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第二课时教案

2024-08-10

《石榴》第二课时教案(共10篇)

篇1:《石榴》第二课时教案

《石榴》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这是什么?(出示图片)

石榴是我们都吃过的水果,但是作者却把它写得这么诱人这么活灵活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位一下作者笔下那诱人的石榴吧!(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读生字

昨天我们认识了本课的生字,现在你还记得他们吗?(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

(二)词句教学

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三)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

2、板书:花、果

3、课文哪里写了石榴的花,石榴花美在哪儿?

4、指名回答,相机指导:板书:火红(石榴花的颜色很美,像火那样红,很鲜艳!)密盛(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5、石榴花真美,它的颜色鲜艳,形状可爱,开得又密又盛,我们要通过朗读,读出它的美。

6、点名读:相机指导,小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

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看到了美丽的石榴花。

三、学习第三段:

石榴花美,石榴果就更有意思了。

1、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2、板书:先„„逐渐„„最后„„

作者用上了这些词写出了石榴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这样写很有条理。

3、成熟后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看图)

五、学习第四段

1、下面我们去摘一个石榴看一看,尝一尝吧!

2、自读第四自然段,你认为哪些词写得好,请你用笔划下来。

3、讨论交流:什么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呢?老师剥开一个石榴,你看一看就知道了,石榴子儿有红的,有白的,还亮晶晶的,这就是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5、请大家有感情地练读第4节,看谁能读得有滋有味。

6、读得真好,老师都流口水了。

六、迁移练习:

1、(出示桔子、香蕉、西瓜等水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今天我们就选择西瓜,去欣赏它独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尝它独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这一课的写作方法把它写下来。

2、出示西瓜图,指导学生积累描写西瓜形状、颜色、味道的词语。

3、学生口头描写西瓜。师生评价。

4、学生独立创作、交流。

3、出示例文,品读。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

16、石榴

花:火红、茂密、果:先

逐渐

最后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

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欢喜,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喜悦!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征:即成熟后易破皮!

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此段学生易于掌

握。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可以找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篇2:《石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2、学习运用“先„„逐渐„„最后”、“甚至”等句式。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文第二小节

2、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石榴花的颜色是(),形状像(),开放的时间的是()。

3、这段话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从中找出表示时间的两个词语。

二、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句:(1)出示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2)第三小节写的是小石榴,为什么还要先写石榴花?

2、理清思路

第三小节,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小石榴的哪些内容?

3、请小朋友们自读第三小节,找一找哪些句子描写了石榴的生长过程。(1)出示“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找找两个词语的相同之处。(2)这句话中还有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能找到吗?

(3)这四个词语是怎么连接到一起的?出示“先„„逐渐„„最后”。

4、我们刚才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那成熟的石榴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第四小节

1、第四小节主要写的是石榴子儿。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石榴子儿的哪些内容?

2、找一找描写石榴子儿样子的句子。

(1)作者把石榴子儿比作玛瑙,你看像吗?(出示图片)(2)味道如何?

四、仿写

篇3:《船长》第二课时教学

抓住“英雄”一词,从哈尔威船长下达的四次命令入手,紧扣一个“情”字,着力体现一个“悟”字,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相关语句,通过对人物表情、语言、动作的揣摩,并运用联想、质疑等方法,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在层层剥笋中突破难点,并通过课后写话训练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运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5~30小节。

2.体会作者运用描写人物表情、语言、动作等方法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仍然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句子、段落,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英雄”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船长》。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位船长的名字叫哈尔威。(板书:哈尔威)

3.文中有一句话对哈尔威船长的一生作了一个高度的概括。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把这句话找出来。

4.出示最后一小节,指名朗读,并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5.归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板书:英雄)

二、学习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

(一)初读课文,理清船长指挥自救时下达的四次命令。

1.自由朗读课文第3~28小节,思考: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船长依次下达了哪些命令?把它们画出来。

2.学生自学,交流。

3.过渡:这些命令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这些震撼人心的文字。

[设计意图:由整体感知文章的重点部分入手,让学生紧抓哈尔威的语言,为接下来深入感受他的品质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3小节,感受船长的临危不乱、镇定自若。

1.当灾难突如其来,人们乱作一团时,船长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出示句子:“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对文本进行解读,体会人物的高大形象。]

3.指导朗读,评价。

4.小结:灾难面前方显人性本色。面对危难,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始终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做人之道,他不愧为一名英雄。

(三)学习第4~14小节,感受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

1.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人们并没有按船长说的那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

2.出示句子:“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指名读。

3.引导想象说话:读了这句话,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呢?

