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信息化建设报告

2024-08-12

机关信息化建设报告(通用8篇)

篇1:机关信息化建设报告

市人社信息中心机关作风建设自查自纠

活动情况报告

按照《关于在人社系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自查自纠活动的通知》黄人社党„2015‟2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转变事业单位工作作风、加强效能建设,市人社信息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深入扎实开展了事业单位作风建设年终“回头看”活动。中心针对在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廉洁自律、上下班纪律、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情况,认真进行了自查,努力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作风涣散,纪律松弛、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并针对自查情况制定了整改措施,现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中心按照《通知》的要求,及时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以中心主任汪兵同志为组长的自查自纠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自查活动的部署、协调等工作。

二是强化学习,提高干部的认识。组织干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每一位中心干部都要按照通知要求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报告;同时,制定学习计划,撰写心得体会,做好学习记录,严格学习考勤。

三是召开专题讨论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为确保活动成效,中心召开专题讨论会议,集思广益分析工作上存在 的问题。对照《通知》要求,认真讨论查找中心干部作风的突出问题。

四是严肃纪律,拟对迟到、早退、串岗、无故脱岗等违纪行为进行公开通报,并按照制度规定实施处罚。

五是总结评议。针对每个科室、每位同志的自查整改情况,部门进行集体评议,之后报中心会议接受审查评议,通不过的将从头再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上奉献和创新意识不够。有的同志得过且过,不把工作作为事业来干;有的同志墨守成规,习惯于老“经验”、老框框,遇有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开拓创新理念;有的同志在工作中放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缺乏了奉献精神。

2、工作上责任和整体意识不够。有的同志工作马虎,应付了事,办事拖拉,效率不高;有的同志对布置的工作讲条件,找客观,能办的事没有及时办,能办好的没有真正办好;有的同志缺乏大局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跳不出个人小圈子;有的同志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服务不热情,缺乏亲和力。

3、学习上自觉性和钻研精神不够。有的同志缺乏刻苦学习的追求,尤其是对于知识更新较快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等专业知识,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能力不强;有的同志对工作要求不高,标准不严,应付凑合,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

三、整改的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中心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目标,责任到位,措施落实,整改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

1、树立效率意识杜绝“躁”

增强进取意识。以时不我待、必争朝夕的精神,锐意进取,弘扬敬业精神。要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注重服务过程,尤其是社保卡经办窗口、12333电话咨询服务平台的细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不断改善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式,以群众满意为根本目标。

2、务求工作实效杜绝“浮”

树立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求实上狠下工夫。信息化对人社事业整体工作影响很大,必须把作风建设与具体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当前,市级人社数据中心机房新一代硬件设备切换在即,必须严格把控每一个技术细节,充分考虑每一步操作会造成的潜在影响,将系统切换风险、数据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工作纪律上,一定要坚决杜绝纪律松散,办事拖拉等现象,在转变作风中推进工作,在推进工作中转变作风。

3、保持勤奋节俭杜绝“奢”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领导干部带头倡导和实践文明新风,敬业爱岗,甘于奉献,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为人民服务的模范。

4、树立负责意识杜绝“散”

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紧贴中心任务和本职工作。要敢于负责,工作雷厉风行,服务精益求精,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做到有权必尽责,失职必追究。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一心一意谋事业,聚精会神求发展上来.自始至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职业追求。

5、不越雷池半步杜绝“贪”

开展理想信仰、宗旨观念、党纪国法、职业道德的教育,抓好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道德素质修养。要管好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牢自己的腿,进一步增强防微杜渐的能力,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吃、拿、卡、要,树立中心干部良好服务形象。

下一步,中心将以这次机关作风建设自查自纠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加强中心作风建设,努力提高业务、窗口的服务质量水平,切实提高中心干部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社会保障卡、12333咨询电话、两定机构日常管理等对外服务的流程,促进我市人社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篇2:机关信息化建设报告

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是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迅速更新的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化、信息化是检验一个组织有没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随着“金盾工程”的正式实施,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全国公安系统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几年来的建设实践,使我们深刻地领会到,公安信息化对于提升整个公安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简要谈几点我对公安信息化建设肤浅的认识。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公安事业要有更快更新的发展,必须要有公安信息化作支撑,特别是在加强刑事技术、网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等侦查破案支柱建设上要有新突破。当前,公安事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公安信息化来破解。一个是警力严重不足问题。信息化是解决警力不足的现实之路,我们能够向信息化要警力、要素质、要战斗力。另一个是经费严重不足问题。公安事业发展与经费瓶颈制约的矛盾相对突出并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必须探索实践低投入高产出,省力、省钱又省时的办法。信息化是解决经费不足的现实之路。过去,我们因为受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制约,在案件线索摸排、追缉逃犯等方面,往往使用“人海”战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还不好。有了信息化,我们就能在网上串、并案,就能在网上直接破案,就能在网上追逃,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增强警务效能。

1想控制治安、压制刑案,只有走信息化强警之路,把公安工作信息化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二、将信息化融入公安工作是公安信息化建设得以发展的突破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面对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妥善应对问题,实现与时俱进,公安工作需要有新的突破,而公安信息化是实现公安工作新的突破的重要方向,两者紧密结合,甚至互为因果。公安工作为信息化提供了需求,提供了推动力,而信息化成为推进公安工作的强大引擎。

信息化要解决公安工作的什么问题?至少有这么几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解决信息的数字化。以往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被形象地称为“口袋信息”、“纸袋信息”和“脑袋信息”,事实上,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我们以往掌握的大多数“信息”只能称为“消息”,“信息”是需要通过对“消息”的加工来获取的。传统的信息承载方式使得“信息”不准确,难以加工,难以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才使我们有可能流畅地、精确地、整体地组织公安工作。二是解决公安工作的精确、高效化。无论是打防控工作,还是服务人民群众,都需要精确、高效,而这必须在信息化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三是解决公安工作的一体化。当我们掌握的信息是准确的、可共享的、可深加工的,公安工作一体化才真正成为可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公安工作一体化,是公安体制与机制的问题。但信息化无疑是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载体。当然,公安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不只上述三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安

信息化需要承载公安工作的理念。因此,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在于公安工作本身的进步。公安机关需要从研究公安工作本身着手,去解决公安信息化的应用对象、服务目标的定位问题。公安信息化要实现突破,公安工作本身首先需要突破。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信息化应用理念,找准了切入点,才能走活信息化应用的整盘棋,提高打击的精确性、防范的强度和服务的效率。

三、强化应用意识是提高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关键

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通过应用出成效作为首要目标。在公安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地方,应用理念、工作机制与强烈的应用意识相辅相成,为信息化效益的产出提供保证,是一条重要经验。什么叫应用意识?就是要围绕公安工作,主动找应用手段、找信息。应用意识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应用意识的目的性,即要清楚为什么要用信息化。应用目的可大可小,大到局长关心的全局工作,小到具体的一项业务。二是应用意识的可实现性。想用信息化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可行,有没有现成的系统,如果没有,是否有能力建设?

