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性评价记录样本

2024-08-11

合规性评价记录样本(精选6篇)

篇1:合规性评价记录样本

XX公司合规性评价报告

XX公司合规性评价小组

XXX年XX月

批准:

校核:

编写: XXX

XX公司合规性评价报告 合规性评价的目的

确认我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 评价范围

我公司办公区域、各项目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环境因素。3 评价依据

a)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b)管理手册、XX公司管理手册、XX公司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及相关制度;

c)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 评价时间、评价组成员

评价方式:专题会签

评价小组成员: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评价时间:XXX年XX月 5 合规性评价过程综述 5.1评价主要内容

为确保我公司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辨识,我公司收集了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其它管理文件,针对我公司辨识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对有代表性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了评价。5.2重要环境因素管控的合规性评价 5.2.1废水、污水排放

存在生活污水(食堂、厕所)排放、水泥及外加剂废弃浆液向水、土环境排放、砼现场拌制污水排放、搅拌站污水排放等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

公司机关和各项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生活区生活废水都经沉淀过滤,排入当地排水管道;在施工现场清洗处设立沉淀池,清洗车辆、冲刷搅拌的废水沉淀后重复利用或排放。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控制,识别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5.2.2 噪声排放

存在有土石方工程、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的噪声排放、基础回填打夯机械噪声、打桩噪声、砼现场拌制噪声、混凝土浇筑振动棒噪声、爆破噪声、工程钻探机械噪声排放等。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标准。

场界噪声、岗位噪声由各项目部组织定期进行测定,检测结果不满足法规要求的,对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进行封闭隔离,施工人员佩戴耳罩或对设备进行更新,采用低噪声设备。项目部在强噪声施工过程中避开居民休息时间和学生高考、中考期间施工,因工艺要求必须在夜间施工的,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经批准后进 行。本评价期内未发生噪声扰民事件,识别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5.2.3 固体废弃物排放与处理

存在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弃渣土等施工固体废弃物和汽车废蓄电池、废电池、废硒鼓、微机消耗器材、墨盒、日光灯管、废弃含油机械零部件、废机油、化学灌浆废弃浆液等废弃物的废弃和处理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加强废弃电子电气设备环境管理的公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8.1)》。

公司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在办公区域和项目现场设立了分类收集场所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不能回收的运至甲方或环保单位指定垃圾场处理;对危险废弃物分类定点存放,做到统一回收处理,禁止提供或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储存、利用、处置。识别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 5.2.4能源资源的适用和消耗

存在办公生活施工用电、用水消耗,施工用钢材、水泥、木材料消耗,办公用纸张消耗等主要环境因素。

适合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

各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施工定额进行控制,在构件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严格控制资源浪费,对余料进行重复利用。公司制定了《办公区环境管理办法》建立办公用品领用的管理办法,教育员工节水节电,节约纸张。识别的环 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5.2.5废气粉尘排放

有汽车尾气的排放、土石方工程粉尘、砼现场拌制粉尘排放等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按院制定的《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对车辆进行管理,汽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年检,排放符合要求。各项目对施工现场粉尘排放制定相关规定进行控制,施工道路进行硬化或半硬化,沙石料堆场和搅拌现场采取防尘措施,从事渣土、垃圾外运的车辆采取了覆盖措施,大风天气停止土方及轻质、粉质材料作业,粉尘作业采取搭设防护棚、洒水措施减少粉尘排放、加强通风、采取新的工艺方法控制焊接烟尘排放。识别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5.2.6火灾事故或事件

存在有职工食堂液化气导致火灾爆炸、油漆作业现场发生火灾、氧气瓶、乙炔瓶气焊作业现场发生火灾爆炸、线路老化引发火灾等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4年修正本)》办法、《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

公司和各项目部制定了《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综合管理部编写了《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办公区管理办法》完善了管理责任制,对火灾造成环境因素进行 有效控制,本评价期内未发生火灾事故。识别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符合法规、标准和相关方要求。

