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故事刘佳

2024-08-06

教师成长故事刘佳(共8篇)

篇1:教师成长故事刘佳

我的数字化成长故事

——阳曲县高村小学刘佳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已在阳曲县高村小学任教三年了。俗话说“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教师作为“孩子王”,整日与孩子在一起,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作为“孩子王”我彷徨过,迷惘过,烦恼过,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在这工作的时光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纯真与美好。望着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一切的烦恼与忧愁刹那间消退,生活的诗画便在眼前飞扬,使心田灿烂,温馨甜美……

作为2个年级的英语老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身上圣神的使命感。但同时我有感到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压力。刚刚踏上这个岗位时,我感到手足无措,要干的事很多但我又不知道从何着手。渐渐地,我从观察其他老师并向他们讨教中进入状况,从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和积极的表现中找到了自信。

可喜的是经过三年的学习、积累、探索,我在英语教学上日趋成熟,逐渐收放自如,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将会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教学中最深刻的体会。我任教的年级为3、5年级。他们接触英语的时间不长,对英语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在教授新课前,我采用歌曲和TPR热身活动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一些活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在教授单词课时,我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实物、头饰、音乐等作为教学工具,设计了丰富多采的教学游戏如:what’s missing、guessing game、boom game等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身心愉悦地上英语课,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在教授句型课时,我设计情景并采用角色扮演,在情景中交际习得语言,如在教授uint3 My Friends 描述朋友的句型教授完毕后,利用现场资源4人为一小组进行活动:描述自己在班中的朋友并请其他组员猜一猜。Chant是一种很好的操练句型和单词的方式,如在uint6 Meet My Family中教授职业单词和询问职业句型What’s…?就可以把下一课时的chant 提前,加入到本课时教学中。在教授读写课时,我知道记单词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我把读音和书写结合起来,能读就能拼。为了记忆一些单词,我也自创了一些方法,如记忆chicken这个单词,我就自编故事帮助学生记忆:“小c和小c在肯德基(ken)碰面了说了声

hi。”并让学生复述,复述完后他们都笑了,他们都说这样记单词很有趣。在此后的听写中这个单词也其本全对。

除了课堂教学外,作业的辅导和课外活动也是重要的内容。我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孩子们的父母一般都在外打工,工作较忙平时很少与孩子碰面。孩子们每天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上学,爷爷奶奶也不懂他们的英语。刚开始,我布置的英语回家作业有写的和听录音读课文,第二天抽查有许多学生不能完成,我的心里十分着急。后来我向其它英语教师讨教,在他们的建议下,我对英语书面作业基本要求在校完成并当场讲评。读课文利用早读、午督、晚托我放录音他们跟着多读读,并让他们自读不会读举手问,最后请几个学生读,读得流利给敲一个小印章作为奖励,如果能背诵则给敲三个小印章。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三年级英语歌唱比赛,活动中孩子们都积极报名参加,一展了歌喉的同时也并培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英语教坛上,我尚是一名新兵。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努力向前辈们学习、讨教,并自我不断专研探索并成长起来,做好“孩子王”。

篇2:教师成长故事刘佳

快乐成长

幸福收获

永济电机幼儿园

郭彩红

89年运城幼师毕业后,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永济电机幼儿园,开始了我的幼教生涯。

【第一篇:学,然后知不足】

95年,恰逢永济市选拨学科带头人,王园长对我寄予重托,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蛋壳》,在园领导一次次的指导下,从教案的设计、环节的层次与递进性、过渡语言的衔接性等方面进行一一的指导和把关,在一次次的研讨、磨课中、我出色地完成了教学活动,在市级教学能手选拨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得到领导和幼教同仁的认可。在这样的过程中,设计教案、研究教材和幼儿、语言的严谨性等,包括案头的、包括实践方面的,对我以后的专业成长打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说的还真是有道理。虽然我经过幼师三年的专业训练,但是对于教师这个操作性较强的职业而言,开始几年的再学习是自己成长的必由之路。在这个阶段,我更加如饥似渴的学习。把握每一次听课、研讨的机会,通过阅读、生活各个途径展开学习。在集体教学里面、在经验教师当中、在与孩子交谈当中、在自我的反思当中,总结“收获”与“不足”,总结“成功”与“失败”。【第二篇:教,在探索中前行】

工作28年来,我获得了公司级“岗位巾帼标兵”、“市级教学能手”、“省级教科研骨干”、“省级保教能手”等多种荣誉称号。感谢园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感谢同行、同事们对我的赞誉。我现在很喜欢和孩子一起生成活动,而且总是尝试对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迅速、准确地找到回应的方法。过去,一日活动对我而言是我必须执行的作息制度,是一个教育手段;而现在,它已经成为我观察幼儿生活的一个平台,成为我走进幼儿世界、调整教育步骤的一个依据,我努力在幼儿的生成和教师的预设间寻找到平衡。多年的探索,让我感到做一名幼儿喜欢的教师并不难,要能够“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不仅仅是身子要蹲下来,心也要能蹲下来,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接着就是学会共享,教师要“当真地和孩子玩”,这种玩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做给孩子看的;最后学会回应,要回应孩子关注的热点、学会对幼儿生成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这是考验教师情感和智慧的问题。【第三篇:思,个体随之成熟】