篇3: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浅析

一、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科技发展的前沿, 信息化不仅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产业革命, 也带来了一场行政管理方式的革命。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 将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纳入“十一五”规划, 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机关档案部门也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提高机关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机关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机关档案是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 其利用方式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机关档案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传统机关档案管理是以手工劳动从事档案收集、整理、管理等业务工作, 方式原始, 工作量大, 效率不高。实行机关档案信息化后, 机关档案管理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即可多次利用, 在机关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 数据录入后, 亦可方便地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 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备考表等。

二是机关档案检索查询更加快捷。机关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后, 可以实现即时查询, 管理人员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 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

三是机关档案查借工作更为可控。机关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 查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 操作方便, 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 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二、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要点

1.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规范。

机关档案部门要努力将对政务信息的保存归档、著录标引、分类整理等要求纳入电子政务建设的宏观指导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中去, 这样有利于加强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 规范信息资源的采集、保存、分类、整合、传递和利用工作, 建立资源集中统一管理体系, 减少信息的重复、交叉制作和采集, 克服信息的不准确、不完整、不一致、不及时等现象, 降低信息采集管理的成本, 减少资源的消耗, 提升资源的价值, 从而建立起机关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效管理和有效开发利用机制。

2. 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电子政务信息的表现形式是电子文件。机关档案部门要针对电子文件易流失、易更改等特性, 对电子文件制发形成进行跟踪管理, 包括对制发电子文件的流程规范控制, 对背景信息、元数据的收集和封装, 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技术鉴定和内容鉴定及归档处理, 防止电子文件的非法或违规修改、毁坏、泄密等。为防止收集归档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 机关档案部门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明确归档要求, 做好归档前的审核、鉴定、把关工作, 使重要政务信息得到妥善的保管, 发挥长效的作用。

3. 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档案信息来源分布广泛, 在归档保存时, 要对信息进行有序化和分类管理, 使之结构合理、配置优化, 以便消除冗余信息, 使信息资源广泛共享利用。通过对信息的规范著录、标引、分类、排列, 使分散形成和存储的政务信息有序化, 同时, 将具有共同属性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分类, 克服目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量大、分散、不便查询利用的困难。

4. 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

当前, 机关档案信息安全正面临病毒侵袭、黑客攻击、人为失误、系统故障、载体损坏等各方面的威胁, 这就要求机关档案部门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着重加强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同时, 机关档案部门可以配合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 制定安全管理规范, 落实物理隔离、数据备份、防火墙设置与安全审计等各种技术措施, 并做好已归档电子文件的安全保存、保护工作。

三、实现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 观念保障。

信息时代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机关档案部门应尽快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充分认识到机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潜在作用, 使机关档案信息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以实现档案工作价值在信息社会的顺利实现。

2. 资金保障。

档案工作不是投入就见效益的工作, 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价值是随着实践应用而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 应正确认识档案工作的应有价值, 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 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设备,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3. 人力保障。

篇4:浅谈机关信息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机关;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49-01

一、机关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当前政府机关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整体办公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尚缺乏整体的、长期的设计规划,主要表现在顶层架构的缺乏,使信息化网络缺乏统筹考虑,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交互性,难以实现多重信息的无缝对接;软件开发利用的相对滞后,很多单位重硬件。轻软件,使配备好的昂贵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效能,导致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系统维护环节薄弱,许多网站的信息是过时的,难以对工作提高发挥促进作用。第二、保密意识不强,对安全保密重视不够。许多的政府机关应用系统甚至处于完全不设防的状态,对机关信息安全留下重大隐患。

二、机关信息化建设具体策略

(一)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机关工作网络化、数字化的基础,它主要包括硬件设备、传输介质、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思路既要从整个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操作性、扩展性进行考虑,也要从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硬件设备选择。信息化的硬件设备除联网端机外,主要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组成,而三者的性能对整个信息化平台的质量至关重要。

要选择能提供充分的接入端口,具有快速网络处理能力的路由器,同时要考虑路由器的升级与扩展能力,保证紧跟先进技术。通常情况下,性能优越,扩展性强的路由器价格较昂贵。应根据选用网络的传输介质、服务器和终端的数据、不同节点需要传输的速度选择适宜的交换机。为保证网络核心的稳定和关键业务的可靠运行,交换机可采用分布式双主控、冗余电源等关键部件技术,同时,高速的网络和对将来技术的支持也是选择交换机所要考虑的因素。

2.传输介质的选择。现在一般采用双绞线和FDDI(光纤技术)作为传输媒介。为了保证数据可靠,一般不屏蔽,通常来说双绞线的长度在100米以内,速度能够达到100mb/s;如果用光纤技术,可以支持无限带宽,速度最快可达到200gb/s。双绞线经济实惠,光纤速度较快,应根据需求选择。

3.操作系统的选择。选择操作系统要看它的性能和容错性。具体包括是否支持国际通用的网络数据库、多种网络协议、现有的用户系统,多媒体环境,是否能提供良好的交互界面,是否能与其它网络操作系统有安全、良好的接口,是否有较好的管理工具等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需要交互的两个平台间的交互能力。

(二)机关信息化平台建设

机关信息化平台建设应按照“严格规划、把握核心、协同管理”的原则,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系统资源的互换或共享。

平台中,机关内部的各部门将通过以太网互联,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全部的资源进行共享。此外,还可利用此系统,将信息通过对外服务器对外公布,通过VPN通道,为上、下级单位提供信息传递的接口,并通过设置权限、加密信息等方法进行安全可靠的管理。

(三)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

1.信息化建设中应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当需要与其它系统进行交换时,为使系统更具开放性与兼容性,以Web-Service作为系统接口,以XML作为数据交换的统一格式。采用模块化设计,频繁出现的要提出来,作为公用模块,供其它程序调用。

2.权限管理要统一,全部模块的权限控制都应该由同一个模块管理。这样既可以有统一的管理入口,方便管理,当用户需整合新老系统时,可便利地采用该权限认证机制。

3.设计简单便捷的界面。可采用模板技术,根据喜好选择界面。

三、信息化管理的模块设计

信息化管理模块设计应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在具体功能模块的分类与组织上应遵循机关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员工的使用习惯,一些看似强大,实则使用率极少或操作复杂的功能应当剔除。信息化管理可包含如下基本的模块:

(一)“信息沟通”功能模块

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可包括即时消息、留言信息、人员去向信息、传阅信息等多个方面。即时消息用于与在线人员进行临时、非正式的信息传递交流,类似于MSN或ICQ的在线聊天功能,可使收到消息的人员得到即时的提醒,并可快速得到反馈信息。留言信息可用于非正式的信息传递:可与离线人员进行临时交流。人员去向功能可使在人员外出时用此模块提示人员的去向及联系方式,以确保能很快建立新的信息通路,高效传递工作信息。传阅信息当于系统中的内部邮箱,不仅可传阅相关的信息内容,还可看到接受传阅人员的反馈信息。

(二)“公文收发”功能模块

正式公文的流转也完全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实现,这是实现无纸化办公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可包括发文管理和收文管理等环节。

发文管理用于发文的流转,起草者只需填写相应的发文要求并以Word或Excel格式草拟文件上传即可,系统会自动根据文件格式对其进行编排,审批人在流转中可对其进行修改,同时发文者可对流程的每一环节进行监控,一旦文件没有被及时处理,系统就会及时进行提醒。收文管理用于收文的流转,同样也拥有发文管理的功能。

