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学

2024-08-18

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精选9篇)

篇1: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学

《南方水产科学》期刊介绍

《南方水产科学》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水产科技期刊。创刊于2005年(原名:南方水产),主要报道渔业资源、捕捞技术、渔业设施、渔业环境保护、水产养殖与增殖、渔业生物病害、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水产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2008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以来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文摘(自然科学版)(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俄罗斯《文摘杂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7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首次收录。

《南方水产科学》立足南方,面向全国,突出学术性、地域性、实用性和可读性,重点报道国内外渔业科研、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新动向。

主管部门: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主 编:李来好

编辑部主任:艾红

责任编辑:艾 红(兼)丁彦文

编辑兼英文编辑:章丽萍

电 话:020-84458694;020-89108313(主编)

传 真:020-84451442

地 址:广州市新港西路231号 邮 编:510300

电子信箱:nfsc@vip.163.com

邮发代号:46-65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83/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0780

CODENNSAHAK

篇2: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学

【南方科技大学排名】南方科技大学特色专业-南方科技大学录取分数

线

南方科技大学是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深圳市人民政府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要求,以新的思维和机制筹建的一所新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承载着探索中国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重任。学校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特色文、管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上办学,一步到位按照亚洲一流标准组建专业学部和研究中心(所),建成类似加州理工学院和洛克菲勒大学那样小规模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展望未来,南方科技大学将通过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学术自由的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转变学校行政职能,增强行政服务意识和能力;重塑追求卓越,学术自由和学者自律的大学精神;努力建立现代大学人事制度,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构建起以学术为主导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校徽介绍与校名解读校徽校徽的核心部分是一把火炬,象征南方科技大学的使命:为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校徽背景为渐变的天青色,映衬火炬的照亮效果;此处的天青背景取自汝窑瓷釉,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崇尚的色彩。校名“南方科技大学”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亲笔题写。李政道教授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校名缩写SUSTC,字首SUST与sustainability一致,符合可持

续发展的理念,此组合SUSTC亦直接对应南方科技大学英文校名

(South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

篇3: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学

在我国广大的医疗科研队伍中,有一位在血液干细胞及血小板、巨核细胞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学者,他成功揭示了影响人类情绪和抑郁症有关的血清素对于骨髓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移植有密切关系,为人类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打开了新的窗口,他就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血液学杨默教授。

专注专业,为健康事业谋福

1962年7月生于广东省廉江市的杨默,用丰富而厚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为自己的科研创新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毕业于廉江中学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84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任脑科医生,并开始攻读脑血管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血液学博士学位。1997年毕业后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当研究员,2000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科学主任,香港大学助理教授。现担任南方医科大学血液学重点实验室教授、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血液干细胞、血小板/巨核细胞的研究,尤其是在造血干细胞及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及分子学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造血调控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且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其实,早在澳大利亚攻读博士期间,杨默就开始了对干细胞的研究,在实验中他偶然观察到与人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血清素对人体外造血干细胞集落有生长促进作用。并进一步证实在造血细胞和巨核细胞上有血清素Ⅱ类受体表达。血清素正是通过其Ⅱ类受体起生长促进作用。同时,造血干细胞分化后的巨核细胞有转运和储存血清素的能力。血清素主要贮存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致密体内,一旦被激活后,血清素就释放出胞外,发挥其生理作用。得到这一结论后,他便在国际血液学杂志共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首次证实了“小分子胺类神经递质是新的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

在香港中文大学工作期间,杨默博士继续该项研究,并且有多项成果发表于《干细胞》杂志。杨教授介绍说,干细胞(stem cells,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2014年7月,杨默博士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以通讯作者身份与南方医院血液科叶洁瑜博士等共同在《干细胞》杂志发表题为《血清素通过p-Erk1/2通路和F-actin重构促进造血和前血小板生成》的论文,揭示了影响人类情绪与抑郁症的血清素与骨髓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移植有密切关系。证明了情绪低落可导致血清素下降,引起干细胞功能受损,影响损伤细胞修复和血细胞再生,从而影响身体免疫功能。这是医学界首次从科学角度证实人类情绪与干细胞生长之间的关联。

