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2024-08-19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精选6篇)

篇1: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研究的论文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为了完善公民参与形式,达到高质量公共管理活动开展目标,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依据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实施现状不断完善自身价值的发挥,最终达到最佳的公共管理状态。以下就是对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公共管理活动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带动我国物质文明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构建。

一、当前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

1、网民素质存在差异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网民素质差异性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实施,即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在公共网络参与机制实际实施过程中其是基于某一话题的讨论而实现的,如网络论坛中即会通过对特定话题的讨论而引发公民主动参与到话题讨论中。但是在公民网络平台中,由于网民的素质存在差异性,从而导致其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而引发出偏激言论,最终严重的影响到讨论活动整体质量。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政策实施的科学性,但是由于网民立场的不同,因而很容易引发过激行为,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判断。

2、网民代表利益不够全面

网民代表利益不够全面也是当前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网民自身所掌握的网络技术水平存在着差异性,从而导致其在运用网络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呈现出层次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最终由此影响到了网络代表利益的全面性;第二,经过大量的调查表明,网民间还存在着相应的城乡差距,此现象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部分网民的利益,并致使网络环境较差的农民无法在公共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话语权;第三,政府对农民利益重视度不足的问题也是导致网民利益呈现出缺乏全面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3、公共管理水平不足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由此发展起来,但是在其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公共部门对公共舆论的认知不足,从而导致公共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舆论的引导功能来完善自身的工作事项。此外,在公共管理活动实际实施过程中公共部门在官僚主义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出对公用服务重视度不足的问题,最终严重的影响到了公共管理工作实施的成效,并由此削弱了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实施的价值。另外,我国网站公开信息形式还存在着单一性的问题,由此影响到了公民对政府监督行为的展开。为此,要求政府在网络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方式来充实自身公共管理技能。

二、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实施的对策

1、构建网络实名制管理

构建网络实名制管理是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实施的有效途径,对于此,首先要求公共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网络环境管理的重视,以便在此基础上满足公民的言论需求,且给予公民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实施会给公共部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在此基础上公共部门应大力推动网络实名制管理策略的实施,继而由此约束公民参与公共问题讨论的行为,并引导其在网络环境中能规范自身公共舆论的走向。其次,在网络实名制管理实施的基础上,公共部门亦应采取相应措施监督公民的言论行为,并在发现其言论不当时及时对其展开封杀处理,最终确保公共网络参与机制的实施在公共管理中能发挥价值功效。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在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实施过程中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网民的过激行为,并促使其在网络道德环境的引导下能提高对社会舆论重要性的.认知,且主动通过网络途径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并由此提高信息传播质量及公正性。但是在此基础上为了给予人们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构建相应的公共政策,进而在政策实施的背景下限制广告商在公民讨论平台中放置相应的恐怖活动及丑闻等网络信息影响到公民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另外,为了更好的解决传统公共管理活动实施中的问题,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公布公共秩序信息的调整,继而由此提高公民对公共管理活动的认知,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建设,规范自身话题参与行为。

3、加强宣传力度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公民言论自由也逐渐得以实现,但是在公共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实现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相应的缺陷。因而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公民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要求公共部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通过新媒体等途径来宣传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实施的重要性,并为公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促使其在此环境中能全面了解到关乎自身利益的公共问题,且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自身见解,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到公共话题讨论中。另外,在网络不发达的地区展开宣传活动的过程中,公共部门即可通过传统媒介,如电视、报纸等来宣传公民所关心的问题,并调动其参与到公共问题讨论中。

4、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网络监管力度的加强有助于公民参与秩序逐渐趋向于稳定性,因而在实施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加强网络监管力度的重要性。对于此,首先要求媒体自身应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从而有效避免影响公民正常参与政治活动信息内容的出现。此外,在网络监管工作实施的基础上,媒体自身也应通过削减商业化所占空间的途径来达到监管目的,并以此来为公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问题参与平台,有效保障公民自身合法利益。其次,政府应依据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实施的现状构建相应的政策及法规,继而以此来推动公民参与公共问题讨论的行为逐渐趋向于规范性。

篇2: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B.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国家决策,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 C.网上评议政府制度使国家决策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D.公民采取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2.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春运”期间,中国大陆交通承受了巨大压力。2012年初,某地出台了“春运”措施,并举行“我为‘春运’献计”活动。作为公民,你认为下列参与方式恰当的有()①投票表达自己对“春运”措施的态度,行使表决权

②要求召开居民会议,讨论“春运”事宜,参与民主管理 ③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对“春运”措施的不完善、不合理之处提出批评、建议,行使监督权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3.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7月6日至8月5日在中国人大网就《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进行公示,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这和近年来兴起的政务公开、立法听证会和价格听证制度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假如让你概括、说明这一变化,你认为最合适的应是()A.公民的政治权利逐步扩大 B.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热情越来越高 C.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形式多种多样 D.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渠道

