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教育十讲

2024-08-06

爱国教育十讲(精选8篇)

篇1:爱国教育十讲

大学生爱国教育十讲

一、1、“五四运动”时期,学生高喊的口号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是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名言。

3、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5、爱国知识分子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6、全球通史作者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

7、托马斯的《常识》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广泛流传的小册子。

8、不正确的是:1912年袁世凯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9、周恩来母校南开。

10、中共教育部于2016年1月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

二、1、我国管辖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

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云南。3、2018年是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4、爱国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首要的美德。

5、冼东妹在2004…,获得……,2008……。

6、北京奥运会获得金牌总数第一。

7、油条……秦桧有关,……。

8、汶川地震期间,……多难兴邦。9、2005年3月14日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10、爱国是情感、思想、行为的统一。

三、1、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

2、《马克思主义和民主问题》发表在1913年的《启蒙》杂志上。

3、蒙古不属于多民族国家。

4、民族认同双重属性的意义在于:广义民族认同,树立国家统一观,狭义民族认同,树立文化多元观。

5、《红河谷》……西藏人民……。

6、“爱国主义中的国是祖国。

7、瑞士导演乌里。

8、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9、75事件以热比娅为首。

10、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

四、1、孙权政权第一次于台湾发生联系。

2、开罗会议宣言确定日本战败后归还……。

3、《乡愁》……,余光中……。

4、九二共识核心是一个中国。5、2015年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历史性会晤。

6、《台湾四百年》作者是许倬云。7、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

8、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

9、台湾政治大学。

10、洪秀柱不属于民进党女性政治人物。

五、1、南北问题。

2、国家。

3、①②③。

4、山东。

5、美国。

6、利比亚。

7、台湾。

8、日。

9、美国。

10、浮士德。

六、1、4月15日。

2、李克强、孙德江。

3、人民。4、2014。

5、政治。

6、政治。7、2001年。

8、文化安全。

9、海尔冰箱。

10、奥威尔

七、1、2011.2、18000 3、14

4、布热津斯基

5、希腊

6、明

7、郭守敬 8、2012

9、英

10、末段高空防御

八、1、新加坡

2、十六届六中全会

3、爱国主义

4、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目标

5、基础工程

6、民主

7、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美好社会

8、法制。。治国理政

9、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生活

10、敬业。。行为准则

九、1、人民幸福 2、2020

3、决胜

4、文明

5、实现中国梦必须推进依法治国

6、中国国家博物馆

7、党的十八大

8、奋斗目标

9、美丽 10、2010年

十、1、非洲

2、美国日本 3、70%

4、中国

5、欧洲

6、墨子 7、15

8、一

9、山东半岛

10、霸权情怀

篇2:爱国教育十讲

王凯

余文森,教育学教授,196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专家工作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召集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分课题负责人,教育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

本书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作者的睿智与幽默,读者在本书中随处都可感受到。

第一讲 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第二讲 教学的生成性 第三讲 三维目标 第四讲 教学情境 第五讲 教学关系

第六讲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第一条铁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第二条铁律:“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第三条铁律:“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第七讲 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

第一方面: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

第二方面: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第三方面: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

第四方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第八讲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第九讲 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第十讲 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类型:教学型教研

第二种类型:研究型教研

第三种类型:学习型教研 后记

看了《有效教育十讲》,觉得文章一开头的隐喻很有意思,用穿玉米地打比喻,通过比谁穿得快、比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当中,谁掰的玉米多、谁安全。引出

了教学中的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文中提到了很多的例子以及学生学习体验,很多话都说到心里去了,让我忍不住拿起了笔在书上又画又圈,第一章看下来要40分钟左右,但不觉得时间长。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公开课几乎到了“无情境不成课”的状态。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激发出来,激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把“境”创设出来,带领学生进入那种情境,“境”是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情与理性,使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但也不能为情境而情境,否则反而压制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情境创设,余教授概括出六种:

1、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

2、借助动作或者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如操作、表演、活动、演示;

3、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如朗读、描述、比喻;

4、借助新旧知识的关联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都属于这个范畴;

6、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存在的哪些误区:

1、形式化的情境;

2、假问题的情境;

3、缺乏真情的情境;

4、“猜谜式”的情境,缘于问题设计指向不明确;

5、“电灌”的情境。多媒体课件滥用。

文章中提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对我印象最深。文章提到了:新课程有个很突出的亮点,就是强调课程资源,强调老师要有课程意识,但是这有可能出现教学内容的泛化、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在文中举一个数学课的案例很典型。数学老师教个0,由于举得例子太多了,学生们最后学到的只是0的形态,有关“0”的作用和意义学生的印象却不深。