该论文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该领域的巨大反响,有专家认为,这是医学界首次从科学角度证实人类情绪与干细胞生长之间的关联,该发现可能会带来干细胞领域研究及应用质的飞跃。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抑郁症的造血功能下降和免疫功能受损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抑郁症、焦虑症导致免疫力下降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同时,作为小分子胺类物质的神经递质的血清素,也为神经系统可能参与造血干细胞调控和一些中药的“补血”作用的机理提供了科学基础及研究方向。

憧憬未来,向医学高峰进发

除了进行科学研究,杨默教授还不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付诸笔端,造福更多的人。多年来,他先后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SCI (《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近一百篇,包括《循环》(circulation),《肿瘤研究》(cancer research),《干细胞》(stem cells)及《血液》(blood)等,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精勤不倦,对医学科研有更深的爱,所以执着无悔,勇攀高峰。作为一位从临床医生转向科学研究的学者,杨默用学识攻克难题,从一线的脑科医生成长为一名资深的血液学专家,忘掉了科研工作的寂寞和无奈,把厚重积淀和独到的感悟融会贯通到科研工作中,为医学科技发展献力的同时,也为个人价值最大化地实现找到了妥帖的平台。作为一位博士生导师,他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将自己所学所想倾囊授予自己的学生,对学生亦师亦友,为我国培养了众多医学高新人才。

篇4:博弈在南方科技大学

从今年3月入校起,这批未参加高考,也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由南方科技大学“自主”在全国高二年级中招收的45名学生备受关注。就在他们以为已经踏上一艘与其他高校不同编队的“南科大”快艇时,旗舰却不断传来信号要求他们“归队”。

5月27日,教育部表态支持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改探索,但强调任何学校改革都须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此意见—出,舆论哗然。

几天后,一封署名南科大学子的《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一封公开信》出现在网络上。信中说,对教育部的决定,可以理解,但难以接受,并委婉地表示,不会参加高考。公开信的起草人张天告诉记者:“这封信同学们都看过。”他认为信中的观点能代表至少40名同学。

在此之前,中共深圳市委组织部为南科大招聘正局级副校长的公告,让外界开始对这所致力于“去行政化”大学的前景担忧;随后,在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校的名单,细心的人也没有找到南科大的名字。这意味着,南科大尚不具备招生资格,若违规招生,学生的学籍、发放的毕业证书等将不被国家承认。这所试图为中国高校改革趟出一条血路的大学如今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这里没有“被代表”

张天和他的同学们并不关心外界的看法。他说,他是冲着南科大的理念选择这所学校的,看重的也不是文凭,而是培养模式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张天一直与其他高校的同学有联系,与其他高校相比,他认为南科大的老师更强调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位学生告诉记者,3个月的学习生活与他们此前的想象差别不大,学校招生时承诺的教授授课、书院模式等都做到了。

让这些学生感触最深的是,他们觉得自己时刻受到学校的尊重。学校每个月开例会,校长朱清时都会参加,学生可以对课程设置等各项事务提出建议,会议最后由45个人举手表决。有时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求。一位广东籍学生告诉记者在南科大,每个人都有独立表达想法的权利,这里没有“被代表”。

例会上开诚布公的,还有65岁的朱清时。学生们记得,他某次慷慨陈词:“我没有行政级别,每次坐飞机都是经济舱,但我因此感到光荣。”在孩子们眼中,朱清时是位平易近人的老者,他会去食堂吃饭,常有学生与他坐在一起聊天儿。不过,张天也知道,一旦招生规模扩大,这种情景可能就会消失。

南科大无疑正处于漩涡之中,但漩涡的中心却是平静的。“我们以不变应万变。”一位男生说。老师偶尔也会在课上提起学校所面临的困境,但希望学生不要被其影响。

不被影响不太可能。学生们说,5月12日,有学校管理人员要求正在上课的学生到会议室开会,被学生们集体“轰”了出去。课后,学校管理人员召开了高考动员会,号召学生參加高考。“参加了高考,毕业后就能给你们毕业证,也是双保险。”一位学校负责人这样告诉学生。

学生并未买账,大多只是低头写作业。一位女生告诉记者,同学都很淡定,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还双保险?为了保险就不选择南科大了。”她说。

两天之后,学校再次组织动员会。一女生当场表态:“文凭爱给不给,高考坚决不考。”随后,学校的LED屏幕还打出了简化高考流程的公告。但大部分同学仍私下表示不会参加高考。

