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2024-08-10

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通用10篇)

篇1: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范文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三年多来,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下阶段工作,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学校布局的松散,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

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我们的做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

“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

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

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②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篇2: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三年多来,随着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以新课实验为重点,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现对实验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三年多来,随着学校的外地借读生源逐年增加,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在这三年里带领全体教职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迎难而上,克服瓶颈制约,勇于探索,大

胆实践,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求实、创新”的校风为抓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勤奋、创优”的教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治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课改,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发展的环境。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办学成果:

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县首届先进校本教研学校。

二、具体的实施办法

1、制定方案,确定目标和思路

基于对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学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工作方案,确定我校课改的主题是:

“融入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师生共成长”。总体思路是:

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注重反思、优化教师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推动学校跨跃式发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提出具体目标:

从学校层面上讲,提出创建县课改示范学校的目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打建学科基地,制定名师培养工程,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合作严谨的教研氛围,5年内培养2名县级名师,6名县级教坛新秀。

从教师层面上讲,构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成为研究性教师。从学生层现上讲,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各级竞赛中获取好成绩。

2、健全制度,加强组织,完善管理。

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起科学管理的观念,充分尊重广大实验教师,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新课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组长组成,做到校长亲自抓,教导处负责抓,教研组具体抓的工作网络。

健全制度,规范课改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相继出台了《课改理念学习制度》《课改教师备课制度》《课改教师常规考核办法》《课改教研制度》《课改教师奖励办法》《课改学生评价办法等,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各项改革措施实施有力,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使学校课改活动不断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篇3: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已经从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来.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因此,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政策法规依据.2.建构主义理论.3.多元智能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一个前沿探索的问题, 也是一个与当前教学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国内外都对此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但教学的有效性与时代息息相关,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因此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主要有:

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2.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3.有效的师生互动策略, 4.有效的课堂反馈及评价策略.

研究的预期目标:分析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提出适合本地实情 (大班额) 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 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探索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使广大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一) 研究原则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双主体原则.3.发展性原则.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研究方式主要策略有:

1. 组织调查, 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收集数据、整理分析, 查找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 明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向.

2. 上好研究课.根据课题实验方案, 切实上好每一节实验研究课, 把课堂当做实验的主阵地.具体操作流程为:

提出研究目的, 集体备课→一课多上→课堂观察→执教者反思听课者座谈→总结提升.

3. 上好常态课.

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课题实验的目标, 认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备课阶段, 要求根据学情、教材及教者本人实际合理预设;在上课过程中, 要以提高有效性为根本宗旨, 关注课堂的师生互动;课后要求认真反思与总结, 发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4. 案例反思.

课题组成员在认真做好常态课教学反思的同时, 对于典型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进行理性思考, 撰写教学案例.在案例反思中, 总结有效教学的策略, 提升教学反思水平和能力.

5. 送教下乡, 广泛交流.

课题组的多位老师多次下乡送教通过与乡镇教师的交流, 宣传推广实验成果, 既发挥了辐射作用, 又使一些年轻教师不断成长起来.

6. 参与活动检验成果.

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赛课, 撰写案例、论文, 参加教学研讨会、网络教学活动等, 广泛交流、宣传、推广实验成果.

五、研究成效

(一) 探索了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 创设有利于互动的环境氛围———和谐民主的氛围是互动课堂的前提.

(1) 转变角色, 双向互动. (2) 互相尊重, 民主平等. (3) 以情感情, 以情染情.

2. 搭建有效互动的平台———适切诱人的平台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1) 定准互动的起点:找准兴趣点、抓住探究点. (2) 把握互动的时机:用情境激发兴趣、用问题引发思考、用冲突诱引思维、用追问引领思辨. (3) 放大互动的价值:让学生在互动中经历新知的建构过程、感受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完善思维的认识、发展情感的体验.

3. 激活广泛持久互动的耐力———激活耐力是有效互动的保障.

(1) 关注差异, 面向全体. (2) 适度评价, 激励互动.

(二) 探索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分阶段、分课型进行研究, 提出了小学数学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1. 新授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解释应用评价激励. (师、师或生) (师生) (生、师生)

2. 复习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自主梳理→交流展示完善整理→质疑问难沟通理解→联系应用提高拓展.

(三) 探索了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1. 学生参与互动的状态评价.

(1) 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是否独立思考, 思考过程是否合理灵活.

(3) 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4) 是否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5) 能否乐意与他人分工合作, 研究发现.

2. 学生互动的时空、方式评价.

(1) 学生独立思考时间是否充分, 演示交流是否广泛. (2) 学生是否有充分的活动时间 (不少于整节课的三分之二) . (3) 学习方式是否多样有效,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否互补.

3.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理解实质, 能否合理选择策略, 能否纳入旧知.

