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变革与管理创新》课后作业

2024-08-10

《企业变革与管理创新》课后作业(精选8篇)

篇1:《企业变革与管理创新》课后作业

1、企业的三大目标和六大任务各是什么?

答:企业的三大目标是做大、做强、做久

企业的六大任务是:战略、投资、营销、管理、专业、执行。

2、界定营销的六个要素分别是什么?

答:界定营销的六个要素分别是价值、差异、告知、渠道、品牌。

3、官本位与事本位导向的命运差别是什么?

答:以官本位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将异向不公开,不透明,不民主,事实被神秘掩盖,规律得不到遵循,必然组织缺乏活力,人治组织必然失败,而事本位为导向必须寻找事实真相,总结规律,制定规则、纪律、制度,大家共同遵守,阳光,积极,透明,必将成功。

4、企业策略的五个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跟着行规走。

第二阶段:跟着客户走。

第三阶段:跟着对手走。

第四阶段:跟着市场走。

第五阶段: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5、现实问题和书本的三大差别是什么?

答:三大差别:(1)、书本问题确定,现实问题不确定

(2)、书本问题有条件,现实问题条件不确定,以解决问题为先。

(3)、书本问题是硬问题,现实问题是弹性问题和软问题。

篇2:《企业变革与管理创新》课后作业

【案例1】

甲单位是一家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13发生部分事项如下:

(1)2013年3月甲单位经批准将一台专业设备用于对外长期股权投资。该设备原始价值为2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已使用4年,累计折旧80000元。该设备评估价为140000元,发生手续费3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2)2013年6月甲单位收到半年付息一次的公司债券利息1000元,款项已打入单位账户。(3)2013年7月10日甲单位购入不需要安装的事业用设备50000元,取得全款发票(发票金额包括质量保证金),发生相关的运输费1000元、装卸费500元。甲单位扣留质量保证金5000元,扣留期为2个月。相关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4)2013年12月末,甲单位将“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贷方余额90000元和“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借方余额50000元结转。(5)2013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是1000000元,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为900000元。甲公司财务人员对财政直接支付的结余资金进行年终结转。要求:

请编制上述事项的会计分录。【案例2】

乙单位属于某省级交通厅的下属事业单位,2014年初召开由各部门领导参加的讨论会,主要议题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主要领导发言如下:

(1)领导A发言: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具有稳定性,一经确定,则在3~5年内不得改变。(2)领导B发言:公司大额资金的使用、大宗设备的采购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3)领导C发言:为节约人力资源,出纳可以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但不得兼管稽核、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4)领导D发言: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编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发表意见。要求:

上述领导的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不正确之处,并说明理由。【案例3】

甲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为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关于2014年预算编制部分内容如下:

4月份财政部门核定的基本支出用款计划数为200万元,其中120万元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用于支付甲单位人员工资;80万元采用财政授权支付,用于办公等一般性支出。关于2013年预算执行:

(1)甲单位在5月10日由财政直接支付发放了工资120万元;12日授权支付额度80万元也已经到账。(2)年终甲单位尚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5万元未使用,甲单位将其转入了自行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

(3)甲单位有一施工项目,计划于2013年5月到11月实施。甲单位5月份与施工方签订合同,并支付首付款。10月份发现施工设计存在问题,该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合同无法如

期实施。2013年12月10日,甲单位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将该项目资金用于正在实施的其他工程项目。要求:

1.根据2014年的预算编制,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分别指出工资支出应列入的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的类别。2.根据2013年预算执行的事项(1)指出上述发放工资和收到授权支付额度的入账依据以及会计处理方法。

3.根据2013年预算执行的事项(2)指出甲单位将年末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转入自行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是否妥当;如不妥当,应如何处理。

4.根据2013年预算执行的事项(3)指出甲单位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案例4】

A事业单位(以下简称A单位)按照省级财政部门要求,参照执行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等规定,并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A单位有甲、乙、丙等下属事业单位。2×13年7月,A单位财务处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工作会议,对下列事项进行研究:

(1)A单位决定自2×13年7月1日起,提高本单位在编人员的待遇,提高人员经费,缩减日常公用经费。所属各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标准提出增加人员经费基本支出预算共计3000万元的申请,本年累计基本支出预算超过财政部下达的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及财政拨款补助数额300万元。会议建议审核同意并报省财政厅。

(2)甲单位由于2×13年上半年取得的事业收入超出预算较多,申请根据实际超收收入调整增加2×13年下半年日常公用经费基本支出预算中的会议费,会议建议审核同意并报省财政厅。

(3)对乙单位2×1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该单位由于人员扩编较多,经费不足,将单位财政基本支出结转资金中人员经费结转用于发放规定标准的扩编人员的基本待遇。

(4)丙单位为进行环保治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一套大型设备(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范围,但达到政府采购的限额标准),丙单位自2×13年6月20日发出招标文件。物资采购处张某建议:鉴于投标供应商已经较多,为满足环境治理工作的迫切需要,会后第二天(7月3日)立即开始评标。

要求:根据部门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政府采购等国家有关规定,逐项判断上述事项的建议或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分别说明理由。【案例5】

甲单位为一家省级事业单位,按其所在省财政厅要求,执行中央级事业单位部分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规定,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12月2日,甲单位新任总会计师张某召集由财务处、资产管理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的工作会议,了解到以下情况:

(1)甲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来的补助款300万元,将其计入事业收入。

(2)甲单位用事业经费购入一项价值为40万元的办公设备,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甲单位在减少银行存款的同时,增加了固定资产40万元。

(3)经批准,甲单位将其拥有的一项软件技术无偿调拨给其他单位使用。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为5万元,已经摊销2万元。调出时,无相关税费发生。甲单位就此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3万元,借记“累计摊销”2万元,贷记“无形资产”5万元。

(4)12月4日,甲单位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通知书和明细表中注明的工资支出为150万元,代理银

行已经将150万元划入甲单位职工个人账户。甲单位将150万元的工资支出确认为事业支出,同时减少银行存款150万元。

(5)接受其他单位捐赠的打印机10台,价值5万元,捐赠收入相应增加5万元。

要求:分析判断甲单位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对于不正确的,简要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案例1】