据学生们说,这两次会议,作为校长的朱清时均未出席。

对于学生们选择不参加高考的选择,不乏质疑的声音。有人表示:南科大的学生这么牛,为何不参加高考露一手。“大象再牛也跳不了踢踏舞。这完全是不同的思维。我们不反对高考,只是想趟出一条新的道路,甘当试验品。”张天说。据了解,在校教师虽均不接受采访,但在校内,也并未对学生们的选择表示强烈异议。

但不可否认的是,放弃参加高考的学生们也许正在参与—个与自己未来的赌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劳凯声长期关注中国的高校体制改革,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本人对拒绝参加高考的学生心存敬意,但面对体制壁垒,现在尚无法判断这种选择对学生未来的影响。

艰难的“破冰”试验

事实上,作为一艘突破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破冰船”,南科大始终没有淡出公众的视野。

2007年,深圳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决心创办一所高水平、新机制的大学,以打破人口过千万的特区没有一流大学的尴尬。“深圳大学的全国排名在100之外,从政府到市民显然是不满足的。”深圳市政协委员金心异告诉记者,这是成立南科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过两年筹备,2009年,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被聘为南科大校长,他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作为一名45岁即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物理学家,又在中国科技大学担任过10年校长职务,朱清时本人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感受非常深刻,这或许也是他能接受这个颇需勇气的新大学的首任校长的原因。30年前,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实验市场经济的特区,朱清时多次表示,30年后,“需要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做同样的事”。

深圳市政府对这所学校也痛下血本。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深圳市政府仅在校园土地上就投入了10亿美元,施工花费3亿美元,预计于2012年竣工。南科大还给“领军人才”开出115万年薪、讲座教授年薪60万的优厚待遇,南科大普通工作人员的薪酬也比国内一般高校高出20%。

但资金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朱清时曾坦言,受任为南科大校长以来,一直被“行政化”裹挟。他曾告诉记者,买一叠打印纸都要报批,买台电脑要两个月,甚至漏水维修都要先同市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没有红头文件支持,我们寸步难行。”他说。

但朱清时还是决心在这个经济特区搞出个教育特区。今年3月,在没有获得教育部招生资质情况下,南方科技大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招收了45名学生,并打算自授学位。评论盛赞朱清时的勇气,但他本人并不这样看,“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这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他说。

教育部似乎始终对南科大的未来举棋不定。从2007年深圳宣布筹备南科大起,直至今年2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才首次对该校筹备表态,表示对南方科大的教育改革和探索持积极支持态度;两会期间,朱清时一度为教育部长袁贵仁“开路”,两人相视一笑,让人嗅到南科大的转机;对于招生权问题,教育部不予回应,但支持的表态还是被教育人士理解为,当局释放了高校改革的积极信号;但仅4个月之后,教育部重申“体制内办学”,使这一信号即刻模糊难辨。

“正局级”副校长

除了高考,南科大副校长颇具行政色彩的选拔也饱受争议。4月29日,深圳市委组织部发表公告,拟对南科大副校长等7个职位进行公开推荐招聘选拔,其中副校长2名,规定应聘者条件需为现任国内高等院校正处级以上职务的教育管理干部(正处级干部需任职满3年);现任深圳市正局级职务或副局级职务2年以上的干部。

虽然深圳市委组织部并没有规定南科大副校长这一职务的行政级别,但只有具备一定级别的人方可候选,亦使教育界人士对南科大的“去行政化”目标颇为担忧。一个月后,作为治校方针的《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才获得深圳市政府批准,该《办法》规定,南科大的副校长应该由校长提名,由校理事会审批通过后方可任命。该《办法》需到7月1日方始施行,到了那时,副校长的任命很可能已经先由深圳市委组织部决定并宣布了。因此,有教育专家称,传统的党委组织部任命的操作模式,已经暗示着南科大的试验提前宣告结束。

但或许这次广受猜测的副校长任命权分歧仅仅出于“误会”。

深圳市政协委员金心异说,对于此次招聘因行政级别引发的争议,是由于深圳市委组织部与南科大在事前没有充分沟通。朱清时对此的表态也证实了这一情况,他说事前并不知道这一招聘公告,而“组织部招聘时习惯写行政级别等内容”。

