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2024-08-08

浅析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通用14篇)

篇1:浅析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浅析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英语中有大量含有动物形象的习语,他们和英语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风俗习惯和社会实践等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动物习语有的意思明显直露,有的富于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处理.

作 者:李双玲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10)分类号:H3关键词:动物习语 文化内涵 翻译

篇2:浅析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传统道德与时代新意识之战―论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的婚恋观 商务交际中you-attitude的语用功能探讨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消极情绪的语言表达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 流行语的翻译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A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厄舍古屋之倒塌》的主题及其象征意义的分析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老人与海》的主题解析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

On the Non-observanc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由个性反映出爱—《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彼得潘--孩子和成人共同的童话 《白象似的群山》隐含意义解读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解读《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 奥巴马演讲词中的委婉语研究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

从荣格心理学角度探析《恋爱中的女人》之主题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

从《穿靴子的猫》看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英雄主义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英语网络语言特点研究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

霍桑的《胎记》中乔治亚娜的死的深层原因探究 华兹华斯诗歌的和谐观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 43 论《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 45 《飘》中斯嘉丽的主要性格特征浅析 46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 47 英语委婉语中的转喻现象分析 48 论查尔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风格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为中心 50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 52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53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54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55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57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58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59 沮丧与感情的冲突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 61 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62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 64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探索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 67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68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69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70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 71 自然会话中会话结构的分析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73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olf Images Between Wolf Totem and The Call of the Wild 74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77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Dream--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 Gatsby 78 新闻英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简写本与原著的语篇比较——基于倒装句的分析视角 80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力学习81 从妇女主义视角看《紫色》中西丽的成长 82 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研究

论《梅丽迪安》中主人公梅丽迪安的觉醒

An Imitation of the Primitive Society: Evil of Human Nature in Lord of the Flies 85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

A Survey on Western Culture Learning among Non-English Majors 87 顺从还是叛逆——解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教义精神 88 对《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亨查德矛盾性格的分析 89 论新闻英语中隐喻的运用及其翻译技巧 90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91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宿命论

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Friends 93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94 Exploring The Matrix: Hacker Metaphysics 95 An Analysis of Conflict Images in Invisible Man 96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97 《先知》中倒装句文体功能的研究 98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道德观

On the Translation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01 Golding’s Perception of Human Nature Viewed from Lord of the Flies 102 浅析英语拟声词的功能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 104 《麦田中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异化

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作用及相对应的培养策略 106 英语阅读中的词汇教学

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习语汉译 108 逆向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109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从《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探究布朗宁夫妇的爱情 111 A Brief Analysis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Cat in the Rain 112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114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 115 英汉亲属称呼语与中西家庭教育模式差异 116 从文化角度浅议电影名翻译技巧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a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18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19 目的论指导下的导游词英译策略研究

生活在夹缝中的畸形人——评《小镇畸人》

合作学习法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个案研究 122 论《芒果街上的小屋》汉译本中的异化策略()123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 124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125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26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 128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O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130 《简爱》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述评 131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132 英汉植物文化词汇的差异及翻译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 134 商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36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137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 139 浅析英语动物类习语的翻译 140 浅谈中西方服饰礼仪之色彩差异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142 从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43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146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148 通过巴丝谢芭看哈代的宿命论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 150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151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lass 152 《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 153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154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 155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156 “适者生存”——从社会达尔文主义看《热爱生命》 157 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158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159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婚姻观的剖析 160 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61 An Approach to the New Women’s Consumerism in 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 162 An Analysis of Oscar Wilde’s 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Fairy Tales 163 论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因素—盖茨比和威力罗曼的比较

164 A Comparison between Scarlett O’Hara and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6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6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电影语言的会话含义——以《最后的武士》为例 167 课堂管理对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 168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意象翻译 169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

170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17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172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房地产广告差异

173 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 174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175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惨命运

176 On Hardy’s Meliorism: An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77 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对比浅析 178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

179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

180 英汉习语渊源对比及其常用分析方法 181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 182 浅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色

183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 184 中西亲子关系对比性研究

185 《简爱》的特征—一位独立的女性 186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187 对鲁滨逊性格特征的分析

188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189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90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191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 192 《紫色》中西丽的妇女主义研究

193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194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195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 196

197 On Eliza’s Independent Awareness in Pygmalion 198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199 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

篇3:浅析如何处理习语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英汉各种不同文体的作品时,常常遇到如何处理习语的问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每种文化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现实中形成的,所以习语的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语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文化内涵,正确理解习语,忠实表达原文习语精神和思想,以使读者理解接受,最终达到开拓文化视野,丰富本土词汇,促进跨文化语言交际的功能。

1 英汉习语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1.1 地理环境差异

中国是个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们生活劳动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

例如:五谷丰登(abundant harvest of all food crops),揠苗助长(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by pulling them upward-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沧海桑田(time brings a great change to the world)。英国是岛国,四面环海,海在英国文化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许多英语谚语都起源于他们的航海经验。小漏沉大船(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别人的沉船,就是你的航标。(let another's shipwreck be your seamark)。还有,“东风”在中国人的心里是“春天的风”,它象征着“阳光”“温暖”,它的到来给人们感觉是温暖的阳光,绿茵茵的一片。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东风”在英国象征着“寒冷”、“令人不愉快”,因此英国人讨厌“东风”。不过英国人喜欢“西风”,因为“西风”传递的是春天到来的好消息,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