(1)借:长期投资——股权投资 143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143000 借:其他支出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20000 累计折旧 80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0(2)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其他收入——投资收益 1000(3)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 515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51500 借:事业支出 51500 贷:银行存款 46500 其他应付款 5000 支付质量保证金时:

借:其他应付款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4)借: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90000 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90000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50000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50000(5)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100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100000 【案例2】

(1)领导A的发言不正确。

不正确之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具有稳定性,一经确定,则在3~5年内不得改变。

理由:内部控制应当符合适应性原则。控制制度应当随着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P585)(2)领导B的发言不正确。

不正确之处: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理由: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P590)(3)领导C的发言不正确。

不正确之处:出纳可以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

理由:出纳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出纳和会计档案的保管属于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控制。

(4)领导D的发言不正确。

不正确之处:评价报告应当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发表意见。理由:评价报告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P606)【案例3】

1.根据支出功能分类,支付的工资应归入“教育”类支出,根据支出经济分类,应列入“工资福利支出”类支出。2.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对于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应于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入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和确认支出,即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应于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到账通知书表明的额度确认收入,即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3.甲单位将年末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转入自行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不妥当。正确的做法:终了,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时,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下恢复额度时,事业单位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4.甲单位的做法不正确。理由:应当按照批复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资金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自行调整。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经财政部批准,并进行预算调整。【案例4】

(1)事项(1)的建议不正确。理由:预算单位在财政部门下达的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额及财政拨款补助数额内,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在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各自的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之间,自主调整编制本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财政部门。

(2)事项(2)的建议不正确。

理由: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非财政补助收入超收部分原则上不再安排当年的基本支出。事项(3)的做法正确。事项(4)的建议不正确。理由:货物或者服务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因此,建议7月3日立即开始评标不正确。【案例5】

(1)事项(1)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事业收入是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应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正确的处理:甲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来的补助款,应计入上级补助收入。

(2)事项(2)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应相应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正确的处理:甲单位用事业经费购入设备,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

(3)事项(3)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理由:事业单位处置资产时应先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正确的处理: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3万元,“累计摊销”2万元,贷记“无形资产”5万元;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3万元,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3万元。

(4)事项(4)甲单位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处理:将150万元的工资支出确认为事业支出和财政补助收入。

篇3:数学作业的变革与创新实践

一、多样化的作业方式

作业方式的研究主要从作业完成方式、作业本等外在因素入手,在作业内容的改革上研究相对较少,但对小学生 (尤其是低段孩子) 的学习兴趣、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经常改变作业方式,能够欣赏到别人的作品,改变单一的“纸+笔”的作业方式,让孩子觉得数学并不枯燥,数学作业不再是负担。

1. 流动作业

顾名思义,“流动作业”就是这个本子今天由A做,明天由B做,后天由C做……B的本子可能会流动到F那儿,这样全班学生没有固定的作业本。每次作业之前,教师会让孩子先看看前面同学的作业情况,想想该向别人学什么,写上自己的姓名后再做作业。刚开始,轮流要有针对性,如作业差的和作业优秀的交换,思维独特的与思维模式化的孩子交换,教师定时进行总结评比。还可以让孩子把流动作业本带回家,请家长评一评。因为“流动作业”操作程序较多,所以这种作业方式适合在班额小的班级中实施。

在流动作业本上,有前面“小主人”的作业为榜样,还会有以后的“小主人”来欣赏,所以每个孩子都在潜意识里对自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样,作业质量高了,孩子细心的习惯慢慢养成了。家长不仅可以从中了解自己孩子的作业、思维情况,还能了解其他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较好的比较。有家长说:“独生子女教育的难题之一就是缺少比较,以前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看了别人的作业才知道,王癑宇同学的作业清楚,方法也很独特。‘流动作业本’让我的孩子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也从同学那儿学到了好的方法,最可喜的是他学会了正确评价同学,学会了欣赏别人。”

2. 操作作业

操作作业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科知识的规律,拓展视野,使数学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后,可以让孩子用卡纸做一张“百数表”(如下图):

制作时要注意,表格线用丝带或别的有凹凸感的东西代替(边框除外)。

“百数表”玩法:摸——蒙上眼,告诉孩子现在指的数是几(如25),让他准确地摸到另一个数(如26, 35等);再如手指5,向右摸一格,猜猜是几。如果要摸到25,该怎么办?

“百数表”作业量统计:数数、写数、寻找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

“百数表”功效:数学很简单(写数)、数学好玩(摸)、数学促进思考(要准确地摸到一个数是要想办法的)。

3. 实验作业

数学实验在中高年级“圆柱与圆锥”等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应用是最为普遍的,其实,低年级的数学作业也可以用实验来进行。如一年级学了0~9这几个数,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引起了孩子和家长的强烈兴趣。

实验中的作业量统计:写数、统计、比较数的大小。

实验功效:巩固0~9数的认识,对科学实验有了初步接触,有助于孩子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思想。

4. 阅读作业

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孩子:题目粗粗一看,就说这题太难了,不会。如果你把题目读一遍,不用教,他就会说:啊,不用教了,我会了!为什么孩子的审题能力会如此差呢?笔者认为,是孩子数学阅读能力差所造成的。所以不仅语文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也是如此,阅读也应该成为数学作业方式之一。

教师不妨根据教学内容为孩子提供相应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成长史、数学史、数学名题、数学笑话等,让孩子通过阅读对数学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提高数学理解能力。我们还可以将数学故事进行改编,迫使孩子边读边深入思考:

[案例]《可能性》作业设计

读故事,根据故事的意思在()里填上“可能”“一定”或“不可能”。

古时候,有个国王做事优柔寡断,每次在处死囚犯前,都要抽签来作最后决定:一张签写着“生”,一张签写着“死”。囚犯()摸到生,也()摸到死。

有一个文官受人陷害,被判死刑,他的仇人一心想让他死,就偷偷地把“生”这张签也换成了“死”,这样一来,犯人不管摸到哪一张,他()会死,()生。

临刑前一天,犯人的好朋友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犯人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刑前,法官让他抽签,犯人抽出一张,()是死。但是,他没有把签打开,而是一下子把它吞到肚子里。法官就打开剩下的签,一看,是“死”,就想:犯人抽到的()是“生”。