(三)“日程进度”功能模块

信息化平台可作为个人工作进程安排的一个人性化的记事簿。其中可以包括个人日程、单项工作进程、工作任务管理等多个子功能,具体功能的开发还要紧密结合单位自身的管理实际,以高效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机关单位现代化工作手段提供了丰富的硬件支撑,但同时,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的问题,实现数据库互联,实现“物质化办公”,需要我们具有清晰的管理思路,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从顶层架构上下功夫。信息化建设必将带来办公的革命,政府机关信息化的推进必将提高政府的现代化水平以及行政效能。

参考文献:

[1]王琰,徐玲.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5: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实践

以崇文区检察院为视角

自1999年以来,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崇文区检察院认真贯彻科技强检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三位一体”建设为目标,抓住首都检察机关计算机信息网络和“两房”建设的机遇,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该院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用于新(老)办公大楼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相关设备的购置,同时积极抓好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在网络办公、案件管理、侦查指挥、法律法规查阅、电子邮件、视频点播、平安奥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该院检察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提高认识,把信息化作为科技强检的重要工作内容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是全球的共识。崇文区检察院为正确履行检察职能,发展检察科技,向检察科技要战斗力、要办案质量、要工作效率,实现科技强检,多年来紧跟时代步伐,高度重视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检察信息化工作,千方百计抓好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动检察工作的发展。一是院党组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到议事日程,并作为重点工程来抓。树立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专题研究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问题,明确信息化工作是系统工程,积极带头学习和贯彻落实高检、市院有关信息化

工作的文件精神,并按市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真抓实干,抓出信息化建设的明显成效。二是建立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由检察长任组长,主管技术工作的副检察长分管信息化工作,确保各阶段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领导带头亲自参与信息化的调研、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为加快促进信息化建设,院领导对有关信息化工作亲自抓,为新建办公大楼的信息化建设,带领相关部门的干警到先进单位学习和调研信息化工作,并经常深入新大楼施工工地,现场指导和解决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力地保障了新楼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同步进行。四是积极筹集资金。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建设,这也是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在崇文区财政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为抓好信息化工作,院领导多方筹集资金,确保信息化建设之需;多次到政府财政部门联系、沟通工作,如实反映信息化建设对基层检察机关实施“科技强检”的重要性,以及现实存在的困难,争取区委、区政府、区人大的重视和支持。

二、抓住新办公大楼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两房建设”的快速发展,崇文区检察院紧紧围绕发展要求,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新建办公大楼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是抓好规划。随着大都市街新办公大楼的改造建设,原有的信息化网络面临升级换代或被淘汰,新建的办公大楼信息化网络又要进行重新规划。为抓好新建办公大楼的信息化建设,崇

文区检察院根据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在上级机关的指导下,在积极调研和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今后若干年发展的需要,提出信息化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以适度超前不落后、配套、节约为原则,规划好新建办公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机房系统、网络通信及服务器系统、多媒体会议室系统、侦查指挥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系统、信息发布系统、触摸屏系统、一卡通系统、安防系统等。在制定实施方案中,该院坚持精打细算,既考虑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又考虑到经费紧张的状况;既考虑到满足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又考虑到资源的充分利用,既考虑到实用效果,又考虑到安全保密。因此,在制定方案时,坚持务实的态度,兼顾实用性、经济效益和一定的前瞻性,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办公大楼信息化建设方案。

其次是抓好方案的落实。新楼信息化建设方案经院党组多次开会审议通过后,该院一方面抓好实施方案的报批工作,将实施方案报市检察院技术处审核、该技术处负责人还亲自为技术方案把关。另一方面,抓好招投标工作。崇文院根据北京市保密局关于政法网为涉密网的规定,为保证质量和安全保密,邀请具有涉密工程资质的公司,并委托监理公司进行招投标,确保信息化建设工程顺利、高效。三是抓好施工进度和质量。院党组安排一名检察技术人员借调到基建办工作,专门负责办公大楼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作。技术部门也派出专人深入工地,现场检查、督促、指导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对于每个系统的施工、工艺流程、设备、材料及安装调试等环节都进行认真审查和核实。由于领导重视,技术部门工作深入,认真细致,勤奋努力,新办公大楼信息化建设得以多快好省地完成,保证了新楼启动使用后,网上办公办案、视频会议、信息发布、语音通信等系统运转正常。

三、优化方案,坚持经济实用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检察事业进步的具体表现,也是检察工作发展不可缺少的依存工具。但是,信息化建设与当前检察经费紧缺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要实现检察工作信息化,必须认真处理好二者关系。崇文院结合实际,既坚持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性,又用好手中的建设资金,厉行节约,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是精心设计,从优化建设方案中节约资金。为达到节约、质量和效果三者的统一,该院从设计方案着手,请专业公司参与信息化建设方案设计,经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严格筛选和不断修改更新,然后进一步组合和优化,最后确定一个系统设置多、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案。通过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从而在设计方案中控制和节约了资金。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和提高原有资源的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如何整合利用原办公楼的信息化网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促进新办公大楼信息化建设,节省新办公大楼信息化的投入,创建节约型机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建办公楼信息化建设上,该院坚持建设、完善、充实、巩固、提高、节约的宗旨,一方面,对原有的落后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原来没有的配备和不

能满足检察工作发展需要的设备,重新充实和配置;另一方面,对于新办公楼仍能使用的原有设备,全部搬过来继续使用,切实提高了对原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积极推广办公办案软件的应用

信息化是为了应用而建设,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首都检察网开通以来,崇文院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应用,特别是全市统一办公办案软件后,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增加高配置计算机的绝对数量,为办公办案软件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培训使计算机技术人员尽快掌握软件的安装、前后台设置、调试及常见故障的处理等技术问题。业务部门积极带头使用,干警反复熟悉、练习密码设置、登录、公文流转、办案业务流程等应用操作技能,为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奠定了基础。

五、不断加强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

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从长远目标出发,依靠专门的职能机构和各类技术人才,才能有所作为。因此,狠抓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维护管理等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近几年来,崇文区检察院重视技术人才培养,并根据检察业务需要,积极引进各类技术人才。特别是考虑到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将会直接影响到检察院的信息化进程,为扫除此种发展隐患,该院在人员编制紧张的情况下,仍然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人才,到目前为止,配备了三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为信息化健康发展提供

了人力资源保障。

篇6:机关文化建设信息

全面提升机关文化品质

机关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丰富机关文化生活,提升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打造机关文化品牌,着力提高加快两化进程、建设“五个自贡”、奋力实现大安追赶跨越的精神动力,大安区直属机关党委加强“四个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机关文化品质。

一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机关干部的思想素质。开展读书活动。着力在全体机关干部职工中形成“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深入开展区直机关单位“读好书、写实感”读书征文活动。开辟机关文化论坛。围绕“文化自贡”建设,以开办文化园地为载体,引导区直机关干部职工围绕“如何提升文化建设品位”、“如何弘扬文化精神”、“如何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学习、探讨,为进一步提升机关文化内涵建言献策。二是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提升机关干部的业务素质。细化管理措施。进一步细化机关干部职工职能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等工作规范以及办事、办文、办会等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岗位职责管理,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能职责上墙。强化能力建设。通过知识培训、岗位练兵和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积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参加区

