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4-08-19

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共14篇)

篇1: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南昌市羊子巷小学 曾爱华

[内容]

一、运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

拉开新课帷幕的方法有许多。如引人入胜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故事,引人深思的提问……但根据教材特点,恰当地运用录音,幻灯等创设情境,则能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上课伊始,我出示自制灯片:列车将开动,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亲人挥手告别的情景。然后,用富有吸引力的语气深情地讲述:这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荣任务,凯旋回国。这时,他们已踏上了归途的列车,战士们一个个从车窗里探出身子,挥动着手,望着成千上万前来送行的朝鲜亲人,满含热泪,深情地喊:“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学生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顺势设问:“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称朝鲜的土地为亲爱的土地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教学便从这里开始。

二、运用电教手段,突破难点

小语阅读教材,都是经专家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由于学生见识有限,有些课文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沿海的孩子不知《草原》的辽阔,内地的`孩子较难理解《海底世界》,农村的孩子较难领会鲁迅笔下的“高墙院子上四角的天空”。北方的孩子很难体会《瀑布》那“如烟、如雾、如尘”的意境,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场面。如果运用电教手段,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认识、观察事物的良好条件,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瀑布》一课,对瀑布声音的认识、理解,可通过播放“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录音,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入境始与亲”的境地再通过瀑布录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让学生认真观察,细细品味。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像一座珍珠的屏”等理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教学《詹天佑》一课,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铁路时,我运用抽拉灯片演示火车行进过程,形象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不仅明白了课文内容,更钦佩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

三、运用电教手段,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许多: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但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用语言表达而学生的认识仍不够清晰的情况,此时,若恰当地用上电教手段,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对“追上去”“迎上去”不大理解,可设计活动灯片,通过观察动片让学生明白:小蝌蚪面对面向鲤鱼“游”过去叫“迎上去”;小蝌蚪从乌龟后面朝同一方向“赶”上去,叫“追上去”。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直观地理解,品析了词义,语言训练也就到位了。

此外,阅读教学中还可利用抽拉灯片指导背诵,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可用动片演示:狐狸和老虎怎样向森林深处走去?百兽看到了都吓得怎样?学生边看边说边记。也可制作或填空或比较句子的文字灯片,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这样既加大了训练密度,又加快了信息反馈的速度,进而提高

[1] [2]

篇2: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南昌市羊子巷小学 曾爱华

[内容]

一、运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

拉开新课帷幕的方法有许多。如引人入胜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故事,引人深思的提问……但根据教材特点,恰当地运用录音,幻灯等创设情境,则能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上课伊始,我出示自制灯片:列车将开动,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亲人挥手告别的情景。然后,用富有吸引力的语气深情地讲述:这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荣任务,凯旋回国。这时,他们已踏上了归途的列车,战士们一个个从车窗里探出身子,挥动着手,望着成千上万前来送行的朝鲜亲人,满含热泪,深情地喊:“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学生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顺势设问:“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称朝鲜的土地为亲爱的土地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教学便从这里开始。

二、运用电教手段,突破难点

小语阅读教材,都是经专家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由于学生见识有限,有些课文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沿海的孩子不知《草原》的辽阔,内地的`孩子较难理解《海底世界》,农村的孩子较难领会鲁迅笔下的“高墙院子上四角的天空”。北方的孩子很难体会《瀑布》那“如烟、如雾、如尘”的意境,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的场面。如果运用电教手段,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认识、观察事物的良好条件,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瀑布》一课,对瀑布声音的认识、理解,可通过播放“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录音,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入境始与亲”的境地再通过瀑布录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让学生认真观察,细细品味。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像一座珍珠的屏”等理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教学《詹天佑》一课,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铁路时,我运用抽拉灯片演示火车行进过程,形象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不仅明白了课文内容,更钦佩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