5.3 职业健康与安全合规性评价 5.3.1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存在进入施工现场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非合格产品的危险源。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GB2811—2007《安全帽》、GB 6095—85《安全带》、GB21147-2007《个体防护装备防护鞋》、GBll651—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l2624-2006《劳动防护手套通用技术条件》、GB/T6223—1997《自吸过滤式防微粒口罩》等国家规范要求。

公司和项目部按计划定时足额为员工提供了由定点厂家生产并经检测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帽、安全带、劳保鞋、防护手套、护目镜、防尘口罩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各项目部对进场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自觉性,识别的危险源控制符合法规标准要求。5.3.2安全防护设施

存在有安全防护设施不全或安全防护设施器材非合格产品的危险源。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JGJ 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GB 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GB/T13793-2008《直缝电焊钢管》、GB/T3092— 1993《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JGJ 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 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JB l284-85《低压断路器》、GB 13955-92《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和运行》、JGJ 160-2008《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等。

各项目部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计划并采购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脚手架钢管、扣件、电缆线、漏电保护器、隔离开关、消防器材等。进入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器具及材料有合格证、检测报告、使用说明书等质量证明文件,符合规范标准要求,施工现场搭建设置的安全防护设施,符合法规要求。识别的危险源控制符合法规标准要求。

5.3.3卫生与职业健康

存在有群体食物中毒、突发性传染病、职业性疾病的危险源。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JGJ l46-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等。

各项目部工地都建有食堂、厕所、浴室,制定了食堂饮食卫生管理制度、防暑降温措施、职业病防控措施。工地现场配备急救箱及常用药品,指定专人负责进行管理。公司按要求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本评价期内未发生群体食物中毒、突发性传染病和职业病例,识别的危险源控制符合法规标准要求。5.3.4安全生产事故

存在有野外勘探作业(含水上钻探)、洞探开挖与爆破作业;工程施工现场作业、灌浆工程作业等各类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危险源。适合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CHECC AQ01-2006《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程》、CHECC AQ02-2006《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DL/T 5373-2007《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L/T5371—2007《水电水利土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

各类现场作业过程未发生任何职业健康安全事故,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及控制措施符合法律和规程规范要求。6 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改进的建议

1、审核时发现公司的法律法规清单中有过期作废标准规范未进行更新,公司及所属项目部应设专人对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方规定进行收集和跟踪,及时收集新增和替换的法规、标准、规定,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2、公司及项目部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中,往往只关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的时候忽略了对细微安全隐患的查改,今后要加强安全检查力度,同时注意过程细节,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3、各项目部制定了节能降耗和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但在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不能在过程中检验控制能耗的效果。目前只能从总的成本上反映能耗控制情况。具体的考核办法还有待于完善。

4、项目部部分管理人员对标准理解不透,学习不到位,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方法不能熟练应用,重现场管理,轻记录管理,要加强培训学习,做好记录的收集整理工作。

5、公司和项目部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但有极少数员工存在怕麻烦、图方便,缺乏安全和职业健康的自觉性,偶尔也发生不 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或在有粉尘作业区不防尘戴口罩的事件,要求今后在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大职业病防治知识宣教,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加强现场监督检查考核力度。7 结论

公司各项目部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都能够有效遵循法律法规,无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未发生环境扰民事件,无个人或单位投诉,未发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生产事故或事件;未发现职业病例,未发生传染病及其他卫生防疫问题事件,各部门、项目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基本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XXX年XX月XX日

篇2:合规性评价记录样本

谈话时间:2014年12月4/5/6日

谈话地点:教室 谈话对象:你自己

入党联系人:刘羿 会议内容:

刘:

你:

刘:

你:

刘:

你:

篇3:合规性评价记录样本

1 收集

要准确辨识出适用的法律、法规, 前提是收集范围要全面、来源要可靠。

1.1 确定收集范围, 包含以下方面:

1) 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

2) 国家和行业颁布的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非法规性指南;

3) 中国石油相关规章制度及其他资料等。

4) 中国参与签订的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国际相关公约。

1.2 确定收集途径, 包含以下方面:

1) 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非法规性指南和健康、安全与环境国际公约, 以上法律、法规主要通过上级下发的文件、订阅相关专业报刊、浏览相关网站等途径获取;