委组织部、区委党校举办的干部精品班、提高班的培训,旨在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全面提升机关干部的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环境文化建设,提升机关干部的文明素质。完善机关文化设施。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完善专门的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职工之家等各类文体活动场所;将会议室改建成为集学习、排练、表演、活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会议室;办公场所有限制的单位要设立图书阅览角或书报阅览架,为机关文化建设提供广泛的平台与载体。打造机关文化长廊。用文明用语、工作理念、格言警句以及反映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书画、摄影、文学等优秀作品充实文化长廊,营造氛围,展示成果,打造“五个文化长廊”,即:廉政文化长廊、书法文化长廊、摄影文化长廊、绘画文化长廊、情趣文化长廊。用各种活动推动和谐机关建设,以机关和谐带动社会和谐。提升办公文化建设。办公物品定品、定位、定量摆放,办公环境整洁有序。利用室内墙壁公示机关工作职责,悬挂反映本单位精神面貌、思想品位、服务理念等方面内容的字画,统一规格,多种字体,不同风格。

篇7:浅谈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

时间:2012-08-20 16:48:43 来源:

作者: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高检院印发《2009-2013年全国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加快推进检察信息化建设,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是促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和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保证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全国检察机关逐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各地基层检察院在以网络为基础、广泛运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作为办公办案手段的信息化建设方向,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如何统筹规划加强检察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检察院规范化水平,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等方面。

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检察信息化建设,是检察机关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客观要求。信息化建设与业务、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实现资源重新配置、业务流程再造,引领和促进执法观念、执法方式、管理机制、工作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刻变化,推动实现执法规范化、队伍管理科学化、检务保障现代化。通过信息化建设,把执法办案、队伍建设和检务管理的基本规范要求,细化为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把制度规范要求式的软约束变为网络运行的硬制约,就能构建自觉运行、自动纠错、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开拓规范化建设的新境界。面对改革开放、科技全球化的形势和挑战,检察信息化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检察工作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推进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的必经之路。检察机关务必全面加强和改进信息化工作,才能不断开创检察工作的新局面!检察机关要推行程序公开、规范执法、强化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提高办公办案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战斗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

二、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是基础

各基层院普遍存在信息化应用严重滞后于建设的现象。基层院现有的先进信息化设备不能使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信息化建设成果成为摆设。检察信息化则代表检察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方向,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是检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对于提升检察队伍素质、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水平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检察信息化建设是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基础。一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完善各项业务工作规则、执法办案流程,执法责任制,将各项规章制度和程序规范等通过信息化加以流程化,克服执法活动的随意性,从而加强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二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可以规范和约束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提升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为建设专业化检察队伍提供技术支持;三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能够科学有效地加强对办案人员、工作人员的考核和监督管理,从而提升检察机关的管理水平。信息科学技术是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和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检察机关办公办案效率已成为检察工作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加强基层院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探讨信息化建设:

1.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检察队伍的少数干警违法违纪现象还时有发生。将信息化应用与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办案工作和队伍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执法的规范化和管理的科学化。要把办案工作和队伍管理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细化为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实现网上的动态管理、实时监督和质量控制,形成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队伍管理和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在职检察干部的基础培训,加大全员培训力度,解决普及和入门问题,重点对中青年干部提高要求,进行更新培训,解决适应检察信息化的技能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检察信息化专门人才问题,必须有重点地选择培养或专门招录符合检察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研究人员。

2.执法工作规范化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规范办案流程,促进公正执法,对整个办案过程的各个环节,科学地进行统一规范设置和全程监督控制,使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操作记录,形成一个规范办案流程的信息处理监控系统。首先,在流程的各个环节,采取严格、周密的控制手段,使办案的手续更加规范、材料更加充分、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法规更加准确,有利于避免办案的随意性。其次,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建立执法档案信息库,存储电子版执法档案能够进一步提升检察工作中的现代化程度,增强执法办案的透明度,使各级领导的监督检查更加便捷、有效和真实,并增强检务公开的透明度,减少和降低执法办案程序中的隐性因素。通过对各级使用者实行分级授权,现定各自审批的权限和各自承担的责任,对每个环节进行责任管控,将执法的效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便于准确界定执法责任。再次,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和行为后果,将法规规定的处罚额度划分若干档次,提示办案人员针对当事人和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和适用自由裁量权,做到处罚恰当、公正合理。最后,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开展科技强检,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高科技服务检察工作,对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系统联网、网上举报、专线接待、检务信息发布、视频会议、网上教育培训等,可促进干警自觉地规范言行,严格依法办事,避免关系案、人情案的发生。转变传统的办公办案方式和管理方法,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共享、交换和开发利用,得以大大提高检察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和执法办案效率。

3.办公和办案现代化

目前,各基层院多已运用网上办公系统,随着办公软件不断升级改造,可以实现公文都在网上起草、呈批、修改、流转、归档,收文网上审阅、签批、传阅,逐步取消纸质文件流转;各种信息发布、情况反映、活动安排、会议通知、文件传达、理论调研、检察动态全部在网上进行。将电子文档形式的诉讼文书、询(讯)问笔录、多媒体文献资料等以数据形式保存下来;纸质文档制作的同时,运用电子扫描等信息技术制作成电子档案备份,最后再汇集形成电子档案,建立卷宗档案数据库,这样不仅节约空间,而且安全性、可靠性更高,携带、检索、提取、调用、加工更为方便快捷。网上办案使案件的实时监督和案件信息的即时统计、查询、比较成为可能,实现了对案件的全程动态监督与制约,提高了案件质量和办案水平,加大了诉讼监督的力度。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形成网络化办案模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并实现部门、上下级、政法机关之间案件信息资源的共享,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二次录入带来的大量重复工作和数据差错,提高办公效率和办案质量。

三、转变观念、科学管理、确保安全 加强信息化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思想认识问题。检察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年轻的事业,相当一部分干警对信息化的认识肤浅狭隘,缺乏依靠科学进步的内在动力,对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检察事业中来、如何利用信息化实现创新的理解不够,成为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的甁颈。由于多年来僵化的办公观念,部分干警对信息化范围、信息化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运用操作检察软硬件设备能力,缺乏相应的宏观把握能力,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检察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而仅把信息化建设当作是上级部门一个新的绩效考核措施,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这种思想误区与当前形势发展和检察工作的任务需求极不相应。领导的认识高度决定检察信息化工作发展的程度,领导抓工作的力度决定检察信息化工作发展的速度。进一步提高领导和干警的思想认识,改变旧观念,尝到网络的甜头和好处。同时,我们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在加强学习培训,大力提高检察干警的科技素质和应用上苦练基本功,制定信息化应用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地抓好应用技能培训,严格考试考核,把广大检察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确保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对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要从思想上将观念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是信息化应用的前提,而推行新的检察管理模式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必须做到各部门各负其责,狠抓具体落实,将任务目标、标准要求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检察人员,要求每个人熟悉自身工作的流程和基本要求,对应用软件的推广使用和改进工作负责,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设,不断修改完善,使之更加科学、简便和实用。信息技术部门发挥管理、服务和综合协调职能,不断完善综合信息平台的功能,加强网络管理,确保网络系统健康、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能。