就这样,这位文官用智慧救了自己的命。

5. 综合作业

学科整合对提高一个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笔者在实践中用得比较成功、比较有新意的两个案例。

[案例]整理知识树

每学期总复习,我都会让孩子试着去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并把它分类,制作成一个整体,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把学过的所有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并思考自己哪些方面学得好,哪些知识要加强学习。这学期初,我让孩子在浏览新书的基础上,以“知识树”的形式,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数学日记

记数学日记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发现数学的能力、数学思考的能力、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的数学日记一味地追求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题材,认为有几个数字就是数学日记。这显然与数学日记的目标相背离。笔者认为,数学日记指导中,可以引导孩子把学数学的方法、经验记录下来;把看到的数学事实记录下来;把自己对某个知识的思考记录下来;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记录下来,如果能进行归因分析,那就更好了。如,有个小朋友在做了一道练习后,给编辑叔叔写了这样一封信。

尊敬的编辑叔叔:

我是诸暨滨江小学二(3)班的小朋友王癑宇,昨天,我做数学时发现你们的题出得真有水平。

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感到很奇怪,是不是编书的叔叔搞错了呢,经常让我们做“一四得4”,后来我仔细地观察,才发现虽然每一题十位上“1”与“4”相乘,但是积的十位是几,还要考虑个位有没有进位,这样一算,才知道每一题积的十位都是不一样的。第一题的个位相乘没有满十,积的十位只要写“4”就可以了,第二题个位相乘是16,所以积的十位是1×4+1=5,第三题个位相乘满20了,所以积的十位是1×4+2=6了。有好几个粗心的同学很快就完成了,□里填的全是“4”,他们都被你们骗“上钩”了。编辑叔叔,你们的题目出得真好,我以后做计算题不会再随随便便了,每一步都会好好想想有没有“陷阱”。谢谢你们!

小读者:王癑宇

二、个性化的作业指导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如何在班级授课制中进行一对一的作业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是几种比较典型的个性化作业指导方式。

1. 错题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错题集的制作就是“知己”的过程。错题集好比是每个人的病历卡,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订正并找出错误的原因,每隔一段时间,总结近期作业错误的原因,这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也能让孩子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教师应该经常看看每个孩子的错题集,与孩子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坚持一段时间的记载后,孩子就会明白自己哪一方面学得比较好,哪一方面还需努力。每次测试前就会对自己的复习方向更明确,会去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

2. 在教室设个“小灶台”

在讲台旁放一张课桌,每节课的作业时间,将这节课上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孩子请到小灶台前补一补,或者将几个“吃不饱”的孩子请到“灶台”上,再给他们补充补充“营养”,扩大知识面……

三、人性化的作业评价

一份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不同的人能读到不同的内涵,如有的孩子从同学的作业中发现了独特的方法,有的孩子从同学的作业中学到了仔细,有的孩子向同学指出了字迹的问题,这些都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因此,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多地为孩子创造“欣赏同学作业、我的作业被同学欣赏”的机会,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与同学作业的差距。在实践中,我建立了“教师评+自评+互评”的立体作业评价模式,并实施了一些更为人性化的作业反馈方式。

1. 作业模特儿

能上台演出,这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教师如何为孩子创设崭露头角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呢?“作业模特儿”演出是一种既简单又省时的方式:每天作业时间,大部分小朋友开始做作业,而前一次作业又对又好的小朋友当起了“模特儿”,在教室里“巡回演出”,展示自己的作业。模特儿走到谁的身边,谁就仔细地欣赏他的作业。值得一提的是,巡回演出不但没有引起吵闹,反而使教室里更安静了,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争当“模特儿”。

2. 教师评语+签名

在以往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只简单地打上“√”或“×”,有的甚至批一个“阅”,表示已经看过了。采用等级制的评价方法后,教师给答题正确、书写认真的作业批上”优秀”“良好”等批语。作业本发还下来,学生也只不过看一下就过去了,起不到矫正、反馈的作用,更达不到提醒和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可以在作业后加上温馨的评语,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成功,小心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作业更重视、更珍惜,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还可送他们一张“笑脸”(简笔画),表示老师的赞赏。这”一张张笑脸”、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定会让学生为之心动的。

3. 学生评语+签名

“坐不改姓,立不改名”,这是中国人对自己姓名的尊重,也体现了责任意识。教师为孩子签名,体现对孩子的关心;孩子给孩子签名,体现的是一份责任。让孩子批改、欣赏了同学的作业后,写上评语并签名,孩子会非常仔细地研究同学的作业,字斟句酌地推敲评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个“马大哈”在批改了同学的口算作业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看了你的作业,我觉得很难为情。你的作业那么清楚又仔细,我要向你学习。请你以后多提醒我。”

篇4:课后作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作业管理;java;mysql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078-01

在这个计算机大量普及的时代,教育行业也不免受到影响。学校工作繁杂、资料重多特别是对于学生成绩管理来说,免不了使用计算机。制作这个课后作业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期望能够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系统,让这个系统为高校服务,让各高校教务工作人员能够更加轻松的工作,摆脱纸质管理的麻烦,为教师和学生减轻作业管理上的负担。课后作业管理系统依据开发要求主要应用于校园,完成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和作业收集管理,使数据管理更人性化、更现代化、更智能化以及更自动化。与此同时,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使管理变得井井有条而且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

1 详细设计

1.1 成绩管理总体功能设计图

成绩管理总体功能设计图,如图1所示。

1.2 数据库逻辑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的任务是概念模型向某种数据模型的转换。设计逻辑结构应该选择最适用于表达相应概念结构的数据模型。设计逻辑结构时,一般需要将概念结构按照需求转换为普通的关系模型、层次模型或者网状模型,接着再把这些转换过来的模型向转换为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最后一步再对数据模型调整和优化。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个关系模式的集,而E—R图则由实际物体以及实际物体的特性和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三要素组成。将E—R图转化成关系模型本质上就是把由实际物体以及实际物体的特性和实际物体之间的关系转换为关系模式。

