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24-08-12

情景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共10篇)

篇1:情景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情景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想象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有许多方法和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想象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接着采用在情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想象力的培养。关键字:想象力 培养

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想象是在情景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来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想象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把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也离不开想象,都需要想象去接通思想的电路。学生只有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才会跳出狭隘的生活圈子,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解决未知的愿望,它往往是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产生深刻的感触,也才会去思考,才会迸发出想象力。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教师先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随意地画了一条线,当时,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疑问“画这样的一条线做什么呀?”随后教师提问:“谁能谈谈这条线像什么?”在这未知发激发下,班级的想象的氛围随即拉开了序幕:像黄河,像山脉,像一个人的曲线,像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像人生之路…….正是有的了好奇心这一火种点燃了想象之火。

第二、调动学生的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事实的确如此,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就会把习作看作是一种任务来被动的完成。而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情景作文教学中不妨给学生打一针“兴奋剂” ,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调整到学习的主体上来,让课堂“活起来”。只要整个课堂气氛活起来了,学生就会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学生就会开启想象的思维空间,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就会在学生心中荡漾,许多神奇的想法就能从一件件往事和信息中萌发、生长。学生兴趣来了,兴奋起来了,情绪起来了,达到了教师让其思维活跃起来的预设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尽管心理处于反叛时期,但其情感也是易于被激发的,且只要他们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就会认识世界更生动,想象更丰富,思考更深刻。因此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充分把握教学初始这一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情趣入手,把学生强烈的感情和学习愿望激发起来,主动写作文,使其思维进入无边的想象领地。

第三.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采用以下方法:1.配乐朗诵。如学习《海燕》一课,可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想象在乌云与大海间海燕高傲飞翔的姿态,领略海燕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英勇气概。在学生闭眼倾听配乐朗诵时,脑海中一定会出现很多生动的画面,这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2.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学生因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所以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想象黄河那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并播放歌曲《黄河颂》,这样视听结合,在学生脑海中便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此时,诗人那种把黄河视为母亲的情感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都是因为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因此,适时、适度地利用电教手段,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形象形象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利的。

第四、引导学生多阅读,拓展想象空间。生活体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这还不够,写作想象力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特别是通过读书学习来获得人类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读书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要用心读。这是培养写作想象力的关键。通过读书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即是对书中所描写的语言文字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了文章,经过教师的启发后,可以布置相关的作文题目,如从一条曲线展开合理想象,你会想到什么?启发想象:

1、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现象是曲线的?

2、曲线的高低起伏,坎坷不平,给你怎样的启示?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乘风破浪去远航”、“坎坷也美丽”、“越过深谷攀高峰”、“我们需要经受磨炼”„„想象是法力无边的,它可以带领我们上天入地,畅想过去和未来,超越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看图拓展作文训练,培养想象力。图画鲜明的形象、丰富的内涵往往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反映,能够唤起学生对相似情景的回忆,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他们作文没东西可写的难题。看图扩展作文训练是让学生观察一幅画或一组画,通过领会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思考画中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而想象人物可能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人物的动作、情态说明了什么。看图扩展想象训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训练:第一个方面,要让学生想象图中画的情景,要把静的想成动的。供看图作文的画,大致可以分为景物画和人物画两大类。景物和人物在画面上是静止的,要通过想象,使画面上的东西动起来。如画的是景物,可以想象一阵风吹过,或者一场雨打来,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还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会讲话的“人”,想象它们会说些什么。如果是人物,那么可以让学生想象人物在做图上画的事时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怎样想,表情会有什么变化。第二个方面,要让学生想象图中未画的情景。图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瞬间,一个侧面。凭借图,学生作文时可以想象到很多图中未画的情景。可以从空间延伸进行想象,也可以从时间上进行延伸,想象画中出现的场面以前会有什么事发生,以后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写作,内容就更丰富了。如新生上学的第一堂语文课,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语文书封面,提出下列问题:封面有了哪些色彩,哪些图案设计?设计者设计这些图案为了说明什么?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细心观察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学生会从封面上的图案美、色彩美产生有意义的联想。

总之,作文的写作是离不开想象的,没有想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但想象不是来自主观冥想,而是来自客观的现实,是在丰富情景的基础上,借助情感的推动而获得的。学生作文想象力是能够遵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训练的,而且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经常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情景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问题提出:

1、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有何意义?

2、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背景: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在理念、要求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它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在运用语言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阅读是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使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相互促进,能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许多教师为之努力探索。实践证明,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转换语言,是促进创造性阅读,提高语言培养能力的一条好途径。

多年来,我一直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只要是有合适的文章,就充分创设情景,激励学生想象。尤其是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外童话”这一单元,因为这一单元的文章全是童话,通话的特点就是充满了奇异的想象,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的平台。现展示学习《巨人的花园》一课有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片段:

情景描述: 《巨人的花园》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这课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砌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后来,巨人在小男孩的启示下,随即拆除了围墙,巨人也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巨人的花园》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扮演童话人物对话,想象画面,推测主人翁的心理活动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童话的乐园。

下面是当时的教学片段实录: [片断一] 师: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边画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语句,文中主要有三句)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巨人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他可能瞪着眼睛,脸上通红通红的,双手叉着腰,心里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随便进来,真讨厌!