加强网络保密和安全,是各基层院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因为,检察机关绝大多数材料都是涉密的。在网络建设中要做到信息网络与安全保密系统同步建设,包括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预算、同步实施。在网络应用中要树立安全保密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凡涉密信息一律不准上网发布。局域网必须与因特网完全物理隔离。处理过涉密文件的计算机绝对不准上因特网。同时要舍得投入,配备高标准的防入侵设备,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哪个环节、哪个人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就要追究哪个环节的领导和个人的责任,切实增强责任感。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应用安全,切实把安全问题当作信息化应用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建立健全有关信息发布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理,按规章办事,防止泄密等安全事故发生。要加强防范,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坚决督促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精心维护,及时发布病毒信息,解除网络病毒干扰,及时处理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故障和软件应用问题,确保网络运行安全稳定。从事技术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增强责任心,把好安全关,做到未雨绸缪。

总之,按照高检院的统一部署,推进检察信息化,在检察业务应用、检察办公应用、队伍管理应用、检务保障应用等方面创新发展,紧紧围绕检察业务和队伍管理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网络平台,逐步改造传统办公、办案模式,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全面推进检察机关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促进机关建设健康发展,推动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1-03-01 11:27:20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法制网四川频道讯(郭颖)

加强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科技强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检察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检察机关只有充分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才可能全面有效地履行各项检察职能。但是,基层检察机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如何有效整合检察信息资源,发挥检察信息化最大效能,实现高检院提出的“三位一体”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基层检察机关面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基层检察机关认真按照上级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增强检察工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强检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人、财、物影响,基层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存在误区,信息化工作难以迈开大步。当前基层检察机关对信息化工作还普遍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信息化工作无关紧要、可有可无。有些院领导思想不解放,观念保守,没有从科技强检的战略高度出发,把信息化建设当作一项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二是满足现状,存在抵触心理。有不少老干警习惯于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方式,不愿意花功夫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墨守成规,认为一张嘴、一支笔、两条腿照样办好案、办大案。三是存在“两难”思想。院领导担心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资金需求量较大的信息化工作上,将会给办公办案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从而不愿下大力气抓好信息化这一事关全局的基础工作。

2、经费保障不足,信息化建设面临瓶颈制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现代化基础建设,必须要以足够的经费为保障。它所需要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日常耗材都需要有较多的资金来支撑。但在目前,基层检察机关的经费主要依靠当地财政拨款。虽然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了一定的设备费,但数额微不足道。因此,基层检察机关特别是贫困地区检察机关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如在日常办公方面,由于网上办公办案还没有全面形成,单位内部公文的流转处理、综合管理事务等方面还靠人工运作;举报电话受理系统未实现电脑自动化;在自侦案件侦查过程中未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等等,更谈不上购买高端精细等先进技侦设备了。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已严重制约了基层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3、技术人才缺乏,专业培训滞后。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一方面,由于检察机关的准入门槛较高,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信息技术人才若要获得检察官资格还必须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致使真正有技术的人才不能也不愿进入检察系统工作,这是导致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缺乏的最直接原因,笔者所在的检察院至今仍没有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从而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面对信息技术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常常显得束手无策。另一方面,一部分干警年龄老化,对信息技术的主动接受能力较差,甚至有人连电脑都不会用,更谈不上成为信息化人才。同时,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也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基层院技术人员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一般都是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没有在高、精、深字上下功夫。

4、“三位”难成“一体”,信息化对业务、队伍建设促进作用不明显。基层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三者有机契合程度不高,存在概念模糊、与现实脱节、实际可操作性差等缺陷,“三位一体”的机制水平目前还只是处于初步尝试阶段,距离高检院提出的“三位一体”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基层院在运用“三位一体”机制开展检察业务中的自觉性不高,往往只是争取经费买进设备就以为万事大吉了。信息化建设与操作应用不能同步,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方式,在办公办案过程中基本上是采用电子版和纸质的“双轨”工作模式,存在着明显的重复情况,使信息化建设效益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局域网与检察外网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网上受理举报、申诉或实施检务公开等工作没有效开展起来。

二、基层检察机关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领导,建设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检察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传统的机关管理手段和过时的工作方式己难以适应新时期检察业务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对推进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基层检察机关“一把手”要带头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头戏。一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明确责任,就是要把科技强检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认真抓好设备建设、人员培训、科技运用,切实加强对检察技术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逐步把科技强检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二要加强领导,精化队伍。要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组长由检察长担任,由检察长直接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决策、规划、协调和实施。同时,要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技术队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科技强检中的作用。三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要充分重视软、硬件的建设与开发,按照高检院“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把检察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严格按照以业务建设为中心、队伍建设为根本、信息化建设为保障的要求和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以及各种司法解释中对检察机关职能和工作程序的规定,结合检察机关实际工作需要,本着“先进性、实用性、先急后缓、逐项解决”的原则,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并通过办公自动化带动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各项检察业务科技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各项检察业务中的作用。

2、争取支持,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现代化基础建设,购置大量硬件设备和开发软件系统,必须要有足额的经费加以保障。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信息化建设经费应由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建设经费多由各级地方政府专项划拨。然而笔者所在的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相当困难,办公办案经费预算吃紧,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保障力度更弱。因此,基层检察机关要想赢得当地县委政府在经费方面的大力支持,一要以良好的执法形象、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将本院的实际困难和科技强检的重要性向党委、人大、政府等主要领导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在配置和安装使用技术设备方面,减少和防止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二要合理利用资金,开源节流,缓解资金不足的困难。要注意紧缩内部其他开支,计划用好每一分钱,把钱用在刀刃上。

3、以人为本,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工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配备现代化的设备是前提,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技术队伍是关键。一要严格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检察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抓好技术人才的吸收和配置工作,招收干警应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专知道和专业技能,将一些具备较高技术操作水平的人员配置到技术部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要抓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是科技强检的关键。要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加强全体检察干警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每名干警都有受培训的机会,做到人人学科学、个个懂技术,形成制度、形成风气。三是要抓好检察技术交流工作。技术人员要不定期地与上级院技术部门和其他县区院技术部门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专业水平。注重加强与电信、公安等部门的横向技术交流与合作,吸收对方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技术人员赴经济发达地区检察院参观学习,全方位接触和掌握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开拓视野。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和借鉴,不断提高检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切实把基层检察机关战斗力的提高转到靠科技进步上来,进一步推动科技强检战略。