近几年,自从新课程改革,我们老师通过学习、实践,在教学上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首先我们老师的观念有了转变,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给了我们教师意识的改变,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拓宽了教学思路。其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了,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创新、合作的关系,使课堂活跃起来。这样的课堂都需要教师从自身的专业着手,结合各方面的知识有机整合,多次摸索实践才能慢慢形成。现在我们老师也一直在探讨,实践着,和新课程一起成长着。

但是目前,课堂教学和教育体制也有着互相矛盾的地方,我们中国的学生还是没能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特别是学生到了初中、高中,题海战把他们整个生活都占据了。老师为了提高应试成绩,每天布置很多作业、考卷,还有许多家长另外追加课外作业,有的学生每天晚上不到11点、12点是躺不到床上休息的,早上6点不到就起来,学生的睡眠时间只有5-6个小时,这样的学生哪有这么多精力去更有效地学习、思考?一卷定终身的考试,逼着老师、学生进行题海战,使得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也使得学生的整个童年失去了快乐。

篇3:浅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性爱国

理性爱国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有之义

关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目前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很多观点, 但大都认为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意志、思想理论及行为一体的反映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综合复杂的价值体系。“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者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需要出发, 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和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受教育者激活爱国情感, 并将朴素、非理性的情感提升为理性的爱国思想和观念, 进而形成一种自觉爱国行为的活动。”[1]简单地讲爱国主义教育即爱国情感的激发、爱国认知的传递、爱国思想和信念的养成以及爱国行为引导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把对祖国的热爱从一种不稳定不成熟的感情升华为一种稳定成熟的思想心理意识和世界观并在这种心理意识和世界观的支配下外化成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爱国行为的过程。由此可知, 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即贯穿着科学理性原则。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素养的大学生, 而且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如果说中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多的是激发教育对象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感和“稚嫩“的爱国行为的话, 那么, 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则更应注重爱国认知的理性化、理论化和体系化, 更注重爱国实践行为的引导, 也就是说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注重和突出贯穿科学理性精神和科学理性原则。

加强理性爱国教育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本质是维护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 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国家振兴、民族发展。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但是在谋求和维护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的本质上始终是一致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全球化浪潮已不可阻挡之势在世界范围内汹涌澎湃,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看,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明乃至不同思维方式在新的时代层面上的竞争与整合, 其突出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各国都无一例外的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各国在经济、政治等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无不牵涉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加之, 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国际经济政治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秩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全球性跨国公司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 主导着全球性经济发展, 并且不断向各国扩张和发展, 甚至支配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主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 必然受到这个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的束缚。同时, 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等活动, 以及具有国际支持背景的“台独”、“藏独”等民族分离势力和“东突”恐怖组织, 都对我国的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我国人民历来有着维护全民族和国家最高利益的坚强决心和英勇不屈的行为。但是, 爱国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复杂, 爱国已不再是战争时期那样, 开枪消灭敌人。全球化时代使得爱国主义的表达途径多样化, 选择不当就可能上升为一种破坏性的亢奋的爱国主义。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 也使得潜藏于爱国主义和国家之间的进攻性凸显。

同时,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安全, 必须以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为依托, 因此, 爱国诉求的表达和爱国方式的选择还要与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相联系, 处理好爱国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 全球化条件下如何采用更好的方式来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特别是对于有着高度爱国热情的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

1.正确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国情、世情是理性爱国的前提

理性的爱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对本国历史的审视, 对本国当前现实的分析和对本国未来的展望以及放在整个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去审视的基础上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步增大、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这一切为世界瞩目、令世人赞叹, 也无不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 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平衡,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很多。而且“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 再加上目前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一些西方学者便发出“中国威胁论”的口号, 对中国的发展虎视眈眈。”[2]可以说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是内忧和外患并存。审时度势, 形成对国家形势和国际环境的理性认识, 是理性爱国的前提。为此, 高校理性爱国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历史教育, 使大学生以史为鉴;加强国情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加强国际形势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历史比较、发展比较和中西比较中既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实践中促进爱国认知由感性升华至理性层面是理性爱国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突破长久以来教条化、形式化、显性化、课程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以活动和实践为载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在实践中促进爱国认知由感性升华至理性层面。因为, 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的爱国情感、树立的爱国理念才会更深刻、更理性、更持久并由此产生更加自觉理性的爱国行为。为此, 一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主题活动中。二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三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实践教育基地的体验中。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以此为依托进行身临其境式的实践体验活动。四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重大事件的引导中。

3.探索建立理性爱国的教育管理机制是理性爱国的关键

一是要建立宣传层面的舆论引导机制。舆论影响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理性爱国是民族利益至上的真诚觉悟, 是实现民富国强、民族复兴的执着信念。要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维系的灵魂, 理性爱国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 在道德的范畴内, 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着眼点, 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热情, 并有理合法地采取爱国行动。

