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抗日战争史》有感

2024-08-15

读《抗日战争史》有感(通用10篇)

篇1:读《抗日战争史》有感

读《抗日战争史》有感

姓名:XXX 班级:11自动化

学号:20110502107 《抗日战争史》作者:何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历经了千辛万苦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无数名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才换来这平静的生活。那一段历史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成为影视作品书籍档案中一段段、一片片的叙说和演绎,而对于现今依旧存世而亲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们来说,那是充满了荣辱、动荡气壮山河中夹杂着血雨腥风的残酷事实。这个代价是巨大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该铭记的一段历史。

翻开《抗日战争史》,映入我的眼目的是连天的炮火、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打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战术,使骄狂大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同时,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所接受长官的指示。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亲临前线指挥的画面„„还有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

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

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了一句句的抗战号角。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国进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战争,而日本则进行的则是一次国民战。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那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状态啊!国家积贫积弱,民众被污为‘东亚病夫’众多的民众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徘徊挣扎在死亡线上,而我们惟一取得的胜利,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胡锦涛总书记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中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形势。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抗日的烽火。”是啊,你能从全民族抗战中感到一种力量吗?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善良,忍耐是我们传统的美德,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强大的不屈精神抗战精神便会从他体内迸发出来,发出震天的怒吼,释放出令人眩目 的力量,击退一次次的灾难和困苦,使自己经过漫长的岁月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越来越发出耀眼的光芒。

国家,沉甸甸的一个词,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又何以有国,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生死与共。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在他们正确领导下新中国也建立了60多年了,祖国的面貌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繁荣、富强是世界对他的肯定认识。缅怀无数革命先烈、民族英雄,我们这一代要更加珍惜现在,积极努力,回报社会,为祖国的更加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的强大,就意味着社会的稳定,也就能创造出祥和,幸福的生活。但请不要忘记,和平有时候是需要用生命铸就的,是需要用鲜血和汗水去维护的。所以我们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更应牢记历史,保持时刻的警醒。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在《抗日战争》中,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大学生,建设祖国,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我们也要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篇2:读《抗日战争史》有感

日战争》有感

通过阅读《抗日战争》这篇文章,我知道沦陷区就有26个省,500余县市,面积有600余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从 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我还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抗日战争》这本书中,我了解了许多着名的英雄人物,如:左权、杨靖宇、张自忠……他们有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视死如归,保家卫国,是战斗模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篇3:读《抗日战争史》有感

一、日军全面侵华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国民政府初期,在完成统一之后,国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农业发展方面“从1931年到1936年5年间,中国的农耕地增加了约6000万亩,农业净产值增加约32亿多元。”在金融方面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并先后建立了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大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为中心的国民金融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存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如《特种工业奖励办法》、《工业技术奖励条例》等。在交通方面“从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从3.2万公里增长到11.6万公里,新建成7895公里铁路。”另外,国民政府还经过多年的谈判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国民政府制定新税则规定“其最高税率为27.5%,到1933年5月,更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使得国家关税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年度的179.1百万元增加到年的635.9百万元。”大大增加了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如“1928年财政收入约为4.34亿元,1934年约9.18亿元,增加1倍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倾销,保护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中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十年的黄金期”,据统计,1928至1936年中国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达8.4%,为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增长期。1936年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值已占工业总值的42.7%,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0.46%”。中国的现代化经济模型已经开始形成。然而日军的侵略活动却再次破坏了这一良好的局面。“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日军全面侵华后,“上海工厂被毁者达2270多家,损失总额达8亿元。除上海外,长江三角洲地带工业设备损失,约达50%。武汉三镇损失亦极惨重,工厂彻底被破坏者占12%”。据1947年5月国民政府的初步统计,全国公私财产直接损失数为31130136000美元,抗战八年公私财产其他损失(间接)20444741000美元,两项合计500多亿美元。”对于本来就十分贫穷落后的中国来讲,日军的侵略破坏不仅是使得刚出呈现出的现代化进程难以为继,更是让中国陷入全面崩溃的局面。