4、转变模式,促进信息化建设与队伍、业务管理真正结合。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建成以后,不能放着、摆着不用,而要充分地、强制性地利用起来。应从全院整体发展的角度、检察事业发展的高度,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心战略”,以信息网络化管理为枢纽,逐步覆盖、贯穿业务管理和队伍管理的全过程,使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管理、队伍管理一体化。严格要求全院干警将各类案件信息输入微机、各类公文必须在微机上书写和流转,使他们从传统的办公状态进入到网络化办公、信息化办公的角色中去。将常用的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理论文章、经验材料等在三级网上发布,实现信息共享。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用到检察工作中,推动检察工作的向前开展,真正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5、强化教育,严格遵循保密安全法规。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干警的安全防范意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直接负责本院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严格把好网络安全关。院纪检组、监察科、政治处、办公室、技术科要紧密协作,全力负责全院信息化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时刻督促每名干警遵循有关信息化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信息化建设安全稳定有效。二要制定有关信息化操作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规章制度,并经常对干警进行信息化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必要时可邀请信息化保密专家举办信息保密知识讲座,让干警的安全意识溶入各项工作,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三要构建综合信息化安全的技术规范体系,严格执行,定期督查。严禁三级网与外网对接,做到三级网与外网完全物理隔离,做到内外分离,严禁一机多用。加强三级网和外网用户的访问安全策略,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做到随时对内外网有效监测。同时要随时升级杀毒软件,做到定期对内外网电脑进行安全检查和病毒清理。加强对U盘和移动硬盘的管理与使用,严防涉密计算机上互联网或与上过互联网的介质接触,切实做到涉密计算机上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构筑坚实的涉密保护屏障。

信息化建设助力检察业务、政务、队伍全面发展

时间:2013-08-07 16:34:00作者: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分享到: 打印转发

复制链接

2003年高检院提出了要建立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首次将信息化建设放在了与检察业务、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2009年又提出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检察信息化水平,切实增强检察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尤为重要。深圳市南山区检察院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逐步打造出以检察业务、政务、队伍需求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使信息化应用渗透到检察机关没一个角落,对推动各项检察工作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利用信息化建设提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支撑、推动和引领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层检察院在“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圳市南山区是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区内拥有众多像华为、中兴、腾讯等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南山区检察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不断深入推进检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建设了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部署各类软件应用系统20余个,涵盖了案件管理、政务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近年来又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推行视频提审、视频开庭工作模式,并且逐步引入了数据容灾管理、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已经深入到南山区院各项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以硬件建设为突破口,为信息化应用打牢根基

(一)加大硬件投入,建设完备的计算机网络和硬件系统。

检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投入大、需长期坚持不断推进的系统性、动态性工程,要确保规划与任务的实现,领导是关键,组织是保证。南山区检察院历任检察长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基础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建成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硬件环境,网络中心机房面积近200平方米,并设有专用的精密空调房、UPS机房、气体消防间,配备有双机热备的精密空调系统,双回路供电的大功率不间断电源和机房安全报警系统。在网络设备方面,配备了电信级核心交换机3台、网络防火墙3台,还专门配置了网络入侵防御系统、上网行为审计系统、网络存储系统、日志和审计管理系统、互联网安全审计系统、KVM系统等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方面配备有100TB的磁盘阵列、磁带库、网络存储系统、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容灾备份系统等,共配备应用服务器18台。此外,全楼共有楼层交换机40余台,全部采用光纤与机房核心交换机通过双路冗余连接,并通过光纤线路与市检察院、区信息中心、区看守所、区法院实现了联网。2010年完成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高清升级改造,设有1080P标准的高清电视电话会议室两个。2011年完成了驻所检察室的“两网一线”建设,将本院内网与驻所检察采用34MB的SDH专线进行连接,实现了对监仓视频信号的实时监控和15天存储。

全院所有检察人员均配置了4核高性能终端计算机,平均每3名检察人员配备笔记本计算机1台。2005年该院推行网络打印技术,将原有的人手一台打印机更换为每个部门一台高性能网络激光打印机,政务中心、案管中心配备了高性能的文印一体化设备和高速扫描工作站,大大降低了文印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该院通过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申请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等方式,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近10年来累计投入信息化硬件建设资金超过1800万元。

(二)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提高硬件建设科学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花钱的工程,保证有效的资金投入是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前提,基层检察机关因资金有限,用好信息化建设资金把钱花在刀刃上也非常重要。为规范信息化设备配备,南山区检察院专门制订了《基层检察院装备配备标准》、《信息化设备采购配备管理制度》、《重大建设项目公示评审制度》,对信息化建设和设备采购进行规范。涉及到全院性的信息化建设和设备采购均要先进行可行性评估,经由多个部门检察人员组成的装备配备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后在全院公示,再提交检察长办公会讨论决定,避免了在硬件建设和设备购置方面的随意性。该院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区内的科技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协作,聘请高科技企业技术人员参加方案设计和评审,能及时了解科技产品的最新动态,确保硬件建设的先进性。

在硬件建设方面,该院坚持紧密结合实际需要、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一方面避免在硬件建设上的浪费,另一方面又充分考虑到3-5年应用推进的性能要求,同时考虑维护成本。如:在服务器购置时,一次性购置多台同品牌相同配置的服务器,当一台服务器出现硬件故障时可以迅速更换配件查明故障,不但备件量可以大幅减少,同时可以降低日常维护所需的人力物力。在购置安全设备时,多购置不同厂家的产品,避免因产品缺陷导致网络出现无法弥补的漏洞。在产品选型方面,在技术性能相近的情况下重点考虑国产产品和本地区产品,一方面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服务和维护的相应时间,确保在发生问题时,厂家技术人员能及时到场提供技术支持。

(三)安全与效率并重,多举措完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计算机保密工作。

完善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是开展各类检察应用的保障,南山区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计算机保密和网络安全工作。为了保证网络安全,将整个内部网络根据重要性分成了不同的安全区,对核心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设备等重点保密区域采用多种不同的安全防范手段进行多重防护,如多重防火墙、网络入侵防御系统、互联网安全审计设备等,同时在数据服务器上安装数据加密软件。为杜绝内外网U盘混用的问题,专门引入了一套移动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对全院内部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注册和加密,注册后的移动存储设备只能在办公内网计算机上使用,并且每次使用系统都会记录日志。

目前,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最大的威胁来自各种病毒、木马程序,为此,南山区院全部计算机均安装了网络版防病毒软件,此外通过安装终端管理软件进行系统补丁分发和计算机准入管理,杜绝了外来计算机随便接入本院内网,以及工作计算机违规接入互联网等情况的发生。在多种安全软件的共同保护下,有效地保证了系统的安全保密。

南山区院在2005年就率先探索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数据备份系统,先后制定了《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制度》、《信息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信息系统数据恢复应急处理预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处理预案,对数据如何保存、如何备份,出现数据丢失如何迅速恢复数据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了更加科学的进行数据存储和备份,该院对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将数据按重要程度分为核心数据、重要数据和一般数据,对办公办案系统数据库和文件等核心数据采取磁盘整列备份、磁带机备份、容灾备份相结合的备份模式,并且在备份软件中设定最高备份优先级,做到数据安全,万无一失;利用网络文件存储系统,为每位检察人员分配了一定的网络存储空间,并和本人计算机登录账号和密码绑定,专门用于保存重要工作文档,一旦办公计算机硬盘损坏也不会造成数据损失。通过对不同重要程度的数据采取不同的数据备份策略和备份机制,充分利用了各类数据存储设备,节约了备份时间,使核心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大提高。此外,还专门建设了容量为16TB的网络存储系统一套,放置在办公大楼以外的网络间专门用于重要数据的容灾备份,避免机房出现意外情况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的现象发生。通过分散备份和集中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备份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了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二、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实际,逐步推进软件应用

