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2024-08-08

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共9篇)

篇1: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冬季,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七次会国代表大会期间,当我听到史大里同志谈起准备策划举办“首届中国舞蹈节暨舞蹈艺术博览”的大型活动已被主席团确认列为重点项目时,我为之振奋,反复思想着,常常夜难入寐。我深深感到举办这样充满新意的多媒体式的大型活动,意义深远非同一般!

它是中国舞协新一届领导集体艺术思维和经营思维融为一体的结晶,它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使舞蹈艺术的事业建设与舞蹈产业的开掘相结合。使具有“艺术之母”美称的舞蹈,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中灵动鲜活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以来,舞蹈艺术也曾绘制过许多繁荣的活动情景,但像这次全方位、多项目巧妙地融于一体“中国舞蹈节暨舞蹈艺术博览”,历史上还未曾有过。这次的`“中国舞蹈节”有3个特点:

一、开掘舞蹈产业新思路

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指导下,我国的舞蹈艺术事业建设,一直依靠政府文化事业经费的支持和舞蹈家们的努力创新,繁荣发展。近20年进入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舞蹈如何发展却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舞蹈艺术产品除本身的审美属性外,它的商品属性也日渐显露,如何开掘舞蹈产业之路,从而促进舞蹈事业更好发展已经成为摆在面前的课题。以住我们举办的各类舞蹈活动,始终依赖政府的行政支持,依靠政府拨付的有限文化经费,这“中国舞蹈节”盛会,政府只有少量的导向性投资, “舞蹈节”本身呈现出一个开放的体系,吸引着群众广泛参与,欢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调动着社会办文化,共建精神文明的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从“舞蹈博览交易会” 等项目的设计和营远方式上,进行着极为有益的探索,这是过去国内外同类活动中所不曾有过的。

二、内容实 规模大 影响广

中国享有“舞蹈大国”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多样化、群众性的舞蹈运动掀起起了一阵又一阵热浪,专业舞蹈作品和人才,不断涌现,为适应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专业和业余舞蹈出现比翼双飞的新形势,此次春城盛会设计了互为补益、协调发展、相映成辉的六大业务活动,以其宏大的规模、场面,使社会影响面向纵深阔展,云南省政府和省文联的领导们,独具慧眼,积极承接了该项目在昆明举办,依托云南民族舞蹈大省的优厚资源,将“国际旅游节”、“中国舞蹈节”,两节对接,优势互补地让全省都舞蹈起来,必定牵动全省各条战线全方位的腾飞,这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三、开拓舞蹈审美文化新天地

美是生活,美在心灵。美时时刻刻存在于人民生活中,存在于人民的心灵里。美是舞蹈艺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中国舞蹈节”的举办,从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式来营造、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让人民从舞蹈审美愉悦中,享受时代的新生活,让舞蹈成为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形象标志。

篇2: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它是中国舞协新一届领导集体艺术思维和经营思维融为一体的结晶,它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使舞蹈艺术的事业建设与舞蹈产业的开掘相结合。使具有“艺术之母”美称的舞蹈,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中灵动鲜活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以来,舞蹈艺术也曾绘制过许多繁荣的活动情景,但像这次全方位、多项目巧妙地融于一体“中国舞蹈节暨舞蹈艺术博览”,历史上还未曾有过。这次的“中国舞蹈节”有3个特点:

一、开掘舞蹈产业新思路

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指导下,我国的舞蹈艺术事业建设,一直依靠政府文化事业经费的支持和舞蹈家们的努力创新,繁荣发展。近进入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舞蹈如何发展却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舞蹈艺术产品除本身的审美属性外,它的商品属性也日渐显露,如何开掘舞蹈产业之路,从而促进舞蹈事业更好发展已经成为摆在面前的课题。以住我们举办的各类舞蹈活动,始终依赖政府的行政支持,依靠政府拨付的有限文化经费,这“中国舞蹈节”盛会,政府只有少量的导向性投资, “舞蹈节”本身呈现出一个开放的体系,吸引着群众广泛参与,欢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调动着社会办文化,共建精神文明的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从“舞蹈博览交易会” 等项目的设计和营远方式上,进行着极为有益的探索,这是过去国内外同类活动中所不曾有过的。

二、内容实 规模大 影响广

篇3: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与文化传承

1 赣南采茶舞蹈简述

江西省南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肥沃的红土地和天然的省际分界线、以及赣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精神风貌,都是赣南盛产茶叶并且闻名全国甚至世界的原因。这里我们主要介绍采茶舞的来源以及赣南采茶舞的发展现状。

1.1 采茶舞的历史渊源

采茶舞发源于元明时期,而鼎盛于清代,并一直流传于今日。从最初的“茶篮戏”(灯戏)开始,采茶戏有了雏形。后又因为元宵等重大节日中庆祝节日和宴请宾客的需要,采茶戏逐渐与民间舞蹈融合,成为人们在重大节日中祈福和庆典的重要形式之一。追本溯源,采茶舞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痕迹虽然甚少但却发源很早。大约几百年之前,先祖们就开始有了辛勤劳作的美好品质,在山上山下、地渠水道甚至是小路边都种满了茶树。采茶舞就此发源,将种茶和采茶过程中的动作与形式融入其中,成为了民间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支。在“百家争鸣”方针实行之后,采茶舞再次绽放出生机,普及并流行于我国乡土生活之中,成为人们欢度节日的重要庆祝形式。

1.2 赣南采茶舞概述

我国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就是江西南部地区,即赣南。内蕴丰富而悠久的客家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赣南地区茶叶闻名全国的局面。赣南采茶舞发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种由客家人民所创造并为之喜爱的艺术形式,虽然历史悠久,却并未在历史典籍中留下过多印记,而主要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直到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政府开始着手发挥文化的软实力,因此才有了对赣南采茶舞的系统挖掘和整理。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内容,多与民众生活贴近,反映人们在茶事活动中的动作和故事,而几乎没有涉及帝王将相。所以,赣南采茶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其朴实简单的风格突显于我国传统民间舞蹈。

2 赣南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

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都较为丰厚的赣南采茶舞,以其“三绝三化”的独特艺术魅力区别于其他民间传统舞蹈,成为我国民间传统舞蹈中的一朵奇葩,并对人民的身心都提供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2.1“三绝”艺术特征