于此相反,中国人喜欢猫,用“馋猫”来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意义,而在西方,猫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2 如何保证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

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如何保证原语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如何处理好喻义和形象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习语翻译的成功与否。

2.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即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处理习语,把西方语移植到汉语中来,可以丰富译文语言。例如:

Easy come,easy go来得容易,去的快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

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

2.2 意译法

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没有办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就只好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是用来比喻被打的大败,译成英文则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汉语中“龙”代表着“高贵”、“尊严”。而英语中它代表着“怪物、魔鬼、”等。又如英语习语中的a cat on hot bricks,形象是一只在炽热的砖头上行走的猫,痛苦而狼狈,这个情景与汉语中的“热锅上的蚂蚁”不谋而合,都表示“焦急而狼狈”,翻译时更换了形象,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2.3 其他

有些习语看似“貌合神离”,其实际意义相差很远,不能互译。例如Wash one's hands,一看到它,我们就会想到“金盆洗手”,以为两者的意义一致。其实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前者的意思是

1.2对动物赋予不同的寓意在中国,人们视老虎为百兽之王,“不管,不负责”,而“金盆洗手”指的是坏人改邪归正,不再从事某种

而在英国,狮子则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当我们翻译这句习语时:“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时,我们就会说“when 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l play”,在这个句子中就没有出现老虎,看来在英国老虎的地位没有在中国那么高。再例如,在中国的传说中被称为“夜猫子”的猫头鹰就被当作是邪恶的象征。尤其在北方简直就是一种凶兆。但在英语中就有“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

1.3风俗习惯差异英汉习语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等。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养宠物狗,看似狗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它贬义的意义还深深的留在人们的心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中,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都没有贬义,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都有得意日)。职业。又如,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子莫如父”,英国有个成语叫做“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child.”初一看,这两句好像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其实他们的意思截然相反。汉语强调的是父亲最了解孩子,而英语则表达的是即使是父亲也不一定了解孩子。

3 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汉习语翻译中隐含的文化差异这一深层意义,要完全了解习语的翻译,我们必须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扩大,英语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传播和发扬本国文化,接受和尊重异国文化也成为我们跨文化交接中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在学习中超越文化的隔界,以开明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即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余力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篇4: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研究

关键词: 动物    习语    文化

随着当今世界交流及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日趋频繁,语言文字已经不是很大的沟通障碍。语言反映了文化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文化的学习成为语言学习的重点。英语习语是文化积淀的结果,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1.习语的定义和范围

一些学者(Cowie,1975)認为习语是两个以上单词的组合,而且组合意义不等同于把单词个体意义简单相加产生的意义。有的人认为单个词语一词多义也被视为习语,而有的认为只有两个或者以上单词,每个单词都有实际意义且单词组合发生意义变化的才是习语。因此,关于习语的范围存在过大过小的定义问题,仍存争议。习语受到地理位置、宗教、文学电影作品、神话、寓言及民俗的影响,具有地域差异性、相对固定性、整体性、约定俗成性和系统开放性。习语受到文化影响,文化具有地域性、阶层性和复杂性,文化包括民族的个性、感性认识、时间和空间概念、思维方式、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价值观、行为规范、社会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等等(李建军,2010)。习语可简单定义为:在当地地理环境或者社会文化影响下,具有地域特殊性且意义未必等同于字面意义的单词、短语或者句子。

2.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对待习语翻译应该考虑文化因素。如“like a bat out of hell”,其来源一说是由于蝙蝠怕光,避开地狱火光会非常迅速,又一说是蝙蝠和巫术、黑暗相关联,形容慌张飞速奔跑的状态。

(1)修辞手法:明喻,暗喻和转喻等

英语习语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shut up like a clam(突然闭嘴,不说话)属于明喻。英语习语用动物来代替人:He is a bird of passage(漂泊不定的人,过客);home bird(宅人);an early bird(早起的人);busy bee(辛勤的人);the bird has flown(要抓的人已经走了);lame duck(即将卸任或已经失势的人或者公司);a sitting duck(容易被骗、击中的目标);dead duck(处于无可挽回处境的人或者物);a cold fish(没有感情的人,冷血动物);a fat cat(阔佬,为贬义);a night owl(夜猫子);horses for courses(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转喻是用一个实体代替另一个实体,在同一领域矩阵(domain matrix)或理想化认知模式(ICM)内一个概念实体从心理上激活另一个概念实体(Kovesceses&Radden,1998)。如,behind bars(在狱中);marry money(嫁给有钱人),单词bars代表监狱,money代表有钱人。