二、抗日战争让中华民族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近代以来,虽然每次中国遭受列强侵辱之时都会促成中华民族在一定程度上的觉醒,但是其程度却远远不及抗日战争。因为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略的铁蹄深入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给中国的每一个阶层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的:“抗日战争使得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意识将中华民族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终于醒来,并发出了怒吼声。

三、促进了内地的工业发展

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日本侵略给中国现代化造成的破坏,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抗战提供经济物质等保障。国民政府成立了战时经济体制,将沿海的工业体系内迁到内陆地区,促进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从中国传统的工业布局来讲,改变了过去不均衡的态势,增加了内陆的工业数量。如抗战前,“四川符合全国工厂法规定标准的工厂,仅有115家,占全国工厂的2.93%,仅有工业资本214.5万元,占全国的0.58%。占全国大中型企业资本平均额的五分之一。沿海工业内迁四川后,四川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工业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1942年,全省符合工厂法标准的厂矿占到国民党统治区总数的52.3%,比抗战前资本增加526倍以上”。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到后方,“1940年内迁的技术工人就达12164人,加上沿海一带高校、科研机构内迁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其数量不下数万人。据资源委员会1941年调查,单是工程技术人员就达2万余人”。

四、抗日战争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在抗战过程中,中国成为了能过与苏美英等西方大国并列的国家,与英美苏签署了《开罗宣言》,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成为了联合国的创始者。抗战的胜利,使得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并取得了与西方国大国同等的地位。同时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新的领导核心开始崛起,这是中国现代化之路继续前行的必要前提。正如美国学者费正清以历史观察者的角度指出:“中国的优秀分子一代接一代地努力应付从帝国时代晚期继承下来的国内问题,回答工业化的西方提出的历史悠久的挑战,这种努力在1949年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央政府在这一年获得了对中国大陆的完全控制,因而实现了很长时间以来所渴望的国家统一。此外,中央政府还首次承担了国家的体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的现代化工作。”

总之,抗日战争的爆发,摧毁了中国固有的现代化成果,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面对侵略以积极勇敢的态度坦然面对,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战的最终胜利,并进一步的开拓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为抗日战争而一度中断,但中国人民在抗战的过程中却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进一步的开拓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抗日战争,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周天度,郑则民,齐福霖,李义彬等.《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二卷下册).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971-978、978-987页.

[2]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207页.

[3]罗荣渠.《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91页.

篇4:近五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

[关键词]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K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7-0019-04

近五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在领域和深度上不断扩展,在研究对象上更加全面、立体,呈现出社会化、专题化、群体化的特征;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推陈出新,运用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去考察抗日战争,提升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研究热点上,近五年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侵华日军罪行的档案史料整理公布与研究、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加强。近五年来反映抗战研究的图书大量面世,从大型丛书到研究专著都有不少力作出版。

(一)全面反映抗战的有: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首批8卷10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纂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大型档案史料丛书;英国学者拉纳米特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二)反映抗战时期的政治及国共关系的有: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长江局史》;邓野著《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修订版)》;张同乐著《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研究》;丁平著《抗战时期绥远省政与绥西施治历史研究》;杨奎松著《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修订版)》;徐彬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研究》;王旸著《中国1931-1937:动荡下的希望》。

(三)反映抗战时期军事斗争的有:日本学者菊池一隆著《中国抗日军事史(1937-1945)》;刘庭华著《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岳思平著《八路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东北抗日联军文献》、《东北抗日联军综述表册》、《东北抗日联军大事记回忆史料参考资料》;张少鲲、郝雪廷编著的《八路军序列沿革研究》;何桂宏、郑德良著《八年抗战中的国民党军队》;余戈著《1944:腾冲之围》;周勇编《西南抗战史》。

(四)反映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有:夏蓉著《妇女指导委员会与抗日战争》;戴斌武著《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总队研究》;郑立柱著《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精神生活研究》;岳谦厚著《边区的革命(1937-1949):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社会史论》。

(五)反映抗战时期的经济的有:唐润明主编《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开发文献资料选编》;张守广著《抗战大后方工业研究》;谭刚著《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刘志英、张朝晖著《抗战大后方金融研究》。

