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受资助感恩的作文

2024-08-09

学生受资助感恩的作文(共14篇)

篇1:学生受资助感恩的作文

家长发言

尊敬的领导:

首先,感谢明鑫医药公司对我孩子的关心和帮助。这笔宝贵的资金使我家里的经济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你们帮助了我们这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们,把曙光和希望带到了我们身旁,让孩子可以完成学业,用知识来改变未来的人生道路。你们的爱心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我们渴望学习的心倍受感动,如同化雨春风、久旱甘霖。在这里,再次感谢明鑫医药公司和学校领导对我们贫困家庭的关怀和关爱。

作为父母,我们会教育孩子刻苦学习,让他们懂得农村孩子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人生的希望和曙光,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也会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当他们有能力时,也一定要回报母校,回报社会,进行爱心传递,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再次祝愿各位热心的老板和领导工作顺利,平安、幸福。

学生发言:

尊敬的明鑫医药公司老板,社会各界人士及学校领导:

真心地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虽然我们在求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些阻碍,但我坚信风雪压不倒青松,有你们的关心和帮助,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困难一定能够被克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困苦、磨难不会打败我们,只会让我们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你们的资助,就像是在冰天雪地中为我送来的温暖的炭火,再一次真心地感谢明鑫医药公司和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关心、鼓励。我一定会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全力以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此时,我只能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大家,回报社会。请你们相信,我在大学里一定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会牢牢记在心里,永远不会忘记。我会把大家的希望化为我前进的动力,使我向更高的山峰冲刺,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祝愿各位热心的老板和领导工作顺利,平安、幸福

篇2:学生受资助感恩的作文

主持人:前段时间湖北襄樊几名大学生受社会资助一年多,因为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逐渐让资助者寒心,这些资助者就做出了停止对他们积蓄资助的决定。那么受资助的大学生该不该感恩、该如何感恩,也就成了一个热点话题。

解说:叶建平是西安一名普通市民,由于是跑运输,他经常到山里去,在那里他看到许多孩子,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这使他萌生了资助他们上学的念头。

叶建平:我也多次到山区去过,在山区里头看到多少大学生考上大学以后上不起,学生发愁、父母发愁,我还有点积蓄,我就给大学生资助了一部分钱。

解说:但是令他有些遗憾的是,受资助的学生在接受资助后就很少和他联系了。

叶建平:没有一个学生给我打电话,没有人跟我联系,我认为这是做人最起码的礼貌,就把你的学习成绩给我说一下,我也不要求什么回报,让我心里边要放心,你学习怎么样。

解说:吃水不忘打井人,可接受了捐助,有可能改变人生命运的个别受助大学生却连个谢字都没有,这多少伤了捐助者的心。前段时间,湖北省的几名受助大学生就因为受助一年多,没有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被取消了继续受助的资格。

环城公园市民1:我认为是应该的。这是人之常情嘛,“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如果连最起码的常识都没有呢,我觉得资助这样的人是一种错误。

西北大女生:可能也有一些自卑的心理吧,觉得自己有点不愿意跟人沟通,自己是贫困生。

解说:在采访中,市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为什么这些学生没有和捐助方联系,为什么连一个感谢,问一个好都没有做呢?

西北大女:受捐助者可能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说是自卑的心理。西北大男:是他和社会的交往造成的,不懂得和别人感情沟通。解说:“红凤工程”是由陕西省妇联发起的,是全国首家专门资助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从1996年启动到2007年6月底,她们已经资助了1714名贫困生上大学,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红凤工程负责人班理,也有话要说。

班理:他就是很自卑,在强烈的自尊下掩盖自己的自卑,他觉得我已经很穷困了,用不着拿这个事再说事。“人之初性本善”,别人帮助你,你应该说谢谢,应该感激,这样的举止没有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这个是教育的悲哀。

张永春:认为自己贫困就不愿意张扬这个事情,不与这些资助人取得联系,这种自卑心理非常没有必要,贫困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由于他出生地点或者父母的经济收入等等,这完全不要自卑。

解说:但在我们分析受助生为何不感恩的时候,也有市民认为资助者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因为没有听到受助者的感谢之词,就说受助者缺乏感恩之心。也许他们觉得现在说恩的话,不如以后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所以用态度冷漠、缺乏感恩之心这些词说他们是不是有些太沉重呢?

西北大女:(从捐助者角度来说)他们也应该联系一下当事人,问一下原因。

解说:除去受助大学生自身和资助者的心态外,在记者采访红凤工程负责人班理的时候,她认为现在慈善机构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缺少一些温情,一种后续的关爱。

班理:更重要的是我们觉得现在国内的慈善机构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只管给钱,只管给一些最需要钱的人帮助,但是忽视了对这些最需要钱的人进行跟踪服务。

解说:让助学充满温情,在解决物质经济困难的同时,照顾到精神的自尊,才应该是扶贫助学的更高追求。在实施助学方案时,应尽量做得人性化一些,至少不要让受助者感到是在接受施舍。而对于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如何回报社会,大家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西北大男:我首先有一个感激之心,因为是他资助了我上大学,我应该有一个感激之心,当然经常联系是必然的,比如过个节啊,打个电话,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去看看他们。

环城公园市民2:他就应该好好学习,在学习有空的情况下,借助一种形式来反馈人家。

解说:爱心不需要回报,但需要回应,只有这样资助者和被资助者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因此我们在对受助学生宽容及加强感恩教育的同时,有必要从制度上对接受捐助的学生进行教育。

解说:15号下午,当记者来到陕西省妇联红凤工程办公室时,正好碰到了一位前来领取红凤工程资助款的学生,她叫党亚俏,根据当初的资助协议,在领款之前,她必须给红凤工程办公室和资助人分

别寄一份学习成绩单和思想汇报,这是领取资助款的先决条件。

受捐助者党亚俏:我觉得这个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你毕竟受资助人的资助,让别人了解我这个钱到你那里有没有用处。你必须用自己优异的成绩还有各方面的表现,让资助人对你放心,让资助人觉得,我这个钱用的值。