二是建立认知层面的行为引导机制。当一些涉及国家之间政治、军事、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等比较敏感重大事件时, 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性认知的引导, 要有专门的指导人员及时的对事件进行正确的解读, 使学生认清事件的真相和实质。同时可有序的组织大学生开展针对事件的理性活动, 比如在校内组织开展签名活动、组织开展专题演讲活动、组织开展专题论坛等活动, 进行事件的评析和爱国意愿的表达。

三是建立实践层面的行为管理机制。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依法爱国的理念, 不参加未经政府批准的非法的游行示威活动, 使大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在行使自己的合理合法的政治诉求表达权利时, 不应违背社会及其他人的合法权利。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应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 对于未经政府批准的非法的游行示威活动以及在游行活动中侵害社会及其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给予必要的制止。当然, 这种基于实践层面的理性爱国的行为管理机制的建立, 需要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的通力合作, 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曾令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和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6, 30:57.

篇4:浅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性爱国

【关键词】高校 理性爱国 教育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但是,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个体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从爱国主义的价值属性看,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从爱国主义的功能属性看,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一个国家和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是保卫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保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进而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中国和平崛起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形势日益严峻和复杂,必须进一步强化全民族的凝聚力、筑牢共同的精神支柱。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结合时代特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性爱国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理性爱国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应有之义

关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目前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很多观点,但大都认为爱国主义是人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意志、思想理论及行为一体的反映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综合复杂的价值体系。“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者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需要出发,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受教育者激活爱国情感,并将朴素、非理性的情感提升为理性的爱国思想和观念,进而形成一种自觉爱国行为的活动。”[1]简单地讲爱国主义教育即爱国情感的激发、爱国认知的传递、爱国思想和信念的养成以及爱国行为引导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把对祖国的热爱从一种不稳定不成熟的感情升华为一种稳定成熟的思想心理意识和世界观并在这种心理意识和世界观的支配下外化成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爱国行为的过程。由此可知,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即贯穿着科学理性原则。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素养的大学生,而且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说中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多的是激发教育对象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感和“稚嫩“的爱国行为的话,那么,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则更应注重爱国认知的理性化、理论化和体系化,更注重爱国实践行为的引导,也就是说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注重和突出贯穿科学理性精神和科学理性原则。

加强理性爱国教育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本质是维护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国家振兴、民族发展。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在谋求和维护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的本质上始终是一致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已不可阻挡之势在世界范围内汹涌澎湃,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看,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明乃至不同思维方式在新的时代层面上的竞争与整合,其突出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各国都无一例外的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各国在经济、政治等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无不牵涉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加之,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国际经济政治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秩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全球性跨国公司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主导着全球性经济发展,并且不断向各国扩张和发展,甚至支配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主权。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必然受到这个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的束缚。同时,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等活动,以及具有国际支持背景的“台独”、“藏独”等民族分离势力和“东突”恐怖组织,都对我国的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国人民历来有着维护全民族和国家最高利益的坚强决心和英勇不屈的行为。但是,爱国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复杂,爱国已不再是战争时期那样,开枪消灭敌人。全球化时代使得爱国主义的表达途径多样化,选择不当就可能上升为一种破坏性的亢奋的爱国主义。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也使得潜藏于爱国主义和国家之间的进攻性凸显。

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安全,必须以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为依托,因此,爱国诉求的表达和爱国方式的选择还要与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相联系,处理好爱国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全球化条件下如何采用更好的方式来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对于有着高度爱国热情的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

1.正确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国情、世情是理性爱国的前提

理性的爱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对本国历史的审视,对本国当前现实的分析和对本国未来的展望以及放在整个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去审视的基础上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步增大、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这一切为世界瞩目、令世人赞叹,也无不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平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很多。而且“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再加上目前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一些西方学者便发出“中国威胁论”的口号,对中国的发展虎视眈眈。”[2]可以说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是内忧和外患并存。审时度势, 形成对国家形势和国际环境的理性认识,是理性爱国的前提。为此,高校理性爱国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历史教育,使大学生以史为鉴;加强国情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加强国际形势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历史比较、发展比较和中西比较中既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实践中促进爱国认知由感性升华至理性层面是理性爱国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突破长久以来教条化、形式化、显性化、课程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以活动和实践为载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在实践中促进爱国认知由感性升华至理性层面。因为,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的爱国情感、树立的爱国理念才会更深刻、更理性、更持久并由此产生更加自觉理性的爱国行为。为此,一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主题活动中。二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三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实践教育基地的体验中。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以此为依托进行身临其境式的实践体验活动。四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重大事件的引导中。

