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课程心得

2024-08-17

钢结构课程心得(精选9篇)

篇1:钢结构课程心得

1.设计时钢材、焊缝质量等级的正确选用

在钢结构设计文件中,应当注明所用钢材的质量等级(包括相适应的焊接材料型号),并对焊缝质量提出质量等级要求。钢结构房屋所使用的钢材应当具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试验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于焊接钢结构,尚应具有含碳量的合格保证。在地震区,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除了具有上述合格保证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还要求它们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为保证结构有必要的安全储备和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l-2001)还对钢材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伸长率的限值和良好的可焊性等物理力学指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写入设计文件中。通常,钢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宜采用Q235B及以上等级的碳素结构钢和Q345B及以上等级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不建议使用质量等级为A级的钢材,原因是这种类型的钢材不保证冲击韧性和延性性能,Q235A级钢材还不保证焊接要求的含碳量限值。在钢结构中,焊接连接已成为钢结构连接的最基本方法,焊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结构安全,所以应当根据结构或构件的重要性和受力性能及焊缝的受力情况,确定焊缝的质量等级。一般来说,板材的对接焊缝,承受动力荷载构件(如吊车梁)的较重要的焊缝,需作疲劳验算的焊缝,以及须与钢材等强的受拉、受弯对接焊缝(如框架梁、柱及其连接节点的对接焊缝,工字形截面与其端板的对接焊缝),其焊缝应采用坡口全熔透对接焊缝,其焊缝质量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其他部位的焊缝,一般均可采用角焊缝。角焊缝由于应力集中现象严重,内部探伤亦很困难.其焊缝质量等级一般只能是三级,其中某些重要角焊缝可允许要求其外观缺陷符合二级的要求。

2.门式钢架房屋的温度区段内应按规范设置独立的空间稳定支撑体系

(1)应将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布置在同一跨间内,形成独立的空间支撑体系,既利于抗震,又给施工安装带来方便。

(2)将屋面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端部第二个开间的同时,应在端跨相应位置设置刚性纵向系杆,使山墙的风荷载等水平力能可靠传递。

(3)屋面支撑的布置应与山墙抗风柱的位置相协调,使抗风柱的柱顶反力能直接传到屋面横向支撑的节点上,使山墙处屋面系统受力简单化,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

(4)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直腹杆(包括屋脊处和柱顶处)应按刚性系杆考虑。采用檩条兼做时,应对檩条的刚度和承载力进行验算。否则,檩条很难起到刚性系杆作用,因为常用的Z形或C形冷弯薄擘型钢檩条侧向刚度很差,直接影响到房屋的纵向受力和传力性能。当檩条无法起到刚性直腹杆的作用时,通常应在屋脊处、柱顶处以及屋面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直腹杆,在刚架斜梁间设置钢管、H型钢或其它截面形式的刚性杆件,以保证房屋纵向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在刚架转角处(边柱柱顶和屋脊,以及多跨房屋相应位置的中间柱柱顶)的刚性系杆应沿房屋全长设置。

(5)屋面支撑和柱间支撑当采用柔性圆钢拉条时,宜设张紧装置(如花兰螺栓),当荷载较大时,柔性圆钢拉条宜改为型钢。

3.实腹式门式刚架应按规范设置隅撑

在檩条或墙梁与刚架的连接处,在斜梁下翼缘的受压区或刚架柱内侧翼缘的受压区,至少每隔一根檩条或墙梁应设置按受压构件设计的隅撑,将檩条或墙梁与翼缘受压区直接连接起来。采用双层屋面板时亦应设置隅撑。值得设计人员注意的是,隅撑虽小,但作用很大,它是用来保证斜梁下翼缘或刚架柱内侧翼缘受压稳定的重要措施。如果工程未按规范要求设置隅撑,或者设置得很少,或者设置得不当.这都将影响刚架的整体稳定性,危及结构的安全。

4.压型钢板轻型屋面拉条的合理设置

对于有檩体系的压型钢板轻型屋面,为了减少檩条在使用阶段和施工过程中的侧向变形和扭转,通常在檩条间要设置拉条和撑杆作为檩条的侧向支点,以保证檩条的侧向稳定。拉条按拉杆设计,撑杆按压杆设计。拉条和撑杆不大,但作用不小,设计人员必须十分重视。