4.这种场景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不可开交”。(板书:不可开交)

5.播放船上混乱场景的视频。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紧扣“不可开交”一词,让学生朗读描写混乱场景的句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们的慌乱与危险。如此设计,为下文的学习、为学生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品质做好了铺垫。]

6.引导探究: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

7.出示句子:“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女生齐读。

8.与刚才的“不可开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哪个词?(板书:井然有序)

9.是什么让现场的秩序发生了这样根本性的改变呢?

10.你找到的是船长下达的第二道命令。(出示第二道命令)

追问:难道人们仅仅是因为害怕被打死而变得井然有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用心品读船长和船员的一段对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出示船长与船员的一段对话)

11.从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船长的镇定自若、指挥有方、做事果断、忠于职守。)

12.原来,让人们变得井然有序的不仅仅是这道看似残酷的命令,更是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镇定果敢的品质。这就是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灵魂。(出示第22小节,齐读。)

13.出示教师修改后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相机渗透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简短的语言、简洁的形式正是为了凸显情况的危急,凸显船长的威严果敢。]

14.指导分角色朗读。

15.引读第26~27小节,了解船长下达的第三道、第四道命令。

16.小结:关爱儿童,关爱他人,这正是哈尔威船长做人之道的又一次体现。生死关头方显灵魂的伟大。面对死亡,哈尔威果敢从容,舍己为人,始终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不愧为一名英雄。

[设计意图:语文课需要感动,需要震撼。这份感动源于学生与作品的直接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设计这一环节,正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充分领略哈尔威船长的风采,感受他伟大的人格,从而构建文本之情、人物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聚而成的润泽生命的语文课堂。]

17.过渡:第20分钟到了,“诺曼底”号沉没了,乘客和船员都脱离了危险,而我们的船长呢?

(四)学习最后两小节,通过说话写话训练,再次感受船长的英雄形象。

1.教师配乐范读第29小节。

2.引导学生质疑。(问题核心:船长为何放弃自救?)

3.学生理解后教师小结:船在人在,船亡人亡,这是古老的航海传统。哈尔威作为一名船长,轮船是他的岗位,他把坚守岗位看作是自己的事业,他把轮船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用生命诠释了船长的尊严。

4.出示插图,想象说话。这就是哈尔威船长。你看,他屹立在舰桥上,从容地选择了死亡,平静地跟自己的船长岗位告别。在与轮船一起沉入深渊的那一刻,他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他的内心会平静吗?他会想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哈尔威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更是情感的流露、精神的彰显。]

5.由此我们联系到前文,在救援的一开始,哈尔威是把自己忘了呢,还是根本就没有把自己考虑进去?

6.想象写话。这是一位多么优秀、多么可敬的船长啊!面对着这无情的大海,凝视着哈尔威船长最后留给我们的顶天立地的形象,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哈尔威船长说。来,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的插图下边。

[设计意图:从感受课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上升到对自身的行为指导,写感言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7.交流所写内容,及时评价。

8.齐读最后两小节。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也许英雄的形象有许多种——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是英雄,地震中用生命诠释师德的谭千秋是英雄。而今天,我们又将记住一个名叫哈尔威的船长,记住他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面对灾难所谱写的一曲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赞歌。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25~30小节。

2.写话练习:

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继续有条不紊地下达一道道命令。

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哈尔威船长根据当时船上的情况下达的一道道命令,以及当时船员、乘客的话语。通过对话描写,反映出船长伟大的灵魂和人们对船长的敬仰。

篇4:《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上节课,同学们通读了课文,对石榴的叶子、花朵和果实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你能准确地认读以下的词语吗?(出示:郁郁葱葱 热闹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清爽无比)你们可以自己先轻声读一读。

2. 老师把这几组词语放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根据词语,简要描绘石榴的叶子、花朵与果实)

【点评】在导入环节,借助词语复习引导学生观察石榴的不同部分,发现词语的排列规律,并借助词语简单描绘各部分的特征,看似普通的设计,却包含了培养学生抓关键词语的读书习惯。

二、 精读课文

1. 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石榴花开得热闹的。

2. 组织学生交流,哪一个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花的热闹。

(1) 从“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这句话中的“满”字能看出石榴花很多,“满”字说明枝头上花很密,不留缝隙。

(2) 从“密”和“盛”感受到花多,只有花长得茂盛、长得多才会一朵挨着一朵,密密麻麻。

(3) 这么多的石榴花,这么热闹的情景,谁愿意读读这段话。

(4) 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正鼓着劲儿在吹呢,怎样就是鼓着劲儿地吹呀?自己试着表演一下。