(六)反映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有:学愚著《佛教、暴力与民族主义——抗日战争时期的佛教》;樊为之著《延安时期党的文化建设研究》;田福宁著《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余文善著《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七)反映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有:胡德坤主编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系列著作共9卷;美国学者齐锡生著《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石源华著《中华民国外交史新著》。

(八)揭露侵华日军罪行的有: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全史》;丁晓强著《关于浙赣地区日军新军站的调查研究》;由国家图书馆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出版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吉林省档案馆编《铁证如山——吉林省新发掘日本侵华档案研究》;陈致远著《日本侵华细菌战》。

近五年来举行的有关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活动主要有:2010年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学术研讨会”;重庆召开的“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2011年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与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日战争暨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在台北召开的“国共关系与中日战争”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东京审判与南京大屠杀学术研讨会”;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现代史学会等共同举办的“抗日战争与大后方建设学术研讨会”。2015年由上海大学历史系和《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各种学术研究机构相继成立。2011年5月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2011年11月,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西南大学共建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014年12月,八路军研究会在山西太原成立;2014年12月,海外抗日战争史料研究会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一)抗战时期的政党政治及国共关系。蒋建农指出,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坚持和巩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1]林冬梅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一是民族性和广泛性,二是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成文的共同纲领,三是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共两党都经过统一战线的建立——破裂——再建立的过程,都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四是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掌握军队和政权。[2]黄道炫认为抗战初期中共在华北的发展壮大除了武装斗争的直接推动外,统一战线及统一战线形式下的群众组织和群众运动是其扎根、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3]

国共关系依然是研究的持续关注点。段炼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以后,中国共产党放弃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采用新的和平斗争武器来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以保存和发展自己,这个武器就是民主政治。[4]邓野提出1944-1946年是国共两党关系的政治转型时期,集中体现为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对立,其实质就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分离时期。黄玲认为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应对三次国共关系严重危机过程中,不仅继续发展了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长期关系,也开始探索与美英等国的交往,最后通过利用国际有利因素化解了国共关系的危机,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

(二)抗战时期的两个战场及军事斗争。关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界定,除了传统上国共分别主导正面、敌后战场的认知外,学界有一些新的看法。戚厚杰认为八路军参加了太原会战的全部作战并参与了会战的组织指挥,与国民党军队混合编组,同处于一个战场。所以八路军在太原失守前的抗日应为正面战场作战。而王喆的博士论文则论述了国民党在苏北开辟的敌后游击战场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汤重南还认为,中国抗战除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之外,还存在一个国际战场。

关于两个战场的地位问题,学者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胡德坤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将日本拖入中日持久战泥潭而不能脱身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日本侵华战争遭到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6]菊池一隆认为全民族性的游击战对中国最终战胜日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于耀洲认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其地位与作用下降了,但仍然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战场。[7]

关于中共军事战略和八路军对日作战方面。彭厚文认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希望八路军的配合和支持作用能扩大其政治影响;二是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准备在鄂豫皖边区建立中共未来的战略后方。[8]邹铖认为冀中军区在1942年5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发动的大扫荡中遭受重大损失的最重要原因,是日军此次作战是以彻底摧毁冀中根据地为目的。冀中军区没有及时觉察到这一点,只以一般扫荡来对待,最终在局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被迫转移。[9]

关于国民党抗战的军事战略,余子道认为蒋介石开辟淞沪会战的意图是多方面的:一是牵制日军华北战场的进攻;二是为了保护上海地区的经济政治利益;三是为了捍卫首都南京和守卫长江;四是以淞沪会战推进外交战略的实施。[10]

(三)抗战时期的经济及相关政策。近年来,学者们分别从抗日根据地及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概况、经济活动、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形态,岳厚谦、张文俊认为在中共革命影响下,晋西北乡村内部社会经济结构及运行模式发生一定变化,但其主要经济形态依然是自耕农型小农经济,只不过是“中农化”趋向更加彰显而已。[1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体现着统一战线的要求,服务于全民族抗战大局。黄正林认为在陕甘宁边区的减租运动过程中,中共及时调整政策,对地方惯性和实际情形表示认可,推动了减租政策的落实。史新恒则提出了抗战期间晋察冀边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12]王志芳通过研究发现中共政权力量介入下的晋绥边区农村经济发生一系列变化:贫雇农取代地主、富农成为占有土地最多的阶级;租佃期限较以前大大延长,租额、租率标准下降;私人借贷比重下降,新式金融力量-银行为代表的政府贷款比重增加;通过互助变工运动,农村由个体家庭生产逐渐转向集体性生产;阶级结构由地主、富农与贫雇农占多数转化为以中农为主。[13]

