课程标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力求教师对当前的教育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三是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

到、课后要反思到。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建立起了校本教研的基本力量。

3、典型示范,搞好落实

要求教研组长,每一学科都要选择1-2名学科骨干教师到教学第一线,和学科教师一道共同探讨本学科校本教研具体展开方式、途径,建立本学科校本教研的工作机制。在各学科试点基础上,又确立先进教研组。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性校本教研会议,总结经验、交流体会、表彰先进。典型示范,推动了“校本教研制度”落实。

二、改变职能,转换角色,参与互动,引导研究,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作用

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在此过程中,教研人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导处,变管理为服务,变指导为参与,要求教师既要做校本教研制度的明白人、推进者,又要做校本教研过程的参与者、实践者。

1、转换角色,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全程参与

过去教导主任主要是参与教学管理,在教研工作中,多是布置“任务”。新课程对教师和教导主任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导主任再以过去的“任务型”的角色来引领校本研究,将无法适应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中,首先要求教师从转换自身角色做起,营造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与学生一道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通过“备—听—议—思—行”这种循环推进式全程参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备:指参与教师的备课活动。加强与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教导主任在指导前要了解执教者的已有基础和教学困惑,课前相互讨论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共同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

听:指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导主任进入课堂,和教研组教师共同听课,关注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

议:指教导主任组织教师进行议课活动,在议课活动中,让讲课教师先说明设计思路,再让听课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指出本节课的优点以及不足,对于不足处提出修改意见,达成共识,供讲课教师参考。

思:指讲课教师的自我反思,也指教导主任在听课之后的思考,通过思考,找出“备课”和“教学行为”的不和谐之处,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行:把教导主任的思考、讲课教师的反思落实在教学行为之中,改进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为“行”,再创生动活波、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2、参与互动,强化教研活动中的民主平等的氛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讨过去的教研活动,大多是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唱“独角戏”,教师是被动地听、记,缺乏主动性。在新课改中,我们强化教研活动中的民主平等意识,让广大教师在参与互动的情境下得到真正的提高。这里的参与互动,不仅仅指教师培训、议课等教研活动中的平等对话,更多的是指教导主任立足于教学实践与教师的共同探讨。在互动中产生共振,在互动中产生新的灵感,碰撞出新的火花。教导主任参与教学实践,定期上示范课。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能手“送课下乡”活动,要求名师提供一节公开课,做到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杜绝了过去那种只研不教、脱离教学实际的“纸上谈兵”现象。在初始阶段,教师们不是很习惯这种形式,通过几次实践,教师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逐步提高,研究的气氛也活跃起来,教师们过去是教研活动的观众,现在是教研活动的主人了。

3、引导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反思。

在教研活动中,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协助教师作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自我矫正,促使教师学会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两年来,我们一改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以检查为主的视导方式,解除了学校领导的戒备心理,随机安排听课,而不是只安排听骨干教师的课,以充分暴露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各科教研组长都“放下架子”,以参与者、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研讨中来,从而消除了教师的紧张心理,老师们能用一种平静的姿态与教研组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往往非常热烈。这种方式颇受老师们的欢迎,他们都盼望教导主任经常去视导,以便同老师们共同探讨课改中遇到的新问题,老师们有问题也很愿意与教导主任交流,从而提高了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自主性,同时也提高了校本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三、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快使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之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型集体。

1、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学校作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我们还和各教研组共同拟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常规检查细则》等。学校以教研组和教导处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首先,开展师徒结队,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们要求全校具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广泛开展新老结队活动,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其次,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议课活动。我校明确要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一定节次,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集体议课,议课不仅要议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教研组还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召开教师集体研究会,把问题摆出来,由全体教师共同“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3、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有教学后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后记。为了督促教后记的写作,我们把教后记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后记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四、课题带动,促进教师的尽快成长