(2) 过程与方法:在新知的建构过程中能否自主发现数学结论, 能否获得数学活动的方法和经验,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数学思维等能否得到发展.

(3) 解决问题能力:能否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能否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否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4) 情感体验:能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而产生实践与创新的意识, 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能否得到发展.

六、分析

(一) 课堂教学的优化

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 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依据, 以素质教育要求为指导,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实践, 对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

(二) 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容易掌握和实践应用, 更适合大班额教学

篇4: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关键词:校本课程 小学生英语口语 三位一体的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性人才成为各国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教育部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落实教育部的部署,广东省教育厅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化英语教育改革,把英语素质作为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抓紧培养,各地级市建立一个实验区,各县、区设立一所实验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和各类课题研究”。珠海市政府也提出了“全面加强英语教育的行动计划,建设一批英语教育的示范性学校”的要求。为了落实各级政府上述的一系列要求,近几年我校在“利用校本课程,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实验的内容及目标

1.实验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自编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老师、部分老师或全体老师,根据国家制订的教育目标,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我校英语教育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实验的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为突破口,为小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英语,经常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有7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从而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因而,在教学指导上,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互补。

四、实验的时间和对象

时间:从2002年9月开始至今。

学生:从2002年9月和2003年9月入学的两个新生班,扩大到2004年至2006年的一年级新生整个年级。

教材:New Welcome To English、English In Action、《开心学英语》及马承编写的《英语入门教程》等。

成员:①设立专家指导小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专家及市、区英语教研员为顾问;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全体英语教师为成员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五、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1.实验原则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坚持我校行之有效的“听说领先、注重交际、轻松学习、乐中求知”的英语教学模式及“敢问、善谈、能演、爱唱、会玩”的“十字”英语教学特色,在实验中坚持6个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人文性原则、互补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2.实验方法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等方法。

六、实验的实施

1.三位一体的教学

在实验入门阶段,口语能力是读写能力的基础,所以抓口语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三位即字母、音素和音标。具体步骤是:

(1)学习26个字母。

(2)用掐头法学下列读音(去掉/e/就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F,L,M,N,S,X。

(3)用去尾法学下列读音(去掉/i:/就是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B,C,D,G,P,T,V,Z。

(4)学习5个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

(5)学习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

实践证明,学完音标后,学生对单词记得快且牢固,一扫对单词的恐惧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调查反馈表中,学生们对这一做法表示充分的肯定。

2.布置口语作业

仅靠课堂来提高口语能力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来增加提高口语能力的机会。香港朗文版教材和练习册有很多对话、故事、歌曲和小诗,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料,笔者常常布置如下的作业:朗读短文、背诵课文并录音、小组编对话并在下节课表演、唱英语歌或读英语诗并向家长汇报、假期学一首英文歌(诗)或一个英语故事等。一方面,家长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增加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锻炼了胆量,他们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倍感自豪。

3.选编好教材

(1)落实教学大纲,用好国家及省市规定教材。

(2)另选一套国际公认的适合学生的配套教材,如朗文版教材等。

(3)编写校本英语教材,如《英语天天说》《英语小诗》《每日一练》《爱我珠海》和《英语短剧》等教材。利用拓展课时间由英语教师轮流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英语知识,为他们语言实践创造了大量的机会。

(4)利用网络资源,编写网络教材。

(5)做好所用教材的二度开发,即课本的延伸和拓展工作,结合本地区学校、学生特点使教材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4.注重环境的布置

“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我校的文化长廊突出了英语特色,走廊上挂了名言警句标牌,用中英文标出;每班的墙报专辟一角,作为英语园地;学校还专门设立了English Corner,学生们可以在此畅所欲言。优美的环境为学生开口说英语创造了条件。

5.举办一年一度的英语节

每年圣诞节前后,是同学们盼望已久的英语节。这个每年一次的节日,是学生拓展视野、展示才能的好机会,学校还会邀请家长们参加。节目形式丰富多彩,有汇报课、知识竞赛、歌曲擂台赛、手抄报比赛、看英语片、文艺汇演、各国文化周和购物节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促进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使用。

6.开阔国际视野

为了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每年我校与香港鲫鱼涌小学定期进行师生互访活动。两地师生一同学习、共同交流,还进行了英语联欢活动。

7.评价方式

多种形式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他们口语能力的提高;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的方式是:

(1)学生自评:自己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写好分析小结并上交。

(2)学生互评:如录音的作业,笔者把学生1的录音带发给学生2听,学生2听完后要写一份评语,夹在磁带中,第二天交回学生1,学生通过互评共同提高。附学生录音互评表。

(3)教师评价:不仅仅是笔者自己评,期末还有英语组其他教师评价等。

附:英语朗文版教材三年级口语评价方案(见表1)。

评价内容:①师生会话;②生生对话;③看图说话;④自由介绍。

评价方式:学生2人一组,自由组合。

家长评价:采用写评语、问卷调查等形式。

七、实施的收获

几年来,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校本课程实施取得了如下成效:

(1)2004年4月,我班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九省市英语戏剧比赛,他们流利的英语得到评委的高度赞赏,并一举夺得最佳演员奖、最佳剧本创作奖和整体演出奖。

(2)2005年6月,我校英语组全体教师对三年级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进行了口语检测,结果如文中表2。

(3)2005年12月,珠海市教育局的英语教研员拿了一份试题给我校学生检测。该份试题偏难,共有40题,每小题1分,既非朗文版教材又不是《新交际英语》版本的试题。我们从五年级(没有实验班)和四年级的英语实验班各抽了19名优秀的学生来检测,结果如文中表3。

(4)2008年5月在珠海市第12届“步步高”杯小学生“金口杯”比赛中,全市有500多名学生参加,我校六年级学生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姜紫煜同学获得一等奖的第一名,我校获团体优秀奖。2009年5月在珠海市第13届“步步高”杯小学生“金口杯”比赛中,我校有7个学生入围决赛,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和三等奖3名,我校获团体优秀奖。2010年6月在珠海市第14届“步步高”杯小学生“金口杯”比赛中,我校有3个学生入围决赛,他们分获一等奖的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五名,我校获团体优秀奖。

(5)几年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学生张莎拉的双亲在美国,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以色列人,她一直在珠海的外婆家生活。进实验班之前,她只能和母亲通话交流。现在,她和父亲能用英语在电话里对话。她的家长认为,她的实验班真没白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舜华.英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4).

[3]香洲区《小学阶段英语口试探索与实践》子课题组.小学英语口语评价方案[J].香洲教研,2005,(2).

篇5:郧县实验小学体育工作自查报告

郧阳区实验小学现有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43人,教职工118人。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鄂发〔2008〕10号)的精神,结合我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情况,对照《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学、科研活动。学校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理念,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现对照《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我校体育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统一思想,创设机制,以学校投入为保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我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小场地、小器材”教学改革实验学校,“雏鹰起飞”小学体育活动项目学校,被授予十堰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等。学校体育特色十分鲜明,群众性体育活动有着丰厚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但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有传承文化的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诉求。所以学校始终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校长刘兴平任组长,分管副校长王莉为副组长,体

育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郧阳区实验小学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教导处增设教务副主任岗位,具体负责学校体育工作。学校建立了定期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4次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学校体育活动、体育设施配套、体育安全管理、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等相关问题,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出台了《郧阳区实验小学体育工作三年规划》、《郧阳区实验小学关于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拟定了《郧阳区实验小学体育工作计划》、《郧阳区实验小学体育教研组教科研计划》、《郧阳区实验小学体育活动计划》等,要求各年级各班按照政策要求,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学期结束,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主持体育工作总结会。

三是形成了奖惩考核机制,学校制定了教学责任考核制度,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考核范围,每学年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评选文明班集体、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的重要条件。

四是加大经费投入,以保障学校体育高质量开展。学校运动场地标准规范,有60米直跑道、200米环形跑道。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体育器材配套,达标率为100%;新建两个篮球场,学校操场栽种了全区一流的高标准草坪,加设了护栏,添置标准乒乓球台4个,每年按时为专兼职教师发放体育教师服装费,全面满足了教学需求。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将体育因素作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精心描绘,营造了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

通过逐年加大投入和制定有效措施,学校体育课开设率为100%,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为92%,优秀率60%,在校学生体育测试达标率为95%,体育器材配备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做到了有操场,有活动器械,学生体质定期检测,保障了学生体质健康,学校成功上报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以师资建设为重点,强化培训,提高能力,不断提升学校体育的教学水平。

数量足、质量高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保证。目前,我校共配备体育专职教师8人,兼职体育教师4人。专职体育教师第一学历均系体育专业,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能够高质量得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执教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中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我校先后派出数名体育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种专业业务培训,其中一名教师还被确定为全区小学体育教师网上学习辅导教师。全校无论专职还是兼职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率达到了100%,体育专职教师经过培训后取得了合格证书,兼职体育教师通过培训,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明显提高,转变了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为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省、市、区体育教师教学大赛、体育教学论文评比和优质课竞赛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体育教研组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小

