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

2024-08-07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精选6篇)

篇1: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1、白帆

教学内容:

1、新学年序言。

2、综合训练:发声练习。3、歌曲“白帆”曲谱。教学目标:

1、进行三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韵母转换连贯、自然,声部之间基本协和、均衡。

2、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白帆》的曲调。教学难点:三声部合唱。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学期序言

1、教师介绍自己。提出新学期要求。

2、请同学讲讲新学期有什么想法?对上好音乐课有什么好的意见。3、复习练唱上学期所学习的乐曲。

二、发声练习曲(综合训练一)

1、复习听辨(听记)旋律音程: 2、复习听辨和声音程:

3、分声部视唱三声部发声练习曲。

先唱第三声部,再合第二声部,最后合上第一声部。

注意:四拍子的节拍强弱。用ma,mo,mi,mao,mu;la,luo,li,lao,lu音节发声。

气息控制,在音节母音变换时,要保持发声位置的不变。

三、学唱歌曲:《白帆》的曲谱。

1、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再度范唱,请同学边哼边看一看歌谱。2、给学生时间,两人一组念一念曲谱。

教师提示:乐谱是F大调的。Do应该在哪?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齐读歌谱,集体齐唱第二声部的乐谱。

练唱第二声部乐谱。

教师带领同学齐读第一声部歌谱,集体齐唱第一声部的乐谱。

练唱第一声部乐谱。

试着将两个声部的曲谱合起来演唱。(多多练习)

四、小结:

回家以后各声部练习各声部的曲调,也可以两个声部的在一起合一合, 看谁掌握的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白帆》歌曲处理。2、欣赏《长江之歌》。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2、着重通过对旋律特点的分析,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的热爱和赞颂祖国山河的炽热感情。

教学重点:歌曲《白帆》歌曲处理。教学难点:歌曲《白帆》歌曲处理。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注意:四拍子的节拍强弱。用ma,mo,mi,mao,mu;la,luo,li,lao,lu音节发声。气息控制,在音节母音变换时,要保持发声位置的不变。

二、学唱歌曲《白帆》。

1、集体齐唱歌谱,注意:各声部之间声音要协调。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倾听

2、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要读出感情。

3、低声部先练唱。注意换气的地方,注意要唱准。4、高声部练唱,注意不要受低声部影响。5、二声部试着合起来练唱。(这个阶段要反复练唱,注意不要互相串调,影响。多关照低声部)

三、歌曲处理。

1、讨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来演唱。

(注意,可以不按照书上所规定,学生自由讨论,要根据歌曲意境来思考,说出理由)

按讨论后的结果练唱。

2、想一想:可以采取什么演唱形式能更好的诠释这首歌曲?

(用领唱与合唱、重唱与合唱、齐唱与合唱等几种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四、欣赏《长江之歌》。1、教师介绍作品:

《长江之歌》是电视连续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该曲是剧中的主题音乐,为了更好的体现长江雄伟、浩荡的英姿,《话说长江》剧组在成千上万的应征歌词中,选中了胡宏伟的这一首词,因此,这是一首填词歌曲。

歌曲以比拟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和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慈母—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我国各族人民以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气概去建设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2、初听一次。请学生说一说歌曲整体有什么特点,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3、请学生挑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歌词来朗诵,并随录音机机哼一哼。再请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要挑这段歌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4、复听全曲,请学生说说哪两段是重复的。两人一组给歌曲分成两段。看谁分得准。

5、再次复听全曲,请同学试着跟着录音唱一唱,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白帆》,大家想想白帆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这首歌曲实际上象征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板书设计:

白帆

中速

柔美、天真

2、采菱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切分音;反复记号D.S.2、综合训练:

(一)节奏练习

3、歌曲:《采菱》曲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

2、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教学难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一)

1、请同学们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

2、想一想:你觉得这两条旋律哪最难唱?(导出切分节奏)师:这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切分节奏。

二、读谱知识:切分音。

1、教师出示以前学过的比较简单的切分节奏,请同学拍手读出节奏。

2、出示切分音图式。教师讲解:请同学将书上的几种节奏拍手读出来。(得出切分节奏的时值)。

3、请同学两人一组反复拍拍,看谁拍的准确。

4、将刚才演唱的两条旋律再唱一唱,请同学边唱边按书上要求的节奏打出拍子。

三、歌曲《采菱》曲谱。读谱知识。

1、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不要哼歌词,鼓励学生主要要哼曲谱)。

3、请同学将今天所学过的切分节奏找出来,并依次唱一唱。

4、再次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出教师演唱的顺序。

师:我为什么要按照这种顺序来演唱呢?因为歌曲中出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复记号D.S.5、教师讲解反复记号:注意:D.S.必须与

结合起来使用。请同学讲一讲书中的反复记号如何应用。

教师出示几个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应用。

6、跟教师唱唱曲谱。注意:切分节奏处的唱法。板书设计:

读谱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二)2、歌曲《采菱》学唱;歌曲处理

3、欣赏:渔舟唱晚。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歌曲《采菱》学唱

教学难点: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注意切分节奏处唱法。

二、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几种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演唱。

2、请同学说说以前都学过哪几种切分节奏。并拍一拍。(综合训练二)再请同学将上节课刚学过的切分节奏写出来,并拍一拍。

3、请同学跟琴唱《采菱》的歌谱。

三、学唱歌曲:《采菱》

1、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情绪。

2、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一定要准确。将切分节奏处找出,依次练唱。

3、跟琴练唱歌词。

4、处理:

讨论:演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速度?情绪?

练唱。

(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尤其要注意一字多音处要唱的连贯)。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菱》,可以表演。

四、欣赏:《渔舟唱晚》

1、出示乐器挂图,介绍筝,介绍《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筝独奏曲。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2、初听《渔舟唱晚》,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3、分三部分细听,请同学们按照听听想想来听三部分的速度、旋律、分别是怎样表达的。(完成听听想想)

4、请同学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听到“fa”时举手表示,并说说这里出现fa后,乐曲发生了什么变化。

5、复听全曲,请同学跟着音乐表现出渔夫一天的工作。

五、教师小结:我国的民族音乐非常有特点,是有着悠久历史发展的。今后我们会学习更多的民族乐。

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

听听想想

3、摇篮曲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一)(二)

2、学唱歌曲:《摇篮曲》歌谱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通过听辨平行三度、四度的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提高学生对和声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摇篮曲》歌谱。

教学难点:听辨平行三度、四度的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

注意:声音的连贯、集中、圆润。

二、综合训练:

1、分两声部视唱综合训练一的两条乐句。请同学说说演唱这两条乐句时感觉有什么不同。(先请同学自己感受,教师再讲解平行三度与平行四度的不同之处)

2、教师弹奏这两条乐句其中一条,请同学仔细听辨教师弹的是哪一条?

3、两人为一组,念出歌谱,注意为G调。(教师订正)

4、分两声部视唱曲谱。请同学说说这条旋律与综合训练一的哪条乐句相似。(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与第一条相似)。

三、学唱歌曲《摇篮曲》曲谱。

1、提问:《摇篮曲》是谁创作的? 教师介绍《摇篮曲》轶事:

有一天,舒柏特十分饥饿,下意识的走进一间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因身无分文而显得很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但店堂里在座的都是陌生人。当他低下了头感到失望时,忽然看到桌上的一份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短诗,便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并交给店主,这样才换来了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舒柏特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

四万法郎的高价卖出。

2、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这首世界名曲吧。

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有什么特点?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提问:do=G的调号及其音位?

你能举出一些装饰音并拍一拍它吗?

4、两人一组念一念曲谱。(注意:第六小节的装饰音的唱法)

5、教师范唱曲谱,请同学们跟着轻轻哼一哼。

集体跟琴视唱曲谱(着重练习第六小节装饰音处)

6、熟练的视唱曲谱。

四、小结:

请同学们回家利用一切方法,如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有关舒柏特的轶闻趣事。

板书设计:

摇篮曲 安静、祥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摇篮曲》分析处理。

2、综合训练

(三)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处的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曲: 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

(三)1、两人为一组,将综合训练三中六条乐句分别读出曲谱,并跟琴唱一唱。

2、讨论:在5条乐句中你喜欢哪条与第一行的乐句连接,为什么?

