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2024-08-17

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共15篇)

篇1: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1 语文作文的要求一般都有这样一句话“除诗歌外文体自定”,大多数学生写的作文都是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这也是比较规范的两种文体。

2 除了给定作文题以外,有很多是根据材料或者漫画等自拟题目,那么首先你拟定的标题一定要吸引人,不能过于大众化,要标新立异但同时又不能脱离主题。

3 选好一个标题之后要有一段新颖的开头,开头要引人入胜,当老师要面对几千份作文的时候,如果你的作文题和开头都没吸引到老师的目光,那这篇作文一般就不会有很高的评分。

4 那么作文内容呢,要做到立意新颖,要学会从多个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要让老师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

5 还有一点就是素材要新,不要每次都是几个相同的素材翻来覆去的使用,平时要多积累素材,在写作的时候合理组织素材,做到小中见大。

6 最后一点,手法要新。比如说组织材料的时候要分清主次,写作顺序用顺叙还是倒叙等等。写文章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神,言之有力,言之有度,收放自如,详略得当。”

学好高中语文作文的方法

1 首先是结构,除非自己能轻易把握文章的进度和结构,建议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方式,在开头就文章的标题作出简单的概述并引出下文,这就是开头。

2 中间的整体部分在写的时候记得要是不是点名文章的主旨,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出现关于文章主旨或者标题的关键词,因为阅卷老师的阅读速度的原因,这是能够得分的一方面,当然不能胡乱的加,度需要自己把握,文章的流畅性还是需要的。

3 最后末尾切记点名文章主旨,对中间的内容作最后总结,只要文章内容是抓住主题的,总结内容也就是在总结全文。

4 总分总的结构容易让人一眼看明白,印象分就上去了,文章按照这样的结构就会变得流畅,读起来会让人觉得舒服。

5 语文已经从小学就一直伴随着过来了,所以只要不是特别讨厌的语文作文多多少少上面的都可以完成,而在高中这一重要阶段,语文整体没有走题的现象,文章读起来没有堵塞难懂的地方,结构正确,60分的作文就已经可以拿到42分的及格分了,这如果平时作文分数拿不到这样的成绩,只要先做好上面的基础工作作文就不会拖后腿。

6 而要作文的分数更高,达到50分左右甚至以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对语文功底有一定的要求,自己的文学积累就是一定的条件了,比如写抒情散文,华丽的辞藻修饰是必不可少的,经过点缀的文章看起来更上档次,价值也就更高,在高中阶段,一般记叙文很少能博得老师的青睐,因为这种问题显示不了学生的文字水平,而散文,抒情等文章更容易装饰,形象的比喻衬托文章更是能给作文添彩不少。

高一如何学会语文作文

篇2: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仔细看看试卷发现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我的基础题考的惨不忍睹,老师说36分以上才算及格,我才的了33分连及格的分数都没有到达,看来我的水平还不是很高,我下一次考试要把基础题的成绩提高到40分以上。我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是字词掌握不好,说明我的阅读量不够,我的阅读速度慢影响了做后面的题,思考的时间少了。

分析原因,主要是课前没有做好预习,课堂上没有用心的举手发言,课后不认真复习,把写作业当成一种完成任务。于是,在期末考的时候,我得到了我应有的“报应”。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有这样的结果是我在做作业时,囫囵吞枣,没有仔细审题,认真做题,这让我失去了一次个性好的自我提高的机会。我就应把写作业当成一个新的开始,而不是上一段学习的结束,每一次的作业都要当做一次小的考试。我要增加一些仿写和阅读的练习。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在课堂上要用心回答问题做好笔记,多记一些老师拓展的知识点,每一天回家要复习一遍老师讲的资料,每一天读书半小时,我会每一天认真完成一篇阅读,我有上进心想去学更多的语文

知识,今后要自己努力,才有可能超越自己。

篇3:作文指导:学会感悟(2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时时联系自己,切己体验,学会感悟,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从讲感悟生活、发现哲理的小故事引入本课。

出示优秀习作《勒着青藤成长》。

习作内容提要:

本文记叙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肥嫩水灵的黄瓜,被藤蔓缠绕着,瓜身被勒出一道道的伤痕。在恻隐之心驱使下,他伸手一根根地解开青藤,给黄瓜松绑。没想到,黄瓜竟坠入土中。他愣住了,原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原来是生命的支柱;原以为那是瓜们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于是小作者把自己放进去,想到我就是那个黄瓜,这样感悟发生了:在成长中要“寻找一些有助于自我成长的‘青藤’”,“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

点拨章法:

作者抓住夏天黄瓜勒着青藤成长这一常人不注意的现象,联系自己,把自己放进去,理性思考,以小见大,感悟出了成长的普遍规律。

出示第二篇优秀习作《生活中的哲理》。

习作内容提要:

小作者记叙了看到的两个场景。一个苍蝇终于找到一条缝突围成功,一只猫终于从屋顶跃下地面。从苍蝇的突围中悟到了一条人生哲理:不到最后都不要轻易放弃,再多尝试一遍,终能迎来窗外广阔自由的天空!从猫的纵身一跃中悟到了又一条人生哲理:没有什么不可能,在勇气面前,一切困难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点拨章法:

小作者善于思考,从身边的小事中感悟万物蕴含的道理,从而领悟到了人生的道理。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在生活中经常地把自身放进去,就会有真切的体验感悟。

学生交流感悟体会,并以“生活中的发现”或“那一刻我懂得了”为题写作。

教后反思

作文常规指导方法一般有五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五个环节为:明确目标,激发情趣→范文引路,点拨章法→交流构思,当堂训练→多元批改,重视讲评→自我修改,总结提高。一个完整的、认真的、科学严谨的课堂作文教学过程必须有这五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这里仅是写作前指导的内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极中的一极。作文可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在作文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既讲究规范,又鼓励创新。教学目标是作文教学的指南,也是学生作文训练的指南,它不仅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而且确定了本篇习作训练在整体作文训练系统中的位置。作文教学目标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奋力达到的目的,对作文教学实现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文必须篇篇有目标。

范文引导和点拨章法是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通过例文,在“导”字上下工夫,将作文目标具体化、知识化。要精心选择典型的例文,它直接影响着本环节和本节课的质量。要突出重点,教师要精导,学生要精学。

在导学之后,我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就作文的材料、构思、章法发表看法,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活跃思维,开拓视野。交流之后,就让学生当堂动笔,进行习作训练。这时,学生刚刚经过有效的指导,情绪正处于亢奋状态,思维极为活跃,头脑中万象纷呈,文思泉涌,具备了最佳的习作心境。当堂练笔正是抓住了这一最佳时机。

作文指导的过程其实是建设独具特色的作文课程的过程。在当前作文课程尚待完善的阶段,尤其显得重要。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定能有美丽的回报。

相关链接

篇4:高一语文教案作文指导学会感悟

学会交流思想,注重引发感受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情脆弱,体验浅显。多姿多彩的生活,使他们在各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但比起过去以及现在“苦难成长”的同龄人来说,对生活的认识显然显得肤浅、幼稚。他们在倍受家庭溺爱的同时,又常感到孤独与寂寞。对此状况,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各种感受,不能用我们的深沉,取代、强求时代给予他们的生活体悟。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在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同时,更要充满爱意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训练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中发现美,正确反映自己的生活思想。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本人特别注重情感体悟的训练。在作文训练课上,开辟了“琐事漫谈”环节,训练时间虽然不长,但学生对平常生活中的平常事的思考方式与深度明显变化,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养成了评价、讨论、探索生活的内在愿望。在作文与日记中,时常有新体悟、新思想与同学、老师交流。可见,好的作文训练只要能着眼学生的个体生活感悟,不但能培养创作的欲望、能力,又能升华学生的思想,这些就是写作的源泉。

体悟表达魅力,激发写作热情 “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然而笔下的文字,始终与内心的感受不一致,这是许多学生苦恼的事情。我在作文批改、评点后,时常有学生拿着作文来找我说:“老师,我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我就是这样想的,但我表达不出来”、“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总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其实我想了好长时间”。听着学生的诉说,我为他们的主动、热情感动,更使我找到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和阶段目标。于是我便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做好以下两点工作:一是选读《微型小说选刊》和《新人文读本》上的文章,并要求对各种表达方式和描写作点评,在阅读课上交流;二是开展以“创新表达”为主的片断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借用阅读积累中的一些表达技巧来为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服务,同时强化技巧的运用与创新。经过近两个月的训练后,在第八周以“生活”为话题的写作指导中,我专门安排“如何表达情感”的写作指导与训练,从写作本文中要用到的三个方面进行点拨、感悟、训练。一是描摹感人的细节,二是挖掘象征性动作,三是锤炼精妙的语言。通过片断对比、修改,感受、评判表达艺术,让学生初步感受“变式”表达的魅力。从本作的写作和评改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的三点变化。一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时常把一些句子写在纸上,反复品味、修改,表情达意的手法敢于突破常规,创新表达的欲望十分强烈。二是时常翻阅写作资料,借鉴一些表达方法,三是虽然表达不到位,但把作文想写好的愿望在行文的修改中很好地流露出来了。有个别学生还在文中发起了感慨,“美好生活无极限,可怜腹空写技差”。

巧用诗词表意,在积累运用中提高写作能力 我国的古今诗词中,抒写人生感悟的内容很多,语言精练,道理深刻,技巧新颖。在表情达意的手法中蕴含着许多的写作技巧。在作文训练中,我发现:每当我列举古诗词中的一些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时,学生很专注,更令我惊喜的是,有好多学生在写作中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表达技巧。有时还能大胆借用、套用诗词句,“懒”得可爱可敬,积累、运用古诗词的意识明显增强,但要坚持激发引导。“阅读是写作之母”的感受和认识正在学生心中不断形成,在行动上不断体现。

只要我们能走进学生的生活,用心探索教与学的结合点,把握作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预想的效果,实现预期的目标。

篇5:高一音乐与人生学会聆听教案

音乐与人生

【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是很有必要的。《音乐与人生》将用两课时完成。【课

题】: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草原牧歌》。【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小散文、《草原小姐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 :鉴赏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让学生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朗诵散文:“你可知道高尚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

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三、鉴赏《草原牧歌》 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

题】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新课: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二:《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3)复听歌曲 聆听之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1、初步对感受与理解作品。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三:拓展与探究

篇6:高一叙事作文高一感悟

来到这里已经很久很久啦,每天都是一样的节奏,在笑声,忧伤中过着漫长而又短暂的生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清楚将会什么时候结束。

还记起刚来到这个学校军训的时候,自己还是个刚从初中出来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整天在沉默中不知道感悟着什么。慢慢的知道了,这里有好多自己的同学,小学的初中的都有好多。见面了,都在陌生中带着熟悉的微笑,又擦肩而过,没有了任何的印象。在艰苦暴晒中走完了军训的生活!

