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嫦娥探月

2024-08-08

中国嫦娥探月(精选8篇)

篇1:中国嫦娥探月

专题三:嫦娥再探月 飞天中国

【时政热点】〖关键词〗嫦娥二号、探月工程

庆祝大会 1。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3年前,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顺利升空,3年后的今天,“嫦娥”再次奔月,为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踏上月球铺路。中国探月工程藉此由一期迈入二期,翻开跨时代的一页。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但它绝非“嫦娥一号”的简单复制。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

2. 截至2010年10月13日,嫦娥二号卫星已向地面传回科学探测数据达32G。预计在15日,卫星上所有有效载荷将全部开机,按计划对月球进行近距离深入探测。自10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轨道高度为100公里的圆形环月工作轨道后,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正向着圆满成功的目标前进。嫦娥二号卫星顺利传回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11月8日,温家宝总理为嫦娥二号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

3. 12月2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成就,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壮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壮丽篇章。这一重大成就,对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对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考点】

〖关键词〗创新、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综合国力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科技地位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4.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5.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

6. 我们中学生应以这些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开拓创新,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创新型人才。我们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和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更应该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勇于承担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考查角度预测】 1.“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科技领域已步人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等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为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将推动我国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为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奠定了雄犀的物质基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战略支撑。载人航天精神为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正确领导,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人才支持。

4.“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

青少年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5.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①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④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6. 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①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③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上会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因此,我们更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⑤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7.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③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④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

8.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9.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10.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芯”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李振声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等难题,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等。

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务院实行大部委制等。【真题直击】

【2010云南昆明】2009年10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使我国成为继美国 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国家,这一成果必定推动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和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B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创新只表现在超级计算机领域③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④我国的科技实力从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没有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 1.“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 C 】

①说明我国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②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③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结果④为我国深空探测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⑦③④ 2.“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人多年的艰辛付出,其中的核心技术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这说明【 D 】

①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②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③我国已成为创新型国家④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发展的根本基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嫦娥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胜利,再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和伟大创追力。这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 C 】

①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②要把立志成为航天英雄作为每个人的人生目标③要培养创新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④要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表明【 C 】

A.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

B.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科技总体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D.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二、非选择题

1.某中学九年级学生以“梦想月球村”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查询、访谈等方法获取资料,并准备通过讨论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发布在学校的网站上,下面节选了同学们搜集的部分资料:

◇在共和国迎来第61个生日之际,万众瞩目的“嫦娥二号”腾空而起,直飞月球。“嫦娥二号”之后,还会有“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月球车……探月工程就像一场永无止境、勇攀高峰的接力赛,书写看人类和平探索太空的崭新篇章,也把流传千年的登月神话化为了活生生的现代文明奇迹。

◇探月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全国多个部门、单位的通力协作,也需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内部多家单位的通力协作。

【我思考】(1)请你结合材料,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我感悟】(2)阅读材料后,你对团结协作有了哪些新认识? 【我行动】(3)“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让我们离月球更近了。为了早日实现中国人的登月梦想,我们青少年可以作出哪些贡献?

【答案】(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我们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力地捍卫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2)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集体团结协作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集体团结协作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3).青少年学生要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北京时间2010年10月6日11时6分,卫星顺利进入周期约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

(1)当你在国庆节这一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嫦娥二号”腾空而起、直冲云霄的画面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的?

(2)请你举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典型事例。(至少两例)(3)“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和探月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感受:高兴、激动、骄傲、振奋、自豪等。表达方式要积极、健康、合法、合理、如:高歌一曲;撰写博客;QQ网聊等。

(2)“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天河一号”“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杂交水稻促进粮食生产;等等。

(3)①必须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②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③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攀登。

3.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新闻评述】(1)看到这则鼓舞人心的消息,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一定会有许多感想。请至少从三个角度谈谈对这次探月活动的认识。

【理论思考】(2)这次探月活动是我国实施什么战略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

【青春直言】(3)做创新型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案】(1)提示:可从感受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发展是硬道理、科教兴国和创新的重要性、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航天人的责任等角度展开。

(2)科教兴国。可从科技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国家的发展,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等角度回答。

(3)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做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等。4.2010年10月1日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在继实现人造卫星飞行和载人航天后,我国航天事业又向深空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

(2)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请谈谈: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国家和个人有何意义?