关于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研究延续了对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及抗战大后方经济建设的关注。刘志英认为抗战时期重庆金融中心的形成得益于战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对本地区乃至抗战大后方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近代化的迅速发展。[14]

(四)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及群体研究。社会生活史,特别是普通群体在抗战期间的生活印记是反映抗战时期历史的最好佐证。学界对抗战时期的农民、知识分子、工人等群体的生活状况有理论上的探索,也有实证方面的研究。在抗日根据地的农民研究方面,郑立柱指出,中共变更、丰富、提升抗日根据地农民精神生活的历史经验有三方面:第一,倡导和坚持文化的大众方向。第二,对农民精神生活采取了尊重与变革的态度和政策。第三,坚持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15]关于知识分子群体,谢敏认为抗战时期中共强调大量吸纳新知识分子,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工干部缺乏的困境。中共一方面要求工农干部知识化,另一方面要求知识分子的工农化来平衡和调解新知识分子干部与工农老干部产生的矛盾冲突。[16]关于工人群体,谭刚认为抗战时期重庆工人的收入虽然增加十分迅速,但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工人实际工资呈现负增长,整体生活水平呈下降趋势。[17]

(五)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与宣传。罗存康认为时代性、大众性、民族性、战斗性、民主性是根据地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18]田福宁认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获得了很大成功,它是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动考量,是回击反共舆论宣传、现实文化抗战的必然选择。郑立柱指出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采取一系列除旧布新的社会变革措施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社会变革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相互影响和推动,使华北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19]王星慧认为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对广大贫童的教育,唤醒了中国最底层的贫苦民众,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的形成。[20]王延强认为抗战时期高校课程的规范、统一教材的编订,使各校有了统一教学标准与内容,极大提升了高校教学质量,为战时及以后社会各项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战时期是近代大学招生史上的重要变革阶段,影响了之后高校招生制度的发展。[21]

(六)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国际合作。近几年,随着一批新的档案资料的开放,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部分档案材料、斯坦福大学蒋介石日记、宋子文档案的披露,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与以往学界强调同盟国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不同的是,王建朗、胡德坤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一书突出了对抗战后期中国外交自主性的分析。认为中国绝不只是一个被动的受提携的角色,而是有着自己的积极思考和筹划,这一思考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便已开始。[22]吴景平通过对蒋介石日记的解读考察1938年国民党对日和战态度,他认为蒋介石等国民党高层在对日和战态度方面时有反复。蒋作为战时体制中最高、最后的决策者,虽然对战局也有过消极的看法,对于外来的调停有过幻想,也不反对与日方进行虚与委蛇的接触,但最终守住了抵抗侵略、拒绝投降的底线,从而为国民党政权的主体部分留在抗日营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3]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方面,张玫认为中共在抗日战争初期提出加强与美国接触,以及呼吁建立以美国为主要对象的反日国际统一战线,就是希望在自身力量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利用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冲突,以及美国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实现美国支持中国抗战,抵制国民党发动的反共活动,遏制国内的投降情绪,促使反日战争取得胜利。[24]

(七)侵华日军罪行与抗战损失。关于日军侵略罪证的问题,《铁证如山》一书收录89件日军留下的侵华证据档案,涉及侵华日军强征“慰安妇”、向731部队“特别移送”人员、残酷奴役劳工、对中国军民实施暴行等内容。日本学者笠原十九司追溯和考证了日本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历史,指出了南京大屠杀否定派所持论据的破绽与矛盾,对日本人的近代历史观进行了批判。关于重庆大轰炸,唐润明主张将其界定在以重庆市为中心,包括环绕其周边的江北县、巴县、北碚管理局在内的5954.21平方千米范围之内,坚持以1938-1941年为“重庆大轰炸”研究的时间界限。[25]关于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学界一致认为其不亚于战争破坏。王键认为与侵华日军的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较为隐蔽,台湾拓殖株式会攫取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充当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经济帮凶,具有鲜明的殖民侵略性质。[26]岳谦厚也指出日军侵入山西之后,强迫沦陷区人民大量种植鸦片,其社会危害程度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广大人民身心所遭受烟毒之折磨,绝不亚于战争的直接侵害。[27]

