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案设计

2024-08-1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案设计(精选8篇)

篇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案设计

语文园地三•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要求,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

2.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

3、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选定习作内容,并围绕主题,进行习作。

2、在习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自评与师生互评。

教学过程:

一、确定习作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围绕“有关大自然的知识”进行了说话训练,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到位。紧接着同学们分别从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收集发明的事例,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发等方面进行了口语交际。

我们知道,在进行介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比如:介绍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先说一种大自然现象,再说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并得到的启示;发明的事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发明的过程,并谈了自己的感想;动植物的启示,同学们从动植物的外形或功能上受到启发有了自己的发明设计。

小结:本次习作可以写自己本单元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心得体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或者是最有话说的方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设计理念(写的时候,不要有写法上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不受形式的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的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就是倾吐,是件快意的事情。)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视时,对少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可以是内容选定上,可以是写作顺序上,还可以是语句斟酌或标点符号等方面。

设计理念(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写真实、写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正确的文风。)

三、修改习作 完成初稿

写完后,自己先默读习作,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具体。然后读给同桌听,互相提问补充、在初稿上修改。

设计理念(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加深对自己习作的认识;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篇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勇敢的小裁缝》《鹿树》《风的故事》《最棒的还是我自己》。【教学重点】

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童话)真棒!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走进童话,一起感受童话。

2.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童话。(出示课件)这是一棵知识树,这是一棵童话之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阅读和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

孩子们,从第三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 《去年的树》;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

三、阅读概览

1.在《同步阅读篇》中,也选编了八篇以童话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四篇(出示课件)。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2.这几篇童话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生交流,师引导)。

《勇敢的小裁缝》──机智可爱(面对强大的巨人,小裁缝却一次又一次战胜了他,这是为什么呢?)

《鹿树》──温馨关爱(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呢?)──美好的向往。

《风的故事》──勇敢正义(风儿为人们做了哪些事儿?)你喜欢它吗?──丰富的想象。《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充满自信(从小木偶变成橡皮泥小人、陶瓷小人、水晶小人和变回自己的经历中,你想说什么?)──拟人化描写。

四、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孩子们,读了这四篇童话,老师相信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们的心,能谈一谈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1.《勇敢的小裁缝》

(1)师质疑:小裁缝是真的勇敢吗?(2)生自由辩论:

正方:勇敢──智斗巨人(片断体会)反方:不勇敢──一下打死七个(七只小苍蝇)

结语:小裁缝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巨人,因为他面对困难选择了乐观、机智和智慧。(3)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2.《风的故事》

(1)学生分享“精彩片段”

预设:①它张开翅膀,凶猛地扫过高山,穿过丛林,刮过寂静的田野,卷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身后留下了一个冰冻世界,连松软的大地也突然变得严峻了。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勇敢、正义)

②风儿感动了,它低下头,用冰冷的嘴唇亲吻着他们,送他们每人一个红红的脸蛋。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温柔、温和)

③风儿顾不上回答,它挺着胸脯向乌云冲去。密布的乌云惊慌了,它们笨拙地撞来撞去,风儿是这样的顽强,它鼓着肋邦帮,不停地吹,吹,吹。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顽强)3.《鹿树》(1)树根说:“鹿小弟,我原一是一棵树。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一了,鹿树上做窝下蛋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 树根非常伤心,他天天为了小鸟担心,担心什么呢?自己,(补白)

篇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中的“习作”, 是一次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 通过具体事例, 写出自己所敬佩人物的精神风貌的习作训练。

设计理念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对小学生, 特别是低中学段的小学生来说, 写作时首先感到困难的是没有内容可写, 其次是有了内容, 拿起笔来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满肚子的话倒不出来。造成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不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二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因此,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必须要从内容入手,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同时, 对写作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 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课前完成《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信息调查表》,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 并向他们学习。

3.通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说出自己最敬佩的人的情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学生的独立习作, 培养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把内容写具体的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回忆生活, 获取材料

同学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许多感人的事情和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这些人之所以值得敬佩, 是因为他们具有某些突出的优秀品质。比如学习上刻苦认真、勤奋努力, 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待人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请你回忆一下, 在这些人中, 谁最让你敬佩, 他的什么品质最让你敬佩。老师相信, 通过这次习作, 你一定会把他写出来, 同时我也相信, 通过努力, 你所写的这个人, 会在我们全体师生之中产生极大的影响, 令大家也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引导学生到记忆中去打捞沉睡的往事, 打开习作思路, 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二、仔细审题, 明确要求

1. 学生自读“口语交际·习作”要求, 思考:

(1) 这次习作要求写什么? (2) 题目是什么? (3) 写作思路是什么? (4) 写作时的要求是什么?