1.3 数据库设计

根据本系统的分析,可以建立出学生作业记录数据表,见表1。

2 系统实现

2.1 班级管理设计

班级信息是本系统的关系节点,把教师、学生以及作业三者关联了起来,本模块的主要作用在于新增班级和修改班级信息(包含删除)。本模块的新增班级功能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ActionForward addbj(ActionMapping mapping, ActionForm form,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LotlogsDAO.addLogs(request.getSession(), "添加系统用户");

String bj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bjname");

CommDAO dao = new CommDAO();

String s = "select * from bj where bjname='"+bjname+"' and delstatus=0 ";

List list = dao.select(s);

if(list.size()!=0){request.setAttribute("no", "");

return mapping.findForward("addbjsuc");

}else{String sql = "insert into bj (bjname,delstatus) values ('"+bjname+"','0')";

dao.commOper(sql);

request.setAttribute("suc", "");

return mapping.findForward("addbjsuc");

}

}

2.2 作业管理设计

本模块的作用是让教师发布作业。教师可在本模块中进行作业的发布、答案的发布等,发布作业的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ActionForward addzy(ActionMapping mapping,Actio-

nForm form,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HttpServletResponse res-

ponse) {CommDAO dao=new CommDAO();

String title=request.getParameter("title");

String content=request.getParameter("content");

String savetime=Info.getDateStr();

String delstatus="0";

String teacherid=request.getParameter("teacherid");

String sql="insert into zy (title,content,delstatus,teacherid,savetime)values

('"+title+"','"+content+"','"+delstatus+"','"+teacherid+"','"+savetime+"')";

dao.commOper(sql);

request.setAttribute("suc", "");

return mapping.findForward("addzysuc");

}

3 结 语

在这个计算机大量普及的时代,教育行业也不免受到影响。学校工作繁杂、资料重多特别是对于学生成绩管理来说,免不了使用计算机。制作这个课后作业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期望能够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系统,让这个系统为高校服务,让各高校教务工作人员能够更加轻松的工作,摆脱纸质管理的麻烦,为教师和学生减轻作业管理上的负担。课后作业管理系统依据开发要求主要应用于校园,完成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和作业收集管理,使数据管理更人性化、更现代化、更智能化以及更自动化。与此同时,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使管理变得井井有条而且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大量个性化开发,但仍有不足的地方。接下来还需对系统继续改进和完善,减少代码冗余,增加系统效率,丰富系统的内容,争取让系统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邹竹彪.JSP网络编程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温谦等.CSS设计彻底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 Brett McLaughlin等.深入浅出Ajax中文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篇5: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管理

摘要:针对企业变革中存在的成功率不高,员工抵制等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

变革类型的研究,认为企业变革中存在文化变革与行为变革这两个相互影响的方面,企业

文化变革存在于企业变革的始终,并对企业变革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

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变革各阶段的特点和实施要点,力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变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变革

前言

企业文化的提出及其被管理者广泛重视和应用是形势、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那么企业文化在我国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第一,是有效实现企业自己身份的保证。企业的身份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作为经济实体它有经济性,要生产财富;作为社会的一员它有社会性,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内涵商品生产、商品经营两个方面的。为了实现企业的身份,就必须建设好企业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处于国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浪搏击的风口浪尖。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辅佐其乘风破浪,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都极有好处。

第三,企业要搞好管理、做好员工的培育也离不开企业文化。对外,管理是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内,协调好内部的供产销的连接和人际关系工作,都对企业树立企业文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提倡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行之有效的价值观,使优秀的企业制度、先进的企业设备、顶尖的企业人才能完美而 和谐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四,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产生物质利益,产生社会效益的基石。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它为企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证。

1.企业文化管理的相关前提理论

1.1管理方格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布莱克和穆顿两个人在1964年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他们提出,应该避免企业领导人在工作中趋向于极端的方式,即或是科学管理,或是人群关系管理;或是以生产任务为中心,或者以职工为中心;或者采取X理论,或者采取Y理论。他们认为应该采取各种不同的综合领导方式。他们以对生产的关心为横轴,以对员工的关心为纵轴,每根轴线为9小格,共分成81个小方格,代表各种不同结合的领导方式。他们认为,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结合以来的领导方式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如何才能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有机的结合起来呢?

布莱克和穆顿认为,为提高管理人员个人与部属打交道以及整个组织的有效性,必须使组织文化本身发生变化。他们说,管理是在一定文化中进行的。最终控制着人们行动的是传统、先例以及过去的实践,而不是情况的需要或是人们的个人倾向。这个传统的思考、感受和行事方法最终支配着人们下列个方面的态度,如对利润率、债务与资本筹措及现金流、存货控制、生产计划、广告销售、雇佣与晋级标准等。他们认为:对于组织文化控制个人行为程度的强调只是最近的事,但无论如何,组织文化必然是任何变革努力的中心部分。

1.2“决策人”理论

此后,美国管理学家西蒙提出“决策人”理论。西蒙认为:传统组织理论的目标是建立旨在确保效率的组织活动的组织原则,而现代管理目标是建立旨在确保合理地进行决策的组织原则,任何作业,在开始之前都要先进行决策。决策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业的最终结果,传统的管理忽视了决策是组织的统一概念,这是因为,传统管理把决策局限为最高领导机关的观念。其实,不仅是最高管理层次要进行决策,组织的所以层次,包括作业人员都要进行决策,它贯穿在整个组织之中。所以,管理就是决策。最高管理人烟决定经营目标和总方针,中层管理人员贯彻执行目标和总方针,决定部门的目标和计划,再传达给下级。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决策和作业的界限越不明确,两者的结合就越紧密。

西蒙认为决策有两个前提,即事实前提和价值前提。所谓事实前提,是对能够观察的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说明。所谓价值前提,就是指企业的宗旨、经营方针、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个人价值等。他在研究决策的价值前提时,提出“对组织忠诚心”的概念。也称为同组织一体化,它指用组织目的代替个人目的的过程。组织目的或价值逐渐地被内化到成员的心理和态度之中。这样,即使没有形式权限等外部刺激,成员的决策也能自动地和组织的目达成一致。这是确保成员为实现组织目的而合理地进行决策的重要内在标准。