场地、小器材”教学改革实验》子课题《小木块在体育教学中地应用》的研究成效显著,顺利通过了课题组的验收,学校也因此被授予“小场地、小器材”教学改革实验先进单位。陈士东老师参与国家级课题《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与优质培训资源开发研究》的活动中,所开发的课件、课堂实录《蹲撑前滚翻》被评为优质课程资源一等奖,上传到《中国教师行动网》,供全国的体育教师学习参考,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探讨》发表在《湖北学校体育》上,《体育锻炼使你事半功倍》发表在《十堰教育》上;肖国忠老师参加十堰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获个人全能第二名、健美操比赛第一名,参加体育教学“三个一”评比获一等奖;唐荣华老师开发的课堂实录《多种姿势的跑》被中央教科所评为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精心组织教学,预防意外伤害》发表在《十堰教育》上。

体育教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体育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校体育教学水平。

三、以文体活动为载体,确保课时,形成特色,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把文体活动纳入教育教学的整体计划,把活动时间排进课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根据统一的学校春季和冬季学生作息时间表,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的活动时间。我校坚持开齐开足体育课,严格落实体育课教学标准,任何教师、任何学科都不得挤

占。每天在上午二、三节课之间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由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内容构成,一般是乒乓球、跳绳、踢毽子三项传统体育活动,我们要求必须确保活动时间,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坚持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由于我们能够长期坚持开展这些传统项目的锻炼,近年来取得了喜人的战绩。

为了确保体育教学课的安全,学校对体育设施、场地器材等进行了安全责任区划分,做到专人管理、维护体育器材,制定了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安全规则,杜绝了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四、以体育竞赛为激励,创优争先,选拔人才,充分展示学校体育的竞赛水平。

我校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历史悠久,蔚然成风。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学生体制检测,冬季锻炼月等大型活动,并且组织年级组、班级开展小型对抗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活动。通过参赛,展示了学校体育教学成果,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体育竞争意识。学校参加十堰市首届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赛即取得了总分第一和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双丰收。在郧区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城区小学乒乓球赛场上,我校学生独领风骚,一举摘得男子甲、乙组、女子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学生奥丽丽、邬艳丽等获得全国“雏鹰起飞”小学体育活动踢毽子项目小能手的称号。2000年以来,学校共有12人14次打破校、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记录,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68名体育特长生;实验小学田径代表队多

人多次在市小学生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多名教师被评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先进个人”。这些荣誉的获得,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品牌,是对我校体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存 在 问 题

一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班级多,班容量大导致场地严重不足,体育专职教师缺编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实验小学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步伐。

二是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平均年龄偏大,不能完全适应现在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是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形成社会的共识,部分家长重智轻体,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不支持、不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推进力度,认真研究并重点解决好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硬件建设逐步完善,软件配套提档升级,按照湖北省中小学校体育工作检查评估细则(试行)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使学校体育教育在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郧 区 实 验 小 学

篇6:朔里实验小学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安全工作,精心打造平安校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种安全会议要求,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情况书面汇报于下:

一、安全工作措施

近几年来,我们一向将安全文明工作视为立校的生命线,并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成效显著。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根据有关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从校长到全体师生员工都牢固地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首先研究创建“平安校园”活动计划,并调整充实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的主要负责人、各年级组长担任组员。制定和健全了《门卫制度》、《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校外人员入校登记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办公室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并建立安全文明校园组织网络,组织分工合理,成员职责明确,做到齐抓共管,把创建工作抓细抓实。并纳入到学校总体计划中,保证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使学校创建“平安校园”

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明确要害、确定目标、责任到人

在创建“平安校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校对照创建的标准、强化措施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提高预防,控制和处置的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承包责任制即学校与各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工作责任状,并将抓好安全工作作为考核每位教职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加强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形成创建工作的合力。学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对重点目标,要害部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对保卫、交通、消防、调解措施进行落实,健全各类制度、台帐。并根据学校地段的特点,经常在上学和放学时间在校门口维护交通秩序。学校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非本校人员进出校门都要严格审核、登记。一旦发现校门口周边有流动摊点,及时将以清理,确保学生交通和食品安全。真正做到人防、技防、物防要求的规范管理。对于一些不安定因素立即进行整改,不断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三)积极防范、全面排查、综合整治

我校定期对校园的各类建筑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公共活动场所等进行全面排查。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宿舍、用电设施、门窗、栏杆不符高度等及时进行了整改,消除了安全死角和隐患,确保了师生安全。高度重视各项突发事件,做好防范工作。

(四)法制宣传,营造氛围,成效显著

学校十分重视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并把它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之

中,要求在校会、课堂教学、教师会活动中层层渗透,持续进行。并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如宣传窗、黑板报、图片展览,校园名人语录等进行教育,造就氛围,陶冶情操。同时还邀请驻地派出所有关同志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经常来校作法制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不间断地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由于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全校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大大加强。因此我校从建校至今重大案件发案率、治安案件的发案率、一般案件的发案率均为零。也从未发生过任何治安灾害性事故。全校师生员工也从未发生过违法犯罪现象。