2. 讨论、归纳, 明确要求。

(多媒体课件出示)

(1) 写作对象:人。

(2) 写作范围:写一个让你尊敬、敬佩的人, 你身边的任何人都可以写。

(3) 写作中心:围绕“你为什么敬佩他”展开。

(4) 具体要求:

(1) 通过具体事例, 把自己所写的人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来, 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2) 内容要具体, 语句要通顺。

(3) 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

(4) 题目可以用“我敬佩的一个人”, 也可以自拟。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三、回忆课文, 感悟写法

1. 回忆本单元的课文是如何从一件具体事例中表现出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那一种执著追求、不懈努力精神的。

2. 讨论交流, 归纳写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

(1) 事例要典型, 让人读了以后觉得这个人确实值得敬佩。

(2) 写人的作文, 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 要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 把人物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3)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必须用上表示猜测的词语。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 达到读写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写”的问题。】

四、交流互动, 整理思路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根据调查表内的材料, 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后, 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你敬佩的人是谁?他的什么精神品质值得你敬佩?他做的哪件事最能体现这种品质?

篇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案设计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还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 但体材不同。它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忧思。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简直是一滴水之于大海,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应该是一致的。

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才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悲剧。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说明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最后大声疾呼,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讲述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第一是繁殖能力强;第二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是死亡大迁移。文章卒章显志,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一群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雁群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富有亲情。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具有社会性。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有时自愧不如。作者通过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勃勃的生机和情趣,我们应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则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却不料,到头来出现了报应的迹象,最初扔进的一块小石子飞了下来。小说警示世人,如果不从根本上搞好环境保护,最终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它提供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思考自然的启示”“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这样四项活动,将写作、口语交际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既要把握其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的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注意理解关键语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以及多角度理解和开展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懂得人类只有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爱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注意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如果你浑身上下没有一颗痣,那你不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了,因为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痣。据统计,人体上的痣多者可达50颗,平均为15~20颗。多数人都知道,痣是人体皮肤上的良性肿瘤,它的存在一般不会使携带者罹患癌症。那么,为什么痣里面的肿瘤细胞长期存活着,却不会发生癌变呢?它们是生性善良,还是因为被关在黑色“小包包”里而无法肆意妄为呢?

美国生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人体上包括黑痣在内的各种颜色的痣,大多数都包含有能够引起致命皮肤癌的突变基因,痣是一个个很有杀伤力的“恐怖分子”基地;这些坏家伙之所以未能施展它们的魔法,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他们发现,人体细胞内部有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它能够细致地辨认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内质网发现这些“恐怖分子”后,便会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这就等于把这些恶毒的基因砍断了手脚,使得它们继续扩张的梦想化为泡影。不过,人体里的这张内质网还很有人情味儿——给这些“恐怖分子”留了条小命,把它们终身囚禁在“小包包”里,让它们混吃等死。

不过,生命科学家的兴趣并没有全部聚集在对痣的探秘上面,让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个人体内质网所隐藏的深层秘密。如果将来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到那时,我们还真的要好好感谢这些痣里面的“恐怖分子”,感谢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赏析】

俗话说:“十人九痣。”而面对人体表面的多色痣,科学家们却大胆设想,如果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那该多好。这是痣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由此可见,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但愿科学家们能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早出成果,降服癌魔。

二、《敬畏自然》导读

学习本文首先应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体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揣摩本文语言特色,学习作者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一)文题理解

《敬畏自然》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散文》1998年第9期,有改动)。“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它的宾语是“自然”,合起来的意思是: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尊重一切生命存在的权利,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二)作家作品

严春友,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村。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zhǐ)尺 (kūn)鹏

(jí)蓬(hāo)

相形见(chù)混(xiáo)

(jǐng)深(suì)