校本教研必须有以符合实际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才能促进教师教研质量的提高,失去课题,教师只是拿着昨天的“药”治今天“病”。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课题,把课题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进行研究。做到不一定人人都有教研专题,但人人都参与其中,使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实现了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成长。促进了教师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的转变。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壤上才能枝繁叶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将校本教研、课改实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实效性,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前的许多科研课题多是大而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校本教研中,把课改实验同教学实际相结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我们还以科研的方式推进教师的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有的水平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①将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在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迅速成长。②将课题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作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③将课题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及时吸纳、传输课程改革和课题的信息与研究成果,引发对课题的争鸣与交流,使课题研究在交互式、对话式等互动培训方式中不断深化发展。教导处还加强了对教案、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这些校本教研资料库的初步构建,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后备资源,较大地推动了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强化了教师对课改实验的自我反思,使课题研究与教师培训、教师的成长同步进行。

校本教研反过来也丰富和推动了课题实验。我校《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策略》课题研究在全校进行推广。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对我们来说还属于探索阶段,大量更加艰巨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巨大作用,促进教师的成长,使教师尽快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芦花乡中心学校

篇3: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申报汇报材料

我们学校行政一班人,十分重视校本研修工作,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认为这是办好学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定期研究校本研修工作,建立校本研修的保障机制。

1、提高认识——树立校本研修的理念。面对当前教育,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校本研修是学校的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是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并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学校成立由专职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组成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制订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2、创造条件——做到四落实

经费落实。学校制订了财务支出有关制度和校本研修有关奖励制度。学校对教师全员培训、教师学历培训、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取经等必要的经费支出给予保证。XX年年11.01万元,2010年15.35万元。

师资落实。校本研修师资在校内依靠如下人员:学校有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余姚市教坛新秀3人。精心挑选好各学科教研组长、级段学科组长、级段骨干班主任等。在校外主要依靠市教师进修学校、市教研室、并与宁波东恩中学等单位挂钩,充实师训师资。

书籍落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订有34种教育期刊,19种报纸,并每年给每个教师人手订阅一份杂志和购买二本专著。学校还专门购置了一批教育专著书供教师借阅。

设备落实。学校有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校园网等设备齐全,网络畅通,运行环境良好。

3、开发资源——运行多渠道

上级资源 全员培训选用省、市组编的教师全员培训基本教材。07、10年学校开展的《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指南》。

师资资源 校内以高级教师、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任课组长等为培训辅导员,效果较好。另外用外聘教师来充实培训师资队伍。

网络资源 能充分利用“浙江教师研修网”、“宁波教师教育网”、“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区域性学习团队,定期开展学习和讨论。

资料积累 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学年级组长等学校教学骨干教师,均建有学科教学数据库,内有新课标学习资料、备课资料、教学课件、试卷练习题库、教学经典案例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自编教材 积极开发教师教育校本课程,有自编校本研修教材。学校编有《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班主任全员培训讲义》等,作为学校中教师政治业务培训教材。

外部引入 学校与余姚市教研室、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宁波教育学院余姚学院)、宁波东恩中学等机构和学校保持联系,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开辟“梁中讲堂”邀请外单位的教育教学专家,分专题来校讲座。

二、制定计划制度,加强总结考核,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1、制定计划——启动校本研修工作

学校制有教师长期发展的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不断提出阶段性实施意见和改进措施。学校每学年制定校本研修的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实施。对各项专题内容,又制定专项计划来开展各项工作。如2010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培养指导意见,2010学年梁辉中学青年教师“十个一”活动方案等。

2、及时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

在阶段性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不断取得实效。如每学年有师训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专项内容又有计划和总结。XX年年、2010年的主要专题有《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教师言语表达》等都有单项计划和总结。

3、形成制度——把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

在校本研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把习惯的做法,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结出来形成制度,使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几年来我校形成的校本研修制度有:青年教师综合考评量表、教师师德考核互评表、梁辉中学年级组考核表、学生问卷调查表、教学质量评估及奖励办法、校级先进奖励办法、集体备课要求、梁辉中学教学工作常规、梁辉中学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分细则、梁辉中学晋升一级教师量化评审方案等。