4. 某地组织了大规模的民众建言献策活动,征集民计数万条。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材料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不同的是()

A.某市市民参加该市的“我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献一计”活动 B.网民“不会游泳的鱼”参加“我有问题问总理”的网上交流活动 C.张某通过市人大代表向有关机关反映交通难问题,建议增开一条公交线路 D.某青年学生通过市长热线电话,对某市的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发表自己的看法 5. 天然气价格的调整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国家历来对调整居民天然气价格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地方如需调整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必须事先召开听证会,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的--------方式,让公民参与天然气价格决策()①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④信访举报制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 异地高考,堪比一场旷日持久的搏弈。高教资源的不均、户籍制度的牵绊、生源利益的难调,让这项关乎众多考生的政策,迟迟难以落地。如果教育部就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位大学生想反映自己的意见,他可以()A.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B.召开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 C.通过网络等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 D.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决策

7. 政府部门在重大决策前要进行民意调查,重大决策的实施方案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示。上述两种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 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两种不同方式 ②二者都是为了决策科学利民

③都有利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④分别是决策前和决策后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8. 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亿,微博用户超过2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悄然到来。有人说,“我的微博我做主,我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种观点()A.正确。政治自由是公民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B.正确。我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都受法律保护 C.错误。自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 D.错误。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9. 王教授上网时看到《S市放宽二胎生育政策若干补充规定(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于是登录市政府相关网站,就二胎生育条件等问题发表意见。上述材料表明()A.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B.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C.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

10. 李克强指出,2015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围绕这一问题,假如你要向有关决策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可选择的最佳方式及理由是()

A.专家咨询制度,因为专家咨询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B.社会听证制度,因为听证于民能迅速及时解决社会矛盾 C.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因为集中民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D.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因为这是公民行使建议权的重要途径

篇3: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1 数字鸿沟的涵义

数字鸿沟 (Digital Divide) 又称信息鸿沟, 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数字鸿沟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的巨大差距, 是由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掌握的多寡而产生的差距现象, 是信息技术在普及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极不平衡的扩张状态。数字鸿沟是传统社会信息占有不平衡现象在社会转型期不断深化的产物, 也是网络时代贫与富、弱与强、落后与先进差距的全新表现形式。2000年7月, 世界经济论坛组织 (WEF) 向8国集团首脑会议提交专题报告《从全球数字鸿沟到全球数字机遇》。当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 数字鸿沟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虽然数字鸿沟仅存在于信息技术领域, 然而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在社会各个领域都体现得尤为凸出和严重。

2 数字鸿沟的体现

2.1 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鸿沟。

目前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十分巨大, 其数字鸿沟甚至越过了国际间的经济差距。

发达国家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17%, 但网络用户却占世界总量的80%。发达国家平均6.8人就有一人为网络用户, 而发展中国家平均440人才有一人上网。全球90%的电子商务额被发达国家垄断。美欧发达国家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占全球信息技术总投资的75%。目前国际互联网全部网页中有81%是英文的, 其他语种总共不到20%。根据联合国秘书处公布的资料显示:美国上网人数在2000年7月就已达到1.37亿人, 而整个非洲这一年仅有311万因特网用户, 并且还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纽约市拥有的电话线终端超过了整个非洲大陆的数量, 曼哈顿的电脑主机比整个非洲所拥有的数量还要多;在英国, 每100人有30台电脑, 而象马拉维这样的国家, 每10000人才有1台电脑。目前收入最高国家中的l/5人口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86%, 其互联网用户数量占全球互联网用户的93%;而收入最低国家中的1/5人口只占有全球GDP的1%, 其互联网用户数量仅占全球互联网用户的0.2%。可见,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用户数量上的差距比GDP的差距还要严重。

2.2 我国内部的数字鸿沟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受文化层次、职业分布、个人收入、生活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人们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普遍。作为发展中国家, 由于信息社会化水平较低, 数字鸿沟在我国的体现尤为突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 在我国4.57亿互联网用户中, 从学历层次来看, 大专以上的占23.2%, 初高中占68.5%, 初中以下的仅占8.4%;从性别比例来看, 男性占55.8%, 女性占44.2%;从年龄构成来看, 主要集中在20-39岁这一年龄段, 占用户总体的53.2%;从职业结构来看, 学生、职员、自由职业者分别占总体网民的30.6%、16.2%、14.9%, 而农林牧渔业劳动者、产业工人、农村外出务工者分别占总体网民的6%、2.9%、3.5%;从收入结构上看, 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占总体网民的60.9%, 月收入500—1500元的占总体网民的34.5%, 无收入网民占总体网民的4.6%;从城乡结构上来看, 城镇网民占总体网民的72.7%, 农村网民只占总体网民的27.3%。