接下来又是自己新的起点,还记起小姑第一次带我走到这个教室的时候,看着老班很熟悉,不禁让自己想起小学时的宋老师,慈祥的微笑似乎又浮现在脑海里。如今我们都已经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在一起生活着,她关照着我们,让我们快乐的生活着,在她的鼓励下,让曾经悲伤过的自己又找到了自信,不再难过,选择了忘记过去,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没有感觉到是高中生活的我,没有尝到曾经和现在的痛苦,只是漫不经心的没有计划的颓废着自己的生活,看到老班,似乎像看到了老虎,一直小老鼠马上就平静了下来,学着自己的同桌开始努力学习。一直到期中考试,才明白自己是个做什么的!

也许是长时间的欢乐让自己忘记了烦恼,突然的袭击又让自己尝到酸酸的味道,心里难受极了,每天都会听到妈妈的骂声,爸爸的叹气声。还好,爸爸是个理解人的好爸爸,他看到我这个样子,并没有向失去触角的蜜蜂一样,在到处找方向,而是很明确给自己指导,让我在悲伤中,忧虑中,担心自己的样子中看到了一丝阳光。当然,快乐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悲伤的日子不会那么难缠,一直围绕着自己转。在忧伤的徘徊中过着找到结果的日子。

如今,都期终考试完了,自己来这里反省自己,都不清楚悲伤是什么啦,只知道让自己努力的微笑,跟着大家一起微笑,笑到天荒地老……

篇7:学会告别高一作文

――题记

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是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敬人者,人恒敬之”,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心理学家亚德洛,一次在美国中部一所大学演讲,有些学生本来存心想跟他过不去,但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时,心里便产生了好感。等到他演讲完毕,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个学生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亚德洛先生,你的微笑把我们征服了。”礼貌不仅仅使人“贵于禽兽”,更使社会远离野蛮和落后,体现着整个民族的文明和发展程度。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正是因为有礼,才有过去的“遐迩来服”;正因为有礼,才有现在的社会和谐;正因为有礼,华夏文明才能源远流长。

“不学礼,无以立”,如果缺乏礼貌,就会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妨碍正常的人际交往,进而无法融入社会,难以立足。以前有一个男孩,常常蛮横无礼地对身边的人大发雷霆。一天,他父亲交给他一包钉子,要他每次“无礼”后在院子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男孩就钉了37颗钉子。无礼也伤害着自己,男孩在碰壁中逐渐学会了自我反省和调节,行为有了明显转变。父亲又建议他,如果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颗钉子。男孩听从了父亲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父亲对他说:“你做的很好,我真高兴。可是你看看,钉子留下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当无礼的时候,言行就会像钉子孔一样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无论如何补救和挽回,疤痕都永远存在。

篇8:高一数学函数——你学会了吗

首先, 从概念入手, 高中对函数重新定义, 从集合的观点, 强调两个非空数集上的对应, 对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 在B中有唯一确定的一个元素与它对应。实际上, 这与初中的定义 (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 对每一个X有唯一的一个Y值与之对应) 没有本质区别, 只是放在不同环境下而已。抓住两个重点, 一个是A, B是两个非空数集, 二是A满足任一性, B满足唯一性即可。适当找些练习巩固一下。

其次, 掌握函数学习的精髓即学会画、会看函数图象非常重要。函数的学习遵循从定义到图象到性质再应用, 灵活应用的规律, 图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先说分段函数, 要理解它是对什么进行分段, 实际上分段函数是对定义域进行分段的, 不同的定义域有不同的解析式 (即对应关系不同) , 作图时特别注意对相应定义域区间上对应的函数图象, 并且要知道分段函数各部分定义域是不相交的。函数的定义域是几段定义域的并集, 函数值域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还要注意一些关键点, 如与坐标轴的交点, 各段端点等等。

二次函数是考试的重点, 它的图象通常采取描点作图或平移作图法。描点作图通常取三个点, 一个是顶点, 再就是顶点左右两边各取一个点 (常取图象与X轴的交点) , 用光滑的曲线连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确定顶点和开口很重要, 通常对二次函数配方求顶点坐标及确定开口方向。平移变换作图的平移口诀是“左加右减, 上加下减”, 若是X的变化则左右移, 若是Y的变化则上下移。当开口不确定 (即二次项系数是参数) 时, 应分三种情况a>0, a<0, a=0讨论函数性质。然后再看对称轴, 把对称轴和区间端点值比较, 分三种情况即对称轴在区间左边, 中间, 右边讨论, 特别要注意讨论的时候应不重不漏。当然, 有时还需讨论与X轴交点情况。其中讨论对称轴位置是最常见的, 例如:

再说说指数和对数函数, 因为这两个函数是互为反函数的, 其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而且底数a大于1 (增) 与小于1大于0 (减) 时单调性相同。对于指数函数y=ax, a>1时, a越大y轴右边图象越靠近y轴, 即越陡;当0<a<1时a越小y轴左边图象越靠近y轴。对数函数中, a>1时a值越大x轴上方图象越靠近x轴;0<a<1时a值越小图象越靠近x轴。

值得一提的是对数的运算性质, 学生往往记住一两天马上又忘了, 但教学生记住这个口诀应该不那么容易忘了:“真数相乘除, 对数相加减;对数乘方指数出。”

再次, 学会由图象归纳函数性质。通常函数性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首先确定函数定义域和值域, 然后研究函数单调性, 奇偶性, 对称性, 最值, 周期性等等。当然并非每个函数都具备上述性质, 但定义域和值域每个函数都有, 它们是最基本的性质, 在解题时应抓住这一性质。如:

若2lg (x-3y) =lgx+lg (4y) , 则y/x的值等于_____.

解:x-3y>0且x>0, 4y>0得x>3y>0.

原式化简为:lg (x-3y) 2=lg4xy即x2-6xy+9y2=4xy.

特别是复合函数, 尤其要注意定义域优先原则。所有性质都应在定义域范围里研究, 而且复合函数单调性有里外两层函数同则增异则减的规律。

初学者对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容易混为一谈, 不易区分。其实只要告诉学生函数的名称是对自变量x所在地位置来命名的就容易区分了。幂函数只需掌握其中的五个函数图象, 即y=x-1, y=x1/2, y=x1/3, y=x2, y=x3.能准确画出图象并由图象分析函数性质。

篇9:感悟写法,学会写作

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古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名言都说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是叶老倡導的,大家也早已实践多年了。问题就在于——怎样使阅读真正成为写作的基础?笔者认为这就要求老师有意识地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写法,学会写作。

《三峡之秋》通过选取一天不同时间的不同景物,写出了三峡之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写景的手法值得学生借鉴,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随机引导学生去感悟,一定会让他们受益非浅。我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感悟了作者写景的技巧:

一、抓特点:细致观察

在作者的笔下,三峡的秋天每个时间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早晨,露水闪烁,绿叶金实,新鲜而明净;中午,金色的群峰,奔腾的江水,三峡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黄昏,明亮的江水轻缓流淌,三峡的黄昏是青色而透明的;夜晚,灯光摇曳,长江沉沉入睡,月光如瀑布,如素锦,凌空而下,三峡显得神秘迷人。读后每位读者都可以感受到三峡的美。学生很快就悟出天下景物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波涛滚滚;同样是树,有着树种、高矮、粗细的区别;同是观日出,海上、山上就各具特点。不同的景物有着其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地点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写景之前一定要细致观察,通过细致观察了解景物的特点,并抓住其特点介绍给读者。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有条理:顺序妥当

一读《三峡之秋》,我们就有文章条理清楚、脉络清晰的感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写景有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早上、中午、下午、夜晚。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明白作者安排了一定的顺序。之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换成游览顺序效果会怎样呢?并让学生写写。结果他们写出的景物的特点有很多重复之处,让读者觉得啰嗦。学生马上就明白写景既要有顺序,又要先考虑哪种顺序更有利于突出景物的特点。只有顺序安排妥当了,才能使景物描写有条理,文章脉络才会清晰。另外,告诉学生写景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游览顺序等。

三、写变化:动静结合

“三峡之秋”不仅有静态之美,更有动态之美。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作者把“橘柚树的变化,灯标、渔火的静,驳船、峭壁倒影、月亮的动”结合起来写。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才把三峡秋天的美景充分展现出来。由此可见,要写好景物,除了写好静态以外,还要写好动态。例如在描写美丽的草原时,可以写写草原面积广阔,再写草原的人和动物;描写森林时,可以写写森林的幽静、美丽,再写写树上的鸟,林中的动物……写时有静有动,动静结合,这样所写景物就有活力,有生机,有灵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显生动:展开联想

学习《三峡之秋》时,学生不难发现,文里的景物是那么具体生动,似乎就在眼前。我就趁机引导学生理解:因为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他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的峭壁。”中,把长江比作金鳞巨蟒,还用了“披上、跳跃、翻滚、呼啸、奔腾”等词语把长江当作人来写。“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中把月光比作瀑布,比作素锦……这样,三峡的景物就那么生动、具体、形象了。同时还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明目的:情景交融

写景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写作的目的都是借景抒情,抒情应与写景密切结合。因此,在写好景物的基础上,还必须在字里行间,注意融进自己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在教学《三峡之秋》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领悟这一点,作者自始至终并没有用“三峡的秋天多美啊!”之类的句子表达感情,但读者很自然地就能从文中感受到他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因为他把景物写“活”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种感情,自然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了。

篇10:学会适应作文高一

到了高中,学习已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一次次的考试更是接踵而来,这些哪一个不是无形的大山,最终我们不还是要站在高考这座巨峰山脚下,准备奋力一博。谁曾想过,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学会了适应,学会了默默承受。