2.1.1 矮子步

赣南采茶舞的“三绝之一”就是矮子步,主要为男演员的表演动作。因为赣南地区多山,茶叶多种植在蜿蜒起伏的山地之中。每当到了采茶时节,男女一起上山采茶,女子提着茶篮,男子背着茶篓。当茶篮中的茶叶被放满之后,就需要将茶篮中的茶叶倒入茶篓之中并且将茶叶按紧压实。因为茶树普遍较矮,所以男子必须蹲下身子,就形成了“女高男矮”的动作。经过采茶舞蹈艺人的加工和演练,逐渐将这一动作融入了采茶舞之中,这就是赣南采茶舞中的经典动作之一———“矮子步”。由于在表演过程中,双腿必须保持“半蹲”或者“半屈”的状态,并且还要配合手上的动作,因此对男演员的舞蹈基础功底要求十分严格。表演时再与手腕手臂动作结合,加之丰富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具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表演性。随着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矮子步”也逐渐被女舞蹈演员所应用,使得赣南采茶舞的动作更为统一。

2.1.2 单水袖

水袖在我国的舞蹈表演中十分常见,多为双水袖,或左右长短一致或参差不齐。但在赣南采茶舞中,表演者只有左臂袖筒,而没有右臂袖筒,因此这一独特的表演风格也被称为“单水袖”。在表演过程中,仅仅舞动和挥舞左臂袖筒,辅之以民间传统乐器,成为了赣南采茶舞的又一个表演特色。在表演过程中,要求表演者仅用一只胳膊来挥动水袖,这相比较于双水袖更为困难,对表演者的舞蹈功底和身体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求。虽然只有一只水袖,但其表演动作却花样甚多。可以做出缠、绕、飘、卷、甩、摇等十几个单体动作,还可以在双人或多人的配合下,完成更为复杂美丽的合体动作,大大增强了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和张力。

关于单水袖的来源,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故事。据说当年采茶舞的始祖的一只胳膊被人砍断,却正好碰上一位采茶女的搭救,最后两人成为夫妻。为了弥补自己丈夫身上的不足,采茶女特地为其缝制了只有一只水袖的表演服饰。使用单一的水袖来进行赣南采茶舞的表演,不仅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更展现出赣南采茶戏独具文化内涵的舞蹈魅力。

2.1.3 扇子花

扇子花是赣南采茶舞的又一显著表演特色。在表演过程中,无论男女老少的表演者都会在手中配上扇子道具,利用扇子的开、合、卷、散等多种形式挽出形式各异的扇子花。既能增加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内容,又可以适当地表现出舞者的内心情感波动起伏,渲染表演气氛。表演中,扇子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或代替生产工具,更能增强表演动作的张力和形式。其中,单扇花男女通用,而双扇花主要被女舞者应用。

经过赣南采茶舞的长久发展和不断改进,如今的扇子花已经演变和发展出二三十种表演形式,同时加之配乐和表演的套路和口诀,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形式,更加深层次地增强了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2“三化”艺术风格

2.2.1 动作生活化

赣南采茶舞的动作,最初是来源于茶农的种茶和采茶活动之中,基本都是随心所欲的动作,主要用于休闲、娱乐和放松。而舞蹈的编排者,也大多是从事于茶事劳动的民间艺人,所以其动作和形式都十分地贴近生活,并且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2.2.2 配乐乡土化

赣南采茶舞的配乐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曲调以“徵调”为主,主要唱腔则是带有客家风味的“路调”和“茶腔”。进行配乐的乐器,也多是民间乐器如二胡、唢呐、古筝等传统乐器。乐曲的选择上,也主要依赖于客家曲调或者地域性浓烈的音乐。这进一步加强了赣南采茶舞配乐的地域性和民俗性。

2.2.3 形式多样化

从客家人民的茶事活动中发展而来的赣南采茶舞,最初时形式和动作都十分简单。后来逐渐融入了民间舞蹈艺术,并由动作发展成唱跳结合、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表演形式,其中带有多种表演形式的特点。它学习并容纳了各家艺术形式的优点,并且拥有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和内容。

3 赣南采茶舞蹈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赣南采茶戏,拥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对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创新足够重视,从自身做起,并呼吁身边之人一起努力。

3.1 传承

无论是哪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背后都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地域风格、以及生产劳动和生活的方式密不可分。赣南采茶舞与当地的茶叶种植、采集和贩售有着莫大关联,早期吸收了茶灯戏(茶篮戏)的艺术特色,并形成了五大流派,逐渐编排出例如《姐妹采茶》这样的戏剧来。除此之外,在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还吸收学习了具有“道家”医术风格的舞蹈艺术形式,使得其内涵不再单一化、枯燥化。在安远县流传的采茶戏《九龙山摘茶》开始具有了独具风格的特色,而直到嘉庆年间,《九龙山摘茶》经过艺人的改造和加工,其表演内容更为连贯,丰富了表演的内涵。由此看来,赣南采茶舞的发展和传承,是一个具有源源不断生命力注入的过程,离不开人们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3.2 创新

任何艺术和文化,都离不开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在对于赣南采茶舞的保护和传承中,也必须进行符合时代变化发展要求的创新,为其发展流传融入新的生命力。在长期的传承中,我们从未放弃过对赣南采茶舞的创新。例如,六十年代的《茶童哥》就来源和改编于《九龙山摘茶》;还对扇子花的表演工具扇子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对其形状、颜色和图案都进行了调整和改变。改革开放后,“百家争鸣”的方针使得赣南采茶舞有了新的生机。例如在《茶妻》中,扇子不仅只有半圆形,还会出现整个圆形,意在指出赣南采茶舞的多变和生命力。矮子步的改变也在2011年的《八子参军》中体现出来。除此之外,赣南采茶舞的创新还体现在表演服装、舞者妆容和配乐以及灯光的配合上。由里至外,赣南采茶戏的创新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出来,也一直从未停止。不仅是表演者和艺术家对其作出贡献,社会各界人士都为之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结语

赣南采茶舞蹈不仅仅是属于江西人民的独特舞蹈文化,更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丽珍宝之一,它所蕴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正日益散发着地域和时代的特色。我们必须保持着对赣南采茶舞蹈传承和创新一如既往的态度,不断地对其进行创新和保护。除此之外,要将文化保护的视角增大,不仅是赣南采茶舞蹈,我国优秀的采茶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都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去尊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响.舞蹈传播方式分析与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肖康亮.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赣南采茶戏丑角动态造型数字化设计[D].南昌大学2011

[3]林建平,王龙生.文化生态对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的影响[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38-39