3 数字鸿沟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深入推进, 数字鸿沟在急速的扩大, 对现有的社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成为诱发新的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根源, 危及着国家的政治现代化, 阻碍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这严重影响了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政治参与水平和网络民意的公平性、公正性。数字鸿沟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3.1 数字鸿沟降低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实效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推动了国家政治的现代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为广大民众参与政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重要渠道。应该说通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可以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可以在政府制定政策时更充分的汲取民意, 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用功能。然而由于数字鸿沟的横亘, 使众多信息贫困者的利益要求不能畅通地输入政治决策过程, 更不能有效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继而造成信息贫困者与信息富有者在有关政策上所持的价值目标发生根本冲突, 政策因得不到众多民众理解而变得难以执行, 从而降低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实效性。

3.2 数字鸿沟局限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代表性

国家政治的现代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需要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的必要条件和测量社会的重要指标。民主的三个维度, 即广度、深度和强度都可以通过政治水平来衡量。数字鸿沟的出现对政治参与构成巨大威胁, 局限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代表性, 同时抑制了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处在数字鸿沟一边的信息富有者可以自己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广泛表达民意、参与国家政治, 然而处在数字鸿沟另一边的信息贫穷者则很少能有这样的机会。这样使得网络民意的逻辑起点是“数字鸿沟”下的社会公众, 而不是所有的社会公众, 所以网络民意具有代表的明显局限性。

3.3 数字鸿沟拉大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差距

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 一方面受过良好计算机教育和拥有先进计算机设备的人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获得网络时代的信息霸权, 从而主宰网络社会的“喉舌”;另一方面一部分买不起计算机甚至对计算机感到恐惧的人则根本无法承受互联网这一奢侈品, 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其毫无意义。获取和支配信息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差距不断拉大。对后者而言, 政治参与的挫折感将会不断加深, 进而导致其政治不参与。更为严重的是, 互联网可能使传统的“草根政治”成为昨日黄花, 处于边缘化的信息贫困者将被彻底排除出政治领域, 引发全国性的参与危机。

3.4 数字鸿沟可能加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指的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种偏向, 在协商后人们朝着偏向的方向集体移动, 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为国家政治发展提供了体制外的动力,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公民的民主意识。然而, 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 人们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无形中将广大民众分为了不同的群体, 可能加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极化, 这也必将影响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

4 我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对策思考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正承受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 消除数字鸿沟的任务非常迫切。面对数字鸿沟的冲击, 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 结合国情, 借鉴和利用别国的先进成果和有益经验,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循序渐进, 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 化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

4.1 跨越数字鸿沟, 必须普及网络教育。

面对数字鸿沟的挑战, 政府必须推行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和扶助政策, 对不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投入更大的力量, 普及网络教育, 使他们具备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 以消除数字鸿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普及网络教育是我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关键举措。一方面, 加强校园的信息化,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校园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接受多媒体计算机, 让每位教师都能把计算机技术融入他们的课程教学中, 并提供高质量的在线教育内容和教育软件;另一方面, 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 建设当地的网络基础设施, 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 通过远程教育, 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现代网络技术的价值, 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技能培训, 提高其吸收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4.2 跨越数字鸿沟, 必须发挥“后发优势”。

在信息化的进程中, 要想跨越数字鸿沟, 我们必须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某种角度上看, 在信息化进程中, 我国与发达国家或者说国内的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有理由相信, 新的信息时代将打破所有旧经济的规则, 也将消除发达国家在旧经济中的资本和体制优势。因此, 通过后发优势可以消除二者之间的鸿沟, 后来居上。因为落后, 可以学习先行者积累起来的知识、技术、治理与经验, 从而少走弯路, 通过后发优势的捷径缩短差距。同时, 因为落后, 就有追赶的动机, 有较为充分的激励去努力奋进。

后发优势不仅仅指技术的引进和填补。信息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的集合体, 是全社会的一种系统工程。单纯技术上的引进和填补, 不进行观念改进、没有社会文化的更新和社会配套体系的建立, 就不能形成后发优势。单纯的技术只是一个空壳, 也许能使人们更加方便快捷, 但由于缺乏应用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基础, 因此将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近年来, 许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 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便是一个明证。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采用市场办法发展信息化。通过政府先行, 带动信息化发展,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4.3 跨越数字鸿沟, 必须发展信息产业, 健全信息市场。