当你步出学校这座大门时,你会发现原本自以为良好的你,站在十字路口,人潮一拨一拨,汽车一辆又一辆,而你是什么?你就像沙漠里的一粒。沙子,可有可无,你的方向在哪里?你不知道,你将何去何从,你无从判断。仿佛一夜之间,上帝把你遗忘了!没有人会上前安慰你,更没有人会伸出双手,无条件的服务于你,因为这就是生活的不公平,你必须适应的生活。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人会在意你的自尊心,若你想要一颗高傲的自尊心,那么请先拥有你引以为傲的资本。没有资本,你什么都不是。不要去想,在家父母多么疼爱你,在校老师多看重你。在外,你只是你,你的一切都是需要自己拼搏出来的。

生活就是如此,“弱肉强食”,这本是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但现如今,它已成为我们生活的“潜规则”,你的弱小,就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别人就会踩着你往更高处爬去。

篇11:学会宽容高一作文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宽容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显得格外重要。曾经凡事都斤斤计较的我,因为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而使我学会了宽容。

清楚地记得那是在我四年级时的一天下午,习惯了胡作非为的我正在计划着如何捉弄同位小明同学。忽然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捉弄他而又极其简单的妙计:把他的笔扔在地上,让他看见,在他捡的时候叫人在后面踹他一脚,这下他肯定会洋相百出。光是想我就已经兴奋极了,可万万没预料到的是,这个玩笑开过了。

我照着计划进行着,在他拣笔的时候叫人从他后面踹他一脚,没想到出脚的力度有点过了,一脚就把他推到墙上,当场就磕烂了两颗门牙,血就一直往下流,还把他的眼镜给摔烂了。我当场就懵了,忐忑不安地想着:糟!这下闯大祸额,要是他家长来找我“报仇”该怎么办才好?恐怖的上课铃响起了,老师刚进门不久就注意到小明的门牙“不见了”和墙上的血迹,便问:“小明,你的牙齿怎么掉了?还有,你的眼镜也裂了,谁弄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一刻终于来临了,尽管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等着小明把我供出来,可是......“老师,没什么,我自己磕到墙上撞的。”这使我感到惊天动地的一句小小的话,令站在我身边的小明同学顿时变得高大起来,也因为这句话,使我逃过了一劫。时候我带着问号去问小明,为什么他不告诉老师真相,他给我的回答同样惊天动地:“是这样的,我认为人总有犯错的时候,我想你也肯定是一时贪玩才会想到来捉弄我的。人谁无过?以德报怨咯。”听完这番意味深长的话之后,我顿时感到羞愧极了,脸也仿佛“刷”的一声地红了,但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德报怨,学会宽容。

篇12:学会忍让高一作文

你不是一直问我为啥学校会主动找到我跟我沟通吗?原因是你到处捕风捉影,血口喷人,倒打一把。说我“出卖”了你,你要把我的皮一层一层的扒下,消息传到学校,学校很清楚我是无辜的并感到事态严重。真是拜你所赐,这一沟通,竟然让我知道了太多的真相。当初你问我学校跟我说了点啥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你,因为我不想纠缠是非。你却苦苦相逼,时至今日我不得不站出来略说一二。

事情追溯到去年年底,当时你要给学校写检举信,我们这些和你相熟的家长纷纷劝阻你,但是你却一意孤行最后还是写给了学校,在你收到令你并不满意的答复后,你连夜又上某着名育儿攻击学校,之后第二天早上你意犹未尽又连续发了帖子攻击学校攻击校长,学校忍无可忍请了律师把你找到学校要起诉你,没想到你到了学校为了开脱自己,竟然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谎称是我们这些劝阻你的无辜善良的家长们请你代笔的。把我们这些家长当成了垫背。你竟敢有脸说得出口?!到底是谁在损人利己!!

去学校后的第二天,你又发短信给你相熟的家长们,没想到不知情的家长们回复你后,你却将家长们的短信回复悉数发给了学校校长及相关老师。你的用意昭然若揭。这种下三滥的事你竟然也敢做?!到底是谁在损人利己?!

你到处吹嘘自己智商高,是,你确实善于编故事,可我更擅长讲事实。我很清楚你到处造谣污蔑我的用意,因为我知道太多的真相了,只有把我说臭了,说坏了,才能保全你自己在家长心中的形象。可是事实任何人都歪曲不了的,公道自在人心。

你设置公共邮箱,编造了所谓老师和我勾结的“罪证”,广泛传播。甚至造谣污蔑我的孩子通过不正当手段,靠“出卖”你的信息进入某重点高中,(且不说我从未做过)你以为你是谁?!你所谓的狗屁信息真的“值钱”到让人能随心所欲地进入重点高中吗?你利用人们对搞内幕的深恶痛绝,其用心何其阴险恶毒?!我明确告诉你,所有的预录取都是有网上公示的,你不必造谣生事,

篇13:特征鲜明,感悟独特:学会写景

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每一处似乎都会思考,都有情感。山水草木,是文学的温床、精髓;感情,是文学的血脉、生命。在山水草木的世界里,人们的思想情感似乎能够格外的勃发。一气呵成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造就了钱锺书丰富的精神和精致的情怀;小而普通偏安山脚的梅雨潭让朱自清看到了离合的神光和令人不禁诧异的纯真,山顶小屋旁的树木花草光线道路让李乐薇享受到独立安静的幸福,这是感情的倾注,是思考的结晶。因为情人眼里也出美景,更出美文。