教学重在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回顾、分析和审视教学过程,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想做反思型教师,就必须在教育理念方面,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善于汲取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思考,不盲从、不迷信权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并对教育理论进行加工、发展、创新。把幼儿当作学习的主人,把自己看作是学习者中的一员,以平等的、合作的身份参与幼儿学习的过程,一同去探索,发现未知的领域。在教学方法方面,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发现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着重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在《开锁》的活动中,我准备了许多不同大小、品牌的挂锁,并按照不同层次分类摆放,呈现在幼儿小篮里的有:同品牌不同大小的挂锁、不同品牌同种大小的挂锁以及不同品牌不同大小的挂锁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对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分析,估计幼儿会出现几种开锁情况:第一,毫无章法地一把一把钥匙轮流开,盲目配对,比较随意。(这是最低层次的思维水平)。第二,能意识到用同一把钥匙尝试去开不同的锁。第三,能意识到用同一把锁试不同的钥匙。以上两种方法属于中等层次的思维水平,都显得比较有序。第四,能够按锁的大小有针对性的找钥匙,即大锁找大钥匙。也就是能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有目的的判断。第五,注意到细部特征:能根据不同的品牌,并按大小快速寻找到钥匙。这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水平。观察幼儿在区角游戏中的反应,他们用自己的钥匙打开信箱,是属于一对一地开锁,可是仍出现一串上几把钥匙轮流开或者插钥匙方法错误导致无法开锁等现象屡屡发生。因此,活动中让幼儿仔细观察挂锁,学习插钥匙开挂锁的方法就是活动的一个重点。引发幼儿注意细部特征,探索发现找钥匙开锁的好方法就是活动的一个难点。活动之前的预操作以及每个篮子不同层次锁的提供,让我对整个活动的思考更全面,活动中从幼儿的表现上看更是达到了期望的效果。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认真反思自己,才能真正从成功中看到新的希望,在差距中找到问题所在,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一心向“思”,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做反思型的教师,这是我一直追求的!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不仅有电机幼儿园这个平台提供我发展机会,而且在我成长过程中还受到了很多专家的指引,幼儿园的王园长,高校的各位专家,省幼教中心的各位领导等,都给了我点拨和鼓励。事实上,和她们探讨是快乐的,她们帮助我解决了许多实践困惑,是她们教会我“用崇拜的眼光去看孩子”,也是她们真正让我发现孩子的“那口井”比我想象得要深得多!

篇3:一位农村体育教师的成长故事

一、山路多崎, 我向何方

2002年, 我胸怀着满腔热情走进了自己喜爱的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 社会经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以及不被重视的体育教学工作, 这些都让我忐忑不安。当时, 我不断地问自己:“我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吗?我能在这里干好工作吗?”我心中一片茫然, 全然不知我的路将会在何方。

那时候, 学校的条件很差, 土操场上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我独自承担全校6个年级7个班的体育教学工作。工作之初, 整天忙得天昏地暗、腰酸背痛, 却始终不得要领, 但我是学校当时为数不多的师范毕业生, 学校把我当块宝, 对我非常信任, 也抱有很大的期望。但越是这样, 我的压力就越大, 就越是找不着“北”。在忐忑之中, 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大考——全乡踢毽子、跳绳比赛。

从接到通知的那天起, 我就开始做计划、选队员, 组织学生训练, 一心想在这次比赛上一鸣惊人, 但事与愿违, 结果是大败而回。那时, 感受到的只有失落、无助、苦闷和彷徨, 突然觉得以后的路不知该如何走下去。

二、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

工作上的压力和对领导信任的内疚, 让我病倒了, 连续三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又因为错吃了药引发过敏, 患上了过敏性紫癜, 需住院静养治疗。没给学校争得荣誉, 却给学校增添了负担, 我不敢跟校长请假, 但我双腿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血泡, 瞒不过陈景科校长的眼睛, 他果断安排我停课治疗, 并宽慰我:“病了先看病, 这边不用管, 我先给你顶着, 千万不要着急。”

我满怀着感激和愧疚, 边调养、边反思、边“充电”。我向自己的老师请教, 我向以前的同学学习, 当病情有所好转, 我开始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前所未有的动力, 投入到工作中去, 慢慢地竟然也小有了一些成绩。就在我觉得即将走出迷途时, 又一个考验到了。也正是这次考验, 使我增添了自信, 使我从青涩逐渐走向了成熟。

2004年初, 全县体育评优课全面展开, 每所学校都下发了通知。我心虚怯战, 以场地器材匮乏为由没有报名。但鬼使神差, 当时的副校长高光到局里开会时, 得知我没有参报这次活动, 以为我不知道这个消息, 就顺便帮我报上了名。我知道我没有退路了。“上!还能怎么的, 大不了再丢一次人呗!”一切就在慌乱中开始了, 我选定三年级持轻物投准的教材。教学楼那时刚竣工, 工地尚在, 我在一角找了点白灰, 按照自己的设计画了一个场地, 向学生们交待了学习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没有上课用的器材, 我就发动学生回家做个小口袋, 还请以前的同学帮忙找资料, 设计了两个小游戏……在忐忑中, 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公开课。

三、无心插柳, 小荷初露尖尖角

从来没在这么多教师面前上过课, 学生紧张, 我更紧张。学生们还不时出现一些我想不到的状况, 我一边忙着输出我的“程序”, 一边忙着化解出现的问题。那一节课, 我觉得无比漫长, 下课时, 我感觉快虚脱了。教研员曾老师课后破例点评道:“课的设计较新颖, 思路清晰, 课堂驾驭能力较好……”这些话语像春风一样温暖着我, 让我获得莫大的动力, 使我至今难忘!

