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游戏 海豚

2024-08-11

折纸游戏 海豚(通用9篇)

篇1:折纸游戏 海豚

主题:拥抱冬天——《海豚》(折纸游戏)

活动目标:

1.掌握双三角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地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带幼儿观察海豚外形,正方形纸若干。活动过程:

一、启发引导幼儿总结海豚外形特点。

师:海豚的头和身体象一个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二、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海豚的折法。

师:老师观察海豚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海豚,你们看看老师的纸海豚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是怎么折的? 指名说

三、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1.引导幼儿先进行两次对边折。

2.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3.背面同样。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四、游戏《海豚游泳比赛》

1.将海豚头向前,使海豚向前移动。

2.引导幼儿找身边的同伴进行比赛。

五、引导幼儿将海豚放在“大海里”

1.海豚玩累了,它该到大海里喝水,休息了。小朋友也要向海豚一样,该喝水,休息了。

2.喝水环节中,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海豚的折法,盥洗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六、活动自然结束。

小朋友回家教父母折青蛙进行游戏,一方面复习,增进家庭亲情。

教后反思

篇2:折纸游戏 海豚

游戏截图

操作说明:键盘操作,左右键:转向;上方向键:加速;下方向键:翻转

篇3:折纸游戏

最近几年, 折纸基本技巧的运用除了传统的“伞形折法”以外, “蛇腹段折法”也被普遍运用.利用经纬排列的正方形格眼 (格数多为2和3的倍数) 及45度的转折, 使许多折纸模型 (造型) 的实现可能性大幅度提高.

折纸的学习与研究涵盖数学的不同范畴.譬如, 平面可折性的问题就是重要的数学研究主题.

折正四面体

我们用普通的一张纸通过简单的几次折叠, 就能立刻让它立体生动起来.不信, 那从一个基本的立体造型———正四面体开始吧!

折正二十四面体

二十四面体, 这么复杂的造型, 居然在自然界当中也有天然的存在哦!金刚石、萤石和铜矿等极少数矿物就能以不完美的二十四面体形式存在, 当然这些是非常珍贵和罕见的!

篇4:《蓝色的海豚岛》中的游戏精神

关键词:《蓝色的海豚岛》; 儿童文学; 游戏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6)06006203

Abstract: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written by Scott ODell, is about a girl named Karana who lived alone on a harsh desolate island for eighteen years. As a classic work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reading this novel is a process of aesthetic game, for the work reflects the game spirit, the core value of the essenc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The game spirit based on the writers “self-expression” echoes childrens aesthetic needs and serves as the spiritual guide of children. It promot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works intrinsic effects of game through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going out” and “coming back”.

Key words: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childrens literature; game spirit

《蓝色的海豚岛》[1](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1960)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斯科特· 奥台尔(Scott O' Dell,1898— 1989)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是一部专门写给孩子、但同样对大人也充满魔力的历史小说,从1960年出版以来,仅在美国本土就销售了600多万册。它被美国协会评为 “1776年以来最伟大的10部儿童文学作品” 之一,成为国际儿童文学作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并分别为作者获得了美国及国际儿童文学奖的两项最高荣誉 “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和“国际安徒生奖”, 确立了奥台尔在世界儿童文学界的地位。《蓝色的海豚岛》讲述了印第安少女卡拉娜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一个荒岛上独居18 年之久的故事, 语言质朴,但在这些儿童式叙述话语简单能指的背后作者赋予它们更为深刻的所指,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使故事在平易的文字下氤氲了一层浓浓的诗意。

《蓝色的海豚岛》虽然是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但是国内很少有学者从儿童文学视角研究该作品,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生态主义理论、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环境主义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等方面。如关合凤在《<蓝色的海豚岛>的伦理解读》中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 探讨小说揭示出的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的伦理道德[2];其另一篇文章《一位双性同体的绿色女士—<蓝色的海豚岛>的女性形象意义探微》以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女主人公卡拉娜形象,讴歌“女性关爱自然并竭力反抗父权制文化压迫的不屈精神”[3]。李润润,李伟《<蓝色的海豚岛>中的环境正义主题》从环境正义视角解读该文本,挖掘环境非正义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从而呼吁人们更好地与周围世界和谐共处[4]。本文试图从儿童文学视角重读这部美国儿童文学经典, 探讨该小说所具有的“游戏精神”。

