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监督

2024-08-10

社会监督(共6篇)

篇1: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制度

为了认真听取各方面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设,获得社会各界对医院发展建设的广泛支持,使医院真正成为山区群众健康的保障,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内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意见箱,由相关部门、科室负责采集登记,办公室逐月收集、分类、汇总,交分管领导审阅并签具意见后,由院务会研究处理。急性事件和意见按领导分工原则及时研究处理。

二、建立医院领导与所在地区联系制度,听取和了解所在地区群众的反映与意见。

三、通过定期召开各类座谈会,向群众、病人等发放“征求意见卡”、“满意度调查表”等,进行意见交流和满意度调查。

四、认真执行院务公开制度,将医院的基本情况、人员结构、服务能力、工作流程以及各种收费价格、惠民政策措施等通过医院网站、电子公示栏、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必要时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

六、要将社会监督作为医院发展建设和开展工作的重要评价体系之一,积极实施和不断完善。

七、党支部书记要将社会监督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和内容,按照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和医院分工,主动抓好抓落实。

篇2:社会监督

一、医院聘请9位以上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员为社会监督员。

二、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1-2次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医院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现场进行工作指导。

三、加强与社会监督员的联系,经常性地以“简报”和资料等方式将医院行风建设及业务工作情况报送每位监督员,使他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医院的工作动态和发展。

四、建立与社会监督员日常联系方式,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及时征求意见改进服务。

五、具体组织和实施由医院党总支办公室负责。

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

一、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1-2次医德医风社会监督员会议,介绍医院工作情况,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医院对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安排,听取监督员对医院服务的感受和建议,商议有关工作。

二、不定期组织社会监督员参与医德医风检查活动,明察暗访,听取意见,深入了解情况,及时反馈信息。

三、经常性的调研活动,医院组织社会监督员针对问题发放调查表,深入社区和农村走访病人,了解情况,收集意见。

四、医院积极支持监督员的工作,倾听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对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医院应认真研究,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并向监督员反馈。

五、社会监督员须持医院制发的有效期内的“医德医风监督员”证,开展相关工作。

医德医风管理、教育及考核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规范实施办法》,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卫生部“八不准”、四川省卫生厅“五不准”及绵阳市卫生局下发的《绵阳市医疗机构执业“十严禁”》和《绵阳市医务人员从业“十不准”》,作为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的基本教材,结合上级文件及《健康报》等有关学习资料,由党办安排具体内容,各科室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组织具体实施。

三、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选好先进典型,党办、工会和团总支要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平台网站、宣传橱窗、简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扬医德医风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四、坚持利用院周会、科务会等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及时将测评情况、院外医德医风监督员座谈会、工休座谈会、医德医风考评情况通报全院职工,表扬好的,批评差的。

五、坚持运用反面典型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进行讨论,从中吸取教训。

六、医院建立医德定期与不定期考核制度,对每一个医务人员进行医德考核。

七、医德考核的时间为定期和随时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由党办定期到科室对个人、对科室进行检查。随即考核要与社会监督紧密结合,要经常听取患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

八、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的结果,作为医务人员考核、聘任、职称晋升、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九、对于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医德高尚的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不认真遵守医德规范者应进行批评教育,对于严重违反医德规范者,触犯行政规章制度及法律的,要给予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附:卫生部“八不准”

一、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办法。

二、医疗机构的一切财务收支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内部科室取消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直接挂钩的经济承包办法,不准设立小金库。

三、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准接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红包”、物品和宴请。

四、医务人员不准接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五、医务人员不准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或提成。

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准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自立、分解项目收费或提高标准加收费用。

七、医疗机构不准违反国家有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规定,对中标药品必须按合同采购,合理使用。

八、医疗机构不准使用假劣药品,或生产、销售、使用无生产批准文号的自制药品和制剂。

四川省卫生厅“五不准”

一、医务工作人不准索要或收取病人及家属的“红包”。

二、不准接受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

三、不准开单提成,推销药品、医疗用品。

四、不准推诿病人,无故拒绝诊治。

五、不准对法定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瞒、缓报、谎报。

医院各种标示管理制度

⒈医院要设立醒目、明晰的诊疗区域指示标识和路标,并责成专人负责管理。

⒉所用标识,要规范统一,美观大方。通用标示应按国家惯例进行绘制,卫生系统通用标示按卫生部统一规定制作。

⒊医院内部标示设立部位,要根据医院环境,统一规划,不准随意乱设。

⒋所有标示的色彩、图形、比例、字体均应严格按医院提供版图制作,以示严肃;字体应统一规范,不用繁体字。

⒌院内已经陈旧的标识,应及时修整更换,已经过时的标示应及时清除。

⒍所有标示的语言文字应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规定要求。⒎工作人员佩戴胸牌,至少有姓名、职称、所在科室,进修、实习人员与本院工作人员应有区别。

医院信息公示制度

⒈医院信息公示是医院的责任,医院公示的信息做到真实、可靠,严禁发布虚假信息。

⒉医院信息公示工作由院长办公室负责管理,设置医院发言人,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医院重要信息。

⒊利用多种形式公示医疗服务相关信息,如医疗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医疗质量、医疗费用、服务绩效等。

⒋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在显著位置通过多种方式,如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公示栏、价目表等,公示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

