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周年总结

2024-08-13

广东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周年总结(精选5篇)

篇1:广东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周年总结

广东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周年总结

暨 “十二五”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建议

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过十个春秋。这十个春秋,是创业的春秋、是探索的春秋、是收获的春秋。

2001年初,广东省教育厅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文),把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为提高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省教育厅整合全省高校专家力量,成立“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建立“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简称“省指导中心”),负责对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全省各市、县(区)、中小学校也成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业务指导中心。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组织机构”,建立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专业指导相结合全面推进全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建立起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宏观管理的运行体制。

十年来,我们始终树立“学校德育创新”的理念,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各市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尤其是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从“规模发展”到“规范发展”再到“提升发展”,不断推向深入。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周年工作回顾

十年来,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创新管理机制和教育模式

1.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

2001年以来,为了有效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省先后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督促检查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业务指导与科研先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的“三预”工作机制。建立了这些教育、管理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发展、规模发展、提升发展和持续发展。

2.创新模式,强化实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

自2001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在指导和管理实践中,我们探索创新建立起多种教育模式,如: 以达标学校促进“全面普及”的教育模式; 以示范学校带动“规范发展”的运作模式; 以科研课题引领“内涵提升”的教育模式; 以发展性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模式。

上述各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机制和创新模式,最终凝练成“心理教育广东模式”。建立了“心理教育广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见附件一)。3.突破难点,提升队伍,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开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专兼职教师的配备数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待遇不到位和教育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就成了发展的难点瓶颈。2007年省教育厅和省编办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规定学生规模1000人的中学、1200人的小学,原则上配备1名心理教师,寄宿制学校至少配备1名以上的心理教师;明确了专职心理教师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明确了设立中小学心理教师职称评定系列和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二)十年工作的主要成绩和主要经验

1.以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规模发展

十年来,我省加强中小学校的师资培训,以师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发展。省指导中心和各市指导中心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A证、B证、C证的三级培训,截至2010年12月,全省共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B、C证师资21万多人,其中A证教师2065人,B证教师25534人,C证教师18万多人(见附件二)。2.以示范学校建设带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发展

十年来,我们在全省中小学中树典型、立榜样,开展“示范学校”评选活动,以带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发展。到目前为止,全省评审和确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140所(见附件三),其中中学108所,小学32所。市级“示范学校”一批。

3.以各种评选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发展

十年来,我省以评选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发展。省指导中心举办了五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组织了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教学课件和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征集和评选活动。4.以心育课题研究引领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发展

十年来,我省以科研引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发展。“省指导中心”组织、评审和立项了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科研实验课题。全省有几百所中小学校承担科研课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

5.以各种教育方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十年来,我省以各种教育形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全省各市中小学校普遍性的、经常性的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包括课堂教育、学科渗透、课外活动、专题讲座、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并做到“面对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进”,从而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6.以基本条件建设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发展

十年来,我们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建设,以保障教育工作的正常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中小学已配备专职心理教育教师超过3500人;建立起中小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4830所;开设了心理辅导热线电话的学校有2525所;设立了心理网页的学校有1751所。

7.以经验交流会议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衡发展

十年来,我们以经验交流会议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2003、2006年先后两次在珠海市、佛山市南海区召开全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2007年举办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2008年在佛山市顺德区召开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我省召开“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 2010年在深圳召开全省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8.以加强业务指导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发展 十年来,我省以加强业务指导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发展。“省指导中心”经常组织专家、学者到深入各市中小学校进行教育、科研等的业务指导;还组织专家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参考资料等,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全省各地编写教材和参考资料200多本。

十年来,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普遍有所提高,自信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抗挫折承受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增强,学生健全人格、积极心理、阳光心灵和和谐心态得到发展。

(三)存在主要问题

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区间的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学校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2.部分学校由于缺乏完善的教育制度作保障,心理教育活动出现反复波动现象。3.由于教育的专业规范性不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建议

(一)发展目标、主题和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实现全省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规范发展和提升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发展和有效提升为主题。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特征,坚持以积极发展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以心理咨询为辅,关注个别差异减少心理失衡事件,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教育体系,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制度化、科学化和全员化。

1.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理念,走科研引领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继续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方向和教育理念;要研究社会转型期我省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校内外教育环境的特点;要加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探索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式、新方法;要根据广东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一步探索“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始终坚持走科研引领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2.坚持“积极心理、阳光心灵”的教育主旨,走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得益者是广大中小学生。因此,“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以生为本、育人先于心、心育乃教育之母等教育思想,走内涵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积极心理、阳光心灵”的教育主旨,以培养全体学生 “健全人格、和谐心态、心理素能”为教育主线,注重个体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育人氛围,防止和减少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坚持“改革探索、优化机制”的管理模式,走创新发展之路

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年最为成功的经验在于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创新教育模式。实践证明,适合广东的有效的工作机制、教育模式是教育规范化、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坚持“改革探索、优化机制”的管理模式,走创新发展之路;要积极探索应对广东社会转型期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保证学校心理教育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彰显广东心理教育的特色;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改变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4.坚持“教育规范性、实效性”的发展方向,走提升发展之路

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十年在规模发展、规范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尤其是教育实效性仍然存在着问题。“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教育规范性、实效性”的发展方向,走提升发展之路;要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两个方面加强教育有效性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我省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主要工作措施

根据目前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针对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完善机制和教育模式,合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

“十二五”期间,适应广东社会转型的需要和中小学生成长的需要,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年间创新建立的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教育模式,要在坚持中不断的完善。“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实施以下工作机制和教育模式: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督促检查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业务指导与科研先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的“三预”工作机制;以达标学校促进“全面普及”的教育模式;以示范学校带动“规范发展”的运作模式;以科研课题引领“内涵提升”的教育模式;以发展性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模式。教育主管部门、专家团队和学校一线形成合力推进广东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2.加强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1)发挥“示范学校”引领作用。实践证明,心理教育示范学校对推动周边地区学校的心理教育发展、对教育的规范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为了推进我省心理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建设,鼓励粤北、粤东和粤西地区学校积极申报省级示范学校,力争全省省级示范学校达230所(目前,全省有省级示范学校140所,仅占全省中小学校的0.6%,按全省中小学校的1%计,需增加90所)。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要重点研究和探索心理教育活动课、团体辅导课、主题班会课等的教育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问题,努力提升心理教育的质量水平,在教育有效性方面探出新路,作出示范。

(2)创建“示范镇(乡、街道)、示范区(县)”。“十二五”期间,省指导中心将在全省范围内创建一批心理教育“示范镇(乡、街道)”和“示范区(县)”。心理教育“示范镇(乡、街道)”的建设,以专职教师、心理辅导室、示范学校、科研课题、教育活动等为衡量指标,且达到本镇学校数、教师人数的一定比例为标准,予以建设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教育“示范区(县)”的建设和评估(具体的建设方案另行制定)。