(一)以检察业务、政务软件为突破口,推进应用建设。

检察应用软件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类软硬件的基础建设、系统的安装部署、人员的培训与检察业务流程的结合,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完成,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需要一个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在建设推进过程中要坚定信念,不能急功近利。软件应用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选择几个重点业务作为突破口。深圳南山区院从2004年起以办公自动化和办案网络化为突破口,本着“推进应用、统一标准、加强管理”的思路逐步推进信息化应用。

该院通过全面推广使用政务管理软件系统,已经实现了通知公告网上发布、文件资料网上阅读,需要审批和传阅的文件全部通过网上审批和传阅,整个发文、办文流程都实现了无纸化,同时依托办公自动化平台搭建了高效的内部电子邮箱系统、手机短信通知系统,可以将紧急的通知公告及时发送到检察人员的手机上。2005年下半年,根据全市检察机关的统一安排,该院开始部署应用案件管理系统,并且在2008年底将案件管理系统升级到2.0版,实现了各项检察业务网上流转,全部案件均的网上办理,可以对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实时跟踪、预警、查询统计。近年来,通过对政务、业务两大系统平台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推进使用,南山区院已初步实现了“政务无纸化、办案网络化”。同时,利用政务、案管两大应用系统动态管理和监督整个办案过程,采用计算机自动轮案、自动分配文书号、对办案的每一个环节实行节点控制,设置文书的最低审批权限等措施,使办案流程化、固定化,降低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促进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控建设。

信息化应用的推广要从领导做起,为做好核心应用系统的推进工作,南山区院将软件推进作为全院性的工作来抓,院领导率先垂范主动使用办公办案软件,自上而下进行软件应用推广。同时,为降低软件推广部署的难度,该院通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的策略,先在几个部门推广一到两个应用模块进行试点,及时发现和处理应用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待成熟后扩大范围推广应用,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征求和吸收检察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大大降低了软件推广的阻力。

(二)以需求为导向,研发个性化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检察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要结合业务实际,注重工作实效,南山区院的应用推进一直坚持面向检察业务的需求,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在做好办公、办案软件应用的同时,还研发推广了多个检察业务、检务保障软件系统。如:网上办公用品申请、固定资产管理、车辆管理和维修、请休假管理、网上派警、律师电子阅卷、媒体资源管理与编辑等系统,基本实现了机关事务管理的网络化,个性化应用软件的推广不但规范了检察机关的日常管理,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业化的应用软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基层检察机关在人力物力投入方面无法和上级检察机关相比。南山区院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定制研发相结合的软件开发模式,不但降低了开发使用成本,也方便了各种软件系统的日常维护。该院技术人员先后自行研发配置了网络工作日志系统、网络存储管理系统、无纸化会议系统、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等软件,不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也节约了大量的软件研发费用。在一些与检察业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过程中,该院技术人员深入参与软件的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通过对软件研发过程的总体把握,不但可以使软件更加贴合检察工作的实际,还可以降低软件在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该院还通过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模式,在研发协议中就注明软件知识产权为共有,全套研发资料和源代码均需要向检察机关提供,此举不但可以降低软件后续升级和维护成本,也可以方便软件在其他检察机关进行应用推广。

三、更新理念,以技术创新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一)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将创新变为工作常态。

信息化用创新一直是南山检察院的优势和特色,该院技术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就注意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了解,并且积极探索将新技术应用到检察工作中,近几年来已有十余个信息化项目被市院认定为信息化建设创新。如:在2008年建设运行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将区内20多家行政单位接入系统并上报行政执法数据,检察机关可以对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行政案件进行网上监督,该系统获得深圳市院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市检察机关推广。2011年南山区院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建成高清远程视频提审系统,将本院公诉部门办公室和区看守所之间通过专线网互联,并安装高清音视频设备,部分案件的提审工作在本院办公室即可完成,提高了公诉案件的办理效率,节约提审时间,可以有效缓解人少案多的矛盾,规范执法过程。2013年,该院在原有视频提审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了与区法院联网的高清视频庭审系统,初步实现了网络庭审,为破解新刑诉法实施后带来的出庭压力提供了保证。

为了降低系统建设成本提高计算机硬件使用效率,2011年该院引入虚拟化技术,采用高性能服务器和虚拟化软件以及磁盘整列存储,将大部分应用逐步转移到虚拟机服务器上,虚拟机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的工作模式,不但降低了后续的硬件投入成本,还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二)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为目标,注重信息化应用的实用性。

一直以来南山区院按照辅助检察业务,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工作效率,2010年该院与南山区法院共同建设了检法数据交换平台,通过该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两院间的数据交换,起诉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和案件基本信息可以通过平台实现网络传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12年该院在深圳市检察机关率先采用律师电子阅卷系统,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案件电子卷的扫描上传、律师阅卷预约、自助阅卷、自助打印和计费等功能,实现了对律师阅卷过程的信息化管理。2011年南山区院首次将短信平台引入到政务管理中,通过手机短信办公平台可以实现通知公告手机同步发送、个人日程安排手机提醒等功能,还可以与内部邮箱系统绑定,将邮件内容同步向手机发送,并可通过手机回复到内部邮箱,该系统利用专门的短信专线上联到移动公司的短信端口,与互联网完全隔离,具体文件不通过系统发送,保证了信息安全,初步实现了手机移动办公。

为规范议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该院建设了无纸化会议系统该系统,该系统将无线移动存储技术和平板显示技术无缝结合,负责会议的人员只需将相关会议文件在会前复制到专用无线移动硬盘,参会人员可使用平板计算机和专用软件通过无线加密网络访问内网指定文件夹中的电子文档,系统采用多重加密技术,能确保文件访问安全。该院在办案工作区建设中也充分引入信息化技术,利用最新的无线语音传输和电子白板技术,辅助自侦案件远程指挥,同时将心理测试、技术侦查、电子取证等技术充分运用到自侦案件办理中。为了更好的宣传检察工作,方便人民群众控告、举报、申诉,南山区院专门设立了互联网检务中心,依托门户网站、LED显示屏,打造了功能完善网上检察院,可以实现在法律服务网上预约、在线法律咨询、案件查询、举报控告、视频接访、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等功能,打造“网上的检察院”。在检察业务工作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南山区院的工作常态。

四、加强队伍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向管理要效率

(一)建章立制,加强规范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对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深圳市南山区院在信息化建设推进初期就着手制定和完善信息化各项制度,明确各自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2005年该院就成立了由检察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性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重大建设,将信息化建设当作全局性的工作来抓,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长期以来由检察技术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同时,将信息化应用的使用和推广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促使各部门和全体检察人员积极参与信息化应用的推进。

该院详细制定了检察技术岗位的《职务说明书》,细化了岗位工作要求,明确岗位工作职责,量化岗位工作内容,设置了信息化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员、视听技术员、检察技术雇员等检察技术岗位,根据工作职责、岗位要求设置不同的任职条件和工作内容。在具体工作职责划分方面,细化了技术部门岗位责任体系,每个岗位都设置了AB岗,对每一项检察技术和信息化业务都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共梳理出各种流程和指引15个,详细编写了《检察技术工作指引》,避免因人员流动导致工作脱节。业务和政务信息系统是整个信息化应用的核心,南山区院为了做好这两大应用的维护管理工作,专门制定了《信息系统维护管理规定》规范了办案、政务等各个应用系统升级、维护、权限调整的流程和责任部门。此外,该院还先后制定机房设备维护管理、数据安全和计算机保密、计算机配备和终端管理、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故障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各类规章制度20余个。