没过多久, 证书发了下来, 虽然只是二等奖, 但这节课, 应该是我的一个转折, 它增加了我在体育教学中大踏步前进的信心。此后, 我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参加全市体育评优课, 全都获得了一等奖。

2006年9月, 我校受命承担辽宁省“十一五”体育科研课题研究, 这个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 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虽然, 此前我参与过市级课题的研究, 但那也只是“打打下手”, 而这毕竟是省级课题, 可以说我是一点经验也没有, 参加完省里的开题会议后, 我通过调查, 结合学校的实际, 确定了“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的子课题。

开弓没有回头箭, 除了每天日常的工作, 我不停地查阅资料、写报告、写总结、做调研、研究案例, 并到各个城市参会、取经……三年间, 我先后到过沈阳、本溪、大连等城市多次, 听专家讲座20余场, 名校名师经验交流、课堂教学30多节……这三年是我人生得到升华的三年, 这三年是我得到飞跃发展的三年。三年时间, 转瞬而过, 2009年末, 课题终于结题了,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在学校同仁的精诚协作下, 课题荣获三等奖, 我撰写的结题报告结集出书一本。

四、山花烂熳, 行者无疆

篇4:教师成长故事刘佳

刘佳玟:忘不了服饰总经理

我的时尚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她不仅是一个懂得运筹帷幄的女强人,也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小时候很多衣服都是母亲从自家工厂的制作间里将大货的余料拿回家,自己打版设计制作的,独一无二的专属于我的裙子。虽用的是男装的面料,却为我创作出了最美的裙子,她有一双神奇的双手。

那个时候,我已经属于朋友圈里的小小时尚达人,每年跟着母亲到北京甚至国外去参加时装周,看秀,与设计师们相处。然而因为年纪尚小,我对于时尚根本还没有什么概念,对于周遭的一切,也仅止于“很有趣”的认知。

十一二岁叛逆期,自己开始在意自己的形象,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去打扮自己,母亲给我买或制作的衣服早已满足不了我对“美”的渴望。“怎么打扮,我想自己来”,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我开始变得敏感,看杂志,逛商场,像所有爱美的女生一样,一头扎进缤纷多彩的时尚潮流里,不可抑制。但这并不表示,我是一个盲目消费的人。那会儿,每次去买衣服都会向母亲提前报批“经费”,并并列举三条理由,解释我为什么要买这件衣服。尽量做到在自己的预算额度里,做到合理消费。

这样的购物习惯培养了我良好的理财能力,到加拿大学习工商管理仿佛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国外求学的几年里,我唯一感兴趣的娱乐方式是拍摄橱窗。现在想来,时尚的基因早已潜伏在我的身体里,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为后来回国引导我接手家族服装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时尚,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并且亲历其中。

刚回国到家里的工厂上班,我选择了从基层做起,跟着工厂的版师学习服装打版。我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件男装衬衣和一条西裤。脑海里的“时尚”不再是纸上谈兵,真到要“真枪实弹”地操作时,才体会到时尚行业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行业,你要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头,要用经验与审美武装自己。

从车间、研发到采购,公司的每一个岗位我都做了个遍才发现,原以为十分熟悉的地方,原来如此陌生。还有许多未尽的困惑困扰着我。带着困惑,我决定重回课堂,到上海东华大学学习服装设计,毕业后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男装设计工作室。一年不到的时间,我又做了一个决定,到其他成熟品牌学习。周一到周六在广州的企业工作,从销售员做到设计师,每换一个岗位我都会交给他一份报告。周日飞回上海解决工作室的相关事务。就这样做了打了一年的飞的,做了一年多的空中飞人。不久便决定再次回归,这次不同的是,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并带着自己培养的精锐团队回归。

忘不了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情感品牌,而我的目标是为这个家族品牌注入新时代的灵魂,让每一件衣服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就像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任何一个品牌店里陈列的衣服,被设计师赋予了灵魂,有着许多背后动人的故事。这是我的理想,也许这辈子尚未能够完成,但那又怎么样呢?理想可以被传承,星火相传。

正是有了这段成长经历,如今的我才敢去思考“时尚是什么?”这样一个大的课题。经历了“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的认知历程,我才明白,时尚只是直观的感官享受。是一个人对美感知最感性的表达,它是你气质的一部分,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就拿长沙人的时尚来说,长沙人对时尚的诠释与其个性有关——敢为人先。我当然也不例外。

邓水清:DY珠宝董事长

邓水清:做主人,不追逐朝花夕拾

口述 邓水清 采写 周宇

不同于旧时的“时髦”,是优雅、大众品味的代名词,“时尚”在这个时代更被赋予了个性化、市场化的寓意。时装周、时尚刊物以及电视节目与购物“同谋”,吹出了一个玫瑰色的汽包,令人心生向往,疲于追赶。这样说来又过于片面,在西方许多国家,人们住在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堡或上了年纪的房屋里,用着苹果数码产品,用二手衣搭配品牌珠宝与鞋包。时尚是她们生活里的所有,是一个得以传承的生活方式,是新旧两个世界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作为时尚行业有着18年从业经验的人,很难理性客观地去看待这样一个问题:“你自己是否是一个时尚的人?”

我只能尝试静下来,让真个思绪从工作和生活的琐碎中抽离出来,审视一下自我。穿衣打扮方面,越来越简约的装束,对于舒适度的追求成为了衣着的唯一诉求。工作上,对于珠宝极致工艺与设计的追求,面对品牌如何在国际化与本土个性如何平衡的挑战,所作出的思考和尝试都让我深刻地理解到,时尚如果不照进现实,仅仅停留在想象和追赶的脚步中,根本等于空谈。

将D&Y珠宝从法国引进中国之前,我对于时尚的认知也是相对片面的。

大学从电工专业毕业之后,我意外地闯进了珠宝行业。在某家珠宝加工公司跟着老师傅学习珠宝镶嵌技术。工作几年之后,掌握了相关技术的我,开始选择单干,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珠宝加工工厂。珠宝产品远销海内外,一度让我有点飘飘然。而然,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遭遇了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原本每月数千件的外贸订单,一下子跌降至几百件,损失惨重。开源节流的同时,我也在积极地寻求一线生机。分析发现,过分依赖外围力量终归是牵制与人,不是长久之计。此时的我,对于时尚的理解还停留在“西方吹西风,我们就使劲吹西风的阶段。”