一、“游戏精神”初探

“游戏精神”是今天的中国儿童界普遍使用的概念,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国外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并没有与“游戏精神”直接对等的概念,但西方注重娱乐性、塑造顽童形象的优秀作品是中国儿童文学界对“游戏精神”探索的首选佐证。在中国,“游戏精神”一词, 最早出现于“五四”时期。饶上达在论述童话(泛指当时的儿童文学)价值时说:“童话能满足儿童游戏精神的欲望,有时更可以做他们的模仿游戏、化装游戏的资料” [5]。新时期的儿童文学界, 对“游戏精神”最早做出解释的是班马,他在《游戏精神与文化基因》[6]一书中认为,“‘游戏精神是‘玩的儿童精神, 也是儿童美学的深层基础”。

“游戏精神”由于其丰富的内涵, 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者关注的论题。人们逐渐对“游戏精神”大致上达成了一些共识。一般情况下, 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被定义为一种文本精神,有时也被用作一种创造心态或作家的思维特征。黄晨定义了文本中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就文本的游戏精神而言, 其应包含两个层面的美学意义: 一为显层面, 就是游戏的外在特征, 富有玩的色彩和功能; 二为潜层面, 揭示的是游戏的本质, 具有儿童哲学的意义——自由、力量和自主, 表达潜隐的儿童生理和心理能量要求释放投射的愿望[7]。童年文学的游戏精神不仅在于描绘、传达儿童成长中的愿望和体验,更在于通过对童年文学游戏效应的自觉追求,参与儿童的心灵建构,最终实现童年人格审美塑形与内在自我的精神超越[8]75。

二、情感宣泄和精神补偿:游戏的本质

《蓝色的海豚岛》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演绎而成的作品。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述,情节大致如下:卡拉娜是一个12 岁印第安小姑娘。她的爸爸科威格是村里的头人。在一场与入侵的阿留申人的殊死战斗中,爸爸遇难。遭此重创,村人只得向外求援。一个月后,一艘白人的商船来到岛上。海潮到来前,商船必须离开,6 岁的弟弟拉莫却因贪玩被落在了岛上,卡拉娜挂念弟弟,不顾人们阻拦,从船上跳进大海,游回岛上。商船离开了,岛上只剩下了姐弟俩,还有一群饥饿的野狗。随后,弟弟在与野狗的搏斗中死去,卡拉娜悲痛之余,独自在岛上顽强地活了下来。孤寂中,卡拉娜深深爱上了这个小岛,也学会了很多生存的本领。她还成功驯养了最凶狠的头狗。有狗做伴,从此,卡拉娜摆脱了孤独的处境。18 年后,卡拉娜终于被一艘路过的商船解救……和以往历险故事中氛围的荒蛮、凄苦相比,《蓝色的海豚岛》则多了几分诗意的温情与美丽。这让卡拉娜在蓝色海豚岛上的历险生活尽管艰险,但始终氤氲着和谐与静谧。

《蓝色的海豚岛》作为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游戏的过程。女主人公卡拉娜在海豚岛上独自生活了 18 年是游戏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卡拉娜就是小读者心中的自己,这是一种精神扮演,更是一种心灵能量的释放,其中寄寓着心灵的替代性满足与补偿。小读者在审美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情感的宣泄、释放、和补偿。根据迦达默尔游戏理论的观点,游戏从情景构造上说,是一种虚拟的现实存在,而其本质则在于自我表现。

儿童在生命成长中与环境的最大冲突就在于发现了自己面对成人世界的无力和软弱。所以, 对能力的渴望就成为童年期最主要的心理需求。小读者喜欢《蓝色的海豚岛》,更喜欢卡拉娜,卡拉娜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消解了面对现实中成人世界中种种既定的强大异己力量时的苦闷和无奈。卡拉娜,这个普通的印第安女孩,在海豚岛上独自生活了 18 年,不是18天,18周,18个月,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她用象牙做标枪,用木头给自己搭房子,还能用有限的材料做出美丽的瓶子和项链,她还能自己抓鲍鱼吃。卡拉娜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智慧把海豚岛变得井井有条,让黑暗和孤独从这个岛上永远消失,成为一个快乐的岛屿。小读者在游戏中想象自己就是卡拉娜,在想象中实现自我,体味着心理能量中本能冲动和社会性压抑感被悬置的轻松和愉悦。卡拉娜的强者形象是小读者追求能力、渴望完美、希求补偿的心理需求的释放与投射,是儿童渴望长大之精神扮演的心理满足。卡拉娜为小读者提供了多层次的间接表现情感、体验情感和控制情感的机会, 从而有助于他们审美情感的培育和心智的成熟。当代儿童文学批评家班马认为: 游戏审美发生上的意味,本身就正在形成和内容的互溶体中及其形象外显地反映着早期审美的特征——释放和模仿。在此基础上,班马定义游戏为“既寄寓着儿童过剩的生命力,也有着儿童对未来生活的试探,是一种儿童的心理能量的发散形式。”[6]77也就是说,在班马看来,游戏活动中,儿童的意识明显具有某种精神投射和精神补偿的倾向。小读者对卡拉娜这种精神投射和精神扮演的审美指向具有浓郁的游戏性,它既为小读者带来阅读感受的全身心愉悦和放松,又告慰了他们在现实中因无力和无告而造成的情绪压抑、委屈心理,然而这正是游戏的本质所在。

