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规范办班的规定及措施

2024-08-08

幼儿园规范办班的规定及措施(通用9篇)

篇1:幼儿园规范办班的规定及措施

幼儿园规范办班的规定及措施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寓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之中,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范型,引导幼儿模仿。通俗地讲,就是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榜样示范法的榜样可以有以下几种:

(1)以教师等成人为榜样,模仿其言行,(其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榜样,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2)以稍大的幼儿为榜样;

(3)同班幼儿互相学习。

2、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歌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我们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还可以利用故事、图片、木偶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唤起幼儿良好的情感,帮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

3、游戏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

(1)教学游戏--例如,“找朋友”游戏,让幼儿在各种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标记图做朋友,并贴在茶杯和毛巾架上,使幼儿很快的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茶杯和毛巾。

(2)创造性游戏--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练习洗脸、洗手的方法等。

4、音乐

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5、行为练习法

目的: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转化为良好的习惯。

(1)自然生活环境中的行为练习--例如:在教幼儿叠衣服的方法和顺序后,可以马上组织全班幼儿开展叠衣服比赛,看谁叠得快,叠得整齐。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教师可以让幼儿反复练习。

(2)特意创设环境中的行为练习--例如:户外活动后,许多幼儿都脱例如衣服,教师随机创设了一个把脱下来的衣服乱七八糟堆放在一起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从而体验不愉快的情绪,然后去动手收拾整理,让幼儿体验愉快的情绪,这种对比鲜明的情绪,将促使幼儿自觉地把脱下的衣服整齐地叠放在固定的地方。

行为练习可以渗透到游戏中--例如:手工区给幼儿提供布,来训练幼儿扣纽扣的技能。

6、及时补强法

补强法是美国的.哲学博士詹姆斯 多伯森提出的。他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多伯森认为,如果要让补强发挥最大作用,就应该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表扬,如果时间拖的太久,补强的作用会随之淡化、减弱或消失。及时补强法补强的类型:

(1)物质--例如:小红花(可以怎样运用小红花?)

A:“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红花。以前在评比小红花时,我总是笼统地要求要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睡觉乖,吃饭香等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在评选小红花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红花,小朋友总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因为对于小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可总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幼儿这星期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以得到小红花,然后我将具体要求贴在家长园地上,让家长也一起来督促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当有个别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提醒他,所以获得小红花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B:列出图表

姓名常规项目选择图示奖励标志

(2)精神--例如:微笑、亲抚等。

幼儿第一次把衣服扣子扣对了,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肯定和赞许“你真能干,做得真好,希望你明天也能这样。”

7、随机教育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就蕴涵着教育的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即使实施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的类型有:

(1)集体教育--例如,四月到七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和幼儿说说关于手足口病的的事。

(2)个别教育--例如:有个孩子因为挖鼻子出血了,老师告诉幼儿鼻子的作用以及挖鼻子的危害,告诉幼儿以后鼻子发痒的时候该怎么办。这样教师利用这一情况让幼儿接受了一次很实效的健康教育。

8、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

生活常规的内容涉及健康、社会、语言等领域,因此,教师可将生活常规的内容通过正规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付诸实施。以直观生动的方法,让幼儿理解生活常规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

例如:让幼儿懂得保护牙齿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老师设计健康活动《小熊学刷牙》,通过故事《小熊学刷牙》、出示牙齿模型,再进行实际练习,不仅让幼儿明白道理,还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9、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监督和评价。

教师的肯定评价的作用:提高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自觉性,教师的帮助可以提高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行为水平。同时,教师要对已建立的生活常规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

例如,洗手的习惯

从小班刚如园教师就开始要求,到了大班依然不能放松要求,做到经常检查、监督。对于个别随便的幼儿要给予个别帮助,对坚持要求洗手的幼儿要给予表扬鼓励。

班级常规管理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是靠一时就能形成的。常规管理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还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会继续不断地摸索和探讨,让班级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2:幼儿园规范办班的规定及措施

重视人文管理

拥有一支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是打造一流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在工作中,我园做到了“三必访三探望”:当教师生病住院时、有婚丧事时、生孩子时,领导班子关心他们的病痛、困难,随时帮助他们;在教师节、老人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来临时,为了让在职教师、退休老教师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领导班子成员利用休息时间及时慰问探望。这样的管理模式,获得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相互的信任,使每位教职工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工作,成为幼儿园改革发展的主力。

加强制度建设

为规范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结合实际情况,我园制定了后勤管理各类规章制度30多项。其中有后勤管理和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有各岗位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校园绿化美化管理制度等。

优质服务的首要条件是保证幼儿的安全,安全健康是幼儿园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我园把安全卫生工作放在首位。

一是建立了责任制和领导问责制,签订了安全卫生责任书。二是建立了安全卫生检查制度,定期检查设备、线路、大型玩具的安全状况,发现隐患时及时排除。三是将安全知识引入教学,教给幼儿一些安全知识。每月召开一次安全检查会议,检查情况有记录、有反馈。四是安装了摄像头,增加了长叉、橡皮棍、铁棍、辣椒喷雾器等一系列安全保卫器械。五是突出“十项安全管理”和“六项安全制度”落实。六是对教师员工进行防暴、防火、防烫、防摔、防电、防水等知识培训,尽量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七是规范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实行幼儿“接送卡”制度。八是认真制订预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处理机制,并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师生进行综合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项应急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展开。九是加强幼儿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加强幼儿食品采购、进出仓、验收的管理,做好人员健康检查,实行食品24小时留样制度,餐具厨具消毒等工作。