1.3“7S”管理模式

3个要素属于硬管理要素,它们是:战略(Strategy),指分配企业有限资源的计划或措施;结构(Structure),即组织结构,指企业所采取的组织结构方式,分权、集权和分权集权兼而有之;制度(Systeme),指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假如把组织结构比喻成企业的骨架,那么规章制度就是充实骨架的肌肉和器官。这些要素可以通过分析、定量、逻辑予以掌握。

4个要素属于软管理要素,它们是:员工(Staff),指企业职工成员及其素质;作风(Style),指企业主管人员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性格,包括企业的传统作风;技能(Skill),指企业员工或整个企业所持有的工作能力;最高目标(Super ordimate goals),指企业所奉信的并灌输给企业成员的知道思想和共同价值观。这些要素与人相关而且很难通过分析、定量、逻辑予以掌握。

1.4“Z”理论

日本在战后形成的这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的特点是:以儒家文化中整体至上主义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的知道思想,把培育员工热爱企业的团队精神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以此来带动企业的制度建设、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就是“Z”理论中的“企业文化管理”。

要向Z型组织靠拢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参与变革的人员学习领会Z理论的基本原理,挖掘每个人正直的品质,2.发挥每个人良好的作用;

3.分析企业原有的管理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关注企业宗旨;

4.企业的领导者和各级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制定新的管理战略,明确大家

5.所期望的管理宗旨;

6.能过创立高效合作、协调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措施,来贯彻宗旨;

7.培养管理人员掌握弹性的人际关系技巧;

8.检查每个人对将要执行的Z型管理思想是否完全理解;

9.把工会包含在计划之内,取得工会的参与和支持;

10.确立稳定的雇用制度;

11.制订一种合理的长期考核和提升的制度;

12.经常轮换工作,以培养人的多种才能,扩大雇员的职业发展道路;

13.认真做好基层一线雇员的发动工作,使变革在基层顺利进行;

14.找出可以让基层雇员参与的领域,实行参与管理;

15.建立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全面整体关系。

这些理论都为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形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们对战略、共同目标、员工、制度的不断深入的理解使得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得以浮出水面,从而为企业管理展开了新的篇章。

2.企业文化改革分析

2.1促进企业文化变革因素

企业文化的提出及其被管理者广泛重视和应用是形势、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那么企业文化在我国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第一,是有效实现企业自己身份的保证。企业的身份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作为经济实体它有经济性,要生产财富;作为社会的一员它有社会性,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内涵商品生产、商品经营两个方面的。为了实现企业的身份,就必须建设好企业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注意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处于国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浪搏击的风口浪尖。有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辅佐其乘风破浪,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都极有好处。

第三,企业要搞好管理、做好员工的培育也离不开企业文化。对外,管理是去适应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内,协调好内部的供产销的连接和人际关系工作,都对企业树立企业文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提倡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行之有效的价值观,使优秀的企业制度、先进的企业设备、顶尖的企业人才能完美而 和谐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四,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产生物质利益,产生社会效益的基石。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它为企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证。

企业管理理念在近年的变化是巨大的,它是随着企业管理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发展的。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过程中,管理理念必然要有所改变。我国的企业在几年内的变化,可能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在几十年内所经历的。而我们国家的企业为了要在加入WTO以后能不被世界市场所淘汰,顺利地适应世界环境的竞争,就必须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强制性”地完成管理理念的变革。

在这种条件下,推行企业文化的变革,才能保持与世界发展合拍,与国际接轨!

2.12人的因素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文化。在企业改革中,企业家必须具备四种文化意识和能力:

是敏锐的文化洞察意识和能力

是深刻的文化体验意识和能力

是全面的文化整合意识和能力

是灵活的文化变革意识和能力

2.13企业文化的内部原因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更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加大力度,理由有两点:

其一、知识经济是全员性创新经济,创意往往只有少数人提出,但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完成创新工作,则必须是集体行为,就必须建立在全员文化整合的基础之上。

其二、知识具有“隐秘性”特征,而知识经济社会必须实现知识的“共享性”才能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因而依靠有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就可能解决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隐秘性”和“共享性”的矛盾,使知识经济个性化与集体智能化高度统一起来。

2.2如何变革

2.21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企业文化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选择核心价值观应考虑下列因素:

首先,根据企业性质,判断企业文化的类型。企业文化按行业划分,可分为攻坚型文化,强人型文化、过程文化和拼命干、尽情玩文化等四种,各自特点

2.22进行培训,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

培训是促使文化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文化变革的实施计划安排就绪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企业为何及如何实施文化塑造与变革,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

2.23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首先,领导者要坚定信念。其次,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就会取得他们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的行动的反应,形成一种安全感,对下属来说,则会产生“士为知已者用”的效用。

2.24建立激励机制,巩固企业文化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因此,考评内容应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员工晋升时,要考虑他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对于那些没有好好工作,并难以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人员离开企业,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给员工行为实施强化时,要注意几点:

应具有针对性,使被强化者能从中体会到更深更广的意义,例如,合理行为被肯定,也就是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强化者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激励他行为的再生。

应考虑反馈的获得,也就是预测强化的盗用。

注意强化的时效性,要及时强化,这样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强化手段的选择要因人而异。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要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这样才能效用最佳。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以强制性措施推行变革,这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程度。如果外部环境变化剧烈,企业员工一时又难以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在这种应急情况下,企业领导者也可以强行变革,以保证企业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3.结束语

每一个表现卓越的企业,都有一套强劲的企业文化在指引企业的成长。企业是由“人”组合而成,且这群人必须有共同一致的目标才能凝聚成一股使命感,而产生同舟共济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这正是现代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由上到下共同认知和奉行的人生和工作价值观,把它称之为企业最珍贵的资产——“企业文化”。工程的重要不在技术,而在如何管理技术,也只有仰赖管理,才能将技术力量发挥出来。这种能把抽象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落实为具体的文字规章和制度,其对企业造成的最大利益应来自当企业遇上不景气时。

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社会,形成好的企业文化、受欢迎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Cahill,D.J.《Internal Markering》,2006