三、“出走”与“回归”: 游戏效应的情节结构

儿童诉诸文学阅读的心理需求,更多是一种“游戏效应”。“出走”与“回归”作为儿童文学中的经典叙事模式,对儿童文学“游戏效应”具有异乎寻常的表现力。《蓝色的海豚岛》通过“出走”与“回归”的叙事结构实现其内在的游戏效应,是作家对儿童生命需求的审美呼应和引领。

儿童正处于“心理性断乳”的前奏期、渐进期,其典型的心理特征是: 既想摆脱能力局限、生活缺憾、心灵束缚,获得能力上的自我提升、心理上的自我把握、精神上的自由飞翔,同时又留恋家园与亲情的温馨,无法消除心理上的自卑感、依赖性。这样的心理特质决定了他们从根本上难以获得精神的真正独立[8]79。“出走”是游戏的开始,“回归”是游戏的结束,由“出走”到“回归”的过程就是儿童获得能力、性格成长的过程。

《蓝色的海豚岛》中卡拉娜的“出走”主要体现在被留在海豚岛上,孤零零地生活了十八年。蓝色的海豚岛是一座美丽的小岛,形状像一条侧躺的海豚。岛的周围有海豚在游弋,有海獭在嬉戏,有海象在争雄。这个纯净而又浪漫的世界,这个没有任何束缚的世界,卡拉娜是征服者,是强者,卡拉娜这种精神投射和精神扮演使儿童获得成就感,他们不再是家庭中成人世界压迫下的弱者,满足儿童的新奇感和审美愉悦,所以儿童渴望“出走”。阅读中,小读者会与卡拉娜一起体验了独自一人生存在孤岛上不得不面对的种种生存危机,卡拉娜为了防护自身安全,抵挡地震和海啸,建造居住所、大战野狗、勇捕章鱼、独自出海等。这些惊魂动魄的经历给予现实中的孩子深深的提示和警醒: “离家”的生活固然令人遐思、神往,但是,假如一旦成为现实,却并非是进入了世外桃源。许多时候,当看到想象远比现实更美好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现实”也很有可能远比想象更残酷。“岛上只有我一个人,想到这点,我心里充满了孤独的感觉。前些日子我没有感到过这样孤独……现在希望落空了,才觉得真正的孤独。”[1]55脱离了卡拉斯一阿特村这个集体,卡拉娜常常被思念缠绕着,被孤独吞噬着,可见卡拉娜留恋家园与亲情的温馨,渴望“回家”。毕竟,绝对自由的尽头,往往就是无边的心灵孤独与深重的生存危机。所以,“离家”的现实性对于物质和精神上都尚未独立的孩子来说,是其生命难以承受之重,过与残酷和凶险,审美中固然可以体验,现实里却轻易不可实现。由此可见,卡拉娜“历史还原”意义上的生活历险,满足了儿童现实中“离家”的渴望,也预示着“回归”的必然。

罗尔斯顿认为,“人们要健康地生活,就应该有一个家园,有一些在一段时间内属于我们、我们也属于其中的景观和地域。人类是喜欢拥有的动物——我们需要有一些财产,作为自我存在的延伸。”[9]于是,卡拉娜开始了寻根之旅: “我放弃了重新见到大船的希望,已经作出决定,准备划独木舟到东方那个国家去。”[1]56独自出海是一次充满未知危险的旅程,但 “这比想到一人孤苦伶仃住在岛上,没有家,没有同伴,还要受野狗追逐要好得多,这个岛上的一切都使我想起死去和离去的亲人。”[1]57“回归”对卡拉娜来说是必然的。“离家出走”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愿望层面的、“精神”意义上的。经历了“离家”的种种神奇之后,“回归”总是不变的结局。这种叙事结构对作家来说,是良知与责任的体现,对儿童,则是梦想向现实的靠岸。回归路上,卡拉娜心头闪现的则可能是险象环生、不堪回首的生命挣扎。只有当离家后积累过宝贵的处世经验,才会以更成熟的眼光去看待以前的生活,重新审视过去,启迪未来的生活。“离家”世界既可能是神奇、美妙、惊险、刺激的趣味空间,也可能是凄凉、苦难、无奈、孤独的真实画卷。这都是儿童生命里可能存在的真实; 是现实生活在另一个空间的扩展与延伸。它带给儿童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精神享受,也让他们在与现实的比照中获取了截然不同的情感释放和心灵补偿。“出走”与“回归”模式是儿童文学典型的审美游戏结构,它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代表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对于儿童的生命关怀与精神守望。