目前看来,南科大自然只能接受深圳市委组织部的提名。朱清时说,对于已产生的9名候选人,只能等《管理办法》实施后再据理力争。张天告诉记者朱清时曾在校内对此解释说,南科大将来需要副校长从事对外联系协调等工作,因此请大家辩证地看待行政级别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乐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如果将选拔副校长这样重要的工作都做在学校章程出台之前,很可能引发这样的想象:“或许这个章程就没有实施的那一天。”储朝晖说,近30年前,创办深圳大学的初衷与如今的南科大如出一辙,然而深圳大学现在也泯然众校矣。

三方博弈

成立之初,南科大即将香港科技大学作为自己的榜样,后者仅用20年的时间便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高校。但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感叹说:“南方科技大学越来越不像我们了。”他透露,作为南科大遴选委员会成员,他只开过一次会。

一水之隔,香港与大陆的教育体制迥异,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环境。香港科技大学是所私立大学,而南科大属于深圳市政府。储朝晖研究发现,在人类教育史上,公立大学之中,鲜有翘楚。“若要改变自古官学少大师的局面,就必须建立起学人自主管理制度。”

如今,南科大似乎陷入一个三方博弈的僵局:南科大想按自己理想建立起一所完全不同于现有体制的高校;教育部并不反对南科大的改革,但又不希望对现行制度造成过大冲击;深圳市政府则夹在二者之间,既希望南科大迅猛发展,但又不希望南科大脱离政府的领导。

作为改革派,储朝晖认为如果没有体制的突破,中国的大学教育只会越来越被全球边缘化。教育部应该对南科大灵活处理,“就像当年小岗村农民冒着生命危险搞试点一样”。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部决策专家告诉记者,教育部鼓励改革,但在具体项目突破上,口子开不开、开多大,并不取决于一个部门。比如,如果同意为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学生颁发学历证书,也许会出现无法承担的责任;若同意南科大自授学位,面对上千家高校的计划外招生,教育部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位专家指出,教育部让学生参加高考也是想为这批学生负责。“目前,国家的用人制度是看学历,这已不仅仅是教育机制的问题,比如,没有被教育部承认的学历,不能报考公务员,不能报考其他院校的研究生。南科大可以谁的账都不买,但现有体制下,金子并不是到哪里都能发光。”

然而,储朝晖认为,南科大学生不参加高考,也未必会造成什么影响。“世界上除了中国大陆,学位都是学校授予,第三方认证,反而是我们要教育部授权才能授予。学校像是打工仔。责任,权力,利益三者分离,学校无法向学生负责,导致我们高等教育质量上不去。”

在研究高校改革的劳凯声看来,目前中国的高校改革,终究是政府不愿轻易放弃对大学的控制,最终要从政府机构减政放权下手。他告诉记者,在他接触的教育部官员中,对南科大均持肯定态度,但南科大面对的是既成体制,未来发展还要看教育部与深圳市在政策上的优惠程度。但他对可能的“优惠”似乎并不乐观,“南科大是体制内突破,而上海的纽约大学是体制外突破,后者会更容易些”。

还有专家坦言,如果南科大不是作为地方院校而是教育部直屬院校,或许会在各项改革的授权上获得更大的空间。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以“去行政化”为改革目标的南科大,其改革能否成功也正囿于:强大的行政化体制。

但或许关于行政化与去行政化的争议太过强烈,使人们忽视了另外一些内容。

5月6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耶鲁大学教授钟伟民的来信,他在评价南科大的改革尝试时说:“著名而成功的大学教育有两项准则:一是其教学总纲包含着教学人员的集体智慧,二是课程设置上能反映出教学人员个体的学识与风格。而目前南科大两个条件都不满足,朱清时在还没有正式确立课程和固定的教师队伍的情况下,就开始招收本科生。政府将不会很快批准南科大的授予学位资格,就不足为奇了。”

钟伟民坦承,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多弊病需要医治,但治病的前提是“不伤害病人”。

张天并不认为自己在被伤害。当然,他很清楚地知道,这场赌博也许会以失败告终。“如果那天出现,我们或许被收编,成为第二个深圳大学。”他说。但他仍然坚定,“就算失败了,我们也不希望外界用道义去绑架朱校长,他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

篇5: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学

南方科技大学(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南科大”,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深圳市创办的一所创新型大学,为深圳国际友好城市大学联盟、深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员。南科大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