三、运用电教手段,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许多: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但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用语言表达而学生的认识仍不够清晰的情况,此时,若恰当地用上电教手段,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对“追上去”“迎上去”不大理解,可设计活动灯片,通过观察动片让学生明白:小蝌蚪面对面向鲤鱼“游”过去叫“迎上去”;小蝌蚪从乌龟后面朝同一方向“赶”上去,叫“追上去”。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直观地理解,品析了词义,语言训练也就到位了。

此外,阅读教学中还可利用抽拉灯片指导背诵,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可用动片演示:狐狸和老虎怎样向森林深处走去?百兽看到了都吓得怎样?学生边看边说边记。也可制作或填空或比较句子的文字灯片,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这样既加大了训练密度,又加快了信息反馈的速度,进而提高

篇3: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增强课堂吸引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 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 同样的一篇文章, 有人能读出感情, 引起别人的共鸣, 而有人平铺直叙, 没有丝毫感情, 课堂朗读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候, 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而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巧设情境, 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 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 通过动静结合、情境交融的感官刺激, 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春》时, 课件中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 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 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 朗读声情并茂, 音乐灵动, 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 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艺术都是相通的, 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 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 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 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 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 让人如临其境, 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的目的, 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 尽量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如在教《故乡》一课时, 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 教师利用投影, 将少年闰土的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 等学生回答完毕后, 就可以及时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 比传统的板书效果更高更好, 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 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 写出其变化。写完后, 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 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课上的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得到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可以说, 只要教师精心准备, 合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与训练密度, 增加语文课堂的吸引力, 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可以一改以往靠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 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 变难为易, 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戏剧单元, 往往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如《威尼斯商人》, 如果单纯读课文, 学生往往会缺乏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比如安东尼奥为什么要向夏洛克借款, 夏洛克为什么对基督教徒怀着刻骨仇恨, 非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 这些只靠课下注释的解释是不够的。如果先让学生观赏背景影片, 教师再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理解人物和情节, 无疑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也更全面、透彻。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阅历的限制, 对很多不了解的事情需要形象、直观的认识, 电化教学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给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 给教师创造最便利的教学条件, 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 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能化难为易, 变抽象为具体, 使教学生动形象, 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 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 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 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 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摘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能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 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 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篇4:电教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电教手段    语文阅读教学    运用

电化教育手段,简称电教手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电化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方式。电教手段主要有幻灯片、投影、电影、录音、电视和电子计算机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变文字为声音、图画,变枯燥为激情,化腐朽为神奇。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科学地运用电化教育手段,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铺情设境,激情导入

在阅读教学中,特别在教学一些历史年代比较久远、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差别较大的文章时,课前有意地交代一些相关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做好充分的铺垫,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文章的情境。如教学语文出版社(S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开国大典》,备课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与课文内容及背景年代的差距,因此我在课前搜集了解放前中国人民遭受战争、饥饿、疾病以及中国长期以来饱受外国列强侵略和欺侮的史实画面,再配以解放战争惨烈的电影片段。学生被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所震撼,很快就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对于全国人民来讲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设置冲突,巧妙质疑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程标准》还强调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直观的画面或音像手段展示事物的不同特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在知识的不断冲突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相互合作,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我准备了两段视频,一段展示的是黄河中下游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粮食丰收的景象;接着播放暴雨成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深的黄土高原的景象,以及黄河决口、村庄受淹的画面。学生被黄河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所震惊,引起了认知上的矛盾,激发了探究的热情,心中自然产生强烈的疑问。此时,我适时提问:“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各种问题自然产生。有的问:“黄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有的问:“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有的问:“我们应该怎样治理黄河?”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起,我适时提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探究黄河变化的原因以及治理黄河的方法。