四、结语

儿童文学的价值核心是游戏精神。《蓝色的海豚岛》的游戏精神是作家在“自我表现”基础上,对儿童读者的审美呼应、精神引领; 它通过“出走”与“回归”的叙事结构实现其内在的游戏效应。《蓝色的海豚岛》的游戏精神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阅读接受功能:写作层面,它是作家对儿童生命需求的审美呼应和引领,给儿童自由和快乐; 读者层面,它不仅是儿童现实渴望的替代性满足、现实游戏的幻想延伸与心理转移,更是童年人格的审美建构和内在自我的精神超越。参考文献:

[1]斯科特· 奥台尔. 蓝色的海豚岛[M].傅定邦,译. 天津: 新蕾出版社, 2010.

[2]关合凤.《蓝色的海豚岛》的伦理解读 [J].外国文学研究, 2008(5):111.

[3]关合凤.一位双性同体的绿色女士—《蓝色的海豚岛》的女性形象意义探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97.

[4]李润润,李伟.《蓝色的海豚岛》中的环境正义主题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8):46.

[5]竺洪波. 智慧的觉醒 [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7:191.

[6]班马.游戏精神与文化基因[M].兰州: 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7]黄晨.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初探[J].儿童文学研究, 1994 (2):4.

[8]李学斌.游戏精神: 再造童年和自我超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1):75-79.

[9]霍尔姆斯·罗尔斯顿. 哲学走向荒野[M].叶平,刘耳,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407.

篇5:折纸游戏作文600字

“规则很简单,我赌每种纸最多只能对折8—9下,你们赌不赌?”“赌!”同学们齐声回答。我心想:嘿,这也太简单了吧,一定能折过9下的!

老师第一个请的是刘乾行同学,他带着一张科作业纸信心满满地上去了。一折,两折……那张纸在刘乾行手中越折越小。这时,同学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中的纸,在心里喊着加油;有的同学着急地直跺脚;有的甚至站了起来……终于,公布结果了:什么?老师居然……赢了?不信,我不信,换一个,再来!

老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叫邓子谦上来。邓子谦带了一张餐巾纸上来了。餐巾纸?一定可以赢得!在加油声中,邓子谦开始折了,一下,两下……不……不会吧,餐巾纸也才折7下?怎么会这样?按道理来说,纸越薄,应该折得越多呀?

接下来,越往后越没有好戏唱了:曾梓涵用素描纸挑战,失败;高铭用便签纸挑战,无效;林艾佳用横格纸挑战,结果也一样……开始同学们还抱着一点希望,可是到后来彻底没戏了。我也失望极了,唉!

篇6:折纸游戏 海豚

叠飞机

叠飞机,比较简单,孩子们十之八九都会。不过,要想让自己叠出来的飞机飞得高、飞得远、非得久,那就不简单了。

首先是选材。用来叠飞机的纸张的质量得过关。一般来说,纸张越厚越硬越好,这样,叠出来的飞机不容易变形,能抗风,飞行距离就会长一些,飞行时间就会久一些。

其次是折叠技巧。同样的纸张,不同技术水平的人叠出来的飞机的质量是有差异的。我在相仿年龄的孩子们里在这方面算是水平比较高的,曾仔细琢磨过折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主要问题就在于机翼的折叠比例上,机翼占比太大或太小都不理想。必须根据纸张厚薄(重量)判断成品后的飞机的重心位置,然后再确定机翼大小,以确保飞机重心处在机翼组成的大三角形的中心部位,这样,飞机放飞后才会平稳,才会飞得高、飞得远、飞得久。有的小伙伴,毛手毛脚,叠出来的飞机,一出手就失重,瞬时就机头朝下栽倒在地面上。每逢此时,伙伴们就会指手画脚评点一番并帮其改进飞机。

放飞飞机对场地和天气有一定的要求。场地,不能太狭小,越宽敞越好,生产队里的大场院就是很理想的放飞飞机的场所。天气,冷热不要紧,关键得无风,有风的天气是不宜放飞机的,否则,轻飘飘的纸飞机会被风刮得无影无踪,那就得不偿失了。