(3)培养和使用好专职和骨干教师。“十二五”期间,以专业成长为主题,培养和使用好专职和骨干教师,促进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扩大教师A证培训,要建立“专职和骨干教师培养和发挥作用制度”,制定和实施省(市)专职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加强对心理教育专职和骨干教师规范管理和指导;2015年力争每个地级市有省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骨干教师20名,全省有省级骨干教师200名,市级骨干教师400名(具体的“培养方案”待定)。3.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导、主管职责。广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十年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于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粤北、粤东和粤西地区,个别地市教育局和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未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近年来由于学生心理失衡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已引起当地人大和政协的高度关注,在当地家长和社会引起反响。在珠三角洲地区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反复波动,究其原因之主要在于缺乏完善的教育制度作保障。“十二五”期间,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均衡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导、主管职责尤为重要。要树立不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局是不称职的教育局、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校长是不称职的校长的观念,积极推进全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

(2)加强督促检查和督导评估工作力度。省教育厅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评估,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示范高中评估,教育强市、教育强县(区)、教育强镇(街道)的评估体系。“十二五”期间,各地教育局要按照上述评估体系的要求,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促检查和督导评估,促进学校心理教育均衡发展和有效发展。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建设。实践证明,心理教育的制度化是解决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和部分学校出现反复波动问题,确保学校教育活动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十二五”期间,全省各市教育局和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建设,建立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学校心理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4.加强基础条件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心理教育师资力量既是基础性条件又是决定性条件,是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实效性的重要保证。一是按照有关规定逐步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目前,全省有专职心理教师约3500人,全省有中小学校23400多所,平均6所学校才有1人。“十二五”期间,要落实专职心理教师的配置,力争全省专职教师人数翻一番,达到7000人。二是力争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员化。要进一步扩大A证、B证、C证的师资培训,从目前的培训人数18万人增加到25万人,平均每年培训2万人。倡导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实现全员培训。(2)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心理辅导室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场所和条件保证。据2009年各地统计的数据,全省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只有4830所,占全省中学校数23400所的20.6%。“十二五”期间,各市要以创建“示范镇”和“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心理辅导室建设,力争在2015年珠三角地区50%以上的学校有心理辅导室,其他地区30%以上的学校有心理辅导室;全省42.7%的学校(10000所中小学)有心理辅导室。

(3)加强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建设。“十二五”期间,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为主要内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建设,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篇2:广东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周年总结

紫荆学校 2018/9/27

紫荆学校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活动总结

为了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切实做好庆祝宣传活动,我校按照凤翔县教育体育局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祝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积极行动,在9月下旬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相关活动,来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确立指导思想

本次庆祝活动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总结好、阐释好、宣传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业绩和学校的办学成就,讲好改革开放故事;主要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由之路,切实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坚定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励广大师生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好立德树人“奋进之笔”,奋力推进“一三三四”整体布局,开创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新境。

二:及时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毛陇翔

副组长:冯金祥

张亚录

成员:田军强

陈爱彬

黄晓

张婧玲

孙永强

孙红涛

全体班主任老师。三:开展了系列庆祝改革开放的相关活动 1.开展改革开放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我校在宣传改革开放40周年政策时,重点引导全体师生对改革 开放成就的宣传和政策解读,通过校园网络,办公微信平台,班级黑板报,学校横幅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改革开放政策在全体师生中入心入脑.2.开展主题征文活动描绘改革开放 40 年来取得的辉煌成讴歌巨大变化;要求各班组织征文活动,有语文老师班主任进行遴选,然后交学校统一参评,展览。本次征文活动共收到学生征文40余篇,主要描写和反映人民的情感和心路历程;回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亲身经历或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谈到了国家取得的成绩,走过的历史足迹,畅想新时代的发展愿景。其中5片征文报县教体局.3.班级易主题班会形式举行“新旧照片”对比展。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新老照片,通过在主题班会上新旧照片的对比来展现他们身边的巨大变化,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4.是举行“我与父母比童年”主题队会。主题班会上班主任首先让学生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说说他们的童年。然后在队会上对比自己的童年,总结出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差距。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5.是举行“我的家乡巨变和幸福未来”手绘作品比赛展评。学生们凭借他们细腻的观察,用他们神奇的画笔,展开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家乡家园的美好画卷。通过展评,学生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增强了爱国主义信念。

篇3:广东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周年总结

1966年“文革”开始,十年浩劫使老一辈音乐教育家白白荒废了光阴,新一代音乐老师耽误了培养和进修的机会。1976年“拨乱反正”之后,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短缺,教具教学资料残缺不全,许多中小学开不出音乐课,情况十分严重。

1981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院长先后到了长春、沈阳、贵阳、昆明、成都、重庆,每到一处召开中小学教师座谈会,亲自做报告,搞调查研究,向省市有关领导反映情况,然后来到北京,向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1982年,教育部张文松副部长在报告中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应当重视音乐教育,切实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领导;第二,要努力加强音乐教师的配备、培训和提高工作;第三,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春江水暖鸭先知”,浙江温州以温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音乐教研员林虹为首的几位资深音乐老师编辑、出版、发行了教辅材料“活页歌选”,除了适合中、小学音乐课教唱的歌曲外,还附有指导教学的短文,起到了雪中送炭的应急作用。

温州人会做生意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刊号不能做广告,如何销售?他们收集到全国各省市甚至农村的中小学的名称和地址编成了“联络图”,借用了“文革”中“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做法,十分风趣。样品发到全国各地,订户纷至沓来,虽然售价不过几分钱,但赚的钱可真不少,这笔钱先后进入温州教师进修学院和温州市文联的财会部门,如无正当理由不好随意支用,这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创办的经济支柱,刊物的全部经费向温州报销长达数年之久,包括编辑部人员的办公用品莫不如此。初办时刊物价格极低,每册售价0.25元。据温州文联负责人说,几年中汇给刊物编辑的钱款高达数万元。

最早提出创办《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设想的是林虹。刊物的前身是在温州出版的《中学生活页歌选》以及分上下两册出版的《小学音乐教学手册》。手册没有书号,不标明印刷、发行部门,没有售价,只有温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一篇前言说明编写出版的目录。手册于1981年8月出版,仍然依靠“联络图”销售到全国各地,大大火了一段时间,但它没有书号,难以进一步推广。适逢吉林省教育学院音乐教研员吴斌(后曾任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接受领导布置下来编写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的任务,而苦于稿件一时难以组齐,经上海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员郁文武介绍找到了林虹,林虹和我商议后决定将全部提供给吴斌。

日后,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正式出版的《小学音乐教学参考书》的基础就是我们在温州出版的无书号的《小学音乐教学手册》。前者在前言中说明该书的编辑是:吴斌、林虹、郁文武、靳卯君。吴斌在原稿的基础上做了相当多的补充,林虹是原书的策划人,郁文武是吉林与浙江合作出书的牵线人,我是原书的执编者,成书前林虹邀请我到温州,住在柴桥巷温州地区招待所日以继夜地进行全书的编排、修改工作。