⒌医疗服务与收费标准相关信息,做到由专人负责和定期更新。

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一、投诉处理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院投诉接待管理,和谐医患关系,使患者的诉求在最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对投诉接待作如下管理。

㈠设置投诉接待室,由专人负责接待。

㈡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的流程。㈢通常一般问题应在投诉后二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需增加时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㈣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的情况。

㈤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㈥实行投诉处理责任分组。按照投诉内容属性分为医疗服务组和非医疗服务组,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

二、投诉处理流程

接待室人员接到病人投诉后,通知被投诉科室及时处理,如患者对科室处理不满意,接待人员根据投诉属性,按照责任分工通知部门负责人进行及时妥善处理。同时,告知全院各科室,凡是由部门投诉负责人进行处理的各类投诉,均作为有效投诉纳入医院对科室及科室负责人的年终集体和个人考核。

㈠工作程序:

⒈正常工作时间的投诉。首先由投诉接待室专人接待,立即通知科室处理。如果患者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接待人员应根据责任分工通知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不得推诿,立即介入进行情况了解和处理,并负责处理结果的跟踪验证。

⒉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和节假日的投诉。由总值班人员负责受理、记录并通知被投诉人及所在部门,并提出处理意见及处理意见结果的跟踪验证等。

服务制度

㈠人性化尊称制度

⒈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职称选择合适的尊称,如李大爷、李女士、李老师、李科长等。

⒉在病房禁止随意直呼姓名,禁止直呼床号。㈡人性化服务制度

⒈与病人交谈时,语言要文明,语气要亲切,自觉使用“服务用语”,严格做到不训斥、不埋怨、不吵架。

⒉对于病人要多点尊重,多一点理解,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解释,多一点帮助。

⒊在为病人实施诊疗、检查、手术等过程中,多使用安慰性、鼓励性、解释性语言,不谈论与其无关的事宜。挂号、收费、取药等窗口,服务要主动热情,不闲聊,不拖延。

⒋禁态度冷硬,禁作风推诿,禁接诊草率,禁治疗粗心。㈢首接负责制度

⒈当病人来院就医、咨询、投诉时,首位接待人员为“首接负责人”,要认真负责到底。

⒉属于本科室职责范围的事宜,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即给予答复。不能立即解决的,要讲明原因。

⒊非本科室职责范围的事宜,要将病人引导至责任科室,并负责督促责任科室在规定时限内尽快解决。

㈣无假日服务制度

⒈门诊部节假日、双休日照常开诊,均有专家坐诊。⒉住院部节假日、双休日照常三级医师查房、诊治及手术。㈤便民服务制度

⒈门诊设导医,为病人提供帮扶、义务导诊等服务。⒉开设便民门诊,方便病人开药。⒊门诊中药房提供代煎中药服务。

⒋责任科室要为远离市区的病人免费邮寄检验、检查报告单。⒌设专人负责住院病人费用转帐、标本取送及夜间取血、取药等服务。

⒍行动不便的病人出院时,所在科室要用轮椅将其送至车上。㈥陪送陪检制度

⒈对门诊危重病人及行动不便的病人,便民服务队要陪送就诊、检查和治疗。

⒉对急诊危重病人,预诊室护士要协助挂号,便民服务队要陪送检查。收入院过程中须由医生或护士陪送。

⒊住院危重病人离科检查或治疗时,主管医师须携带必要的抢救药品等全程陪同。

⒋实施全麻手术的病人,术后须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护送至病房(ICU),并进行交接。

㈦急救绿色通道制度

⒈“120”急救电话24小时开通,专人接听。

⒉接到“120”急救电话后,5分钟内出诊。病人到院后立即救治,急会诊医师10分钟内到达。

⒊对交通事故、重大创伤病人,相关科室应立即抢救、检查、诊疗或手术。

㈧专家门诊制度

⒈出门诊专家按照出诊时间坐诊,以确保诊疗过程的连续性。⒉如因紧急会诊等原因离开,应有专家接替并交接清楚。㈨限时服务制度

⒈挂号、收费、取药窗口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

⒉门诊候诊时间平均不超过30分钟,接诊时间不少于8分钟。⒊门诊一般检验项目随做随发报告单,血流变检查2小时内发出报告单。生化系列、免疫、肿瘤标记物等项目,当日下午2时前发出第一批报告单,4时前发出第二批报告单(其它特殊项目除外)。

⒋急诊检查基本上随到随做,即发报告单。

⒌脑部透视、胃肠钡餐透视、骨密度仪检查、ECT检查,随检随发报告单;超声检查30分钟内发出报告单;X线摄片、CT检查、MR检查2小时内发出报告单(疑难病例除外)。

⒍急诊影像检查即发临时报告单。

⒎脑电图、动态心电图、肌电图随检随发报告单。⒏内窥镜检查,随检随发报告单。

⒐病理检查3天内发出报告单,快速切片20分钟内发出报告单。⒑实施住院手术连台制,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住院日不超过72小

时(特殊情况除外)。

㈩医护人员介绍制度

⒈病人住院期间,首次查房的医护人员应向病人介绍自己的姓名、职称等情况。

⒉主管医师应向病人介绍本医疗组的情况,责任护士应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设施功能及陪护探视制度等。