5.楼面结构设计

(1)钢结构房屋和混凝土结构房屋由于材料性质不同。温度伸缩缝区段长度差别很大。例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温度伸缩缝区段长度最大为55m,钢框架结构房屋。温度伸缩缝区段长度约为120mm。为了防止或减轻混凝土楼板开裂.钢框架结构房屋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时,原则上仍应按混凝土结构的要求留设温度伸缩缝。只有当采用设置施工后浇带和其它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可靠措施时,才可以适当增大温度伸缩缝区段长度。

(2)压型钢板组合混凝土楼板,除了按计算(并满足构造要求)在钢梁上焊接栓钉外,为了保证混凝土和压型钢板共同工作,它们之间应有连接措施。其连接措施可以依靠压型钢板的纵向波槽或依靠压型钢板上的压痕、开的小洞或冲成的不闭合孔眼,也可以依靠压型钢板上焊接的横向钢筋。由于产品规格的限制,目前国内带纵向波槽的压型钢板和带压痕或开小洞的压型钢板不多。所以,当无法采用上述这两种板型时,要实现压型钢板和混凝土的连接,可在压型钢板上焊接横向钢筋。

篇2:钢结构课程心得

我们来到我们学校的体育馆实习,了解了:加工制作是钢结构工程由图纸变为实物的第一步,所以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安装的顺利与否以及最终的工程质量。了解它对我以后的设计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放样

放样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核对图纸的安装尺寸和孔距,以1:1的大样放出节点,核对各部分的尺寸;制作样板和样杆作为下料、弯曲、铣、刨、钻孔等加工的依据。放样时要注意考虑加工余量。焊接构件要求按工艺要求放出焊接收缩量。不同规格、不同牌号的零件应分别号料,同一种材料按照“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划线。

(二)切割

钢材下料常用气割、机切和锯切等方法,其中气割的质量最不稳定。所以在进行气割时一定要要由有工作经验的工人师傅来操作或在旁边指导。

(三)钻孔

孔的加工在钢结构制作过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尤其是在网架的球加工过程中,钻孔占了整个工序的大部分。钻孔的加工方法可分为划线钻孔和数控钻孔。钻孔的设备有悬臂式钻床、立式钻床和数控钻床。网架的球加工主要使用立式钻床。球加工的过程是先在球上切削一个面,切削厚度由螺栓直径决定。以48mm为界,48mm以下为5mm,以上为8mm。再在这个面上钻孔,以这个孔为基准面确定加工其他孔。

(四)剖口

对于需要对接焊接的构件,一般需要进行剖口。

1.对于板材,可是用铣边机。铣边机对钢板焊前的坡口边、斜边、直边、U形边缘,可一次铣削成型。工作效率高,能耗少,操作方便。

2.对于钢管,可直接用车床进行剖口。一些口径较小的管子甚至可以直接用车床进行割削。

3.对于其它一些形状复杂的构件一般用气割机进行剖口。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率高,能满足开V形、X形坡口大的要求。但在切割后一定要注意清理干净氧化铁残渣。

(五)焊接

焊接是钢结构加工制作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钢结构常用的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

(1)埋弧自动焊适用于较长焊缝,如焊接H型钢;它的焊接质量稳定,利于自动化生产;但是它需要专门的生产线,设备占地面积大,

不利于搬运。(2)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主要用在重要构件拼装上,它的优点是焊接质量较稳定,效率高,连续性好,是我们厂车间最常用的焊接方式。(3)手工电弧焊效率较低,质量稳定性随操作者波动较大。但是它有携带方便的特点,是工地现场最常用的焊接方法。由于焊接是通过高温将金属融化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冷却。这使得焊接部位难免出现一些缺陷。如气孔、夹渣、咬边、焊瘤等。这些缺陷会直接影响到焊缝的受力性能。咬防治这些缺陷,就必须严格按照焊接操作规程来操作,焊工要有上岗证。

焊缝的检测方法是根据焊缝等级来确定的。钢结构的焊缝等级分为三级。三级是最低一级,通常只需要用肉眼观察外表就行了;一、二级则需要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比率分别为100%和20%。

(六)矫正

当构件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加工程序后,会出现弯曲、凹凸不平等现象,这是就要对构件进行矫正。

矫正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矫正、火焰矫正、手工矫正等。1.机械矫正适用于批量较大、形状比较一致的钢材和构件的矫正。如焊接H型钢。2.火焰矫正较为灵活,对于变形较大的构件也能处理。但是对于火焰的温度、加热的方法等不容易准确掌握,因而质量没有机械矫正稳定。3.手工矫正具有灵活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准确度差。只能适用于对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构件。(七)表面处理