(3)科技中学九(1)学生得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兴奋不已,准备举办一次“科技与创新”的演讲比赛。假如你是参加演讲的选手,请为自己写一篇演讲稿的提纲。

【答案】(1)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些科技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2)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民族魂,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不竭的力量之源。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精神,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有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于个人来说: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时代精神,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略。

5.材料一:对于中国的二次探月,英国《贝尔法斯特电讯报》评论说。这标志看中国的太空雄心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回顾了中国太空探索的成果,称中国近年取得长足进展。法新社称,以中国“月神”命名的嫦娥计划,是中国旨在与 美国和俄罗斯平起平坐的太空探索……

材料二:2010年10月1日,中国空问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鹿之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一轮探月热潮正在到来。美国要重返月球的目的就是严格地牢牢地控制住美国航天技术的领导权。很多其他的国家也都感到,需要进行第二轮的月球探测。在月球方面取得自己的话语权。大概有十几个国家提出来都要登上月球。

(1)中国的二次探月成功引起各国的关注说明了什么?二次探月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航天人的努力,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怎样学习、发扬航天精神?

【答案】(1)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为提高。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②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航天人发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等。

(2)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加快人才培养;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等等。

(3)我们青少年应以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不怕困难和挫折,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为攀登科技高峰而努力奋斗。

6.龙江中学九(1)学生得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兴奋不已,准备召开一次向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演讲比赛。假如你准备参加演讲,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演讲主题:

(2)演讲内容的搜集途径:(3)演讲的发言提纲: 【答案】(1)如学习航天精神,做新世纪创新人才。(2)上网查找资料、查阅相关报刊杂志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责任。7.材料一:见漫画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指出,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启示、积累了重要经验。我们必须大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材料一中的漫画描绘的是什么事件?

(2)请你说出这一事件能够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提示:列出两条即可)(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划线部分的理论依据。【答案】(1)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2)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了强大物质基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等。

(3)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要尽快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创 新。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8.材料一:2010年7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应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材料二:在高新技术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占有10%左右。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对外经济的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

(1)材料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在落实什么战略?

(2)“强国必先强教”,说明我国把教育搞上去的决心,请问这样做有何意义?

(3)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针对材料二你为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两条建议? 【答案】(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3)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③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进步的必然要求。

(4)①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②要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篇2:中国嫦娥探月

肩负“落月”重任的嫦娥三号今日凌晨1时30分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发射。此次任务将对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进行探测,并挑战中国探月工程史上的多个首次。作为这部“嫦娥奔月”大片的主角,“玉兔号”月球车的表现亦备受期待。

嫦娥三号2日凌晨1时30分发射 瞄准“零窗口”

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届时,“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对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等进行科学探测。目前,发射场区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为提高探测器入轨精度,此次任务将瞄准“零窗口”发射。对于为何会选择这个发射窗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专家表示,“影响发射窗口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天体运行轨道条件、航天器的轨道要求、航天器的工作条件要求、其它如发射方向、地面跟踪测控和气象等条件。”

“发射窗口是允许发射航天器的时间范围,此次任务力争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发射。”该专家称。

嫦娥三号任务采用捆绑有四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实施发射,将探测器直接发送至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据悉,和嫦娥一号、二号卫星发射相比,对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大。

为确保嫦娥三号完美登月,火箭将采用多窗口、窄宽度和高精度入轨发射,这在中国航天发射史上是第一次。

“多窗口、窄宽度发射很难,对轨道设计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介绍,“嫦娥三号任务共选择了6个发射窗口,每个窗口的发射时间间隔非常短,需快速装订不同弹道参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表示,经过四次联事总检查,火箭系统完全正常,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发射要求。

嫦娥三号挑战中国探月多个首次 将完成三类任务

按计划,嫦娥三号将在月球虹湾区着陆,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从中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到把“天文台”架到月球,再到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嫦娥三号将挑战中国探月工程史上的多项 “第一次”。

对于如何实现首次软着陆月球,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直言,从距离月球15公里到落月,我们没有任何经验。

“为实现软着陆,不让探测器撞到月面,必须先点火‘把它顶上去’,到很接近月面时又必须将发动机关机,以免扬起月尘,污染相机镜头或影响其他设备工作。”叶培建介绍,为缓减冲击力,着陆器的每条腿都能吸收冲击力,每只脚都穿了一个大“鞋垫”。