如何破局?寻思不得答案的我走在街上,看着身边许许多多的红男绿女们一个个打扮得光鲜亮丽。珠宝店内,金银玉器传统“老三样”开始被冷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品牌价值,并对新兴的珠宝产品、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朝花夕拾的行业,疲于奔命,潮流不好追。

“那何不跳出来,引领时尚潮流呢?有了这层认识,困扰我多日的苦恼就迎刃而解了。尤其是不久之后与法国高级珠宝品牌D&Y高层的相识,取得品牌中国区的代理权,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做一个时尚珠宝品牌的目标。

问题又出现了,外来品牌如何“好唱戏”?答案是本土化试验。如何本土化?我又陷入了新的思考。就在这时,我想起了自己的订婚典礼。在与妻子的订婚典礼上,我将自己设计的心形女戒和箭头男戒的设计呈现给大家的时候,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询问这样别致的婚戒是哪个品牌的,我笑而不语,因为这是我和妻子的设计,只是在自家的珠宝加工工厂里制作的罢了,仅此一对。想到这,我突然明白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在国内公司设立了独立的设计师团队,将法国珠宝设计师的作品进行调整,不能再犯“拿来主义”的错误。在调整平衡的同时,强化设计师的原创设计能力,推出了一系列热销的系列,例如最近要推出的“秋收”系列,更接地气的设计与法国工艺、品质相结合,终于赢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我这才切身地体会到,时尚就是将自己的审美根植与这个时代的土壤,不盲目追逐,做时尚的主人才有一个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关于“时尚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我能肯定的说,这是一个“没问题”的问题,因 为时尚是一件特别自我的事情,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可以准确地定义它。于我而言,时尚是一门生意,更是一门彰显个人思想高度的学问。一个敢为人先的人,他在思想的高度上是一个不盲目的人,无论潮流如何变更,他总是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再回头看时,已是最时尚。

篇5:青年教师成长故事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以前写文章常用这句名言,只觉得它好有文采;现在每每读到它,就回想起自己从教7年的历程,对它便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真切体会。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懂得笨鸟先飞。多一份爱,多一份付出,多一些勤勉......经过7年的累积与磨练,便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今天,抱着学习的态度,与大家交流成长的体会,共享成长的快乐。

回首往事,常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忙碌了一天后,我总会拿“太累了、该放松放松”等托词来给自己业余时间的“放假”找理由;也常陷入这样的窘境:忙了一天,忙了一个星期,或是更多,可每当回首这段时光的时候,往往是一片空白,好象什么都没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少了一份学习,少了一份反思,更少了一片宁静的属于自己心灵的空间„„如此日复一日,当我蓦然回首时,已然“尘满面,鬓如霜”。我不止一次地惋惜,不止一次地感到时间流逝的可怕。

蹉跎了数日,忽而感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多次的惋惜,警示我“远虑”的必要。也正因有了这样的忧患,所以如今,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多的时候还是充实,还是不断地在进步。在这七年的成长路上,两宜初中、仁厚里小学和红楼小学的同事们一直在帮助着我,激励着我,使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骄人的成绩,多篇论文曾在市级、省级刊物上发表;2007、2008年连续两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多次担任市级“阳光师训”示范课教学;2009年获省义务

教育学段优质课展示优秀奖;2010年获市级优质课展示一等奖;2010年9月被县政府授予“十大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6月获得“读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一等奖;2012年9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十大师德标兵”称号;2012年10月论文“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获得渭南市课改十年论坛一等奖;2012年10月还被大荔县教研室聘为校本研修专家等等荣誉。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校领导和同事的真情帮助。可以说,我曾经所待学校的教师们是很多本“人”字的教科书.很多本能快速发挥教学功能的书;很多本能够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为学生编写教科书的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老师的智慧才学,其实是“书”的内容;所以我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法国卢梭曾经说过“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读书让人明智,读书让人深刻。阅读的习惯对于我的工作、成长,帮助是巨大的。我希望可以自豪的站在我的学生面前,底气十足的能说、敢说:“我,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资料书;一本让你们每天都惊奇的教科书!”

还记得正式成为教师的第一节课,那是在两宜初中,那是七年级报道的第一天,一群好可爱的学生。他们和我一样刚刚踏进初中校园,带着好奇的眼睛,揣着试探的心来认识周边的一切。我踏上讲台,第一次说:“Good morning, class.”,心里感觉到别扭。而听到学生们用着清脆整齐响亮的嗓音说道:“Good morning, teacher.”,那一刻,心,就如被清新的泉水叮咚地敲着,瞬间感到自己神圣的责任,还有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自豪。

第二天,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师的角色,我的工作对象,是一帮天真无瑕的孩子。我想,我完美形象的塑造,从今日起,得从他们身上得以完善,得以升华。我小心翼翼的,试探着,走近他们之中,走进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结果,三天不到的时间,我竟熟悉了大家,融进了这整片的天真。这个集体,它,像我在这所学校,抬头看见的第一片蓝天。从姓名、座位到个人的喜好,甚至于每个孩子形体上的细节特征,我也记得一清二楚。他们对外垒砌的墙,像是堆给我必须战胜的小困难;与我的距离,也是我需要战胜的小坎坷。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段日子,我常常闭上眼睛随时想象班级里的现状:谁在认真听讲,谁在左顾右盼,谁和谁在窃窃私语,谁与谁又在大声喧哗„„也一次次欣慰,自己居然能想得出,记得准。陪伴着孩子的成长,是一件让人感动的事。一天天看着他们活泼可爱的笑脸,一次次听着他们问的单纯而有趣的问题,也使得自己一直保持着年轻纯朴的心态。

如果说,身边的榜样引领着我的成长,那么自身不断的努力,则是成长必备的条件。回想自己这七年的从教经历,感触最多的是,工作越忙碌,内心就越充实。

七年以来,除完成自己英语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过团支部书记、班主任工作以及现在的教导处工作,也正因为这样我比别人多了一些实践、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 我一直喜欢着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是哪种角色,我总是会用爱心去浇灌孩子们的心灵,用爱给孩子以温暖,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心,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成功!