生:巨人说:“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时候,比他刚回来时更烦,样子更凶。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这些小家伙又来了!这时,他可能攥着拳头,唾沫飞出老远。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这是我的地方,我已经说了不让你们进来,你还敢进来!巨人说不定已经迈开大步准备去教训这个小男孩。

师:同学们想象力十分丰富,现在请几个同学上来扮演巨人,下面的同学念其它部分。

生1: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双手叉腰,怒睁双眼。生2: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攥着拳头,一脸凶相。

生3: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用手指着孩子,迈开双脚,决定去教训孩子。

师:看了以上的几个同学扮演的巨人,说说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生: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教学反思】

巨人见到孩子们到花园里去玩耍,大声叱责,为了让同学们弄明白巨人为什么叱责,怎样叱责,教学时紧紧抓住巨人叱责的三句话展开学习,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象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巨人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不光让学生说,还(尽情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把想象的情景模仿出来,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巨人这个童话人物的自私、霸道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生动形象的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又让学生理解了童话的内容。[片断二] 师:这是个霸道、自私的巨人,如果遇到了这位巨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巨人先生,你不觉得孤独么,不感到荒凉么?严寒可能冻住了你的心。

生:巨人伯伯,果子要大家吃才甜,美丽的花园要大家共享才会快乐。生:巨人大叔,人需要交往,只顾自己,会得自闭症的,打开花园吧!让春天回到你的身边。„„

师:说得真好,你们的话语会不会像春风一样吹入巨人的心中,让他发生变化呢?

生:是一个孩子让他明白了一切,发生了变化。【教学反思】

当学生已经走进了《巨人的花园》这个童话故事里,学生对故事里的巨人这个童话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心里已有了许多想法,学生急切想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创设一个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灵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片断三] 师:同学们都对这个小男孩很感兴趣,我们来仔细读一读重点写小男孩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再读读9、10、11自然段。(分组讨论)。想一想,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又会说什么?然后用对话的形式模拟小男孩和巨人的对话。

生(甲):我扮小男孩。生(乙):我扮巨人。

生(甲):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您一定感到孤独、荒凉。是啊!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谁都会是这种感觉。您的花园里长期是这种情景,可花园外的村子里可不是这样的,您想过原因吗?

生(乙):没有,是啊!为什么我的花园里没有春天呢?怎么会没有春天呢?

生(甲):伯伯,花园是您的,您固执地把自己锁在花园里,即使花园再美,您一个人独享,久而久之,最终只能孤独、烦闷。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

生(乙):噢,是这么回事呀,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

生(甲):伯伯,您看,你把围墙一拆,孩子们来了,春天也就来了。生(乙):我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哈哈„„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真是幸福啊!„„ 【教学反思】

学生不光读童话,还在读的基础上编童话、演童话。虽然只是一个对话练习,但学生一定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的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参与表演欲望,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话练习中,学生说的不管是课文中的原话,还是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的话;不管说得多,还是说得少,只要能说就行。不作过高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说,都有机会说,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尽情想象,真切地感受到童话的魅力。[片断四] 师:巨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大家想不想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巨人看到小孩愣住了,双眼发直。

生:巨人看到小孩明白了,双眼流下悔恨的泪水。生:巨人看到小孩笑了,双眼发亮,高兴得像小孩一样。„„

师:这么幸福的巨人,大家想当吗?请带着悔恨与快乐交织的感情一起读课文的9、10、11段。师:读了以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一个善良的巨人。生:一个慈祥的巨人。生:一个幸福的巨人。生:一个快乐的巨人。„„

师:学完了巨人的变化,大家了解到这采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反思】

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篇3: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挖掘教材———想象的切入点

以教材为切入点, 把想象作文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

⒈化略为详。课文中的略写部分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加以填补, 丰富情节, 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将相和》一文之后, 抓住“他脱下战袍, 背上荆条到蔺相如的门上去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 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将负荆请罪的感人场面写出来。学生联系生活中、课外书里、电影中看到的久别重逢的欢乐场面, 生死离别的悲惨场面……把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重新组合、加工、创作, 写出了一篇篇独具特色的片段作文。有的想象将相相见时催人泪下的对话;有的想象天气如何炎热, 廉颇如何长途跋涉, 吃尽了苦头, 诚心诚意地请罪;有的想象围观的人如何称赞, 连赵王也亲临现场……

⒉化虚为实。由于作者构思、剪裁及行文的需要, 文章里往往有所省略。所以, 这样的“空白”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补充, 变虚为实。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结尾是这样写的: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 说:“你不会活多久了, 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了。我启发学生想象:老山羊走后, 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有的学生说:狼骗了另一只山羊, 这只山羊帮它爬出了陷阱, 它就把这只山羊吃了。有的学生说:狼在陷阱里又饿又冻, 过了好几天, 终于被冻死了……这时, 我让学生给课文续“尾巴”, 看谁的“尾巴”编得合理、生动, 有说服力。在练说练写中学生不仅思维飞跃, 而且想象丰富。

⒊多向改换。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潜在因素, 引导学生从人称、内容、场面、结构、中心、顺序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改换原文, 成为新作,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改换课文中的人称, 让学生把自己放在课文中的位置上, 设身处地地去介绍, 去体验, 去想象。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用第三人称介绍有关地球知识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 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 我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写一段话介绍星球。像扮演水星的自述:我叫水星, 没有水, 白天气温500度, 晚上气温170度, 你们说我这儿能居住人吗?扮演地球自述:我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 有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可是人类并不爱惜我, 在我几条动脉旁边乱砍滥伐, 害得我脱去几层皮, 流尽了眼泪, 留下了伤痕。我再也不敢去参加星球选美比赛了。

二、采撷生活———想象的凭借点

想象是一种温故知新的心理过程, 是人们把通过观察、采访和感受而来的各种表象, 在大脑中融合、升华, 进行一番剪辑、组合、充实, 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的思维活动。可见, 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丰富表象是想象的凭借点。

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创造, 但必须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因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书, 多听广播, 多看影视作品,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多参加语言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接触生活, 认识社会, 并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 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表象。