二、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1、交通安全始终是我校安全工作重点,由于部分学生离校较远,有些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易造成安全事故。

2、校门口的流动商贩,流动性较大治理难度较大。

三、整改措施:

我们将继续加强以交通安全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提高交通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继续加强校门外流动商贩的整治工作,严禁学生课间出校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与管理,教育学生不要购买“三无”食品。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重视安全工作,及时解决“平安校园”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为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

朔里实验小学安全工作

自查报告

篇7:中坝小学实验教学工作自查报告

实验及信息化教学工作自查报告

二〇一四年五月五日

中坝镇中坝小学实验及信息化教学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实验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实验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切实提高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我校在上级部门及学校领导指导下,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及信息化教学各项预定的工作目标。本学期4月15日我校组建了以学校校长赵有兴同志为组长的实验及信息化教学工作自查小组,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坝小学现有教学班9个,学生191人,教师20人。学校教学设施基本齐全,配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功能室,各类教学仪器2004件,实验台桌5套,总额达3.5万余元,现有学生用机16台,教师用机6台,基本满足了学校教学需要。

二、机构健全 责任到位

为使实验及信息化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实验及信息化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有兴,副组长:张兴虎,成员:景生永、刘双、王吉丽、方立国、朱忠泉、周登甲,同时,分别制定了各自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实验及信息化教学建设工作,副组长负责指导实验及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工作,成员负责各室具体的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

职)4名,实验教学能力强。为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期初订好科学教学实验计划,凡教学大纲与教材规定做的演示与分组实验,我们都想办法给学生开出。分组实验的材料有四个来源:(1)、仪器室内分组实验盒,(2)、学生下发的实验耗材;(3)、自制自购分组实验材料。(4)、发动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废旧物品。积极安排好实验所需用品、药品,提前根据教学进度准备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努力开足开全。本学期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教学做到规范化,每次演示与分组实验都预先写好实验通知单,课堂上的演示、分组实验有仪器配备、使用情况、过程等整体效果记录。同时教师填好实验情况记载,学生填好实验报告单。实验完毕后的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后整理收放原处,以便下次使用。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充分使用,体现管理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实验教学活动纳入学校教研活动中,经常组织科学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好经验,不断使我校的实验教学综合水平得到提高和完善。

六、信息化技术教学工作

(一)人员配备

1、学校配有微机室管理人员1人。

2、学校现有兼职信息技术教学教师4人。

(二)配套设施

1、微机室:学校现有微机室1间,面积66平方米。配有16台计算机,并接入宽带互联网。

篇8: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现场交流会日前在成都举行。全国30个国家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的代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管理及评价工作业务管理和专业机构相关负责人200余人与会。安庆、广州、北京市海淀区、武汉、常州、上海、成都7个实验区在会上分享了各自实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经验。

据悉,这是2013年12月教育部启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工作总结和推进会议。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年多来,改革实验工作取得了诸多积极成果,如建立起了政府统筹、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探索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业力量科学开发评价工具,反馈评价结果,改进了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进步,但是少数实验区还存在推进缓慢、畏难情绪等问题。改革旨在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提出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工具,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改变单纯以分数、升学率来评价教育质量的不良倾向。同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要与中考改革统筹、协同推进,形成育人的合力。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篇9: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查报告

关键词:本土母语音乐 校本课程开发 课堂教学 实验报告 红河

一、问题的提出

1.国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并进入实施阶段。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拉开了序幕,而《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编写和试用标志着课程改革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力度最大、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可以肯定此举必将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2.我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正式实行。以校为本的“关注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关注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关注学校办学特色构建”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应运而生,并将成为我国今后至少三十年内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以此为契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发展方向应立足于本区域的母语音乐,其核心动力及培养目标应着重放在本土情感的回归上,并通过课堂教学体系的长期探索与不断完善推动母语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

3.真正发展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新体系。毋庸置疑的是,早在1995年12月广州召开的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提出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新理念,就是要把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少数民族本土母语音乐传承的主要基地,在少数民族地区着力发展本土母语音乐教育,以推行这一新理念的具体实践。只有这样,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才能得以有效挖掘、整理和研究。然而,这些少数民族本土母语音乐在当前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地位和课堂教学如何,是问题提出的关键因素。

4.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本土母语音乐则是汉族音乐之外的重要音乐存在。从当前的相关情况看,汉族音乐因其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传承上占据着绝对优势,而各少数民族的本土母语音乐却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传承逐步断层,情感不断流失”的尴尬局面,并伴随着失传或正在失传的危险,即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保护起来也是有局限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成为没有发展的传承。