(yáo) (shuò)大无比

2.词语注释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咫(zhǐ)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本文通过对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进行比较,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通过层层论述,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错误认识,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敬畏须落脚于爱护,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观点,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比较人与自然,重点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人类的智慧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8段至第10段):进一步论述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第11段):得出结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写作特色

1.逐层深入,卒章显志是全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这篇议论性的散文,开篇就否定了人类的错误认识——“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不自量力的妄想。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这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又进了一层。在逐层深入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卒章显志,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2.以理服人,启人深思是全文最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阐释道理,论述观点。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硬塞给人类要“敬畏自然”这个观点,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先是论述“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接着又论述“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后才号召人类要敬畏自然,中间不断启发人们思考:“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己掘的陷阱呢?”……使得全文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既以理服人,启人深思,又以情动人,催人猛省。

3.修辞生姿,形象生动是全文最精美的语言风格。

全文重在说理,但并没有板着面孔说教,而是恰当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反问、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如“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个“笑”字,把大自然拟人化了,“笑”出了人类不自量力的狂妄实质;再如,“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呢?”熔比喻、反问于一炉,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喷涌的激情,同时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排比、反复也大显神通,如“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何等炽热浓烈,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些修辞手法犹如一朵朵秀立于文中的小花,把文章点染得活泼生动,使文章散发出亲切动人的气息。

三、阅读精品屋

①世界上什么动物最耐渴?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但是骆驼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骆驼有这样的本事,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在体内大量地储存水分,一次能够饮用相当于其体重30%的水,然后再慢慢地消耗掉。

②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头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③作为恒温动物,哺乳动物一般必须使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蒸发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④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会通过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驼也有类似的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

⑤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能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所以空气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处于如此“高烧”状态,为什么无碍于正常生理功能呢?许多细节还不清楚,不过我们大体知道它是如何防止头脑发热的。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变成了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里还有许多流向心脏的小静脉,它们来自鼻腔,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低。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进入大脑的血液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3摄氏度,从而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

⑥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⑦这种适应性竟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选自《中国少年文摘报》,有删改)

【阅读思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文中所说明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自然段中的“高烧”为什么要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型哺乳动物耐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弯角大羚羊是用哪几种方法保持体内热量不向外散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都品尝或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永不疲劳吗?

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至在体内形成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先得到休息。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泰勒博士发现,一个身强力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搬运的生铁量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在每一小时里干活26分钟,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里搬运的生铁达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实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之前休息,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

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睛,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伏案工作者可尽量利用工间休息做做操;一般上班族可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

(选自《读者》)

【阅读思考】

1.细读全文,根据文本填空。

(1)疲劳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要使自己永远不会疲劳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说明“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使用设问句,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你对“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一辩证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怎样才能永不疲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最耐渴的动物》

1.(1)骆驼耐渴的原因;(2)世界上最耐渴的弯角大羚羊耐渴的原因;(3)弯角大羚羊储存身体热量的方法。

2.因为这儿不是常用的“高烧”的意思,而是特殊含义,故用引号。

3.(1)用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来散热;(2)保持身体水分。

4.(1)把体热储存起来;(2)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出去,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这样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积累更多的水分。

《人体疲劳的奥秘》

1.(1)新陈代谢(2)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3)在疲劳之前休息

2.列数字、举例子。运用数字说明,目的在于使读者对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有精确的了解。通过举例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让人信服。

3.通过设问,便于文章展开,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4.合理安排好时间,正确处理好休息与工作的关系,不打疲劳战,抓住有利时机尽量多休息。

篇5: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理想。

2、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词语、名言等运用到习作中去。

3、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三方面把自己的理想介绍清楚。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教学过程:

一、回顾积累,准备习作:

1、回顾:

(1)师:第三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能说说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深深地怀念)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重温了哪些值得我们怀念的人?(学生自由回答:视死如归的李大钊、勇于献身的郝副营长、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敬爱的周总理)

(2)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了自己;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等光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思德为了报效祖国、拯救战友被埋在窑洞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祖国简朴地生活、劳苦地工作!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奋斗,甚至献出了一切!