三、动画显示,化难为易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直观、形象的阶段,对于抽象的科普类课文内容存在着理解困难等问题。但是如果教师能辅以多媒体手段,运用动画演示抽象的科学原理,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蝙蝠与雷达》一课时,由于超声波和无线电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学生缺乏认知体验,所以在理解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雷达利用无线电波探路的工作原理上出现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借景激情,融情入文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所谓的“报文以入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的个别差异,有时面对一段优美的文字,往往难以读出其应有的美感。此时,若选择一段精心准备的配乐朗读,再辅以与之相适应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这种方法在古诗教学中,对于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境界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语文六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为了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古诗的内容,进入诗人送别友人的离情别意,制作了两幅幻灯片。一幅是诗人站在长江边的黄鹤楼前,朋友站在一艘小船上,面向西边的黄鹤楼挥手作别;另一幅是滚滚的长江水向东流去,一叶孤舟在远处若隐若现,而诗人还站在黄鹤楼前惆怅远眺。结合画面,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西辞”等关键词,并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情厚谊。

五、构建想象,拓展延伸

电化教育手段的运用为教师利用无限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而在解读文本后,利用多媒体形式呈现与文本相关的题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能有效地升华主题,丰富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后,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潜水艇和飞机的工作原理,并提示其都和生物的某些特性有关,进而揭示仿生学的有关知识。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还能根据其他生物的特点提出发明创造的方案吗?请把它写出来或画出来。”学生有的根据小鸟飞行的特点提出了设计飞行器的设想;有的根据荷叶的特点画出了凉亭雨水收集器的图画;有的根据鸟巢的特点设计建造防震房屋的方案。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被极大地丰富了,各种奇思妙想自然也就迸发出来了。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可使语文课堂染上缤纷色彩,可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教师的工作轻松自如。

【参考文献】

[1]张行涛,周卫勇主编.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5: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在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时,我就截取了《新闻联播》中一段神五飞天的画面,由此画面直接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紧紧地抓住了学生们的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下来自学课文也就快了。

在乡村,由于教学条件的有限,学生们的知识面也比较狭窄,应用好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为了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在课文总结是,我还收集了从神一到神八的相关资料,画龙点睛之笔,更激起学生们的爱国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引以为豪。

二、点拨

对于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自学能动性。但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要随时注意点拨,特别是重难点。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应用好电教手段自然会为学生很直观的起到质疑解惑作用,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接受的也快。

在教学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时,我就借助于中华古诗词中的一段视频。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画面中两位朋友一起徜徉在林间小道,微波粼粼的湖面上一叶小舟由近及远消失在道别声中,那种“寒夜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怎能不激起人心灵的共鸣?诗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清廉正直的情怀,也自然就深入人心了。

形象生动的课件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对客观事物,和一些现象的再认识。如果你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学生们再把这些众多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而想象成另一种新的形象,我们的教师无疑于就成了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诗写得再好,古人说:工夫在诗外。同样的道理,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对教师平时基本功的考验。一篇教案的设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件的制定和整合,教师都要胸有成竹,一目了然,张弛有度,深入浅出。

篇6:运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来看,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最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个标准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些庞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独特的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个目标就不难实现。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这种特有的优势来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闭上睛睛。然后,我按下录音机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感到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们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由衷的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由此可见,由于网络系统所独有的视听形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阅读兴趣得到全面培养,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二、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承载功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 Internet 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功能,这些信息一旦用于教学当中,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无比神奇的力量,因此,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阅读教

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读什么”和“怎样读”上了。在教学当中教师就是要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在扩展阅读中,语文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阅读材料。那么,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哪些阅读材料呢?我认为: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应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以及语文教学需要,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进行安排。这样,学生在大量感知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就能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奇、描写之实,从而形成了以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课内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例如在教学《三峡之秋》时,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网上阅读材料《海滨小城》、《迷人的张家界》、《海滨仲夏夜》等精美短文,使学生凭借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形象地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命脉”。这比起教师单纯地分析或学生孤立的自悟更容易形成清晰的印象。再比如学习了《电脑管家》一文后,学生又从网上了解了大量的电脑基础知识,不用老师解释,什么Internet、网吧、E--mail等名词,他们便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在学习了《燕子》一文后,教师又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学生读了这些文章后,便很快发现了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较好的抓住最能体现动物特点的部位依次进行描写,为其写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网络中的内容,抓住网络里丰富的信息