加强幼儿园的环境建设

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我园从孩子年龄出发,力求做到环境生活化、情趣化、儿童化和教育化融为一体。

活动室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环境创设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环境的设计与制作过程。这样,为了拓展幼儿活动的空间,我园在不同楼层设置了各不相同的环境风格,使有限的空间中可以融入孩子喜欢的各类形象而尽显生机。

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设置种植园,将各类花草树木分班管理,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每班有幼儿随时观察的室外种植区,养殖区增设兔子、鸽子、鹅等动物饲养角、爬山虎休憩园等小景点。

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在校园绿化中,我园早动手、早培育绿化,每年元月份就开始育苗,四月份时,幼儿园春意盎然,花团锦簇,十几个品种的花卉争奇斗艳,大小环境遥相呼应、各具特色,实现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的有机结合。

·另外,我园的幼儿活动室宽敞明亮,独立配套,设有综合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幼儿电脑室、结构游戏室、盥洗室、科学探索室、图书阅览室等。多媒体设施、感统等各种大中型玩具都成为幼儿活动、娱乐的最佳场所。图书阅览室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准备了充足的图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篇3:民商事仲裁机制的现状及规范措施

关键词:民商事仲裁机制;现状;规范措施

一、民商事仲裁机制的现状

《仲裁法》的颁布是“我国国内仲裁制度由原来的行政性仲裁向统一的民间性仲裁过渡的里程碑”。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分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条块分割的行政仲裁被诟病已久,《仲裁法》的颁布和随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重新组建仲裁机构和筹建中国仲裁协会筹备工作的通知》结束了我国行政仲裁的历史,开启了民商事仲裁民间性的新纪元。甚至有学者认为,《仲裁法》的颁布是我国法律制度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仲裁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虽然《仲裁法》确立了我国民商事仲裁的民间性,但我国从仲裁法颁布到现阶段依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仲裁法》第14条规定的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根据仲裁组织产生和存续的状态,仲裁可以分为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机构仲裁是指由常设仲裁机构进行的仲裁,常设仲裁机构即指专门从事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组织;临时仲裁是指不通过常设仲裁机构的协助,直接由双方当事人指定的仲裁员自行组成仲裁庭进行的仲裁,临时仲裁庭在争议案件处理完毕后即自动解散,仲裁程序完全由当事人控制。《纽约公约》第1条第(2)款规定“仲裁裁决”不仅指专案选派之仲裁员所作裁决,亦指当事人提请仲裁之常设仲裁机关所作裁决。国际上通行的作法是既承认机构仲裁,也承认临时仲裁。并且临时仲裁是机构仲裁出现以前唯一的国际商事仲裁形式。我国对临时仲裁采取内外有别的态度。我国不承认在中国内地进行的临时仲裁,但有条件地承认特定地区和特定国家的临时仲裁,比如港澳台地区临时仲裁、《纽约公约》成员国临时仲裁和根据互惠对等原则承认的临时仲裁。同时,认可涉外仲裁协议约定在境外进行的临时仲裁。临时仲裁有其自身优势,在中国境内进行的临时仲裁得不到我国法律认可确实是一大缺憾。

二、规范民商事仲裁运行机制的措施

1.去行政化与去行政监护

民商事仲裁的去行政化已经是一个老调重弹的话题,很多学者已经在这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我国改革了前苏联的仲裁模式却并没有完全转变原有的行政仲裁理念,无论是对仲裁机构的管理,还是在仲裁机构的自身运作上,行政化趋勢依然盛行。行政系统能凭借强有力的整合力量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藉以最有效和最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是,仲裁机构作为常设机构存在,无论是在英美法系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均具有以下四个特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独立性或民间性。“仲裁的价值目标必须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保持一致,为市场主体解决争议提供高效率服务;同时,在众多的纠纷救济手段中,仲裁制度要以比较优势比肩国家正统诉讼,只能以比诉讼更低的成本在社会冲突救助机制中获取一席之地,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由此决定了在仲裁的价值取向上必须定位为效率本位。”仲裁制度、仲裁机构、仲裁理念行政推进的传统与背景已渐行渐远,应该回归仲裁的逻辑本性决定仲裁机构的性质,无论是在仲裁机构的性质,还是仲裁运行的机制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去行政化。

2.推行行业自律与创新监管理念

无论是行政化,还是行政监护,在现有的文化语境下都为人所诟病,那么则需要另辟蹊径来树立仲裁公信力。仲裁法规定的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些规定甚至没有得到执行。成立仲裁协会推行仲裁行业自律,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对仲裁法明文规定的回应。政府、仲裁协会、仲裁市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赖于仲裁协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强化仲裁协会的行政管理职能,促进仲裁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自律,也是全球范围内仲裁界的一大发展趋势。通过行业协会自律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实现我国仲裁的民间性,增强仲裁公信力。