(十一)住院病人恳谈制度

⒈病人入院后,医生、护士要主动、热情的与病人沟通。⒉主管医师要及时将病人的诊治、治疗措施、病情变化及预后向病人或其亲属交待清楚,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⒊责任护士要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和心理护理。

⒋临床医师在实施手术、输血,使用贵重物品、自费药品、特殊材料及实施特殊诊疗、大型仪器检查前,应向病人及其亲属讲明诊治目的、效果、风险和费用,征得同意后由病人本人签字(无签字能力的病人,由其亲属代签)。

(十二)出院后续服务制度

⒈病人出院时,医护人员要详细讲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查时间及医护人员的联系电话,并主动征求病人的意见及建议。

⒉医生要定期随访病人出院后的情况,对其用药及康复治疗等进行指导。

(十三)社会服务公示

⒈严格执行急救医疗、门诊医疗、住院医疗、药品质量、医疗收费、文明服务六个方面的服务标准和时限。

⒉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示信息。

(十四)服务质量监督制度

⒈工作人员佩带胸卡上岗,病区宣传栏内公示医生、护士的姓名、职称等,便于病人监督。

⒉住院病人费用实行每日清制,各科设有费用查询处。门诊病人实行药品清单制,门诊收费处将药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以及检查等价格全部打印在交费单据上,自觉接受病人及社会的监督。

⒊医院聘请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员为社会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服务。

⒋医院每月分别进行一次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发放量不少于当日门诊病人的5%——10%,住院病人的20%。护理部每季度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

⒌医院病区每月召开一次病人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⒍向社会公开服务监督电话。医院设立公示牌。

廉洁行医制度

一、遵守医德规范,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任何时候不准以冷、硬、顶、推、拖的态度对待病人。

二、坚持原则,不以医谋私,不开人情处方、人情假或病情不相符合的诊断书或假报告。

三、严格执行医疗护理常规,按病情选用恰当药物和必要检查,不得小病大治,开大处方,乱检查,增加病人或单位经济负担。

四、不收受和索取病人或家属红包与礼物,不请吃,如无法谢绝,可通过组织妥善处理。

五、不得以患者名义为自己或熟人开“搭车”药,做“搭车”检查。不得为拉关系,把自费项目改为公费项目,或少收费、不收费。

六、遵守药品管理法和医院规章制度,不私自向病人销售药物或推销非医疗性商品。

七、未经批准不得在外兼职或利用业余时间行医,谋取私利。

八、爱护医院仪器设备、药品及其它公共财物,不浪费、不侵吞、不损坏、不以公物做人情。

九、遵守劳动纪律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岗或上班办私事。

医德定期与不定期考核制度

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医院医德医风的建设,特特定如下考核管理制度。

⒈考核内容:

仪表端庄、作风严谨,语方文明、服务热情,钻研业务、团结协作,慎独守密、不谋私利,遵章守纪、献身事业。

(详见医德医风查房表)⒉考核办法:

医德考核的时间为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由党办定期到科室对个人、对科室进行检查。不定期考核要与社会监督紧密结合,要经常听取患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

㈠社会群众评价:医院通过表扬信、意见箱、意见簿、公休座谈会、各种满意度调查、出院病人回访、召开医德医风社会监督员座谈会、明查暗访搜集群众意见等形式进行评价,每季度进行一次。

㈡组织评价:党办每季度组织人员到科室对个人、对科室进行全面检查,逐项填写考评结果,记录存档。

⒊结果处理:

对医德良好者给予表扬,对违反《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的个人,按照医院《职工奖惩条例》处理。

以上考核情况,作为医疗服务内容纳入科室的综合目标考核项目中。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⒈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⒉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⒊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⒋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⒌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⒍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⒎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维护患者权益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对病人权利的尊重,增进医患间的信任和理解,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及辽宁省卫生厅《病志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一、知情同意权的概念

是指病人有权享有知晓本人病情和医务人员要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以及预后和费用方面的情况,并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需要和可能的治疗决策的权利。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病人的这种权力。

二、对病人告知的内容

⒈以病人或病人家属陈述的病情及医生的初步检查为依据,告知病人所患疾病的发展概况及现时所处的进程。

⒉应当立即采取的诊断措施和方法,这些诊断措施和方法可能发生的意外。

⒊病人所患疾病的诊断或暂不能确定的诊断,及确定某种诊断或暂不能做出诊断的根据。

⒋拟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的近期和远期后果。包括可能出现的理想效果、某种程度的好转、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以及能够预测的后果、目的、方法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如存在有多种可能的治疗措施时,应同时向病人说明几种不同措施的不同效果。

⒌诊断和治疗所要付出的费用,特别要告知哪些是医疗保险的付费项目,哪些是自费项目。如存在采取不同措施的可能,要同时说明不同措施费用的耗费。

⒍病人或家属应予配合及注意的事项。

⒎如遇本院难以诊断、治疗的情况,应及时向病人或家属说明,并提供转院诊治或邀请外院医生来院会诊、治疗的建议。

⒏对手术、可能有损伤的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由主治医师、术者向病人或病人家属作认真切实的交谈,并履行必要的文字程序;其他如服药、注射等处置,也应准确告知,可在处置前进行,一般无需履行文字承诺,但应在病历中有所记载。

⒐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活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嘱。