提示:仔细观察这六条乐句。

3、将学生提出的几条分别与第一句相连接唱一唱。教师带领同学总结:

从节奏上,2~4句是第一乐句的模仿;5是第一乐句的发展变化而成; 从旋律上,1~3句是由第一乐句的“sol”、“do”发展变化而来的;(只是变化程度不一)

(选择哪一条均可,由孩子自己喜好而定)

三、学唱歌曲《摇篮曲》。

1、集体视唱曲谱,注意装饰音处唱法。

2、教师有感情地读词,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再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请同学们跟着轻轻哼一哼。

4、跟琴演唱歌词,注意装饰音处多加练习。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再听一遍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乐曲在感觉上与以往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教师再播放中国的《摇篮曲》给学生更好的暗示。

(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摇篮曲是有摇荡感、轻、柔的一种歌曲)

2、请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来演唱《摇篮曲》(练唱时教师多加示范引导。)

3、讨论:刚才我们总结出摇篮曲是有摇荡感的,那么我们在演唱时怎样体现出这一点呢?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强弱的演唱,可以体现这一点)

提问:按照怎样的强弱规律来演唱呢?(强、弱、次强、弱)

4、请同学按照总结出来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教师注意以指挥来引导学生体现出这一点)

5、集体有感情的,注意强弱的演唱歌曲《摇篮曲》。

五、小结:

请同学们回家利用一切方法,如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有关舒柏特的轶闻趣事。

下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每小组派出一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舒柏特,并找出作品来给大家欣赏。讲解精彩的小组加分,获胜组可以得到教师送给的奖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教学重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教学难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3、细听《鳟鱼》,请同学听一听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

四、欣赏讨论

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

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4、汇总得分,得出优胜组。

五、教师小结:

《鳟鱼》反映出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当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若学生介绍的舒柏特知识不够丰富,教师可做补充,见教参)

板书设计:

鳟鱼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表现了渔夫残忍的感情和紧张的气氛

4、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旋律连接。

2、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一声部学唱。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亲切、热情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抒发他们对党的真挚情感。

2、通过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培养学生对旋律创作的兴趣和初步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一声部部分。教学难点: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

注意: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注意声音要连贯,音阶要清晰,口形要正确。

二、综合训练

1、两人为一组,念熟第一条乐句谱子,再跟琴唱一唱。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学生讨论:这条乐句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每一个音符)

结论:骨干音是“do”、“mi”、“sol”,第一乐句落在属音sol上,有半终止感,这条乐句结尾应该落在do上。

3、两人一组,讨论创作旋律。

跟教师的琴声唱一唱,看谁连接的流畅、通顺。

4、(第二乐句处理办法同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骨干音是“la”、“do”、“mi”,该句为五声羽调式,结束音应该落在la上。

三、学唱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1、教师介绍党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不易。

(讲一些革命、改革开放的事情给学生听一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跟着用la来哼哼。

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特点,听后感受?

3、学唱曲谱:

两人为一组,将歌曲的歌谱读熟。教师带领复读。

跟琴视唱曲谱。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跟琴视唱歌词。

反复练唱。

四、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

2、歌曲处理。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亲切、热情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抒发他们对党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教学难点:运用各种力度记号来唱出歌曲的情绪。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

1、以独唱、齐唱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第一声部的掌握情况,抽查5人次。

2、全体学生唱一遍歌曲。

教学生第二声部,掌握节奏。

3、师弹琴,让第一声部用“u”,第二声部用“mi”唱。

4、把歌曲加入进去,让学生体会歌曲与词的结合。

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以亲切、热情的情绪唱好歌曲。

三、歌曲处理:

1、集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请同学观察:书中出现了哪些力度记号? 把它们找出来,分别唱一唱。

3、这首歌曲与以往我们学过的不同,出现了很多间奏?

提问:有间奏就代表休止吗?

我们应该怎样演唱这一部分?

练唱。

4、找出这首歌中出现的一些衬词和叠词。

“嗨”、“的哩”、“高高”、“长长”„„

着重练一练这几个词的演唱。

5、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四、党对我们的关怀真的是亲亲的。下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北京喜讯到边寨》。大家自己来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学重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难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5、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1

2、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学唱曲谱

教学目标: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初步做到两个声部间协调、整齐。教学重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1)

1、分声部视唱曲谱。注意二声部合唱的协调。

2、有感情的读词,再跟琴演唱

注意:第一声部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

第二声部以“咩”为主,节奏悠长,注意口形的保持和声音的连贯。

唱断音的时候要有力度和弹性,做到声断气不断。

二、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导入: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乐曲的特点?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

4、集体视唱曲谱。(先练二声部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2

2、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歌曲处理

3、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在歌曲中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表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2、指导学生听辨乐曲中旋律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区分段落,感受和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形象。教学重难点: 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集体齐唱歌谱。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跟琴演唱歌词。

三、歌曲处理:

1、强弱:请学生按照2/4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2、速度:中速稍快。

要略带俏皮,音量不宜过强。断音要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练唱。

3、提问:这个小朋友的家乡是怎样的?

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要有感情的、带着喜悦的情绪来演唱。

四、综合训练二

1、教师先带领学生将每组两组旋律哼一哼

2、教师随便弹奏乐曲的其中一个,请学生举手表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个?看谁听得准。

五、欣赏《牧童短笛》。

1、初听乐曲,请学生从整体上熟悉一下乐曲。

2、教师介绍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3、复听,请学生说出乐曲分为几段?

4、分段细听乐曲

(1)要求学生跟着哼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细听第二乐段。请学生将这一乐段的情绪、力度、意境作比较。(3)细听第三段,请学生说说这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5、完整复听全曲,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

6、大树桩你有几岁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常用速度标记

2、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学唱

3、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读谱知识: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有巨大的表现力的。在一段乐曲中有不同的速度标记,它们能够使这段乐曲更加具有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2、教师介绍几种常用速度标记

3、请同学用拍手速度的快慢来表示出各种的速度标记。

请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老师想问问你,你有多大了?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大树桩有几岁了吗?

下面,我们来听听,你们就知道了。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板书设计:

常用速度标记

慢速(慢板)

中速稍快(小快板)

稍慢(行板)

快速(快板)

中速(中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1

3、欣赏:《采茶扑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感知竖琴的音色,了解器乐重奏的形式,扩大音乐视野。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填写旋律的结束音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1、提问:常用的速度标记都有哪些?

拍手表示出来

2、集体演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三、歌曲处理:

1、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1、2乐句要唱的有弹性;3句弱记号要唱的轻柔

4句的强记号要唱的情绪热烈而又天真活泼。

结束句的渐弱记号和p要正确的表达出来。

练唱

四、综合训练

1、教师带领学生跟琴分别视唱两段曲谱

2、把两个音符分别填入,分别听听看,那个音符合适,将适合的音符填入五线谱。

五、欣赏:采茶扑蝶

1、教师介绍“三重奏”,简介“采茶扑蝶”。

教师介绍竖琴。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视唱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3、分段细听,请学生听听主题音乐有什么变化?

4、完整复听,讨论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

7、童谣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

4、3/

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2/

4、3/

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

4、3/

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

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

8、山谷静悄悄

教学内容:综合训练:二声部合唱发声练习。

歌曲《山谷静悄悄》识谱。

教学目的:对二声部的歌唱,要初步做到声部间音量均衡。教学重点难点:二声部的演唱要和谐。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集体先练唱低声部部分,再练唱高声部部分。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山谷静悄悄》曲谱。

1、复习G大调的音阶,作音准练习。

2、两人一组识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识谱,3、先视唱低声部曲谱,再视唱高声部曲谱。

将两个声部合起来练唱

三、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山谷静悄悄》学唱。

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描绘宁静美丽的山谷风光,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继续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分段朗读歌词。

3、集体演唱歌曲,注意二声部合唱部分。

处理:请学生想一想山谷的美景,可以画下来。

要唱的轻盈而有动感

练唱

三、欣赏:

1、简单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从而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

2、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欣赏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为乐曲分段。

首先,简要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提问:(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乐曲可分为几段?

3、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提问:(1)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

面?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

(2)你能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好处吗?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

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提出: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在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

4、欣赏第三段。

(1)启发学生说出乐曲的结尾再现了哪一段旋律?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这段尾声,音乐表现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5、完整复听全曲

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板书设计:

篇2: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

第一单元:森林音乐会

内容结构

森林音乐会美丽的大森林欣赏《森林的歌声》(自然之声)歌表演《大树妈妈》

欢腾的大森林欣赏《龟兔赛跑》(音乐童话故事)小小音乐剧《龟兔赛跑》

我爱大森林欣赏《我们爱森林》(童声合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聆听、节奏练习、创编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美,激发学生对森林的热爱,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的目的。

2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十六分音符,进行多声部节奏配合练习。

3能力目标:通过多声部节奏练习,培养学生声部之间的协调能力。通过歌表演、音乐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创编能力。

4音乐与相关文化: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与森林有关的自然知识。通过音乐剧的表演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的实践 教学建议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美丽的大森林

1《森林的歌声》这一内容中包含了两个音乐知识点:认识十六分音符和二声部的节奏练习。在教学时,可采用幻灯、图画、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示大森林的画面,创设教学情景,以配合《森林的歌声》的欣赏。听赏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对森林的印象及感受,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引导学生分辨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从而达到认识十六分音符的目的。对于十六分音符的认识,要求学生不但能从图形上认识十六分音符,并且能从时值上分辨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二声部的节奏练习是一个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在聆听了自然界的声音后,对鸟叫、蛙鸣的声音都有了感性上的认识,然后根据这两种音乐形象进行二声部的演唱练习。在这里首先要求学生分声部演唱,然后进行二声部的合唱。这是学习合唱的第一个练习,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演唱二声部要注意和谐、均衡等知识。

2小学低年级歌曲学习主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在教学时,结合欣赏教学时创设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课件、图片等形式观察大树,并说说大树的用途。在观察的同时,聆听范唱歌曲《大树妈妈》。在学生发表意见后,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分组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评价,最后学习歌曲。