当今时代, 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信息化的支柱产业, 信息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是衡量一国信息化水平的核心指标。由于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发展中国家国内的数字鸿沟日益突出, 并且在全球化进程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如何发展信息产业, 提高本国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必须本着统筹规划, 联合建设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政府成立全国性的协调小组, 负责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针政策和整体发展规划;制定有关信息产业的政策和法规, 规范行业行为;建立不同层次、合理布局的信息资源建设体系和分工协调、资源共享的发展机制, 避免低水平的地区和部门重复建设;引入市场机制, 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培育和健全信息市场。

4.4 跨越数字鸿沟, 必须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 参考他国成功经验。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未来我们会越来越多的依照国际惯例行事, 全方位介入国际大市场, 执行统一的“国际标准”。所以, 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的问题上, 我们也必须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同时参考他国成功经验。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 国际通行政策主要是竞争政策和普遍服务政策。所谓竞争政策, 就是在基础设施领域, 通过允许更多的企业进来参与竞争, 降低购买和使用的成本。20世纪80年代, 美国成功使用竞争政策提高了本国的电话普及率。我们现在也完全可以利用竞争政策, 为公众提供价格适当的通讯服务, 从而降低上网的门槛。普遍服务政策就是为了促进落后的、偏远的、贫困的或欠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设计一套合理的集资办法, 在透明公正的条件下, 通过恰当的方式让企业为此承担一定义务。20世纪90年代, 美国就是通过这一政策让更多的公众用得起了互联网。我国政府也可以利用普遍服务政策,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投入,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网络通讯建设, 构建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信息化基础平台。通过利用竞争政策和普遍服务政策, 逐步解决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数字鸿沟。

摘要:试图通过对数字鸿沟进行初步探析、研究, 从普及网络教育、发挥后发优势、发展信息产业、借鉴国际政策等方面提出我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数字鸿沟,群体极化,后发优势

参考文献

[1]郭旭.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学理论, 2008, (8) .

[2]邵培仁, 张健康.关于跨越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 2003 (1) .

[3][美]提姆.鲁克.应对数字鸿沟——计算机世界里的严峻现实[M].梁枫, 译.载李惠斌主编的《全球化与公民社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淦家辉.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9) .

[5]刘晓苏.数字鸿沟的政治学思考——以发展中国家为例[J].理论与改革, 2002, (1) .

篇4: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关键词: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建议

一、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与特点

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则是指公民为了维护自己、群体或国家的合理、合法利益,通过合法的、理性的、适度的方式利用网络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和政治过程的看法、态度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从而推进公共事务管理和政治过程科学化、现代化的行为。

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使得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平等性、直接性和有序性。

二、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必要性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们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显然,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利益;其次,广泛直接的大规模政治参与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最后,公民与政府之间在重大公共问题决策上进行沟通协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三、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网络投票、网络等网络政治参与新形式日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无法逃避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网民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网民城乡结构分布不均衡、网民学历结构分布不均衡、网民职业结构分布不均衡、网民收入结构不均衡所导致的网络政治参与整体上的不均衡;(2)、网民身份虚拟性往往无法控制,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缺少权威性和公信力;(3)、法律法规监管缺失、网络政治参与难以控制所造成的非规范性;(4)、有些政府网站自身的定位不合理、网站内容不实用、网站易用性差、网站互动性差。

四、实现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并完善相关立法。近几年,我国政府已先后制定了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中国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内容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网络行为的法规、条例和草案。这些法律法规为实现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提供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办法,但是对于规范政府网络监管行为和政府官员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法律法规,目前有很多还是空白。健康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需要公众和政府都保持一定的克制和理性。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互动机制。长期以来,政府信息披露机制并不完善,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知情权难以保障。加上少数官员应对媒体的水平有限,造成在很多时候政府缺乏主动参与网络政治的动力。另一方面,公众在未能及时获取官方权威信息的情况下,容易偏听偏信小道消息,对政府产生质疑。从而使得政府与公众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互信。可喜的是,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开通,使得普通公民和平时难以见上一面的官员可以直接地进行交流,拉近了政府与公众的距离,增强了互信。但这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形成交流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效率,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三)发挥网络伦理观的自律作用。虽然当前网络伦理失范的行为层出不穷,不道德现象也时常发生,但是主流的网络参与发展是趋向理性和自律的。多年的网络参与,使网络参与者对自身的行为、网络总体的行为规律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对之进行网络道德反思。加之,国家有关部门对网络精神文明建设也进行了有利的引导,健康文明的网络观念已逐渐成为公众的共识。网络伦理观的逐渐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网络道德的习惯保持,有利于自发性的、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逐渐走向理性的、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

(四)政府要有推进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决心。网络中无序的政治参与和违背道德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当前社会矛盾的反映。单靠网络自律和公众政治素养的提高来实现公民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不现实的,网络政治参与也将很难以缓解激进化和情绪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如何加强民生建设,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何让公民在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中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政府有敢于解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决心与智慧。

五、结语与反思

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并没有改变民主的含义,也不会改变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的性质。我们要善于运用这种工具,善于引导,规范它,实现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为建设我国政治文明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小安.网络民主的可能及限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64-165.