5.新世纪对人才的挑战。以人为本的国家发展战略首先重视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除借鉴外部力量外,最终还是要立足本国本民族的传统和创新。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强烈地冲击着世界各国各个民族本土母语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而中国因受“欧洲音乐中心论”和“汉族音乐优势论”的影响,致使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母语音乐正面临“沙漠化”的严峻挑战,其形势的紧迫性已刻不容缓,故而探讨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已形势紧迫了。改观这一形势的有效途径是鼓励和探索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不同民族区域实施不同民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二、指导性思想

1.彰显人文内涵。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建立是以弘扬本土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核心内容的,汉族之外55个少数民族的“本土母语音乐”则正是这一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融入学校音乐教育,使之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则是其彰显人文内涵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聚合教育资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校本课程问题正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无论是作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音乐学科,还是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音乐学科,在我国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民族环境下“本土母语音乐”进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范畴是必然的。而本土母语音乐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也正是将弱势的本土文化整合、聚集并融入课程和引入课堂的过程。从学校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层面看,聚合教育资源是改观这一局势的最佳选择。

三、理论性依据

1.从“本土母语音乐”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内涵思考,二者之间有着不同的社会需求功能,前者承载着强烈的社会情感功能,而后者则承载着浓厚的社会教育功能。事物的最终发展取决于实践与理论的互动效应,“本土母语音乐”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结合本身就内涵着实践与理论的一种互动关系,其效应将直接促进“本土母语音乐”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对于我国以“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的课程改革和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而言,音乐课程改革下的本土母语音乐将直接促进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音乐教育主导下的本土母语音乐也将直接推动音乐课程的改革进程。

2.新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应对这种挑战则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而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通过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这一举措,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情趣和独立的民族自主创新意识,并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意识,最终达到素质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所应有的整体效益。

四、实验准原则

1.教育与情感相结合原则: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的情感主体意识。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母语音乐教育则是培养民族情感的重中之重。

2.审美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向,在本土母语音乐的熟悉过程中激发人文主体情感,发展音乐创造力和培养音乐实践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原则:教学实验要侧重民俗学与音乐学的融合,深层挖掘本土音乐文化的内涵结合音乐技能训练,探求音乐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4.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原则:实验过程既要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共同规律与特点,又要承认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而不忽略学生个性发展、不放弃学生“慢性”发展。

5.寓教于乐与快乐课堂原则:音乐教学的课堂一定要快乐,避免死硬的说教和枯燥的灌输,通过优美感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唤起学生的求知情感,在快乐中自愿自然地接受美,学习从聆听开始。

6.科学系统与循序渐进原则:音乐是一门学科,音乐教育则是一门科学,其课堂教学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无论是母语本身的含混不清还是音乐本身艰涩难懂,都需要循序渐进。

五、方法与过程

音乐教育的主导在于音乐教师的教学,而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因地制宜地将本土母语音乐全面引入课堂教学时,其教学的关键则在于确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的建立在本土母语音乐内容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本土母语音乐素材的教法研究是重中之重,其核心在组织原则上是对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查有梁在《教育建模》一书中说:“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处于实践和理论之间的中介方法”。通过教学模式的构建,能把教学实践上升为教学理论,反过来又给实践以指导。实验过程就是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应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应遵循“教学有模,教无定模”的规律和要求给音乐课程改革提供反馈信息,从而加快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加大音乐教育改革的力度。

本土母语音乐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联系以及二者在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实践应用层面上的灵活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问题,是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之所在。相关教学实验以红河区域音乐素材为例——

1.第一阶段——实验课前准备阶段:一方面收集并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政策及理论,教育学提供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将有效地解决“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把握当前形势下红河区域本土民族的母语音乐课程资源之挖掘、整理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彝族和哈尼族的民间音乐通过走出去实地采风和请进来学习艺人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第二阶段——实验课堂模式探索: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在模式上是不固定的,但有一个基本模式观念是:开发内容要因地制宜,内容设置要因人而异。

一方面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两相融合:红河区域有10余个世居民族,其本土母语音乐多彩纷呈,当然其繁杂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从课堂教学的适用对象考虑,可以从红河区域的哈尼族和彝族的代表性民族歌舞素材音乐入手,以校本课程的简约灵活为框架,结合音乐学“雏形→原型→变型→无型”的“传统与创新”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具体素材选择如红河建水彝族民歌《采花行》、《郎采合》等,当然使用民间小调如《螃蟹歌》、《鲜花调》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一个准则:优美、熟悉、简练。校本课程开发的表层模式在于把“音乐学中的本土母语音乐资源”和“教育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进行内容与形式的两相融合,其实质是音乐教育学效应。