1. 捕捉生活场面引发想象。

如习作教学《记一次有意义的野炊》, 我特意带领五年级的学生到郊外去野炊。去之前, 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 每组一人负责, 并提出要求: (1) 不准带熟食; (2) 不准带柴; (3) 每人必须做一道菜; (4) 在野炊的过程中要团结互助, 注意安全。野炊结束后, 我们回到教室, 我给学生列了以下提纲进行习作: (1) 去野炊之前你的心情如何?你做了哪些准备? (2) 在野炊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怎样克服的?体现了什么精神? (3) 你的菜是怎样做的? (4) 吃饭时, 你又有什么感受?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亲身体验, 因此, 在习作时, 学生都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很快, 一篇篇生动有趣、想象丰富的作文就跃然纸上了。

2. 模拟情境引发想象。

模拟情境就是提供实物、挂图、标本或者创设某一特定情境,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并想象。这种办法在课堂上易操作, 灵活多样, 富有儿童情趣, 想象有所依托, 是想象作文训练的一条有效途径。 (1) 拼图想象法。如采集树叶拼图, 写《叶画》。利用各种叶子的不同形状、色彩, 发挥想象, 拼出别具一格的图形, 想象越丰富, 图形越有趣, 写出的作文就越具特色。 (2) 多媒体组合模拟法。创设声像动态情境, 营造氛围, 调动学生多种感观投入想象创作之中, 美丽的画面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和表达的需求。

三、诱发情感———想象的催化点

在学生的习作活动中, 感情始终伴随着想象, 感情与想象始终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如果把事物的表象比作想象的细胞, 那感情就是想象的灵魂;如果把想象比作翅膀, 那感情就是托起翅膀的空气。

1. 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

命题要有“情”,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假如凡卡生活在新中国》《假如我当语文教师》《二十年以后的我》等, 学生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兴奋起来, 感情激荡, 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 就会浮想联翩, 文思泉涌。

2. 指导习作重在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个感情冷漠的人是不会有丰富想象力的。习作前要培养学生对人、对物的感情。例如, 有一个小朋友把一只小鸟抓来关在笼子里。这只小鸟漂亮极了, 可是给它水喝, 小鸟不喝;给它米吃, 小鸟不吃。为了让小鸟散散心, 这位小朋友就用绳子系住小鸟的脚, 把小鸟放在马路上跑。这时, 一位民警叔叔带着一位小姑娘走过来, 小姑娘脸上挂着泪珠, 嘴里不停地喊着要找妈妈。看到这里, 小朋友就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针对这样一件事, 我引导学生说说对鸟的感情:你爱鸟吗?看到鸟在乱蹦乱跳, 听到小姑娘的叫喊声, 你内心是怎么想的, 感受怎样?学生们听了, 对原文进行了修改, 其中描述了小鸟对母爱的渴望, 写得十分感人。正是因为作者纯真善良、喜爱小鸟的感情, 才激发了如此丰富的想象, 才能震撼人的心灵。可见, 离开了情感体验, 想象的翅膀就飞不起来, 或者说, 构图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篇4:情景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情景;空间想象;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4-0055-02

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其根本原因在于理不清物理过程,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在头脑中不能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因此对一些物理问题无从下手。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创设合适的物理情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建立模型、得出规律,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物理情景创设应注意问题

1,密切联系生活。

物理现象无处不与生活相联系。在中学课本中,有些物理问题是形象的、直观的,但也有一些物理问题是抽象的、概念化的物理模型,在教学过程中若能转化为生活实例,对学生来说既易接受,又易掌握。例如,在讲单摆问题中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时,以生活中荡秋千为实例,让学生亲身体验或根据以往的经验,就能够很容易地使学生认识到往最低点运动时速度增大,往两侧运动时速度减小。从而可以进一步判断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运动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注重形象性。

强调物理情景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创设物理情景首先应该是感性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例如在讲到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时,很多学生搞不清楚加速度变化与速度变化的内在联系,以为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为了让学生搞清楚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以人的身高增长为例,把人的身高的每年增长量与加速度作对比。若人的每年的增长高度恒定,则人就均匀地长高;若每年的增长量减少,人还在长高,但是长高的速度就慢了。当然老师首先应该讲清楚,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时,就是加速运动,速度一定增大;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就是减速运动,速度一定减小。

3,具有一定的延伸性。

延伸性原则是指在所创设的物理问题情景中,既构建与当前教学相关的情景,又蕴含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继续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延伸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高一E学期我在讲到摩擦力时,通过实践观察,学生们都能够认识到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存在摩擦力,并且很多时候摩擦力是有益的,有时也是有害的。接下来老师提问:“如果没有摩擦力将会怎样?”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分析、思考。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对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掌握得很好。

二、创设物理情景的方法与措施

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离不开平时课堂教学中形象、直观的物理情景教学。

1,多做物理实验,增强直观体验。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许多概念、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实验。但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各学校的实验装备不尽完善。对于一些实验如果没有正规实验设备的。教师应动手做一些简易实验,而不是跳过不讲,应有“瓶瓶罐罐当仪器,随时随地做实验”的精神。例如,在讲机械波的形成时,用波动演示仪能直观地使学生认识到波的形成原理,如果没有波动演示仪。可以采取体操表演的方式或用绳子的抖动来演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引出问题:从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应当怎样解释?等等。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既能激发自己对新内容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与记忆。

2,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物理情景。

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实验属于理想实验,是不能够真实展现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些费力,若采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形象地把这些物理情景展现出来。例如在讲到超重和失重时,学生对这些现象很难亲身体会,尤其是完全失重。我们知道在太空中的物体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间虽然接触但不存在相互的力的作用。这个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体会到的。讲这一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我们国家近年来发射的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飞船在太空中的运行视频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们看到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情景时,都能感同身受,且记忆深刻。