据悉,迄今为止,全球已进行129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51%。目前,全球仅有美国、前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月基天文望远镜由望远镜主体、反射镜转台组成,相当于把“天文台”架到月球上,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在月球上观测恒星、星系和宇宙。分析称,此举可以对各种天文变源的亮度变化行为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然后拍照把数据传回地球。

此外,嫦娥三号还将用极紫外相机首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分析称,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后,能够看到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通过对地球周围的等离子体层产生的辐射进行全方位、长期的观测研究,获取地球等离子体层三维图像,有助于了解太阳和地球的相互关系。

据悉,嫦娥三号将完成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三类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80%以上的技术均为全新研发。”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说,这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

对此,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坦言,由于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是头一次执行任务,嫦娥三号任务存在很大风险。

玉兔号月球车备受期待 可探测月面下100米深

作为这部“嫦娥奔月”大片的绝对主角,“玉兔号”月球车的表现备受外界期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指出,严格意义上说,月球车并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长着轮子能够适应恶劣空间环境,并开展空间科学探测的航天器,是一个低功耗、高智能的机器人。

月球车将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巡视探测,可耐受300摄氏度的温差。据了解,月球车上除了各种照相机、红外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外,还在车底安装了雷达,将探测月球地表以下100米左右深度的地下结构。有专家指出,这是前人从未做过的,将对月球次表层探测作出贡献。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月球车能完全自主导航,在月亮上可以根据照相机拍到的四周情况,自己决定该走哪条路;可以自主避障,前面有大石头挡住了,知道怎么避开障碍;还可以自动上坡下坡,能走它就走,走不过去就绕着走。

当然,月球车在月面“行走”也是存在风险的。据了解,月壤细粒会大量扬起,形成月尘,一旦附着很难清除。月尘可能引起月球车很多故障,包括机械结构卡死、密封机构失效、光学系统灵敏度下降等。

“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土壤非常松软,凹凸不平,有石块、有陨石坑,还有陡峭的高坡。在这种环境中,月球车既不能打滑,更不能翻车。”全程参与研制的主任设计师肖杰说,“玉兔”号在月面巡视时采取自主导航和地面遥控的组合模式,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上畅行无阻。”

篇3:“嫦娥”探月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

推开揽月窗意义深远

对于月球科学和探索来说,“嫦娥”落月日——12月14日是个伟大的日子,此次登月堪称史上最“惊艳”的月球任务之一,这一成功具有历史意义。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这是中国太空计划最新取得的重大胜利,是这个崛起大国雄心勃勃实现太空计划的又一个里程碑。中国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完成了37年来月面首次软着陆,中国凭借自己的力量已成为探索太空的重要角色中国太空项目的一系列成功,正鼓舞其他国家增加投入,在航天领域发力。

“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上路探险,无不让海内外及国际媒体心驰神往,好评如潮。“嫦娥三号”任务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最终会让老百姓受益。

历史任务举足轻重

嫦娥三号成功与否,关键环节就是月球车自己走出去以后进行巡视勘察。月球车是很复杂的一套东西,它肩负着巡天、看地与测月三项任务。巡天,就是在月球上看天体,没有空气遮挡,没有污染,看得非常清楚。二是探地,不是探地球的地而是探月球的地,探测月球土壤的情况。除此之外,月球车还肩负着测月的任务,大家都默契地美其名曰“探宝藏”。嫦娥三号是着陆器与月球车联合探测,巡天、看地、测月这都是别国没做过的,都是嫦娥三号重要的科学任务。

嫦娥三号将实施我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任务,这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80%以上的技术和产品为全新研发并首次执行任务,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难度大,实施风险高。许多新的技术要求,都是我国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经过不懈努力、艰苦攻关才得以实现的,充分体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团结奋战、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山西研发产品再助力

在这项万众瞩目的探月工程中,山西多家企业研发的产品成功应用于多个关键部位,再次助力“嫦娥”飞天。

12月1日22时,应急分队进入发射前待命状态,与此同时,1 800公里之外的太原,山西省军工单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技术后援中心人员也在各自岗位进入值班待命状态。嫦娥三号2日凌晨发射升空后,中辐院承担的发射阶段核应急准备和待命任务圆满完成,受到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肯定,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航天器核应急准备和待命。中辐院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辐射防护研究的科研单位,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多次承担国家航空航天工程任务,曾为“神舟”系列飞船航天员研制可实时监测太空辐射的个人剂量仪,该剂量仪在使用时间、可靠性等方面受到国家相关部门肯定。