⒑对某些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病人或病人家属反复多次告知。

三、知情同意告知原则

⒈对病人或家属的告知,应当是真实的、准确的、充分的。对某时难以确定诊断、难以预料的预后或其他,也应如实地向病人或家属说明。禁止敷衍、草率、走过场的行为,或有意引导错误的告知,不真实的告知。

⒉特殊情况时,要说明由于医学的局限性,以及对病情的了解要有一个过程,医生的告知不可能是绝对无误的。

⒊如遇有某种特殊紧急情况,不能对病人及其家属及时告知,应按补充告知的办法处理。

⒋对病人的告知,要注意与保护性医疗制度结合进行,避免告知加重病情发展、增加病人心理负担等情况的发生。凡可能增加病人心理负担情况的告知,应首先告知家属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待病情允许后再告知病人本人。

⒌对病人的告知,应尽可能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如遇到说地方语言的病人,医患双方直接交流有困难,应当设法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医患双方准确了解彼此表达的意愿,避免发生误解。

⒍对病人的告知,应当尽可能详尽一些、条理一些;并鼓励病人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尽可能地解答病人的质疑,在双向交谈中完成对病人的告知。

⒎对病人的告知,应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习俗和文化特点,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⒏要为对病人的告知创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表达医生对病人健康的深切关怀,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

⒐对于有认知能力的成年病人且又不会给病人带来负面影响时,一般应由病人本人表示同意并履行必要的文书签订手续;未成年人、丧失意识的病人或有精神障碍的病人,或因某种病情暂时不宜让病人了解的同意,一般应由家属表示同意并履行必要的手续。

⒑对于某些能够表达本人意愿,但执意授权子女代为表示自己意愿的老年病人,医生应亲自与病人本人交谈并听取本人的真实意愿。如果子女的同意与病人的健康利益及愿望相吻合时,医生可接受子女履行同意手续;如子女或其他家属出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表示的意愿背离病人健康利益或意愿时,医生应耐心地、及时地向他们做出解释,并提出必要的建议要求他们慎重对待。

⒒某些不能表达本人意愿且亲属众多的病人,可要求他们确定一名家属履行知情同意权;面对医生提出的治疗决策,众多亲属存在分歧时,医生应反复向他们说明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与必要性,便于他们慎重选择,并采取全体签字的同意的方法。

⒓对于某些父母的意愿明显背离未成年子女健康利益、不同意医生的治疗决策时,医生应耐心地向他们说明其后果,引导他们接受医生的科学决策。

⒔法定代理人履行知情同意原则,应遵循(1)配偶、(2)父母子女、(3)其他依法确定的法定代理人的次序。

⒕重大手术、特殊检查及处置前,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向病人及家属亲自交待。

四、脆弱病人的告知方法

⒈对危重病人病情的告知,应视病人心理承受能力及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分别向病人本人告知或向病人家属告知。对病人的告知应尽量避免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利影响。对昏迷或失去知觉的

病人告知,一般应依次向病人家属、或其他法定代理人、病人所属单位的负责人告知。

⒉对婴幼儿、未成年人和有精神障碍而不能自主的病人,应向其父母、子女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告知。

⒊为了确保向脆弱病人告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上述脆弱病人入院诊断、治疗时,可要求其家属与医院签订协约,自愿委托一人代行知情同意权。

五、知情同意的免除

在下述情况时,诊断治疗前可以免除知情同意原则的履行: ⒈病情危急,履行知情同意可能延误治疗与处置,危及病人生命。⒉由于病人失去知觉,或家属、法定代理人不在场等各种原因无法告知并获得同意。

⒊免除的知情同意,在病情好转后或其他情况有了变化后,应向病人本人、家属或其他法定代理人补充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六、知情不同意的处理

⒈知情不同意,是指病人、病人家属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不同意医方对疾病的诊断措施、诊断或提出的治疗方案。

⒉知情不同意可区分为部分不同意与全部不同意。其中包括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手术与否及手术方案、用药选择、费用的耗费等方面的不同意。

⒊对病人或其家属提出的种种不同意见,医生在反思自身的意见和病人或家属提出的意见后,仍认为是科学合理的,则应再次或多次

向病人或病人家属耐心说明,并陈述利害关系,说服他们同意医生的意见。如病人仍坚持己见,则应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置: ⑴如病人出于降低费用原因,提出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或其他药物,而对疗效及病人康复没有严重影响,医生可考虑接受病方意见,修改原有治疗方案。

⑵病人出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提出种种补充或修改意见,且这种意见有其可取之处,并愿承担费用,医生可接受病人的意见,修改原有方案,形成新的知情同意书。

⑶病人从他处得知另有其他治疗方法,且自认为这种方法优于现时医生向其提出的治疗方案,医生在向其说明后仍不接受,可同意其选择,并协助做好转院或其他手续。如在转院中可能出现危险,医生应明确告知或劝阻。

⑷病人不同意或怀疑医生提出的诊断措施或诊断结论,要求另选医院,医生应同意其自主选择。如转院或转诊可能出现危险,医生应明确告知或劝阻。

⑸所有不同意,都要明确记录在案,以备查用。某些重要的不同意应有病人或病人家属的签字。

⒋对病人已明确表示的不同意,医生一般应当按病人的意见处置。如病人的意见可能危急病人的生命,或可能给病人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医生应向病人或其家属再次充分说明;对于仍坚持其意见者,仍按病人的意见处置。