篇3:学生受资助感恩的作文

近年来, 社会和各级教育部门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高校在校生的经济资助力度, 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社会自强奖学金、勤工助学、伙食补助、学费减免等助学体系, 受助贫困生的数量大幅增长, 这些工作保障了“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有效保障了贫困大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然而, 在这些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却出现并愈演愈烈的受助生弄虚作假、背信弃义、借贷不还的诸多现象, 造成国家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和大学生品质的下滑, 贫困生诚信缺失成为高校学生资助中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有:一是学生诚信意识淡漠, 在贫困生认定和助学金申请过程中, 谎报家庭经济情况;有些学生在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时, 弄虚作假, 少报、瞒报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二是在申请助学贷款和各类资助过程中, 提供虚假经济贫困证明, 欺骗学校和借款银行;在我国目前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中, 各类困难资助均为学生本人提出申请, 有部分学生虽然并不困难, 但在“不要白不要, 要了也白要, 白要谁不要”的心理支配下, 却提出了困难申请, 提供虚假贫困材料, 骗取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资助;三是不按规定的用途和自己的承诺使用所获资助款项, 有些受资助学生在领取资助款项后不是按照规定去抵交学费或购买学习资料, 而是请朋友聚餐, 购买高档衣服和电子产品等;四是契约观念不强, 拖欠学费、不按契约归还贷款;不及时缴纳学费、偿还贷款。

高校在对学生特别是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有:一是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现象, 过多地把重心放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上, 在大学生的德育、人格教育环节比较薄弱;二是诚信教育的理念落后, 目标不清晰。理念是教育的灵魂, 诚信教育的理念直接影响着诚信教育的成效;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 诚信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诚信教育的内容、方式选择和教育的实效性;三是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主要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 缺乏实践体验式教育。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 大学生诚信教育应该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四是学生经济资助工作重评定审查和资助, 轻视对资助款项的使用管理和对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教育;五是缺乏有效载体和长效机制。

二、高校受资助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成败, 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仅严重挫伤了真正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 而且更为严重之处是造成了认定工作的困难, 严重损害了“公平与效率兼顾, 规范与透明并存”的认定原则。所以, 加强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在对受资助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法律环境。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来规范受助学生的诚信行为, 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诚信品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和完善学生缴费管理规定、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困难学生资助及管理办法等等。在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 在重点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鼓励大学生充分参与, 保证制定的规章制度符合学校的实际并在工作中严格、公正地执行, 既要使诚实守信的行为得到认可和褒奖, 又要严厉惩罚弄虚作假的行为, 使不诚信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二) 制定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方案和教育材料并在学校积极推广。方案应致力于建设全方位全覆盖的积极健康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受助学生亲自参与的以“诚信”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赛、“诚信承诺”签名、网上“诚信论坛”、“诚信你我他”征文等文化活动;开展“自助雨伞”、“无人售报”、“受助学生志愿服务”等诚信实践活动, 组织诚信讲座及专题报告、诚信行为标准讨论、失信行为警示等活动, 请成功人士进行关于诚信的案例分析, 带领学生到监狱参观, 接受情境教育, 切实感受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 以此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使他们在活动中思考, 使所学知识在活动中融会贯通, 逐步树立起“人无信不立”和“人人讲诚信”的道德观念。

(三) 制作受助学生诚信档案, 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 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一是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二是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 即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 以便参照定位;就高校困难生认定方面, 以生源类别、健康状况、教育支出、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等多个因素为主要参数, 建立一个学生贫困程度的量化评定公式及贫困生分类办法, 统一评定标准, 以减小仅依靠某单一因素而产生的评定误差。要规范和完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程序。通过运用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 并将结果记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有可能的话与金融个人征信系统联网, 把重要的诚信和失信行为记入其中。这样可以为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加注重个人诚信打下基础。

(四) 建立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和有效载体。诚信教育应以有效活动为载体, 让青年大学生从活动中体验诚信, 并回归现实生活, 从点滴做起, 在生活中实践诚信;要建立长效机制, 保证诚信教育的常态化, 保证诚信教育效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凌芳, 黄丽敏.新资助政策体系下广西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2, 12

[2].李祖超, 夏丽君.高校学生资助新体系下的诚信问题预测与防范[J].理论月刊, 2008, 4

[3].隆娟, 郭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文学教育, 2010, 3

篇4:对受资助学生群体感恩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学生;资助工作;感恩教育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少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形成了以国家资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的资助体系;形成了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立体化资助模式,搭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尤其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资助工作作为推进贫困家庭脱贫的重要手段,重要性更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五个一批”中提出要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湘西自治州结合州情实际,提出要大力实施教育脱贫工程,要求构建覆盖贫困村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发展帮扶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实行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和生活资助。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对贫困家庭学生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覆盖面将进一步增大,受资助学生人数也会更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现行资助制度下萌芽出来的感恩教育缺乏问题也将进一步突显。

一、受助群体感恩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当前,学生资助、社会救助等确实为困难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资助怀有感恩之心,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受助不感恩的不良现象,令人堪忧。

一是思想存在误区。现阶段,学生资助工作的对象主要是精准脱贫对象家庭中的贫困学生和其他发生特殊致贫事故的学生,因此,存在部分困难学生把贫困作为资本,不思进取,坐等其成,出现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二是界定有待加强。贫困生作为一个具有隐性特征的群体,在实际操作中,贫困生的界定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尤其是作为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贫困生数量多、资助工作力量薄弱,贫困生界定更加困难。现阶段,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均把精准扶贫对象户中的学生纳入资助工作范畴。但在实施精准扶贫之前由于识别标准不统一,个别一直享受资助政策的家庭因为不符合精准扶贫政策,导致资助被取消,部分家长和学生表现出不理解,甚至出现到教育部门上访的事件。

二、受助群体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目前,随着受助群体的扩大,单纯的资助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必须与育人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受助群体感恩意识缺失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功利主义也日益渗透到了人们的思想中,片面追求利益的同时,使部分人的道德出现滑坡。一些社会资助和个人资助因为过于注重经济的资助,忽略了受助者的心理需求,使受助者产生一种理所当然、受之无恩的心理。同时由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服从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多地人们关注自身发展,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判断,导致其价值观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发生畸形,造成学生在意识上产生失恩现象。

(二)学校教育中的功利色彩影响。多年来,中小学教育更多是在关注升学率,教学成绩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学校又将重心放在考试知识的掌握上,关心最多是升学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虽然一直提倡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实际上,普遍还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智能方面的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采取灌输式、注入式的教育方法,没有真正把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感情、有需求、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并充分尊重他们,从而导致学生的能动性丧失。