3,加强理论构建,创设物理情景。

对于能够直观看到的物体或现象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但是生活中又有许多物理现象是无法观测到的,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论上构建抽象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我们知道电场、磁场这些特殊的物质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确确实实存在着。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和磁场,就用电场线和磁场线来表示电场和磁场的形状和方向。故在分析电场和磁场时,同学们头脑中一定要有这样的情景和模型,从而才能进一步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策略

空间想象能力是指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在头脑中形成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创设物理情景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条件,空间想象能力是物理情景的再现和升华: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审清题意,画出图示。

大多数物理问题都涉及到物体的运动过程,有的较简单,有的复杂。对于简单的过程头脑中容易展现,但对于复杂的过程,同学们往往看了前边,忘了后边,顾此失彼,在头脑中不能完整展现题目所描绘的情景和过程。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按照题目所给的条件分步做出图示,最后依顺序梳理思路,对题目所描述的过程方能一目了然。许多教师都体会到分析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振子是个难点,学生对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难以把握。因此在讲到此类问题时,需要画出弹簧的几个特殊位置,即原长位置,平衡位置,最高点和最低点,按运动过程合理排序,就能够展现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2,联系实际,形成物理模型。

在中学物理课本中,讲到过很多物理模型,如:质点、单摆、弹簧振子、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有很多实际问题,如果直接去分析计算,很难判断出正确的结果。如果把这些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物理模型,则解题思路就清晰、明朗,计算起来就容易多了。例如在电磁学中,有很多题都涉及到带电粒子在重力、电场力共同作用下的运动,分析计算比较复杂,且运动过程不易判断。解决此类问题时,不妨转化一下角度,把复合场转化为等效重力场,相当于粒子只在等效的一个重力场中运动,分析起来就简单多了。

3,拓展思路。培养发散思维。

有很多物理习题是可以用多种方法求解的,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一题多解的练习,不仅能够拓展思路,还能进一步熟悉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跳出思维的局限障碍:在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既可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计算,也可以应用动量、能量观点判断。在讲解例题或布置作业时,老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经过一定的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明显地提高,解题思路会更灵活、多样。

篇5:浅谈中学生作文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人类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

慧,爱因斯坦曾有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的论断,鲁迅先生也曾有过“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的言论,可见,想象力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讲是何等的重要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把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作文教学也离不开想象,都需要想象去接通思想的电路。学生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才会跳出狭隘的生活圈子,用第三只眼在枯寂的冬日里看到绚丽多彩的无限春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想象力呢?

第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解决未知的愿望,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未知开始”,好奇心是学生的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往往是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产生深刻的感触,也才会去思考,才会迸发出想象力。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创设一些特定的题型去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教师先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随意地画了一条线,当时,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疑问“画这样的一条线做什么呀?”随后教师提问:“谁能谈推拿这条线像什么?”在这未知发激发下,班级的想象的氛围随即拉开了序幕:像黄河,像山脉,像一个人的曲线,像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像人生之路…….正是有的了好奇心这一火种点燃了想象之火。

第二、丰富的表象基础

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通过感知 1

进行生动的直观获得的丰富表象,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力,盲人摸象闹的笑话就是最好的明证。那么,什么是表象呢?它就是曾经被感知到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作文就是他们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产物,在加工改造的过程中,如果说丰富的感知是其运动的动力,那么表象就是其主体运动上最关键的最重要的一环。

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没有想象这一砖块就无法构建想象作文这一高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认真观察,“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诗需要生活实践,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离开了对生活的观察,仅限于写作中的苦思冥想是写不出什么佳作来的,写作也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实际上,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处处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取”之并“用”之,首先需要教师具备正确的材料观。学生作文,并非一定要选择重大材料不可,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送来迎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邻里故人等起,认真地观察,有了具体生动的观察材料,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也正是由于有写作材料,学生写作的欲望才会被激发出来。

1、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表象的形成过程中,仅有感知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体验,去感

悟生活中的材料,方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表象,如果说感悟来自感知,是表象的基础,那么,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体验、感悟则是表象形成的关键,没有见过大海的人难以想象大海的博大浩渺,没有登过高山的不会体会到山的巍峨磅礴,没有十分广泛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就没有丰富的表象积

累和真实的感性体验,因此,学生只有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才能真正认识生活,懂得生活,也才能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会有活泼的思路和丰富的想象。

2、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与作品产生共鸣,进而使自己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和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应要求和指导学生做好课内外阅读,以扩展知识面,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立足于教材,因为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部小小的百科知识全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无不涉及,教师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有意识地点拨,当作知识读物来读,这便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切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课外阅读并非遇文便读,要将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涉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涉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涉及国内外重大新闻方面的报刊时文。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文学、历史、科学著作等。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就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第三、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珠小珠落玉盘,即是用生动的形象语言唤起想象,所谓生动就是

指具有活力,能感动人,在具体写作活动中,“生动”就是指写什么像什么,从形到神皆似,让人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因此,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努力开启记忆的闸门,激活创新的思维,用凝练的语言去描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乃至一

举手一投足,用词采飞扬的语言去描绘想象王国的日月星辰,花鸟虫鱼,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将“荷塘月色”“月下荷塘”两幅图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把语言传达出的美丽图景描绘出来,这样就能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空,由抽象语言过渡到生动形象的具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够用此类方式的文章举不胜举,教师都可利用这样的契机去实现学生想象力 的提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不自觉地生发开去想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事物的相通、相似、相近、相反的关联,突出事物的形象性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如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诗人将阳光湖畔的柳树比作是夕阳中的新娘,既形象又生动,充分展示了柳树的婀娜多姿,千娇百媚;再如他的《撒扬娜拉》,为表达有朋友分别时的淡淡的甜蜜和淡淡的哀愁,写出了“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般的娇羞”,此句中诗人抓住了凉风中“水莲”和前来送行的女子的“一低头的温柔”的相通之处,进而传达出一种绝妙的意境,学生在品味次此类语句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进入那优美的意境中去,用形象去体会,同时,也会自己通过想象去创造新的意象。