这是钢结构构件出厂前的最后一道程序。一般有除锈和喷漆组成。其中除锈这道工序的先后由于加工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网架的杆子

是在其它加工完成之后再由抛丸机来除锈;而格构式柱则由于体积的原因必须在一开始就要进行抛丸除锈。

篇3:钢结构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

根据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很多高等院校将原来《钢结构》课程改革为《钢结构设计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和《钢结构设计》(以下简称《设计》)两门课程,有些学校还增设了《钢结构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等课程。《钢结构》课程群教学指的是将《原理》《设计》《实验》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一系列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培养目标。与原《钢结构》相比,现在的课程群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原理》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原理》的应用、扩展和深入,而《实验》则是对前两者的辅助和促进。目前,我校只开设了《原理》和《设计》两部分。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故在围绕培养目标开展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紧扣“应用”这个主线。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对我校《钢结构》课程群现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更好适应培养目标要求,促进课程群的建设和发展。

1当前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1.1 课程进度分布不合理,未开设《实验》课程难以实现课程群教学的系统性

《钢结构》课程群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力学素养和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但是教学计划把力学和《钢结构》课程群授课时间间隔的太长,不能很好的实现知识的衔接,教学难度加大[1]。《原理》和《设计》往往不同教师甚至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讲授,又不能统一备课,造成各讲各的,各自为政,不能把两者很好的统一起来;与《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施工》等其他课程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和统一,以实现课程群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没有开设《实验》课程,使学生学习只能“纸上谈兵”,课程群教学体系不完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感性认知、应用和实践能力。由于课程群各课程教学之间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使得教学效果不佳,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培养目标。

1.2 把教学限定在房屋结构设计领域,不能实现“大土木”的专业设置要求

目前绝大多数的教师习惯于过去那种行业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可能由于担心不能驾驭宽知识面的教学模式,而将教学内容限制在单一的房屋结构设计行业规范以内,在选用教材、授课方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等方面还是以前的一套,没有更多考虑“大土木”的教学要求[2]。这就严重偏离了设置“大土木”专业的指导思想和培养要求,也不能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

1.3 实践性环节教学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钢结构理论体系完善,概念性强,且理论的应用性也很强,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来强化对理论的认识。目前,我校学生接受钢结构工程相关实践性教学的机会和途径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虽形式多样,由于受到实习基地、实习经费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实习往往不能根据课程的需要和时间进行选择实践内容[3]。往往是认识实习看不懂,生产实习不深入,课程设计依葫芦画瓢。由于前期了解不够,工程接触机会少,选做钢结构毕业设计的同学更少。实践性环节教学的不足,使得应用成为空谈,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1.4 多媒体教学发展滞后,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的课程群教学基本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形、动画效果,把一些抽象的内容表达出来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对多媒体的内容、应用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有些老师就是简单的把课本扫描以达到“脱稿”授课。学校引进的部分多媒体教学系统不能很好适应我校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方面离沈祖炎院士在文献[4]中所描述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当然文献[4]也不是完全适应我校实际,还需要改进。

1.5 教学内容和人才市场脱钩,不能适应新时期钢结构人才培养的要求

现在的教学模式依然是“重理论、轻应用”,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是必要的,但基于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培养了解理论,注重应用的专门技术人才才是根本和目标。现在课程中对市场上发展非常快的轻钢结构,网架、网壳结构,以及一些组合结构形式等这样的内容就很少开设或没有开设[2]。这显然造成了钢结构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

2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1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大土木”思想

教师要克服以往建立在狭窄行业规范基础上的授课模式,把“大土木”思想贯穿于每一教学环节。要使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得以转变,必须让教师明确现在培养的学生不像过去那样是完全的建筑工程师,而是可能从事土木工程各项工作的人才[5]。对于《钢结构》课程群教学,尤其在《设计》部分,从教材的选取,设计原则等开始就不能以房屋建筑规范为基础而让学生陷入狭窄专业的框框,要从“大土木”思想出发,对所有土木范围类钢结构的原理、设计、制作、施工进行概括、总结、讲授。老师要达到上述要求,就必须克服过“专”的不足,广泛猎取知识,增加知识容量,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2 增开《实验》课程,形成《钢结构》课程群系统教学体系