(5) 想象着画面,再来读这段话。

(6) 你们读得真美,我仿佛看到了一簇簇石榴花竞相开放,仿佛听到了喇叭声此起彼伏,还有那郁郁葱葱的叶子也在使劲地长呀长呀,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场面吗?(热闹)

(7) 的确是“热闹”,咱们一起来读,感受石榴园里的热闹。

(8) 生齐读第2自然段。

(9) 当我们把词语、句子想象成一幅幅画面的时候,书就会读得有滋有味。

【点评】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石榴花的多,感受石榴花挂满枝头的美,让学生从言与意之间走一个来回,同时辅以模仿性的动作,可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再通过朗读加深感悟,同时也相机渗透读书与想象、思考相结合的技巧。

3. 出示第3自然段,默读,想想石榴的热闹结束了吗?作者描写石榴的果实时,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热闹”了,请你把它们画下来。生交流,师出示: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1) 出示:“石榴成长的过程中,先是____色,逐渐变得____,最后变成____。”说一说,这些表示颜色词语的位置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2) 想象着画面,把自己当成石榴娃娃,再读一读。

(3) 生再读第3自然段。

(4) 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它们还会怎样报告喜讯呢?试着模仿说一说。

•石榴娃娃兴奋地跳着舞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

•石榴娃娃激动地挥舞着双臂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

•石榴娃娃欢呼雀跃地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

【点评】感受石榴果实的热闹,引导孩子注意颜色的变化,并利用课文中的拟人句,帮助学生模仿,从而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 老师想请大家尝尝这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的石榴。边剥边留意,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第4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词?(红白相间、紧偎等)

【点评】通过看、尝的环节,调动学生多感官深切感受石榴的果实,同时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仿写埋下伏笔。

三、 指导仿写

请拿出你自己准备的水果,看一看颜色、形状,摸一摸,说一说,自己再尝尝什么滋味。最后把你看到的,摸到的,尝到的连起来写一段话。

篇5:《石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2.通过借鉴模仿,初步懂得描写水果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鼓励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并能主动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朗读,了解石榴果实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水果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石榴课件(幻灯片)、学生自备一个石榴和另一种水果。

课程实施: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

作者生在枣庄,他为家乡有这样一片石榴园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二.精读

1.你瞧,(图)这些石榴花多么鲜艳,多么惹人喜爱呀!开花便要结果了吧?谁来读读第三小节?(文)(指名读§3)

2.这一小节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石榴果实的?(板:果实)轻声读读§3,然后学习小组一起讨论(板:颜色样子)

3.①不动笔墨不读书。石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顺序呢?就请大家用不同的符号作上标记。(文:表示石榴颜色变化的词用“”画出;表现这些变化顺序的词用小圆圈圈出。)

②书上的记号就是你们思考的过程,学生汇报。(文: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对照自己的石榴,说说它是什么颜色。(文:先、逐渐、最后)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石榴从结果到成熟的颜色变化。

4.石榴成熟了。(图)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用自己的话说说)

5.成熟的石榴真可爱啊!书上又是怎么写的?(文)自己读读。作者非常喜欢石榴,把它当作人来写了,谁来读读这些句子?

6.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石榴娃娃,咧开嘴是什么样儿的?做个表情。你们可真快乐啊!你们在说些什么呀?

7.瞧,(图)这一只只熟透的石榴红黄相间,它们在开怀大笑呢,看到这么快乐的石榴,我们也高兴起来了。就让我们高兴地读这一小节。自己练练。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你们很快乐,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节。

三.精读

1.长得这么惹人喜爱的石榴里面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

2.拿出你们的石榴,把它剥开,①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大小、排列等方面说说。)

②石榴子儿长得这么漂亮,看得我们真眼馋,赶快尝尝味道吧。

对照实物,如:

A.这些石榴子儿熟透了,通红通红的,像什么呢?见过玛瑙吗?实物演示,这就是玛瑙。

B.这些石榴子儿还不太熟,它们像什么?透明的,就像水晶,闪闪发光。黄老师头上的发卡就有几颗水晶,它们很小,石榴子儿就像是大水晶,非常珍贵也非常漂亮。

C.石榴子儿一个挨着一个,靠得紧紧的,就像亲密无比的一家人

D.越红的石榴子儿越甜。

E.不规则的形状,有点像玉米粒。

3.多么可爱的石榴呀,课文里又是怎么写的呢?§4(文),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这小节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石榴子儿的?(板:子儿颜色味道)

4.你觉得§4中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用浪线划出来,并且练习读好它。(玛瑙般、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

5.石榴不仅长得美,味道也美。我们禁不住想要赞美它了。不如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吧!试试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一小节。自己练习,然后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指名读。齐读。

6.(图)结合板书:作者按石榴生长的顺序,写了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认真观察了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看得出来,作者非常喜欢石榴,因为石榴不仅外表美,内在也美。

四.拓展分享

1.今天,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水果。谈话:

①你带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大小怎样?