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更优秀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凭借网络特有的异地交互功能,为学生展示自由的阅读空间

“以工具的改变促进教学的革命”。计算机网络教学,特别是Interne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学习者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这就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为阅读的时间提供了前提保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技能、个性心理和生活规律的不同,安排读书的时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网络就像一个万能的“魔术师”,能在瞬间将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文章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为学生提供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语文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并切实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例如在学习了《狱中联欢》一文后,教师在课外又推荐学生选择《红岩》这部长篇小说进行阅读。按照以往的经验,学生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想阅读就必须将书本随身携带好,否则就不能在其他地方进行阅读。而有了Internet网络系统,学生即使是探亲访友,也可以在朋友家上网阅读。若暂时有事无法阅读,还可以关机,等有了时间再接着读;实在不想读时,也不妨休息一下,这就为个性化的探究式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多媒体网络系统多样化的交互形式,还促进了协作与对话,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辅导,分层次发布阅读内容,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也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评价。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激烈的网上讨论。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网上交流,展示自己的个人主页,互相推荐一些好的读物,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

另外,多媒体网络系统还能以其最快捷的形式将学生所需要的内容传递到桌面,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形式下的阅读交流,获取更有益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篇7: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优越性

山东省莒南县实验小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是凭一本书、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用一张嘴照本宣读,用心的教师也无非再多一张挂图,学生看惯了、听腻了,觉得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尽量使用投影、幻灯、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等,充分地发挥电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电教手段能提高传授知识的效果

电化教育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性强的特点,因而能使以往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宏观世界的天体运动、星象活动、微观世界的核裂变、细胞分裂等等。再如难以直接观察的电流、电磁波、火山爆发、战争场面等,都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教学,用较短的时间就能使学生获得真切的认识。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又可以变慢为快,变快为慢,也可以把运动的现象变成静止的,把相对静止的现象变成运动的,使作为教材的客观事物与现象变得适合学生学习要求。这就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传授知识的效果大大提高。例如:在小学数学中,直线和射线是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直线和射线“无限长”的含义,但如果采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设计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个方向延伸,成为一条亮线,老师慢慢微拉,亮线越来越长。老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从一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便形成射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全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老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这样就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增强了传授知识的效果,这就充分显示了电化教育手段的优越性。

二、电教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已不能控制在教师的比划和讲读之中,仅用从前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想尽快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借助电教媒体。例如:在教学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时,虽然课文中描写的狼是多么的不讲理、凶狠,小羊如何的善良、温顺和可怜,但只凭学生去读课文,很难体会到那种真情实感,如果用一段录音或录像让学生听或看,那么狼和小羊的形象就会逼真的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也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会 集中了。再如:在学习小学社会》注意交通安全》这一课时,小学生对各种交通安全标志知道的很少,这许多的标志并不生动形象,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采用录像的形式,告诉学生是在星期天乘汽车外出旅游,屏幕是首先映入学生眼前的是一条很宽的柏油马路,路面中间有条纵向白线,各种各样的车在线两侧行驶,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条白线叫“标线”,是用来把相向行驶的车流分开,防止相撞。在这辆旅游车横穿铁道口处,路边有一个三角形的白底红边蓝色图案的标志,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这是“警告标志”,表示注意危险......一路下来,各种标志同学们都能见到,并且清楚的从屏幕上看见各种“标志”,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出现在什么地方,同学们象一名小司机一样,身临其境,这样的画面,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是很难忘掉的。由此可以看到,运用现代电化教育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电教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电化教育手段中,能通过电影、电视、录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懂得行为规范,而且得到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是鲜明而深刻的。例如:在学习思想品德课》公民应维护祖国统一》时,可播放香港回归祖国主权交接仪式的录像,使学生充分感受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无比的自豪感。这样既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起了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热情,鲜明形象的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共产主义思想情感的陶冶,促进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电教手段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把教学信息储存下来,适应个别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打破了难于照顾个别差异的班级教学的.局限性。录音、录像、幻灯、电影都可以按照需要给部分学生或个人重放,运用教学机器,在速度、难度上可以按学习者的情况和要求自己控制,自己选择课程。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把教学信息传给无数个教育对象,一个教师可以同时给无数个人讲课;另外,把教学内容录制下来,带到各个地方,按学习者的需要加以播放。尽管电化教育不能完全代替教师,但这也的确开阔了教学的新途径,满足了各种岗位上的人继续学习的要求。