叠船

在我的记忆里,叠船,有两种叠法:一种是,军舰模样的船,比较简单,多数孩子都会叠,但这种船不太平稳,放在水里容易歪斜、翻沉。另一种是,小渔船模样的船,折叠起来挺麻烦,很多孩子不会这种叠法,我是极少的能叠这种船的孩子之一。记忆里,我是跟一位从大城市里来的插队农村的知识青年学来的。这种船,有个平展展的船舱,放在水里很稳当。

记得有一天,大家来了次航船比赛。伙伴们相约来到正在放水浇地的扬水站水渠边,把各自的纸船放进水渠里,船里还放上了适当的“货物”——小石块。水渠几千米,足够用,水渠落差小,水流平稳,很适合纸船航行。

比赛开始了。纸船航行在水渠里,伙伴们伴随在水渠边,一路下去,不知不觉竟走出了千余米。期间,有的船歪斜了,有的船翻沉了,结局是我叠的小船模样的船更结实,最能抗击“风浪”,航行得最远。

叠宝

“宝”,是什么玩具?就是四四方方的纸质结构的块状物,小伙伴们自娱自乐常用到它。“宝”的玩法叫“打宝”,你手拿自己的一块“宝”用力往地上摔,去撞击放置在地上的其他伙伴的一块“宝”,如果地上的“宝”翻转过来,你就赢得了地上的这块“宝”;反之,你就得把自己的一块“宝”放在地上,让伙伴来进攻。如此,循环往复。“打宝”这种游戏,通常是一对一进行,互为攻守,公平、公正。

叠“宝”,很简单,主要是选择好质地上乘的纸张,面积大、分量重的“宝”为上品,有些孩子甚至偷偷的把一块废铁皮放在“宝”的纸质夹层里,以达到增重、增平稳度的目的。喜欢“打宝”的小伙伴们的衣兜里经常会有十多个、甚至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宝”,胳膊摔得发酸、发痛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打宝”游戏,简单易行,可以随时随地玩,只要地面不是太湿、太脏就行。但“打宝”会产生不小的噪音,所以,玩这种游戏通常是背着成年人、尤其是家长。毕竟,叠“宝”会耗费许多的纸张,好多家长见了是会心疼的。

叠手枪

叠手枪,顾名思义,就是用纸折叠而成的手枪,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都是用几个纸质组件拼接起来的。枪管是用硬质纸张卷出来的,枪柄是由好几块纸质方块组成的,整把手枪各部件间的连接都用纸来完成,不用任何辅助品,比如浆糊、胶纸啥的。

在那个贫苦的年代,普通家庭吃穿都成问题,哪有余钱给孩子们买玩具枪呢?再说,即便个别家庭富裕些,想给孩子买把玩具枪也不现实,因为乡下的供销社代销点萧条得很,根本就没有这类商品。于是,孩子们就自己动手,用纸叠把手枪寻求乐趣。

玩纸手枪,纯粹是消遣、娱乐,用现代的话说,既环保又安全,没啥危险。叠手枪,相对复杂些,笨手笨脚的孩子是不易完成的。所以,那时,拥有一把大小适中的漂漂亮亮的纸手枪便成了孩子们的骄傲。我在这类小手工制作方面悟性是比较好的,叠手枪自然不在话下,引得许多小伙伴整天围着我转,央求我帮忙叠手枪,为此,我人缘不错。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为现在的孩子高兴。包括儿时记忆里的那些无处买也无钱买的自制的纸质玩具在内的诸多玩具,现在大都变成了正经八百的工业产品了,并且有些玩具已经相当现代化了,不仅能跑、能跳、能转、能飞,还能笑、能哭、能朗诵、能唱歌,甚至还能随时接受主人的遥控指令而变换多种功能……总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高科技玩具,让我们这代人十分的羡慕。由衷感叹,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真幸福、真快乐。

衷心祝愿我们的孩子:好好分享当下的幸福、快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成长。

作者:安树芝

篇7:折纸游戏 海豚

“数学文化”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人类文化子系统的数学, 它自身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它自身的结构;一是它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与整个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中数学课程已经明确提倡需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并提出对在适当的内容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初中数学作为高中数学的准备期与打基础阶段, 数学文化的传播、学习与发扬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现数学文化已成为基本教学理念的组成部分有鉴于此, 在初中教学中促进数学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值得研究和实践的.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原则

数学文化教育是指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教育的基础上, 强调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创造、数学经验、数学品质以及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为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 树立数学文化观, 体现数学教育的科学教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 需要贯彻这样的原则:

1.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王梓坤先生提出:“数学的文化价值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要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 应当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了解到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可以认识科学、认识世界、体会真理和美感, 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跳出初等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题海战术”和一味的“技巧训练”, 领会深刻的文化内涵.