(2)动物的意象和联想意义

英语习语利用联想意义来表达概念,如,as stubborn as a donkey(极其固执的人);as stupid as a donkey(愚蠢的人);the donkey work(重活),驴是不懂变通、顽固不化、愚蠢糊涂、只顾埋头苦干的意象。又如,be a bear with a sore head(脾气坏的,容易发怒的人);hungry as a bear(特别饿),这与熊的动物意象相符:熊通常是危险的,容易发怒并且食量大。有些动物,比如鹿和兔子,温顺柔弱,因此(be caught/freeze like)a deer/rabbit in the headlights可用来表达受惊吓的状态。猴子在英语习语中是受愚弄的对象,有些鬼点子却只会机械模仿,因此有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body(拿某人当猴耍,捉弄);monkey business(恶作剧,骗人把戏);monkey see monkey do(愚蠢的人总会模仿其他人)。此外,英语习语大量利用动物的习性,如,过去人认为蜜蜂回蜂窝是走直线的,因此有make a beeline for somebody/something(直奔某人或某物)。又如,狗在高兴时候会摇动尾巴,be like a dog with two tails(高兴万分)。狗又是容易争斗的动物,dog eat dog(相互竞争残杀)。狗一直是从属位置,因此有dog one’s footsteps(总是跟随某人);a dog in the manger(占马槽的狗,比喻占着某物,自己不用也不让别人用);go to the dogs(败落);a dog’s life(穷困潦倒的、猪狗不如的生活);be in the dog house(挨训、失宠、被冷落)。类似的例子还有:get/have butterflies in your stomach(心慌,紧张);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泄露秘密);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如坐针毡,像热锅上的蚂蚁);put/set the cat among the pigeons(引起麻烦、招惹是非);an eagle eye(敏锐的目光);fight like cat and dog(激烈争执);a snake in the grass(隐患);like ants in your pant(非常焦躁不安,坐立不安);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勇敢面对挑战和危险);throw somebody to the wolves(置某人于险境)。

(3)文化缺位词

英语习语是有文化差异性的,在一方文化中缺失的词语意义在翻译的时候不可以直译,需要意译甚至套译。

例如:The sorority had a hen party for its members.

译文:姐妹会为成员举办了女性聚会。西方文化用hen指代女性,在这里,hen party指女性聚会。这在中国文化中是缺失的概念,不可直译。又如,like a cat on hot bricks,使用汉语中对等的习语可翻译为热锅上的蚂蚁,此为套译法。

还有很多例子直译会造成误解:the bee’s knees(出类拔萃的人);have a bee in your bonnet(痴迷,念念不忘);pull a rabbit out of the hat(让人惊讶);the cat’ s whiskers/pajamas(最棒的人,最好的主意或者事物);go cold turkey(突然終止某种已经成瘾的习惯,如吸毒、酗酒或抽烟等);the donkey’s ears(很长时间);can talk the hinder legs off a donkey(某人话太多);smell a rat(感到可疑,发现不妙);kangaroo court(私设法庭,非法法庭);with a flea in one’s ear(愤怒地赶走某人)。

3.英汉习语差异的文化因素

英汉习语的差异由文化差异造成。首先,地理位置差异造成文化差异。中国文化长期以来主要集中于在长江黄河流域,由农耕慢慢发展积淀而来,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西方文化,以英国为例,英国四面环海,重视自然,因此有大量“动物”习语;以爱斯基摩人为例,他们的文化里有大量“雪”的单词。其次,中西方价值体系差异造成文化差异。中国人形成了重人伦、轻器物的崇拜和屈从于权贵的人治思想;以道德为本位的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重综合、轻分析的宏观处世原则;重意会、轻言传的谦和隐晦原则;崇尚群体意识,强调同一性的依赖于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立互补原则等(李建军,2010)。西方文化重视物质,强调人本位、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受宗教影响较大,形成了重视科学、强调平等和自由的价值体系。

4.总结

本文从文化角度探讨了翻译,强调了要充分考虑文化,重视动物意象和联想意义,如遇到不能直译的情况,可意译及套译。

参考文献:

[1]Cowie A.P.et al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Z].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2]Kovesceses Z.&G.Radden.Metonymy:Developing a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8(1).

[3]李建军.文化翻译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篇5:从语义角度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从语义角度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文章主要从语义角度论英语习语的翻译.首先,以蒙太古理论的核心“模型”为基础,从形式结构来看英语习语的.汉译;其次,按照Gibbs对习语的分类,结合实例,对英语习语类别进行了分析,以期正确把握习语语义.通过以上两方面理论与实例分析的结合,旨在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翻译和运用英语习语.

作 者:赵瑛瑛 ZHAO Ying-ying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合肥,230009刊 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2(2)分类号:H315.9关键词:英语习语 形式结构 语义学 隐喻 习语类别

篇6:从文化差异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从文化差异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习语是文化的一部分,是语言的精髓.习语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习俗和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在翻译习语时需要借助文化语境的.帮助,需要了解习语的文化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作 者:游娟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330098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1)分类号:H3关键词: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

篇7:论关联理论与英汉习语的翻译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与不同的认知语境.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译者应依据最佳关联的`原则,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作中习语的交际意图.