我国仲裁制度还存在许多体制机制上的弊病。仅仅通过对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仍不能有效避免差错的出现。所以,有必要创新仲裁监管理念,在源头上进行制度防控。在仲裁员聘任上,我国虽有“三八两高”的条件限制,但规定的仍不够明确,各地仲裁委员会执行的情况也不统一。一个不符合“三八两高”条件的人在仲裁机构或个别领导的操作下,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仲裁员。因此,可以建立注册制仲裁员制度。把仲裁员的准入审查交给市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或仲裁协会进行,提高仲裁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仲裁机构的管理上,设立驻会主任,提高仲裁委员会主任履行法定职责的积极性,从而杜绝不必要的滥授权、乱授权。在仲裁的政策扶持上,可以仿效台湾的仲裁补助制度,根据仲裁机构每年的受案数量、职员人数、日常支出、办案经费等具体情况在财物上进行补助,变革原有的财政供给制度,还原仲裁的民间性、独立性。可以采取的创新措施还有很多,只要是能够提高仲裁公信力的,都可以积极尝试。

3.逐步放开和承认临时仲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各种主体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临时仲裁作为仲裁发展的初始状态,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不管是机构仲裁,还是临时仲裁,都有各自的优劣利弊。只要在仲裁运行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仲裁作为纠纷解决方式的内涵,发挥仲裁的应有作用。我国对临时仲裁采取内外有别的态度,首先不认可在我国大陆域内进行的临时仲裁,但有条件承认外国的临时仲裁。对于不认可临时仲裁的理由,大致的观点是:临时仲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的产物,只有在市场信用制度、社会信用制度发展得较为完善,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基本自然形成了特定的行规,并产生了一些信望素孚的专业人士的法治环境下才可能确立。对于这样暂缓实行或不予实行临时仲裁的理由,笔者并不认同。区别对待造成了我国仲裁制度的严重不公,而且使我国的仲裁制度与国际仲裁制度不相接轨。在仲裁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临时仲裁已经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认可。只承认外国的临时仲裁而不允许本国进行临时仲裁,只会损害本国经济主体的利益,不会因为国家的“明智之举”而让民众信服、感激。

三、结语

仲裁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仲裁运行机制及其结果的信服力。仲裁公信力对仲裁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是仲裁理念根深蒂固的基础。仲裁机构建设,仲裁员队伍操守、管理,仲裁法律宣传和仲裁案件质量等都成为影响仲裁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我国仲裁法律制度不完备,仲裁机构发展不健全、仲裁能力低下的状况已然成为突破仲裁公信力建设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在制度及运行机制层面上对仲裁进行改革,增强我国的仲裁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杨荣新.《仲裁法理论与适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篇4:盈余管理的动机及规范措施

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年的历史, 但其概念在学术界仍有着诸多不同的见解, 尚未达成共识。Davidson et al. (1987) 把盈余管理定义为在会计准则规定的范围内, 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使财务报告的盈余达到期望的水平的过程;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 (1989) 认为盈余管理其实是“信息披露管理”, 管理层通过有目的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 以达到获取个人私利的目的;Burgstahler and Emas (1998) 认为, 盈余管理包括了能够影响盈余的行为的大部分, 从正常的经营、投资和融资行为到能够影响盈余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纯粹的记账行为。

本文采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如下: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通过有目的去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法规或采取其他方法来调整或控制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盈余信息, 以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或最大化地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的行为。

2 盈余管理的动机

2.1 管理者自身利益动机

由于管理者与企业之间委托代理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 以及经济主体的自自利的本性和信息不对称等诱发了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实行绩效工资机制, 即把管理者的工资、奖金或升迁机会与企业的业绩挂钩, 这种机制加强了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管理者往往想方设法去美化和修饰财务报告上的一些数据, 使得财务报告所呈现出来的业绩看起来更“完美”, 这样业绩“提高了”管理者的报酬自然也就提高了。

此外, 管理者为了美化与自己的任职期间挂钩的业绩, 也常常进行盈余管理。大量的研究表明, 大部分新上任的管理者会对公司进行一次“大洗澡”, 即注销部分资产、清理资产负债表以减少所有者权益从而提高公司未来预期的盈利能力, 这样新上任的管理者既可以把公司业绩不好的责任推卸给其前任, 同时又可以为自己带来良好的信用和预期。Godfrey et al. (2003) 指出新上任的经理有动机操纵盈余, 他们在职位变更的当年, 更有可能减低报表盈余, 使一些重要的财务报表数据看起来不太乐观, 相反, 职位变更后的一年, 管理者们开始想方设法增加报表的盈余, 传递他们经营良好的信息。

2.2 平滑收益,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稳定导致收益出现较大波动时, 管理者就有了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美国通用电器公司 (GE) 就是一个成功运用盈余管理的案例, 在1983~1993年, 在其他公司受商业周期的影响, 收益出现不稳定时, 通用公司却保持了相当平稳的利润,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GE利用重组费用 (包括离退休人员和裁减人员的安置费用、经济补偿金和生活补助费等) 进行了盈余管理来消除收益的不稳定, 即若GE出售一家公司获得收益时, 通常会用差不多等额的重组费用来冲销这笔收益, 使其利润保持平稳状态, 这样会给公司带来良好的声誉和树立良好的形象, 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http://www.doc88.com/p-592324788685.html.