3.探索建立理性爱国的教育管理机制是理性爱国的关键

一是要建立宣传层面的舆论引导机制。舆论影响观念,观念决定行为。理性爱国是民族利益至上的真诚觉悟,是实现民富国强、民族复兴的执着信念。要引导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维系的灵魂,理性爱国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 在道德的范畴内, 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着眼点, 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热情, 并有理合法地采取爱国行动。

二是建立认知层面的行为引导机制。当一些涉及国家之间政治、 军事、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等比较敏感重大事件时,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性认知的引导,要有专门的指导人员及时的对事件进行正确的解读,使学生认清事件的真相和实质。同时可有序的组织大学生开展针对事件的理性活动,比如在校内组织开展签名活动、组织开展专题演讲活动、组织开展专题论坛等活动,进行事件的评析和爱国意愿的表达。

三是建立实践层面的行为管理机制。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依法爱国的理念,不参加未经政府批准的非法的游行示威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在行使自己的合理合法的政治诉求表达权利时,不应违背社会及其他人的合法权利。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应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对于未经政府批准的非法的游行示威活动以及在游行活动中侵害社会及其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给予必要的制止。当然,这种基于实践层面的理性爱国的行为管理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的通力合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曾令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和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6,30:57.

[2]黄文婉.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学理论, 2010,17:193.

篇5: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第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的第十讲主要讨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问题。校本研究即校本教研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

教学型教研是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教学型教研一般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成果主要呈现样式的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教学型教研在课例研究方面的运用多于它在课堂和案例方面的运用。课例主要涉及与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关的课堂中具体的教学事件、教学行为,与完成教学任务直接相关。课堂则不单是教学活动的场所,而是师生活动的综合性环境。案例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在教学型教研中的课例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

1、一人同课多轮;

2、多人同课循环;

3、同课异构;

4、互助式观课;

5、邀请式观课;

6、反思式观课。反正,无论是哪种课例研究,都应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

研究性教研以研为着眼点,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从教师角度而言,研究课题的确立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学科背景、经验基础、兴趣爱好、教学意义、实际可能。课题有不同的类型,比如规划课题和个人课题。其中,个人课题是指有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个人课题”具有以下特征:

1、从研究目的看,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从承担者的角度看,由教师个人自己确定并独立承担。

3、从研究内容看,一般是小课题。

4、从研究方法看,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5、从研究成果看,强调“做得好”还要“写得好”。确定课题后,就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在开展研究后,要注意课题研究方案的验证性、探索性、教育性。最后,总结研究成果时,要整理和描述、评价和解释、重新设计。总而言之,一份相对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其构成主要包括: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已有研究成果;

4、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

5、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6、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学习型教研,是以学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学习型教研在广义上可以被看作一切有利于教师教学的直接或间接的准备性研究活动。教师学习的意义:

1、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为学生而学习;

2、对教育教学的意义——为教学而学习;

篇6:爱国教育十讲

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一)

2008年5月22日,在党委的组织安排下,和单位全体党员干部一起参观了我县的巴什拜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党委书记结合讲解员的讲解,开展了以“六好”、“三爱”为核心的主题宣传教育,并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教育全委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结合起来。

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集中学习活动,我进一步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念,明确了方向。充分认识了在当前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对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指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这次教育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县今天的发展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干部群众中形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价值观,只有自觉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才能增强党在各族人民中的凝聚力、号召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的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伟大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本职工作。牢固树立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政治敏锐性、坚定性和是非观念,自觉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态度上旗帜鲜明,工作上立场坚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二)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心得体会--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创新争先

为进一步激发对党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领袖的敬仰之情,不断增强争先、创优和奉献意识,清明前夕,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神圣的红色土地--百色,缅怀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先辈们至死不渝地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在任何时期和任何环境下,都将个人的命运和党、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始终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感悟一:坚持就是胜利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风平浪静,永远不要企望自己一帆风顺,这不切实际。”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三起三落”经历,构成了他传奇的一生,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奇迹般的复出,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与他具有的崇高信念、坚忍不拔的耐力、坚毅顽强的意志密切相关。在生活的经历中,避免不了挫折和失败,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懂得。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透了,关键还是坚持。成功固然是每个人心中渴望的,但成功之路大多是坎坷、曲折的,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如何正视挫折和失败,才是最关键的。任何事情都有存在两面性,挫折和失败一样能教给我们很多东西。能让我们学会听取别人的劝告、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明辨是非;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能力,激发我们的潜能。当然,面对挫折时真正能够坚持到底的人甚少,所以成功的人永远只是少数。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时常以“功到自然成”告诫自己,成功之前难免有失败,只要能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