篇5: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入住的酒店会有一个红色大箱子。这是面向普通民众开放的举报箱,他们可以检举那些出现违规行为的公职人员,代表委员如在酒店举办豪华酒宴也将被曝光。这一做法

①为公民合法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渠道 ②是要求公民必须珍惜法定的监督权

③可以发挥信访举报制度的监督作用 ④体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政社互动”是指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其内核是村(居)民自治事务,政府行政事务不得随意下派。在此背景下,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积极推行“群众说事”制度,村委根据群众的意见实施决策方案。“政社互动”和“群众说事”制度的实施()

①拓展了农村(社区)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治权,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②发挥了村(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其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③促进基层政权的健全和完善,使政府与基层群众组织形成协调的上下级关系

④明确了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北京市东城区鼓楼苑社区属于文物保护地区,不少住户大院里杂物到处乱放,极易引发火灾。为此,社区采取公开讨论的办法,提出“你周围的消防隐患有哪些”等问题让居民思考回答,大家感受到消防安全的重要,都主动清理了自家院子。下列选项对这一做法及其意义的概括正确的是

A.协商民主——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B.民主监督——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 C.民主管理——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 D.民主决策——激发公民主人翁精神

4.2015年7月23日至24日,全国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交流推进会召开,信访制度改革再次吹响 号角。依托网上信访平台,来信来访业务逐步实现网上流转、网上办理,并将受理、办

理过程 和处理结果全部公开,将参与权、评价权交给群众,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减少信访事 项流转时间,提高办理效率。这一举措()①确立了我国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 ②利用现代技术拓展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 ③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④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为了进一步增强立法的公开性、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2015年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及其说明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可在2015年2月3日前,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材料表明 ①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公民可以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作为立法机关,国务院法制办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2015年9月,哈尔滨市召开调整居民供热价格听证会,拟下调热费,包括经营方、消费者、专家及相关部门人员在内的27名听证会参加人展开讨论。这表明

①获取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②国家充分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③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④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为了加强村民和村委会在村庄建设中的作用,某省法制委员会建议“村民委员会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协助做好村庄规划实施和村民住宅建设管理工作”。此外,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邀请村民参与,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尊重村民意愿。由此可见 ①乡镇人民政府邀请村民参加会议是基层民主管理的体现

②村民对村内重大事务享有决策权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③村民对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可以参与决策与管理 ④村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村务决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某市一些高中生走上街头征集市民签名,反对政府花巨资改造地铁站。该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有关部门一周之内连作三次回应。这件事说明()①“签名”方式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②公民的理性监督有助于规范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 ③媒体监督是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④重视基层话语权有助于推动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在生活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A.高三部分适龄学生参加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

B.众多网民对某市政府出台的公交票价调整方案提出意见 C.某中学生帮助当地居委会出黑板报

D.通过“政风行风热线”,反映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问题

10.广州十六中高一学生陈逸华“举牌”抗议广州地铁翻新,呼吁众人反对花巨资统一改造地铁车站,简单的个人化行为最终上升为民意动员与官民对话。一个16岁高中生扇起的蝴蝶翅膀,可改变什么?有关企业和政府部门一周之内连作三次回应,最终表态改变初衷。该事件说明

①“举牌”方式是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②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有赖于宽松的舆论氛围 ③公民的理性监督有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④重视基层话语权有助于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网络我天天上,经常上,随机上,每天至少1个小时,主要是浏览重要新闻以及了解网友对我们党委政府工作、政策执行的意见、建议。”省委书记强卫来到江西日报社透露了

自己资深网民身份。对“网络问政”如此钟情是因为网络民意表达()A.是政府赋予公民提案权的表现 B.方便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是政府贯彻依法行政原则的体现 D.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12.正确决策是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科学民主决策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下列选项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有 ①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制定决策

②通过参加民主评议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

③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反映给相关部门

④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写信或者打电话反映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或建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某国有企业职工王某发现本单位领导有贪污、挪用公款的行为、于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当地检察院反映情况,后由检察机关查实,最终牵出了以该企业领导为首的“窝案”。这是公民通过_____方式行驶自己的监督权

A、舆论监督制度 B、信访举报制度 C、监督听证制度 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1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被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下面有关村民自治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村民可以直接投票选举村干部 ②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只要对村民有利就行

③村委会主任由乡镇政府任命

④村务公开、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都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为进一步强化司法公开,保障当事人在立案受理阶段陈述和申辩的权利,2015年2月,深圳前海法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立案听证制度。立案听证,主要围绕案件受理要件展开询问,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进行释法答疑。建立立案听证制度是