②这些水果可真诱人啊,快尝尝它的味道。谈话: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苹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连起来说吗?这个句子能帮助你们:

(文:剥开的外皮,只见,轻轻咬上一口。)

(说说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个同学说完,请大家猜猜他说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荔枝、水蜜桃、杨梅等等。你还喜欢什么水果呢?喜欢它的什么?试试用上这个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从营养、方便、长相诱人,口感酥软、嫩滑等方面说。)

2.大家说得真不错,看来写一种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颜色和味道的特点,就能写好。课后大家可以练一练。

3.接下来就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分享美味诱人的水果吧!

4.大家很会吃,真不愧是小小美食家;但老师更希望你们是小小学问家,不仅会吃,更加会学。课后不妨找些和水果有关的文章来读读,让自己变得更有学问。

板书设计:

颜色

果实

{

样子

颜色

子儿

{

味道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因此,我试图通过观察实物、图文结合、投入朗读、借鉴仿说和分享美味等途径,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学并快乐着

小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和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学习的过程应充分考虑到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语文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节课中,以水果贯穿始终,便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所在。无论是观察品尝,或是角色体验,亦或是谈话仿说,学生都深深地乐在其中,无形中激活了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尝试都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

二.教并快乐着

篇6:石榴第二课时反思

这是第一次上展示课,在试上了三次后,这次的课相对比较成熟,本课时,我从复习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习、品读课文。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习,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但是再此教学过程我省略了,也没有着重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后出示桔子成熟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图片,让学生们填空,进行了一次扩展训练。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篇7:《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石榴》教材分析:

《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过程。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还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学生阅读、习作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1、瞧,这是什么?引出《石榴》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走进石榴园去看看美丽的石榴花和可爱的石榴果?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

(二)、研读课文,品读词句,体会写作手法。

1、师:第一自然段,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说明石榴园名声很大吗?

2、师:指导朗读(读出石榴园名声大的感觉)设计意图:

3、师:打开书,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什么季节的石榴树是什么样子的?

A春天抽枝长叶(体会春天石榴树抽枝长叶的生机勃勃的样子)出示: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指导朗读)

B夏天开花

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1)对“郁郁葱葱”和“火红的”石榴花一句进行理解,同时借助图片图文并茂去感受石榴花颜色的美丽和开得旺盛。

(2)指导朗读。

(3)夏天的石榴花你还喜欢哪里呀?

(3)范读引导。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从“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就挂满枝头” 从这句话感受到花开得特别多特别茂盛。)

(4)出示: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5)指导美美的读一读,品一品,师:这段不仅写的美,还写的特别生动有趣那,请找出句子? 大家都喜欢这句话?为什么喜欢?(非常可爱)哪里看出的?

(6)朗读体会把石榴花的样子比成了活泼的小喇叭。这样的打比方多形象啊!“活泼”“鼓着劲”这两个词的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花像小朋友一样的可爱。

出示: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7)(出示图片配乐)指导把石榴花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 第二自然段写了春和夏两个季节石榴树抽枝,长叶和开花的景象,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C秋天结果

1、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大家轻声地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想,并在书上划一划表示颜色变化的词。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再找找看哪些词写出了这些颜色的先后变化?

(“先”、“逐渐”、“最后”)

3、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4、孩子们,作者在描写中用上了“先”„„“逐渐”„„“最后”把石榴生长过程写得更加清楚了,这多值得我们学习呀!

5、学会运用,用“先”„„“逐渐”„„“最后”练习说话。小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的!一天天成熟的!那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自己快到文章里去读一读,找一找。

(1)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样的?

(2)看图读词句:咧开嘴的石榴。

笑破肚皮的石榴,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3)指导把它们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4)从这些石榴娃娃„„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拟人、可爱、喜爱)这些石榴娃娃在干什么?(急切、扒开、张望、报告)做动作。

(5)把成熟的石榴当成人来写,写得多生动,多有意思呀!让我们读着读着不由得笑了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还可以加上动作演演石榴娃娃)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我思考,让学生找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在此我让学生找出看出颜色变化的连接词:“先„„逐渐„„最后„„” 再通过图片与文字对照,让学生领悟其用词的准确生动,总结出只有平时仔细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好。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进行描写。在此我设计了一个小练习,让学生通过对比,来体会拟人写法的好。

1、看图,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看图理解体会:玛瑙和石榴子的相似之处。

它们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团结、可爱„„)

3、指导读这句话。

4、这句话是写石榴的——(剥开皮的样子)

5、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给学生吃

什么味道哦?