月,教育部同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20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205月,南方科技大学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南方科技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名单

排名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等级 入选年份
1 南方科技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  
2 南方科技大学 物理学 国家级 2019
3 南方科技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 2019
4 南方科技大学 理论与应用力学 国家级  
5 南方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国家级 2020
6 南方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 省级 2019
7 南方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级 2019
8 南方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省级 2019
9 南方科技大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省级 2020
10 南方科技大学 生物科学 省级 2020

篇6: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建设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以“211工程”国家部际协调办公室发布的《“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为指导,根据《广东省高校“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省211工程”)是指经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的5个项目,分别是:用于疾病诊断的生物新技术研究、疑难病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及新制剂研发、重大疾病的分子基础及药物筛选、器官衰竭的防治研究、应对核化生恐怖的医学防护技术研究。其主要建设目标是:通过重点建设,使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获得显著提高,成为国家和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重大问题的基地,力争到将我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粤做出更大贡献。

篇7:南方医科大学校史校史

南方医科大学是一所中国重点大学。北校区地处广州市风景秀丽的白云山东麓,南校区地处广州市东南(新会展中心附近),占地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愈百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是广东省一级园林式院校。

南方医科大学自从2004年改制以来,由原本的第一军医大学更名为南医大,但是校东门让然挂着叶剑英题词的第一军医大牌匾,可见南方医科大学各将校对军制的依依不舍。2005年3月更是将队制改成学院制,准确来说是学员队制,这是希望能向地方学校靠拢,活泼学园生活。在学风方面,秉承重点大学优良学风,自习室时常爆满,必须占位才能取得自习空间,考试前尤甚。学生工作方面,虽然对外宣称军事管理,但是不少行政管理层为了使南方医科大学更加充满活力纷纷放弃各种苛刻权力,对学生教育采取任由发展,伺机调整的战略,所以养成了学园学生尊校规敬师长的优良品德和各人自觉意识,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军校,能如此逐步舍弃传统却是难能可贵。

硬件建设方面,南方医科大学24层公寓楼男女生混编居住的形式,不仅反应了医学院校抛弃旧道德的决心,也表现出重点大学应有的气魄,与时俱进的信心。而作为国内少见的高层美形公寓楼,在设计方面也是颇花心思。宿舍允许学生安装空调,并且采取4人通过制,不但促进校内民主还能提高学生忍让和争取利益的能力,是培养社会性优势发展人才的重大举措。还有东区的红楼和食堂西面的研究生楼,也是环境幽雅,有着许多空室供学生活动的优质宿舍楼。教学楼分列9层,都安装国家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备,而教学楼距宿舍楼仅仅2-7分钟路程,让学生和老师不需要浪费时间在无谓的步行上,从而经常可以看见上课期间同学们纷纭沓至,一片莘莘学子竞相聚的景象。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方医科大学建成了以院士为龙头、博士后流动站为基地、药品研究基地为平台、重点实验室为支撑、优秀中青年人才为骨干的理工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生物高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四大优势学科群。

学科理、工、医、文、管、法、经济等7大领域,形成了以理工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热带医学、生物高技术等为代表的优势学科群。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临床药理基地和1个国家级中医药理基地,1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9个全军重点实验室,1个涉外医疗中心,4个全军医学专科研究所,10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拥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

南方医科大学有着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南方医科大学尤其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致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实施办学的开放化、国际化和规模化,积极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韩国培才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建立了与海外著名大学交换学生的制度。充分发挥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等特色名牌专业的优势,并紧密围绕广东经济建设、卫生保障、科技发展的需求,以医学学科建设为重点,带动与医学相关学科的协调发展,将南方医科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多科性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8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现有校本部、顺德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176.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67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招生。