连续资助四年的周乔柯,于今年九月份已骄人的成绩考入北京化工大学。在两宜初中任教期间,周乔柯曾在我带的班级中,也正因为这样,才与她有了不解之缘。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孩子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正因为这样,使我不得不把更多的关爱给予她。我曾多次和孩子谈心,并且近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她,高中就读于渭南瑞泉高中,利用星期天,经常和也是教师的老公买许多日用品和零食一起去看望她。2009年9月先进事迹曾在大荔电视台播出;2010年8月,以“一盒特殊的月饼”为题的专访,在渭南电视台播出。我觉得我用忠诚实践了自己教师的责任,以高尚的师德温暖了孩子的心!

回顾七年所走过的脚印,无论是深深浅浅,无论是大大小小,都有值得回忆的经历。如果说我在“虚心学和勤实践”上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么更引起我注意的还是在这些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工作,在探索过程中,“此事躬行”方知浅,学海无涯需努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借古诗拼凑起我的教学足迹,与征程。用爱,点缀教育;用情,美化心灵!也借这份感悟,装扮我的精彩,铺垫教育历程中,我永久的未来!

篇6:青年教师成长故事

“36加1”的爱——记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

刘台小学任丹凤

夸美纽斯说过:“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工作五年来,我始终手捧一颗爱心,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言传身教,爱的传递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和班主任。我始终把“言传身教”作为我这个领路人一贯奉行的工作作风。临近毕业的那段时间不断地高强度的复习,部分同学出现了厌学情绪。他们不再是刚接班是的乖巧模样,变得焦躁叛逆,和我的那份依恋也好像随着毕业的现实走远了,我和孩子们的心在渐行渐远……我整天故作笑态,可心里满是不能言说的失落。那天课间操,看着孩子们木讷冷漠的表情,我不禁念起昔日与他们一同玩耍的情形,他们那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我慢慢地弯下腰,捡起一个篮球,同学们我们来玩传球游戏。在乱嚷嚷的课间,为了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我故意提着气,放大了声音。霎时,几个孩子的脸上回应了喜悦,我很欣慰,我继续讲解游戏规则,慢慢地我发现越来越多同学的专注的表情和飞扬的神采,我也全情投入到游戏中,为孩子们做了第一个示范,感觉好像抻了一下腰。当日下午,我又为和几个孩子谈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更要努力学习的事着了很大的急。第二天我没能出现在教室。我被诊断为早期流产,不得不在家卧床静养。那一段我总是惦念着我那三十六个学校里的孩子,我期盼着他们在我不在的日子里努力学习,为考试作最后的拼搏!那日,我收到了孩子们发来的短信:“老师,听说您病了,我们很担心您,希望您早日康复!“大家都说任老师在班里让人烦,”

可是不在又让人想!“求求您,您快回来吧!我们一定听话!””看着短信,我不禁潸然泪下……一周后,我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孩子们身边。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我发觉分外安静,一双双眼睛都亮亮的,此时,我明白了,这是学生对老师发自内

心的一种尊敬。那日带领学生办黑板报,我鼓足勇气站在了桌上,当时同学们都投来诧异而崇拜的眼神,当我下来时,已有许多双小手不约而同地扶着我所站的桌子,他们从中学会了关心。看到他们的成长,我感到无比欣慰,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想,“身教重于言教,这就是师德的力量。”

二、关心学生,循循善诱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孩子,我的学生,你亲我更爱!”我班有一个叫刑森的学生,纪律散慢,作业常常不完成,常与同学闹不和。虽然多次教育,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有着爱劳动,对师长有礼貌的优点。于是我就特别注意他,一发现他做好事,就及时表扬,随时随地,我都用微笑去鼓励他,在他犯了错误时,我也从不大声训他,而是以一颗宽容而博大的心去感化他、激励他。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纪律也好多了。我想,这就是我们说的爱心教育!

三、不断学习,追求卓越

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常常羡慕大师们在课堂上的风采,感叹于他们臻于化境的教学艺术。但事实上,光彩照人的背后,是汗水,是心血。名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高度,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根须深深地扎在教学的大地上。课堂,是老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所谓根深叶茂也,名师都是从一线课堂的长期实践和探索中走出来的。

一个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公开课,但是最能磨炼人的,则是日复一日的常态课。因为教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自己所教的学生身上!作为一个青年老师,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学生身上。回顾自己所走的教育教学之路,前2年,是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只知道教着一本书,不知道为什么教这本书。这个时候,对教学的思考,仅仅停留在怎么样把