2) 国家和行业颁布的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等相关技术标准, 主要通过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及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或中国石油门户网站等途径获取;

3) 中国石油相关规章制度主要通过下发文件等途径获取。

2 辨识、确认

2.1 辨识

是识别法律、法规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 (适用性和有效性) 的过程。

首先, 从收集到的众多法律、法规中, 按照其适用性, 识别出与各岗位健康、安全与环境重要危害因素相适用的法律、法规文本。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适用本法”。

本企业是共和国境内的企业, 有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根据此条款确定此法适用于中心。

其次, 依据发布时间、实施时间和修订时间等确定其文本是现行适用的最新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文本中注明, 于1994年7月5日通过,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现未修订, 是现行有效版本。

2.2 确认

是通过各岗位存在的重要危害因素和产品要求, 对照应遵守的法律、法规条款予以确定、证明。

当确定了其文本是适用和有效的, 再次采用查阅资料、咨询等方法深入理解其具体条款含义, 识别出应遵守的具体条款, 以再次证明其法律、法规的适用性。

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本企业属于用人单位, 人力资源部 (职能部门) 所规定的工作日应在本条款规定的范围内, 再次证明了此法适用于中心, 此条款适用于人力资源部。

3 建立、更新清单和文本库

3.1 清单的建立

识别、并经确认为适用的法律、法规详细信息, 要记录到《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中。信息内容包括:名称、编号、类别、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实施时间、修订时间、适用范围、适用条款等。

为便于查询, 从横向上按其级别进行分类, 共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国家法律;国家法规;地方法规;标准、规范与规程;上级公司文件。

从纵向上按其重要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共分为三个方面。依次为:安全方面;健康方面和环境方面。列表如下: (由于上级文件为保密文件未在此列出)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单位:油品监督检测中心 (表1)

3.2 文本库的建立

按照级别分别建立文件夹, 将文本分类存放于不同的文件夹中, 其文本序号和名称要与清单中的相一致。

3.3 清单和文本库的更新

通过日常或阶段性的识别、确认, 定期剔除无用、废止的, 同时增加、替换新的法律、法规, 以保持清单和文本库的有效性。

4 传达过程

传达范围分为内部员工和外部相关方;传达方式可分为直接传达和间接传达。

直接传达主要利用企业门户网站传达和培训方式传达;

间接传达主要将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 编制到企业规章制度中 (内部传达) , 以便员工遵守;在签订的协议或合同中注明 (外部传达) , 以便相关方遵守。

5 合规性评价

为了验证遵守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中心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合规性评价。

5.1 评价方式

合规性评价可以采取集中综合评价、分散滚动评价或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中心各项管理工作涉及的重要危害因素相近, 一般采取集中综合评价;各项业务活动专业性强, 涉及的重要危害因素相对繁杂, 一般采取分散滚动评价。

5.2 评价方法

中心采取多种方法, 一次针对多项法律、法规进行评价。如:对照各类HSE监测结果;HSE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巡视、直接观察法等。

5.3 评价实施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现状与事实行为和有效的记录证据等与有关法律、法规中适用条款进行逐一对照, 从中找出符合性证据和存在的差距。例举实施记录如表2:

评价后, 责任部门对发现的不符合, 立即进行纠正, 并制定预防措施, 主管部门验证其做法的符合性。 (现已整改完毕)

6 结论

目前, 法律、法规的辨识、传达及遵守已成为中心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探索、创新出的普法宣传途径和方式, 推进了中心HSE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 创建了依法治企、依法强企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由中国石油东北销售分公司编写

篇4:合规性评价记录样本

关键词: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的正式規则中,国家法律虽然密如蛛网,但仍然留下了大量的规则空白地带,将这些规则制定权交由社会组织来行使,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①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成员,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正式规则存在盲区的情况下,公司自身无疑是内部规则制定的最适合主体,公司规章制度成为国家正式规则的演绎和延伸。在实践中,不论规模与性质,公司都有一套与企业业务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转。然而,在充分享有规章制度制定权的同时,公司也非法外之地,公司规章制度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否则,将导致公司规章制度效力基础不稳,甚至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