(三)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再穷不能穷孩子,是中国父母的传统心态。当前90后、00后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要求更多的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往往忽略了对子女的三观教育,弱化了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育。个别单亲家庭和孤儿家庭,因为缺乏父爱或者母爱,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有更大的差距。

三、加强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对策

在资助工作中进行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感恩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备更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受助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受助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同时对经济资助的长效运行有推进作用。

(一)引导受助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正确感恩观的形成。感恩不单单是传统美德的要求,更是健全人格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要素。感恩教育需要遵循由知到情再到行的一个过程,利用对学生的经济资助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握受助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育人效果。感恩品质的形成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即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认知层面是指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德,正确分析施恩方的目的和意义,产生心理的认可;情感层面,是基于认知产生的情感共鸣,产生心理上的愉悦与幸福感,近而形成自觉的感恩意识,并伴随回报恩情的冲动;实践层次,是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或施恩的具体行为,升华成自主的习惯行为,形成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行。学校要加强感恩教育,教育学生知荣明耻、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学生在对待家庭贫困和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心态,坦然从容地面对问题和挫折。

(二)营造受助学生群体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资助政策实施的关键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公开、公正、准确的认定,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界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阻止个别学生不诚信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各种宣传渠道,让学生深入了解新资助政策实施的意义、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既可以让受助者明确国家这一造福当代、惠及子孙、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是构建社会和谐、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又能让其他非受助学生对受助学生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教育部门要会同扶贫部门、乡镇、村委会,从制度上做好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在具体的认定过程中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班主任、班级和宿舍同学等多层面对学生的生活情况、消费情况等进行了解,建立跟踪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学校要充分利用团委、社团等各种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通过讲道理、明事理,把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融合,让受助学生的心灵在温馨平等、受到尊重的氛围中接受洗礼。要通过校园广播、学校橱窗、班级板报、网络等宣传阵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使感恩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排解受助学生的孤独情绪,养成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

篇5:学生受资助感恩的作文

育”活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感恩”的优良传统,我们对“羊跪乳,鸭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语句耳熟能详,然而,当今中国的孩子,在家的时候都是 “宝贝”,父母也从不要求孩子回报什么。在他们的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受教育过程中,很少有人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启蒙,以至于他们不懂得知恩图报。资助者无私奉献,连一声“谢谢”都没得到,正是我们的社会缺乏持之以恒的、“润物细无声”的感恩教育的反映。为此,机电学院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于12月3日下午五时,在2教120室开展了由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的感恩教育活动。

活动中,辅导员李俊老师向受资助同学们传达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鼓励获奖同学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同时也转达了学院的几点期望:一要珍惜这次获得资助的机会,明白一切来之不易,学会勤俭节约。二要时刻谨记受资助者有帮助他人的义务,学会感恩、回报、关心他人,以实际行动感谢党和国家的恩情,感谢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三要时刻抓好自己的学习,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严于律己不能放松自己,要做一名优秀的贫困生。四是成才先成人,搞好学习之前要学会做人,为人要老实诚恳,做人要踏实、勤奋,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做一个积极向上、讲究诚信的人。五要学会自强自立,在不影响学习、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勤工俭学,减轻家庭的负担,通过各种实践、锻炼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认真学习自强之星、优秀贫困生的事迹。六是同学之间要学会理解、尊重、宽容,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人穷志不能穷,要时刻保持一颗上进心,时刻激励自己创出自己未来的一片蓝天,好好回报父母与祖国!

篇6:受资助感恩教育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我是来自高一19班的张灿,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接受国家助学金,回报社会》。

山,感恩大地孕育自己的高峻;海,感恩河流汇集自己的宽广;树,感恩阳光赋予自己的葱荣。因为感恩,所以有爱,因为有爱,世界便得明亮起来。作为一个当代的中学生,我虽然没有接受过国家的助学金帮助,但我却深知国家助学金是为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国家政策。

这项重要的国家助学金政策帮助了许多贫困的学生,对于贫困生来说,虽然无法选择出身,但是能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人,不管他的起点与终点相距多远,只要他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珍惜它,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能拥有亲情、友情的人,一个生活快乐、幸福的人。所以,现在我们能做的,便是认真的学习,成功考上一个自己理想的大学。只为能在自己的未来道路上增添资本,筹码,不为别的,只为感恩社会。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如果说爱是初夏生机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如果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满的小麦。”所以党的爱、学校的爱、教师的爱、同学的爱就像是那三月淅沥的春风、初夏生机的日光和冬日洁白的雪花,滋润着我们,帮助着我们。而我们要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学习成绩更加优秀,工作更加努力。

知恩,当回报。用何以报?须当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小到对别人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声鼓励,再大一些到自己获得学校的奖励、表彰等等。国家助学金给了我们帮助,我们也当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在学校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抓紧在校的学习时间,时不我待,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珍贵,争取做一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也希望能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回报社会。

为回报国家,感激帮助过我们的人们,我们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与挫折,努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孜孜不倦的学习,也要培养自己的多方面的能力,成为一个能够面对未知挑战的人,而不是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应不断前行,不满足于现状。人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都不应屈服。我们应努力学习生活技巧,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明天的成败等着我们去创造,失败了,擦干眼泪,笑着站起来,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的实现自己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感谢党和政府的助学好政策,因为有你们的关怀,许多贫困生踏上了大学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因为有你们的帮助,许多贫困生能安心的学习,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因为有你们的鼓励,学生们才有信心大步向前走,才有勇气踏上社会。

千百年来的泱泱大国传承下来的不仅是悠久璀璨的文化,还有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气节与他的精神力量。“感恩”就是一个千百年来伴随着人类成长起来的精神。古有云“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的鸣谢他人,那么感恩也就成为了一种自发的习惯世界便得明亮起来。

篇7:受资助的学生张倩伊

张倩伊,现年11岁。父亲在她刚一岁时,遭遇车祸去世了,同年母亲因不堪家庭重负离家出走。留下年幼的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仅靠种两亩田维持生活。

到上学的年龄时,爷爷和奶奶犯愁了,连吃饭都成问题,怎么能供得起你上学呢?一至二年级在村小上学,天天一人独自上学,一人回家,看到别的孩子围着妈妈撒娇,要钱买东西吃,自己只好躲在无人的地方流泪,没有欢乐。到读三年级时,村小没有三年级,要到镇上去上学,爷爷说:“孩子,我们上不起学了。”听说不让我上学,我哭得很伤心,我是多么希望上学呀!哪怕不吃饭也行。