作 者:彭薇 PENG Wei  作者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刊 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23(2)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关联理论   英汉习语   翻译  

篇8: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更是语言的精华。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认为:“Idiom is an expression established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to itself either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 not be derived as a whole from the conjoined meaning of its elements.”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idiom含有语义的统一性、语法结构的固定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的特征, 而且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形式包含短语和短句两种类型。本文所要研究的英汉习语主要是指俗语、谚语、成语、格言、俚语以及歇后语等, 这些习语表现形式言简意赅, 形象生动, 妙趣横生, 或含蓄幽默, 或严肃典雅。正是由于英汉习语具有这些特点, 翻译习语时就要恰当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 不仅要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 还要尽可能保持其民族、地域特色,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忠实原文和信息传递。可见, 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译文的质量。因此, 如何恰当处理习语便成为英汉翻译中一个极为棘手又极其重要的问题。笔者接下来主要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1. 英汉习语的基本翻译策略

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 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 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习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意在言外, 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甚至包含多重意思, 因此, 在翻译习语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他的具体意义。这就是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2. 英汉习语翻译的具体方法

冯庆华先生说:“译文应该准确传递原文信息, 忠实反映原文的面貌, 尽可能和原文达到一种功能上的对等。”所谓忠实表达原文的意义, 应指忠实表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实际上, 任何两种语言文化都不可能完全对等, 因此, 在翻译中要把原文中的三种意义全部再现于译文往往是不可能的。在翻译英汉习语时, 如果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与隐含意义由于文化的差异出现矛盾, 字面意义或形象意义就应当服从隐含意义。因为, 一方面, 习语的隐含意义通常反映的是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 在构成习语翻译对等的诸多方面中, 文化功能的尽可能对等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对等。但是英汉两种语言及其习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又是显而易见并客观存在的。针对英汉习语的特点及其文化差异, 笔者认为在英汉习语翻译时要想既忠实地传达原文的语言意义又准确地呈现原作的文化内涵, 可以采取以具体翻译方法:

2.1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目的语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 在译文中保留原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中英两国人民由于在感情、社会经历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认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 因此, 英汉习语中便出现了一些相同或近似的习语, 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相近, 隐含意义相同, 也就是说, 此类习语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来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 可以直接互译。直译法主要用于翻译那些联想意义比较明显而容易推断的习语。下面是一些英汉习语翻译中成功应用直译法的例子。

英语习语的直译:

(1)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2)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3) to wash one’s hands洗手不干;

(4) a gentleman’s agreement君子协定;

(5)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道通罗马;

(6) as wise 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聪明。

汉语习语的直译:

(1) 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2) 雪中送炭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

(3) 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

(4) 纸老虎a paper tiger

(5) 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The sea of bitterness has nobounds, repent and the shore is at hand.

(6) 瓜田李下Neither adjust your shoe in a melonpatch, nor your hat under a plum tree.

直译法在上述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成功应用, 一方面不仅保存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 保留了原文的风格, 而且译文的读者也很容易理解、接受;另一方面, 把原语直接移植到目的语中来, 也丰富了译文语言。

2.2直译加注法

英汉习语中有些带有浓厚民族、地方色彩或具有典故性, 直译后虽不会产生文化冲突, 却会造成语用失误或产生误解, 译文读者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 此时英汉习语互译时必须加注才能交代清楚愿意。比如, 仅仅把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译为“运煤到纽卡索, 多此一举”还是不够的, 因为这里虽然已加上“多此一举”来揭示前半部比喻的含义, 但读者对为什么把煤运到“纽卡索”是多此一举而不是到“利物浦”仍然会有疑问。如果加注说明“纽卡索”是英国的一个产煤中心, 这便不难理解运煤到纽卡索是多此一举的事了。再比如, 如果只把“黄鼠狼给鸡拜年”译为“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not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英语读者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内涵。如果加注说明“weasel”is fond of eating chicken and Chinese have a bad impression of it.英语读者便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的意思啦!不过, 直译加注法并不是无中生有地随意加词, 而是根据原文增加那些虽无其词但确含有其意的必不可少的词。翻译时通常可先直译其字面意思, 再加注释, 并点出其隐含意义, 这样便既可使译文形象生动, 不失原貌, 又使目的语读者避免了因生疏而引起的语用失误。

2.3套译法

有些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 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并且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形象比喻。在英汉习语互译时, 如果遇到此类情况, 笔者认为不妨直接套用英语或汉语的同义习语去翻译。在此, 笔者姑且称之为套译法。下面是英汉习语套译成功的一些例子。

英汉习语的套译:

(1) 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浇油;

(2)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到什么山, 唱什么歌。

(3) to 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虎口拔牙;

(4) 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

汉语习语的套译:

(1) 说曹操, 曹操到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2) 画蛇添足to put a fifth wheel to the coach;

(3) 猫哭老鼠to shed crocodile tears;

(4)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另外使用套译法翻译英汉习语时, 应当注意不要把目的语中具有鲜明民族、地方色彩的习语硬套原作的习语, 以免把地方色彩强加到译文中去, 以致和原作的上下文形成矛盾。如,