为了规避公司法律风险,推进依法治企步伐,近年来,公司规章制度的合规性评价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与此相应的是,理论和实务界关于公司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研究尚未成熟,指导合规性评价的体系化知识比较匮乏。作为参与企业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管理的一员,本文旨在探索公司规章制度合规性管理的有效路径,以便抛砖引玉,提高合规性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水平。

二、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规章制度

公司规章制度,也称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我国《公司法》、《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都采用了“规章制度”这一概念,同时,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规章制度大都用于规范劳动关系,严格劳动纪律,企业规章制度因此被长期称为“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学界至今仍有沿用。然而不论采用何种称谓,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对公司规章制度尚无明确的界定,学界对此也呈百家争鸣的状态。在对学界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基础上,本文将规章制度概念界定为:公司为实现其设立之目的,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和管理需要,通过特定程序制定的调整公司内部关系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关于规章制度的性质,主要存在契约规范说和法律规范说两种主张。契约规范说认为,“公司所属员工之所以接受公司内部规则的支配,原因就在于他们同公司订立了劳动合同。公司内部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应为雇员所默许接受,其法律效力和约束力源于双方的共同意志。”②法律规范说认为,“企业规章制度在事实上发挥着行为规范的作用,从法理角度观察,企业规章制度的强制力和约束力的基础是上述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③笔者认为,契约规范说将规章制度的效力归因于公司与员工双方的“共同意志”,不可否认,随着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规章制度所蕴含的“共同意志”成分确有提高,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并非总是保持一致,公司不可能毫无原则的迁就于所谓的“共同意志”,契约规范说对此缺乏说服力。法律规范说认为规章制度之所以具有效力在于其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作为国家正式规则的演绎和延伸,规章制度是软法,是“原则上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有实际效力的行为规范”,④“在我国现行法上具有‘准法律的性质”⑤如同国家法律反映人民意志一样,法律规范说在强调规章制度“法律规范性”的同时,其内涵深处并没有否定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共同意志”的存在,因此,笔者认为法律规范说更为合理。

(二)合规性

“合规”指的是遵从、依从、遵守规定的意思。它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领域逐渐发展为一个特殊意义的词汇。目前,学术界对“合规性”概念也没有清晰的界定,在规章制度的评价过程中普遍存在将“合规性”和“合法性”不加区分使用的情况,因此对“合规性”的认识无法绕开“合法性”这一概念。合法性普遍是指合乎既定的法律规则,其中“法”主要是指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正式规则。笔者认为对于公司规章制度制定而言,其受到的约束不仅仅限于正式规则,还包括公司章程、上级公司管理规定、特定的“立法”技术等非正式规则,因而仅仅进行“合法性”评价并不能保证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对规章制度的评价采用“合规性”的概念表述更为准确和恰当。

三、合规性的评价维度

在对“规章制度”和“合规性”概念作出清晰界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规章制度的合规性是本文探讨的核心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四个维度可以为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1)内容的合规性。内容的合规性评价是评价活动的核心,是判断规章制度可接受性的最重要的标准。由于规制公司管理的国家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数量庞大、结构复杂,此项维度的评价难度无疑是最大的。在该部分内容的评价中,要根据评价对象锁定 “规”的范围,并熟悉“规”的内容。在评价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规章制度中权利、义务和责任内容的设定是否违规,尤其要注重对职工具有利害关系的相关规定的审查评价。