篇4: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关键词:文化馆;舞蹈培训;审美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04-2

0 引言

文化馆是一个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它是由国家设置的,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随着文化艺术的逐渐发展,全国各地都设置了文化馆,它承担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越来越重要。舞蹈是一种精神文化和艺术门类,在人民娱乐生活中,舞蹈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人们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能够身心愉悦,还能使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得到较大的提升。

1 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意义

1.1 加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舞蹈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还能为人们带来精神享受。换个角度看,舞蹈还可以再现历史,将人们从前的真实生活或情感反映出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认识现实。例如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保留了这个民族的民族特色,又如哈萨克族的《卡拉角勒哈》、回族的《汤瓶舞》等,少数民族的舞蹈是了解他们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了解千变万化的社会和世界文化的重要手段。

1.2 加强群众的审美能力

在很多国家中,舞蹈课程都是正常的教学科目,认为舞蹈能使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具有对美的认识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只有使本身的美感得到提高,才能有效的提高创造和鉴赏美的能力,而舞蹈就是提高自身美感的重要手段。舞蹈能使一个人从内到外有强烈的美感,这种美感可以让人从感情上受到感染,用内心去体验,从而转变为一种心理欲求。换个角度说,对学生进行舞蹈培训能够将他们内心对美的向往唤起。

1.3 推动身心健康发展

在我国成语中,“手舞足蹈”能够完全诠释舞蹈对人们的意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舞蹈这种形式来表达自身心情状态,这种状态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有非常多老一辈的舞蹈艺术家都很赞成这种说法。舞蹈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的表达形式,它还是一种语言,不仅能够将最强烈、单纯的感情反映出来,还能增强人们心灵和思想的交流,使人们能够完全展现自我,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反映出来。除此以外,舞蹈还是一种艺术,能够结合精神和肉体的美感和快感,使人们的心灵进入美妙的境界,所以舞蹈有助于人民保持健康的心态。

2 文化馆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文化馆舞蹈培训经费不足

文化馆是由政府设置的事业型单位,它的发展经费也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目前政府对于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于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也逐渐越来越大,但由于文化馆的事务较多,也相对比较复杂,支出的费用也比较庞大,现阶段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而文化馆应用到舞蹈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会约束舞蹈培训的发展。

2.2 缺乏对文化馆舞蹈培训的重视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意识中,文化教育是最主要的,大部分民众也受这种传统观念意识的影响,认为体育文化尤其是舞蹈艺术的培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现在的文化观众对于舞蹈艺术并不重视,导致这种艺术形态遭到忽视,从而对演员舞蹈水平的充分发挥和舞蹈艺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3 文化馆舞蹈培训教师技能偏低

对舞蹈培训的发展起了约束作用的主要因素就是舞蹈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所有影响舞蹈培训发展的因素中,这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大部分文化馆舞蹈培训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的模仿自己的动作,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简单的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对舞蹈培训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2]。所以文化馆的舞蹈培训教师需要掌握大量的体育舞蹈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同时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全面、快速的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

3 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对策

3.1 增加舞蹈培训的经费

对于文化馆舞蹈培训的资金投入,政府应当适当的增加,或给予政策或经济上的补助。对于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办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政府也要进行适当的改善,还有体育舞蹈教师的待遇也需要适当的提高,可以给予优秀的舞蹈演员一定的经济资助,或者为这些优秀的舞蹈演员开通更好的出路。还可以设置类型专业院校或像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等级评定,只要舞蹈教师达到了一定的等级,政府可以在这个教师的求学道路上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帮助文化馆舞蹈教师能够在体育舞蹈事业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助,才能使人们舞蹈的学习动力和教师的舞蹈工作实效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推动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全面发展。

3.2 加强对舞蹈培训的重视

可以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对舞蹈艺术进行大力的宣传,例如通过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宣传舞蹈文化知识。而宣传舞蹈艺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举办一些舞蹈比赛或是舞蹈表演,通过舞蹈比赛和舞蹈表演的宣传,使人们能够加深对舞蹈艺术的认识,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将舞蹈对群众的锻炼价值完全展现出来,同时使民众对体育舞蹈有一定的客观认识,提高体育舞蹈的普遍性[3]。只有人民群众和政府对文化馆舞蹈培训加以重视,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舞蹈艺术深入人心,才能有效的提高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发展。

3.3 加强舞蹈培训教师的技能水平

舞蹈培训教师的技能水平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只有加强舞蹈培训教师的技能水平,才能让学生有优良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舞蹈培训的健康发展。若想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首先需要政府组织建设定期体育舞蹈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各个体育舞蹈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组建收费较低,或者免费的教师培训班对所有体育舞蹈教师进行统一培训,使教师学习进修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培训过程中,各个机构的体育舞蹈教师可以一起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或者由政府邀请或指派舞蹈专家对文化馆的舞蹈教室进行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除此以外,文化馆的舞蹈老师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积累经验,吸收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自身舞蹈中加入,使自身拥有的业务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得到有效的提高,全面完善自己的各个方面。

3.4 加强创作灵感

生活是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来源,它是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4]。创作人员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对生活进行观察,才能完全吸收生活中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佳作。只有各个文化馆业务干部不断的学习、工作,在生活中获得更多创作灵感,结合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才能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而使文化馆的舞蹈培训稳定发展。

4 结语

只有进行不断的学习,提高舞蹈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对舞蹈培训的重视,通过各个途径大力宣传舞蹈艺术,同时创作出能够跟上时代脚步的艺术作品,才能提高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工作效率,促进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参 考 文 献

[1] 廖萍,周伟.对我国当前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四川戏剧,2013(08).

[2] 冯丹.襄阳市幼儿舞蹈培训现状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01).

[3] 唐思睿.论幼儿舞蹈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1).