不仅我校,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都没有开设《实验》课程,这对学生感性认知钢结构这一学科有很大缺陷,因此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从经费、设备、场地等方面加大投入,保证实验条件。只有形成完整的课程群教学体系,才能使学生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本学科,激发学习兴趣。除一些基础验证和演示实验外,要加大学生自主实验的引导和支持,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等这些应用型工程人才必备的技能。

2.3 把应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加大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比重和投入

在有限的学时和实验条件下,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要把实践内容融入课堂,在授课中展示工程实例图纸、反映典型工程整体做法和局部构造、施工过程录像等内容[6];2)淡化公式推导、强化定性分析,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接触工程,增强实践环节;3)重视和策划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学生通过设计实践可以加强对所学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两个设计题目的选择要联系实际工程[7,8],范围要涵盖整个大土木专业,做到一人一题,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4)要加强实验环节,以应用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如何应用,怎么解决问题。如让学生自行制作典型节点或构件,施加荷载到出现破坏等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后再提出如何加固或修复的方案并验证,这个过程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2.4 采用多途径考核方法,多角度运用比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检测教学状态和效果的风向标,考试形式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课程诧异等因素采用开、闭卷考试、小论文、讨论、实践等多途径考核方法[1,7,9]。基于“大土木”的思想,比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5,8,9],在授课、实验、实践过程中,通过不同专业的比较、不同材料的比较、不同分析方法的比较、不同受力形式的比较、不同工艺的比较等多种比较方法,侧重应用,结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既节约课时又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举多得,值得推广应用。

2.5 加大工程素质教育

这是我们一直忽略或没有重视的重要环节,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优秀的工程素质。一般而言,工程素质包括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工程方法和质量意识几个方面。在课程群教学体系中要在相应环节增设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并要有一定的课时量。通过案例分析,能增强学生责任感[8],激发其学习兴趣,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帮助,促使其树立质量意识,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要求。

2.6 基于网络,开发适合我校特点和培养目标的《钢结构》课程群多媒体教学系统

正如前文指出,我校课程群多媒体教学应用滞后,需要开发新的基于网络、适合我校学生特点、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群教学多媒体系统。系统应以互联网为基础,整合整个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各课程群间能实现无缝隙连接,同时兼有自主学习、虚拟课堂、虚拟实验、讨论释疑、前沿知识检索、工程案例和工程跟踪等功能。

3结语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张显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钢”的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钢结构工程技术人员,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能力,是《钢结构》教学群团队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课程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教师观念、课程完整性、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方法和教学方法、工程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可行、实用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摘要:钢结构课程群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以“大土木”专业教育为背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针对钢结构课程群教学方法,分析了现行教学方法的不足,并对课程群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和措施,以期促进课程群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钢结构,课程群,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菡.钢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118-119.

[2]邓夕胜,董事尔.钢结构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8(5):167-168.

[3]郇筱林,戴素娟,刘艳.钢结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科技,2010,127(3):140-141.

[4]沈祖炎,汤荣伟,赵宪忠,等.基于互联网络的钢结构CAI系统的开发[J].钢结构,2002,57(17):47-50.

[5]周智辉.“大土木”专业背景下钢结构教学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25-27.

[6]王小平,万红霞.《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1):101-102.

[7]张磊,李忠学,赵伟.面向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的钢结构教学改革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10-113.

[8]李清扬,李瑞璟,李颖.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79-80.

篇4: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关键词]钢结构课程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凌云(1974- ),女,河南周口人,黄淮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190-01

一、钢结构在建筑市场的优良特性

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造型优美、抗震性能好等特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在高、大、轻三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更为突出、更值得关注的是钢结构具有极其优良的环保性能,大部分钢材都能有效地回收,投入循环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占用很小,堪称是一种“绿色结构”。由于钢结构具备如此众多的优点,同时政府也给予支持和鼓励,钢结构必然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发展,将成为21世纪各类建筑物的主流结构。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钢结构则是培养钢结构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现行钢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时严重不足。目前各高校的钢结构大多在60学时左右,基本上是延续20世纪60~70年代的教学安排。当时国家钢产量有限,国家重点推广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各高校大量删减钢结构课程学时,这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国家建设政策是相适应的。截至2001年,我国的钢产量已达到1.45亿吨,2005年首超3亿吨,成为名副其实的钢产量大国,国家鼓励建筑用钢,钢结构在建筑市场上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钢结构企业的大量出現,必将带来钢结构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及时调整钢结构教学安排。另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有待改善。