[2] 马仲良 ,赵弘.《现代企业 观念创新》2004.9 第一版

[3] 余易.《企业文化新绿》1996.10 第一版

[4] 企业文化网,2006,12,29

[5]《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5期

[6] 孟凡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理论依据》《企业文化》2005年,第10期

[7] 孟凡驰 吴建明.企业改革与企业文化.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8] 于国祥 陈家振.国内外企业文化论述精选.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5年

[9]Jennifer M.George Gareth R..Jones.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Prentice Hall,2005

[10] 汪丁丁《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

[11] 魏 杰.《构建全新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报》

[12] 晓东.《企业文化的力量——对文化型企业的思考 》中国经营报,2004

[13] 韩庆祥.赢得信任--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

自评评语:

篇6: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学习体会

在变中求存求发展——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

摘要:

一个人的一生,总处于“变革”之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时候成功了,有时候失败了。一个企业也一样,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也必须处于不断地变革之中。幸运的,变革成功企业得到发展壮大;不幸的,50%—70%的变革最终都归于失败,有些猝死,还有很多则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死亡,让企业元气大伤。成功的企业变革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变革各有各的失败之处。关键就在于没有对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有很好的触觉,每一类型的公司与其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而其发展都受大环境的影响,所谓“适者生存”,不能适应社会市场变化的公司也就不能可持续发展,即便大家眼中的好公司也不能幸免。因此,本论文将就企业变革管理与创新为话题,寻求企业在变中求存求发展的好方法。

关键字:

企业变革的哲学 关键因素 克服阻力的对策 企业变革工具 案例

一、变革的哲学

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就如运动是绝对的道理一样,一切都会在变化,并且没有人能阻止变化,没有人能颠覆变化。在组织之中,变化当然也是无处不在。

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前沿专题》中陈又星博士给了我们变革的信念:我们可以改变现

实。我们可以对以往创造出来的东西进行再创造;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员工”是那些还没有给予时间、信息、心理空间、培训的人,或者说,尚未给予他们改变自身的机会;或者我们自己,因为对变革的简单性或复杂性有误解。

发展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任何事物都可以改变创新是创造性的破旧,是对原有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使其产生新的功能和新质。这就是说创新的前提是破旧,是吃透原有的东西,是对原有东西的突破和否定,毛泽东说的很精彩: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催化的过程,就是打破平衡的过程,就是跳跃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只有创新才能提高速度、才能发展。创新是创造了一种资源,检验的标准是:对催化实践来说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催化剂”,对企业来说就是创造了一种市场。创新是系统工程,观念创新是先导,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创新应该坚持四项原则:一是脚踏实;二是对共性思维敢说不;三是否定自我、追求卓越;四是做有心人即有信心、细心、用心、有心、恒心。

二、企业变革的关键因素

(一)企业变革的动因

1、基于生存原因的战略变革

2、基于增强企业活力的战略变革

3、基于新的商业赢利模式而进行的战略变革

4、基于并购重组的战略变革

5、基于应对本土市场上的行业格局剧变的战略变革

6、基于技术的战略变革

(二)企业变革的关键因素

企业变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变革的成败。一般而言,企业变革的关键成功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变革的必要性。变革成败对企业关系重大,同时任何变革必定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

变革必须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绝不能凭一时的热情或是赶时髦而盲目进行。

2、变革计划的可行性。企业变革是在一定的内外环境下进行的,必须分析进行变革的内外环境条件是否具备。如果仅仅追求变革计划本身的完美,而不注重计划的可行性,操之过急,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就实施变革,极有可能适得其反。可以从两个方面应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将变革计划细分成若干个子变革计划,从小做起;另一方面,关注制约变革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注意积蓄自身资源或能力,弥补不足。

3、对变革的广泛认同。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变革,还是自下而上的变革,都必须在企业内部得到广泛的认同。如果得不到企业大多数员工的支持,变革不可能取得成功。要使变革得到广泛的认同,必须在变革实施之前进行有效的沟通。

4、妥善解决变革过程中的问题。变革源于存在问题,而同时,变革本身又会产生问题,变革的量和速度越大越快,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复杂。其中有些问题在变革之前能够预料到,有些则是不能事先预料的。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根据企业的战略原则和变革的原则,妥善解决出现的问题。

5、变革中阻力的化解。变革中的阻力来源于企业员工和企业本身等。对于这些阻力必须区分对待,有些阻力出于对变革及其对自身的影响存在误解,这需要进行变革培训,加强沟通,强调广泛参与。当然,变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一定的强制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6、变革过程的管理。即使是非常优秀的变革计划,如果不能有效执行,必定难以成功。在变革计划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变革过程中的领导、协调、沟通和激励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变革的成败。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得到最高领导者支持的变革

7、注重变革过程的文化因素。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它是企业成员行为的标准。变革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文化的强抵触力,重要的是进行有效的疏导,并利用变革的机会在企业中确立新型的文化。

三、克服变革阻力的对策

(一)明确变革的需求

克服阻力的第一步,是为公司各级员工提供面对现实的机会,使他们对现状产生不满意的感觉。首先,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会产生支持变革的动力。其次。公司需要设计和安排一些事件,让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他们自己需要这种变革。最后。组织变革的推动人员应将变革的方案和期望的结果与全体员工进行充分沟通。

(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团队

任何组织变革的成功,莫不起源于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它的坚决推广和执行,因此,必须建立起一支在职位、信息、专门技术、声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拥有强大优势的领导团队,并使他们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变革活动。

(三)影响利益相关者

有一个二六二原则讲得很好:对任何组织设计的实现来说都有大约20%的人支持,20%的人反对,剩下6o%的人观望。变革的关键是要使20%的支持力量更加强大,以这20%的强大力量去影响和争取60%的中问派。如果变革推动者能够与6o%持观望态度的人和20%坚定支持变革的人联结成功,就能够波及80%以上的人,那么组织变革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常用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策略有:第一,确定特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并提供

变革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的信息。第二种策略是与别的有势力的个体和集团形成联盟或联合,直接与关键决策者交往,并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来影响关键决策者。使其支持变革

活动。

(四)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只有当人们清楚地看到达到变革目标的路径时,才会增强对变革成功的信心,进而支持变革。为此组织要制定一个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如何帮助企业每个人从自己目前的位置走向目标点的机制,应当涵盖情感、认知及行为等多个维度。另外,通过设置短期目标可以创造出短期的效果为领导者提供必要的反馈,使他们更清晰地了解变革的实施情况;使参与者得到激励,使旁观者对变革产生信心。并投入进来;还可以使那些反对者和批评者们暂时缄口不言,甚至改变主意。