我们的“教学手册”是1981年出版的,吉林的“教学参考书”出版于两年之后。就在这两年之间,在温州定稿、排版、印刷、发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办起来了,1982年2月、4月、6月连续三期试刊,一炮打响。虽然没有刊号,但贺绿汀、丁善德、周小燕、黄友葵、廖乃雄、罗传开等音乐教育家都为我们写稿,钱仁康的大部头著作《乐歌考源》从试刊第二期起提供给我们独家长篇连载,满百期后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单行本。

《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版前,林虹曾专程去北京向中国音协负责人孙慎和教育部分管艺术教育的同志汇报请示,他们表示支持。从1982年初试刊起直到80年代末,刊物封面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孙慎所题写,不过他没有署名。

刊物的创办人是周大风、林虹、靳卯君,用大风的话来说:“三个老头办起了一份音乐教育刊物。”我与林虹是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的同窗学友,1946年,音专还设在福州郊区竹屿的一所破庙中我们就朝夕相处。1973年,谭启龙、严永洁夫妇从福建省调到浙江后,严永洁因在山东任省委宣传部长时抓过《奇袭白虎团》京剧“样板戏”创作,在福建任期内又组织了一个新的京剧本子《崇武海战》,到上海音乐学院要求支援作曲人员,指定要调与于会泳同在一个系的教师。而我正好1965年从作曲系调到民族音乐理论系开设“音乐评论”课,严永洁亲自调阅了我的人事档案后做了决定。我便应聘到了杭州(这部戏因剧本出了问题而下马)。我与林虹老友重逢无话不谈,林虹编《中学生歌选》和《小学音乐教学手册》我是全力配合。林虹与我在温州商谈办音教刊物之事,我提出一定要请周大风参加,他在省内出版部门有熟人,借重他在省文艺界的地位和影响才有可能解决刊号问题,刊号是办刊物所遇问题的重中之重。林虹同意了,我回到杭州找到大风,请他担任主编,讲明办刊经费全部由温州解决,我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教书数十年,又被借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当过音乐编辑,组稿、编稿、改稿都可承担,只要求他写些重点文章并做指导即可。我们就这样一拍即合。

初创时,编辑部实际是在我家中,文稿处理由我全权负责,美编及歌稿件由林虹负责。1982年试刊三期在温州排版、印刷,1983年起先后在杭州、余杭排版、印刷,由我到印刷厂校对。必要时林虹到杭州来,我们三个人开会共议办刊的方针大计,配合相当默契,可称刊物的“铁三角”。

由于我的工作单位是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编刊物,在单位中难免会有闲言碎语,周大风时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他说:“我把你调到省音乐家协会,专职编刊,音协的其他事情都不用管。”并说好我就在家里编刊,不必到音协办公室坐班。这时,由于周大风的争取,将已出版多年的《浙江音乐》刊物的刊号给了《中小学音乐教育》。虽然当时省内音乐界有些不同意见,但浙江省文联领导人为音乐教育在全国还是个薄弱环节,将《浙江音乐》停刊、改出音乐教育刊物是填补国内空缺,便毅然予以批准。《中小学音乐教育》至今已有30年历史,出版超过250期,在全国以至国外有很大的影响。当全国各省市的音乐报刊出现不景气甚至倒闭的情况时,它的发行却相当稳定,还在不断上升,可见它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北京创办《中国音乐教育》是在1989年,比我们晚了7年,可见我们当时的观念和举措多么超前。endprint

浙江是文化之邦,“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的先驱鲁迅、茅盾、夏衍……都出自浙江。开创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人物李叔同及其后继者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也都是浙江人,可惜的是,在筹办《中小学音乐教育》刊物时,在全国约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中,浙江是唯一既没有音乐学院又没有师范学校音乐系科的省份,可说是有愧于前辈。但这份刊物恰好是诞生于浙江,为什么?

原因之一是:温州人的敢为天下先,温州最早兴办家庭工厂、民营企业,率先搞活经济,有钱好办事。原因之二是:靠近上海,以上海为坚强后盾。试刊第一期,上海稿件占了一大半,包括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沈旋、蒋一民,上海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张瑞华、刘德昌,上海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员郁文武等人的文章。

试刊第一期的首篇文章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孙慎热情洋溢的文章《祝贺中小学音乐教育试刊》,他在文章中说:“试刊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探讨音乐教育中的问题,交流教学经验,提供教学补充材料和学习资料,提高教学水平,必将发生积极的作用。”

试刊的第二期重头文章是贺绿汀的《在上海市中、小、幼音乐教学研究会上的讲话》,我应邀去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亲自记录、整理,再带回来发表。另一篇重点文章是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黄友葵的《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期望》。这些音教前辈对刊物的大力支持,使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办好。

正所谓“得道多助”,刊物符合社会需要,形成了巨大凝聚力,在刊物的早期就坚定地支持我们并惠赐稿件的有:北京的音乐教育家李凌、赵沨、张肖虎、姚思源、曹理、汪毓和、米黎明、平士方、王次炤,辽宁音教界的知名人士方萌、李亚丽、谢正恭、谢严森、金亚文、王英奎,天津的缪裴言,山东的孙继南、李嘉评、韩映红,河南的张兆瑞,湖北的邱刚强、杜磊、朱则平,江西的冯斗南、肖鉴铮、罗艺峰,安徽的廖家骅、齐从容,江苏的潘振声、秦德祥、费承铿、芮文元、施友云,广州的谭林、丁振华、梁得灵,福建的朱一平、黄光荣,贵州的石应宽等。上海市和浙江省音乐界音教界历来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姓名不胜枚举。上海音乐学院有:贺绿汀、丁善德、周小燕、钱仁康、廖乃雄、罗传开、赵佳梓、汪培元、马淑慧、陈应时、沈旋、巢志珏、孙维权、万里、葛顺中、郑小维等;上海市有:崔启珊、薄兰谷、李丹芬、郁文武、陈蓓蕾、孙幼丽、顾丽丽、张瑞华、刘德昌、曹云芬。浙江有:俞绂堂、韩春牧、管明若、王家祥、徐绪标、陈祥文、陶爱凤、严震中、史崇义、许为通、洪嫦、吴净兰、范盈庄、杜希范等。虽然分处全国各地,他们都热爱音乐教育,心意相通,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们通过书信和共同参加各种有关音教的活动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最早参加的音教社团名“乐泉社”,人员有北京平士方、上海的薄兰谷、广州的丁振华等,出过会刊,在广州编印。其次是“基础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人员有江苏常州的秦德祥、辽宁铁岭的谢严森,湖北蒲纺的杜磊等,也出过会刊。还有“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中、小、幼音教研究中心”。我与林虹都曾参与活动,也编过几期会刊,还曾一起办过几期音乐教育培训班。