篇5:体育舞蹈礼仪的文化性与审美特征

1体育舞蹈礼仪文化的内涵表现

1.1体育舞蹈礼仪之一:严谨的体育舞蹈礼仪程序

在体育舞蹈练习与展示的过程中,严格、规范的体育舞蹈礼仪,成为体育舞蹈审美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舞蹈礼仪是体育舞蹈文化积淀的外在展示。体育舞蹈的礼仪包括了舞蹈者对观众的尊重、对手相互之间的尊重、对裁判的尊重、对舞蹈文化的尊重等等。 舞蹈表演者通过完成规定的舞蹈动作、舞蹈礼仪程序,来实现对舞蹈表达与情感主题的重塑与创先。例如:舞蹈者在完成了规定的舞蹈动作之后,来向观众敬礼致意。在体育舞蹈表现的过程中,按照不同类型的舞蹈特征来制定体育舞蹈礼仪,而在体育舞蹈经济比赛的过程中,体育舞蹈礼仪的完成质量会影响到参赛者的成绩。

1.2体育舞蹈礼仪之二:优雅的体育舞蹈风度

体育舞蹈作为优美的运动项目,既有男性的阳刚之美,也有女性表现出的柔和之美。因此,在体育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审美与体育舞蹈礼仪之间的结合,让这一运动更加具有发展的空间。在实际的体育舞蹈表演时,同样出现了以优雅为特征的舞蹈风度。体育舞蹈与部分民族舞的激扬与豪迈相比较,体育舞蹈表现的更为潇洒与流畅。在礼仪文化当中,体育舞蹈的优雅风度是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因此,在体育舞蹈表演与研究的过程中,体现体育舞蹈的文化内涵,需要体育舞蹈者的艺术形象与气质的双重表现。 体育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不管是舞者跳起什么类型的舞蹈,什么花样的舞步都不能乱了舞程,而需要按照舞池中心的逆时针方向来表演,更不能横冲直撞,如果在表演的过程中,不小心与别的舞者碰撞也需要主动的向对方表示歉意。体育舞蹈礼仪文化的发展对促进舞蹈的发展表现出了更多的可持续性,以至于在体育舞蹈的评分标准上,优雅的体育舞蹈礼仪风度成为一种必要的评分方式。

1.3体育舞蹈礼仪之三:高尚体育舞蹈艺术修养

体育舞蹈作为文化表现的一种实践方式,体育舞蹈能够表现出礼仪文化中所崇尚的个人素养与礼仪展示。在多部西方电影当中,男主人公往往以彬彬有礼的邀舞情节来打动观众,而在这个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是体育舞蹈文化的一种高尚素养。在体育舞蹈发展的早期,男女双方在舞蹈之前,要通过一整套复杂的邀请与接受动作,来展示体育舞蹈的礼仪文化,提升体育舞蹈的艺术审美。纵使经历了多年的历史的演变与发展,繁琐的体育舞蹈礼仪变得更为简明,但是体育舞蹈仍然以其礼仪文化巩固着属于体育舞蹈的那份原始与感动。而这些也同样是体育舞蹈文明礼仪与体育舞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1.4体育舞蹈礼仪之四:多种舞蹈民族文化的融合

体育舞蹈作为不同地域文化的一种实践方式,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在体育舞蹈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体育舞蹈成为民族文化、礼仪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审美、舞蹈动作表现的方式在有机的融合与变化。例如:在现代华尔兹舞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拉丁舞蹈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方式,让现代华尔兹变得更加的简练、开放与富有活力。与其他的艺术表现方式一样,体育舞蹈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 都是以体育舞蹈文化为基础。因此,在当前全球化与文化交流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体育舞蹈所表现出来的礼仪文化相互之间的融合, 让体育舞蹈以一种更为亲近的、自然的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舞蹈爱好者加入进来。而在这个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方式来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礼仪特征与内涵,让体育舞蹈的礼仪文化与审美特征变得更有空间与持久力。

2体育舞蹈礼仪的美学表现与审美特征

2.1体育舞蹈礼仪的情感之美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肢体交流的语言符号,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与情感的表达。作为一项运动美、情感美的艺术表现方式,在美妙的舞姿和旋律中获得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体育舞蹈所表现的情感美体现为:体育舞蹈主题的壮美、体育舞蹈动作仪态的端庄、 体育舞蹈表现出的对自由、对爱的解读与赞扬。体育舞蹈表演者以专业的舞蹈艺术表现方式、舞蹈肢体语言,抒发体育舞蹈的情感。 同时,情感作为体育舞蹈艺术表现的内驱力,每一个体育舞蹈动作、表演都是体育舞蹈者内心情感的表达与理解。因此,体育舞蹈语言成为最贴近情感的一种方式。

2.2育舞蹈礼仪的道德之美

在体育舞蹈发展的过程中,舞蹈的道德美也需要借助体育舞蹈表演者的舞蹈动作、舞蹈表情、个人气质来进行表现。体育舞蹈是一种单人、双人、多人表演的项目,表演的过程中,舞蹈者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责任等成为体育舞蹈道德美的外在展示。在体育舞蹈表现力提升的过程中,舞伴相互之间的有效配合、关心与热爱、对观众的责任感等,让观众更为真切的体会到体育舞蹈的道德美。体育舞蹈的道德美能够给观众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与刺激,在欣赏体育舞蹈动作美的同时,获得内心的积极体验与情感的传递。

2.3体育舞蹈礼仪的韵律之美

体育舞蹈的韵律作为体育舞蹈时空两者的结构变化,不管是体育舞蹈的快节奏还是舒缓的节奏,让体育舞蹈的表现力因为韵律而更加的精彩。在体育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韵律美以体育舞蹈节奏为表现的条件,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规律性的表达与重复,韵律美是体现体育舞蹈节奏的动作流与音乐旋律的系统美感。在体育舞蹈音乐韵律中,节奏是基本的法则,节奏的变化让舞蹈者的表情、舞步等产生变化。多样性的节奏让体育舞蹈的表现力更为凸显。同时,体育舞蹈的韵律美让体育舞蹈练习者的舞蹈节奏与旋律变化更有利于舞蹈情感的表现。在实现舞蹈美与音乐美有机融合的基础上,为体育舞蹈的情感、主题表达创造无限的艺术支持。

2.4体育舞蹈礼仪的服饰之美

体育舞蹈服饰的演变,是体育舞蹈文化与体育舞蹈审美发展的表现。在体育舞蹈动作展现的过程中,其节奏性、动感性是体育舞蹈都有特征。而舞蹈服饰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展示不同的舞蹈风情与美学思想。通过对体育舞蹈种类的分析可以发现,摩登舞和拉丁舞作为两个大的类型,其不同的舞蹈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等背景,让体育舞蹈在服饰的表现上有了更多的差异。除去体育舞蹈服饰的样式之外,舞蹈服装的颜色也是体育舞蹈服饰的一个重要美学表现因素。体育舞蹈服装设计师在颜色选取的时候,一方面结合体育舞蹈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结合体育舞蹈的民族文化内涵。体育舞蹈的服饰美,让不同的体育舞蹈具备了更多的独特性符号,为体育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审美的塑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结语