2. 加强数学史思想的渗透

庞加莱说:“若想预见数学的将来, 正确的方法是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数学文化观念指导下, 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表面的史料层次, 还体现出数学的进一步发展中体现的人类思维发展的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及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对于人类的作用等文化内涵, 是在前一层次基础上的深化.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加入教学设计中的数学史内容应该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方式较传统而言, 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数学史取材应尽量广泛;尽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使学生学习新知识.

3. 增加对数学美的认识

对美的追求和感知是人的天性, 也是教育的目的, 数学中的美不同于绘画、音乐等较为直观的美学形式, 是对自然规律的抽象与统一.就中学数学而言, 其间蕴藏了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 这需要教师从系统和整体中去把握, 向学生展现数学美, 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观.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方式方法

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 主要有离散式和专题式两种形式.离散式通常是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引例中, 并采用与现实问题有关联的例子, 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语言;专题式则是采取专题渗透的形式, 如开展研究性学习、专题课堂、课后阅读资料等, 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文化层面合理渗透.

具体到方法层面, 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采用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案例探究方法、数学史知识渗透方法、数学美学教育方法, 以及数学游戏方法.最后一种方法正在逐渐引起中学教学一线教师的重视, 即通过精心的设计, 将数学游戏引入正常课堂教学, 让学生从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进而对数学文化融会贯通.

三、实际案例:折纸游戏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在初中八年级“轴对称图形”的实际教学中, 学生易出现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认识不清、判断不准确、和轴对称混淆等问题, 对后面的等腰三角形知识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以往的教学中, 至多采用放映对称图形的实例图片等教学方式, 缺少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部分.依据渗透数学文化教学的趣味性原则和实施“数学游戏进课堂”的教学策略将折纸游戏引入辅助教学的实践, 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与轴对称的区别.

在实践课中,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 指导各组制作不同形状的轴对称图形纸片, 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腰梯形等, 使学生在对“对折重合”的动手操作中真正体会到“如果一个图形能够沿某条直线折叠, 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的, 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不能进行旋转”的具体意义所在, 并对“对称轴”的含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对概念有所巩固.

进一步, 学生可以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符合轴对称定义的图形, 实验“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体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 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轴对称图形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的.

在后续实践中, 为通过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和对美感的认识, 可以设计组织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蝴蝶”的活动.在教师的示范下, 学生将纸对折后剪出蝴蝶轮廓, 用笔在“蝴蝶翅膀”上扎出一些孔洞, 展开后就得到了两边翅膀孔洞排列相同的蝴蝶图案,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对数学美感的认识, 在实际练习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折纸是一种有效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运用图形的变化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 折纸问题本身也承载着许多重要的几何问题, 可以提炼出更一般的几何方法,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并对后续相关问题的学习, 都有重要的价值.

四、小结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研究正如火如荼, 广大一线教师们以多种方式进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效果.学生们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和领悟, 能够更好地体验数学的美感、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的人文精神, 使数学学科真正在学生心中摆脱掉艰难、枯燥的印象, 成为富于教育意义和美感的学习内容, 正是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实践意义所在.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学文化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探讨, 初步研究了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原则、方式、方法, 并以折纸游戏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例阐明了数学文化在教学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文化,初中,教学,折纸,轴对称,数学游戏

参考文献

[1]王幼军.数学中的游戏因素及其对于数学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年第2期, 13-17.

[2]龙学慧.HPM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年.

[3]叶海英.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

[4]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

[5]徐蓉.在高中数学课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

[6]黄秦安.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第一版.

[7]庄玉婷.数学游戏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11月第19卷6期, 125-129.

篇8:爱海豚:在游戏中提升你的智力

Kent Crenshaw是Lumosity的忠实支持者,他透露:“在本学期的开始,我让他们做了一套ACT练习,训练后又给他们另一套练习,前后两次的成绩从统计学水平上显示出了差距。”现在,他正打算在学校的其他课程中也运用Lumosity上的益智游戏。

Lumosity公司创建于 2005 年,其网站Lumosity.com于 2007 年正式上线,是一家专门通过益智游戏为用户提供智力训练的网站。通过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Lumosity用相关益智游戏训练用户的认知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大脑核心认知能力,得到了全世界2600万用户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Lumosity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全的人脑感知能力方面的数据库,而通过这些数据,Lumosity背后由神经系统科学家支持的研发团队,就能更好地开发出有助于提升使用者大脑核心认知能力的游戏,让Lumosity越来越受用户喜爱和信赖。