第二课时

欢腾的大森林

(一)《龟兔赛跑》是一个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而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采用了音乐加解说的形式,学生在聆听时会非常容易理解作品的音乐形象。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段聆听,并让学生模仿乌龟、小白兔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让学生长时间静坐聆听。聆听后,可让学生复述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音乐剧《龟兔赛跑》是在聆听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后的一个音乐活动。在聆听《龟兔赛跑》、模仿乌龟和小白兔动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音乐剧。编排时,可以用《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编情节进行表演。

(二)《我爱大森林》:

1聆听《我们爱森林》的目的是创设教学情景,引入“爱森林”这一主题。在教学时,可采用课件、图片等形式,展示人们爱护森林、保护森林的画面。聆听后,启发学生谈谈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及森林的作用等问题。同时可给学生展示森林火灾、乱砍乱伐破坏森林的画面,教育学生要爱护森林。

2歌曲《小树快长高》表现了孩子们对小树的期望、关怀。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进行二声部的节奏练习,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然后给节奏加上音符,带领学生模唱歌谱,这样歌曲的旋律已经学习了一半。教师再采用范唱、学生跟琴哼唱等教学形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演唱歌曲。

补充资料

龟兔赛跑

在树林里,住着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它们是邻居。有一天,它们一起出去玩。乌龟一步一步向前爬着,兔子跑得像飞一样快,一眨眼已经跑了长长一段路,把乌龟远远地甩在后面了。兔子停下来等乌龟,等到它走近,就笑着说:“走得真慢,你那四条腿是管什么用的?瞧我的!”兔子边说边向前窜,一窜就是好几步远。它骄傲地扬起头说:“瞧我的四条腿跑得多快,我的本领多大啊!”乌龟听了一点也不生气,笑着说:“我走路没有你快,但只要我走个不停,总会赶上你的。”“你能赶上我?哈哈哈……”兔子笑得嘴也合不拢,“那么,你敢跟我赛跑吗?”乌龟点了点头,说:“好,那就和你比一比吧!”兔子说:“看谁先到山脚下的大树,好吗?”乌龟同意了。

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消息给树林里的小动物们知道了,大家都来看热闹。猴子跳上大树宣布:“今天举行龟兔赛跑。”大家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它俩,猴子喊了一声:“预备——跑!”

兔子飞一样地向前跑去,一眨眼,就跑了好长一段路,回头一瞧,只见乌龟还在后面一步一步地爬来。兔子高兴地说:“哈,乌龟哪能比得上我呢!”它这儿蹦蹦,那儿跳跳,边跑边玩又向前跑了一段路,回头一瞧,连乌龟的影子也看不见了。“哈哈!乌龟哪能比得上我呢!”兔子高兴极了,心想:“反正乌龟爬得很慢,我可以休息休息了。等它走近了再跑,还来得及呢!”兔子摇摇尾巴,伸伸懒腰,往草地上一躺,眼睛一闭,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乌龟一步一步地向前爬着,一刻也不停。它脚下使足了劲,爬呀爬呀,终于赶上了正在睡觉的兔子。它不休息,还是不停地向山脚下大树边快快地爬着。兔子睡了一觉醒来,前前后后一望,看不见乌龟的影子,心想:这一下准是我先到。它撒

开四条腿向前跑去,等它跑到大树底下,看见乌龟早已到了,兔子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第二单元:黄桷树下

内容结构

黄桷树下摆摆家乡的龙门阵歌曲《黄桷树,山茶花》(童声合唱)欣赏《黄桷树下小茶馆》(四川清音)童话剧《黄桷树的故事》

黄桷树下歌儿多

欣赏《重庆小景》(独唱)儿歌朗诵《黄桷树高又高》(数快板)

歌曲《黄桷树下有我家》音乐游戏《找位置》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习黄桷树坚韧顽强、随遇而安、默默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态度。

2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演唱,感受川渝地方音乐的风格、特征。初步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掌握合唱中的音准。

3能力目标:

通过音乐童话剧的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大胆想像、自信表演的能力。教学建议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黄桷树下歌儿多

1《黄桷树高又高》这首儿歌,老师可以先用数快板的形式,带领学生朗诵。一边敲竹板为儿歌伴奏,一边用动作进行表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可以变换节奏朗诵。可以选用其他打击乐器或身边的音源进行伴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想像在黄桷树下捉迷藏、做游戏的快乐情景。

2在欣赏《重庆小景》前,可让学生观看山城重庆美丽的夜景的课件或图片,并让学生说说对重庆的印象。在欣赏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

3在演唱《黄桷树下有我家》时,可让学生看看黄桷树的课件或图片,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直接到黄桷树下观赏,并引导学生谈谈对黄桷树的印象。这首歌曲比较简单,可采用听、唱、说的方式启发学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中的几处大跳,演唱时要注意音准。

第二课时

摆摆家乡的龙门阵

“摆龙门阵”是重庆方言,意思是谈天或讲故事。这一板块主要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家乡的变化,以及作为西部的孩子要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要像黄桷树那样,不畏困难,默默奉献。

1《黄桷树下小茶馆》是一首非常有地方特色、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的四川清音小曲。而歌中所唱到的“黄桷树下小茶馆”在西部城镇,尤其是重庆市郊随处可见。它反映了人们崇尚自然、悠然自得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小茶馆里,人们可谈天说地,说家乡变化,谈改革开放的成就。在欣赏这首歌曲时,可让学生看看关于小茶馆的课件或图片,了解四川清音的演唱形式,并通过“摆龙门阵”的形式,说说自己家乡的变化,同时可在老师的带领下,哼唱歌曲片断,感受四川清音的风格特征。

2《黄桷树,山茶花》是一首简易的二声部合唱歌曲。三年级学生应开始接触合唱,而这首简易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是为以后学习合唱作准备,因此比较简单。在学唱时,首先把歌曲第一部分学唱好,然后再加入二声部的节奏练习。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老师的指挥很重要,手势提示要准确。这首歌曲唱会后,可进行拓展练习,如改编歌词,歌词内容可赞美自己的家乡,用自己家乡的市树、市花,替代重庆市的黄桷树、山茶花,并用乐器吹奏歌曲齐唱部分。

3童话剧《黄桷树的故事》是以黄桷树为主题创编的音乐童话剧。在这个童话剧的表演中,让学生根据画面创编出故事情节,然后根据此情节,进行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可启发学生集体参与:设计布景、音响、旁白、角色扮演等等。注意要设计好剧中的音乐,老师可提供一些音像资料。老师也可参与其中,共同创造表演,然后进行相互评价,可从语言表达、音乐与动作配合、情节构思、集体参与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乐,学会合作共处,发展想像,自信表演,体验成功的喜悦。

补充资料:

黄桷树生长速度快,渗透力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生长在岩石上的黄桷树,根系比树干要发达2~3倍。在市儿科医院对面堡坎上的一棵黄桷树,它的干径是8厘米,但根径却有134厘米。树高3米,树冠4米,但它的一条侧根却顺着堡坎横着长了165米长,超过树冠的4倍。另外,我们还发现黄桷树根伸入到溶洞和防空洞的岩石缝隙的深部,长出许许多多须根和分根,有的悬吊在空中长达70厘米,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

重庆市花、市树

市花——山茶花

山茶花系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期长,抗污染,易栽培,品种多。花色鲜艳,有淡红色、紫红色、白色、复色等。花瓣类型有单瓣类、复瓣露心类、托桂类、曲瓣类、半平瓣类和平瓣类。在巴蜀地区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苏轼曾有“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的诗句咏山茶花。今巴南区石岗枝子桥还生长着一株“七心红”古茶花,树高8米,直径72厘米,据传树龄已有400余年。重庆地区凡园区、风景区、庭院、楼台均有种植。1986年,山茶花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市花。

市树——黄桷树

黄桷树系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黄桷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根深杆壮,枝繁叶茂,生长快,寿命长,忍高温,耐潮湿,抗污染,即使置身于悬崖峭壁,也能

迎风昂首,茁壮成长。自古重庆地名以黄桷冠之者众,北魏《水经注》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铜锣峡)”。宋《图经》云:“涂山之足,有黄桷树,其下有黄桷渡”。重庆至今仍有黄桷垭、黄桷坪等地名。1986年,黄桷树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市树。

第三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

内容结构:

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天空歌曲《鹰》(合唱)欣赏《飞机先生》(领唱、齐唱)

飞向海洋歌曲《出海》欣赏《南海之歌》(钢琴独奏)

飞向远方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合唱)集体舞《亲爱相融》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歌曲及相关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和创编活动,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和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建议

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飞向天空

1学唱歌曲《鹰》,可简要介绍鹰的外形特点和习性,重点通过对矫健的雄鹰的讴歌,唤起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究志向。要先让学生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进行范唱,然后请学生读歌词,再让学生跟唱。力度记号应结合旋律和歌词来学习,如采用聆听、思考、讨论、提问等方式。

2欣赏《飞机先生》,可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飞机的图片和图像资料,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然后请学生听歌曲录音、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情绪和意境。