三、钢结构人才需求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钢结构的崛起,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钢结构制作小企业多,技术木平和管理水平差距大;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专业设计能力及管理滞后,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轻型钢结构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大多数由制作企业一体化承担。一些企业只能采取从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买图签的办法来解决出图问题,提供图鉴的许多设计单位并不熟悉钢结构业务,使审图常常流于形式。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技术较复杂,现有专业人员接触不多,真正能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的人才缺乏。钢结构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拓展空间,前景辉煌,仅从世界上有名的钢结构企业纷纷把重点转到中国就可看出这一趋势。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使中国钢结构领域拥有很大的就业空间,并且这种空间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会不断地扩展,这应引起我国高校的注意。高校应抓住这一契机,对钢结构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良好钢结构专业素质的学生,为企业提供合格人才。

四、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1.适当增加学时,适应发展需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钢结构课程来说,60课时远远不能达到教学效果,这与目前钢结构的发展趋势相背离。为此,应适当增加钢结构的学时。

2.在教学中增加工程实例分析。实例分析有利于对学生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工程方法的培养。土木工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课堂的理论教学有别于一般理科的教学,工程设计计算理论所反映的是人们千百年来的实践经验,是从失败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以及通过现代试验手段所证实的客观实际。要使学生领会工程计算理论的科学性、严肃性,学习工程中复杂的可定和不可定因素的处理方法,获得良好的工程意识、工程思维。例如,钢材抗冲击韧性的概念,在学生了解下列事实之后,就不会将其作为可有可无的一个指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很短时间内赶造了4000艘船,其中250艘在1940~1951年间断裂,另1200艘发现裂缝。1952年“Fort Macar”油轮断裂,2年后,英国20000t油轮“World Conrad”也遭同样厄运。裂纹大多起始于结构上处理不当的接头,再加上焊接缺陷,进一步深入分析,诸多问题均与“钢材的脆性断裂”有关,由此“抗冲击韧性”便成了评定钢材材质的一项基本指标。实例分析还有利于学生对结构计算理论的深刻理解,将实例引入教学,内容深刻、生动,便于组织不同深度的课堂讨论。各种各样的实例分析,对大学生来说是宝贵的、生动的一课,对于这些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很大益处。通过对钢结构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钢结构中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思路,具备一定的钢结构设计能力。

3.加强课程实习。一般而言,不少高校对钢结构的实习课程并不重视,仅仅局限于认知实习阶段,实际上现在钢结构的形式极其繁多,发展最迅速的就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H型钢轻型框架结构、金属拱形波纹屋盖结构、轻型门式刚架体系结构、索膜结构、网架、网壳、内容丰富的各种预应力钢结构等。如此丰富的内容,仅仅走马观花式地看一看,听老师讲一讲,根本不可能领会到其中本质、精髓的内容。所以应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并提供或联系比较适宜的钢结构项目,使之能深入到工程中去,学习和了解工程中的实质性内容。如今的钢结构设计计算机化程度比较高,而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是上手要快,但大多数高校本科阶段并不教授最常用的钢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一般技巧,学生一旦进入钢结构设计领域难免会觉得无所适从。将国内最常用的钢结构设计软件引入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必要的设计技能,就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这种做法也会受到钢结构企业的欢迎。

4.完善教学设备,加强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有限的课时内,给学生传输更多的信息量,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把以前进行板书、画图的时间节省下来,形象、生动地讲解新知识和新内容。电化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随堂的投影胶片,也可以是专门制作的幻灯片、录像片等。电化教学不能简单地将讲稿复制到胶片,而应从翔实的文字说明到相应的图表、图像说明,认真有序地组织与编排,真正做到有条理、有重点、量大、面广,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变,使电化教学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先进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教师装点门面,搞新奇花样的肤浅做法,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改革。课程设计是结合专业课学习而配置的大型综合性课题,随着专业课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通过课程设计训练,使学生能够把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可以说,课程设计是毕业设计的预演,是加强实践性的重要教学环节,强化课程设计指导对培养实用型人才尤为重要。因此,应明确课程设计的地位,单独设置课程设计,同时扩充课程设计内容,单独考核,提高实际应用的效果。目前,钢结构课程设计还局限于屋架设计,这与现实情况已不相适应,题目形式和类型亟须改革。在毕业设计方面,不少高校的毕业设计题目为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题目单调、无新意,使得学生失去了最后一次获得钢结构综合练习的机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对钢结构一筹莫展,不得不重新经过培训。因此,笔者认为在毕业设计方面也应重视钢结构的课题,有必要选钢结构的题目作为设计题目,选题时可选部分钢结构(结合实际选轻钢结构、梯形钢屋架、门式刚架厂房等),以此强化钢结构的计算及构造等方面的应用。