第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即是培养学生情感,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饱含情感,在丰富深厚的情感中激发想象力。心理学表明。情感是想象的推动力。当表象出现时,它所反映的方面常常是变幻无常的,它所反映的特征也常常是时隐时现的,而要使表象变得全面完整,清晰鲜明,持久稳定——向想象推进,就要在情感的进一步诱发下获得新鲜的生命,再经过不断的运动、分解、和组合,使主题进入“神采飞扬”的状态,达到想象的美好境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情

感呢?这就需要教师 设置写作情景,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师设置写作情景的原则和方法:情景的设置一定要是生动、具体、独特带有点矛盾冲突,要灵活多变有新鲜感,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要抓住生活中特定的情景。题目上,要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行为上,要抓住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抓住人物间的一次小小的矛盾冲突,一个小小的波澜。在方法上要广泛搜寻学生生活中的蕴蓄。为此,必须熟悉学生,了解哪些是他们生活中引人奋发、催人泪下、令人陶醉的情景,哪些人、事、物给了他们强烈的印象或有力的触发;了解曾在他们心头掠过的积极的一刹那或是生活学习中的豁然开朗的事;了解他们心目中最喜欢、最敬佩、最崇拜的人;了解他们和师长间的理解与否、爱与怨;了解他们一次次教为深刻的思想感情 的经历等等。这一切总是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或某种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满腔的热情和明锐的洞察力。

篇6:校园情景剧的想象作文

人物:小乐 小其 爷爷 老师 妈妈

场景:学校教室 家里

内容:小乐昨天熬夜打电脑到凌晨,第二天晨读时小乐瞌睡连天,但是他还是勉强撑了过去,但到了第一节课时才过了一会儿后就睡着了,嘴角还流着口水。

老师黑着脸用课本敲醒了小乐:“上课竟然睡觉,太不像话了,给我站起来!”

小乐揉着酸涩的眼睛站了起来,他还用衣袖擦了下嘴角。

终于挨到了中午,小乐吃完饭后回到教室睡起觉来。

下午小乐清醒多了,心里又开始盘算着:今天放学后玩什么游戏呢?

好不容易挨到放学,他迫不及待的背起书包冲出教室。

在学校大门口小乐邀请住一个小区的小其到他家玩。

小乐:“小其,去我家玩电脑游戏怎么样?我天天一个人玩,有点无聊,两个人一起玩带劲点。”

小其:“不行啊!要写作业呢!不然就要很晚才能睡觉了。”

小乐:“不要紧的,我们就玩一会再写。”

小其:“我要不及时回家,家里人会着急的。”

小乐:“到我家打个电话呗!就说在我家做作业。”

小其摇摇头:“周末再说吧!”说完小其就走开了。

小乐嘀咕道:“不玩就不玩!我自己玩儿。有什么了不起呀!”

小乐一溜烟的跑回家。

小乐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在。

回家后小乐就直奔书房打开了电脑。

刚坐下,小乐的爷爷推门进来。

爷爷:“小乐,你为什么要坐电脑前面啊!不用做作业了吗?”

小乐:“哎呀!爷爷,我在学校就做好了,所以我玩一会。”

爷爷:“哦!那你玩吧!少玩会呀!”

小乐不耐烦道:“知道了!知道了!爷爷你做你的事情去吧!”

他很快就完全沉迷于游戏中了。

“吃饭了!”爷爷粗大的嗓门在门外响起。

小乐正玩得起劲呢!那里听得见爷爷的喊声。

爷爷推门进来,用力拍拍小乐:“快出来吃饭了!”

小乐被爷爷吓了一跳。

他很不开心地说:“你们先吃吧!我等下来。”

爷爷无奈的摇摇头走了出去。

小乐已经把作业完全抛到了脑后。

直到感觉到肚子很饿,小乐去厨房把饭端进了书房,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玩着游戏。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早早就睡觉了,睡觉前不忘记叮嘱小乐:“早点休息啊!”

小乐:“知道了,爷爷!我马上就歇了。”

爷爷奶奶回了房间。

小乐一直玩到凌晨,眼睛已经快睁不开,才歇了手。

这时候小乐才想起来作业还没有做呢。可这时候他哪里还有精力再做作业了。

小乐自言自语:“还是明天早上起来做吧!”

进了房间,小乐趴到床上就睡着了。

早上小乐被闹钟吵醒,他闭着眼睛按掉闹钟又睡着了。

迟迟不见小乐起来的爷爷推开他的房间门,小乐睡得正香呢!

爷爷一把把小乐从被窝里揪了出来:“你还上学不上学了!”

小乐一看闹钟:“妈呀!快迟到了!”

小乐手忙脚乱的起床,匆忙的洗了脸早饭也没有吃就直奔学校。

到学校后,组长向他收取作业本。小乐磨磨蹭蹭的,哪里交得出呀!

于是组长回报了老师。

老师:“小乐,你的作业为什么没有做呢?”

小乐低着头:“我―我―我―”

小乐结结巴巴半天说不上来。

坐在前面的.小其转过头:“玩电脑到很晚了吧!”

老师奇怪道:“小其?你怎么知道小乐玩电脑了?”

小其:“是小乐自己告诉我的,他昨天邀请我去他家玩,但我没有去,他还有点生气呢!”

小乐狠狠的白了小其一眼。又满不在乎的把脸扭向一边。

“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说吧!现在先晨读。”老师走开了。

做广播体操的时候,小乐一直狠狠的盯着小其。

做完体操后,往教室走的时候,小乐抓住了小其的衣服。

小乐:“小其,你真不够意思,你为什么要告诉老师我玩电脑了?”