国内也有一家同类型的产品——爱海豚,提供科学、专业、免费、游戏化的大脑训练,致力于打造一个可以让用户变得更聪明的“游戏”网站。

用游戏锻炼你的大脑

爱海豚将网站定位在在校学生和在职工作者等用户群中,而拖延症、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衰退、压力过大等问题是这两类人群中常见的毛病,虽然不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影响,但却会降低效率,对大家的工作学习带来极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情况,市面上有不少益智类训练大脑、提升注意力、集中力等的书籍、课程、游戏,但却缺少一个全面的、专业权威的练习平台,之前国外有了Lumosity的成功例子,现在,国内也有了这样一家专注在脑力训练的网站——爱海豚。

在机制上,爱海豚借鉴了Lumosity的成功经验,其创始人金晓琳就是在体验了Lumosity的游戏一年后,产生了把Lumosity搬到中国的想法,并且在本土化过程中推出了免费的模式,更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

在成功注册爱海豚后,用户会被要求填写一份简单的问卷,提出对记忆力、注意力、认知速度、灵活性、问题解决能力这五个方面的需求,随后,网站就会根据每个用户的目标与需求,制定一份合适的个性化训练计划,并为之匹配几款具有针对性的益智游戏,之后,用户就可以根据计划锻炼你的大脑了。

每天只要坚持花10~15分钟的时间训练,用户就能提升大脑的五大核心认知能力:认知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通俗的说,通过训练能提高IQ、抑制冲动消费、记住开车的路线、扩大视辐范围增加行车安全性、快速学习、新工作能迅速上手等等,甚至对大脑受损患者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如网站中的“记忆围棋”这款游戏——需要用户记住黑子的位置并把它们准确找出来,就是针对空间记忆能力进行训练,这是一种和方向感、认路能力紧密挂钩的思维能力。进入游戏,用户会看到布满白子的棋盘,接着棋盘出现数颗黑子,几秒后黑子消失变回白子,然后就需要用户在棋盘上点击出黑子的位置,完全正确则进入下一关,判断错误则返回上一关继续游戏,并且白子的数目会随着关数的增加而增多,游戏难度也会相应增大。

这个游戏中需要用到一定的联想记忆法,才能记住一闪而过的多个视觉图形。这对回忆某个曾经去过的地方,或者想起前两天把U盘丢在了哪个角落等日常小烦恼都是很有帮助的。不少志愿者在经过30天的海豚训练后,空间工作记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脑中海马体的活跃性得到明显提高。

每次游戏结束后,爱海豚还会给出一个BPI分数。所谓BPI,是指大脑性能指数,由大脑五大认知领域(记忆力、注意力、认知速度、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中各自成绩最好的游戏得分决定。BPI帮助用户把训练结果量化,让用户可以更清晰、一目了然地了解自己的训练进度,定位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从而取长补短,迅速提高综合大脑性能。

不同于传统智力训练那么艰深枯燥乏味,爱海豚平台上的游戏难度都不大,容易上手并且充满趣味性,能够很轻易地就吸引用户每天在网站上停留10分钟,来锻炼自己的大脑。但同时,爱海豚上的游戏易会难精,难度会随着用户水平逐渐加大,能更好地锻炼用户的大脑,最大程度上帮助用户提高。

大量研究证实人类大脑需要不断地挑战才能变得更完美。爱海豚每个小游戏都包含科学算法,使得任务能够根据用户的水平高低自动调整难度系数。随着能力的提高,游戏的难度也会加大,从而不断向大脑发出挑战,这样才能帮助用户达到提高智力的目的。同时,也能激发用户的好胜心,增加用户的粘度。

良好的发展前景

11月30日,爱海豚正式上线内测,在为期一周的内测期内,就有1000多名用户主动体验产品,而至今不过短短一个多月,网站已经拥有了超过1万名用户,发展前景颇为良好。

首先,抓住用户的需求点。拖延症、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下降等问题几乎成了现在学生、白领、上班族的通病,这时,一个全面权威的平台提供给你一个选择——不需要吃药、不需要听枯燥的提高记忆力的课程、不需要做乏味的提升注意力的益智题目,只需要每天花费10~15分钟的时间做几个简单有趣的小游戏,就能提升自己的大脑核心认知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趣味盎然的游戏任务吸引用户。相信不少人都有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中挤出时间来玩游戏的经历,比如曾经的QQ农场,现在的水果忍者,但常常在玩完游戏后,内心会产生一种心虚感,为浪费的时间而懊恼,却又忍不住再一次点开游戏。爱海豚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网站上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及新鲜感的游戏,让用户在享受游戏的乐趣的同时,顺其自然地提升了自身的脑力水平。这种以游戏为载体、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热爱玩游戏的人们在玩乐的同时还能得到大脑水平上的收获,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呢?