(二)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要靠人去实施,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检察技术队伍,是检察信息化工作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南山区院近年来加强人才开发机制的建设,加大科技人才的使用、引进力度,保证检察技术部门的人员配置,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聘用政府机关雇员、临时工作人员等方法充实技术力量,该院目前共有各类技术人员7人,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同时,还积极与市检察院和其他兄弟区院的技术部门开展技术协作,在市院的统一协调下整合技术力量逐渐形成“大技术”的工作模式,互通有无、互相协助、互相促进。

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南山区院将信息化培训列为检察人员日常学习和培训的重要内容,不但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还不断加大对检察人员计算机培训的力度,该院每年均安排和组织各类计算机应用培训,内容涵盖计算机基本操作、字处理软件的操作、互联网和计算机安全培训。还专门组织了全院检察人员PPT制作比赛,规定年终工作总结、检委会案件讨论均通过PPT方式进行汇报,显著提高了检察人员的PPT制作和汇报水平。分两批组织全院所有检察人员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并组织了长达45个学时的专门培训,通过这次考试和培训,大大提高了全院检察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目前获得国家计算机一级以上证书的检察人员占全部检察人员的90%,45岁以下的检察人员有100%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考试。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必由之路,基层检察院承担了大量的检察业务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深圳市南山区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不少荣誉,两次被评为广东省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五次在全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考核中名列第一。南山区检察院将继续从战略高度上去审视和思考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公信力。

篇8: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浅议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内涵,目标,现状

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顺应时代发展提出检察机关要积极探索建立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并指出业务工作是中心,队伍建设是根本,信息化建设是保障。这是实行“科技强检”战略的一项具体举措。几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按照“三位一体”机制的建设方向和目标,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信息化推行过程中,各地检察机关对信息化建设内涵的认识不尽相同,所达到的程度也参差不齐,信息化意识在检察干警中的普及程度还不高。要使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走向成熟,就要对信息化的内涵、建设现状等重大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一、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是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紧密相连的。高检院对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作用已经做出了宏观的、基础的定位,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形式却是内容丰富且时刻变换的,它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是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信息化建设内涵的理解要始终抱着与时俱进的态度。世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会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技术成果,社会发展状态和人类生活方式也不停地发生超乎想象的变化,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也将面临永不停步的更新和进步。

当前,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是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深化检察工作改革,改进工作模式,在办公、办案、管理、服务等各方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成果,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信息应用环境,实现检察业务、检察政务、检察事务全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基于信息技术手段下推行的内部体制设计、机制构建和制度创新。

二、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按照“三位一体”管理机制的要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宏观来说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改变工作模式,用信息手段改进业务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使检察工作全面升级,实现由传统型检察院向现代型检察院的跨越。

主要目标有:

(一)具备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条件

1. 具备硬件条件:

要有承载各种信息化应用的基础设施和应用设备,如计算机、网络、文印设备、监控设备、通讯设施、广播电视设备等。

2. 具备软件条件:

要有适合检察工作信息化应用的各类软件,如办公自动化软件、办案信息化软件及适应信息化发展和保障信息化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

3. 具备人员条件:

既要有精通软件应用、硬件保养以进行系统维护、保障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转的检察技术人员,又要有能够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办公、开展工作的检察业务人员。

(二)实现各项检察工作的信息化运行

1. 实现基础办公信息化:

利用网络传达、发布信息,各部门能够在网上信息共享;各级检察院检察干警之间利用电子邮件传输信息;利用视频系统召开远程会议;所有公文在网上拟稿、核稿、签批、盖章、发文,达到网上办公、无纸化办公。

2. 实现办案过程信息化:

各业务部门应用网络和具有办案流程设定、期限预警提示功能的案件管理软件办案,对案件受理、案件办理、案件讨论、领导签批、部门流转、案件存档、信息共享、综合查询、案件考评、法律文书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方面进行网络化办理、程序化控制。办案取证通过录入、扫描、视频记录等方法对各种证据进行网络化采集、传输,数字化呈现,出庭公诉利用多媒体系统示证。通过远程审讯指挥系统、法庭审讯指挥系统等对办案人员的讯问、询问、出庭等办案过程加强指导和帮助并进行实时监督、全程监督。

3. 实现队伍管理信息化:

利用综合管理和人事管理系统结合办案软件中的案件考评对办案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网上量化考核,并对干警的绩效考核、等级晋升、工资调整等情况进行网络管理,网络公开。

4. 实现宣传教育信息化:

利用互联网推进检务公开和法制宣传,为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利用检察内网进行经验交流、先进人物事迹宣传、警示教育、网上调查和网上谈心。

5. 实现综合服务信息化:

将局域网建设成为信息资源中心,包括时事新闻、检察新闻、本院通知、政治学习、规章制度、网上教育、法律法规及常用软件下载等内容。将局域网建设成为辅助办公平台,通过留言簿管理、公文信息管理、通告信息管理、物品申请管理、车辆安排管理、会议室安排管理、通讯资料管理、干警事务管理、干警资料管理等平台对各类事务进行网上办理。

三、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自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各地检察机关办公、办案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信息技术应用明显增多,工作效率、办案效能明显提高,队伍素质显著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办案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检察工作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整体化推进的程度不高,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发达地区的经费投入、设施配备、技术力量、信息化程度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

各地检察机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思想观念落后,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信息化建设理解肤浅,工作思路不清;配置失衡,重硬件,轻软件;推广不力,重投入,轻应用;机构设置不完善、技术人员配置不合理,应用维护困难;专业培训滞后,干警信息技术水平低。

各地检察机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是:建设投资能力不足,运营、维护经费难以保障;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支持保障不够;干警少,工作繁重,对信息化建设精力不足、无暇顾及。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为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建设,使各种应用系统真正得到应用和推广,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

1.处理好先进与实用的关系。先进管理软件或先进设备如果与业务工作不匹配、不适用或业务工作不需要,就会得不到广泛应用,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因此,信息化建设中要以业务部门主导推动,明确服务办案的目的,在发挥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的同时注重软件、应用系统的实用性,对办案有所帮助。

2.处理好规范与便捷的关系。信息化应用系统会促进办公、办案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这就意味着要遵从一定的规定,限制一定的自由,损伤一定的便捷性。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设计在保证规范化的前提下一定要尽可能地做到操作简便,方便使用,易于接受,利于推广。

3.处理好自上而下推进与自下而上实施的关系。信息化建设自上而下推进容易脱离实际、脱离基层,自下而上实施又缺乏动力。要将二者妥善结合,软件需求调查和试行检验采用从下至上的方式,从基层院业务部门开始实施,待经验成熟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强力推进施行。

综上,各地检察机关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明确内涵,确立目标,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合理布局,弥补不足,克服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建设方案,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霍文杰.浅谈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M].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 2004.

[2]赖美成, 谢清.试论基层检察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N].检察日报, 2010.

上一篇:《历害了,我的国》观后感下一篇:可可市场行情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