众所周知,两器互拍,是“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的标志。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乐百利特公司所生产的“嫦娥三号”两器互拍上的光源经过一个多月的月球考验后,质量稳定。光源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乐百利特这款中国创造、自主研发的LED光源,研发实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了解,乐百利特公司在任务急、研发经费不足、科研人员缺乏的情况下,顶着重重压力,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用近一年时间成功研发出适合复杂空间环境使用的紫外LED光源,乐百利特也成为“嫦娥三号”卫星在该项目上的唯一星上定标光源制造商。一月余的月球考验,“嫦娥三号”全景相机设计单位设计师杨建峰对乐百利特给予高度肯定,乐百利特为中国争了光,为山西争了光。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及运载火箭使用了太钢两类三种产品,让太钢品牌再次翱翔于太空。据了解,此前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也都使用了太钢的多种关键材料,嫦娥系列、神舟系列的成功飞天,无不凝聚着太钢人的智慧和心血。航天产品生产批量小、规格多、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为满足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提供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太钢高度重视每一单产品合同,充分发挥全流程服务优势,确保航天工程材料的质量及交货进度。航天梦承载太钢梦,随着国家航天事业大踏步地迈进,太钢瞄准“高精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科研创新优势,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航天企业的技术合作,开发出多种高端航天产品,有力促进了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太钢也多次受到航天部门、国防科工委的表彰。

篇4:中国嫦娥探月

提起“核”,人们总想到核武器、核电站这样的“大块头”。但是通过核衰变工作的核电池却是另一番光景。明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池将随嫦娥三号软着陆月球,用于我国的着陆器和月球车上。届时核电池将与太阳能电池一起工作,各司其职。

“不是混合动力驱动车”

同时使用太阳能和核能作为能源,那么月球车也是辆“混合动力车”吗?并非如此。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告诉记者,“太阳能负责提供月球车各种仪器的工作能源和驱动月球车行驶,而核能负责在夜晚期间给月球车的仪器保温。可以说,它们是‘各干各的’”。之所以这么分工,与月球环境和嫦娥三号要完成的任务密切相关。

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三号降落在月球后在着陆器内会“放”出月球车,它将在几公里的范围内对月球进行区域性的精细巡视探测。白天,太阳能驱动月球车行驶并支持月球车上各种探测仪器开展探测;晚上,月球车休眠,等待天亮再工作。

与地球不同,月球的白昼、黑夜各持续大约14天,且夜晚温度可低至零下180℃。而月球车上的仪器可承受的最低温约零下40℃。这也就是说,如果在月球的漫漫寒夜中,没有足够能源给仪器保温,全部仪器要冻坏,在下一个白昼来临之时,月球车将无法“醒过来”。

那么,利用蓄电池把白天积累的太阳能在晚上释放出来行不行呢?欧阳自远表示,这样做月球车将过于沉重,且蓄电池的延续工作时间也达不到14天。同样的,其他电池也行不通,不仅提供的能量功耗和供能时长达不到标准,也难以抵抗月球黑夜的超低温。

如此,核电池成了唯一的选择。它可以“耐得住”月球恶劣环境,且长期提供能量使月球车上的仪器保持不低于零下40℃甚至更高的温度环境。在它的保温下,月球车可以“熬”过黑夜,等到白天继续进行探测工作。

驱动好奇号的核电池

与嫦娥三号一样,日前成功登陆火星的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好奇号上也有核电池的身影。不同的是,火星车上的核电池和锂电池取代了太阳能电池翼片,独立驱动其行驶。所以,好奇号才算是“核动力驱动车”。

欧阳自远表示,火星与地球的昼夜时长相仿,昼夜的温差远不如月球,因此黑夜给仪器带来的影响不大。不过,火星离太阳比地球远得多,在火星表面太阳能的能量密度比地球小得多,单靠太阳能难以驱动好奇号这个重量超过900公斤的庞然大物,需要核电池提供能量。当然,月球车和火星车都没有必要“跑”得快,只需要以每小时几米的速度前进,所以核能驱动的功率不必很大。

