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扭转“只信北京”的信访现象

2024-08-11

【原创】扭转“只信北京”的信访现象(共3篇)

篇1:【原创】扭转“只信北京”的信访现象

【原创】扭转“只信北京”的信访现象

我国信访制度正在进行重大变革,国家对各省市区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信访排名取消后,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点对点”通报制度,并通过信访约谈制度对地方工作进行监督。(11月11日《新京报》)

推行信访排名制度的本意,是要向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施加具体的责任和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却很大程度上异化成为地方政府阻碍群众上访、侵犯群众信访权利的动力。由于以往把信访与地方领导升迁直接挂钩,一些基层政府为此耗费巨额财政资金和人力,甚至时有发生在“拦卡堵截”访民的事件。在这个过程中,访民的权益被践踏,殴打、劳教、强制关押等现象屡见不鲜。更严重的是,“拦卡堵截”并没有解决问题,更加激起了访民只信任北京的心里滋生。

面对问题,化解矛盾,才是信访工作的根本。2003年,时任国家信访局局长的周占顺在接受《半月谈》采访时指出:在当前群众信访特别是集体信访反映的问题中,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80%以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问题是基层政府可以解决的。但是,取消上访排名,地方官员的升迁压力大大减轻,能否同时开辟一个畅通的渠道有效解决民众诉求呢?

信访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民众诉求的重要机制。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权力机关切实推进自身改革,一方面促进权力机关之间的监督制衡,另一方面加大公众权利对权力机关的监督制约,促使权力机关真正对选民和公众的利益负责,真正敬畏人民。

取消信访排名只是第一步,而不是最终目的。如何理顺上下级政府部门权责关系,才能避免更多的矛盾涌入信访,消除访民只信任北京的心理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民主和法治渠道合理解决访民的利益诉求才是治本之策。

篇2:扭转高职学生英语厌学现象的策略

一、高职学生英语厌学的主要表现

所谓高职生英语厌学, 主要指高职院校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倦怠感, 不喜欢也不愿意花费一定时间去学习英语, 而是想方设法逃避学习英语。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主要由三类学生构成: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的学生, 中等专业技术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 初中毕业后就读五年制大专的学生。这种生源录取结构的复杂性, 以及当前高考生数量的不断下降, 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 尤其高职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单科平均成绩逐年下降, 学生间的英语水平也从入学始就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高职学生入学前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了其学习态度, 有调查表明, 40%的学生有英语厌学情绪, 对英语无兴趣, 并且当作一种严重的学习负担1。由此, 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三种厌学表现: (1) 临到英语课时, 部分学生存在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或者借故不上课的现象; (2)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部分学生貌似遵守纪律, 而实际上做些与英语不相关的事情, 比如上课听音乐、看课外书籍、玩手机等现象; (3) 在英语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所布置的英语作业存在抄袭, 甚至一个班级存在40%以上雷同作业。

二、扭转高职学生英语厌学现象的策略

(一) 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 明确地提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 并强调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即是说, 学生通过英语教学, 应该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应用能力, 并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贯彻以知识传授为基础,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 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原则, 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色, 并要研究如何把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培养融入到英语教学体系中, 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二) 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高职英语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 打破以应付过级考试和应试考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代之以听、说、读、写、译实用能力是核心的英语教育理念,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学、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外语教育所提倡的“交际法”、“案例法”、“项目法”、“任务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体验法”等方法,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 培养他们交流沟通、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师要从讲授语言知识转变为组织课堂交际活动, 从疲于对学生进行应试辅导转变为善于对学生进行应用语言的指导。此外, 高职英语教学应改进必备的教育技术手段,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给现代高职英语教学经历了革命性变化, 其直观、交互、虚拟现实的特点给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平台, 使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职场环境成为现实。

(三) 英语教学情景的创设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避免纯粹的讲解, 不应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 而需注重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情景操练。情景教学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 也更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 记忆所学英语知识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 当前高职英语教材都是通过大学生现实生活为主线编写, 这就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场景, 因而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英语交流, 也可以通过创建英语社团和英语角、英语口语或写作竞赛、英语话剧表演等形式, 为学生创造多层次立体式的英语学习环境, 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总之, 把学生置于愉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 尽可能让学生沉浸于一种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 才能使学生自然掌握到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最终达到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 英语考核形式的灵活化

要真正使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必须对英语现行考评模式进行改革, 尤其要对一味追求英语卷面成绩的考核方式进行变革, 以减轻学生死记硬背英语知识的学习方式, 而重点考核学生运用英语应用的能力。英语考核形式的变化, 才能让学生知道如何获得英语能力的方向以及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 最终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参照标准是如何运用英语, 而非知识的简单记忆。为此, 教学考核应遵循高职英语教学独特的基本要求, 应突出对学生全面语言技能的考核, 突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重点, 采取多元化的考评方式。科学的考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正确的导向性、激励性和实效性, 才能巩固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 学生英语厌学不能仅仅归结于学生的某一学习阶段, 而是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阶段、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倦怠感。高职英语教学应体现出高职教育特点, 根据学生大学前的英语学习水平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的改革, 最终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为起点, 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重点, 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思维能力为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洋.高职学生英语厌学情绪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2]、郑江.小孩学英语别进误区[N].北京娱乐信报, 2009-11-17.

[3]、李冬梅.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的英语教学[J].新余高专学报, 2004, (4) .

[4]、金玉.试论高职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厌学现象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 (5) .

[5]、简志宏, 胡荣.高职生“厌学”现象与对策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5, (1) .

[6]、刘瑞贤.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深层诱因[J].中国青年研究, 2008, (8) .

[7]、谢洋, 姚娟.厌学情绪弥漫大学校园?[N].中国青年报, 2008-03-24.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20.

篇3:语文课文“唱读”现象如何扭转

这学期, 我接了一个新班.在朗读时, 大多数同学都是“唱读”.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唱, 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 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唱读”习惯,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实践的.

一、理解课文内容, 激发朗读情感

要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进入语境, 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悟课文的内容, 然后让他们静心揣摩, 反复试读, 反复比较:为什么这样读, 不好;为什么那样读, 好;再试试, 还可以读得更好吗?让学生明白, 朗读的第一要义是真切、自然、松弛, 恰当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该低的时候一定要低, 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 该变化的时候一定要变化, 朗读的感情要随着课文的内容、作者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要抑扬顿挫, 有跌宕起伏.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嘈嘈如急雨.切忌虚情假意, 装腔作势, 豪情万丈, 一路高歌, 一腔到底, 一唱到头.

二、范读引领路子, 摹仿进入情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 但要达到有感情, 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 知识面窄, 感悟能力差, 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 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 还是平缓的、低沉的, 给学生以遵循.如此, 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 增强了针对性,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 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 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 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 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 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 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 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 使语调高低起伏, 抑扬顿挫, 铿锵有力, 深深打动学生的心, 使学生身临其境, 备受感染.

三、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提高孩子朗读兴趣

运用多种朗读形式, 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减少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且“唱读”最容易在齐读中表现出来, 只要有一个孩子大声“唱”, 就会影响到其他孩子.所以, 可以尽量减少齐读, 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感情.

四、正确导向, 形成朗读氛围

上一篇: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下一篇:指导青年教师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