4、民主参与——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中,每个青年教师都制定自我成长计划及教学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自我奋斗目标,争取3-5年内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

5、保证时间——使校本研修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隔周一次师德政治学习,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内容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按计划布置教师个人自学内容。读专著内容有:《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教师需要什么》、《强化爱与责任,彰显师德辉》等。保证平均每周1小时以上。

6、记录过程——使校本研修工作留有痕迹

校本研修的每次活动过程有记录,人员出勤有点录,必要时拍照留念,完成后有小结和报道。如教研组工作记录册、教师成长记录册都能按要求记好,“梁中讲堂”请专家来校为教师讲座、《教师言语表达》理论考试都能拍照存档。

7、加强考核——是开展校本研修的推动力07、08学年教师全员培训《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 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都按上级要求精心组织,抓住辅导、讲座、自学、作业、考试等培训环节,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参训率100%。在班主任培训中,采用论坛评优、征文评奖等措施,推动了培训工用的扎实开展。

8、完善档案——反映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在教师培训方面,主要档案工作有:学分记入,培训工作资料等,能分类装订成册。每学年装订一次,内容有:整体师训工作档案、学分管理档案(包括学分粘贴到教师个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一人一档)等。

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各线做好归档工作,以全面反映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的面貌和成绩。

三、落实内容,确定形式,认真实施校本研修工作

1、内容广泛丰富

全员培训内容 07、08学年主要有《新课程教学评价》、《教师语言表达》、《余姚市义务段教师学科专题培训》等。

自主培训内容 有“六个一”活动、《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二年来,校本研修内容丰富,效果显著。

师德培训内容 根据上级要求每学期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寒暑假对教师的政治学习都作出安排。学校还编制校本教材《梁辉中学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读本》(每学期一本),安排理论学习时间,扎实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

读教育专著活动 在教师中开展读教育专著活动,平时建立教师学习用书借阅制度,要求每个教师每学年读二本教育专著,同时开展读书心得写作和演讲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水平。

新课标新课程内容 对新课程教学采取集体备课,级段任课组长引领,定期开展小组研讨,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由学科教研组长、学科级段备课组长带头,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建立学科课件教学库、试题练习库、备课资料库等计算机信息资料,全校总存量达60多g,平均每位教师有1g多。

教育科研内容 学校成立教科室,结合教学科研课题的开展,进行教育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2、形式多样活泼

案例研讨、写反思文章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能运用案例进行研讨,写案例文章,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文章,三年来在余姚市级以上获奖6人次。在班主任培训中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活动;在青年教师培训中,于2010年4月举行了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主题论坛活动。,通过论坛形式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 三周一次教研组活动,采用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听课评课,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学会诊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中两年来,就派教师去东恩中学参加异校教研活动8次,计40余人次。每学期举行校内教研活动各学科7-8次、街道教研活动1-2次、余姚市级教研活动1-2次。教师参与面达100%。

“师徒结对”活动 实行导师制,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学校都安排师徒结对。近几年校内师徒结对有:黄佳娜与吴伟龙、黄芬芳与方燕莉、王琪与徐一新等。校外结对教师有黄陆亚与鲁国权、陈雪梅与周建波、吴钏与江益新、龚文君与叶潮等;2010年余姚市第二届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跨校带徒活动中又有五位教师结成对子(黄芬芳与邵利群、楼秋林与苏可儿、翁燕飞与邬代红、吴钏与江益新、黄佳娜与马颂行)。黄芬芳老师还与宁波东恩中学毛静娣老师结成对子。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黄佳娜、黄芬芳老师荣获余姚市青年教师比武一等奖。

教育科研活动 课题《“自主规划,同伴互助"式青年教师成长模式的探索》在宁波市立项,目前正在实行中。此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组,由学校教学骨干与10多位青年教师共同参与。