2、积累:

(1)师:提到理想,老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关于理想的名言,谁来说说?指名背诵,小组交流。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出示几个关于理想的名言。指名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背诵积累。

二、简单交流,初识理想:

1、师: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理想,谁来简要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你怎样看待同学们的理想?针对回答,请学生对大家的理想进行简单的点评。

3、小结:理想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如果一个人树立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三、明确要求,列好提纲:

1、明确要求:

(1)自读习作提示,思考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引导学生从以下及方面进行汇报:命题作文、作文题目为《我的理想》、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

2、指导学生列提纲:(1)明确主要分三部分来写。

(2)重点指导“为什么”和“怎样做”两部分。师读范文,指导学生要说明有这样的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原因。还要写明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一系列的途径、做法。

(3)学生列出简单的提纲。

(4)交流提纲,重点听“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我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两部分,引导学生点评、补充、修改。

四、起草习作,交流习作:

1、按提纲口述习作,小组交流,互帮互评。

2、指名口述,集体点评。师点拨,注意根据行业的不同来写自己怎样做。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指出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5、学生根据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风帆不挂上桅杆,那是一块无用的布;理想不付诸于行动,那时虚无缥缈的雾。希望同学们能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课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习作

我的理想

要求:

1、以《我的理想》为题。

2、写清“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篇6: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案设计

九、自然之道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从中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丰富见闻,引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了解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4.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知道幼龟是怎样离巢入海的。3.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具准备

海龟入海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海龟吗?你们对小海龟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讲述。)你们想知道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吗?(播放多媒体课件。)在幼龟入海时,一个极大的危险是什么?(经过沙滩,成为食肉鸟的美食。)可海龟有自己战胜天敌的方法,而“我们”在其中却犯了一个极为愚蠢的不可饶恕的错误。

二 初读课文

1.请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自学生字,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3.思考:本文讲“我们”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4.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三 汇报交流 1.生字、新词。(1)字音。

啄(zhuï)愚(yú)巢穴(xué)气喘吁吁(xū)(2)字形。

“啄”不要少点。“幼”与“幻”要区别。“返”第四笔是点。

(3)词义。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及: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踌躇:犹豫。文中指幼龟探头出穴,欲出又止,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样子。

2.本文讲了“我”和同伴及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怎样离巢进入大海。当“我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结果巢中幼龟以为外面安全,鱼贯而出。“我们”虽然尽力拯救了一些幼龟,仍有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食,“我们”十分悔恨。

3.质疑解疑。四 理清层次

按事情发展顺序:事情的开始(看海龟离巢入海)、发生(探头的幼龟遇危险,向导救援)、发展(群龟鱼贯而出,被食,“我们”极力拯救)和结果(“我们”很悔恨)。

五 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有感情地朗读、对比体验、换位思考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紧扣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感悟自然之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2.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3.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把默读课文时要思考的问题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1.读题目,想一想,“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怎样理解题目?(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本课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幼龟从巢里出来进入大海的规律。)幼龟进入大海,有其自身的规律,有其自我保护的方法,而“我们”却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浏览第3~7自然段,概括“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发现幼龟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头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回大海,结果巢里的幼龟鱼贯而出,被食肉鸟当成了美餐。)3.你怎样概括一件事的内容?(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因此概括也应交代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仔细读课文后,把六要素想清楚,再连起来叙述顺畅。即“读文想六要素连顺畅”。)二 默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边读边画边思考,并标注你的感受。

思考:(出示幻灯片)(1)“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为什么?(2)向导怎么说,怎么做?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组交流,提出疑问。老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

(1)愚不可及的做法及原因。

①看见探头幼龟遇险,就焦急起来,让向导想办法。(指导朗读,读出危险及焦急的心情。)原因是爱护幼龟,担心它受伤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规律。

②不顾向导的劝阻,执意要向导把幼龟抱进大海。(读出急切的心情。)原因是急切地、不顾一切地想救幼龟,丝毫没有从动物自身的规律去思考。

(2)联系下文,你知道幼龟入海的规律了吗?“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我们”由焦急变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轻声读,体会“我们”震惊的心情。

①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觉得这是自然规律,幼龟防御天敌一定有自我保护的办法,不能人为地去改变。)②向导在“见死不救”的呼喊中,不情愿地把幼龟抱进大海。(向导也是没办法,明知这样做不好,可经不住众人的指责。不过,向导应该和众人讲清楚,这样也许会避免对幼龟造成的伤害。)③假如你就是那位向导,你怎样向“我们”这些急切想救小海龟的人讲清原因呢?(自己准备,再请两人说。)4.朗读第8自然段,体会主题。