云山珠水孕英才,巍巍学府写华章。2011年10月30日,诞生于抗美援朝烽火中的南方医科大学将迎来甲子华诞。届时学校将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在此,谨向长期关心、支持南方医科大学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六十年风雨沧桑,六十载磨砺奋进。1951年10月,学校诞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国南粤,风云万里,曾四迁校址,六易属制,七改校名,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一代代南医大人弘扬“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秉承“博学、笃行、尚德、济世”的校训,经过60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7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依云山之崴岭,守麒麟之祥地。学校现有校本部、顺德2个校区,占地面积219.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4.88万平方米。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招生。学校现有17个学院、6所直属附属医院、3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5所教学医院、40个实践教学基地。在开设的26个本科专业中,有7个国家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7个广东省特色专业,是国家首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000多名,其中研究生3000多名,还有来自44个国家的600多名留学生。成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上万人。拥有3个国家教学团队,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师资队伍中,拥有两院院士3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8名,广东省教学名师6名,“长江学者”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何梁何利奖”获得者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以及博士生导师334名、硕士生导师853名,先后有1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8项。在教育教学方面,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国家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精品教材2部。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1项。2007年,首次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一举夺得19个指标全优的骄人成绩。多年来,在校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性活动屡获佳绩。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0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和军队培养各类医学人才6万多人,涌现出了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和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第三附属医院院长金大地、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疗惠侨科”称号的南方医院惠侨科和“雷锋式模范军医”称号的陈大新、被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模范护士长”称号的杨丽、被南京军区授予“白求恩式的好军医”称号的温端生、2006全国大学生人物陈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前程似锦。60年来,南方医大人披荆斩棘,愈苦弥坚,一步步发展壮大。60年来,南方医大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一次次铸就辉煌。60周年校庆,是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凝心聚力的好机遇,是再创辉煌的新起点。2011年10月30日,这是南医大人共同期盼关注、引为自豪的历史性的时刻。我们热忱邀请海内外广大校友、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届时欢聚南医大,与我们一道共襄盛典,同谋未来。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一、校训

博学笃行,尚德济世 校训释义

博学:取自宋代?张商英《素书》“博学切实,所以广知”。意为广博学识、丰富见闻、开阔胸襟、追求真理。广泛地猎取知识,保持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这是完善自身、发展自我的客观要求。笃行:取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意为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不空谈,不浮躁,确立目标,切实而坚定地行动,这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基本要求。

尚德:取自《左传?襄公二十四章》“德,国家之基也”。意为诚信为本、德行为先、修身敬业、求真求善。培养纯正的品行,诚恳的态度,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教书育人、立身社会的根本要求。济世:取自《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意为尊重生命、拯救疾苦、乐于奉献、创新拓取。锤炼精湛的医术,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是传承医学、造就人才的最高要求。

二、校徽

南方医科大学校徽各设计元素说明 校徽整体呈盾牌形,由多元素巧妙组成,各设计元素内涵如下:

皇冠:皇冠在西方文化中是顶级水平的象征,校徽顶端用皇冠意指要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多科性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

麒麟:校徽上方两只奋力攀登的麒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象征祥瑞、繁荣与昌盛,同时也含有南方医科大学坐落于麒麟岗的寓意。

木棉花:木棉花是广州市花,表达了南方医科大学地处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优势,同时一朵盛放的木棉花,也象征了南方医科大学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持续发展的势头。

双蛇杖:双蛇杖可作为医学事业的象征,表达了学校的办学性质是以医科为主的多科性医科大学。飘带:波浪状的飘带寓义南方医科大学人具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办学思路。橄榄枝与五星:两束相对的橄榄枝环抱在校徽两侧,既是军队的象征,也是人类健康、和平友好的象征。鲜红的五星表达出了建设一流医科大学的雄心。同时校徽通过橄榄枝与五星也表达了学校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学校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建设一流大学的决心。南方医科大学:学校中文全称(毛体),体现了办学指导思想。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学校英文全称 1951:表达了学校于1951年建校的办学历史

盾牌:整个校徽为盾牌形,表达了学校甘作医疗卫士保卫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理念。

三、校歌

校歌合唱|校歌伴奏

爱在南方

——南方医科大学校歌(歌词)作词:陈道斌 作曲:胡平绍 章 白云山下麒麟岗,是我们神圣的殿堂。勇攀医学高峰,和谐春风伴随成长。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明理诚信,勤俭自强,青春为理想闪光。爱在南方,情比珠江水长,我们托起生命的希望。

白云山下麒麟岗,是我们神圣的殿堂。勇攀医学高峰,和谐春风伴随成长。博学笃行 尚德济世,生命责任在我们身上,明理诚信,勤俭自强,青春为理想闪光。爱在南方,科学发展指引方向,我们意气风发扬帆远航。