实践证明,好的电化教育手段只有得到教师的正确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为学生服务,减轻教师的某些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它不可能完全地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电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电化教育手段的恰当运用,都依赖于教师的正确设计和指导,而且不是任何教学五一节都能由电教手段来实现的,也不是电化教育手段用越多越好,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篇8: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在内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1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技产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深深地体会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学生既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语言。

语言的运用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以画面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如在《社戏》一文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看社戏途中感受见闻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描述的内容是极其陌生的,但教师此时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我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再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画面:豆麦和水草、悠扬的歌声飘在静静的两岸……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发展了语言,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能力。

2.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挖掘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我们平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就是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诚然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但借助于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年言”的效果,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例如,《三峡》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写景文章,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此处的迷人风光,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给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理解,划出自己最喜爱的词句,朗读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与同学相互交流,充分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实现语言的积累和感悟。然后抓住契机,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本地的景点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合作学习,运用积累到的词句练习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还可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结合大屏幕展示的画面,向大家介绍各景点的风光。这样既进行了语言和能力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3. 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语文课本中有的知识,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知识面不宽,再加上有些语言学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为教学上的难点。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通过展现情景、模拟现象、叙述事实,成为突破课文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海市蜃楼现象在认识上有些模糊。于是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展开研究和讨论。学生一方面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进行琢磨,一方面将各自理解画出的示意图反复比较,得出结论。部分同学不能理解,这时教师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现场的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同时学会科学的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加强情感和美感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有效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上好典型课例,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例如《鼎湖山听泉》一文的教学,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几个精美的片段:鼎湖山的泉水、瀑布,浓碧的森林,入夜后的泉声……学生看后听后无不深受震撼。于是,满怀激情的读书声在教室里响起。从他们动情的朗读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山水美景的向往,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也很重视对学生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师生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个性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则可以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如在教《七颗钻石》这一课的时候,课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同学们提供了和课文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调查美的童话故事,思考:有关七颗钻石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你有什么感想?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完成的思考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对学生的作品及时地进行评价:或简短的鼓励,或巧妙的提示,或适度的修改。最后,系统地学习课文,同学们在学习中情绪饱满,积极性很高。这种尊重学生差异的个性化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9: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

儿童的兴趣往往带有积极的心理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情绪愉快、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手段,创设课文情境,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六年制十二册《草原》一课,课文寓意深厚的感情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中,就像一幅描绘大草原奇丽景色的画卷,又是一曲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颂歌。作者老舍先生以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美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美。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培养审美感,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我采用朗读、音乐、投影显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视、听、思、议中丰富感知,产生再造想象。语文课上,我先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再随着课文情节的展开,投影映出蓝天、白云。学生通过感知内容体会课文的含义:草原的天空比别的天空更可爱、明朗。接着我带有启发性地问:“看着这草原的蓝天,作者有什么感受,想表达什么思想?”通过投影的显示和教师的诱导提问,学生触景生情,争相发言。有的学生说,作者想放声歌唱草原的美丽景色;有的学生说,作者想高歌社会主义好。

这时我用录音机播放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同学们被美妙的歌声所吸引,感受到大草原的自然美。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集中在课文的情境中。接着我再投影出大草原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描绘草原时用的词句之美。学生从草原的天空,说到草原的广阔;又从草原上许多起伏的山丘,联想到羊群、牧人、歌声。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描写的“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像是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所蕴含的丰富感情。学生由理解重点词句,到产生联想,再次用语言描绘出文章的情境。