第二课时

飞向海洋

学唱《出海》和欣赏《南海之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导入,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也可在学生会唱《出海》之后,请学生谈感受或绘画,进一步渲染气氛,为欣赏《南海之歌》作准备。

第三课时

飞向远方

1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要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和体会这种梦幻般的意境,要求学生在欣赏时注意感受多彩的和声变化,并随之产生联想,以感受和领悟歌曲所表现的诗情画意。可让学生学唱歌曲旋律。

2集体舞《亲爱相融》中,引导学生分组创编动作,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情节,如条件允许还可化妆表演,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

第四单元:丰收乐

内容结构

丰收乐秋收忙欣赏《秋收忙》(弹拨乐)欣赏《我赶着丰收的小马车》(独唱)

歌曲《大家都来采金秋》音乐游戏《摘果子》

秋色美配乐朗诵《秋叶飘飘》

欣赏《溜溜歌》(齐唱)

庆丰收欣赏《把丰收的喜悦跳出来》(女声独唱)歌表演《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欣赏、配乐朗诵、音乐游戏、歌表演、创编活动等,感受金秋丰收,盛世欢歌,人民生活幸福的喜悦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热爱劳动,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

2学习用自然、愉快、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学习配乐朗诵,创编朗诵词,并用肢体语言表现。

4通过聆听,感受巴渝音乐的风格和三弦的独特音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5感受三段体结构和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感受重复手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教学建议

本单元建议3~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秋色美

1观看教材插图,做模仿红叶飘的舞蹈动作导入。

2朗诵《秋叶飘飘》

(1)可采取各小组向全班推荐表演者的办法进行。在活动中,可让学生画一幅秋色美的图画,或做一幅秋叶飞的粘贴画,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看谁表现的秋色最美。

(2)同学们可自选表现秋色美的诗词进行朗诵,也可即兴创编歌词。在朗诵中,和着音乐,即兴创编动作表现。

3欣赏《溜溜歌》

(1)可采用初听、复听的办法进行。

初听:一是要用生动的语言导入,二是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聆听中思考,三是整体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内容。让小朋友说一说金秋时节有什么庄稼和瓜果成熟了,呈现什么颜色?体验丰收时农家喜悦的心情,并用带颜色的线条表现出来,或画一幅丰收的图画。

复听:可把重点放在感受衬词、同音反复、下滑音对表现音乐情绪所起的作用上,可采用对比范唱、学生模唱等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再听时,可用第二乐段第一、二乐句与前后乐句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舒展与跳跃。

(2)在聆听中,让学生哼唱并用竖笛吹奏第一乐段,以加深其感受。还可用秋天的景色、丰收的喜悦为内容,创编二至四句歌词进行表演唱。

第二课时

秋收忙

1在欣赏《我赶着丰收的小马车》时,一是感受农家少年赶着丰收的小马车,飞驰在乡间大道上的情景和内心自豪、喜悦的心情。可让学生模仿、创编马蹄声和马铃声,也可模仿赶车时的甩鞭等动作。还可哼唱,或用竖笛演奏一至二乐句。在聆听中,让小朋友讨论“小马车拉了些什么”及喜悦心情的再现,二是感受“ABA′”三段体结构,让学生用色块和图形予以表现。

2可用“整体欣赏——分段欣赏——整体欣赏”的方法欣赏《秋收忙》。一是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时,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想像:人们在割稻谷、摘棉花、割高粱时怎样紧张地劳动,你追我赶,呼喊声、歌声、笑声此起彼伏,愉快的劳动场面。二是感受三弦独特的音色时,可简单介绍一点弹拨乐知识。三是感受ABA′三部曲式结构,可从A、B乐段的情绪、速度和演奏形式(B乐段有领奏)几个方面让学生听辨,并用色块或图形表示出来。

3歌曲《大家都来采金秋》是用四川民歌音调素材写成的,具有浓郁的四川民歌风格,因此,在歌唱时,要注意其韵味,如第二、六小节的“哟”字都应唱成下滑音,但都没有标记,唱时随音势自然向下滑动,又如第十三至十四小节(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小节)应唱成“”,下滑音的演唱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然就唱得油腔滑调,破坏了风格与效果。第五乐句为锣鼓节奏,“”十分有特色,要唱得富有弹性,强弱分明,附点八分音符也要准确地唱出来。“不龙咚”为鼓,“不龙”即“咚”的轻打,“七”代表小镲,“锵”代表锣。创编动作表演唱,可用打击乐器伴奏。

4音乐游戏《摘果子》

设计:一棵大树上有九个果子,每个果子内有一种节奏型()。果树下有两个竹篮,其中一个竹篮内有空白的两个小节。

方法:按自己的意愿摘下二至四个果子,装入篮内,组成一条节奏(每小节两拍),然后念奏。要求:

(1)每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数相等的小组开展竞赛,组员依次参与。

(2)在《大家都来采金秋》的音乐声中进行,可自选欢快活泼的音乐。

(3)每位同学摘果子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每一种节奏型可重复使用。

(4)标准可由同学们讨论制定。主要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人数多和每个人念(拍)节奏的正

确率高。如果可能,还可加大一点难度,在念(拍)节奏后,可用三个音,如“1、2、3”,或“2、3、5”,或“3、5、6”,或“

5、6、”等,按节奏创编两小节旋律。

第三课时

庆丰收

1欣赏时,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对音乐展开想像与联想。同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验土家族歌曲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可让学生哼唱其中的片断。复听时,启发学生表现土家族人民喜庆丰收时喜悦、火热的情绪与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学生可打长鼓,吹芦笙,或打溜子、跳摆手舞、唱歌,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去表现。也可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歌表演《丰收之歌》

(1)歌曲情绪欢快,速度较快,教唱中要注意乐句之间的换气,声音要有弹性,吐字要清晰。

(2)歌曲分解和弦式的旋律,如下行“”,上行“”,连续三、四度跳跃要唱准。为保持住音准,可以从聆听整和弦入手进行练习。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发展的最基本的方法——重复法,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理解和创作旋律的能力。让学生从聆听、演唱旋律中去比较、去发现。

(4)学习用竖笛演奏主旋律,并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因这首歌表达了丹麦劳动人民在获得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烈、欢乐的情绪,所以应选择比较明快、带有舞蹈性的节奏,并可多选用几种节奏乐器,以增强这首歌曲的气氛。

(5)创编动作表演唱:歌曲富于舞蹈性,节奏鲜明,旋律欢快,最易激发学生动起来的欲望。前面教材分析中,介绍了集体舞动作,可选择几个动作教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若干小节自编。第一段歌词也可照教参上提示的动作跳,第二段歌词可让学生自编动作表现。要注意表现中外少年儿童庆丰收时欢乐的炽热情感。在歌表演中,可加进竖笛和打击乐器伴奏。

第五单元:谢谢您,老师

内容结构

谢谢您,老师亲切的目光配乐朗诵《啊,老师!》欣赏《老师的目光》(童声齐唱)歌曲《老师像妈妈》

老师,谢谢您欣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女声独唱)欣赏《飞来的花瓣》(合唱)歌曲《老师,谢谢您》创编活动《多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欣赏、配乐朗诵、创编活动,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表现孩

子们尊敬和热爱老师的心情。

2学习用轻而有弹性、柔和而深情的声音歌唱。

3学习配乐朗诵,尝试创编朗诵词。

4感受演唱形式对音乐情绪的表现所起的作用。

5认识连音线和圆滑线。教学建议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亲切的目光

1以尊师爱生的小故事或观看教材插图导入本课。

2欣赏《老师的目光》

(1)可采用初听——复听——再听的方法欣赏。聆听歌曲是用怎样的比喻来描绘老师的目光,叫人终身难忘,给人向上的力量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还可让学生说自己难忘老师目光的一件事,要求学生安静地聆听、分辨,并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2)要让学生聆听主导节奏“(或)”出现的次数,并念一念、拍一拍、唱一唱。感受主导节奏和旋律的音乐情绪,体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切分节奏对音乐情绪所起的作用。根据学生情况,可让学生感受音区、节奏对比和重复手法的作用。

(3)聆听时,可引导学生随歌曲做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配乐朗诵《啊,老师!》

(1)可采取分小组准备、全班表演的办法进行。引导各组讨论内容,安排朗诵形象(领、合),创编表演动作,组织排练与表演,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

(2)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孩子们从中领悟出是老师教孩子们打开世界的奥秘,认识人生的哲理。老师平凡而又伟大,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每个小组可选一段朗诵词,或两段朗诵词。也可另选朗诵词和音乐,但须事先提前布置,提出一定要求。也可由学生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一个画面,或以“假如我是……”为题,或自己心中的感受创编朗诵词。各小组可轮流在全班进行配乐朗诵表演,相互评价,表彰优秀者。

(4)为加强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可由教师演唱歌曲《啊,老师!》给学生欣赏,也可放录音。

4歌曲《老师像妈妈》

(1)教学中,要加强活动的目的性,如感受旋律,听辨节奏,按节奏朗诵歌词、默唱歌词、跟唱歌词等,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熟悉旋律,熟悉歌词,唱会歌曲。最好由老师范唱,因为面对学生,易与学生交流。同时,更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情绪的感受。