要到九月一号了,是村里领导来到我家说小倩伊上学不成问题了,有省慈善总会的资助。

就这样,我成了鲍集中心小学的一名小学生。爷爷拿着资助的钱,把我安排在红太阳辅导站住。辅导站里王老师得知我情况后,在生活上又给了我一些减免,使我在这里生活得和别的孩子一样,我能感觉到快乐,也不再为生活犯愁了,更不再将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暗暗地,一种信念涌上心头,我瞅了瞅从学校背回来的书本,似乎看到了方向,心情也渐渐的平静下来,梦想的影子也在我老海里越来越清晰,我决心努力学习,不辜负政府对我的资助、不辜负爷爷和奶奶的期望、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呵护。连续几年来,我的各科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县教育局、县关工委、学校的表彰。

我决心要向体育明星林丹、李娜等一样,长大为国争光,为人民做贡献,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做点事。

篇8:学生受资助感恩的作文

日前, 海南大学隆重举行“2009年度刘建贤、张永清助学金”颁发仪式, 海大外国语学院2009级学生王璇等4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

在颁发仪式上, 刘建贤、张永清两位社会人士向海南大学捐赠了50万元人民币的助学资金。刘建贤先生表示, 三十年前, 他是一名学生, 通过老师的哺育和自己的努力, 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用知识形成了智慧, 用智慧创造了财富, 创造了财富要懂得知恩图报, 回馈社会。刘先生希望同学们心怀感恩, 刻苦学习, 努力成为海南乃至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

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对两位捐资助学的爱心义举表示感谢。他表示, 海大广大师生将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重要契机, 团结一致, 努力奋斗, 力争早日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有较好影响的“211工程”综合性大学, 成为引领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成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篇9:仁化七千余名贫困学生受资助

据了解,今年来,仁化县将教育文化扶贫列入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三个依托”的教育扶贫,多措并举筹集了助学资金213万元,发放给全县7529贫困学生,及时解决了农村学生的“读书难”问题。

该县依托挂点各村的100多个帮扶单位,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捐钱捐物解决贫困学生求学中的困难,并推荐有意愿的贫困子女免费入读中等职业、技工学校,确保贫困户的学龄子女不因生活贫困失学。该县依托“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和县慈善基金会,专门划拨了10万余元,帮助50多位低保户子女圆大学梦;依托东莞虎门企业家协会、香港德善医疗集团、省四季公益促进会、江可伯助学基金等社会组织或企业,牵线搭桥让社会爱心人心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长期跟踪了解受助对象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并给予物资上的帮扶,用爱为贫困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同时筹集了118万元善款,用于建设红山镇中山村小学和长江镇莲河村小学的教学楼,改善了50多位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环境。

篇10:受资助学生发言

双南小学郭焕清(辅导)

亲爱的爱心伯伯:

您好!今天,站在这里,我要代表我的全家,代表所有受您们资助的学生,代表所有受资助的家庭,说一声:谢谢!谢谢您们的爱心,谢谢您们的善良!谢谢您们的心有他人!

我的命运是不幸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失去了经济来源,失去了家庭的支柱。我和妹妹、母亲一度对生活绝望了,就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您,爱心伯伯,伸出了无私的双手,是您的关爱让我多了一份生活的保障,是您们的高尚给我莫大的感动,鼓励我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当我利用这些钱时,我会想到父亲般的慈爱,感到母亲般的关怀。我一定不辜负您热情的期望,更加努力,克服暂时的困难,努力成才,回报社会。

我感谢您的不仅仅是钱,更感激的是您的爱心,感谢社会上的热心人们!因为生活有了你们才更美好更和谐。。。

我非常感激您的善良和仁爱,感激您对贫困学生的热心关注和真诚的帮助。

您知道吗?从此以后,我又多了一位亲人,那就是您-----爱心伯伯!您知道吗?您的爱心,能驱散冬日的寒冷;您的爱心,能融化我们心灵的坚冰!因为有您,阳光更加灿烂;因为有您,世界更加多彩!永远的祝福您工作顺利,一生平安,家庭幸福,生意兴隆。

再次祝福您好人一生平安!

双南小学六(1)班:陈文凤

篇11:受资助学生写的感谢信

你们好! 首先,我向你们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用金子般的心,帮助了我们这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们。把曙光和希望带到了我们身旁,让我们可以完成学业,用知识来改变未来的人生道路。你们的.爱心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你们的赞助免除了我们学习的后顾之忧,让我们渴望学习的心倍受感动。

虽然这次我没有考好,但是我一定会努力的,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也以好的成绩来对你们感谢。 对我们这些贫困学生来说,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不幸,但能得到你们的资助,我们又是无比幸运的。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在学校,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我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对我们的关爱,心存感恩、关心他人、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我们一定效法您的这种义举,来回报社会。就象奥运圣火一样,从您的手中我们接过了这一棒,那我们一定会把这份爱心的火焰传递下去,传递给每个人,让人间处处充满爱!

谢谢!感谢你们对我的援助和爱心!

我发自内心的祝愿:好人一生平安!谢谢!

写信人:XXX

篇12:受资助学生发言稿

大家好!

我是享受我校贫困资助的学生,今天很高兴代表我们名受资助者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我们为有这样的国家感到幸福,我们为有这样的学校感到自豪和荣耀,更为有这样关爱我们的老师而深感幸福。

我们从内心深处深深感谢一切向我们伸出了热情双手的人们,是你们为我们营造了一片温暖和谐的天空。大家的帮助就像及时雨,每次在我感到困窘时降临。为了我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无论是学校领导、老师,还是可敬的同学们都对我们关心备至、体贴入微,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更给了我们心灵无限的支持和慰藉,使我们走出自卑的个人世界,融入温暖的大集体中。学校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深深温暖了我们,让我们感到:我们物质上贫困,但我们精神上不贫困!因为有那么多的人在关爱着我们,在支持着我们。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困而停止心灵的追求。有了大家的帮助,我们更觉得信心百倍。在此,我代表享受资助的贫困生向大家承诺:我们一定会合理使用资助资金,把它用在学习最需要的地方,决不会让它变成口中的零食,决不会用它去与别人攀比、享受。我们也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尊师守纪,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大家,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爱是永恒的,爱是薪火相传的,是永远没有终点的接力。今天,我们从爱中汲取了力量,明天,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向同样困难的人伸出友爱之手。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但我们会主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力所能及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特别是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共同进步,我们会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社会、回报学校,回报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自强不息,刻苦拼搏,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铸造民族中学的辉煌。让我们的学校永远跳动爱的音符,让民中以我们为荣。

最后,再次向关心我们的尊敬的老师和社会各界由衷地道声谢谢!