七、知情同意与保密要求

对于病人的以下保密要求,医生应当接受并遵守: ⒈不向他人、媒体公开其病情、隐私、个人相关资料及治疗方案。⒉不向他人、媒体公开其治疗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及信息。⒊病人提出的保密要求,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规定者,或者对病人健康恢复不利、或有违他人健康者,则应向病人说明保密的不利影响,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其他规定处理。

医患沟通制度

伴随着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患者维权意识的显著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因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适应新形势及新要求,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及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更深层次上稳步提升医疗质量,特修订宜宾肿瘤医院医患沟通制度:

一、医患沟通的时间 ⒈院前沟通

门诊医师在接诊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并安排在门诊治疗,对符合入院指征的可收入院治疗。在此其间门诊医师应与患者沟通,征求患者的意见,争取患者对各种医疗处置的理解。必要时,应将沟通内容记录在门诊日志上。

⒉入院时沟通

病房接诊医师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在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即与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沟通。平诊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应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入院后,经治医师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

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与患者家属进行正式沟通。

⒊入院3天内沟通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与患者进行正式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以及下一步治疗方案等,同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⒋住院期间沟通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时的随时沟通;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的沟通;变更治疗方案时的沟通;贵重药品使用前的沟通;发生欠费且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的转归的及时沟通;术前沟通;术中改变术式沟通;麻醉前沟通(应由麻醉师完成);输血前沟通以及医保、新农合目录以外的诊疗项目或药品治疗前的沟通等。

对于术前的沟通,应明确术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否为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式、手术人员以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情况,并明确告之手术风险及术中病情变化的预防措施。对于麻醉前的沟通,应明确拟采用的麻醉方式、麻醉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必要时视手术临时须要变更麻醉方式等内容,同时应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对于输血前的沟通,应明确交代输血的适应症及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⒌出院时沟通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患者在院时的诊

疗情况、出院医嘱及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定期随诊等内容。

二、医患沟通的内容 ⒈诊疗方案的沟通

⑴既往史、现病史;⑵体格检查;⑶辅助检查;⑷初步诊断、确定诊断;⑸诊断依据;⑹鉴别诊断⑺拟行治疗方案,可提供2种以上治疗方案,并说明利弊以供选择;⑻初期预后判断等。

⒉诊疗过程的沟通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措施、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药费情况等,并听取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有的放矢的介绍给患者或家属,使患者和家属心中有数,从而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⒊机体状态综合评估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所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患多种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机体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三、沟通方式及地点

患者住院期间,经治医师和分管护士必须对病人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疗费用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并将沟通内容记载在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上。

⒈床旁沟通

首次沟通是在经治医师接诊患者查房结束后,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进一步诊查方案等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科室负责人、主管医师、主管护士,并将沟通情况记录在首次病程录之后,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护士在患者入院12小时内,应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和住院须知,并安慰患者卧床休息,并把沟通内容记录在护理记录上。沟通地点设在患者床旁或医护人员办公室。

⒉分级沟通

沟通时要注意沟通内容的层次性。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程度以及预后的好差,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同时要根据患者或亲属的文化程度及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方式沟通。如已经发生纠纷或发现纠纷的苗头,要重点沟通。

对于普通疾病患者,应由经治医师在查房时,将患者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等详细情况,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经治医师、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共同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对治疗风险较大、治疗效果不佳及考虑预后不良的患者,科主任主持召开全科会诊,由主管医师、科主任共同与患者沟通,并将会诊意见及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家属说明,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在沟通记录中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在必要时可将患者病情上报医务科由医

疗行政人员组织有关人员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

⒊集中沟通

对带有共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疾病等,可由科主任、护士长、经治医师、护士等共同召集病区患者及家属会议,集中进行沟通,介绍该病发生、发展、疗程、预后、预防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

⒋出院访视沟通

对已出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采取电话访视或登门拜访的方式进行沟通,并在出院患者登记本中做好记录。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和对出院后用药、休息等情况的康复指导。延伸的关怀服务,有利于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医院的忠诚患者。

四、医患沟通的方法 ⒈沟通方式

⑴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还应在早交班时将值班中发现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⑵变换沟通者:如经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⑶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 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⑷集体沟通:当下级医师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

⑸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⑹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强患者或家属的感信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

⒉沟通技巧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⑴一个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⑵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⑶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识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⑷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

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五、沟通记录格式及要求

每次沟通都应在病历中有详细的沟通记录,沟通记录在查房记录或病程记录后。记录的内容有沟通的时间、地点,参加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或家属姓名,以及沟通的实际内容、沟通结果,在记录的结尾处应要求患者或家属签署意见并签名,最后由参加沟通的医护人员签名。

六、评价

⒈医患沟通作为病程记录中常规项目,纳入医院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独立作为质控点。

篇3:浅析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

关键词:法律监督,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和社会监督。文章主要对社会监督进行了分类, 并对每种社会监督需要完善的方面进行了阐述。

法律监督在历史上是作为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维护政治权力稳定、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的机制而发挥作用的。法律监督, 在中国法学界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对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现今社会中, 在中国法律监督中仍起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进行探讨。