学会写景:展示生命的诗意色彩

“和自然融为一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这种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这是林语堂先生《吾国与吾民》中谈诗歌的话。这段话同时也告诉我们:自然是充满诗意的,人生活在诗意的自然之中,也充满着这样的诗意,不仅能从自然中获得生命的养料和灵感,在与其他生命共同相处中产生欢悦心境和悲悯情怀,更能从自然中获得寄托精神情感和展示生命诗意色彩的方式:借自然之景物,抒生命之情怀。

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陶渊明的田园,是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他美丽的向往、内心的归属、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都在这清新闲适、诗意盎然的村景中闪亮着。

又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青年毛泽东眼里的秋景,色彩缤纷,生机勃勃,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毛泽东借此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观察、比较与感受:发现并抓住景物特征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学会写景,首先要学会发现并抓住景物的特征。

1. 从观察中发现景物特征。观察景物,首先是要有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怀,有一颗宁静的心。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当我们对自然有亲近感,有敬畏心,有感恩之情,我们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对话,才能在对话中培养自己发现景物美的能力。与自然对话,与自然拥抱,就要在浮躁的现代生活中静下心来,放慢脚步,如阿尔卑斯山下那句名言“慢慢走,欣赏啊”!

观察景物,还要具有一双审美的慧眼,发现景物的自然特征,即景物中具有生活迹象与生命色彩的形、态、色、味;更要发现景物的感情特征,即景物与人的情感、心境相通的特点,发现其中表现出来的生命力。

观察景物,还要选好观察点,用多种方法观察景物的姿态色彩。或定点观察,或移步观察,从仰视、俯视、远眺、近观等观察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观角度,从动态、静态、变化等角度,发现景物的鲜明特征。例如碧野《天山景物记》选段: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里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生火宿过营,烤过猎获的野味。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这段文字看,作者那审美的眼光仔细而深刻,发现并抓住天山原始森林声、色、形、态各个方面的特征,并进行细致而形象的描绘,尤其突出了密林的“幽静”和幽暗——以马蹄溅起的水声衬“静”,以烟头的红火光衬“暗”,颇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

2. 从比较中发现景物的特征。比较是发现景物特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是水城,中国的绍兴和周庄,与意大利的威尼斯不同;同是王宫,中国北京的故宫与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同是山水,桂林山水与九寨沟山水不同;同是园林,苏州的园林与杭州的园林不同;同是小街小巷,北京的胡同与上海的里弄不同;同是村寨,汉族的与少数民族的不同。同是巴蜀的天下名山,素来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之说——这里的秀、幽、险、奇的特征,便是千百年来人们通过比较总结出来的。说到近处,我们每一个人住地附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自身的特征,在细心观察的前提之下,通过比较,是不难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的。例如茅玉东《苏北的雪》中的片段:

苏北的雪来得迟,来得慢,直到你望眼欲穿才姗姗降临。苏北的雪不像北方的雪太硬太冷,太粗太野,也不像南方的雪太软太淡,太弱太轻。看过无数的雪景,唯有苏北的雪,可口可心,才能让人得出个“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味道来。从零星飘荡至漫地银白,苏北的雪总是别具情味,惹人遐思。

作者写苏北的雪,在与“北方的雪”与“南方的雪”的比较中,发现“苏北的雪”“别具情味”的特征:可口可心,“浓妆淡抹总相宜”,恰到好处。

3. 从感受中发现景物的特征。鲁迅先生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用心去观察景物,从景物的自然特征上感悟景物的生命和情感特征。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就会发现带有主观色彩的独有的景物特征。例如朱自清《绿》中的片段: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只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从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nlc202309012129

这段文字,作者面对梅雨潭奇异的绿,产生一系列独特的感受,在这感受中发现梅雨潭绿的鲜明特征。描写梅雨潭的绿时,根据自己的感受运用比喻和比较,将感受与比喻、比较结合,从各个角度显示景物的特征。首先把梅雨潭的绿比作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一块温润的碧玉、一块融化了的蔚蓝的天;然后为了强调那种“绿的可爱”又连用几个比喻:少妇的裙幅、涂了明油、鸡蛋清、温润的玉;接着与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 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作比较,从视觉、感觉、触觉等方面形象地再现了梅雨潭之绿的奇异、醉人、清亮、鲜嫩、柔嫩、纯净、鲜润的特征。这些比喻和比较实际上来自作者的感受,比喻与比较之后,又直接抒发自己的感受,梅雨潭绿的特征显得更加鲜明。

有序、具体和生动:描写景物的鲜明特征

写景就要把所写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发现并抓住景物的特点的基础上,有序、具体和生动地写出景物的特征,再现景物的生命色彩和诗情画意。

1. 遵循观察与感悟过程,有序地描写景物。景物本身是有序的,观察与感悟也是有序的,那么,描写景物,也应当“言之有序”。这是写作之道。所谓“言之有序”,是指对景物的描写,遵循观察点的变化过程,观察角度的变换过程,有序描写景物。“有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可以是方位顺序,可以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也可以是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不管采用什么顺序,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顺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特点;三是要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真实。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完全按春的生长顺序安排,先写春草,是因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个报告春的到来;而随后写花、风、雨,再写人活动。随着景物的顺序,春色越来越浓,春意更加盎然,在这有序的展示春的生长过程中写出春天景物的鲜明特征。