受资助学生发言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第二实验小学五(3)班的xx。我的家里共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我,还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几年前,突遭变故,爸爸不幸患上淋巴血瘤,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雪上加霜。为了给爸爸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的债务。爸爸失去了劳动能力,现在每月化疗一次,费用八千多。农村的几亩土地,只能靠妈妈一个人支撑。但这些微薄的收入对于昂贵的医药费来说只是怀水车薪。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在好心人的介绍下,农闲时,妈妈又来到县城做保洁工作,一个月一千多元的工资,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为了方便爸爸化疗,方便照顾我和哥哥,我们一家人只好来到县城租在一处小房子里。家里沉重的担子全部压在了妈妈柔弱的肩膀上,好在几年来,一直有好心人不时给予我们帮助,才使得我和哥哥能够向其他孩子一样在学校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虽然,我没有聪慧的天资,但我了解我的家境,唯有认真读书才能对得起那辛苦的妈妈。在老师的关心下,在我的努力下,我的学习成绩较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这也给妈妈带去一丝安慰。老师曾经教育我:要常怀感恩之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这是做人的根本,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再次对关心我,帮助我的所有好心人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受资助学生发言稿三

尊敬的叔叔、阿姨、老师们: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全体高三受资助的同学们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某某中学一名高三的学生,三年以来,我每年都能收到你们给予的资助和鼓励,对于同样受到你们帮助的人来说,“谢谢”也许已经无法诠释心中的感情。他们和我有着共同的心声。我心中深深地明白你们对我们的期望有多大,对我们的信心有多足,因此,在接受了你们的资助后,我们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念,也更加勇敢地去追求我们的理想。

每当我想起你们时,心底总会涌出一股暖流,这股暖流里承载了你们的爱心和对我们的关怀,它们陪伴了我们三年。

我们是一群有理想的孩子,一路上有父母亲切的叮咛,有尊师谆谆的教诲伴随着我们渐行渐远。在敦煌中学这所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中,我们不但从辛勤的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向上,向善,时时刻刻鞭策着我们,就这样,我们一步步走向理想的殿堂。()或许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阻碍,但是你们为我们铺平了道路,一条走向成功与光明的道路,于是,我们更加努力,更加刻苦,在学习成绩步步升高的同时,我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感谢,渐渐地,心中的那颗感恩的种子已在悄悄地生根发芽。

如今,离高考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正在做最后的冲刺。昔日那些不懂事的我们转眼间已多了些许成熟,多了些许淡定。今天,我们再一次地被资助和鼓励,这更加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相信我们,在这剩下的时间里,我们会怀着一颗感恩与感谢的心,竭尽全力,在不久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你们,回报社会。将来的我们也会继续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努力地走向前方,帮助更多的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谢谢大家!

受资助学生发言稿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地代表200名受助的同学在此发表自己的感想。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得到过太多的帮助,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很多,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也和我一样。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回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但我们可以努力学习,以一颗感恩的心,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为将来回报社会做准备。

同学们,我所说的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是自立、自尊和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它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感恩,可以使我们少些抱怨,少些仇恨,少些对抗,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感恩,让我们拥有健康的心态,能够善待他人的误解与错误。感恩,让我们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

同学们,心存感激,生活中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心存感激,心灵上才会获得宁静和安详。心存感激地生活,才会敬畏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珍爱大自然的一切惠赐。心存感激地生活,才会时时感受生活中的“拥有”而不是“缺少”.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要相信前方是幸福的彼岸;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相信下一秒钟就是光明;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要学会去爱,去感恩;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请忘记埋怨,敞开心田,洒下希望的种子;请不要再等待,感激每一个细节,苦都会变甜;让我们学会微笑,对明天心怀感激期待,对世界充满感恩。

我希望每位像我一样接受资助的同学,衷心感谢我们的国家,感谢所有关爱我们的贤达人士,让爱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我提议:每一个接受资助的同学,为美化净化我们的校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人人行动起来,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

篇13:学生受资助感恩的作文

近年来,心理学家们使用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我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作为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它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术语,主观幸福感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

高校贫困生作为中国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较其他大学生面对更多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态不容忽视。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受资助前后主观幸福感的对比研究,对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科学可靠的测量,有助于我省各高校在实施各项资助政策的同时,根据贫困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贫困程度、不同性别来制定各项资助分配方案,并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同时测量结果也可作为有关教育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参考。

然而,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对我省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却较为少见。基于此,本研究从性别、贫困程度等方面探究了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目的在于全面、深入地了解贫困大学生受资助前后的主观幸福感变化情况及某些影响因素,探索贫困大学生对自己总体生活质量的评价情况,进而展开对其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为本省大学生资助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和贵州民族学院四所学校的贫困生中抽取2000名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问卷的调查,剔除无效及有规律的问卷,实收有效问卷1845份,回收率达92%。

1.2 研究工具

主观幸福感由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两个部分组成,避免了前研究中要么重认知,要么重情感的问题,而是将主观幸福感当作一个由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共同构成的,具有整体性特点的复杂构念来研究。生活满意度量表采用张兴贵编制的《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而快乐感量表由Diener(2000)编制。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

对实测数据使用SPSS19.0 for Windows和Amos19.0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贫困生受资助前后的主观幸福感对比

*P<0.05**P<0.01***P<0.001(下同)

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贫困生在资助前后的主观幸福有着显著性的差异,资助后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资助前。可见,资助贫困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同时有助于减轻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压力及自卑心理,能较大地提高贫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不同性别学生资助前后的主观幸福感对比