(1) laugh off one’s head和“笑掉大牙”, 前者指to laugh in an extreme way, or beyond reasonable limit, 而汉语“笑掉大牙”却是“看笑话”之意;

(2) “The longest day must have an end.”与“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从字面来看这两个习语都具有相同的意思, 即:任何事情都有个了结。但英语习语中“the longest day”在英语上下文中的含义是“最长的一天”, 表达了人们对这一天的厌倦, 希望这一天早点结束, 含有解脱之意;而汉语中“宴席”则是一件美事, 谁也不希望早点结束, 含有惋惜之意;

(3) 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和“令人发指”, 前者含义是看到或听到某些可怕的事物而十分害怕, 而后者的意思为“令人非常愤怒”。

2.4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不保留原文的形式和修辞, 而能正确传递或表达原文内容的一种翻译方法。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用直译法或直译加注法保留原语中习语的表达形式, 并且在目的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义词可供套译就得用意译法配合上下文把原语中习语的含义表达出来。

英语习语的意译:

(1) to break the ice打破沉默;

(2) to be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出身豪门;

(3)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很不自在;

(4) be wise after the event事后诸葛亮;

(5) fight like cat and dog吵吵闹闹。

汉语习语的意译:

(1) 望子成龙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outstanding personage;

(2) 四面楚歌to be besieged on all sides;

(3) 大智若愚Still water runs deep.

(4) 毛遂自荐to volunteer one’s service;

(5) 各有千秋Each has its own merits.

三、结束语

为了使译文尽可能忠实、通顺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笔者提出在翻译英汉习语时, 译者可灵活采用保留原语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直译法和直译加注法, 英汉同义习语的套译法以及保留原语含义的意译法等四种翻译方法。然而, 英汉习语究竟该如何翻译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 不断促进和加强中英人民之间文化交流和融合, 笔者认为:好的译者只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另外, 翻译初学者应切忌不加推敲, 就滥用英汉习语, 因而产生相反的效果, 结果以辞害意。

摘要:由于英汉习语长期形成的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其文化特色, 如何处理英汉习语的翻译便成为英汉互译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身的翻译教学实践提出了英汉习语翻译过程的四种具体方法, 即: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套译法和意译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翻译策略,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冯庆华:文体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邱述德:英语学习与交际语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

[3]严成芬:巧避英语陷阱[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7

篇9:简议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习语;动物习语;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77-01

一、习语及其意义

1、习语的定义。胡壮麟说:“英语习语是在语义上和句法上都受到限制的一类比较特殊的词。”林成章教授是这样定义英语习语的:“英语习语是一组固定的词语或者是单个的词,甚至是一个句子,有着特别的并且不能从其结构上推测出来的含义。”本文所讲的动物习语包括成语、习语、俗语和歇后语,它们都是英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2、动物习语的意义。动物习语因其丰富的形象、独特的功能和其表达力在英语语言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生动具体的形象。习语“like a cat on the hot brick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根据这个描述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翻译成汉语就是“如坐针毡”。

二、翻译中的主要因素

1、常见的阻碍。既然英语习语反应出其独特的文化,译者应该试图保持原作的风姿,保留其丰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但是译者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例如词义不符或者是语义空缺。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主要是中英人民在诸多方面的不同点,如经济、文化、地理坏境、生活风俗等。

2、词义不符。词义不符是指在中英文中,一个词有相同的字面意思但其蕴含意义有一点不同或完全不同。以“狗”为例,在大部分的英语习语中“狗”通常含有褒义,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 a top dog优胜者, 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出头日。英国人以爱狗而出名,他们甚至将好朋友的名字为狗命名。然而在汉语中,狗通常含有贬义,如下列表达:狗仗人势,狗东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3、语义空缺。在英语中,一些动物形象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但中文中却没有相对应延伸意义或形象意义。例如:在圣经和希腊神话中的动物,如nightingal(夜莺)即侦探的意思; Swan(天鹅)杰出的诗人或歌唱家。

三、基本翻译策略

中英人民的很多共同之处对翻译则是很有帮助的。掌握一些翻译动物习语的基本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就可以更好地翻译。

1、直译法。两国人民的共同点是翻译的基础。当两方用同一种动物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时,就使用直译法,例如都用“猪”来表明“肥胖”,用“羊”来表示“温顺”。直译法有很多优点,它保持了原文的形式,在意义上不会引起混乱和误解,如“as fat as pig”可以翻译成“跟猪一样肥”。“as gentle as a lamb”为“跟羊一样温顺”。直译法能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的文化内涵,缩小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距。读者能轻易地理解这些富有文化内涵和隐喻的译文。并且它保持了原作的风姿、形象性和表达力。以“as proud as a peacock”为例,想象孔雀的样子:漂亮、优雅。如果有人被比喻成“as proud as a peacock”,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巧妙而生动的比喻想象出他到底有多么骄傲。另外直译法能够给汉语注入新的词汇。例如:“dark horse”指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候选人出乎意料的获胜,在汉语中我们称其为“黑马”。直译法也有其缺陷,如果使用错误的话会导致误解引起混乱。以 “white elephant”为例,不能简单的翻译成“白象”,因为白象对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不带有任何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考虑另一种翻译策略。