2.3 税收动机

这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比较熟悉和常见的动机, 管理者经常采用盈余管理手段进行避税, 甚至偷税、漏税。比如一些跨地区或跨国经营的企业, 其母子甚至孙公司不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国家, 且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税收政策, 企业为了避税, 采取转移利润或进行关联方交易等手段, 把利润转移到享受更低税负的地区或国家。此外, 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 也会诱发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税收动机不一定全是为了降低盈利、减轻税负, 也有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为的是提高盈利, 增加税收支出。比如大部分国营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经营业绩良好的形象, 往往进行盈余管理去虚增利润, 这样必然也会引起税收的增加, 但这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负担反而会使其得到绩优公司的美名, 同时对管理者的政治前途和声望也大有裨益。

2.4 股票发行和上市以及筹资方面的动机

由于证券法对公司上市在财务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公司上市提出的一个要求是: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净利润累计超过3000万元。但对于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来说, 他们很难甚至无法做到发行前三年连续盈利, 因此为了达到要求以获得上市和发行股票的资格, 企业往往通过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 使经过粉饰后的盈余达到规定的要求;同时, 这样的操作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股票定价水平, 以最大限度地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有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企业采用类似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还有维持上市资格、防止企业股票停盘、增发股票或配售股票以及炒作股票等。

2.5 政治成本动因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公司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 公司一旦招致严厉的政治限制, 就会影响正常的经营。一般情况下, 大型企业更加关注政治成本, 故其管理者常常进行盈余管理。Watts and Zimmerman (1978) 指出, 大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减少其报表上收益的会计政策, 因为较低的盈利水平有利于减轻他们来自政治方面的一些管制, 以减低其政治成本, 且企业的规模越大, 其管理者选择能够减低当前盈利水平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动机就越大。此外, 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具有政治敏感性和由于政治成本施加的压力而转移财富的动机, 因为“树大”更易“招风”。

3 盈余管理的规范措施

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能会给公司的治理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 也可能会损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等, 但它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所以我们对盈余管理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既不要完全的杜绝和制止, 也不要推崇, 而应该致力于完善政策、制度, 以给予正确的引导。

3.1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方法

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往往存在规定的模糊和不明确的地方, 不免存在很多漏洞, 这给盈余管理这一机会主义行为创造了条件。管理层往往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合理利用会计准则的规定, 选择及变更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另外, 管理者故意曲解或未准确地理解会计准则以及执行力度不够等也促使了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因此, 会计准则的制订应与时俱进, 同时也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修订和补充。另外, 还应进一步加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尽量缩小会计政策和方法可供选择的范围, 从而从源头上减少盈余管理的行为。

3.2 优化管理者绩效考核制度

将管理者的工资与奖金挂钩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 这样的考核制度诱导管理者为了谋取更多的个人私利而进行盈余管理。管理者通过调整或变动会计政策、改变会计方法等手段来实现他们短期的利润指标, 而不考虑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这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相违背的。优化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要建立长短期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 将管理者的薪金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相联系;其次是在管理者绩效考核制度中引进股票价格、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指标, 将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与企业业绩相联系, 引导企业管理者做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经济决策;最后, 逐步推广股票期权计划, 将管理者的收入与股东利益建立联系以削弱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3.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管理人员的一种制度安排, 其实质是对相关责任、权利、利益的安排, 大量的研究表明, 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企业的治理结构有关。内部控制制度较完善的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相对较少, 如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度较健全, 设立了外部独立董事的公司在一定程度能够抑制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 我国大部分公司设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外部独立董事等机构实际上形同虚设, 整个公司其实由内部人员控制着。由于管理层管理和控制着公司的会计人员, 因此也就控制了整个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层和会计人员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对外提供经过粉饰的财务报告和虚假的会计信息, 从而使报表使用者不能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要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使各机构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还要充分发挥各机构间的相互制衡作用, 以此减少管理层盈余管理的行为。

3.4 加强对盈余管理的外部监督

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是最主要的两种外部监督途径。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从企业披露的信息这方面入手进行监督,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结果就是通过一些会计信息体现的, 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部门等就是通过企业披露的信息来对其进行评价和价值评估的, 故这些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含量对报表使用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 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并严惩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公司, 给报表使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使用环境。与此同时, 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监督对减少虚假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首先要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对自身的要求, 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不与公司的管理层勾结进行舞弊, 减低信息的质量。其次, 注册会计师应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以更好的监督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和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3.5 健全企业上市和股票发行制度

我国的市场经济尚不完善, 企业上市和股票发行制度还存在缺陷, 这给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对此, 首先应当健全规范企业上市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一套完整和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如增加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 通过增量考核指标可以缩小操纵空间, 加大操纵难度, 减少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其次应引导股票发行制度向着更加市场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在其信息被充分披露的情况下, 可以适度放松对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限制;再次是对配股条件不应只是单一的硬性规定, 而应改为多维的动态控制规定;最后, 对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进行修改, 使管理者不会因为为了避免处罚而进行盈余管理。

4 结语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和会计造假不同, 后两者是不合法的, 而盈余管理被普遍认为是合法的, 它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良好的盈余管理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积极的影响, 如企业通过“利润平稳化”手段传递内部信息, 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但是盈余管理更多的是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等报表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一旦投资者发现企业欺骗了他们, 就会对企业失去信任, 这会使企业的声誉受损等。

因此, 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应学习大禹治水的策略, 不是堵塞而是疏通, 即要引导企业进行正确的盈余管理。一方面, 要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手段;另一方面, 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建立有效的股东利益保护机制, 减少盈余管理的动机。此外, 还要加强外部的审计监督, 提高审计执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审计工作人员应公正, 对自己和企业负责任。我们要充分发挥盈余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积极作用, 杜绝消极影响,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

摘要:盈余管理在企业中已普遍存在,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盈余管理对企业来说存在有利的一面, 但更多的是给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盈余管理概念和动机进行认识的基础上, 对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规范措施

参考文献

[1]Khaled Aljifri.Measurement and Motivations ofEarnings Management:A Critical Perspective[J].Journalof Accounting Business&Management 14 (2007) .