总之,近五年来的抗战史研究,既有对以往关注热点的持续深化拓展和新论,也有对一些新的领域和问题的探索。新史料的发掘和新方法的运用以及国家层面对抗战纪念活动的重视,对这一时期的抗战史研究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建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3(12).

[2]林冬梅.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制定的问题[J].学理论,2011(8).

[3]黄道炫.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兼谈抗战初期的中共财政[J].近代史研究,2014(3).

[4]段炼.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追求民主政治的斗争[J].抗日战争研究,2012(2).

[5]黄玲.抗战期间中共利用国际因素化解国共关系的三次严重危机研究[Z].2013年复旦大学硕士论文.

[6]胡德坤.中国敌后战场的抗战与日本“治安战”的失败[J].抗日战争研究,2010(3).

[7]于耀洲.浅析战略反攻前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J].社会科学战线,2010(8).

[8]彭厚文.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J].中共党史研究,2014(3).

[9]邹铖.冀中八路军1942年“五一”反扫荡新探[J].抗日战争研究,2013(2).

[10]余子道,蒋介石与淞沪抗战[J].军事历史研究,2014(3).

[11]岳谦厚,张文俊.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农经济”——以1942年张闻天兴县14村调查为中心的研究[J].晋阳学刊,2010(6).

[12]史新恒,夏松涛.试析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三农”问题与政府对策[J].抗日战争研究,2010(2).

[13]王志芳.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农村经济研究[Z].2012年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14]刘志英.抗战大后方重庆金融中心的形成与作用[J].中国经济社会史研究,2013(3).

[15]郑立柱.湖北抗日根据地农民精神生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249-255.

[16]谢敏.抗战时期新知识分子与中共军队[J].近代史研究,2014(6).

[17]谭刚.抗战时期重庆城市工人生活水平的量化分析[J].2014(3).

[18]罗存康.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的建设[A].抗战文化研究[C],2011(5).

[19]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革与精神文化建设[J].中州学刊,2013(4).

[20]王星慧.抗日根据地之贫童教育探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21]王延强.战时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国立大学为中心[Z].2013年西南大学博士论文.

[22]王建朗,胡德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7.

[23] 吴景平.1938年国民党对日和战态度述评——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考察[J].民国档案,2010(3).

[24]张玫.1935-1941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发展[Z].2011年安徽大学硕士论文.

[25]唐润明.关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的几个问题[J].民国档案,2014(4).

[26]王键.抗战时期台湾株式会社对广东、海南的经济侵掠[J].近代史研究,2011(2).

[27]岳厚谦,乔傲龙.抗战时期日军对山西的毒化侵略[J].抗日战争研究,2012(1).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篇5:读《抗日战争史》有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织着惨烈、屈辱、反抗、愤怒与自豪……

前不久,我们一家参观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内所展示的那段艰苦、惨烈的历史让我们揪心、握拳。

正厅浮雕上,手无寸铁的百姓,倒在日本侵略军的机枪刺刀下,倒在故乡贫瘠的土地上;堆积的鹅卵石掩盖着数百名幼童的尸体,一位母亲的雕像立在一侧。她一手抚胸悲歌,一手攥拳怅恨,这悲与恨在此凝固了半个多世纪。

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着我,不,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历史在这里骤然高大,它连接着生与死、爱与恨、悲与愤,还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历史也在这里凛然奋臂,高呼出一个时代强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抗日战争对于我们这些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是一段未曾亲历的特殊历史,通过此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也正是这段历史使我们认清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也使我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强大才不会挨打、不会被欺辱,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6: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有感

这个星期天注定不能平静的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发。

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坐落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庄严,肃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展览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等展示手段,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统一民族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和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表现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做出的重要贡献,深刻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在参观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再到台港

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到了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 年。