2. 多方位绘形绘色,具体描绘景物的形、声、势、速、态等特征。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中描写经过瞿塘峡所见云雾:

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射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的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

“峡顶上……;峭壁上……;两面……;中间……;上面……;远处前方……;近处山峦……”多方位描写作者所见到的颜色,突出了云雾“色彩缤纷”的特点。

3. 多角度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景物特征。描绘景物特征,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其构成的画面,即描绘景物的整体景象和具体景物的形态色彩,有点有面。例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对山顶小屋的描写片段: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文章的开篇之笔,先化用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之语,把山比做眉黛,再由此生发开去,带出另一个新鲜的比喻“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写出“山”和“小屋”独特的形象特征,可谓独出心裁,熨帖自然。这是远观的整体形象。接着,发挥奇妙想象和联想,运用排比式比喻即博喻,从形、态、色等不同的侧面对小屋的灵动和小巧进行铺排和渲染,突出了小屋的神韵,使本为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令读者延伸出无穷的遐思来。莱莘曾说:“诗想在描绘物体时能和艺术争性,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莱辛所言“化美为媚”,就是我们常说的化静为动。多角度运用修辞,多侧面来再现景物的特征,就能写出景物的立体感。

4. 多景物组合,具体写出个体景物和整体景物的特征。我们所见的景物或者描写的景物,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往往由许多个体的独特景物集合组成,因此,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一个一个描写,从而写出整个景物组合的特征。如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中描写富春葫芦湾的语段:

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作者抓住葫芦湾“湾形”的特点以及“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小船”“葫芦瀑”等各个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这一个个富有鲜明特征的具体景物构成了葫芦湾“别致有趣”的特征。

真实、自然和简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写景的最终目的是借景物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花一叶,一丘一壑,一水一桥,这些大自然安静的风景,在文人眼中、心里、笔下,活跃起来,流动起来,展现出人心人情人性,揭示出情理道理真理。这些景物因人的主观色彩而异,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也会有独特的感受。这与观景人的修养、心境和审美情趣有关。

nlc202309012129

因此,写景,就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那么如何写呢?

1. 描写感动自己的景物。要想感动别人,首先感动自己。写出自己观景的独特感受,应当描写感动自己的景物。在一定的心境和审美情趣下观察景物,首先要自己心中感觉到景物之美,真正体味到景物的精神气质和生命色彩。例如韩静霆《听潮》中的片段:

我的心顷刻间也举了起来,摇荡不已。我感觉到我的两耳正在跳跃,耳膜翕动,发出呜呜的声音。这时候,我浑身的每一个孔窍都打开了,去迎接大潮的雄浑、壮丽与狂放。忽然间,真正称得起潮头的奇观突如其来,大海似乎打了一个滚,站了起来,把白得闪眼的雪浪花抛到半空,又接住。我被震骇得张大了嘴,找不到话说。大潮的飞猛,像昆仑极顶惊天动地的雪崩?像大漠深处蘑菇云的腾举?抑或像万里长江千帆疾驰?哦,黑沉沉的夜森林全部伐倒,又生出来;直耸入天的大雪山化掉,又崛起;千千万万的白盔白甲白衣小将驰奔而来,前锋覆没,后续又到……这是真正的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啊。我的裤脚湿漉漉的,我的眼睛里涨潮了,也湿漉漉的……

面对大潮,作者的内心被震撼被感动了,大潮的雄浑、壮丽与狂放让作者获得独特的感受,而观潮的独特感受,形成笔下独特的大潮,其声势、形态和色彩,精神、气魄和力量,深深感染着读者。

2. 要经常丢开第一认识,换一个角度去感受、理解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例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的语段: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与快乐和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这几段文字重点描写了小屋的光线和小屋的交通,但并没有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而是在细微观察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基础上,抒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从“光线”变化和视觉感受变化的角度,写出静态景物具有的动态感觉,从“享受独立、安静”的角度,写出山坡与山路的独特美。独特的视角,写出了“小屋”和“山”“山路”的生命色彩,显得异常传神。

3. 沿着别人的足迹去寻找自己的感受。例如,读了一些好文章,在理解作者感受的基础上,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或展望今后的生活,看看自己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其实,景物的自然特征和情感特征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发现并描写景物的鲜明特征,离不开作者对自然之景的情感和感悟,景物的自然特征带有浓浓的情感因素;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悟,也离不开作者眼里心中的景物,感悟中蕴含景物的精神气质和生命色彩。实际写景,笔力有时侧重在景物的自然特征,有时侧重在观景的感悟,两者交替,构成情景相融的美丽境界。

自然中充满诗意,生命中饱含诗情。让我们用心和笔,借自然的诗意抒发生命的诗情,让生命的诗情在自然的诗意中绽放!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今天,亲近自然已经成为现代人心底的普遍呼声,人们走进大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掘着其中的美。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和审美的心态去观察,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当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展现在眼前时,我们的心灵常被震撼,灵魂受到洗礼。回忆起这样的时刻,我们不禁会从心底发一声喊:“美哉大自然!”此时,你可以提起笔来,描画那景,抒写那情。

请以“美哉大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立意自定;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800字;④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14:高一作文:学会思考