一节课上得让学生喜欢的层面上。稍后的一段时间,开始对教学有了些肤浅的思考,我开始追问:教学能为学生做些什么?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究竟我所做的哪些事,是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哪些事情纯粹是在应付。经过解剖,我发现,自己的很多教学行为,的确是为了应付,而不是给孩子们最好的成长养料。发现这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是继续这样敷衍下去,还是克服困难走自己的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没有屈从于所有指向于自己的重重压力,用自己的改革,为孩子,送上一阵清风,撑起一片天空。课堂上,我尽力做到不搞琐碎的提问,不搞枯燥的练习,努力让孩子在课堂张扬灵动的个性,闪烁创造的火花,激发活跃的思维。我始终以“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得灵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尽量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善待学生的每一次“灵光一闪”的创造与感悟。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始终在自己的课堂上贯彻着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把生活中的内容引入课堂,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学习的知识有用、有趣。我认为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幸福栖居的天堂,一个教师只有把根深扎在课堂的沃土上,教育教学的花朵才会开得艳丽多姿。

篇7: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经意间,我踏上教师这个岗位将近一年了,回顾这将近一年来的教学之路,我体味到了为人师的诸多滋味。这里边有欢乐,有辛酸,有收获,也有失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和学生一起得到了成长,尽管成长的过程是一种痛苦的过程,但成功的喜悦是甜蜜的,是每一个老师梦寐以求的。

作为一名新教师,刚踏出社会,怀抱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走上了自己的教师生涯,我有的是信心,有的是激情,但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偶尔还带的一股学生味,对于怎么去备课,怎么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怎么去管理调皮学生等诸多问题都感到茫然无措。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从中我收获颇多。

首先,我明白了教师的职业虽不是轰轰烈烈,但是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此,担在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单纯地培养学生考试的能力,而且在塑造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充满自主性和差异性的生命。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身心健康,是否具备创新性意识,是否有责任的担当,是否有爱国爱家的意识,从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数学和信息技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其次,我体会到没有爱心的教育,教学就是毫无意义,常言道“把学生看作魔鬼,你便生活在地狱,把学生看作天使,你便生活在天堂。”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既要授与学生知识,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到微笑教学,不对学生发脾气,而是讲道理,以理服人。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因此造成了不同学生成绩上的差异,因此针对所有学生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是不对的,所以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发掘每一位孩子的潜能,从而引导他们发展其长处。

在这时间的教育教学中我也意识到了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必须热爱学习,善于思考,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吸纳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我还不停地抓住每一次机会向别的老师学习,听不同老师的课。

除此之外,我还在每堂课后反思,反思学生这堂课学到了多少,这堂课成功点在哪,失败在哪,从而改进自己上课的方式,不断进步。

学无止境,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努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篇8:教师成长故事刘佳

面对崇敬的目光, 越淑丽总是真诚地鼓励朋友、同事和徒弟们:“其实我的起点很低很低, 不但没有高深的学历, 而且是从乡村民办代课教师做起的……”朴实的话语总会引来这样的疑问:您是怎样从一名民办代课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的?每在这时, 越淑丽又总是恳切地回答:“热爱, 是热爱让我选择了坚守, 是坚守让我的梦想成真。”是的, 整整30年, 对小学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全身心的热爱, 使这位乡村女教师在坚守与奉献中成长, 在学习和磨砺中成熟, 在思考和追求中梦想成真!

一、热爱——矢志不移

1.用勤奋创造奇迹。

曾经, 越淑丽是大连小学教育界的一个传奇。

生长于偏僻而贫瘠乡村里的越淑丽, 在刚满18岁的时候, 在还没太明白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的深刻含义的时候, 就已经在自己的母校里做了一名教师, 一名代课的民办教师。或许因为她自小登台帮老师当小先生的经历?或许因为在小学、初中到高中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缘故?1982年的8月26日这一天, 看着她长大的老校长信心满满地把一个一年级的教学班交给了她, 同时断言她必将成为一个好班主任、一个好语文老师。

30年了, 越淑丽始终忘不了她的第一任校长——那位脸膛黝黑、心肠火热的东北汉子陈德金。是他给了她最初的信心, 给了她梦开始的舞台。乡下孩子吃得起苦, 乡下孩子还有一种朴素的责任感。在那间低矮逼仄、没有后窗的教室里, 她带着32个刚刚走进校门的孩子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

初为人师, 一切都在懵懂间开始, 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都在本能的模仿中进行。那时, 越淑丽最怕乡亲们说她误人子弟, 于是, 她拼得很辛苦。学校仅有的一本《辽宁教育》和一份《中国教育报》成了她的阅读专刊。但是, 对于她这样一个小老师来说, 那里的文章显得太空太大了, 让她感觉遥不可及。她又寻找一切机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然而村小里的老师都是邻家的大哥大姐, 长期生活在闭塞和散淡的乡村中, 似乎也给不了她更多的东西。所幸不久后, 八十年代那股浓郁的教研之风及时地吹到了夹河, 吹到了她所在的老虎峪小学, 使她遇上了职业生涯的恩师——原新金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徐忠茂和陈庆富二位老师。两位恩师悉心辅导她如何备课上课, 经常给她带来一些教学研究刊物, 其中不乏那种油印的教学经验专辑。于是, 她像一只奋勇的行者, 贪婪地吸吮着来自前方的养分。于是, 乡村午夜的最后一缕灯光一定来自她家的庭院, 清晨校园的第一声师生问候一定来自她的班级。为了一份满意的教案, 她曾经修改誊写了十七次;为了一个孩子的改变, 她曾经家访二十多回……

执著的汗水, 终于创造了奇迹。

从教不到三年时, 越淑丽首次代表新金县参加大连市优秀课评比, 便在当时的十一个县区中以满票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 大连市内四区的教研员们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消息传来, 新金县教育界一片欢腾。是的, 一个乡下丫头初出茅庐, 便创造了县区小学教育史上的奇迹, 殊荣难得!