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两相互动:事物的最终发展取决于实践与理论的互动效应。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层模式是在对各个区域民族“本土母语音乐”了解与把握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学习与研究的双层基础上拟行展开的,是实践与理论的两相互动,是探索适合不同区域民族特色的校本化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基础。这一构建过程,将逐步提高我们对民族母语音乐文化的认知水平,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本位意识,并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都将有着非常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随着实践与理论的互支互动不断深入,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在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成熟起来的方法基础,又可为艺术教育的其他姊妹学科的校本化课程建设提供宝贵的研究经验。

3.第三阶段——实验课后完善阶段:主要是教师课后的自我评估以及学生的信息反馈,当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师完善的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上。我们注意到音乐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应着重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特色音乐教材,致力于实施富有本区域民族特点的本土母语音乐教育,其教师除具有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同时还应具备与本土母语音乐教材建设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以及“教学风格和教学心理”等,这些素质的培养途径大多需要在“职后继续教育”中实现,任重而道远,但前景可观。

六、实验数据链

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着力点在于如何结合校本课程“关注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关注教师专业研究能力、关注学校办学特色构建”上,这“三个关注”的实际成效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次教学实验重点放在红河本土主体民族哈尼族和彝族母语音乐“课堂教学应用谱例”的开发和设计上,其方法与过程按照上述第二阶段实验课堂模式探索,在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上,采取“欣赏学习从聆听开始→情感认知从素材入手”的启蒙式课堂,逐渐进入“单素材多变→多素材组合”的兴趣式课堂,进而呈现“改编→综合”的创新式课堂,这样一个从“启蒙→兴趣→创新”的课堂过程即是本土母语音乐与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与理论互动中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由此,我们的实验数据链设计如下图:

本实验数据链的设计项目均为变量数据参考,不存在固定值因素,即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课堂过程到“创新意识”的目标培养不受上图“九个点”的绝对比例影响,而是由课堂主体(包括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班级与相同程度班级不同程度学生)和课堂主导(包括不同程度专业教师)决定各因素影响浮动比例,进一步讲这一课堂过程的目标培养不局限于学生共性和教师个性。从长远看,这种实验数据链的比例是多变的,是全体学生发展、教师个体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因素数据链。

本实验数据链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及教学课型(包括专项课和综合课)不要求有固定的教案,但一定要有丰富多元的教案设计,不仅要有教学内容的共性体现,还要有教学对象的个性表达。这一长期的摸索过程对教师的执教素质和学生的学习品质都是双赢的。事实将证明:本土母语音乐的校本化建设是音乐学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限于篇幅,详细内容与动态数据恕不细述。

七、面临的问题

对于一项极富创新意识的教学实验而言,其过程出现一些困扰和疑惑在所难免,但俗话说“办法总比问题多”,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相信,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浓厚兴趣和不遗余力的创新热情,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从“强化意识”到“规范过程”再到“目标实现”,虽任重而道远,但展望前景令人卓然欣慰。在本实验过程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1.实验过程中对本土母语音乐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展开研究的知识欠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专家讲座和实地采风”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依靠民族音乐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以及与民间艺人直接贴身感受。

2.实验过程中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理解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采取“独立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依靠积极主动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和集体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教学实验阶段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有可能造成执教者失去信心、思维混乱。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采取“教学模式与理性反思”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在课堂上善于发现新问题并不断革新教学具体模式,在课下善于反思新情况并理性看待教学实际效果。

八、实验准结论

实验结果是实验预期目标的最后回应,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验客观地讲只有准结论而没有定结论,艺术学科不是所有的教学实验都必须要有定结论。本实验结果之所以存在“准”的定性,在于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在课堂教学应用层面上可能缺乏操作上的灵活性,从时间上可能也难以完成预期方案,其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更大范围内更长时间的教学实体进行尝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只能“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具体应对”地摸着石头过河,依靠不同学校的不同条件借鉴其理论的不同角度的不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用最小的资金投入争取最大的教学成效。本实验的准结论是:①传统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师资基本不具备本土母语音乐的从教能力,通过本实验明显改观,主要表现在民俗民风的母语文化方面;②大多数学生从独钟现代流行音乐到关注本土母语音乐的兴趣意识大为改观,主要表现在对本土情感的回归上。

九、反思与展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因需要和欲望而产生,一件事情如此,一项事业更是如此。中国音乐教育必须走民族化道路毋庸置疑。在本土母语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中,无论教师和学生,这种兴趣在心理上和课堂上都实际地经受着“作品聆听困难,美感认知模糊,情感体验受阻”的三重障碍。但随着必要的硬件设施如音响资料和教学设备等投入力度加大所带来的课堂氛围将得到改善,以及在必须的软件需求如大到教师的在岗培训和小到教师的教案设计等方面下大功夫、下真功夫,这三重障碍必将突出重围。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 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曹 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查有梁.教育建模[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鱼 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杨恩寰.审美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78.