故事中的老人知道健康、青春和生命是珍贵的财富,但我觉得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精神财富是不可缺少的财富。人可以没有金钱、健康和青春,但绝不可以没有精神力量。否则健康和青春就会被挥霍,生命就会虚度。人拥有了精神力量,就算物质匮乏、身体残缺或青春坎坷,也会创造美好的人生,至少可以享受到生活的愉悦。梵高、安徒生、霍金、海伦·凯勒、匡衡、杜甫、史铁生等等,这些闪光的名字,就是最好的例证。台湾卖菜妇女陈树菊、为汶川捐款的乞丐、还有千千万万生活在贫困或困境中的人们,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丧失生活的信心,而是凭着精神信念,享受生命的过程。

在这个以金钱为原点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因金钱的诱惑而迷失自我。物质生活提高了,在我们步履匆匆地盲目迈向“权利”、“金钱”、“地位”时,却往往淡化精神的存在,我们由此而失去了精神的欢愉。从明星不负责任地代言到“三鹿”奶粉事件,从众多矿工遇难到默多克窃听丑闻,从“我爸是李刚”到郭美美,这些无不反映出有些商家和个人虽富如陶朱、猗顿,精神上却是一片荒漠,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和良知,最终留下的是痛苦、罪恶或笑柄。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先贤们给我们做出了精神的表率。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过着“躬耕自资”的清贫生活,甚至到了“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的艰难处境,但始终保持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志,终成为山水田园派一代宗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陋巷简居,却得到千古圣人孔子的赏识,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崇有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拂袖而去,重新拾起行囊和被羁旅磨旧的一双草鞋。他对酒放歌,举杯邀月,“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落拓不羁的他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晚年的他生活相当窘迫,不得不投亲靠友,最后纵身一跃,浪漫地永逝在捉月的梦里。他根本没有所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财富,但是他留下了一座诗的.巅峰,至今无人企及……他们或许身居陋室,或许穷困潦倒,或许漂泊无依,然而他们确实是时代的巨人,真正的精神富翁。历史如同滚滚长河,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洗去俗世喧嚣沉浮。富贵、金钱和曾经的繁华,都如同过眼云烟,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唯独他们,这些精神巨人,站立在时代的潮头,用思想和灵魂凝聚成一座座精神的丰碑,被永远刻在时代的记忆里,永垂不朽。

我并不否认物质财富的作用,如果拥有财富的同时拥有精神财富,那也是无比精彩的人生。比尔·盖茨、田家炳、陈光标、成龙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树,物质就是叶,精神就是根。根深才能叶茂,树才能生机勃勃。

篇15:学会享受作文高一

我自由地徜徉在这般宁静与清欢里。不禁感叹:“慢下来,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在一个个工作日里,每天迎着晨曦去上学,顶着繁星疲惫而归。

学校里,竞赛班十足的紧张气氛把我淹没。上课,老师站在讲台上挥舞着手臂、三角板、戒尺……舞动着双手,唾沫横飞。进度也是飞快,像拼了命拉扯着掉了带的磁带,拉着拉着,一个学期的知识便“传授”好了。紧接着,又忙着教下一册的书本,教室里每天都打仗似的硝烟弥漫。

课间,本是休息的时候,可非但没有能好好休息,情况好像更糟。

“下课!自习啊!”随着班主任的一声命令,我们一头扎进题海里,做竞赛的做竞赛,写作业的写作业。我们每人经常在一天里用掉十几张的A4纸,每个人只为了心中那个遥远却又似触手可及的目标——考上重高!

然而,把时光扳回现在,我好久没有享受过这样“优等待遇”的午后了。是的,只有经历了快节奏生活的刻不容缓,才懂得慢下来生活的弥足珍贵。奋斗啊!学习啊!只有大脑在飞速运转,感觉器官早已麻木,幸福这种常见的东西似乎也在我生命里变得冰冷僵硬。我曾经不止一次自问:是我真的感觉不到幸福,还是根本没有收获?

正这么想着,家门前迎面走来一对老夫妻,妻子用粗糙的手掌温柔地挽着丈夫的手臂,丈夫用那只有力的左手轻轻搂着妻子的肩,样子很是恩爱,我细细地端详着他们。

猛然间我瞧见老人的妻子空洞地望着前方,眼珠丝毫没有转动过一下。莫非,她是个盲人?

看来是的,这时,我又看见她的丈夫嘴中念念有词,右手不断指着周围的景物。我恍然大悟,丈夫是给妻子在做介绍,介绍周边的景物。他的脸上微微含笑,妻子却不收敛地灿烂地笑着。这一幕,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我的眼眶模糊了……

他的手,便是她的眼,世上有什么幸福,胜过与老伴白头偕老?

他们笑着走过我家门口,丈夫的背影,看起来是那么高大,妻子,满足地依偎在他的怀里……

手中的咖啡换成了一个大大的红苹果,迎面而来的,是妈妈充满爱的叮嘱:“孩子,咖啡对小孩子生长发育不好,少喝点儿。妈给你换了个大红苹果吧。”

幸福,原来一直在我身旁!我再忍不住了,张开双臂,扑到妈妈的怀抱里,任眼泪尽情肆虐……

慢下来,欣赏啊!驻足寻觅,享受那些快节奏生活一闪而过的景、事、人……

寻觅,寻觅幸福。

上一篇:幼儿园英语教案——老鼠下一篇:抗旱救灾物资发放仪式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