①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②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通过监督听证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④创新司法工作管理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16.中纪委官网在“每月问题”栏目主动向网民发出邀请,请大家来晒一晒身边那些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曝光那些改头换面的腐败手段。这一做法

A.有利于直接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B.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根本保障 C.能够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 D.是公民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17.2015年9月1日,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联合推出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正式实施,方案要求未认证的旧卡需补登。虽然市民暂时不用担心手机卡会因信息不全或未实名而遭突然停机,但办理资费调整、业务查询、更改、换卡等相关通信服务都将受到限制。由他人代为办卡的实名用户,未来也会遇到业务办理受阻的问题。这表明 A.公民的言论自由已受到了法律的限制 B.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C.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D.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18.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空间,“公共讨论”开始成为常态。时下,很多网民表达观点并非理性地“公共讨论”,而是“谩骂式批评,情绪化建议,抱团式声讨”。在网络空间,公民参与“公共讨论”应当()

①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③坚持理性地、有序地行使监督权 ④积极行使言论自由,这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近年来,某社区着力打造居民参与自治平台,推出“五会”自治模式,即社区情况通报会、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民主测评会、党员骨干工作会、地区单位联席会,社区围绕重大议题和重要事项召开“五会”40余次,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近500条,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决策意识明显增强,满意度不断提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需提请“五会”讨论决定 ②社区民主测评会的召开有利于实现社区居民的监督权 ③“五会”自治仍需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该自治模式进一步突显了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最近,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一些民众对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对于网络舆论,政府和公民应

A.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合法有序地参与和利用 B.加强引导与管理,发挥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 C.借助其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更好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D.利用其自由、平等、开放和及时的特点,更好地维护全体国民的利益

21.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8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杨栋梁接受组织调查;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令政策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海南原副省长冀文林被公诉等。十八大以来,已有7个省会城市的8名党委“一把手”在任上落马。这表明,在我国任何公民()A.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制裁 B.都承担相同的政治性义务 C.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D.都平等地参与制定和适用法律

第II卷(非选择题)

22.(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频频出现,反对铺张浪费正成为全球性潮流。在中国,餐桌消费由来已久。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被倒掉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其中“面子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视,奢华浪费的吃饭方式成为中国人讲面子、讲排场、体现热情的表达方式。浪费折射出奢华的思想观念和浮华的社会心态。材料二:泛泛给每个中国人强扣一项浪费粮食的帽子,是不公平的,公款吃喝才是浪费的大头。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首先要拿公权开刀,堵住公款消费的通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既是对社会公共财富的节约,也是对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尊重。

材料三: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餐馆一般不设包间,甚至总理、部长也得都在大庭广众之下用餐。政府不能随便请客吃饭。政府的财务制度卡得很严,报销手续复杂,即便是普通宴请,也要首先填写请客申请表,详细说明请什么人、大概价格、请客目的。

(1)结合材料,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8分)

(2)请你从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并就减少乃至杜绝餐桌浪费向政府提出三条建议,并指出其政治生活依据。(8分)

(3)试分别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餐桌浪费严重的原因。(6分)

2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通过互联网推出了其公益之作《穹顶之下》,聚焦大众熟悉又陌生的雾霾问题,成为2015年首个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现象级视

频。有关专家称,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是造成严重雾霾的根本原因。今年1月1 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新环保法将对环境违法行为作出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损害赔偿、行政拘留等规定,同时也将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监管职责作出严格规定。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材料二:2014年,环保部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 呼吁全社会每个人自觉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空气质量。比如尽量乘公交出行,或步行、骑自行车;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循环利用物品,参与垃圾分类;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养成节电习惯;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等。同时,公众应自觉助力,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公共治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1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在治理雾霾方面是如何作为的?(12分)

CBCBA ACBBC DABCB CCCDA A 22.

(1)①生产决定消费,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这一国情要求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差距较大,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消费,反对互相攀比。

③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方式。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发扬光大。(8分)(2)①政府要科学民主决策。

②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③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关键是健全制约和监督,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不断完善监督体系。

④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建设“阳光型政府”。

①建议:政府要加强对餐桌浪费现象的监管。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依据:政府具有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

②建议:鼓励公民对餐桌浪费现象进行监督。依据:公民具有监督权。

③建议:完善公务消费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依据: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8分)(3)文化生活: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中国传统的“面子”思想是造成餐桌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解析】 23.