最后,善于抓住碎片化时间。一个个独立的小游戏、游戏简单易上手、每天10多分钟自身就能有提升等等特性,简直就像是专为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而生,让用户在上下班途中打发时间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大脑。而爱海豚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开发移动客户端,力争通过移动端的游戏实现变现。

此外,还有训练结果可量化、学习成就可视化、学习过程社交化等特性都让爱海豚这个平台充满了吸引力。

篇9:折纸游戏 海豚

关键词:折纸游戏;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初中数学对于中学生而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每一位老师在开展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一些数学游戏引入,对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是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上提起做游戏,学生往往有很积极的回应,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兴趣。现在,就初中数学课堂融入折纸游戏来提升教学质量做一些详细的解说。

一、精心创设情境,以游戏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堂课的开始,我们应该如何设计一些导入来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呢?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如果运用成功,可以马上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一整堂课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一堂课的最开始,作为老师,就可以用自己精心设计的导入部分来进行。如果通过课堂游戏的开展和试题上融入数学游戏题目等方式来进行导入,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对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有良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在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程中,对学生说:“我小时候最喜欢折纸了,不知道现在你们会不会折纸啊?”学生的反应十分积极,有的说会折飞机,有的说会折青蛙,还有的会折花朵和窗花等。我在他们说的时候,自己拿了一张纸在讲台上给他们做示范,先将纸对折,撕了两三下展开之后就成了一棵漂亮的小松。学生都跃跃欲试。他们把手上的白纸都折成漂亮的图形,然后我结合他们做出来的作品来开始讲述当堂课的重要内容——轴对称图形。很自然的谈话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要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当然,在导入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爱玩是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心理。如果老师能够巧妙地导入,往往会立即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以这样的开头,可以大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自主地学习。所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折纸游戏融入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地配合老师融入课堂教学中。

二、折纸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比以往的传统式教学,将数学游戏融入课堂当中明显比前者更加活泼,学习积极性也有极大的提高。在做一些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好奇心而发现许多数学问题。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发现问题以及主动思考的能力,并且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将数学学习变成一个有趣的生动的充满乐趣的学科。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积极地去学习,这对他们成绩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老师在做出一些有趣的导入时,学生都会积极进行回应。本来一些对数学很反感的学生也会被这种氛围所影响。做一些数学游戏能使每位学生都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学习,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沟通交流,互相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乐融融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会使学生更加快速、更加有效地学到知识。比如:在讲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时,老师通过精心地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在自己折纸的情境中,体验并真正地了解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且能够综合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

3.有利于快速获取数学知识

折纸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无论成绩好坏,学生都会从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发现不同的问题。折纸游戏不仅能讲述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一张纸上还能发现有许多其他数学知识。比如全等三角形性质、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各种图形相互拼接等。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四边形内角和的探讨。学生自己剪下图形自己进行猜测、测量,并得出结果。在亲手试验中最终解决问题,并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深刻地牢记一些定理和结论。

三、折纸游戏在数学教学课堂的注意事项

1.巧妙导入,注意时机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导入的时候要精心设计游戏。游戏一定要是学生喜欢的,全部都会的。游戏的设计要新颖,不要用那种呆板的、古老的游戏。同时,老师在叙述的时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且要给予学生自己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另外,并不是每堂课上都需要进行游戏活动,要在适当的时机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

2.明确教学目标

数学游戏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所以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好的数学游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定理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能因为游戏好玩,学生反应积极而导致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没有讲出来。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游戏也应该适当,学生提起兴趣了,发现其中的问题了,就便于下面的课堂教学了。老师一定要记住,游戏只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所以,要充分了解每个游戏中渗透的数学知识,合理运用折纸游戏融入教學。

3.设计的游戏要新颖

一个好的数学游戏,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游戏一定要精心,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要一味地效仿一些老的没有新意的游戏,要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游戏越新颖,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4.老师要严格把控课堂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组织者,应该严格把控学生的游戏时间以及要时刻引导课堂游戏的既定方向。在游戏结束后,应该结合游戏来进行课程的开展。

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在课堂学习当中,老师若能将有趣、新奇的折纸游戏融入教学中,会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的折纸游戏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而且还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协作,这样会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数学游戏中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从而充分发挥折纸游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戚印莲.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闫焱.平面几何实验课的探索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折纸游戏 海豚】相关文章:

折纸游戏作文600字05-13

折纸教案折纸风车07-30

折纸变一变中班折纸教案04-19

我爱折纸05-30

《折纸》总结07-16

折纸论文题目05-07

奇妙折纸范文05-17

小狗折纸范文05-17

樱花折纸范文05-17

折纸电话范文05-18

上一篇:小学火灾防控总结下一篇:《新课堂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