创设情境进行语文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听、说、读能力亦得到训练,达到了在愉快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质疑问难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知识,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乐学的情趣。

如《琥珀》一课,是篇科学小品文,学习课文时,根据已知内容去推测未知是文章的重点。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推测湖泊的形成及条件。首先,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是奇异的琥珀……然后整理,再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让学生找出课文的“已知内容”(琥珀的形状)随即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第二步,教师提倡学生人人争当小“科学家”,根据“已知内容”去了解推测未知内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要条件)。学生们个个思维活跃,分析有理有据。第三步,让学生用投影亲身演示,亲身体会琥珀的形成。

通过质疑、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乐学的情趣,同时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并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记忆力。

三、运用电教手段,乐中悟道

心理学认为: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着,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含义;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重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我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先让学生讨论第一段,让学生充分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现实生活,为学习下段课文打下基础。学习第二段时,先用投影片打出思考问题,然后放课文录音并随着情节的展开投放投影片:大火炉、烤鹅、圣诞树等画面。投影片上漫天的雪花,小女孩坐在雪地里,美好的幻想不断地产生,而随着火柴的熄灭,一次次地破灭了。声幕创出课文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同情心,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在乐学中悟出了道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篇10:电教手段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具体性和形象性。因此,在思品教学中,单凭空洞枯燥的说教很难讲清楚一个观点,说明白一个道理。而电化教学则具有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易被小学生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突破思品课教学环节中的难点,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我在思品教学中,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 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思品课的新课导入至关重要,它往往决定着学生是否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我在讲授《做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先通过投影仪,显示几种小动物的行为,然后我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小动物谁的做法是正确的?谁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找出来,你能帮助它们改正错误吗?”当学生看到这些色彩鲜艳的投影片时,兴趣已经被提了起来,而老师恰当的提问正迎合了学生当时急于回答问题的心态,因此,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 运用电教手段,激情明理,突破难点。

思品课中的一些道理、观点,往往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较难接受,这时,可以运用电教手段,在这些抽象的道理和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例如,教学《发展地看问题》一课时,单凭教师的讲解,不一定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难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于是我运用语文课本中的抽拉式投影片,出示《刻舟求剑》的课文投影,边演示边讲解,因为船是动的,而宝剑是不动的,刻下的记号会随着船移动,宝剑还停留在原来掉下的地方,所以,这个人捞不到剑。通过我慢慢的演示和讲解,学生便明白了剑捞不上来的原因。

三、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言行。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自觉地实施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如在教《做有礼貌的孩子》一课时,为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一些行为的对错,我自制了教学课件,通过能动的画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对课文要告诉的道理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巩固,起到了课堂练习的作用。

三、 运用电教手段,增加练习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1: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生物教学

关键词:激发兴趣;突破难点;对比求真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故有人把他称作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电教媒体,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应充分考虑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序言时,一开始就利用录像片展示我国近年来生物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然后巧妙地引出问题。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不仅使同学们意识到生物科学的重要性,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加强教学感染力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这一因素的能力性。

为此,我们可利用电教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创设情景和场景,加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例如,在教授《环境保护》时,为使学生对环境的重要性有直观真切的认识,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有关内容通过动画形式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参与表达。这样的教学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激发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情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直观形象,突破教学中难点

使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善于运用电教手段来突出在教学中的重点和常规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好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教学《受精和结实》一课,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受精这一过程通过动画短片,模拟形成的变化过程,把抽象化的理论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效果很好。

四、拓展教学,打破时空的界限

在常规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极大地制约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有些美容由于受时空的限制无法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致使教师教的勉强,学生学得困难。这时,如果我们能借助电教手段设计和表现课堂内容,就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进而增加课堂的容量,降低教学难度。

五、对比求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比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们思维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比较,筛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比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投影教学正可为一次契机,为学生解读感性材料,使之达到对比分析之效果,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讲《被子植物的分科举例》中的双子叶植物纲时,教师先用投影出示十字花科的白菜、萝卜,豆科的大豆、槐树、菊科的向日葵、蒲公英等植物,让学生对比区别并总结各科的主要特征。