据NASA报道,好奇号上的核电池学名叫做“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重达45公斤,其中包含4.8公斤的核燃料——钚氧化物,长66厘米,直径约64厘米,功率约140瓦,至少可以保证14年的供能。在核电池外部,有几层保护材料,确保一旦出现意外时核燃料不会泄漏。

按照NASA的计划,好奇号将行驶超过19公里,并将在火星表面爬坡。这时,核电池能够驱动火星车前进并完成探测任务,还能够与地球保持联系。

核电池依靠放射性元素衰变供能

无论是嫦娥三号月球车,还是好奇号火星车,车上的核电池原料都是钚238。它的半衰期约为80年,衰变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可保持二三十年的生命力。

由于使用了核燃料,核电池难免与核武器、核电站联系在一起,令人产生爆炸、污染等担忧。好奇号使用核电池就曾引发环保组织的强烈抗议,并推迟了发射日期。

对此,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科研部处长朱书堂告诉记者,核武器、核电站的原理是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大,过程剧烈,需要一系列控制系统,否则就会产生核爆炸。而核电池靠的是某些不稳定的原子核自然衰变(不稳定元素衰变后形成另外一种元素),这一过程中释放出能量,一般为热能,这一能量比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小很多。此外,核衰变比裂变“温柔”得多,不存在核爆炸的危险,但是因其原料具有放射性,一旦发生泄漏有核污染的可能。

以嫦娥三号和好奇号所用的钚238来说,它在不断地衰变中,射出阿尔法粒子,释放出热量,此时金属表面会变得通红,温度可达五六百度,再经由温差热电转换器形成电能,期间会有一定能量损失。

“之所以选择钚238,是因为它的半衰期80余年,也就是说核电池内的钚238的原子数减少到一半需要80年”,欧阳自远告诉记者。这样的半衰期,意味着它衰变得比较快,可以让核电池提供热源。同时又不会衰减得过于快,能够保证核电池二三十年内正常运转。而有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太短,核电池的使用寿命也太短;有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过长,可以达到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核电池的功率太低。

我们需要核电池么?

朱书堂表示,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核电池的理论就已出现,早已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技术可行,并不意味着能够完美“做”出核电池。尤其是核电池用于太空探索,更需要注意稳定性、安全性,还要尽量做得小、紧凑。因此,在控制技术达不到的情况下,很难做出核电池。

此外,我国之前没有把核电池用于太空探索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否需要使用它。欧阳自远介绍,之前嫦娥一号、二号都是月球探测卫星,太阳能电池足以完成探测的能源需求,完全没有必要使用核电池。

同样的,虽然嫦娥三号使用了核电池,也不意味着我国今后的太空探索都会用核电池。正如欧阳自远所说,对于核电池不必“谈核色变”,也不必认为它是太空中不可或缺的。

篇5:中国嫦娥探月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期间太阳活动现象监测

为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保障其在空间环境运行的安全和国家载人航天计划的正常实施,云南天文台全日面Hα色球望远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实时提供太阳活动数据资料,协作完成特殊时期空间环境监测任务.

作 者:赵世清 李琼英 陶金萍 刘子忠 ZHAO Shi-qing LI Qiong-ying TAO Jin-ping LIU Zi-zho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云南,昆明650011刊 名: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 PKU英文刊名:ASTRONOMICAL RESEARCH & TECHONOLGY-PUBLICATIONS OF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CHINA年,卷(期):20085(1)分类号:P182.5关键词:太阳色球 嫦娥一号 太阳活动

篇6:中国嫦娥探月

把好思想关,补足精神钙,写好为官路上的“正”字。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成立以来,经历风风雨雨走到今天,之所以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忧患意识、节俭意识,真正做到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基层干部要行稳致远,就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增强自制力和辨别能力,不逾越底线,不触碰红线,以手中之权行利民之事。

脚踩泥土自芬芳,以干部真心换群众真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放在群众身上。工作搞得好不好,不看说得漂亮不漂亮,要看群众认可不认可。下村的时候,会听到一些老百姓说:“党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到了下面就走样了。”细细询问就会发现,老乡口中的“走样”很多时候是对政策的不理解、对工作的不清楚造成的,总而言之,还是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搞群众工作就要接地气,高高在上、凌空蹈虚只会不断拉开干群之间的距离。要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安危冷暖,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用实实在在的付出,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敢啃硬骨头,成长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不怕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准备。面对当前复杂形势,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一往无前、迎难而