社会监督, 即非国家机关的监督, 指由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 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 因此在中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社会监督的主体不同, 可以将其分为以下类型。

一、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是中国的一种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 在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各级法制统一、监督党和各级方针政策的贯彻、保证政令通畅、监督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防止滥用权力等方面, 具有极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说明。首先, 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 并领导人民共同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党运用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机制, 领导与动员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组织去依法对所有监督客体, 特别是执政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进行广泛的监督。中共中央曾提出, 要建立“一套制度制约和监督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 特别是职权最高的领导人都能严格遵守宪法、遵守党纪, 不至于不受任何限制而自由行动, 使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基本上靠制度而不是靠个人。”其次, 按照“党要管党”的原则, 运用党内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 加强对从政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格监督。一方面, 通过扩大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权利, 以充分发挥全体党员与党组织在党的监督中的作用。另一方面, 建立、健全有关党内监督的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机制的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党的监督的作用, 需要在制度上解决以下问题:一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一些身居要职者的腐败行为之所以未被及时揭露, 与党内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失灵有直接关系。法律监督的要义是权力之间的合理划分与相互制约。但是, 由于党政不分, 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的个别领导人, 使得以国家机关之间权力划分与制约为核心的监督机制无法发挥作用。邓小平曾经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 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 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 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 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 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 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 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 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 必然造成官僚主义, 必然要犯各种错误, 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他认为, 应当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实行党政分开, 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步骤。因此, 在党的领导权与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间进行合理划分, 是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功能的重要前提。二是应当依据法律实施监督。党的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监督客体活动的合法性, 因此应当在法律程序内开展监督, 以保证自己的党员和党组织严格依法办事。

二、社会组织的监督

社会组织的监督主要指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监督。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人民内部, 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的人们, 由于经济利益、生活方式、文化素养和觉悟程度的不同, 政治要求不尽相同, 他们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反应自己的观点和愿望。中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各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是参政党。他们参加国家政权, 参与各级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参与各级事务的管理,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地开展法律监督的工作, 是法律监督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人民政协)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长期以来, 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政协会议与全国人大会议同时召开, 共商国事, 已经成为习惯。政协委员以视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的法律监督, 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现在应当总结经验, 完善政党立法, 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法律化、制度化。

社会团体的法律监督主要是指由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 起着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的组织。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社团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期来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监督、进行自我保护的利益集团。这类监督作为一种集体监督, 可在某些特定的领域, 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

三、人民群众的监督

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指由人民群众直接进行的法律监督。这种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客体是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监督内容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其他职权的行为, 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行为, 国际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族党派依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 各社会团体、各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 以及普通公民的法律活动。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 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根据中国宪法, 人民群众法律监督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所拥有的国家权力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人民群众的监督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或者直接促使监督客体纠正错误、改进工作, 或者可以启动诉讼程序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任何破坏或阻止人民群众行使监督的行为, 都是违法行为, 应当受法律的追究。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还需要在监督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方面做很多工作。

四、法律职业的监督

本文讲的法律职业, 外延比较窄, 专指律师和法学家。律师和法学家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法律职业的监督当然属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但是, 由于他们专门从事法律职业, 拥有关于法律的专门知识, 有很多人还是精通法律的专家, 因此他们在法律监督体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和律师自律的章程, 规范、约束、指导律师职业行为, 可以充分发挥律师在法律监督中的作用。

法学家以研究和教授法学为职业。法学家的监督, 在西方国家中“通常被认为是最为公正的监督, 因而得到普遍的推崇”。法学家可以在法律监督中发挥特殊作用的原因有3种:一是与一般公众相比, 他们有更为强烈的追求法治和社会公正的意识, 法学家不仅积极参与改进和完善立法, 而且热切关注司法与执法, 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监督法律的实施;二是法学家的职业特点和特殊的知识结构, 使得法学家具有较强的法律监督能力;三是法学家既不像律师那样由于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而可能影响自己的判断力, 也不像国家公职人员那样握有公共权力能, 因此, 他们的监督具有因其超脱地位而带来的客观性和说服力。所以, 法学家是法律监督中重要的力资源。

五、新闻舆论的监督

新闻舆论的法律监督是由新闻媒介进行的法律监督。它既包括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在法律监督领域的具体运用, 也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新闻、出版领域中的体现。在现代社会, 新闻工作者是以其对社会事件的报道和评价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新闻工作者以其职业敏感, 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社会生活进行广泛的、甚至是无孔不入的报道, 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些国家甚至称新闻舆论为“第四政府”。新闻舆论监督因其反应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而具有相当大的道义影响和震撼力。同时, 新闻舆论监督, 可以在法律监督方面起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所有严重、恶劣的腐败事件和腐败分子, 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轻至重的发展过程。如果存在一个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 将尚不严重的、见不得人的权钱交易等腐败丑闻公之于众, 使其成为众矢之的, 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腐败的滋长和蔓延。中国古人讲:“民之有口, 尤土之有山川也, 财用于是乎出;尤其原顯之于衍沃也, 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 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改备败, 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百姓有嘴, 就像大地上有山河一样, 资财器物从这里产生出来;又像大地上有平原洼地平川沃野一样, 衣服粮食都从这里产生出来。百姓发表的意见, 是成功和败亡的起点, 推行善政防范败亡, 才是增加财富、器物、衣物、粮食的办法。”这里讲的是人民群众言论的益处, 其中也包括舆论监督作用。