(五)对变革过程进行正确的评估

变革需要测评,没有对于变革过程与结果的评估就无法更好地实施变革。在变革过程中,首先要理性地看待“滞后”现象,不要在看到先期结果后就匆匆做出判断。另外,领导要告诫员工变革活动经常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最后,并非所有的评价都会显示有进步,都会让人高兴。创新就意味着会犯错误,在变革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败,变革推动者不应忽视或掩盖问题,而应对变革过程和结果反复进行评价,并做出调整。

(六)提高员工的适应性

《孙子兵法》中曾指出:“上下同欲则胜”。变革不仅仅是组织管理者的事情,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关心支持组织的变革。如果员工对变革的恐惧和忧虑很强,应该提供员工心理咨询治疗以及新环境下所需要的其他资源等等。尽可能地为提高员工适应能力提供便利条件和支持。

(七)注意变革的策略和艺术

卡纳尔在《组织中的管理变革》中将组织变革过程中其成员的反应分为五个阶段:否认J刘堂、抗拒阶段、放弃旧习惯阶段、适应阶段、部化阶段。因此,要使变革顺利进行,管理者必须合理安排变革的时间和进程,要选好时机,把握分寸,循序渐进,配套进行。在变革前,应详细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预先采取防范措施,从而为组织创造最佳的变革环境与变革气氛。当组织变革的大政方针决定以后,策略和艺术就成为保证组织变革成功的生命所在。

四、企业变革的工具小结

(一)企业变革时机

1.企业内部经营危机型

2.外部环境危机型

3.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思想、理念出现型

4.领导者更换型

(二)企业变革工具

1.权力型工具。如命令、武力、施压或威胁等等

2.管理型工具。以协调和流程为重,其中包括培训、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考核体系。

3.领导力型工具。

这工具往往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而非以过程为导向。

4.文化型工具。

(三)企业变革的层次

变革的层次事件战略

·创造新技术及新产品·

·迫使市场上其他

③领导变革·开发新市场·提高行业的服务水平

·重新定位顾客的期望值

·加快整个行业的产品生命周期②预测变

革·产品市场的全球化 ·开发新的细分市场

现·

提前准备好各种资投合适的具有跨文化北

京的员工及熟练掌握

金融贸易技巧等)

①对变革

作出被动

反应·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政府的新政策 ·顾客的潜在的需求 ·推出更好的新产品 ·重新包装现有产品

五、让变革因子扎根企业——案例

如果你认为你的公司需要进行重大变革,那么你还算是在好公司之列。事实上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全球有许多公司都在不停地探求公司变革之道。

全球经济放缓,迫使大部分企业不得不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变革以求提升整体竞争力。很多企业又回到公司运营的基本面上来。

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一直是美国股市的领头羊,它成功的诀窍就在于成功的品牌和市场战略。惠普和康柏的合并,使两家公司管理层的注意力自然转移到公司结构上来--尤其是如何融合两公司的产品和打发多达5,000多名的富余员工。很多公司和惠普一样,正面临合并、缩小规模或分权所带来的公司结构变革。

我们采写关于索尼和国信华凌的案例就在于告诉中国致力于变革的企业如何有效地将变革编织进企业文化之中,让变革的种子在每个员工的血液中流淌。正如管理大师Tom Peters所说,“适应日趋白热的竞争,我们必须学会深刻地喜欢变革,就象我们以前曾深刻地憎恨过它一样。热衷变革,甚至热衷变革中的混沌,是企业生存、乃至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构筑变革的新环境

要让员工更好地适应公司的组织变革,你认为哪方面应该是公司管理者工作的重点?是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还是改变员工的行为?答案:两者都不是。

Rob Lebow与William L.Simon在其合著的Lasting Change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第三个备选答案:改变人们的运作系统。这是变革管理思想的第三代理论,十分适用于当前的情况。变革管理思想的第一代理论侧重于培训员工掌握新技术。这种理论认为,员工拥有新技术后,便会产生新观念,继而会推动公司变革。

第二代的变革管理理论关注的是改变员工潜力。统一员工思想和行动后,变革管理才易于推行。其具体表现在于积极心态和范式转变。

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即变革管理思想的第三代理论,提出构建一种新环境。此项理论涉及到员工操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共同价值观、共同标准和共同的系统。

“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各级员工就会主动处理问题,从而为企业带来变革,”作者指出,“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就是公司实施变革的力量。如果他们希望别人按照某种方式行事的话,他们自己首先就必须身体力行作出榜样。这比任何东西都更能够改变公司的工作环境。”在索尼公司,正是其领导人笃信持续改进的精神能够引领公司阔步前行,才使变革得以贯穿企业文化之中。公司的各项运作,如业务领域和经营战略的选择、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架构的整合等,都要求把持续改进的精神贯穿其中。持续改进的文化内核也由此得到了不断增强。

基于持续改进的文化传统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特征,索尼对自己的企业文化做了最新提炼。新的企业文化包含建立在“持续改进”内核基础上的四个主要方面:享受变化、发现新规则、挑战自我、创造新价值。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正田纮在谈起变革的话题时,竟然是这么说的:“变革实际上是个错误的词汇。我们所做的是持续改进索尼的做事方式,没有人对持续改进抱有异议。”

(二)让变革融入企业文化的确,在索尼公司历年的报告中,“持续改进”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语。持续改进不仅是索尼每年都要追求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该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核。

索尼公司现任主席兼行政总裁出井伸之阐释道:“面对一个崭新的现实,必须发现新规则。索尼总是处在发现这些规则的过程中,因此我们发现,我们是如此地享受变化。”

在索尼公司至今56年的发展历程中,1982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在1982年以前,索尼公司先后经历了井深大、盛田昭夫、岩间和夫的领导,大体可以说是创业者管理阶段。“持续改进”的文化内核,就是在这一阶段中经过创业者们的努力而逐步形成的。1982年由大贺典雄接任索尼最高领导人后,大体可以说进入了后创业者管理阶段,“持续改进”的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针对经营环境的变化,索尼持续对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和优化。