走出展览馆,我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篇7: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专程来到了北京卢沟桥畔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它坐落在七七事变发生地—宛平县。在这里,我们了解并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于1987年7月6日“七七事变”50周年前夕落成。由序厅、展厅、半景画馆三部分组成。以声光结合立体画面再现了日军在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壮烈情景。

进 入序厅,迎面是一座长18米,高5米的大型铜铸浮雕,分别反映着抗日战争时期不同人们激昂的抗日情怀,象征着“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分别镶着《义勇军进行曲》和《八路军进行曲》的曲谱。顶部由15个方形藻井组成,悬挂着14口方形古钟,象征着14年抗战,蕴意着中国人民抵御 侵略的警钟长鸣。

展 览分为“综合厅”、“日军暴行厅”、“人民战争厅”和“抗日英烈厅”四部分,陈列形式采用巨幅照片、形象图表及现场复原等形式,利用文物及塑型结合的方法 组成立体空间,使观众产生强烈印象,如“地雷战景观”、“地道战景观”、“水上游击队”等立体模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景画的陈列采用声光变景技术,使半景画的陈列艺术达到了当前的先进水平,再现了“七·七事变”的战斗场面。英烈厅中的主题雕塑更达到了震撼心灵的效果——战士倒下了,亲吻着祖国的大地,但手中的刺枪直指晴天,寓意着英烈们不屈的精神。

其中综合馆展示全国抗日战争全过程;日军暴行专题展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其中有“七三一”细菌部队和南京大屠杀的现场复原陈列;人民战争专题馆展示波澜 壮阔的全民族抗日救亡任务和浴血奋战场景,其中有台儿庄、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的介绍;抗日英烈馆展示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赵一曼、彭雪枫、张自 忠、佟麟阁、赵登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半景画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模拟七七事变战场,形象生动,使我心潮澎湃。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参观着展馆,我的心不时为之震撼,心生感触,在国家危机存亡时刻,无数的英雄的无畏壮举令我感动,触动着我;无数的抗日先烈抛头颅洒热 血,充分的展现出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奉献精神;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聪慧,地道战、游击战、百团大战…他们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各 国人民,用自己的力量,振兴了中华民族,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铭记历史,是为了不忘记那段历史。因为无论何时,忘记历史,将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历史还将重演。

篇8: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有感

当开始的时候,爸爸和妈妈要求我和他们一起站了起来,严肃地唱着国歌,我认真的向国旗敬礼。

阅兵仪式开始了,习近平同志首先向士兵们慰问。战士们无论是走还是站都是齐刷刷的,好像雕像一样。这说明了他们付出了很多汗水和努力。

海、路、空都展示了自己的力量,飞机检阅的时候从后面喷出彩色的云雾像长长的彩带;导弹出场了,爸爸说现在的导弹已经可以射出上万多公里了,我想这样我们就不怕日本人了;女兵医疗队最吸引人,她们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力量。

篇9: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观有感

2014年12月4号,我们学校参观了位于丰台区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但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重重地撞入了我们的内心,丰富的史料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

在纪念馆里,我们可以看见许多抗日战争中留下的实物和还原的场景,走过几个展厅还可以看见海报上写着伟大胜利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型主题展览。展览共分八部分:民族危机,救亡兴起;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抗战灯塔、中流砥柱 ;日军暴行、惨绝人寰;浴血疆场、民族壮歌 ;得道多助、国际支援;历史胜利、巨大贡献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从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便开始了。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发起了反抗。

展馆中记录了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日军暴行馆从轰炸、焚烧、抢掠、屠杀、制造“无人区”、残害妇孺、设立“慰安所”、虐杀大量劳工,制造细菌战、毒气战等各个方面,揭露了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人民战争馆通过介绍和展示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创造灵活机动的武装斗争形式,通过景观,再现了当时的历史。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受了当面对外来侵略时,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全国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一股不可抵挡的抗日洪流。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战役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在这关系民族存亡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展览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第四部分:日军暴行、惨绝人寰。在这里展出了侵华战争中,日军对待同胞的残忍刑具、用过的毒气罐子、细菌烧瓶和万人坑中的一些骸骨。日军对我们中国900多座城市和广大乡村进行轰炸,大肆掠杀无辜平民,残酷虐杀俘虏,强制奴役劳工,实施细菌战和化学战。尽管这些罪行我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了解,但当今天走进这个展厅时,那种忿忿的心情难以平静。他们无耻的推行“三光”政策,摧残妇女儿童,把婴儿的心脏挖出,用残忍的方式杀死抗日战士,南京大屠杀中杀死同胞300000余人!这些罪行是他们几辈子都无妨洗脱的罪孽!