小其:“我就是说了实话而已。难道不应该吗?”

小乐:“我不会再和你做朋友了!”

小其:“我也不希望有你这样的不求上进的朋友。”说完,小其挣脱了小乐,走回了教室。

小乐只能在背后翻着白眼。

第一节课的时候默写单词,小乐头脑昏昏沉沉的,也不知道默对了几个。

第二节课是数学单元检测,小乐做了一会竟然又睡着了。

他被老师罚站到了教室外面。

下午默写分数和数学检测分数都出来了。小乐默写30分,数学35分。

老师把小乐喊去了办公室。

老师沉着脸:“你为什么一直上课打瞌睡呀?为什么每天的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呢?是真的玩电脑到很晚吗?”

小乐还是低着头什么都不说。

老师:“你如果不说的话,就不用来上学了,学校不欢迎不诚实的孩子。”

小乐的声音细如蚊哼:“是,是的。我,我玩电脑了。”

老师:“你的家长就不管你吗?”

小乐始终低着头。

老师:“放学回家要先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可以适当的玩一会电脑,但是切不可沉迷其中。不要忘记你现在的身份是学生,当以学习为重。”

小乐用手绞着衣角:“我以后不玩了。”

老师:“叫你的爸爸或者妈妈来学校吧!”

小乐:“他们都不在家。”

老师:“那你们家里有谁在家?”

小乐:“爷爷和奶奶,他们年纪都大了。”

老师:“你爸爸妈妈在哪里?什么时候回来?”

小乐:“他们都在外面打工。一年才回家一两次。”

老师:“那你有他们的电话号码吗?”

小乐:“有我妈妈的。”

老师:“给我。”

小乐:“123456789”

老师拿出手机开始拨打小乐妈妈的电话。

电话接通了。

妈妈:“喂!请问你是谁?”

老师:“您是小乐的妈妈吗?。”

妈妈:“是的。您是?”

老师:“我是你们家小乐的老师。”

妈妈:“哦,是老师啊?您好!”

老师:“我想和你交流一下小乐的学习情况。”

妈妈:“哦!好的。是不是小乐学习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呀?”

老师:“是的。小乐最近一段时间状况很不好,他放学回家玩电脑,上课打瞌睡,家庭作业完不成,今天检测就考了35分,全班倒数第一。”

妈妈:“啊!怎么这样啊?我每次电话里问他,他都说自己学习很不错的,还叫我们放心呢!”

老师:“小乐说你和他爸爸都在外面打工,但是你们为了孩子我看有必要回来一个人,孩子的教育是离不开父母的引导的。”

妈妈:“知道了,谢谢老师!看来是我们只顾了赚钱,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了。”

老师:“恩,千万不要把孩子丢给老人就算了。希望你们能尽快让孩子戒掉网瘾,不然最终会害了孩子的。”

妈妈:“我会尽快处理好这边的事情回去的,老师您费心了,谢谢您!”

小乐的妈妈两天后回家了。

回来后,妈妈先把电脑设置了密码。通过多次和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妈妈给小乐制定了一套学习方案,慢慢引导着小乐。

小乐上课不再萎靡不振了。一个月后的期中检测,小乐成绩考进了班上的前20名,小乐对学习也渐渐有了兴趣。

篇7: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文/文用琼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文化的源泉。所谓想象力,就是在已知的事实或已有观念的基础上,在思想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想象可以是学生根据教材的描写、教师的讲述,打破个人已有经验的狭小圈子,把在不同时间、地点获得的知识多方面联系起来。学生此时此地的认识可能是事物的一鳞一爪,彼时彼地的认识可能是事物的一毛一片。但想象能超越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在不同时间、地点获得的零碎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加工整理,集中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新形象。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作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

人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借助知识形成记忆表象。有了丰富的知识和记忆表象,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学好写作知识,而且还应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适当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创造条件。

二、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

观察是想象的基础。没有对客观事物多方面的观察,学生就不会有丰富的想象。例如,让学生写一篇本校教学楼的说明文,为此,对教学楼外观进行观察时,就要选择好观察点,否则便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楼外貌。在选择观察点时我告诉学生,由于教学楼造型的特点,我们在地面任何一方位都不能观察全面。所以,最好将观察点假设在空中,虽然我们不能真正从空中进行观察,但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从“空中”鸟瞰教学楼,这样就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出教学楼的外部结构特征。如果不对其进行地面全面观察,就让学生去想象在空中看教学楼是什么样子,学生断然是想不出来。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集中注意、活用感官。训练眼睛,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人物的动作、情态;训练耳朵,善于听取别人的语言、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训练头脑,善于联想、分析和思考,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越来越多,想象也会越来越丰富,想象力也会越来越强,也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诚然,仅仅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不够的,只能起促进作用。但没有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写作能力是提高不了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对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

篇8: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关系

想象力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中起决定性作用。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云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如见到了“水”你会联想到什么?有的同学说:“水, 汹涌奔泻, 如箭 (飞驰) , 如马 (奔腾) , 如虎 (下山) , 威力无比, 势不可挡。”有的同学说:“水如一面明镜, 清流澈见底, 如我们的心灵, 洁净无瑕。”由此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而,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

二、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写作能力涉及语言和思维两个方面。在语言习得方面最基本的是语言的积累;在思维方面, 最基本的是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 二者密不可分。教学大纲把语言材料的收集和积累, 联想和想象力的培养作为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