(1)“我们”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致海龟受到巨大的伤害,令“我们”震惊。“我们”极力去救海龟,但“我们”的内心仍是悔恨至极。读第8自然段,从哪儿看出“我们”的心情?(低着头,慢慢地走。)(2)“我们”的内心会想什么?(无知;好心办坏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只能把事办糟;自然现象神秘莫测,不知道就不能乱加干涉。)(3)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悲叹。)把悲叹换个词。(伤叹,慨叹,哀叹。)悲(幼龟的惨死)叹(人类的无知,强行改变规律,应受责罚)(4)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5.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六、十条。

第四条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第六条 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

第十条 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三 总结全文,引导学生综合性学习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必须遵循,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你愿意更多地了解自然吗?那就赶快行动吧!2.观察大自然(动物、植物、自然现象)。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验等,还可以进行创造发明,在班会上进行展示。

课堂作业 1.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啄木鸟”的“啄”应读“zhuï”。()(2)“愚不可及”的“愚”应读“yú”。()(3)幼龟一般在三四月份离巢而出,爬向大海。(✕)(4)幼龟入海最危险的是在经过沙滩时,易成为食肉鸟的美食。()2.你还了解哪些“自然之道”?请简单写下来。例如:人们为保护羊不被狼吃掉,大肆屠杀狼;羊失去了天敌,身体素质下降,反而大批死亡。

十、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懂得要自觉地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认识本课生字。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及原因。3.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4.学习《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概况》。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制作自学提示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质疑释题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了。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后来黄河变了。那么,它是怎样变化的呢?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怎样变化,变化原因,怎样治理。)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幻灯片)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字典理解:摇篮、悬河、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

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的治理方案是什么? 4.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三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四 老师点拨,解答疑问

1.黄河变化: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很好。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后来黄河变得凶猛暴烈起来,经常决口、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2.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是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二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两方面原因的关系:自然条件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使得农作物减产;而农作物减产,人类就会多开垦荒地;开荒越多,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3.治理方案: ①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②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③合理规划利用土地。④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小结。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这里曾经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可随着时间的变化,黄河发生了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水土流失和农作物减产,而人口的增长,使得人们更多地开发荒地,水土流失就更加严重了。为了治理黄河,科学家设计了许多方案,保护森林、恢复植被、兴修水利、合理利用土地,黄河变好一定会成为现实。

5.给人类的教训及启发。

6.学习《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概况》。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防沙治沙法》并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林业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防沙治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工作从此步入法制化轨道。

五 朗读训练,深入体会

1.练习朗读使你感受最深的部分。2.同桌互读互评。

六 引导搜集资料,激发责任感

1.这篇课文通过对黄河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的描述,使我们知道了要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黄河治理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也是我们大家的事。请你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好吗?我们将以治理黄河方案的发布会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2.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

上网,看电视、图书、报纸、杂志,参观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找出关键词句,提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沉重的。教师可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学生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

课堂作业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气候温暖 土地肥沃 道理深刻 森林茂密 结构松散 泥沙沉积 2.给加点字注音。

祸(huî)河

乃(nǎi)至

江淮(huái)媲美(pì)繁衍(yǎn)不迭(dié)3.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怎样做?请写下来。

可以先从自我做起,不乱扔垃圾,不使用无法降解的塑料购物袋等。

十一、蝙蝠和雷达

教学要求

1.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不愧为我们人类的老师,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带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受到的启发。你们都知道哪些这样的发明?(潜水艇受鱼的潜水特点发明;飞机根据鸟儿飞行的特点发明;建筑师受蜂巢结构的启发设计建筑等。)人们仿照生物的某些功能进行研究创造的科学称为仿生学。

二 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新词。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三 小组交流 四 集体汇报 重点提示: 1.生字。

(1)字音:蝙读biān;捕读bǔ不读pǔ;锐读ruì;荧读yíng不读yín。

(2)字形:“揭”最后一笔是竖折。

2.新词。

敏锐:这里指眼睛看得很清,反应很快。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率(20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