篇6:浅析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价值

摘 要 美是一切艺术的最基本特征。体育舞蹈作为一项融合丰富多彩的舞姿与高雅艺术的活动,是旺盛生命力和超俗的生命情调的最佳表现。通过体育舞蹈,可以使人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让人在欣赏的同时陷入高雅的艺术境界。体育舞蹈文化应全面提升审美价值,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在实践中提升其文化价值。拓展其文化领域,精神领域,以完备当代国人对体育舞蹈生命文化的精神追崇和心灵慰籍。而体育舞蹈作为一项蕴含着众多美之要素的体育项目,也正好符合了人们目前的情感需求。因此对体育舞蹈审美价值的研究,便有了实际意义。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审美价值 美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强烈吸引着每个人的心。体育运动力求实现美和力量的完美统一,体育之美,是一种被人们广泛认同和具有现代感的新概念,是现代社会下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健康和娱乐需求所产生的新追求,它是一种运动拼搏之美和生命力之美。体育舞蹈与美密不可分,在美学观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涵,不断地接近完美与无暇,带给观众更好的美感感受。因此,充分展现出体育舞蹈所包涵的美学精神,对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和竞技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舞蹈审美的内在价值

(一)节奏感和韵律性

体育舞蹈通过音乐来展现舞蹈,要求舞蹈音乐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性,节奏感主要是通过音乐强弱来有规律的展现动作表达情感,韵律性则是在节奏的基础上形成音乐的美感,使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流畅的音乐表现线条,使舞蹈深刻的表现舞蹈形象角色的性格,节奏和韵律则是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情感的体现的主要工具。

(二)过程性和流动性

体育舞蹈作为时空艺术,音乐作为时间艺术,双方在时间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同时展现出来,通过时间的缓慢发展,体育舞蹈在反应人们生活的同时表现人们的情感发展方向和变换,使舞蹈具有更强的丰富性。

二、从多角度分析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

(一)姿态美与形体美的结合

展现体育舞蹈之美,运动员用自身肢体展现每个技术动作,如手、臂、肩、胸、颈、头发、五官、腿、足、臀等都是重要的舞蹈肢体工具。体育舞蹈既具备体育属性,又兼备了舞蹈的特点,良好的体育舞蹈美与舞蹈者的健康密切相关。健康的身体本身就是一种外在美,体育舞蹈必须借助健康的身体才能展现最高境界之美。在体育舞蹈中,健美的肢体动作、高雅大方的表演姿势、美轮美奂的姿态以及轻盈的舞步动作,在美妙的舞曲中带给了观众非同一般的美的享受。体育舞蹈美主要在于形体美与姿态美,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借助形体、姿态、动作等的协调一致,将体育舞蹈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舞伴默契的配合与典雅的礼仪

体育舞蹈是一种双人舞蹈,强调男女舞伴之间的配合和默契。舞伴之间彼此要心灵感应,才可达到协调一致的整体性效果。体育舞蹈注重男伴的主导作用,在女舞者的配合下共同展现舞蹈的风韵,到达水乳交融、珠联璧合之极致。舞者双方的步子必须踩着音乐节奏共进退,通过身体的移动带动步伐的变化,达到同时同步进退的效果。要注意保持舞蹈动作的同一性和均衡性,男女舞者之间的力量和动作幅度需恰到好处,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和整体协调性,只有这样,舞蹈才会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流畅与美感。举手投足之间都要求体现舞者之间的默契与合作,遵循基本的舞蹈技术要求、礼仪和比赛规则,这不仅是评价舞蹈表演效果的客观需要,也是对观赏者的敬意。

(三)舞蹈动作的艺术造型感

在体育舞蹈运动中,每种舞蹈动作的艺术造型和内容都十分丰富,风格迥异,动作变化多端:既有大方高雅、严谨细腻、难以投机的舞蹈动作造型;又有貌合神离、变化万千、飞扬洒脱的拉丁舞动作;既有讲究高度对称性的“重倾斜”“击剑步”造型,也有反差鲜明的“同脚步”、“反截步”造型。由于不同舞蹈具有风格迥异的风姿,因而每种舞蹈造型都具有与之对应的审美标准。这样的舞蹈动作会带给观众十足的美的享受,舞蹈者在表演中创造美,观赏者在观看中体验美。在每个身体部位中,融入舞蹈思想,只有这样表现出来的舞蹈动作才能趋于完美,顿生优雅。

(四)舞曲与舞步的协调之美

旋律和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旋律的作用,音乐不但赋予了舞蹈情感更强的表达力,也和舞蹈动作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以此提高了体育舞蹈的艺术美感和审美情趣。与舞蹈相似,音乐同样以节奏为运动基础,借助音乐的作用,得以表达运动抽象的一面,音乐能够展示舞蹈动作的轻盈和难度,它的前进与后退,或弱或强,平和或者剧烈,欢快或者沉重等,都可以在与之对应的音乐节拍中得到体现。在体育舞蹈中,舞曲和音乐是用来服务体育舞蹈的,只有借助合适的舞曲,体育舞蹈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它内部深刻的美感。

三、结语

体育舞蹈是运动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使人们的审美层面进一步提高,从中获得一种体育艺术的力量,并使观众在观赏中产生美感是它的魅力所在,以求达到更高层次的美的享受。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练习者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提高审美能力探讨体育舞蹈的发展,学习新的知识点,将体育舞蹈与美学关系有机地结合,挖掘体育舞蹈新元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史俊.试论国际体育舞蹈的“体美共育”价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05).

[2] 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3] 李云.体育舞蹈的审美[J].秦皇岛:燕山大学学报.2012(2).