2、意译法。当英汉之间存在着相异之处时,可以考虑一下意译法。如“white elephant”应该翻译成“废物,大而无用的东西”而不是“白象”。意译法能够准确有效的表达原文的意思, 如“do the donkey work”意味干粗活,读者熟悉这些译文就可以轻易的理解它们。但缺点在于它舍去了原文的动物形象,减少了表达力,例如“my old servant never left me ,he was as faithful as a dog”可以这样翻译“我的老仆人从不离开我,他对我非常忠诚”。省去了隐喻,读者不能够理解老仆人到底有多么的忠诚。

3、套译法。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用不同的动物形象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比喻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套译法。例如“牛”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强壮而普遍使用的动物,也是农民田间工作的好帮手。而在英国,“马”扮演着相同或相似的角色。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狮子”,在英国,狮子被认为是动物之首,代表着权力、高贵和尊严。而在中国,老虎则是动物之王。下列图表中有更多的例子:

但是套译法的使用非常有限,只有当我们对两国的习语都非常了解时才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

篇10:浅析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关于翻译的标准, 中外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但中心要旨都是译文要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保持原作的风格, 重视反映原作的风貌。翻译是再现原作的过程, 能忠实再现原作的全部内容和特点的译文就是好的译文。在习语的翻译上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直译

直译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 在译文中保留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各民族的文化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共性的东西。也就是说, 由于人们在感情, 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 英汉习语中也会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习语。这些习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相近, 隐含意义相同, 也就是说习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相同, 可以互译。如Easy come , easy go 与汉谚“来得容易, 去得快”, To be on thin ice 与“如履薄冰”,a drop in the ocean 与“沧海一粟”, to be out at elbows 与“捉襟见肘”, at sixes and sevens 可以译为“乱七八糟”等。

有时有的习语的比喻、形象可能对读者比较生疏, 但由于它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 或明显的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 宜采用保留原文习语表达方式的直译法。如The Trojan horse 译成“特洛伊木马”, armed tothe teeth 直译成“武装到牙齿”, a cat has nine lives 则可译成“猫有九命”, tower of ivory 为“象牙塔”, “八股文”译作eight - legged essay。

2.意译

一些文化意义很浓的习语, 直译不能传达文化意义,更换又易将译文文化强加到原文文化中, 增词太多无异于解释, 遇到此种情况应采取意译。如我们所熟悉的英谚“When in Rome , do as the Romans do”如果按字面直译则会使读者费解, 为什么是罗马而不是其他地方? 其实这句话隐含着“入乡随俗”的意义, 应采取意译。我们知道,“龙”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意义完全不同。在汉语中“龙”是“高贵”、“尊严”的象征。而英语中对应的dragon 的文化意义是“怪物、魔鬼、凶残”等。因此“望子成龙”不可直译成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dragon , 而应译为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somebody。又如英语习语中的a cat on hot bricks , 形象是一只在炽热的砖头上行走的猫, 痛苦而狼狈, 这个情景与汉语中的“热锅上的蚂蚁”不谋而合, 都表示“焦急而狼狈”, 翻译时更换了形象, 更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3.增译

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 而直译又不能使读者理解时, 可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解释性的词, 使译文形象生动, 体现出原文的风格和韵味。如: “黄鼠狼给鸡拜年———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 ———not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 ; 盲人瞎马———A blind man on ablind horse ———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 .此外, 对一些习语可采取直译加注的方法, 以使读者了解原文习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如“东施效颦”如果只译为Dongshi imitates Xishi , 就会使西方读者无法了解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东施是谁, 西施又是什么样子, 因此译为Dongshi , an ugly woman , 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of the famous beauty Xishi , 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 , 就使读者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 ] 张宁.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J ] . 中国翻译,1999 , (3) .

[2 ] 朱耀先. 谈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J ] . 中国翻译,1997 , (4) .

篇11: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英汉习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英汉习语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要想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从英汉习语中来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 者:何春晓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廊坊,065000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14)分类号:H3关键词: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篇12:浅析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3、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4、历史典故

篇13:浅析文化差异下英汉习语的翻译

翻译是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 它与文化的关系更紧密。这里所谓“了解”并不是一个概括的了解, 而是要真正了解这一门语言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这就包含了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政治结构, 等等, 因此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交流, 更是一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英语语言文化和汉语言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背景, 就是由于历史和背景的不同而造成了习语之间的差异。要真正理解习语的意思, 就必须了解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 四周环海,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 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都与航海和捕鱼有关。如a fish out of water (感到如鱼离水) 不自在的人;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 离不开土, 同时自古以来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因此习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都来自农谚, 如拔苗助长、瓜熟蒂落等。

2. 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有大量的与宗教有关的习语。古代中国是一个以信仰佛教为主的国家, 佛教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对中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与之相反西方人信奉的是基督教, 他们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世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安排的。与它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鄄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 “God be with you.” (上帝与你同在) , 也有“Go to hell.” (你滚下地狱去) 之类的习语。