篇12: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摘要:本篇论文主要从四方面阐述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雷雨》教学过程为例,体现电教手段在形、色、声、动等方面的优势。

二、运用电教,再现历史,培养情感。以《难忘的泼水节》为例,体现电教手段的作用。

三、运用电教,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望庐山瀑布》进行阐述。

四、运用电教,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以《小白兔搬南瓜》《可爱的小动物》阐明观点。

关键词:电教手段

激发兴趣

再现历史

培养想象力

提高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特别易为小学生接受,能够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使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就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

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我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伴随着刺眼的闪电,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大雨倾泻而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街道上什么都看不清了,一切都笼罩在水雾之中……慢慢地雷声小了,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蝉又在树上唱歌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学生完整的事物映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由于形、声、光、色浑然一体,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内容铺好了道路,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电教,再现历史,培养情感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慰问灾民、关心警卫员、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以及总理逝世后,男女老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头为总理送行的场面,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胸怀人民,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三、运用电教,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十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 说话”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在十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 “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既然心中有所想,口中就有话说,纷纷举手发言,这说明三维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口语交际,为顺利地迈进作文的门槛做了铺垫。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

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各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就是无话可说,像这样坚持下去,相信他们不仅愿意写作文,而且一定能写好。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注意因文而异,因人置宜,合理使用电教媒体,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篇13:电教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有浓厚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激情,提高学习兴趣,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情景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启迪学生在关键问题上设疑,激起解疑的兴趣,高效地投入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

我在讲述《地球的运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的后果不同,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利用幻灯教学,利用微机编程序教学,自制教具等,我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清楚透彻的认识,演示分两种:一种是模拟性演示,另一种是假设演示。我在演示过程中处处设疑,逐步启发:(1)假定地球不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2)假设太阳直射点始终直射赤道,会出现什么现象?(3)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演示,教师可以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的原理直观地显示出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清晰的图像深深地吸引,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质疑,课堂气氛随之活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理解。可见多媒体在教学中能起到悬念激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大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进行比较的地理辨别能力

多媒体电化教学为静态图变为动态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以其声、色、图、形鲜明的特征,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例如: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及其内部风向的判别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高低气压场形成”的模拟实验录像,使学生由感性高气压区,低气压的形成及内部气流变化上升为理性的成因,接着给学生再分别投放两张北半球高气压区、低气压区分布填充图,提出(1)思考判定高低气压中心;(2)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3)画出风向;(4)分别指出哪是气旋图,哪是反气旋图等问题。学生很快做出了正确回答。通过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和训练,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两图成因的比较,判定出气旋与反气旋图,提高地理辨别能力。通过此种电教手段,运用动静结合的投影、幻灯,视听兼容的录像和电脑,学生建立起地理空间概念,从而认识各地理事物的特征,发现其中的规律,提高运用地图进行比较的地理辨别能力。

三、电教媒体具有重现功能,把学生引入教学意境

电教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很方便地把记录的内容反复听、反复看,它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重视地理事物、异地风情,重现不能到现场观察的自然现象,这种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如初中地理第一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区和特征》中九个自然带的成因及境观,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很容易混淆。为了使学生高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应借助投影模型、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把这些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和代表性的动植物,通过一张张情文并茂的幻灯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这种方法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意境之中,教师无需更多的言语,学生就会心领神会。

多媒体电化教学,以其声、形、色、图吸引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如让学生分析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教师首先用幻灯片展示热带草原气候冬夏两季的景观图,并用言语做简练而形象的描述。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热带草原气候会有干湿季之分?”学生一定会油然而生探索心理。

这样,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信息源—感官—视听中枢—表象—综合思维材料。由于创设情境,素材形象逼真,感染力强,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进行传输,使学生较容易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地图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并降低学习的疲劳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四、电教媒体直观、形象,可增强课堂演示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演示实验。而演示实验只有使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但是许多演示实验往往可见度小,只能使坐在前面的同学看清楚或者要学生挨个到讲台上观察,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容易组织教学。而若教师用录像、投影、幻灯等形式,把课本上有关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电教媒体可控性强,使教学更符合认识规律