四、大学精神

诚信务实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南方医科大学精神释义

“诚信务实”:诚信务实,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内在品质,体现了南方医大人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的理念。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诚信务实的办学、治学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合格、业务过硬、品德优良的医学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历经战场、市场的双重检阅,始终坚守诚信务实的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颂扬。先后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教师钟世镇院士、姚开泰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教书育人的典范,以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骆抗先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以“全军模范护士长”杨丽为代表的一大批医疗工作者的典范,以“雷锋式的模范军医”陈大新、“白求恩式的好军医”温端生、2006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十大人物陈强、2007年全国三好学生孙慧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刚性气质,表达了南方医大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校从1951年至今,三迁校址、六变隶属、七易校名,从一所中学发展为全国重点大学。56年的风雨历程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历史。创建初期,学校边建校边教学,克服重重困难,为抗美援朝战争和军队卫生战线输送了1000余名优秀的医务干部。升为本科院校后,在从北国迁往南疆的过程中,尽管资金困难,却仍然不忘扩大规模,积极发展和完善重点学科及附属医院,并成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院校。2004年8月,学校转制移交广东,在硬件建设上,与省内其他知名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没有气馁,而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负重前行,勇敢地面对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积极融入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

“敢为人先”:敢为人先,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傲然风骨,表现出南方医大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学校敢为天下先,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创造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许多第一。创办了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涉外医疗中心——惠侨楼,先后收治过81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名海外患者。在全国率先走开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构建了“一体两环”办学模式,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军队院校和全国高校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第一台国产X刀和全国第一个国家I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钟世镇院士开辟了我国临床解剖学学科,被誉为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科的奠基人”;张汗承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泪液学的系统研究,创造了“泪液学”英文单词(Dacryology),被誉为“泪液学之父”;舒斯云教授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人脑内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国际学术界将这一区域以她的姓氏命名,称之为“舒氏区”;尹炳生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头胸心电导联理论,被誉为心电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写入最权威的心电研究领域专著《心电学》,称为“尹氏导联”…… “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代表了南方医大精神的优秀品格,阐释了南方医大人永不满足、超越自我的气势。“要做就做最好的”。研制的《医学通用题库》,经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推荐,在全国50多家院校推广使用;开发的教务管理软件《军队院校学籍管理系统》,被指定为全军和武警院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在国际上首先解决了“磁共振系统T1加权成像的伪影问题”。国家科技部2004年底公布的发表论文全国高校排名中,位居24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二,在全国医科大学中排名第三。《学报》是广东省唯一一家同时被三大国际权威医学情报检索机构(美国医学索引、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收录的学术期刊,2004年影响因子为0.538,在全国92家医科大学学报类中位列第二。从1993年广东省开展“南粤优秀研究生”评选活动以来,我校获奖率始终居广东省院校前列。在1988-1997年广东省公布英语四级通过率排名的十年中(1998年后不再公布排名),我校连续十年位居广东高校首位。2004年,我校学生代表团在广东省医学生急救理论和技能竞赛中,以比第二名高出40多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赴港参加粤、京、沪、台、港、澳六地的决赛并获得技术金奖。在2005-200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3项…… 昨天,学校凭借“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今天,学校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去战胜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明天,“诚信务实、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仍然是我们继续前行、再创辉煌的不竭动力。

五、教风

品正 学高 敬业 爱生

六、学风

篇8: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学

自2005年转型办刊以来, 承蒙广大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厚爱以及编委的悉心呵护和共同努力, 《南方水产》期刊的编辑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获有关专家和读者的好评, 先后进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版) 》等多家数据库, 2008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并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 (CA)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自然科学) 》 (CSA) 、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 (IC) 、英国《动物学记录》 (ZR)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 (FSTA) 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 (CABI) 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为顺应我国当前渔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增强水产学科基础研究能力, 持续推动水产科技进步, 并实现期刊自身跨越发展, 自2011年第1期起《南方水产》正式更名为《南方水产科学》。更名后, 原刊号CN 44-1619/S, ISSN 1673-2227作废, 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44-1683/S, ISSN 2095-0780。其他登记项目不变。

改名后的《南方水产科学》将在保持期刊原有特色的基础上, 继续拓宽学术交流的空间, 进一步提升期刊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为我国水产科学研究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平台。