指导读好这一段。

6、师小结:今天咱们学习了枣庄的石榴,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手法,让我们仿佛看到来了春天里生命力极强的石榴树,夏天像小喇叭一样火红的石榴花,秋天满树可爱的石榴娃娃。生动的描写不仅把石榴写得更加可爱,还把自己对石榴的爱对家乡的爱全部都表达了出来

设计意图:体会情感价值观,体会“爱”对石榴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配乐朗读课文。

(三)、回顾课文,总结写法,动手写写水果。

同学们,作者先是仔细观察石榴子的样子,再写石榴的味道,写的时候还恰当地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还亲口去尝尝,这样写出来的石榴啊,就非常讨人喜爱。今天咱们每人都带来了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对吗?

(1)水果大拼盘: 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先观察剥开皮时水果的样子。(看到了什么?可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像。)再放到嘴里尝尝味道。

(2)生交流。

设计意图: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我是以实物出示让学生直观的进行观察,品尝,从而再来交流,并读好文章中的句子。

(四)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6.石榴

春天

抽枝

长叶

夏天

开花

茂密

秋天

篇8:半截蜡烛(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 感受他们强烈的爱国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 齐读课题。

(2) 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3) 那么, 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 万无一失了吗? (不是) 它存在什么隐患?

出示: (万一蜡烛烧到金属管……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 梳理脉络

过渡:一天晚上意外出现了, 三个德国军官闯了进来, 其中一个点燃了这支装有秘密情报的蜡烛, 放到少校面前。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开始了。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3~7小节, 让这个故事以一个个情节呈现在我们眼前。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 交流、板书。

3. 品读感悟

过渡:在保护秘密情报的战斗中, 伯诺德夫人一家表现得十分机智、勇敢, 文中多处对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了刻画, 从中我们又能感悟到什么呢?

1) 学生默读、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

2) 交流:

提问: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词句引起你的关注?为什么?

伯诺德夫人:

(1) 心理活动:万一……就会……就会……就会……意味着…… (内心紧张)

动作:急忙轻轻 (表现沉着)

语言:这盏灯亮些 (机智)

(2) 小结。

(3) 指导朗读。 (配乐)

杰克:

(1) 心理活动:厄运即将到来了。 (害怕)

动作:慢慢端起

神态:从容

语言:天真冷 (机智)

(2) 引导体会心理。

(3) 指导读:“烛焰摇曳……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

(1) 动作:端起来道晚安上楼去 (勇敢)

神态:镇定地

语气:娇声

语言:司令官先生 (机智)

(2) 指导读:司令官先生, 天晚了, 楼上黑, 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3) 讨论:杰奎琳为什么能成功?

娇气、可爱的杰奎琳勾起了他对自己女儿的美好回忆。

(再读对话)

4) 学习最后一小节

(1) 齐读最后一小节。

交流:此时假如你就是杰奎琳, 你会说什么呢?可能做出怎样的举动? (险)

请你们带着自己的这些想法再读。 (生齐读第7自然段)

(2) 理解表现危险的句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烛焰摇曳, 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 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5) 小结、升华:面对险情, 母子三人的目标一样, 就是保住蜡烛。他们一家的心情是一样的。 (紧张、着急)

4. 颁发勋章

过渡:为了鼓励全民抵抗德国强盗, 法国政府决定授予他们家一枚勋章, 你认为该奖给谁?为什么?

全班交流:杰奎琳杰克伯诺德夫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 但是最后如果不是杰奎琳的灵活应变, 后果将不堪设想。能不能用一个恰当的说法, 既能提到全家人, 又突出杰奎琳的作用。

(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作出了贡献, 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5. 总结延伸

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 透过这半截蜡烛, 你们看到的还只是里面的情报吗?

提问:是什么给了他们力量? (板书:爱国)

俗话说: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国门, 法国还有无数的家庭和人民为国捐躯。

6. 课后小练笔

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了最后一级楼梯时, 蜡烛灭了”, 请你续写故事, 想想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

篇9:《石榴》第二课时教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小作者浏览了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并且精读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告诉老师,学得怎样?

生:(很自信地)学得很好。

师:真自信,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这样,要相信自己做得好。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点评]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学生有了自信心,不敢做的事敢做了,做不好的事做好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如何养成?就要靠平时多多训练,多多培养。

师: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读的,自己上来吧。

(三位学生抢着跑上了讲台)

师:由于自信,这三位同学抢占了先机。谁读到什么地方,你们自己分配一下吧。分好了就开始读。

(三位同学相互协商,分配好自己读课文的哪部分内容后,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点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里教者有意识让三位学生自主上台,读两个自然段课文,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提升了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师:课文读得确实不错。是的,石榴树的新枝抽出了,嫩绿的叶子长出了,火红的花儿开出了,很美,也很喜气!不过,如果你再接着往下读,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惊喜!