3. 习俗差异

语言是生活的反应, 每种语言的不同都造就了习俗方面的差异, 习俗的不同是文化的最重要的差异之一, 这种差异来自很多方面,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对待动物的态度。比如在中国, 带狗字的习语通常都被认为是贬义, 比如“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鸡飞狗跳”等, 相反在西方国家, 狗是人们最喜爱的宠物, 它被看做是人类的忠实的朋友, 因此带狗的习语都是表达褒义的, 例如a gay dog (一个快乐的人) , Every dog has his day. ([谚]凡人皆有得意日。)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hang him is true in George’s case, for no one ever has a good word to say for him now. ([译文]名声一坏就翻不了身, 在乔治身上应验了, 因为现在谁也不敢为他说好话。)

4. 历史典故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各自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历史典故很丰富, 如汉语中的“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等, 这些习语虽然结构简单, 但是不能单单从字面理解它们的意思。许多英语习语源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 如“Achilles heel (唯一致命的弱点) ”、“meet one’s waterloo (一败涂地) ”。

二、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关于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古今中外的翻译学家都有着自己的标准。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傅雷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张培基先生提出以“忠实、通顺”作为翻译标准, 这些翻译理论都相互补充, 只是各自强调的内容不一样, 但是, 都肯定了译文要忠实、精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下面几种翻译方法是比较常见的。

1. 直译法

东西方人们对感情、社会和自然界的事物的认知大都是一样的, 因此, 有一些习语, 他们的直观意义不仅相同或相似, 而且所蕴含的意义相同。这时如果用直译, 则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字面意思、象形意义和内在意义, 而且保留了原文的形式, 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例如, 汉语中的“瑞雪兆丰年”就直接译为A timely snow promises a good harvest;“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直译为be strict with oneself and lenient towards others;英语中的olive branch直译为“橄榄枝”;a tooth for a tooth译为“以牙还牙”。

2. 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译但是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格式。当因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无法直译的时候, 此时, 我们就用意译法。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家丑) , pass the buck (推卸责任) , 打开天窗说亮话 (frankly speaking) , 毛遂自荐 (tovolunteer one’s service) ,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例如, to volunteerone’s service (毛遂自荐) ;A fish out of water. (很不自在) ;You can’t achieve the goal without a risk.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in a frantic rush (手忙脚乱) ;runthe source of supply (涸泽而渔) ;trust to chance andstroke of luck (守株待兔) ;keep one’s nose down to thegrind鄄stone (埋头苦干) ;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 (覆水难收) 。

3. 增补法

指的是当原文中词语的理性意义在译文中出现词汇空缺, 其联想意义近乎空白时, 译者保留原文中词语的形象, 而将其深层意义以补充的形式进行增补性翻译的方法。英语习语常以缩略形式出现, 添加补充部分可以解释原文的比喻含义、文化特征或文化背景, 以及原文的省略部分。例如, a bull in a china shop“公牛闯进瓷器店——肆意捣乱/一动就闯祸”;to shed crocodile tears“流鳄鱼眼泪——假慈悲”;Judas kiss“犹大之吻, 背叛行为”;盲人瞎马“A 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preparation may quicken the pro鄄cess“磨刀不误砍柴工”。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

4. 省略法

省略法是指在翻译中, 原文中一些词语在译文当中可以省略, 没有必要进行翻译。省略的目的让译文变得更加通畅、优美, 更加符合文化的习惯。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省略法翻译。比如:“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可以翻译成“Man’s fate is as uncertain as the weather”;“滚石不生苔, 转业不聚财”可以翻译成“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三、结语

习语是民族文化的反应, 也是民族语言的精华。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造成了英汉习语的差异。因此, 我们在翻译习语的时候, 就一定要深入地了解习语之中的文化, 只有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 才能做到既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又让习语的韵味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娜.影响英语习语翻译语用等值的因素分析[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09, 3 (1) :84-85.

[2]尹欣欣.英汉习语翻译技巧[J].改革与开放, 2010, 25 (24) :167-169.

篇14:动物习语的起源与翻译策略

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其中很多习语都与动物相关,有些表达特别准确、生动、幽默,展现了西方的璀璨文明,使丰富了英语语言。

文化负载词汇在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民族的文化对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比较,相同的动物可能承担相同或不同的文化意义,而不同的动物可能传递相似甚至相同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研究英语和汉语习语中动物形象的联想意义及习语的来源将有助于全面理解这些习语,恰当的运用和掌握习语中的动物文化。

二、英语动物习语起源

动物习语经常出现在中英文中。由于思考模式和文化背景不同,甚至同一动物在两种文化中表达的含义也是不同的,不了解动物的含义就很难准确地译出。接下来,笔者将探索英文和中文动物习语的差异所导致的文化影响。

1.历史背景。由于各个国家经历的历史不同,呈现出的历史特征也是不同的,这其中包括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轶事,丰富了习语的来源。例如:

“swap horses while crossing a stream”“意思是“临阵换将、中途变卦”,源自“Don’t swap horses while crossing a stream”。据说这个成语来自于美国的历史故事。1864六月,亚伯拉罕·林肯被共和党提名总统候选人争取连任。当时,美国内战没有停止,人们希望结束战争。因为他知道,很多的共和党人都很满意他的所说所做。同年六月九日,他在他的一个演讲中说道,在国家紧急状态下更换领导,就像在溪流中途换马一样,并不是最好的策略。后来他解释说自己并不是劣马。

2.社会习俗。习俗类属于社会和文化方面,形成于整个社会的共同影响,而不是个人生产。语言被认为是长期习俗文化和生产的重要载体。

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展开,畜牧业发展迅速。牛仔的形象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他们是身材魁梧的硬汉,富有冒险精神。因此,“horse opera”是这类电影的统称,被译为西部片。

3.宗教。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人们总是寻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来解释这个世界。西方社会信奉基督教,圣经给西方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许多动物习语来自圣经习语。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来自圣经箴言篇“懒惰的人说有一头狮子在路上”

“a bird will reveal your secret”(鸟会泄露你的秘密)来自圣经旧约,鸟指的是偷偷打听别人信息的人。

4.文学作品。作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文学形式,文学一直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反映了各个阶段中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文学作品代表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们来自生活,反映着人类对生活的欲望和想象。

威廉·莎士比亚是闻名于世的剧作家和诗人,他伟大的作品奠定了世界文学巨匠的地位。他词汇丰富,作品中的表达极大地丰富了英语习语。他的经典作品《哈姆莱特》中,主角说“very like a whale”指的是讽刺荒谬言论。来自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其他的动物俗语有:

the dogs of war(战争造成的破坏)

care kills the cat(好奇害死猫)

三、翻译动物习语的策略

由于两种文化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习俗,因此动物习语表达不同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在不同的背景和认知环境下翻译动物习语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1.直译。人类住在相似的环境中,有着相似的认知语境,这意味着读者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来理解源语交际者和语境影响的交际目的。这种情况下,直译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内涵。当有人谈到“a dark horse”,我们知道他们指的是有人意想不到地成功了。其他例子还有“a hot dog”“a cowboy”和“a net worm”。

直译不仅能使文学作品出现的动物俗语更加生动形象,又可以保留了源语的风格不辜负目标读者的期待,更重要的是,这种策略充分地体现了对等原则。

2.直译加注释。源语交际者的认知语境不同于目标语读者,源语交际者期待目标语读者能充分地理解这些习语的含义、形象和语法结构,但是目标语读者只想习语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

例如,如果我们把习语“As the old cock crows,so does the young.”译成“老乌鸦啼叫,小乌鸦会跟着叫”,目标读者来自不同的文化,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因此很难理解习语表达的情感。对目标读者来说,这个习语含义是孩子们应当从他们的父母身上学习,所以应当翻译成“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采用意译和注释的翻译策略,能使得译文更忠实。

3.增补。有时,存在于英语中的动物形象在中文是没有的,反之亦然。不是所有的动物习语都可以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同形象,但目标语和源语的文化内涵大多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目标语中等同的动物形象来补充或者替代源语中等效的动物形象。

例如,在中国,老虎过去代表着凶残、尊敬和权力。很多中文习语都是与老虎的,如“虎虎生威、龙腾虎啸、虎踞龙盘”等。但是英语和中文中的老虎传达的含义是不同的。然而,事实上,英语中,有一个对等的形象就是狮子、“狮子”在英语中象征着”勇气、尊严、王权”。很多习语都与狮子相关,例如,习语“a literary lion”指的是在文学领域中的名人,“the lion’s share”起源于一个故事,指的是狮子总是能得到最大的份额。我们在翻译中用狮子代替老虎,比如“a lion in the way”指的是难关,因此我们在翻译中用老虎代替狮子,翻译成“拦路虎”比较恰当。

在翻译习语中,译者需要尽力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在功能对等的理论下,译者应该考虑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能力,试图找出源语和目标语的对等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传递出源语交际者的交际目的,也要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西方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4.意译。某种动物的形象只存在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我们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一个对等的形象。这种情况下,通过保留或放弃动物形象,把源语的意义改变为目标语的表达。例如,习语“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有相同羽毛的鸟意味着是同一个物种,会聚集在一起。在中文中,习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表达是同一个含义。另一个例子是习语“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相当于汉语的表达是“家丑不可外扬”。

当采用意译的方法时,我们应当充分理解源语上下文语境环境下该习语的意义,尽力使源语环境更接近目标读者的认知构成,帮助目标读者很容易理解源语使用者想表达的含义。

习语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最迷人的语言的表达形式之一。在所有种族的语言当中,习语包含着历史、地理、宗教和社会习俗等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哲学理念。

对习语的文化背景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掌握和理解习语的本质。通过对动物习语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动物习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深深地影响着跨文化交际。因此,我们可以把我们优秀的文化翻译成英语使西方人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我们也可以吸收和利用西方文化以充实和丰富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Ammer,Christine.The American Dictionary of Idioms.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7.

[2]Nida,E.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Kramsch,C.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House.2000.

上一篇:广联达软件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下一篇:简明法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