然而, 在越淑丽看来, 荣誉不过是她努力工作的“副产品”, 她孜孜以求的, 就是不“误人子弟”。正是凭着这份朴素的信念和勤奋的努力, 短短三年, 她就成了一位全县境内声名显赫的“教坛新秀”, 并在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代表全县教师发言。第四年, 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并被评为大连市模范教师、辽宁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更破格转正为国家正式教师。第五年, 她荣获了大连市模范教师称号, 接受了市政府颁发的“大连市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员”的晋级奖励, 并作为大连市唯一代表参加了全国首届优秀教师夏令营,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第六年, 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同年被上级领导机关保送到大学进修学习。作为最年轻的全国优秀教师, 大连电视台、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人民教育》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

那一年, 她刚刚25岁。

2.用坚守捍卫承诺。

短短几年时间, 越淑丽已跻身于省内外闻名的“新秀”之列。县领导非常爱护这位本土成长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她是县里的劳动模范、党员模范、三八红旗手标兵、五四青年突击手标兵, 同时还是县人大代表。市领导也十分重视这位年轻人的成长, 作为全市教育界的代表, 她为市长和市政府多位领导展示课堂教学, 也代表过全市优秀教师接受市长的节日团拜。一时间, 荣誉伴随着机会蜂拥而来, 令外人看上去欣羡不已。而与此同时, 对于越淑丽本人, 改行或升迁的诱惑与疾病的困扰接踵而至。是啊, 频繁的公开教学和各地巡回经验介绍, 大量透支了她的精力和体力, 使她年纪轻轻已患有肾底部积水和脑神经衰弱等疾病。改行吗?去做自己喜欢的播音员?去做自己暗羡的记者?抑或去做人人向往的行政工作?

然而, 每当这种念头掠过脑际, 便引发一阵难以名状的心痛, 这令她惶愧不已。她不能忘记那张可敬可爱的面孔, 更不能忘记自己的庄重承诺——

还在越淑丽初露头角的时候, 当时已经退居二线且患有心脏病的著名教育家冷冉先生听说了她的事迹, 考虑她成长的需要, 毅然带领大连教育界诸多知名人士, 一路辛苦跋涉, 赶到她所任教的老虎峪小学。就是在那间灰瓦石墙的教室里, 越淑丽第一次聆听了来自城里专家们的谆谆教诲。冷冉先生认真地评价了越淑丽的阅读教学, 认为她和学生们的教学行为恰恰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 认为“这就是情知教学”。从此, 在领导和专家们的呵护和指导下, 越淑丽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本能走向自觉, 从感性走向理性。而冷冉先生则将培养越淑丽这样的青年才俊当成使命, 经常给予思想和生活上的帮助与关怀。老教育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扶持, 不仅使越淑丽在业务上有了持续的提升, 而且使她更加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爱与追求。

“你要努力, 做大连的斯霞。”临行前, 冷冉先生殷切地嘱咐越淑丽。

越淑丽则郑重承诺:“好, 请冷老放心, 我一定争取!”

时至今日, 越淑丽仍然感慨于自己当初的承诺。她承认, 如若没有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如若没有冷老的激励和自己的承诺, 如若没有众多教育前辈的悉心呵护, 她的人生或许早已改写。然而幸运的是, 她始终没有背叛她的爱, 也始终没有放弃她的承诺……

2007年, 冷老逝世。越淑丽在她的纪念文章里写道:“我这只‘丑小鸭’正在不断地蜕变, 我从不企望变成什么白天鹅, 我一直在努力地向‘大连的斯霞’迈近。如今, 我已步入不惑之年, 回首往事, 虽感慨良多, 却无怨无悔。冷老的教育思想就像一面旗帜, 一直在默默地引我前行……”

就在冷老去世一周年之际, 越淑丽光荣地被辽宁省政府评为特级教师。

二、坚守——不断成长

1.用学习弥补不足。

“学, 然后知不足。”正是在不断的学习中, 越淑丽越来越为自己的学历浅薄而深感不安。如今的教师, 再有如过去所说的“一桶水”是远远不够了。

记得在大连开会与两位教育专家接触的短暂时光中, 她的所见所闻令她十分惭愧。一次是借住在张娜琴老师家里。张老师是搞教育科研的, 爱人是大学教授, 他们的每个房间里都有大大的书橱。越淑丽看了看, 都是些看不懂的厚厚的大书。面对两位年过花甲的老者, 年轻的她一下子自觉矮了半截。还有一次是跟随薛殿会老师去某图书馆查阅资料, 竟发现已经六十多岁的薛老师在翻看世界语方面的书籍。越淑丽知道薛老师通晓日语和英语, 什么时候学的世界语?薛老师说他刚刚开始学, 又说其实各种语言的学习方法都是相通的, 不难。越淑丽不禁愕然:那么博学的老人, 已年近古稀, 怎么会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呢?

从此, 读书学习成了越淑丽更加自觉的生活内容。她求妈妈给她制作了一只简易的书架。每次进城, 她从没想给自己添一两件新衣服, 而是专跑新华书店。她几乎把每月仅有的18元民办教师补贴费全部用来丰富她的书架了。她订了教育、文学和社科类刊物, 还参加了《鸭绿江》杂志社举办的文学创作补习班。多年来, 她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读书。三十多本工作与生活日记, 记录了她孜孜以求的学习历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伴随着勤恳的学习, 她的教学思想越来越趋于科学和理性, 她的教学语言越来越清晰流畅, 她的文字水平也越来越自然大气。尤其是随着对情知教学思想的深入理解, 她的语文教学渐入佳境, 越来越凸显她“用教师的激情唤起所有孩子学习的情感, 达到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双线并重”的教学特色。在从教最初的五六年时间里, 她做各级公开课60多节, 这些公开课先后被评为县、市、省级优秀课。当时的市教育局局长、普教处处长等领导多次走进她的课堂, 盛赞她的语文教学“把所有听课者带入了美好情感的体味中, 真正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佳统一……”的确, 不论是20年前影响广泛的《雨》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 还是如今做教研员后多次公开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和《伯牙绝弦》, 越淑丽的语文教学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至今, 许多教师还清楚地记得越淑丽的“名言”:“要像爱情人那样爱语文教学。”是的, 早已痴痴情深的越淑丽, 正在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更多的教师去热爱语文教学……