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 而且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学生从观察生活, 认识生活, 到产生感情, 产生思想, 直至构思文章, 写成文章, 是一个完整的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无论是审题、立意, 还是取材、构思, 都要突出一个“新”字。而想象力正是这个“新”字的具体体现。没有想象力, 学生的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1.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 体悟、思考是升华。“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对文学、艺术的感悟, 也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感悟既是情感的体验, 也是理性的思考。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 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因此,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启迪学生的悟性。

感悟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灵性。小至花鸟虫鱼, 大至山川河流, 非大自然不能陶其情, 非大自然不能冶其性。回归自然, 感受自然, 就是回归人的天性。古人周敦颐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这种形象中, 悟出人之“不同流合污, 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 是通过对鸡鸣的感悟, 说明了黑暗必将过去, 黎明一定到来的社会发展规律。朱自清的《春》确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他通过对春天花、草、风、雨的观察描写, 提炼出对人青春的“新”、“美”、“力”的高度赞美的新的主题。

教师的激发引导, 可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有一位同学在家偶然发现了“蚂蚁搬蜻蜓”这一现象, 他感到十分奇怪, 一只蜻蜓的体积比一只蚂蚁的体积何止大上千倍, 但极少数的蚂蚁就可以抬走一只死蜻蜓。通过观察、思考, 他悟出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的哲理。有一次, 我出了一道“由菟丝子所想到的”作文思考题, 让同学们到种豆的田地里细致地观察并向老农们请教, 了解菟丝子的性能。后来我们仅用一堂课的时间,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有的同学认为: (菟丝子本身不含叶绿素,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把根扎在豆子身上靠吸取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而导致豆子的死亡。大部分同学最恨它, 说它是寄生虫、剥削者, 务必要斩尽杀绝。有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 认为可留不可杀, 理由是:菟丝子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可以明目、滋肝、补肾、止泻 (因为这位同学的父亲是位中医) 。通过观察、思考这些感性材料, 通过联想想象, 一篇篇立意较新的文章脱颖而出, 如《助纣为虐, 死有余辜》、《发家的财神, 救命的菩萨》 (因母病欠债, 后收购菟丝子而发富) 、《他山之石, 可筑我巢》 (从菟丝子借助豆子的营养来养活自己, 发展自己, 使其家庭千秋万代, 源远流长这个角度联想到我们今天借助外国的资金, 先进技术, 管理经验, 经营方式来发展我国的经济) 。从这个教学实践来看, 我们领悟到, 感悟能力的培养, 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发展,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创造力。

感悟的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感悟自然, 并且要培养学生去感悟社会, 这是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的重要途径。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 增强社会责任感, 还要培养学生去感悟人生, 让他们去认识到人, 认识自己,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

2. 利用原形启发, 培养想象力

所谓“原形”就是起启发作用的事物。人的创造发明, 创立新事物的形象, 常常受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鲁班从丝茅草割手得到启发, 发明了锯子。如何提供“拟想”的原形是想象力训练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价值的原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在这一原形的启发下, 学生立即打开了想象的大门, 结果不少同学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 写出了不少蕴涵哲理的文章。也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事物这种感性形象, 通过想象, 就会成为生活的哲理。

3. 创设情景, 引发想象力

创设情景是引发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手段。情景的创设对表象的浮现起着重要作用。情景的创设要注意暗示表象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由此及彼地建立起表象之间的联系。例如,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树上有十只鸟, 打死了一只, 还有几只?

根据这一情景, 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 立意新颖即可得满分。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智力题, 我要求同学们除掉枪响打死一只, 其他的鸟全惊飞了这一答案进行想象。同学们兴趣盎然, 各自打开想象的闸门, 通过几分钟的思考, 便展开讨论, 其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收获匪浅, 总结如下:

(1) 树上还有九只鸟。理由是:树上十只鸟中有两只老鸟 (一公一母) , 八只小鸟。公鸟被打死, 母鸟用翅膀在窝里保护着八只小鸟。立意:体现出伟大的母爱。

(2) 树上还有八只鸟。理由:树上十只鸟中母鸟被打死, 公鸟逃之夭夭, 只剩下八只小鸟。立意:批判贪生怕死之徒。

(3) 树上还有七只鸟。理由:树上十只鸟中一只小鸟被打死, 两只老鸟惊飞, 还剩下七只鸟抬头怒视。立意:团结一致, 奋力抗争。

三、结语

总之,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首推联想和想象。所以, 作文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想象力培养的这根主线, 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打开思维的闸门迸出思想的火花创作高质量的作品。

摘要:想象力贯穿了整个作文教学之中, 没有想象力, 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 内容空洞, 立意不新。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 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 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 思路靠想象去拓展, 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 语文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篇9:重视情景教学 激发学生想象力

一、重视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多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但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许多老师认同它而不使用它。

时隔二十多年,对多年前进行的一次情景教学记忆犹新。当时,我准备布置初二学生写一篇游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郊游,目的地是学校附近的帐房山。那是一个星期天,春光明媚,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进。同学们有的大声喧哗、有的轻声歌唱,有的指点谈笑……约一个小时的攀行,终于登上了山顶。山路虽然陡峭难行,但山顶上却很平坦。喘息之余,我们极目远眺,山下景色尽收眼底。一个个村庄坐落在绿树掩映之中,田野里人们在辛勤地耕耘,黄河似一条白练蜿蜒而行,湟水与黄河交汇处河面宽阔,波光粼粼。我很随意提了几个问题让同学们回答:

今天是几月几号?我们出发时的时间?天气?

同游的人们是谁?我们的目的地叫什么?

路难不难走?上山途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上山时身体有什么感受?登上山顶时你有什么感受?你又看到了什么?