我们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联系一直非常紧密。《中小学音乐教育》创办之时,正好是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系统地输入中国之际。1982年,弗吉尼亚·米德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两周的示范教学,对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的理念及操作进行了全面的讲授。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去向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卡尔·奥尔夫完整地学习了他的课程,回国后就任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研究所所长,以广传奥尔夫教学法为第一要务,在全国范围内办了几期奥尔夫讲习班,日后成为中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会会长的李妲娜就是首期讲习班的学员。廖乃雄再次出国后任音研所所长的罗传开从学生时代起就大量编译出版日文著作,介绍日本铃木音乐教学法不遗余力。而上海音乐学院的汪培元教授是国内推介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代表之一,译文著作颇多。《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他们几位的支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方面获益匪浅。凑巧马革顺教授的女儿马淑慧专程去美国学习了美国新创的“综合音乐感”音乐教学法,号称世界第五大音乐教学法,回国后立即在上海选了一家幼儿园进行试点,全国各地音教同仁纷纷赶来听课取经,我作为刊物的特派记者闻讯赶到上海。

此时上海掀起了学习四大教学法并结合本国特点勇于创新的热潮,出现了先进人物,那就是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小的陈蓓蕾、崇明路小学的孙幼丽、长白一村小学的顾丽丽、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张瑞华,由于都是女老师,大家称她们“四小名旦”,还有以合唱教学为特色的男老师刘德昌,我们就一个一个地轮流去听,乘公交车有时要转几次车,幸好有上海第六师范的资深音乐老师崔启珊的引领。取经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是广东省音协副主席谭林,他永远精神抖擞,不知疲倦。来自北京和东北的音乐老师都比较年轻,我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自然对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的新鲜事知道不少,大大有利于编刊。

《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浙江的创办顺利、成功,首先是由于浙江省文联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历届省音乐家协会领导的关怀、协助,教育部艺术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领导的扶持,温州市文联、温州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批准发给办刊经费长达数年之久;其次是北京、上海以及全国各地前辈音乐教育专家学者、中青年的音乐教育骨干、基层的普通音乐教师的指导、关心、提供信息和稿件;然后是大风、林虹和我,三个老头的不辞辛劳、团结合作,虽然创业艰难,但都不以为苦,当作乐事。

随着浙江省音协的多次换届,领导人变了,刊物的主编和编辑成员也不断易人。相当长时间林虹和我的名字仍保留在编委之中,其实我们早已不为刊物办事了,只是挂名而已。1995年,林虹和我的名字才不在刊物上出现,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刊物的感情总是有的,不时还会为刊物写篇稿子。眼看着刊物编辑及工作人员不断年轻化,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质量不断提高,感到欣慰。刊物比较突出的变化是纸张、美编、摄影、排版、印刷都有明显提高,广告多了。新增的音乐知识栏目“稿源采珠”很有特色;早期由我开创的音乐知识栏目“请回答”,已发展成“高考乐理模拟试题”,提高了档次。稿件的广度与深度都加强了,篇幅增加,字体放大,阅读起来更具有观赏性。编辑部的班子有较大充实,人才济济,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集期刊之一、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收集之一,一派兴旺景象。

《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当它初创之时,音教刚刚开始复苏,刊物犹如一只报晓鸟,吹响了复兴音教的进军号。曾何几时,它茁壮成长,由一颗稚嫩的幼苗长成根深叶茂的大树傲然挺立,而我们三个创办人却垂垂老矣!

回首往事,感慨良深,希望《中小学音乐教育》锐意创新,百尺竿头继续奋进,为祖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靳卯君 原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编审

篇4:广东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周年总结

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1 广东省中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6 广东省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工作职责规范...........................................................................................11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试行)...............................................................................14 附件1:

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

一、总 纲

(一)工作目标

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和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心理弹性韧力,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

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性教育为主导,以心理辅导和咨询为辅助,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

(三)工作原则

1.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2.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方式,实施

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

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四)工作要求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以发展性内容为主的教育,要防止只面对少数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的单一倾向和做法。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依法施教,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隐私。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谨慎使用心理测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将社会上心理咨询班的讲课内容、学术界尚在研讨且未定论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治疗方法引入学校,并直接用于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5.学校不能以承包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委托给医院,不能将出现一般性心理困扰问题(如自信、情感、学习和人际沟通出现问题)的学生一律送往医院进行药物治疗,用医疗模式代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五)主要途径

心理教育活动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课进行教育。

班主任工作渗透:主要通过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进行渗透教育。学科教学渗透:主要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育。

心理辅导:心理教师通过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或咨询)进行心理干预。

学校与家庭同步教育:学校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

——

(一)教育内容 1.发展性教育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主,包括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发、社会适应、升学就业等,其中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学习心理是核心内容,各个年级学生均需进行教育。

2.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教育内容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心理特点,侧重不同的教育内容。小学生侧重环境适应、品德心理、交往心理的教育内容;初中生侧重青春期心理、亲子教育的教育内容,高中生侧重社会适应、智力开发、升学就业的教育内容。

3.学科渗透教育内容

学科教学渗透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的有效渠道,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和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学科类课程:个性品质修养、社会认知能力、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情绪调节、品德与行为、珍惜生命与热爱生活、亲子关系与感恩情怀、集体精神与团队协作、社会环境适应、人生规划与生涯指导等。

自然学科类课程:学习动机与学习品质、学习行为习惯、逻辑思维和扩散思维、创造力和潜力开发、崇尚科学与严谨态度等。

艺术与体育类课程:情绪调节、陶冶情怀、意志力与耐挫力、合作与协助精神、团队凝聚力、人际交往等。

4.补救性教育内容

补救性教育主要面对少数出现情绪障碍、退缩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人格偏差等问题的学生。

补救性教育内容主要有:自我意识偏差、情绪障碍、人际关系不良、— 3 —

异性交往与恋爱心理问题、个性偏差与人格障碍、学习困难、学习与考试焦虑、学校适应障碍、性心理障碍、问题行为(包括攻击型问题行为和退缩型问题行为)、神经症(包括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心理危机干预等。

(二)教育方式

1.发展性教育的主要方式

发展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程进行;学校广大教师应全员参与、分工负责;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实现。

主要方式

分工负责 心理教育活动课(列入《课程表》)…………………………………

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负责

心理教育班会课(列入《班会课教学计划》)……………班主任负责 学科教学渗透…………………………………………各学科教师负责 团体辅导……………………………………………专职心理教师负责 全校性大型教育活动………………………………全体教师分工负责 专题讲座………………………………专职心理教师或外请专家负责 2.补救性教育的主要方式

补救性教育面向少数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教育的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主要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来实现,应由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专兼职心理教师负责。

主要方式

分工负责 个别咨询或个别辅导………………………………专职心理教师负责 团体辅导……………………………………………专职心理教师负责

对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学生,专职心理教师应负责及时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规范与要求

——

(一)建立教育内容体系

学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建立“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安排各年级教育内容。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各有所侧重,每一年级选择3-4个方面作为主要教育内容。

(二)落实课时

发展性心理教育可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每学期的课时安排,小学不少于8课时,初中不少于6课时,高中不少于4课时。