在这场展览中,我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再到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到了这个最危险的时刻”,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篇10:参观hy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衡阳陆家新屋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我院第二党支部组织我们参观了衡阳陆家新屋抗日战争纪念馆。该馆是衡阳一座全面反映衡阳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坐落于衡阳市城郊的陆家新屋。

陆家新屋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在1945年抗日衡阳保卫战期间抗战历程,这座建筑是日军黑濑联队的指挥部。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攻打衡阳的战争中,日军这个联队负责攻打张家山、枫树山守军阵地,战斗异常残酷。为了攻占这两个阵地,日军不断地使用“人海战术”,每一次冲锋都用一个小队,没有多少时间就被守军全部消灭,最后日军的尸体硬是将几十米深的战壕填满,他们再用尸体做梯子,继续进攻。战争结束后,这个一万多人的联队,完好无损的只剩下二十多人。在损失的士兵中,还包括一个台湾高山族“义勇军”中队。展览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整个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木雕、彩绘、堆塑内容丰富工艺精湛,有的堪称艺术精品。新屋南向墙面的弹痕、弹洞,更是1944年衡阳保卫战抗日保卫战难得的历史见证,也是日寇侵华战争的罪证,它对于警示人们不忘国耻、居安思危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员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表现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经过这次参观学习,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加深刻明白了做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是多么无比光荣,没有共产党当年的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何来今天的美好生活。1

让我深刻了解到该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一个党员同志在社会中所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想象一下当年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曾看过《拯救大兵瑞恩》电影中,一名士兵在战场上临牺牲那一刻不停的喊着妈妈、妈妈……共产党员也是人,谁都有亲人,他们为了新中国不怕牺牲,他们与家人离别到战场上杀敌,多么艰难……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我想这不光是心情沉重所能表达的,虽然那个战乱年代牺牲了很多人,惨死了很多百姓……然而他们还是走过来了,他们胜利了,他们战胜了一切,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发挥伟大作用,共产党员应该是旗帜,是模范!我们要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工作学习上有所建树,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员是平凡的,他们需要那份默默无闻的贡献和宁静致远的衣钵;党员也应该是优秀的,他们战斗在各条战线上,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他们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或是精湛的技术,进步的思想。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既拥有丰富的学识,又能够在平凡中帮助别人,影响别人,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叱咤风云,但一定要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里, 共产党员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增强做好实际工作的本领。具有严密的组织

纪律性和铁的纪律,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先进性的标志。

在那个年代的共产党员,虽然有着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伟大使命,但是每个共产党员头上肩负的重担与生活压力,与当今和平年代的每位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责任相比,又是显的那么不平凡。所以我们每个人现在不但应该珍惜用鲜血换来的美好幸福生活,还要勇于担负起每个人的责任,虽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面对现实的差距,我们不应该有太多的抱怨,我们应该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工作做不到位不怕,但不应该逃避责任,在推卸与追究责任上纠缠毫无意义,只有先把责任承担下来,才能更高效的更好的解决下一步问题。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80后、90后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从小娇生惯养的员工也不少,可我们应该多一些感恩,想想以前那些走过来的人们……我们应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踏实努力工作,享受健康生活。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入党。要思想上入党,就要自觉学习党的规章制度、文件政策,学习党的先进理论;要行动上入党就要在生活上、工作上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党员应该有着积极的思想、崇高的追求,有较强的自觉性,在实际行动中实践党的理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无论何时何地,一名合格的党员应该系祖国命运、党的命运,把个人的力量奉献给党!我将永远以这个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此致

敬礼

lixian

上一篇:《桃花源记》课堂指南二(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下一篇:西风胡杨教学设计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