[7]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刘旭东 张宁娟 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篇10: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小学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学校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工作。以“以人为本,狠抓常规,规范发展,提高质量”为工作思路,努力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务实推进素质教育,强化了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了“全面规范发展”,现将小学部全面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学方面

本学期,根据小学部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和教师配备实际,教师备课放弃了原有电子备课的形式,采取了书面备课的传统备课模式,强调教案设计注重教学目标,重难点,强调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学生作业尝试分类作业分类批改的作业批改模式,重视作业批改记录和教学反思。在常规教学上强调“备好课,再上课”,作业设计精细,批改及时,同时注重午自习的辅导安排和设置,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睛辅导”的课外学习模式。

一学期以来,诸多教师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诠释了“思源人”的精神实质。像年级主任朱霞、胡建波,廖丽萍,一方面承担不少事务性工作,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精益求精,所担任的相关课程教学效果显著;年长教师张远帆,肖正芹,王应姣工作过程中默默无闻,求真务实;班主任吴桂英、易红英、程美玲、汪美玉在繁忙的班务工作同时,能够做到合理分配,游刃有余,常规教学务实扎实,成效显著;年轻班主任王芳、王萌工作勤奋,勤学好问,日渐成熟;新招考教师熊亚萍,顶岗教师冯凡玲工作勤奋努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英语教师胡桂珍,品德教师李晓娟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激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

一学期来,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等常规教学工作务实求真,卓有成效。教师的“三个一成果”即一篇优质教案、一篇优质教学反思和一篇优秀论文,目前已集结成册,形成小学部教学教研的成果之一。

本学期,小学部本着“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精心打造精彩课外”的理念,真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每天的“经典诵读”和“大课间”两项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读经典美文,多参加有益的户外活动。语、数两个教研组分别开展了“经典诵读”比赛和口算竞赛,学生在比赛中得到了锻炼,在学校书画作品展中有很多的作品都是出自小学部师生之手。在学校承办的“希望杯”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小学部表演的团体操《热力节拍》获得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在学校举行的首届科技文化体艺节中,小学部表演的文艺节目获得在场领导,老师和家长们的阵阵掌声。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小学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果。

二、德育方面

以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训练为重点。强化小学生仪容仪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尊老爱幼教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抓住安全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将继续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之一。小学部要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集会、班队活动,班会课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园内不玩危险性的游戏,杜绝安全隐患。加强教师值日工作,要求值日教师提高责任感,做好放学时的护送工作,对早上到校、放学路队、中午在校吃饭的学生加强管理,规范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安全活动。

2、精心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形式。每周一校领导(学生代表或教师代表)主题讲话,使学生树立“心中有国旗,心中有祖国”的思想。

3、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拓展“新世纪我能行,养成道德好习惯”的实践体验活动。

2、开展节日活动。各班级要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三月份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四月份开展“缅怀先烈、学习先烈”的清明节扫墓活动;五月份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六月份开展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月系列活动和庆“六一”活动。

3、深入开展“手拉手”活动。以文明伴我行,大手拉小手为主题,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校园里传递文明、传递友谊、传递爱心、传递微笑,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4、建全少先队每周先进班级评比制度。制定评选标准,树立学生的榜样。

(二)搞好少先队阵地建设

1、抓好少先队的队伍建设,选拔新队员,并积极准备,为提升少先队活动层次打下基础。

2、充分发挥“红领巾黑板报”的宣传教育作用。

3、抓好红领巾督导队等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展示我校少先队员风采的一个窗口,成为进行队员爱队、爱校、爱国教育的一个优秀的阵地。

4、建立建全少先队建设,加强中队辅导员的培训、指导,切实开展好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使中队活动真正成为少先队员常规教育的基地、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问题与不足:

1、德育工作一直侧重抓常规,缺乏特色。

2、心理健康教育还缺乏进一步深入、形式过于单一

3、学生的文明意识还没有完全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表现。

(四)整改目标 :

针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应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工作的重点:

1、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是校园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舞台。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确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表形象,塑造一支有较高文明修养、能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的班主任队伍,努力使每位教师向着“三高”(师德水准高、业务素质高、工

作效率高)的目标靠近。

3、继续培养学生增强“三爱三节“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文明道德水准,成为有爱心、有个性、有特长的一代新人。

(五)具体措施:

以学校德育工作发展规划为依托,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切实重视晨检、班队课,集会,电视课堂的教育作用,增设教育渠道,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班级管理的特色上多做有意的尝试。

2、各班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进一步促进家校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3、拓展行为习惯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形式:确保每月1~2节班会课作为心里健康教育课,行为习惯教育课,安全教育课。每班成立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

4、爱国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注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内化教育,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基础上注意突出人文性。

以上是小学部全面工作自查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发现的不足,并针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的整改措施。恳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上一篇:如何写邀请信下一篇:检验 标本 采集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