舆论监督在法律监督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权利和舆论监督权还缺乏充分的法律保护。如果将舆论监督比做唐太宗李世民所讲的“可以明得失”的镜子, 这面镜子还时常被某些照它的人用其手中的权力“砸碎”。当然, 另一方面, 有些新闻报道由于个别从业人员受私利驱使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开展舆论监督还应避免干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避免误导群众;正确的舆论监督还应避免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所有这些都说明健全新闻法制, 依法指引、规范、保障舆论监督, 使新闻舆论监督法律化、制度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参考文献

[1]、李步云.立法法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2]、李步云, 注永清.中国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M].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3]、李桂茂, 邹建章, 张国吉.中国法律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中国社会科学, 1997 (2) .

篇4:浅析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

关键词:法律监督;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法律监督在历史上是作为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维护政治权力稳定、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的机制而发挥作用的。法律监督,在中国法学界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现今社会中,在中国法律监督中仍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进行探讨。

社会监督,即非国家机关的监督,指由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因此在中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社会监督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类型。

一、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是中国的一种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在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各级法制统一、监督党和各级方针政策的贯彻、保证政令通畅、临督各级千部特别县领导干部、防止滥用权力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说明。首先,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领导人民共同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党运用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机制,领导与动员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组织去依法对所有监督客体。特别是执政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广泛的监督。中共中央曾提出,要建立“一套制度制约和监督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特别是职权最高的领导人都能严格遵守宪法、遵守党纪,不至于不受任何限制而自由行动,使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基本上靠制度而不是靠个人。”其次,按照“党要管党”的原则,运用党内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加强对从政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格监督。一方面,通过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以充分发挥全体党员与党组织在党的监督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有关党内监督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机制的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党的监督的作用,需要在制度上解决以下问题:一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一些身居要职者的腐败行为之所以未被及时揭露,与党内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失灵有直接关系。法律监督的要义是权力之间的合理划分与相互制约。但是,由于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于党的个别领导人,使得以国家机关之间权力划分与制约为核心的监督机制无法发挥作用。邓小平曾经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他认为,应当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分开,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步骤。因此,在党的领导权与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之间进行合理划分,是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功能的重要前提。二是应当依据法律实施监督。党的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监督客体活动的合法性。因此应当在法律程序内开展监督,以保证自己的党员和党组织严格依法办事。

二、社会组织的监督

社会组织的监督主要指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的监督。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民内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的人们,由于经济利益、生活方式、文化素养和觉悟程度的不同,政治要求不尽相同,他们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反应自己的观点和愿望。中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各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的、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他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各级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各级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他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地开展法律监督的工作,是法律监督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长期以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政协会议与全国人大会议同时召开。共商国事,已经成为习惯。政协委员以视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的法律监督,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现在应当总结经验,完善政党立法,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法律化、制度化。

社会团体的法律监督主要是指由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起着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的组织。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社团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期来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监督、进行自我保护的利益集团。这类监督作为一种集体监督,可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

三、人民群众的监督

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指由人民群众直接进行的法律监督。这种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客体是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监督内容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其他职权的行为。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行为,国际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族党派依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各社会团体、各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以及普通公民的法律活动。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

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根据中国宪法,人民群众法律监督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所拥有的国家权力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人民群众的监督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或者直接促使监督客体纠正错误、改进工作,或者可以启动诉讼程序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任何破坏或阻止人民群众行使监督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应当受法律的追究。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还需要在监督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方面做很多工作。

四、法律职业的监督

本文讲的法律职业,外延比较窄,专指律师和法学家。律师和法学家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法律职业的监督当然属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但是,由于他们专门从事法律职业,拥有关于法律的专门知识,有很多人还是精通法律的专家。因此他们在法律监督体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和律师自律的章程,规范、约束、指导律师职业行为,可以充分发挥律师在法律监督中的作用。

法学家以研究和教授法学为职业学家的监督,在西方国家中“通常被认为是最为公正的监督,因而得到普遍的推崇”。法学家可以在法律监督中发挥特殊作用的原因有3种:一是与一般公众相比,他们有更为强烈的追求法治和社会公正的意识。法学家不仅积极参与改进和完善立法,而且热切关注司法与执法,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监督法律的实施;二是法学家的职业特点和特殊的知识结构。使得法学家具有较强的法律监督能力;三是法学家既不像律师那样由于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而可能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也不像国家公职人员那样握有公共权力能,因此,他们的监督具有因其超脱地位而带来的客观性和说服力。所以。法学家是法律监督中重要的力资源。

五、新闻舆论的监督

新闻舆论的法律监督是由新闻媒介进行的法律监督。它既包括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在法律监督领域的具体运用,也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新闻、出版领域中的体现。在现代社会,新闻工作者是以其对社会事件的报道和评价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新闻工作者以其职业敏感,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进行广泛的、甚至是无孔不入的报道,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些国家甚至称新闻舆论为“第四政府”。新闻舆论监督因其反应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而具有相当大的道义影响和震撼力。同时。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在法律监督方面起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所有严重、恶劣的腐败事件和腐败分子,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轻至重的发展过程。如果存在一个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将尚不严重的、见不得人的权钱交易等腐败丑闻公之于众,使其成为众矢之的,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腐败的滋长和蔓延。中国古人讲:“民之有口,尤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尤其原颞之于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改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百姓有嘴,就像大地上有山河一样,资财器物从这里产生出来;又像大地上有平原洼地平川沃野一样,衣服粮食都从这里产生出来。百姓发表的意见,是成功和败亡的起点,推行善政防范败亡,才是增加财富、器物、衣物、粮食的办法。”这里讲的是人民群众言论的益处,其中也包括舆论监督作用。