[4] 黄宽柔,蒋桂萍.舞蹈与体育舞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篇7: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一、自主学习的诱因———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潜力, 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受到感染, 促进其主动学习。

(一) 用精彩的导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而精彩的导入尤为重要, 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 我在上《赶海》这一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配着歌曲《赶海的小姑娘》请学生欣赏海洋动物, 之后请学生帮忙把海洋动物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教师的简笔画和学生的粘贴画, 把教室装扮成大海, 这样的情景布置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挖掘教材本身“兴趣”因素的基础上, 我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化教学设施创设情境, 入景引趣;有静有动、有声有像,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主动参与, 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挖掘潜力,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久远, 学生难有真切的体会, 理解起来难度大, 兴趣也淡漠, 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对此,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让学生亲身体验, 效果就好多了, 如教学《丰碑》一课时, 先给学生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片段, 大雪山, 狂风呼啸, 草地茫茫, 红军战士不畏艰难, 互帮互助, 顽强行进, 此情此景, 使学生触景生情。有了如此的感情基础, 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火花。

(三) 激励评价机制,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人, 我从激励性评价入手, 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充分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规定了创意星、进步星、合作星、勤学星、守纪星等星项,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 我除了表扬“你真棒”和满意的微笑之外, 还将新的评价观实施到课堂实践中去。各种星项充分运用,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求知。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改观,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自主学习的关键——导学探究

(一) 设计环节引导学习, 开辟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要体现学生是主体, 强调自主学习, 讲究教学方法。以《再见了, 亲人》为例,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 接着反馈交流。2.师生总结学法, 按照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3.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中的一个人物, 以她的口气, 写一个片段。这样一改以往教师枯燥地讲授, 学生不是被动地受教, 而是主动地探求新知, 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增强。

(二) 调动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提问题

语文教学应让思维的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 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如《乌鸦喝水》一课,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不同的办法让乌鸦喝到水吗?学生通过思考、想象, 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 学生就能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生生之间就能互动起来, 从富有个性的回答中, 可见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这样的氛围必然有助于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 质疑问难, 点燃创造的火花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语文教学中, 要让学生从不敢提问、不会提问, 逐渐培养善于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最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 我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读了课题, 有什么问题要提?学生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 怎么会游到纸上呢?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 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边读边思, 主动地学习本课的内容, 体会了本文的中心。

在教学中,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如《白杨》中爸爸搂着孩子最后一个自然段, 让自己读读这段话, 说说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学生可能这几个问题不懂: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他在想什么, 担心什么?大白杨代表了谁?小白杨又代表了谁?爸爸为什么嘴角浮起一丝微笑?通过学生的分析交流, 教师适当点拨, 学生理解了这一段的内涵:爸爸在担心孩子们能不能在这么艰苦的地方成长, 能不能适应这儿的环境;当爸爸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起来时, 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

三、通过有趣的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 演一演

在教学《赶海》一课中, 为了增加趣味性, 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 试着让学生通过动作演示体会, 让学生演一演这只东逃西窜的螃蟹、让学生亲手捏大虾, 为课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二) 唱一唱

经过学生的体验性朗读, 作者的童趣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上。最后学生配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之后, 师生一起唱起《大海啊, 故乡》, 学生身临其境, 全文教学首尾呼应, 相映成趣。

篇8: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关键词:土家族 舞蹈文化 审美价值 社会功能

舞蹈文化是文化复合体中最基础、最恒定、最有承传性的精神物化形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审美情操、风尚习俗、礼仪道德的综合反映,因其产生的历史之悠远和兼容量之弘大,故有“人类文化之母”之称。由于创造舞蹈文化的人种、民族不同和各个民族社会结构及风俗习性的迥异,各民族的舞蹈文化无不打上各自民族色彩的明显烙印。素以“天性劲勇、锐气喜舞”而著称的中国土家族,其舞蹈文化更是独树一帜,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现象,以史诗般的结构和连环相扣的程序,为我们研究该民族的精神生态环境和相关物质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实据。

审美价值的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并受阶级性和民族性的制约,凡使各民族生活得美好和有助于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东西,对于各民族都有审美价值。能够经得起历史的长期考验,具有着超越时代、超越民族、超越阶级的审美价值的舞蹈文化,更会久盛不衰的为人们所传袭,为人们所欣赏。土家族地区能形成“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的社会文化现象,正是其舞蹈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其舞蹈文化能够得以世代传袭并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土家族舞蹈文化十分丰富,流传较广的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梅嫦舞、跳丧舞及形式多样的花灯舞。其主要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有:

一、原始宗教意识的传承

任何一个民族或长或短都有过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历史,当人类还处于文化落后、科学贫乏的蛮荒时代,土家族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他们对周围世界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不可思议亦无法理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有依赖于自然界的一面,对于那些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的自然现象,只能从当时人们的经验出发,进行种种假设、幻想,把各种自然都人格化、社会化,使自然涂上了一层超自然的神灵色彩,于是便产生了自然崇拜,人为的塑造出土地、山、河、石、林、风、雷、水、火等等神灵。同时,原始人对人类本身的身体构造如人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所引起的种种生理现象如梦幻等也无法理喻,认为每个人除了“肉体的我”以外还有一个“精神的我”,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这种不死的灵魂仍与他们维持着一定的关系,仍然监视着他们的行动,人们的善恶报应全凭冥冥一念中的祖先,从而产生了祖先崇拜,并逐渐形成原始宗教意识及与之而来的巫傩文化。

例之一:《八宝铜铃舞》

这是流传在土家族“梯玛跳神”活动中的一种祭祀性舞蹈。梯玛,是土家语的音译,意即敬神的人。他们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人神合一的统一体。在行法事时,梯玛时而是威灵灵、气煞煞如神降世,成为神的代言人,表达神的旨意;时而又是活泼、洒脱的凡人,能够面神表达人的祈求。它既带有宗教的仪式性亦带有表演的艺术性,正如《尚书·伊训篇》所载:“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觋之风俗也”。郑玄在《诗谱》中亦指出:“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土家族《八宝铜铃舞》便是源于古代原始宗教,以娱人娱神,禳灾祈祷为目的的傩文化现象。

土家族《八宝铜铃舞》从形式上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与伴唱性的舞蹈,其主要舞具是铜铃与司刀,在《杰洛方》《宋母吐》等舞段中亦有用钱纸幡作舞具的,铜铃既是舞具,又是主要乐器,它与牛角,司刀配合有制,组成独特的舞蹈旋律。其舞蹈语汇极为丰富,主要动作有踩十字、踩罡步、踩八卦、坐马、奔马、旋转及舞司刀、舞铜铃等,均以写意性动作为主,富有浓重的浪漫色彩和飘逸感,并有一定的阴阳学规律和独特的舞蹈功夫。如龙山县隆头镇杉树村的梯玛艺人彭世学,能在一圈直径不过40公分的枯井上左右旋转,习习生风,身上的八幅罗裙形成一圈球状的彩环,旋至九九八百一十圈而头不晕,目不眩,仍潇洒自如的继续下个舞段,其功夫可谓深矣。内溪乡雙坪村梯玛艺人彭武庚,年过七旬仍功夫不减。只要他穿上八幅罗裙,便能神采飞扬地在香烟缭绕的福安前踩罡步斗,轻摇漫舞地做出风情万种的俏趣之态,把手中的铜铃、司刀舞得出神入化(铜铃是用响铜铸制的马口挂铃,鸡蛋大小,原系八颗,串在一根约40公分长的马头形木棍上。传说土家人给苗族、汉族人各送了一颗,只剩六颗了,但仍习惯称为“八宝铜铃”;司刀,系铁制环形,铁环上安有9至24个小铁环片,刀柄上刻有南星北斗字样)。在铜铃铛铛、司刀沙沙声中,透出飘逸、神骏之气。在踩罡步斗时,有严格的规程,它是以八卦为方位,以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土即五行为定向,以阴阳为气韵的舞步图式结构,这与《抱朴子·内篇》所载的“禹步”频有相似之处,是原始宗教文化世代传袭之精髓。