感悟二:坚定理想信念

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革命先辈们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抛头颅洒热血,坚定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论受到何种不公待遇和挫折,仍然坚持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有人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履行使命、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动力,是立身做人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实践,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志向。始终坚持讲政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清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更好地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感悟三:勇于承担责任

一个人的责任包括他对家庭的、对工作的、对国家的、甚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只有在责任感的不断激励下,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事,才能把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和当前的时代、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干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现实中我们很多人,每天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也不一定是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更不一定能够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我们必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完成每一项任务,因为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担负起这个岗位所应承担的责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各类名人传记中我们亦不难看到: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力求尽心尽责,丝毫不会放松。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粮食工作人员,将时刻牢记“民以食为天”,从自我作起、从现实做起、从平时的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因为我相信,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即使在最普通、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创造出非凡的奇迹。

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三)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心得(四)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 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站在这里,望着滔滔的海水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英雄人物——林则徐。

虎门,是个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的地方;虎门,是个凝聚了崇高爱国主义的地方;虎门,是个显示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地方。

公元1839年6月3日下午两点,林则徐,邓延桢等大员登在虎门这里看硝烟壮举,礼炮声中,一群群工人站在木板上,向池内撒下盐,又把切成小块的鸦片扔进池里,在倒入石灰,顷刻间,虎门海滩升起了茫茫的烟雾,围观的人群沸腾起来!人们正是在欢呼中国人的胜利。

虎门硝烟,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写下了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第一页,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虎门硝烟壮举,像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加给中华民族的耻辱,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于侵略,坚决抵制鸦片的决心,谱写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一百年来,中华民族所承受的种种屈辱,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在林则徐陈列室,看到那些吸毒鸦片的照片,我的内心回响着这么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这句话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真理。而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心血澎湃,于新久久不能忘怀,我们青年一代又该如何做呢?我们应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更应该有为了民族复兴,为了祖国强大而作出卓越努力的行动。

而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几张现代人吸毒的照片,其中就有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孩为了吸毒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悲剧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不仅危害自己,危害社会,更严重的是在危害我们的祖国。

今天,我们重温虎门硝烟这段历史,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把过去作为镜子,更好地走向未来。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我们认识到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还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的危害,因此要坚决抵制。

我们要学会自觉地把爱国热情化作刻苦学习的动力,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要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要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跟着党走;要学会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要关注生命,远离。

篇7:第十讲 物料管理

第十讲物料管理

提 纲:

1、物料管理制度及质量标准

2、原料的管理

3、辅料的管理

4、包装材料的管理

药品是生产出来的,药品质量自然也是在生产中形成的。为确保药品质量,必须对原料至成品到销售的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原料、辅料是药品生产的基础物质,是药品生产过程的第一关,其质量状况将会直接影响药品生产企业的最终产品(药品)的质量。实施《规范》,必须从生产药品的基础物质抓起,通过严格、科学、系统的管理,使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从采购、验收、入库、贮藏、发放等方面,做到管理有章可循,使用有标准可依,记录有据可查,从而保证合格、优质的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用于药品生产。

一、物料管理制度及质量标准

我国98版GMP第八十五条对“物料”、“物料平衡”的含义解释如下:

物料: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

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1、物料管理制度

《规范》第三十八条规定:“药品生产所需的物料的购入、储存、发放、使用等应制定管理制度。”制定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管理制度,是药品生产中能否用到合格原辅料、包装材料的保证。没有制度,其管理和检查则失去了依据。《规范》要求,一切关系到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的方面都应有规定,一切规定都要写成详细的文字材料。具体内容包括:

(1)物料分类编号规定;

(2)物料贮存条件规定;

(3)原辅料验收贮存规定;

(4)包装材料验收贮存规定;

(5)成品验收贮存规定;

(6)原辅料复验期的规定;

(7)不合格原辅料处理程序;

(8)不合格中间体、中间产品处理程序;

(9)原辅料称量规定;

(10)原辅料发放和剩余物料退库规定;

(11)中间体、中间产品转运程序;

(12)成品销售规定;

(13)库存物料盘存规定;

(14)标签管理办法。

2、物料质量标准

《规范》第三十九规定,药品生产所需的物料应符合药品标准、包装材料标准、生物制品规程或其它有关的标准,不得对药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进口原料药应有口岸药品检验所的药品检验报告。原辅料及包装材料采用的质量标准可以分为法定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一)法定标准

法定标准是国家颁布的对产品质量的最基本要求,是药品生产中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药品生产中执行的法定标准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卫生部药品标准;(3)地方药品标准;