篇5:广告的社会监督

41106050106

广告学11级01班

广告行业自律案例分析

广告社会监督既广告社会监督管理,又叫消费者监督或舆论监督管理,是消费者和社会舆论对各种违法违纪广告的监督与举报。在通常情况下,广告管理以政府的行政管理为主,但这并不是说广告行业自律和消费者监督管理是可有可无或根本用不着存在的,相反,正是由于有了广告行业自律和消费者监督的加入,政府对广告的行政管理才更加有力,广告管理也才更加富有层次。

广告社会监督主要通过广大消费者自发成立的消费者组织,依照国家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广告进行日常监督,对违法广告和虚假广告向政府广告管理机关进行举报与投诉,并向政府立法机关提出立法请求与建议。其目的在于制止或限制虚假、违法广告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以维护广告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确保广告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案例一:

2004年8月2日,《上海瞭望东方周刊》一篇题为《北京新兴医院 巨额广告打造“包治百病”神话》的文章,对自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医疗水平最高”、“专业医治不孕不育症的‘超级航母’”北京新兴医院提出了质疑。该报道指出北京新兴医院其实是用钱炮制了一个“送子”神话,所谓的“高疗效”是亿万元广告吹出来的。而给该医院做广告的唐国强、解晓东两位明星也同时遭到质疑。随后,各大报纸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报道,该医院将网站上部分虚假内容做了更正并收购了部分有相关报道的报纸。

北京新兴医院被曝光后,公众及监管部门纷纷质疑该院“铺天盖地的广告有夸大成分”,各媒体也不断接到来自各地患者的投诉,投诉的范围亦超出该院涉嫌“夸大宣传”,刊出不实广告打造“送子”神话,更多的患者、同业专家、医师、药师对北京新兴医院的高额收费、医生资质、检查过程、用药过程、治疗效果等提出全面质疑。一时间,媒体对这家医院的报道,似乎比该医院在全国20多家电视台做的广告更引人注目。

分析:作为关系公众生命安全的医院,北京新兴医院通过大量虚假广告,赢得了市场,骗取了消费者的信任,其性质是非常恶劣的。就整个案例来看,北京新兴医院的虚假广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聘请观众熟悉的代言人,提高对新兴医院的信赖感。其次是通过大范围在全国卫视频道的垃圾时段密集播出电视广告,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品牌传播到一定的阶段后,又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公益性广告,进一步提升认知度和权威性。同时新兴医院还采用多种广告形式,如证言广告、电视短片广告、说唱广告、浮标广告、冠名广告、访谈节目形式的广告等多版本广告来增强传播效果。最后是广告语言中的“最高”、“全面”、“所有”、“都能”等无疑为新兴医院戴上了神奇的光环。

我们从危机发生后医院的一些做法可以看出,北京新兴医院在危机处理上严重违反了“诚信”和“系统”处理的原则。事件发生后,新兴医院并没有出来主动承认错误,积极修改,而是采取了“遮、掩、捂、推”的处理手段,试图收购报纸,指责竞争对手操作等,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足以说明新兴医院缺乏对危机性质和危机严重性的认识,更无从谈及危机处理的技巧。案例二:

北京广播节目报》1998年4月10日刊登的一则广告:“肝炎患者与腰腿痛患者的福音。A氏电子治疗器,系本厂专利技术产品,专利保护号:85100782。经国家选送1996年„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博览会,去年11月新华社向全国发布新闻以来,先后20余家报社记者采访并发布了消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健康报专题报道了本厂A氏电子治疗器。患者纷纷来寻求购。电子治疗器是现代电子化技术装备起来的医疗器械,用音频电流作治疗源,疏通经络、去邪扶正,调节免疫功能。疗效高、无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最适应乙型肝炎与腰腿痛,经全国26个省、市医院600多例临床证明,治愈率达95%。对骨质增生、类风湿、关节炎、各种神经痛、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神经衰弱、偏瘫、闭经痛经、痔疮等均有明显疗效,被患者称为„神匣子‟。是家庭必备的治疗工具。男女老少均可使用,附有详细说明书,本部已向用户直接办理邮购业务。需要者可通过各地邮局或银行汇款。一型每台售价25元,二型每台售价30元(包括邮费、包装费),本部按汇款的前后顺序发货,为使用户满意,质量实行三包。这条广告内容是虚假的,令人误解的,也是违反《广告法》有关规定的,因此已被广告管理机关依法查处。

篇6:医院服务社会监督制度 文档

1、医院内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意见箱,有专人负责管理。

2、建立医院领导与所在地区联系制度,听取和了解所在地区群众的反映与意见。

3、不定期向病人发放“征求意见卡”,进行满意度调查。

4、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

上一篇:餐饮员工绩效考核方案下一篇:村干部公务员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