(2)程序的正当性。程序就是关于办事或者工作的方法、步骤和顺序,程序的正当与否是实质正义实现的基础,正当程序往往是法律工作的最低要求,“这种要求之所以是最低的,是因为它是克服一些人们普遍认为是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而存在的,它只是确保程序正义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⑥对公司规章制度的程序合规性的评价注重的是规章制度产生过程上的合规性。例如,我国《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 “公司研究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3)体例的技术性。在规章制度制定合规性的评价中,一般对体例结构技术性的关注较少。“前苏联法学家凯里莫夫认为, 立法技术是在一定的立法制度中历史地形成的最合理制定和正确地表述法的规定和条文以达到最完善的表达形式的规则的总和。”,“前苏联法学家科瓦切夫也认为, 立法技术是确定如何建立法的结构的规则的总和。”⑦两者都认为立法技术是一种“规则”。美国12866号“管制计划与审查”行政命令也将“规章的简洁性与易于理解性”作为白宫信息和监管事务办公室(OIRA)进行法律审查的重要内容。⑧如同立法技术一样,订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规章制度质量的高低,意图明确,结构清晰,内容协调的规章制度更便于执行和遵守。在规章制度的合规性评估中,充分借鉴立法技术,对规章制度进行体例的技术性评估,以便保证规章制度的质量。

(4)体系的协调性。“当多数的规范或规整相互竞合时,特别会显示出:只有从个别规范与其所属规整的关系,经常还必须有其与其他规整及各该规整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各该规范的作用范围。”⑨体系协调性评价,主要是审查公司不同部门拟定的规章制度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是否协调一致、是否相互矛盾冲突。由于公司内部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各有自己的专业管理范围,在对一些职能重叠和交叉的管理事项上,存在从不同专业角度管理思路不一样的地方,导致多头管理或内部管理文件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的情况,所以对规章制度进行体系协调性评价十分重要。

四、合规性评价的组织方式和评价技巧

(一)合规性评价的组织方式

在开展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的公司,此项工作一般由合规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合规管理部门一般具有专业的法务人員,其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较高,能够比较有效的识别规章制度存在的合法性风险。正如对规章制度的评价不仅仅局限在内容的“合法性”方面,合规性评价还包括程序正当性、体例的技术性和体系协调性等方面,仅由合规管理部门开展评价活动不能保证合规性评价的质量。因此,本文主张采取由合规管理部门牵头,其他职能部门代表参与的集体评估模式,做到对规章制度的评价维度全覆盖,提高合规性评价水平。

(二)合规性评价的技巧

尽管涉及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但不同的规章制度一般具有相同逻辑构造,采用着相同的“立法技术”。因此,采用对规章制度组成要素进行实证的方法分析,能够避免合规性评价缺项漏项的问题,提高合规性评价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规章制度的逻辑构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①总则。包括制定目的、制定依据、制定原则、适用范围等。②分则。包括行为模式和奖惩措施等。③附则。包括解释机关、施行日期和废止条款等。在规章制度的合规性评价过程中,不同内容关注重点不同,采用的评价维度亦不相同。总则和附则部分主要侧重于对表达的技术性评价,正文部分更侧重于对内容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体系协调性的评价,下面结合规章制度的逻辑构造就合规性评价中部分重点内容予以具体分析。

1.总则和附则部分的评价技巧

(1)制定目的。“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自一种目的。”⑩制定目的在规章制度中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彰显规章制度内在的价值取向;二是克服规章制度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发挥规则的价值补充功能。在实践中,规章制度中关于制定目的表述问题主要表现在“表述过于空洞抽象,不能准确地表达其规范意义,难以理解;用语多系‘大词宏论,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多不属于法言法语;内容层次差别较大,多者八九层、少者一两层,或过繁或过简;内容顺位不尽合理,各种法律价值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等等”,?对规章制度的制定目的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规章制度的可接受性和权威性,有助于规章制度的遵守。

(2)制定依据。制定依据是规章制度是否有效的重要判断标准,一般位于规章制度首条的位置。对制度依据的评价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引用依据的有效性,避免将已经废止失效的制度作为引用依据,导致规章制度产生有效性危机。二是引用依据的相关性,引用依据必须要与制度制定的目的高度相关,否则可能导致规章制度缺乏合法渊源。

(3)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是指适用规章制度的条件和情况,主要解决规章制度在什么空间范围内对何人何事发生效力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公司规章制度理所当然地只能对公司内部的人员和事务发生效力,但在一些管理链条较长的企业集团中,对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往往难以做出明确界定。有些对企业层级不加以区分,均要求所属企业“依照”执行;有些做了一定区分,要求只在公司内部发生效力,所属企业可“参照”执行。笔者认为,不论公司管理层级如何,都应尊重公司主体的独立人格,保证其享有充分的规则制定权利。就规章制度适用范围而言,除非确需母公司集中管控的事项外,应尽量采用“参照适用”这一概念,保证子公司管理的灵活性。