(4)生物制品规程;(5)进口药品标准;如美国药典(USP)、英国药典(BP)、欧洲药典(PH·EU)、日本药局方(JP)(6)其他在药品生产中,除原料药(药品)标准较为完善外,辅料及包装材料的药用规格标准尚不够健全,在生产使用中,应当本着安全无毒、性质稳定、不与药品发生反应、不影响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可采用其他国家标准,如:医用输液橡胶瓶塞GB9890—88;大输液瓶标准(Ⅱ型瓶)GB2639—90;西林瓶标准GB2638—81;瓦楞纸箱GB6543—86等。

在使用无药用标准、药用要求的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时应当按照《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药品生产企业系统内制订的,一般情况下高于法定标准,多用于开展同品种评比、考核,或考察各企业间的质量、生产水平等,如大输液优级品标准等。

(三)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根据法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用户要求等制订的高于法定标准、行业标准的内控标准,目的是保证药品出厂后,确保其在规定的期限内的质量,并对无法定标准的物料进行质量控制。

二、原料的管理

1、原料的概念:原料一般指用来加工生产的物质。在药品生产中,是指药品生产过程中除辅料外使用的所有投入物;除产品所含主药外,还应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液体、过滤用助剂以及其他不作为最后产品成分的中间控制用原料等。

2、原料的管理

(1)采购

A、厂家的选择与定点

药品质量与生产中所选用的原料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采购这些物料时,应选择市场信誉好的供货单位,定点采购。为保证生产需要,避免临时匆忙购买,对于同一种物料,一般要选择两个供货单位。在确定供货厂家及选定供货厂家以后,均应对供货单位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及其他相关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了解。以确保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购进质量高又安全的制药原料。

对物料供应商进行质量标准确认,供应商的企业标准不仅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还应满足公司所制定的物料质量标准。供应商的资质确认包括:供应商应具备合法经营身份,有由国家及地方政府注册登记、批准颁发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所需物料的生产批准文号,可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对供应商的资质情况进行调查。

B、索证及签订合同

《产品质量法》规定,出售的产品必须符合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技术要求,并有检验合格证。严禁生产、经销没有产品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因而,采购原料时应向销售单位索取产品检验合格证、检验结果。同时,填写经济合同等书面根据,除供货单位、地址、产品、规格等一般内容外,应特别注意质量标准要求和卫生要求。

(2)验收、待验

A、验收

原料进厂后,由仓库专人按规定验收,验收时应注意:一是要审查书面凭证,如合同、订单、发票、产品合格证等;二是进行外观目检:如品名、批号、厂家、商标、包装、破损、污染等情况,并与书面凭证逐项核对;三是要填写到货记录,记录到货原料的一般情况(如收料日期、数量及收料人等)、供货方情况(如厂名、厂址等)、外观情况(如包装容器、封闭、破损等)等。

B、编号

经过目检,将同意收货的原料在仓库统一编号,其目的是尽量减少或避免混药的危险。编号的原则是,名称越类似的原料、其代号的差异应越大。也可以在编号后面再加控制号、通过名称、编号、控制号三个方面避免混药。

C、待验

对同意收货的原料编号后,应按进厂顺序填写原料总帐。而后,对进库的原料外包装进行清洁除尘,放置待验区域(挂黄色标志),填写请验单,送交质检部门。

(3)检验

质检部门接到请验单后,派专人按抽样办法取样。取样后,贴取样证(白色),并填写取样记录。样品经检后,质检部门向仓库送交检验报告单,发给与货物件数相等的合格证(绿色)或不合格证(红色),并按规定进行留样。

(4)入库与贮存

仓库保管员根据检验结果,取下黄色待验标志,并在原待验包装上逐件贴上绿色的合格证或红色的不合格证。

填写库存货位卡和分类帐,记录收发存情况。

原料存放区应保持清洁,根据需要设置温度、湿度调节设施,防止药物风化、吸湿、冰冻等。货物堆放要有地架并离开墙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也须留有足够距离,保证存放有序,便于通风和先进先出。此外,并应注意:

A、待验、合格、不合格原料货位要严格分开,按批次存放。

B、原料按分类分开贮存,如固体、液体、挥发性原料等,以避免相互污染。

C、加工炮制后的净药材应使用洁净容器包装,以免再污染;并不得与未加工的药材同放。

D、特殊管理的药品、易燃、易爆物品、菌毒种的管理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E、原料贮存应制定贮存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期满后应复验,特殊情况应及时复验。不合格、超过有效期的原料应及时按规定处理,并做好记录。

(5)发放

A、发放原则仓库按生产指令或生产部门领料单计量发放。所发原料必须是合格产品,不合格原料不得发放。

B、车间按生产需要填领料单送仓库备料。仓库所发原料包装要完好,附有合格证、检验报告单,用于盛放原料的容器应易于清洗或一次性使用,并加盖密封。运输过程中,外面加保护罩,容器须贴有配料的标志。