(2)演唱形式上,可独唱或齐唱,也可为领唱、齐唱。用优美、柔和而深情的声音演唱,并用动作表现。

第二课时

老师,谢谢您

1欣赏《飞来的花瓣》时,让学生说一说片片飞鸿所表达的内涵和歌曲的音乐情绪,听出了歌曲有几个声部,力度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混声合唱丰满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及力度细微的变化对音乐情绪的表演所起的作用,简介作曲家瞿希贤和混声合唱的知识。

2感受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音乐情绪的同时,着重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格。对比《飞来的花瓣》,感受两首歌曲虽然演唱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音乐情绪,让学生随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3歌曲《老师,谢谢您》

教学中可按节奏朗诵歌词,以加深对带有叙述说唱音调的感受。练习时要求声音连贯,音色柔和而甜美,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歌曲处理时,第一乐段旋律多级进的、近似说唱的音调中,既有八分休止符又有切分节奏,要唱得有起伏。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是一个过渡句,附点和衬词是其精妙之处,要唱得亲切有激情,它使第一乐段的感情进一步得到了抒发,同时又向赞颂的情绪发展。第二乐段多变的节奏,开放式的旋律要唱出对老师的赞颂之情,结束乐句展宽了节奏,气息要饱满,感情更为充沛,要把这一感情推向高潮。前八分休止符十分有特色,休止要唱得“干净”,后半拍的起音要准确而轻柔。

4在学习连线时,要与学唱歌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对比感受中了解和掌握知识。

5创编活动《多想》

以“多想”为题,通过活动表现小朋友多想为老师做一点事,来报答老师培养的恩情,表达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和深情的爱戴。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可朗诵歌曲《多想》歌词给予学生启迪,创设一定的情境。可分为小组和个人设计、准备节目,形式不限。可唱一支献给老师的颂歌,或舞蹈、诗朗诵、器乐演奏、表演小音乐剧等,也可以一种形式为主的综合表演,还可让学生创编(一乐段)二至四句歌词,在歌曲《多想》音乐伴奏下,即兴朗诵和创编动作表演。

第六单元:大海的歌

内容结构

大海的歌美丽的大海欣赏《大海的声音》(童声合唱)欣赏《潜海姑娘》(吉他与乐队)歌曲《大海》(童声独唱)

走,赶海去配乐朗诵《捉浪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大海的童话音乐小品《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倾听大海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姿态”、欣赏大海的美景、表现关于大海的童话等各种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追求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知识目标

在欣赏和歌唱中感受不同节拍的强弱规律。掌握好轻快活泼与抒情优美两种风格的演唱方法及特点。

3能力目标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模仿、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建议

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美丽的大海

首先可播放一组大海的自然声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声音中去感受大海的壮观、美丽。然后结合欣赏《大海的声音》,引导学生想像、模仿大海中的其他声音,可用人声模仿,也可寻找身边音源和乐器模仿。

在欣赏《潜海姑娘》时,老师可引导学生想像蔚蓝色的大海上,海天一色,点点白帆,海鸥飞翔,金色的沙滩,拾贝壳的小海娃……引导学生体会乐曲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感受电吉他的音色及表现力。

然后随音乐做一做:在大海里游泳,模仿海浪起伏,模仿鱼儿、海草舞蹈,学海鸥飞翔,感受音乐美、意境美。

第二课时

走,赶海去

在这一部分中,重点让学生体验赶海时那种欢快的情景。

在学习中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去过海边玩吗,有什么感受?也可提供一些有关的资料给学生看,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欢快、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特别是顿音的唱法,要做到轻快而有弹性。歌曲学会后,可让学生根据歌词大意进行表演,也可发挥想像大胆创编,如在沙滩上做游戏,追浪花,做沙雕,拾海螺等。

第三课时

大海的童话

这部分主要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展示个人的表演、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挥与特长发展。

篇3: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篇4: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C.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这首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体现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分小组练习、小组演唱、集体演唱等)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篇5:湘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用抒情、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

2、二声部歌曲的演唱

3、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猜调》、《太阳出来喜洋洋》、《欢乐颂》、《采茶灯》、《铃儿响叮当》

2、欣赏乐曲《我的祖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土耳其进行曲》、《邮递马车》、《雪橇》

教学措施: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创作、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单独辅导

2、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愤。

目 次

课 题 周 次 节 次 我的祖国 1 2 爱心的奉献 2 2 西南音韵 3-4 4 丰收乐 5 2 音乐家贝多芬 6 2 京调 7 2 海峡两岸 8-9 4 卖火柴的小姑娘 10 1 马车和雪橇 10-11 2 新年音乐会 11-12 2 选唱选听 12-13 3

我的祖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懂得独唱与合唱的区别。

重点:在于欣赏好《我的祖国》熟记旋律,回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 B 两段的对比。

难点:学唱歌曲的A 部分,(注意:情绪,力度,速度)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合唱曲。由教师介绍“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三、欣赏歌曲

3、听老师范唱,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讨论:歌曲可以分几部分?

5、两部分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6、第一部分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部分为什么和第一部分有所不同?

7、试着让学生唱一唱,以加以体会。

8、讨论:这首歌曲你听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处理成独唱加合唱,独唱表达了什么?合唱又起什么作用?

9、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速度、情绪、不同的力度演唱。

10、第一部分是在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自豪感。

四、学唱歌曲指导学生根据用赞美的情感和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分领唱和合唱。)

五、你欣赏了这首《我的祖国》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板 书 设 计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 第一部分: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 热爱

第二部分:赞美祖国的强大 自豪 课 后 小 结

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1)、视唱全曲,(2)、分组演唱

三、新课教学(1)、默念歌词一遍(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3)、随琴在心里唱一遍。(4)、视谱((5)、学唱歌曲(6)、注意歌曲力度 整体演唱

(1)、请学生担任领唱(2)、演唱全曲

(3)、升华情感:说说歌曲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5)、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分角色唱: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

五、总结全课

老鸟、小鸟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绕口令二部合唱曲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互相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声部歌曲。教学难点: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小鸟,因为鸟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成了鸟儿们的王国,鸟儿们每天聚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二、复习下滑音

三、音程练习:

1、单音程:

2、和声音程:(1)、视唱全曲,(2)、用鸟叫声“啾啾”唱一遍。

四、歌曲练习:

1、瞿希贤简介(女作曲家,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2、整体听赏。

3、学习第二、三乐句。(小鸟们的歌声)(1)、随琴默唱歌词一遍

(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用和谐的声音来演唱)

4、学习第五乐句。(老鸟们的歌声)(1)、随琴在心里唱一遍。(2)、合唱一遍,并加上拍手的动作

5、学习第一、四乐句(老鸟与小鸟的对唱)

(1)、学唱第一句(老鸟的声音轻松宽厚,小鸟的声音轻巧圆润)(2)、学唱第四句(饱含深情)

6、学习第六乐句(群鸟欢歌)

7、整体演唱(1)、复听全曲

(2)、简释绕口令歌曲:歌词简单重复(3)、演唱全曲

(4)、升华情感:说说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样照顾你的?父母年老时,你会怎么做?

(5)、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分角色唱: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

五、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二部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的美好和甜蜜,懂得了用纯洁善良的心灵来汇报社会和家庭。我们的生活将是充满爱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将是充满爱的世界。)听赏 《飞来的花瓣》 教学目标:

(一)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二)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

(四)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教学重难点:

1、复习歌曲《老鸟,小鸟》

2、听赏乐曲《美丽的花儿》、《飞来的花瓣》

3、领会其歌曲与乐曲的思想含义 教学用具:

磁带、教科书、录音机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悄悄地春天来了,春雨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到来,让花儿都开了,小树都发芽了,花瓣也悄悄地飘向我们,现在我们带着春天的思绪一起来听听《飞来的花瓣》。

3,边听边想:歌曲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反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

4,听第一段,边听边想:第一段表现了老师对学生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教导的一种感激之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5,听第二段,边听边想: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样一种合唱形式?三个“回答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反馈)

6,学习歌曲第一段,听老师演唱歌曲,生听。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学习歌曲第一段

猜 调 教学目标:

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2、师: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刚才民歌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云南民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云南的少儿歌曲。请听。

3、听赏《猜调》

4、提问:

(1)、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2)、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生:对唱)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通过一串串问题,对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5、学唱歌曲:

(1)、师生以对答等形式学唱歌曲旋律。(2)、跟伴奏唱歌词(3)、加入前倚音演唱 师: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生:(歌曲结尾处加入倚音,表现出对歌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出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

6、猜谜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2)、学生参与表现。(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7、课堂小结。

山乡的彩云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音程的概念。2、通过教唱《山乡的彩云》培养学生

⑴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⑵正确的理解歌曲内容,恰当的表达歌曲的能力。

⑶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揭示其思想性、艺术性,艺术的表达歌曲。

教学难点:欢快活泼的节奏速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初听歌曲,感受艺术性。

出示问题复听作品、边听边思考:

(1)山乡的景色是怎样的?