[2]刘红.盈余管理研究[J].现代会计, 2012 (2) .

[3]李宝智.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方法措施研究[J].理论研究, 2012 (2) .

[4]孙荣军.盈余管理手段及其动机分析[J].管理视野, 2012 (2) (下) .

篇5:幼儿园规范办班的规定及措施

关键词:民间借贷案件;特征;审理规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7-0061-02

近年来,民间贷款发展迅速。这不仅仅是因为民间贷款的门槛低,不需要办理商业银行贷款复杂的手续流程,而且还享有高额回报。巨大的经济利益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民间贷款的热潮中,民间贷款在高速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问题与弊端,近年来民间贷款纠纷案件也逐渐增多,在案件审理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及注意要点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在当前的民间借贷中,只要双方的意思表示真实,相应的抵押物没有问题,且利率低于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借贷关系即可认定有效。民间的借贷行为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遵循资源互助、诚实守信的原则。

为了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在民间借贷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借贷关系一定要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之上,借贷双方不得以借贷为由从事违法活动。(2)民间借贷中必须签订相应的协议。(3)在确定利率时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4)对于数额较大的贷款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5)在借贷到期时债权人应及时向债务人催收借款,如果迟迟收不到借款,债权人可以采用法律手段追讨欠款。

二、民间借贷的优势

(一)低利率互助性借贷

这种借贷方式也是较为常见的民间借贷行为,主要是城乡居民以及个体私营企业主之间的无偿或有偿的互助借贷行为。这种借贷方式债权人通常不会考虑经济利益,纯粹是出于感情以及信任而建立的借贷关系。通过低利率互助性贷款可以有效缓解借款人解决生产、生活所需。

(二)借贷条件相对较低

商业银行贷款流程一般比较复杂,而且需要提供相应的担保才可申请贷款,这对于城乡居民以及个体私营企业来说存在较大难度。但是民间贷款普遍门槛较低,没有过多的限制条件,更适用于城乡居民或小企业。

(三)资金使用率较高

商业银行贷款一般以定期形式出现,而民间贷款则不存在此类限制,款项可以即借即还,避免了还款期限延长而产生的不必要利息,极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也比较适合中小企业资金使用频率高的特点。

(四)节省费用

商业银行贷款通常需要公证、鉴定、验资、抵押等中介组织的介入,自然也需要更多的费用。而大多数民间借贷不需要以上流程,节省了不菲的中介费用,这也是近年来民间借贷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节省时间

当前的商业银行贷款从企业申请到获得贷款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即便是长期合作的客户也至少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而民间借贷大约只需三到五天,这为某些急需资金的小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当前民间借贷案件的难点与困惑

伴随着民间借贷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案件也逐年增加。当前民间借贷案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与困惑:

(一)案件诉讼主体日趋复杂化

随着当前民间借贷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案件的诉讼主体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以前的民间借贷关系大多出现在亲人、朋友以及熟人之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较为亲密,大多数借贷关系都是出于帮助而非牟利所建立起来的。而当前则出现了许多以牟利为目的民间借贷个人、公司以及其他组织,给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二)案件数量及金额大幅上升

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逐年增加,究其原因也是由于民间借贷数量及金额的大幅上升。当前民间借贷案件中债权人不再是基于帮助的目的而放贷,更多是为了高额的利润而与借款者建立借贷关系。民间借贷利率相较于商业银行贷款要高出很多,巨大的经济利益促使民间借贷数量及金额飞速增长。

(三)调解撤诉结案相对较少

与以往的民间借贷案相比,当前的案件多以判决方式结案,调撤率不高。比如,某些债权人在建立借贷关系之前未经过认真的考虑,欠缺风险意识,在没有评估债务人经济状况的情况下,就建立借贷关系。于是便出现了经济状况较差的债务人在借贷期满后无法偿贷从而诉诸法律的现象,此类案件的调解难度很大,大多数都以判决方式结案。

(四)案件审理周期较长

当前的民间借贷案件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不出庭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也给案件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审理周期较长。在现有法院审判制度下,传票很难直接送到债务人手中,因此法院在被告无故缺席的情况下,将极大地延长案件的审理周期。

(五)案件事实认定难度加大

近几年在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中,案件事实的认定难度加大。某些债权人虽然涉嫌高利贷,但会预先以开具其他借条的形式来收取高额贷款利息。再有,某些债务人长期沉迷于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为逃避债务而在案件审理时拒不出庭应诉,从而导致法院难以查清案件的借贷事实。

四、民间借贷案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职业放贷人的出现

民间借贷案件的诉讼主体日趋复杂化、案件数量及金额的大幅上升,这些都得益于“职业放贷人”的出现。原本的熟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关系转变为陌生人之间的纯利益关系,而且还出现了各类民间借贷公司及其他民间借贷组织,使得民间借贷案件的诉讼主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案件数量以及涉案标的额也大幅增加。某些职业放贷人甚至成为了民间借贷案件的常客。endprint

(二)被告不出庭现象普遍

近年来,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中,某些债务人为了躲避债权人追债而下落不明,有的甚至举家外迁;民间借贷案件中,债务人拒签法院材料,拒不出庭应诉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增大了案件的审理周期,影响了审判效率,还给查明案件事实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法院难以做出符合事实的判决。另外,被告拒不出庭也使得民间借贷案件的调解、撤诉率大幅下降,而且大多数案件要进入法院强制执行阶段。