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表明:不同性别的贫困生在资助前后的主观幸福均有着显著性的差异,资助后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资助前。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在资助前后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受资助后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资助前;男女生受资助前后,其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的提高,但女生稍弱于男生。研究结果表明:对贫困生的资助这一政策能有效地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能改善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认知方式(如:把贫困当成耻辱、理由和挫折)、适应大学生活(消费攀比、“金钱至上”等次文化的冲击以及毕业后的择业压力)。贫困生易产生自卑、焦虑、抑郁和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心理,以致于出现一些反社会的过激行为。因此,除了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资助外,还应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搞好心灵上的扶助。至此,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把贫困资助与大学诚信教育结合起来。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改革助学金和奖学金发放制度,激励贫困生努力学习,争取掌握一技之长,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可以采取学校或者国家助学贷款的形式,这有利于评估贫困大学生的诚信,还能增强其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把国家资助与社会资助结合起来,广泛吸纳社会资助。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在高校设立专门的贫困生助学金和奖学金。(2)开拓思路,增加对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救助内容,进一步改进资助体系。近年来,已实行农村扶贫贷款,主要用于资助贫困地区农村子女进行高校读书。呼吁社会各企事业单位承担起资助贫困生的义务,在适当的短期用工中,优先考虑勤工助学的学生。(3)在物资资助的同时精神上给予鼓励,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积极学习,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做好贫困生心理咨询与指导工作,帮助贫困生适应环境,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积极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部门,这都有利于预防和改善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摘要:对贵州省内20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对比了贫困大学生在受资助前后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表明: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在资助前后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受资助后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资助前;男女生受资助前后,其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的提高,但女生稍弱于男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严标宾,郑雪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7-14.

[2]宋术学.关于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5.

[3]庞丽娟等.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

篇14:学生受资助感恩的作文

【关键词】资助者类型 资助意图 感恩 亏欠感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56-04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加大投入推行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以及社会资助的增多,许多贫困生从中获益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生受资助后不知感恩的情况时有报道,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等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这些社会现象反映出人们对感恩的关注与需求,为此,研究感恩心理的发生机制对当前学校的感恩教育,特别是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即使受助者承认接受帮助带来自己期望的结果,他们并不一定会产生感恩,而可能产生的是亏欠感。那么什么因素影响或决定受助者的感恩还是亏欠的情绪,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的?唯有探明这些问题,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学生接受了资助却不知感恩的原因。为此,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本研究将采用情景实验研究,探讨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对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为当前高校感恩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依据。

感恩是指人们接受了某种有价值的礼物或恩惠时产生的即时情绪体验。一般认为,只有当受助者知觉到帮助者是有意提供具有价值的帮助时才会体验到感恩情绪。然而,一些研究表明,个体受助后并不一定会产生感恩,有可能是产生的是亏欠感。亏欠感是指个体因别人的帮助而获益所产生的有责任去偿还帮助者的一种情绪状态。过去的研究者常常混淆感恩和亏欠感,当前的研究发现,二者虽同是接受帮助或恩惠之后的情绪反应,但二者是有差异的。首先,亏欠感是基于互惠主义规范做出的,根据平衡—互惠理论,当接受他人的帮助或恩惠时,受助者可能感到彼此关系的平衡性被打破了,因此觉得应该给予对方回报来恢复彼此的平衡关系。一旦没有回报对方,个体就会觉得亏欠对方。感恩或许也受到这个规范的影响,但感恩大于甚至是超越了“一报还一报”的心理。更具体而言,亏欠感会驱动个体去考虑帮助者所付出的代价,并努力去偿还相等的价值。相反,感恩促使人们感激帮助者,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受助者对第三方的慷慨,表现为感恩的溢出效应。其次,感恩往往是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的,而亏欠感与诸如羞愧、内疚等消极情绪相关;在行为倾向上,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倾向有关,而亏欠感与反社会的行为倾向有关。由此不难推测出,如果大学生接受他人的资助,他们感恩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亏欠感;且在这两种情绪的影响下,受助者可能会产生不同回报和助人意愿。那么在高校资助情境下,什么因素影响受助大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情绪呢?一般来说,引发感恩/亏欠感的因素有四个:帮助对受助者的价值或重要性、帮助者的努力或代价、义务、意图。其中,帮助意图能直接预测感恩/亏欠感,被认为是区分这两种情绪的强有力指标:当帮助是无偿的、不要求回报时容易引发感恩;反之则引发亏欠感。然而,这个结论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得出的,它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特别是高校资助的情境仍有待检验。据此,本研究预期当资助者持有不求回报、无私的资助意图时,则被试将会更加感恩,反之,期待回报、自私的资助意图则引发更高的亏欠感。

此外,帮助者类型也会影响到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根据不同的标准,帮助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许多研究倾向于从帮助者和受助者之间关系来区分,并发现个体对父母和兄弟姐妹显示出较少的感恩,而对朋友和陌生人有较多的感恩;在亏欠感方面,日本和泰国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陌生人的帮助持有最高的亏欠感。此外,Watkins发现当受助者喜欢帮助者时,他们显示多的感恩稍微少的义务感。资助或捐助是一种特殊的帮助形式,在很多情况下,资助者和受助者并非同一时间在场,且二者多数是相互不认识的;但资助者可能是企业或政府等组织,也可能是个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是否有所不同呢?一些证据显示我国的企业组织的捐助更多出于慈善、利他的动机,而慈善的捐助意图引发更高的感恩;为此不难推测,组织可能比个人资助者引发受助者更高的感恩,虽然没有关于亏欠感的相关文献,但本研究认为,与感恩类似,组织和个人资助者可能也会带来受助者不同程度的亏欠感。

综上,虽然感恩研究逐步增多,但感恩的影响因素、感恩和亏欠感差异的研究仍然较少。为此,本研究基于接受了资助后大学生不知感恩的现实问题,探讨中国高校资助背景下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前因和后果变量来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根据对已有的文献梳理,本研究将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作为前因变量,而回报和助人意愿被视为感恩和亏欠感的直接结果。具体而言,本研究的问题包含:(1)资助者类型(组织VS.个人)、资助意图(自私的VS.无私的)是否会不同地影响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2)感恩和亏欠感是否会对受助者回报意愿和助人意愿产生不同影响?根据上述的文献梳理,本研究的假设是:

假设1: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对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有影响。具体而言,资助者是组织或个人对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的有不同的影响;无私的资助意图比自私的资助意图引发更高的感恩以及更低的亏欠感。且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交互影响感恩和亏欠感。