篇4:校本研修优秀教研组申报材料

数学教研组

教研组成员32人,省教学能手、省骨干3名,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骨干教师10名,6人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3人,中级教师13人,初级教师14人。多年来数学组的教师以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导向,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团结求实,争先创优,脚踏实地,钻研进取。数学教研组认真贯彻 “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教研组、备课组共同研究、参与下,认真贯彻、落实“夯实基础、精讲精练、培养习惯、指导方法”的优质课堂教学要求,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中心,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的转变。加强教师培训的规模和力度,提高校本研修质量与实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我校数学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工作回顾

1、以新课改理念为指针,大力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就是增加教师资源存储量。

(1)积极参加市组织的听课及培训班的学习,使每一位教师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成为能适应新形势,具有创新精神,在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现代型教师。

(2)鼓励和支持每一位教师自费订阅教学杂志,开阔视野,提高认识。

(3)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深化教学改革。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加强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的宏观研究,继续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切实提高备课和讲课教研水平。

(4)继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规范教学常规,提升课改意识。

2、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高理论修养,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品位。每位教师围绕学校的研究总课题自定个人教育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积累、总结、改进、提高。为保证课题研究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形成三个结合:一是课题研究与自身培训相结合;二是课题研究与常规管理相结合;三是课题研究与教学评优相结合。

三、具体做法

1、理顺教研工作程序

为使数学教学质量整体稳步提高,教研组认真理顺教学、教研工作程序、提高教学、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连贯性。按照学校总体工作要求,大力推动和加强教研组工作的规范化。做到责任明确,学期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备课组和每一位教师,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碰撞;教研组认真、细致的指导、帮助备课组高效开展工作;日常工作真正做到按时、有准备、按质完成教学工作。

2、备课环节的一些好做法

⑴ 超前备课、学期备课

教学工作要有超前性,备课工作要有前瞻性,这样才能做到对教学工作心中有数,很好的把握教材的意图和学科教学的双基要求,使教学的随意性得到有效的控制。

⑵ 个人自己备课时要充分收集、整合、归纳一些教辅资料的例题、题型,保证课堂教学中能讲清、讲透、讲深入透彻,从而保证教学思路思想、解题方法上有一定的高度。

⑶ 数学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重基础、重通法,强化知识应用,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同时教学中要时时关注历年的高考试题,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的高度。

⑷ 课堂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一般讲练比为2∶3),多反馈,快反馈。以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⑸ 加大课内、课外数学训练的容量、密度,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和熟练度。当然,这里应处理好训练的题量的一个度的问题。

⑹ 备课组活动中始终坚持以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为主,并重视对例题、习题的的筛选和选配,以发挥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备课活动中坚持做到 ① 做好教材分析; ② 备教法学法; ③ 备例题、习题和研究周测命题等。集体备“题”,既备知识点,又备典型题型,最后初步确定应选编的试题;根据考试要求进行组卷,做到题型准确、难易适中,整套试卷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复习试卷注意应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训练要求,宜以单项训练卷为主,综合训练卷为辅,复习中一定要处理好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对复习训练中出现的典型、高频率的错误,应及时配合纠正训练试卷加以订正练习;

⑺ 认真写好教后记,及时反思。

一 在解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最基本活动。在解题活动中,当一道题解完之后,要给学生做出解题过程中反思的示范。包括重新把题读一遍,感知解题前后的不同认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把所解问题与教材基础知识相联系,相比较,通过解题强化理解基础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是解题力量的源泉的认识;总结所解问题中最本质的东西,实现积累,把一道题当作一类题来认识,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想境界;收集学生中的不同思路和看法,肯定正确见解,澄清疑点和错误。

二 坚持写教学随笔。每节课上完后进行反思,把备课中的设想与上课中的实践加以比较。那些地方值得肯定,那些地方存在不足,能不能做的更好。学生中有那些建议,有没有没讲清楚的地方,等等。详细记录在教案中的回顾与反思栏目中。每周周末时,阅读回顾与反思栏目中内容,加以整理,提炼与升华。写一篇教学随笔,并加以保存,日积月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 反思失误。教师的认识要经过学生与课堂这个实践来检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允许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不要怕丢面子。老师错了,向学生认错。学生错了,予以指正,消除疑点。应当明确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学生是善意的。主动在学生面前认错,是教师优秀人格的体现。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时与学生产生某些误会,一旦发现,及时向学生解释,主动承担责任。