电教媒体可控性强,能把声音放大或减小,能把事物的图像重现,把实物化小为大、化大为小、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看到传统教学中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六、有利于开展国情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录像画面把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国情方面的国土、风景、名声、古迹、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外贸、人口、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和突出的科技、建设成就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事实胜于雄辩,最有说服力。另外,还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突出情况,选择有说服力的镜头、画面呈现给学生,他们亲历其境或亲眼见过,倍感亲切。当然,也要把不足的方面,如由于处理不当产生的环境污染,某些资源形势严峻,人口基数大,而且文化素质低、经济不发达,因此很多方面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等,恰到好处地告诉学生,激发学生的紧迫感,知国、爱国、报国,从而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篇14:电教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电教手段;运用

大家都知道电教手段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某种事或物的各种形态、特征以及资料。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说、写、练模式,以新的形态生动再现课堂教学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参与了省级重点课题“班班通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之初,很多人都问我“体育老师大都是在室外教学,和班班通有什么联系呢?”我只是笑而不答。学校里只要有上白板课的,我一定去听,并且把他们如何运用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记下来。课后我自己去练习这些操作方法,并准备了一节“室内情景模仿课”。这节课主要是结合电子白板的教学使学生直观感觉到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特点,并且自主创意用身体各部位去模仿它们的各种形态或声音。

课的开始,我先用白板放出“春眠不觉晓”的音乐,并且用画面演示春天的各种景象,在图像的旁边用各种形态文字显示出歌词。精彩的画面一遍就结束了,学生很不过瘾。第二遍放映时师生一起跟着音乐,看着美丽的画面,做着“春眠不觉晓”的动作。由此,引出课的主题——模仿春天里大自然的各种事物。教师放几组图片,让学生上前圈出哪些是春天里有的。学生每点对一处,白板会发出“答对了,真棒!”的声音,点错了某处会说“真遗憾,继续努力!”。学生很是好奇,都争先恐后地上来答题。接着白板再次演示画面,让同学描述,每说对一处,我会在图中标出,并有文字出现,系统会做出表扬。接着我给大家做出一些模仿的提示,并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尽情模仿,可以是单个的物或声音,也可以是一段动作或者一个故事。大家分组创编后,每组同学分别上前展示,我把和他们创编相关的图片放映出来,并配上音乐,配合学生的表演一起展示。最后把各组的创编串在一起,成为一个小故事,配合着白板的背景和音乐表演。每个同学在这次课上都体验到了自主创编带来的快乐,并且通过白板的运用让传统的体育课变得更加生动。

这次课以后我又上了节体育理论课“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课中我大量运用了白板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带来的危害多么触目惊心。并且通过演示和学生自己的操作让他们了解并掌握了常见的运动损伤预防办法。这节课融入了电教教学,让学生对课堂有新的体验,课上得更加轻松,有激情。其实大量的知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所以也不能形象地表现出来。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知识和技能的快速掌握。而且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知识技能记忆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其实,电教手段不仅可以运用在室内课的教学上,室外体育课中的背景音乐以及音效的运用、教师扩音器的运用等等不都是电教手段吗,还可以拓展到把白板搬出教室,放在操场上,这样课上的路线解说或文字定义以及动作演示等不都可以很简单地完成了吗?

电教手段也不是哪一门学科的专属,只要你用心去钻研,大胆去运用,无论哪门课都可以运用得恰如其分,为你的课增加闪光点。在利用电子白板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实现,个体差异得到关注,尊重学生,教师只是处于引导、点拨的主导地位,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伙伴或教师的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因此,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协作性、创造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我教学中运用电教的真实感受,当然。现在还是初步体验阶段,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使我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上一篇:酒店会员卡推广方案下一篇:高中英语作文:老师打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