(1)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分)

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市场监管,惩治污染环境的行为;(3分)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加强环保宣传,倡导低碳生活;(3分)④履行提供社会建设职能,实行公交优先,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分)⑤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广大公民监督,积极推进民主科学决策。(3分)

(2)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积极关注并支持相关部门治理雾霾的工作,要自觉主动维护国家利益;

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雾霾的建议和意见,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

力;

篇6:第五课 政治参与 公民责任

第一框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教师提问: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作为公民,对于国家大事,应该如何当家作主呢?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一)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

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项政治自由,以及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1)政治选举:阅读教材第3页《知识窗》

(2)政治结社:在我国,公民参加共产党或者民主党派,都是政治参与。活动:学生介绍“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人士”

主要介绍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在工作中以及各种政治生活中的情况。1,民革: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2,民盟:从事文化,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高级中级知识分子 3,民进:教育,文化,出版工作高级中级知识分子 4,民建:经济界人士 5,农工:医药卫生界高级中级知识分子 6,致公:归侨,侨眷的中上层人士 7,九三:科学技术界高级中级知识分子 8,台盟:台湾省人士

教师提问:经过与他们的交流,同学们对于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人士有了怎样的认识?(复习:政治面貌有哪些?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青团员,港澳同胞,群众(现称普通公民)等)

教师:从他们的身上,其实就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缩影。他们的行动和奉献,也就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体现。

(3)政治表达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

言论:网络上的言论自由。但也不能突破一定的界限,否则构成诽谤罪。出版:中国比原来开放多了。李承鹏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集会:群体性事件。表达诉求的事件不断增加。原本的处理方式是瞒报少报,可现在的网络是非常发达的,那种被动的应急处理方式只会让事件更加复杂。表达诉求也需要有理有据合法合情合理,否则诉求也是得不到解决的。“医闹:大闹大给,小闹小给,不闹不给”的处理方式也是让人特别寒心的,违法乱纪的人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将“正不压邪”,受苦的是整个民众。

游行示威:往往和集会结合在一起,也是表达诉求的一种方式。教材《阅读与思考》

教师:公民政治表达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操作平台》

教师强调重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所谓“有序”,即指“依法”。依法是有序的必然方式。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合法的政治参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参与。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求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体现,而且能进一步促进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教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动力机制。经济决定政治的政治 学

原理。

教师提问:说说身边居委会选举的变化。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评,小结:居委会选举的变化和居民关注度的上升,就是直接的体现。因为 小区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和每位居民,都有切身关系。

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带来利益的多元化。各阶层为谋求和维护自身利益,就会谋求通过政治参与影响公共决策。(经济决定政治)

上海政府网站:

翁铁慧,分管教育。市长信箱。(2)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政治参与开辟广阔途径。

教师讲解:公民利益的越来越多元化,使听证会等各种民主形式,成为了时代和人民的选择。

(3)依法治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教师:依法治国在立法本身,也要依据《宪法》进行。

举例:教材中引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第一条就指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同时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宪法》保护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保护。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的重大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也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律保障。《相关链接》

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人权。

小结: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第二框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导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需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针,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在公民政治参与问题上的具体化。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是要在完善现有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和政治参与方式。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则(1)坚持党领导的政治参与原则;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失位了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2)坚持法治化的政治参与原则;

扩大参与、健全法治与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政治参与只有在稳定而有序的社会中才能健康地扩大,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社会离不开有效的法治,而法治的真正实现又有赖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使预期的政治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所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依法、有序地进行,注重规则和程序,而不能随心所欲、无法无序。历史经验证明,无序无法的政治参与方式将会使社会付出较高的发展成本,对社会的稳定、和谐甚至人心造成消极的影响。教学活动:《操作平台》讨论。学生讨论:略。

教师点评:稳定不只是速度上的要求,更是要结合法律规范下的良性发展。(3)坚持渐进式的政治参与原则;

公民的政治参与,“扩大”与“有序”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相互促进的,“扩大”要求“有序”,“有序”利于“扩大”。

坚持渐进式的政治参与原则,有助于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1)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公民对自身利益的关注更加突出,公民的政治参与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公民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也将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教师提问:市场经济中体现公民政治参与较多的就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价格听证会制度。同学们把你们所了解的听证会制度,彼此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

教师点评:时下越来越多见的价格听证会制度,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体现;但同时,听证会往往变成“涨价会”,则说明了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还有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如何使听证会更科学有效,有待于实践。

(2)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3)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要求。

(4)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保证国家机关的决策顺利实施的要求。

课堂小结: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举措;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的支持和参与。

第二节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一框 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根据《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一)我国的选举制度

教师讲解:

我国的选举制度,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制定。(1)平等性。

A《宪法》和《选举法》规定,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凡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投票权。

B“一人一票,每票等值”

C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中的代表名额,按各民族、各地区、各方面都有适当的原则进行分配,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的平等。

(2)广泛性;

A我国有99.97%的18岁以上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全国的参选率一直都在90%以上。

C全国各个民族、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代表当选。(3)真实性;

《刑法》和《选举法》保证选举真实性。

(4)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教师讲解: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差别。教学活动:《相关链接》: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教师讲解:选举制度从根本上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约。

(二)投出庄严的一票:

公民参加选举,必须依法进行登记;

公民参加选举,才能维护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参加选举,是对国家和人民履行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公民政治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学活动:《阅读与思考》

讨论:对这几位同学的说法,你是怎么认为的?