二、爱国主义精神和“骁勇尚武”的民族性格之传承

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综合展现,是识别一个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马蹄寨土家族具有“天性劲勇,锐气喜舞”的民族性格和“遇征战,辄愿荷戈为前驱”的爱国情操。

马蹄寨的土家族大摆手具有强烈的“军前舞”色彩,一是队伍庞大,县以旗、以排为建制,这与土司时期的军事编制是一致的。据清乾隆《永顺府志》卷二十四所载:“旗各有长管辖,有事则调集为军,以备战斗;无事则散处为民,以司耕凿”。现在土家族举行大摆手活动的组队形式仍尚用这种古老的建制,旗为一个摆手群体,排为一支摆手队伍。每排下设祭祀队、旗队、鼓乐队、炮仗队、披甲队、舞队等,人数多达数百乃逾千众。二是装束英武。凡参加大摆手活动的男人,皆身穿琵琶襟或排扣对襟衣,脚穿布鞋或多耳麻草鞋,挎着弓、驽等舞具,透出一股英武神骏的阳刚之气;披甲队身披五色斑斓的土家锦被面,俨然一副甲胄在身的古代武士打扮。三是场面壮观,气势磅礴。每支摆手队伍置皂、白、红、兰、黄五面龙凤大旗,每户置一面小旗,于是摆手堂前旌旗飘扬,鼓角震天,再加上由近百支乌铳、三眼铳组成的炮仗队不时放响一排排土炮,与鼓声、锣声、牛角声响在一起,撼天动地,组成土家族“刚勇生其方,风谣尚其武”的雄浑旋律。四是有成套的古战舞动作,舞者手上持有齐眉棍、长刀、藤牌之类的“武器”,在击鼓鸣钲中,舞者先将“武器”斜拿,再以三摆一跃的方式向对方刺去,双方形成对阵拼刺,然后以插花摆的方式组成两个五重方阵。这与《明史》及《永顺府志》所载十分相似。《明史》载称:“永、保诸宣慰世序富强,每遇征战,辄荷戈为前驱。”《永顺府志》卷24载:“士兵作战时,队形每旗分为五排,其余皆置后,欢呼助阵,若在前者败,则二重居中进补,两翼亦然,胜负以五重为限,若皆败,则无望矣。”在明朝嘉庆年间,永保土司就靠这种“射骑长枪甲盾弓弩”的独特战术,在东南抗倭前线屡战告捷,荣立东南抗倭第一功,《筹海图编》等史籍称“永、保土家军,其兵天下莫强焉。”土家族世崇武功以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用舞蹈文化世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这正是舞蹈文化之功能。

nlc202309081224

三、净化民俗,正德扶道的社会教育功能

舞蹈作为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既有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功能,也具有联络人们感情,净化社会风尚的教育作用。土家族作为中华民族中优秀的一员,其舞蹈文化不仅展示了该民族的“劲勇尚武,锐气喜舞”的民族性格,也充分表现了土家族崇祖、和群、睦邻善处的古敦民风和勤俭、质朴、耿直、刚正、重情、顺理的民族品质。

例之二:土家族《跳丧舞》

“跳喪舞”是流于在土家族地区的一种较原始的吊唁舞蹈,各地称谓不一,有以性质相称的为“跳丧舞”;有以形式相称的,如“散花”“打绕棺”等;有以“丧歌”中的衬词相称的,如鄂西一带所称的“萨尔嗬”、“萨忧尔嗬”。跳的时候,舞众头上均包着白布孝帕,由一长者司鼓,伴以锣、钹,众踏鼓为节,先由二人或四人对舞灵前,再以对渐次进入舞圈,插花交错成环形绕棺而舞,锣鼓烟花杂其间,还伴有以领唱为主,众合以衬词的“散花歌”。至高潮,舞众越来越多,逐移至堂前宽敞处,或晒场,或院坝。其舞蹈的基本特征是:脚成八字,膝带弧形,手半举,指张开,臀稍沉,具有显著的古祭祀舞色彩。二人相对而舞,时而相互击掌,时而绕背穿肘,触地衔物,时而踮脚旋转,气氛粗犷热烈,颇具“伐鼓以祀,叫啸以兴衰”的民族古风。

土家族民风古敦,素有“父母逝,击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击鼓以道哀”的习俗,土家人俗言:“人死饭甑开,不请自然来”,一是吊唁死者,二是慰籍生者,在以歌舞治丧中,缅怀死者,抚恤生者,有子女对父母的切切哀思,有夫妻对亡偶的依依思念,有亲邻对死者的栩栩追述,有长辈对亡人遗属的谆谆扶慰,融亲情乡情人情于一体,构成一种美好、仁慈的艺术氛围。这种独特丧俗中所表现出的舞蹈文化,对抑恶扬善、正德扶道、净化风尚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随着社会与民族的发展,历史总是以新的文化成果来替代旧的文化传统,长期积淀而成的土家族舞蹈文化,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大浪淘沙般的艺术洗礼。只有以真善美的尺度,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把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同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其超越时空,超越民族,随着社会文明进程,走向开放,走向先进,走向更高文化层次。这样,我们舞蹈工作者才能前不愧古人,后不负来者,我等当以此而自勉自励。

篇9: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

谈起儿童交际性写作, 空间也是十分开阔的, 不仅有如今天课堂上呈现的“说服”, 而且还有“发问”“应答”“感谢”“安慰”“劝告”“赞赏”“批评”“讨论”等等。这还只是生活中的小型交际言语, 更有工作上的大型交际, 如“发表”“演讲”“探访”“谈判”“推销”“广播”等等。谚云:“一人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之师。”足见交际言语之威力。所以, 今日儿童交际性写作的起步训练, 又怎能不关系到育才安邦的大事?