(三)教学要求

教学要有针对性、科学性、专业性,注重有效性;教学过程要采用多种形式,做到心理认知与活动体验相结合;备课时要把握心理知识的连贯性与辅导设计的合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组织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集体备课,并开展教学研究。

(四)师资要求

教师要通过专业培训,取得任课资格(A证、B证、C证),能胜任1-2个方面的发展性教育内容的课程,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能力水平,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

附件2:

广东省中小学建立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

一、总则

1.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简称“三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工作。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预防——以发展性教育内容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预警——以心理测量、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和心理危机评估的方式,实施学生心理危机行为预警防护。

干预——以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施医疗转介。

2.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实行日常教育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

3.“三预”工作机制既有心理学属性,也有学校管理属性,更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性;既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段,又是学校管理重要措施,更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因此是三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4.为了有效的保护学生心灵、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中小学校可参照本《实施方案》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行动方案》。

二、“三预”工作机制的内容

(一)“预防”工作机制内容

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预防”工作机制。1.发展性教育内容

从学生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环境适应、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开发、升学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其中个性品质、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培养、学习心理等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尤为重要。

2.发展性教育模式 1)建立教育内容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有目的的选择教育内容,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

通过心理教育活动课、班会课、团队活动课等形式,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发展性教育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

(二)“预警”工作机制内容

建立“预警”工作机制,以防护为目的,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依据。建立预警预报的工作机制,有利于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的监控与干预。

1.学校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突出问题,及时发出警示,做到防患于未然。

2.有条件的学校每年新生入学,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数据分析、界定的基础上进行预警预报。心理测量的工具使用需具科学性。

(1)“预警”的级别

一般预警:被列为一般预警对象的学生,心理教师、班主任要给予关注。

重点预警:被列为重点预警对象的学生,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校要给予重点关注。

特别预警:被列为特别预警对象的学生(属高危人群、易发生自残行为、有自杀倾向、易发生危害他人行为),学校和心理教师要给予特别防护。

(2)“预警”的程序

一般预警: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心理教师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协同班主任予以关注。

重点预警: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心理教师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主管校长,共同采取措施,跟踪个案学生的发展,重点关注。

特别预警:心理教师及时将预警学生情况通报班主任、学校德育处、主管校长、校长和学生家长,学校和家长共同采取有效的特别防护干预措施。

(三)“干预”工作机制的内容

建立“干预”工作机制,以心理学专业方法应对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

1.“干预” 的原则

第一,危机干预强调现有危机的立刻解决,应着眼于个体心理压力的——

减轻或消除、恢复危机前的应有功能,而不是当事人的人格重建或潜意识原因分析。

第二,危机干预以现实为导向,帮助个体澄清现实事件、自身感受,提高应付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可以提供情绪上的支持,但不是给予错误或不恰当的保证。

第三,分析当事人的危机状态,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除了考虑当事人个人的心理资源和应对能力外,还要了解当事人所处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2.“干预” 的方法

第一,耐心倾听,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干预者要通过真诚关心的态度,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倾诉,和当事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鼓励当事人主动参与干预过程。

第二,鼓励当事人疏泄情绪,给予其心理支持。危机状态下,当事人通常有沮丧、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使他们的情绪状态恢复到危机前的正常水平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干预者要让当事人充分宣泄情绪,充分理解和尊重当事人的感觉和体验,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不要将自身想法强加给当事人。可以利用暗示、疏导、放松技术、改变环境等方法来改善当事人的情绪状态。

第三,分析并解决问题。干预者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公式或套路,而是通过启发、引导、暗示、鼓励、提供信息等方法,和当事人共同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寻找克服困难和应付危机的策略、方法和资源。

第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干预者可以利用相关的机构或家庭、社会等支持系统来提供相应的协助;要帮助当事人重新认识社会支持的力量,使他能主动借助社会支持的力量改善自身状况;必要时转介医疗机构。

3.“干预” 的程序

干预方法主要以个别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治疗和个体危机干预等方法为主。具体可分为:

1)一般预警的干预

由专职心理教师作一般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一般预警的干预要求建立学生个案资料,记录和分析其辅导干预的变化情况。

2)重点预警的干预

由专职心理教师作重点的个别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重点预警的干预要求制定心理危机重点干预方案,采取专业性的心理干预手段进行干预,建立重点干预工作档案,做好详细判断、分析、辅导干预过程记录材料。

重点预警的干预,若干预无效,且危机加重,可转为特别预警的干预。3)特别预警的干预

由专职心理教师进行特别的个体危机干预。特别预警的干预要求做好详细的学生心理危机分析、归因分析和心理诊断,制定心理危机特别干预方案,采取专业性的心理干预手段进行干预,建立特别干预工作档案,做好详细判断、分析、辅导干预过程记录;必要时请有心理治疗干预特长的专家进行指导或者转介医疗机构。

学校要建立防护措施、监控措施,应对和防止学生的极端行为,保护学生身心安全。同时,学校要及时将特别预警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时间、原因、判断、干预方式、过程变化等情况,写成书面特别预警干预情况报告,以应对家长、媒体、社会的询问、质疑、报道和纠纷;经上级同意,必要时学校要主动约见媒体,如实通报情况,争取主动,防止学校的声誉损失、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

附件3:

广东省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工作职责规范

一、工作职责范围

专职心理教师是学校德育骨干教师。专职心理教师应参加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会议,负责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工作,可享受班主任或级组长或德育副主任的待遇。

1.参与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性、专题性工作总结。

2.参与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课程内容体系和学科教学渗透目标内容。

3.组织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集体备课,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研活动。

4.负责组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专题调查,协助学校调查、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负责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分析、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5.负责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的建设(制度建设、功能室建设、设备建设等)和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业务资料统计、分类归档工作。

6.负责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和追踪教育并建立工作个案;负责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训练。

7.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方案,定期组织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适时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8.协助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三预”工作方案,防止学生发生恶性事件,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9.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10.协助学校接受上级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负责组织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交流和评比活动。

11.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做好学校心理教育的宣传报道工作。12.协助学校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3.协助学校建立转介医疗机构相对稳定的联系,以便急时之需。

二、素质技能要求 1.专业素质要求

●一般通才素质。必须具备胜任教师工作的基本素质。

●专业理论素质。必须具备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素质。●应用能力素质。应该具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熟练应用技能的能力素质。

2.专业能力要求

●知识学习能力。具备心理学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和运——

作能力。

●心理学科研能力。具备独立研究和指导其他老师实施心理学课题研究的能力。

3.专业技能要求

●搜集、学习和整理心理学相关新资料的学习技能。●设计教案与实施心理活动课程的应用技能。

●开展心理调查分析、心理测评与建立心理档案的应用技能。●掌握SPSS软件等心理学统计与量化分析研究的应用技能。●掌握心理诊断、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应用技能。●掌握若干种心理训练和心理治疗的应用技能。●掌握整理学生发展性个案与补救性个案的应用技能。●掌握与应用心理学有关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三、工作程序规范

1.每年协助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每三年协助学校修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