C、原料发放要求先进先出,按规定要求称重计量,并填写称量记录。发料、送料、领料人均应在领发料单上签字,以示负责。

D、发料后,库存货位卡和台帐上应填清货料去向、结存情况。

E、为避免发料、配料特别是需要打包装多次使用的情况下造成的污染,应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设备料室,配料时应在备料室中进行。备料室的洁净级别应与取样室、生产车间要求一致。

三、辅料的管理

1、辅料的概念

药物被加工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时,绝大多数都要加入一些无药理作用的辅助物质,这些辅助物质则被称为辅料。如片剂生产中加入的淀粉、糊精、注射剂生产中加入调节pH的酸碱等。辅料是生产药物制剂的必备材料。在制剂中,辅料不但赋予药物适于临床用药的一定形式,而且还可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药物作用的发挥以及药品质量等,辅料一般分为赋形剂与附加剂两大类,前者是作为药物载体,赋予各种制剂以一定的形态与结构;后者主要用以保持药物与剂型的质量稳定,《规范》给辅料下的定义为:“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2、辅料的管理

辅料是构成药物制剂必不可少的部门,它在制剂中虽无药效,但与制剂的成型和稳定、成品的质量和药代动力学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其品种繁多,特别是国内辅料研究与生产还未形成专业化,除少数辅料由药厂生产或兼产外,大部分辅料尚分散在化工、轻工、粮油、水产、食品等行业生产,缺乏严格的“药用”概念,标准不一。为保证药物制剂的产品质量,在其生产中应将辅料与主药同样认识和要求,并进行同样的管理。

(1)采购

采购辅料应选择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生产供应单位定点采购。一般情况下同一品种,不应设过多的供应点,并尽可能减少变更。在保持业务关系期间,要经常了解供应单位生产及产品质量情况。

(2)入库

购进的辅料,应由专人按货物凭证认真核对,检查数量、外观、标签等是否与合同相符。收料后,由仓库统一编号,编号方法可参照原料办理。编号后的辅料放置待检区,并填写请验单送交质检科。

质检科发出检验报告后,仓库根据检验结果,逐件贴上合格证或不合格证,保管人员及时填写帐、册、货位等。

(3)保管

入库的辅料应分类定位存放,并应根据不同物料的贮存条件规定贮存,对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的危险品应设置危险品库。

货物堆放,应离地并与墙留有一定空隙,货行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以便于货物进出。仓贮区内外,保持整洁有序。

(4)发放

辅料的发放原则上同原料一样,由车间材料员按生产需要填写领料单,仓库发放辅料包装要完好,并附有合格证、检验报告单,领、发料人应核对实物无误后,双方均在领料单上签字。易受污染的辅料应制定贮存期限,并按规定进行复验,不合格的辅料不得发放使用。

四、包装材料的管理

1、包装材料的概念

药品包装材料指内、外包装物料、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在药品生产运输、贮存、销售中,无论是原料或成品,都离不开包装,而包装材料则在保护药品免受光线、空气、温度、湿度等影响而变质或外观改变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包装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

(1)内包装材料指用于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也称为直接包装的材料或初级包装材料,如玻璃瓶、安瓿、铝、箔、油膏软管、瓶塞等。

(2)外包装材料不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材料称为外包装材料,如纸盒、木桶、铝听、铝盖、纸箱等。

(3)印刷性包装材料印有文字、数字、符号等的包装材料为印刷性包装材料。这类包装材料可以是内包装材料如软膏管,也可以是外包装材料、如外盒、外箱等。

2、包装材料的管理

为实施《规范》加强药品包装材料、容器的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于1988年颁发了《药品包装管理办法》,1991年颁发了《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生产管理办法》,分别从包装的基本要求,操作人员,操作环境,包装材料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1)内包装材料

内包装材料在正常的情况下能够起到保护药品的作用,但如材质不好或受到污染,那么这种包装非但不能起到保护药品的作用,反而对药品造成污染,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如胰岛素可被玻璃中的二氧化硅与硼的氧化物吸附;肝素钠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存放在玻璃容器中,2小时后活性明显下降。因此,内包装材料的采购、验收、检验、入库、贮存、发放等管理除可按原料管理执行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凡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材料、容器(包括粘合剂、衬垫、填充物等)必须无毒,与药品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发生组分脱落与迁移到药品当中,以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B、凡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包括盖、塞、内衬物等)除抗生素原料药用的周转包装容器外,均不准重复使用。

C、订购内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在订购合同中明确包装材料的要求。

D、随着对内包装材料无菌化和洁净化程度要求的提高,应测定内包装材料上附着微生物菌数的工作。E、选用的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的要求,方便贮存、运输和医疗使用,避免因包装选用不当,造成药品渗出、泄漏、潮解、风化,甚至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2)印制性包装材料