言语交际, 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种不可缺失的社会状态。人类社会活动的交际工具便是语言, 依靠它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所以, 列宁说得很明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论民族自决权》) 人人都像离不开吃饭、穿衣一样需要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协调各种关系。儿童当然也不例外, 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的表达和交流, 正是他们的生命存在的表现, 自然与儿童写作有着血肉联系。现在, 吴勇要开拓这方天地, 确实是一片极其广阔的“希望的田野”。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 一堂课也可以使我们窥见吴勇“交际性写作”的一些理念和运作策略。

一、从儿童的生活着眼

交际性写作, 常常会使我们首先想到成人世界里极其繁杂甚或怪异的那些交际言语行为。虽然, 儿童与成人在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 吴勇十分注意从儿童生活着眼来进入儿童的交际言语。课上, 他首先以四幅娃娃卡通画的面部表情引出话题:“一个小女孩好像在讨要什么东西” (一个学生的发言) , 接着教师引领学生顺着娃娃面部表情的变化, 让学生归纳出“很惊讶, 很疑惑” (需求得不到满足) , 而后又“很委屈, 很悲伤”。在这个关键处, 教师给予及时点拨:“这时娃娃应该怎么做, 才能出现第四幅图的表情 (眉开眼笑) ?”于是, 学生顿悟:必须说服对方。这时, 教师才完成了启发引领, 让学生说说“在你的生活中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 如此便实现了交际言语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 无疑为本次习作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定向、定位的作用。

二、从儿童的兴趣进入

言语交际不仅是言语的运用, 也是一种言语的艺术。要说服对方, 当然要讲方法, 讲技巧。然而, 如何与儿童讨论这些问题, 理性的讲说效果不一定会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吴勇便智慧地选择了儿童最感兴趣的, 也最熟悉的“广告语”作为“教材”来开发。从一幅蓝天六必治牙膏的广告语“牙好胃口就好, 身体倍棒, 吃嘛嘛香”, 让孩子悟出了“良性循环法”;从一幅止痒药的广告视频中, 让学生在模拟向爸爸妈妈的推荐中, 归结出“立竿见影法”。显然, 广告语要实现对商品的推介, 极具针对用户心理的说服功能;同时, 这又是孩子并不陌生且感兴趣的一种言语现象。教师以此介入, 并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开发, 是颇为有效的选择。当然, 广告语也有其局限性, 虚假广告的言语就不值得借鉴, 这里若有一个比较, 以触发学生思考识别, 应当是不错的选择, 可以潜在地渗透对言语现象的道德价值判断问题, 避免为方法而方法、为技巧而技巧的不良倾向。

三、从现实的需求立题

吴勇老师没有太多地沉浸在广告语中, 而较快地回归到儿童的现实需求, 并继续作“说服”的方法讨论, 体现了他对儿童交际言语本位的坚守, 和对如“广告语”这类教学资源只作适度利用的调控智慧。本堂课的主旨所在是儿童交际言语中的“说服”, 他必须主要集中于儿童现实的交际生活, 因此, 以一句“其实在广告中, 还有很多种说服别人的方法, 今天就不一一列举了”让交际语言的“说服”很快回归到“大家身边一定藏着不少说服别人的‘独门绝技’”。由此, 激发大家对发生在自己真实生活中许多“说服”体验的回忆。有的学生列举了要妈妈买一个芭比娃娃的事, 教师说“谁能帮她总结一下, 抓住对方的弱点反击对方叫———”学生归纳出“自相矛盾法”;有的学生记起了曾经要爸爸买一台“PSP”, 说了有“PSP”的许多好处, 那是“设身处地法”……这让孩子们明白, 原来大家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着“说服”的交际方法。

四、从言语的运用落脚

在学生充分回忆、口述、思考的基础上, 练写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学生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当口, 吴老师才让大家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选一次“说服”的经历写下来。为了突出重点, 做好这个主要环节, 吴老师先提供“友情提示”:“选一选, 用一个你最擅长的说服方法进行说服”;“写一写, 把你的说服过程用一段话具体写下来”;为了说服更成功, “想想可以在说服中加上一些动作、表情来辅助”;“比一比, 谁最能以理服人, 谁最能以情动人, 谁就是我们班的说服高手”。同时, 吴老师还采用了作后交流, “现场说服展示”。如对说服妈妈买一张跳舞毯的孩子写的那段话, 询问在场的模拟妈妈:“这位妈妈, 你打算满足你女儿的要求吗?为什么?”“这位妈妈, 你有没有被你女儿的说服所打动, 为什么?”这既是对学生习作的现场评价, 又是修改加工。特别应当肯定的是吴老师强调了说服人“不能死缠烂打, 要以理服人, 以言胜人, 以情动人”。这是吴老师对“说服”品质的必要关注, 因为它在交际语言中是十分重要的道德标准。如果为说服而说服, 在手段上无所不用, 会成为一种不良的言行。显然,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教师如果不是“点到为止”, 而是有所深入发挥, 尤其是让学生比较正反事例, 参与讨论, 说服人必须“有礼 (礼貌) 、有理 (理由) 、有节 (有节制, 不随便提要求, 不虚荣攀比, 不可不讲诚信等) ”, 随机适度渗透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无疑会有更好的教育效果。这应该不是道德绑架, 而是当下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另一面。虽然教师在最后也出示了顺口溜:“说服别人有礼貌, 神情动作不可少。以理服人要有招, 直到愿望达成了!”但都是来去匆匆, 点到为止, 力度似乎有些不足。

吴勇“童化写作”的研究实践是针对传统小学生作文的“成人化写作”提出的, 这可是几千年的历史积习, 现在要“童化”, 绝对不是浅尝辄止可以解决的。所谓“化”是“彻头彻尾, 彻里彻外之谓”, 需要一步一步、一方面一方面地作脱胎换骨的改进。近观不少教师的实践研究, 总喜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如此躁动不安的心态, 往往成了达不到登堂入室之佳境的主要原因。由此又联想到几年前我为吴勇写过的那个条幅“一个人, 一辈子, 做好一件事”, 这语句, 正是他挑中的我说过的一句话。

上一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下一篇:社区副主任竞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