3、上课

要求:

(1)目标要准。(2)过程要清。(3)讲解要精。

(4)板书要正。(5)训练要实。(6)教态要亲。

强调:

(1)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抓好课堂教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习。

(3)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索能力及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能力的培养。

(4)注意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解决问题。

(5)提倡教学民主,同时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作业

作业要精选,力争做到既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能及时很好地掌握知识。

注意学生作业规范书写的要求和习惯的培养。

作业的批改应做到及时、细致、准确、对少数作业错误较多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检查学生的教科书及课堂练习,以检查督促学生看书和记笔记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5、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虚心学习,相对有经验的教师要毫无保留的指导年轻教师;同一备课组之间相互多听课、多交流,要把听课当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以老带新,新教师成长迅速已成为数学组较突出的一个特色。在业务学习中新老教师有明确的师徒关系,老教师及时指导青年教师并愿意与年轻教师交流,这种互帮互学的工作方式也逐渐形成了组内风气正,凝聚力强,乐观向上的工作氛围,每位教师都感到工作是愉悦的,环境是宽松的。对于学校的各项号召,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全组同志均能“自觉、自律、自强”为宗旨,为教研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学组也在互帮互学中成长起来,成长起来的年青教师和近几年新加入的教师已形成了数学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梯队。

6、积极参与新课标的实施和落实,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以新课程资源包为内容,采取研训一体的方式,更加强调参与--分享,强调合作--交流。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专题交流,让教师在“做中学”,激发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反思、创新,撰写出有特色的案例、随感、体会、论文,并注重教师的学习与积累,加强过程管理,以此形成我校的校本培训教材。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本学期我校将进一步加的培训力度。具体做法如下:在开学初学校给每外位老师发一份《新课程标准》,计划在每周二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进行集中培训或分组研讨,并进行交流,使老师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7、积累有一定影响力且适合本校学生具体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每个备课组都建立一个各有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并且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发展完善;教研资源包括:课上、课后、考试使用的题库,经筛选的教学参考资料(含光盘),典型的案例分析,成功的精品课,公开课的实施方案,本组教师所总结的教学经验、撰写的有价值的论文,校外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在教研活动过程中积累的各种原始资料等。

8、大力加强和提高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四、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一)《数学与应用》

1.关于数学应用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思考

数学应用教学的过程设计更应反映数学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具体说来它更应强调以下原则:

(1)着重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数学应用的能力。这不仅包括计算、推理、空间想象,还应包括辨明关系、形式转化、驾驭计算工具、查阅文献、能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分析和交流。

(2)计算工具(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这不仅指在计算过程中使用计算工具,而且指在猜想、争辩、探索、发现、模拟、证明、作图、检验中使用计算工具。

(3)更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把教学过程更自觉地变成学生活动的过程。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总是正确的指导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他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反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工作及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的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

2.在设计数学应用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逐步地推进。

数学应用教学对教师、对学生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数学应用教学活动时,特别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起始点要低,形式应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能参与。

(2)注意结合正常教学的教材内容。

数学应用教学应与现行数学教材有机结合,把应用和数学课内知识的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不要做成两套系统。这种结合可以向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向“源”的方向展开,即教师应特别注意向学生介绍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二是向“流”的方向深入,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与学生现实所学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3)注意数学应用教学的“活动性”。

数学应用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给学生扩充一大批数学课外知识,也不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因此数学应用和建模应该重过程、重参与、更多地表现活动的特性,而不要又变成老师讲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套路。

3.中学数学应用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l)结合正常的课堂教学,在部分环节上“切入”应用和建模的内容;

(2)以数学应用为主题的课外的活动;

(3)数学建模课程。

上一篇:有效沟通技巧测试下一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