雷达: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3.主要内容。

讲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奥秘,从中受到了启发,发明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间能安全航行。

五 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分段读课文。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从飞机夜间飞行的现象,提出它怎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设计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教具准备

蝙蝠图片,课后第三题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朗读,引发疑问

1.老师激情朗读或背诵第一自然段,问同学们看到这一景象有什么疑问。(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2.由飞机引出蝙蝠介绍蝙蝠,引发疑问。

(1)出示蝙蝠图片,结合课外资料和课本上第3自然段介绍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身体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它在夜间飞行的时候,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2)见到蝙蝠在夜间能如此飞行,你有什么疑问吗?(是它的眼睛敏锐,夜里能看清所有的东西吗?)二 介绍试验,解释疑问

1.导入: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人们由蝙蝠的夜行产生了疑问,引发思考。为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准备、经过、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论又是什么? 请你以科学家的身份,介绍三次试验的过程及结论。2.小组准备,合理分工,介绍清晰。3.汇报交流。

4.引发疑问: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面对这样的结论,你又有什么思考?(它们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三 画图展示,引发疑问

1.同学们,课文哪一自然段介绍了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7自然段。)2.默读第7自然段,用简单的图画说明蝙蝠飞行的秘密。3.明白了这一秘密后,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怎样想?(怎样使飞机也具有这一功能?)四 引发想象,明确雷达的工作原理

1.假如你是飞机设计师,你会怎样把蝙蝠夜间飞行的功能运用到飞机上呢?(飞机也能发出一种波,遇障碍返回时,飞机又能接受这种波,使飞行员看到是否有障碍物。)2.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就完成了这一使命。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读第8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幻灯片。)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五 回顾全文,激发创造欲望

1.同学们,科学家就是在大自然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进行发明创造的。你能从动物身上获得提示,设计一项小发明吗?相信你也能成为一个小小仿生学家。

2.学完课文,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吗?(科学家通过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2.写出带有数字的成语。如:横七竖八 五颜六色 十拿九稳 一清二楚 五湖四海 3.读课文的第7、8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1)蝙蝠探路的方法: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2)飞机上的雷达相当于蝙蝠的嘴,雷达通过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

(3)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我还知道潜水艇是人们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的。

4.蝙蝠是兽类还是禽类呢?快跟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十二、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2.认识本课生字。

3.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能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森林动植物间相互联系的示意图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科学家探究蝙蝠飞行的奥秘,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请读下面这篇课文。

二 初读课文

1.请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看看每篇短文都写了什么内容。3.提出不懂的问题。三 小组交流 四 集体汇报 重点提示: 1.字音: “扫帚”,“扫”是多音字,在这里读sào,“帚”读zhǒu,在词语中,应读轻声。

2.字形: 腐——府 壤——嚷 翼——冀 鲸——惊

3.《“打扫”森林》写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把森林渐渐给毁了。

《人类的老师》写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行发明创造。

五 默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体会深的词语。2.集体交流。(1)《“打扫”森林》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森林里的动植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读第5自然段,用图表示。

森林中动植 物联系图 林务官新官上任,想做出些成绩,除尽败叶野草,砍矮树, 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呢?看图示推理叙述。你还知道自然界中哪些相联系的事物呢? 小结:看来自然界的事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很好地掌握它们,合理地利用它们,不能只凭主观臆断,才不会好心办坏事。

(2)《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科学家从蜻蜓、鲸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例子? 六 抄抄写写 1.抄写好句。

2.写出自己读后的体会。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语。

(捕食)害虫(解决)问题(发明)飞机(咬食)树叶(花费)精力(保护)森林 2.照样子,写词语。

光秃秃 美滋滋 白花花 乐呵呵

又宽敞又干净 又调皮又可爱 又老实又厚道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科学家发现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动的关键,解决了飞机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

(2)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而这种外形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最小。工程师设计船体模仿鲸的形体,解决了轮船航行速度慢的问题。

4.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语文园地三

教学要求

1.拓展视野,培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实践、创新的意识。

2.进行“口语交际·习作”的训练。积累一些谚语。3.培养口头交流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顺利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及习作指导。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2.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3.进一步激发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教具准备