五、结束语

高校中的课程设置一定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创新思路,不能忽视社会需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满足社会需求,培养的学生应注重实践、强调应用、重视思路、善于通过查找资料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从目前钢结构的发展前景来看,应大力加强钢结构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地位,不断总结经验,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邵容光.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2]吴建有.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3]周绥平.钢结构[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魏明钟.钢结构[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篇5:钢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到的知识,而且掌握了许多以前没有学懂的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不过经过一遍遍的思考以及和老师同学们的讨论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基本达到了再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的目的。古人有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说的就是错误并不可怕,人类能不断的进化发展,靠的便是一个个错误,在错误面前不骄不躁,不断思考,不断改正,才能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虽然改正错误的过程是冗长而艰辛的,但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成功的真谛,用汗水浇灌收获的果实才是最令人感觉幸福而满足的。遇到困难也需迎难而上,披荆斩棘,诗云:“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如果中途荒废,那样便永远不可能成功,以后步入社会仍然适用。

课程设计是一门专业设计课,它不仅仅教会了我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教给了我很多运用知识的能力,曾经有一个马拉松运动员把具体很远的路程划分为一段段百米间隔,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远大的目标。同时,课程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以往所学的抽象的理论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认识,包括整体稳定性计算,局部稳定性计算等,也发现了以前忽视的小细节,比如节点的设计要求和钢材之间的接法。

我认为这次课程设计不仅仅充实我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我很多学习的方法以及处事的道理。而这是以后最实用的。在步入社会以后,也要勇于接受社会的挑战,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实现个人的不断进步。

回顾这次课程设计,至今仍感受良多,从最初的一脸茫然,到最后的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回忆起来,苦楚多多,不过回头看看一份洋洋洒洒的课程设计,心中仍是喜悦异常,痛并快乐着。。。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篇6: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做了一个星期的程序设计终于做完了,在这次程序设计课中,真是让我获益匪浅,我突然发现写程序还挺有意思的。

由于上学期的C语言跟这学期的数据结构都算不上真正的懂,对于书上的稍微难点的知识就是是而非的,所以我只是对老师的程序理解,我也试着去改变了一些变量,自己也尽量多的去理解老师做程序的思路。当我第一天坐在那里的时候,我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后来我只有下来自己看了一遍书来熟悉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的程序设计,发现一个程序设计就是算法与数据结构的结合体,自己也开始对程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以前偷工减料的学习也不可能一下子写出一个程序出来,于是我就认真看老师写的程序,发现我们看懂了一个程序其实不难,难的是对于一个程序的思想的理解,我们要掌握一个算法,不仅仅限于读懂,主要的是要理解老师的思路,学习老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7: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这是一门纯属于设计的科目,它需用把理论变为上机调试。刚开始学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地方我很不理解,每次上课时老师都会给我们出不同的设计题目,对于我们一个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具大的挑战,撞了几次壁之后,我决定静下心来,仔细去写程序。老师会给我们需要编程的内容一些讲解,顺着老师的思路,来完成自己的设计,我们可以开始运行自己的程序。

这门课结束之后,我总结了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书本上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都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当自己采用刚学的知识点编写程序时却感到十分棘手,有时表现在想不到适合题意的算法,有时表现在算法想出来后,只能将书本上原有的程序段誊写到自己的程序中再加以必要的连接以完成程序的编写。刚开始学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地方我很不理解,每次上上机课时老师都会给我们出不同的设计题目,对于我们一个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具大的挑战,撞了几次壁之后,我决定静下心来,仔细去写程序。老师会给我们需要编程的内容一些讲解,顺着老师的思路,来完成自己的设计,我们可以开始运行自己的程序,可是好多处的错误让人看的可怕,还看不出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错误,但是程序还是得继续下去,我多次请教了老师和同学,逐渐能自己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TC里检查错误都是用英文来显示出来的,经过了这次课程设计,现在已经可以了解很多错误在英文里的`提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眼看着一个个错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我眼前消失,觉得很是开心。此次的程序设计能够成功,是我和我的同学三个人共同努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一段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编程设计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实现在想起来,收获还真是不少,虽然说以前非常不懂这门语言,在它上面花费了好多心血,觉得它很难,是需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编写出来的。现在真正的明白了一些代码的应用,每个程序都有一些共同点,通用的结构,相似的格式。只要努力去学习,就会灵活的去应用它。