[点评]优美的点睛之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领学生步入阅读的殿堂。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我该怎么读呢?就这么读一读,想一想,再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理解的情况)

[点评]学习要求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操作。

师:读好了吗?读懂了吗?

生:(自信地回答)读好了!读懂了!

师:对呀!学习中就要这么自信。如果老师再给你们时间,你们会争取读得更好吗?

生:会!

师:这就叫精益求精。难能可贵呀!这次读书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们可以重点读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话,待会儿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自己上台来按电脑按键,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你喜欢读第几句按一下相应键就可以了。

(学生按键盘上相应数字键,屏幕上就会出现第几句话。学生读的句子顺序不论)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按电脑键盘,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充分尊重了学生。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三句)

师:小作者看得多仔细,交代得多清楚。(教师引读这一句)

师:想看看这个变化过程吗?(投影映示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加上这句话的朗读配音)看清了石榴的颜色变化了吗?

生:看清了。

师:哪位同学愿意再来介绍一下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投影映示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不加朗读配音)

(生看着投影,介绍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过程)

[点评]适时的、恰到好处的多媒体课件,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石榴颜色的变化。

(生齐读第三句)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一句)

师:同学们,听出什么啦?

生:小石榴很多。

师:谁能让这棵树上的小石榴结得更多呢?

(请一生再读这一句)

师:“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在“一个个”下加点),经他这么一强调,小石榴果然增加了许多!这就是朗读的魅力!读——

(生齐读第一句)

师:“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你还能感受到它的热闹吗?

生:不能。

师:对。那么“热闹”(加点)的时候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出示石榴花盛开的画面,并配上《喜洋洋》音乐)

师:感受到石榴花的热闹了吗?其实课文第2自然段中就有描写石榴花热闹的句子。谁来读?

(请学生读第2自然段中描写石榴花盛开的句子)

[点评]为学生创设一个理解词语的情境,或者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都不失是帮助学生感悟词语意思的好方法。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二句,读得不太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石榴的成长很容易嘛。请你再读读,一定会读好的。

(生再读第二句话)

师:这就对了,石榴的成长得有一个过程。

(生齐读第二句话)

(学生自主选读第四句)

师:“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哪个笑得更开心?

生:“笑破了肚皮”更开心。

师:其实这句话里有一个词儿就强调了这个意思。知道吗?

生:甚至。

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怎样才能表达出这个意思呢?

(一生朗读这句话)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一学生自主选读第五句)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介绍的不是石榴,而是——

生:娃娃。

生:小孩儿。

生:宝宝。

生:小姑娘。

师:是呀!在小作者的眼里,这满树的石榴,分明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娃娃。它们喜欢热闹,还会咧开嘴——

生:笑。

师:甚至笑破了——

生:肚皮。

师:它们还有什么地方像娃娃?

生:急切。

生:扒开。

生:张望。

生:报告。

师:经这么一写呀,这满树的石榴就活起来了,动起来了,笑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五句,找找这种感觉。

[点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不应直白地告诉学生,而应通过反复朗读,巧妙引导,让学生去感悟、体会。这一教学环节正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

(生齐读第3自然段)

师:同学们,石榴经过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现在已经成熟了,红黄相衬的皮长出了,晶莹透亮的子儿露出了。你们一定想尝了吧?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师:(出示第4自然段)请大家轻声读读这第4自然段,体会一下小作者和石榴零距离接触以后,看到的是什么?品出的是什么?

(生自由轻声读第4自然段)

师:(出示填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

般的子儿_____,______,______。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______、______的,顿时感到______。”读了之后,谁愿意来填一填?(生口头填空)

师:(相机板书:玛瑙紧偎红

白相间晶莹透亮酸酸的甜津津清爽无比)

师:(再出示第4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再读、再体会。

(生齐读)

师:小作者看得非常清楚,品得也很真切,不过,这只是他的感受呀。现在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石榴,大家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出示句式)“石榴圆圆的,像______,它的外皮______,剥开外皮,只见

般的子儿。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______的,顿时感到______。”

[点评]学生通过自己亲眼看,亲手摸,亲口尝,所得到的体验一定是独特的,所说出的话也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师:谁愿意来说说?