准备好幻灯机或多媒体,以便学生在展示时用,黑板布置“大自然——人类的老师”。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知道了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保持生态平衡。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它们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给人类许多启发,帮人类解决了许多问题。同学们,你们搜集了大量自然界给人类启示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充分地展示一下,深入地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可敬的老师——大自然!二 小组交流

1.每个人说说自己搜集的是哪方面的资料,是怎样给人类以启示的,解决了什么问题。或者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也可以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

2.组内发言时,其他人要认真听,不正确的地方可以适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 全班汇报

1.从每组同学中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发言。

2.听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对介绍不够清楚的地方可以提出建议。

3.台上同学即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台下同学及老师也可以解答问题。)四 小结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让我们去投奔大自然,探索其中的奥秘吧。大自然会以宽广的胸怀欢迎我们,成为我们智慧的源泉,成为我们亲密的伙伴,成为我们幸福美丽的家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结合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活动经过或心得。

2.培养先想后写的习惯,提高表达的条理性。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 回顾导入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各自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启示的资料,也有同学介绍了通过自己观察动植物而受到的启发,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积极探索的热情、合作互助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一定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把这一活动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二 引导写作

1.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1)内容:①写自己的发现。②写活动的经过或心得。

(2)要求: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修改。2.指导写自己的发现。

(1)内容:交代清楚观察什么;进行了怎样的观察或试验;了解了什么特点或功能;可以解决人类生活的哪些问题。(2)顺序: ①提出问题。

②从某种事物中得到启示写具体。③怎样解决问题。3.指导写活动经过。

(1)目的:激发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2)顺序: ①时间、地点、组织什么活动。②经过:(重点)③活动结束,大家的心情,你的收获。4.指导写心得(观后感)。

(1)中心:呼唤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2)顺序: ①组织什么活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②简单介绍活动的经过。

③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谈谈你的想法。可结合社会现实,也可结合自己的打算等。(重点介绍。)④呼唤人们遵循自然规律,热爱自然,发现探索自然。三 自己思考,想想你的思路应该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四 写草稿,老师巡视

五 师生共改一篇中等学生的作文,同桌互读互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的内容。2.提高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分别读每组句子,体会句子有无带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不同。

第一组:加上“终于”,表明科学家的研究非常艰辛,时间漫长,研究成果来之不易,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二组:加上“根本”,说明海龟受伤害完全是由于“我们”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

第三组:加上“居然”,难以相信的程度就更深了。2.再读一读,加深体会。在语言表达中,要想加强表达效果,可以加上一些表示程度的词语。

二 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培根说:“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都可以在它的谚语中找到。”我们中华民族的谚语很多,它是民间口头语言的精华。请你快快读读下面的谚语吧,看看它是怎样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天才和智慧的。2.读谚语,说意思,谈体会。

第一句是与农时有关的。第二至第六句是与气象有关的。第二句:早晨有朝霞天气不好,不要出远门;有晚霞时,第二天肯定是一个大晴天,可以出远门。

3.互读互背,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三 展示台

1.由班委会组织,进行“走进大自然”的展示。(1)展板,可以将搜集的资料图片分类展示。

(2)展示台,将同学的发明以图片和实物介绍的方式陈列。

篇7: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案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三、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四、延伸课外

1?同学们,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篇8: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习作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其他

(一)我的发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园地去游览,首先我们到“我的发现”这一游览区,看看在这里你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2.自由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3.同桌分角色读:读后说一说,他们交流了哪几点习作的经验,对你有什么帮助等。

4.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有什么好的经验。

5.再引导学生交流平时看课外书对提高习作水平的好处。(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师小结: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日积月累

1.教师过渡:

咱们告别“我的发现”,我们又来到“日积月累”游览区。

2.出示句子: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些名言,它们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处事。

3.逐句自读。

4.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5.师生交流释疑。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交朋友,说话要算话。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自己所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推广到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6.熟读、背诵。(小组背、个人背、竞赛背)

7.用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说一句话。(老师可示范说句子)

8.课外延伸(相关链接附在教案后)