2.每年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对新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评估或心理测试,并建立心理档案、开展数据分析;两个月内制定教育、辅导和干预的实施方案。

3.每学期负责组织1—2次全校性大型心理教育活动或专题讲座。4.每月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或科研活动,每月1—2次深入课堂听课。5.每月至少一次对学生开展专题性的小型的团体辅导活动;做好学生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个案登记、分析与跟踪。

6.每年寒暑假前,协助学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每年4—5月做好毕业生升学前的应考心理辅导工作。

附件4: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南(试行)

一、各阶段教学目标

(一)小学阶段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培养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提高学习兴趣、动机和自觉性;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2.帮助学生培养集体观念、良好的人际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个性品质。

3.帮助学生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二)初中阶段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

2.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责任感。

4.帮助学生培养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对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三)高中阶段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2.帮助学生培养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确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

3.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交往角色辅导,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学习、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

5.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升学或就业问题,开展择校或职业辅导,培养学生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的能力,具备克服升学就业压力的能力。

二、各年级教学内容 ●一年级

1.适应环境:我们的校园;我的老师;我的新朋友。

2.自我认知:我是小学生;我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我是爱心小天使。3.学习心理:学习要有好习惯;学习行为习惯;课堂是知识的海洋;适应课堂、适应学习;小时不厌学,长大用处多。

4.自信心理:我是一个顶呱呱的人;我有我风采;我是“白天鹅”;激发学习自信;心灵的春天。

5.人际交往:我们是好朋友;将心比心;走近你我他;让你我心飞

翔;心之桥;克服不安、孤独、恐惧。

●二年级

1.自我认知:我爱我班;我是好学生、我会做得更好;找到自我价值;客观看待自我。

2.人际交往:歉让、友善朋友多;“三个和尚有水喝”;学会交往技巧;男女生交往。

3.情绪心理:快乐的钥匙在哪里?把握内心的阴晴;喜怒哀乐说情绪;走出悲伤的心影;让情绪充满阳光。

4.学习心理:知识越学越有趣;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谁的发现好又多;告别“小粗心、小拖拉”。

5.生命教育:生命无价、生存第一;活着……;为什么要活着?;小天使的未来……;远离毒品、关爱生命;远离危险、注意安全;热爱生活、欣赏人生;精彩人生ABC。

●三年级

1.学习心理:我爱学习我真聪明;勤学习、动脑筋;善于学习、挑战难题;学会休闲——愉快的假日生活。

2.自信心理:自主、自尊、自爱、自信;敢于参与

表现自我;排除自卑、树立自信。

3.情绪心理:情绪“气象台”;了解情绪、认识情感;选择快乐、寻找快乐;体验情感、拥抱快乐;当我烦恼的时候。

4.爱心感恩:学会关心、学会助人;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爱心、同情心;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师长;父母是你特别的朋友。

5.人际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与陌生人交往;学会沟通,让心靠近;学会换位思考。

●四年级

1.自信心理:了解自信、培养自信;我能行;我来“露一手”;谁说“我——

不行” 大家显“绝招”;自信心的培养;排除自卑、展示自我。

2.认识自我:让大家喜欢我、需要我;期望自我、表现自我;人人平等的、说“不”没关系;认识自己 爱自己 接受自己。

3.诚实守信:诚实的花朵;了解诚实、认识守信;开放自己、真诚待人;开朗心态、诚实处事;诚信——做人的根本;诚信在我心中。

4.集体意识:集体荣誉高于一切;别人进步我高兴、班级成绩我关心;培养团队意识;我是班集体的一员;集体·合作·自我。

5.生命教育:生命的价值;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爱护生命、无悔人生;生活·人生·生命;注意安全、爱护生命;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生命高于天!认识生命、珍惜人生;生命的意义、生命诚可贵;认识生命宝贵、提高生命质量。

●五年级

1.自信心理:勇而有谋 急中生智;相貌与成功 幽默与快乐;排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树立自信

笑迎未来。

2.情绪心理:了解情绪、控制情感;改变不合理想法、走出情绪低谷;我的情绪我做主。

3.人际关系:我是男生、我是女生;异性交往;男女生、对对话;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交往的技巧;当被人误解时;你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吗?。

4.责任意识:大哥哥、大姐姐的风采;敢于承当责任;我做的事、我来负责;角色责任、社会责任;做个勇于负责的人。

5.升学准备:勤奋与积累 学习与状态;时刻准备着;合理安排时间

投入全部精力。

●六年级

1.学习心理:学习状态的自我诊断;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巧识记 反思考主意多;时间的妙用;勤劳无价、毅力无穷;学习毅力、学习技巧。

2.消除焦虑:克服考试前紧张情绪;放松自己、排除考试焦虑;正确看待焦虑;消除焦虑、排除烦恼。

3.母校情结:再见吧,母校!再见吧,老师!别了,同学!我的小学生活; 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怀念您——母校;我的恩师、我的益友;母校,我的家;我的小学、我的骄傲!父母虽穷、亲情无价。

4.升学准备:中学新生活,向往!我准备着!对你说一声:某某中学我来了;中学是什么?应对考试、迎接未来。

●初一年级

1.适应环境:新环境、新学习、新生活;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管理自己、控制行为;把握自己、独立生活。

2.自信心理:克服自闭、排除自卑;敞开我的心扉;培养自信、实现自我;从自卑走向自信;自信心理的认知。

3.情绪意志:了解情感、调节情感;做一个快乐的人;做情感的主人;认识情绪、调节情绪;合理宣泄情绪;认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4.学习方式:注意力与记忆力;学习方法与技巧;为自己的学习找寻心理学方法;注意学习方法。

5.自我价值:众人拾柴火焰高;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的存在、我的价值;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何体现自我价值。

6.个性修养:消除犟脾气、养成好性格;良好个性、良好养成;做一个有教养、好修养的人;魅力真我个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塑造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试析不良的个性——

品质;品味你我不同的个性。

●初二年级

1.青春期心理:接纳青春 拥抱青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了解青春期、认识青春期;青春期心理卫生;度过青春期;青春期情绪控制;青春期男女生交往。

2.异性交往:友情与爱情:男生女生的交往:交往道德、交往责任;沟通能力、交往技巧;学会换位思考;处理人际冲突。

3.亲子关系:与父母长辈沟通;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家庭成员、家庭责任;学会正确地与父母沟通;正确对待父母的责骂;我一定能让父母过上幸福生活。

4.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提高学习品质;关于学习

心理;学习的精神生活;勤奋、严谨、好学。

5.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作息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文明行为;克服散漫行为,保持良好形象。

●初三年级

1.自我意识:客观全面“评价自己”;自我认识与自我意识;认识自我与欣赏自我;自我评价与自我超越;审视自我。

2.个性人格:什么是健全人格;自重、自爱、自尊、自立;人生两个宝: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理性的情感、修心的个性;个性漫谈;受你我欢迎的个性品质;个性特点描述。