(2)山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3)你对„„千朵万朵落山窝‟‟有什么认识

(4)能不能想象出一幅改革开放之后的山乡巨变图?

2、揭示主题。

㈠、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指出衬词不读

㈡、讨论问题。

二、习唱歌曲:

㈠、分句听唱并分句赏析;反馈、矫正。

㈡、整体习唱与指导:

思考与讨论:

①:思考与练习之一。

②:衬词在歌曲中的表情作用。

③、为了把歌曲那活泼、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出来,哪些地方唱强些?

哪些地方唱轻些?

三、出示目标,并艺术的处理歌曲:

1、颁布目标。

2、艺术处理。

①独唱。

②领唱、齐唱、一唱众和。

板书设计:

山乡的彩云

──改革后的山乡巨变

──典型的节奏型

──衬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栗子大丰收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体验农村人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

(2)能仔细听赏民歌管弦乐曲《丰收锣鼓》,能听辨出主题2两次邀请安走势的直走乐器,并认识演奏这首乐曲的名字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交流。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踏着欢快的锣鼓声走进教室,是不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庆?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领略山乡丰收的壮景。

二、山乡晨曲

1、观赏山乡丰收场景图片,学生交流观后感。聆听山那边飘来的晨曲。

三、山乡的歌

1、学生用LU随琴轻声哼唱旋律。学生划拍认读旋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突破难点。全班跟琴齐唱全曲。

2、学唱歌词。老师范唱,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注意歌曲中的力度变化。

3、参与表现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学生听老师演唱一、二乐句,体验后讲出一、二的演唱情绪是抒情、优美的。学生商议三、四、五、六乐句的演唱要求。(这部分在演唱时强弱对比要分明,要把看到山乡丰收景象后喜悦心情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出来。)学生演唱最后两句,体验结束句兴奋、幸福的感情,总结出用抒情、激动地情绪和明亮的声音将歌曲推向高潮。

四、庆祝丰收过度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丰收的山乡庆祝吧!

1、听赏《丰收锣鼓》

2、复听乐曲,讨论交流。A、这首乐曲有几个音乐主题? B、仔细聆听主题2中歌唱性的主旋律,你感到第一遍的主奏乐器是();第二遍的主奏乐器是()。第一遍: 唢呐 二胡 笙第二遍:二胡 笛子 扬琴 C、讨论归纳师:这首乐曲有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主题音乐欢快热烈,第二个主题轻快而富有歌唱性。它们运用了二胡、唢呐两种不同的乐器主奏。旋律喜悦欢快,特别能体现喜庆气氛。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请学生自由发言,资助评价。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大,从领略《栗子大丰收》的美丽,到听赏《丰收锣鼓》,我们一直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让我们再次随着《丰收锣鼓》的音乐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本课。音乐家贝多芬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

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

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2、结合课件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

1、欣赏《欢乐颂》

①结合课件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学唱《欢乐颂》

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 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

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④教师指挥,全班有感情地齐唱。

四、拓展、延伸、运用

1、教师出示沙锤、串铃、双响桶、碰钟、三角铁,学生齐答这些乐器的名称,并找个别同学示范演奏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欢乐颂》这首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乐器自编合唱。

3、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4、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合唱要“动”起来,要有创新,应在队型和变化方面多下功夫。

五、小结

1、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贝多芬。

2、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土拨鼠》

2、欣赏贝多芬的部分音乐作品片断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通过音乐素材类比,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更好的表现歌曲。

3、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表现形式。

2、了解音乐家的生平,通过对其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学习音乐家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初步培养学生理解思想内涵深刻的音乐作品能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音乐的片断请大家欣赏,听完之后谈一谈这两首作品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播放小提琴曲《思乡曲》、交响曲《念故乡》片断)

2、提问小结: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与凄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土拨鼠》(出示课题),播放录音或范唱。

4、通过欣赏,你想知道什么?

二、以问激情,再次感受

1、大家都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贝多芬(出示贝多芬的肖像图),请你说说你看到他的第一感受。

2、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

3、这样一个看似冷漠的人怎么会写出如此深情地歌曲呢?请大家再把这首歌曲欣赏一遍。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求: A、请你把你认为应该吸气换气的地方用笔标注一下。B、找出这首歌曲中最常用的几个音是什么?结束音是什么?(3 6 1)

三、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调式、速度、力度。(1)范唱《土拨鼠》的歌谱,找出歌曲构成的主干音和结束音,并出示另外两段类似《土拨鼠》的旋律(谱略),请同学们哼唱,也找出它们的主干音、结束音。得出结论:旋律主干音是6 1 3,并且以6结尾,这样一类的歌曲通常被称为小调歌曲,演唱情绪抒情、优美。(2)复听歌曲《土拨鼠》,找出比较相同的乐句,对比一、二部分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对比。前一段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3)找出歌曲的高潮部分,讨论如何运用力度来演唱歌曲的高潮部分,恰当的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一句用稍强的的力度来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后一句用稍弱的力度来表现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4)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歌曲的表演

1、学生分组表演歌曲 要求:每组设计一个表演形式(领、齐,打击乐,拍手击凳等形式)

2、表演赏析

第六课 京调 课时:2—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欣赏《京调》,通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京剧行当的辨认 2、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1、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请第一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

l)、说一说

生: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演一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

2、京剧的伴奏乐器 l)、说一说

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

2)、听一听

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

3、京剧的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师: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现,然后请搜集京剧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生:(先评价大家说的,然后说说京剧脸谱的资料)。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3、京剧的表演形式

欣赏与分辨 师:请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请你说说这出戏中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工夫?

生: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工夫。

三、唱京剧《龙里格龙》

师:今天全班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精心搜集、准备的京剧的各种资料,相信大家对京剧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了。老师也准备了一首具有京韵的歌,和大家一同分享。

1、听赏与交流 师讲解: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里格龙》

①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首分男女声演唱的二声部歌曲。歌词只有“龙里格龙(咚)”,没有实际意义,是京剧音乐中的一种传统习惯用词。

4、唱歌词

l)、念歌词“龙里格龙(咚)”

②学生念词:“龙里格龙(咚)”。

2)、分旦角、生角唱词

3)、集体合作演唱《龙里格龙》

5.自主设计表演

l)、启发学生上台分别扮演“生、旦、净、丑”,各自设计适合各角色的动作,随音乐《龙里格龙》依次出场表演、造型。“净”和“丑”角可带上脸谱表演。

2)、教师进行评价,请学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3)、全班起立,分旦角、生角加上动作表演唱《龙里格龙》。

四、总结,延伸

1、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2、介绍京剧的发展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五、结束

播放京剧武场音乐、做跑龙套动作出教室。第六课 京调 课时:2—2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说唱脸谱》,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学重难点 了解京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二、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第一句:从开始到“不登门”。第二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第三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第四句:从“他们和”到“红亮的心”。

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七课 海峡两岸 课时:2—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特有的风格,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南方山区茶园的迷人风光和人们劳动时的愉快场面,并了解茶的生长区域和茶乡的风俗民情。

2、通过模仿、律动等实践活动,学会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并能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采茶灯》,感受乐曲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

2、学跳简单的采茶舞蹈

教学过程

一、民俗风情导入

教师从藏族舞蹈中献哈达奉酥油茶的动作引导学生思考美味的酥油茶的原料——茶叶的由来,启发学生进行简短讨论,为欣赏《采茶灯》做铺垫。

二、欣赏《采茶灯》

1、初听乐曲,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2、展开讨论

用语言描绘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或用形体语言表现采茶姑娘挑担上山、下山、背茶篓的动作体态。

3、复听乐曲

观看茶乡的风光片,感受乐曲段落情绪的变化,想象各部分所表现的内容。

三、创设情景、综合表演

在律动的基础上随着《采茶灯》乐曲,相互合作,根据乐曲情绪综合表演。

四、拓展:欣赏茶艺表演

播放一段茶艺表演的录象或教师亲自进行茶艺表演,让学生品尝新沏的茶,师生共同讨论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六、跟着乐曲,“担”着茶筐走出教室

第七课 海峡两岸 课题:愿祖国花好月圆 课时:2—2 教学目标:

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连贯的有感情的演唱《愿祖国花好月圆》,体验歌中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说愿望 师:我们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台湾回归,台湾同胞也时刻盼望着回到母亲的身边,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愿望?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二、朗读歌词

师:在这花好月圆的夜晚,让我们来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吧!(课件:《花好月圆》音乐)

1、师配乐朗诵歌词第二段。

2、请全体同学配乐朗诵歌词第一段,体验情感。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大陆小朋友 第二段:台湾小朋友

三、学唱歌曲

1、听琴哼曲

师:刚才我们有感情的朗诵了歌词,现在请同学们用声音来表现心中盼望回归的情感。

2、听琴唱谱 分男女生接龙演唱。

3、依谱唱词

师:同学们还能用什么不同方式来演唱歌曲呢?

4、合作演唱

分男女声对唱,一领众合,一部分哼唱、一部分演唱歌曲等。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让我们将这美好的歌声录下来,寄给台湾的小朋友,大家共同期盼台湾早日回归到祖**亲的怀抱吧!将师生演唱的歌曲录音。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台湾的民歌,了解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大陆和台湾血脉相连,那份感情是深深的台湾海峡割不断的!我们相信,终有一天,台湾会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祝愿祖国早日统一,愿祖国花好月圆!