三、趣味语文

1.导入: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出示句子:学生自读这些句子。

3.根据自己的认识,或举例,或造句理解、运用这些由“信”字组成的词语。

4.采用游戏法记忆。如一学生说出句子的后半部分,另一学生猜这是“×信”,反过来,先说出“×信”,再说解释。

5.练习:读短文,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带“信”的词语。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摄影师会原谅他的。在场的人知道后无不动容,都说这儿的人办事很()。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2.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①看录像,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②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①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②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③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三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1.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2.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语言水平。教学过程:

一、回忆话题,激发兴趣

1.回忆话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经历许多事情,有一些话要说,有的同学想对父母说希望要放手,对他们的学习不要干涉过多;有的同学希望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关爱,有的看到社会上的尊老爱幼的事情,还有的同学看到不文明的现象等,从你最近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或者想到的事情中选择一件,先确定说什么,再想一想怎样说。

2.激发兴趣。

我们平时有一些心里想说的话没有机会说和不敢说,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抒发自己的心声,然后写出作文,写的好的作文,我们要展示给学校《瓯韵》校刊发表。

3.自读提示。学生说作文的要求。

二、开阔思路,写法指导

1.回忆生活。同学们,你们的心里话想对谁说,为什么要说?谁愿意讲一讲?(引导学生自由、大胆地说,内容是对谁说、为什么要说、说什么等。)

2.开阔思路。刚才同学们讲了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要说等等。对你的内心激起波澜的人或者事情。同学们要把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话说清楚、说明白。想对别人说的话一定是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还应当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要在作文中凝聚自己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写的时候情感要真挚,要发自肺腑,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要用具体的事实说话。想对别人说的可以是自己的心事、委屈、平时不敢说的话、经历高兴的事、听到有趣的消息等,总之,只要是正确的内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3.发挥主体。我们学过很多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想一想这些课文的写作方法,以及自己掌握的写作知识,说一说写这篇作文应当注意什么?

4.教师点拨。《说说心里话》是叙事为主的记实作文。开头要写清楚对谁说,为什么要说;事情的经过是重点部分,要写具体、详细,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中间可以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可以写几件事,也可以写一件事;结尾部分,可以用总结全文的方法,也可以向说的人发出自己的呼吁。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围绕中心,有条理、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语句连贯、通顺,还要做到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不要受束缚,要大胆地写出自己独特的、真实的体验。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用事实说话

情感要真挚 表达有创意 独特的感受

三、口述习作,自由表达

1.模拟采访。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要采访别人的心里话,你会怎么采访?引导学生回答,把为什么要说,以及把说的内容说清楚、说详细。一人回答记者的提问,说完后其他学生评价。肯定好的地方,指出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2.范引路。班级选择一名中等学生和一名优等生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随机点评价。教师的点评应当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如: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说的,说的时候有什么表情,重点部分是什么,你最想说的话特别要写准确等等。

3.自由表达。把刚才说的心里话的内容写下来,要注意条理清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要能准确反映作文的内容,而且要新颖一些。

四、修改习作,教师点评

1.学生动笔习作,修改方法。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我们也修改过不少作文,谁说一说修改作

文的方法。(增加、删除、调整、连接、改错等方法。)。

2.自我修改。写完以后按照修改作文的方法,用朗诵推敲的方法多读几遍,发现不通顺、重复罗唆、重点部分没写具体、没写清楚的地方要进行修改。

3.组内评议。学生在小组中读自己的作文,组员互相评价,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学生根据别人的正确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

4.集体评议。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优秀的习作在班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评析,肯定别人作文好的方面,遇到不同的意见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进行争辩,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随机点评学生的作文,多鼓励表扬学生;学生作文有不足之处需要修改时,教师最好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修改,最后,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使作文质量更高。

5.动手练笔,交流修改。(1)学生动笔习作。

(2)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3)相互朗读习作,相互点评。

6.推荐作文。让学生推荐写的好的作文,也可以自我推荐给校《瓯韵》校刊。7.誊写习作。

五、总结谈话,升华提高同学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情感真挚、发自肺腑,有些同学写出的作文用事实说话,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还有的同学的作文比以前有进步。希望我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丰富作文素材。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课时目标:

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1.学生自读。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二、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

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三、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4.教师释疑。5.熟读、背诵。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交朋友,说话要算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所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能克服。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推广到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⑤熟读、背诵。

四、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自读。

上一篇:同济医院妇科专家简介下一篇:秋游乐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