1994年,为了规避日元升值和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索尼在全球范围强化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本地化进程。自此到1997年的几年时间里,构筑全球管理运作平台的需求开始浮现,并出现市场营销平台的雏形。

正田纮说道:“做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我们必须持续地改变自己。索尼的发展历史与众不同:索尼一直在改变它的经营模式、目标,甚至改变一切。”

之所以“一系列外人看来堪称剧烈变革的改革举措,在我们看来不过是公司运作的自然延续,正是因为持续变革作为索尼企业文化的核心已经成了其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正田纮说道。

六、《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前沿专题》课程的体会

《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前沿专题》的各位讲授的老师都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各个课题的演讲,真的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努力。老师们的备课是信息的筛选,让我们能够在信息爆炸的时

代看到精华的部分,这比自己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候的有效性更高。四节课的课时是老师体力的考验,作为听众的我们也应该好好珍惜,因为如此多的内容是世界经历了多年的总结,四节课的知识补充使我在每次课后都非常满足。

参考文献:

[1] 曹光明,姚慧敏.企业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变革管理[J].管理现代化,1994,(6):41

[2]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 段盛华,于凤霞.变革之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7:《企业变革与管理创新》课后作业

作业管理及课后服务管理变化情况

学校加强作业管理以来切实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课后服务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更是减轻了家长负担并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的顾虑。

一、作业管理

1.聚焦时间管理,做好“减法”。为了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我校在作业的时间上全力做“减法”,做到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到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60分钟。

2.建立教师试做机制。规定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让教师在试做过程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避免了随意布置作业,不加选择的弊端。同时也消除了“老师张张嘴,学生忙半夜”的不和谐一幕。

3.明确“禁止性作业”。对于超范围、重复机械、惩罚性、耗时长过程繁杂等作业一律实行叫停。禁止性作业的明确,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量,最主要的是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4.统筹作业总量。同一班级看做一个整体,班主任统筹各学科每天作业安排。引导学科教师围绕作业布置相互协商,以做到作业学科平衡、分配合理,精选优质。严格按照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的规定协调控制作业量。

6.规范布置途径。教师面对面给学生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需自行准备作业记录本,完整记录。改变以往低年级通过QQ群、微信、钉钉等方式布置家庭作业,造成父母不回家孩子不能写作业的情况。

7.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基于不同孩子的学习目标,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

二、强化课后服务

篇8: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研究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变革,管理变革

自20世纪初以来,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使得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传统企业经营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和经营决策中的广泛应用, 又推动了企业管理思想、方法、手段、模式和理论的创新, 为企业管理变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 如何抓住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 创新管理理念,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效率, 已日益成为企业界和管理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1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 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②企业信息化是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的信息系统;③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④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 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

2.1 对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的认识

就企业管理来说, 分三个阶段。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的时候, 主要是靠人的经验来管理, 这是经济管理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它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的, 后来发展到用运筹学、计算机等科学的方法及手段来进行管理, 在这一阶段, 管理技能对专业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标志着专业化管理阶层逐渐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企业重组等概念的提出, 管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就是文化管理阶段。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社会条件下,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企业是各种利益股东所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利益是所有参与签订这个契约的各个利益股东的共同利益。企业管理不仅为股东谋取投资回报, 还必须为相关的利益股东提供服务。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高, 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则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 这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企业信息化是引进信息技术与更新管理思想。

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教授约翰·C·亨德森和N·温卡特拉曼认为:怎样才能最好地获得信息技术的价值?这是一个创造适合于信息时代的新管理思想和新管理方法的问题, 并非简单的把信息技术加在原有的企业经营模式上面。我们大谈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时, 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技术只有在思想的支配下, 才会发挥威力。企业信息化只有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 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信息化应该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

(2) 信息化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 不应该只是一项工程的实施。信息系统是企业的神经枢纽, 收集、存储、传递企业的信息;它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台, 为企业构造了不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生产经营环境。因此企业信息的实质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 使管理决策者能够及时地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资源, 及时把握市场机会, 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方面的渗透,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机构、协调控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须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 以及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因此,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个的技术方案, 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

(3) 企业信息化必须以人为中心。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 人始终起着决定作用。从长期来看, 企业信息化不在于某个项目的引进与否, 而在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创建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经营管理环境, 获取长远的竞争优势。因此, 能否改变人的思想观念, 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召唤, 能否培养出一批信息人才队伍, 将是决定企业实施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企业信息化不是企业细枝末节的变革, 而是企业的根本性变革。用“信息革命”形容它, 一点也不过分。企业信息的切入点应该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2.2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 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产品营销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以及管理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战略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 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在单一的区域内进行, 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寻找市场, 提高产品和服务, 出现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2)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使得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 (等级) 型变为水平 (自由) 型;与此紧密相联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将从尖顶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型”和“网络型”, 原来起上传下达作用的中层组织正走向消亡。这是因为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分工精细、管理严密为特征的科层次等级制, 其组织层次繁多, 决策速度缓慢。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 缩短生产周期, 必须减少垂直层、扩大水平层, 精简组织结构, 使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组织结构逐步趋于扁平化。这样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的速度和对市场变化的反映能力, 降低信息成本, 实现信息交流的极大化, 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 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未来稳定的、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 基本上将被机器所取代, 或者被“外包”, 最终只剩下脑力的、创造性的工作, 使得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创造技术的“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人力资源管理也从传统的从属地位、事务性静态管理转变到战略性、前台式、动态的管理;管理职能从控制转向支持, 从监督转向激励, 从命令转向指导;提倡信任员工、尊重员工、消除等级、鼓励个人发挥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对人的管理向人才的开发方向转变, 即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性化方向转变。

2.3 以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信息化环境的出现和升级, 改变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和形式, 也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可以说, 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将对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 并与其他变革思想和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 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需要管理思想与管理环境的变革;同时, 从另一方面看, 信息技术的普及又不断推动着管理, 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撑, 而新的技术手段的问世, 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 利用信息技术, 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 使企业成为未来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3 结论

上一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记录台账下一篇:经济生活第一节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