3.意志品质: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坚持就是胜利;坚忍不拔、永远进击!磨练自己!意志的魅力;“意”比金坚、“志”在足下;意志品质与自控能力。

4.升学准备:我的未来不是梦;向往新生活:面向竞争、迎接挑战;人生规划;进取与奋斗;一腔热血、两种准备;高中,我来了;未来一定更美好。

●高一年级

1.适应学习: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学习目标与发展计划;掌握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高中新生活。

2.竞争合作:竞争与合作;理解他人、欣赏自我;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激烈竞争、永恒合作。

3.责 任 感:学会负责、勇于负责;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角色与责任;社会责任感; 我的行为、我的责任。

4.使 命 感:国家命运系我心;我是未来的社会建设者;人生·目标·

使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时代的主人;不要忘记使命感;我是谁、为了谁。

5.价值体现:发展自我、体现价值:是金子,定能发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家国社情去体现价值。

●高二年级

1.学习方式:善于思考 善于学习;善教者、善学者;及时使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

2.潜能开发:创造性学习与发展性目标;增长智慧、开发潜能;时间的分配、运用与管理。

3.意志磨练:战胜失败、磨练意志;面对压力、面对困难;挫折与失败:意志磨练之宝;意志毅力的作用;意志——成功的基石;意志——力量的源泉;意志——战胜困难的利剑;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磨意志利剑、砍人生困难。

4.驾驭人生:面对人生、驾驭人生;用良好心态看待人生;喜怒哀乐、人生五味;承受人生的一切;人生是什么、应该接受什么;波折与人生;学会看人生的光明。

●高三年级

1.应对高考:掌握系统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把握“高三” ——

把握“成功”;如何调节应试情绪;系统脱敏、压力松弛;压力人人有、自信唯我有。

2.人生规划:人生发展计划;人生辅导、发展指南;我能做什么、3.择业辅导:如何推销你自己;你准备好了吗?职业能力的自我测4.适应社会:关心社会我应做什么;我的理想、我的未来;做好人生规划、把握人生机遇;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

定;发展前程、人生目标;我的爱好特长;面试的技巧;升学与择业;准确评估自己、适当推销自己。

篇5:广东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周年总结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

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人格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困扰或问题。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精神,制定本工作规范指引。

一、工作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是: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尊自信、坚韧顽强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基本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4.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 -2- 能力。

四、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包括: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社会适应、智力开发、生涯规划等。其中自我认识、个性品质、交往心理、情绪心理、学习心理、社会适应是核心内容。

五、教育途径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结合渗透融入,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包括:

1.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每班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境设计、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月不宜少于1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活动每学期不宜少于2次。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3- 2.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通过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工作中,要关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成长、制度文化四个要素的建设。班主任要能够主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的班会课,能够在学生教育和辅导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班主任还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在家长会或日常与家长的联系中有意识地指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心理成长。

3.学科教学。教师要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目标中要包含学生的心理成长目标,教学环境要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的发展,教学内容要挖掘学科体系中蕴含的心理要素,教学评价要体现发展性、多元化评价的理念。

4.心理辅导。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36号)要求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和遵守辅导伦理。心理教师要通过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除心理困扰。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或发现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况,能够识别并及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转介过程记录详实,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做好记录,建立心理辅导档案,做好跟踪工作。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 -4- 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5.家庭教育。学校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活动及家校网络互动平台等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引导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6.校外资源。学校要加强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基层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街道社区等校外资源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教育“创强争先”工作指标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常规性工作,切实落实各项条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坚持行政主管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学校主管领导加强行政性管理,专业心理教师负责业务性工作,两者相互协调开展工作,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让每一位学生受益。

2.深化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省教育厅、省编办《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粤教思〔2007〕42号)精神,加强教师特别是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

-5- 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落实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学、1200人以上的小学的专职心理教师配备要求。设分校区的学校,每个独立校区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心理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兼职教师必须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系统培训。心理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特别是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供有效条件保障。

3.强化科学研究。要发挥科研引领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为重点,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管理科学化、课题措施制度化、课题活动日常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各级教研机构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4.健全工作网络。各地要积极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建设。市级层面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和服务工作,县(市、区)级层面由县(市、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和服务工作,校级层面由心理辅导室负责专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班级层面由班主任或指定教师主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指引在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5年。

-6- 附件2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

专业要求与工作职责指引

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心理教师是学校德育骨干教师。为了进一步明确专职心理教师岗位职责,规范专职心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推动学校落实专职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业”,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省教育厅、省编办《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粤教思〔2007〕42号),制定本指引。

一、专业要求

1.掌握搜集、整理和学习心理学相关新资料的方法。2.具备设计教案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能力。3.掌握心理测评与心理调查分析的技术,能熟练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

4.具备建立心理档案的能力。

5.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诊断能力。6.掌握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的技能。7.掌握发展性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8.了解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7-

二、工作职责

1.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性、专题性工作总结。

2.根据《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负责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小学每周8-10课时,中学每周6-8课时。

3.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场所的日常管理。4.定期组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活动,参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活动。

5.协助学校落实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方案,预防学生发生恶性事件。

6.组织和指导学校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服务,建立辅导追踪档案,协助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每周在心理辅导室值班不少于5小时。

8.每学年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月)活动;开展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制定教育辅导方案;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

9.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日常管理,及时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及活动成果展示。

10.负责做好相关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工作分析、分类归档和情况汇报工作。

-8- 本指引在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5年。

-9- 附件3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

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了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内容,保障教育效果,制定本内容指南。

一、小学阶段

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提高适应校园生活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树立集体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和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己,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和表达情绪,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一)小学低年级

1.适应环境: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参考主题】我们的校园;我的小学生活;我的老师;我的新朋友。

2.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表,初步学会自我控 -10- 制,树立纪律意识。

【参考主题】我的外表;管住自己我能行。

3.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参考主题】学习要有好习惯;我是学习小主人;我会专心听课;克服拖拉;善于发现;学习用处多。

4.自信心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优点,初步感受乐于尝试的积极体验。

【参考主题】我是一个顶呱呱的人;闪光的我。

5.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在谦让、友善中感受友情。

【参考主题】友善朋友多;主动说对不起;分清“借”和“拿”;学会倾听。

6.情绪调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情绪。

【参考主题】认识我的情绪;拥抱快乐;情绪红绿灯。

(二)小学中年级

1.学习心理: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乐于学习。

【参考主题】:我会聆听;考考你的眼力;插上想象的翅膀;养成记忆好习惯。

2.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11- 【参考主题】老师眼中的我;爸爸妈妈眼中的我;这就是我;我是独一无二的;自信心训练。

3.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

【参考主题】我是家庭小帮手;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社会好公民;我是守时的学生;诚实的花朵;诚信在我心中。