篇9:南方医科大学妇产科学

文书记告诉记者,在长期的军队办学实践中,该校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军营文化特质的校园文化:绝对的政治服从、赤诚的爱国奉献、严格的管理规范、高度的集中统一、丰富的文化活动、清新的校风医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积淀,也是鼓励南医大人再创辉煌的精神动力。”

“由军队院校转为地方大学,是脱胎换骨的改变。包括办学理念、教育目标、管理体制、学生构成、教学内容等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要素,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文书记说,经过三年来的摸索,该校党委认为,军校转制后,校园文化建设既不能另起炉灶,也不能姓“军”不变,而是要采取辨证的扬弃。教风学风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为此,该校党委狠抓了教风学风建设,以教风学风的培育带动校园文化走出新型发展道路。

弘扬“讲政治、重德育”的光荣传统,

强化责任意识

学校移交地方后,针对人才培养对象和学生就业方式发生变化的实际,学校既重视弘扬军队院校良好教风学风,又坚持与时俱进,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学校坚持开展以“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在职称评审、级别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广泛开展“教师成长成才经历进课堂”活动,明确规定教师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必须讲授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每年新生开学典礼推出师生互签承诺书活动,通过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互换学习承诺书和执教承诺书,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营造崇教厚德的良好氛围。

学校广泛深入地在大学生中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勤于学习、敢于创造、乐于奉献。下功夫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2002年,该校率先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探索并形成的学习模式,先后在全军、全国高校推广。2005年,按照这一模式,又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充实到教学之中,

弘扬“能吃苦、敢拼搏”的光荣传统,

倡导奉献精神

南方医科大学从一个军医专科学校发展到全国重点大学,依靠的是几代人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移交地方后,学校党委仍然十分珍惜这一精神财富,大力倡导全校师生员工用敢于拼搏的精神对待各种困难,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

学校坚持把先进典型引路作为倡导奉献精神、促进教风学风建设的有效手段。先后大力宣扬了“全国模范教师”、著名病理生理学家赵克森教授;冒着生命危险,连续解剖4例“非典”病人尸体的“国家级教学名师”丁彦青教授等等。同时,还大力宣扬了荣获“2006年全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称号的陈强同学、荣获“2007年全国三好学生”称号的孙慧美同学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学典型、比贡献”推向深入。

学校对先进典型不仅大张旗鼓地宣传,而且与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提拔使用挂钩。尤其是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师生给予重奖。如对志愿赴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在立功授奖、报考本校研究生录取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志愿赴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和毕业生予以优先提拔和经济补助,对在教医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物质奖励。

弘扬“重团结、善协作”的光荣传统,

增强团队效应

学校党委把培养师生团队意识作为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机制、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人才的梯队建设,努力构建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研团队;实施科技创新团队计划,以国家重点、重大项目负责人为带头人,以具体研究项目为纽带,分批次组建和引进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研究群体。比如,今年成功引进以吴补领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大大增强了口腔医学系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资源整合,创造协作攻关的条件;按照“资源共享、建设集约、管理集中、课程整合与课程独立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资源的兼容整合,重点整合化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教学实验室,建成7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广泛开展境外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先后与国内外十几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聘请一批外籍、外校院士和教授,吸纳一批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形成开放合作、互融共进的良好格局。

弘揚“重规范、严管理”的光荣传统,

完善长效机制

军校管理模式的特点就是突出一个“严”字。师生一日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依据军队条令条例进行规范和管理。移交地方后,学校对原有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具体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合理扬弃,形成了一套既有军校管理特色又有地方院校风格的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着力抓了“三支队伍”建设,即:着力抓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规定比例配备数量充足的专职辅导员,支持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评功评奖、晋职晋级适当向辅导员倾斜,促进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着力抓党政管理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鼓励更多的教职员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着力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每个班级配备兼职辅导员,鼓励兼职辅导员关爱学生、贴近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突出经常性管理,形成了一套宽严相济的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早操、上课报告、到课率检查、内务卫生检查、查辅、请销假、周点名等管理制度,形成“人人都在管理中,人人都在组织中”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系积淀着深厚的军旅文化底蕴,渗透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的全过程,有效地指导和规范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保了学校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会议,集中解决各种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问题排查制度,规定辅导员每月必须对本单位重点学生做一次排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学校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上一篇:美国四大有效教学方法下一篇:2018年上半年督查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