(三)问题借贷案件增多

民间借贷案件中涉嫌“虚假诉讼”、“问题借贷”或其他犯罪行为的情况逐年增多,给借贷案件的事实认定以及短期判决带来了诸多困难。在实际的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通过虚假债务,并利用借贷合同进行恶意诉讼的案件时有发生。另外,某些民间借贷案件中还发现私刻公章、伪造借条等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此类问题借贷案件也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审理工作。

(四)民间借贷法律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法律中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而且缺少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制度。法律中对于民间借贷的定义及相应法律约束力的规定主要来自于《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但是一直没有单独管理民间借贷行为的法律出台。另外,管理与监督制度的缺失也增加了民间借贷的风险,并给案件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困难。

五、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规范措施

针对当前民间借贷发展过快、问题案件增多、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加强大局意识,采取相应的规范措施,积极引导民间借贷的健康、良好发展。

(一)完善民间借贷法律体系

建立良好的民间借贷环境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加快立法进程,不断完善民间借贷法律体系,从法律角度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制定法律明确民间借贷双方的法律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利率范围等内容,推动民间借贷的规范化进程,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其次,完善现有的借贷法律,规定企业不得以民间借贷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并从法律的角度明确非法集资的概念及范围,采用法律手段推进民间借贷的依法有序发展。

(二)加强借贷事实审查

在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应加强借贷事实及借贷关系的合法性审查,保护双方合法的借贷关系。首先,对于借贷关系的形成过程以及借贷的细节进行严格的审查,明确债权人出借款的原因以及债务人借款的目的,对于借贷关系形成的时间、地点、方式进行细致的调查,对于借贷关系的基础事实进行审查;其次,在基础借贷事实审查的基础上,查明是否存在高利贷、虚假诉讼等违法行为,避免债权人以民间借贷的名义损害个人、集体以及国家的利益。在查明借贷事实的基础上,对于合法的借贷关系应予以保护,引导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

(三)严厉查处违法借贷行为

严厉查处违法的民间借贷行为,保障借贷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法院在对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应认真核查相关事实,若发现债权人存在高利贷或者债务人存在赌博、嫖娼、吸毒、走私等违法行为,应及时将案件相关人员移送公安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处理,相关部门应根据涉案事实,依法严惩各类违法行为,维护民间借贷市场秩序的稳定。

(四)建立健康的民间借贷环境

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引导民间借贷行为,建立一个健康发展的民间借贷环境。延伸法制职能,加大司法宣传,使民间借贷双方树立风险意识,降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发生的几率。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组织协调各部门的职能权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协作之下,建立起一个安全稳定的借贷环境,完善民间借贷监管制度,真正引导民间借贷的健康、快速发展。

六、总结

随着民间贷款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也逐渐增多,从这些案件中可以发现案件诉讼主体日趋复杂化、案件数量及金额大幅上升、调解撤诉结案相对较少、案件审理周期较长、案件事实认定难度加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在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中采取相应的规范措施,完善民间借贷法律体系、提高被告出庭应诉率、加强借贷事实审查、严厉查处违法借贷行为、建立健康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苗苗.当前民间借贷案件的特征及审理规范措施[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1).

[2]冯静生.对规范发展民间信贷的思考[J].贵州农村金融,2009(1).

篇6:幼儿园规范办班的规定及措施

中国建筑市场很大, 各地执行的标准不一, 有的还很不规范, 承发包双方基于自身利益, 通过变通或暗箱操作, 导致“低价中标方式”的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很多发包方和承建方背离了产品的价值规律, 认为一个项目的造价越低越好;也有很多承建方, 因为种种原因, 不得不将工程造价一压再压。盲目压价的后果, 最终会导致工程质量低劣, 发包方和承建方到时只有自食苦果。

2 规范措施

2.1 严肃执行《建筑法》《建筑法》规定:

“建筑工程造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由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在合同中约定。”但发包商和承建方违反《建筑法》招投标被惩处甚少。建筑市场的实际状况是:业主对工程造价具有绝对的主动权, 工程造价随业主的意志而定, 在压缩造价及节约开支等的利益驱动下, 发包方希望工程造价越低越好, 同时也掌握了绝大多数施工企业承接工程任务难的心态, 承发包合同中的“不平等条约”由此产生。实际上, 业主方和承包方都有意无意地违背了《建筑法》的规定。片面强调“工程造价由发包方和承包方约定”, 承包方始终会处于下风, 不太可能要求发包方按合法、合理和正常的市场规律进行发包。本人认为这是对工程造价的一种误解, 工程造价必须有法可依,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根据市场规律, 由发包方和承包方在合同中确定下来。

2.2 完善造价 (报价) 计取方式

2.2.1 按定额和市场信息价计取

政府关于工程造价计取方面的规定已比较齐全, 各类定额相继实施, 这是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定额确定了一定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的材料、人工和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数量以及它们的价格。国家发布的各类文件也是一种规定, 定额量的调整、机械费的补差、人工价格、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的调整等, 都比较科学适时地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要素进行了规范。此外还有国家和有关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关于工程造价的一系列规定, 如工程款预付、市场信息价格调整、工期延误的造价变化等。