(4)施行日期。施行日期是规章制度的必备内容,常见的问题有两种。一是公布时间与施行时间间隔较短或者公布时间即施行时间,缺乏必要的宣贯时间,导致员工无所适从。建议在公布时间与施行时间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二是基于规范已经发生的事实,施行时间早于公布时间。鉴于“法不溯及既往”的法治原理,笔者认为公司规章制度应该避免此种现象。

(5)废止条款。此条款一般用于制定新法时,对一些旧法明示废止,不再适用。在使用废止条款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废止只能针对以前制定的同一内容的文件;二是只能废止与自身效力等级相同或低于自己的文件。三是不能用模糊语言搞一揽子废除,要明确被废止规章制度的名称。

2.分则部分的评价技巧

分则是规章制度最主要的部分,是规章制度被执行或遵守的直接根据,其主要包括行为模式和奖惩措施两部分内容。行为模式是对适用主体“应当做的、可以做的、允许做的和禁止做的实际事项,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直接的指引”?奖惩措施类似法律后果,其与行为模式相互依存,是对遵守或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价值评价。在具体的合规性评价活动中,从内容合规性的角度,重点关注分则内容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违背公司上一位阶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逾越权限;从程序正当性角度重点关注规章制度是否征求民主意见;是否需要履行特定的决策程序(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及职代会程序);对员工或组织的惩罚是否提供申辩或解释渠道等。从体系协调性角度重点关注规定内容是否与其他规定协调和一致,避免规定之间矛盾现象的发生。

五、结语

随着公司在社会场域中的深度嵌入,面临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发生风险的概率不断增大,可以说,对规章制度进行合规性评价是公司应对风险事态的有效举措。在对公司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的研究和总结相对缺乏当下,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规章制度合规性评价的维度和技巧做了一定总结和探索,目的在于提高合规性评价活动本身的规范性和操作性。由于作者水平和资料所限,本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注释:

①转引自张羽君.公司内部制度效力研究[J]法学论坛,2013,(1).

②张羽君.公司内部制度效力研究[J]法学论坛,2013,(1).

③杨继春.企业规章制度的性质与劳动者违法惩处[J]法学杂志,2003,第20卷.

④何伦坤.软法与高校规章制度的正当性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5).

⑤黄建中,高圣平.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性质与司法控制[J].人民司法,2007,(4).

⑥陈瑞华.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J].中外法学,1997,(2).

⑦汪全胜.立法技术评估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

⑧刘权.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事前合法性审查[J].江苏社会科学,2014,(2).

⑨[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44-146.

⑩[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刘风景.立法目的条款之法理基础及表达技巧[J].法商研究,2013,(3).

?全胜.立法技术评估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

参考文献:

[1]李建伟.公司制度、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2]胡立峰.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 学与法律方法[M]. 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周旺生.立法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楊秋凤(1982~ ),女,山东菏泽人,法律硕士研究生,经济师,中铁岩锋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职员;

篇5:无犯罪记录证明样本

兹证明XXX(性别,XXXX年X月X日出生,现住湖北省 XX县XX镇XX号)至二xx-x年X 月X 日止,在中国居住期间未曾受过刑事处分。

XX县公安局XX派出所(行政公章)

篇6:项目验收会议记录样本

时间:

地点:

参会人员:验收组成员、乡镇负责人:项目所在村组负责人、实施负责人、村民代表

主持人:(民宗局具体负责项目人员)

议程:

一、主持人介绍项目申报下达情况

二、乡镇负责人介绍项目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公告公示等情况

三、项目所在村组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情况、效益情况、群众意见等

四、项目实施方负责人补充介绍项目实施情况

五、群众代表发表意见

六、验收组成员发表意见

七、验收组负责人发表结论性意见

上一篇:机构编制开展活动下一篇:我爱我家乡的竹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