4.人际交往: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配合,培养学生合群、自主、合作的能力。

【参考主题】我是班集体的一员;我是老师的小助手;合作力量大;左手和右手;换把椅子坐一坐;用爱心说实话;说“不”没关系。

5.生命教育:了解生命的历程和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

【参考主题】我从哪里来;热爱生活;生命真美好;阳光总在风雨后。

6.情绪调适:帮助学生感受个人想法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愤怒情绪及其应对。

【参考主题】心情变形记;我的脾气听我的。

(三)小学高年级

1.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参考主题】认识我的优缺点;我的兴趣爱好;做自己的美 -12- 丽魔法师;我喜欢我自己。

2.情绪调适: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

【参考主题】情绪“万花筒”;走出情绪低谷;放松自己、缓解考试焦虑;别让烦躁左右你的心情。

3.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参考主题】我的朋友真多;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学会合作;乐于助人;信任他人;感恩父母(师长)。

4.学习心理: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状态,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考主题】爱思考,主意多;我的学习我做主;我学习我快乐;多角度思考问题;奇妙的创造力。

5.青春期心理: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

【参考主题】男生女生不一样;你好,青春期;学会自我保护。

6.升学准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主题】我能解决问题;时间的妙用;向往中学新生活。

二、初中阶段

-13- 教育目标: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顺利度过青春期;帮助学生进行积极情绪的体验与表达,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抑制冲动行为,提高自控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积极与教师和父母进行沟通,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握升学选择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一)初一年级

1.适应环境:帮助学生认识初中生活的环境变化,适应新环境。

【参考主题】校园观察家;新环境,新生活;初中生活展望。2.青春期心理: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接纳自己的变化。

【参考主题】青春密码;接纳青春;拥抱青春;青春“多棱镜”。

3.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参考主题】我的预习方法;我的听课办法;我是这样复习的。

4.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和教师,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14- 【参考主题】有你同行;老师伴我成长;读懂父母心;度过逆反期。

5.人格发展: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主题】我的存在,我的价值;魅力真我个性;品味你我不同的个性。

6.情绪调适: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参考主题】爱的力量;乐观百宝箱;希望的魅力。

(二)初二年级

1.青春期心理:帮助学生分辨喜欢与爱,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学会自我保护。

【参考主题】我和青春有个约会;青春的秘密;保卫青春。2.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运用各种策略进行有效学习,正确处理厌学心理。

【参考主题】倾身侧耳,心无旁骛;打开记忆的大门;思维导图;质疑和解疑;学而不“厌”。

3.人际交往: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认识网络的利弊,规范青少年上网行为。

【参考主题】坚守原则更快乐;“网海”健康游。

4.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客观和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参考主题】正确评价,接纳自我;认识自我与欣赏自我;

-15- 我的气质;自豪耀我心。

5.人格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抵抗各种诱惑,学会面对变化的适应策略。

【参考主题】与社会发展同步成长;诱惑面前不动摇;学会自我控制。

6.情绪调适:学会有效管理情绪,抑制冲动行为; 【参考主题】情绪健康维他命;“同理”有妙招;HOLD住我的冲动。

(三)初三年级

1.学习心理: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内外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参考主题】评估我的学习状态;考试的方法与技巧;面对压力、积极应考。

2.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参考主题】合作与竞争;在团体合作中成长;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3.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水平。【参考主题】“意”比金坚;“志”在足下;坚持就是胜利。4.情绪调适: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快乐“中考”。【参考主题】轻松上阵迎“中考”;考试“抢分”有妙招。5.升学指导:了解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作出合理的选择。

-16- 【参考主题】普高与职高;我的未来不是梦。

三、高中阶段

教育目标: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提升人格魅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压力的意义,积极应对压力,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高一年级

1.自我认识:深入了解自我的三个维度(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合理分析,恰当地进行自我定位。

【参考主题】“多面”的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2.学习心理:掌握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增强入学适应性。

【参考主题】新学校新起点;我的学习风格;元认知策略训练(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情绪调适:理解压力的意义。积极面对压力,培养心理弹性和抗逆力。

-17- 【参考主题】压力的意义;积极应对压力的品质。4.人际交往:了解沟通的技巧,分析自己的沟通模式和特点,优化沟通能力。

【参考主题】言语沟通的技巧;非言语沟通的技巧;了解自己的沟通模式。

5.青春期心理:分析友谊与爱情的异同,恰当把握两性关系。

【参考主题】友谊与爱情;爱情面面观;将友情进行到底。6.价值观:了解目标和理想的重要性,树立努力拼搏的信念,学会选择、学会批判、学会坚持核心价值观,合理进行人生规划。

【参考主题】目标成就梦想;扬起理想风帆船;价值拍卖会;理想的人生。

7.自信心(中职学生适用):基于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回溯,分析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在客观、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整合自身优势,提升自信心。

【参考主题】:积极归因模式训练;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高二年级

1.自我认识:初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提升人格魅力。

【参考主题】寻找我的积极人格品质;展现我的幽默(善良、正直、洞察力等)。

-18- 2.学习心理: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理解思维的价值,学会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参考主题】管理好时间财富;做一个时间规划高手;思维的价值;“异想天开”。

3.情绪调适:理解挫折的积极意义,掌握ABCDE认知方法,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参考主题】挫折的两重性;学会运用ABCDE认知方法;愈挫愈勇。

4.人际交往:分析自己人际关系现状,树立“我好,你也好”的人际哲学,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主题】我的人际关系图;如何“我好,你也好”。

5.青春期心理:了解社会对男女生的角色期望和要求,发展恰当的社会性别角色。

【参考主题】看看“男女有别”;心中的“男神”和“女神”。6.价值观:分析“我”在家庭中的角色与义务,学会勇于承担和学会负责。

【参考主题】我的家庭角色;我的家庭责任清单;我爱我家。7.职业心理(中职学生适用):了解自己的学科兴趣和职业倾向,了解社会职业类别和要求,恰当处理自己选择的职业方向与父母选择的冲突,做好职业方向选择。

【参考主题】职业大搜查;我的职业兴趣;我的职业方向标。

(三)高三年级

-19-

1.自我认识:深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增强自我效能感。【参考主题】学会感恩;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行我炫。

2.学习心理: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凸显优势,激发学习动力。

【参考主题】潜能无限;超越我自己;敢拼才会赢。

3.情绪调适:剖析考试焦虑现象,掌握克服考试焦虑的考前准备、考中应对、考后调整策略。

【参考主题】打开考试焦虑的面纱;积极备“战”;放松我有“招”;应考的策略;善用考试结果。

4.价值观:分析“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义务,学会勇于承担和学会负责。

【参考主题】社会与我;我的公民责任。

5.职业心理:了解自己的学科兴趣和职业倾向,了解社会职业类别和要求,恰当处理自己选择的职业方向与父母选择的冲突,做好职业方向选择。

【参考主题】职业大搜查;我的职业兴趣;我的职业方向标。6.职业心理(中职学生适用):在顶岗实习中,体验职业角色,感悟职业的苦与乐,体会不同职业的要求,引领自身合理定位。

【参考主题】职业角色体验;我爱我岗;未来职业规划。本指南在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5年。

上一篇:小学教师素质评价论文下一篇:2011级新生军训工作方案