生:石榴圆圆的,像个小皮球,它的外皮黄中带红,剥开外皮,只见珍珠般的子儿一个个挤在一起。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酸的、甜甜的,顿时感到清爽了许多。

生:石榴圆圆的,像爸爸紧握的拳头,它的外皮红红的,剥开外皮,只见银珠般的子儿一个挨着一个。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哇,凉丝丝的,顿时感到舒服极了。

师:刚才读的是课文中的话,现在说的是自己的话。写作,其实就是用我自己的手,写我想说的话。

[点评]课堂教学无非是教学生一个学习的例子。这一环节由照原文填空,到通过板书理清介绍石榴的顺序,再到通过学生自己看、摸、尝后填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都为下面“说水果”作了铺垫,提供了范例。

师:同学们,驰名中外的石榴园,让我们流连忘返;红黄相衬的石榴果,让我们爱不释手;晶莹透亮的石榴子,让我们垂涎欲滴。其实,在我们这块美丽而富饶的中华园里,还有许多名声远播的美味水果,岭南的荔枝、烟台的苹果、海南的椰子、吐鲁番的葡萄,等等。课前,老师让你们每人准备一种水果,现在请拿出来吧。

(生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

师:请大家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带来的水果。

(生说自己带来的水果)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水果介绍给大家?

(生上台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师生相机评议)

四、布置作业

师:请你把喜爱的水果画下来,并为它配一段解说词。

[总评]唐老师的这一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是一节适合学生成长的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培养。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在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复习回顾,让学生自信地回答;检查朗读,让学生自信地上台;介绍水果,让学生自信地去说,等等,无一不在留意着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本节课真正体现了人本思想,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节课,教者能够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体悟。无论是复习巩固让学生自主上台读课文,还是学习新课中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键盘,读感兴趣的句子,及学生亲口品尝水果,说独特感受等诸多环节,都充分体现着尊重学生,真正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3教育的和谐性得以呈现。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下进行,和谐的教育教学应该是踏雪无痕、润物无声的。本节课教者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并在每一个环节都着力落实这一思想,自始至终都能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建构的历程,这又呈现了和谐的教学过程。

篇10: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有条理地记叙一种水果。

3、熟知石榴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难点: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文本的写法,写一种水果。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家乡枣庄的石榴园驰名中外,这令作者感到非常骄傲。我们还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分为4个阶段: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季结果。(师板书)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枣庄的石榴园,到哪里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不同季节的石榴的,齐读课题:

16、石榴

任务一:体会石榴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

学习策略: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分别划出描写石榴叶子、花、果实特点的重点词句。

2.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然后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备。

展示交流:

组员1:我来交流有关石榴叶子的词句:我在第2自然段找到了词语:嫩绿、郁郁葱葱。我体会到了石榴树的叶子又绿又多。

师补充:这幅图中的叶子多么光亮、鲜绿,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嫩绿”这幅图中的叶子多么葱翠呀,我们可以用郁郁葱葱来形容。

A新枝嫩叶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长得多快呀,谁来读一读?

B指名读,老师注意到你特别强调了抽出、长出,为什么要这样读呢?(石榴长得特别快,石榴树生机勃勃。)

抽字把枝条的生长过程形象的刻画出来,给人一种动感。C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也想读吗?试一试。

D最后齐读,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们读出了新生的感觉,真棒!组员2:我来交流有关石榴花的词句:我找到了词语火红,这是说石榴花的颜色。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就变挂满了枝头,我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石榴花的数量很多,而且生长速度很快。

师补充:

1.我们一起去瞧瞧他们是怎样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的?(播ppt)2.指导朗读: A假如你就是一朵火红的石榴花,你会怎样把自己的美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B谁愿意把自己的美丽展现给大家?

C别把你的美藏起来,大胆展现自己的美丽吧。

同学们读得真好,从你们有声有色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石榴花。

组员2: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在吹呢。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石榴花比作了小喇叭,写了石榴花的形状。

师补充:

1.哪个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仿佛)

2.为什么会把石榴花比作小喇叭?(本喻体相似)走近看,这石榴花跟小喇叭的确很相似,难怪作者会这么写。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鼓着劲可以看出石榴花开得?(生机勃勃)你能读出这股劲吗?试着做动作读一读。

4.作者眼中的石榴花是什么样呢?(播放ppt动态 颜色 形状 花势)5.除了这一自然段的直接描写外,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联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热闹:许多花争着开放,就像许多小朋友凑在一起,多热闹,多有意思呀。你能把石榴花的美丽和热闹劲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4句。

过渡:石榴树的绿叶红花很美,但是更美的还要数秋天的石榴园了,因为秋天的石榴园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你瞧: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小石榴。继续交流描写果实特点的句子。

组员3:请大家跟我看第3自然段: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句话写了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

师补充:

1.石榴表皮的颜色可真丰富啊!考考你们谁的眼睛最亮。

A出示第一幅图,这个石榴什么颜色?用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就是(青绿色)

B出示第二、三幅图,这两个石榴颜色有点接近,是一样的吗?看看你观察得仔细不仔细?(前面一幅黄中带红,后面一幅是青中带黄)

C出示第四幅图,这个石榴又什么颜色?(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如果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颠倒顺序,行不行?