2.2.2 按市场实际采购价计取

一般情况下, 承发包双方按定额计算的工程量的争议不大, 主要是对材料的“市场信息价”和“市场实际采购价”问题的争议。因市场不稳定因素, 造成材料价格变动大, 再加上相关部门信息价发布时间滞后, 这使承包方在报价时按信息价报价显得吃亏。因此, 本人认为按实际采购价报价是合情合理的, 同样也是合法的, 这些主要关乎承包方利益的内容, 承发包双方均须在合同里约定。

目前我们一直延用的方式是定额计价方式, 但定额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某项工程造价的永久不变的依据;政府有关部门虽然适时发布对各种定额的调整, 各种价格变化的公布, 但“市场信息价”滞后引起的单价争议亟需完善。我们常说:“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但事实上控制量都不一定能够控制, 至于指导价和竞争费就更为承发包双方所滥用了。量价分离在实际操作上, 对量的概念比价的概念要小得多, 一般认为, 量是一定的、是死的, 而价是可变的、活的, 这就造成很多项目的承发包双方很容易达到工作量的统一而纠缠于它们的价格。事实上, 同样的工作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 会导致工作量的不一致, 在工作量的调控上还是有一定余地的。

2.3 政府要进一步督导规范报价

如何避免目前建筑市场的压价之风, 规范建筑工程造价市场, 这是一个大规模的系统工程, 牵涉到政府主管部门、咨询代理机构、承建方、发包方、建材厂商和供应商等许多部门, 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方法予以规范。

加强对工程造价的宏观指导, 尤其是要加强工程造价 (特别是单价计取) 工作的“立法”, 使工程造价工作有法可依。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竞争, 而竞争力又往往主要表现在价格上的竞争, 工程造价的管理显然是承包方经济管理的中心节点。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在建筑工程“造价的形成”、“造价的落实”这两个课题上进一步完善, 要使竞争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篇7:幼儿园规范办班的规定及措施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问题;措施

新的形式下,我国的素质教育面临着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尤其体现在学校管理方面。小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十分必要,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我国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机制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运作情况,它能够实现和推动学校各项教学和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小学学校内部存在很多管理方面的不足,例如:学校缺少明确的奖惩制度、约束管理措施和激励制度等。这些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势必会影响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有些学校不重视对老师的激励,无法给老师提供一个相对民主公平的环境,从而挫伤了老师对工作的积极性。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改革措施的进一步推行,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正常运作。

(二)管理方法不得当

我国大多数小学采用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管理,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但是往往忽视了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而对教师的管理才能真正的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各项措施的顺利进行。很多情况下,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果老师的教学水平低,无法将正确的理念和教学内容完整的传达给学生,那么学生无法习得所学的知识,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管理工作不完善

学校在管理工作方面存在许多漏洞,一些学校只关注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管理。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学校引进一大批先进的教学设备,很多资金被各种新近的设备所利用,而其他方面的资金利用明显不足,这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各项兼顾和顺利开展。另外,对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很多情况下都是靠老师单方面进行互动,管理工作的疏漏导致学生对老师存在偏见和畏惧心理,从而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

小学学校缺乏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称为学生的“第二家长”,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就能加深对小学生的理解,并在为小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按照小学生的思路来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完成教育工作,然而,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却没有开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只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自觉来进行,所以容易出现小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心理,不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日常的学习,给小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外,小学学校管理的密度较小、精度较低、深度较浅。一般来说,学校管理的密度越高,就表示学校管理的效果越好,亦表示学校将耗费更多的资金来支付校内管理人员的工资,有的学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尽量降低管理的密度,以此来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此举使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无法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些小学为了降低不必要的开支,并没有提高学校管理的精度,因而使得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无法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使得学生无法掌握大纲内的知识,造成学生成绩偏低,缺乏继续学习的热情,因而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对于大多数管理者来说,要想提高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按照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来选取合适的管理形式,进而获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二、实现我国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一)完善学校管理机制

要想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必须要逐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从而顺利完成学校的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督促教师全面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充足的热情来完成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小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对我国小学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学校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增加和完善各项管理措施,添加明确的激励和奖惩制度,明确老师的职责和分工,对优秀的老师及时的给予奖励,每个阶段实施不同的激励政策,鼓励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校管理方法

改变以往只注重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老师进行管理,规范老师的行为举止,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为老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此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我们不仅要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更新,还要及时转变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力求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校的各项管理支出和经费的运作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并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表,对于学校设备的引进,需要建立在培养和加强对学生管理的方面,而不单单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对老师综合能力素养的考核、学校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对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老师的选拨,聘请一些教学能力强、教学素养高、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并提拔一些工作表现好的优秀老师,进行奖励。

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作用,还能为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对此,我们必须通过上述要求来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进而为小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把小学生培养成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人才,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学校管理规范化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还能够帮助老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加强对小学学校规范化管理措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贺宝德.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3):40-41.

[2]国吉.浅议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学校管理[J].新课程学习(上),2012,(09):50-51.