篇8:《钢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关键词:海洋工程钢结构,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一、海洋工程钢结构发展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

海洋工程钢结构与陆地钢结构有明显不同, 体现在钢结构基本构件所受的载荷、载荷效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等方面, 其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钢结构所处的环境不同。由于海洋工程钢结构处于复杂、多变的海洋中, 海洋环境施加于钢结构构件的载荷也由静力载荷变为动载荷, 所以只有应用结构动力学的知识才有可能进行海洋工程钢结构的设计。传统的《钢结构》课程与培养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人才相适应, 而与培养海洋工程设计师的目标有些偏离。因此, 教学内容要重组, 将钢结构基本原理与海洋工程钢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

二、钢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方面

关于钢结构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这门课程与《工程力学》课程的联系。学习《钢结构》课程要以学好《工程力学》课程为基础, 尤其是《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材料力学内容。在本课程的基本构件设计与计算内容中, 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的基本概念都是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在正确识别构件类型的基础上, 应用材料力学的相关公式对构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与计算, 尤其是角焊缝连接中构件受弯与受扭两种不同受力状态的准确区分。由此可见, 加强与《工程力学》课程的紧密联系对于钢结构课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机理, 并对构件整个的受力过程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这门课程内容和公式太多、太凌乱、太枯燥。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工程力学》的知识来绘制构件的计算简图, 并依据平衡方程建立计算公式, 就可以很容易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知识, 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加强这门课程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联系。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设计有相同与不同之处。在《钢结构》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笔者会有意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结构的优缺点。例如:相同荷载作用下, 相同类型构件, 在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这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下, 构件计算的相同过程、构件截面的不同选取, 由此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钢结构“轻质高强”的突出优点,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复习之前《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抓住构件验算时两种极限平衡状态这条主线。钢结构基本构件的验算应抓住两种极限平衡状态这条主线, 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学生在做习题和考试过程中, 对基本构件的验算往往出现遗漏的现象, 尤其是构件刚度和局部稳定的验算。授课过程中, 笔者在强化两种极限状态概念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对不同构件的极限状态验算内容进行具体的内容划分, 尤其是构件的稳定问题, 进而依据每项内容逐一进行验算, 这样学生就可以准确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思路。

4.抓住构件连接计算的主线。讲解角焊缝连接与普通螺栓连接的计算时, 笔者注重抓住“连接破坏形式—计算公式建立”这条主线, 这样便于学生对连接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的理解。例如, 对普通螺栓的抗剪计算, 先告知学生普通剪力螺栓的五种可能破坏形式, 其中两种属于采取构造措施可以避免, 而另外三种破坏形式 (连接板的截面破坏、连接板的挤压破坏、螺栓杆的剪切破坏) 需要进行计算来防止。这样讲授概念清晰, 便于学生理解后续的计算公式。

5.抓住钢结构稳定这条主线。钢结构构件“轻质高强”的特点, 使得稳定问题成为钢结构设计应主要考虑的问题。授课过程中, 要注意构件失稳的物理现象、影响钢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等基本概念, 继而讲解相关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由于钢结构稳定计算公式比较抽象, 因此不应把精力放在公式推导上面。要教会学生基本构件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以及提高构件稳定性的构造措施, 从宏观上掌握构件稳定计算的主要思路。

6.总结构件设计的相关专题。在讲授每种基本构件计算的基础知识之后, 找出具体过程实例, 引导学生进行构件的截面设计。例如, 对于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 要根据稳定性、宽肢薄壁、连接方便、制造省工等设计原则, 通过假定构件长细比λ进行截面初选, 接着对初选后的截面进行强度、刚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等验算, 直至所选截面满足要求。经过这样的实践练习, 学生就可以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为接下来的钢结构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7.添加与海洋工程钢结构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随着海洋油气工程的迅速发展, 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充分了解海洋工程钢结构设计的原理、方法与步骤, 所以本课程有必要将钢结构的基本理论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结合起来, 系统阐述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例如, 以构件材料性能、几何尺寸、边界条件为依据, 用结构强度与稳定理论分析海洋工程结构物各类简单与复杂的钢构件的承载能力, 从而为学生今后进行海洋工程钢结构设计、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表1为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三、钢结构教学内容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目前为海洋工程专业开设钢结构课程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表明这门课程的开设十分必要, 学生对于钢结构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基本达到了课程开设的教学目标。但是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 钢结构的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海洋环境与钢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 而目前这一点做得不是很充分, 主要原因在于作用于海洋工程钢结构上的载荷间的效应组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四、结语