作者按石榴成熟的规律,把颜色的变化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看出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指导朗读,注意语速较慢,自由读,指名读)3.在这句话中,作者为了写出果皮的变化,还运用了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哪些词明确告诉我们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有先有后呢?

先______逐渐_____最后_______ 这样的词语一用,说话就很有条理。练写句子,这样的说话很清晰简洁,别人一听就能明白。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能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一起再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

小石榴一天天成熟了,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

组员4:请大家跟我看第3自然段的第4句话: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句话把熟透了的石榴当成人来写,是一个拟人句,写出了石榴的可爱。

师补充:

1.你瞧,这些石榴可爱吗?可爱在哪?(笑)谁会笑?什么时候会笑?这是一个拟人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石榴看作成一个孩子,让我们觉得石榴特别可爱,也让我们觉得更加生动。你能把它的可爱读出来吗?(指名读)

2.这些石榴娃娃是怎么笑的呢?(请你来笑着读一读)好玩吗?

3.出示图片:这个石榴(笑得咧开嘴),这个石榴(笑破了肚皮)同样是笑,可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咧开嘴,再写笑破肚皮呢? 因为想让石榴笑破肚皮要在他非常成熟的时候,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皮。你能从植物的生长过程来说,还有呢?文中用了哪个词变现笑的程度不一样?总结:甚至后面笑得更厉害了,我们用甚至来表示笑的程度越来越深,说明石榴越来越成熟。

4.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石榴笑的程度不同吗?男女赛读 5.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过渡:石榴娃娃可爱在哪?石榴娃娃为什么这么高兴?

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这些石榴会怎样向人们报告这一喜讯呢?练习说句子:

2.人才会报告些好消息,哪些词把石榴也当做人来写?(急切地,扒开,张望)这些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榴。石榴和同学们一样有自己的心情,会笑,会动,你能读出石榴娃娃那种急切的心情吗?边做动作边读。

3.这个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娃娃的活泼可爱。你也能写出这么可爱有趣的句子吗?试着仿照作者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小蝴蝶 小鸟 拟人句练习4.作者把一个个石榴果当成可爱的娃娃来写,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他对石榴的喜爱,你们喜爱这些石榴娃娃吗?带着喜爱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你们看到那热闹非凡的景象了吗?瞧,多么活泼的小喇叭,多么可爱的小娃娃,作者奇特的想象让文字都变活了,跟你们读着、谈着,老师也觉得这两段话写得特别生动、有趣。同学们,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老师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看来,作者细细的观察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正是因为作者用眼观察,用脑想象,那火红的石榴花才会在他的笔下幻化成一个个(小喇叭),那熟透的石榴才能够(笑了),石榴娃娃才能写得那么(顽皮可爱)。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过渡:石榴子儿是什么样子呢?它的味道怎样呢?读完第四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任务二:体会石榴子儿的特点。

学习策略: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石榴子儿在形状、颜色、味道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展示交流: 1.(师出示石榴实物)看,这是什么?剥开外皮,我们看见了它们的样子是,读(课件出示:样子: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看见了它们的颜色是(课件出示: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取几粒尝一尝,它们的味道是(课件出示:味道:酸溜溜、甜津津)师:看,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品尝到的。

3.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第四段(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评价:①你的朗读能让人听了就想尝一尝

②你的朗读仿佛让人看到石榴子儿是玲珑剔透的!

4.提问:作者在写这石榴子儿时,他是按什么步骤来描写的?(学生交流)作者先写形状,再写颜色、味道,很有顺序。(板书:形状、颜色、味道)5.看来今天同学们大有收获,不仅学习到了优美的语言文字,更收获了写作方法。

师过渡:在第四段中我们通过小眼睛看,先观察石榴子儿的颜色和形状,通过小嘴巴尝,知道了它的味道,最后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还可以闻一闻,摸一摸。我们在写一种水果时,也可以按照作者写石榴子的这种方法来写。仿写:老师也请你们按这样的顺序来写一写。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水果,仿写第四段。

布置作业: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然后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检测导结: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按照“春天→_____→____”的时间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在写果实的时候,写了石榴_______的变化、形状特点以及石榴子儿的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安全管理工作的发言稿下一篇:2018年上半年陕西省建筑施工A类安全员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