第二节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框 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一、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人民通过选举出的人民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履行参与决策的重要责任。教师举例:上海市和全国人民代表的人大议案;教材列举的政协议案分类。

二、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教师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机会?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举例:居民委员会、共青团、学生会等。附资料:

孟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关于民主的阐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让君主把自己看轻,而把老百姓放在最尊贵的位置。很多人为了证实民主在中国古已有之,都会将孟子这句话拉出来作为佐证,好像康有为也有过类似论断(而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改良主义下的君主制拥戴者)。可孟子的这句话,真的是一种民主思想或民主观念吗?

1979年版的《辞海》,上面对民主的定义是:“指多数人的统治。在古希腊,民主指人民(自由民)掌握国家政权。”今天,我们对民主的概念已更为清晰。所谓民主,简单来说即“主权在民”,也就是我国《宪法》第二条所明确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民为贵……”其实仅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政”,要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瘼,为老百姓谋福利,这种思想在专制时代固然“民本”,也很了不起,但说到底仍只是一种教化君主采用什么手段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已,而绝不是让君主把权力交给人民。而“主权在君”,那还叫民主吗?如果说民主还包括民治、民权、民生等观念,“民为贵……”顶多就是其中的“民生”一项,而没有“民治”、“民权”的“民生”岂会长久?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看到过短暂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而后者在“君主的体恤”下还恩威并施着“民 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家法”,大兴文字狱。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那“君主之轻”,实在是一种“贵民”们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第二节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框

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随着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也在日趋提高。其中参与民主管理则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

教师总结:依法参与民主管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间接参与,就是通过选出的代表参加管理,如第一组同学所采访的白老师,在区人大提案、参与区人大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的作用:另一种是直接参与,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第二组同学所参与的见习居委会主任活动,即通过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组织实行基层民主,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就属于这一类,同时我们各行业的人员在各自的行政、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实际上也是分别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实例:

【多媒体显示】案例:某女士向新闻晚报反应,她当初因为环境优雅、闹中取静而选择了宝山区的某小区,可是入住后不久,恼人的事情就来了:每天早晨六点不到,小区里就有很多老人起来晨练,三三俩俩放着录音机或是做操或是跳舞,而同时,小区里很多年轻人晚上工作要加班睡得很晚,早晨工作时间是九点,不用早起,可是不到六点就会被无处不在的晨练音乐声吵醒,痛苦不堪,在找老年人多次交涉未果后,年轻人在听 到音乐声后会往下泼水扔东西,老年人毫不相让,音量调得更大,使小区里的对峙乘水火之势。很快这种情况反映到了居委会。

师:同学们,这是今年年初报纸上登载过的一件真实的事例,大家都做过二个月的见习居委会主任有了一些初步的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经验,那么请大家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个居委会的主任,你们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

学生可能提到的建议有:实行民主管理,增强小区里每个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特别是让老年人参与体会小区管理的不易,增加他们的理解;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在双方互相谅解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等。

师:确实这件事在居委会充分听取民意,与双方充分协商和征询意见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年轻人停止了不理智的行为,老年人也充分体谅了年轻人的苦衷,变分散晨练为有组织的在固定地点的集体晨练,小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同学们可以再结合书本41页的阅读与思考中的四村小区居委会的事例思考这些小区居委会民主管理经验给我们了那些启示呢?我们把它作为课后思考作业布置给大家。

第二节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框

依法参与民主监督

一、公民监督的必要性

【问题】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是为了保证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力,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问题】怎样从民主监督的目的来归纳出它的必要性?

【说明】只有日趋完善的监督机制与公民的具体监督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各项国家权力的行使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并取得最大的收益。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是一种责任感和勇气的表现,而除了通过监督机构外,公众的直接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最重要的方式。

二、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教师讲解:监督机构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公众的直接监督。公众的直接监督是各种监督机构发挥监督作用的基础。【板书】

1、直接监督是最重要的方式

【举例】关于把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制度 纳入人大监督机制的探讨 【问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监督方式? 【学生发言】略

【总结】公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参与民主监督是一种间接监督,而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则是一种直接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权力监督机构,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板书】

2、通过监督机构参与民主监督

3、舆论监督是直接监督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相关链接》

上一篇:《文件管理》学习笔记下一篇:德育政策梳理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