假设2:感恩和亏欠感对受助者的回报和助人意愿有不同的影响。感恩与回报和助人意愿的关系比亏欠感与这二者关系更密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2(资助者类型:组织VS. 个人)*2(资助意图:无私的VS. 自私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感恩和亏欠感情绪,以及回报和助人意愿。

(一)研究对象

广西某所高校参加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的265名大学生(68名男生,5人性别信息缺失;M年龄=20.64岁,SD=1.43岁)。这些大学生被随机分配到4种实验条件中,其中,基于无私动机的个人捐助处理中有66名被试,基于无私动机的组织捐助处理中有71名被试,基于自私动机的个人捐助处理中有67名被试,基于自私动机的组织捐助中有61名被试。此外,在所有调查对象中,74人(占27.9%)未获得资助,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均获得学校或社会资助。

(二)研究工具

1.情景短文。本研究通过情景短文来操作自变量。这个短文主要是讲一个准备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资金问题最后接受他人资助的故事。故事如下:

大学临近毕业,你经过谨慎考虑之后决定创业,但多方筹借仍差几万元的资金,这令你十分苦恼。一天你了解到有家企业(组织资助者条件)『个人资助者条件:有位企业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愿意为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5万元的资助。同时你也了解到这家企业/这位企业家是无偿提供帮助,受资助后不需要任何回报(无私动机条件)『自私动机条件:同时你也了解到这家企业/这位企业家并非无偿提供帮助,受资助者要以年利润的5%作为回报直至连本带息偿还满6万元即可』。此外,为了确保资助款项确实用于创业,申请者需要上交一份相对完善的创业计划。你确实需要这笔资金,为此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并邮寄到资助单位。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你终于到通知:你的创业计划不错,可以获得创业资助。

2.情绪测量。借鉴已有的状态感恩测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情绪词汇测量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感,由于已有的状态感恩的测量不具备中国文化的适用性,且目前无状态亏欠感的测量,为此本研究从字典中选取了与感恩和亏欠感意思相近的情绪词汇,如感恩的、感激的、铭感不忘的、负债的、亏欠的、受恩惠的、有压力的、有责任的,并结合我国学者修订的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进行测量。其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各有9个项目。要求研究对象以“0(基本没有)-4(非常强烈)”来评定自己的情绪。

3.特质感恩。个体自身的感恩特质被认为会影响到其感恩情绪,为此,研究也将特质感恩作为控制变量,研究采用GQ-6的中国修订版进行测量,要求学生以“1(完全不像我)-5(完全像我)”回答6个项目。

4.回报和助人意愿。本研究主要以回报和助人意愿来考察学生在感恩/亏欠感的不同情绪下的行为倾向。其中对帮助者的回报意愿,采用题项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回报你的资助者”进行测量。助人意愿主要考察了受助者对处于相同状态的人的帮助意愿,题项是“如果有人也想创业,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提供创业咨询帮助”和“如果你今后有条件,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资助有创业意向的人”,这3个题项均要求学生以“0(非常不愿意)-6(非常愿意)”进行回答。

(二)程序

首先,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4篇短文中的其中一篇,阅读之后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处于故事所描述的情景并评价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此外,学生还需要推断资助者的意图,题项如“你认为这个资助者的动机是?”要求学生以“ 0(完全无私的)-6(完全自私)”进行回答。其次,学生对GQ-6进行回答,并报告自己的年龄、性别以及是否获得过学校或社会的资助等信息。

三、结果

(一)操作检验

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资助者意图的实验操作在学生所推断的资助意图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要求回报条件下的学生(M=2.91,SD=0.93)比在不要求回报条件下的学生(M=2.25,SD=1.28)更倾向认为资助者是自私的,t(1,262)=4.73,p<0.01,d=0.59;说明了资助意图的操纵成功。

(二)因素结构

将描述感恩和亏欠感的9个情绪词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感动的、感恩的、铭感不忘的、受恩惠的、有责任的在第一个因子上具有高载荷,因素载荷在0.39-0.84之间;负债的、亏欠的、有压力的在第二个因子上有高载荷,因素负荷在0.71-0.86之间。然而“有责任的”跨因子载荷较高,故删除该项目。为此,第一个因素被命名为感恩,第二个因素被命名为亏欠感,两个因素共解释64.50%的总变异,因素分析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国大学生所感受的感恩和亏欠感是存在有差异。此外,感恩和亏欠感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0和0.72;且感恩与积极情绪(r=0.54,p<0.01)、亏欠感与消极情绪(r=0.57,p<0.01)呈显著正相关,相反,感恩和消极情绪(r=0.07,p>0.05)、亏欠感与积极情绪的相关(r=-0.09,p>0.05)均不显著,说明了感恩和亏欠感的测量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

(三)资助者类型和资助动机的影响

在感恩和亏欠感情绪上,2(资助者类型)*2(资助意图)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情绪的主效应显著,F(1,259)=213.62,p<0.01,η2=0.45,说明了在受资助的情况下,学生产生的感恩情绪(M=3.01,SD=0.83)显著高于亏欠感(M=1.98,SD=0.95)。资助者类型(F(1,259)=4.55,p<0.05,η2=0.02)和资助意图(F(1,259)=18.83,p<0.01,η2=0.07)的主效应均显著。

在交互作用方面,资助者类型与情绪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59)=0.02,p>0.05,η2=0,资助意图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F(1,259)=4.45,p<0.05,η2=0.02;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无私资助的大学生(M=3.26,SD=0.72)感恩显著高于接受自私资助的被试(M=2.75,SD=0.87),F(1,264)=26.61,p<0.01;二者在亏欠感上并无显著差异,F(1,264)=3.26,p>0.05。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59)=2.11,p>0.05,η2=0.01。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和情绪的三者交互作用不显著F(1,259)=0.83,p>0.05,η2=0.001。

在回报和助人意愿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意愿的主效应(F(1,261)=0.93,p>0.05,η2=0.004)、资助者类型(F(1,261)=0.002,p>0.05,η2=0)和资助意图的主效应(F(1,261)=3.10,p>0.05,η2=0.01)均不显著。

在交互作用上,资助者类型与意愿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61)=2.61,p>0.05,η2=0.01,资助意图与意愿的交互作用显著,F(1,261)=6.50,p<0.05,η2=0.02;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无私资助的大学生(M=5.18,SD=1.06)的回报意愿显著高于接受自私资助的大学生(M=4.81,SD=1.16),F(1,263)=7.08,p<0.01,二者在助人意愿上并无显著差异,F(1,263)=0.04,p>0.05。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61)=2.52,p>0.05,η2=0.01。资助者类型、资助意图和意愿的三者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261)=0.15,p>0.05,η2=0.001。