第八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时:1—1 教学目标:

1、能够学会有感情的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2、能够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的参与表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闪客大擂台”栏目做客。大家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想知道一部好的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吗?你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把他即兴模仿表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我们栏目今天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童话剧,下面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部影片的插曲。

2、请你们告诉我这幕童话剧的名字和他的作者,今天我们栏目就是要请大家为这幕戏进行后期制作,首先,请你们完整地看一下这部影片,并结合你们学过的课文,想象这幕童话剧大致可以分为几段?

(课件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

二、体验探索

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观看,大家都知道这童话剧可以分为三段,下面请大家给每段起个小标题吧!

2、大家觉得这部动画片少了什么?

3、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为三组,分别是“朗诵组”、“配乐组”和“表演组”。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道具,请看大屏幕。

4、各组的方案都基本出台,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

第一段 寒夜卖火柴 《悲歌》

第二段 五次点火柴 《祝你圣诞快乐》《梦幻曲》 第三段 冻死在街头 《梦幻曲》或《悲歌》 分组上台展示

三、综合表演

1、学生集体合作表演

2、生生自评互评,老师引导,归纳学生意见,评出最佳表演组合。

四、总结全课

第九课 邮递马车 课题:邮递马车 课时:2—1 教学目标:

1、欣赏、学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听辩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2、感受歌曲旋律的音高变化和节奏稳定的特点,体验马车奔驰向前及赶马车邮递员愉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改变正常重音的节拍。

2、唱好歌曲中的变化音级。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封信导入:

请学生帮老师来寄信,由此引出课题《邮递马车》,多媒体课件展示很久以前的邮递马车图片,了解邮递马车。

二、模唱练习:

2/

05 |35 36 |56 5ⅰ|5ⅰ 54|24 2 || 第一次跟师模唱要求唱出改变正常节拍的重音,唱准旋律的自由模进。即指导学生掌握和表现好歌曲所采用的音乐要素。

第二次跟琴模唱要求分男女声接唱,表现马车奔驰向前的情景。

三、歌曲教学:

(一)听听说说: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邮递马车》,说说感受,试着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然后师简介歌曲:这首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古关裕而写的歌谣情绪欢快。在期待着好消息的牧场年轻人听来,每天来一趟的邮递马车的马蹄声是多么清脆悦耳,于是充满希望的嘹亮歌声油然而起。歌曲中“啦啦啦”的衬词段落活泼、快乐、象年轻人跳动着的心那样起伏不停。这首歌在日本已传唱三十年,从七十年代起就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

(二)听听动动:再次播放歌曲《邮递马车》,让生跟着老师随音乐拍节奏律动

(三)听听唱唱:

1、复听歌曲范唱,再次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重点引导学生听辩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2、指导学生用„LU‟来跟琴哼唱旋律,然后指导学生模唱歌曲,师及时纠正咬字与音准。(加强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3、让学生找难点句,师及时帮助解决难点。(即歌曲中的变化音级的教唱)

4、指导学生完整地跟琴声演唱歌曲。

(四)、唱唱演演:

1、让学生说说怎么来演唱好歌曲,哪些地方需怎样地处理演唱?

2、指导学生能音准、清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歌词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3、指导学生分两组,一组选用适合的打击小乐器表现马蹄声响,并随音乐按节奏敲击伴奏,一组同学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第九课 邮递马车 课时:2—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师: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用“WU”。

师在黑板上画出短促有力的短旋律线。学生用“LU”来演唱。(强弱对比)

师:我们来试一试加入音高和唱词又是一个什么效果。2/4

(1)5 - | 5 - | 5 - | 5 - | ……

WU ……

(2)33 3 | 33 3 | 33 3 | 33 3 | ……

叮叮 当,叮叮当,……

(3)11 1 | 11 1 | 11 1 | 11 1 | ……

二、学唱歌曲:

1、师: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单簧管演奏)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第一段: 单簧管低音区 《铃儿响叮当》B部分 缓慢

第二段: 单簧管高音区 《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 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铃儿响叮当》!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

师: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强调: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4、师: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结束部分不同)

5、讲解弱起。(B部分)

6、跟琴试唱歌词。

三、结束部分:

篇6: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

小学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 学校:年级:姓名:时间:

大红沟小学

四 年 级

姚文琴

2010年9月1日

第 一 课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用简洁明了美观大方的图案表明课程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而形象,简洁而美观的设计各门课程图标;集体合作作业的组织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班级课程表底纸、范画

学具准备:上色工具、剪刀

活动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老师出示“班级课程表底纸”,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不一样的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

我们可以将每门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揭示课题——课程表图标设计

二、新授:

知识点:A、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特点。

B、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1、首先想想我们美术课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呢?——板书:“工具材料”。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作课程图标呢?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炼。

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板书:“简洁” 出示哑铃、小飞机,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呢?

还有什么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

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板书:“特有符号” 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五线谱?

3、同学们看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板书:“活动形式” 课件出示老师表演画画、唱歌、跑步的场景。你想到了什课?

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

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

老师指导: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4、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标,课件出示思想品德课的图标

看看它精选哪些内容?是怎样排版的?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课呢?

——板书:“象征图形”。

出示社会课的图标,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图形呢?

5、出示作文课的图标,讲一讲它是怎样进行综合运用的。

6、看看这个课程表上周二第三节课是什么课?

怎么看出来的?老师再指几节课,让学生判断。

说说你最喜欢那个图标,为什么?你想设计哪一科的图标?

三、学生作业,作业展评,重复的设计根据学生的掌声进行精彩二选一 作业要求:

1、六人小组分配工作纸,每人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设计;

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老师出示范画)

3、剪下图标,插入课程表底纸,准备参加 “ 精彩二选一 ”

四、小结本课:

将完成的课程表贴在教室一角,为我们大家的杰作鼓掌。通过这一课我们运用集体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活动二

1、导入: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2、了解队角: 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3、设计方法: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学生表达创意)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分析,小结: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4、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5、分工设计: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对分工提出建议: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学生分工设计。

6、展示评述: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最有特色、好看实用的队角是哪个?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三(作业)

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呢?

一、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提问: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二、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评价: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评出最优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 二 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染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画面色彩的控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工作纸、范作等

学具准备:染料、宣纸、绳子、染布等。

活动一

一、导入: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二、新授: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学生作业,作业展评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3、张贴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第 三 课

纸 品 乐 陶 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纸绳、纸条画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做纸绳、纸条图形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设计,以及基本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范画

学具准备:各色皱纹纸、胶水、彩色卡纸等

活动一

教学过程设计:

一、欣赏导入:

CAI课件呈现纸团、纸绳的范品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的?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绳、纸团贴画

3、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4、师生交流解决制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5、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二、讨论方法:

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2、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3、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

(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相互评价延伸拓展

四、学生自评、互评作业。

活动二

纸条工艺

一、体验感受

1、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教师小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2.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4.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二、作品赏析

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三、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出示草图及相关纸条工艺作品4幅

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

(4)粘贴组合成形。

7.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四、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五、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 四 课

时 间 告 诉 我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 教学准备:范作 学具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活动一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片段,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播放迪士尼影片《tmie》片段。借助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揭示课题。

三、设计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活动二

一、游戏导人(“报时”小游戏:)

a.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件.学生设置时间)

b.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课件展示:一台卡通收音机,它正在播出播音员的声音: “滴、滴、滴,最后一响,北京时间8点整,问学们,第一节课时间到了。准备上课了。” “滴、滴、滴,最后一响……”

二、方法探索

A.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

1.师生互动: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3.观看课件: 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并说说理由。课件展示: 《我的一天》(打乱顺序的三幅画)“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我”在打扫教室,“我”在上课。

课件展示.出示《婷婷的一天》,其中有一幅画没有出现婷婷。有两幅画画 的都是“婷婷”住上课时的情景,只是时间不同。B.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3.讨论: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4.观看课件: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a.录像展示晚上8点一家人的不同活动,点击画面展示由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绘画作品的过程。

b两种不同作画形式的范画欣赏,并有简单文字说明。

三、创作训练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下向全体同学介绍自己的画。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第 五 课

蔬 果 的 联 想

(课型:工艺制作)教学目标:

1、知识性的目标:通过学习用蔬果雕刻小动物,引导学生善于动脑观察、联想、动手制作,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蔬果造型的设计知识及制作的方法。

2、情感性目标:对学生进行美的情趣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的情感,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的形象。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观察、联想、动脑、动手创作的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敢于发现、联想、创新的能力,及造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及动脑、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蔬果形象转变为动物形象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范样、有关示范、演示用具、用品 学具准备:蔬果、牙签、切刀和刻刀等。

活动一

教学过程设计:

1、出示蔬果制作的小动物,引出新题,板书课题。

2、观看书中的图片,观察欣赏、分析。

3、讲解、演示。

4、提出要求。

5、学生按要求作业。

6、展示作品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开阔视野,初步了解用蔬果雕刻小动物的方法。

3、教会学生雕刻方法,为独立创作作准备。

4、明确作业要求。

5、在创作中体会方法,学会雕刻小动物。

6、欣赏、评述、体会创作的乐趣。教师活动:

1、出示范样。问:(1)是什么动物?(2)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3)是怎样作出来的?归纳小结,同时板书:动物--蔬果雕刻。

2、与学生一起欣赏分析。问:(1)各是什么动物?(2)是用什么材料雕刻的?(3)为什么?教师归纳小结。

3、边讲解边演示,同时简单书写步骤:(1)观察、分析、联想。

(2)雕刻:①割;②切;③挖;④刻。(3)组合。

4、口头提出要求:特别强调安全问题。

5、教师巡视辅导。

6、共同赏评,给予肯定的评价。学生活动:

1、观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与教师一起观察欣赏,动脑回答教师的提问。

3、听、看、动脑分析、联想,适当回答教师问话,记清雕刻的步骤与方法。

4、认真听记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5、按要求按步骤独立创作,注意大胆联想。

6、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感受创作的喜悦。板书设计:

第 六 课

玻 璃 水 彩

(课型:绘画造型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玻璃水彩的方法,知道用水、洒盐、放小纸屑、吸附、加浆糊、刮刻等会产生不同效果。

2、技能目标:能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意味的水彩作品。

3、情感目标:体验在玻璃上用水彩作画的快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水彩画的技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玻璃、示范用具、盐、浆糊、线头、小纸片 学具准备:玻璃、水彩纸、水彩颜料、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从桌上工具入手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尝试,边讲解边表演,注意提示步骤。

3、学生尝试

问题一:颜料很干的作品。请学生分析原因,然后请作业效果好的同学表演,从而解决点水问题。

问题二:颜色渗透效果不佳的作品。

提问:如果要使颜色混合在一起该怎么办?(小组讨论)④小结:

每个步骤的要领,注意事项,通过比较以及CAI演示解决。(板书:画色、点水、转印、补色)压:要注意均匀;

揭纸:不同方向的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 补色:颜色不够时,需要补色。

4、与大师的画作比较

① 欣赏画家作品:

教师稍作介绍一幅作品(取名,感受)提问:看了画家的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② 比较: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画家的作品,下面呀,让我们走得更近些!细细地去体会一下大师们的画,并请你比较比较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也很爱动脑筋,那么你们想不想让你们的画达到画家画中的特殊效果呢,看一看我们桌上的东西,你知道怎么样利用它们来达到这些效果吗?

5、小组探究

①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尽情地尝试探究,每个同学选用你们喜欢的材料来尝试画不同效果的玻璃水彩。

②交流经验

小组长介绍作画经验。展示有特色的作品。

6、作品展评

①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作品,注意语言的表述以及作品的命名。

②其他画具、画家作品的拓展。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都玩得很高兴,不但玩了,而且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希望大家回家以后能再画一些玻璃水彩画,送给你的亲戚朋友!

第 七 课

(课型:工艺制作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技能领域: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认识领域: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创造领域:多方位、多角度的表现窗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作能力。情感领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cAI教学软件,范画用纸 学具准备: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教师带学生游览我市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我们就来学习《窗口》这一课。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申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老师: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学生讨论回答: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学生讨论回答: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申、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口》作品。2·画面饱满,注意近、申、远景的表现。

3·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 面的处理上。

4·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七、整理文具,下课。

第 八 课

剪 纸 的 故 事

(课型:工艺制作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

教学难点: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 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画面)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课件出示)

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2.评述作品。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第 九 课

打 扮 文 章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加深对生活情趣的体验和感受。

◆认知目标:学习“打扮”文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装饰的技巧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和掌握 教学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音乐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1.齐唱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边唱边观察歌诃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歌词发生了,什么变化?(词语、底色)可以怎样打扮一下让它更漂亮?(加边框)2.导入课题:

文章这样打扮一下果然漂亮了很多,今天我们就看谁最会“打扮文章”。分组比赛,了解学习内容。

观察评议: 欣赏一幅优秀学生作品,讨论创作方法。观察一幅学生作业,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

引导思维: 如果给你们一段文字,你会怎样来打扮它呢?(词语、边框、底纹)我们除了能用画的方法来打扮文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打扮文章呢?(蜡笔水彩、装饰手工……)

3.分组比赛: 分四小组进行尝试作业。课件出示比赛要求。

4.讨论,制作,评比。

5.总结。

6.创作要求

用你喜欢的工具来打扮你的文章。打扮好文章后,用自己喜欢的装饰工具与方法,将自己的作品装扮得更漂亮。完成作业后给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相互提提意见,改一改。听到音乐我们开始创作,音乐停止作业也应该结束。

表现创作,互评推荐作品

7.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学生课堂作业

课后交流 :送礼物(用各种方法打扮的生活物品)课后交流:这些礼物是用什么方法打扮了什么东西?它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第 十 课

板(工艺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有趣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表现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人、事、物 教学准备:泥板作品、泥塑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欣赏泥板造型作品出示课题)

2、师生讨论。揭示课题:拼泥板

二、体验感受

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分组讨论)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教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学生体验感受(演示用泥料及制作物品)

三、了解工具材料

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具材料出现圆木棒、瓶子、布、牙签、小刀等,标出名称和作用。(出示课件)

四、方法和步骤

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

卷(教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

a、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

b、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 鱼嘴、鱼尾;

c、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

d、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品欣赏

出示用泥板制成的具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欣赏中外经典陶艺作 品及儿童优秀陶艺作品。

六、作业要求

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制作成一个形状独特、新颖的形象。注意粘接要牢。

2、讨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七、学生作业 分组进行 教师巡视

第 十一 课

雪 花 飘 飘

(课型:造型应用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雪花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及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工艺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制作雪花的过程 教学难点: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准备:剪刀、纸、胶水、范作、录音机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玩一玩

1.每组分发一个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组员间轮流吹一吹。玩一玩。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

(1)这个玩具由哪几大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3)这些飘动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A.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

B.底——泡沫板,盖——塑料瓶,景——综合材料。

C.“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D.制作底与盖——制作“雪景”——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请学生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

二、看一看

1.欣赏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一下印象中的雪景。

3.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4.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

5.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有关雪景的图片和影片

三、做一做

1.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雪花飘扬的背景,配上《雪绒花》悠扬的音乐。

四、说一说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想一想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课件简单演示空气由吸管进入瓶中,在瓶中流动形成风,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第 十二 课

色 彩 A B C(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

2、能用制作颜料的简单方法试着制作1一2种颜料。

3、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色彩的搭配 教学难点:色彩的构成 教学准备:颜料、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发现

1、小实验。请一名学生将菊花在白纸上用力摩擦,发现了什么?

2、讨论:在生活中你还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吗?

3、教师总结:在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制作出颜料。

(二)讨论

1.欣赏几幅作品和染制的方巾。

2.寻找合适的材料:你从大自然中找来了些什么材料? 3.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工具将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出颜料呢? 4.总结制作方法:用小棒和碗捣汁,用纱布包好或用过滤网挤压过滤出汁液。1.课件出示作品。

(三)试验

边制作边用简短的文字填写研究表格。

(四)交流

每组小组长进行汇报总结,讨论解决遇到的困难。

(五)展示

1.用自己制作的颜料组内共同完成一幅画。

2.贴在展示板上评一评。

(六)拓展

1.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也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直接作画。

2.史前艺术家都是用土和矿石制作出颜料画画。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中国画中的朱砂色颜料是把朱砂矿石研成粉末获取的。

活动二

(一)导入课题

师语: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色彩很漂亮,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它们来做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二)整理材料

教师提问: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吗?

(三)了解步骤

1.欣赏范画,讨论这些画是用什么颜色和哪些东西做的。

2.学生看书,讨论并总结活动步骤。

(四)尝试作画

1.尝试作画后学生白评。教师总结作画方法。

2.引导学生评价范画,掌握创作要领。

3.教师小结:构图要饱满;设计要新颖;涂胶水要匀;铺色块时材料要密、齐、匀;巧妙运用不同形状的材料。

(五)开展活动

1.学生分工又合作,愉快地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

(六)学习评价 1.学生互评。

2.师评:肯定学生的精心制作,赞扬学生的大 胆表现。实物 投影 以展示学生的作品。

第 十三 课

乘 风 破 浪

(课型: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工具的使用和材料的选择 教学难点:船舶造型的美观 教学准备:木工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一)尝试作业(画印象中的船)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船的外形结构了解。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任意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

(二)资料欣赏(看各种各样的船)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教师示范(提供写实性绘画指导)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

(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

4.师生交流写实性绘画的特点。

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自主表现(画自己目前看到的船)1.提供作业方式:

(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2.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3.学生作业。

(五)对比评析

1.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活动二

(一)欣赏激趣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2.揭示课题。

(二)感知材料

1.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堆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才符合力学要求?(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办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

(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

(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拓展思路

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六)学生制作

学生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课件展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时课件循环播放各种船的图片。

(七)游戏激趣

1.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上一篇:手术室感染监控护士职责下一篇:驾校运营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