药品生产中使用的印刷性包装材料各类较多,有:①说明书;②标签;③直接印刷的包装材料(眼药水瓶);④内包装容器说明物、标签;⑤装箱单、合格证;⑥外包装容器说明物、箱贴;⑦其他,如放在药品包装中的广告材料等。

由于印刷性包装材料直接给用户和患者提供了使用药品所需要的信息,因错误信息引起的用药事故亦较为常见。据调查,在404例致死医疗事故和82例致残事故中,因误用的分别占3.84%和5.66%。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由药品的印刷包装材料错误信息引起的。故对印刷包装材料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尽可能避免和减少由此造成的混药和差错危险,以及文字说明不清对病人带来的潜在危险。

印刷性包装材料的管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设计印刷→接收→取样→检查→批准(合格与否)→发放。

设计正确是避免印刷包装材料引起的用药信息差错的基础。药品生产企业应制订印刷性包装材料设计印刷方面的管理制度,从样张设计、审查、批准、付印、验收等方面严格管理,并做到经手人签字及做好有关的各项记录,设计时特别要注意应有的色彩鲜明的鉴别色斑,以及数字、字母等的鉴别代号,并做到版面布局限性简洁、明快。其次要选择好印刷厂家,由于印刷厂家一般不具备制药企业的混药概念,因此,在印制这些材料之前,应对印刷厂家作选择,一经确定即应定点合作,尽量避免经常更换单位。

篇8: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脊梁

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玉树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天降大任于中国,无论你是普通工人、老百姓,还在教室里学习的小学生或者你已经是海外华侨;从布衣到百姓,到巨贾富商,从明星大腕,到拾荒的大娘,人人都毫不迟疑地慷慨解囊,各尽所能。五岳相加也胜不过这种分量。这是什么力量能让人人都把一颗炽热的爱心掏出;能让我们十二多亿颗炽热的心紧紧贴在一起;能让我们毫无犹豫地拉起每一个在苦难中从未相识的陌生人! 台湾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说:“天灾不是一种好东西,但是它可以使我们的民种强大,在这个时候四方都伸出了自己的双手,充分显示了侠义精神”。武侠世界里的侠义精神就是所谓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们从小也幻想着自己也可以像大侠一样除强扶弱,行侠仗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政治、道德涵盖的内容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狭义的精神似乎被遗忘。事实并非如我们的感受一样,它正以更高尚、 更文明的形式———爱国主义在这个文明的世界里处处传承。只有爱国主义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足以抵抗这世界所有的威胁。爱国主义始终是整个国家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是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任何教育的脊梁。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是团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国矗立于世界的最强大精神支柱,是强国之根本。

人无脊梁不立,教育无脊梁更是软弱空虚的教育。教育的失败直接导致的就是国家的落后与混乱。在现如今的世界大形势下,一个没有民族凝聚力的国家是不足以在当下立足的。所以,爱国主义是教育的中流砥柱,是教育最为坚实的脊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做好、做直、做强中国的脊梁:

一、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限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历史上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今天已失去存在的价值,如“一女不嫁二夫”“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等已被当作封建礼教而摒弃,而爱国主义却始终是基本的素质要求。爱国情愫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 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 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二、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常常是回望过去,瞻望未来。回首刚刚过去的100年,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差距,成绩使我们为祖国自豪,差距使我们为祖国奋发。在新世纪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所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与热忱,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只能自暴自弃,只能任人宰割,甚而成为附庸。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

三、要把国家、民族利益视为爱国主义自始至终的贯彻原则与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说:“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革命时期, 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那么,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如何让我们作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呢?

1.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让每个公民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 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自信。邓小平曾说:“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 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分割,面对祖国的落后,部分激进分子主张一切采取“拿来主义”,甚至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民族虚无主义既否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立品格,也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种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观点。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一度领导世界潮流,直到中国已走向衰落的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罗素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做出高度的评价:“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唯一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继续下来。”又说:“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我们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他还断言:“他们将在科学上创造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很可能超过我们,因为他们具有勤奋向上的精神,具有民族复兴的热情。”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消除民族自卑感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民族虚无主义只是部分激进分子们倡导的,而大多数爱国者还是尊重我们祖国的主权,坚信我们民族的文明。

2.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煌的文明,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目前,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 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爱国教育十讲】相关文章:

爱国安全教育05-19

爱国教育案例06-25

爱国奉献教育06-27

理性爱国教育07-27

小学爱国教育教案05-24

爱国教育案例范文05-23

爱国教育主题队会06-22

爱国主题教育班会06-22

爱国教育实践报告06-22

爱国教育主题班会06-22

上一篇:小学生课本朗诵与作文下一篇: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