(四)感恩/亏欠感与回报、助人意愿的关系

由于特质感恩可能带来影响,研究采用偏相关分析探讨感恩、亏欠感和回报、助人意愿的关系。结果发现,控制特质感恩的影响后,感恩和亏欠感的偏相关为0.16(p<0.05);感恩与回报(r=0.32,p<0.01)、助人意愿(r=0.17,p<0.01)均存在显著的偏相关;而亏欠感与回报(r=0.06,p>0.05)、助人意愿(r=-0.01,p>0.05)的偏相关均不显著。

四、讨论

本研究主要通过情景实验法,探讨中国高校资助背景下感恩和亏欠感的前因和后果变量,其中前因变量包括资助者类型和意图,而后果变量则是回报和助人意愿。研究结果发现,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对受助者的感恩和亏欠感、回报和助人意愿存在不同的影响,且感恩、亏欠感与回报、助人意愿的关系也存在差别,为此,本研究假设基本得到了验证。

第一,资助意图对感恩和亏欠感有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无私的资助意图引发更高的感恩,但无私的与自私的意图所引发的亏欠感并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Watkins等人的发现不一致,但与Tsang的发现相一致,同时也支持“帮助意图是区分感恩和亏欠感的重要因素”这一论断。在回报和助人意愿上,无私的资助意图影响大学生的回报意愿,但不影响其助人意愿。出现这一结果可以采用平衡—互惠理论来进行解释。接受了别人的恩惠,不管这个恩惠和帮助是否处于无私的还是自私的目的,都会打破这种帮助者—受助者之间平衡,进而使受助者产生亏欠感。然而,在自私的资助意图条件下,由于资助者提出了自己的回报预期后,受助者会将这种回报预期视为对资助者恩惠的偿还,换句话说,受助者将这种资助视为互惠的关系而非帮助关系,从而达到平衡感,且不会产生额外的回报意愿,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自私的资助意图所引发的亏欠感与无私的资助所引发的一样,但在回报意愿上有差异的原因了。

第二,研究发现资助者类型在感恩和亏欠感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显示出接受来自组织的资助引发受助者更高水平的感恩和亏欠感;但资助者类型不影响大学生的回报和助人意愿。这一结果可能与组织资助者更倾向被认为是出于慈善、无私、回报社会而非想谋取回报的目的有关。

资助者类型与资助意图在感恩、亏欠感、回报和助人意愿上均无显著交互作用。这一方面显示了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对感恩、亏欠感的不同影响,另一方面也预示了资助者类型与感恩和亏欠感之间可能存在一些中介因素。正如上述所言,组织的资助可能被视为更无私的,本研究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即大学生认为组织的资助意图是更无私的,从而产生更高的感恩。为此,今后的研究需要更细致地检验资助意图推断在资助者类型与感恩、亏欠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第三,研究也发现,感恩与回报、助人意愿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亏欠感与这二者的相关不显著。该结果一方面进一步支持了过去的研究结论,即感恩具有积极的功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积极情绪;另一方面也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接受资助后不知感恩”这一问题,即接受资助引发学生的高亏欠感,则会抑制他们表达回报和助人的意愿,从而表现为不知感恩。

第四,本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感恩与亏欠感也是有区别的两种情绪状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桃报李”“知恩不报非君子”等俗语,体现了国人高度重视感恩,但也将感恩与责任和义务联系起来作为基本的道德准则来要求,后者反映出亏欠感的内涵。换句话说,感恩和亏欠感在中国文化中界线更加模糊。一些研究也指出亏欠感在东方文化中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本研究证实了虽然这两种情绪在文化或道德上容易被混淆,但在心理层面上,二者仍是可以区分的。且在接受资助后,大学生仍是感恩情绪占主导;虽然我国文化中的感恩特别注重互惠,即采用一些行动去表达这种感恩、去回报帮助者,但不可否认,这些回报行为主要是由感恩情绪而非由亏欠感驱动的。

本研究结果对我国高校的资助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回报、助人意愿是感恩而非亏欠感所驱动的,这一结果不仅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接受资助后不知感恩”这一问题,也提示了高校资助工作中应该注意避免亏欠感的消极影响。从具体实施上看,一方面,资助工作应该强调资助的慈善、无私意图,充分引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另一方面,尽量避免一些不当的言行引发学生的亏欠感,正如有研究指出的,一些资助工作在宣传过程中没有保护受助者的隐私,并存在加重受助者“感情债”的心理负担,甚至让受助大学生认为接受资助是一种伤害。这很难达到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目的。

总之,本研究通过情景短文实验方法探讨了资助者类型和资助意图对受助大学生感恩、亏欠感的影响,初步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接受资助后不知感恩”这一问题,为高校进行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然而,要想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感恩教育,特别是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实效性,仍需要对感恩心理的产生机制进行更多实证探讨。

【参考文献】

[1]Emmons R A,Mccullough M E.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2)

[2]Greenberg M S.A theory of indebtedness[M].Social exchange,Springer,1980

[3]Watkins P C,Scheer J,Ovnicek M,et al.The debt of gratitude:Dissociating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J]. Cognition & Emotion,2006(2)

[4]Grant A M,Gino F.A little thanks goes a long way: Explaining why gratitude expressions motivate proso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6)

[5]Hu Y,Gan Y,Liu Y.How Chinese people infer helpers' ambiguous intentions:Helper effor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2(5)

[6]Tsang J A.The effects of helper intention on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06(3)

[7]Naito T,Wangwan J,Tani M.Gratitud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Japan and Thailand[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5(2)

[8]郑筱婷,钱艳萍.理性人为何捐赠?——关于慈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一个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14(1)

[9]邱林,郑雪,王雁飞.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J].应用心理学,2008(3)

[10]McCullough M E,Kimeldorf M B,Cohen A D.An adaptation for altruism:The social causes,social effects, and social evolution of gratitude[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4)

[11]黄雁玲.慈善与感恩:贫困大学生民间助学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作者简介】付 进,广西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上一篇:老虎的童话故事:骄傲的小老虎下一篇: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