2.用笔耕提升素养。

大凡优秀教师, 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这样的共同特征:他们不仅是勤奋的教育实践者, 更是勤奋的经验提炼者, 越淑丽亦然如是。勤于笔耕, 长远积淀, 这正是越淑丽教师生涯中浓重的一笔。还在村小工作时, 越淑丽就发表了自己的经验文章《情知教学初探》, 文章还成为大连电视台《教育天地》栏目开播第一期拍摄的原始脚本。凭着在乡村小学积累下的心得体会, 越淑丽的班主任工作日记得以在《大连教育》上分期连载。做教研员后, 面对基层老师不会写、没有时间写等畏难情绪, 越淑丽常常现身说法, 鼓励大家勇于实践, 超越自我……

就笔耕而言, 越淑丽堪为楷模。为了完成一套丛书, 越淑丽规定自己每晚必须完成3000字, 否则不准睡觉。二十几年来, 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出版专著100多万字。她于2005年主笔编写的《大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一本论述翔实、易于操作的指导性著作, 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评价。她参与主编的《感悟过程方法——与子女同行》一书, 从大教育观的角度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家庭教育问题, 见地深刻, 颇有新意, 历经近十次再版印刷依然深受读者欢迎。而她个人编撰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60篇精讲精读》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强化训练》系列丛书则是她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提供的最贴切的帮助……

善于积累, 笔耕不辍, 这正是越淑丽身上最鲜明的特点。唯其如此, 在人到中年之时, 越淑丽又被评为辽宁省“十·一五”期间小学优秀研训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系统先进工作者, 并被辽宁省推选为第一届全国小语会特级教师研究中心委员会委员。

三、追求——形成风格

1.用奉献超越自我。

越淑丽认为, 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没有做好, 无论原因有多少种, 归根结底还是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出了问题。越淑丽坚信, 只有不好的老师, 没有不好的学生, 再差的学生在好老师的引导下也会得到基本的提升。所以, 对于那些有志于语文教学研究的老师, 她写下这样的从教感言以激励他们:“对于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 更不是单纯的教学组织活动, 而是教育热情与教育使命的对接, 是语文情感与生命智慧的释放, 是全部精神力量的奉献……”是的, 课堂教学, 尤其是富有感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形成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土壤, 只有那些视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才会关注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独特体验, 才会仔细捕捉孩子成长的信息, 才会适时给予学生准确深刻的点拨。

为此, 越淑丽率先垂范, 用自己每一次严谨、精细、务实、高效的研训活动, 去影响和启发身边的教师。如今, 越淑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教研员, 听评课2000余节, 举行各种研训活动近200次, 做各种讲座辅导近100次。尤其是工作在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十年里, 她努力遵循“出精品, 创精品”的理念,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精心设计每一次研训活动, 认真操作每一个研训环节, 既注意给教师以学科教学的引领, 又注重促进教师队伍本身语文素养的提升。每次研训活动过后, 越淑丽的电话就成了热线, 老师们经常意犹未尽地与她畅谈研训体会, 将研究活动延续到家庭中、饭桌上。在QQ群的互动中, 每次都得她这个群主再三“下命令”, 教师们才肯退出热烈的研讨活动。教师们说, 每次参加完越老师的教研活动, 就如同打了兴奋剂一样, 那种难以名状的亢奋与憧憬将持续很久很久……

2.用人格砥砺他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老话, 但也道出了越淑丽在自身发展同时关注教师群体成长的行为准则。在研训教师的平台上, 越淑丽认为自己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教师, 建设队伍, 推动区域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多年来, 她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语文骨干教师, 引领他们长足发展。

首先, 越淑丽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的生活作风。大到生活趣味, 小到穿衣戴帽甚至化妆修饰, 她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大家, 也用她的喜好影响大家。她说, 教师这个职业更需要我们有奉献精神——要舍得为职业而牺牲个人的一点小爱好, 使你更具有教师形象, 从而也使你更具有教师的内涵。

其次, 越淑丽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她看来, 无论何时何地, 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 守时、守纪、负责、尽力应当是好教师的基本品质。老师是学生的样板, 老师的丢三落四散漫无序, 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在她的教研活动中, 很少有人窃窃私语、迟到早退。因为他们知道, 越老师绝不会姑息这样的“小错”。

再次, 越淑丽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问题一是一二是二, 来不得半点虚假, 光唱颂歌不行, 光看进步不行, 要找差距, 要不断改进。课上, 越老师的看课是最细致、最严格的;课下, 越老师的点评又是最中肯、最严厉的。老师们早已习惯了她的严格和严厉, 因为他们知道这正是越老师为自己的进步搭建起的阶梯。

最后, 越淑丽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的规律意识。课改初期, 很多教师对课改理念的错误理解一度导致教育教学出现了混乱局面。这时候, 越淑丽频频发表学术文章, 如《关于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再认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几种常见现象的思考》等, 呼吁教师们遵循语文教育规律, 尊重语文教学特点, 及时矫正形式主义泛滥等问题。一段时间之后, 甘井子区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在市优、省优评选中屡屡获胜, 而且夺得了全国阅读教学大奖赛的一等奖, 越淑丽功不可没。

上一篇:班级风采展示解说稿下一篇:码头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