篇7:中国嫦娥探月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徐京跃、顾瑞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任务的广大参研参试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和新年的祝福。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参加会见。

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里,洋溢着热烈的气氛。上午10时许,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中间,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习近平等同代表们热情握手,同探月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等同志亲切交谈,询问他们工作和身体情况,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随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我们把“玉兔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你们作出的卓越贡献、立下的卓越功勋,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习近平强调,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这一成就,凝结的是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汇聚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体现出的最重要意义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自信。

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又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经验。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今天来这里的代表,有德高望重的科技大家,有技艺精湛的技能大师,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青年骨干,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我们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再接再厉,向着探月工程总目标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凯、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范长龙、赵乐际、栗战书、杨晶、常万全,中央军委委员房峰辉、张阳、张又侠等参加会见。

篇8:嫦娥三号探月全记录《录音新闻》

梦想起飞

时间:12月2日1时30分

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镜头:西昌是夜无月,繁星满天。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直冲云霄,火红烈焰划破夜空,在天幕上形成一道明亮的光带。

这是人类第130次探月之旅。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被称为“玉兔”的月球车组成,总重约3.8吨。在夜幕中飞行19分钟后,火箭把嫦娥三号送入近地点高度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与嫦娥一号长达7天的太空跋涉相比,这次的旅程走得轻快许多。

解读:(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本次发射具有多窗口、窄窗口的特点,把嫦娥三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入轨精度比嫦娥二号提高了3倍多。

太空刹车

时间:12月6日17时53分

地点:距月面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

镜头:17时47分,北京飞控中心发出指令,嫦娥三号探测器器载变推力发动机成功点火,这是目前我国空间推力范围最大的“大力士”。

361秒钟后,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真正成为一颗月球卫星。为了能在月晨时刻准确地降落在虹湾区,嫦娥三号还要绕月飞行8天。

解读:(探测器系统专家吴学英)近月制动是一次关键的轨道控制,难在精准:轨道要测得准,控制参数要计算得准,探测器也要执行得准。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嫦娥三号无法被月球捕获,不是飞离了月球,就是一头撞上月球。

完美着陆

时间:12月14日21时11分

地点:距地球约38万公里的月球表面

镜头:变推力发动机再次开机,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环月飞行的嫦娥三号从距月面15公里处实施动力下降。距月面约100米时,嫦娥三号暂停脚步,用三维成像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精障碍检测,选择最安全的着陆点。

21时11分,发动机关机,嫦娥三号依靠自身重力下落。着陆腿稳稳地“站”上月面,嫦娥三号成功着陆。这是我国探测器首次登上地外天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解读:(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落月是整个任务最关键的阶段,新研制设备的性能是否可靠、月面未知地形是否满足着陆要求,都带来了风险。为规避风险,科研人员攻克了着陆的自主导航控制、着陆推进和着陆缓冲等关键技术。

中国印记

时间:12月15日4时35分

地点:月球虹湾地区

镜头:凌晨3时的北京夜色寂静,而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还是沐浴着阳光的上午。慢慢地、稳稳地,“玉兔”开始向转移机构移动。近一个小时的谨慎“摸索”后,“玉兔”已站立在转移机构前端。

4时06分,托举着“玉兔”的两条“扶梯”轻触月面,在着陆器与月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玉兔”随后沿斜梯款步而下。4时35分,“玉兔”踏上月球,车轮在月面印出两道深深的痕迹。这是中国探测器留在地外天体上的第一串“脚印”。

解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嫦娥三号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需要突破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和地面试验验证等多重难关。在实现软着陆之后,月球车成功分离是开展后续工作的第一步。

精彩互拍

时间:12月15日23时许

地点:月球虹湾地区

镜头: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照片数据完整、图像清晰。

国旗展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飞控中心掌声骤起。这是五星红旗在地外天体上的第一次“留影”。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解读:(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两器”成功互拍意味着它们携带的载荷顺利工作,这次任务“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目标已经实现。在接下来的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月球车和着陆器还将开展更多的科学探测。

(选自新华网2013年12月16日,有改动)

鉴赏空间

从1982年到2013年,从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到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篇新闻报道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带我们回顾了嫦娥三号在探月过程中从起飞到互拍的一系列精彩镜头,而且在每一部分的结束部分,都加上了探月工程相关专家的讲话。读完整则报道,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读有所思】

上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我想握住你的手下一篇:分销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