海洋工程专业是一门新专业, 为了适应教育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 以及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不同需要, 要对《钢结构》这门传统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海洋工程钢结构设计这部分内容在全国钢结构教学内容中是一个比较新的内容, 目前只有哈尔滨工程大学有这方面的教材可以参考, 因此在教学内容改革中要随时关注相关的最新教学改革成果, 及时地应用于对学生的教学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方荣, 李海涛.以技能为核心开展钢结构教学改革[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9 (4) :85-87.

[2]任志福.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16 (2) :76-78.

篇9: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钢结构课程设计是该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中选题、指导、评阅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的意见。

【关键词】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项目来源】教改项目: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TDGJ121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38-01

引言

钢结构课程设计是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工程技术领域,我国依然缺乏大批的既有较强设计能力及较强动手能力又能在现场“真刀真枪”地解决问题的工程技术人员。那些“理论脱离实践、动手能力差”的“书院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如何改进和提高钢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切实增强工程设计的能力,是每个从事钢结构教学工作者都应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中选题、指导、评阅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些意见。

1.现存问题

1.1 选题单一

传统的钢结构课程设计题目一般为普通钢屋架设计,内容一般包括屋盖结构布置、杆件和节点设计。

1.2学生缺乏工程实际知识

大多数学生缺乏工程实际知识,对各构件的结构、尺寸、制造和装配工艺认识不足,特别是对钢结构的连接节点构造和支撑布置难以理解。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只能比照书本及资料进行模仿设计,很少能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来进行设计。

1.3学生对先修课程的掌握不够理想

1.4考核方式不完善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改进和提高钢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切实增强工程设计的能力,是每个从事钢结构教学工作者都应探讨的问题。

2.做好引导、指导工作

学生课程设计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钢结构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指导教师不但要求具有较深的理论水平,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指导老师应定期到设计院学习,到施工现场了解新的设计动态、新的施工工艺和做法,先保证自己具有一定的设计施工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够在指导过程中更结合工程实际,做好设计引导工作。

2.1指导学生学会应用规范和查阅手册等资料。

课程设计不是对教科书上的例题的模仿和步骤的嵌套,在设计过程中还需应用相关规范、手册、标准、图集等资料,所以在布置课程设计任务书时就列出需要的参考书目,同时进行课程设计内容讲解时就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资料,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资料,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开阔学生的工程视野。

2.2培养结构模型简化设计能力。

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的结果。所以,以力学为基础,对结构进行简化,使之成为正确的结构计算模型,从而达到结构概念清楚、定性准确、计算结果可靠的目的。

2.3要合理规划进度。

钢结构课程设计都是集中在一周时间内进行,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开始阶段比较松散,后期加班加点,根本无法保证设计质量。为此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要周密计划,划分好阶段,充分利用有效的设计时间,能够科学地、详细地制定设计进度,列出每半天学生应完成的工作量,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阶段的任务。

2.4训练图纸表达能力。

指导老师应尽量把施工图上的内容再讲一遍,以便其本人先能理解,再达到正确绘图的目的。图纸不符合建筑制图标准,图纸表达不清和文字表述有错的应要求返工重画。

2.5锻炼社会交流能力。

为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应在课程设计结束时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作为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一项依据。

3.完善评阅考核方法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在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利于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但考核应力求公平、公开、全面、合理。

结语

中国钢结构的蓬勃发展,急需大批具备钢结构设计和施工能力的技术人员重视钢结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钢结构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为毕业从事钢结构方面的工作打基础,已成为钢结构教学改革方面的当务之急。针对目前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钢结构课程设计改进的措施,以期对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有所裨益,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起到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日兵,贾玉琢,龚靖.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

[2]李清阳,李瑞,李颖.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8.

上一篇:小学领导班子述职报告下一篇:职场英语:主持会议常用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