眺望黄河你能不能说出一些有关黄河的古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这些诗句被同学们抢着说出来了。

同学们自由活动出节目,或唱歌、或跳舞、好不尽兴。大家要求我出一个节目,我就给同学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我国农学元老张心一先生的故事。张心一先生是当地名人。张先生早年家境贫寒,先求学于清华学堂,后留美12年,学成归国,致力于我国的农业事业,在农学领域很有建树。另一个故事是当地的历史故事。这个地方正处在湟水和黄河不断交汇的地点,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的必经之地,烽烟时起。在古代这里既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至今还留有许多的长城遗迹,以及烽燧遗址。抚今思昔,感慨万端。这些故事使同学们了解本地的一些人文历史知识,培养人文情怀,提高了自豪感和上进心。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纸笔,简明扼要地记下了一些自己认为该记的东西。期间,我还故作风雅地即兴作了一首诗,以助此行。

春游帐房山,鲜花随处见。河湟襟带地,形势自古险。

绿树掩村郭,远峰连天边。今日学生郎,他年是俊彦。

事后,让同学们就这次郊游写一篇游记。大家都写得很轻松。有所见,所感,所想,有历史、故事、古诗应用,内容充实,真实可信,生动引人。

当然,在情景教学中,教师提前要设计好应该提问哪些问题,要准备好哪些知识等。使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很自然的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这需要一定的技巧。

二、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只要善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如泉水一样喷涌而出,他们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他们是天才的想象家。

有一次,我要布置初一的学生写一篇童话,是看图作文。图上有几只蚂蚁和一只七星瓢虫。蚂蚁和七星瓢虫是农村孩子司空见惯的两种昆虫。但要将他们联系起来并赋予人的性格、语言、情感,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我要求同学们不要急于动手作文,作文前寻找蚂蚁窝集体观察一下蚂蚁的习性、动态。一定要三五成群的集体观察。农村学校,校园里有树有草有耕地,蚂蚁窝随处可见,这次室外活动就在学校内进行。观察过程中,根据蚂蚁和其他昆虫的动作,行为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丰富的想象,解说蚂蚁的活动。有的说蚂蚁在营造巢穴,有的说蚂蚁在储备粮食,有的说蚂蚁在抗击侵略者,有的说蚂蚁们在和别的昆虫在玩耍,有的说蚂蚁的集体观念很强。也有的同学总结出“蚂蚁能搬动泰山”的语句。有的同学还有趣的给这些昆虫起了名字,并赋予了分工等等,诸如此类。这样学生想象的匣子被打开了,丰富的想象力一下子给激活了。其丰富程度令人赞叹不已。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真是精彩纷呈。

这次童话作文完成的非常理想,作文过程也很轻松。几篇优秀的作文还被我存下来,为后来的学生作范文。

三、重视抄写,为作文打基础

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是不行的。所以,语文老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件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我将抄写视为达到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曾国藩也教育子弟门生,对于好的文、句和章节,不但看读,还要写,将之抄一遍,记得就更牢了。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准备一本摘录本,将课本中出现的或课外阅读时遇到的一些名人名言,优美的句子篇章工整的抄录下来,连标点符号都要抄的一丝不苟。一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会积累一大本子。你不要小看它,认为这办法土,毫无新意,语言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学生在抄录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词语,提高了文字表达力,这样,作文时文思滞涩,下不了笔的现象就消失了。心中的所想所感,看到的自然景物,很自然的就通过笔端表达出来了。

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教学活动,它也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每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世界因丰富而精彩,我们的教学也因各具特色而绚丽。

篇10:情景作文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新课改不断深入教育事业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就要坚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找出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小学生语文写作想象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想象力培养

1.引言

小学是人生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文化知识储存、想象力和自身知识涵养的重点课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帮助小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言可写,表达真情实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教育必须反映真实的生活,只有与日常生活对接、真正回归生活的作品才能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着重关注的地方。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经常在作文的选材、立意、构思等重点部分讲解,并着重研究。但最终的结果是小学生的作品依旧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要领,甚至很多时候教师在点评、批改作品时根本无法下手修改。这种情况让人无法理解,但是又真实存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从而更加深人们对小学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是头号难题的印象。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学习重视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促进自身价值观的树立,让学生明确、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闻、想法和感受。这是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但是很多小学生在作文写作时,认为写作是一种负担。语文教学过多地倾向于书本,忽略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学生缺少对外部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体验,在面对写作任务时只是对着作文题目思索,不是对过去看过或写过的内容进行改编,就是空想,随意编写,最终的结果就是作品空洞,材料老套,词不达意。

3.培养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想象力研究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体验外部丰富的生活世界,进行生活化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改变词不达意、内容空洞的缺点,帮助学生在作品立意、构思写作上有所提高,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的想象力。

3.1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新闻,积累作文素材。

培养小学生语文写作的想象力,就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素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贴近生活,积累贴近生活的作文素材,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观看时事新闻、热点问题。开展针对近期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举办辩论,让学生将自己分辨针对时事新闻的不同意见,从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作文写作的生活素材,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想象力。

3.2关注、记录生活细节培养学生想象力。

细节描写是体现一篇作文的重要部分。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时时强调要注重对细节的描写,但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细节的深入思考,很难在作品写作时将细节描写完善。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记日记的作业,日记中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见到的一个细节,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不一定要学生每天都写日记,而是可以要求三天记下一次生活细节或一周记录一次。这样不仅让学生积累关于生活细节的素材,促使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还能通过简单描述生活细节,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3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老师整节课都在讲述自己准备好的教案和内容,学生只是机械地在下面听和记录,教学过程几乎成了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教师首先对自己本堂课需要讲解的作文技巧进行简单的举例和说明,然后给各小组布置相似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和对不同意见的对比,进行一次简单的创作,然后在班级分享小组成果。这样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各个小组之间的对比,找出本小组或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积累其他小组的优秀作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4.结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实际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关注新闻,强化生活意识,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写作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语文作文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五四运动 诗歌下一篇: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