篇8:幼儿园规范办班的规定及措施

1 洛阳市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

现代农业的方向是集约化, 核心是科学化, 目标是产业化, 特征是商品化。现代农业实现的基础, 是土地资源的适度集中规模经营[1]。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把“土地流转”作为新时期的土地制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 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流转不仅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机械化作业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更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模式分化, 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

近年来, 洛阳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 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 积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并逐渐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分别带动的几种类型, 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土地收益率不断提高。原属偃师市的李村镇西李村, 2009年与河南豫良木业有限公司签订了31.87 hm2速生杨租地合同。目前, 该村以土地出租形式发展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13.33 hm2, 涉及农户700户, 已形成产业效应, 农民通过租地和在企业打工增收明显。

2 依法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项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关系到农村每家每户切身利益及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政府部门有义务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 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 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利益。

2.2 建立组织, 加强领导, 积极稳妥推进

一是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在市、县和乡镇 (街道) 建立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领导小组, 再下设办事机构。办事机构由农业部门、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等机构联合组成, 具体承担农村土地承包权证动态管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信息发布等工作, 负责组建土地流转信息网络系统, 保障农村土地流转依法有序进行。二是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3]。积极支持和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服务组织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承包土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纠纷处理等服务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程序, 加强对土地流转全过程的服务和监督。

2.3 积极引导, 搞好服务

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土地纠纷调解机构, 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搞好流转后的跟踪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4,5]。二是积极扶持和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 加强土地流转的信息化网络建设, 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使之成为农村土地流转双方的桥梁和纽带。

2.4 增强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 在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前提下,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 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 培养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基地,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积极引导土地向种、养、加工大户集中, 促进土地的连片开发和规模化经营。

2.5 齐抓共管,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土地流转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市上下的支持和各方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 (街道) 要围绕土地流转, 积极做好情况搜集、业务指导、政策研究、协调服务、纠纷调处等工作, 全市上下营造一种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 使土地流转有利于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 邓腾林.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分析[J].科技与生活, 2010 (11) :202.

[2]李华杰.关于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J].现代农业, 2010 (7) :52.

[3]刘海峰.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实践与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4) :8-9.

[4]李焕斋.南乐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 2011 (1) :10.

篇9:幼儿园规范办班的规定及措施

【关键字】消防检测行业;规范;发展

前言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主要从事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技术检测,为消防监督机构和建筑业主提供消防自动系统性能数据和结论,并承担着部分社会消防管理职能的相关机构。在建筑消防设施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今天,培养和壮大消防检测技术服务机构,借助社会力量不断强化对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有效监控管理,是推进消防监督机构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消防工作社会化的重要举措。

1、广东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行业的产生和发展

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制定的《消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办发[1995]11号)中指出“积极促进消防服务工作社会化”。《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产生提供了依据,消防检测由此开始逐步推向全社会。1999年,广东省首家检测公司成立并经公安消防机构核准营业。此后,全省各地相继成立了多家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消防检测公司13家,从业人员有200多人,检测服务覆盖全省各地,服务范围涵盖了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的前期技术检测,建筑消防设施的年度检测和日常安全性能测试等,检测项目包括了建筑消防设施系统性能检测、建筑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等。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廣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作为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了建筑竣工验收前必须经消防设施检测合格,明确了技术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资质申请办法,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典定了法律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广东省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现状仍处于无序的状态,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2、广东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2.12002年后成立消防检测机构均未经公安消防机构核准,行业无法实施监管。2002年国务院宣布中止公安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行政许可审批权,此后成立消防检测机构均没有取得合法身份。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建筑竣工验收前实施消防设施检测制度,明确了技术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资质申请办法,但公安消防机构至今尚未执行,有法不依,执法不力,使这些消防检测机构资质申报无门。

2.2消防检测政策反复多变,各地级市各自为政,消防检测政出多门。2008年5月,省内一些地级市(如广州、湛江、肇庆、中山等)的公安消防机构,先后出台了实行建筑消防检测制度的规定,作为建筑工程验收的前置条件,规定凡新建、改建、装修的建筑工程内设有消防设施的必须要经有计量认证资质(CMA)的消防检测机构进行技术检测并取得合格报告后才能申请建筑验收。从而使消防检测行业得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市场繁荣景象。但2009年3月,一个暂停电话通知,又使整个广东地区的检测行业陷入停滞的危机,至今尚未恢复。

2.3现有唯一一家所谓具有合法身份的消防检测机构在市场上一家独大,几乎垄断整个检测市场。

2.4没有取得合法身份的检测机构则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由于广东省消防检测政策反复多变,造成这些检测机构亏损严重,入不敷出,根本没有资本购买更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能力,或提高检测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因此造成现有检测队伍良莠不齐,人才缺失,具备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凤毛麟角。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造成检测机构技术检测能力低下,服务质量不高,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也大大降低。

3、加强和规范广东省消防检测行业的对策和措施

3.1全面贯彻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早以明确规定社会消防技术的法律地位和市场准入条件,公安消防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必须改变目前有法不依的状态。

3.2尽快出台《广东省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加快消防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对消防检测机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明确资质申报的条件、服务内容、管理要求、法律责任和收费标准;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逐步将对检测机构的监督和从业人员的考核纳入法制化轨道,为检测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环境。

3.3提高检测队伍素质,应针对本行业的行业特性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并形成完善的培训制度,加强对消防检测公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经过培训并通过全国有关资格考试合格后的从业人员,方可实行上岗。

3.4建立自律监督机制,维护市场经营秩序。消防监督机构要积极指导检测机构建立自律机制,使该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确保检测机构工作的有效性、权威性和公正性,特别是要杜绝“挂名不在位”现象。

3.5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提高消防检测质量。消防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关系着社会集体的消防安全,其检测数据和结论是消防监督机构行政处理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营销部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中山大学医学院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